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20 16:37: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基础教育心得体会

篇1

1.词汇教学中学生似“惊弓之鸟”,教师则“草木皆兵”。这种倾向导致教师每节课都要花大量时间讲词汇,且就词讲词,没有把词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学生学到的只是死词,即词的读音及拼写形成而已,而将最重要的一点――词的用法,抛到了一边,仅仅是量的增加,并没有运用能力的提高。整套新的教材中有209个常用动词,平均每个年级35个。所以就动词而言,教师要以这三十个动词为主教学,不要漫无边际,无轻无重,无主无次,一视同仁。

2.语法教学,方法欠妥。长期以来,教师一教语法就讲语法规则,一一罗列,让学生强行记忆。学生用时却是张冠李戴,错误百出。如:You can come and see me any day.(some)I also waited in the crowd to see the man.(for)更有甚者,对语法规则进行推导,将数理化式的教学移植到英语语法教学中,得出貌似合乎逻辑的“因为……所以……”的结论。比如:I think so. I hope so.I don’t hope so.(I hope not.)学了“have sth.done.”,便以为have sb.Done是错误的(I have had my son educated in the U.S.A.)

3.母语的干扰。将MT和FL等用,产生语言泛化现象,如:All the bamboo don’t grow tall.(所有的竹子都长不高。) 一般来说,英语的语法规则不少于2000条,完全记住这么多的语法条目,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因此,语法教学应该坚持以熟练代规则引导学生学习语法。

4.语篇教学有心无力。由于词汇、语法教学占用了大量时间,因此对于语篇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新教材特别强调语篇教学,每一课、每个单元不以词、词组、句子为教学单位,而以语篇为主,具体要求:①完整地交流一段话或一段文章;②有一定的目的,有人说或写,有人听或谈,有参与;③有事;④有言。

二、新教材教法

1.新教材词汇教学策略。

(1)要为语言的实际表达服务。要有明确的目标,即什么词汇能为本单元主体服务就教什么词汇,甚至可以提前或推迟。如:教JMS,Book 1,Unit 5“ the Accident: see… ”,先教主要词汇happen,past,motor,accident,lose,travel,lie,comer,crowd,suddenly,while,help…with,walk,past(by),hurry up(off),move away,甚至教或复习policeman,safety island,crossing-road ,offender,take sb…,come to…等。

(2)按实际目的分类,不按词类或语法分类。这样分的理由是避免真正用时找不到,如按学校、家庭、体育、旅游、参观等分类。

(3)越是生活中实用的词汇,越应该先教先学。做到急用先学,要讲究learning order,学生越急需的,就越要先教先学。一般来说,顺序从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到社会现象,再到自然现象。

(4)词汇学习要学活词,不学死词;要成块的学(即组块),不要就词学词,零散容易忘记。如:make an operation on,in the middle of,at night,in the evening of。词汇教学要掌握重点词汇,并且组块要放到有用的句型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语法教学要有新概念。

我们不是不要语法,而是要让语法“退居二线”,即降低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要尽可能让语法、词汇服务于语篇、话题。

(1) 教师不是不能教语法,而是要换一种教法。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法的所有内容有机地糅和在句型训练中,即将句型典型化。如:教现在完成时时,其用法有四、五种,可以分析为10―15个句型:

1.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man before.

2.I’ve already/just done the work.

3.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1949.

4.We’ve studied 3 text-books since we began to study English.

5.I’ve been here for 3 hours.

6.This is the biggest drawing I’ve seen here.

7.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ve seen here.

8.You’d better not get off the bus until it has stopped.

9.Where has he been?

10.Where has he gone?

(2)学生不是不学语法,而是要换一种学法。学生可以从所听到的和看到的一定情景中和使用的语言中掌握基本句型,在反复出现的语法项目中逐步发现规律,归纳出语法规则。如:

1.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he came in.

2.I was watching TV at 8:00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

3.I was watching on a play those days.

4.While/When I was going upstairs,a fire broke out.

5.I was going upstairs when a fire broke out.

新教材教学要突破传统教法,真正实现语言习得的教学理念,将传统教法与新教法目标转化对比如下:

由认知(cognition)到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

篇2

其一,教材不再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又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话题和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的语言和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感到学之有兴趣,用之有意义,掌握句型既快又准。

其二,新教材有助于改变沉闷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抛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实现生动活泼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尽量设计语景,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展多种交际活动。

其三,新教材每册都配有朗读带、领读带和听力训练带,这就给学生训练听力提供了方便。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生不仅能通过磁带听到原声原调的英语,而且能通过观看幻灯片、英语短剧、录像等、电教资料,了解国外风情文化,在真实的语景中,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语言被当作知识来传授,即教师手持课本,站立讲台,严肃地讲解知识,学生则静坐听讲,跟读和问答。课堂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地位。新大纲提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而学习是学生的自身的活动,教师不可代替学生去完成。新教材要求教师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加强课堂的艺术性,发挥教师的多功能作用。

首先教师是一名讲解员。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给学生指出应掌握的知识点。把单词的发音规则和句子的语音、语调告诉学生,有些课文还需要介绍一下英美人的风俗习惯。例如:第一册第四单元16课中,小女孩问老太太的年龄,“Howoldareyou?老太太回答说:“It′sasecret。”这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讲解英语背景知识,让他们明确英汉语言之差别。

教师是一名示范表演的演员。新教材要求教师会唱、会跳、会表演。例如在课文对话中教师可以扮演警察、老太太、小孩,还可以模仿“Poly的声音。这样,教师的表情动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造成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新教材还要求教师会画简笔画。例如,在学习鸟、树、汽车等单词时,教师在黑板上即席画出这些简便而形象直观的图画,不仅能吸引学生,甚至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是一名指挥员。在进行句型操练时,教师可像合唱团的指挥一样,挥动双臂、单臂指挥学生齐声朗读、分组朗读、单人领读、二人对话等。让学生养成习惯,熟悉指挥含义,准确无误地进行练习。

教师还是一名辅导员。在课后完成作业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成绩优劣、反应快慢,因人而异给予适当的辅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其英语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篇3

在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信息化将向何处发展呢?面对着基础教育信息化日益扩大和细化的领域,我们发现很难全面而系统地展望它的发展。回顾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所以筹划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每个教育信息化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在回顾与展望中,我们摘取了一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题词。

应用

应用可以说是从信息化开始发展时就有所强调。应用既是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又是信息化建设的落点。正因为有了应用的需求,我们才去建设信息化环境,才去培养信息化人才。而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围绕着应用开展。它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未来它必将成为一个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主题。应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当恰恰是应用却又在目前的实践领域中受到了人们的诸多批评。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李天顺副司长在《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举办的“2006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创新论坛”上讲道:“信息化建设固然需要投入,而且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信息化环境也需要管理建设、需要完善、需要持续不断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应用。要让有限的、已有的信息化设备充分地运转起来,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要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当中列一个重中之重的话,提高效益首当其冲。”

以往我们也在强调应用,那么未来的应用工作重点在哪里呢?我们觉得应该主要关注普及应用。以往的应用,很多都在作秀,信息化应用成为一种示范性的形式,信息技术并没有真正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和学生学的工具。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运用,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凭借一部分人在一段时期的热情,而应该是经常化、制度化的东西,应该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以普及应用应该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也将在普及应用方面有所规划,预计2007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也将出台普及应用方面的有关政策规定。

那么对普及应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普及应用应该坚持信息技术走入课堂、走进教学、走进学习,使其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和学生学的工具。信息技术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信息技术应用中我们应该关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研究与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何让新的信息技术能够迅速在教学中起作用是教育技术工作者所关注的。例如,移动学习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等都是新的看点。我们不仅仅要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其如何应用,而且也要研究如何根据教育的需要来开发符合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就是要探索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研究与推广。新模式的研究与推广就是要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最近有关模式非议很多,但是好的模式能够有助于给教师搭建信息技术应用的脚手架。信息化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中加入信息技术因素,而是要考量信息技术带来的各种因素的相关改变。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五年内发展最为迅猛,也是成就最大的一个领域。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处于一种酝酿与反思之中:十个省份新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网络上信息技术教师对核心价值、主题式学习模式进行激烈的讨论……我们看见信息技术课程正在逐渐地进行蜕变。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蜕变正在完成。关于信息素养的讨论和提及是从2000年开始正式升温,然而在实践中真正贯彻到日常的教与学中,是逐步完成的。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逐渐在各省份开展,不仅仅是高中教师逐渐体悟到信息素养的理念,而且,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有关信息素养的理念与方法正在渗透到每个教师日常的教学之中。

在信息技术课程领域,我们看见更加可喜的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与反思。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听从专家的讲解,而缺乏自己的理解与实践。过去的六年,我们看见更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逐渐成长起来,不单单进行教学方法方面的变革,而且已经逐渐深入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等问题的讨论中,并且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山东省青州市一中的王爱胜老师所写的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的系列文章;北京市丁香小学的武健老师所撰写的非技术性信息技术课程的系列博客文章,都彰显了其在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层次的深入思考。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机遇。当我们强调教师不能够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时候,其实高中新课程改革也为努力求上进的教师提供了发展的舞台。他们可以在这个舞台有所创造、有所发展。

未来,信息技术课程将关注哪些热点呢?一为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与完善。将来的两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将面临着一个更大范围的推广。但是如何有效地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应该被人更加关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推进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借鉴已进入课改实验的省份的经验,开创性地实施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应该成为未来两年的一个关注点。信息技术课程的另外一个关注点就是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重构。以往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是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进行的。但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已经影响到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同时,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对其进行

反思。人们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方法已经进行反思和探索。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的董玉琦教授对此都作了一些研究。2007年,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性文件出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构也将实现,这也必将带动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良好发展。

教师

教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主题,当我们提及信息化时就必须要依靠教师来实现。我们认为,在整个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教师的快乐是学生快乐的前提,因为教师不发展孩子也不可能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在关注信息化与教师关系时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与培训。从教师计算机水平考试到全国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人们似乎更加热衷于用一种整齐划一的方式来培训和改造教师。但是信息化不仅仅是这样的功能。正如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在介绍他所主办的“教育在线”网站所给予教师的作用时所说的:“网络是真正地传播理念、真正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永远留下来的载体。一大批散落在民间的教育思想者和行动者逐渐地汇聚起来,一大批不满教育现状、想要突围的优秀教师集中了起来。在这个网站上,不仅凝聚了名师名校长,像李镇西、韩军、张万祥等人,还有一大批通过网络成长起来的名师。所以说这个网站的很大功能就是一批老师在这里成长起来,所以有人说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学校。”由此看来,以信息化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技能,而是教师对自身身份的重新审视,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重新架构。

过去几年是教师博客蓬勃发展的时期。教师博客、课程改革、基础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搜索信息量最大的三个关键词。博客没有人专门推广,也没有教育部门发过文件,它真的有些像“无心插柳柳成荫”,完全是由民间推动的,但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所以说博客现象是一个独特的教育现象。上海教科院的蒋鸣和教授从教育学的视角观察了教育博客的发展。他认为:“博客的出现,是一种个性化的民主,是一个公共话语的空间。教师博客的发展,就是教师话语权的回归。教师话语权的释放,造就了博客的超高速发展。互联网从看到写,完成了教师博客从单一的信息索取者到信息的共享者的历程。”

关注教师与信息化,就必然要关注信息技术所带给教师的各层次影响。我们要更加关注信息技术所带给教师的理念变革和方法影响,更加关注其所能够给予教师的人文关怀,使教师不仅仅学习信息技术技能,而且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来交流、倾诉和发展。关注教师与信息化,就必须要关注国家正在推进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设项目。2007年此项目必将开始全面推进。然而,如何防止“应试培训”的倾向是所要关注的主题。为了有效地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就必须要创新培训模式,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教授所说:“务实培训,学以致用,服务教师,创造福利;还权教师,自主规划;开放机制,培植市场;政策导向,评估激励。”

研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我们越发觉得研究的重要性。越是在大力推进的进程中,越是需要加强研究工作。特别在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的状况下,更加需要理论指导。信息技术的优势是什么?局限性在哪里?如何趋利避害?我们现在还不能从现有的教育技术理论中寻求到满意答案。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教育信息化已经大大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概念。要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运作教育活动,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在过去的几年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工作在我国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基础薄弱,未能形成足够的观念酝酿。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仍然处在摸索前行和盲目照搬国外的阶段,未能形成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所以加强研究投入、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关键环节的研究工作是今后所必须关注的重点。

未来几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工作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

2.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应用因素、策略、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

3.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等研究;

4.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发展研究;

5.信息技术支持的学校发展研究;

当然,研究并不局限于以上方面,例如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文化方面等也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也需要研究者改变研究的范式。应该更加提倡行动研究,以研究带动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能够既出成果,也出人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要与一线的实践者互动,结成研究的共同体、实践的共同体,能够将先进的理念带给中小学。

农远工程

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的理念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公平,特别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即人人拥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但是如何来保障教育公平呢?信息化在保障教育公平方面有何种作用呢?为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数字鸿沟,国家从2003年开始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从2003年开始实施,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构建一个遍及全国农村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使农村所有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小学具备数字卫星教学收视设备,所有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农远工程实施的目的,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农远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服务,而且也可以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在我国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遍布各地,是一个知识人群相对密集、覆盖广泛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农远工程就是要搭建一个遍及全国农村的公共信息平台,在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承担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未来关注农远工程需要关注应用与持续发展两个关键部分。应用是农远工程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困境,如何把农远工程的设备与资源应用起来是今后需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要突出课堂教学应用这个主题,切实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使应用效益通过素质教育的推进体现出来,通过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来。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农远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涉及运行、维护、更新、升级,也涉及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技术进步、教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

当关注基础教育信息化时就不得不提及教育信息化企业。他们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从科利华企业的兴衰变迁,到K12的网上、网下的互动,国内的教育信息化软件总是不断地艰难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生存之间。从英特尔公司的“未来教育”培训,到微软公司的“携手助学”项目,国外信息化似乎更加愿意回报中国的教育。所以六年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育信息化企业的交替史。有人离开了,又不断有人加入。

篇4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体会

培养初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过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中考中写出怎样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化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一)以身示范,潜移默化

倘若课堂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也动手写作,将作品与学生分享,学生会喜欢甚至崇拜你,“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也许会因此喜欢作文。

(二)利用情境,激发热情

在课堂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创设有利于写作的情景。例如,写“父亲”一文时,学生所选材料往往过于陈旧,感情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我先让学生回忆朱自清的《背影》,引导学生想想父亲平时为自己做过的难忘的事情。让学生明白父爱是深沉的,虽然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却让我们永难忘怀。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氛围中灵感飞扬,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进行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主义;2、远大理想;3、传统美德;4、奉献精神;5、艰苦奋斗;6、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7、环保意识的增强等等。这些题材的设计并非一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教师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同时却带有极大的客板性,可适当抛砖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小组,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定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三、善于培养学生发现的眼睛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给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的理念,语文的学习时时处处都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对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课内课外的,有意义的语句都记录下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积累的交流和欣赏活动,必将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收获。其二是进行随机观察训练。在进行教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机会进行随机观察和写作训练。例如,有位教师在上课时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谁看到老师是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意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学生便认真地回忆,有的还互相看看,好像要从对方的目光中寻找答案,很快学生们便一个个高高地把手举起。其中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拿着备课夹,微笑着,健步走上讲台。我们全体起立,齐声向老师问好。老师向我们鞠躬,亲切地回答‘同学们好!’这时,他扫视了我们一眼… …”这样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单一的教学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娱乐中去提高自己的作文索质。比如: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依据学生的爱好,自愿成立课外活动小组“作文兴趣小组”。可以利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的时间,在起探讨作文中遇到的问题。不为应试而讲解,只为兴趣而设置。每节课要有新的内容,不断变换新的教学法,去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活动课上,“说”占重要位置。针对每个题目,或者每个事件,让学生互相讨论,踊跃发言,从中取长补短。为了加强直观教学,可利用电教设备放几幅图片或一部故事片,说说情节,谈谈感受。也可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配上音乐录下来,到活动课上去放。学生听自己的声音,欣赏着自己的“佳作”,耳闻目睹的尽是“眼前之景。身边之事”,却这样生动,真是百听不厌,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定会提高,作文水平自然随之提高。

五、做到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新课标》则强调了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个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应用了自评、互评的教学方法。效果也非常好。在整个自评、互评中.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他们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真正做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打破了教师对学生作文评判的一言堂。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互相鉴赏,互相诊断,既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能够从优秀的同学身上学到长处,还能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些许的进步。写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时刻鼓励学生去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提取素材,让作文不再单调,让写作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写出有质量的作文。

总之,在课改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真正做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打破“封闭式”作文教学的模式,将个性色彩极强的写作活动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得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充分展示自已的才华,发掘自己的潜能,逐步消除写作中的种种心理障碍,从而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平.在语文实践课程中有效实施作文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4)

篇5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而大学生社会化是指新生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学习知识、掌握经验、扮演角色、获得规范、适应生活、形成行为和自我的过程,其结果是使大学生进一步成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大学新生的继续社会化是指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为了适应新环境,顺利学习文化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这一过程将会贯穿整个大学历程。

大学新生能否在短时间内适应高校新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客服孤独、焦虑、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继续社会化,对他们在高校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新生继续社会化的特点

大学新生进入新的校园环境,生活方式出现了质的区别。独立、交往、自我管理都要求他们适应、计划未来生活,导致大学新生的继续社会化具有如下特点:

(一)环境的断裂和重组。

大学新生进入不同以往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人社会,原有的环境断裂,新环境在重组,正如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言,大学新生面临着时空分离和时空重组。

在现代社会,时间与空间被无限延伸,不断重组为一个又一个新时空环境,导致社会不断发生重组。对大学新生来说,离开原先的环境,也意味着社会化进入新阶段,需要进行继续社会化,以掌握大学教育制度、体系、技能和规则,这也预示着其社会化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位移,需要在新的时空结构中进行继续社会化,塑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新的时空结构。

(二)继续社会化的能动性与主动性。

大学新生在进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而其又处于塑造自我的重要阶段,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独立思考的基础和品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社会、了解社会,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有选择的接受社会规范、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形成自我。

(三)继续社会化的实践性。

大学教育应试特征弱化,更加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励,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必然途径和选择。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会是继续社会化在现代化变迁中的特殊要求,有利于大学新生处理和协调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推进大学新生继续社会化

(一)大学课程建设。

教学课程是大学新生进行继续社会化的一个良好方式。在推进大学新生的继续社会化的方面意义突出。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等因素,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开展通识教育和社会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以学科及学生特征开展多元教学形式。

(二)大学社会实践。

制定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手册,指导教学实践和专业实习,积极拓展课程见习形式,与大学生自愿服务行动、“三下乡”、科技创新等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大学新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力地推动大学新生的社会化。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意义重大。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针对大学新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针对社会热点问点开展讨论;实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开辟校外第二课堂,加深学生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以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

(四)校园文化建设。

篇6

为促进学校的共同发展,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由《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组与常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与常州电教馆、常州教育技术装备站共同承办基于网络环境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研讨会暨课题开题会。

一、会议主题

均衡共享和谐共进

二、会议专题内容

1.区域网络资源建设的机制与体制的探索与研究。

2.区域信息资源的应用和开发,资源开发与知识管理。

3.网络资源库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4.跨区域间、校际资源合作建设的新举措、新方法。

5.以教师教学应用为目标的区域教育资源建设新探索。

6.重点课题开题报告。

三、会议时间及地点

1.会议时间:2007年3月下旬。(具体待定)

2.会议地点:江苏省常州市。(具体待定)

四、会议代表

1.中央电教馆有关领导。

2.课题专家组成员。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教研室等分管教育技术研究的有关领导。

4.相关地区部分教育部门领导。

5.相关学校主管领导及科研人员。

6.企业界代表。

五、其他

1.会务费:380元/人(含餐费、资料费、会务费)。

2.会议代表的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代表的往返交通费用自理。

3.欲参加会议者请于2007年3月15日前,将填写好的“参会回执表”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发至组委会。

六、联系人

王晓军(北京)010-87663458-8083,13311596091

E-mail:cxxx@vip.省略

篇7

[关键词]学困生 情感教育 对策

英语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消极的情感因素?如何全面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情感?如何实现情感教育和语言教学的相互促进呢?

一、激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果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自觉地调整学习策略,下意识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和发展个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这样,教与学就会获得和谐进展并取得预期效果。相反,如果学生以消极的情感态度对待学习,那么,教师的一切努力只能是徒劳。

二、培养学困生情感的主要对策

1.不要轻易批评学生

在课堂上,对于“问题学生”的违纪行为,教师要学会自我控制,不要随意批评学生,因为“教师的批评、指责与学生的成绩有负相关”。对于他们的过激言行,教师采用教育机智,如采用移情、体谅、宽容的态度先冷处理,在课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他们进行推心置腹的沟通,尽最大的爱心消除学生的紧张、害怕、厌学、对立或对抗等不良情绪,让他们调整好心态,然后补救他们的信心和基础知识。

2.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面带微笑,用亲切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学生,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或情绪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在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积极进展。与此相反,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如果学生受到消极的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3.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如果“学困生”中的大多数转变成“问题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倦怠感。为此,教师要把他们看作是“晚开的花朵”,不放弃他们,而是时时处处理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师爱,从而会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然后,再设法点燃他们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中设置悬念,穿插游戏竞猜等活动,让“学困生”也展示亮点,找到自信,体验成功,逐步树立起“我也能学会”的坚定信念。

三、渗透情感教育的心得体会

下面,简要谈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的具体渗透与心得体会。

教学单元:《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2 (Page16)

课文标题: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

第一步(Before reading)

课前热身:播放湖南卫视特别节目《洞穴之光》,让同学们观看最感人的场景:“问题少年”在告别班会上介绍自己所有的感触。结果,同学们很快进入情境,教室里特别安静,望着“问题少年”那绝对真实的泪水,班上几个女生强忍住眼泪,生怕哭出声。此时,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深受震撼与感动!

话题导入:播放课件,引导学生了解《洞穴之光》中令家长头疼的向涵洋(英文名:Martin Murray),以他为主线展开课文教学。先用幻灯片展示向涵洋的照片,介绍他过去“上网成隐而且还爱打架,有时连母亲都敢打”等情况,结合情景照片,教学课文生词;然后,呈现问题:Could Martin change into a good student?让学生带着问题听磁带录音,在听觉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力训练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他们快速浏览全文,看谁先找出课文的“关键词、中心句”。

心得体会:课前热身非常奏效,从学生们的表情上看得出,他们已深受震撼,在情感上很快产生了共鸣,在很大程度上为阅读课的展开积蓄了情感体验。电视剪辑播放结束,学生兴趣高涨,心中热切需要探究“问题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转化过程,准备以积极的心态去感知课文的新内容,并在任务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准确地理解、成功地学得语言知识。

第二步(While reading)

深入课文:Boys and girls. Now we have known that Martin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his class, but he used to be a “problem child”. Why?

展示:Now please ask one partner of your group to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blackboard. Let’s have a match and see which group has found the most “problems”.

心得体会:进入课文衔接顺畅,小组讨论“问题学生”(Martin Murray)的问题所在,然后以分组比赛的方式上黑板展示答案。结果,全体学生兴趣高涨,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各个争先恐后,不甘小组落后,许多同学抢着上黑板板书,平时不大喜欢英语的几个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鼓励下,也壮着胆子代表小组上黑板展示。特别是边军杰同学,英语基础很不理想,平时好动,老师组织教学时,他听不懂。但是,他的英文书写却比较工整,于是他被选派上黑板公布小组提供的答案。板书时,他很认真,板书后,他很开心,因为他展示了自己。通过对问题的展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梳理了Martin的问题,从中也受到了警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第三步:(After reading)

拓展课文:Look at the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Now Martin has really changed.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 What has caused him to change?

问题讨论:……

心得体会:同学们通过Pairwork任务活动,共同探究Martin从一个“问题学生”转化为优秀学生的原因,答案的唯一性暂且不管,但是学生们在用心读懂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这个道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借此,引导他们联想到自己父母和教师对自己倾注的心血和关爱,诱导个别“问题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责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并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以最优异的成绩和最大的进步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和恩师。

从另一个层面,这也暗示学生:当他们遇到困惑和困难时,要和老师或父母沟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排解自己过重的心理压力和某些消极的情感,然后做到“知恩图报”,因为只有知之深,才会爱之切。

对于我们班上一位姓黄的同学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上学期学习态度很松散,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拖欠,而且经常和一些品学不端的同学往来。但是,自从他父亲前不久在医院确诊患了尿毒症以后,我主动询问他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心他的家庭困难,并试图为他在全校捐款,由于爱于面子,他不肯让其他同学知道他家庭的不幸遭遇,我只好为他向学校爱心基金会申请了困难家庭补助金,并且为他做好保密工作。

此后,他在校的表现前后判若两人。在班级清卫方面工作积极,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明显加强,再也没有上课迟到、早退、拖欠作业;在纪律方面,他表现得更好,课间不再打闹,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两个多月后,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原来的班级三十几名上升到十几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瑞欣.教师该怎样用好激情之“法”.中国教育报,2007-11-8.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篇8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

  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好教育者,当好学生的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呢?

  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

  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我们一接班,就会发现,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时。加之心脏病、癫痫、脑瘫的,真实状况时时有,就看你有没有爱心。有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爱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我们要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千方百计的接近他们,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维。把它们的问题当着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有爱心,我们多了些欢笑,少了些误解;有爱心,孩子们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视;有爱心,家长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担心。

  爱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我说过“我们的工作有别于工人,工人少生产几个零件,少拿一点工资;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班学生,不认真工作,误的是一代人”.有爱心,就有责任心。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我们在鲜花盛开的时节,用博爱从事着阳光下伟大的教育事业。“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在教育的天地里,爱心滋生着工作的责任心,着师生的甜美关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爱是学生成才的摇篮,让我们用师爱去点燃火种,让我们用师爱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2

  在教育孩子们要有理想的时候,教师不能失去梦想。我庆幸,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用浓浓的师爱营造着一个瑰丽的教师梦;以不歇的德性追求和孩子们共同体验着精神成长的丰盈与收获。当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迈向未来的人生之路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梦想与他们在一起飞翔。

  “爱”让教师梦富于色彩

  从教八载,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对每个学生的热爱。爱学生,爱他们青春的脸庞,爱他们善良的天性,爱他们鲜活的想法,成为了我教师事业乃至生命的动力;它让我能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打败潜伏的倦怠,在每一次备课中积淀新的素材,在每一堂课上鼓起新思想的风帆,在每一个和学生交流的场合传递给他们鼓励和信任的力量。正是爱的渗透才使得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授受,而成为一种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实践。

  对学生的爱让我的注意力超出课堂,指向每一个拥有“情感接发器”的生命个体。我记得这些“苦”:为一个身染重病的学生感到心疼,为一个不善于和室友相处的学生感到焦急,为一个学生的无心向学、终日昏沉而忧心;我也无法忘记这些“甜”,为学生的多才多艺感到喜悦,为学生取得各种成绩和奖励感到骄傲,为学生的成熟与成长感到欣慰。

  每个孩子都拥有无比敏感的心灵,他们能近乎精确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付出是多还是少,对他们的情感是诚挚还是淡漠。他们会自觉尊重“有爱教师”的劳动,热情与之合作;他们愿意向其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面对孩子们向我投来的求知的眼神,向我倾诉的纸条、短信、QQ、邮件,向我求助的电话,我充满了一种被信任的快乐和使命感。无论工作有多么琐碎繁重,不分平日假日,不分白天黑夜,心中总有一种力量在激励着我,那就是“每个孩子的进步是我不忘的初心”。

  正因为爱学生和学生的爱,我的教师梦才富于生命个性的色彩:“红色”是彼此传递的正能量,洋溢的热情;“蓝色”是理性思辨,不一样的思考角度;“黄色”是青春迷思,理想与现实间的平衡与奋争;“橙色”是知行合一,笃定前行……原来我的梦是如此密切地和学生的梦交织在一起,而彼此之间的纽带,就叫“爱”!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

  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和推动我区中小学和广大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育人质量,提升区域教育品质,3月28日下午,在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召开了石景山区第十三届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启动会。区委教育工委书记石显富、教委主任李秀兰、副主任于秀云出席会议,区教育分院院长周玉华、党总支书记于志勇以及区教委、教育分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教学干部、教育分院研修员等共计240余人参加了活动。

  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是一个紧密围绕当前教育改革主题,搭建教育研究、教育成果交流与分享的平台,自2007年以来,我区已连续举办十三届研讨月活动。促进了我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品质提升和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今年研讨月的主题为“坚持立德树人,贯彻五育并举”,引导全区教育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届教育教学研讨月活动共分为“区级重点活动”、“区级一般活动”“学校研讨展示活动”、“带题授课”四个部分。区教育分院联合各学校,围绕“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设计并申报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共197场次,其中区级重点活动12次,区级一般活动26场,学校研讨展示活动94次,带题授课65次。

篇9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一直以来大力推广,影响深远的改革。它的核心主要包括课题理念、结构、内容、评价体系标准的变化以及课题管理体制的改革等等。

我国目前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不断的改革,主要源于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有,教育失衡现象普遍存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各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的不平衡而导致的教育起点的失衡,直接导致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失衡。虽然现在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就近上学的入学原则,但是自由选择学校的现象并未根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愈演愈烈,这便出现学生上学机会的不平等现象,这首先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1]在此基础上,由于师资力量配比的不均衡,又会直接导致教育发展的失衡,最终形成了不同学校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教育结果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建构新课程体系,课程变迁和创新便随之而来。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变革中的基础课程,最终都将通过教师来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这种课程的改革无疑给一线教师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将在新课题的实施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这种专业化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题实施的必要条件。[2]其中,教师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的实验、推广,关系着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的成败。教师在课题改革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缺乏创新,缺乏趣味性,学生理解过程和程度教师完全不得而知,这样的课堂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其次,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其教育出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增强。目前我国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的定期培训,这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需要和专业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所存在的,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思考,以找到解决的对策。

三、对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教育课程的策略思考

1.教师应该定期培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同时对新课程进行学习、研究、实验与推广,对新课程的精髓加以消化吸收,做到深入、全面了解,这样教师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将基础教育改革融入到课堂。

2.教师应该定期读书,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视野宽阔,教师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3.教师要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校际交流,特别是针对那些重点学校的特级教师先进的教学及教法,要多多进行学习及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长补短。这不仅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减少学校师资力量的不平衡。

4.针对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过于繁、难、偏、旧[3],很难与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脱节,对此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并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5.教师应该针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对于一个问题的提出,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认真讨论,仔细研究,最后教师再做总结与补充,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10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说冬日读书如温暖炉,那么春日读书如赏百花。当代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

学生时代的我喜欢读名著、散文、诗歌。工作后,由于写论文、班级管理需要,我渐渐接触到了教育著作。无论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头或沙发捧上一本书顿时全世界都静了。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找到了许多心灵的共鸣。就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我感觉自己畅游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灵犀的朋友,当我迷茫彷徨时还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书本我都感到满足愉悦不已!

第一次听说县教研室下了音乐论文通知,我激动,又紧张。在找继续教育的学习笔记时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编著的《声乐演唱与教学》。这本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简直全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章节活脱脱就是写我,也是写了不少同学共同出现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将自己的体会落笔成文《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后荣获县二等奖。第一次写论文就能获奖,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鼓励。就这样,“读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关键还有指导性“让我渐渐走进教育阅读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办公桌、床头常常会放着各种种样的书籍。有时候是工作中碰到问题想要寻找办法,更多时候我是需要看看书才会安宁、舒畅。刚开始,我很喜欢看一些案例或教育叙事类的书籍。

那时候我只管自己读着舒服,别人读不读书那是别人的事。2015年,县师训处到我们学校筹划县培计划的教师集体阅读活动。我也意识到,读书是要带动的。我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得到提升。于是,我组织老师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让爱智慧》《读懂小学生》等教育心理学著作。就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温润、感动与智慧。从做方案到挑书买书到组织交流、读后感评比,我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犹豫。特别是看到满头银发的蒋团合老师一下课就戴着老花镜写读书笔记,听到肖艳老师看完心理咨询手记《读懂小学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单亲孩子掩面哭泣时,我觉得我遇见了有教育情怀的作者,也遇上了温润的教育同行。

读书,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有了互联网,我不仅可以最快了解书讯,还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读的书。当当网、京东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径当中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好书。在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情况,开始思考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这本书我也关注了李希贵的一些情况,对于他创办北京十一中学“走班制“的勇气和创新特别佩服!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儿童真是可爱的天使,巴学园的校长是多么有爱心和智慧啊!在佐腾学《静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静心倾听的温润的教室和谈乐趣和困难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里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程红兵的《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听课评课活动。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为我们教语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朱煜主编的《迷人的阅读》本身就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