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处理技巧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事故处理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疗过错司法鉴定申请技巧有:送交的鉴定材料必须真实、完整;精心准备鉴定陈述材料;客观、冷静地回答专家的提问;配合专家的检查。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 护理差错 根本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266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护士是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密切的人,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情况的不断重视,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和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社会的进步,使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把护理安全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来抓,是杜绝和避免在护理活动中出现各种差错的重要保障。
教育护士学法、知法、懂法,专研业务;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改进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本文通过查找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对策,杜绝和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加强护理管理,增加护士责任心,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发生差错的原因与分析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①医院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医院不注重医德医风的教育,护士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不强,在加上现在社会上对护理工作还存在一些偏见,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和权益,故在工作中常常表现情绪不高,只注重于具体的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文件的书写,对有些患者及家属向护士提出的一些疑问时,部分护士不能正确对待而解释简单或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说话,使患者的心里产生反感而引发的纠纷。②患者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同时患者缺乏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并且对医院的医术期望值过高,有些老百姓存在着明显的误区,认为花钱看病,医院就应该把病治好,以消费者的角色对医院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如有一丝不满就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由静脉输液而引发的纠纷:①液体中含有橡胶碎屑:多数是因为在输液过程中,用较粗大的针头反复穿刺加药所致。②输液过程中观察不及时:由于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缺编,护士待遇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或少数人因懒惰服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如输液针头堵塞、局部血管渗漏或液体更换不及时而发生纠纷。③穿刺技术不过关:由于自身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过硬,或因有些老患者反复住院自身血管条件不好,特别是婴幼患儿血管不明显,可能出现反复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护士在操作时对输液过程中可能预见的不良反应没有及时向患者交待,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能会使有些患者不理解,产生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
护理文件书写而发生的纠纷:①执行医嘱时漏签名和时间:由于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在执行医嘱后没有及时签名和时间,特别是有时遇到危重抢救患者时,执行口头医嘱,过后又因其他工作而忘记将医嘱补上。②医嘱下达时间和护理操作时间不符: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有些病情较轻着的患者不经过医生批准,擅自外出不按医嘱时间进行治疗,使医嘱的执行时间延迟而影响治疗效果。③护理记录单及交班本记录的内容过于简单:危重患者需要书写护理记录单时,应该对病情变化及处置的每一过程应详细记录,如果出现处置多而记录较少,待患者病情急剧变化时,因记录不及时,不能反应疾病的发展详细过程,特别是不按医学术语书写,字迹潦草,并经常涂改,影响记录的真实性。
三查七对不严密:三查七对制度是护士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三查七对执行不严密而出现的差错仍占较高比例。部分护士工作态度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严格,如医嘱查对不严格、处置查对不严格、用药查对不严格,特别是患者手术后查对不严格,致使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给患者造成伤害等而引发的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尊重患者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的有关规定,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首诊负责制,对患者要充满了爱心、热心和细心,尊重患者的权利,时时处处维护患者的利益。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重要桥梁,良好的语言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护理人员要掌握交流技巧,融洽医患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尽量减少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差错发生:三查七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法宝,是护士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要字字查清,并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护士应树立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安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时刻牢记三查七对的重要性,以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
规范护理记录,减少因护理缺陷引起的纠纷: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依据,是患者救治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严禁漏记、错记、提前记、涂改、删除、丢失、主观臆造、随意篡改等,对危重患者的记录必须提高内涵质量,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初始生命状态及抢救过程。记录应有科学性、逻辑性,重点突出,使用医学术语,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理文件将成为判断责任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的意义。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和避免手术室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以阻断护理纠纷发生的源头,确保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 加强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结果 有效预防了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 增强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减少医疗护理差错、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术室护理 护理纠纷 对策
近几年,在日常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医疗纠纷并不少见。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易引起纠纷的环节,尽最大努力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新工作。为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更适应医疗改革的步伐,笔者就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易导致纠纷的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1 造成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法制观念薄弱 部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法律意识淡薄,对本专业风险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忽视甚至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
1.2 服务意识淡漠 程序化的工作使护士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服务态度生硬,缺乏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不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容易使患者或家属产生误解而引发纠纷。
1.3 护理知识与技能操作不足 护理人员没有认真及时学习相关知识,对一些重症、复杂手术的配合方法不够熟练,对术中应用到的仪器和特殊器械使用不熟练,表现得手忙脚乱,难以适应手术的需要,一方面延误手术时间,同时给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障碍,为术后的情绪增加负面影响。
1.4 言行举止不当 多数手术患者均存在恐惧、焦虑心理,若护士举止粗俗、语言生硬、或高声喧哗、或窃窃私语,都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严重者将影响麻醉或手术顺利进行。据统计,由于语言不当而引发的护理纠纷占40%。
1.5 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 个别护士综合素质较低,工作中粗枝大叶,容易造成接错患者、手术安置不当、器械准备不完善、术中用药执行有误、患者保护不当造成意外损伤、病理标本混淆或遗失等。
1.6 护理记录不规范 从实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后,手术护理需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全面。作为手术记录的原始资料,要求详细、准确、规范地记录,而有些护士思想不够重视,往往出现记错、漏项、涂刮的现象,或记录模糊欠清晰,如患者的出入量、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压力、电刀的使用情况、植入物的名称和规格、剖宫取出的婴儿情况、器械的清点、患者的皮肤情况等,都会因工作忙时而疏忽大意,留下安全隐患。
1.7 身心疲惫,工作状态不佳 手术室工作强应激性、高紧张性、无规律饮食和睡眠使手术护士生活质量普遍较差,影响其身心健康。且连台手术、夜间急诊手术使手术护士总处在过度紧张、超负荷的情况下工作,这时最易出现护理失误。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 2002-09-01,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投诉和付诸法律的纠纷越来越多。所以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举证倒置的规定,并通过相关的继续再教育,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明确患者的权利和自己的职责,使自己在护理中能更好的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 护士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患者不仅希望从护士那里得到技术服务和照顾,还希望得到尊重和爱护,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为此,护士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更新思想观念,做到举止文雅、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处处为患者着想,理解手术患者恐惧的不安心情等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要求,从内心深处去了解患者需要什么,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所有的手术患者从心灵上、感情上得到重视和尊重,才能取得护患之间的最佳合作,达到满意的效果,降低护理风险。
2.3 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护士必须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经常组织护士学习专业知识,对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定期由高年资护士讲课,讲解各种手术配合,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请外出学习的护士讲护理新动态;不定期的组织新业务、新技能培训,如静脉留置针、输液泵、腹腔镜、心电监护仪的使用等,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做到技术娴熟、动作轻柔,争取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
2.4 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原始病案资料,具有法律效力。护士应详尽、真实、准确的进行记录,不要因为记录不清楚或一字之差而引起纠纷发生,所以,要求护士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谨慎。
2.5 加强责任心,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接错患者;妥善保存病理标本,对术中多次取病理的,要及时贴上标签以免混淆;适当安置患者,避免血管神经受压损伤;正确执行医嘱,特别是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应大声重复一遍,确信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一些特殊感染手术妥善处理,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2.6 提高沟通技巧,防范语言过失 如果语言运用不当,即使是正常的语言在不适宜的场合也可能变得不正常甚至曲解。
全麻的手术患者也可发生术中知晓,因此术中不要谈论于手术无关的话题。与清醒患者沟通时态度和蔼、耐心,言行慎重,医护人员回答患者的口径要一致。
3 体会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有关医疗诉讼举证倒置的规定,如何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工作做得更细,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差错和纠纷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也更加的关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1]。因此,涉及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和医疗系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普外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安全应对措施非常重要。为了让工作中已经存在或将要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加以解决,研究防范措施保障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一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业务水平较低,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所接受的教育中一般不包括法律知识,护士在工作中不认真执行医嘱,自行给病人用药;病情观察不到位,不能按级别护理进行观察;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这些都会导致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占有主导地位,如果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仅重视患者的健康状况,忽视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2],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法律问题,导致医疗事故和护理纠纷不断增加。
1.2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部分护士在记录护理记录时不能做到“完整、准确、及时、规范”,护理文书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是重要的证据之一,护理文件书写的不规范,这将会对医院的举证不利。由于护士的工作特点,一般会使得护士身心疲惫、不安心本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就会出现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未能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从而导致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不安全感。
1.3 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奖惩制度执行不严格、领导的管理意识缺乏,对潜在的不安全缺乏预见性,对制度执行力不够,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和教育不重视,这些均是护理安全的隐患[3]。同时护理人员对待遇、编制问题导致的不安全护理也时有发生。
1.4 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护理工作是一项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活动,同时其顺利开展有赖于患者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普外科护理人员值班,及很多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治疗护理有序进行的基础,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和未掌握沟通技巧,在回答病人问题时态度生硬,回答过于简单,对于特殊的用药和治疗未进行良好的解释,加之工作繁忙,护士无法和病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致使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不满意[4,5]。患者或者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提出质疑,由于各种原因产生对医护人员的怀疑,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
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及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和防止差错和事故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医院应加强护士对于《护士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避免纠纷的发生。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组织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习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中法律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让护士懂得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从而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从各个方面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安全。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具体性和连续性,多数护理工作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培养严谨、谨慎的工作作风。
2.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工作责任心
护理人员应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时刻本着以“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还应重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护理人员在书写护理记录时,应严格遵守“完整、及时、准确、规范”的要求,认真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护理记录的要求书写、保存资料,对于护患沟通备忘录也要妥善保管。另外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配备,减轻工作负荷,根据各护理单元实际工作情况,合理排班,增加夜班的补助,使护士全身心的投入工作[3]。
2.3 增强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执行者护士长,应该不断增强管理意识,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对于容易出差错的环节提高重视,查明原因,杜绝隐患。对于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的发现的护理缺点,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并且进行总结分析,制订防范措施。
2.4 加强护患沟通,保证护理安全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可以保证护理的安全[6],首先,应在思想上认识沟通的重要性,使护理人员愿意主动和病人沟通。其次,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在护理过程中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针对不同教育程度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方式沟通。对于病人特殊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要结合病人实际病情,实事求是地和病人沟通,履行告知义务。
篇5
关键词:护理告知;护理工作;临床意义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安全问题有了更新的要求[l]。为了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我们根据我院病区的护理特点,实施了护理告知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程序不仅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而且充分尊重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缩短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和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共有床位120张,护理人员47人,年龄在19~47岁之间。其中,主管护师为9人,护理师为28人,护士为10人;本科学历者有10人,大专学历者有21人,中专学历者有8人;最长工龄为25年,最短为1年;1~5年的护士有15人,占临床一线护士总数的40%。
1.2 方法
1.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教育 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法》、《刑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每年进行1次法律知识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上岗。
1.2.2 建立合理规范合理的告知制度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制定能保证医疗护理知情权得到落实的制度。
1.2.3 制定完善的护理服务流程规范 如入院流程、手术病人流程、危重病人流程等,科护长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告知内容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从而使告知程序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2 明确护理告知的内容
2.1 入院时的告知内容 患者入院时,首先由接诊护士对病人进行系统的告知,如介绍病区环境及住院须知,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及科主任查房时间;介绍治疗、作息、探视、就餐时间。了解患者的身心需要,耐心听取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询问,把相关内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得到患者的同意后方可执行。
2.2 公示告知 其优点是具有广而告之的作用,可以减少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如医院简介、就医指南、收费查询、药理信息、就诊手册等。缺点是告知的对象不具有稳定性,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就医人员,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篇6
【关键词】 安全;隐患;围手术期病人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28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确保围手术期手术病人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和体会,分析在围手术期内护理中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围手术期内手术护理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术前访视时与病人谈话不注意技巧、缺乏心理疏导、填写记录单不仔细,造成病人紧张、恐惧。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这种应激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填写记录单不仔细,可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影响手术
1.3术中器械、仪器准备不全或不熟悉其性能以及技术不熟练,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而延长手术时间,增加病人痛苦和家属心理负担。
1.4术中标本收集不认真,造成标本混淆,甚至丢失,致使病理检查无法得出准确结果,给病人手术后治疗带来不便。
1.5术后对差错事故瞒报,从而丧失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的机会,不仅给病人造成伤害,而且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2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2.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抓好落实手术人员规则洗手规则,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接送病人制度,术前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3术前访视 首先,阅读病历:详细了解病人的一般状况、病情、病史,对手术麻醉的认识情况,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潜在并发症。其次,对病员进行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手术麻醉的知识,术中需要配合及注意的事项。护士在与病人交谈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耐心解答病人的各种问题,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后,制定护理计划:通过术前访视、收集资料,评估病人的状况,确定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如通过术前访视,了解到病人极度消瘦,皮肤抵抗力低,提出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①术中正确安放,为病人手术床上加厚衬垫,必要时在骨突处加海绵垫。②安置动作轻柔、协调一致,注意重点与支点是否正确,避免拖拉动作。
2.4手术仪器、器械的管理。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运用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有关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使用方法和原理及一般故障的排出方法,尤其是各种腔镜故障快速排除方法。术前检查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程序和性能,保证手术所需的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重视新、大、重手术器械物品的术前准备,提前与手术医生沟通交流,了解手术基本步骤,熟悉特殊器械用法;将备用、急用器械物品单包并放置手术间内,备各种特殊情况使用,确保用物全而不杂,工作忙而不乱,有效避免延误手术时间。准确把握器械清点时机,及时认真记录术中添加的器械、物品,避免重记、漏记。填写记录单时内容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简明扼要以缩短记录时间,同时需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和手术进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麻醉医生通报。
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6术后:责任护士于术后对病人进行访谈,了解病人术后情况,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压伤、烫伤、神经损伤等。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填写随访护理记录,并做分析总结。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期护理的意见和建议,解答相关问题,并对病人进行术后指导。最后通过了解病员对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手术及麻醉医师对护理配合质量的评价,来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不管是否造成损害,都必须及时上报,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阻止或减少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和发生医疗纠纷,使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3小结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护理安全隐患不仅存在于围手术期,也会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掉以轻心势必危机四伏,对病人的生命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不仅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更能提升医院形象,同时为病人创造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应忠,雷功兰,等.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措施.中国护理杂志[J],2007,11:117-118.
[2] 李健,张颖,岑爱萍,丁建成.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J].东南国防医药,2010,(05)
[3] 周梅芳,郁翠菊,许仙英,陈少华,朱杰敏,蔡英华.护工培训在提高护工职业素质中的作用[J].大家,2010,(19)
篇7
【摘要】 从患者的权利与义务、健康教育现象的法律意义、健康教育的实施技巧、能力与护理纠纷的关系以及健康教育中医护分工协作等方面讨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提高健康教育能力。遵循法律责任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维护患者及护士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纠纷;法律责任
健康教育是护理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护理实践中最成功的环节之一,起到了将医疗卫生服务从观念转变到工作模式的作用,体现了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医院发展、有利于护理专业建设和科学发展[1]。但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法律知识的普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及应用,医护人员的行为将随时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许多法律责任问题也随时围绕着每个医护人员。医院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医疗行为和治疗手段,也存在着一些法律责任问题。因此,护士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能范围和法律责任,明白患者及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有效维护自己及患者的合法权益。
1 尊重义务
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安全权、求偿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有权复印病历[2]、保护隐私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诉讼权等权利[3]。医院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增进患者对健康教育了解的目的[4]。通过健康教育,护士有义务维护患者法律权益。如果护士不履行自己的义务,就有可能引起纠纷,甚至诉诸法律[5]。患者有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等治疗措施,如果在患者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或不同意某种检查方式、治疗方案等情况下,就制定护理计划与措施,这种情况既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也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因此,开展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患者权利的尊重,也是护士应尽的义务。
2 法律意义
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执行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一切医疗护理均应留有记录,利于举证。实施健康教育也同其他医疗护理行为一样,必须有记录。目前,我院在护理过程中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也同其他护理文书一样,要求真实记录,做到及时、完整、科学、无涂改、无伪造,并注明时间、签名。对一些特殊检查,均有明确的告知程序,经家属签字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否则,不仅构成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侵犯,患者还可能以此为由拒付医药费,给医院造成损失。假如用药或检查给患者带来了人身伤害,医护人员则有可能被告上法庭。总之,完善有关健康教育的记录将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有利于护士自身权益的维护。
3 实施能力及技巧与护理纠纷的关系
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可避免导致医疗护理纠纷。护士应加强专科知识学习,定期跟随医师查房,加强医生与护士之间的沟通,避免在解释过程中出现冲突和不相符现象,让患者产生误会和不信任。如沟通技巧不当引可起患者误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应用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外,还应注意语言的修饰、面部表情的变化、肢体语言的应用,切忌语言生、冷、硬、满、死、过头、夸张,这样会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或导致医生、患者对护士不信任。因此,加强护士沟通交流技巧训练很有必要。
4 医护分工协作
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加,医疗护理工作的责任及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护理人员应准确地了解其职责的法律范围,明确自己独立执行、与医生医嘱配合指导执行的工作范围,以防止产生法律纠纷。护理健康教育与医生的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的范围和侧重点。如医生告知患者病情、转归、治疗方案,而护士则根据医生诊断及治疗方案侧重在对患者的饮食、睡眠、排泄、服药、活动及锻炼、医疗环境及规章制度方面进行讲解,配合医生完成治疗计划,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医护应加强分工合作,根据科室特点做出规定,以利于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履行健康教育义务,避免因超出职责范围而引起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2] 毛忠强,王玲,韩淑惠.病人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60.
[3] 张秀云,王庆珍.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0,15(9):552.
篇8
【关键词】 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服务性行业。随着全国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人们在就医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少数病人对“医疗事故”的要领似懂非懂,动不动就闹纠纷,要求赔偿。因此,这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因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造成护理纠纷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防止护理纠纷的若干防范措施和技巧,供同仁们参考。
1 接诊病人时易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接诊护士未见病人就吩咐办理入院手续,并等病人办理了入院手续才让其就诊,一旦遇上危重病人因错过其抢救的“黄金时间”而引起纠纷的发生。故首诊护士针对此现象应坚持“先见病人后办理入院手续”的原则,应坚持“先抢救后补办入院手续”的原则,为危重病人建立及时救治的“绿色通道”。
2 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护理工作是慎独的工作,“三查七对”如同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若“三查七对”不能到位就可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输入“变色、混浊、沉淀、有絮状物”的液体等,轻则引起纠纷,重则诱发医疗事故。因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认真学习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加强“三基、三严”是避免发生纠纷的首要措施。对工作不满五年的护士每年举办操作培训一次,年龄40以下的护士每年理论考试两次。科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学习。护理部借“512护士节”之机举办操作比赛,理论知识竞赛及经常进行新知识培训。每天保证一位高职高资护士或护士长在班,并由她们亲自查对医嘱,上午加强液体巡回,尤其对实习生、刚上岗护士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个环节到位。
3 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所引起的纠纷及防范
不遵守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可引起输液反应、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护理记录不及时,缺乏真实性,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导、住院指导及出院指导)不详细,导致病人服药过量,活动过度,擅自离院发生人身意外等,这些常成为病人投诉的焦点。
提高护士思想认识,使护士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就是构成侵权和违法”,使护士主动自觉地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自己的义务去履行,尽职尽责模范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对不遵守住院规则的病人,护士长每天要讲明容易出现的意外及产生的严重后果,检查各种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监督各班执行操作情况,定期抽样检测各种消毒隔离达标情况。 转贴于 4 缺乏法律观念,不尊重病人自主权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在护理工作中说话不严谨,对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反应的问题或提出的疑问不予理睬或处理不及时,泄露病人隐私及特殊病情,特殊检查、治疗、新技术应用未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等等,也易发生护理纠纷。因此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尊重病人自主权,让患者做到“五个明白、五个知道”。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说“不”字,凡事做到“请”字当头,“谢”字结尾。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手续。时时处处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服务于病人开口之前。做到没把握的话不说,没把握的事不做,拿不准的事及时请示科主任、护士长,一旦出现矛盾、问题应及时反应,科室不能解决时上交护理部、医院解决。
5 缺乏沟通,做好护患沟通。
医患矛盾一旦产生化解很难,要防患于未然,必须主动沟通。
5.1 做到“四个到位”即做到位、写到位、说到位、签到位。
5.2 做到“五个避免”
①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及时接受事实;②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③避免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④避难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⑤避免压抑对方情绪。
5.3 做到会“倾听”及“介绍”,尤其要耐心,认真倾听病人的苦衷。
5.4 做好催款工作,“催款”往往是各种矛盾的导火线,护士要注意方法,灵活机动。
篇9
关键词: 护理纠纷;防范措施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服务性行业。随着全国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侵权责任法》,人们在就医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少数病人对“医疗事故”的要领似懂非懂,动不动就闹纠纷,要求赔偿。因此,这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因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造成护理纠纷时有发生。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防止护理纠纷的若干防范措施和技巧,供同仁们参考。
1 接诊病人时易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接诊护士未见病人就吩咐办理入院手续,并等病人办理了入院手续才让其就诊,一旦遇上危重病人因错过其抢救的“黄金时间”而引起纠纷的发生。故首诊护士针对此现象应坚持“先见病人后办理入院手续”的原则,应坚持“先抢救后补办入院手续”的原则,为危重病人建立及时救治的“绿色通道”。
2 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护理工作是慎独的工作,“三查七对”如同护理工作的生命线,若“三查七对”不能到位就可能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换错液体;输入“变色、混浊、沉淀、有絮状物”的液体等,轻则引起纠纷,重则诱发医疗事故。因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认真学习各种医疗规章制度,加强“三基、三严”是避免发生纠纷的首要措施。对工作不满五年的护士每年举办操作培训一次,年龄40以下的护士每年理论考试两次。科室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学习。护理部借“5•12护士节”之机举办操作比赛,理论知识竞赛及经常进行新知识培训。每天保证一位高职高资护士或护士长在班,并由她们亲自查对医嘱,上午加强液体巡回,尤其对实习生、刚上岗护士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各个环节到位。
3 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所引起的纠纷及防范
不遵守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可引起输液反应、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护理记录不及时,缺乏真实性,健康教育(包括入院指导、住院指导及出院指导)不详细,导致病人服药过量,活动过度,擅自离院发生人身意外等,这些常成为病人投诉的焦点。
提高护士思想认识,使护士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就是构成侵权和违法”,使护士主动自觉地将各种制度和职责当作自己的义务去履行,尽职尽责模范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对不遵守住院规则的病人,护士长每天要讲明容易出现的意外及产生的严重后果,检查各种护理文书记录情况,监督各班执行操作情况,定期抽样检测各种消毒隔离达标情况。
4 缺乏法律观念,不尊重病人自主权出现的纠纷及防范
在护理工作中说话不严谨,对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反应的问题或提出的疑问不予理睬或处理不及时,泄露病人隐私及特殊病情,特殊检查、治疗、新技术应用未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等等,也易发生护理纠纷。因此加强法纪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尊重病人自主权,让患者做到“五个明白、五个知道”。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不说“不”字,凡事做到“请”字当头,“谢”字结尾。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手续。时时处处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服务于病人开口之前。做到没把握的话不说,没把握的事不做,拿不准的事及时请示科主任、护士长,一旦出现矛盾、问题应及时反应,科室不能解决时上交护理部、医院解决。
5 缺乏沟通,做好护患沟通。
医患矛盾一旦产生化解很难,要防患于未然,必须主动沟通。
5.1 做到“四个到位”即做到位、写到位、说到位、签到位。
5.2 做到“五个避免”
①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及时接受事实;②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③避免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④避难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⑤避免压抑对方情绪。
5.3 做到会“倾听”及“介绍”,尤其要耐心,认真倾听病人的苦衷。
5.4 做好催款工作,“催款”往往是各种矛盾的导火线,护士要注意方法,灵活机动。
篇10
【关键词】 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护理行业是具有高责任、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如果风险隐患没有被认知并加以防范,将产生难以避免的医疗纠纷,本文浅析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如何进行防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服务。
1 护理风险因素存在的原因分析[1]
1.1 服务对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就会被病人及其家属看作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例如未经病人同意带实习生进入产房等。
1.2 社会环境 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由于医疗事业的高科技、高风险,后果不可测等特性和医疗进展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病人家属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常常使危机事件在医护人员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一触即发。
1.3 缺乏沟通 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性障碍,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 服务质量 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 技术质量 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 组织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 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 (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 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 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 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 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
- 下一篇: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