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农村教学环境决定其在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并不占有优势,其要提升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探索的同时,
将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扭转传统化学教学中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的状况,为学生创设灵活多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行融合式教学,所以对融合式教学在农村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案例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融合式教学分析
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系统论学科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主导―主体教学思想基础上的融合式教学,强调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法、教师与学生关系等方面的融合,九年级化学作为以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等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启蒙阶段,强调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将融合式教学应用于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教学资源与化学具体问题情境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直观科学的化学实验过程和条件,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有效优化,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具体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解决问题技能的融合,可以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逐步融合中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化学素养也更容易形成;将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与九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相融合,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学习机会的利用效果提升,而教学评价与学习分析技术的融合可以使九年级学生对化学学科自身的严谨和科学产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在教学资源方面相对不占优势的农村初中院校,利用融合式教学同样可以实现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某农村九年级化学融合式教学案例描述
选取珠海市某农村中学的九年级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教学内容,分四个课时对九年级学生在融合式教学中知识内化的程度展开研究,首先对碳和碳的基本性质展开实时性和概念性知识教学,其次对二氧化碳的相关计算进行系统教学,然后利用后两课时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第一课时,选取研究对象中的三名未接触过在线学习的九年级学生同时进行在线学习,而教师进行一对一线下辅导,要求学生在独立完成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景相同但具体操作存在差异的部分任务并由教师辅导后,独立完成其他任务,由浅入深以完成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向盛水的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时,与其相连接的试管中气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与温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两个实验探究类问题,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所学知识对物质进行准确判断,还要结合该物质溶于水时水体热量的变化对试管气压作出分析,进而结合资料得出其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吸附能力上升、速度下降、时间越长的结论。
三名学生虽都得出了正确结论,但根据其自主探究过程可以发现其中一名学生需要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另一名学生的处理思维仍比较混乱,所以教师针对这两名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别布置了难度存在一定差异的作业,并对之前处于思维混乱的学生进行了视频观察,由此三名九年级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生了差异,而其中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的两名学生在线下组成了学习搭档,学习效果最不理想的学生在另一名学生的帮助下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此案例中,教师通过农村现阶段有限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辅导和引导,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不断调整任务,促使学生逐渐进步,而学生间的相互讲述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
三、融合式教学在农村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
1.对案例中融合式教学应用的过程分析
在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进行案例内部分析和利用模式匹配技术进行跨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融合式教学过程强调师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互动,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师、九年级学生、教学媒介、教学内容进行了择优和重组,使其之间形成新的关系,通过对教学事件和教学要素构成的二维矩阵的分析,可以对涉及要素的融合产生较全面了解。例如,在案例中可以将信息技术条件下每次教师与九年级学生间的控制和反馈关系作为融合式教学中的教学事件,那么以上案例中可分为教师辅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对两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一名学生继续探究、三名学生结合辅导分别进行后续自主探究、一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进行帮助、三名学生学习心得交流。5个教学事件,在教学事件发生前教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虽有准备,但并未产生全面认识,需要以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媒介在既为教师提供监控、评价辅助手段,又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平台的过程中将教师、三名九年级学生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在事件1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下一步教学策略产生新的认知,并对同样在自主探究中存在问题的两名学生进行区别化的详细分析,结合其具体问题进行差异化的学习思路引导,事件2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实际意义,而事件3是教师在三名学生进度逐渐出现差异后对其知识内化程度的检测,事件4中两名学生的互相帮助,既使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的学生产生了信心,又使另一名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强化,在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中,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逐步提升。
2.对案例中融合式教学应用的效果分析
篇2
他是个时间与事情管理的编程“超人”。他头脑似有多核CPU,不断处理多路信息,他兼具多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是因为他的“当仁不让”。而他最情有独钟的还是信息科技教育。20世纪80年代初,他进行计算机汇编语言、数学建模等的研究,参与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是信息科技学科课程建设的先行者、开拓者。从1999年起至今,他一直是上海市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撰写者和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制定者。
他一直坚守教学第一线,为了拓展学生更深更广的知识面,他致力于机器人、单片机的课程研究。他曾开设一系列以学生自主探索进行学习的相关校本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做了很大改变。他创造性地用比较研究探究学科核心价值,经常与数学专家讨论计算数学、计算思维与信息科技之间的关系。他研究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些核心概念,探讨学科的基础性价值,围绕形成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探索。他的教学心得是“以学科视野审视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培养、探究创新和价值判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他似乎是为教育而生,言传身教,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作为上海市信息科技学科专家、中青年教师大奖赛的评委,他的身影遍布上海的各个中小学校课堂。作为第一、二、三期上海市“双名工程”基地导师,他对学员的培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形成了“理论学习——技术应用——实践探索——课题引领”以及“专家学员互动——基地学员探讨——合作共享提高”的培养模式,就像学员所说,“导师余校长的点评每每将文化浸润到信息科技学科中,大大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
篇3
关键词 细胞工程;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288-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development of cell engineering is very rapid,new knowledge and skills emerge in large numbers. The new situ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he talent training of life science. This require us to reform and explore the teaching mode of cell engineering,it mainly include the network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the mixed teaching of classroom and network. Practice teaching showed the timely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is effective. It can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acquire more knowledge,but also can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in the end it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ell engineering;network learning;interactive learning;blending teaching
细胞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与方法,在细胞、亚细胞或组织水平对生物的遗传特性进行改造,以便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细胞系或生物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不断涌现,教学内容量在逐年增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大量知识信息的需求,甚至会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懈怠而降低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2]。因此,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把握最新研究动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对细胞工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借助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对细胞工程进行教学改革。2011年细胞工程被评为“新乡医学院网络课程示范建设项目”,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课程组的成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设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多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样不仅可以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更能使学生对细胞工程的学习充满兴趣,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同时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及时性等优点[3]。在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细胞工程又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新的教育环境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将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对细胞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优化,主要包括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及课堂加网络的混合式教学。
1 网络化学习
几年来课题组的教师借助校园网的清华在线平台,精心研究并开设了具有细胞工程特色的精品教学网站,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随时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该教学平台为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方面也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4-5]。目前,我院已经建成了细胞工程的各种资源库,包括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体系,学生个性化学习得以充分实现,并为信息资源的互利共享创造了条件。
1.1 基本资源
该资源内容丰富,包括教学要求、重点难点、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学录像、教案、课件、自测题、演示实验等。
教材内容以电子书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来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教师将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条理性更强。而且课程组的老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下载了大量的细胞工程教学资料,并通过软件自己编写创建了大量的精美立体三维动画、图片及英文解说的小电影,从而比课本上的内容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录像直接以视频方式进行,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授课过程,尤其是一些精美的动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录像分章节、按学时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多少,选择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而且不同的录像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的职称不同,授课的特色不同,学生学习之后,可以进行网上评教,将评教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自测题按章节进行,试题类型多样,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辨析题、名词解释、设计小课题等,全部采取在线作答,该方式使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又增加了趣味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登录,随时进行网上自测,提交后,系统立即给出结果,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测试反馈的情况,进一步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演示实验主要包括一些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以视频形式进行,由专门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录制,不仅可以展示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在实验技术的关键部分还配有解说,演示实验包含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学生可根据需要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科研思路,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进一步开展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6-8]。
1.2 拓展资源
该模块属于辅助资源,目前已经上网的主要有教学案例库、动画素材库、图片素材库、专题讲座、学科知识检索系统和相关素材及连接等。尤其是学科知识检索系统按英文字母顺序编目,方便学生检索。该网络课程共收集和制作的教学动画108个、教学案例近100个、学科知识检索名词术语1 000多条,并且有英汉和汉英2种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课余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更增强了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互动式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尝试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2.1 课堂讨论
课堂上适时采取案例讨论法进行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针对某个知识点,首先由教师提出具体案例,然后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总结。例如“番茄薯是怎样形成的?”“有性杂交能否实现这一设想?”“体细胞杂交又有哪些优势?”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按4人一组在15 min时间内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向教师汇报,最后教师分析番茄薯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明白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它克服了远源杂交的不亲合性,为遗传物质的广泛重组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要强调它在育种实践中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案例讨论分析,大多数的学生反映印象深刻,并认为所学的内容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知识的理解更容易掌握。
2.2 网络交流
在网络课程上设立师生交流区,如讨论版、E-mail及QQ等。学生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与教师随时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尤其是讨论版是细胞工程课程颇具特色的部分,每个讨论版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讨论,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问题。另外,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在网上随时与教师沟通。该模块学习方式灵活,一直深受学生的好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就是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与学生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相结合。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尝试在进行细胞工程常规授课的同时,适当结合这种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混合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就某一章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并给出该课堂的教学目标,如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融合的方法及原理,熟悉融合产物的鉴定及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了解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然后就重点的知识进行提问,最后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总结,并留出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要求网上作答,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之后由教师进行网上批改。网络作业的成绩计入本课程综合考评,其比例占总成绩的10%。
通过对我院2012级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98名学生做问卷调查,有95%的学生赞同这种混合式教学。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新鲜感,而且可以使其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
细胞工程的教学改革不仅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不同教学模式的测评结果表明,2011级学生采取课堂教学,其优秀率(≥90分)为8.45%;而2012级学生采取混合式教学,其优秀率高达为38.06%。这也充分证明了混合式教学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具明显的优势。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套适合细胞工程的新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化学习、互动式学习及课堂加网络的混合式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细胞工程的知识,而且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化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时不够、课本内容相对滞后、师生交流少、学生自学难等问题。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性和课堂上互动性,并且能将思想教育融于知识的传授之中。尤其是混合式教学更能实现网络与课堂的优势互补,大大提高细胞工程的教学质量。
5 参考文献
[1] 安利国.细胞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4.
[2] 张元平.基于网络环境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3):53-56.
[3] 王燕华,武福华,杨建伟.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设计[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6):106-108.
[4] 杨保胜,张鑫旺,孙翔,等.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基础医学类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6):129-130.
[5] 许重洁,王红霞,张光谋,等.细胞工程网络课程建设与探索[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6):582-583.
[6] 王红霞,张光谋,杨保胜,等.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8(24):15-17.
篇4
1MOOC和SPOC简介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国内称为慕课,一般是面向全社会开放。课程具有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国外主要的MOOC平台有Coursera、Udacity、edX等,国内方面,也涌现出了“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校际的协同创新联盟。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需求也提供了一批小规模定制的在线课程。小范围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是在一定程度上MOOC的延续和发展。SPOC的“限制性”体现在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课程“小规模”指学生人数控制在几十到几百人,一般是面向某些学校或者某些特定学员开放的课程。SPOC基于在线优质课程资源,以在线学习和真实教室课堂为纽带,将教师的知识传授身份转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同时也便于教师全方面深入了解学生。从本质上来说,MOOC和SPOC都是一种教学的促进手段。MOOC平台加剧了教学资源的聚集与利用,平台越来越多扮演着教师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过程数据聚集地的角色。针对MOOC+SPOC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在备课、准备教学材料、实施教学改革过程中投入了巨大、难以量化的工作量,完善的MOOC平台可以将教师从学生成绩填报、课程考核分析与评价等过程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开展教学改革,有效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
2“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课程,属于计算机基础课程“1+X”体系的第一层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程先后经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阶段。“大学计算机”课程包罗万象,知识点纷杂又不能深入展开,很多大学新生入学前不同程度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上课听讲内容“似曾相识”、导致教学和学生的关注点分离,“上课玩手机”等隐蔽性逃课等现象始终存在。部分高校囿于师资水平限制,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更深层次上讲,由于授课过程存在大量重复性劳动,教学过程流于形式,甚至退化为计算机培训学校的软件培训课,更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计算思维”教育。教育部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文件对于构建起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起到了规范作用,各高校通常以“理论知识传授+计算机与常用典型软件的操作”的形式开展。理论课堂上,事实与工具讲的多而思维讲的少,内容宽泛,讲解浅泛,以概念讲概念[1];实验课堂实验类型比例失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创新型实验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课程内容没有新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给人留下课程水平低,作用不大,从而加剧了计算机“工具论”等狭隘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程面临着缩减学时、压缩教学内容等现实问题,受限制于学时等因素教学内容面临舍弃等选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填鸭式教学”不可避免;同时学生被动学习之下学习积极性受挫,主动参与程度不高;另外师资数量的绝对不足和师资水平的局限,面临超额的教学任务,课程成为“复读机”式教学不能杜绝。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水平如何做到因地制宜,使得计算机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仍旧面临诸多问题。近年来,MOOC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促进手段大行其道,以其资源多元化,易于使用,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给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接踵而至的SPOC将在线教学和微视频、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弥补MOOC教学“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的短板,而且可以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深度融合,因此选择采用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来改造“大学计算机”课程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
3我校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情况
我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新生在每年秋季学期开设,每期学员人数五千多人。面向20多个专业学院的80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开设。实施MOOC+SPOC改造前,在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中,大学计算机课程分A、B两个层次开设。A层次学时设置为56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32学时);B层次48学时(理论16学时+实验32学时);”两门课程分别实施统一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试大纲。近五年来,我校一直在深化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全部本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摸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11份,掌握了第一手的调查资料。同时结合我校综合性院校特点,加强同各个专业学院的调研工作,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以每学期师生恳谈会、校际交流调研、对口支援高校培训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参观考察,为开展混合教学积累经验。从2012年开始,我们按照学科门类从全校选取了20%的有代表性的专业,涉及本科、民考汉、民考民等多种类型的学生,开展MOOC教学探索试点,通过设置部分自学内容以“专题考核”方式进行。2013-2014学年,在完善教学内容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改革实施范围,选取40%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实施MOOC+SPOC教学改革,采用网上自主学习+线下面授的模式进行。2015年SPOC混合教学改革模式[2]进一步深化,通过校级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立项项目形式,从教学方案实施与实践、教学过程设计、案例教学方法、在线学习模式、学生成绩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2016年SPOC教学改革全面铺开,以线上自学24学时+线下面授16学时的方式,实施滚动式并行流水化课程开设方法,根据学生人数和师资实际情况分批次独立完成。同时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从教材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习题课建设分别推进,目前经过两轮实践检验的教学视频已经在EOL教学平台上线,配套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也已编写完成,截至目前主编参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部级规划实验教材1部,配套教学案例3部。
4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新生刚从中学传统课堂进入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多有不适,学生们依旧希望大学教师在课堂讲思路、讲提纲、讲重点、讲难点、少术语、多示范,多提问、多讨论,通过对学习内容实施指导与引导、辅助以通俗的语言案例讲解、进行问答与互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完全化的MOOC学习,容易导致师生沟通的缺乏,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承认个体的潜能和差异的同时注重个性发展,给不同学生的学习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做到因学生而异。这种共性和差异性的存在,需要MOOC平台和SPOC课堂有机结合,为此我们实施了以资源为中心的混合教学过程设计(图1),以及混合教学实施模式(图2)。4.1构建课程资源平台,规范教学内容为便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参考国内“东西部高校共享课程联盟”、“地方高校‘优课’联盟”、“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等MOOC教学平台,以及爱课程网、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等平台中的名校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开展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微课”视频、习题库、测试库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建设。发挥互联网思维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充分依托我校EOL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平台,充分挖掘优势课程资源,消化吸收后自主设计、重组教学内容,设计并完善现有教学案例,结合互联网+大赛,微视频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立项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开发,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学时数,通过减少传统课堂授课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学时数的形式改造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视频点播等形式增加学时自主学习时间,在形式和内容上减轻教师的重复性劳动,“大学计算机”试点课程学时调整为40学时,线上自主MOOC学习24学时(理论+实验),线下SPOC面授16学时。依据专业学科大类及学生受众不同,动态调整授课方式及教学案例。4.2加强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多层次学习需求开展混合教学环节设计和以资源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3](见图1),构建混合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以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降低混合学习的难度。在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以“讲—节—测—练”为组织架构,以“微课”视频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讲,每一讲由若干节组成,各节之间前后呼应,各讲之间有机结合。每节之后安排小节测试,便于对学习内容进行即时测验,考察自主学习效果;针对技能型操作内容,提供3-5个同类型的练习作业,为课下自我练习提供学习材料。通过内容的重构,争取使学生线上学习做到“讲、学、测、练”相结合。3.课堂教学2.在线学习4.学结与评价1.课前准备MOOCTHEOL测试题教师学生教学资料iCourse中国大学MOOC学生资源池练习题图2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基于网络教学平台,丰富《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内容,以线上线下互补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小班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延伸教学内容,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课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4.3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实施混合式教学实施模式(见图2)。线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线上自主学习重视师生沟通交流,多方协同共同营建讨论区,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求助驿站,学习经验的精华聚集区。线上学习由于缺乏线下课堂的教师面授的即视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正向反馈,而线上学习讨论区的功能承载了问题求助、课程内容讨论,学习情绪抒发等方面的内容。此外鼓励教师利用口头表扬进行鼓励、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励,感受主动完成工作的愉悦感,从而形成良性刺激,感受自主学习的激情。4.4多方位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作业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知识内化、迁移的体现。学生作业评价可以形式多样化,具体可结合实际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引导的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共同参与的复合式评估等形式的作业评价。无论哪种形式的作业评价,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堂上的直接观察、回答问题、读书笔记、师生座谈、访谈等教学信息反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从正反两个方面给与客观公正的评价。特别的,针对学生作业自评和作业互评,需要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评估知识和教学技巧,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让学生全面掌握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意义、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业自评使学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作业互评使学生换一个视角来审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价,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技能、培养和他人合作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无论是学生自评还是互评,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理解的偏差修正评价目标、方法。适时抽查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及时掌握学生评价倾向,并在需要时提供建议。4.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实施过程化考核由以往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转向侧重于知识考核、能力考核、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的形成性评价。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特点适时实施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课程始终。形成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线上以及课堂学习对课程学习的态度、方式等。通过灵活开放的方式,如课上或课间师生片段性对话,电子邮件,读书笔记,QQ,微信等形式,对学习过程进行动态化监控,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图3“大学计算机”课程平均成绩对比改革后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课程评价公式为“总评成绩100%=线上成绩40%+线下面授30%+期末考试30%”。线上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含MOOC视频学习,知识点测试,线上讨论等部分;线下面授包括出勤和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侧重于课程相关内容的实验作业,以应用型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少量的综合性实验为辅,主要考察学生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期末考试为无纸化考试方式,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以Office软件操作技能考核为主,从课程SPOC实用教程中分模块随机选题,通过无纸化考试的方式进行上机作答。图4“大学计算机”课程优秀率对比从近几年学生的课程考试结果中平均成绩(见图3)和优秀率(见图4)来看,其中2011为参照基准,为改革实施前的成绩评价结果;2012-2015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后的课程总评成绩。2016年A、B层次合并,未列入对比。课程整体平均分稳步上升,优秀率大幅提高。
5总结
经过几年的MOOC+SPOC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建立以资源为中心的“大学计算机”MOOC教学平台,结合混合教学过程设计,探索实践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教学改革效果。
作者:常耀辉 钟福如 蔡文青 单位: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张丽杰,等.大学计算机课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008.
[2]常耀辉.基于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01):26-32.
篇5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F230-4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l展,计算机网络也广泛应用到教学方面,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已经开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后“慕课”即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在高校实施,但无论哪种在线课程的教学模式都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需要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从而混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解
混合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与信息数字化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打造立体化和多元化的智慧课堂。这种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教师在线上采用传统的面授方式时,根据自身上课的需要,辅助使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质资源,线下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根据需要设计任务和项目,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针对学生的情况,老师可以在线下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利用线上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提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实现翻转课堂、在线课堂和面授课堂的融合。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教材、老师的教案、课件,从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中可以接受更多的信息,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线下根据自身学习的情况与老师布置的任务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提升,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更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的改变,也是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混合式教学的理念,我将此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专业1401班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该班学生人数为52人。通过将近1年的尝试后,发现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因此在15级授课中仍采用该种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调查学生反响也非常好。在实施中具体的运用步骤如下:
(一)分析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因该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该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课-证”融合的一门课程。所以在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前先要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认知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出发,培养学生能建账、记账、算账、更改错账等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操作的过程中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诚信品格、优良的心理素质等,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使之初步具备一名会计职业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2、课程标准分析
根据该门课程在会计工作中体现的特点,我们将此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单项工作任务、一部分是综合工作任务,单项工作分为4项,即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和1项综合工作任务,即以某公司一个月的真实业务为情境,以轮岗的训练方法,完成该企业的全套账务处理过程。在任务中以复式记账法贯穿始终,以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标准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来衡量课程标准实施的效果。
(二)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1、教学环境设计。在教学实施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环境、学习环境和管理环境三大部分。其中教学设施环境包括多媒体教室、机房和配套的课程教学软件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软件等;学习环境包括公用计算机机房、学生寝室、图书馆等;管理环境包括课堂的管理、实验室的管理、图书馆的管理、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等。各部分环境又通过校园网及网络教学平台互联整合,使得整个学习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建构整体。
2、教学资源设计。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在课程面授和在线课堂中讲解知识点和技能点,需要依靠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
(1)参考教材.教材的来源主要有出版社出版的、自编的和网络化的教材。无论哪种方式,只要能根据课程标准达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目标就行,所以无固定的教材,但老师必须要推荐给学生至少3本以上的参考书和专业链接网址让学生课后进行学习和参考。
(2)网络资源。在互联网时代,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随时随地学习,所以需要构建网络资源。这些资源要通过老师进行整合才能避免信息的杂乱,也防止重复开发资源,学生学习起来才有章可循,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但在整合或构建新的资源过程中要设计好学习的步骤,如课程章节视频、PPT、技能操作、练习习题、测试、交流模块等,可以利用世界大学城、QQ群和专业网站把整合的资源挂入相关的网络中,利用QQ或微信或大学城进行在线教交流和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中华会计网、湖南会计网、233网校、无忧网吧、对啊网等专业网络进行在线学习。
(3)教学软件设计。根据该课程理实一体的特征,需要学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学生和基本技能的操作以及考证的特点,需要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购买了网络版的网中网课程教学软件和无忧考试系统。这样可以在机房针对自己的问题,老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做到因材施教。线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与在线测试。
(4)教学活动设计。在上课前要求根据学生学习好坏的情况分组安排座位,选出一名学习能力强和具有团队精神的组长。老师所讲授和布置的内容通过检查组长的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线上线下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项目完成的效果和质量、讨论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一对多的方式老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通过分层的方式也有利于有针对性的辅导。
(5)教学安排形式设计:该课程采取分段和集中的方式安排教学,第一阶段为实际操作,主要操作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账务处理流程。这个阶段学生还不太清晰会计的知识,为此,可以对涉及浅显的专业知识通过演示和讲解后让学生操作,对涉及到复式记账法等比较难的专业知识时只告诉学生怎么填写,依葫芦画瓢就是。这阶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整个账务处理的流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奠定后续学习基础。第二阶段为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结合,此阶段主要讲解会计要素、等式、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法等基本理论,再将其与第一阶段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三阶段为综合训练,以一个月的业务为背景,完成某企业一个月完整的业务。将所学的前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会计职业能力和基本素养。第四阶段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中利用构建的教学资源集中进行训练,实现“课-证”融合和理实一体化,让学生初步具备一名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6)多元化教学评价设计。考虑到此课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会计基础的一般原理以及主要的方法的掌握、应用能力以及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性,成绩考察强调网络学习成效、技能操作过程的和从业资格考试的情况,其成绩计算方式为:最终成绩=网络学习(20%)+技能操作(20%)+平时成绩(10%)+考证考试成绩(占5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主要体现平时表现。
(三)混合式教学实施成效分析
本课程目前已进行完毕,从结果来看其学期期末成绩平均为85.03分,考证成绩一次性合格率为85%,技能测试合格率为100%,其中优秀率为90.28%。与13级学生效果进行比较,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平均为72.06分,考证一次性合格率为20.13%,技能测试合格率也不到70%,优秀率只有60%不到。从学生的调查来看,有95%的学生对课程的教学设计、组织形式和线上线下的课程资源感到“非常满意”,学生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促进了自主学习。
由此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项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新时代―SPOC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
[2] 蒲新薇、孙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提升高校教学成效的策略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 林晓凡、胡钦太、邓彩玲.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
从2003年以来,在“面向应用需求,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创新精神”[1]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指导下,文理学院计算机中心就所承担的三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如课堂教学为讲、练结合形式;围绕课程建设多元化教学和学习资源;编写教材和配套的实验指导;开展课程的综合实验设计;建设考试系统题库等,这些措施对提升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8年,计算机中心调整到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成立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新的环境下,如何依托专业学科,与时俱进,开展新一轮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为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有新的提高和突破。根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推出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简称“CFC2008”)和教指委“白皮书”精神,我们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对的是占全体大学生95%以上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它的目标是在各个专业领域中普及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使所有大学生成为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明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和教学理念下,我们应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予以深化改革,使计算机基础教育紧跟时展的步伐。
1.1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定位趋于合理和科学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本科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有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比其他课程更为直接、更为深远的作用。因此,在本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计算机技术更新、淘汰快
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特点,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淘汰快,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产品功能性教学转变为“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学理念。
1.3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校园网的普及,网络化的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环境等进入传统的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效。除此之外,信息化还带来大量网络教学的新模式,如网站教学、网络辅助教学、资源型学习、协作学习等。
2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状况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状况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近年来,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比如教学全部安排在机房,讲练结合等。但教学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通常采用教材、教学课件,在计算机房实践操作强化练习来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仍然是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
2.2学生学习特点明显,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仍延续中学的学习方法,处于一种较被动的状态,同时,他们又逐渐有了较强烈的独立、探索、自主学习的愿望。学习的方式以独自学习、自学为主,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偏少,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帮助和指导。
学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少数学生在高中时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部分远郊区县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网上聊天、玩游戏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
2.3专业需求明显不同
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第二门课程已做到文理分科、区别对待,但仍没有针对不同专业指定不同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比如计算数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需求较高;档案学专业对数据库的教学需求较高;广告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信息处理。这些专业希望在基础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程序设计、数据库相关理论等知识,并且要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纲是统一的,没有按专业需求区别对待。
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认识了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针对我院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新概念的提出和流行是对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践“网络化学习”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界曾对“有围墙的大学是否将被没有围墙的大学所取代”这一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辩论,两方意见相持不下。在经历将近十年的网络教育实践以后,美国教育界终于认识到“取代论”是一种过于偏激的观点,从而逐渐取得共识。2000年12月,美国当代一流的教育专家和一流的教育技术专家起草了“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2],并给出如下观点:“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
国内最先引入混合式学习新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倡导这一学习方式。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即只有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化学习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3]。
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建立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将从几个方面进行。
3.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混合
在教学模式上,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混合是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出发,既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要依靠教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靠教师把当前所要学的新知识、新概念和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原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形成有意义学习,因此在这些阶段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只有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认知主体作用。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2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我院学生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又十分明显。我们不应该只满足课堂教学,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比如网络的应用给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我们应该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站,提供课程的全部教学资源,包括学生自学需要的素材库、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及扩充性知识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系统讲解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运用典型案例强调重、难点知识。在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课程以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方式上机实践,强化对课程内容理解和掌握,根据自身能力,拓展部分知识。
在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混合教学中,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所占课时的比例,及何时混合、如何混合,由教师主导。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在课堂上利用一部分时间系统讲解,案例演示,然后让学生同步练习。在课上或课下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
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3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的混合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课程应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教学着重介绍计算机重要概要和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的技能操作。对于Office的应用,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经历,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平均每个模块10个教学学时),给予学生更多更高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多设计,使用一些适度、适用,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案例,以“做中学”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Word字处理模块,通过制作学生情况登记表,使学生掌握表格的应用;通过编排电子书,掌握长文档排版的技巧等。在完成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示范,把学生引入到通过某个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结合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例,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应用技能。
对于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单元,以每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在学期末,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综合项目,学生通过自主选题完成一个具体的、有实际意义的综合项目来达到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要突出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就需要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多设计,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和项目,并将它们有机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项目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实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4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
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通过教材、笔记等教学资源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检索相关资源或按照网络课程的指导进行的有计划的学习。
协作学习的开展主要是指传统教学环境下的小组讨论、交流和基于网络环境中的在线主题交流等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融合各种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也是混合式教学重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我们认为在混合式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网络课程或学习平台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或学习平台中,通过学习指导书,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行;通过资源服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资源,满足学生不同需求;通过在线测试功能,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效果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安排某些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近5年来,计算机基础、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和VB程序设计课程后都布置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如每个学生在学期末提交一个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或用VB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的应用程序。在完成课程的综合设计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但我们也意识到目前课程设计整体质量不高,难度和广度不够,在选题上也有所欠缺,即不能较好地将所学计算机应用技能更好地服务于本专业。课程设计质量不高有多种原因,如个人能力有限、时间紧、任务重等,解决的办法是尝试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和比赛任务在学期初布置,由4~5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完成。在学期中期,以命题或自主选题方式开展课程设计。各小组在接到任务后,根据每个学生特点分工协作,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结构设计及界面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输入输出模块设计;代码编写。小组的成功将依靠每个同学的努力,学生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并通过交流、互帮互助,实现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混合。以小组方式开展课程设计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升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3.5过程式考核与总结性评价的混合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因此,考核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着手改革计算机考核形式,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使用考试系统。考试系统采用“理论+上机”的模式,既可以对基本理论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操作技能进行测试。同时,在每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后都布置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并计入学期总评成绩中,这些措施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其综合应用能力。
在继续深化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应加强过程式考核,这可以避免学生为追求高分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在完成某个模块或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教师布置一次考核,采取课堂在线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
学期的总结性评价应包括过程式考核、课程设计、期末考试,同时,开展竞赛促进学生学习,以竞赛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完善考核机制。如举办一年一度的计算机技能竞赛,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应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等技能比赛,以展示学生素质,推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4结语
在深化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育思想,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推动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8[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8-19.
[2] 美国教育部.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M]. 上海:上海科教院智力开发研究所,2001.
[3] 何克抗. 从Blended-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中国电化教育,2004(3):5.
Based on the Blended-learning Computer Cor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Model
YU N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篇7
“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专业模块课程,围绕提升学生木质产品设计以及处理产品与用户、环境关系的专业设计能力,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产品设计师岗位职业标准,基于学情分析,组织教学。课程以合作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木质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设置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前导课程学习具备三维参数化软件(Creo)、三维造型软件(Rhino)和渲染软件(Keyshot)绘图技能,掌握设计基础理论、造型方法和材料工艺知识,但未进行以任务为导向、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综合设计实训,无法将木质产品的造型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有机融合。基于上述内容,制订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如图1)。教学实施方案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教案和教学资源,要求学生按照教案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微课、预习课件、参与测试、反馈疑惑。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划分课堂学习内容,整合知识点制作微课,设计任务和试题,并上传到职教云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特别是要求其及时反馈疑惑。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收集常见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或方法。例如,“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观察并总结上传常用木质产品的结构设计。根据学生的在线反馈,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案例,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进行相应调整。在课堂上,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并以学生反馈疑惑中常见的问题为例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分组反思和讨论问题,并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的课堂学习中,各组学生进行设计汇报,由其他小组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后,学生要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互评,再由教师和企业专家评分,其中优秀的木制品设计案例可以再次分享。同时,针对学生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师生可以一起讨论,并作为教学资源不断拓展。
一、教学资源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建有打样实训基地、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
根据项目化教学实际需求,团队与企业专家按照“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线,成果为导向”共同编写了新型活页式教材,将木质产品设计师的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以适应企业木质产品设计加工新变化。结合慕课资源“家具结构设计”“木家具制造工艺学”和虚拟仿真软件(榫卯App/榫卯工艺App),相互补充,促进项目化教学落地。
二、教学策略
(1)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适度调整学生课前慕课学习的任务量,着重任务驱动下的现场教学。(2)教学设计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以真实工作为导向开展教学。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专业绘图软件,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能力。(3)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设计调研和产品汇报会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三、教学评价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将教学评价方式由期末考核转变为提升能力的过程性考核,采用企业导师主评、专业教师辅评、学生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的全过程考评方式,依托网上课程平台,严格按照企业验收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和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依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木制品国家标准制定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最终形成多元有效、可评可测的整体评价方案。
四、教学效果
立足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实施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木质产品的核心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素质表现均有显著提升。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真实的项目任务入手,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和软件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于探索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之后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基于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对接合作企业,开拓整体产品开发设计思维,提高设计实战能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最终,学生的设计能力会受到校企合作企业的一致认可。
五、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针对具体学情和课情,专业管理委员会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及金字塔理论的基础上,依据ADDLE模型,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包含具有不同目的和作用的子步骤,构建了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一)任务驱动线上学习
利用职教云平台,在课前上传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及相应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任务清单包含学习目标和建议、具体要求、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问题反馈等,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提前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程度。常见学习问题的反馈会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给予重点解答,个别问题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单独解答。
(二)讨论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首要任务,关注学生在线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一些难以通过线上指导的问题,可以在线下课堂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探索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经验的交流,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反思,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
(三)课后形成教学闭环
篇8
关键词:毕博教学平台;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5-0160-03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our colleg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in ord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s the foundation, thought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notation of the yea", based on blackboard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multimedia resour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to explo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student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mode and method.
Key words: Blackboard education platform; multimedia production technology; ability training;teaching mode; case teaching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形象、丰富的多媒体信息和方便的交互性深入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带来巨大的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其余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在了解多媒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开发处理工具有所掌握,具备一定实际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并将其真正的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目前,多媒体制作技术已经被纳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但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多媒体制作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迫切需要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推动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和切实有效的应用。
1多媒体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问题分析
1.1以实际需要为契机,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作为我校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部一名专门从事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公共课教学的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实际的调查和了解,可以发现,作为90后的他们,大多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知识面丰富,对计算机知识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需求[2],例如,在对所带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大学信息技术》实际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所带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表1统计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多媒体信息的制作与处理社会和专业性都很强,这也是本公共选修课开设的初衷和目的。
多媒体技术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学科,内容涵盖当今主流的多媒体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应用和开发方法[1]。作为一门公选课,由于课时有限,也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各专业的特点,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技术与方法,具有电脑广告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声音编辑与处理、视频短片编导与制作和动画创意与制作等多媒体应用设计和实施能力。所以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以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几种常见多媒体素材为线索,通过案例分析和设计,以培养多媒体技术的实用人才为目的,使用包括图像处理Photoshop,声音CoolEdit,动画Flash MX和视频Premiere软件,介绍各类素材的处理技术及多媒体作品设计方法。
1.2以能力培养为本,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作为一所应用型综合大学,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是拓展学生知识与视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完善学生价值观与人格的重要途径。而且由于本课程的选课对象主要是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结合多媒体技术在他们日常工作与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程授课内容更应该注重于技术的应用方面,例如图像处理,动画视频制作等,而不宜过多的讲解那些在学生认为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理,例如视频的编码方法,图像的压缩方法等。
同时,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大部分同学其初期的选课目的便是兴趣和需要,在保证内容需要的同时,更应该进一步从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应用实例上增强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图像处理部分,可以通过证件照片制作这个案例,来讲解Photoshop基本工具的使用等,并在随后的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
2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2.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生在信息环境(电子商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图书馆等)中学习和生活,这也给越来越多媒体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行性和实践性,而且实践证明,使用现代教育手段一定情况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当然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根据教学需要将课程授课内容以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展示,即资源库的建设和整合是关键。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需要,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1)教师教学(主要是教师制作和准备),包括课程基本简介、课程主要内容、教学计划安排、电子教案、考试系统、各类教学素材等。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主要包括网络课件,典型案例展示、微课视频演示、网上交流(论坛)、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发帖)等。
(3)学生能力培养(主要由学生提供),学生的优秀习作和创新作品等。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能力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网络环境下构建了一个综合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发展比较快,应尽可能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进行教学资源的制作,并同步更新教学内容上传至毕博教学平台。
2.2基于毕博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
为了更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常熟理工学院将“教学内涵年建设”第三轮主要工作重点放在了通识基础课必修课和优质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上,而《多媒体制作技术与应用》因为在前几轮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每轮的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被评为校级优质公共选修课,进一步的课程建设将在毕博教学管理平台上逐步完善并继续运行,在线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利用网络环境也是教学过程的关键。基于毕博教学管理平台,可以将混合式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
1)课前:大学和中小学不同,虽然大部分课程都有教科书,但老师所讲内容并不是完全照搬教科书,而是会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确定一节课的内容,而课上所用的PPT就相当于调整之后的“教科书”,所以课前会把下节课有关内容的PPT上传到毕博教学平台“课程教学内容”,让他们提前预习,但同时,PPT也只是讲课内容的骨架,还有很多知识是通过实际教学和板书来传授的,需要学生认真听讲和记笔记,并通过“课后作业布置”环节进行考查。
同时,除了正常的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还会将一系列建立制作好的教学资料,例如
电子教案案例展示、素材库、微课视频等组织上传至毕博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有选择性、有目的地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不仅可以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还在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课中:基于毕博教学平台,在对所讲内容进行预习了解之后,每次上课对于每个应用软件的使用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简单的介绍其基本界面和基本操作后,通过预先设计好的一些实例进行边讲解边实际操作,不但讲解这个实例本身所用到的命令参数,而且进行扩展,介绍相应的变化及其效果。这样就在随后的上机操作中,就会发现学生做的作业有了可喜的变化,不再是清一色的例子效果,而是有了自己的构思,例如,在实例“贺卡制作”讲解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运用相关主要技术自由发挥做一个贺卡,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学生在掌握运用基本操作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每次实践课都要有作品提交,课程结束后,更是要做一个综合的大作业,当然这个大作业在开学初已经做了布置,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同时也在课堂时间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课前预习是必须,课内学习是关键,课后复习是巩固和提高[3]。利用毕博教学平台开设课后论坛版块,学生针对所学知识相关问题可以相互讨论,老师针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点评,也会将好的作品在平台上进行共享,最终在总结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多媒体制作技术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由于具有学时短、知识点多、应用技巧广泛、实践性强等问题,不能做到包教包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学生入门,建立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教学的关键。
2.3以项目设计为根基,采取案例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一般课程的组织教学大多都是要经过例子的引入、概念的提出、原理分析、举例说明、实验论证、题目加深理解等环节,但是对于像多媒体制作技术这样实践性较强的应用课程,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实用技术的操作技能上。所以,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项目设计为根基,采取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操作和技巧,例如图像处理部分,使用Photoshop进行照片的合成,贺卡和证件照的制作,雕刻画、油画、手绘画、日历的制作及人物的美容等,最终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在演示过程中引出各个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因为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这种以多媒体项目设计和多媒体作品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在了解多媒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案例教学和课程设计及应用实例的开发,对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开发处理工具有所掌握,并将其主要技术真正的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2.4 注重过程化考核,提倡多元化考核方式
多媒体制作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过程,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获取书本知识的多少,所以更应该注重日常评价和过程化考核[4]。
为了让学生明确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和考核方式,每次上课初期就对此门课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进行公布和说明,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有提高就鼓励,只要有进步就表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性。其次,为了切实有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毕博平台定期进行一些小测试。再次,为了保护学生的新思维和积极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有创意和技术突出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加分,成绩实行等级制,例如5级制,不过于量化。最后,多种评价标准相结合,将期末作品交流、同学相互评价、老师评分和态度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且在作品评价中强调个性发展。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多媒体制作技术课程采用毕博教学管理平台,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所采用的教学平台线上学习和课堂面授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课程”或“完全线上课程”教学方式,进一步实现了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互动,加上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和多元化,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良好,并需要逐步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于晓青. 多媒体课程教学中的案例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11-212.
[2] 朱苗苗,牛国锋.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0):14-16.
篇9
电子商务是各种电子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冲击传统的商务模式,影响传统的商务流程,形成崭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处于发展中的现代商务模式,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能够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商务管理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电子商务正在成为世界各国高等院校竞相发展的新兴学科。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强调电子商务课程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或活动整合在一起,要“淡化”计算机(电子商务)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其“综合性、应用性”。在计算机方面,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学会使用各种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技术来改造或渗透传统商务同时,更要学会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及设计。
2课程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课程在我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选修课阶段(2000-2003年)
根据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我校从2000年起,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供学生选修,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同时,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提高实际开发能力;
(2)专业方向限选课阶段(2003-2007年)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标志也开始出现并得以迅猛发展,人才培养是促进我国电子商务事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我校在2003年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时,将《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设置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方向限选课,学时为48学时,并且制订了课程教学大纲。
(3)专课程深化阶段(2007-至今)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日益重视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科的发展而成熟起来。从1993年,“三金”工程开始,到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实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将逐渐步入正轨,将逐步从宣传和推广阶段进入到了务实的发展实施阶段。
与此相适应,本课程于2007年开始,将《电子商务》课程延伸《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目前,电子商务不仅属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同时将面向全校开设选修课。随着专业建设、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就业形势的要求,在教学思想观念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
为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基本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性和创新性与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良好结合,教学要提倡学在实用,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实践训练,敢于创新,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1)学在实用
教学要提倡学要实用。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强调实用,其目的更多的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从学生适应岗位要求的角度考虑。教育要让学生动手做事,提高能力。回头思考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符合以实为根的教学思想,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紧跟时展步伐。学校必须掌握社会需求、学生需求,然后立校设科,培养人才。教学改革必须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社会需求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动力。当前,企业挑选人才高度关注就业者曾经学过什么,能干什么。教育教学必须以实为根,自觉地深化教学改革,解决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最终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教学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选择、时间安排、成绩评定、学生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逐步实现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需要设课程,以生产流程要求安排学习进程的目标,调动企业参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积极性,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重视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以生为本是必须树立的教学思想。电子商务课程就是严格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方法,教师通过创设与现实相近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工作适应能力;通过解决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实践培养创新
实践出真知,电子商务的授课都是从理论开始,以实际案例应用为止的。在实际案例应用的讲解中,教师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绝不是纸上谈兵。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通过种种措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章节中启动开放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增加学生开放实验的内容和时间,设置较多的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专业实验室为依托,组建学生专业教学创新基地,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的人员、场地、设备等现有条件,为学有所长的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出学校,跳出教育,进入社会,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必须努力吸收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要。通过电子商务这门课程,可以感受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方式,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4课程建设的目标
电子商务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一门核心课程,争取将本课程建设成为教师队伍强大、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管理科学的课程。为此,制定如下建设目标:①教师梯队结构合理、基础坚实、教学水平高。②强化工程训练,贯彻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开放源码和教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系统开发。③进一步丰富试题库与试卷库的容量,使之具有明晰层次、难易梯度、实践性强的特色。④多媒体课件制作既要内容丰富,又要形象生动,使学生能够容易、牢固掌握该课程的有关内容。⑤完善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自学习能力。⑥建立严格的作业、实验规范和成绩评定标准。⑦出版特色理论教材一本。⑧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在不分班的情况下进行分层次教学。
5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措施
5.1教学内容
该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限选的重要主干课之一。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并对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践性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提高电子商务开发设计能力。
整个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在“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中,充分体现其前沿性是“电子商务开发与设计”课程建设的知识体系主要内涵,它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相关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开发基础、网络安全)、电子商务开发方法、电子商务具体开发实例。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践课在计算机房进行;考试采用理论考试与实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并能应用到实践当中。
(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效果:理论教学与实验学时比为1:1;于学期后期专门安排二周时间,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应制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独立完成设计。该课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2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课程团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小班教学,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进行探索。这些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法使得学生置于电子商务理论思考和实践的研究环境之中,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激发了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采取导、学结合式教学方法。在课堂讲授基础上,指定参考资源、思考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提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授知识,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教师启发、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答疑。
(3)用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疑难问题、一些可能有所创新或具有独特见解的新课题等,都可以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
(4)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学中强调采用互动式教学,克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课堂上不仅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同时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
(5)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实例和研讨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6)注意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里的学术研究成果有两种,一是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课程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讲授前者,能够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后者则授以学生分析的方法,把教学内容提升到研究性的程度。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在教师提供必要的API(应用程序接口)的情况下,要求每一个学生能够重现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其工程实现能力。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其创新能力。
5.3电子商务课程采用的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学院配备了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专业计算机房以及相应的模拟实训软件系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基本知识,用实际软件开发环境演示操作过程,用应用软件实例辅助教学系统剖析系统原理,展示运行效果。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强校园网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要。近年来,学院加大投入确保了网络畅通,所有精品课程在原有网上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更新充实了教学案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实践选题库、自测系统、在线互动等网络资源栏目内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篇10
关键词:专业实训 职业技能 实践技能 教学方法
注:本文为黑龙江职业教育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整体改革实验研究》阶段性成果。
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国家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而机械制造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在装备制造业中,有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机械制造方式加工而成。迫切需要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高职学生为适应社会需求,要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实践教学则是整体提高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我校争取做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一、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
通过对行业岗位调研分析,结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以真实零件为载体,遵循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生产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整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递进提高。以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生产车间为教学实施地点进行课程教学。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加工、机床维护、工艺标准制定、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在真实企业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实现实践技能和技术知识相融合。通过校内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操作技能有很大提高,然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毕业后就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和工作岗位。并在实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
二、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工学结合式的教学情境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种复合型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打破传统的实验验证为主、演示参观为主、走马观花为主的教学形式,应融入工作岗位(群)课程设计、校内外实训教学。以课程标准建设为指导,以专业理论技术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目地,构建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现场教学,结合工厂的产品组织教学。针对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工学结合式的教学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获得的是关于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系统化训练从认知实践、金工实习到课程设计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完整的教学体系。1
实训课程情境化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融合了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学生按着实训教学情境、探索地、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足了学生好奇、求知的个性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并提高了教学效果。
2. 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各方面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认真地备课,给予学生更清楚和更广泛的信息,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受益很少。
我认为应建立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圆满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应在课前作好实训动员工作,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拟定实践环节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双证书”制度,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仅是每个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的基本要求,也对其今后的就业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2
在实训教学中,你会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个性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3. 注重实训内容总结,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训教学中,我会根据实训内容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实训教案的准备、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设备的检查、教学中的示范性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技能指导等环节,同时也会更加注重实训内容总结这一教学环节,达到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报告和实训总结。首先学生根据实训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总结完成实训报告。其次根据实训项目完成实训总结。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实训中使用的设备及工具的功能及操作方法;(2)实训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3)实训的改进措施。这样使学生完成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坚持实践环节内容应面向生产实际,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和老师共同参与指导。使学生既能完成相关的理论学习,又能提前了解、体会到企业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
三、加强教育技术手段建设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课件、仿真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电子图书等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3很大程度地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用动画模拟加工过程,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
积极支持教师开发和应用网上教学资源,建立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站内,包含课程简介、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师生交流,网络课程等内容,建设网络课程和在线答疑系统,实现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上的及时交流沟通。学生学习不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便于随时学习、理解和掌握。
经过对实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训素质,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补充大量的工程应用实例,增强实践教学案例,结合来源于生产实际的项目进行教学。并通过剖析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选择优化解决方案,培养实际工程意识,提高职业技能,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步发展。学生毕业后很快能适应工作岗位,成为技术骨干。这就坚定了我们以培养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胜任岗位要求为目地,构建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企业生产实际也为这部分学生的理论课程、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为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基地。
在实训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改善和提高。比如,相关实训室是否应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为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提供平台;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进程密切整合,建构出一种较理想的学习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赵宏平.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2)89~90
[2] 敖道.浅谈高职机械制造专业钳工实训课程教学的方法. 《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