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案例教学法又称作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取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总结等活动,最后做出判断和评价,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方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紧密联系的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技能性、表现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特点,是需要把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科以及大学语文、儿童文学等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其追求的教学目标突出表现在“学以致用”方面,即学生通过学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能够基本解决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实际问题,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综合能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特点与案例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等特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实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目标、达到“学以致用”,应用案例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结合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对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生动直观、化繁为简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教学原理和教学策略。
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3.能够基于学生经验帮助建构新知
案例的选取往往与学生的实践经验密切联系,如学生的绘画、歌唱、舞蹈基础以及在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经历,都能够在案例呈现中引起共鸣,使其回顾、观察、思辨,从而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4.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5.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一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分析、帮助归纳提炼、进行总结评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编、收集、整理案例及相关材料,不断学习、研讨、提升,不但可以扬长避短,而且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可以反观自我,进一步收集材料、充实案例。
二、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缺憾
1.案例的来源较难及时满足教学需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无论是幼儿园音乐、美术还是艺术综合活动,往往是教学设计(文本材料)与教学实施(声像资料)相结合,研究、编制、拍摄、制作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1至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同时,收集、筛选、编制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案例有可能难以及时满足教学需要。这也是案例教学法推广和普及受阻的一个主要原因。
2.案例的分析需要较多的专业储备,对教师要求较高
就算有了一个好的案例,如,学习“幼儿园歌唱活动”时选取一个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案例,其教学价值如何充分挖掘,才能帮助学生明确教学设计如何基于幼儿身心特点、歌唱特点及幼儿教育特点,并让学生观摩、借鉴歌唱教学策略,这需要执教的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这是一项挑战较大的工作。
3.案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较多
由于要进行较为充分的阅读、观摩、思考、分析、交流及总结等活动,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整个课程教学时间有效,较难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
三、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思考
1.遵循原则选取优质案例是根本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案例的选取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性、实用性较强,而学前教育的对象——幼儿的情况又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的选取应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每个案例要以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原理为依据,案例要重点突出、融合基本理念及基本能力,案例要利于思考、可借鉴性强。二是必须从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中,根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每个专题教学来对案例进行精心整理,编写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而不能凭空臆造,脱离实际。这样理论与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每个案例源于实际、高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2)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涉及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是多样的,但这一多样性又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能力环节有机组合而成的。因此案例的选取应当考虑案例要突出什么能力指导、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能够引起积极思维等。要从搜集到的大量的原始资料中,分门别类地整理出具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作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案例的构成内容。一个类型的典型案例能够充分运用已学的学前基本理论,启发学生明确《学前儿童艺术(下转157页)(接上155页)教育》的教学对象、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就能从典型案例中,学习和掌握幼儿园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策略,从而掌握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指导要点。
(3)案例应能够承上启下。即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和能力的前后衔接性。从事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能力较多,所以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尽量少涉及未学的内容,对多融汇已学要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突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联性。
2.建立健全教学案例资源是保障
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工作,应更多地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多参加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收集和筛选案例。这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执教教师的专业成长十分必要。
3.提高教师实施案例教学的水平是关键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执教教师不仅应具有正确的学前教育理念和良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还必须在音乐、美术、文学、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具备基本能力,并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策略,才能胜任教学。
4.配合教育技术呈现教学案例是助力
现代化教学媒体的配合,使教学案例的呈现能够视、听、操作、互动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案例的使用成效。
篇2
随着中国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职校教育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阶段,并取得了各方面宝贵的经验。但是和普教相比,职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课堂中经验和事例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比理论要来得重要。而市场营销恰恰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的企业实践为营销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营销学的理论又指导着营销实践。在学习营销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更难于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本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偏向于这个领域,下面就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即“教―学”这一单一的,封闭的模式,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即使举例也只是蜻蜓点水。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传统教学法能使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将一门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具有特定的优越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教科书中知识的传授,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使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呆板,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且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而这一切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业务水平,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这种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本教学模式,尤其是广泛地被运用于MBA的教学之中。后来,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俗易懂,便于知识的掌握。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一般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从生动具体的感性直观开始,再到对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这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俗易懂,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紧密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大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典型事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们掌握了这样一件“个例”,通过举一反三,就能了解和把握这一类事情的规律性。同时,也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三,形象生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案例教学形象具体,再加上老师适时恰当地引导,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适应不同的对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差异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年龄、学习基础等都有很大差异,这给老师的备课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无论老师怎样尽心尽力,也很难使学生都满意。而采用案例教学时,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授课,老师从中也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区别:1.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2.两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3.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4.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三、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成功地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为此努力,力争熟练掌握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的加以滥用,可能会带来负效用。所以,什么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什么班次采用案例教学,都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盲目进行。
(一)案例教学方法要与其他方法交叉运用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
(二)案例教学应当围绕实训目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法。它是一种启发人们思维,开发人们智慧,活跃学习气氛的教学方法。因此,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由注入式转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当然,这种方法首先要围绕实训目标,有明确的主题,如果偏离了教学的主题,那将是案例教学的失败。
(三)尽可能地创设案例教学坏境
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实训活动。一般不同于课堂讲课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假设的企业经营活动来探讨营销中的问题。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将面向黑板、讲台的课桌,围成马蹄形或会议办公形,教师位置不要在讲台上而要在学生之中。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环境气氛。
(四)注意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作用,主要“角色”让学生去扮演,教师要注意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引导,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不要形成教师包办代替。
篇3
将《运输经济学》作为核心专业课,已成为当前交通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设置中的共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运输现象背后蕴含的经济学原理,对日常生活中及专业领域的运输现象能够做出更深入的分析,进而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把握运输业的发展趋势。因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为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中加强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运输经济学》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案例教学有利于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引导学生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创性的、典型的,以及规律性的跨学科的东西。通过这种学习形式,学生可以处在一种不断接受教育和培养的状态中。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拟真情境,训练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运输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拟真环节,由学生扮演运输企业决策者、政府的管理者等相关角色,来更好地领会和理解交通运输对于宏观社会经济和微观企业效益的作用和影响;而且通过扮演决策者的角色,训练学生理论思维和宏观决策能力,对学生未来将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激励自主学习,扩充学生知识领域
《运输经济学》课的案例常常包含着大量学生不太熟悉的行业惯例和背景知识,这可以激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通过信息检索,自主获取所学知识,开阔眼界,加深对交通运输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3.模拟角色转换,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完成两种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参与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学生则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成一个自主学习者的角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靠自己的智慧去分析研究案例,不断超越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极限,提出富有创意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合作学习,包括共享资料、讨论甚至争论。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不仅提高学识和思维能力,并可学习竞争和合作的技能。
三、《运输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组织
1.《运输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
《运输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按照难度和要求的不同共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由1~2项案例课构成,具体设计思想与实施方法如表1所示。
2.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运输经济学》课案例教学课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案例布置。教师提前一周布置案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和准备,包括反复阅读案例,查找背景资料,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做好发言准备;
(2)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分析案例提供的情况、事实与背景,通过角色假定,领会其中的战略智慧与决策技艺;第二阶段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问题提出决策建议;第三阶段是学生自己相互评价决策方案。每个案例课堂讨论的课时为 2~4学时。
(3)撰写案例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在集体讨论之后完成的。它包括讨论提纲和对变化发展了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建议。
四、结论
案例教学是提高《运输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成为《运输经济学》课程改革的重点;《运输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应结合知识体系,可分为应用型、解释型和综合分析型多个层次,每个层次分别由1~2项案例构成,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J].交通高等研究,2006, (1):21-22
[2]桑青松,江芳,王贤进.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 2004,(1):24-26.
[4]郑金州.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7):34-35.
篇4
一、档案袋及其类型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档案袋评价是以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为其理论根源,以始于80年代的评价改革的思想基础为其思想基础的一种评定方法。档案袋评价的实践始于美国,属于发展性评价的一种,又译作成长记录袋评价或档案录评价。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种类很多. 比如:学科成长记录袋、综合性成长记录袋、个人成长记录袋、组合性学生成长记录袋、展示型成长记录袋、评估型成长记录袋等等。英语档案袋收集学生在一学年的英语学习中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它包含三个部分:主要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丰富多样的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自我反省。通过学生档案袋材料的收集使学生养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质疑和反省的学习习惯;档案袋的材料印证学生的成长,以帮助其成为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和评价。通过学生对自己的档案袋的回顾,从而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提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英语档案袋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教师设计教学的基础,其主要目的是反映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人。实际上,学生档案袋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本人认为,英语档案袋从其结构形态来说最常见、最常用的有三种类型(1)成果型档案袋(product portfolio),它是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及优秀作品,它反映学生的努力、进步和成就。它收集的是学生最好或最喜爱的作品,基本上由学生自己选择。其目的是向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人展示。(2)课堂型档案袋(class portfolio),是一种总结性的档案袋,用于向家长报告学生情况。它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学习中的自评与它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作出的学生评语。(3)评价型档案袋(evaluation portfolio),它用于向家长汇报预定的标准,是对学生作品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评价。
档案袋有效地促进了教育与评价的有机结合。它能向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反映学生知道些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应用档案袋的最大优点,就是它为教师提供了其他评价手段无法提供的很多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
二、 英语档案袋建立的基本步骤
建立英语成长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材料的收集和学生对材料的反思,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出学生在英语学习各方面(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背景)的进步、成就以及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成长记录袋的形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向每一个人介绍成长英语档案袋以及制作英语档案袋的材料
(2)明确制作英语档案袋的目的
(3)介绍英语成长档案袋的特征及记录袋的 内容
(4)确定英语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内容和评分 方法
(5)确定要收集的内容和收集的次数、频率
(6)制定交流计划和保存、使用计划
整个建立的过程通常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成长记录袋的内容通常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完整过程。 档案袋十分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学生可以选择将什么装进档案袋,可以参与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和进步与他人分享。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档案袋评价提供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档案袋评价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 英语档案袋的内容
英语档案袋主要用于收集学生评价、测验检测、学习计划、个人作品、作业。通常以学生的较好和较差两个方面为主要收集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从他们所完成的作业、作品(如每一课的学习记录、课文录音、单词默写、词汇拓展、口语竞赛、作业情况)试卷等中,选出比较特殊的几份,并且对他们所学到的东西和学习的方法加以反思。学习档案可以展示学生在努力学习前后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及对比他们学到了什么和他们是如何学习的这一过程,从而使学生增强了对自己能力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档案也为老师,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上述的学生评价、测验检测、学习计划、个人作品、作业等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英语档案袋收集的内容。
学生英语档案袋中不仅包括课内学习情况记录还可包括课外学习情况(如记录学生的自编英语小报、学生上网与在图书馆查询资料的情况记录、市场调查、动手操作、访谈、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记录,等等。学生是发展的、富有潜力的、整体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英语教学中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的交际活动,让学生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展示自己才能的活动内容。)档案袋的内容还可包括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反思评语。
四、档案袋材料收集中的几个特点
一是互动性。不同人的评语的被选率相当高,这体现出了一种共同建构的理念。二是方便性。学生的作品、作业和测验是现成的材料,不需要特别的制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学生本人是建立学习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指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使学生在建立学习档案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因而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技能,亦可产生对自己成果的拥有感,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技能。
五、英语档案袋的设计及应用原则
学生是实施英语学习档案袋的主体,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档案袋的外形与结构,按照自己的兴趣与想象对学习档案袋进行设计和包装,但封面必须包括Name,No.,Class,Grade,Teacher’s name,Date:from_____to________等等。
董奇(2002)在《成长记录档案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书中说“是否需要袋子或容器来收集作品,取决于起作品的性质与使用的便利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袋’只是一种象征意义。”因此,英语学习档案袋的不一定非得用“袋子”来作容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现成的一种“容器”,也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适合自己的容器。如文件夹,词汇袋,浓缩站等。
为了更好地做好英语学习档案袋的工作,我认为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了如指掌。如本学期学生要查哪些资料、做哪些调查。但教师的计划只是一种设想,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随着教学的进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信息的反馈,灵活、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计划。2。评价主体多元化、互动化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程度选用恰当的,科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互动评价。3。全面性原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个学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整个教学过程。4。及时评价鼓励原则。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英语档案袋的使用也是如此。学生只有从中不断得到鼓励,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才能把这种行为持续下去。而学生则必须遵循现实性,及时性,同步性,反思性等原则。
六、英语档案袋评价的存在的问题:
首先,档案袋的应用需要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可是由于教师的理论的薄弱直接导致档案袋评价实践中出现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据有一份权威杂志的调查报告,参与档案袋评价的老师理论水平都不能算高。81.3%的教师只“学过一些理论知识”,仅12.5%的老师“学过较多”,校际之间的差异不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都感到自己知道的东西不够,能获取的资料也不多,也没有有力的指导,几乎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来参与的,大多是仅凭经验。此时,学校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应该为老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渠道。比如,开设集中式的校本培训,请科研处老师或外请专家上课;开展分散式的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小组学习;订购有关课程评价的书籍、刊物,提供可供借鉴的案例。其次,还要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时间。
其次,及时更新档案袋。个人在变化,新的作品在产生,材料应该是及时更新的,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袋动态地反映学生的成长过程。总结实践经验,比较适宜的做法还是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更新。在学生更新材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哪处的材料可以考虑更新,为什么要更新这处材料。对于可以卸载的材料形式,如图表、表格、作品原件,可以卸去陈旧的,装上最新的。对于不可卸载的,如文字记录,则可以重新记录,不过应该在被更新的文字处注明,何时何因更新此处材料。更新是必要的,不过也引发了老师们的一个顾虑:更新会不会造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材料的损失。其实是不会的。因为更新只是限于一个阶段内的材料,目的是让材料在阶段性评定前最真实地反映本阶段学生的表现;而非跨阶段,用后一阶段的材料去覆盖前一阶段的材料。因而更新不会造成过程性材料的损失。
篇5
一、我国法学教育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树立案例教学法理念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科书的讲授,而必须首先积累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实务案例,才能使得案例教学成为可能;案例教学法的教育理念,是着重培养活学活用理论的实践家,以及具备反思能力的决策者。这 一教育指导思想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是有参考价值的。法学教育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掌握法的理论、法的规则,同样重要的是要教授他们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形成法律推理能力,并能够将特定的规则与相应的实务联系起来并进而运用法律规则去解释实务案例和处理各类纠纷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法律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及其价值
由于传统法学教育采用的系统讲授法,在教授形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师生之间缺少在具体法律问题上的直接交流,容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法律课程的讲授基本上以一本教科书为主,教师偏重于对立法或学术观点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对于法律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实际经验往往缺乏研究,结果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的能力。而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利用实务案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激发起思维积极性,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下掌握有关知识。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与真实的实务问题充分结合,以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其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历程,协助他们建构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其中案例所提供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生活连结起来。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作为解决理论与实务相脱离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传授新知识,也可激发学习者讨论与思辨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决策能力。
二、影响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影响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教师、学生和案例这三
方面。
(一)案例的筛选
应用案例教学首先必须解决案例的选择问题,此项工作是组织好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案例的内容应是源自于真实世界中人们所遭遇到问题,具有真实性,而非小说般的虚构故事。从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案例材料。其次,实施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必须能够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能呈现课程内容的重要概念,适合学生的知识程度。并非每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使用。好的案例应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案例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必须涵盖教科书上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议题,从而引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的讨论与分析,因此,教师需要组织和编写适合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材料,通过案例材料指导案例教学。第三,案例应有适度的复杂性,能反映真实世界中两难抉择的情境,能引发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性,这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有自主的发挥,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其养成主动学习及批判思考的推理能力。
(二)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的参与是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学生参与的程度与质量是这种教学法成败的关键。这种参与体现在课前对案例情况的熟悉和准备、课堂上参与讨论以及课后的学结。其中,课前准备是基础,课堂上讨论是重点。学生必须于课堂前仔细阅读案例,教师应指导学生尝试归纳出案例的要点并提出讨论问题。可见,与以往课堂听讲相比,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更多的学习准备时间。但是,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过度仰赖教师的讲授,因此,对于案例教学法所强调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和反思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觉得难以适应甚至产生排斥反应。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而且应当将学生课前的准备及课堂讨论参与的质量,作为评定学生该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对教师的要求
1.充分的教学准备
案例教学法和其它的教学法一样,重视学生对于教科书内容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熟知教科书内容,才能选择适当的案例,依据教科书主要理论概念和所设计的相关问题构建教学大纲,将教科书内容与所选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前,还必须对所用案例有充分的了解,研究案例可能引发的争议,并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对案例的讨论中探索、发现以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课堂管理
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教育行政学 实施过程
《教育行政学》是教育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其根本的特征和规律在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及其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上个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的一种适合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的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并结合教师的引导、点评和总结。它主要通过课前准备、小组讨论、教师指点、分析总结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拟真性。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场景编写而来,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在案例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提供的信息并非一目了然,有关的结论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才能得出结论。
2.启发性。
从教育学角度来说,一种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属于单向结构,被称为“填鸭式”教学模式,另一种是教师启发指导下通过学生直接体验获取知识,信息交流呈双向结构,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它能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同时进行。
3.针对性。
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一般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后,形成适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能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对教学案例模拟、分析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应该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同时要求学生进入案例描述的特定情境和角色,作为事件的参与者面对实际问题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对案例发生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5.综合性。
案例教学涉及到教学的多个环节和不同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运用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二、在教育行政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教育行政学课程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教育行政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行政学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它既来源于实践,又为指导实践服务。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除了要学习和掌握基本、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教育行政课程来说,通过案例展开讲授,组织课堂讨论,在案例中验证或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进行决策,才是教育行政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
从目前情况看,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行政学》课程讲授仍然多以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堂教学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学内容多以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和原则性等为主。这种课堂教学难以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也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能满足教育管理需要、处理教育行政事务、解决教育管理问题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因此,案例教学在《教育行政学》课程中的运用能够为我们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供有效途径,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管理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常常会使学生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手段,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自身的水平与能力。案例教学容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能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案例,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案例教学一般集中课堂讨论、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多种方法,在此学习过程中能较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递上,长期以来教学与实践脱节,理论教学概论性、介绍性、原理性的内容多,而对管理流程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少。理论仅限于空谈已成为《教育行政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端。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能较好地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尽管在校大学生不可能有实际工作的机会,但是案例教学能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
3.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给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惟一正确的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则明确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学习和领会,学生无形中就会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出自己的思维方式,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2]
4.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组间组内合作,常以小组整体表现作为考核依据。因此小组成员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主动帮助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提高小组成绩,对于团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团队合作及人际关系协调经验,可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育行政学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能否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要求的前提。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前,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精心准备案例,在案例进行编写和选择时,要以案例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读性为原则,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同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注重对案例的适时更新。如果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案例的轻视心理,降低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如在讲授教育人事行政时,可选用有关人大代表提出的提案:“中国可以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将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教师职位的公办教师的身份确认为教育公务员。”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当前我国的教育人事行政的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国外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等。其次,所选案例应尽可能地贴近我国现实,使得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摈弃那种一味运用国外案例的做法,同时注意案例的综合性和专题性,力图达到专业知识系统化的效果。
2.呈现案例,提出问题。
案例准备好以后,就要呈现给学生。案例可以通过教师讲述的方式陈述给学生,可以以书面的方式发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案例的呈现应适时,视学习目标而定。为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理论,应在讲解内容前呈现;为帮助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运用,应将案例放在学生学习过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再呈现。对于所呈现的案例,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把握住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这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前的指导,即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而言,采用启发式提问方式,运用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对所呈现的案例进行设疑,以便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学习目标,所设计的问题的要符合“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学规律,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体验。
3.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讨论。
要实施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除了前期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外,课堂上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去做出决策和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继而因势利导,铺设阶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并且要引导学生探寻案例答案的多种可能性。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既不能对讨论放任自流,又不能严格控制讨论过程,使学生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当学生讨论冷场时,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启发,活跃学生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当学生离题太远时,则要及时调整、控制节奏,以获得最佳效果。教师还要能容纳不同的观点,不要过早表露自己的观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案例教学课比传统教学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总结并评价。
每次案例讨论结束,教师要对课堂上学生们对案例讨论情况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作出分析,包括案例的背景分析、案情分析、环境分析、案例存在的症结分析和相关的政策建议等,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和总结。总结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主要总结学生的表现和讨论发言是否积极,争论气氛是否热烈,分析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等等。二是对案例本身的讨论总结。教师在案例讨论结束后作简明总结,不是对学生的讨论做简单综合、重复陈述,而应当在对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做中肯、简练评价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来。[3]
参考文献:
[1]王芳.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2.
篇7
(1)提高安全法制意识,不断完善依法治校治教管理机制。我校身处边远山区,四处环山,校前有一煤矿,大多数学生要走一两小时来上学,又是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导致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意识滞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领导对依法治教治校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学校把依法治教治校、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等多个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构建了学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与派出所、村委、家长等定期召开交流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法制教育网络。全校师生对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谐化的道路。
(2)加强教师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依法执教治校的水平。乡村学校的班级人数比较多,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要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必须加强我们老师的安全培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并且教师自身的言行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校园安全工作方面,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的基础。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如何?”,教师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要努力增强安全责任感。首先,要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自觉杜绝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侵权行为。其次,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认识学校事故出现的类型,结合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掌握突发事故的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保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第三,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或及时上报。
(3)让家长参与到安全管理和法制教育中来,提高家长们的法律意识。农村学校安全教育跟城市相比,学校教育的意义尤为重要;农村子女的父母与城市的父母相比较来说,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存在片面性的认识,子女到校以后交给学校,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是学校的责任。我们学校向家长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普法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与家长签订《安全协议书》等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的法制观念和教子方法从而有了明显提高。
篇8
【关键词】及时归档 规范整理 集中保管 提高质量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各种评估工作的重
要内容,它既繁杂又细致。由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而教学档案管理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与收集存在的突出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有些人认为,教学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应当由档案部门去做,因此在部门制定计划中很少涉及到此方面的问题,即使收集到部分文件材料,也因为缺乏统一的可执行性标准,而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缺乏系统性及关联性。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在教学档案的收集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人家移交什么就接收什么,只在库房做一些日常的接收、分类、鉴定、归档、保管等常规性的工作,很少深入到教学部门宣传档案的重要性,应该归档的珍贵教学实践和科研材料依然散失在个人手中,以致教学档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专业培训,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其他工作人员兼职,对档案的收集、立卷、整理、保管和利用缺乏必要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3.收集资料困难。大多数教学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甚至对教学档案的归档持抵触情绪。有的教师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理应由自己来保管,不应当交给档案部门来管理;有的教学人员唯恐材料被移交,经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便被充了公了,以后再想利用将会带来许多麻烦,还不如自己保管方便。
4.载体结构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目前,学校档案室收集的主要是纸质档案,光盘、录音、录像和照片载体的档案仅占一小部分,档案室声像档案还呈现空白;档案管理方式主要是手工作业,文件立卷归档后,档案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再加工、调整与编目。这种机械的手工抄写,不仅重复性劳动量大,时间长,速度慢,同时,也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处理速度,以致工作效率低下。
二、做好教学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强化档案意识。档案文件材料未能及时清理归档的重要原因是思想重视不足。因此,应将强化档案意识作为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它有赖于各部门的配合与全员的支持。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档案法》的要求,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从而使散存于各部门或个人手中的一些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及时归档。
2.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合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不言而喻,人作为档案工作的主体,对档案事业的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无从谈起。建设一支忠诚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队伍,是档案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档案工作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合理配置,便于发挥整体效应。
3.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一般习惯放在办公室,而办公室的工作琐碎而繁杂,再加上管理人员的变动,这样就容易给档案室的收集整理及保持工作的延续性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档案目标管理标准,建立一套适用于学校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随时收集有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其次,要建立学校档案工作网络,确定各专、兼职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各中层领导要责成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部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定期将档案移交给档案室。再者,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实施有效的管理手段,从而使各类档案能得到认真的收集和及时地立卷。
4.加强教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不断探究和掌握教学档案收集与管理的科学方法:
(1)要加强教学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档案不能长期分散,更不能归个人所有。收集工作是解决档案的集中问题,因为它的对象是分散的,收集人员要做好调查,收集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收集方式和方法。因此,只有将教学档案从文书档案中分离出来,集中保管,才有利于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要根据教学档案自身的特点,适时收集完整的档案材料。
首先,教学档案具有专业性的特点,教学活动的专业性表现为:遵循教学规律、管理教学活动,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教学档案,是这些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以书面的形式或其他载体形式,体现了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本身的专业性。
其次,教学档案具有自己独特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分别表现为学期周期、学年周期、学制周期。教学档案一般不采用公元年度,而采用教学年度、学制年度。而各阶段既界限分明,又紧密衔接,共同构成完整的大循环周期。
篇9
一、何谓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选择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事件,研究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再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进而揭示其所呈现的现象价值和所蕴含的规律。
二、体育教学案例的表达形式
1、意外式教学案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发生的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事件和问题进行研究的案例。其特点是问题集中、矛盾突出,故事虽然不复杂,但能以小见大,给人以深刻启示。
2、主题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或某个环节,按照作者的需要说明某一个主题,表达某一个思想,体现某一种方法。其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的研究,富有学术价值。
3、综合式教学案例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的典型实例,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引发的思考,从多维度以理论剖析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师生教学活动为主线,对学生突出表现和教师教学机智给予浓墨重彩的描绘。
三、体育教学案例的要素
一类是对典型事例、教学片断或某个环节的简单叙述、反思和评析。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包括标题、背景、故事描述、分析与反思。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另一类是将某个问题置于特定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描述。这类案例的要素一般是由标题、案例的背景、问题的提出、案例描述、案例的反思与评析、得出的结论等几个程式化的部分组成。其特点是篇幅较长,事例较多,过程复杂,文章更趋向于理论研究。
四、体育教学案例与一般教学文体形式的区别
1、与教学叙事的区别
教学叙事是指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学中发生的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重在叙述,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还必须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而教学案例是就教学中存在的某个事件进行简单回顾或描述,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最后还要认真反思,总结揭示其规律。
2、与教学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总结,并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是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是讲一个故事,通过故事描述来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广义地讲教学案例也是教学论文,但不是所有的教学论文都是教学案例。
3、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篇10
一、体育训练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
体育训练教学档案是衡量体育训练教学质量和训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识之一。加强体育训练档案的管理,对推进体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体育训练档案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的重要依据
训练教学档案是体育系统训练活动和训练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同时它又反过来促进训练教学质量和训练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日常训练活动中,各种训练工作的不足和问题都会在相关的训练记录上有所体现。如秦皇岛市体育局在指导全市运动训练工作时,对秦皇岛市游泳跳水训练中心、秦皇岛市足球运动训练管理中心、秦皇岛市高尔夫中心、秦皇岛市水上中心、秦皇岛市体校及各教练员提出明确要求,每名教练员均要有运动训练记录及备课记录,要按年度、月份、周次、日来详细记录的训练要求、训练量及应达到的训练目标。运动训练档案每个月上交一次,由各中心、学校的领导轮流审阅、分析、研究、总结这些训练记录的内容,直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训练教学质量和训练水平的提升。
2.训练教学档案是制定训练计划和进行训练改革的重要依据
训练教学档案记载了长期的体育训练活动情况、教研情况以及训练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等。是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如针对秦皇岛运动员赴全国各地参赛情况,各项目教练对训练活动或运动员训练管理需要做出新的决策时,就要查阅训练档案,根据日常训练程度,参考以往所总结出的各种经验,及时有效制定出符合运动员训练发展的相关计划和决策。如秦皇岛运动员陈寅,2008年男子200米蝶泳第八名,教练夏月花根据陈寅平时的训练情况及参赛表现,调整训练计划,完善训练大纲,提高了他的训练水平。苏欣悦,2013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女子铁饼冠军,教练张春齐,每日训练前总结前一天训练成果,制定本日训练计划,并对每个运动员进行点评,写下评语,针对各个队员能力及训练水平,完善训练大纲,提升了训练水平。
3.训练教学档案是国家、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2013年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过程中,教练员训练教学档案是支撑评估工作最直接、最坚实的材料。训练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反映了当地体育系统的训练质量和训练水平。在评估环节,专家直接通过查阅和阅读档案资料来掌握相关具体情况。如对秦皇岛市体校的评估,由于提供的训练教学档案齐全完整,使市体校顺利获得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如果没有完整、真实和相应的运动训练档案,将无从估C训练活动和管理水平,从而缺乏说服力和实证性。
二、做好体育训练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个环节
对训练教学档案的管理,必须如实反映训练工作和训练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同时应从具体的实际工作出发,遵循其自然规律和逻辑联系,客观体现运动活动自身的特点。
1.训练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
训练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是训练教学档案管理的基础环节。教练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在日常的训练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了许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图表、录音、录像等档案资料。训练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应合理把握这些训练教学档案的归档范围,并制定相应的训练教学档案管理计划,力争做到对档案的收集有计划性和时效性。
由于训练教学档案的来源相对分散,从而使得训练记录的收集整理相对难度较大。因为教练员带领运动员长期赴全国各地参赛,使得训练档案的归档与其他档案的归档不能同步进行,从而容易产生漏档的情况。
此外,在运动训练档案归档过程中,归档材料应反映出训练活动和训练管理的全过程。应按照训练教学、参赛、伤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来收集整理。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把需存档的所有资料补齐、补全,使得相关材料合理连贯、清晰全面。另一方面,要把收集到的教学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去伪存真、去杂存整、去劣存优,从而确保训练教学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训练教学档案的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体育训练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我们应当更新观念,逐步将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设备引进应用到训练教学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将训练教学档案管理模式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较,具有存储空间小、保存时间长、利用效率高等优势,训练教学档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时效性。因此,对已保管的传统纸质体育训练教学档案要尽快数字化,新收集归档的应该实现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用快速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体育运动。
3.建立健全训练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科学的训练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加强训练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具体来说,应结合各训练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如运动训练中心就要制定训练教学档案收集、登记制度以及训练教学档案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另一方面,要制定明确的档案管理人员岗位管理制度,如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要有专人负责,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职权分明。
4.训练教学档案的服务利用
在运动训练档案管理过程中,要积极为教练员提供教学档案的服务利用。对于处在训练、教学一线的教练员来说,他们有训练、教学的一手材料,这些材料直接反映运动训练情况,要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及时归档的好处和价值,以提升训练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用性。如为教练员提供优秀训练成果汇编、各年度各项目获奖记录、运动训练经验总结等,使教练员能够从这些运动训练教学档案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提升运动教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运动训练档案在运动员训练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5.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 上一篇:节能减排活动总结
- 下一篇:建设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