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学历的话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提高学历的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提高学历的话

篇1

关键词:物理化学 教学效果

高职高专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院校,我校更是提出了“培养高技能杰出人才”的核心目标,要求的培养人才是知识够用且实用,动手能力强,对基础理论要求不高。物理化学课是我校许多专业(化学工程、生物化学、矿物、冶金技术、热处理、采煤、采矿等)的一门化学基础课。但物理化学课是以物理和数学为理论基础在化学上的应用,综合性强、教学内容多而且抽象,公式概念多、逻辑性强且难于理解的特点,对该门课的普遍反映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两难”情况,但这门课程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科学规律能力、深入了解化学知识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物理化学课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多年从事物理化学课的教学,经过实践与思考,认为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途径:

1 教材要精心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材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配套,教材的适用就比较关键,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较多地注重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要求不高,但物理化学知识是具有相当慎密的知识系统,许多知识点若不进行理论的讲解,后面的知识就无法理解,因此理论知识相对于物理化学这门课程来说仍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好的教材并不是将本科院校的教材进行简单的删减就编成了专科院校的教材,目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用的物理化学教材比较少。我校选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物理化学(高教出版社),教材是以高职高专物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贯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从这几届用下来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另外,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自己编写教材和习题,突出教材的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

2 双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要详细讲清

夸美纽斯说:“如果先不教明概念,便是教得不好的”,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很多,且有鲜明的特点,概念性强、理论性强、公式及其应用条件多。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靠记忆学习,理解是学习物理化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把基本概念讲清楚就非常重要,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解可逆过程时就要讲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它能够最大化地利用已知条件,有些公式只有在可逆过程中才能取等号。还有自发过程这个概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的物理化学教材中是这样解释的“它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除维持指定的条件外,无需另借外力就可以自动发生的过程。”但这里的外力是指什么力呢,不是很明确,如水从高处低处流是一个自动发生的过程,但这里是重力在做功,重力一般情况下是外力,学生就会疑惑,我们在讲解自发过程的概念时是这样解释的:把体系的能量分为可利用能与不可利用能,自发过程就是体系可用于对外做功的能量减少了,可用ΔΕ≤0作为判定过程方向与限度的总判据,即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过程总是向着体系可利用能减少的方向进行,当体系可利用能达到极小值时,即达到了平衡,这样学生就清楚了。

3 问题(思考题)引导要着重启发

近年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大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兴趣,问题引导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要明确发问的目的

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问题,应注意选用应用性、启发性、激励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索,即在“为什么”和“是什么”的问题,要多选用“为什么”的问题,而避免简单化的“是什么”类的问题。

3.2 要设计问题的形式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直问、反问、曲问、追问等,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3 课前要准备好“问题”及发问的顺序

应拟出一个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提纲,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据此准备好解决的措施。

现举例说明: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的饮用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北冰洋没有可饮用的淡水,全是海水,所以爱斯基摩人需要到冰山上去取回冰来熔化,靠熔化后的冰作为平时的饮用水,我们可以设问,根据图回答:(1)爱斯基摩人应在怎样的环境温度下取冰?(2)通过图计算1000g海水降温时,能获得淡水的最大量?

学生根据图可以分析出在温度为252~273K的季节取冰,因为此时系统点位于两相区,H2O(S)与海水共存。当温度接近三相线(252K)时,冰在海水中的含量最大,并且可根据杠杆定理计算出淡水的质量是893克。通过此问题及解答,学生既读懂了相图,又应用了杠杆定理,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相图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进行了问题的延伸。

4 学习兴趣要注重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兴趣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动力。上好物理化学第一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要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物理化学与实际的联系是多么地紧密,可以问下面的几个问题:“石墨能自动变成金刚石吗?”“为什么酒杯中的酒可以堆起来?”“为什么西藏地区煮饭要用压力锅?”“冬天,路上结冰,为什么要往地上撒盐?”学生听了以后大多数问题是回答不上来的,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对物理化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物理化学课程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学史知识,几乎每一个定理的发现就是一个化学故事。通过介绍化学史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介绍吉布斯将热力学理论与数学完美结合,得出了吉布斯相律的结论,从而极大地简单化了制冷、冶炼、燃烧、能源工程等,使成本下降和批量生产能够大规模的进行。

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有关物理化学教材内容的历史资料,尤其是重要的规律公式的发现方面的资料,上课时要紧密结合教学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课程知识。

5 习题讲解要精挑细选

由于物理化学的概念、公式繁多,学生在学习上是经常会遇到课堂上虽然听懂了,但做题时就不会做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公式的适用条件。为此,例题的讲解就显得非常关键。首先,要精选一些典型例题,把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知识点加以贯穿讲解,融会贯通,讲授时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而且每一节课结束后都要布置一定量的习题,习题的选择要涵盖大部分知识点,而且容易引起混淆的习题更要布置,一般情况下每一章节结束后都要进行一次习题课,习题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要改变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定式,可以采取竞赛、抢答、组队参与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加习题课的趣味性、互动性。习题的选取也不一定就是课本上的内容,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选出典型的习题、例题。总之,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课,不仅能够强调重点内容,而且能够将整个章节贯穿起来,既要体现完整性,更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质的飞跃。

6 相关知识要有机衔接

物理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重复,如《无机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章节知识,因此教师上课时要注意避免低层次的重复,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点介绍以前未学的知识点,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业课中《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工艺学》等专业课程主要是研究物理化学课程有关知识在化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处理好物化知识与这些专业课程知识点的衔接与渗透既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例如,化学热力学中的体系与环境,热和功等概念,化学平衡中的平衡常数,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级数等概念和电化学中的能斯特方程等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是要注意重点、难点的把握,将无机化学知识很自然地融合到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7 实验实践要注重创新

当前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只按照规定的步骤操作,就能得出实验结果,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验实践要进行改革,可以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综合性的实验和设计性的实验,即将实验项目按照学科内容进行综合,研究各个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学生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创新性开放实验,学生自己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实验问题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尽早进入科研状态,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文献收集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等。

如进行焦耳实验教学时,可提出如下问题:温度测定是否准确?实际温度真的没有一点变化吗?如果温度测定很准确的话,得出的结论如何?当学生得知该实验是在水温没有精确测定得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在恒温时内能不随体积或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结论时,不仅可使学生较好地理解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内能与温度、压力、体积的关系,而且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同时还激发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8 教学工具(手段)要充分利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手段)。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也为教师节省了大量板书、绘图时间,加快了知识点的讲授速度,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强。如相图用多媒体讨论可以节约大量绘图时间,可逆过程用动画制作出来就形象易懂。还可以在网络进行讲授、解疑、讨论等形式的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交互以及课程的互动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网络教学以其方便、主动的学习模式已经向传统教学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而且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相长的特点。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现代教学工具中没有了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的沟通,师生互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板书将推导思路一步一步清晰的展现出来是现代教学工具所欠缺的。因此,两者要相互结合,不能取代。

9 专业特点要鲜明突出

物理化学课程的专业特点非常鲜明,但许多院校从选用教材开始就不注重专业特点,头发胡子一把抓,都选用普通的物理化学教材,物理化学在药用、冶金、材料都经过了成熟的发展,如我校的生物化学专业就应该偏重药用物理化学,冶金、采矿、矿物等专业应该偏重冶金物理化学,热处理、材料等专业应该偏重材料物理化学。本科院校已经有了成熟的针对各专业的物理化学教材,但高职高专院校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专业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参照本科教材做大量的相关知识补充。

10 成绩考核要客观真实

物理化学的考核往往采用闭卷考的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我们可以采用期末考试占60%,平时考勤、平时课堂答辩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占40%,这样可以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现象,较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加大对学习过程的管理,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在考试类型上,要尽量减少那些死记硬背,套公式即可求解出的题型,适当增加一些让学生解决实际工业生产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的题目,最大限度地体现高分高能。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王周玉,蒋珍菊.关于提高物理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12).

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能动的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协作,共同探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做”中“学”。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想学”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创建一种开放的、积极互动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表扬、小组讨论、交流、竞赛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可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如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等心理,给他们提供一些稍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为他们鼓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其从“我怕说”走向“我能说”、“我要说”。

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要义,只有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自主感知

(1)课前尝试。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外自觉地预习,在开学伊始,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时,要做到“读、思、记”相结合:读,即明确大致所学内容;思,即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即记下要点、疑点、难点。这样课堂上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与表达,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

(2)课始交流。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知识结果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交流:(1)这一课题,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你还想知道什么?(3)你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将知识呈现,能唤醒他们脑中的知识储备,为新知建构合适的“土壤”;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效果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2、自主探索

(1)以问题引领。怎样让学生既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我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试试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了”。这里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的作用重在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①让学生自己“爬坡”。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我要求学生自己按照教材实验过程进行探究,整个过程我没有直接介入小组的操作过程中,而是在学生遇到较大困难时,如有的学生在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时蜡烛没有重新燃烧,这时才进行点拨和指导。

②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搭配,只要觉得在一起能够有效地学习、有效地合作,就可以组合在一起。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每人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承担责任。在“制取氧气”这一节,我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试教,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两个小组采用一种制氧原理,这样6个小组就用了三种不同的制氧原理。探究完成后,不但原理相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纠错、相互补充,而且原理不同的小组之间也可以交流比较,得出更好的制氧方法,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③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的思考方法。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得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的照片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

关键词:高职护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55-02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突出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适应工作的能力,有别于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1]。为了使我院护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人才,我们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从教学理念的树立、实训环境的改变、双师队伍的打造、校本教材的设计开发、教案的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理中有实,实中有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措施

1.“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此种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就要求护理专业不同的课程的实训实验室具有不同的模型,如模拟病房有高级组合式基础护理人训练模型、导尿模型、高级手臂静脉穿刺训练模型等基础护理课程必需的模型,内科护理实训室有综合穿刺训练电子标准化病人、心电图机等模型设备等,外科实训室、健康评估实训室、妇科护理实训室、儿科护理实训室等等实训室都有相应的实训模型和设备。除此之外,各实训室还要有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实训室,从模型、实验设备上为“理实―体化”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

2.护理专业试行1+1+1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我院从2010年开始进行了校院合作共同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探索,充分发挥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通过“1+1+1”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研究,探索一种可行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学年在学院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由校内老师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直接授课;第二学年在医院,由医院的一线临床医师或护理部主任来承担第二学年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并利用时间直接带学生去病房讲授课程,充分体现了将“围着黑板讲护理”变成“围着病床学护理”教学理念;第三学年直接在医院实习。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既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又能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双师型”教师。我院护理专业课教师大多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就走上教学岗位,无临床工作经验,理论教学水平尚可,而实践教学能力则较薄弱。实训教学则大多依赖实训指导教师,而实训指导教师虽然专业技能娴熟而对理论知识又知之甚少,因而产生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富有经验的实训教师传、帮、带以弥补专职教师在操作技能上的不足;从医院引进优秀的护理人才或聘请一些理实过硬的护理专家充实教学一线;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利用暑期下医院、外出实习进修的方法,先后有三人到国外学习,十余人到其他院校培训学习,有三十多名骨干教师利用暑假到医院亲身体验,增加实践教学经验。

4.“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与教案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理论教学-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实训、实习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边讲授边演示,学生相互模拟练习,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①、录像观摩与课堂仿真模拟相结合:充分应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开展课堂模拟训练,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学与理论探讨相结合: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即在教学中即时引入病案,从实际问题入手,把书本知识与经验积累结合起来。③、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录像、习题库、试题库、问题实时解答等丰富的网络资源。既利于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进行备课和修改、添加、更新资料;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应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讲知识、教方法、练能力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质。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去发展思考力,去领悟寻求真理的方法。

5.编写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大纲、计划和校本教材。过去,使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3],这样,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理实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我系教师积极探索,没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自己制定,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我院提倡有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如护理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和需求,由教师集体备课,编写了完整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的教材,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6.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以过程评价为主[4]。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改革、课程的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质量,是保证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学院非常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检查、评价体系。评价结果通过学生、教师及其他有关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

“教学有法,而教无常法”,理实―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优劣之分,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富花;沈发治.“理实一体化”在《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广东化工,2009,(09).

[2]吕美珍.高职高专针灸推拿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2).

[3]张继红.高职教育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困境与出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

篇4

摘 要 将高校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当下一种较为新颖且科学的管理方式,而且也符合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也将是日后体育管理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由于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管理难度颇大,对此,本文对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进行科学的锻炼,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并监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

关键词 高校 课外体育锻炼 信息化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已经成为了各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躺在床上刷微博、看电视、玩游戏等好像已经成为了当下许多高校学生课外时间唯一的活动和兴趣,学生们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浪费在了这里,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似乎也成为了过去式,已经不再有人想要实施,所以在今天,倡导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信息化管理也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第一,通过体育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外时间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第二,通过体育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实时掌握自身身体情况,从而可以为以后随时调整自己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考虑到当下许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体育锻炼的,可以让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从而为他们将来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通过体育锻炼信息化,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进行监测和管理,这样有助于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此外,通过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管理和监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条件的体育锻炼计划,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此外,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不仅体现出体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进步,而且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下面就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几点策略进行分析。

一、合理利用数据库信息,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一)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高校为学生建立课外体育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全面且客观地掌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如练习强度、频度、项目分配情况,而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锻炼与体育馆的使用情况。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体育馆以及场内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安排,从而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因此,可以说建立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不仅将体育馆及其设施科学管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而且也为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二)了解学生锻炼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

在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之后,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锻炼情况、身体健康状况、锻炼时间、锻炼项目等各种信息。而高校可根据数据库信息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以及对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从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效指导。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进行体育锻炼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以保持身心愉悦,是一项具有意义的活动,为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奖励措施可以是一些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可以与课内成绩相联系,以此来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而学校也应该完善信息化机制,从而形成稳定的管理体系。此外,除了每年的运动会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举办一些课外时间体育锻炼的小竞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这样的小竞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建立数据库

(一)数据库应具有的信息

第一,数据库应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专业、身体基本情况等信息。第二,数据库应包含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学生课余锻炼前后的刷卡,记录完成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参与的项目、锻炼的时间、锻炼的次数等进行相应的统计。第三,数据库应包含学生的体质信息,将学生体质的初始数据录入到信息库进行相应的管理,如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指数以及仰卧起坐等测试的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与以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

(二)根据数据库获得相关课外体育锻炼数据

在建立并完善数据库之后,通过输入不同的要求和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进而统计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数据。

1.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信息。此表专门记录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里面详细的记录了学生课外体育经常锻炼的体育项目,锻炼的时间段以及在校期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其他情况。根据此表来了解并分析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而掌握学生参与锻炼项目的变化、锻炼次数的变化以及锻炼时间段的变化等,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并对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将学生按照年级进行分类而统计的相关锻炼数据。根据学生的年级来统计锻炼的项目、锻炼的时间段以及锻炼次数等数据,以此来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及变化。

3.将学生按照年级进行分类而统计的相关锻炼数据。根据学生的性别来统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以此来掌握性别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以及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篇5

 

为提高全县领导干部素质,增长才干,县委决定分期分批选派干部前往**江大学学习。我有幸成为选派对象,于5月4赴坐落于美丽的西子湖畔——**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参加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培训。走进**江大学,扑面而来的浓厚的学术氛围,一下子感染了我们,有着“东方剑桥”美誉的**江大学,无处不体现着其“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全班学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互交心谈心,结合学习和我县实际,交流讨论。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    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学习期间,一方面聆听了知名教授们的授课。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知识、全新的观念、精湛的学术、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深吸引我们,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国学文化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城市发展战略》、《当前金融形势分析》、《博弈论与政府管理》、《领导力与领导艺术》、《突发事件与政府危机管理》等8个专题的讲座。另一方面,先后到钱江新城、**皮革批发市场、**、**进行参观考察。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这次学习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启发很多。最大的收获是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丰富了知识,更新了观念。从老师精彩的课堂上,我们获得了知识。在考察中,使我们开阔了视野,认识到了差距。我们看到了**江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敢闯敢拼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充分认识到我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我认为**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有:一是经济实力雄厚。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气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产业特色鲜明。工业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块状经济,知名企业和大企业较多;三是体制机制灵活。**江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早地认识到了单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形成了灵活的机制优势和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就我县当前的发展情况和现状而言,由于地处边疆地区,客观上受区位限制,内贸受交通因素限制、外贸受缅甸局势影响,广大群众从商、经商意识淡薄,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水平、农业产值较低,农民生活水平低,城乡差距大,工业经济发展缓慢,自身优势未充分显现。我们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相当大,而且还呈现出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如果再不加快发展,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三、有了新收获、得到了新启示

通过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我有了以下五点启示: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地区的发展,思想要不断地解放,观念意识要不断地转变、体制机制要不断地创新。在这方面,**江的干部群众先我们一大步。二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县水电优势,灵活掌控电价,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发展以商招商、网络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加大与沿**市的对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落户。三要进一步发展劳务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沿海企业对外出口订单增加,劳动力需求量大,我县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沿海企业输送劳动力。四要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每位教授在讲座时,都提到我们的邻居——**县,他们都知道**、都到过**,而提到**,却无人知晓。在考察**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市依托**品牌,通过优化**的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推动当地服务业迅猛发展,为经济发展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要吸引游客到我县旅游观光,我个人认为“三靠”即靠宣传包装、靠旅游设施、靠文化底蕴。我们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开发和宣传,重点打造傣文化、景颇文化,以文化为底蕴,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腾**、潞梁二级路面的扩建完工,进一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多条腿”走路。五是要重新认识全民创业的潜能。**江的民富水平令人惊叹,全民创业的精神更让人钦佩。全民创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财富,积累了极大的个人财富。在**江,人人想当老板、人人争当老板、人人都有创业冲动,那种“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的开拓精神,那种“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种“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险、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赚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钱”的创新精神,那种穷时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当老板也能吃苦的奋斗精神,使**江人办成了不少别人办不成的企业,开创了别人无法开创的事业,培育了外地无法长大的产业,创造了大家难以想象的经济奇迹。这种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就是**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动力。这种蕴藏在民间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力,从来就不能低估,我们**也有一些地方的民营企业,只要党委、政府倾心引导、倾力扶持,创业热潮就能一浪高过一浪。

四、明显感受到自己在学习、创新思维方面与发达地区干部群众的差距

通过几天的听课和参观,一是逐渐找到了以往工作中没有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差距,充分感受到自身知识的不足,更加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性、重要性。二是认识到借鉴是学习的最好方式,**江省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超前,他们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我们要借鉴和模仿**江发展的经验,让我们在工作中尽量减少走弯路,犯错误。三是感悟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现在还是在将来,我将用创新的思维对、创新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

篇6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一、“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

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种综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企业理财课程,可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分析、决策等能力,是一门会计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发展趋势,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熟悉财务管理操作的软件,提高电算化水平。同时,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对各项财务活动建立了决策模型计算评价指标。

二、开发配套教材是实现财务管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条件

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开发与之匹配的教材,从项目到任务把每块知识点进行分解,并引入情境教学案例,使知识项目更加生动、形象。当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时,应结合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必要理论知识应保留,如财务管理概论、资金时间价值、投资风险、资本成本等,而对实践性、操作性的模块,如投资、融资、财务预算等,应结合实际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刻理解这些内容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关注财务管理学科发展的动态,更新和充实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力求从学科前沿的角度,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三、实行工学交替双元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在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理论与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践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大三的第一个学期,学校通过联系企业,把学生分批次下放到企业去进行岗位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系统下,教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大多采用的是一根粉笔加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这种单向教学的方式导致了学生教师缺乏双向交流,课堂形式单一,知识传授枯燥乏味,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克服讲授法的缺点,不断推进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教师尝试多元化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1.引入理财观念,激发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财务管理概述模块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更要结合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结合政府的工作报告,让学生对国家经济和财务管理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可利用一个典型的理财案例,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为后面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教学做好铺垫。在对难点、疑点的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提问,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逐一肯定正确的回答或否定错误的认识,将学生的认识引导到正确的观点和方法上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视频,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教师除了利用文字、图片进行授课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视频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加生动,也能及时反映财务管理的最新发展,能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教师合理利用视频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篇7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time division;lea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164-03

0 引言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堂教学时间能否被有效利用将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必须合理有效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大量的研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提出了五个影响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五个因素的落脚点都是教学时间[1]。布鲁姆、哈尼施费格等学者构建了范围逐渐由宽变窄、递进嵌套的教学时间理论研究模型[2]。郭道胜等人提出用“黄金分割”原理指导教学时间的分配,将课堂时间分为:45×0.618=27.81分钟和45×(1-0.618)=17.19分钟两部分,其中27.81分钟为一节课的黄金分割时间[3]。智德慧提出了四种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4]。邵伟德等人把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分为教师活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并根据体育课密度测量的要求,把体育课堂时间简化地划分为: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与学生休息三个部分[5]。通过对所查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以往学者仅是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进行研究,并没有提出合理科学的课堂时间划分方法,并且文献对体育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也涉猎较少。

高校体育课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6]。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仍存在着教师所教内容多而杂;教学方法套用专业化模式;学生课堂锻炼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将以某高校一节体育课为例,利用生产线平衡的理论和方法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优化,并结合精益管理的思想对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时间提出几点策略。

1 高校体育课堂的时间划分与时间分配

企业生产中,通常用平衡率这一量化指标来评价一条流水线平衡性的高低,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7]。生产线平衡率越高,生产线的整体工作效率就越高。

本文以某高校一节网球课为例,将每个课堂动作类比为生产线上的每个工序,通过计算动作饱和度和整节课的平衡率,找出当前课堂时间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改善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该高校体育课的授课时间为90分钟,以教师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时器记录每个动作作业时间。表1为测定的动作作业时间及作业饱和度(每个动作的作业时间占节拍的比值,用来衡量每个动作时间的利用情况)。

根据平衡率的计算公式:平衡率=各动作作业时间合计/(最长作业时间*总工序数)*100%,求得该节网球课的平衡率为:

平衡率=90/(9*23)*100%=43.48%

由表1的数据可知,目前该节网球课存在着课堂时间规划不合理,课堂动作作业时间饱和度不高以及课堂效率低的问题。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现采用工业工程中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原则进行改善,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表2为课堂动作改善对策表。

通过生产线平衡的理论、方法得到改善后的该高校网球课课堂动作作业时间以及作业饱和度如表3所示。

根据平衡率的计算公式求得优化后该节网球课的平衡率为:

平衡率=90/(15*9)*100%=66.67%

经过改善,作业饱和度、课堂平衡率明显提高,意味着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得到了提升。

2 基于精益管理方法的高校体育课堂时间划分策略

精益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努力发现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任何冗余、不增值的部分和活动并予以消除,优化各种增值过程,达到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目的[8]。高校体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其课程的重点更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体育素养,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锻炼方式和习惯。针对目前高校体育课堂时间划分问题,采取精益管理策略如下:

2.1 推行准时制教学

准时化生产的基本概念是: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准时制教学是准时化生产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教师应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对教学安排进行科学设计,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创造性。比如讲授网球课,教师应在第一节课时调查好每位学生对网球这项运动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对于初级层次的学生主要讲解网球的来源、基本发球、接球动作等知识,对于中级层次的学生主要讲解网球的比赛规则及简单的击球技巧,对于高级层次的学生应为其讲解对打实用技术。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既可以使学生们学到网球的相关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课程学有所得。

2.2 采取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五个特点,即:全面性、全员性、预防性、服务性和科学性。课堂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做到因人施教,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且应在每节课后都进行考核,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比如网球课,教师可以让有一定网球基础的同学帮助那些初学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使初学的学生尽快掌握课堂所教动作,也可以增强每个学生对课堂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2.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生产率,减少浪费,实现成本的最低化、效益的最大化是精益生产管理思想的最终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就是要关注仅有的上课时间的效益。例如网球课,教师应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突况预案,在上课时规范课堂秩序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带到不同的场地进行练习,尽量避免发生因学生受伤而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

2.4 倡导柔性教育

柔性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而采用的,它强调培养和开发学生应用能力的柔韧性与灵活性。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形成科学的运动方式。因此,教师应根据当今社会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时刻学习和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其运动量,以激发其更多的运动潜能;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应以激励为主,为其设定较容易达到的目标,从而激发他的运动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函数;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25-00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然而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其仍然对学生、家长及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数学作为必备基础课程之一,其占分比例居高不下,因此对其的学习十分重要。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函数的解题思路一直是我们想要攻克的难关,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来帮助自己及其他学生提高函数解题技巧。

一、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现状

初中数学中学习的函数,主要是指x和y之间的简单关系,而高中数学中学习的函数则主要是对初中函数知识的提升。高中数学函数主要是学生两个集合在变化法则的作用下,其一一对应的关系。如f(x)=log2(x2-1),其及时在法则f的下,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在学习函数和进行函数解题时,首先要熟悉掌握函数的含义、详细了解变量的关系,才能够实现函数解题多元化。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函数的含义掌握不够全面和完善,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常会出现错误,如我们在思考函数解题时,往往会忘记限制条件,导致最终得出的答案并不在范围之内。

在学习高中数学函数时,教师虽然教的很用心,但我们却很难深入去了解函数,对函数的认识非常片面,大多数学生只会了解公式,却不了解公式的含义,对函数的解题思路也不够清晰。如学生知道f(x)=f(-x)是偶函数的表达形式,f(-x)=f(x)是奇函数的表达形式,却不知道它们具有对称性,如图1所示。

二、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重要性

虽然高中数学函数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并不大,但学好函数能够使我们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世界。我们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知道题目答案,也能写出解题过程,却不知道解题的意义。因此我们学生首先要学习的是解题思路,而不是解题途径,而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则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思考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让我们在面对一道函数题时,能够以举一反三的思维方法进行解题。我们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到,解题思路的重要性,对于解题思路而言,解题答案反而不够重要了。

三、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举例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比较抽象性的学科,我们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要是通过解题的方式掌握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然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通过一种解题方法得到答案,这样虽然有时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却不能清晰了解该题的解题思路,导致我们对相应知识的思考一直处在比较保守且封闭的空间内。同时,教师教学或教材内容所展现的解题方式往往也禁锢其中,很严重的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发散。因此为了使我们学生能够更加完善的掌握数学函数知识,使我们在面对题目或其他事物时,能够有发散性的思维,想出多种解决方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题多解的方式,帮助我们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

如教师出题:f(x)=x+1/x(x>0)的值域。

我们学生需要至少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解题,经过讨论,解题方法如下:

1.可以对x+1/x进行变形和拆解,即首先将其变形呈平方形式,然后将其化解成可消除形式,最后得出实际结果,求出f(x)的值域,解题过程如公式1。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能够帮助我们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题目进行解答,从而有效地让学生能够提高思维活力,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如我们学生在解不等式2

1.将不等式组拆解为两个不等式,从而得出结果,即|2x-1|>2,得出x>2/3,或x

2.变换不等式,去除绝对值,即2

3.主要是结合绝对值的定义,对不等式组进行解题,即当绝对值2x-1≥0时,不等式可以转变为2

在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中,除了上述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可以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们如今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最让我们感觉到困难的内容便是函数,如何利用解题使我们掌握更多的函数知识,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教师及我们学生要认识解题思路多元化的重要性,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函数知识。

参考文献:

[1]殷鹏展.关于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23:3-4

篇9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务系统 

教育部于2016年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提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要点之一,为响应号召,各地各院校都正在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教学管理信息化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整合”教学管理信息化成为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原先中专的基础上建院不到两年,作为一所新建立的高职院校,在浙江这个教育大省的环境下,无疑需要加快建设步伐,优化教学管理流程,建设相对完善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探索最优的互联网管理平台。 

一、教学管理部门在探索建设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了现阶段存在的不少问题 

(一)全局化校园数字化建设,滞后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为响应校园数字化建设,学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多次召集各部门对数字化建设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了相对功能强大的校园数字化平台。作为教学管理部门,所涉及到的信息化平台需重新进入顶层架构平台,最后实现完整的融通。而校园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需缓步进行,这无疑拖慢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学院相对发展滞后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个阶段正是需要加快进程的时期。 

(二)信息化意识模糊 

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各阶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都存在一定的疑惑,尤其是学院教师、学生规模较一般高职院校小,不少人员认为在不推行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下,存在数据库小、工作量少的偏差认识。教学管理不仅要适用于校内管理,还需要接轨教育厅、教育部的管理方式,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例如,早期的中专管理模式下,对课程及学生成绩的管理,只需要课程名称对应班级、学生、成绩即可。而我们在高职教学管理过程中,单“课程”就需要课程代码、课程性质、总课时、理论课时、周课时、课程类别、开课部门、归属教研室、教材、任课教师、开课班级、开课学期、上课地点、考试方式等信息,如果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完整维护好这些信息,势必影响后期的各项教学检查、数据共享等管理流程。因此,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各高职院校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三)二级管理初步尝试运行,信息化推广存在权责管理问题 

之前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处于教务处单独运行,教学部采用教务处的信息,整合源头采集的信息,进行日常教学管理模式。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来说,还未实现源头采集、二级权限管理、信息共享、双层监控的管理模式。例如:开课信息和任务落实这两项工作存在脱节,导致教材信息也存在不能实时更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实现信息化管理,首先需要各部门之间对信息进行一个详细的分工,落实到每一步管理权责,可以实现层级维护、检查、审核、监控。信息化维护的初期,建议先从权限的角度落实工作,再考虑责任问题。 

(四)各处室信息化管理人员过少 

信息化的建设是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冗余,从而最终实现用最少的人员完成最理想的教学管理工作。然而在没有人手的前提下,要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学院而言,各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相当的大,在完成本处室的常规工作后,很难有时间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而相对于其他行政工作而言,教学管理信息化工作很难分化到各教研室(在教研室没有单独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前提下),教务处也同样存在教学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如此形成一个内扣式的循环,致使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停滞不前,如此循环的结果就是教学管理工作冗余量大,管理容易出现漏洞,数据库的存储不系统,资源达不到共享等问题。例如学生名单的管理:学籍管理人员在学籍网上实时更新,同步调整教务系统的学籍异动,按常规信息化的功能,可以实现所有部门对学生信息的实时共享。但由于教务系统的普及不够全面,导致学工线、财务、教材管理、系部乃至宿舍管理都不能实现实时的掌握第一手信息。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在办理平台信息更新的同时,需要将纸质的证明材料复印给各部门,各部门再通过收到的纸质文件,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更新。这个过程不仅加大了各部门的工作量,也更容易出现差错。而如何铺开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这就需要在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完整的架构,这个过程仍然需要一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进行初期的信息维护。 

(五)教学管理信息化很难满足个性化管理 

学分制实施办法的正式推出,这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学院目前的教务系统是采用2008版的正方教学管理平台,其功能已经很难满足学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学分制实施办法参考了学院的实际情况,基本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方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管理平台也必须具备个性化管理的功能。目前这一问题正在进行探索,教学管理信息化的过程需要所有的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摸索,提出需求,再进行平台建设的协商,最后尽可能的达到教学管理信息化满足学院的个性化管理要求。 

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教学管理过程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从目前的现状分析,教学管理信息化呈现以下趋势发展 

(一)接轨数字化校园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顶层架构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参考省内成熟的高等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基本可以实现“一号全通”。教师通过教师号登陆数字化校园平台,从校园网可以进入各管理平台,根据教师的职位不同,权限也各不相同。在教学管理平台上可以维护个人信息、课程信息、教材使用信息、科研信息等,以及查看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账号进入教学管理平台,查看自己的学业情况,自助打印学业成绩、个人课表等,接收教学管理部门的各项通知。教学管理人员分权限维护教学管理信息,查看权限下的所有教学管理文件、信息、通知,监控、审核教师自行维护提交的信息。院级领导可通过工号登陆平台,进行审核、查看、监管等操作。 

(二)网络铺开化 

随着教师上班时间机动化,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全面网络化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学院因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问题,暂未对校外开放教学管理平台,这一问题是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教学管理平台网络铺开化,既可以满足教师、学生的需求,也可以满足教学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实时监管。同时,在教学检查过程中也可以起到简化的作用。网络铺开化的前提要求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三)扁平合作化 

“共赢”是建设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借助系统平台,不仅可以简化直线管理的过程,“扁平”管理实现的资源共享将应用得更为广泛。而在信息数据采集的源头,相互的合作必不可少,在落实的任务网内,涉及的扁平信息也将充分发挥整个校园信息网的功能,从而简化整个数字化管理的过程。 

三、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的思考 

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从90年代初期到现今,已经逐步发展完善。管理变化——提出需求——改进平台,从技术方面,这个过程是可以实现的。目前阻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在人力、财力上。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资金投入必不可少,由于缺少自行开发管理平台的能力,系统的维护就必不可少。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量饱和的情况下,只有克服难关,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工作冗余,从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教学管理环节的效率。教师、学生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担任了重要的角色,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从而提升整体的信息化素质。 

篇10

[摘 要]在目前的教师准入制度中,教师资格的获取、教师选拔的标准等,都更多地偏向于对专业能力的选拔,而忽视了对其教育观、教学观以及教育心理等的考察。“范跑跑”就成了非师范专业教师中有才无德的典型代表。笔者从政策、学校、社会三方面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并参考发达国家的教师资格获得和培养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对非师范专业教师的准入制度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非师范专业教师 准入制度

他于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担任编辑,发表过不少文章。他原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光亚学校的语文教师,是中国汶川5.12地震后诞生出来的“杰出青年”,他就是“范跑跑”。当地震来临时,他抛弃了他的学生,第一个冲到了操场。面对学生的质问时,他的回答是:“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他的“名句”:“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位非师范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有才无德的代表。可是,他却踏上了神圣的教师岗位,从事着“育人”的工作,这就不得不引起人们对教师准入制度的思考。

一、成因分析

1.从政策角度来看,现行的教师准入制度不完善。现行的教师资格制度过于简单。有些高学历的人才,轻易地从非师范生“转行”到老师,这反映了教师资格获取的容易性。

我国《教师法》(1993)规定,“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另一方面,教育部相关文件[1]规定,“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生,除了学历的规定外,还必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即取得全国自学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的合格证书以及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

这样的教师资格要求与发达国家的教师资格要求相去甚远。比如,德国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接受大学教育,经过一年半至两年的教育实习并通过两次国家考试。第一次考试是论文审查、专门学科考试和教育学科;第二次是论文、“实践性”考试,等等。由此可见,德国正式的教师资格取得是一个十分严格的审查过程。[2]

日本的教师资格的特点是:分为普通许可证、临时许可证和特别许可证。证书的检定由学历证明、学分证明以及测试等方式构成,教师的任用还需要经过一年以上的辅导期。普通证书没有失效期,临时许可证有3年的时间限制,过期作废。取得教师资格之后,还得通过由教育委员会组织的“采用”考试,包括考察实际技能的笔试和面试。此外,还规定对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者,在录用时应予以关注。

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基本上已取消永久性证书,取得执照必须通过三种教师资格检定,对教育实习有严格的规定。[3]

由此,让我们再来反观一下我国对于非师范专业者的教师资格授予制度。非师范生只需拥有相关学历,即使没有完整地修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而只需在考试之前背诵教育学、心理学的自考书,就可以通过考试。然后再拿一个普通话等级证书,便可以成功地申请教师资格。这些人虽然学历上达标了,但是他们的教育素养却远远没有达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与素养并非仅仅通过这两门自考就可以获得的,而必须依靠长期的积累、规范的教育实践以及师范院校氛围的熏陶。[4]因此,当“范跑跑”走上教师岗位之后,表现出种种令人失望的行为,也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结果罢了。

2.从学校角度来看,高学历非师范生的外部条件正符合学校的教师录用标准。在“范跑跑”身上有以下特点:高学历、名校出身、学科能力强。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标准在他身上是缺乏的。那么,怎样的教师准入制度使他得以混入了教师行列呢?

我们知道,对于教师的选拔,取决于学校管理层的择师观。从面试的内容来看,可略知学校对教师准入的标准。这里,以数学教师招聘为例。

第一环节,招聘会上的面谈。招聘会上一般用访谈法和简历浏览法将求职者区分开来。通常,访谈关心的问题是:初高中毕业于哪所重点学校,中高考的数学成绩,有否参加过竞赛,获得的名次。另外,还关注简历的以下方面:大学优良成绩的比例、奖学金和证书获得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高学历的非师范生,成绩优异,毕业于重点中学和一本高校者比比皆是。在大学求学期间,多数学生在专业能力达到奖学金水平的同时,更热衷于各种证书的考核,而这样的条件正好与学校的教师录取标准相契合。

第二环节,笔试。通常学校会拿出一套竞赛卷,或者中考、高考的考卷来考核应试者的水平。试想一下,对于测试成绩,复旦数学系的研究生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哪一个更可能获得高分呢?

第三环节,面试。这个环节考核的是如何上课,然而附带的要求是能否进行双语教学,能否开设拓展课,能否教竞赛班等。在这些方面,优秀的非师范生往往技高一筹。

其实,一位上海知名校长的话可以充分体现出现在学校对教师准入的要求:“数学老师,我们不会要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而只考虑复旦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

3.从社会角度来看,评价教师能力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成绩。高学历非师范生的特色在于:名校光环的围绕以及良好的专业根底。在“择校热”的环境下,家长的理念是:从小就要接受优质教育,好的学校才能打造好的成绩。在中考、高考环境下,学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进重点院校誓不罢休。哪怕复读之路漫漫,也不愿考虑一般院校。因此,在家长、学生对于名校的过分向往,爱屋及乌之下,他们往往会更崇拜毕业于名校的非师范生。而对于他们是否研究过教育学、心理学,是否参与过教育实践,心理健康如何,是否拥有好的道德素养及社会责任感,则一概不予追究。

另一方面,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人们常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而学生成绩的高低又往往归结于教师能力。优秀的非师范生所拥有的专业技能甚至可能超过师范生,若同样考核一张高考数学试卷,哪怕是复旦大学一般专业的学生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数学师范生相比,佼佼者都可能是前者。然而,教师的数学观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那些不了解数学本质的非师范生,他们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和学习,只能凭借自身的学习经验去教授数学,但他们的学习经验是否可行呢?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通过死记硬背,靠着题海战术来取得高分的非师范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观。例如,有位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表达了自己的学习观,之后深刻地影响了学生,使他们认为英语就是一门背字典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只知道背单词,而实际应用能力却相当低下。

二、对于非师范专业教师准入制度的建议

1.完善教师的准入制度,提高教师资格的标准。对于非师范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申请资格的条件过低、资格考试的内容单一、证书发放过快、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限长。因此,对非师范专业的教师资格获得制度的建议有:

(1)基本取消教师资格的终身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有终身学习的理念。然而,终身制的教师资格制度,使得许多人安于现状,对于继续学习失去了动力。从教学形式来说,一轮一轮的教学沦为了炒冷饭,没有适合于新环境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来说,固定的知识点,固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俨然成为了教学机器;从教学理念来说,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课程的变革。无怪乎,钟启泉先生说,“越是特级教师,越是资深的教研员,对于课程改革的态度越是顽固。”这样的“铁饭碗”制度,对于师范教师如是,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更是如此,它既不利于个人的终身学习,更不利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整体提高。

(2)拓宽资格考试的形式。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水平,更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素养以及社会责任心、教师使命感、人格魅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实践能力等。如仅仅凭借学历要求、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机械化背诵考核以及普通话测试,是无法考核出教师应有的素养和能力的。因此,参考发达国家的资格考试形式,可以设计一些新型的考试,如微格教学的考察、面试、技能考试、论文考试、社会服务活动和综合能力考核等。其中,应特别注重面试环节。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日本的面试制度,使面试者不仅包括主管教师的人事人员和校长,还要有家长、教师联合会、有关团体的成员和有关领域的人员等。

(3)非师范专业者也要参加教师教育培训。日本仿效美国,对非师范专业者要进行教育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通过专业知识和能力测验后才授予教师许可证。我国的非师范专业者没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初步经验,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肯定要比师范生多。他们有可能有很好的专业特长,但却不一定能上好一堂课,也不一定懂得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和学生相处等。因此,非师范专业者虽然已经进入了教师行列,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需要努力弥补在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参加大学的师范课程培训,获得相应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等,都将有助于其今后的工作,从而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个工作。

2.增加对教师资格培训机构的审核力度。现行的培训机构,以批量式的速度培训非师范专业者,一般具有周期短、价格便宜、教授方式单一、保证合格率等特点。一般只要花上750元的培训费,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就能通过教师资格。通常,考试内容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主。培训机构对攻克这两门课程的方法采取了模式化的教授,把例年真题当作考试指向,把教育学、心理学的重点概念当作背诵条目。这样做做例年真题,背背重点概念就能轻松通过教师资格的考核。

此外,这样的培训方法是很容易炮制的,即使正规师范院校的培训机构,通常也采用这样的培训方式。这样,民办的培训机构只需要依葫芦画瓢,聘请相关的教育类高校教师,勾画出两门课程的重点,使用例年真题练习,就可以进行教师资格培训了。此类培训机构,通常可以更大批量地培训非师范专业者,增加教师资格合格者的人数。如此一来,就使一些素质不高的非师范专业者更加轻易地混入了教师行列,这对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声誉的提高都是有害的。且在这种批量生产的培训方法下,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一般很难理解教育学、心理学的真髓,更不用说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学实际了。教师资格不等同于生产化的培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审核力度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能够促使非师范专业者从本质上理解教育,以此增进非师范专业者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素养,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教育观。

三、小结

在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者选择走向教师这条道路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教师的录用资格,对于高学历的非师范专业者,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们对专业知识的良好掌握,更应重视他们对教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是否真正理解。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直接关乎到祖国未来的成长及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和高专业性者,更需要一个掌握良好教育心理、有正确的教学观和教育观的教师,这才是当代社会真正需要的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Z].2001―5―14.

[2]施永达.关于中小学师资培养模式和录用考核的比较和探讨[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