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手段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6: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管理手段

篇1

>> 信息化手段在学院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绩效管理 信息化手段支撑管理创新 医院档案管理应用信息化手段分析 信息化教学手段 教学管理精细化与管理手段信息化改革探究 信息化管理手段与电网企业管理研究 信息化手段与美术教育 信息化手段提升老年急救水平 “LIBOR改革需要信息化手段” 用信息化手段重塑乳品安全 利用信息化手段 提高学习效率 浅析中学信息化教学手段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举例 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 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 利用传播手段推进农业信息化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电子文件管理水平 浅议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造价审计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主要用于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每年对孔子学院总部经费进行预决算制定,将孔子学院开支的每一P经费详细记录,并统筹归纳,提高各孔子学院项目预决算的申报和总部审核的工作效率。[3]

(2)对外汉语教师管理系统(.

[4]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师管理系统[DB/OL].,2015.

[8]孔子学院远程教育中心.HSK网考介绍[DB/OL].http:///.

[9]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管理系统[DB/OL].http://.

[10]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汉语桥来华决赛注册系统[DB/OL].http://.

[1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官方网站[DB/OL].http:///.

篇2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

一、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强宽带建设。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以网络作为基础,做好农村区域内网络建设,完善宽带设施,保证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正常使用。作为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和网络运营商合作,完善农村当地的网络建设,采取合理的建设方式,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其次,注重网线网络的应用。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口比较稀疏,密度相对来说比较小。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中,需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最小的投资完成网络建设,保证网络通信更加的稳定、快速。网络运营商需要根据农村网络特点,完善网络联系,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后,政府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财政方面的投入,缓解农民压力。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宽带给农村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政府部门采取资金和补贴措施,保证农村网络建设的同时,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了解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经济最新信息,引导农村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强化政府部门的组织功能,加强农村经济建设,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引入更多的社会资金援助,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采取多样化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手段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实际的经济管理中,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选择需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革新信息化管理手段,时期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面对农村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落后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更加便利的管理方式,以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作为基础,做好相应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方式。目前,智能手机在农村普遍应用,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更大,借助智能手机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部分农村对信息化理解不够深入,对信息化经济效益难以理解,没有体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信息化管理示范基础建设,让农村了解信息化手段带来的经济发展,展示先进的信息化经济管理手段,切身体会信息化管理手段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这样的方式,农村更加乐于接受信息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并且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不同的单位和部门,需要其加强协作与交流,推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手段推广中,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平台,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共享制度,加强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的交流,保证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三、重视信息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各项工作的执行人员,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保证信息化手段在农村信息技术管理中有效的应用。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农村地区信息技术人员更少。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中,由于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导致很多工作难以顺利进行。部分信息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承担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任。因此,应当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挑选具备较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负责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发挥其岗位职能。加大信息培训和宣传工作,将信息化网络不断深入到农村基层,让农户感受到信息化手段的优势,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加强农村财务人员培训,使得财务人员更加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利用财务软件,完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除了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训外,还需要注重经济管理人员的引入,引入更加专业的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加强农村经济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篇3

[关键词] 畜牧兽医 畜牧业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S81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60-02

引言:近些年,伴随着各级领导的不断重视与支持,我省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信息化手段带动畜牧兽医方面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成为未来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期间,我省畜牧兽医局成立了畜牧兽医信息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的前身,拉开了我省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的帷幕,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对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升级改造,逐步完善了内部的网络建设,并且开通了全省畜牧兽医门户网站――畜牧兽医在线,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对各级网络建设进行指导。为基层一线的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施与用品。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为龙头,各市县乡的分支机构为骨干,各个行政村的养殖大户、品牌企业、市场为主的服务保障体系,对各类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预测、体系都比较完备,使各类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化。

二、进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1.逐步建立了畜禽分布定位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调度指挥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对畜禽生产的检测预警能力,提高重大疫病的应急指挥效率,我省畜牧局结合我省畜禽养殖情况,与2006年初步建立了畜禽分布定位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调度指挥系统,经过了三年的发展与完善,有对其进行改进升级,这一系统是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省畜禽基本信息、应急信息资源系统、信息技术等多种软件与硬件结合的基础上,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能够对全省的畜禽进行定位,进行快速查询、统计、分析、指挥控制。大大提高了我省对畜禽监测预警以及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指挥协调效率。

2.建立全省专业人员培训基地

为了加快我省专业人员的培养,提升服务保障能力,2008年相关部门开始筹建全省专业人员培训基地,研发了岗位培训、考核系统,这一系统融合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报名、组卷、考试、阅卷、打印资格证书等一整套功能。当前,这一基地已经全面投入使用,为我省畜牧兽医相关组织机构输送了众多专业人才。

3.开发畜牧兽医技术网络推广系统

作为2009年我省重点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畜牧兽医技术网络推广项目大大促进了我省畜牧兽医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一系统的研发,能够将疫病防控技术与畜牧生产技术融合在一起,在网上为广大农户提高直观的图片、杂志、专题片以及专家讲座、在线服务等,并赢得了我省畜牧兽医科技贡献的一等奖。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服务

1.传播科技知识

根据我省畜牧养殖规模较大、分布广泛的特点,我省建立了专业的网站服务平台,成立专家库,通过网络解答农户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作了十几部专题教育片供农户学习,不定期组织专家讲堂活动,向农户讲授专业技术知识。据统计,我省畜牧兽医网站的点击次数已经突破千万,各类相关信息达百万多条,专家与农户的互动交流达数万次,畜产品市场信息几十万条。

2.辅助科学预警

2007年以来,我省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得到升级改进,能够准确的对省内生猪的产销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准确的进行全面分析,效果非常显著。相关的新闻会先后组织5次,并且配合着在畜牧兽医网站以及相关的报刊杂志上了数次预警信息,简报出版次数达20余次。央视以及省级电视媒体多次对我省的检测预警系统工作进行采访报道。经过几年的发展进步,我省在畜禽销售市场的监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凸显了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

3.辅助政策落实

在畜禽分布定位系统的基础上,我省对广大养殖户进行全面的登记注册,落实养殖实名制,不管养殖规模大小,只要有畜禽都进行登记造册,均录入网络系统。这一做法使我省在这方面的补贴政策能够切实贯彻落实。

4.辅助行业管理

我省相关部门对数据库不断进行完善,先后建立了十余个数据库,主要包括执业人员资格、畜禽登记、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牧业生产片区等。

5.辅助应急调度

基于先进的信息监控预警系统,我省在重大疫病的防控调度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借助定位系统的定位功能,全面、准确、细致的查找预定片区畜禽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养殖管理情况、生产加工企业、物质供应、组织结构、专业人员配备等多种方面。一旦出现突发性情况,能够及时、快速的组织人员、物资的调度,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赶到事发地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与目标

1.加强畜牧业应用系统建设

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畜禽分布定位系统及全省定点监测预警系统;增强畜禽宏观预警数字模型的利用率;加大在监测预警数字模型上的研究力度;完善各类数据信息;建立健全畜禽产品回溯体系。

2.开展远程教育和疫病诊断体系建设

要充分利用我省建立的畜牧网络服务平台,加快相关数据库信息的更新研发,增加专业人士与养殖户之间的互动频率。使网络技术推广平台成为相关工作者与我省广大农户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远程教育、指导的“好助手”。

3.推动精准畜牧业发展

要想进一步推动我省精准畜牧业的发展,必须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信息技术。由于我省畜禽分布较广,各地区的环节差异较大,通过精准的定位、分析获取准确的信息,进而能制定科学的决策。

五、小结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这对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人才建设与基础硬件研发上加大力度,逐步推进人与系统的融合,高技术的服务系统配合高技术的专业人才,才能发挥最佳的服务效果,才能为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俊柱.浅谈规模化养猪从业人员问题[J].猪业科学,2008(4):25.

[2]罗光波.浅谈农村兽医技术工作[J].贵州畜牧兽医,2001(4):25.

[3]张保怀.浅析农村畜禽防疫应注意的问题[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5):65.

[4]薛强.浅谈农村城市化下的畜牧兽医工作[J].山东畜牧兽医,2007(2):43.

[5]阮圣德.农村小型养殖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4):14.

[6]卢良恕,刘志澄,王东阳,等.改革农业管理体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A].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3003,3-7

篇4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效率;路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8.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01

一、信息化对我国路政管理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信息化越来越普遍的社会,路政管理也应该使用信息方面的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目前,我国路政的内业工作大部分是由人进行合作完成的,在管理中如出现沟通不当,就会出现问题,尤其是在此方面消费的精力比较多,影响工作效率和进程。所以要想进行信息化建设,就要先在路政档案的管理方面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首先要对档案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选拔,要选用熟悉档案管理流程、有此方面的经验,并且必须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此外,管理人员还需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做好路政管理的细致化工作。在我国经济和科技都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国人民对出行的需求日趋增加,因此,路政管理也应跟随时代的发展,以信息化手段来提升路政管理的水平,才能使我国的路政管理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使我国的交通环境保持畅通,为我国的公路事业做贡献。

二、信息化管理的功能

1.道路数据的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将信息平台建成一个数字化的平台,以便于管理者能够对影像、矢量等数据浏览或者修改。此外,还能使系统实现权限管理,使系统中的数据和重要信息安全有所保障。在路政管理的道路数据的中,使用信息化技术在监控中显示道路方位、各路段的交通状况,和出现的交通事故进行准确的定位。

2.进行管理的数据查询

路政管理的信息化能便于地理位置的定位和信息查询,在管理信息化中,只要输入要查询的地名或者大致的坐标后即可进行定位,还可对系统中所记录的路段和监控进行查询得到的数据比较精确。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还可以对已有的数据形成目录,根据需要进行统计随时可以进行调动和修改,便于管理人员有需要随时调动资料。还可对每天的巡查人员的结果,形成日志,记录到数据库,便于路政人员随时进行查询。

三、路政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我国近些年的努力,我国路政管理部门的建设有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交通路段的复杂性,并且缺乏稳定性。所以在路政建设的信息化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困难。第一,受到区域性的管理经验和水平限制,所以,我国不同区域对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认识不同,导致管理人员在路政建设中忽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投入资金也较小,使路政管理的信息化过程收到很大的阻碍。第二,在路政信息化的建设中没有对此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管理人员的上层没有对信息化建设引起重视,以至于信息化建设不能顺利开展。再加上很多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太表面,所导致不同部门不能进行合作,而信息化进程也因此变慢。

最后,信息化在不同^域的发展十分不平衡,由于地域的路段不同,一部分区域能够正确的认识其重要性,而一部分区域对此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导致路政管理建设或者得以较大发展,或者停滞不前,因此要对各个地区的信息化抓紧建设,使其能够个更好的认识信息化所带来的益处,并对其投入资金的力度加大,使其设施进行更换,保证路政管理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的公路事业更好发展。

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建设网上平台

建设网上平台主要可以依靠网上相关路政方面的信息,网上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人民和个别的单位,信息主要包括交通状况,路政新闻和公告、交通标线等等。在网上信息还应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路政管理也可以进行网上办事,从网上将相关信息公开,接受在线咨询和意见改正,进行在线交流,以保证管理的质量。还可以在网上和群众进行路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实现工作的透明化,能够使群众能够更好的对路政工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群众也可以再网上将需求在网上进行,为群众提供对路政管理监督的渠道。

2.在路政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进入高速公路的阶段,将车辆的所使用的通行磁卡和提醒器连接。但是这些设备的投入资金比较大,所以要进行回交,以便于再次利用,所以在用完之后必须将次设备和通行磁卡一起回交,以便统一管理。在巡查中,由于路段的复杂,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因此,在路政巡查阶段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众多的遥感技术进行巡查,提高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负担。比如,在路段的中心,任务比较大的地方,建立数据库,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其数据进行勘察,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即刻对其进行检查,将检查的数据记录到已有的数据库中,以便路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3.通过信息化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

由于文件的多且杂,所以,应将这些文件建成电子文件,并由文件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由于所有的文件对路政管理工作都必不可少,所以在进行文件输入之前,一定要注意对文件进行备份,才能保证文件不因电子设备出现问题而丢失。在管理中要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由于文件都是电子版,所以参加输入文件和相关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安全方面的意识,制定一套安全的管理制度,对相关的参与和管理人员进行约束,保证文件的安全,才能保证路政管理的质量

五、结语

大量的事实证明,路政管理的信息化十分必要,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路政信息化中,运用数字化的管理,使数据更加客观和形象,能够真实的记录路政工作,使其具有参考价值。信息化建设使我国路政管理的手段更加丰富,也是提高路政管理效率为,为我国公路事业做贡献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刘国香.浅析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智能城市,2017(2).

篇5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资金、资产管理为对象,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教职工、学生、资产、资金为总资源框架,依托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同时对现有的财务运行模式和资源整合重组,以提高各种经济资源使用效益的综合系统。

二、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以日常办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基建、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完整的财务项目库体系。

(一)有利于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包含管理体制、内控制度、操作流程、规范程序等综合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制度化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使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运行。

(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教职工全T参与,确立新的管理工作理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遵守财经法规及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接受财务信息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知识,促进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财政体制改革日新月异,财政支出要求日趋严格,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令教职工和学生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人事劳资、教学、教辅、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信息缺乏共享,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孤立的、表面的、不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突破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过程中的“瓶颈”,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教育经费内控监督平台,实现以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紧密集成、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系统客户端网络,实现全体财务、业务人员在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上协同办公,为业务人员服务;通过对外服务窗口并结合数据中心,不仅业务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财务信息,教职工也可以获取学生收费、个人工资等信息,为教职工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实现财务资金及各类资源信息,为各单位、部门服务。

三、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教职工的全面参与,由于对财务业务的不了解,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要加强宣传工作,让教职工切实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好处,要看到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项目的实施涉及到高校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因此,项目的实施要结合高校实际,首先实施基本及容易使用的模块,待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再逐步使用其他模块,务求做到需要一个使用一个,使用一个成功一个,最终实现高校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的远景规划,建立整体框架,包含各类基础信息、接口标准、工作流、人员权限等;其次要分清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报销管理、票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各个子系统的轻重缓急,逐项稳步推进。

四、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才是信息技术,要建立以学校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部门唱主角的项目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系统的实施涉及教学、教辅、党政部门等各个环节,需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单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施的,需成立包括高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财务信息化专业性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实施小组主要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只有他们理解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

(三)成立项目业务小组。每个业务组必须有固定的人员,带着业务处理中的问题,通过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掌握,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法,并用新的业务流程来验证,协同实施小组一起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和准则,制定规范的制度,最后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篇6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深沪镇私营经济发达、渔业捕捞产业兴盛、人财物流动密集,近年来治安状况日趋复杂。福建省泉州支队深沪边防派出所认真贯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实施爱民固边战略,深化应用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行一体化管控、精确化执法和人性化服务,取得了成效,为打造“平安深沪”作出了贡献。

一、抓技术手段,实施一体化管控。该所针对辖区治安热点分布情况,建立了监控指挥室―摄像探头―街面巡警“三级一体化”管控模式。一是集约指挥。为实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船舶渔船民情况、收集信息、指挥警务活动,该所将值班室改建成治安管控指挥室,设立“电视墙”及对讲机基地台,24小时值守,对接处警、路面巡逻、案件办理、案件监督、治安监控等工作进行集约调度、指挥。充分应用船舶渔船民管理系统,将所有安装AIS系统的船舶数据信息导入,接收辖区进出港船舶、渔船民信息,从而实现出海船舶及渔船民动态管理,有效提升海上治安管控能力。该所还在镇直机关、金融单位、行业场所内部安装动态监控系统和远红外自动报警“商铺管理”系统,建立以派出所指挥使为信息枢纽的协作联动机制。二是实时监控。为提高辖区管控能力,该所对辖区内的监控系统进行了更新和扩建,将小倍率摄像头跟换成大倍率摄像头,在辖区内主要街道路面、复杂路段和重点部位安装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还增加远红外夜视功能。为进一步强化沿海管防和船舶动态管理,该所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在港区码头安装了三路视频远程实时海防监控系统,在港区和交通出口安装3个红外线云台电子监控,对沿海一线和海域实行不间断监控。初步形成了辖区口岸监控网络,24小时对发生在辖区及口岸进行巡防监控,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共协破故意杀人案件1起,破获其他案件65起。

二、抓科技监督,实施精确化执法。该所注重提高执法办案科技含量,狠抓执法监督环节,先后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科所队、全省公安边防部队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一是技术手段“还原现场”。为进一步监督民警执勤执法过程,规范民警执勤执法行为,该所配备了3台 “数码鹰”多功能执法记录仪。每次出警时,民警随身携带“数码鹰”,全程记录接处警现场情况,从办案源头抓起,规范了执法执勤行为。二是办案场所“全程监控”。为确保执法办案场所整洁有序、规范统一,该所合理规划,将营区划分为办案区、办事区、办公区、生活区四大区域,在重要部位安装门禁系统。在办案区内设立了物证室、信息采集室、人身安全检查室、待审室、法制室等五大库室,率先建成了集民警办公、信息采集、讯(询)问、辨认为一体的“数字讯问室”,并安装6个带夜视功能的监控探头,实现案件审讯全程录像录音,所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对审讯和办案工作视频指挥。

三、抓细节管理,实施人性化服务。针对群众需求,该所建立了智能排队管理系统、船舶渔船民电子签证系统和网上社区警务室等,使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一是建立智能排队管理系统。为方便群众来所办理户籍业务,该所率先在户籍室安装了智能排队管理系统,做到了“三个一”(“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综合受理、“一次性”快捷服务)、“五个公开”(公开办理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办结时间和办事结果),既方便了群众,也提高了办事效率。该系统运行以来,共接受群众评价6000余次,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建立船舶渔船民电子签证系统。为克服警力不足、方便船舶渔船民出入港签证,该所研发应用了全省首个集船舶自动识别、报警、进出港签证三大功能于一体的船舶渔船民电子签证系统,对出海船舶及渔船民实行动态管理,并全面简化渔船民办证手续,大力推行外来渔船民证件“一站式”办理等便民利民措施,提升渔船民服务管理水平。该所还在深沪船管站安装了LED显示屏,及时向群众天气预报、台风警报和办证指南等信息1150条,提高了渔船民自我防范能力,该站被总队、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评为“先进船管站”。三是建立“网上警务室”。该所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公共资源,开通“网上警务室”、创建警民QQ群。并安排专人负责,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和信息,对群众网上求助、报警等事务,第一时间出警解决,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同时将“网上警务室”主页设为网吧电脑的主页,方便了群众浏览。“网上警务室”开通以来,总点击率达到47万次,受理群众咨询服务58人次、警情线索提供24人次、网上互动24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条、网上为群众提供服务36人次,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查处治安案件8起。 (肖必文)

篇7

【关键词】信息化;社会治安管理;新型治安犯罪

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治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治安管理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如何直面挑战,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牢牢掌握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主动权,保障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一、目前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目前整体重视程度不够,经费保障不足,缺乏科学的长效规划与制度设计。在社会治安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以信息为主导的治安管理体系尚未形成,转化效果不理想,信息化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管控措施不力,公安机关各部门之间存在着信息壁垒,信息不能实现全面共享,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不够充分,创新能力不强,奖惩不到位。社会治安管理信息化工作基础薄弱,组织推进不力,社会参与度不够。对社会治安犯罪特别是信息化的新型社会治安犯罪打击力度不够,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手段单一。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

(一)运用信息化思维引领社会治安管理

所谓信息化是指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运用信息化思维引领社会治安管理是指以信息化带动治安管理,实现治安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传统治安管理的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能力。

当前,信息化、技术型的高科技犯罪明显增多,传统的治安管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信息研判实效性差而贻误战机的事件时有发生。只有运用信息化思维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社会治安现状的治安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才能够切实服务于社会治安管理实战的工作机制,才能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运用信息化思维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有效配置,实现“信息制导”的有效防范和精确打击相结合的新模式,使公安机关能够及时掌握社会治安管理的有效信息,切实掌握社会治安的整体形势和发展趋势。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安管理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治安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面、高效能的信息网络,科学地对获取信息进行筛选、归纳、分析、研究,规范管理,整体互动,为社会治安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保障。明确工作职责,社会治安管理各部门要全面推行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工作考核,明确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制定详细完备、切实可行的工作考核细则。完善奖惩机制,对社会治安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奖惩。

以信息为主导,提升预警防控能力,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去伪存真,找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预警性的信息,提高信息的预警和先导作用,并将其运用到实战中,为实战服务。进一步规范信息预警、精确打击、工作督办等各个环节,确保信息研判的成果能够及时转化为实际战斗力。运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强化网格化管理。将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应用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实现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整合、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科技手段的高度应用,以整合共享提效能,以实战应用促发展,不断提高信息预警、精确打击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更好地驾驭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管理局势。

(三)运用信息化方式优化社会治安管理队伍

信息化不仅是信息化的设备,更重要的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社会治安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人的因素是一切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社会治安管理专业队伍对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运用信息化方式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队伍的优化,可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方式,依托互联网和公安内网的通信平台,创新交流渠道、扩展信息传递方式,为提高业务技能、交流学习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全流程、全时空地进行管理服务,打造出业务水平高、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社会治安管理队伍。为了切实提高社会治安管理队伍的整体战斗力,还需加强培训,优化人才结构,派遣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请专家、学者讲座,积极借鉴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社会治安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采集、维护、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社会治安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服务实战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社会治安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不断显现,为了顺应新的形势发展,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地打击各类新型社会治安犯罪,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势在必行,因为信息化可以适应社会治安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会各方面因素,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2015年度湖北警官学院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安治理研究中心项目: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社会治安管理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13。

参考文献

[1]周军.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公安研究,2010,(8).

[2]重庆:交巡警合――实现治安管控无缝对接[N].人民公安报,2010-02-08.

篇8

利用BW实现各工序成本的日清日结,从而达到动态监控及目视化管理的目标,以达到对生产的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ERP管理系统 BW系统 成本管理 降低成本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现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取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从源头控制成本的发生、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成本管理。石钢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它作为一种强大的流程式管理模式,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发了企业管理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对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革新产生了较大影响。

自2005年石钢公司在ERP的基础上成功实施了数据仓库(BW)之后,整合了SAP系统、三级支撑系统、生产实时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等系统的综合信息,为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提供统一高效的数据信息平台,而BW的应用基础就在于此,通过数据仓库模块的实施,为SAP数据和非SAP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提供一个集成的、面向商务的平台。从海量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并具有数据来源可靠、集成好、数据不易失性、操作简便、效果直观等特点,以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使企业对市场反应更灵敏快捷,整个企业也更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已为石钢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成本管理提供了大量综合数据查询系统。BW系统是一个独立的开发报表工具,具有数据整合、操作便捷、运行速度快等特点。石钢公司作为专业化特钢棒材生产企业,今年的钢铁形势颇为严峻,为了加强对每日生产消耗情况进行全面、正确的监控和管理,为企业节能降耗,自动化部开发一套将各工序成本核算以日为单位进行动态监控及管理的项目,利用BW实现各工序成本的日清日结,从而达到动态监控及目视化管理的目标,以达到对生产的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2 内涵和主要做法

2.1 现状分析

2.1.1 成果实施前,成本核算的主要症结。以手工方式计算生产成本面临着各种困难,首先必须创建出一套正确的成本项目搜集、成本计算制度,才能反映出真实的成本结构,再者,在搜集计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所牵扯的信息项目繁多,而计算公式与步骤又非常复杂,要耗费众多人力及时间,而且准确性较差,尤其产品阶层数多时,这些工作是人力所无法胜任的。费用管理,一直是各企业内部挖潜、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为关注的内容。但旧有的以人工事后考核为手段的费用管理,制约了企业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

2.1.2 上述症结导致的具体工作缺陷。在成本管理上:ERP系统的实际成本是在财务月结后由标准成本加上差异计算得到的,只能在月结后掌握上个月的实际物料使用情况,不能掌握当天物料消耗情况,在控制成本过程中存在滞后的问题,物料使用无法控制。在指标统计上:要获得当日物料消耗情况必须由各工序核算员统计出报送给财务管理人员,再由财务人员手工分析,报送时间易出现不准时,数据易出现不准确现象,当分析的指标多的时候,工作强度增大,耗时耗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预算管理上:以前按月核算不能直观地掌握每日耗用情况,对下个月的计划下达没有完整的数据支撑环境。

2.1.3 针对缺陷拟订的实施目标。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采用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将财务处通过理论验证与分析实际生产情况后每月下达消耗物料的计划指标、各工序核算员每日实际消耗物料的指标以及SAP系统中已有的物料指标进行抽取和整合,通过财务分析的方法,将每日生产物料消耗的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与实际数量、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直接体现出数据与差异。财务部通过分析结果对偏差大的物料进行及时跟踪,并形成管理意见,直接传达到技术部门和主要生产厂,进行管控和及时调整,以达到控制成本目的。当日实际消耗情况由各工序核算员第一时间上传至服务器,通过BW系统自动采集,具有准备、及时等诸多优势,并减轻了相应人员的工作量;而系统自动收集、计算将财务人员从繁重的人工核算中解放出来,使之能够更有效率的统计和观察重点物料消耗情况,并为分析和使用以及合理下达下月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2.2 设计原则

2.2.1 先进性原则。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管理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资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企业资源计划也是实施企业流程再造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个属于大型制造业所使用的公司资源管理系统。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在用ERP软件作为其决策的工具和管理日常工作流程,其功效可见一斑。ERP的成功实施和应用,在使企业流程规范化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管理系统的处理数据量呈指数性增长。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相当程度上,企业管理就是“信息的管理”,大量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库无疑就像一座高品位的金矿一样,会让其兴奋不已。不过,面对这庞大诱人的“金矿山”,要快捷有效地从中挖掘出真正的金子来,还是需要装备相当精良的工具的。SAP B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就是这样一件企业老总们亟需的“采金器”。它也被认为是可以满足用户需求数据仓库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一个: 满足SAP和非SAP系统的整合,丰富的数据转换工具,强大的Staging mechanisms,易于使用的前台报表,整合的Web报表,通过不同的工具将数据转换到非SAP系统中,使得信息分析员和决策者都可以迅速获得来自不同系统的高度集成化信息,进行数据的分析,提供准确的综合性报表以及商务智能功能,这些都使得BW成为独特的,可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数据仓库系统。

2.2.2 集成性原则。数据从面向应用的操作环境提取到数据仓库中时都要经过集成化,集成性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如一致的数据属性、一致的编码结构等。

2.2.3 开放性原则。分析指标尽可能全地展示在查询分析器中,如需要变换分析维度,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新指标融入总体框架并展示出来。

2.2.4 可维护性原则。系统设计应标准化、规范化,分层设计,财务人员关注的层次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日后自行维护到系统,而不必再由开发人员维护,降低了开发成本。

2.2.5 安全性原则。不同部门的使用者有各自的用户管理和查看权限,每次数据的抽取都会保存到PSA中,保证数据和报表数据的安全可靠。

2.2.6 不易失性原则。由于BW只有两种基本操作――装载数据和访问数据,因此数据是相对稳定的,其修改和重组是由管理员定期在后台实现,这样BW可在物理层上做很多优化工作。

2.2.7 面向主题。面向企业的主题,如客户、产品、物料等等,而不是面向过程。

2.3 实现目标 通过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的实施,需实现下述功能目标:①节能降耗:需要实时地反映出生产情况,将成本考核到部门和个人,并与奖金挂钩,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②监控重点指标: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展示出当前各工序生产成本指标,以便公司决策层全面掌握生产情况,并作分析。通过计划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及时发现异常,分析原因并可快速调整战略。③实现对重点消耗项目的查询与统计,便于重点监控。④统计分析生产状况:通过来源统一、口径一致、实时更新的非手工数据,实现生产状况的准确和及时统计、分析。⑤综合查询:能及时查询各类统计和分析数据,实现多角度分类查询。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对经济活动的科学分析能力。

2.4 实施方法 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根据石钢生产工序共分炼铁、电炉、转炉、一轧、二轧、三轧、四轧、银亮线八个工序进行展示,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财务人员在月初将当月计划消耗量与计划价格按月上传至服务器;各工序核算员将前一日燃料动力的实际消耗量与价格按日上传至服务器,上传格式由开发人员依据BW特有格式与模型需要设计完成。②在BW系统内建立财务上传与各工序燃料动力数据上传的信息源,数据源来自于服务器上传报表。③建立从SAP系统中获得每天实际生产情况各项指标的信息源,数据源来自于SAP系统专门为后期开发BW而提供的标准生产运行模式。《成本与和分配》模型将实际生产过程中与成本中心相关、与订单相关、与统计指标相关的数据通过统一的关键指标和维度,将生产过程中产生费用的三方面数据整合在一起,模型中包含生产中各分析维度以及标准成本、消耗量等指标。④分别建立燃料动力与财务数据上传的ODS模型,建立ODS是抽取手工上传数据的最合适的方式,具有当数据抽取后因错误需要重新抽取时可以覆盖关键字相同的数据。⑤将财务上传数据、燃料动力上传数据与系统中《成本与分配》三个模型整合到一起,开发新的模型(成本模型(日抽数))。⑥建立实际生产过程中产量数据模型,此模型也是SAP系统专门为后期开发BW而提供的标准生产运行模式,包含物料移动过程中产生的产量。⑦建立多信息提供商,将产量与成本整合到一起,报表基于此多信息提供商执行。⑧利用BW自带的查询分析器工具开发出八个工序的查询,并形成工作薄,以EXCEL的方式展示出来。

3 实施效果

①细化了管理:整个分析指标按大项分类,每个大项又按物料进行细化,使管理工作更加细致和明确,在过程中已真实反映了基础、结构非标准层、结构标准层、整合阶段的成本状况。②数据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数据来源统一,数据可靠,展示效果一目了然。③满足了公司对项目的成本管理需要:在BW系统提供的业务数据基础上,自动生成了需要的成本管理表单。④明确了各岗位的成本管理职责,增强了各个环节降低成本的意识。成本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改进了项目基础管理工作的落后状况、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对于跟踪过程成本、控制过程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或者说为项目成本的全过程管理提供了一条解决思路,成本动态管理系统值得推广。

4 效益测算

4.1 经济效益 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项目充分利用BW系统,实现了对日常成本消耗和费用发生的实时监控,对实际完成情况与控制目标的偏差进行及时调整,2012年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日成本分析,石钢公司实现了对重点费用发生的及时管控,降低了生产成本费用。

4.2 社会效益

4.2.1 财务成为信息化核心。信息化平台建立起来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企业以财务为核心,实现了财务与企业各种业务的集成,通过自动化管理在生产经营领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对财务绩效产生明显影响,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效率地提升意味着财务数据对企业决策层的参考价值提高了,数据的价值就会提高。最主要的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了,过去手工分析数据涉及提供数据方、核算、结算方,工作量大并且都是手工,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做假,容易造成财务漏洞的增加,最后的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通过使用日成本动态管理只是当日实际量为手工收集,其余全部采用ERP系统自动采集数据,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保证了及时性。将各环节计划员从繁杂的日常数据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做管理分析工作,从而更进一步为各管理层提供科学的管理信息,帮助企业决策更加准确。统一财务是巨大的进步,审计部门也可以直接查阅报表,方便审计工作。

4.2.2 财务人员的角色变换。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财务人员从过去的“算账员”角色开始向“分析员”身份转换。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集中力量做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为财务分析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的实施,完全可以支持财务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的建立,贯穿起多级财务系统,使联级财务分析成为可能。而联级财务分析对于帮助企业与市场之间实现更有效的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只需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获得想要的各种精细化数据,这样做出的联级分析报告使生产能够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而进行调整,提高了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

4.2.3 简化月结工作,提高财务月结数据准确性。以前每到月结核对数据时出现数据异常情况,要花费很长时间去查找问题原因,并且系统对上月财务进行了关帐,即使找到错误也不能再在系统里修改。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实施后,在成本核算功能下可以大大减少期末成本计算与数据核对的工作量,通过对每日物料的追踪和投料情况的掌握,及时发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简化了月结时核对数据的工作量。

4.2.4 有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完成。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实施后可以通过事前制定的成本标准,对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这样不但能在事前限制各种消耗和费用的发生,而且产品制造过程中,按成本标准控制支出,系统随时能够提示节约还是浪费,及时发现超过成本标准的消耗,有利于企业迅速制定改进措施,纠正偏差,这样就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产品完工之后,通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相比较,企业可以进行分析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未来成本的降低。

4.2.5 能积极推动员工的成本意识。日成本消耗动态管理实施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核算成本,这就会促使员工关心成本核算,增强成本意识,能积极推动成本控制,有利于完成成本控制的目标。

5 结束语

在企业追求低成本战略的今天,石钢公司利用ERP实现企业费用管理的成功应用显得更加突出,但这只是我们精细化管理迈开的第一步,今后我们的目标将是更大地发挥ERP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多方位功能开发利用,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引导着我们的企业从“粗放型”经营到建立计算投入、产出和资金使用效率的“精细化”管理转变。

参考文献:

[1]许丽,谢武.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J].价值工程,2011(08).

[2]朱远航,刘雨新.强化成本管理 提升企业经济[J].价值工程,2010(03).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变化

一、新会计准则之“新”

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正式颁布,上市公司从2007年开始实行。新会计准则较之旧会计准则所呈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公司税前利润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债务重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准备、开发费用资本化、报表合并范围等都成为影响利润变化的主要项目。

第二, “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资产负债表观”理念的实质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着重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的财富是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代表的是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的是净资产的减少。“资产负债表观”,其根本的理念不是追求虚假利润,而是将企业的发展落在实处,即企业净资产的增加。[1]

二、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在新的经济市场背景下呈现着新的特点:

首先,新会计准则制定的时机是我国经济趋于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球市场格局的形成促使我国企业必须具备与世界经济体相一致的发展步伐,新会计准则的制定便是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优化我国企业的会计服务质量以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

再者,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是为了使我国会计服务更加系统化和科学规范化。新的会计准则在新的经济时代背景下承载的不仅仅是服务会计工作,更多的是对会计工作的体统的规范标准。会计是和经济息息相关的,是为经济提供便利的。

另外,有一个方面是重中之重,就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体现和实现了会计法规体系的一致性与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致性。首先,法规体系一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下,与另外的会计标准细则相对于会计的日常操作的要求保持类似,这也全面的更改完善了自从1993年7月实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后,各种实行的各种细化的会计标准规则使得不同的会计都争相去争取的尴尬场面。曾经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公司应该制作出资产承担债务报表、损失利益报表和财务情况变化报表,另外,《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要公司必须制作出先进流通量的报表等等,这样就让会计标准细则中的每个会计标准细则都可以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实施。其次,会计解决的方式要大体相同。举个例子来说:货币以外的交换结果的除现金外的财产和负债的数目重新组合就形成了除了现金以外的财产都使用国家允许的价值计算,会计标准细则没有规定必须要根据替换财产的表面上的账目来进行价钱计算;有关借款的资本化的现象,可以不采取强制的只针对一家的借款,仅仅是非短期的资本财产就可以。打个比方说:给制造大型机器装备、工程等制造时间很长的资本财产的价款等所产生的利息就可以都资本化,记录到响应的存货价值,不再去写入损失效益。

三、上市公司为迎合新会计准则而相对于对盈利管理方法的实施

1、针对企业的盈利所进行的管理

在会计学方面的盈余管理一共有两个概念:首先,盈余管理的是由公司的管理部门所担任的,这也包涵了上层的经理和董事会议。纵使上层的经理和董事会议人员去完全的启动盈余管理的目的不是一样的,但是这些人对于公司会计的政治策略和外带外部汇报的盈余都有很大的作用,公司的所有盈余资料的公布都是通过这些人每个个体的意志所决定的。其次,盈余管理所针对的对象是公司对待外部回报的盈余资料(即会计收入)。再次,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在能够按照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各方面来适用会计和不包括会计的方式来达到对会计的收入的调控的目的,这样就包涵了会计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应用流程的管理,转变交易的时间,交易的新建等等。最后,这种管理方式的最后的目标就是管理组织者的自己的收益达到顶点。在这里包涵了管理基层自己的收益的顶点和董事会议人员可以代表的股权东家利益的最大点。

2、在会计标准细则的前提下,进行盈余的管理方式对于即将上市的企业价值

第一,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协助会计标准细则的实施。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给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创造了发展空间,反言之就是说,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发现会计准则的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完善。

第二,公司盈余管理手段挖掘着会计准则在公司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用,在经济发展和交易方式日新月异的浪潮中,为了应对市场发展的需要,选择迎合自己公司发展目标的会计政策,便是盈余管理手段的进行[5]。

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调整

上市公司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各种规定,对自身盈余管理手段必须做出相应调整。针对新的会计准则,对于约束性的条款,上市公司应该规范自身会计行为,形成规范化的会计处理程序。针对新会计准则中可以调节盈余管理手段的规定,上市公司应该适当运用这些条款以达到合理化管理公司的目的。

四、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产生的影响分析

新会计准则是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服务都要求甚高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实施和颁布的, 对于作为市场经济下重要衍生体的上市公司而言,更具有较大的影响。当然,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影响包括政府两方面。

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负面影响。新会计准则是一项函待继续完善的会计处理标准,其在服务于上市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某些漏洞。上市公司在自身发展、谋取利润和应对市场监督及审计的过程中,容易使部分会计处理人员在会计准则没有明确规定的地方,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并过分依赖盈余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正面影响,包括约束性的和调节性的。

新会计准则的约束性,是指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限制。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中国的特殊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较大程度缩小了企业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抑制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手段的滥用行为,将有力地规范会计工作程序和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满足玩不宾西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约束主要包括: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动对盈余管理的限制,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限制和合并报表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限制。由于我国企业合并大多为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在并账时参杂过多的人为因素导致公允价值无法实现。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于企业合并以计价账面价值为基础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有利于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和提高利润可信度。

新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同时其他一些方面的规定又给企业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操作空间。新的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借款费用和金融工具等八项可用来调节盈余:

(1)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从关联企业以低价购入土地使用权等房地性资产,然后利用价值重估增值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增加利润。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房地产只能在卖出后才能确认收益。而新准则规定下,进行价值重估后的房地产便可确认收益。这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2)固定资产的复核在以往的制度下就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新固定资产准则中规定:企业至少应当每年年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以及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当使用寿命与技术及预计净残值与原先估数有差异时,应当予以调整。公司要想通过会计估计变更改变各期折旧费用,就必须找到证据证明其使用寿命与原估数有差异,从而对利润进行调整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对于新无形资产准则的理解,上市公司应该通过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的调节来实现对盈余的管理。

(4)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费货币性资金交换的规定,着重要强调的是,上市公司不能为了得到自身想要的价格而买通评估机构,这样的方式来满足盈余管理的需要是不符合法律和市场规范的[6]。

(5)债务重组也是新会计准则中着重界定的内容。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是在“公平”和“自愿”的基础上,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有交易双方的沟通和市场的认定,这就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新标准还明确强调了,只有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将获得的债务让步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6)新会计准则中明确了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可以更好的防范企业利用政府补助进行盈余管理。但由于政府补助披露的不够清楚,导致上市公司将原本优化资源配置、扶持和激励企业发展的政府补助用于扭亏为盈、保壳、满足配股条件的盈余管理工具。

(7)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由原来的专门借款扩为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上市公司为了增加盈余,扩大利息资本化,就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一些存货的利息支出和专项借款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计入资产范围,也可能将已完工的固定资产长期作为在建工程核算,不仅延长了利息支出计入资产的时间,还减少了这就的集体,从而扩大费用资本化,调高上市公司利润。

(8)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包含了旧准则中排除在损益表之外的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产生的收益和风险。换言之,该部分损益计入表中就必然对上市公司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产生影响。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金融资产进行了划分,如果上市公司进行了其他必要的区分,那就将导致当期利润的变化。加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本身固有的缺陷,将使金融类的上市公司以操纵金融工具的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上市公司在迎合新准则时,要注重自身会计、审计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以达到会计信息更好的服务经济的目的。另外,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要合理规范盈余管理手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肖丽.新准则下基于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2(19):23-24

[2]陈亚琴.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33

[3]徐熙.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盈余能力分析[J].现代商报,2012(27):55-56

篇10

关键词:ERP系统;商业信息化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前言

从目前商业发展来看,信息化和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商业发展对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希望通过优化信息化管理过程达到提高商业发展速度的目的。基于这种现实的需求,ERP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使商业发展有了持续的推动力,对优化商业发展模式提高商业发展质量有着较大的促进。

二、目前我国商业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1.在目前我国商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总体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处理慢、管理信息不准确等。因此,为了保证商业信息化发展质量,我们应该提高商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以此来满足商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2.在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ERP系统作为全面的资源管理系统,成为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手段。而在实践中,我国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ERP系统应用的范围还不够广泛,ERP系统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ERP系统的采集和实施需要大量的费用,这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对企业造成大的资金压力。

3.许多企业采用是的国外厂商供应的ERP系统,尽管它们对于中国企业的特点也经过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但因国外功能系统十分完善,而国内企业因尚未成熟,许多功能都无法使用造成浪费,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根据我国企业自身的点构建出适合本土中小企业成长的ERP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促进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三、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特点探讨

1.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规范性

由于ERP系统是信息管理的正式系统,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能够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商业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促进商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目前来看,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具有规范性的特点。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2.ERP系统成为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

考虑到ERP系统的优点,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日益成为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手段,保障了商业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发展,提高了商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特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精髓是信息集成,其核心要素是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把企业的设计、采购、管理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和资源,同时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寻找自己的潜在客户,有效地支撑企业的决策系统,达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效能和质量、快速应变的目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由于ERP系统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并且能够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了过去数据信息处理慢的弊端,提高了商业信息处理的效率。所以,除了上述特点之外,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四、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首先,ERP系统在应用之前,需要规划准备、现状的调查评估、需求调查分析、整体实施设计以及分步实施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准确规划,对系统所面临的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同时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调查,按照实际功能需求设定ERP系统的功能,全面提高ERP系统的应用特性。除此之外,还要对ERP系统的整体实施进行认真设计,同时编制系统功能实施的规划方案,保证ERP系统得到良好实施。企业信息化实施运作过程管理主要包含对信息化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

其次,ERP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业务过程的规划、系统选型、系统的培训、系统配置数据的准备、系统切换、系统运行以及项目验收等步骤。

在应用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ERP系统所涉及的业务进行合理规划,并完成ERP系统的选型工作,对ERP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同时对ERP系统的数据进行合理配置,对系统进行切换、调试、运行及最后的整体验收,以此来证明系统的有效性。通过这些过程,ERP系统在商业信息化管理中完成了整体应用。ERP软件包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软件,程序中的关联错综复杂。任何一个软件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和错误,只是程度的不同。企业应用ERP能否顺利地取得成功,与ERP软件的质量和软件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选择ERP软件的时侯,要认真考虑该软件是否成熟可靠,这是企业选择ERP软件的一个重要标准。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目前商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出于对数据处理的现实要求,我们采用了ERP系统作为主要的数据处理系统,不但满足了商业信息化管理的现实需要,还促进了商业信息化的发展,ERP管理理论涵盖了企业中从生产到到销售的管理过程,包括了销售管理模块、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模块、供应链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等多个模块,实现了对企业信息管理、决策的全面统筹。

参考文献:

[1]舒亮正,罗吉恩,李光朱.浅谈ERP下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8).

[2]张桂新.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06).

[3]陆清华.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