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篇1

摘 要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讨论的热点。如何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务管理,合理有效的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抛砖引玉。

关键字 义务教育 农村 财务管理 应对措施

前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多年来施行的重要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及民族的存亡。农村义务教育过程中财务管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严重制约了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改革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笔者针对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问题成因及改革对策。

1.农村义务教育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1 教育经费调整不便

农村中小学校中,有许多的学校所做预算不能切合实际情况,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因此,学校的预算执行出现了一些问题:奖金津贴及设备购置费使支出超出预算;某些学校的预算外资金的情况未反映在学校的账册之上;有一些学校自行进行预算调整而不经过审批;还有一些学校不经政府采购自行采购设备。在债权债务方面,许多学校出现了不经审批而自行举债的现象。在财产物资管理方面,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存在财务物资管理不善的现象:物资的采购、使用及保管责任不明确,且记录混乱;固定资产的损坏及其处理没有按规定程序进行,甚至未对此类账务进行处理;未做好对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这些中小学的财务收支预算不可能一步到位,教育系统内部各校教师、学生流动频繁,经费只能通过调整和追加来进行调整。

1.2 教育经费来源单一

当前,本市的中小学收入途径比较单一,全部靠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预算内公用经费(各级政府安排的免杂费资金,按定额拨付的预算内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学校依法取得的其他收入等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用于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预算内公用经费不能用于教职工人员工资及福利奖励、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债务等方面的开支。学校要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拿出一部分作为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发展。

1.3 工作人员技能不足、监督不力

会计人员能力差,素质低。大多数会计人员都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虽然取得从业资格证,但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良莠不齐。部分会计人员对为提高其能力而举办的会计培训抱有怨言,不认真学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也不进行咨询,随便处理。另外,在大多数中学中,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经常要加班,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责任,工作压力大,且待遇不高,这些都会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的领导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绝大多数中小学的领导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工作和增资立项上而忽略了财管工作的监督,使财务管理迟迟不见起色。

2.农村义务教育财务管理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完善经费的管理制度

各级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如:中小学预算制度、农村义务教育保障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收费许可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特别要强化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阳关采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购、建、拨五个关键环节,真正使学校财务管理做到收有据,支有度,购有章,建有规,拨有法。

2.2 扩宽经费来源途径

目前,我市现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完全按照我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的规定,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流程采用二上二下的流程。

一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一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报预算草案。二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批复预算。我市于2006年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此项措施紧密结合财政四项改革,规范收费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从源头上预防经济违法、违规现象,构建规范、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2.3 强化工作人员技能、加强监督

各级各类学校财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强化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基础。而夯实这一基础的重要手段是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加强财经政策法规的学习,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新机制相关配套制度的学习。使财务人员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逐步增强他们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光有整套制度不一定能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监督,核心在于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以防有关规章制度变“空文”。一是要坚持领导监督,二是要坚持岗位监督;三是要坚持群众监督,四是要坚持社会监督,从而形成全方位监督网络,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3.总结

农村的义务教育的财务管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只有完善了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规范的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舜楷.试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务管理.经济师.2009.10(7):65-66.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我县基础教育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社会、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学校财务管理的严谨性、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不断提高。由于很多学校管理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了学校在财务管理方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制度缺失、资金使用不合理、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突出等,严重影响了我县基础教育的形象及有序发展。例如:在2014的审计中发现,部分学校出现违规使用公用经费发放超课时津贴、补贴;部分学校违规设立“小金库”;上缴违规违纪资金后学校出现资金紧张,负债过重,导致有的学校运转困难,该开展的工作不能开展,致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二、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或设计不合理,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

通过查阅相关部门对我县教育系统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很多学校在会计核算、财务处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五花八门,实施效果不理想,财务管理风险极高。例如;部分学校擅自动用学校公用经费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发放津贴补贴,大宗物品采购不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越权审批使用公用经费、挤占挪用公用经费和其他专项资金等现象突出。

2.学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够明确

由于学校财务管理的多样、层次性结构明显,经济利益多样化等特征,导致学校财务管理的操作呈现多头领导的局面。我县基础教育按照“校财局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学校财务管理一方面要对学校负责,另一方面又要对主管局负责。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难免会出现财务人员多头汇报的局面,同时也出现了管理方面的矛盾,学校无法集中资金优势,对学校资产薄弱环节进行补强。

3.学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监督约束力低下

学校会计机构作为学校的职能部门,在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开展财务工作。仅就身份属性而言,是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的。由于学校领导对学校人员的安排拥有决定权,从而导致财务人员从属于学校领导。这样就导致学校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了限制,使其会计的监督作用也就失去了有效性。当学校与会计管理部门之间产生相关矛盾时,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极有可能妥协、屈服于学校领导,从而倾向于学校利益,因而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最大发挥,甚至产生副作用。

4.学校在新形势下未能跟上发展的新要求,制度措施滞后

随着农村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国家加大对义务教育学学校投入以来,公用经费、寄宿制生活费、营养改善计划资金等标准不断提高,资金投入力度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管理需要。

三、加强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1.整顿学校财务管理,制定统一、规范的管理办法

由于学校经济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学校应当在主管局的领导下,按照主管部门统一的财务管理要求,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一套适合于科学、合理、严谨的适合于各学校的管理制度。同时学校在制定相关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充分论证,合理保证各项经济业务的实施,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尽可能把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之内。比如:很多学校在年初做了预算,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按预算执行,自行其是。

2.提高对财务人员管理要求,把好准入关口

学校和主管局在选用财务人员时,应当选用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严格遵循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还应当对财务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用人原则。在会计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中主管局和学校应当加强对其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学校及主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如定期轮岗、考核、委派等。同时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财务知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监督控制能力,切实做到单位负责人对学校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负责。

3.在学校建立财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学校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由于学校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除民办学校外,大部分中小学使用和管理的资产几乎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学校作为独立的事业法人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其经济运行过程应当与政府部门一样,除以外,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学校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应当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监督体系,比如:建立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实行集体决策、联签制度;建立学校财务监督委员会,根据学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检查、审计,以监督学校各类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而降低相关管理风险。

4.建立财务管理人员考核奖惩制度,保护好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

经笔者观察,我县中小学在财务人员管理中,不管是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奖惩、保护仅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制度。这样一来,学校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工作上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谈不上改革和创新。因此,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保护制度,严格依据相关制度实施考核和奖励,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只有重视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学校财务管理的后勤保障作用,免除后顾之忧,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全速发展。

篇3

一、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作法

1、宣传,认识。在审计工作前,县农业局了《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通知》(綦农业〔XX〕120号)。通知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能够地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惠农政策;能够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制度建设,村级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三农”工作的要求,是民生和农村的要求,是农村发展的保障。要求各街(镇)要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意义。

2、成立和工作班子。各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或纪检书记担任组长,农经干部、财政干部、驻村干部、会计为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3、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范围,是街(镇)、村两级XX年度农民负担情况和农民负担资金的提取使用及惠农政策的情况和日常财务工作。审计的是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情况、日常财务审计。

二、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及的问题

314个行政村、2629个村民中,已审计249个村、2046个村民。审计的村、社在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民集资收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未贪污挪用、自立项目、收费、强行以资代劳筹工等情况。检查审计,主要反映出问题:

1、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有。村组干部思想素质不高,财经纪律意识不强,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然。审计中查出:挪用集体资金8人,金额53050.54元,:安稳镇一村支书挪用集体资金23000余元,永城镇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20859.54元,古南街道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4536.5元;23人,主要是在集体报销旅游费、伙食费、重报支出等费用,涉及金额15418.5元。到为止,已有21人作了退赔,退出集体资金6243.5元,占应退赔金额的9.92%。

2、村组制度。农村财务委托和电算化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村组干部思想素质不高,遵章守纪意识不强,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度。审计中查出集体收入未入账17笔84578元,少支多报1笔50元,拒绝不开支入账25笔9541元,新增债务3笔18170元。

3、财务管理监督仍需。开支审批手续。开支单据或无事由,或无经办人签字,或无审批人审批,或无民主理财审核盖章。票据不规范。村组仍有使用三联收据收款或白条单据付款的情况,本应正规合法凭证的经济,却以非正规票据代替。民主理财未能监督职能。共有民主理财2214个,村314人,社1900个,民主理财无报酬或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愿或按要求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共有161个村、组民主理财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由村、组干部兼任民主理财组长,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公款私存情况仍然。村欠有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不愿或不敢在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开设集体存款账户,将集体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或农村信用社,集体资金管理失控。三角镇一村主任将集体资金263100从1999年3月至XX年1月期间,该村向9户私人发放借贷款,到为止,经清理督促追收,累计至今尚有60000元未还,原村会计将计划生育管理费、农税、水费等集体

资金24578.07元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现已追收上缴,存入乐兴村集体资金账户。

4、村干部经办集体经济。制度规定,村组集体的经济收支只能由财务人员办理,但支书或主任不放手,强行经手集体经济。

三、整改措施

1、督促检查,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乃至整个农村工作的组成,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社会的意义。,今后要一项经常性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农村财务制度。各镇本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措施,纠正和,使之规范化、制度化。

2、审计监督,违纪。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环节和手段。,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或不地审计监督。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每年要审计三分的村组,原则上三年内对所村组要轮流审计一遍。对审计中查出的经济问题,要财务制度的规定严肃;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4

根据《**市农业局关于转发农业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8月14日**县纪委召开的《2009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正建设工作会》会议精神要求,我们对全县20个街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今年以来的财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审计,现总结如下:

一、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作法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县农业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通知》(綦农业〔2009〕120号)。通知明确指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能够更好地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能够促进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巩固“三农”工作成果的要求,是改善民生和构建农村和谐的要求,是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求各街(镇)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2、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各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领导或纪检书记担任组长,农经干部、财政干部、驻村干部、会计为成员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3、明确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这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范围,是街(镇)、村两级2008年度农民负担情况和农民负担资金的提取使用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和日常财务工作。审计的重点是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日常财务审计。

二、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全县314个行政村、2629个村民小组中,已审计249个村、2046个村民小组。接受审计的村、社在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民集资收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未发现贪污挪用、自立项目、违规收费、强行以资代劳筹工等情况。通过检查审计,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

1、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有发生。个别村组干部由于思想素质不高,财经纪律意识不强,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次审计中查出:挪用集体资金8人,金额53050.54元,其中:安稳镇一村支书挪用集体资金23000余元,永城镇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20859.54元,古南街道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4536.5元;其他违规行为23人,主要是在集体报销旅游费、伙食费、重报支出等费用,涉及金额15418.5元。到目前为止,已有21人作了退赔,退出集体资金6243.5元,占应退赔金额的9.92%。

2、部分村组执行制度不够严格。我县农村财务实行委托和电算化管理以来,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由于少数村组干部思想素质不高,遵章守纪意识不强,因而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执行制度不够严格。这次审计中同时查出集体收入未及时入账17笔84578元,少支多报1笔50元,拒绝不合理开支入账25笔9541元,违规新增债务3笔18170元。

3、财务管理监督仍需加强。一是开支审批手续不够完善。少数开支单据或无事由,或无经办人签字,或无审批人审批,或无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二是部分票据不规范。少数村组仍有使用三联收据收款或白条单据付款的情况,一些本应取得正规合法凭证的经济业务,却以非正规票据代替。三是民主理财小组未能履行监督职能。全县共有民主理财小组2214个,其中村314人,社1900个,有的民主理财小组由于无报酬或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愿参与或按要求参与农村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全县共有161个村、组民主理财小组违反财务制度规定由村、组干部兼任民主理财小组组长,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四是公款私存情况仍然存在。少数村由于过去欠有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贷款,不愿或不敢在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开设集体存款账户,因而将集体资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或农村信用社,造成集体资金管理失控。三角镇一村主任将集体资金263100从1999年3月至2008年1月期间,该村向9户私人发放借贷款,到目前为止,经清理小组督促追收,累计至今尚有60000元未还,原村会计将计划生育管理费、农税、基本水费等集体资金24578.07元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现已追收上缴,存入乐兴村集体资金账户。

4、村干部违规经办集体经济业务。按照制度规定,村组集体的经济收支业务只能由财务人员负责办理,但少数村的支书或主任不放手,强行经手集体经济业务。

三、整改措施

1、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乃至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今后要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农村财务各项制度。各镇必须针对本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和完善,使之尽快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2、强化审计监督,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搞好农村财务审计监督,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要把农村财务审计监督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监督。按照我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求,每年要审计三分之一的村组,原则上三年内对所有的村组要轮流审计一遍。对审计中查出的一般经济问题,要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5

1、加强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以国家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以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重点,围绕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针对降低教育成本,合理科学利用教育资源,节约水、电、煤、油,控制招待费支出,杜绝损失浪费,反对脱离实际的铺张等内容开展审计。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做出客观评价,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和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达到规范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目的。

2、稳步推进校长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廉政建设。按照局领导的要求,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逢离必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重点关注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结果,遵循“客观、全面”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人,充分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和促进学校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校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为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

3、深化基建、维修工程审计。在建设工程设计、招标、签定合同、洽商变更、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发挥控制作用,进行工程建设全过程审计,促进规范建设工程管理,切实维护学校利益,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篇6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0-0024-03

2006―2007年,国家先后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农村实行了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新机制的建立,为巩固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提供了积极、稳定、长效的制度性保障。实事求是地回顾和评价新机制实施以来的良好成效,找出不足和问题,理清完善新机制的思路和办法,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对黑龙江省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了一些浅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要求,黑龙江省从2007年3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改革相关政策,2009年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目标。目前保障的范围已经覆盖县以下(含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包括小学、初中、职业初中、九年制学校、特教学校)和学生。保障的主要项目和内容包括:一是免除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6:4承担。二是学校运转暨公用经费,按中央和地方6:4承担,地方承担部分,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地市、县(市、区)及国家、省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其他地市、县(市、区)由省级财政分担80%,市县分担20%。三是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按1:1比例安排资金,不足部分,市县安排;四是贫困寄宿制生生活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黑龙江省由省级财政和地市、县(市)财政按照7:3的比例分担。五是向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六是教师工资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按现行体制予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

通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做到:一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结束了农村教育农民办的历史,使2001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逐步建立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终于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明确保障和支撑。二是新机制规定的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投入保障责任,解决了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问题。三是把农村义务教育所必需的基本保障经费,包括用于学校运转所必需的公用经费、硬件建设急需的校舍维修改造经费,用于教职工的工资和用于学生的教科书和贫困寄宿学生资助等都纳入了保障范围。除教师工资以外,每一项都有各级政府具体分担的比例和办法,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长期稳定和增长。仅就公用经费情况看,2008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学为840.23元、初中为1 055.46元,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前的2006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361.7元、初中425.24元相比,生均小学提高478.47元、初中提高630.22元,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1.32倍和1.48倍。四是强化了省级政府统筹责任,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承担,提升了政府财政保障的级次,强化了省级统筹权。2009年,黑龙江省共投入免学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资金、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8.2亿元,市县仅负担4 380万元,占资金总数的2.4%。同时,2007―2009年,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9亿元,为农村中小学校采购课桌椅,更新改造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购置图书资料,更新锅炉、修建围墙、平整操场、改造厕所等外部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同时,投入1.8亿元,引导市县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这些极大地引导和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五是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改革后,在继续实行教师工资统发制度的同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大宗物品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基建项目招投标制度、资金专户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了财政、教育、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学校经费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基本保证了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和安全高效。六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改革前,学生须普遍缴纳学杂费(含信息技术和取暖收费等)、教科书费,寄宿学生还须缴纳住宿费。改革后,首先免除了学杂费,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这两项直接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减负:县镇小学生277.5元/年、初中生411.7元/年,农村小学生157.5元/年、初中生281.7元/年。2009年,又免除了寄宿生住宿费,寄宿生每人每年减少住宿费支出250元。同时,贫困寄宿生每年还可以得到生活费补助小学500元、初中750元(目前已分别提高到750元和1 000元)。目前,除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需缴纳伙食费外,面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收费项目已经全部取消。这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农村负担,而且让广大农村学生直接沐浴了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有效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权益。七是巩固了“普九”成果,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提高了入学率。2008年底,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辍学率0.22%,比2006年的0.36%下降0.14%;初中辍学率0.78%,比2006年的1.31%下降0.53%。小学净入学率99.39%,比2006年的98.89%提高0.5%、初中入学率99.86%,比2006的98.93%提高0.93%。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府财政保障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分项目、按比例分担责任的合理明确,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逐步建立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供了引领、示范和借鉴。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在稳定、长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就目前看,还存在一些需要在进一步完善机制中解决的问题。

一是从保障的项目内容和各级政府责任分担来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工资虽然纳入保障范围,但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间的分担比例并没有明确。各地工资差异较大。同时县级统发,干好干坏一样,学校难以用经济手段调动教师积极性,绩效考评结果在工资收入上难以体现。第二,学校硬件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所需的经费,如校舍及其附属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目前只有校舍维修改造,纳入了机制保障范围。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初中校舍工程、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在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都有投入,但都是属于阶段性的项目,缺乏长效性。这些阶段性项目,中央和地方投入责任如何划分,有的明确,有的也不明确,即使明确的比例,有的已超出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第三,取消住宿费后,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各级政府负担比例办法。2009年,按照国家要求,黑龙江省取消了住宿生住宿费,将相应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但没有安排相应的资金来源和各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和办法。

二是从保障标准和水平看,存在着保障水平不高和没有体现地区办学成本差异两个方面的问题。如公用经费,改革伊始,国家是按各省2004年实行“一费制”时出台的公用经费标准平均数给予补助的,2009年国家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为小学300元/年,初中500元/年,2010年生均提高100元。2004年实行“一费制”时,黑龙江省财政、物价、教育三部门依据《中小学公用经费实物消耗定额》测算和实地调研并通过广泛听证,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标准为县镇小学390/年、农村小学305元/年;县镇初中500元/年、农村初中470元/年。与2009年(5年后)国家确定的小学300元/年、初中500元/年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标准相比,县镇和农村小学分别高于国家标准90元、5元。考虑到时间跨度和物价上涨因素,再加上取消农村义务教育住宿生的住宿费后相应增加公用经费开支等因素,应当说,目前的标准还是偏低的。同时,国家在确定公用经费标准和对地方的补助中,还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办学成本的差异因素。如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取暖期长达6个月以上,特别是近两年原煤价格连续涨价,已由2006年平均400元/吨左右,涨到800元/顿以上,同时,司炉工(平均每校2人以上)工资支出也由2006年500元/月,涨到1 500元/月以上,致使取暖费支出已经占到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50%以上。据对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4个市地所属8个县的41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41所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64 891平方米,在校生36 701人,2010年公用经费支出2 253.32万元,其中取暖费支出1 143.77万元。每平方米取暖费支出43元,生均公用经费614元,其中生均取暖312元,取暖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51%。除去取暖费开支后,学校用于教育教学的公用经费开支十分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从经费管理情况看,存在政府管理层面部门职责不明确和学校层面管理水平不高问题。第一,各级政府财政、教育部门等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运转机制不规范,存在越位和缺位问题。中央下达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有的是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达的,有的是财政部单独下达的。省级部门基本上是上行下效,资金(指标)文件到县级后,有的县级财政与教育部门共同协商,按照规范的预算、支付和采购等制度去管理,有的财政部门不与县级教育部门协商,直接对学校行使经费管理权,预算、支付、采购等都直接对学校,导致了县级财政部门教育财务管理越位和县级教育部门财务管理缺位的现象,致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事权与财权脱节,影响了有限资金的整体效益。第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表现在,学校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很多是非财会专业毕业或兼职作财务工作,业务水平不高,又没有很好地进行培训提高,致使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有的甚至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另一方面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改革框架内的管理办法多是约束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投入到位和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的,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些规定,还不够健全、规范和精细,上级工作指导也不够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扩大新机制保障内容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分担比例和办法,落实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责任。一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的要求,把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的发展性经费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范畴。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初中校舍改造、校园安全技防等工程项目,应当说对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促进均衡发展,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这些工程,内容比较分散,又有交叉重复,而且都是阶段性的,资金分担责任也不尽明确合理,不利于发挥整体长效作用。应整合起来,按照保障机制的办法,统一起来,设定为农村学校标准化暨均衡发展资金,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按照保障机制中已明确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资金中央、省和市县分担比例和办法,确定资金分担比例和办法,由县级政府按照“以县为主”的体制,统筹安排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均衡发展。二是明确取消住宿费取消后,各级政府财政应承担的资金比例和办法。建议按照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分担比例和办法,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比例和办法。三是对教师工资,应结合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考虑各级政府财力情况,分不同地区合理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比例和办法。同时,完善工资统发制度,给学校一定自,建立奖励制度,以教师工作量和所取得的业绩为奖励依据,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积极性。

篇7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要求,现就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督导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经费投入督导。推动政府分担责任落实到位

1.对省级政府统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应承担的经费;检查省(区、市)内各级政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资金的具体分担办法,检查省以下各级政府按照省级政府确定的分担比例足额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的情况。

2.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依法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情况;检查以县为主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检查地方各级政府建立资金支付管理制度的情况,以及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经费的情况。

3.对地方各级政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特别是对贫困生界定、免费教科书的发放情况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落实情况:学校公用经费安排情况;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情况:及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情况和政策规定的津贴补贴落实情况。

二、加强经费使用督导,促进学校资金管理规范有效

4.对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学校按规定科学合理编报预算的情况;按照预算及有关规定办理各项支出的情况:公用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财务收支公开情况。

5.对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等的管理使用情况。

6.对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学校按照师资培训计划和要求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情况。

三、加强改革效益督导,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7.对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薄弱环节,缩小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义务教育差距情况。

8.对义务教育实施质量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特别是初中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情况;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清理超编教职工与及时补充缺编教师情况;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情况。

9.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学校执行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监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坚决制止学校乱收费的通知》(教财[2006]6号)文件情况,全面清理学校收费项目,全部取消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严格限制和规范代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情况。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督导工作顺利实施

10.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是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教育督导工作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教育督导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选派得力人员参与督导工作;保证督导经费和办公条件;指导下级教育、财政部门做好自查工作;根据督导意见,做好整改工作。

篇8

一、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作法

1、搞好宣传,提高认识。在开展审计工作前,县农业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通知》(綦农业〔xx〕120号)。通知明确指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能够更好地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能够促进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巩固“三农”工作成果的要求,是改善民生和构建农村和谐的要求,是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求各街(镇)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2、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各镇都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领导或纪检书记担任组长,农经干部、财政干部、驻村干部、会计为成员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村财务审计工作。

3、明确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这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范围,是街(镇)、村两级xx年度农民负担情况和农民负担资金的提取使用及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和日常财务工作。审计的重点是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日常财务审计。

二、农村财务审计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全县314个行政村、2629个村民小组中,已审计249个村、2046个村民小组。接受审计的村、社在农村合作医疗收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收费、农民集资收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未发现贪污挪用、自立项目、违规收费、强行以资代劳筹工等情况。通过检查审计,主要反映出以下问题1、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有发生。个别村组干部由于思想素质不高,财经纪律意识不强,挪用集体资金的情况仍然存在。这次审计中查出:挪用集体资金8人,金额53050.54元,其中:安稳镇一村支书挪用集体资金23000余元,永城镇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20859.54元,古南街道一村民组长挪用集体资金4536.5元;其他违规行为23人,主要是在集体报销旅游费、伙食费、重报支出等费用,涉及金额15418.5元。到目前为止,已有21人作了退赔,退出集体资金6243.5元,占应退赔金额的9.92%。

篇9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报账员;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性也大大提高,完善农村财务的日常管理也相应的提到日程上来。全面实行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有效地促进了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趋势,因此,村级报账员的重要性便日益凸显,对报账员的专业素质及专业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且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一、村级报账员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农村,由于经费紧缺,财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农村生活条件环境差,多数会计专业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导致村级财会人员学历较低,缺乏专业业务知识。通过调查统计,只有少数的村会计拥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大多数村财会人员是小学、初中文化,更别提拥有基本的资格证件了,有的老会计甚至不会运用会计科目,不会用借贷记账法登记会计凭证、账簿。票据作为一种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记载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凭证,但往往在平时的业务当中,不写日期、用途,不签经办人、证明人,甚至未盖单位公章,领导、负责人未审批又都是常有的事;一些报账员为了减少日记账登记的业务量,往往将多份原始单据使用同一编号,造成单据难于查找,从而直接影响报账员与代管会计之间的账务核对工作。

另一方面,一些报账员账面的现金很多,但实际库存现金却很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一些难以处理的应收应付款项,以及那些无法取得正式发票的工程款,这些单据通常被叫作“白单据”,白单据的存在不仅给报账员在资金管理上造成困扰,也影响了其对日常各项业务的有序管理,使本就处于困境的村集体资产管理更是“雪上加霜”。这些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村集体经济的严重紧缺,收入来源简单单一,各年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比,总是入不敷出,再加上报账员对财务制度不熟,不能及时了解新的财务政策,无法合理安排与使用单位经费。长此以往,将影响村集体资金、往来款与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不利于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合理利用。

二、规范村级报账员行为的对策

针对农村报账员在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其在认真执行《会计法》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该:

首先,提高村级报账员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村级报账员,是实施“村账镇管”的基础,必须大力提高村级报账员的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报账员业务水平。村级报账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在现任岗位上无证书的人,要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区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业务培训,限期取得证书。同时,由乡农经站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相关培训,使各村报账员能够共同学习,加强交流。每个报账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财政部门规定的培训课时,否则不得担任报账员。二是在选拔村级报账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村级报账员要由乡镇农经站考察选配,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动。三是建议乡镇与各行政村签订责任状,在对乡镇的年度考核中,增大按时报账工作方面的分值,以督促其及时报账。

其次,报账员在交账前要做好充足准备,逐笔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不重记不漏记,公私分明,不贪污、侵占和挪用集体资金;每次交账前按照收支顺序和用途整理单据,严格检查手续是否齐全,经办人、证明人是否签名,用途是否清楚合理,金额的书写方式是否规范,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是否审批等;使用统一监制的账簿、票据,杜绝“白条”入账。

再次,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要做到准确无误,坚决抵制暗箱操作行为。由于村级财务开支琐碎凌乱,必须严格管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款项拒绝支出;村报账人员应对本村的财务保密,如有外单位或其它人员需要查看的业务,需经村委会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查看;对已入账或已装订的单据,无论对账或查阅,都不可随意抽走单据。若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应取得原开票单位原始凭证存根的复印件,并加盖财务部门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按正常的签批手续报销;对于一些预借款项,应实行备用金制度,当业务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逐笔登记。

最后,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所有开支,一律先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并加盖审核印章后,再由居民委员会负责人审签;乡镇代管会计要坚持原则,严格审核把关,切实提高“门槛”,确保入账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能一劳永逸。乡镇政府及其农村财务报账人员负有保障其正常运转的直接责任,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体制,巩固和提高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其管理效果,同时也是农村财务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完善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确保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大力支持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单位报账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避免村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辰辰.中国联通新疆分公司财务报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2]武翊.ERP中财务管理系统方案的研究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7.

篇10

一、统一思想认识

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对维护农村中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消除农民负担反弹隐患,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各镇(街道)、区直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站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立足社会稳定和教育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制止发生新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工作的重要性,将其摆上议事日程,制订具体措施,建立分工责任制度,确保不发生新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二、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教育建设项目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区长任组长,区财政局局长、区教育局局长、区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为区发改局副局长、区建设局纪检组长、区财政局主任科员、区审计局副局长、区监察局副局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副局长刘永贤兼任。领导小组根据全区教育布局调整、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财力状况,负责对农村中小学校项目投资规划、建设规模、筹资方案等严格审核把关,制止农村义务教育新增负债。

三、规范项目建设

根据镇化进程、人口迁移及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农村义务教育网点的布局。坚持经济、实用、坚固、安全、环保的原则,严格控制学校项目建设成本,杜绝新增债务的发生。

(一)严格实行教育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项目都必须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学校新上建设项目,必须统一报区教育局审核,并经区教育建设项目投资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报区发改部门立项审批后,方可施工建设。对不按程序上报审批违规建设的,财政部门不得安排资金,金融部门不得给予贷款,并要严肃追究学校校长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发改部门批复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严禁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和更改建设内容。新上的项目必须做到有预算、有立项、有经费落实,并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招投标有关手续,严厉制止“小立项、多变更、大决算”的现象出现。严禁任何学校采取垫资、集资、借贷等方式建设项目导致发生新债。

(三)教育、财政部门要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规范做好项目财务核算工作,并切实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监管,严格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建设资金。所有工程款票据必须符合税务部门的要求,严禁使用承包方材料发票冲抵工程款。

四、强化支出管理

(一)严格控制学校的公用经费支出。各学校要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公用经费开支要严格控制在预算核定的总额内。要厉行节约,切实加强办公、用车、招待费等支出管理,从严掌握定额标准。凡超支的经费,由校长和责任人个人承担,单位不予报支。

(二)加强设备采购管理。自本文印发之日起,债务较大、偿债不力的公办学校,一律不得再投资添置大型设备设施。今后各公办学校凡需采购的设备,必须坚持“必需、量力”的原则,必须有相应的预算指标和批准手续。对无预算、超预算的项目一律不得采购。对应当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要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对经批准实行自行采购的项目,要加强对采购合同条款的审查,确保合同真实、合法、有效。购置的设备必须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及时登记入账。

五、完善财务管理

(一)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各中小学要不断完善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制度。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工程招投标、资金审批领用、银行账户管理、票据管理、借款审批等各项制度,严把资金收支审核关,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

(二)实行债务控制领导责任制。严禁各中小学以任何名义为其他单位和个人借款提供担保,严禁因购置设备出现新的债务,严禁采取由施工单位垫资等手段新上项目。严禁学校以任何理由举债建设,凡出现举债建设的,将逐级追究责任,并对主要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