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冬瓜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篇1

关键词 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70-02

黑皮冬瓜呈圆、扁圆或长圆形,瓜皮淡黑色,多有1层白色蜡质粉末。肉厚色白,疏松,营养元素丰富,富含VC,利尿止渴,可烹制冬瓜美食佳肴,是家庭靓汤的首选材料,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冬瓜的加工产品深受海内外消费者欢迎,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蕉岭县于2002年早造引种黑皮冬瓜,2003年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2004年开始成为蕉岭县冬瓜种植的当家品种,目前在蕉岭县各镇都有种植,分春、秋季种植,以秋瓜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品质最好;收获期春瓜在6―7月,秋瓜在10―11月,常年旺季产地供应价600~700元/t。2012年,在蕉岭县长潭的新泉、白马、高陂、麻坑、长潭、长东等村种植32 hm2,根据调查平均单产112.5 t/hm2,田头收购价0.60元/kg,产值6.75万元/hm2,比种水稻可增收4.8万元/hm2,经济效益较好。

黑皮冬瓜具有4个方面的优势:一是高产。黑皮冬瓜是蕉岭县近年引种的高产优质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面积大,叶色深绿,主蔓13~18节着生第1个雌花,以后每隔3~5节着生1个雌花,少数隔1~2节着生1个。瓜长棒形,上下端一般较均匀,长60~90 cm,横径15~30 cm,老熟瓜色黑绿,无白色腊粉;肉厚5~11 cm,单瓜重一般9~28 kg,平均年单产112.5 t/hm2,产量最高可达150 t/hm2。二是适应性广。黑皮冬瓜早造全生育期160 d左右,晚造全生育期130 d左右,适应蕉岭县各地双季栽培;对土壤适应性广,不论平原还是山区,在土层深厚、基肥、追肥、光照充足田块种植均能获得高产。三是品质优。黑皮冬瓜组织致密,成熟瓜耐贮运,且富含维生素、淀粉及各种氨基酸,味浓、微甜、鲜嫩可口,质凉,解暑解热,有美容功效。冬瓜不含脂肪,含钠量极低,有利尿排汗之功效。因此,常吃冬瓜有明显地减肥轻身作用,也是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蔬菜,是保健长寿绿色食品。四是抗性强。黑皮冬瓜生物学产量高,需肥量大,蔓粗壮,叶柄长,叶面积大,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病虫害较少,且耐旱、耐热能力强。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土壤选择

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前作稻田的地块,做畦的方向以南北走东西向为佳。忌连作,最好能实行水旱轮作。

2 播种育苗

春冬瓜要争取在芒种前后坐果,才能避过高温多雨的气候,因此播种期应安排在1―2月,且早播比迟播好。早播应采用塑料薄膜拱棚育苗[1]。播种前进行摧芽,使种子发芽快,出苗齐。播种后至子叶展开前不揭开薄膜。出苗后,晴天气温较高时应及时揭开薄膜,力争多照阳光,寒潮侵袭时要做好防寒保苗工作,除盖好薄膜外,可在薄膜上加盖稻草。移植前7~10 d要揭膜炼苗,晴天土壤干燥可在中午进行淋水。秋植冬瓜采用浸种催芽后直播,应在小暑前播种,以免生长后期被寒潮侵袭而受害[2]。当冬瓜苗长出2~3片真叶、苗龄20~25 d时即可移苗定植。

3 定植

畦宽130 cm包沟(畦面100 cm,沟30 cm),畦高40 cm左右,定植规格:春植株距为70~75 cm,栽植9 000株/hm2左右;秋植株距为60~65 cm,栽植10 500株/hm2。

4 田间管理

4.1 肥料管理

冬瓜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因此,整地起畦时,在畦中间开深沟施腐熟猪牛粪23 t/hm2、麸肥0.6 t/hm2、过磷酸钙0.6 t/hm2的基础上,定植后每隔7 d左右在晴天淋水肥1次,每株施10%~l5%人粪尿或5%~10%尿素溶液1~3 kg,前期苗小薄施,后期苗大浓施。发现植株徒长,应及时剪除侧蔓。冬瓜的重点追肥应从引蔓上棚到结瓜后,瓜仔重达5 kg左右时进行[3]。这段时间,除淋人粪尿外,可施腐熟麸肥1 t/hm2、复合肥0.75 t/hm2,全期共追肥6~8次,施肥总量约为尿素2.7 t/hm2、磷肥0.75 t/hm2、钾肥0.75 t/hm2,前期占总量的1/3,中后期占总量的2/3。

施肥应做到“三忌”:一忌把肥水淋在植株头部;二忌下雨时或雨后立即施肥;三忌偏施氮肥,特别是速效氮肥。施肥原则:勤施薄施,前轻后重,氮、磷、钾合理搭配。秋植冬瓜育期较短,施肥量可适当减少。

4.2 水分管理

冬瓜根系发达,叶面积大,水分蒸发多,因此冬瓜对水的要求比其他瓜类高。晴暖天气,土壤干旱时早晚淋水。瓜蔓上架后,需水量逐渐增多,开花结果期达到高峰,这段时间应经常淋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每天至少要淋透水1次(切忌在午后淋水)。下雨期要注意排除渍水,以防引起病害。采取前10~15 d减少用水量,并把水沟渍水排干,提高冬瓜贮运性能。

4.3 植株管理

插竹引蔓及植株管理是冬瓜丰产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冬瓜一般在主蔓结瓜,为了减少养分的消耗,应及时摘除侧蔓,培育健壮的主蔓,同时还要进行压蔓。在插竹后进行压蔓,方法是将瓜藤在株距范围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盘旋,选晴天每3~6节用泥块压住节间,共压3~4处,待瓜藤压至16~18节后再引蔓上架。

冬瓜棚架的插竹引蔓,除考虑叶片分布均匀,提高光能利用率外,还要考虑把理想的坐果节位放在棚架的合适位置。因此,搭架引蔓可采用鼓架龙根法,即当植株蔓长100 cm左右时,用3支竹竿搭成鼓架,在离厢面1.2~1.3 m处横架1根较粗的竹竿,连贯各鼓架作龙根,使支架更加牢固。待瓜蔓长到16~20个节位时便可引蔓上架。引蔓时最好把所留的瓜吊在龙根竹下,并有计划地把瓜蔓引向坐果的西面,以减少阳光对果实的曝晒。至冬瓜长到4 kg左右时,用布条或绳套住瓜柄,系在篱竹顶部的龙根上。结瓜后,对于上部的瓜蔓,再任其继续生长,保留8~13片叶后即摘除项部(摘心),使养分集中供应果实,并利用这些叶片遮盖果实,确保瓜不受太阳灼伤,提高贮运性能和贮存时间[4]。

4.4 选留瓜

要使冬瓜提高单产,在植株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要通过提高坐果率来实现。因此,坐果率高低和果实大小将决定冬瓜的产量。瓜蔓生长一般从细到粗,留瓜时应在瓜蔓生长最粗大的节间段选留。选择幼果要求呈圆筒形,上下部大小一致,肩宽而平、项圆钝,全身披茸毛且具有光泽,节位在23~33节最理想。选好幼瓜后,应及时摘除其余的瓜仔,并供应充足的肥水,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

影响坐果的客观因素是气候。一般以20~25 ℃、南风、南雾的条件下最适宜。而东风、北风或东北风、大雨等则不利于坐果。如果遇到不良气候条件时,可采取补救措施,即在早上日出前后1 h内,给刚开放的雌花进行人工授粉(摘1朵新开放的雄花在雌花顶端轻擦几下即可)以提高坐果率,也可采用15~20 mg/kg 2,4-D处理瓜柄,或喷防落素等措施提高坐果率[5-6]。

5 病虫害防治

冬瓜的主要虫害是蓟马,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或10%金永安2 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进行喷雾,各药剂交替使用,每隔5~7 d喷洒叶底面和蔓、瓜。

主要病害是疫病,防治方法:一是坚持轮作;二是加强田间管理;三是化防措施:化防在冬瓜10片叶时开始,每隔7~10 d喷药1次,可选用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600倍液,或0.6~0.8 °Bé波尔多液(即配即用),以上药方任选1种交替喷洒叶底、叶面、蔓、瓜、地面[7]。

6 采收

冬瓜一般坐果后60 d左右,表皮茸毛已脱落且坚硬发亮,植株的大部分叶片仍青绿便可采收。采收过早,不耐贮运;采收过迟,影响食用品质。

7 参考文献

[1] 张星.丹巴县黑皮冬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96.

[2] 傅启海.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2):210-211.

[3] 张建祥,郭振升.北方大田直播支架栽培黑皮冬瓜技术[J].北方园艺,2012(19):39-40.

[4] 黎文之.黑皮冬瓜盘蔓矮化高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2(6):31.

[5] 袁文先.黑皮冬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2(6):28.

篇2

摘要介绍了冬瓜疫病的危害症状和测报方法,并针对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特点,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冬瓜疫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冬瓜疫病;测报方法;防治措施

冬瓜疫病是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疫霉菌(Phytophthora de Bary)侵染所致的一种土传性病害[1-2],易造成植株大面积死亡、果实软腐,且传播迅速,严重影响冬瓜的产量和质量,挫伤菜农种植冬瓜的积极性。笔者就冬瓜疫病症状特点、病情趋势、预测预报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1危害症状

本病主要侵害茎、叶、瓜果。苗期发病,茎、叶、叶柄呈水渍状或萎蔫,后干枯死亡。成株染病多从近地面的嫩头a或节部发生,初为水渍状,病部失水致茎节收缩,病部以上叶片迅速萎蔫,但茎节维管束不变色,严重时致植株枯萎。叶片受害,先出现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的灰绿色大斑,严重受害的叶片全张枯死。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圆或近圆形,后病斑扩大凹陷,有的裂,溢出胶状物,果斑外围出现1圈稀疏白霉,即孢囊梗及孢子囊,菜农称冬瓜果的病斑为“打印”,被害果肉变色,严重时“倒囊”腐烂,不能食用[3]。

2测报方法

2.1调查内容与方法

根据李惠明编写的《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调查规范》一书介绍黄瓜疫病的方法。①苗期病害系统调查:在出苗后10~15 d至定植前5 d,选择地势较低、重茬老苗床或品种抗病性较弱的利于苗期早发病的苗床2~3个。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5 d调查1次,每点定株20株,共取样100株,调查病株发病率。②大田病情系统调查:在定植后10 d至冬瓜采收结束前10 d,选早、中、晚茬口的主栽品种,利于发病的地势低、种植密度偏高的类型田块2~3个。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5 d调查1次,每田定点20个,每点定株5株,共取样100株,调查发病率与病情指数。③大田病情巡回普查:在冬瓜疫病进入发生始盛期开始至冬瓜采收结束前15 d结束,选冬瓜定植15 d以后的早、中、晚茬口各主栽品种的类型田块2~3个,调查总田块15块以上。采用棋盘式取样法,每10 d调查1次,每田定点20个,每点定株5株,共取样100株,调查发病率。将各阶段调查数据填入相应表中。

2.2病情预报

根据测报点冬瓜疫病病情系统消长调查,在冬瓜主栽茬口、主栽品种疫病株发病率3%~5%的初始发生期时,汇总当前病情发生基数、中长期天气预报的温度、雨量、日照时数对下阶段病情发生的影响等综合因素分析发生动态,向主要生产区发出预警趋势预报。

3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疫病品种,如广东南海青皮冬瓜、桂蔬一号黑皮冬瓜等。实行5年以上轮作、地膜覆盖高垄搭架立体栽培,避免积水使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上,减少侵染机会。一般畦高30 cm,畦宽(包沟)2 m;采用幅宽1.5~2.0 m地膜覆盖;搭架可用“人字架”或“三星鼓架龙根”的搭架方式。加强田间管理,清洁田园。培育壮苗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灌水要及时适当,一般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水,缓苗发根时要适当控制水分,促根深扎土层,结瓜后做到“见湿即干”。夏季高温期,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灌水时间以早、晚为佳,实行长畦短灌,严禁雨前或久旱猛灌大水;大雨过后及时排尽畦沟积水。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出销毁,在病株穴内撒上石灰[4]。

3.2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可用25%甲霜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也可用55 ℃温水浸种15 min,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 min,之后在常温下浸种4~6 h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苗床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kg拌土200 kg与苗床营养土拌匀后撒在苗床上,或放于营养全钵中。定植时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6.5%普力克水剂600倍液250g/穴灌根,防治效果较好。叶面喷雾防治可用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6%霜霉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大生加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96%硫酸铜500~1 000倍液,或10%高效杀菌宝水剂200~300倍液灌根防治。灌药液250~300 mL/株。茎蔓基部已发病部位,刮去病斑并涂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倍液防治,每隔5 d涂抹1次。

4参考文献

[1] 李卫民,宴卫红,黄思良,等.广西黑皮冬瓜疫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植物病理学报,2007,37(3):333-336.

[2] 朱豪红,陈景成,吴永官,等.玉林市黑皮冬瓜疫病发生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技术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09(4):22-23.

篇3

1 尼亚美的农业气候条件

尼亚美大部分地方是沙地,尼日尔河两畔是其主要耕作区,但土质较差,有水成烂泥,缺水成石头,土壤保水、肥能力弱。试验地选择在尼日尔河畔地势较高的地方,灌溉水源为尼日尔河水。5月5~28日测定了所在地块的气温、地温和空气湿度(图1),由图1可见,种植地早晚温差大,14:00时温度最高,气温和土温分别达到43℃和44.5℃,空气湿度则为41.7%,气候干热。

2 蔬菜栽培生产实践

2.1 叶菜类

选择种植青菜、苋菜、茼蒿、香菜、空心菜、韭菜、大白菜。整地作畦,畦宽带沟1.2 m,4月22日播种,播前浇足水,撒播,草帘覆盖,3天后出苗,选择傍晚时分揭去草帘,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喷水,否则蒸发量太大,苗容易枯死。大约12天后中耕除草,追施牛粪和尿素,20天后采收。值得注意的是,苋菜在出苗后一定要多施肥、勤中耕,否则在植株很小时就开花结实,失去食用价值。茼蒿、香菜则由于温度过高出苗不久即枯死。韭菜在当地栽培一定要遮荫,若出苗后即撤除草帘则幼苗容易枯死,因此播种后直到幼苗长至20 cm高能够抵抗高温时才可以把遮荫草帘去掉进行正常管理。我们带去的国内耐热的大白菜品种在尼亚美也能生长,但由于当地温度太高不能结球。

空心菜由于喜高温因此在尼亚美生长良好,播后3~4天,待出苗后在傍晚揭去草帘。空心菜的水肥需要量大,生长快,叶片大,植株长至25 cm高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中耕,追施牛粪约15天后即可2次采收。空心菜非常适应尼亚美的气候条件,采收4次后植株依然生长健壮。

2.2 瓜类

瓜类蔬菜大都喜欢高温,因此对尼亚美的气候比较适应,我们带去的黄瓜、冬瓜、丝瓜、南瓜、香瓜等基本都可以生产。

①育苗 播种前,牛粪和土按1∶3(体积比)的比例配制营养土,苗床浇足水,撒播,覆土厚0.8 cm,覆盖草帘,3天后黄瓜、香瓜率先出苗,5天后丝瓜、南瓜出苗,瓠子、冬瓜出苗较慢。苗出齐后,下午揭去草帘并浇水,以后每天上、下午浇水,及时中耕苗床,苗龄约为20天。

②移栽 瓜类蔬菜在当地栽培的一个要点就是移栽后要浇足水并进行草帘覆盖,否则秧苗容易枯死,4~5天后可以在下午揭去草帘,次日12:00前再覆盖,连续3天后秧苗就可以正常生长了。由于每天浇水,土壤板结厉害,因此活棵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否则土壤透气性差,植株生长缓慢且容易生病死苗。长至5~6片真叶后即可穴施尿素和复合肥然后进行搭架、及时绑蔓。由于当地风大,且6月后为雨季,因此瓜架要搭得牢固。结果期一定要浇足水,否则黄瓜瓜条有苦味,品质下降。前期瓜类蔬菜都采取育苗移栽的方式,费工费时,且移栽容易死苗,所以后期都采取直播方式栽培,虽然产量稍有下降,但总体效果较好。

冬瓜采取搭架栽培效果较好,每株能采收冬瓜4~5个,而采取爬地栽培时只能采收2~3个,且若瓜与地面直接接触容易产生坏瓜。南瓜、香瓜在当地均有栽培,特别是南瓜非常适应尼亚美的高温气候,生长健壮,病害很少。香瓜需要在初花期注意防治虫害,当地有一种虫喜食香瓜,其幼虫在瓜腔内成长,看似健康的瓜,其实里面已经坏了。

2.3 茄果类

茄子、辣椒在当地也有种植,但当地的茄子皮厚、色泽差,腔内种子多,品质差;辣椒则是一种很小的灯泡状辣椒,特别辛辣。试验所用的茄子品种有扬州帮达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墨娇龙紫长茄和西安绿茄,辣椒则是牛角形、肉厚微辣型的。

①育苗 茄果类种子浸种催芽后于5月6日播种,播后的管理方法同瓜类,苗龄约为一个月。

②定植 6月的尼亚美进入雨季,因此定植田整地前多施牛粪,改善土壤结构,同时作成高畦,清理干净四周的排水沟以便顺利排涝。双行定植,茄子株距40~50 cm,辣椒株距30~40 cm,选择阴天下午进行移栽,浇足水后覆盖草帘,4~5天后于傍晚揭去草帘,次日中午12:00再覆盖,锻炼3天后就可以完全揭去草帘。

③田间管理 茄果类缓苗后要及时中耕、去除杂草,因其需肥量大,生长期间可穴施复合肥并配合尿素;整枝、打杈留双秆,根茄要及早采收。雨季期间田间的排涝非常关键,天气晴好时则要抓紧时间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透气性。茄子容易发生果实软腐病,要用氯氰菊酯提早防治。总体来说辣椒的耐热性较茄子弱,因此长势也较弱,果实相对较小。

2.4 豆类

豇豆原产于非洲,当地也有种植,但是是比较原始的无蔓豇豆,条荚细小,肉质很薄,籽粒很小,长度有20 cm左右,非常易老化,口感差。试验所用的豆类有扬州帮达种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帮达2号、帮达地豇、早春扁豆、四季豆、无蔓四季豆等,其中有蔓豇豆帮达2号在尼亚美的综合表现优异,耐高温,生长速度快,条荚顺长,荚条粗,肉厚,商品性非常不错,667 m2产量达到了1 000 kg左右。但四季豆耐热性较差,从5~7月分批播种了3次,出苗很好,但一段时间后就慢慢枯萎死亡。其中有蔓四季豆的表现较无蔓四季豆稍好,部分植株能够开花结荚。种植的扁豆在进入雨季后死苗现象严重,可能与高温和水涝有关,关于其适宜的栽培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通过这6个月在尼亚美的蔬菜栽培实践,总结了在尼亚美乃至非洲进行蔬菜生产的几个要点:一是要选择耐热、耐旱、抗病性强的品种,特别是在上半年的生产中更要注意这点;二是要解决遮阳防晒的问题,高温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蒸发量很大,很多蔬菜幼苗不能耐受中午高温,因此要注意早晚浇水,既可补充水分,也能起到一定的降温效果,若是有遮阳网等设施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三是在整个栽培过程中要以促进生长为主,加强肥水的管理,培育健壮的秧苗,增强植株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四是要重施牛羊粪等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将贫瘠的土地逐步改造成良田。

参考文献

[1] 陈小龙,陈联和.在中非共和国种植蔬菜[J].中国蔬菜,

2010(11):45-46.

篇4

由于设施蔬菜生产整体经济效益较高,现已成为河北省种植业中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1,2]。2007年河北省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1.33万hm2,较2006年增长1.33万hm2。河北省设施蔬菜产量约占蔬菜总产量的2/3[3,4]。2011年国家又新增4.6亿元农发资金,专项支持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发展设施蔬菜基地[5]。尽管河北省设施蔬菜发展迅猛,经济效益良好,但作为蔬菜大省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主要是设施老化、品种单调、品质结构矛盾突出、种植模式不合理、生产成本偏高、灌水技术落后、灌水量普遍偏大、水分生产率低等[6-8],这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河北省还是我国严重缺水省份之一。本文以河北省海河冲击平原区日光温室种植为研究对象,根据气候、土壤结构、区域划分等不同把海河冲击平原区划分为以下4个片区:分别为固安、永清片(Ⅰ);冀中洼淀片(Ⅱ);冀中低平原片(Ⅲ);冀南低平原片(Ⅳ);对各片区日光温室的种植模式、种植面积、灌水技术、水分生产效率及灌溉技术节水量等指标进行现场调查统计和分析计算,并采用有效方法预测了各片区日光温室的发展面积和灌溉技术节水量,以期为河北省日光温室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参考,为相关规划、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促使河北省日光温室种植科学合理的发展。

1分区典型种植模式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节水量分析

由于各个分区种植模式较多,品种各异,本文选择每个区中种植规模较大、产值较高的种植模式作为典型进行分析。基于此选出各区对应的种植模式如下:Ⅰ区,甜瓜单茬种植;Ⅱ区,芹菜-黄瓜两茬种植;Ⅲ区,冬瓜-番茄两茬种植;Ⅳ区,辣椒单茬种植。通过计算每一种种植模式的投入产出值,计算净效益,根据灌水量和净效益计算出每一种种植模式的单方水产值。按照膜下滴灌灌水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地面沟灌技术计算得出相应的节水量。各分区典型种植模式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可看出Ⅰ区的种植模式单方水产值在相同水平年情况下均高于其他各区对应水平年单方水产值,其中丰水年(20%)对应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其值为242.5元/m3;平水年(50%)次之,其值为238.1元/m3;枯水年(75%)最低,其值为236.4元/m3。其中Ⅲ区对应的水分生产效率均为最低,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对应的水分生产效率分别为35.4元/m3、36.7元/m3和35.0元/m3。Ⅱ区和Ⅳ区介于Ⅰ区和Ⅲ区之间,其中Ⅳ区大于Ⅱ区。而节水量的值则表现为从Ⅲ区、Ⅱ区、Ⅳ区、Ⅰ区递减的趋势,其中Ⅲ区节水量分别为238.3mm(丰水年),229.8mm(平水年),240.9mm(枯水年)。

2发展分析及发展面积与灌溉技术节水量预测

2.1各分区日光温室面积发展分析统计分析各分区2000-2008年的设施发展面积(图2),可看出:4个分区中,在整个统计时间段内,Ⅳ区面积始终最大,最大面积是1.97万hm2(2004年),Ⅱ区面积统计期内始终最小。除了2002年Ⅲ区面积小于同期Ⅰ区面积以外,4个区的面积发展同期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Ⅳ区、Ⅲ区、Ⅰ区、Ⅱ区。从整个发展趋势看,虽然4个区中均存在某些统计年面积较上年有适当的数量减少,但总体而言Ⅲ区和Ⅱ区面积发展基本保持增长的趋势;Ⅰ区2003年以前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2004年和2005年稍有减少,2006年以后开始缓慢回升;Ⅳ区2004年以前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2005年较2004年有所下降,以后面积趋于稳定状态。

2.2各分区日光温室发展面积预测依据各区2000-2008年温室的面积统计资料,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近期(2020年)及远期(2030年)各区日光温室的发展面积。

2.2.1数据预处理设原始数据序列:其中:

2.2.2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a、b2.

2.3将参数代入时间响应函数

2.2.4检验模型的精度误差检验。误差检验是用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之差进行检验。残差:ε(k)=x(0)(k)-^x(0)(k),相对误差Δk=|ε(k)|x(0)(k),平均相对误差Δ=1n∑nk=1Δk,给定α,当Δ<α且Δn<α成立时,称模型为残差合格模型。后验差检验。设X(0)为原始序列,X(0)为相应的模拟序列,ε(0)为残差序列,则:x珚=通过以上3种方法可判断模型精度是否可以用于预测,其中平均相对误差Δ和模拟误差都要求越小越好,均方差比值C越小越好以及小误差概率p越大越好。一般要求C<0.35,C≥0.65,不合格;p≥0.95,不得小于0.7。

2.3各分区不同发展年灌溉技术节水量计算虽然膜下滴灌技术的优越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用户认可并应用[9-11],但由于投资、管理、技术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存在,致使膜下滴灌技术还没有真正成为用户所普遍采用的一项灌溉技术,但笔者认为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必将随着上述一系列问题的逐渐解决而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在计算节水量时按照低和高两个方案进行,其中低方案为80%的温室种植面积实现膜下滴灌,高方案为全部温室种植面积实现膜下滴灌。依据2020年、2030年各区设施发展面积预测值及各种种植模式灌溉技术节水量,计算各区预测年在不同水文年(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的灌溉技术节水量(表1、2)。

篇5

关键词 蔬菜;育苗技术;育苗程序

中图分类号 S60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121-01

蔬菜的种植方法有2种,即直播法和育苗法。育苗是指移植栽培作物在苗床中从播种到定植的作业过程。育苗可改变作物早期生态结构,即改变时间结构、地理结构、环境结构以及投资等经济结构,从而对幼苗期甚至整个栽培过程产生显著的生物学影响,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蔬菜生产进程以及最终效果。蔬菜育苗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用地少,便于管理。二是相对缩短了生育期。三是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复种指数。四是早熟高产,增加收入。五是节省种子,减灾效果明显。此外,该法还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育苗的好坏直接影响蔬菜产量及质量。据研究,蔬菜秧苗的好坏从外观已经明显可以判断,不同秧苗的质量对总产量影响可达30%左右。对早期产量的影响可达10%~20%。如果加上苗龄的因素,秧苗质量对早期产量影响可达50%左右。由此可见,秧苗素质的好坏,基本上决定了其增值量。

1 蔬菜育苗方法

蔬菜育苗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一定育苗目的及育苗条件。实践证明,只要善于选用适当的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科技手段,都能获得较好的育苗效果。选用育苗方法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1.1 床土育苗法

就地取土配制床土,土壤的缓冲性较强,需有大面积土地及大量的有机质或腐熟有机质肥料为主要配合原料,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但育苗效果不太明显。

1.2 无土育苗法

应用培养基质(水、空气或固体基质)和营养液代替床土进行育苗的一种方法,又称作营养液育苗或漂浮育苗。适用于工厂化生产和大规模育苗。从生产上讲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关键技术是基质的选择、营养液的准备、供液量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标准的确定。蔬菜上主要用于叶菜类的育苗及香椿苗的生产[1-2]。

1.3 嫁接育苗法

应用嫁接育苗法培育蔬菜的主要目的是用砧木的抗病性来防止土传危害,如瓜类枯萎病,茄果类的青枯病、黄萎病等。在生产中应用的蔬菜有黄瓜、西瓜、甜瓜、西葫芦、茄子和番茄等,方法有靠接法、劈接法等。

1.4 增温育苗法

该技术的关键是合理选用和建设育苗设施,提高设施的采光、保温性能,选用适当的加温方法,注意提高热效率,加强温度的小气候管理等[3]。主要在北方寒冷地区推广使用。

1.5 遮荫育苗法

在夏季,为了降温保湿,促进秧苗正常生长,防止病毒、蚜虫侵入,采用纱网和遮荫棚育苗方法。适用于芹菜、大白菜、甘蓝、莴苣等,也适用于秋番茄、秋辣椒、秋黄瓜育苗。

2 壮苗的标准及苗龄

壮苗是蔬菜早产丰富的基础,培育壮苗在蔬菜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在生产中秧苗素质对产量,特别是对产值的影响更大。其标准如下:播期已达到预期的天数(及苗龄),茎短粗,节间紧密,叶大而厚,叶色正,须根多,无病虫害;果菜类幼苗的花芽分化早,花芽多,素质好,生活力强,耐低温等,同时秧苗的茎粗与茎高协调,根系重量与地上部重量的比值要大。

3 蔬菜育苗的一般程序

蔬菜育苗,一般要经过出土关、移植关和定植关,发生3次生理和生态转换期。在播种至出苗期和移植缓苗期,应提高苗床的温、湿度,以促进种子发芽或缓苗。出苗和缓苗后,应降低苗床气温,特别是降低夜间气温,以控制幼苗徒长。定植前应进行苗床锻炼,以提高幼苗抵御不良气候的能力。这就形成了“两促两控一锻炼”的育苗技术,“促”主要是促种子发芽和发根缓苗;“控”主要是控地上促部分徒长[4-5]。“促”、“控”得当则根壮苗肥,花芽发育早而正常,这就奠定了早熟丰产的基础。

3.1 育苗床土的配制

床土配制原则:土质松软、细致、肥沃、养分充足,能够满足根系和秧苗生长所需营养,pH值6.5~7.0。配方有以下几种:一是园土∶马粪=2∶1;二是园土∶细炉渣∶马粪=1∶1∶1;三是园土∶河泥∶腐熟厩肥∶草木灰=4∶2∶3∶1。。

3.2 浸种和催芽

3.2.1 温水浸种。对于茄果类、瓜类、甘蓝类,一般用25~35 ℃温水浸种;对于甘蓝菜,一般用温水浸种4~6 h;对于黄瓜,一般用温水浸种6~8 h;对于冬瓜、西瓜,一般用温水浸种12~24 h;对于茄果类,一般用温水浸种6~12 h。温汤浸种用55~56 ℃热水,浸泡5~10 min,然后在35 ℃条件下泡种。

3.2.2 搓洗催芽。种子吸水膨胀后,要充分搓洗掉种皮附着的黏稠物质,以防止杂菌寄生,并将种子包在毛巾内捂严实催芽。黄瓜、甘蓝,需1~2 d;番茄、辣椒需2~3 d;茄子、冬瓜、西瓜,需3~5 d。部分出芽后,放于20 ℃环境,以待播种。

3.3 播种和促进幼苗出土

实际需种量(g/hm2)=[需苗数(株/hm2)÷每1 g种子粒数(下转第125页)

(上接第121页)

(粒)×种子用价]×全系数(2.5~5.0);播种床面积(m2)=[需种量(g/hm2)×每1 g种子粒数(粒)×每粒种子播占面积数(m2)]÷10 000。播种一定要选在晴天进行,且保证播后有4~6个晴天。这样床温高出苗肥而齐。播前先浇足底水,以保证秧苗生长到分苗(3~4叶),中途不再浇水。浇水后盖1层细土,厚约0.5 cm,盖地膜保温,顶土时,扬一层细土以保墒。大粒种子按照规定营养面积播种,盖土1.0~1.5 cm,顶土时对床土裂缝扬土。

3.4 播后管理技术

一是提高床土温度至发芽适宜温度。二是控制幼苗徒长和防止僵苗。三是防止幼苗沤根和烧苗。四是防止幼苗“戴帽”。

4 大田移栽技术管理

4.1 定植

4.1.1 施肥整地。定植前施腐熟有机肥30~45 t/hm2,氮、磷、钾复合肥750 kg/hm2,深翻15~20 cm,耙细整平,畦宽按照各种蔬菜种植规格整理。畦高20~30 cm。

4.1.2 定植。定植前一天,先将苗床浇透水,起苗时土坨不易松散,减少伤根,规格按各品种要求进行,定植后浇足根水。

4.2 田间管理

4.2.1 温度管理。蔬菜定植后到缓苗阶段,温度可以高一些,以利于生根缓苗。缓苗后使之接受自然温度。

4.2.2 水分管理。浇定根水后,视情况接着浇缓苗水,缓苗结束后,视情况酌情浇水,保持土壤有干有湿。茄果类蔬菜应特别注意开花结果后,切忌大水、干旱,浇水要均匀一致,以免造成落花落果,影响产量;甘蓝菜蔬菜开花结球时严禁干旱,做到墒面经常保持湿润,浇水均匀一致。叶菜类应保持较高的湿润状态,使叶片随时保持翠绿挺拔的状态。

4.2.3 肥料管理。在定植后1周,秧苗转于成活状态,即可追肥,此时一般以追人粪尿为主。在充足的情况下,应尽量多浇,避免因缺肥引起僵苗,以后视情况酌情使用。甘蓝类一般追施2~3次;每次使用复合肥225~300 kg/hm2,应使用0.3%硼砂和0.5%钼酸铵溶液在花球形成时期进行叶片施肥;茄果类蔬菜追施3~4次,每次使用复合肥300~450 kg/hm2,同时应提高钾肥的使用量。番茄、茄子应使用防落素或2,4-D,保花保果。对于甘蓝类、茄果类,应严格掌握氮肥的使用量,以免造成腐烂病。

5 参考文献

[1] 王勤.蔬菜穴盘育苗技术的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39-40.

[2] 张曼丽,高明.蔬菜育苗技术[J].吉林蔬菜,2007(5):26-27.

[3] 沈磊,章照停.大棚蔬菜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4):60,62.

篇6

摘要:综合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包括选用抗病的品种、培育无病壮苗、嫁接、改良和肥化土壤、清洁田园、加强管理、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等技术,有效地防治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关键词:棚室;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的优良蔬菜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抗(耐)病虫危害、高产、优质的蔬菜品种,是防治蔬菜病虫危害,获取蔬菜优质高产的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由于不同的蔬菜品种,其抗病虫的能力不同;同时抗病品种的表现也会因地而异。所以在应用抗病品种时,必须对其抗性和丰产性能进行综合考虑,应针对当地棚室蔬菜主要的侵染性病害,选用与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相适应的高抗或多抗型的优良品种。

2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场地应与生产地隔离,防止生产地的病虫传入苗床;在育苗前,应彻底清除苗床的枯枝残叶和杂草;做好种子和育苗床土的消毒;施用高温腐熟的有机肥,用工厂化基质或高温发酵消毒的土壤来育苗;采用营养钵、营养纸袋、营养块等保护根系的方法育苗;采用地热线、酿热物等提高地温的方法育苗;加强苗期管理,及时处理病虫害,剔除病苗,选用无病虫壮苗移植。

3采用嫁接技术

由于棚室蔬菜的多年连作栽培,土壤中的病菌大量积累,导致土壤传播的病害屡治不绝,这些土传病害若用药剂防治不但成本高,而且污染蔬菜产品和环境;同时,抗土传病害的蔬菜品种选育技术难度很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蔬菜嫁接苗则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的惟一有效手段,同时,嫁接还能提高蔬菜植株的耐低温能力,具有抗病(逆)性强、质量好、产量高等特点。如:黄瓜以黑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薄皮香瓜以白籽南瓜进行嫁接、西瓜以葫芦、瓠瓜或冬瓜为砧木嫁接,不但可以彻底解决瓜类枯萎病的危害,而且还能提高瓜类的耐寒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并大幅度提高瓜类的产量;茄子的枯萎病和黄萎病也只能通过野生性强的CRP赤茄为砧木嫁接才能够根治。

4改良和肥化土壤

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同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因为在有机肥的分解过程中,会使细菌、放线菌增殖,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施用生物菌肥,能使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繁殖,抑制了有害菌的扩展,同时生物菌肥中的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可以持续不断地为蔬菜提供营养,并可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土壤明显疏松,增加土壤空隙度,土壤容重减少。按照蔬菜的目标产量和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进行配方平衡施肥,在施肥中,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要适当控制氮肥、保证磷肥、增施钾肥,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改善蔬菜品质。合理喷施微肥,试验证明钾肥可以降低真菌、细菌的危害,硼可防治葫芦科的白粉病,铁可降低蔬菜苗期炭疽病菌的危害,钙、锌可抑制真菌病斑的扩展。

5及时清洁

田园蔬菜作物的残枝落叶和田间杂草,往往是病虫害的载体或潜伏之处,是病虫害反复发生的来源之一。因此,在蔬菜收获后和整地前都要都要及时彻底地清洁田园,将田间遗留的植株残体、烂叶、杂草以及各种废弃物清理干净。在蔬菜的生育期间,也要及时清理田园,将病株、病叶、病果、枝杈及下部失去功能的老叶及时清理出田园,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可很好地减少病虫的来源。为防病菌从伤口侵入,每次清理后应及时用药预防。

6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得当可以改善蔬菜的生育状况,而且还能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调整播期可使蔬菜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的侵染期错开,达到避免病虫危害的目的;深翻晒土可促进病残体、越冬病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壤中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上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病原和虫口基数;推广高垄或高畦覆地膜栽培;在保护地菜田要推广滴灌、渗灌、膜下暗灌,在露地菜田要推广喷灌,严禁大水漫灌;对于蔬菜棚室温湿度的调节,要实行放顶风或腰风的措施,避免放地风,同时应通过多放风、放夜风、放早风、灌水后闷棚升温后再放风等措施来降低棚室内的湿度;要保持棚膜的清洁,以利于透光;棚室内施药时,可酌情用粉剂或烟剂代替喷雾,以降低湿度;高温易发生枯萎病、青枯病、蔓枯病,在高温的季节里棚室覆盖遮阳网,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对于果菜类和瓜果类蔬菜,通过整理枝杈、打尖疏叶等措施,通风透光,可促进植株生长,并减轻病虫危害。

7高矮搭配的立体种植

首先必须有合理的栽培密度,达到既有利于个体发育,又有利于群体生长。其次,可采用大垄双行、内紧外松的种植形式,达到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便于田间作业的目的,对于田间套种的立体种植作物,必须做到合理搭配,达到互补互利的目的。例如:4行青椒套种2行甜玉米,既满足了对青椒遮光、保湿、降温的条件,又满足了对甜玉米加大通风透光的要求,能使青椒和甜玉米互惠互利,共获丰收。另一方面蚜虫迁飞来了以后先落到高秧蔬菜上。因此矮秧蔬菜的日灼病、病毒病、软腐病、白斑病、霜霉病等病害明显减轻。

8推广无土栽培

篇7

关键词:冷凉绿色蔬菜 技术 管理 栽培

为了促进原州区冷凉绿色蔬菜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来基层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培育方法,以资广大农业工作者共同探讨。

一、选择良种

蔬菜的不同品种之间,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冷凉绿色蔬菜栽培过程中,必须要选用优质、高产、早熟、抗耐病虫害的蔬菜良种,这样就可以避免或者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达到少用或不用农药的目的,降低成本,防止蔬菜污染。

二、播前准备

1.确定适宜种植季节。种植原则是尽可能将蔬菜的整个生育期安排在它们能适应温度的季节里,将产品器官的生长期安排在温度最适宜的季节内以保证其优质高产,并增强抗性。同时要注意蔬菜的均衡上市,确保效益。

2.合理安排茬口。实行合理的轮作、间作、套作,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对光照、水分、肥料的不同要求,可采取高短立体种植。种植几茬蔬菜后,可安排一茬豆科作物,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提高地力。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信息科学合理安排茬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风险。

3.育苗场地和栽培场地的清理与消毒。在播种或定植前,应及早灭茬翻耕,暴晒土壤,除净残留根茬和枝叶,消灭土壤残存的菌源和虫源。温室、大棚要在高温歇茬季节,在棚内灌水后高温闷棚,利用太阳能消毒。也可在播种或定植前每666.7m2用硫横2.5kg、30%百菌清烟雾剂、10%速克灵烟雾剂、22%敌敌畏烟雾剂各300g,同2.5kg锯末混合均匀,分堆在密闭的棚内点燃杀菌灭虫。在蔬菜定植前15-20d,还要用1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做法是喷淋后用薄膜覆盖畦面,5-7d后再翻倒土壤1-2次。

4.种子处理

4.1浸种催芽。根据浸种水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4.1.1温水浸种:针对种皮较薄的蔬菜,如白菜、萝卜。此方式没有消毒作用,一般水温20-30℃,浸4-5h。

4.1.2温汤浸种:水温50-55℃,浸种15min,浸种期间要不停搅拌,温汤浸种后再用温水继续浸种。如番茄、西瓜、芹菜等。

4.1.3热水烫种:浸种水温70-85℃,利用两个容器来回快速倾倒浸种的热水,水温降至50℃时,再温汤浸种,之后再进行温水浸种。如茄子、冬瓜。

4.2药剂拌种。将种子重量的0.2%-0.3%的农药同干燥的种子混合,或用药液浸泡进行种子消毒处理。

三、栽培管理

1.培育壮苗。采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如营养钵育苗、工厂化育苗、组织培养、嫁接、滴灌、地膜覆盖等,从培育壮苗入手,增加对病虫害的抗性。科学配制营养土,严格做好床土消毒,对一些根系再生能力弱的蔬菜,如黄瓜、豆类等,在育苗过程中要保护根系,采用容器育苗。

2.苗期管理。①播种-出苗前。做好床土保温保湿,可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②出苗-移苗前。保持土温,适当降低气温,适度放风,充足光照,防止徒长,适时覆土,间苗。③幼苗移植。分苗宜早不宜晚,次数1-2次,移苗前一天浇透水,晴天进行,尽量少伤根。移苗后提高土温和气温,中午光强时,适当遮光。④成苗管理。保持昼夜温差10℃,土温15℃以上。适时通风,中午进行,背风向通风,定植前7-10d逐渐加大通风量,进行炼苗。保持土壤湿润,定植前2-3d,用百菌清或代森锌进行幼苗消毒。

3.适时定植。10cm土层温度不低于10-15℃时可进行定植,做到合理密植与精细田间管理相配合,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对补种或补栽的秧苗,要加强灌水和施肥,达到苗全苗壮。

4.合理灌溉。冬春低温,少灌多锄;夏秋高温,早晚进行。沙土地,少浇勤浇;粘性土,减少次数,浇就浇透。根系浅,叶面积大的种类,保持畦面不干;根系浅,叶面积小或根系深,叶面积大的种类,保持“见干见湿”(浇水就要浇透);根深耐旱的种类,一般“先湿后干”。

5.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对植株进行细致调整,如:整枝、摘心、打杈、支架、牵引、绑蔓、压蔓、摘叶、束叶、疏花疏果等。

四、科学施肥

要根据冷凉绿色蔬菜的生产要求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参照绿色蔬菜施肥标准),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且要充分腐熟,以减少致病菌和虫卵的带入。追肥以腐熟粪尿为主,多元复合肥为辅,防止过多追施氮肥导致徒长。合理使用微量元素,严格按照标签说明使用浓度和剂量,防止过量引起药害。沙质土壤要轻施勤施,少量多次;粘质土壤可重施,多施厩肥、堆肥等粗肥作基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五、综合防治病虫害

1.农业防治。采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翻耕整地、清洁田园、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等多种农艺措施,提高蔬菜抗逆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

2.物理防治。应用黑光灯、黄板或糖、醋、酒混合少量药剂诱杀害虫;使用防虫网防虫;覆盖银灰色遮阳网避有翅蚜;保护地可采用“高温闷棚”控制棚室害虫;用温汤或干燥处理蔬菜种子,杀死种子内外附着的病菌;用蓝色膜防除草害。

3.生物防治。用农抗120防治黄瓜白粉病;用农用链霉素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棚室的白粉虱;利用毒力蚜霉菌剂防治棚室蚜虫;利用苏云金杆菌制剂防治菜青虫和甘蓝夜蛾等害虫。

4.化学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认真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安全间隔期限规定》,不使用DDT、甲胺磷、甲基异柳磷等剧毒高残留农药。

篇8

关键词:棉花;抗逆栽培;品种选择;合理密植;田间管理;江苏沿海棉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四季异常,灾害频繁,病虫暴发,农业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生物危害风险日益加大。作为沿海地区大宗经济作物的棉花,其栽培环境逐渐逆化,宜棉气候年景难遇,逆境灾害年份多见,使棉花产业稳定发展面临挑战。推广应用异常气候条件下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已显得十分重要。

1选用良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棉花育种要在重视抗虫性选育的同时,加强对抗病种质的病圃选择,使育成品种不仅抗棉铃虫,而且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增强这些新品种在沿海棉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安全性。必须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引进新品种,而且要严格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确保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禁止不合法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抑制品种多乱杂,遏制枯萎病、黄萎病新菌系侵入和生理小种多样化。主推科棉、苏杂、南抗(南农)、盐抗、泗抗(泗杂)系统主导品种,优化品种布局,促进良种配套良法。

2轮作换茬

推进轮作换茬,降低棉田土壤菌原数量,减轻枯萎病、黄萎病发病程度,建设高产稳产优质棉田,提高棉花生产水平。尤其在沿海旱作棉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重病田,轮茬种植玉米、大蒜、冬瓜、叶菜类蔬菜等[1]作物1~3年,在3年内轮茬1遍。

3培育壮苗

选择无病、肥沃、光照条件好、管理方便的地段作苗床,实施好冬翻冻土、春耖晒土熟化、增施腐熟有机肥等工序。

4高垄栽培

培土壅根,能形成高质量的高垄,不仅利于棉花防风抗倒、防涝降渍,促进土壤散湿增温,而且有利于改善棉株根际土壤环境,提高供肥性能,促进棉苗根系发育,增强养分吸收能力。要将棉田高垄作为棉花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加以应用,及时培土壅根,形成高垄,增强棉花抗逆能力。

5合理密植

不宜为追求种植大铃品种而大幅度降低密度。过低的密度难以保证合理的群体总量,不利于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更不利于抗逆栽培,灾年难以实现稳产。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品种,因种栽培,良种配套良法,增强棉花抗逆能力,提高抗灾补偿效果。杂交棉移栽密度要从沿海棉区抗逆栽培实际出发,因品种类型、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栽培水平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合理确定[2,3]。一般棉田栽2.7~3.0万株/hm2,高产田栽2.4~2.7万株/hm2。

6水肥管理

突出棉花抗逆栽培和安全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搞好平田整地,配套排灌设施,改善棉田水利条件,提高防洪、防涝、防旱标准;按照“棉田一套沟、从种理到收”的要求,建设高标准棉田水系,配套好内外三沟,达到涝能排、渍能降、旱能灌,确保棉田遇暴雨不受淹、连阴雨不受渍、雨止田干,防棉苗水发水控;遇干旱灌得上,防棉花干旱死苗。增强棉花抗御涝渍旱灾的能力。重新认识增施有机肥对增强棉花抗病、抗涝、抗渍栽培的重要性,加大灰杂肥、人畜粪肥、菜籽饼粕等作基肥的施用比例,增加优质高浓度复合肥作追肥的用量,控制氮肥,稳定磷肥,增施钾肥,补施微肥,实行配方施肥,促进棉苗健壮生长,增强棉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7全程化调

化调不仅是棉花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棉花抗逆栽培的关键技术。要改变化调的片面理解,把化调作为棉花夺高产的关键技术和抗逆栽培的重要措施,搞好棉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全程化学调节。要改变梅雨期间不化调的习惯,即使遇连阴雨天气,也不放松化调,要因天、因苗制宜,进行勤调、轻调、多次调、主动调[4],确保优化个体群体质量。

8病虫害防治

利用栽培措施改善棉田小气候,增加棉田通风透光性能,降低田间湿度,优化棉田环境,提高棉苗抗逆能力,抑制病菌侵染与繁殖,减轻发病程度,促进棉花稳发稳长。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必须在未发病前的苗期,及早使用药剂;蕾花期采取改善田间条件和药肥调控相结合的方法,减轻发病,即从6月初开始连续喷药保苗,可减轻蕾期的发病程度。对虫害,要密切注视虫情预测预报和发生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用药,控制盲蝽蟓、烟粉虱、红蜘蛛等害虫危害。要防治3代、4代棉铃虫,防治次数根据发生量确定。

9参考文献

[1]欧阳琼成.沿江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22.

[2]白艳红,刘瑞娟,邹积田.棉花栽培应用抗旱保水剂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50-51.

篇9

[关键词]绿色蔬菜 种植环境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130-01

绿色生态蔬菜是将蔬菜种植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域,并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禁没有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最终得到完全没有污染、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的蔬菜。绿色生态蔬菜的优势就在于无污染、食用安全,不含有毒物质。在添加剂及有害物质泛滥的现代社会,绿色生态蔬菜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人们对绿色生态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生产供不应求。所以,为了满足人们食用放心蔬菜的需求,绿色生态蔬菜必须要使用更加先进的栽培技术,提升绿色生态蔬菜栽培技术水平,提高绿色生态蔬菜产量,实现供求的平衡。

1 绿色生态蔬菜标准

绿色生态蔬菜栽培环境需要达到一定质量标准,其栽培过程还要严格地遵循相应种植规范,才能够达到安全绿色的通用标准。绿色生态蔬菜需要符合以下5个标准:首先,其栽培环境必须要符合生态环境的指标;其次,绿色生态蔬菜栽培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栽培和生产流程;再者,绿色生态蔬菜必须要符合相关的食品卫生标准;然后,绿色生态蔬菜的包装必须具有国家级的食品通用标签;最后,绿色生态蔬菜的包装必须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材料。

2 绿色生态蔬菜栽培技术要求

2.1 生产基地要求 绿色生态蔬菜生产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但允许存在转换地块。蔬菜生产基地与常规地块交界处必须有明显标记,如河流、山丘、人为设置的隔离带等。灌溉用水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土壤质量至少要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同时,蔬菜生产基地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基地产生的潜在影响,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和矿厂等。

2.2 选择良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种植绿色生态蔬菜的前提,在得不到已获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种子和种苗的情况下,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且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多样性,且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选择蔬菜良种能够有效改善绿色生态蔬菜的种植情况,增加绿色生态蔬菜的产量,提升绿色生态蔬菜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绿色生态蔬菜的成熟时间。

这样可以间接地提升绿色生态蔬菜的经济效益,减少绿色生态蔬菜的经营成本,并避免使用农药,从根本上预防绿色生态蔬菜受到污染。

2.3 播前准备

2.3.1 确定播期 绿色生态蔬菜应适温、适时种植,才能有效增强蔬菜的抗逆性。

2.3.2 合理选择种植方式 根据绿色生态蔬菜的品种、所需水分、光照及肥料等,采用不同的种植方式。

2.3.3 栽培场地轮作换茬和定期清理 蔬菜栽培基地应采用包括豆科作物或绿肥在内的至少3 种作物进行轮作;在一年只能生长一茬蔬菜的地区,允许采用包括豆科作物在内的2种作物轮作。前茬蔬菜收获后,绿色生态蔬菜栽培前,彻底打扫清洁基地,将病残体全部运出基地外销毁或深埋,曝晒土壤以利用太阳光消毒来减少病虫害基数。

2.3.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催芽处理,提升种子的成活率,加强种子的耐旱程度。用40 ℃以上的温水浸泡,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因蔬菜品种而定。一般先将种子用洁净纱布包扎好,放在55 ℃的恒温水中浸泡15 ~ 20 min 后再放入清洁水中浸泡,茄果类蔬菜种子浸泡4 ~ 8 h,豆类种子2 ~ 4 h,南瓜、黄瓜、冬瓜和丝瓜种子4~8 h,苦瓜12~24 h,然后取出晾干待催芽或播种。西瓜、胡萝卜、菠菜、萝卜和白菜在55 ℃的恒温水中浸种7 ~ 8 min,并不断搅拌,然后取出再放入清洁水中浸泡,西瓜、胡萝卜、菠菜种子浸泡24 h,萝卜、白菜浸泡1 ~ 3 h,然后取出晾干待催芽或播种。芹菜种子用48 ℃的温水浸种30 min。大葱、洋葱种子用50 ℃的温水浸种25 min。甘蓝、花椰菜用50 ℃的温水浸种20 min。辣椒种子用55 ℃的温水浸种30 min。

2.4 栽培管理

2.4.1 培育壮苗 既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还要结合开江县的实际进行技术栽培。有条件的可使用工厂化育苗、营养钵育苗、嫁接、组织培养、地膜覆盖及滴灌等技术,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增强蔬菜苗的抗病虫害能力。另外,要利用科学方法配制绿色生态蔬菜专用营养土,并对床土进行定期的清理及消毒。

2.4.2 苗期管理 出苗前,需要做好保湿工作,可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移苗前,需要保持土壤的温度,并降低大棚内的温度,进行适当通风。幼苗移植则需看天、看地、看苗。成苗期需要将昼夜的温差控制在12 ℃以上,土壤温度需要在15 ℃左右。

2.4.3 适时定植 12 cm 土层的温度不能低于13 ℃,才能够开始定植,在种植时需要搭配合理,增加灌水概率和施肥次数。

2.4.4 合理灌溉 在春季和冬季要尽量少灌溉,多除草,夏秋反之。同时,要根据地域的土质进行适当的土壤改良。

2.4.5 田间管理 绿色蔬菜需要进行中耕、培土、除草,同时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来调整种植间距。

2.5 科学施肥 对绿色蔬菜种植区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基肥必须使用有机肥,且保证充分发酵腐熟,最好使用沼泽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微生物、细菌的侵蚀。追肥应使用腐熟粪尿。严格按照标准补充微量元素,少量多次多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2.6 综合防治病虫害

2.6.1 农业防治 在农业防治方面,绿色蔬菜需要翻耕整地、合理轮作,并进行适当的清洁与消毒,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定期定量施肥。

2.6.2 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在发生病虫害时,采用黑光灯捕杀蛾类害虫,黄板诱杀蚜虫,或者喷洒糖、酒、醋等食用性材料诱杀小地老虎、黏虫、金龟子、鳞翅目类害虫,防止绿色蔬菜受到污染。

总之,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绿色蔬菜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民众餐桌上的主要食物。在绿色蔬菜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绿色蔬菜栽培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引进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提升绿色蔬菜的品质与产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一直致力于扩大面积,提高产量,解决农产品数量不足的问题,经过不懈地努力,目前农产品短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但是,近几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海南、青岛相继发生毒豇豆、毒韭菜事件、双汇使用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掺含三聚氰胺事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农产品的出口,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解决“餐桌污染”问题,除了加强农业环保执法和工业“三废”治理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根本途径之一[1]。

1 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以下简称环能总站) 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紧紧围绕着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认真抓好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的实施,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生产基地的管理工作,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达1 692 个,其中种植业产地945个,面积达37×104 hm2,畜牧业产地747 个,获证产品数达2 162 个,通过认证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茶叶、粮食、肉类、奶类、鱼类、食用菌及以上述产品为主要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2 主要措施。

2.1 积极宣传无公害农产品,树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宣传,是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前提。通过宣传,提高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识,树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把政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意志转化为农业生产企业的自觉行动。

2.1.1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通过宣传推广当地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影响力,扩大特色农产品品牌辐射面。如佛山市三水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联合工商部门,注册了“三水黑皮冬瓜”证明商标,确立了“以点到面,从大塘蔬菜协会铺开,逐步推向全区”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宣传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如组织大塘蔬菜协会参加长沙市第二届中国商标节,派发“三水黑皮冬瓜”证明商标宣传资料1 000 多份,吸引了长沙市民的关注;三水区农技中心从2005 年开始每年与大塘镇政府一起举办“冬瓜王”比赛,吸引了省内外知名农科机构、农资企业、大型超市负责人、当地农民群众等踊跃参加,既宣传推广了“三水黑皮冬瓜”品牌,又展示和壮大了三水特色农产品,有力地促进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1.2 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产品展销会和交易会。

2011 年12 月组织46 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企业参展广州市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通过宣传布展,展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和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形象与发展成果,为生产企业与经销商搭建平台,促进贸易,培育市场,据统计,零售及贸易签约额20.1 亿元,意向交易额29.3 亿元,签订经贸与技术投资合作意向项目1 447 个,项目金额共计34.8 亿元,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快速发展。绿博会期间,近30 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民日报、新华社广东分社、广东省电视台、南方日报、广东电台、香港文汇报等对绿博会作了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1.3 出版刊物和印发资料。

近年来,环能总站把传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列为农业科技下乡重要的内容,先后在清远市清新县、肇庆市高要白土镇等地通过召开生产现场会、集市现场咨询、现场解答技术疑难和分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资料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扩大了无公害农产品影响力,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快速扩散和转化应用。

2.2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督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从源头上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检查,检查涵盖了所有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检查生产基地技术规程落实情况、企业农药(兽药) 和化肥使用情况、生产过程记录、企业产品包装规范用标情况。在基地现场检查过程中,对生产基地产品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抽检产品数不低于认证产品数的30%。在检查和产品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进行整改,对生产过程严重违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或产品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的,由市县农业部门进行重点跟踪整治。通过定期检查,规范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管理,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扎实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培训。

(1) 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是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步伐,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先后组织培训了全省各地无公害农产品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人数达1.2×104 人,确保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农产品生产单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是获证单位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促进无公害农产品健康发展,广东省农业环保与农村能源总站在梅州、茂名、潮州、广州等地举办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共820 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了生产单位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为推动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提供了人才队伍保障。

3 存在的问题。

(1)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未能摆上应有的位置。

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推动和支持,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还不够高,无公害农产品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2) 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已处在瓶颈阶段。①经过几年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生产基地已基本申报了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接下来的认定认证对象主要是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和分散经营的农户,这些小规模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收入承担不起认定认证所需的检测费用;②由于政府没有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很难解决认证过程中统筹产地环境质量监测、评          价和待认证农产品的检测费用问题。

(3) 制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的因素逐步显现。主要是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基地规模小,增加了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难度,产品质量也难保证;科研与技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4) 农资市场亟待加强监督管理。非法销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和禁用农药、兽药问题依然存在。

(5)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三废”

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在一些地方还相当严峻,影响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

4 对策及建议。

4.1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切实履行政府推动的职能。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当务之急。

因此,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4.2 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领导,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投入。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事关人民身体健康问题,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把扶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资金、生产基地管理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扶持和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全面发展。

4.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网络、广播、报刊、电视和会议等加强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目标和宗旨家喻户晓。通过宣传转变农业生产者传统观念、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社会对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和消费的意识,形成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4.4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测管理。

(1)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管,防止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生产经营环节。

(2) 充分发挥全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作用,担负起对获证生产基地监测管理的责任。

4.5 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

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技术,实行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培训的层次和形式上多样化,做到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切实帮助生产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生产基地推广和示范作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全面发展,将农业生产者急需的生产技术和规范及时地加以推广。

4.6 积极引导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3].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检验检测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安全生产,对主要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供应,降低采购成本,确保投入品安全;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到生产过程有纪录、生产质量有保证。

4.7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

不定期对全省各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依法查处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限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加强农产品流通消费等环节监督检查和溯源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4.8 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大力开发抗病虫良种、趋利避害播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农业措施,深入研究防虫网、灯诱、性诱、寄生性天敌等物理、生物技术,进一步完善化学农药的使用技术,并根据各地病虫害发生特点,把各项技术不断进行有机的组装配套,形成高效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从根本上减少化学农药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防止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4.9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种植制度,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改善养分投入结构,优化肥料运筹,改进施肥方法,发挥养分协同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总施用量。实践证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5%~10%,增产率一般为10%~15%,高的可达20%以上。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获得稳产高产,还能改善农产品质量,从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参考文献:

陈晓华。 持续发展“三品一标”,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 (3):5-8.

吴愉萍,吴降星,连瑛。 波市“三品一标”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 (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