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自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配音自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配音自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自主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06-01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的,其中包含了生理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但这毕竟不是音乐审美的本质表现。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 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 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 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以上老师的片面做法,究其根源还是对审美教育认识不足。

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 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 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应该指出,当前的一些年轻人沉溺于震耳欲聋的音响、声嘶力竭的演唱,把音乐当作一种官能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不能不 说是我们基础音乐教育失败的一种表现。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把学习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要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的家园,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所以在音乐教育中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法来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在欣赏五年级上册《森林狂想曲》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

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于是"醒"、"动物世界"、"神奇的大森林"、"动物狂欢节"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醒"这个名字,学生解释是:各种动物睡醒后的叫声,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醒"。这个名字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想,且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想象、创新的火花。

3.发展情趣

篇2

江西省赣县中学 吴晓玮

[内容摘要]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撩起其“神秘”的面纱,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最基本的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以“自主—合作—创新”三维教学模式的建构,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改革做出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希望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信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建构 自主—合作—创新 三维教学模式 绿色课堂

教学模式总是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地构建和完善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要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自主权力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近年来,如何改革当前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摆正学与教的关系,研究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每位政治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一、建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给沉寂多年的基础教育带来了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变革,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但欢呼雀跃之余,亦有令人堪忧之处。

表现一:每节课都是“合作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所倡导的,是新课堂的标志之一。因此,此法便运用于所有学科的每一节课,分组、交流、讨论、协作,热热闹闹,掌声不断。课改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连最起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都无法达到,又谈何创新与实践?

表现二:媒体进课堂。现在是信息化社会,媒体进课堂无可非议,但是有的课件制作也的确精良,从动画设计到配音效果极为老道,令学生流连忘返,只顾欣赏而乐不思“课”,冲淡和淡化了“中心思想”,这恐怕不是教者、更不是课改的本意。

表现三:廉价的表扬。由于要体现尊重学生的思想,于是,“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话俯拾皆是。表扬是把双刃剑,尊重学生更不等于放弃原则。尤其是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无原则地尊重和肯定容易助长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容易模糊学生的认知和视听。

二、模式界定

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从而扭转政治课形象的迫切要求。思想政治课“自主---合作---创新”三维教学模式的建构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需要,试图打造一个反对污染学生的情感、控制学生的身心、窒息学生的灵性、羁绊学生的创新,顺应生命自然,协调平衡各种主客观因素,以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绿色课堂。

“三维教学模式”的内涵为:以素质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方式的变革为主线,建构在教师导学情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程序。具体说来,首先收集问题材料,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具体的问题背景中,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产生学习的需要,引发求知热情;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通过诱导质疑、鼓励求新来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学习追求;在此基础上,教师释疑解惑,归纳织网,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过程;最后在检测评价中矫正偏差,明理笃行,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操作流程如下图:

三、模式操作

(一)备课:教师促进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

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时间放在组织教案上,而是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个性,照顾学生学习的个性;要把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时各自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能富有想象地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和提供各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求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同时,在备课时,应尽量让学生参加学习的设计和实施。如讲授高一“价格与供求关系”前,可做出如下设计:

案例:《反季节服装消费》调查计划

前提:1、季节因素影响服装价格的下调。

2、价格下调吸引消费者反季节消费。

调查时间:课后业余时间。

调查项目的持续时间: 4—5周

教师与学生反馈和指导时间:每周一,如有需要,可另加。

成果汇报:5—6周后政治课回答提问和整理展示墙报或课件。

活动步骤:

(1)利用网络、图书馆查资料,从教师处得到有关资料、见解准备基础知识;

(2)找人交谈,设计问题,做访谈,问卷调查积累第一手资料;

(3)利用墙报、课件等形式向全班发表个人的调查结果;

(4)回答教师和班上同学有关这个问题的提问。

事实表明,如果真正给予学生自由的话,他们常常能得到由他们自己设计的,令人兴奋的学习经验,并能从中大有收益,他们可以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深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成为一名自主学习者。

(二)授课:学生自主、合作、创新与教师主“导”的结合

经过选材设问的准备,模式进入到核心阶段:授课过程。在这一阶段,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导”师,不是“教”师。作为导师,首先要抛弃新课堂上老师少讲甚至不讲的错误观点,而是应该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环境。

1、自主学习:自我验证的学习状态

自主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辅导者、支助者。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学生在自学中验证材料的正确性,在验证中感知。例如,在讲高一“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以“三菱帕杰罗事件”作为验证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学去验证:三菱公司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哪些权益?三菱帕杰罗越野车用户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去验证学生自己收集的材料,为合作学习中的自我展现做好准备。当然,为了使学生的自学具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自学任务及自学方法,同时保证学生自我验证的必要时间,

2、合作学习:自我展现和群体配合的学习形式

合作学习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因“生”制宜,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仅生生互动发生不了,反而给课堂带来混乱,起到负面影响。

在本模式中主要采用讲演和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即以一个学生为主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材料来论证相关知识内容,其余的学生提出质疑或评价,同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材料来反驳或论证。这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同时也利于教师控制课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点拨、提示、分析,以避免“冷场”和“跑题”。比如在高三“国际关系”讲授中,学生紧紧围绕世界上的冲突和战争来展开,此时就可以提示:“当前国际关系就只有战争一中形式吗?那我们岂不是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样就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反思,完成对知识的全面认识。同时,要在学生的讨论过程总善于抓住学生的“眼球”的变化,如果不关注学生“眼球”的变化,往往会失去教育的机会。如在上述事例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便是伊拉克战争。那么就可以利用伊拉克战争中相关材料,让学生分析战争中世界各国的态度变化,最后又引导学生怎样看待这些变化,最终将答案落到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上。

3、创新学习:探索创新的学习追求

在自学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探索,寻因究果;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找规律,推逻辑关系;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形成标新立异、追求卓越的竞争意识和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品质。这就进入到模式的探索创新环节。

在此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鼓励求新的工作。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惟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因此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该由“是否正确”转变为“是否合理”和“能否自圆其说”。就求新的“抓手”而言,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利用课本中有关思考题质疑;②引导学生在新知旧识的综合、比较中质疑;③将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相关知识联系、综合从中质疑;④联系当今社会热点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展开质疑。

(四)结课:课堂知识终结与课后知识延伸的结合

检测评价是结课的一种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本模式主要运用的是开放式检测评价。开放式检测评价将考空间从教室延伸到操场,延伸到校园乃至社会。其主要形式有:政治重点小专题研究、社会生活热点小论文、时政小辩论和讲演、政治基础知识竞赛和政治课周报。

比如:在完成某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后,要求制作一份相关内容的《经济小报》。有的同学只是收集报纸,剪贴成报;而有的同学还进行艺术加工,甚至利用电脑排版,以更自由的方式对现有资源做出反应。应当看到,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只要都在负责地学习,都应加以肯定。由于各人情况不同,应该允许他们有因地制宜的选择的自由。同时,开放式检测评价也必然会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应当鼓励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