大学生学年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0:2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学年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过去人们总是执迷于感叹白驹过隙,时光飞逝。不,现在也一样。我个人总结了时间的特性,认为它其实只有一点--不可倒流性。不同于水,它没有回旋,更没有再生能力。是的,听起来似乎悲观,要知道,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决定了时间一定是前进的,想想如果我们都能若时间般一直前行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就更能在正确的轨道上积极地奔走。加之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无疑是锦上添花… …
“简氏有三思”,这个几天以来萦绕我怀的句子,当仁不让落座今日研讨的主席。
一思学习。我曾说过,过去的一年里,我去过两次图书馆,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结果趴桌上睡着了;二次是从了那句俗语“人有三急”,就近原则选择了图书馆罢了。从出生到现在后悔的事情没几件,其一就是大一为什么不多去图书馆看看书,既然是现在已经后悔,说明我也在行动了,从之前三点(宿舍-教学楼-食堂)一线扩展成为四点(宿舍-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一线。相比大一,多花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呆在图书馆学习,在三楼看着无聊的专业书或者突发奇想到五楼“拜访”了一些研究心理健康的书,最后的这个小学期在四楼看了张恨水小说作品《金粉世家》前十一回。小时候看过翻拍的电视剧,现在发现原著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是有所不同的,而且是关键的不同,譬如,女主角冷清秋在文字描述中可是不顾母亲阻拦自愿接受金燕西少爷赠送的价值不菲的珍珠项链,而在电视剧中就演绎得对珠宝不屑一顾的感觉了。
有时我们会说在乎过程大于结果,但事实上结果还是很重要的。大学生活的两年该玩的也玩了,该做的事情也差不多了,目前来说,只差两样,一是挂科,二是拿奖学金。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厢毫不犹豫的择其二弃其一。大一期末与奖学金无缘,仅差毫厘。不知道大二也是不是会因为上学期的一科考砸再次与奖学金失之交臂。笔者在此又会感叹一句“短板效应啊”!不可否认的是,大二学年下半学期的特别努力换来了不是很特别的成绩,我认为。因为它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给自己既定的目标,虽然是只差一点点,但是没有达到就是没有达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二思生活。只需用俩字儿形容--健康。前面提到的四点一线的生活似乎在这里就略显不足了,应该说是五点甚至是六点,何以见得呢,珠海天气不那么热的时候,每天操场跑五圈,赛过活神仙。天气逐渐变热,每天泳池游百米,五元钞票没白洗。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奠定了好好学习的基础,步入下学期以来每天的作息时间有条不紊,也让我变得更喜欢一个人做事,沉迷于自己的思想世界里无法自拔。既然提到了生活,你会说,包含感情吗?当然了,谈到大学生的感情生活,或许一度我还认为大学生真应该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人生才显得完整。如今我不得不推翻这个观点,也不得不承认你们所认为的感情生活在我这里的进度为0。但并不觉得失落或是其他的什么,因为在友情方面,进度条可以说要爆满。下面听我娓娓道来。
三思社交。下半学期并无结识新的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重质不重量。她们一直在我身边支持着我,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有趣的是,在才结束的小学期中,由于选修了游泳课,在偶然当中结识了一个叫罗宾的外教,正是因为他的点拨,我的游泳技术得到提升,万分欣喜。所以,不由得,我觉得我真的很适合与外国人打交道。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特长呢。
最后,我已下定决心当一只“烤鸭”,考研路途,必然辛苦。但是我始终相信有舍才有得,割舍心中至爱是会悲痛万分,但比起自身的发展,还是会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路走,应该是心底里就有想获取更多知识的渴望,所以也绝不后悔。至关键的一点,无论我现在下决心做何事,都离不开家人的关怀照顾与支持,笔者长大后深深体会到了,家--才是永远的避风港。它决定了生命的降临与延续… …
篇2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写自我鉴定有利于我们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自我鉴定吧。那么自我鉴定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本科学生期末自我鉴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科学年自我鉴定1
没想到转眼间我已经是个大四学子了,不知不觉中在校园里成为那一批最老资格的师兄师姐的一员。无可否认,作为大四学生,意味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更重的社会责任和更为接近的分离暂别。回顾大三的日子,确实有很多值得回味和看到的地方。
学习上,我继续着大二学年的学习劲头,除了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外,平时在宿舍也会利用电脑浏览或搜索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除了学习,平时有时间也会多看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过可能由于学习方法或复习的效率有效性不高,期末考试没有取得自己期待中的成绩。但是,我相信我会在总结中继续成长的。
工作上,学院组织了我们国际工商管理学院104届广交会的实习,而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办公室助理的一份子,我的工作不仅是负责好同学们的后勤保障,同时对于会馆的统筹组织也需要出谋划策。广交会期间解决很多困难,认识了很多朋友,最主要的是学习了很多学校不能学到的为人处事。另外,作为班里的团支书,组织了两次有意义的团日活动,深得同学们的好评,不过在一些组织安排的细节上始终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改进。
生活上,继续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与相熟的师兄师姐请教有关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平时较为注重宿舍的卫生,较为定期地组织宿舍进行打扫,保持好良好的宿舍环境。不过在作息时间上应该有所改善,提高睡眠效率,保持好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大学四年快过去了,让我们一起把握好剩余的时光,好好享受在大学里与同学们,与舍友们,与教职工们的美好生活。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毕业的兴奋的那一天,而大学生自我鉴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本科学年自我鉴定2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今年是我进入大学的第四年。通过前三年的学习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到来的大四生活前,我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得失作一个小结,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大学是成长、成才的舞台,利用这段美好时光,我认真计划,踏实生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在不断的尝试着各样的生活。大一的干事生活、大二的主席团经历、大三的教学工作,大四的实习锻炼,暑假期间的兼职和三下乡体验,学习期间的多种兼职实践,都给我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收获。而这些美好的收获都来于我不断成熟的思想、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无限的期待、真诚待人、团结集体、乐于奉献。
本科学年自我鉴定3
正如美丽的.风景不会常在,美妙的聚会终有结束的时刻,我的大学生活也终将告一段落了。在学期一开始,离别愁绪就笼罩了我们;在我们还来不及伤感时,就要开始忙于论题大纲,材料册,开题报告;收集论文资料;选出参考文献……
大四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对有准备的人来说,机遇是无处不在的。而相反,也有人感到无所适从。
大四的我们最容易陷入迷茫困惑,但却不能迷茫困惑,我们必须尽快寻找并确定自己的方向。
对我自己而言,大四学年总的来说过得充实而又时常带有许多盲目。充实是因为每天都有事情可做,盲目是由于对自我的认识不足和自我定位的不明确,许多时候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大四有两大任务,一是学习,二是找工作。现在看来,我在这两件事情上的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将过多的时间用于找工作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尽管我上学期的考试成绩还不错,还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我清楚,我太应该在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多学点知识。不过现在看来,后悔是没有用的。
我找工作的经历从上学期初就开始了。当然最开始是接受求职教育,然后尝试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一次次的笔试、面试,一次次的修改简历和说辞。一次次的被婉拒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也让我更努力和更盲目地投入求职的大潮中。
篇3
关键词: 全程式 互动性 成长档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国力的提升,在全球化浪潮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以单纯的一份成绩单进行评定,企业更注重人才的成长过程。在新局势新环境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新的要求,需要全过程记录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实时指导,开展过程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对于大学生激励自我发展、成才、成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国家试点学院)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选、育、评”综合体制改革。[2]建设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全程式互动性学生成长档案信息系统成为开展“选、育、评”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实施工具,学生成长档案的建设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学生在校成长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我认知,盲目跟从发展。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始试行博雅通识教育,提倡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但在校大学生中多数学生仍只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与博雅通识全面发展相距较远;同时,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个人规划,往往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盲目跟从,很少考虑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以致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合理培养自己适应相应行业的能力,在选择就业时陷入被动,最终被用人单位选择而非选择用人单位;另外,中国的大学生习惯接受学校、老师提供的培养方案,缺少自我发现、自我总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丢失主动性,成长空间非常有限。因而有必要建立跟踪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档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优缺点,以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及时完善学生的发展方式。
(二)学生个人档案不全面,外界难以对学生全面了解。
目前学生的人事档案和个人简历往往只记录学生考试成绩、荣誉获奖等结果性信息,缺少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记录,在考研面试和用人单位选拔时,主考官只能通过一张简历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表现和成绩,缺少对学生成长变化的全面了解,以致一些学生失去重要机会;同时,教育工作者只通过结果性信息的学生档案,很难真正了解学生,无法真正实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个性化的发展建议。故此建立全程式的成长档案,可以将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全面地呈现出来,避免埋没良才。
二、全程式互动性的学生成长档案设置
(一)六维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十二种能力的培养。
试点学院将创新人才的素质分为“谋划力”和“行动力”,“谋划力”就是强调学生具备面向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展开思考的战略思维素养和传播先进引领思想的跨文化融合潜质,要求学生具有立足国家重大需求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推动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领军潜质。“行动力”为创新实践的“科学行动力”。把“谋划力”和“行动力”分解为十二种具体能力要求:战略层面(全局思维能力、极限思维能力、超前思维能力)、战术层面(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层面(文字表达能力、图形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层面(领导实践能力、团队实践能力、自主实践能力)。[2]
为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事件同时配合试点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成长档案将上述十二种能力分布在“创新潜质”、“人文素养”、“科学基础”、“思想道德”、“实践能力”、“身心健康”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记录与评价,每个维度中设置有固定的成长事件,如工科学生经常参加的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实践项目获奖等,同时还设置自主申报成长事件,如学生参与的歌唱舞蹈比赛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个事件以过程和参与为记录,而不是只记录获奖与否,防止学生过于追求分数和成绩的畸形发展,引导学生注重参与事件过程中的育人作用。
(二)利用单项事件积分制实现六维度等级评价。
在学生成长档案中,对每件成长事件设置相应积分,学生通过多个成长事件累计分值;每件成长事件的分数由班主任老师会同本班全体导师,根据学生的成长事件反映出的能力情况确定积分值,并确定事件反映的能力归属的评价维度。
每个成长事件被归类到相应的维度后,六个维度分别设置A、B、C、D四个等级,通过在单个维度下对全体学生的积分标准化值进行等级划分,达到相同等级即认为学生具有该方面的同等能力,从而取代分数排名,真正实现对学生成长能力的记录和体现,而不是只记录分数,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三)依据学生发展阶段设置各学年积分等级标准。
在学生不同年级的发展阶段,对六个维度的A、B、C、D四个等级所需的积分量进行调整,避免学生只偏向某一方面发展。在每个学年结束后,可根据本学年学生能力及下学年因学生发展阶段改变带来的不同需求,对学生的能力的突出方面实行免审,直接授予积分,为学生节约时间锻炼其他待提升的能力方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成长档案的信息系统设置
(一)多用户系统实现及时互动。
系统设置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家长五类账户,学生账户又分为普通同学和班长两种。普通同学可以提交自己的成长事件、查询自己各维度的积分情况、查看评语;班长账户除具备普通同学的全部功能外,同时具有给本班申报集体成长事件的功能;辅导员具有对学生提交事件的审核、全体学生情况查询统计功能;班主任具有对学生提交的自主申报事件确定积分值的功能和对本班学生情况的查询功能;导师可对自己所指导学生的成长事件进行评价、根据学生成长情况进行指导;家长可以查询学生的在校情况,与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记录。
系统从学生自主提交成长事件开始,经辅导员对事件真实性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后,班主任会同本班全体学生的导师集体商议成长事件的积分值和该事件归属的能力维度,之后系统进行记录存档,实时反馈积分等级情况供各用户查询。导师根据自己学生与其他学生的能力对比、自己学生成长事件本身反映出的得失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调整自己的发展和学习方式。
系统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真正促使学生自主积累自己的成长过程,而改变过往由辅导员、班主任代为记录,学生到需要时才想起来求助的窘迫情况,同时让学生在自我记录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审视,通过对成长事件的选择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四、学生成长档案的作用与意义
(一)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发展。
学生成长档案通过每学期实时记录,定期总结,帮助学生合理、全面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特点,明确自身成长变化中的不足和进步,从而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避免只注重考试成绩和盲从发展等问题;同时,学生在填写和自主申报成长事件时,更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成长中,不再单纯充当过去“被考核”、“被培养”的角色,通过与老师、辅导员的交流更好地、主动地促进自我成长。
(二)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完善学生个人档案。
学生成长档案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变化,为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个性化定制式服务;同时,它能帮助导师全面了解学生,使保研评优工作更细致、更全面,也使得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更合理地选择研究生就读方向;另外,在学生就业时,学生成长档案能帮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在校成长过程,发觉更适合行业企业发展的学生,也使得学生更主动地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工作,避免盲目投简历。
五、不足与展望
(一)部分地区家长目前不能实现网络实时关注,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及时与家长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进行联系,以保证家长对学生情况的实时了解,这有赖于相应地区硬件条件的改善。
(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变化,成长档案中的固定项目需要实时更新,以满足社会需求。
(三)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受挫教育”的体现不足,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引入受挫事件的教训带给学生的正向成长积累。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高校奖学金 评选工作 学生管理
奖学金是激励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奖学金的评定是高校每年工作的重要环节[1]。奖学金的评定是大学生和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学生面对奖学金的心态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奖学金评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人深思。
一、高校奖学金评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奖学金信息的。
奖学金信息是学生最关心的信息之一,它的获取对学生意义重大。奖学金信息的人员有时只把对应的信息给他们主观认定的、符合标准的学生,使得奖学金信息宣传不到位。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中间生和后进生)认为自己与奖学金根本扯不上关系,因此,主动关注奖学金评定的学生不是很多。学生事前对各种奖学金评选标准不了解,让学生进行民主表决的态度不认真,影响同学们对奖学金评定结果的理解度和认可度,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某些学生认为奖学金评选中存在“暗箱操作”。这样就丧失了奖学金评定的意义,没有较好地发挥出奖学金制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奖学金信息的选择发送和学生对奖学金信息关注程度不够,影响奖学金公平、公开性的发挥。
(二)班级评审小组成员的推选。
奖学金评审一般要经过学生申请、班级初审、院(系)部门审核、学生处复核等多个环节。但实际上,真正承担起主要审核工作的往往是各班的评审小组。有些评审小组成员因为怕引发同学间的矛盾,损害与同学间的友谊,在评审过程中不敢如实评价同学,对有些同学自评、乱加分现象敢怒不敢言,或者平时关系较好的会出现包庇同学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奖学金公平性的发挥[2]。
(三)综合测评中附加分的问题。
大多数高校以综合测评成绩作为评选各类奖学金的基本依据。综合测评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行表现、学业技能表现和综合拓展表现三个方面。每一方面都由基本分、附加分和扣分三部分累计构成。附加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定过程中,它占据的分量不容忽视。有些高校附加分制度不够完善,项目设置不合理,类别太多、太杂,缺乏统一规范;再者,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越来越多,学生为了加分而参加各种活动,助长了功利心理,有些同学加了分后从原来学习成绩排名十几变成综合测评成绩名列班级前列,成绩优秀的学生反而落后,很可能与奖学金失之交臂,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不少学生抱怨对认真学习的学生很不公平。
另外,每学年的综合测评是在下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的前两周内统计,每位同学在一张综合测评记录表上登记自己上一学年的任职情况、获奖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然后交到班里,由班主任和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成员统一评定。此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生的诚信,当测评结果出来后,学生反映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学生填写的参加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志愿者活动等情况是否属实,无从核实,因此被一些学生钻了空子。
二、完善高校奖学金评选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奖学金宣传机制,提高广大同学对奖学金的关注度。
奖学金评选信息需通过各种途径出去,为广大学生知晓,并让每位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刻领会奖学金的所有信息,使学生自觉主动地用奖学金评定标准要求自己,促进自身发展,发挥奖学金的激励作用。奖学金信息的,包括奖学金评定的意义、参选对象、资格条件、评选项目、评选标准、评选程序、申诉程序等,还包括奖学金获奖学生信息的[3]。
(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奖学金评审过程中,使该项工作更公平、公正。
为确保奖学金评定过程的公平、公正,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参与,并成立专门小组,尤其是在班级评审小组中,除了要有班主任、学生干部外,还要有非学生干部同学。小组成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有成员对奖学金评定标准要熟悉,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同学间具备较高的威信和认同度,在评审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奖学金项目的评定需在班集体大会上进行评议表决。评议表决时,参会人数不少于本班人数的五分之四,且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以上参会人的通过。评审小组成员要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奖学金制度更具有科学性和民主性,能够得到同学们的接受和认可,更好地发挥奖学金制度的激励作用。
(三)加强学生心态建设,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奖学金。
奖学金对获奖者而言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是精神上的激励,是国家、社会对自身的认可,学校要让学生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奖励,对国家、社会怀有感恩之心,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更多同学,在同学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教育获奖者正确使用奖学金。对于其他未获奖的同学来说,奖学金评定过程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回顾、自我评价、发现自身不足,是自我总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学习态度、生活秩序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要他们明白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获得奖学金[4]。
(四)做好细致、严格的综合测评数据统计工作。
目前,有些高校一学年的综合测评数据统计工作放到下学年再统计,不仅统计工作量大,而且有些数据核实起来有难度。若将综合测评的数据统计工作改为每月一次,一学期四次,则得出来的数据比较及时、准确。系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将院系活动的参与情况及时汇总到指定部门,该部门负责保存相关活动信息,并将信息反馈给各班,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成员每周将学生参加院系活动的情况做好详细记载,收集登记好同学们的加减分项目,在班级综合测评考核记录本上做好记录,然后每月统计一次月总分,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及月总分先在班级公示,复查无误后本人签字,然后将签字后的统计表在系公示栏做一次全系公示。这样就将综合测评统计工作做到细致、严格,得出来的数据比较准确,并具有可复查性。
(五)合理设置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幅度,完善附加分机制。
设置附加分是新世纪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然举措,设置的内容要能够起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作用。高校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育人工作和社会需求导向不能脱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附加分项目应以大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考察毕业生的标准为依据设置,如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水平、沟通与表达能力、学术能力及实践能力都尤为重要,应将其合理地列入测评内容,以评奖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其次,附加分过多会削弱学习成绩的主导地位,对于不同加分项目,学校要根据学生完成的难易程度明确合理加分范围,以便评奖时操作。学校要控制好加分力度,在鼓励优秀学生的同时不影响专业学习的主导地位。
三、结语
高校设立奖学金能够激发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能力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才干、积累经验,同时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随着目前高校奖学金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高校应清晰地认识到奖学金制度对其教育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与时俱进,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完善现有的奖学金体制,使奖学金的激励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让奖学金激励大学生就业,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准备,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德赢.中外奖学金制度的对比分析及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88-90.
[2]马佳全.从细节入手规范奖学金评选工作[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2(5):34-36.
篇5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对策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大课题,既牵涉到全球化的国际背景,既受到社会文化观念的制约,又同青年自身素质及价值理念紧密相关。其中,女大学生由于心理、生理上与男性的差距,以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使得她们在就业上与男性比较而言,更加难以适应。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对几个专业的大三、大四女生展开就业调查。本次问卷共发出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
一、就业观的现状原因分析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在回收的 195份问卷中,有 95%的女生接受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有 89%的女生接触过相关的就业知识的讲座或者培训。但是绝大部分的女生把这些当作是在学校所受的一种教育,而不是将自己的个性倾向、兴趣爱好和专业素养与自己的过去、将来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合理地评估自己,为自己建设设计将来。在这个方面做过理性思考并且脚踏实地施行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5%。更有3.6%的女生从未考虑过职业规划与设计。
2.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
调查结果表明,有47.7% 的女生选择去医院工作,有21%的女生乐意去政府机关工作,仅有15.9%的女生愿意到企业就职,问卷设计中问是否愿意去基层例如担任村官一职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表示愿意。这种选择高薪、高地位的工作的倾向与现实当中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调查当中,有的女生认为人生的理想在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经济收入,这与当今社会以收入的高低来衡量个人价值的高低有相似之处。
3.缺乏阳光积极的心态
有65%的女生认为企业在聘员工时,更加愿意选用男生,也就是她们认为绝大部分的企业在用人上存在性别歧视,尤其是在当前这萧条的经济状态下,女生们无法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观念,大部分有自卑、担心、悲观的情绪。有60% 的女生赞同女孩子找工作以稳为主,在问到女生对待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时,有58%的女生认为女孩子应当以家庭为重,这无疑是受到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通过各个班级男女生的对比可以发现,事实上,很多女生的综合素养高于男生。
二、应对策略
1.加强就业指导
女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卓绝的系统性工程,不能仅凭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取得成效,建议从女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始至毕业,逐步的、循序渐进的进行就业教育及指导。例如在入学教育时可以揉和形势分析、经济趋势等在学生的大学规划中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第一个学年度即开《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女大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生涯的观念,并且能够与自己的大学生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将来的顺利就业制订正确的规划。大二和大三阶段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职业讲座、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等进行就业咨询和服务,特别是邀请往届毕业生当中的成功人士进行现身说教,其效果明显高于学校的老师、工作人员的单纯说教,往往对女大学生的触动很大。在毕业前期还可以动员毕业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自我总结,测试自己对就业的准备程度。
女生在学习、就业过程当中相对于男生而言,更加容易产生自卑、无奈的心里,学校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搭建就业指导和咨询的平台,建立广泛的就业联系网,鼓励女生在校期间尝试各种兼职,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派遣专职人员有序地组织女生到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部门任职,促进她们课外加强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训练,帮助她们成为专业技能和特长型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政府合作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之下,职业证书是劳动者就业的入场券,并且是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有力证明,女生同时拥有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比其他仅仅获得文凭的劳动者更有竞争力。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讲,就业往往不是一劳永逸的,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不但能增加就业机会,还能使女生具备转变岗位或跳槽的能力,更多的单位往往更加青睐复合型的人才。作为学校,首先要在女生当中大力普及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和观念,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帮助女生明了职业证书对就业的重要性,其次要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广大女生获取职业证书提供服务平台;再次加强校企合作模式,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加强两课教育
职业价值观实际上是人生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职业地位观、职业苦乐观、职业待遇观三个方面,它与个体的世界观、道德意识以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反映的自卑、功利、个人利己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她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因此,要以“两课”为突破口,把职业价值观的教育纳入德育内容体系,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形式上改变一成不变的说教模式,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德育,注重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加强心理引导
和男生相比,女生常常会产生一些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会对女生的求职造成消极的影响。其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一是“娇气”、“骄傲”的心理,这会导致女生拈轻怕重,缺乏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二是自卑与依赖的心理,这会导致女生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三是从众和攀比的心理,这会导致女生人云亦云,缺乏主见,难以确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指导,通过职业倾向量表的调查分析,使得女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客观冷静地分析、评价自我,分清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坦然面对现实,接受自我,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和焦虑情绪。在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同时,引入反馈机制,建立典型案例的跟踪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何斌;大学生就业观调查报告[J];今日中国;2012年06期
篇6
一路走来,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品行,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何时何地,都严于律己。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现在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乐于助人不仅是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对于老师,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向导,指导了我很多有用的知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一定的责任义务和高尚的品德。
学习是一个过程,最重要、最应该重视都是过程。学习并不是非常的好,但是一路走来我都在努力,在享受学习的这个过程,也收获了不少。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进入到大学不是来放松的,更应该努力学习。其次是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的课程并不是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资料。日积月累,要善于运用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进步的,我也深信以后在自己的努力下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社会实践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系里的活动,增加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此外,还一直在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体育一向是我最爱,通过我的练习,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上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球类运动,不管是篮球、排球,还是羽毛球,在同学当中还是比较擅长的。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系里的趣味运动会中,我们班以优秀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以及精神文明奖,这都是对我们班级最好的肯定。
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我也不例外,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始终如一。诚信是立身之本,我一直都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帮助别人就等于给自己多找了个朋友,也就是在帮助自己。一旦我认定的事,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优点是用来不断鞭策自己奋发向上的。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得过且过,没有强类烈的竞争意识。其实我也明白凡事都应该追根究底,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会就应该去问、去学,不可以放在一边置之不理,树立起竞争意识,有上进心才会有进步。我会一直警戒自己的,一刻都不会放松。
一年不长也不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思想也略微成熟了,性格也更加坚毅了。我明白上只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开始,以后还有很长的路在等待着我,会有汗水,会有收获,一切都应该靠自己,靠自己。
大学第一学年自我总结(二)
大一的生活悄然已逝。记得刚步入大学时,怀着一颗好奇和期待的心,摸索,期盼着。记忆里,一年的大一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失败,有收获。
在学习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算是一个考验吧!从高中那种有人安排有人监督的学习方式转变成没人管没人约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刚步入大学门槛的学子来说都有些措手不及,我也不例外。转眼间,入大学已经一年了,经过第一学期的适应,基本已经熟悉了大学的生活、学习,与此同时也产生不少思想问题。一方面,刚上大学的那种新奇感渐渐消失,最初的雄心壮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消磨了不少,导致学习上的动力不足,学习明显放松。另一方面,有了上个学期的"经验",心中难免产生一种"大学不过如此"的想法,以前对大学的神圣感已逐渐丧失,在学习思想上陷入茫然、空虚和无聊。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学习方式,一切都不再那么循规蹈矩了。在这样一个新的环境里自己难免会觉得迷茫,好像一切都无法计划,随意的学习,随意的生活,浑然不知的挥霍了大把的时间,生活也失去了重心。但是,我明白这只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然而,大一第二学期渐渐的适应了周围的环境,渐渐的在学习中找到了规律,那些迷茫也渐渐消散。加之各种各样的校院活动,生活也从乏味中充实起来。兼职之路,也让我慢慢的成熟起来,懂得理智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让我再一次明白:以后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靠不得任何人,只有自己,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
在生活中,自从我踏入大学门槛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我要为之改变。因为这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个更坚强更成熟的我来面对。从那一刻起,我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生活,没了家人的唠叨,没了老师的叮咛,凡事可由自己决定了。然而,这份轻松的背后带给我的不只是轻松,更多的是迷茫与烦恼。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环境,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无从选择,我又一次迷失了方向,不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更可怕的是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每个人都走着不同的路,但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选择负责。在大学里,没有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只有自己慢慢地在生活中逐渐适应,去寻找、去探索自己要走的路。这就是生活,一段让我成长的生活。
大一已经过去了,是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探索的一年,这一年里我有过迷茫,也有过失望。人生总是有失有得,过去的一年里我的能力方面有所提升,眼界有所拓展,思想有所升华,对人生有所了解,逐渐接近现实,同时,缺点也逐渐凸显。
1.在思想方面,首先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认识到大学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用功学习。其次,对人生和职业生涯有了初步思考。逐步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并大致拟定了将来的方向,开始思考人生。
2.在生活上,大一的最大收获就是努力地去了解和接触大学生活,我能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好的关系。并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向他们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仅要搞好自己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3.在学习上,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接受了大学的启发式教育模式。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大一的生活在悄然中离去,不管是满足还是遗憾,是得意还是失意,是自信还是自卑,一切都已经成为了我走过的足痕,变成了我人生的一份小档案,保存在我的人生历程中。现在,我只有用更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去展望充满希望的新学年的新学期,怀着更高的信心和抱负踏上新的征途,走好人生下一站途程! 我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努力,坚持不懈。因为我知道,付出并非有所得。上大学就是来学习知识,在迷惘时,应该回想一下出门时家长的嘱托,重温一下刚上大学时的雄心壮志。离目标相差还远,不能轻易放弃。上课时学不进去了,想出去玩一会儿,这时不妨问一问自己:"不出去玩,难道就坐不住吗?"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必定是一个有着很强自控能力的学生;一个出色的人必定是对个人要求极严格的人。人的潜力是巨大的,放心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不必担心自己会承受不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不会进步。如果控制不了自己,让消极、颓废的思想占据了心灵,人生将面临一场失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也有很多感悟:现在的很多人,上了大学,以前的目标实现了,精神支柱没有了。所以,很多的同学就放松了,学会了无所事事和无聊。如果我们找到了追求的目标,随着目标前行,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忙碌了一天,很累,但是觉得很充实。但人如果没有了目标,便无事可做,无事可做便是空虚。在这里我很想告诉来大学整天无所事事和无聊的同学们,我们现在很年轻,不能停止奋斗,前方的艰难险阻很多,现在正是打基础、练本领的时候,不能让自己像"三月的柳絮,随风飘荡";不能像"水上的落叶,随波逐流".人的一生,属于"年轻"的这一段并不是很长,浪费不起。时常想一想:自己曾经失去了什么?正在追求什么?不要总是让自己处于空虚、茫然的状态,要早日找到自己的理想,并用以支持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成功的距离对每个人都并不遥远。谁能付出足够的汗水,谁就有相应的收获。人生是一场长时间的赛跑,谁能坚持,谁就能超越。
大学第一学年自我总结(三)
一年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得失,从中继承做的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一路走来,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品行,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无论何时何地,都严于律己。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现在我更加透彻地理解,乐于助人不仅是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对于老师,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向导,指导了我很多有用的知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一定的责任义务和高尚的品德。
学习是一个过程,最重要、最应该重视都是过程。学习并不是非常的好,但是一路走来我都在努力,在享受学习的这个过程,也收获了不少。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进入到大学不是来放松的,更应该努力学习。其次是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大学的课程并不是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资料。日积月累,要善于运用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自己的学习是有进步的,我也深信以后在自己的努力下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社会实践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系里的活动,增加了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此外,还一直在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
体育一向是我最爱,通过我的练习,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上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球类运动,不管是篮球、排球,还是羽毛球,在同学当中还是比较擅长的。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系里的趣味运动会中,我们班以优秀的成绩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以及精神文明奖,这都是对我们班级最好的肯定。
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我也不例外,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
篇7
德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来教育学生,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长期以来,高校都是实行的“学校抓院系,院系抓年级、年级抓班级”的德育管理和考核模式,这种模式或许与学年制是相适应的,但实行学分制后,高校的德育工作在管理和考核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传统的高校德育考核体系中,德育的考核工作主要所依据的就是班级这一载体完成的。这也是因为在学年制的状况下,一个班级的教材是统一的,课时是统一的,考试是统一的。因此,班级是一个有着良好稳定性的群体。实行学分制以后,学生在选择专业、课程、进程、教师等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班级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流动性,经常出现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班级弹性增加,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传统班级的集体观念弱化,这就给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传统的大学德育考核模式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在学分制实施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德育考核体系的全面性难以做到。这是因为在学分制下能够自主选择学习,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求职欲望,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学分制度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功利性,就会导致学生在选课的时候偏离最初的方向,容易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而考试的公平、公正以及质量问题逐步提上议事日程。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的压力不断提升,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由于受学分制的严重影响,使得德育考核容易出现知行脱节现象。对大学生的德育考核无怪乎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学习完德育课程之后所进行的课程考试;二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操作考核。老师在衡量与检验学生德育成绩的时候大多是以卷面考试成绩为准,很少去关注学生在平时的作业成绩和课堂的表现,很少参考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表现;而学生的操行考核仅仅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以及好人好事等表现来决定的,很少会参考德育课考试成绩。因此这两种德育考核形式造成学生学习和实践是处于分裂状态的。正是在知与行隔离的两种考核形式中的分别考察,就很难准确的全面地评价学生。
2学分制下高校德育考核体系的创新设想
针对当前学分制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德育考核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非常有必要创新高校德育考核体系,整合德育资源,实现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2.1创新德育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德育考核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德育课学习、德育活动和日常行为与交往方面。在以后的德育考核中,我们可以在整合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以前对德育课程的考核都是凭借考试成绩,现在可以加大对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察。在德育活动方面我们可以加入参与的积极性、心得体会、工作职责等内容。在日常行为与交往上可以加入应对突发事件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内容。在道德考核形式上,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课堂考试,还应该加大道德实践和学生操行等考核的比重。从而逐步形成完善的德育考核体系。各种形式多样、协调互补、统一组织以及科学的管理都将避免各种考核形式的脱节,逐步形成对受教育者全面而统一的考核。
2.2创新德育考核的方法传统的德育考核办法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德育课的考核成绩为标准。在德育考核中,可以实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一改过去那种老师说了算的旧传统,可以建立由老师、学生、社会等多元考核机制。在考核方式上也可以实现多元化。如实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是对对象德育行为的数值量化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象给予明确的评语评价;实现自我评价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自我评价是指评价对象对照德育评价标准,按照德育评价的要求,对自己的日常德育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是评价对象自我教育、自我总结、自我培养、自我提高的过程,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民主评议是评价者们对照评价标准,依据对评价对象的日常德育行为表现的观察进行评价与鉴定的方式。只有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才能真正全面有效的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
2.3创新德育考核的标准哲学告诉我们,认识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德育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都必须经得起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检验。因为,德育考核的内容以及德育素质的内涵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价值尺度的德育考核标准,也应该根据主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并保留着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指标,增添体现时代精神的考核指标,并淘汰过时考核指标。如针对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德育知行脱节的状况,德育考核必须考虑删减“知道”方面的指标,至少也要大大降低其比重而要增设“体道”方面的指标,并相应提高其比重。
篇8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顺应社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旅游产品对于旅游者而言是一段经历,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当中获得了物质与精神的享受。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中国的旅游者也逐渐成熟,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中的精神收获,旅游方式从原有的观光旅游步入休闲度假旅游。马克思把闲暇分为两类:从事休息、娱乐等普通活动的时间,称为第一闲暇;劳动者利用一部分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与专业技术的培训,不断增长知识与提高生产技能,通过社交等有关活动丰富社会经验与了解社会关系,通过文化活动,在精神上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是精神、智力、交往等高级活动时间,称之为第二闲暇。[1]而21世纪的旅游活动是要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享受的。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层次更高,素养更高,知识水平更高的“三高”人才。为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旅游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实践课程,如厦门大学将高尔夫球作为本校大学生的选修课,并且将其设为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学院的大学生的必修课,培养精英式人才,满足精英群体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网站纷纷落户。旅游这个行业在网络上大力发展起来,旅游网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已多如牛毛,旅游网站的发展也日趋成熟。这类网站提供及时的旅游线路报价、打折门票信息、切实的旅游建议及详细的旅游资讯。将旅游业内信息进行整合分类,人性化地开设了旅游线路预定、打折门票、签证服务、机票酒店预订、旅游保险、旅游书城、包车服务、旅行游记、旅游博客、等多方面的服务。日本网民中有70%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旅游信息。[2]可以说21世纪是全球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时代。多元化的旅游方式的出现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在教学计划中将实践教学设为必修课程在不同的学期开设,设定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必修并获得课程学分。在实践教学设计时还要划分不同难度,不同等级,每一个等级要求学生具有不同的社会技能。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等级应按学年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分别于第二、三、四、五学期开设,学生选修后可分别获得2学分,共8个学分,实践课程的内容同样要有一定的等级目标。具体操作如下:初级实践课程安排普通话校正课程、客房与餐厅实训等,其等级目标是考取普通话二级甲等、获得宾馆服务人员资格证书;中级实践课程安排导游实训、形体训练、旅游景点模拟等,其等级目标是考取计算机一级证、导游证;高级实践课程安排声乐训练、医药护理、旅游企业管理模拟等,其等级目标是考取计算机二级、护理证书;特级实践课程安排国标舞、主持人、涉外旅游服务课程等计算机三级、主持人资格证书、英语六级证书。旅游管理的实践课程可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综合利用校内与校外资源保证学生实践课程的开设,通过校内教学资源的联合与校企合作达到学生实践的目标。以上等级目标选项中学生在每个学期至少要求达到一个,才能得到本课程学分。通过以上课程的设计,将实践教学多元化,实现了多学科的交叉,促使高校培养出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旅游需求的旅游群体的要求,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引导旅游业的多元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要满足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起点较低,对于企业的基层人员,企业通过招聘、自培等方式基本能够保证,缺乏的是那些对企业运行具有深刻了解,并且能够担任重要职务的中、高级人才。因此,为了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时就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胜任企业的工作任务,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要与旅游企业接轨,让学生走进企业,让企业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同时也能补充企业的人力资源。
(一)以企业为教学实践的主体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定向企业,参与企业的业务。设置的旅游企业主要包含以下类型:旅行社、旅游度假村、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管理公司等。企业根据自己需求制订所需人才的种类与标准,挑选学生进入企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中在同一家企业进行实习实践。在旅游企业中经过四年的跟踪定向实习,学生便完全了解实习单位的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并且具有了企业人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快,更稳地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企业人,为学生毕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服务企业为实践教学的目的
旅游企业可将市场开发项目交由实习生集体承担,实习生会将课本所学的理论与企业经验进一步结合,设计出适合本企业,本地市场的产品,然后由实习生自己推广自己设计出的产品,在市场中寻找销路,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企业可以把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分别来宣传、销售一个相同的旅游产品,以一个季度为限进行业绩大比拼。学生就销售环节分析讨论,相互比较,相互补充,开发创新的思维方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即学即用,并且灵活使用。(三)将企业元素引入课堂教育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极强,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创造性地设立实践课堂的场所。一是将企业因素引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建立各种企业的模拟实验室,如设计旅行社模拟实验室,美国的旅游服务商雇员一般在10人以下,[3]因此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旅行社,按照毛遂自荐与招聘的形式分别设定旅行社的总经理、部门经理、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员等,全体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行程的旅游接待服务,同时在各个旅行社之间建立竞争机制。二是把实践课堂的指导教师直接来自企业,将企业员工作为实践课堂的指导老师或助理教师,学生可以从指导老师那里获得直接的经验。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求因材施教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中我们应该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老师及企业的指导老师只能起到辅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未来的发展方向来选择实践课堂的内容。
(一)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
为了使实践教学取得成功,落在实处,教师提前就公布每学期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自愿分组,自选角色。每一组学生按照要求为自己代表的企业制作完整的、富有个性化的、适合企业使用的企划书。在课堂学习和锻炼的基础上,每组同学都进行多次排练。从最基本的导游词讲解到旅游团气氛的活跃,直至充分体现导游技能的旅游事故的处理,学生都要巧妙安排,精心设计,反复演练,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课堂上尽量使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同时还设定相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如设计锻炼学生口才能力的绕口令比赛、讲演比赛等;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唱歌活动、野外拓展训练活动等;锻炼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的多媒体大赛、网页制作比拼,等等,满足不同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求,学生可以选择性参与。在课程设计时选择多样的形式,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践课题与方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技能,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在诸如导游讲解一类的实践中可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接受他人评价的同时也能做到自我评价,自我定义,最终形成一个科学的自我定位。
(二)指导学生加强知识积累
俗语讲: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旅游职业,如导游看似轻松,实际上它对人员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书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灵活的临场应变能力。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实践教学中经常作自我总结分析,寻找到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在正常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开书单,要求学生共同阅读并集体讨论,能够把书本知识转变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内外安排学生为主讲人的学术讨论会,让学生在参与当中主动获取知识。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自我的职业趋向,自主地、能动地去学习,积累相关知识,不至于四年的大学生涯在混沌中度过。
(三)设立开放多元的考核方式
篇9
【关键词】“5+3一体化”医学新生 角色转换适应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48-02
新生角色转换一直是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同年龄层次学生中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优越感,“5+3一体化”医学新生更容易出现角色转换缺失、自我意识定位偏差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等各方面问题。如果在这一基础教育阶段没有进行积极的角色指引和调整,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思想行为上的迷茫与消极,对其以后自身和职业生涯的成长与发展也会有极为负面的影响。“5+3一体化”医学新生能不能尽早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以及能不能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医学生的角色转换,不仅关系到其个人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医疗新模式教育体系下高素质医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剖析“5+3一体化”医学新生在角色意识、角色行为和角色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浅谈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个体适应性的教育对策。
一、相关理论基础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讲人的需要分成五层: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安全需要(safety need)、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其中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及尊重的需要统称为缺失型需要,自我实现为成长型需要;只有在缺失型需要得到满足后,自我需要才能在前者基础上全面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2]。
2.自我表露理论
所谓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即向他人把有关自我的信息、内心的想法及情感展现给他人。广义上说,社会交往的过程包含情感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基于交往双方在情感交流与自我表露方面的密切结合。
二、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
1.角色意识转换
凭借高中阶段优异成绩进入“5+3一体化”医学专业的新生们,随着陌生环境,专业要求及学习方法等变化,在“高手如林”的新班集体中,只有极少数新生能够维持在高中阶段确立的中心角色和重要地位,许多新生会不像高中时那样优势明显,由原来的“风云人物”转变成“普通角色”。这种角色的转变和理想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得很多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理想和现实很难在新生的内心深处达到平衡。由于刚从优越的学习中脱颖而出,很少受到挫折的新生们在自我调整方面备感吃力、焦虑和无所适从,不同程度的出现角色转换不足、缺失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角色行为上的偏差。
2.角色行为转换
随着“5+3一体化”医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新生们已经不能将高中时期的学习、交往模式套用到大学中来。加上学校对“5+3一体化”医学生的精英培养要求颇为严格,学校规章制度在各种形式的挂课、补考、留级乃至退学都有清晰的标准和规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作息也有不同程度的规范。另外,由于高考填报志愿的限制以及对专业认识的偏差,有些新生在高考填报的志愿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是迫于家庭的压力,或是迫于经济条件,选择了与个人理想有很大偏差的志愿。以上种种都造成了新生在入学后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抵触情绪。再加上医学专业极为繁重紧密的课业进度和自主性学习等特点,巨大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的压力和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习松散,逃课、旷课、出走、厌学等不良行为,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缺乏自律意识,甚至自暴自弃、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
3.角色环境的转换
地域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语言及风俗习惯的差别,也使得大多数新生在环境转换方面遇到了强烈的不适应感。由于心理上的孤独感,寝室关系的不协调,感情寄托容易出现“无所寄托”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女生,因想家、思乡、怀念老同学等感情的空白,特别容易产生烦恼、焦虑、抑郁、敌对、低落的情绪,甚至会出现抑郁的症状[3];进入大学后,缺少了父母的呵护,缺少了朋友的关怀,缺少了老师的悉心监督和指导,“5+3一体化”医学新生独立生活能力的缺陷立即凸现了出来。新生脱离了熟悉的环境,以往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被打乱,顺应则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应情绪和行为。
三、引导角色转换的适应性教育对策
1.学习方面
“5+3一体化”医W新生入学后,部分新生摆脱了高压的高中生活和父母的鞍前马后,犹如脱缰的野马,加上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各种压力,找不到学习生活目标,浑浑噩噩,迷失自我。因此,针对新生个体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家庭因素等,开展针对性的学习生涯规划。在任重道远的医学路上,仅仅凭借勤奋、努力、刻苦的精神是不够的,需要制定出严密的阶段性学习计划并掌握学习规律才能够完成某一学科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切实有效的帮助新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掌握学习方法,通过不同高年级“三好学生”、国家及校奖学金获得者分科目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让新生与优秀师兄师姐们面对面交流各自学习心得,通过优秀典型展示,督促新生调整学科学习心态与方式,从中找到和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尽快、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在此之外,由班级导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设专业专题讲座,就专业学习、思想疑惑等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继续推进和完善低年级“导航学长制”优秀指引队伍的培养,选取优秀高年级学生干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医学专业学习。
2.生活方面
提前做好“5+3一体化”医学新生入学前准备。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附录学校优势现状的相关介绍,3年内毕业就业情况,学校所在地的介绍等。鼓励父母陪同新生提前入校感受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即将面临陌生环境的新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推行高年级与低年级对口班级结对联谊及同年级班级之间的班级活动,以以老带新和新新互动的学习生活模式,在切实生活中对新生起到适应性帮扶。丰富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给新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新生在陌生的大学环境加以自我适应性调整,在轻松自由、和谐安逸的环境中加强交流,让新生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校园生活中。另外,目前我国大学的费用日益增高,很多学生和家长不堪学费的重压。在相应教师办公室开设助教岗位,鼓励家庭贫困的新生在课余时间兼职办公室工作赚取生活补助,相应的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班内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指引和纠正。
3.心理方面
优良的学风建设是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良好人际交往的有效心理环境。校园氛围直接影响着“5+3一体化”医学新生的成长。鼓励新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组织和策划,热心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讲座,让他们在自我心理适应和梳理的过程中发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有进一步的适应助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的自我期待值,合理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存异求同,与同学融洽相处。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对大学生心理状况发展的动态呈客观性记录,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家庭情况、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心理测验情况、综合印象(含辅导员或班主任的鉴定、同学之间的相互测评和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内容,以它能真实地反映和记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引导理性思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结合自身情况,不拿自己的缺点和同学的优点进行比较,同时也不拿自己的优点和同学的缺点进行比较,对于自己的优点要继续保留,对于自己的缺点要努力克服。使得“5+3一体化”医学新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克服心理失衡,树立良好的前瞻意识,梳理个人的学业生活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王L远等.七年制急诊医学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9.8(9) : 1111-1113.
篇10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然而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家长的投入、领导的重视、社会的评价使升学率成了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反思学校管理工作,发现学校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又是补课、加自习,又是培优辅尖、提中帮困,但效果都不大好,反而教学成绩每况愈下。因此,要转变工作思路,树立“提高教学质量,德育先行”的思想。如何抓实德育管理工作呢?
一、安全工作时时抓、事事抓
学校要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利用班会、年级会、校会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消除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定期组织人员对学生宿舍、教室进行安全检查,收缴不安全物品并及时进行通报、处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维护校园安全。周末回家和归校期间安排值周老师在学校门口疏导指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安全回家。为防止学生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进行紧急撤离演练。并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号召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积极开展法制教育。
二、养成教育坚持“反复抓,抓反复”
军训是规范学生养成的很好的途经。在平常的工作中,利用校会、年级师生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特别是卫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学生干部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风、学风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公布,每周小结通报,每月汇总结账,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推行教师全员德育管理制度
一是设置跟班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都是跟班班主任),要求每一位科任教师用“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的意识,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参与到学生的道德品行的教育中,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二是实行班级宿舍内务卫生跟班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把本班宿舍分给跟班班主任管理,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进责任宿舍指导检查学生内务卫生两次。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学年教师履职考核,此项制度的推行,定使学校内务卫生习惯得到极大的转变。
四、建立健全特殊学生档案和违纪学生跟踪记录
建立健全特殊学生档案。实践证明,学校教育的难点是特殊类学生,为使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可建立健全特殊学生档案,包括烈士子女、孤儿、单亲家庭子女、独生子女;残疾学生(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者;行为有劣迹者和学习困难者五大类。在健全和完善特殊学生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关注孤儿、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家庭教育宣传工作,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
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纪学生的查处,并对受处分学生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学生在受处分期间要求这些后进生必须到政教处进行书面的思想汇报,书面思想汇报内容上包括“自我总结”“家长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班主任意见”等,构建立体的“教与管”的网络结构,既能给予问题学生公正的评价,更能引导问题学生珍惜时光,改过自新,有效遏制了不良行为的蔓延。
五、深入开展文明班级、星级宿舍评比活动
为了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增强广大学生的自觉、自主和文明意识,促进校风进一步好转,开展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切实规范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程序,我们制定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办法》,制作了 “流动红旗”,在政教处的牵头下,团委、学生会齐抓共管,分工明确,每周对各班学生总体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量化打分,一周一汇总,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在周一升旗仪式时举行文明班级表彰授旗仪式,达到了制度健全、评比公正、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六、实行值周人员一日常规六集中签到的值周制度
面对学校住校生多、校园周边环境复杂的问题,实行值周人员一日常规六集中签到制,要求值周教师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做到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快速坚决、不拖拉。并能对违纪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七、对学生期末成绩评价制度进行改革
为避免在学生评价中出现“一次考试定一年”的现象,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过程的变化与发展,对学生期末成绩评价制度进行改革,并出台了《学生平时成绩管理办法》。从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学生平时成绩管理。学年末评价学生成绩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70%。从只重结果向过程结果并重转变,以促进学风转变,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八、制定《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把班主任常规工作纳入考核
班主任是德育管理直接人,因此,学校制定《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把班主任常规工作纳入考核,以考核评比促提高。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进一步调动广大班主任工作的热情。绝大多数班主任会工作早来晚走,兢兢业业,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且有的班级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各班级坚持围绕量化考核方案抓落实、抓评比,效果相当显著,呈现出了一批优秀班级。
九、实行学困生分工负责转化制
加强对学困生教育引导。密切注意各班学困生在纪律、学习、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总是给以及时地处理和教育。对于经常违纪的个别同学,采取了教育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的方式,加强了与其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并采取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对学困生进行帮助扶持和耐心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端正他们的思想、改正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增强守纪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