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诚信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44-02
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趋势发展体现了我国国民教育水平在逐步提高,高校成人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与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办学类型并驾齐驱的继续教育途径,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函授、业余或脱产形式的成人教育的本、专科,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也积极有效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一、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的特点
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管理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学生在接受教育期间各个方面的表现,包括课程学习、成绩考核、行为表现、奖惩和发展等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成人教育呈现出办学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性趋势以及成人教育学习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由于成人教育的生源涉及面广泛以及成人教育办学形式、办学点的多样化,导致成人教育学生档案材料复杂多样,给学生档案的管理带来加大难度。其次,高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管理较为分散,有的存放在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或成教处,有的存放在各教学单位或办学站点,缺乏统一的归档管理。最后,由于学生档案的积累具有可变动性的特点,包括学习地点、学籍等方面的变动也会给学生档案的管理带来影响。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历史见证,是学籍管理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保存价值,是学生学习情况所形成的学业成绩、操行评语、学历、学位证明书等全面发展情况的客观具体的历史真实记录,是原始性和凭证性的重要依据。目前,学生档案在专升本、攻读研究生、出国深造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查阅率和利用率,而且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学历的审验愈来愈严格,所以学生档案也成为用人单位鉴定各类证书真伪的依据之一。
二、高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缺乏重视,制度不健全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高校对于成人教育定位的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认识不够,对成教学生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工作者收集、整理和利用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也导致了不少疏漏。虽然2008年由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对高校档案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也对档案的归档、整理和利用指明了方向,但其中并没有对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流程、格式规范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一些高校的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较大的随意性。比如,个别主管领导没有把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办学议事日程,没有统一的档案格式,管理人员也认为档案不会长期存放在学校而是随着学生毕业就转走,因而不需要认真整理,还有的学生自己在填写档案时不认真,不仔细,不关心档案去向等个人档案意识淡薄现象时有发生。
(二)机构设置不全,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高校成教学生档案管理队伍普遍比较薄弱。大多高校的教学院系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往往要兼顾行政、教务、考务等繁杂的工作,而且大多未受过专门的档案管理培训,缺乏档案业务知识和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档案的技能,无法很好地掌握对档案工作的分类、归档、整理等工作,给档案管理带来困难。而兼职人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量大,也无法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档案管理工作,降低了档案的质量,如文件材料缺失、不全等。此外,一些主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也有待加强,不少成教学生的档案放置在不同的档案管理处或教学站点,有的学生对于档案的态度比较随意,不认真填写个人基本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档案材料“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少数主管部门尚未对学生档案材料进行督促检查及审核就直接归档。
(三)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低下
高校成教学生的档案普遍和其他资料随意放在几个柜子里,容易丢失、磨损。还有某些档案材料缺乏说服力,比如内容不齐全,需加盖公章的材料没有盖章,不按档案管理中规定要求去做等。随着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提高办事效率,各行各业都开始运用网络,但是部分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档案管理方式仍停留在单纯的纸质层面,缺乏电子化、信息化,不仅查阅和利用的效率有待提高,而且对信息资源也缺乏有效的发掘利用,难以形成服务功能的多元化以及档案管理者和信息需求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改进高校成人教育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宣传,提高师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在职工作人员,具有分布广、信息传达周期长的特殊性,而且学生档案材料的管理也需要校内外各个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协作配合,所以,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信息工具,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强宣传力度,使大家对学生档案工作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对涉及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从上而下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有了充分的重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档案管理的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各个工作环节对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严格把关,才能维护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使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能顺利进行。
(二)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档案管理模式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指的是在设备基础、应用软件、管理资源等方面合理地搭建档案管理平台,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利用为目的,从传统单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科技的管理模式转变,主要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丰富多彩的图像、多媒体及网络等方式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信息化、现代化的基本要求,要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就应该强调“服务于人”,以服务为宗旨、以利用为目的。目前的管理视角开始逐步从知识管理向信息管理化模式转变,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方向,承载信息开始由静态向动态转变。为了避免单一性的档案管理模式,高校应该加强创新,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调动管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工具,为学生、为社会提供灵活多样且兼具针对性的档案服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成人教育档案的统计、查阅、检索以及远距离传递档案信息等工作,有助于提高全体成人教育教职工在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多元化以及新技术改革创新的潮流;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服务的素质乃至管理人员的素质,达到既服务于人又服务于己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改进服务方式和管理工作
篇2
一、贴近小学生生活,挖掘提炼和谐、诚信教育内核,拓展丰富和谐、诚信教育思想
着眼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创设和谐融洽的育人空间,培养谦和诚朴、习惯良好、素质协调的和诚学生。一是突出以“和”促“谐”,倡导教师亲和、学生谦和,促进师生和谐;倡导言语温和、处事平和,促进生生和谐;倡导家长和蔼、家庭和睦,促进亲子和谐;倡导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促进发展和谐;倡导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共处和谐。二是引领诚朴之风,强调做人诚信朴实、追求本真,做事踏实用心、工于至诚。
二、和谐诚信价值观教育实践策略
将和谐、诚信价值观培养细化为“和、谐、诚、朴”四大主题,从和谐、诚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学生习惯养成三个层面推动教育实践,促进和谐、诚信教育接地生发。
(一)打造和谐、诚信文化,滋养学生心灵。
1.精心选择和设计和谐、诚信文化符号,如:体现和谐、诚信教育理念的校徽、校旗、校歌、校园卡通形象等。通过这些文化元素在各种校园活动和遵德守礼宣传阵地的反复使用,渗透和谐、诚信育人思想,强化学生的和谐、诚信意识,引领学生从点点滴滴做起,涵养公民道德素养,厚积薄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设立“品和”、“说谐”、“悟诚”、“尚朴”系列宣传栏,通过中外案例故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以小见大,说古论今,深入浅出地解读“和”、“谐”、“诚”、“朴”理念,开辟“和诚”主题空间,引领学生道德风尚。
3.以公民基本素养和行为规范为重点,按一廊一专题的原则建设走廊文化,如:诚信廊、互助感恩廊等。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点和现实需要,不但内容选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如“怎样和同学交往”、“怎样文明乘车”等,而且以浅显易懂的格言、儿歌、小故事、图片展现,以儿童化的语言表达;不但用丰富的色彩、形象的卡通设计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以别具一格的展板造型冲击学生的视觉,如:将展板设计成文明礼仪花、安全出行小脚丫、诚之心等。同时,将学生制作的各种手抄报布置成走廊专题栏,与学校宣传板面相呼应,使浏览与感悟、学习与创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使学生出入走廊时留得住脚步,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核心价值观的浸润,了解和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而自觉约束自我言行。
4.结合功能室建设,为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创设育人环境。利用科学、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墙面、走廊和运动场围墙,提炼各学科文化元素,打造体育、艺术、科学主题廊和运动健身墙,丰富学生的美感体验,领悟个人发展中的和谐理念。
(二)设置和谐、诚信课程,纳入常规德育。
1.突出和谐、诚信教育的指向性,整合设立“和诚综合实践课”。将“和”、“谐”、“诚”、“朴”主题教育活动纳入各年级德育目标,针对学生品德、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和过程管理。开发“和”、“谐”、“诚”、“朴”教本,开设“和谐、诚信道德讲堂”,通过唱一首道德之歌、你问我答和谐诚信小辩论、演一个和谐的生活场景、评一下身边的诚信故事,做一个和谐、诚信承诺等,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结合学生特点制订各年级和谐、诚信道德实践方案,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学生,强化和谐、诚信理念。如:利用寒暑假组织“我爱我家”劳动实践活动,在重阳节开展“我爱爷爷奶奶”感恩送温暖活动,促进亲子和谐、家庭和美;开展儿童节向同学赠送自制友谊卡活动和教师节感恩老师送寄语活动,促进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和谐;组织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活动和衣食住行倡节俭实践活动,彰显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针对实际讨论和制订班级学生诚信公约,组织无人作弊诚信考试活动,将守诚信与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丰富多彩的和谐、诚信德育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向家庭和社区,促进家校互动、课内外联动,在锻炼学生、增强自理自立能力的同时,也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不良德行,促进和谐发展。
2.开设“诗文诵读”校本课,将其纳入学校德育常规教学计划。经典诗文历经岁月淘洗,积淀中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意识,流淌着历代贤达志士忧国忧民的情愫和求真探索的精神。让儿童诵读经典,已成为各界公认的丰富儿童人文素养、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可结合实际制定诵读课程纲要,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原则、各年级教学进度,并根据学生诵读态度、积累数量、兴趣习惯进行师生多元评价。将学生诗文诵读成绩纳入学生素质评价与教师考核,配合诗文诵读教学,组织创编《弟子规》等诗文操,让全体学生在每日阳光体育大课间边聆听边做操,健身之余强化育人功效。将经典诗文及诗词知识设计成各种板面,装点于校园围墙内外,浓郁学校传统文化氛围。定期举办全校经典诗文诵读竞赛,使学生通过活动更深地感受友情、爱国情,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诚信,学会感恩,懂得和睦相处,文明礼让,为形成善的心性、雅的情趣和美的人品奠定基础。
(三)突出日行和谐、诚信,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和谐、诚信教育贵在坚持,重在天天做。为增强可操作性,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编写《和谐诚信三字歌》,作为常规评价标准。如“谦和诚朴”篇为:“和诚人,讲和诚,知谦虚,懂谦让;待人事,须真挚,语温和,心坦荡;相关爱,重合作,讲和谐,气顺畅;说真话,办实事,言必行,行必果;重信义,贵有诚,人朴实,立风尚。”学校据此对学生进行常态化管理,开展“和谐、诚信文明班”评比活动,并颁发每周流动红旗。依据和谐、诚信学生培养目标,设计卡通形象大使,明确创星标准,如:“文明之星”标准为“遵守交通法规、公共秩序、校纪校规,举止文雅,诚实守信,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关系和谐融洽”。在加强日常考核的基础上,每年“六・一”儿童节表彰“和谐、诚信之星”,并设立专栏,激励学生学榜样、比诚信、讲和谐。
篇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依然不时发生不诚信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只有认清诚信的知行关系,把握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培养诚信品质。学生诚信发展的“知行分离”现象与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自尊意识形成和功利主义倾向有关。为促进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需加强外部监督和引导,强化责任心教育,组织“服务学习”活动,以此来架设诚信的知行之桥。
关 键 词
诚信品质;知行分离;服务学习
作者简介
吴继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何雯静,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杜晶,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说文解字》记载:“诚,信也。信,诚也。”“诚”的本义是诚实、真诚,引申为真实,强调了诚信的认知成分;“信”的本意是诚实不欺,引申为真实、不虚伪,对应了诚信的行为部分。
有研究表明,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具有对“诚信”的认知,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依然不时发生不诚信行为,体现出“嘴上说一套、手头做一套”的情况,即所谓“言行不一”“知行分离”的现象。知行统一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我国传统道德精神的精髓。历代先哲都把“知”“行”能否统一看作是做人的根本态度和道德理想加以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诚信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并非个体品行发展的问题,而是受限于青少年成长中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性,且受到情境因素的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小学生诚信品质培养中提出知行一致的联接策略,其意义犹如在学生诚信的知行鸿沟中架起一座桥梁,非常关键。
一、诚信的“知”“行”与青少年道德发展
心理学视角的诚信,是指得到社会认知和肯定的行为规则,也是人们对自身和他人行为、所处的组织和制度以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秩序、社会秩序和道德的期待状态[1]9。诚信既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又是中国人特有的行事风格[2]。20世纪之后,社会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关注青少年诚信的“知”“行”状况和道德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一)诚信的“知”与“行”
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先决条件,以认知为特征的道德评价和情境知觉共同构成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核心因素。简而言之,道德范畴下的诚信认知是指人们关于诚信行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诚信认知的过程,既是对诚信知识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的过程,又是相应的诚信观念、情感、意志和信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认为,行为是个体及其所处情境的函数,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由此,诚信行为可视为一种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个体诚信行为是否发生取决于基础性的诚信认知水平,以及个体在相互交往的情境中所收集到的线索,通过推理分析是否符合自身的动机和需要从而做出的行为反应。因此,个体具备高水平的诚信认知但并不等于在最终行为决策时一定会做出诚信行为,影响个体诚信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雷斯特(J.Rest)明确提出了道德心理四过程模型,即解释情境、作出判断、道德抉择和实施行为,综合地考虑知、情、意、行的各种心理活动,较好地诠释了个体从面对情境到产生行动的合乎逻辑的心理过程,纵向地剖析了这些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交互作用。因此,在诚信的知行关系上,先“知”而后“行”,只有明确了对与错、好与坏,才能帮助个体选择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亩将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行为。
(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性与特殊性
在青少年道德发展研究领域,皮亚杰(J. Piaget)根据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两阶段学说。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与其思维发展密切相关,而在10~11岁这一期间,道德思维产生了质的变化――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以后果为依据,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则多以目的为依据。这即是说判断一件事物是否符合道德与诚信,必须首先具备相应的认知,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基础。在儿童生命的早期,道德认知的标准是由成年人制定的规则(即他律阶段);当儿童进入到10~11岁时,道德认知逐步内化,与儿童的自我需求和自我认识逐渐融合到一起。
在皮亚杰(J. Piaget)研究的基础上,科尔伯格(L. Kohlberg)提出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认为在7~16岁之间,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道德发展的规律遵循由外而内,由被动灌输、单纯遵守,逐步向规则内化、自我要求而发展,最终树立自我规则并趋于认同普世价值。而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大体是11、12岁到14、15岁,正处于道德发展的重大转变时期。这是一个充满了成长与矛盾的时期,在发展心理学上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和“反抗期”。这一时期是初中生品德发展的动荡性时期,既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时期,也是世界观萌芽时期,更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理想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时期。因此,中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必须遵循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规律,把握住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促成青少年诚信价值观由童年期的外部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认同,才能真正地将诚信的“知”与“行”统合起来。
二、中小学生诚信发展中存在
“知行分离”现象
“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一直以来德育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但学生中欺瞒老师同学、考试作弊、找人作业等现象依然不时发生。这不禁让我们提出了疑问:青少年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诚信观?如果已经具备,为何在实际情境中却做出了不诚信的行为?
(一)“奖”与“惩”:诚信“知行分离”之例
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集体情境时,如果因不完成任务将会遭受惩罚,他们会为了逃避惩罚而做出不诚信行为。有的学生在学校里会为了避免窘境而不愿意承认自己被同伴孤立或者是被其他人欺负[3];许多学生为了避免心理上的打击都保守着许多自己或者有关他人的秘密[4]。但如果面对的是激励性奖励时,并不会为了获得奖励而做出不诚信行为。这与一般的认识存在差异,为什么是惩罚会导致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而奖励却不一定会诱发不诚信行为呢?
这是因为:在集体情境下,虽然做出不诚信行为有被其他人发现的风险,但是不能完成任务遭受的处罚会导致不愉快的体验,为了避免因惩罚而导致心理上的打击,个体宁愿承担被同伴发现的风险做出不诚信行为;而在奖励性的情境下,如果不完成任务只是不会受到奖励,并没有损失其他东西,则个体就不会做出不诚信行为。欺骗理论认为,欺骗行为仅是为避免消极后果的一种习得性反应。因此,个体在集体情境中时,不会为了获得利益而做出不诚信行为;相反,在个体情境中时,为了获得奖励,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几率会大为增加。这是因为在集体情境下时,由于杰出表现而获得奖励时会受到群体中其他人的关注。如果是由于不当行为而获得奖励,一旦有周围伙伴看到真实行为的话,即使获得奖励也会感到不光彩;但若群体中的监督机制消失了,即使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而获得奖励,也不会有其他人看到。
同样的奖惩条件,在外部情境不同时,产生的影响却截然相反。这说明青少年的诚信知行不仅以诚信认知为准则,还受到外部情境的影响。这也反映出当今道德教育只关注诚信意识的灌输,缺乏将意识转化到行为的实践教育。当青少年遇到了现实困境,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的指导,很容易做出有悖道德规范的不诚信行为。到了初中阶段,青少年的诚信知行表现会由于情境约束力、奖惩条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而处于个体情境仍坚守诚信知行,要求个体必须具有较高的自我道德要求;但在集体情境之中时,为了保持良好形象,更多的学生会选择不能做出违背诚信的行为――相较于老师的表扬或者批评,青少年更在意自己在同伴们中的口碑。
(二)成长的变化与“知行分离”的心理学之因
首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对诚信知行存在重要影响。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心理的发展跟不上生理的迅速成熟,体现出幼稚与成熟、冲动与控制、独立与依赖错综并存的阶段性特点。青少年生理上的变化,使其不自觉地将关注的焦点从客观世界转向自己的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回归自我。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虽然能明确自己与他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但却较难弄清自己关心的焦点与他人关心的焦点是否存在不同及其差别所在。大量研究均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及初中生会特别关注自己在同伴面前的表现,这与青春期自我蓬勃发展的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心理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在集体情境中表现出较好的诚信品质,却在个体情境中为了获得奖励做出不诚信行为的状况,这样的选择在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看来可能是自我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方案。
其次,自尊意识对诚信知行也存在重要影响。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重要特质,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而且作为一个中介性人格变量,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均存在广泛的影响。诚信的结构中包含对自我是否诚实和守信的判断与评价,对自我的诚实和守信程度会影响到对自我的评价和态度,个体言行与自己的真实感受越一致,对自我越能真实地接纳,则对自我的评价和认识就更加完善和积极。虽然当代青少年普遍认同诚实、正直、守诺等诚信的基本品质,知道“诚实守信很重要”;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会出现另一种表现,这也是因为青少年的自尊意识尚在发展之中,还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行为实施有效监控。
再次,功利主义倾向对诚信的知行统一也存在着影响。个体面对情境时做出相应的行为是基于综合分析行动所带来的伤害或利益的总和,最终做出行为决策的过程。如果在个体情境下做出不诚信行为不会被发现,那么就没有所谓的伤害性后果;而在集体情境中一旦被周围的人发现,这一后果可能就会导致更为糟糕的结果,因此相较于在集体情境下,在个体情境中更容易出现不诚信行为。
三、如何架设诚信发展的知行之桥
青少年对诚信的认知和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各项情境反应中,他们会依据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行为反应更具有现实性,从而可能造成知行脱节。布拉西(Blasi)认为,道德判断与行为之间的连接桥梁是道德自我。道德自我主要包含三种成分:自我同一性、道德责任判断、自我一致性。自我同一性的需求使个人的诚信行为和诚信观念前后一致,维持自我一致性是诚信行为的动机。而学校是推行诚信品格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1]251。因此,如何通过加强学生的道德自我的培养,在诚信的“知”与“行”之间建构有效的联接,学校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施与指导。
(一)加强外部监督和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
中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意志行动的自律性相对比较薄弱,行为更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外部监督和引导,比如,班集体监督机制的设置,以及加强青少年在自律能力方面的学习和引导,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知行不协调问题。
自我决定连续体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可以通过支持自主、胜任、关系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来增强人类的内部动机、促进外部动机的内化、保证人类健康成长。[5]因此,学校在进行学生诚信教育时,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对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视,从而促成学生对诚信的知行合一的主动追求。
现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形式往往侧重于学习成绩,疏于对青少年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的引导。一旦在现实生活、学习竞争中获得了与认知、动机愿望等不符合的不良体验,则易造成他们在知、情、行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这种自我认识、自我情感和自我行为之间的落差也表明青少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种种的内心困惑。在学校德育中加强对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认知自身的不足、学会尊重他人等内容的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也能起到引导作用。
(二)加强责任心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责任心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在其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自己所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履行的行为倾向。责任感则是个体对待任务的态度。责任感落实到日常工作、学习中就是责任心。责任心是诚信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诚信从其根本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特别是诚信行为,更需要对责任心的认识。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无法使人信赖,也难以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6]
在当今的很多家庭中,中小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在大家庭的呵护下成长,往往很难意识到应该感恩家人对自己的付出。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习惯性认为“别人应该为我做”,却很少反思自己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缺乏责任感,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了社会问题。
青少年只有具备了必备的责任意识,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做到诚实守信。加强对中小学生的责任心教育,促进青少年对自身责任的反思和成长,是诚信知行合一的必经之途。
(三)通过“服务学习”,促进学生诚信知行合一
中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实际是学生在各种真实诚信情境的作用下,由内部激起对诚信认知的认识并做出符合诚信准则的正确决策,从而建构自身诚信经验结构的过程。这不是单靠教育灌输就可实现的。当代中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家庭走向世界,与社会的联接越来越紧密,在此过程中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小事与大事之间的关系如不能做出全面、辩证的理解和认识,就容易将观察和了解到的一些消极现象和阴暗面当作社会本质。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具体问题为案例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加深认识,从而促进诚信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
西方倡导的“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证明,通过将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与学生培养结合到一起,以此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其中,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种典型的“服务学习”。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阶段,长期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被证明对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青少年服务他人与公民意识的培养和个人发展[7]。还有研究认为:志愿者项目的质量(例如,给青少年志愿者的自由度、挑战性和对工作的享受程度)、项目的长度(12周或更长的项目效果是好于短期的项目)、年纪(在一些情况下,年纪较大的青少年收益更多)都证明是志愿行为对亲社会行为的有效影响的因素[8]。依此类推,通过学校组织有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在“服务学习”状况下,能建立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真正形成知行一致的诚信价值观。
总之,中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培养学生诚信知行合一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更需要学校与家庭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并提供条件促进青少年自身的实践经验积累和主动的自我成长,通过多方位的共同作用,方能将诚信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有效促成诚信的知行融合。
参考文献:
[1]吴继霞.诚信品格的养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吴继霞,黄希庭.诚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13.
[3]Seiter J S,Bruschke J,Bai C.The acceptability of deception as a function of perceivers’culture,deceiver’s intention,and deceiver-deceived relationship[J].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02,66(2):158-180.
[4]Vrij A,Akehurst L,Soukara S,Bull R.Will the truth come out The effect of deception,age,status,coaching,and social skills on CBCA scores[J].Law and Human Behaviour,2002,26(3):261-283.
[5]Ryan R M,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68-78.
[6]吴继霞,黄希庭.诚信结构初探[J].心理学报,2012(3):354-368.
篇4
一、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理论架构
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技术利用个体行为矫正原理与技术,引进团体动力学原理和班集体建设理论,整体建构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理论框架,服务于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个体行为矫正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和班集体建设理论是中小学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的三大理论基石。
1. 个体行为矫正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个体行为矫正理论的三块基石。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的反复配对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强化过程就是条件刺激物和非条件刺激物反复配对的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行为结果的出现而建立起来的,强化过程就是行为结果的出现过程,强化物就是行为的结果。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个体、环境和行为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地进行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强化过程而形成的,而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学习是通过模仿榜样实现的。
2. 团体动力学理论
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团体动力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观点。
团体是一定时空中的动力整体,团体具备个体所没有的动力特性。
团体是一定时空中的动力“场”,同一场内的各部分元素之间彼此影响。
团体动力状况取决于团体氛围场、团体凝聚力、价值认同度等。
团队动力状况因从众压力的存在而直接影响团队内个体的行为状况。
通过改变团队的动力状况来改变个体行为,比一个个地改变个体行为要容易得多。
改变团体动力状况可以通过“解冻”“介入”“重冻”三个步骤进行。“解冻”就是消退旧的团体标准,“介入”就是引进新的团体标准,“重冻”就是稳固新的团体标准。
3. 班集体建设理论
在中小学校,团体动力主要来自于小组、班级、年级、学校等各种正式团队组织,但班集体是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团体动力来源。
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因此,集体和集体教育是全部教育理论的首要的和关键的问题。
集体是在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舆论氛围中通过共同的学习和生活,把人们团结起来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集体的生活应当经常是紧张的,向一定目标锐进的。集体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从比较眼前的满足走上比较远大的满足。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尽力设法不和个别人发生关系,而只和集体发生关系,使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参加共同的活动。这样一来,我们就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形成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全部教育过程,应该坚持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的原则。
二、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流程与模型
对于中小学学生行为管理的实践来讲,程序性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程序性知识,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原理和技术就可以更容易地操作了,也更容易地进行模仿学习和泛化迁移了。
(一)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流程
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流程包括建立行为标准、建立评价机制、进行意义解读、实施行为管理四个步骤。
1. 建立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的制定是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的开端。行为标准是对需要管理和矫正的行为进行的概念和标准的界定,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理论,制定行为标准要做到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
2. 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行为管理和矫正的依据、动力和支撑。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办法、考核机制等,其理论依据主要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评价机制的建立要做到可量化、可操作、有实效。
3. 进行意义解读
意义解读是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的重要环节。意义解读主要是沟通理解、价值认同和氛围营造,主要目的是形成积极强大的团体动力。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团体动力学原理和认知主义心理学,进行意义解读的关键是合情、合理、合法。
4. 实施行为管理
管理操作是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的行动和实施环节。实施管理操作主要是将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付诸实施,其理论基础是的实践论和马卡连柯的集体建设理论,实施管理操作的关键是公平、公正、公开和坚持。
以上操作流程是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的通用流程,在中小学学生行为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形成不同的流程“变式”,以适应不同的教育管理情境。
(二)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模型
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是一个系统工程、立体工程、复杂工程,需要按照模型方法进行“系统思考、本质把握、突出重点、简约表达”。建立直观、形象、立体的操作模型有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该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
1. 绘制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流程图
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流程是一个时空顺序,需要教育工作者按照时空顺序依次完成。图1是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流程图。
2. 明了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要点
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是一种实践性工作,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操作简便、富有实效,因此,必须教育工作者明了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操作要点。见表1。
3. 突出班集体建设在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中的重要性
在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中,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整个学校建设一个具有团体动力的“大熔炉”,班主任更要努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的和谐团队,使得整个学校组织和各个班级组织都具备动力学特征,进而为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提供动力学氛围支撑。在评价机制建立和强化物选择方面都应该把班集体和班集体建设作为核心内容。图2是行为管理与矫正中的行为管理机制与班集体建设关系示意图。
为提高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的效率和效能,教育工作者在班集体建设中应该把握以下四个核心要点。
(1)加强集体建设
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的基本支撑是班级,班级是支撑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技术的无形动力。如果班集体失去了团体动力学特征,那么,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中的强化行为就会失去强化功能。因此,班主任必须贯彻“在集体中、为了集体和进行集体教育”的原则,把班集体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2)实施民主管理
团体动力学对管理风格的研究表明,通过民主式、专制式、放任式管理风格形成的民主团体、专制团体、放任团体中,民主团队的团体动力学特征最佳。因此,班主任老师要实施民主管理、参与管理、主体管理,形成民主和谐的班级组织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归属感。
(3)坚持依法治班
民主和法制是一对双胞胎,民主管理必须和依法治班有机结合。依法治班要求完善班级制度建设,民主管理要求制度的建立过程民主公开、自下而上。依法治班需要班级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个体管理与矫正,更需要对学生行为进行团队行为管理和矫正,并与学校进行的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遥相呼应。
(4)形成正确舆论
班级舆论是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班级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善恶、美丑、荣辱、对错标准和价值,追求诚实、守信、负责、仁爱、正直的高尚品德,建设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文化,使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温暖的家,使班级舆论成为巨大的教育力量,使得每一位同学都愿意为班集体表现更加积极和良好的行为。
三、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案例剖析
案例是理论的故乡,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为了更好地理解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的理论和技术,更好地指导中小学学生行为管理实践,本文对自己曾经实践过的两个团体行为管理案例进行剖析,以达到解剖麻雀之效果。
(一)静校管理的自动化
静校制度是学生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静校制度的实施中,主要涉及到教室、操场和校园几个活动空间,操场是静校制度实施最难的地方,也是静校管理最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因为学生实在是太喜欢球类团队活动了。正是基于此,很多学校的静校都是由德育处实施的,有时还要德育主任或者德育校长实施才有效果。
我曾工作过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静校管理也是如此,每天到达静校时间后,德育处干事或者主任巡视校园,提醒和督促学生离校回家,每天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尽管静校的效果不错,但是,每天的提醒和督促终究是一种“人治管理”,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利于学生行为认知水平的提高,还牵扯了德育干部很多精力。
为此,我提出了操场静校管理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经过沟通协调,学校决定,操场静校由负责收发体育器材和操场卫生的外聘临时工孙师傅负责。由于孙师傅已经60多岁,文化水平也比较低,而且不是学校正式教职员工,承担操场静校工作有很大难度,于是,我运用个体行为管理和矫正原理,结合集体和团队管理理论与技术,提出了一套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方案并组织实施,收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1. 建立行为标准
为了使管理行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我们建立了学生静校行为标准。静校时间规定为,冬季静校时间为17:30,夏季静校时间为18:00;离校行为标准是,在静校时间到达之前离开操场(以出操场大门为标准);离校提醒措施是,静校时间前5分钟开始,孙师傅携手提喇叭沿操场行走一周。
2. 建立评价机制
为了能够使离校行为管理自动化,我们建立了离校行为的评价机制(即强化机制)。我们提出,能够自动执行静校制度的行为和在孙师傅手提喇叭提醒下自觉离校的行为属于积极的、良好的行为,应该基于肯定、认可和赞扬;不能按规定执行静校制度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和违纪行为,应该受到批评、教育和惩罚。管理的主要措施是考核班集体量化分数1分,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静校行为的公开通报。
3. 进行意义解读
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握静校制度的相关规定及静校制度的评价机制,理解静校制度的意义、价值与合理性,做到提前告知、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一定的氛围和共识,我们通过班会、校会和国旗下讲话等途径进行宣传和意义解读。这是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形成团体动力的重要举措。
4. 实施行为管理
以上三个程序和步骤完成后,就要开始实施行为管理和矫正措施了。这个过程中,最主要是对违反静校制度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反馈,以及对违纪行为的个别教育、集体教育,班集体是学生行为管理和矫正的核心力量,这是离校行为管理和矫正最关键的一环。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如果能够坚持有效落实,适时进行氛围强化,就可以形成学校静校管理的自动化。在学生离校行为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纪律教育、尊师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和集体教育。
(二)迟到管理的自动化
迟到管理是学生行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迟到管理主要包括每天的上学迟到管理和每节课的过程性迟到管理,还包括一些活动参与的迟到管理。迟到管理一般由德育处、班主任、相关教师或者值周干部来实施,这种管理办法不仅费时、费力,还经常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
为了提高对学生迟到管理的效能,我利用团体行为管理和矫正原理对学生早晨上学迟到管理进行了改革,学生早晨迟到的行为不再由德育处老师管理,而是由保安来管理,学生迟到不再由老师进行记录,而是由学生自己进行登记,实现了学生迟到管理的自动化。主要管理原理和过程如下:
1. 建立行为标准
为了使迟到行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我首先制定了迟到行为的标准。所谓迟到,就是指第一节课开始上课前5分钟以后进入校园(校门口保安室)的行为。具体标准是,7:55(学校上午第一节上课时间为8:00)之后进入校园的行为属于迟到行为。为了提高行为管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我们规定,迟到不区分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堵车原因还是身体原因,并提出了对迟到现象的“包容性”管理和“概率化”管理等配套措施。
2. 建立评价机制
为了使迟到行为管理自动化,我们建立了迟到行为管理强化和运行机制。具体做法是,所有早晨7:55之后进入校园的学生,在保安的提醒下自己将姓名填写在德育处制定的学生迟到记录表相应位置内,学生迟到记录表有日期和班级栏目,迟到学生不能写错日期、姓名和班级。所有迟到的学生每人次考核班集体量化分数1分,凡是迟到并写姓名或班级的学生,每人次考核班集体量化分数10分,并适时进行通报反馈。
3. 进行意义解读
由于迟到的理由很多,包括个人原因、堵车原因、身体原因等,我们的行为管理采取了统一的简单操作,凡是早晨7:55以后进入校园的都属于迟到行为,老师和同学们有的对此举措不理解,所以,我们的解读是迟到的情况很多,为了便于管理和操作,我们只能做出简单的规定。我们允许学生有迟到现象,也允许班级有迟到现象,并对这些行为和现象持宽容态度,这是对迟到现象的“包容性”管理。允许有迟到现象但不能经常迟到或迟到的频率很高,这一点可以用概率来表达,我们称之为“概率化”管理。对于写错班级和姓名的同学考核班集体量化分数10分的规定,主要基于“态度认真”和“诚实守信”的考虑,也是为了培养“慎独”行为和“诚信品质”。经过意义解读,广大师生还是认同了我们的规定和做法,认为对于每一名同学和每个班级还是公平和公正的。
4. 实施行为管理
团体行为管理和行为矫正的主要原理就是反馈原理和集体教育原理,我们坚持每个月向各班反馈一次全校各班学生迟到情况汇总信息,为班主任教育管理本班学生提供信息和数据,努力让班集体成为迟到行为管理的动力机制。我们对“写错姓名和班级”的同学进行沟通、引导、教育和反馈,并考核班集体量化分数10分,强化了诚信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有机配合,学生的迟到行为管理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在迟到行为管理过程中进行了责任教育、诚信教育、集体教育。
以上是我在学生行为管理中实施团体行为管理与矫正方法与策略的两个案例。已经实施的学生行为管理成功案例还包括学生异往行为管理自动化、学生服饰发型管理自动化、学生食堂行为管理自动化、学生课堂行为管理自动化等,这些行为管理的流程和原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标准和方法的差异。
篇5
关键词:小学德育;信息技术;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受此影响,小学德育工作也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措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新时期背景下十分有必要对小学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可以促进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小学德育工作环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小学德育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使小学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对工作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支持。对信息时代对小学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网络中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会对学生的思想成长造成一定的冲击,甚至部分学生过早的接触网络虚拟社会,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形成错误的心理认知和思想状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性影响。这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小学德育工作者只有结合信息时代背景对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改革创新,才能够促进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德育作用的发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其次,由于学校缺乏对网络信息来源的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网络信息来源可靠性不足,虽然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但是也会导致学生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严重的污染,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该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将小学德育工作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的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德育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真正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和指导,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措施
对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德育工作涉及到思想品德课程、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要想促进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应该尝试对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措施,进而逐步提高小学德育工作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1.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只有保证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作用的全面发挥,才能够逐步提高德育工作成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素养培养环境。在具体探索小学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想促进四星品德课程的信息化发展,就应该尝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辅助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整合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系统分析。
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设置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如在对“诚信”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人机对话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交互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有关诚信问题的教学案例,并在展示过程中结合内容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理解和教师的引导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对社会上的不诚信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明显提高,小学诚信教育的作用也能实现进一步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其次,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情境创设也是新时期引入的新教学模式,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辅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对“父母的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短片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关于父母的爱方面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对父母的爱形成更为直观系统的认识,促进德育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
2.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促进德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真正发挥出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还应该注意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德育方面的知识,促进德育作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校园网络上,学校应该注意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在其中融入部分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在社会实践环节,教师也应该注意将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如在组织学生参观完动物园之后,就可以将其中涉及到的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知识向学生在线分享,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小学德育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全面改善德育教育现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该自己探索将德育工作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的措施,促进德育教育现状的改善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丽. 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浅[J]. 教育科W:引文版, 2016(11):00101-00101.
[2]次旦卓嘎. 中小学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1):222-222.
篇6
关键词:水乡文化;“乐善”德育;德育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9C-0031-02
一、水乡文化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第一小学位于沙田文化和绿色生态紧密结合的岭南水乡特色名镇――东涌镇中心。东涌镇水道纵横交错,水乡气息浓厚,淳朴的东涌人依水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朴实勤奋又自强不息。淡泊快乐、质朴善良成为东涌水乡人熔铸心灵的文化特质。东涌的孩子传承着东涌独特的水乡文化。我们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为“乐善教育”。立足实际,建立乐善教育体系,打造“乐善”课堂教学,让教师乐于教书,善于育人;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营造“乐学、研学、善学”的育人氛围。
二、乐善德育的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以彰显文化的引领作用。我校 “乐善”德育属于学校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色体现为:
加强“三风”建设,构筑乐善教育新风貌。我们把学校办学特色建设渗透到校风建设(朝气、蓬勃、乐学、进取)、教风建设(敬业、博学、善导、创新)和学风建设(勤勉、进取、探索、创新)当中,在学校“三风”建设中渗透“乐善”精神文化品位,以“三风”引领学校精神文化的构建。
“乐善”德育春风化雨,点染心灵。“善导”是我校教风的核心显现,“善导”的基点是教师怀有敬业精神、刻苦钻研;拥有渊博知识、传道授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钻研、善于引导、善于实践”的老师,必能成就在教学上的创新,进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以“善导”为核心教风的提出,就是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发展的突破口,由学校为他们指引方向、搭建平台,实现他们的长足发展,推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和谐发展。
三、乐善德育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性格求乐、言行求美、做人求善”,东涌第一小学不懈追求这种育人境界。学校围绕“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的办学理念,教师利用“敬业、博学、善导、创新”的教育思维,引领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塑造出“勤勉、进取”的求学精神,培养了“探索、创新”的求学习惯。“乐善教育”文化内化为“勤勉、进取、探索、创新”的良好学风,成为学校特色的美妙烙印。
(一)校园环境建设:环境浸润诗情画意
营造良好的物态文化环境是教育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德育的需要。我们注重提升品位,让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并重,建设了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让校园的每一幢楼、每一处景点、每一堵墙都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的德育园地。
为了让“乐善”教育在校园内生辉,我校加强了校园布置,创设了育人环境,营造了人文氛围。走进校园里,草坪上石碉与花草树木融为一体,显示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教学楼走廊里张贴着中外历史文化名人画像,悬挂的《论语》和励志名言,班级标语、书画作品,处处蕴含着激励人进取的文化元素;黑板报专栏更成为乐善教育的宣传阵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教室环境幽雅,彰显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处处呈现“和”文化的内涵,这些细微之处尽显教育者不言而教的用心:让人切实感受到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和谐的环境成为“乐善”教育的载体。水乡的孩子们在音乐室内尽情欢唱,在图书室里遨游书海,在绿茵场上快乐游戏,彰显着生命的美好与活力。
(二)德育队伍建设:立足团队塑造,打造优秀教师群体
1.专业引领,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培训、德育论坛、师徒结对、参观考察、课题研究等形式,选派骨干参加高级研修班培训,开展班主任全员培训活动,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以“乐善德育的实施”为核心,通过专题讲座、现场问答、互动研讨等方式,先后开展了“做一个有思想的班主任”“践行乐善德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提升智慧低碳德育工程”等系列专题培训活动,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每年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到省内名校参观考察。开展《对小学生开展活动道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乐善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等行动研究。
2.德育导师制,激发学生奋进的动力。以师德建设月为载体,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弘扬奉献精神,引导教师做到“榜样动人、态度暖人、智慧引人、共进育人”。实行德育导师制,形成既管又导、整体推进的德育工作新模式,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定培养目标,举行师生结对仪式,采用多种方式提优补差,使用学生主动发展记录册,并对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3.评价考核,建立班主任科学管理、长效激励机制。采用过程评价的方法,测评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效果和业绩,实行效绩评价。以星级班级评估,推动班主任团队文化的形成。此外,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把担任班主任作为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推荐提拔后备干部及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必备条件。
(三)德育课程建设:在课程改革中体现“和善”德育特色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利用语文、品德课等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习惯养成、健康教育、爱心教育、向善教育,打造学生的人格形象。
我们结合学校、社区资源,通过大自然文化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使学生“欣赏大自然”“感恩大自然”“服务大自然”,打造学校乐善教育的特色。老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推广“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活动――展示活动”四段综合实践活动模式,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年级化、活动内容系统化”的教学研究,有效开展课程实施活动,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一系列乐善校本教材。
(四)德育活动育善:创设载体,搭建“乐善”德育主题体验平台
1.夯实养成教育,突出以善立人。强化常规,重视养成教育,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画廊板报、文明监督岗等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观看图片展览和警示影片。从“知”到“行”,开展“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行善之举,收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和故事,时时熏陶学生存善之心、习善之行,从细节入手,注重反馈,进行激励评价,评选“文明班级”。
2.开展礼仪教育,体现知善明礼。我们在校园的过道、走廊都贴着礼貌用语和名人名言。学校大堂柱子上,就写有“怀才抱德、知书达理、择善而从”等四字词语,从环境的熏陶着手开展礼仪教育。我们还经常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举办文明礼仪教育的专题讲座,开展“文明礼仪手抄报”活动,每星期评选“文明班”并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评选“文明礼仪先进班”和“文明礼仪小天使”。通过多样的活动,夯实基础、形成氛围。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学生学礼仪、知礼仪、达礼仪,做到礼善合一,让礼仪教育入情、入理、入心、入行。
3.革命传统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诚信教育等融合,彰显扬善乐善风尚。坚持寓“乐善”德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提高道德素养,培植向善心灵,彰显扬善乐善之风,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审美情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德育形式创新:家校友善践行“乐善”德育
乐善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整体育人体系。我校建立开放机制,形成德育合力,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乐善”德育模式。
开展“书香家庭”“家庭书屋”评比活动。改革家长会内容和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向家长介绍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和方法。办好《旭鹰报》,组织家教经验沙龙,建立班级网站和博客,利用“家校一线通”信息平台、电话、短信、家访等形式,开展家校联系活动。促进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一个沟通无阻碍、教育无痕迹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社区德育基地等校外资源的作用,深入社区联合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深化“乐善”德育理念,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
(六)德育评价改革:着眼学生成长的多元评价
倡导多元评价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自主发展,让评价完整而真实地体现学生的生命成长。尝试“乐善少年”的评价,评价标准由基本规范上升到特色和创意,班班争创,月月评比,争先创优,做到人人参评、层层选拔、分层表彰。班级开展“乐善学生”的评选,年级开展“乐善之星”的评比,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品学兼优学生均可以和“乐善少年”评选相结合。
雏鹰学雷锋,争做乐善少年。每学年上半学期,我校都会举行“乐善少年”评选及表彰活动,候选人都会进行“‘乐善’主题演讲”和“才艺表演”两项评比。评选中突出以集体、尊老、律己、感恩、责任、利他、平等为基本内容的“乐善”德育核心价值观,强调“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评选出来的“乐善”少年在东涌第一小学德育栏和《旭鹰报》上进行宣传。
(七)德育科研:项目、课题深入推进“乐善”德育
特色项目支撑学校特色。学校遵循“课题引路、同伴相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培养乐善科研精神。在南沙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大环境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的热爱大自然文化的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让“乐善”的教育理念渐入人心,举行“乐善”德育专题论坛,成功开设“培养情商,开发潜能,提高效率”为主题的对外公开课,充分展示了实施“乐善”德育的实践成果。进行德育特色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开发心智潜能,帮助学生成功”“开展情商教育,帮助学生成功”“关注专业发展,建构德育文化”“构建学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乐善德育思想”。2013年向南沙区成功申报了“基于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大自然快乐操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2015年申报了广东省学校德育创新项目“体验式生命教育研究”的德育研究课题。
四、结束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校努力打造“乐善”教育文化品牌,以“乐学善思、乐教善导、乐活善行”为主题引领学校教育教学,使学校以蓬勃的朝气向着“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长、树立文明校风”的目标奋进!展望未来,敬业博学、善导创新的教师队伍带领勤奋勇敢、乐学善思的学生,将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共同谱写东涌第一小学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丛滋芬.自主德育仁礼合一[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
篇7
两手抓“咬定青山不放松”
2008年,走马上任弥渡县教育局长的史森林 ,经历并见证了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8年以来,弥渡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明德小学建设、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和项目的机遇,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山区学校、农村学校与县城学校同一标准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新征土地987亩,排除危房19.1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6.9万平方米,整体搬迁学校18所,改扩建学校65所,撤并初级中学3所、完小9所、校点111个,全县中小学校数由2009年的237所调整为112所;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为契机,累计投入资金1 850多万元,建成5所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实施7所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项目,实施39所完全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投入资金3 576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29 800平方米。地方党委、政府全力支撑教育发展,加大投入支撑各种教育项目落地,致使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牢固的建筑是教室,不论乡村城镇,一排排整齐明亮的校舍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到弥渡教育的变化,弥渡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史森林深有感慨地说: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展教育,使各级各类学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们深切地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教育是育人的事业,结论永远在明天。几亿的资金投入,没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课堂改革的有效实施、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再多的投入最终还是等于零。
这就是史森林,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道出了一个县教育局局长难能可贵的教育情怀。这也是他自2008年3月担任弥渡县教育局局长以来,始终以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坚持一手抓学校硬件建设、推动弥渡教育均衡发展,一手抓课堂改革、全力提高教育质量的真实写照。
“坚持一副牙齿咬到底,向管理要质量”
史森林常说:有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校纪校风。要抓好弥渡教育,就是要坚持一副牙齿咬到底,向管理要质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来不得半点的虚浮。
史森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2008年上任伊始,史森林在加强学校管理上,就着力倡导各级学校要拥有“一位好校长、一群好教师、一系列好制度、一个好的育人环境、上好一堂课、抓出好的教育质量”的“六个好”标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为防止基层学校流于表面而不抓落实,县教育局出台了相应的考核办法,要求学校从抓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入手,着力形成良好的学校规章制度。借下乡调研或校长、骨干教师培训和各种会议的机会,史森林常常不厌其烦地给基层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强调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意义,甚至还专门给个别学校的计划编制、制度建设出主意、画模子。为全面推进学校科学管理进程,弥渡县教育局还汇编过基层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质量更加科学合理、健全规范。经过多年的努力,弥渡县中小学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立以德为先,学以德为贵
立以德为先,学以德为贵。史森林一直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多年来,他以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为导向,化繁为简、化大为细、化细为实、常抓不懈,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他总是十分亲和,常鼓励学校说:“节庆晚会、体育比赛、书画展览,无论好坏,只要做起来,就成了氛围!”
在史森林的重视下,各级学校遵循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开展德育活动。许多学校将《道德经》《弟子规》《孝经》等经典教育搬进校园,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做起,认真开展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小培养起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的学校借“美丽乡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从学校卫生、班级卫生、个人卫生、校园文化、文明礼仪等细小处入手,积极推进育人环境建设;有的学校借助各种节庆,积极开展做“文明人、环保人”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各种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弥渡的学校以整洁干净而闻名,很多学校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草一物充分体现育人功能,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德育景点、名人画像、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学生见了老师都会主动问好,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你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文明语言无声润物,潜移默化成学生的日常用语。
弥渡是著名的“花灯之乡”“民歌之乡”和“小河淌水故乡”,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在狠抓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史森林还极其重视在广大师生中加大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为此,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弥渡县教育局全力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专门组织编印了3个不同学段的花灯民歌乡土音乐教材12万册,免费发放给全县中小学生,在全县中小学校掀起了师生传承花灯的热潮,歌声飞扬、彩扇飞舞成为弥渡校园的特色。近年来,先后有弥渡一中等一大批学校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及省、州不同级别的表彰,县教育局两次被云南省教育厅表彰为“云南省艺术教育实验县先进单位”,有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让老师学生都动起来,构建有效课堂”
史森林一直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他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他在充分调研和大量学习实践的基础上,于2008年起以项目的方式,在全县中小学校中推行MS-EEPO有效教育。
项目推行以探索并建立以县为主的城乡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强化中小学教师备课、上课、评课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主体目标。项目实施中,县教育局积极营造氛围,出台实施办法,组织开展各种教研培训活动,创办了项目内刊,积极为项目推行创设环境和条件。项目邀请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孟照彬教授担任专家顾问,项目启动的前3年间,孟照彬先后4次到弥渡为一线教师上课,弥渡县教育局精心选定了120名中小学教师为骨干,从备课、上课、评课等各个环节入手开展培训。经过5年的努力,已在全县范围内培养出的42名骨干教师被认定为咨询培训专家,负责对项目的推广施行。
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有效教育能将新课程倡导的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方式,并体现在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各个环节,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凡举办有效教育专题培训,中小学教师都积极踊跃参加学习,一到培训时,容纳300多人的会场场场爆满。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县教育局于2012年出台《深入推进项目实施的通知》,细划了学校目标、课堂目标、教师目标和学生目标,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态度做好有效教育项目的组织、管理、指导、评估和服务工作。
5年多的实践证明,MS-EEPO有效教育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学校的有效方式,能切实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缩小弥渡城乡教育差距,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具操作性的方式和途径,并推进全县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上升。2013年,弥渡县高考上线率达100%,其中本科率和一本率分别达72.24%和 5.09%,各项综合指标由2008年全州倒数第二一举跃升至全州第5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600分以上考生742人,占考生总数的21.38%,700分以上考生42人。
为推动项目的实施,史森林多次深入课堂。他感慨地说:活生生的案例证明,在有效教育的课堂,所有学生都不会发呆,听、说、读、写、思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各种兴趣爱好的发挥使他们更富学习积极性。史森林一直认为,急于求成是做不好教育的,他相信只要敢于坚持,有效教育模式一定会为弥渡教育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篇8
述职报告是任职者陈述自己任职情况,评议自己任职能力,接受上级领导考核和群众监督的一种应用文,具有汇报性、总结性和理论性的特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政教处年度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学校政教处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一
在总校领导正确带领下,我们政教处教育工作抓住新课改实施的契机,加师德和班主任队伍、团队学生会工作,探索性的开展新课改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因地制宜,在括宽了德育工作领域的同时,又突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建立各种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用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建立周边名校做好毕业班应有的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教政工作粗略整理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政治思想工作
当代的中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学到了不少新知识,也受到某些方面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狠抓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令要有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并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的学习态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井然有序的搞好学习,去年学校“分年级管理”给政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我们毕业班更为重要,因此我根据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调整计划,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前有利的措施收效明显。我部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违纪学生明显减少,打架斗殴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违纪可耻,守纪光荣,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所有这些关键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思想工作做得好,有超前意识,把工作做到前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再就是:做好了后进学生转化工作是降低学生违纪的方式。这就是如何解决好管理与被管理这一对矛盾,学生违纪并不是就能够采取打、骂、讽刺、挖苦等手段残酷对待,虽然违纪了,他们也是人,需要帮忙,需要伸出温暖的手拉以下、帮一把,他们也由人格也有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在做违纪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务必严肃指出问题的危害性,让他们自觉自愿改正,这也是我在工作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二、紧跟学校要求,开展切实有效的各项评比活动。
我们学校为了建立周边名校,在管理上大胆采用了“分年级管理”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竞争性,纪律、卫生、活动等评比开展的轰轰烈烈,师生们更是激情高涨,每周的学校简报上的数据成为我们工作和奋斗的目标,一学期我们利用这个有效的方式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得到总部领导的好评。
三、做好学升学工作,用心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
具体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周日考试制度,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的弱势,为任课教师带给可靠的数据进行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纠错本的坚持使同学们能够集中有效的纠正自我知识点上的不足之处。
2、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工作的素材积累工作。开学初各班下发印制好的评比统计表,并张贴在显要位置理解监督,严格按照各班悬挂的评定标准计分。这一举措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活动等用心性,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3、充分利用学生会干部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开学初我把学生会干部分为纪律和卫生两组,分别做好我部的常规管理工作。工作中涌现出了周蕙、郭喜鹏、杜昊和韩爽等优秀干部,每一天都能够坚守在自我的工作岗位上,有力的协助了老师的工作,为我部学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4、重视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透过板报的举办,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透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春季运动会,增强学生的体质;透过每周例会通报好人好事,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用心参与感恩和献爱心活动等。以上活动涌现出书写能手陈桃;体育健将王海滨、王锐、程龙等;拾金不昧的段佚蓓、许宏涛等;每周有家长反应孩子的懂事、为二外重病的兰倩倩踊跃捐款。
5、重视和家长的沟通。认真周密的组织了两次家长会,有效的做到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沟通,为我们建立名校,得到了有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6、加强“两操一活动”的开展,为今年学生的体育中招考试做好平时的锻炼,每一天班主任亲自跟操,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老师到操场带领学生有目的的进行锻炼,在中招体育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7、重视卫生防疫工作,注意及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水痘”、“流感”发生期间,我们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开展大力宣传科学防患知识,建立晨报制度,做好预防预案,经常进行全校性消毒,利用早操集会时间向学生宣传有关卫生防疫知识等。
8、当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徐世元和王挺无故殴打倪秋雨、张坤和魏承奎吸烟并私自外出等。
以上材料权作总结材料,从中可看出我部政教工作极待加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努力加强政教工作,加快向建立“一年起步、两年腾飞、三年创周边地区名校”迈进的步伐!
学校政教处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政教处以《中小学德育大纲》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规章制度,全面加强班主任工作,常规工作坚持以“学生安全为重,养成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和礼仪礼貌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在校言行。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巩固德育工作的成果,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驾护航。本学期政教处的工作安排如下现将一学期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突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工作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力量。一年来,我校用心探索德育队伍建设创新模式,透过不断强化全员育人观念,用心探索德育队伍培训、德育科研及激励机制,大力促进德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德育实效,使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1。高标准选聘班主任,完善班主任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对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坚持“身正、务实、业精、进取”的标准,明确提出了“把握选聘条件、严格选聘程序、注重结构合理”的工作思路,逐步把我校的班主任队伍塑造成一支具有专业化、知识化、老中青相结合的结构合理、充满生机的班主任队伍。
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实施办法》和《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从班主任的工作目标与职责、配备与管理,到评聘与考核、待遇和奖惩均作了详细规定。明确提出了“在队伍建设上要精选、在工作上要重用、在待遇上要厚待”的班主任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原则,对优秀班主任在评先评优和评定职称时优先思考,大大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2。重视班主任培训交流,提升班主任业务水平。
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勤“走出去”、多“请进来”,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吸收“新理念”。不定期委派班主任参加省、市、区级德育工作培训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透过参观交流,感触良多、收获颇丰。二是树立“新标杆”,请校外专家、优秀班主任开展专题讲座,交流班主任管理经验,有针对性地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同时,学校透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交流研讨等搭建班主任培训交流平台,对班级管理、思想动态调查、困难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班干部管理等班主任工作理论和实践资料进行培训,营造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许多年轻的班主任受到了身边榜样的教育,立志在自我的本职岗位中向先进学习,并努力构成自我的特色;学校的整体育人氛围用心、和谐、向上。
3。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为班主任专业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
学校大力推进年轻班主任的基本功培训和相关比赛,透过道德讲坛、德育沙龙、主题班会课评比等活动让班主任在工作资料、方式上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德育观念、方法、实效等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个性在提高班群众活动和学生个体教育相关方面引导班主任自我实践潜力和反思潜力的研究和思考,努力创造班级与个体展现自我核心文化的机会,使其转化为德育的动力。
一学期来,我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效果明显。学校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理念新、工作潜力强、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优秀班主任队伍。
二、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在常规落实上,由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全体教职工、团委、学生会参与管理,实行一日一反馈,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比,使常规工作落到实处。
1。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我们以开学为契机,透过开学典礼和高一新生入学教育,重申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石港中学《学生管理制度》等要求。为了使学校全员化、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机制逐步得到落实,我校编排了“石港中学中学导护值班表”。每一天监督检查各楼层秩序、各班课间秩序、自习秩序和各班卫生状况,对楼道内、教室内、楼梯上发生的追逐打闹、乱喊乱叫、乱扔废弃物等不良现象及时进行制止、记载、批评教育,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
2。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们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多渠道、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透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台等,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较大提高。
3。加强学生审美教育。由于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对是非、丑美的界限是模糊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风,而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能起到用心的作用。值日领导、老师和学生,坚持每一天检查到校学生的仪容仪表,注意塑造学生的形象美,使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我们聘请校法制副校长,负责学校的法制教育。本学期来,他们利用升旗仪式为我校师生作了两场法制报告。我们还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标语、校园广播、升旗仪式、晨会、宣传画、条横幅等多种媒介,对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制观念,使学生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而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中学生。本学期,全校没有发生严重治安事件。
5。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我校前面和侧面交通要道错综复杂,门口就是公路,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这给学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我们透过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杜绝学生追逐打闹、骑飞车、骑车带人等现象,以防造成意外伤害。为了让同学们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潜力,政教处先后对学生进行“网络与我们的生活”网络安全教育和预防校园侵害,学会保护自我的安全教育,从防火、防盗、防事故、防侵害等方面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完善各项内部安全防范制度,预防校园侵害事故的发生。透过落实安全教育的各项措施,引导全体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潜力,预防各种侵害。政教处时刻都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公约,提高防水、防电、防火等自救潜力。为建立平安校园,本校建立健全了各类安全职责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校园安全职责事故的发生。在整个校园内无安全隐患,本学期未发生校园职责安全事故。
6。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透过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开展“学会感恩”和“做有职责感的人”主题班会,教育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必须要端正考风,严肃考纪,向学校和家长汇报自我的真实成绩,透过诚信教育,提高了同学们的诚信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7。加强对学困生教育引导。我们十分密切注意各班学困生在纪律、学习、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给以及时地处理和教育。对于经常违纪的个别同学,采取了教育为主,批评处分为辅的方式,加强了与其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各年级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采取任课教师“一帮一”结对子,对学困生进行帮忙扶持和耐心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端正他们的思想、改正他们的错误、促使他们增强守纪的自觉性。用实际行动建立家长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
三、多渠道开辟育人阵地
1。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把班级介绍和主题发言按年级由班级轮流进行,彰显了班级特色和教育的主题,增强了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学校广播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宣传主阵地的作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了学生视野,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宣传人、鼓舞人、教育人和培养人的作用。
3。校园橱窗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及时反映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建设等方面信息和成绩的窗口和阵地。政教处高度重视校园橱窗的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用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橱窗成为全校师生励志人生、陶冶情操的精神园地。经常利用橱窗及时展示校园活动剪影、安全知识普及、重大节庆活动图片等校园文化,资料丰富,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反映了学校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广大师生用心向上的精神面貌,充分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成果。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起到用心的作用。
4。加强了宿舍管理。对宿舍卫生、物品摆放及被子折叠政政教处制定了详细的制度,除了生活老师每一天进行检查评分外,本学期,政教处和部分班主任进行了七次突击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给分管校长和相关班主任,每月将宿舍管理量化结果纳入班级和班主任考核。经过严格管理,各班主任的用心配合,学生宿舍管理日趋规范,得到了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四、问题与不足
1。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多,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和决策潜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创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2。学生的不礼貌行为及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总之,本学期,政教处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在校党总支、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努力与各部门密切合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舒适、温馨、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但是我们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与上级和学校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勤奋工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为加快学校的发展做出用心贡献。
学校政教处年度述职报告范文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紧张而又繁忙一学年即将过去。在这里,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仁对我工作的关心、指导、帮助、支持和信任,使政教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下面我就一年以来的政教工作情况,向大家作出汇报:
一、政治思想表现
我热爱教育事业,尽职尽责,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坚持原则,为人师表,勤奋敬业,遵纪守法。自从担任政教处主任以来,我非常重视自身思想素养的提高,认真学习党的十x大精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新教育》,积极参加每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和其他班子成员团结合作,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工作作风
端正思想态度,顾全大局,以校为家,坚持把工作放在首位,不搞个人主义思想,坚持“低调做人、高效做事”原则,在教师面前不摆架子,虚心学习,诚心接受领导批评教育及老师们对我意见建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来不找学生家长办私事。
在学校工作上从不讲价钱不谈条件。在学习上,一年来从来没有松懈过,扎扎实实工作。另外,我本人兼任九年级毕业班思品教学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成绩
1、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以学校常规工作入手,以文明礼仪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全校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一学期来,我们对班级卫生、纪律、跑操、自行车摆放、学生的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常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评估工作,利用晨会、学生干部例会等形式进行检查评估情况发馈,使全校师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体现,评估中见效,逐步形成了自觉的行为习惯。
2、加强校纪校规教育。
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规范学生行为。严格学校出入制度和学生行为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仪表形象。采取学生会轮流值班和政教处巡查的方式,抓好课间的管理。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报告会、发放普法宣传手册等形式,普及法律常识,强化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3、加强养成教育。
每学期都举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将常规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各细节中,政教处、学生会干部等各部门对全校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涉及早操、课间活动、仪表仪容、文明进出学校、黑板报专刊、班级卫生、违规违纪等情况。
通过常规检查及政教处组织的专项性评比检查,使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改进,增加学生违纪登记项目和好人好事登记项目,并把登记结果纳入班级考核中去。
4、依据上级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坚决执行惠民政策。
惠民款发放前积极做好宣传,收集、整理、审核各种证明、表格,做好各种公式,配合学校会计按时足额一个不少的发放给学生并做好资料的收集。
5、学校的安全。
安全问题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一学期来,政教处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对安全工作的要求和部署,针对学校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活动,校领导高度重视,我们政教处也是把该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
开学初,政教处就要求每位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精心制订班级安全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并督促教师将各项安排落实到平时工作中,并根据学校实际和季节特点,及时调整、更新教育内容,使安全教育工作贯穿学期始终。
政教处利用班级黑板报、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等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签定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制订学校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增强学校对突发事件反应处理能力。
每逢冬、夏、春季、寒暑假或特殊时期,政教处都要分发各种《致家长一封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宣传安全知识,督促教育子女注意各类安全。为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使学生从小知法、懂法、守法,政教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办板报,专题法制讲座等各种途径让学生分析案例,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使他们学法,知法,守法。
另外,政教处协同双创公室、总务处对学校食堂进行饮食卫生检查,协各部室、总务处对教学、图书室、实验室等生活设施和各种学生活动场所及水、电、玻璃等可能危及师生安全的地方进行隐患排查、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校内安全工作,特别是课间活动和上下楼梯安全,保证让学生“高高兴兴进校,平平安安回家”。
加强卫生监督和指导。继续推行班级晨报制度,配合五里卫生办定期为学生查体,做各类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防治,加强对学生的饮食安全、青春期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搞好环境卫生和疫情防治工作。
加强安保措施,进行消防演练和疏散演练,制定安全、卫生防疫应急预案,避免了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
6、夯实基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管理的着力点在班主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繁重的,他们承担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是政教处工作的核心问题。
因此,一年来,我们继续推行班主任岗位责任制,通过班主任会议等形式要求班主任研究新形势下适应学生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新途径,对共性与倾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每阶段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
同时,我们强化班主任考核制度,出台了《四合九年制学校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并认真组织学习《班主任评选条件》等,及时组织班主任培训,举行班主任工作论坛、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推荐优秀班主任外出学习、培训,引进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1、学生的养成习惯不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2、对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够,对于新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还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途径。
3、在当前留守儿童增多、独生子女较多、缺少监管或家长普遍溺爱的情况下,对如何调整学生管理策略和方法的探讨还不够深入。
4、对班主任的培训不够,班主任外出学习机会太少。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推进学生养成管理的策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努力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完善班主任奖励和培训机制。
篇9
文以载道”,教师之道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时刻牢记这一教训,要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耐心面对每一位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自我鉴定范文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1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本学期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又临近尾声。班主任工作有喜有忧,有苦有甜。经过以往对学生的了解,这一个学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精心的组织管理,无论是学生,还是班级管理,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培养好得力小助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要想使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得心应手,就要学会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
首先,经过班会课,民主选举出学生喜欢的班干部。其次,找班干部和班内个别学生谈话,帮忙班干部树立自信心,消除班内不利于班级管理和成长的消极因素。最终,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并严格按班级制度执行。要求其他学生做到的,班干部首先要做到。班里的日常事务,班干部能处理的,尽可能的让班干部去做。经过一学期的历练与培养,几位小干部把班级管理有声有色。不仅仅几位小干部的本事得到了提高,他们的威信在班里有所增强,并且,他们也用自我的良好表现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二、事无巨细,耐心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可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毕竟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特点还是好动、好玩,自我约束力和自觉性还是比较差,让他们一下子构成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的。这需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耐心的教育他们,真诚的引导他们,期待他们的每一点提高。班级管理无小事。因而,我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从每一件生活、学习中的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利用班队会课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我耐心细致的讲解,让学生明确了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对班内表现好的和各方面有提高的学生,我多鼓励、多表扬,对表现差的学生也尽可能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经常性的对全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评比,以此不断强化,帮忙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严中有爱,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对后进生不仅仅要严格要求,还要给予异常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行为上要严格。要用自我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我没有掉以轻心,发现他们的错误,及时指出,严格的要求他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他们谈心,深入细致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在课堂上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应对学习。课外进取辅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四、做好家长工作,共同管好孩子。
孩子的提高,团体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要教育管理好学生,做好自我的班主任工作,除了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校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把学生教好。以前,我就十分重视家工作。这学期更不例外。平时,一发现学生的不良倾向,我就及时的联系家长,向家长介绍了解情景,与家长协商好有效的解决办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异常是对那些顽皮的同学,更要与家长多联系,与家长共同管教。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本学期,我感觉自我在班级管理中、教学中,做得还不够细致,有时侯想到了,由于思想上的懒惰倾向,没有及时把有些事做好,留下一些遗憾。有时见学生犯错误,也比较急躁,态度生硬,措辞不当,和课任教师的配合,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等等。
总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也己经构成了班风比较正,学风比较浓,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忙、遵守纪律的良好局面。下学期我将扬长避短,竭尽全力,继续不懈的努力,使自我的班主工作做的更好。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2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个学年见习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由于是刚毕业,教学经验尚浅,所以,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评价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师培训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潜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用心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细研教材、潜心备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用心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所以,每一天我都花费超多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坚持课后写教学反思,并不断归纳评价经验教训。同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准备充分,教学效果明显,学生易于理解。
三、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潜力,并把这种潜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用心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一样资料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转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简单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潜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理解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潜力、学习潜力、合作潜力、创造潜力带给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五、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这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潜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一样的知识版块,采取不一样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潜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
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资料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潜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一样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六、参与教研、听课,取长补短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坚持每一天抽空听课,并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齐讨论教学问题。本学年,按照教研组的安排,听了本校十位同事的公开课,并透过参与研讨和群众备课等活动,使自我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我的力量。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3本学年在市教育局、教研室、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处进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取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进取进行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导处“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了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锐意进取
本学期根据校本培训计划进行了校本培训,实现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经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责意识,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爱岗敬业精神。
我们还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文件和精神,充分发挥职能部门指导服务的意识,利用学校网、校报给教师供给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本学期教师所写的“三我”文章论文等发表或获奖达十余次。我校的校本培训经验还在全市交流,并得到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
二、以创立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本学期我校共迎接了2次大型的创立工作,分别是“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镇江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我处以此为契机,组织学生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广泛开展了诚信教育、礼貌礼貌教育,互助合作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经过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检查考核,认真落实德育常规,加强了队伍建设,重视德育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全面素质。
1、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经过诗歌评选,推荐小标兵、主题队会、板报展览等活动,使每个队员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体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大大激励队员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2、进取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生法制教育,本学期我校着重抓好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完善班主任工作月检查的力度和效度,每月召开一次例行校会,充分发挥晨会课的育人功能,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
3、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工作,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们分批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讲工作,完善了我校的心理咨询室,制订了学困生、暂差生帮扶措施,做好后进生、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4、以我校的人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为引导,继续加强和丰富了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做到橱窗、画廊、板报及时更新,充分发挥其教育人的作用。
三、课堂教改,注重实效,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平。
每学期教导处以教科研为龙头,继续深入开展“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系列课堂教改活动,经过“牢牢抓住科研先导,着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探索师生的评价改革”几方面工作,不断提高我校课程实施的水平
1、牢牢抓住科研先导,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
继续以科研为先导,依托课程改革,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正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尽快地掌握研究的方法,
(2)进取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本学期共三次举行了全镇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备课组活动,各学科经过活动加强了学习,进行了学习讨论、交流运用和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多次举行论文案例等评选,本学期我校共有近50篇或获奖。
(4)课题研究为先导,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本学期我校共有7个课题,每个课题负责人相应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共同探索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我校的语文课题《校本课程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课题组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个月交一次教科研日记,每月交一次小结,每学期交一次案例评选这些举措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有六十余人次参加各级论文评比获一、二、三等奖,有十余人次在省、市级刊物。
2、着力打造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
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到两个转变(加强理论学习指导,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课改实践指导,促使教学行为的转变)和“一个发展”(领导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徒弟汇报课,课堂教学论坛,教学基本功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师提高认识,并以此指导自我的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初,我校就制订学校教师分批、分级培养目标,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机制,一学期来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学期共有十余人次在省、市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并有近7位教师对外讲座、上课,拜师结队工作有了初步成效,一些教学新秀脱颖而出。
3、继续探索师生的评价改革
不断完善了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的学生的评价,积累了以往学习评价的经验,把工作做在平时,使学生评价真正贴合新课标精神。
4、教改成果遍地开花
本学期乘着“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立东风,我校的艺术教育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艺术成果硕果累累,我校的小合唱《太阳花》获全国比赛二等奖,国标舞多人次获省级一等奖,书画、钢琴、二胡等艺术类考级经过有几十人,扬中市小学体育运动会上。捷报频传,我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共有近二十人次获单项第一名,教学方面,共有二十几人获镇江市“增华阁”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近百余人在镇江市日记大赛中获奖,乐正龙主任还被评为镇江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本学期,黄雪梅校长和黄丽萍主任负责的两个省级课题顺利结题。
四、以服务于广大教师为己任,加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
本学期教导处以服务于广大教师为已任,做好学校行政与广大教师之间的衔接纽带作用,把具体工作抓在每月的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上,强化指导,淡化检查,加强平时的指导和研讨工作,加强教导处的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力度,学校行政、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层管理,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加强检查,督促,经过备课组教研课、随堂课、校际交流课等形式,促使每个教师上好每一节课,经过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工作,督促教研组备课组有计划地、扎实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落实每项活动的研究主题、活动目标、时间、人员等。
2、加强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指导的力度,严格执行好《扬中市教学五认真细则》加强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工作的检查,完善常规考核工作,抓好教师教学的抽查和课堂教学的抽听,抓好每学期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的质量调研工作,继续开展拜师结队活动,并为此供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发挥传帮带的功效。
3、加强课外活动的管理,本学期继续组建好校本选修,扩大学生参与面,努力配合好学校的特色建设,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特长得到发挥,本学期开展的写字,板报、数学日记、冬季三项等竞赛活动,成绩喜人。
4、加强学困生工作的管理,继续完善差生跟踪措施和意见,切实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定期抽查培智记录,召开班主任会议,探讨后进生转化的优秀途径,本学期在市质量调研中教学质量居全市中上水平。
新的一年已经来临,我们将在评价过去得失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创教导工作的新局面,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4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与发展。现把我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小结。
一、教学工作中认真落实和实践教研室的24字教学模式。
根据24字模式的各个环节认真实践探索。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每个方面进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落实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精心设计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尽量把新知识的学习设计成旧知识的复习。使学生不觉的有新的感觉,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新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24字模式的要求,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发挥教师的激励评价,教学引导,课堂组织,宏观调控的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45分钟的效率。作业辅导中发挥小组和小组长的作用,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判阅,在检查中提高,在判阅中巩固提高。
二、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职。执行学校的教学常规制度,值班制度,自习制度。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办,不利于教学的事不做。自觉维护学校形象,把学校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经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团体主义思想,确立班荣我荣,校荣我荣的思想。树立远大梦想,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既教书又育人,努力使自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在学校工作中,认真履行学校赋予自我的职责。
本学期主要在24字模式教学的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从一开学就坚持听课,在数学,政治,历史三个学科的教学改革活动中,我们先由教研组统一备课,然后由主讲人讲,大家听,课后评。最终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再进行课后的评价,反思。评价我们在每个环节上还存在的不足,问题,失误,优点,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始了第二轮的评教评学活动,继续发现问题,继续进行探索,集思广益。人人上台讲课,人人进行评课,人人进行反思,人人进行评价。大家认为讲的比较成功的人再讲。然后在全样做了示范,各科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做了评价。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可是还没有构成一个很成功的模式,有待进一步尝试探索。
四、今年的初三工作。
由于我是新接的班,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情景,班级情景不了解,导致进入主角慢,了解学生慢,最终的直接结果是成绩不梦想。整个初三学生,思想上松懈,学习上不思进取,没有竞争意识,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们也存在必须的思想问题,教学上的问题,协调上的问题所以在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不梦想。可是我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找到的症结所在,并制定的相应措施,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初三教师的努力必须会在第二次摸底和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工作自我鉴定5一学年已过去,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进取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克服不足,评价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评价:
一、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我异常注意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便,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本事。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
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二、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提高,具备了什么本事。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评价,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我经常与学生在一齐,和他们沟通。为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一样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先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本班35名学生中,学习中下者占一半多,所以“抓差补阙”工作认真尤为重要。本学期,我除了在课堂上多照顾他们外,课后还给他们“开小灶”。首先,我经过和他们主动谈心,了解了他们,找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从心理上疏导他们,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建立了自信心;其次,对他们进行了辅导。对于他们遗漏的知识,我主动为他们弥补,对于新学资料,我耐心为他们讲解,并让他们每一天为自我制定一个目标,同时我还对他们的点滴提高及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本事参不齐。
从而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 上一篇:诊所医疗废物处理方案
- 下一篇:医院服务提升的办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