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极地环境的建议

篇1

论文关键词 农村环境保护 秸秆燃烧 潜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焚烧秸秆的危害走入人们的视野,它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立法而言,秸秆燃烧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一、焚烧秸秆的危害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我国农村对于作物秸秆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从前农业生产作业水平低,秸秆除了用于垫圈、喂养牲畜、部分用于堆沤肥外,大部分都当做燃料焚烧殆尽。近年来,随着研究发现,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秸秆不仅具有农民常用的“燃料、饲料、肥料”三大功能,也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用途多样,可以用于发电、建材、转化为生物油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秸秆也从单纯的堆放沤肥发展为了转变为秸秆直接还田。也正是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秸秆使用量较之从前大为减少。农村能源利用使用愈发多样化,农村发展了许多更为高效便捷的农用工具和农用肥料来促进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秸秆剩余日渐增多,且尽管秸秆有着极大的用处,但由于秸秆再利用成本高、耗时长、收益较慢,往往不被农民所考虑,故而,每当农忙时节,秸秆露天焚烧或者随意丢弃现象便极为严重。

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致使局部大气环境质量恶化,造成环境污染,焚烧秸秆产生的烟尘会使空气能见度降低,威胁航道和道路交通通行等公共安全。秸秆有着极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焚烧秸秆是一种资源浪费,它影响着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秸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雾、烟尘等有害物质,大量焚烧秸秆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烟尘、炭黑等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轻则诱发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眼疾病等,引起咳嗽、胸闷、流泪,严重时进入肺脏沉积,引发肺部疾病。《宁夏环境质量报告书》中的调查数据显示,银川市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尘与煤烟型综合污染,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直为主要污染物,而秸秆燃烧的一个主要产物便是可吸入颗粒物。笔者在平吉堡发放的500份调查问卷中统计得出,该区居民认为所在村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何处时,分别为固体废弃物63.16%,大气污染42.11%和噪声污染20.05%。当问及小区散落的落叶等如何处置时,居民表示都是统一收集焚烧,且居民纷纷反映,尽管焚烧是最为简便的途径,但秋冬季节一燃烧落叶等周围便弥漫着极浓重的味道,老人和小孩时常被烟呛到。

在前往平吉堡调研途中,途径一大片农田,笔者看到有些农民为图方便,将废弃的秸秆废料等直接堆放于收割后的农田上焚烧,浓烟阵阵,气味呛人。这样焚烧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遭到破坏,致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和粮食减产;同时易产生安全隐患,焚烧秸秆时多为秋季收获时节,往往天气干燥,田间易燃物较多,随意焚烧,容易造成附近未收割的农田和其他农作物堆放物失火,甚至殃及田间农民的生命安全,对集体财产和人身造成损失。

二、《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第24条的有关规定及其实施状况

针对秸秆焚烧的种种危害,银川市出台的《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中对此做了相关规定。条例第24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第40条第二款规定了处罚措施,“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二百元罚款”。值得一提的是,在《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实施的第二日,环保执法人员便依据《条例》的第24条第二款和第40条第二款对某公司焚烧落叶的行为开出了首张罚单,并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该条款的规定对于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尤其是禁止焚烧秸秆对于缓解环境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平吉堡等地走访调研时,见到许多农户都只剩一些老人,询问才知,家里的青壮年大多已经去城里打工,田里的农活只能由老人自己完成,别说是处置秸秆,能把农忙时收割完成都已经是勉勉强强,更别说大量的秸秆,往往随意丢弃或者焚烧是最简单的办法。一方面,除却少量用于喂养牲畜、垫圈等,剩余的燃烧已是习以为常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农民普遍不知《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的出台,更不知条例中禁止焚烧秸秆、落叶等的规定。目前条例中关于秸秆的规定主要是禁止露天焚烧,违者处以罚款等,那么这样的处罚方式是否会过于单一,应如何保证执法的效果,是否“见烟就罚、见火就抓”呢?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受访人员就《条例》第四十条第二款关于“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二百元罚款”的看法时,仅有15.79%持合理态度,15.79%认为罚款数额过高,持其他态度的为68.42%,在持“其他态度”中,经过询问,大多认为是不合理、不需要罚款甚至是没有观点,15.78%认为不合理。认为罚款数额过高的受访人员表示,现在大部分农户都是独门独院,就算有焚烧往往也只是小范围的焚烧,一次罚200数额过高,应该根据其焚烧的数量来决定罚款多少钱。另一些受访群众表示,不是他们不支持条例的出台,但是对于老人来说,即使条例出台了,他们也没有足够劳动力去处置秸秆,光运走就是很大的困难,最多变焚烧为丢弃,实在是无能为力。银川市此前也有冬季禁火令的相关规定,即冬季林地荒地禁止烧荒烧纸、焚烧秸秆等,短期效果显著,但一过了严查严抓时期,便又有农民开始偷偷焚烧。

三、关于提高《银川市农村环境保护条例》第24条实施效果的若干建议

《条例》的出台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得到良好的实施,那么再好的法条也只会成为一纸空文,这是任何立法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对此,笔者认为,环保执法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保条款得到更好地实施。

一是要设点宣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应当加大对《条例》的宣传力度,普及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的危害知识。同时还要做好巡查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在调查问卷中,78.95%的受访人员肯定《条例》的实施能够对改善农村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条例》已经通过并施行。这更体现了《条例》及禁烧宣传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应协调各部门做好农作物秸秆回收处理等,从源头上禁止焚烧秸秆现象。

二是要采取两手抓的办法,通过转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行政处罚相结合,改变单一的处罚方式。在《条例》宣传过程和执法过程中,宣传人员和执法人员应当对秸秆的各项用途和随意焚烧丢弃的危害进行详细说明,通过与村委会合作,采用宣传栏、村广播进行秸秆知识普及,“变废为宝”,从而使农民从根本上改变秸秆用处不大的认识,而非粗暴的“见烟就罚、见火就抓”。

篇2

2010年,在中国青岛首届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中荣获“青岛最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2011年,荣获“青岛旅游行业领军人物”、“2010投资山东十大风云人物”、“青岛十大经济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青岛是座依山傍水,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海滨旅游城市。2010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若干政策的意见》,确立了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青岛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扩大居民消费先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十二五”时期确立“大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随着城市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各级政府创造了适宜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了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青岛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更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使得青岛的旅游产业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那么,青岛旅游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培育旅游品牌企业,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呢?

2012年山东省“两会”召开之际,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省人大代表、青岛市旅游景点协会副会长、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总经理隋旭光。

思考―加速青岛旅游业发展

采访中,隋旭光向记者介绍道,就目前情况来看,青岛旅游业处于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一批旅游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完工,青岛旅游产品体系结构和交通状况正在不断完善,旅游发展空间也进一步拓展,逐步缓解了青岛市旅游业“夏热冬冷”、“南热北冷”、“昼热夜冷”的现状。

作为青岛市旅游景点协会副会长,隋旭光对青岛旅游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很多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随着青岛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面对战略机遇,首先要保持理性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在同一城市内,应减少同类型旅游景区的重复开发。特别是在旅游新项目开发之初,应坚持以政府导向为基础,严格加强新项目的审批审核力度,保证投资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政府机关应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交通、停车场及周边配套服务设施,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旅游企业创建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第三,旅游企业自身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机制、加快硬件设备翻新跟进、提升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来促进企业的完善升级。只有政府、企业双方携手,才能保证旅游产业抓住机遇,深入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针对“近期部分旅游景点曝出‘宰客’黑幕,使得游客对景点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这一现象,隋旭光也谈到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宰客”现象基本发生在景区周边的一些不规范的小商小贩,或是一些不正规、规模较小的旅游景区和某些不正规的旅行社身上,由于他们自身发展的不规范,导致“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使得游客对景区、景点的信任度降低。正规旅游景区、景点应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这些违法行为,并加强对旅游景点周边的监控与管理,尽最大努力消除这种不良之风,让游客玩得舒心、放心,使中国旅游业真正走向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行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青岛拥有众多著名品牌,被冠以“品牌之都”称号。在这个品牌林立的城市里,隋旭光用短短五年的时间成功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旅游品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1989年,隋旭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市计委接待处工作,这份工作一做就是10年。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海昌集团,从行政工作转而涉足旅游业。使他完成了从旅游“门外汉”到“专业行家”的华丽转型,不仅是他人生的蜕变,更成就了如今的事业。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景区于2006年7月22日正式开业,它首次将南北两极的几十种,百余只珍稀动物迁往青岛,把海洋文化、海洋科普和海洋生态升华并融合,通过“海洋动物表演场”和“欢乐剧场”两个展馆,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给游客丰富的海洋生物和震撼激情、诙谐幽默的动物表演。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历程,景点已经从单纯的旅游胜地转变成集吃、住、游、娱、购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景区。在发展景区硬件设施的同时,极地海洋世界也在不断丰富企业文化,提出了“爱在极地”的服务理念,力图通过“用爱回报爱,构建和谐”的理念,营造“对游客真诚的爱、对企业真挚的爱、对同事亲情的爱、对动物平等的爱”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和谐氛围。如今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已经成为青岛的一大标志性景区,来青岛旅游的游客大都会来到这里参观。

对于景区的发展和规划,隋旭光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景区景点都是以极地的概念来延伸发展的,所以下一步在动物的展示方式上、在科技含量上、在表演形式上、在互动内容上、在科普知识的提升和传播上,我们都要一个馆比一个馆有个性化的创新和投入,未来景区要在以上基础上不断丰富,并且创新地走文化演绎发展道路,把每年的文化主题年与多姿多彩的极地海洋动物结合起来。通过海洋文化、海洋科普和海洋生态继续升华与融合,将动漫等现代时尚元素与丰富多彩的主题策划活动融入景区,让游客来到景区感受一场真正的旅游嘉年华盛宴。在品牌文化做大做强的同时,希望能够对青岛的发展,对旅游大环境的发展,起到更好的、积极的作用。”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必有心得。多年的工作实践带给了隋旭光很多体会,那就是: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何种专业,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和决心;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管理者,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并有决心把事情做好,才能乐于接受挑战,不断地学习、接触和积累,使自己从“不懂”到“驾驭”,完成从“门外汉”到“专业行家”的蜕变。

履职―积极建言献策

2008年,隋旭光当选为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隋旭光说,这是选民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份肯定也让他对自己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几年来,他尽职尽责地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隋旭光根据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带来了两方面的建议。一个是关于“修正劳动合同法,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合理保护企业主的利益”的建议。他说,近几年,劳动合同法更加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对促进建立长期的就业关系和民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但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某些利益。比如在劳动者严重违反和严重失职的界定上,法律应该有更加明确的规定,便于产生纠纷后的法律举证,这样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

篇3

关键词: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县有限的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中为我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在开发利用中引发了不少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为此,我们作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者,充分认识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各项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严格管理好我县矿产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我县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

1.我县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县境内矿产资源已发现的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燃料、矿泉水等矿种14种,产地有60多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6种,列入《青海省矿产储量表》的矿产6种,其中非金属矿有4种,水气矿产2种。截止目前,我县开采的矿种7种,分别是石英岩、大理岩、石膏、白云岩、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矿泉水,我县的优势矿产是:溶剂用石英岩、水泥用大理岩、石膏;潜在优势矿产是:石油、矿泉水、炼镁用白云岩;短缺矿产是:铝土矿、煤、地下水。我县优势矿产中,溶剂用石英岩含sio2最高达99﹪,主要用于我县冶炼硅铁,该矿点分布面积较大,出露在北山寛都兰至傲沟一带,其中寛都兰一带曾进行过地质普查,探明资源储量136.5万吨,对其他地区经简测,提交资源量187.41万吨,其次优势矿产之二的水泥用大理岩,主要分布在北山娄子沟一带,是全县水泥厂生产的矿石原料供给基地,累计探明资源储量533万吨,以上两种矿产是我县支柱产业所依托的重要矿产,其他矿种的储量尚不清,需进一步调查。

2.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我县的矿产开发已形成了以个体开发为主、集体、股份制共同开发的局面。目前开发利用的矿产有8种,分别是石英岩(开采矿点有16处)、大理岩(矿点有2处)、石膏(矿点1处)、白云岩(矿点3处)、建筑用石料(矿点3处)、粘土矿(矿点17处)、矿泉水(矿点1处)、砂石(矿点8处)。全县共有各类开采矿山51家,形成规模的企业有2家,即民和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和浙江蒲峰水泥有限公司。近年来,我县矿产资源的开发,推动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本县支柱企业硅铁厂、水泥厂的稳步发展都离不开本县矿产的保障供应,为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民和县矿产资源开发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于市场经济、地方经济等客观因素以及一些主观因素影响,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不少问题。

1.矿业结构不合理

矿山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小型矿点开采企业及个人开采占全县矿山数的约80﹪以上,石英矿的开采以前管理混乱,企业互相压价、互相竞争,浪费了不少资源,没有很好的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自2008年元月成立矿业协会以来,石英的开采利用逐步走向规模化、价格合理化、效益化,有效防止了对资源的浪费。

2.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开采矿产资源肯定会对周围的矿山生态环境遭到影响破坏。我县采矿权人对保护环境法律意识淡薄,采富齐贫,废石废渣随意堆放,易造成河道行洪阻塞,最终易造成水土流失或泥石流等灾害发生,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主要是破坏土地、损毁植被、土层剥落、局部地面塌陷、山系裂缝、水质污染等,有的矿山企业已停采,但没有遵照“谁开采、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对废弃矿山没有进行恢复治理,影响了整个山脉的外观形象。

3.矿产资源管理措施水平不高

由于人员、技术设备等限制,对矿业活动动态监控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依法行政力度不强,从而造成违法违规现象的时有发生,影响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产资源规划不够完善

民和县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于2003年完成实施,但我县矿产资源的勘查程度很低,资源的开发没有形成规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矿产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目标不太明确。现在进行的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均应在规划中加以解决。

2.矿山采矿权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我县矿山开采主要以个体为主,进行小规模开采,对矿山的投入不高,开采技术落后,多数矿山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经济效益,对矿产资源如何在开发中实现有效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如何保护等,认识不清,意识淡薄,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3.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管理人员少,技术设备落后,对探矿权、采矿权中出现的非法转让、越界开采、非法采挖砂石等现象监管不到位,日常巡查工作抓得不紧,致使出现当场抓住停产,撤销设备,过后偷着采、偷着挖,措施不力,不能对非法采挖砂石的业主给予强有力的打击。

三、意见与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一城两区建设为载体,再塑青海东部门户新形象为目标,对我县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矿业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1.加快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和详查工作,彻底摸清家底,积极争取国家、省、地的各种勘探资金,加大商业性勘查力度,同时吸纳社会各方资金进行勘查,摸清我县矿产资源的潜在力,增强后备资源,努力找矿,找优势矿。

2.加强矿政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1)进一步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把开采中没有按一定的开采方式、开发方案进行的,列入重点整治;存在矿山安全隐患、不及时清理危岩、浮石、掌子面倾斜角度大、开采中私存雷管、炸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查处一项,严格进行停产整顿,防止发生恶性事故;对已发放的采矿许可证进行清理,手续不完善的及时补交、完善,对矿业权进行非法转包、转让的行为,依法查处,建议发证机关核销,对停而不采,乱采乱挖、随意堆放废石废渣、影响行洪的矿山企业,进行限期警告整顿。

(2)加强矿山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严格市场准入,限制开采技术落后、资金条件差的企业,控制高能耗项目上市,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新工艺,坚决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设备。

3.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整治

(1)保护矿山生态环境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惩治结合,严格进行矿山环境评价制度,禁止在重要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内探矿、采矿,控制在生态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生产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的矿产开采项目,禁止在湟水河河道、黄河两侧的可视范围内进行采砂,确保河道畅通。

篇4

关键词:水环境:城市建设;治理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水是城市的生命,水环境是衡量一个城市居住、投资与旅游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志。如何科学地利用好本地的水资源,建设与保护好本市的水环境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不同的城市都将依据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发现问题并提出不同的对策与措施。回顾以往城市水资源利用情况会发现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理念不相适的诸多问题:如城市上游河流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城区及下游河流水量不足、水质恶化甚至于断流;城市中的许多原有水网河渠被过多地覆盖、填埋成道路或陆地,造成原有水网及水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而难于修复;许多自然保护区的优质水源被降级使用,造成优质水资源的浪费;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过度地集中,造成纳污河段污迳比过大而失去该河正常水生生态功能…等。本文以在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拟与同行及有关领导、科研、管理人员商榷。

一、城市水环境的基本概念分析

水环境是由于雨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等以河流为中心的水的多种循环的存在而形成的,河流是水循环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河流有三个基本功能,即:防洪、水资源利用及环境功能。其中,担负着重要作用的河流的环境功能由其空间功能、生物功能和水环境功能这三个具有互补关系的功能组成,是城市环境的重要一环,并在城市中起着综合功能的作用。从狭义的概念上讲,水环境就是指水量和水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人们对水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实践告诉我们对水环境治理必须实现由线到面的转变,即从单一的河流治理转变到整个流域的治理;同时,水环境的治理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水环境治理往往需要“综合治理”,水环境内容,除了保持流量(水量)、净化水体(水质)外,还包括了生态体系的保护和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包含了水环境的视觉方面的效果和人文方面的效果等。

二、城市化对水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产业集中,对水的需求也迅速增长;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面积扩大,高层建筑和地下商场增多,都市的利用密度迅速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路面大量使用沥青和砼,地面的不渗透区域增加;同时,随着房地产的大幅度开发,农田、绿化和水面积减少。这一些都会给水环境和整个城市环境带来种种不良影响。由于传统的河流管理主要只是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较少考虑其环境功能,再加上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受到严重污染,使河道变成了开敞式的“下水道”,水环境严重恶化。这样,受城市化的影响,城市的水边环境逐步失去了其亲水性,人与水疏远了。

三、水环境在营造城市舒适性中的作用分析

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水,并以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形态变化、循环。正由于水的循环,需要吸收和释放能量,水承担着地球环境的调节作用。所以,地表能维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为生物的栖息提供了条件。同时,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为此,地球的环境必须是能够适度地调整水的补充和蒸发。因此,水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保证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得以可持续生存的最基础的条件。当然,由于自然界水的作用,有时也会给生命和财产带来灾难。然而,对暴雨、洪水、干旱等由异常气象产生的灾害详细分析后发现,造成异常气象的原因往往是人类过于考虑自身的需求,由此导致无视自然条件的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忽视生态体系的无序开发,以及人口、产业的高度集中等,结果对自然的水循环产生恶劣影响,并进而引发洪涝、干旱等灾害。可以说,这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惩罚。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利用密度过高的大城市,为了弥补上述城市空间方面的不足,提高城市环境的舒适性,一方面,使现有的水边环境尽量接近自然状态,以恢复更多的具有自然要素的空间;另外,在高楼林立的所谓“水泥森林”的城市中心地区,以及住宅过多、土地利用过密的地区,优先考虑增加水边空间和绿化,以恢复多姿多彩的景观。同时,在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中,强调要不断改善城市的“富有情趣的空间”。并在现有的水边增加城市新的开放空间,以形成城市绿洲,进一步改善城市的水边环境。通过“环境用水”的引进和利用,强化城市空间的综合整治。水是万物之源,也是城市的活力所在,水环境在城市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而存在,而且,在水循环的各个阶段,水环境都与人们的生活、产业以及社制度、风俗习惯有着很深的关系。由此也可以说,正是水环境孕育了“水文化”。

四、认识与建议

1、随着水环境内涵的进一步拓展,水环境治理从单纯的水域治理到水域及其周边陆域的综合治理,并从单一的河流治理到流域的综合治理。因此,水环境的治理和建议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具体实施必须强调统一性,特别要加强统一规划,参与水环境治理和建议的各方应通力合作。

2、水环境在调节水边区域的小气候和营造城市环境的舒适性上,有其特有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建议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科学、合理的水面率,在相关的法规中予以明确,作为规划和管理的依据。在当前水面率方面,宜确定一个考虑现状的、能够保证最低资源水准的底线,作为近期控制的依据。

3、在水循环及其在水害的关系方面,实用技术性的研究还较少。实际上,搞清水循环的规律,在水环境治理中能积极地从改善水循环出发,减少城市中人类活动对正常水循环的影响,并研究出这方面的控制技术,这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在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必将进一步加快。但是,为了确保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这种管理会逐步从防洪、水资源利用量的管理向水质管理、空间管理和生态体系的保护等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转变中,以恢复丰富、优美、清澈的流水为目标的水环境建设是一个需要研究的大课题。水像人体的血液一样,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溶剂。血液需要通过心脏泵送及大小血管的导流才能输送及营养到人体各部。水也需要通过地球引力、人工提升与科学管理才能有效的输送和滋润到城市、农村及人类活动的各个生产、生活小区。人类应当根据水的来源与质量充分发挥水的使用功能,把优良品质的Ⅰ、Ⅱ类水作人类生活饮用,滋养人体本身;把Ⅲ、Ⅳ类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及城市景观娱乐环境;对已受污染的水采取治理、回用等工程措施使本市出水满足下游河段的水域功能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与应用好城市的水资源,在不污染下游水域的基础上改善城市人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及建设好城区的水环境是一个城市的重大研究与工程项目,需在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进行全面规划和分期分段研究、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英, 胡群霞. 城市湿地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对策[J]. 山西建筑, 2007

篇5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标志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此后一年间,世界经济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当前,在各国政府的强力干预下,全球经济下滑趋势逐渐得到扭转,尽管复苏的过程将十分漫长而艰难,但2009年三季度以来,无论是从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经济体,还是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指标看,全球已经渡过金融危机的恐慌而进入后危机时期。后危机时期,欧盟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减,不断刷新着对华贸易救济的纪录。

1.1陶瓷行业

2010年6月18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瓷砖进行反倾销正式立案。根据相关规定,如果涉案企业不应诉,有可能被征收高达430%的反倾销税,从而失去我国陶瓷出口第三大市场。本次反倾销调查涉及出口约为金额3.1亿美元,而非此前所说的两亿美元。同时,由于涉案企业几乎涵盖国内知名陶瓷企业,该反倾销申诉的立案成为中国陶瓷行业面临的史上最大反倾销调查。

1.2电子行业

2010年6月30日,欧盟已对数据卡进行过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这是迄今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欧盟对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同一产品,三案齐发,凸显了欧盟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滥用规则的极度表现。实际上,欧盟当前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卡生产商都没有。欧盟所要保护的产业就是一家比利时公司(OPTION),而该公司近年的公开年度报告明确显示,他们的数据卡产品已经全部外包给中国生产。

金融危机结束的两三年才是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如今才刚刚开始。达数月的超高失业率已经让欧委会失去了理智,反补贴很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今的贸易摩擦意在让中国外贸伤筋动骨,如今靠企业单独应诉已不足以对抗欧盟愈发汹涌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政府也应该更多地发挥作用。

二、对策建议

2.1要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贸易壁垒

政府要建立预警和快速的反应机制,完善我国的国际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及时调整国内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产业政策。关注国际劳工标准的发展趋势,缩小我国劳工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

2.2建立管理贸易政策体系

建议国家采取法制手段管理对外贸易,将主要应对举措纳入国内法,使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妥善结合。我们主张开放公平贸易,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地削弱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应该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加强政府间双边对话机制,尽量避免打贸易战。

2.3提高产品环境竞争力

企业应积极地应对,通过创新工艺和升级设备跨过可能的技术壁垒,确立“绿色”理念,实行环境会计核算管理制度,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要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的国家的堵截。

篇6

关键词:核桃;退耕还林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43

1 核桃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核桃种植体系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说科技的发展决定了核桃生产事业是否能够蓬勃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我国核桃产业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综合竞争力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来说核桃种植的投资费用是庞大的,费用的不足导致当地不能很好的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这些都影响并严重制约了核桃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的发展,也制约了生态环境的提高。

1.2 核桃种植产业发展不够,整体发展不平衡

实际上,退耕还林地区自然环境多是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半山区,平川谷地很少,我国部分农村、城镇平地多占10%以下,山地和丘陵地占90%以上,这种自然环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就应当找到既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又带来经济效益的解决办法。

1.3 核桃生产管理缺少精细化,产量不均

对于核桃产业来说,和其他的种植业有明显不同。因为是在需要退耕还林的地方进行种植,其在之前的土地营养上就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粗放式的管理,必然会导致核桃在生长过程中面临过多的外部条件影响,如病虫害、温度落差大等因素。面对这些问题,尽管部分种植核桃的退耕还林地区已经进行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无奈由于基础水平不高和相应的专业人才缺失,核桃种植依然面临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单产量,对农民经济效益的获得带来不良影响。

2 建立健全核桃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对策

2.1 保护生态,维护核桃产业发展

保护核桃产业用地的适当比重,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土地的质量,加大核桃的产量,使得核桃产业得到科学的发展。作为经济果木,核桃的种植不仅仅可以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核桃树的抓地力可以有效保证土地的紧实性,降低水土流失现象。随着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可以把一些快要退化成沙地的农业用地种上核桃,使得土地资源有机发展。要强化核桃种植区的管护,主要是需要相关监督部门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核桃种植地养护措施。强化核桃种植行业管理和强化管护队伍建设。

2.2 坚持思想与行动上的统一

党的十会议精神以及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要求我们坚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仅仅围绕核桃产业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核桃种植业。核桃种植对退耕还林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被专家学者认可,国家也出台相关法规要求积极通过科学手段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核桃种植不仅仅可以达到生态效益,还能为种植者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基于目前我国农民在对核桃种植对退耕还林认识上存在不足,农业种植中依然会选择传统的粮食种植,破坏土地养分同时,不利于退耕还林战略目标达成。要求地方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对农民进行积极地宣传和讲座,真正实现核桃种植业的发展。

2.3 树立长远目标,发挥核桃产业的特色绿地生态

众所周知,核桃的种植不仅仅有利于包括生态环境,切实落实退耕还林战略目标,也有利于实现农民的经济效益,一举两得。树立长远的目标要求我们建立一个符合核桃产业促进退耕还林发展状况的机制,在公共生态保护的管护上,对符合核桃种植的地区,大力鼓励农民进行核桃种植,提升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带动生态效益的实现。将核桃种植应用在退耕还林工程上是对我国南方或西部等地区土地贫瘠土壤的有力保护。近些年,为提高粮食产量,我国西部、南方多个城市都出现了因土地利用过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荒漠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民经济效益增长,发展核桃产业是最为有利的。

长远目标的建立和实现都是相互的。农民一旦通过种植核桃尝到了可观经济收入的时候,就会进行积极地核桃种植,找寻增收方法,核桃种植的面积也就会逐步扩大。另一方面,通过核桃树木的逐渐增多,退耕还林的目的得以实现。相互促进中农民不仅仅感受到了经济增收,所处环境也更加健康。

篇7

一、我国环境知情权立法现状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相关的规定和制度也已经初步形成。但纵观整个体系,不难发现其中尚存在不少缺陷,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的大致框架是:

(一)《宪法》中有关公民知情权保护的规范。1982年《宪法》第2章第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宪法的这种规定一般被理解为对公民知情权的隐含性或者间接性的保护,因为公民不知情就不可能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中有关环境知情权保护的规范。《环境保护法》在总则部分对环境知情权作了类似与宪法的原则性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规定了政府公开环境状况公报的义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环境状况公报,并提到:“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这类保护公民环境知情权的规范在整个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积极意义。

(三)环境保护单行法中环境知情权保护的规范。目前,我国有关环境知情权的法律规范大都零散地分布在各种法律文件中。在《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法》等法律文件中对公众知情和公众参与做出了一定的规定。特别是后两部法律,对于环境知情权的保护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最近,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在于推动《清洁生产法》的《企业信息公开规定》,可以算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信息公开法规,这部法规的颁布将对环境知情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我国环境知情权立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知情权法律制度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信息的获知需求。这表现在:

(一)政府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责任不明确。环境信息是典型的公众信息,公众与政府对环境信息的不对称掌握,是妨碍公众参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明确规定提供环境信息的机构,特别是具体的政府职能部门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环境保护法》第11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环境状况公报。”按照这种原则性规定,只有国务院和省一级政府主管部门才有义务定期公开环境信息,这些部门虽然级别较高,所掌握的信息资源较为丰富,但他们公开的信息一般是全国范围的或者整个地区的信息,很少涉及到与普通老百姓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信息。在此并没有规定市、县,甚至乡镇一级的人们实际生活的区域。这显然不利于人们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状况,不利于激发人们的热情,不利于人们积极地参与环境管理。另外,公开的机构也有限,只针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一个部门而言,未体现环境信息资源分布的广泛性,不能够充分实现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动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质量。

(二)公众环境知情权难以有效保障。环境信息的获得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国家机关主动地公布,例如有关环境质量的公报、地区和流域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境质量公报等等,这是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形式。第二种是政府机关依照公众的申请提供环境信息。这种方式在国外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权利主体申请时有应该遵循的程序、条件;义务机关在收到申请时有应该遵循的时间、程序、收费、救济等,这方面的内容规定得非常细致。如《有关自由获取环境信息的指令》中指出,公共机构应尽快回复公众的信息要求,最迟不得超过2个月,如果拒绝必须说明理由。认为自己的信息要求被不合理拒绝或者不充分回应时可以寻求该国司法机关的帮助。我国立法在这方面并不充分,只规定了有限的政府定期公开形式,并没有规定公众具有申请获得信息的权利。如此一来公开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往往导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仅从自身利益出发,仅公布自己认为必要的资料,信息公开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时性都得不到保证。并且由于目前的公开只是单方面的公开,没有回应公民申请公开的形式,这就导致有些公众想获得的环境信息、文献资料,因为不在公开范围之列而无法获取,导致公众环境知情权不能有效地实现。

(三)未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环境知情权。权力没有以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和普遍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行使。我国1982年《宪法》和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都没有直接规定公民享有获取环境信息的权利。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环境知情权的法律地位模糊而不清晰,它的存在与否容易受到质疑,实践当中也常常发生行政部门以没有法律依据为借口拒绝向公众公开的情形,从而阻碍了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实施。

三、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立法建议

随着我国公民环境意识的觉醒,滞后的知情权保护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将公开与公众参与的原则全面贯彻和体现于环境保护立法当中,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针对我国环境知情权立法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缺陷,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立法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责,推动政务公开。为了保证公众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环境信息,国家应该对提供环境信息的政府机关做更为宽泛的规定,既包括中央、省一级,也应包括市、县、区一级乃至乡镇一级;同时,提供环境信息的政府部门也不应局限于环保部门,应扩大到除了立法和司法机关以外的其他有关部门。从而形成中央与地方结合、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协调的政府责任主体形式。

篇8

关键词:红树林;保护区;科普教育;建议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琼山区东北部的东寨港,绵延50km,面积4000多hm2,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红树林保护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他们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红树林,了解自然保护区。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科普优势,推动保护区的科普工作,笔者总结了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近几年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经验,结合科普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保护区科普教育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科普价值

1.1 资源优势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水鸟。保护区建立25五年来,在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保护下,保护区面积从建立初期的2133hm2扩大到3337 hm2,红树林面积从1766 hm2恢复发展到2126 hm2,目前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08科,393种,其中主要保护对象有红树植物16科,44种,红树林伴生植物18科,33种,珍稀濒危种有海南海桑,拟海桑、红榄李、水椰等,在保护区内栖息觅食的鸟类有159种,稀有种类: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嘴鸥等,水生资源丰富,有鱼虾、贝类152种。红树植物是被海水周期性淹没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生长环境特殊,红树植物多具有奇特的生态特征如:胎生现象、泌盐现象以及特殊根系等。

1.2 科普内容

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内容包括国家关于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保护区内典型生态环境、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及科研价值,潮汐现象及规律,野生动植物的分类及生态方面的知识等。总体来讲,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涵盖了生物学、地理、化学、法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科普内容非常丰富。

1.3 科普价值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起步较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理解和充分支持,通过开展广泛的、持久的科普宣传教育,可以逐步提高人们对自然保护区以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通过科普教育的窗口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人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海南,做出积极的贡献。

2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科普教育现状

2.1 购置设备

近两年来,保护区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购置了触摸屏、投影仪、DVD、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计算机等宣传设备。

2.2 制作宣传材料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保护区制作了红树林VCD、红树林及鸟类的演示资料,制作了东寨港保护区简介、宣传展板及红树林宣传小册子。布置了展览室和多媒体教室。建造了参观体验红树林生态的木桥,及对红树植物的介绍牌,为前来参观的高校师生提供红树林保护知识教育材料。

2.3 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活动

利用“世界环保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纪念日,同周边中小学校联合开展红树林、鸟类、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加强周边学校教师关于红树林知识的培训,定期做好环境保护知识巡回宣传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2.4 政府加大宣传力度

在进入保护区的主要通道上竖立宣传牌,告示进入保护区的人员要保护湿地红树林和鸟类资源,让大家自觉的保林护鸟。东寨港湾是理想的养殖场地。1993~1996年期间,一些单位和个人不顾政府的规定,擅自进入保护区内乱建旅游码头,毁林挖塘养殖,1997年在省林业局的领导下,琼山市政府成立红树林整治领导小组,依法治理,查处违法人员,进行填塘,在省领导和省人大代表亲临带头种红树林行动的影响下,群众积极行动,使毁林挖塘全部植上红树林、刹住了挖塘养殖歪风,维护了国家资源。

3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科普教育模式改进建议

3.1 及早落实科普教育规划

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的科普宣教部分,是专家为保护区量身订造的发展模式,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目前保护区科普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增加科普工作人员数量、成立宣教中心等规划应当尽快实施。必须尽快成立宣教中心,通过明确分工和互相合作,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

3.2 加强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

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工作牵涉到林业、海洋、环保、教育、旅游、科协甚至边防等各个部门,是全社会共同的工作,只有协调好各部门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各部门的宣教资源,联手行动,群策群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保护区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

3.3 扩大科普服务对象面,强化服务意识

保护区管理局应该积极地同海南市教育局进行协商沟通,并主动与各区中小学校校长进行联系,探讨在海南开展普及湿地保护教育的可能性。为满足周边社区群众及游客的科普需要,保护区管理局应该强化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实施科学管理,在保护区周边显要位置公布管理规定、办事指南及咨询电话,现有的科普工作者要热情耐心地为群众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还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培训、作报告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3.4 取长补短,完善现有科普教育活动

保护区的科普教育工作刚刚起步,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循,除了依靠自身的创新来进行摸索尝试外,学习其它自然保护区先进的科普教育经验也十分必要。目前全国2 400多个自然保护区当中,青海可可西里保护区在志愿者招募及组织管理、广西猫儿山保护区在媒体宣传和社区共管、浙江百山祖在网站设计及推广利用、香港米埔在学校教育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科普教育工作都非常出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应加强同兄弟自然保护区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以提高科普教育能力。

3.5 合理利用社会力量,提倡红树林志愿者服务

周末及节假日期间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游客很多,由于保护区工作人员周末不上班,无法提供科普导游服务,使得游客错过了近距离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造成了科普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能面向社会招募红树林志愿者,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考核后颁发有关证书,志愿者就可以凭证在节假日期间为市民群众服务了,此举将彻底解决节假日期间科普教育工作者不足的问题。

3.6 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

要宣传自身,仅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广大公众媒体(包括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是人们了解自然保护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首先,通过媒体的正面报道,使得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性质和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其次,可以使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功能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为自然保护区营造和谐的环境,更好地传播生态文明,培养生态道德;再次,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可以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对外宣传、生态旅游、科研、社区共管以及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4 结论

红树林是国家重要保护资源,它不但具有经济价值,科研价值,而且更具有生态环保价值,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今后我们一定要在全力保护、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帮助保护区周边群众提高保护意识;使红树林这一独特的生态资源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篇9

一、幼儿发展分析评价

新学期刚刚开始。我们和幼儿一起共同布置新学期的环境,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能主动加入活动中。他们都很喜欢自己动手亲自的尝试操作,而且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新学期的期望,对小朋友的期望,对老师的期望。来园的时候都能主动的问候老师和小朋友。

1、生活方面:孩子们基本上能用筷子吃饭,能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等,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

2、学习方面: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有探索精神,许多孩子喜欢问为什么,生活中孩子会产生很多问题,逐步形成活动的内容。

3、运动方面:在运动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很高,能创造性地进行游戏,也懂得了初步的规则约束,自控能力也增强了。孩子们对自我保护的意识也有一定提高,知道一些危险的动作不能做等。

4、游戏方面: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建立了初步的规则意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己的主见,合作意识也增强了。在游戏中孩子们非常快乐,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想象力真的是特别棒。而且,孩子们学会了用商量的办法去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建议材料的投放,能尝试互相进行合作。

个别幼儿情况:

1、 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个别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 确立崔祝源、陈泽宇小朋友为个别跟踪教育的对象,采用多种积极有效的教育的手段,以更多的帮助和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

3、 在活动中,尽量多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敢于表现自己。

4、 加强对个别幼儿家长的交流工作,家园共同配合,努力寻找对幼儿发展更为有利的教育方法。

二、本月工作重点

(一) 教育教学方面

1、体验新学期开学的快乐。知道新的一年到了,自己长大了。

2、了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教育幼儿尊敬她们。

3、 了解人类信息传递的多种方式,体会和感受信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4、 通过观察、讨论、参观、实践操作等活动,扩大视野,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

5、 在活动中乐于与同伴交流、探讨问题,并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 通过多种活动,知道如何消除危害与保护自己。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日常生活方面

1、 和幼儿共同布置新学期的教室环境以及创设活动区角。

2、 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

3、 做好值日生工作,愿意为大家服务。

(三) 家长工作方面

1、 召开新学期家长会,建立家园联系档案。

篇10

甲方单位名称: (食堂) 联系电话:

乙方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一. 目的

为维护甲乙双方的共同利益,保护各位工友及家属的安全健康,保证工地的安全生产,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和施工场所的安全、卫生环境,经甲乙双方平等协商,签定本协议。

二. 协议内容:

1、乙方应该与甲方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义务。

2、乙方必须乙方人员进行日常安全教育。

3、乙方应该对乙方人员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4、乙方应该及反馈乙方人员对食堂的建议、意见。

5、乙方人员不得擅自进入食堂。乙方人员进入食堂之前,须经食堂的负责人同意,并且不影响甲方安全工作的前提下。

6.甲方应该全力做好食堂的工作,保障各位工友的饮食健康。

7、甲方应该接受乙方的合理的建议、意见。改进食堂工作。

9、甲方应该做好食堂安全卫生工作。

10、对于乙方工友的合理的,必要的要求,甲方能够做到的,就应该做到。

11、如果发生争议,纠纷,甲乙双方领导得知后,马上赶到现场,或者指派其他领导马上到现场。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积极地把争议,纠纷平息。如果事态恶化,后到场的一方应该对恶化情况负主要责任。

12、甲方应该做好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安全、文明礼仪教育。

13、甲乙双方应该经常互通情况。

甲方(公章) 乙方(公章)

甲方代表 : 乙方代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甲方:

乙方:上海屹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就 食堂承包给乙方经营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一、 食堂地点:

二、 合同期限:合同期限为 年,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三、 甲方用餐人数:员工 管理人员 或工程总建筑面积(工程期限):

四、 餐费标准:员工每人每天标准为 元,即早餐 元,中、晚餐各 元,管理人员每人每天标准为 元,即早餐 元,中、晚餐各 元,宵夜视贵公司情况而定。

五、 供餐标准:早餐提供的品种有 ,变换供应员工可自由选择。中、晚餐提供. .

六、 供餐时间:早 ;中 ;晚 ;宵夜 ;

七、 承包方式:

八、 付款方式:

九、 双方权利与义务:

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提供职工食堂经营场所.

(2)甲方根据其生产经营需要,每天应将员工进餐人员(95%)提前交乙方安排,若有变动,甲方需提前四小时通知乙方.甲方若需要临时加餐,应提前通知乙方

(3) 甲方应按本合同规定时间向乙方支付员工就餐费用.(建筑工地员工使用现金或刷卡除外)

(4) 甲方有权对乙方膳食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权定期对乙方食品卫生,安全,服务质量等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可立即向乙方投诉,限期整改验收.对个别不良人员有权向乙方提出更换.

(5) 甲方有维持就餐秩序,并教育员工遵守食规章制度的义务,甲方员工尊重乙方食堂工作人员,不可对乙方厨房工作人员提出无礼要求,非甲方指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厨房.

(6) 甲方负责食堂外围的安全,保护以及清洁工作.

(7) 甲方对乙方食堂工作人员,在其厂房或建筑工地内,宿舍区行使管理权.

(8) 甲方对乙方在食堂工作中出现误餐事件,经书面通知整改,如方一意行,屡教不改.甲方有权力向方提出解除合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