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体系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诚信体系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体系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几年的工程建设的发展,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体系更加完善,在不断地发展和建设中积累经验。目前,在信息化社会的大环境下,信息化技术已融入到各行各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将在信息化科技的影响下进行创新和改革。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及时全面地了解工程建设的相关状况,进而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推动工程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工程质量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相关概述
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工程合同中对于工程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工程质量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包含工序质量、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从功能和使用价值来看,工程项目质量又体现于适用性、可靠性、经济型、外观质量与环境协调能力等方面。由于工程项目是根据业主的需求而兴建的,不同的业主对于工程有着不同的功能性要求,所以,工程项目的功能与使用价值的质量是相对于业主的需求而言,并非是一个固定和统一的标准。
在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工作质量是参与工程建设者,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工作质量包含了社会工作质量,即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保修维护服务等;生产过程工作质量,即整治工作质量、管理工作质量、技术工作质量和后勤工作质量等。工作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保障和基础,而工程项目实体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是当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派出的监督机构,对当地所有工程的质量安全行为实施监督,且有一定的处分权力。监督的对象分别为建设方、勘察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主要精力在于施工方,其次在于监理方。开工、验收、竣工等程序、步骤是否合规合法;各方资质、岗位、证件是否齐全有效;质量管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的完整、真实、有效性;对质量安全技术的违背规范违背当地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进行制止,甚至处罚。
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的相关分析
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将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将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内容、进度、情况进行网络信息的传输[3]。但它又不能单纯的作为信息传递系统,还应结合相关的信息管理方案和质量安全监管的应用软件,相互之间协同工作,进而达到对于质量和安全信息的监督的时刻管理,完成对于各类下属部门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方面做出规范化的监管。
而系统的管理流程则是由最初的监督申报,到接下来的日常管理、日常监督、执法检查,最后竣工备案。
监督申报是在工程建设工作开工前,建设单位向监督管理部门所申报的质量和安全相关的具体监督内容。其中包括了工程概况和参建各方的相关信息,施工计划、资金预算、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
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包含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对于工程质量进行评优,检查相关工程质量,对于检查工作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理以及质量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包括了对于施工工地的安全性检查,安检信息档案管理等;日常监督工作包含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安全性进行监督,在质量监督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工程种类,往往是从业务分法开始,到首次分发,之后的工作中分为定点监督和动态监督,随后进行竣工验收监督,提交监督报告,最后将质量信息归档,完成竣工备案。
三、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工作意义
首先完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将全面地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信息化建设也将彻底地改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工作体系。从安全监督部门极为烦琐缺乏条理的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将监督管理工作变得便捷高效,所涉及到的各部门监管信息也在网络信息中变得简明有序,进而更好地进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在工程建设中,监督和管理密不可分。工程是科学和数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如果说,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监督和管理,工地里全是工程师,只关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那么工地会一塌糊涂,因为工程的目的是将物资和能源的特性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做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工程需要这样的专业人员,也需要进行劳务工作的工人。此时就应结合工程中的监督经验,运用管理科学技术去将工程系统的管理起来,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的方式,组织人力资源、调配建设资金、处理项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建立工作范围、时间、成本、质量、安全、采购管理体系,结合相关管理措施,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为工程师、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将脑力、劳动力最大化地发挥出来,从而做到让工程里的所有人、所有物、所有资金最大化地为这个社会做贡献,这就是工程中监督和管理的价值。
工程建设中的质量安全监督也应加强对于监管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规范监督部门的工作模式,强化安全监督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设施建设,在高效准确地监管其他部门的同时,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吃拿卡要,在不合格的工程的监管中放水,给相关的监管工作带来障碍。现阶段监管部门的核心骨干往往年纪较大,对于网络信息知识了解较少,为满足信息化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工作改革,还应在单位内部加强相关知识的教学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全新的工作方式,也让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体系得以充分发挥。
结语
当下信息化的社会体系中,网络信息的时代已然来临,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转型已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良好的信息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将是推动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环节,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相互结合,吸收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大幅提高监管工作质量,进而推动工程领域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玲.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体系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421-421.
[2]史敏磊.强化数据分析,提升质量安全监督能效――区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系统升级方案浅析[J].工程质量,2013,31(9):39-40.
[3]林尧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信息分类与管理模式研究[J].工程质量,2013,31(9):80-81,93.
篇2
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 为充分发挥信用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和社会信用环境,威海市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以推进全市诚信建设制度化为目标、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为抓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及时企业监管信息为手段,通过采取公示企业监管信息、召开新闻会、评价制度化等形式,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从指导思想、责任和义务以及落实等方面致力于营造“倡导诚信、惩戒失信”的良好氛围,进而推进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
应该说,《意见》以不断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制度化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责任引领、政策驱动、市场竞争等多种方式为显著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实力寻找新的制度红利和责任动力,无论是对于威海市自身的繁荣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还是其他希望通过推进社会责任建设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地方政府,无疑都具有值得肯定的开创性意义。
《关于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制度化实施意见》主要内容
推进“红黑榜”制度化。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信用信息公示”专栏,实时、更新企业“红黑榜”信息。“红榜”主要公布企业诚实守信典型,主要包括获得各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诚信市场(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荣誉称号的市场主体信息;“黑榜”主要企业失信典型,主要包括吊销营业执照或许可证、销售假冒伪劣和侵权商品等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信息。
推进信息共享制度化。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联席会议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为打造部门信息共享平台营建良好基础。同时在全市一体化信息平台建成之前,积极探索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制度化,目前,威海市工商局已经实现与市食药监、文广新局等单位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定期互相通报从事食品药品、文化娱乐等方面经营业户日常监管以及查处虚假违法广告等案件信息。
篇3
明确职责 规范管理
设制预防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首先应完整准确录入行贿犯罪档案。而在录入前,需要收集整理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详细资料。因此,新沂市院预防部门主动加强与案管、自侦、公诉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建立检察机关内部预防联络员,召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会议,明确预防、案管、自侦、公诉等部门关于行贿犯罪档案资料的收集、移送、归档以及录入等工作职责。如案管部门就受贿、行贿犯罪、单位受贿犯罪等相关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公诉和判决等信息及时告知预防部门。公诉部门在案件经法院判决生效后的七日内将判决书副本及时送达预防部门,预防部门在收到案件判决书后,需要自侦部门提供相关案件信息,自侦部门应予以配合。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到人,新沂市院预防部门做到及时、认真、完整、规范地录入行贿犯罪档案资料。自2013年以来,新沂市院预防部门共录入行贿犯罪信息7件8人,受贿犯罪信息66件68人,决定撤销的受贿案件4件4人,行贿行为信息482条,以便检察机关随时对外提供查询。
专人负责,规范管理。明确专职预防干警负责行贿犯罪档案的查询,全面掌握行贿受贿犯罪案件的信息情况和查询工作,做好对行贿犯罪、行贿行为等数据的分析和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研究,不断规范数据库和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管理。2013年5月,新沂市院预防干警对2012年作出生效判决的13件行贿受贿犯罪案件进行了认真分析,从行贿行为的特点与动机等方面入手,就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完善制度 提升服务
为更加有力地防控贿赂犯罪、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机制建设和科学化服务水平,新沂市院通过建立并完善工作机构、设立查询窗口,制定并完善一系列制度,不断加强和规范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
设立贿档查询服务大厅。新沂市院自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心成立以来,为更好地对外开展查询业务,不断改善查询中心的办公条件和环境,设立专门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服务大厅,不断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水平,从而推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创新发展。查询大厅位于新沂市院三楼中心位置,面积约40平方米,室内宽敞明亮、布局合理,采用柜台式设计,柜台上摆放查询服务手册和查询申请书等,便于前来查询人员及时了解查询工作的相关规定和需提交的相关资料,且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查询工作。
设立贿档查询站点。贿档查询站点随时受理查询申请,及时提供查询结果。为方便查询工作,在查询业务较多的市招标办、政府采购中心设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站点,在工程招投标或政府采购工作资格预审环节,检察院通过设立专门的查询便民服务台,派专员前往及时受理查询申请,并于三日内将查询结果告知函提供给市招标办或政府采购中心,为相关单位或个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查询服务。
完善贿档查询工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相关单位的查询工作,新沂市院先后与市住建局、财政局、工商局等部门多次会商,达成共识,联手制定《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行贿档案查询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使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成为投标企业参与招投标资格审查、政府采购活动、工商企业注册登记以及评定守信用企业的重要依据。帮助前来查询的单位或个人,首先弄清楚“查什么”,其次弄清楚查询结果用于“干什么”,从而提高查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在查询工作中发现存在假借资质等情况时,及时建议招标单位严格审查把关,在查询工作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向招标单位或招标监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
拓展范围 扩大影响
通过媒体宣传查询工作。新沂市院通过媒体进行法律宣传,走进新沂电视台“政法时空”栏目,加大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助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人心。2013年初,新沂市院副检察长走进新沂市电台“行风热线”就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以及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接受记者的访谈,并解答听众的疑问,受到听众好评。
篇4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它包括了建设前期的工程咨询,建设实施阶段的招标投标、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直至建设后期的运转保修在内各个阶段的监督与管理,也包括了工程物资、设备的监督管理。自上世纪80年代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引入我国后,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监理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管理模式,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机遇。探讨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面临的发展机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且科学性的建议,无论对行业自身发展还是对我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建筑工程监理行业发展现状
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发展程度也是衡量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88年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已发展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如下问题:
1.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监管有待加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监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对国内监理企业资质的认定要求,而对国外类似企业的认定要求还不完善。另外,在监理工程师的权责认定方面,随意性太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监理行业管理者仍然是政府,实行行业准入制度、企业资质和个人资质捆绑制度,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监理制度。政府管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企业监管责任的承担者是谁、监理人才的流动性差、东西部地区监理人才数量的显著差异及西部地区工程监理的到位率不足等问题。工程建设过程可以分为不同阶段由不同职能部门(如计划,城市规划、土地、房产、建设等)进行管理,也可以分为不同性质由不同领域的职能部门(如水利、公路等)进行管理,从而产生了不同职能管理部门的工作交叉和重肴,多头管理,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行业管理的统一。另外也存在行政管理黑箱操作,对企业服务意识差等问题,这些现象不可避免地阻碍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2.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市场的不良秩序
虽然现在监理行业有各项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来调控,但整个市场的运作仍不完善,大量不正当的竞争正在影响着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很大一部分业主没有也不可能将工程的投资、合同的签订、进度的控制等关键工作全部交由监理公司来完成;即便有些从监理公司转型过来的项目管理公司也不大可能承担起工程项目的全部管理。向业主方介绍项目管理的全过程、管理的内容、意义以及委托项目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此外,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诚信问题十分严重,我国监理行业在从业人员的个人诚信与企业诚信两个方面都有所欠缺,其结果都会导致行业的“诚信危机”,损害行业利益。其直接根源是诚信体系的缺失。
3.建设工程监理行业恶性竞争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建设工程监理必须实行招标。从行业发展的前景来看,引入竞争机制是对的,但是在工程监理招投标时,价格竞争似乎成了最重要的手段,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加之工程监理企业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很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行业整体利益,恶性竞争,竞相压价,监理取费低,其结果一方面对监理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日益下降,另一方面对业主来说得到的也就未必是优质服务。如任由这种局面恶性循环,势必使监理行业的社会形象一降再降,从而严重阻碍工程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4.监理责任逐渐加大
从当前建设市场形势看,监理人的责任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行为不规范的业主推卸责任的倾向比较明显。二是施工企业进入改制转型期。实力强的施工单位向总承包管理公司发展,将劳动力密集的工种甩出;同时,大量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充斥施工一线,建筑队伍的整体素质下滑。三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加强监理责任的倾向。长期以来,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习惯于掌握工程建设的控制权。即使在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后,建设单位仍然留恋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权,形成了监理单位对工程没有实际控制权。监理单位成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夹心”,监理单位有责无权,难以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控制管理,地位尴尬。
三、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发展探讨
随着国家住建部2003年2月《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2004年11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2008年11月《关于大型工程监理单位创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的,从工程建设强制性监理方式到提倡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方式的政策性指导,将给工程监理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契机。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必然带动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必然带动相关建设制度的逐步完善,从而为工程监理行业营造更良好的市场环境。
通过以上对建设工程监理行业存在问题、发展机会的分析,结合我国工程监理行业的现实状况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促进我国工程监理行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工程监理市场
对于监理行业来说,市场是基础,法律法规体系是规范,监理行业要积极主动地联合建筑行业,推动监理行业乃至建筑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从而起到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如参考国际文件,研制监理服务范围;制定监理招投标管理办法;制定外资企业进入监理市场的准入资格等等。
2.加强建筑工程监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篇5
一、围绕一条主线,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效能
围绕开展“监管效能提升年”活动这一主线,创新机制,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加快推进监管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一)加强科学监管。准确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既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安全风险高发期的新形势,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大力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坚持常规监管与信息化监管相结合、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部门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教育规范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创新监管方式,完善长效机制,促进食品药品安全长治久安。
(二)强化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努力实现“受理业务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过程零障碍、服务流程零差距、服务结果零投诉”的服务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三)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全方位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快推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求的落实,建立业务指导、督查考核和工作评价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责任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合理划分监管事权,提高监管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构建两大体系,完善无缝覆盖监控网络
(四)构建社会化监管体系。坚持“纵横贯通、无缝覆盖”的原则,构建以行政监管为主体、技术监督为支撑、社会监督为基础的监管体系。在城区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社会监督员队伍,融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人力资源,构建社区监督网络;在农村重点健全完善以乡镇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为主体的“宽幅”监督网络和信息网络,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五进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宣传咨询、健康讲座、回收家庭过期药品等活动。落实有奖举报制度,拓宽举报渠道,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打假治劣行动,增强社会监管合力,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和社会环境。
(五)构建风险预警体系。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健全药械、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日监测、周评估、月报告制度,加强高风险和问题较多药械的分析预测,及时预警信息,防范安全风险。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体系建设,延伸基层监测网络,突出基本药物等重点品种的监测与评价,提高报告质量和分析评价能力。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应急责任,适时组织开展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增强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实施三大工程,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六)实施药械监管安全工程。1、深化专项整治。集中开展“整治质量隐患,确保药械安全”百日行动,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虚假药品信息和非法销售药品、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药、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违法行为。认真评估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巩固扩大整治成果。2、强化源头监管。抓好新版药品GMP的宣传、培训和实施工作,强化GMP、GS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严格落实质量受权人、驻厂监督员、警示约谈和检验人员持证上岗等制度,加强对高风险药械品种和管理薄弱企业的重点监控,督促企业完善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执行产品召回制度。深入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在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推行质量受权人制度。加强药包材企业和医院制剂室监督检查,加大特殊药品监管力度。3、严查大案要案。发挥药品打假联动机制作用,加强部门与地区间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和联合办案。拓宽案源渠道,深挖案件根源,严厉打击网络化、跨区域涉药违法犯罪行为,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4、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加快推进全品种电子监管,确保参加招标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今年4月1日前全部实行电子监管,省增补品种今年12月31日前实施到位。继续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全覆盖抽验,开展配送企业和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质量监督检查,完善基本药物经营保障体系。5.加强使用环节监管。巩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确认工作成果,搞好跟踪检查,提高药品使用质量安全水平。
(七)实施餐饮服务和保化品监管创新工程。1.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建立全市统一的餐饮服务许可管理系统,认真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同业态许可标准,严格现场核查,切实把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准入关。2.开展重点整顿。结合各地实际,加大对安全隐患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环节及单位的整顿力度。突出抓好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乳制品、食品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加大对各类学校、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和小餐馆、火锅店的监督检查力度,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3.强化日常监管。健全监管档案,推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规范操作、健康查体和培训教育等相关制度,加强对高风险食品、食品原料和餐饮器具的监督抽检。抓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4.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严格注册受理和生产现场核查,深入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委托加工、生产工艺等监督检查,积极主动做好保健食品经营许可受理前期准备工作。大力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经营秩序,深入开展六个“严厉打击”,即:严厉打击虚假夸大宣传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假劣原料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套用冒用批准文号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探索建立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问题产品召回等监管制度。
(八)实施监管队伍和基础建设保障工程。1.强化队伍素质建设。加快调整完善分级管理后的审批、执法体制,合理划分事权,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层次、大规模的干部培训,重点强化新版GMP、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突出对基层一线监管人员的培训,适时举办稽查办案和检验技术比武活动。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推进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工作。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激发队伍活力,提高队伍执行力。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工作,密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树立部门新形象,提升群众满意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制,认真执行市委“十要十不准”和工作日中午禁酒规定,加强问责问廉问效,确保队伍不出问题。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抽验工作和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争取各级在办公设施、执法装备、检验设备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执法能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力争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尽早开工。3.强化技术支撑建设。整合检验检测资源,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质量体系建设,争创省内区域中心所。加大对基本药物、高风险品种等的监督抽验力度。制定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年度抽检计划,推进食品、保化品的检验扩项工作。4.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依法监管能力。细化执法标准和工作规范,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评议考核,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落实大要案督查督办和集体审核等制度。树立全系统一盘棋思想,确保政令畅通,维护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权威和形象。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交流活动。
四、实现四大突破,推动监管事业跨越发展
(九)在电子监管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食品药品监管在线监控系统,扩大电子监管入网企业和品种范围,逐步实现覆盖全市药械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电子监管,积极探索餐饮服务和保健食品电子监管模式。加强政务网站建设,整合行政审批、稽查办案、特药监管、诚信管理、实时监控、基本药物等管理系统,建立完善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管信息资源库,提升监管信息使用效能。
(十)在网格化监管上实现新突破。1.进一步选配好基层“三员”。按照“每个乡镇(街道)有1名监管员、1名协管员,每个村庄(社区)有1名信息员”的要求,建好基层“三员”队伍,配强人员,充实力量,并积极向学校、工地及大型厂矿企业等延伸。2.实行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度。切实落实“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网格到边、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监管责任,责任人对辖区网格内药品、医疗器械、餐饮单位、保化品等监管对象实行精细化定向监管,任务包干,责任到人。健全完善责任人管理、培训、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
篇6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全面开展电力需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银企合作集中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548亿元。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以全市__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市级项目数据库,积极协调项目在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需求,力争早产出、多见效。
(二)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体现转型升级的质量,侧重于体现地效、能效、人效指标,注重考核体系再优化,完善评估机制,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考核。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依托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大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推动投资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目前,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名硕等一批5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确定省重点技术项目251个。启动省“两新”产品目录,全市累计入围项目84个,全省第一。品牌经济深入发展,好孩子列为工信部质量标杆企业。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采用网上申报新模式,组织申报__年市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对技术先进、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制定了《__市半导体照明(LED)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9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筛选并确定96家为今年重点创建“能效之星”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服务产业“营改增”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认真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组织开展节能惠民产品推广信息核查。组织开展高效照明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行动,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数量67万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__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启动规划新一轮苏州市区无线局域网的布局和服务,在主要商业街区、重点园林景点等20个公共场所实现WIFI热点覆盖。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完成了省__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的申报,__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类示范企业,省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产品与装备智能化类示范企业。启动了市智能工业发展相关工作,加强前期调研论证,确定重点示范企业。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下发了苏州市2013年度“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3个。推进市民卡发卡及拓展应用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市民卡A卡285万张,改造完成累计*个服务网点、3个便民服务站。扩大__市家庭信息化云媒体项目的应用功能,加大网络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建设,初步完成系统平台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的开发,已建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框架开发,前置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开发。目前前期已归集了16个部门*万多家企业的基础数据,企业失信记录万余条。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累计开通各级专栏78个,项目信息1.7万条、信用信息30多万条。同时,加快推动培育信用市场和第三方信用咨询机构,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执业资质培训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既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各项节点任务。
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突出运行监测分析,注重研究数据增减背后蕴含的区域发展、行业景气、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市817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 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抓要素保障,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组织煤、气、运等要素协调,组织全市性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市场开拓,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影响力较大的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举办“苏州名优新产品贵阳展销会”,组织本地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与我市轨道项目对接等。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产业发展高端环节,扩大有效投入。以重大项目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意见,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计划。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创新为主驱动,全面推进企业开展以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提升活动,实施千项创新项目、千项“两新”推广应用和千家研发机构能力提升的“三千工程”,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国际化企业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国际资源和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创新的国际化企业,研究出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培育一批纳入全球制造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产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生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主体,加快推进现代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着力发挥信息化支撑功能:围绕发展智能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为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智能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终端产品等六大环节各选择10家典型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智能工业。加快载体建设。在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领域实施示范工程,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估。组织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编制三网融合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2家、省市两级示范企业9家。统筹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地理、人口、法人信息三大数据库建设,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建设并开放20个公共区域无线上网WIFI服务,完成建立“__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做好市民卡拓展功能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和云媒体电视推广应用,重点建设机顶盒刷卡支付功能。
篇7
为适应交通运输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运管处在继续坚持和秉承好的传统和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持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优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运管人员的素质,围绕客运,货运、维修业、以及驾培、运输服务业等方面,从过去的批证、批线、批修理厂的职能逐步转向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职能转变。当职能转变一步步走向深水区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势在必行。
一、 新时期道路运管职能转变前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管理经过了以行业开放、职能转变、政企分开等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输管理体系。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道路运输业又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为此,《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加快交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运输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还包括交通运输体制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其中,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更加关注民生,搞好服务。职能转变势在必行。那么职能转变前的运管职能是什么呢?具体说可以批证、批线、批修理厂,真可谓是权利很大,运管部门在业主心中的威信也很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特别新时期以来,运输经营集约化的今天,运管管理职能不断地被弱化,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出来,一是运管职能被分解。部分省(市、区)平行设置或重复设置多个运管机构,人为将运管职能分解,既造成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主体混乱,又割裂了道路运输子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破坏了道路运输市场及其监管的统一性,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制造了障碍。二是职能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地方将职能落实到运管机构,有的则另设管理机构,造成系统内部的职责交叉和多头管理。三是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服务。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前,由于自收自支的单位性质,导致基层运管机构“重收费、轻管理”以及“以费养人”,对市场监管等职能落实不到位。为了稳定队伍,保障开支,个别经费不到位的运管机构又出现了“重处罚、轻管理”,“以罚代管” 的问题。四是随着运管职能逐渐转变,运管机构从管的职能退出来,业主告状不断增多,业主之间争抢客源的现象日趋激烈,致使运管部门的量成倍上升。这无疑的就给运管机构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运管人员缺少,特别是缺少那些素质高又有一定协调能力的人。过去,运管机构的权力很大,现在权力弱化,竟剩下“责任”。因此,运管机构要不断培养那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新人才将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当务之急。
上述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运管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运管人员中,省级运管人员占1.77%,市级占18.63%,县级占79.6%。省、市、县运管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职工总数的87.29%、83.86%和73.05%这样的比例不仅反映了具有经济、管理、行政、法律、运输、物流等专业知识人员的缺乏,还反映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员编制标准陈旧,贯彻执行不一。二是缺乏统一的录用标准,进出机制不畅,培训教育滞后。三是运管机构经费保障不足,现在的经费拨付还是费改税时期按人头费的老作法,几年来工资连续上涨,市场物价连续上涨,唯独运管经费不涨,客观上造成运管部门责任大,权力小,利益小,这样就给运输市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四是队伍装备不规范。
因此,在交通运输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对运管机构职能进行调整、规范,加强运管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 新时期运管职能转变后如何应对几点思考
面对运管职能转变后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应向“搞好服务方面转变”加以解决。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手段。道路运政机构的管理理念要从运用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转变。从“重收费、重处罚”向“重监管、重服务”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重视行政规划和指导。做好客运线路发展及运力投放规划、公布和实施,完善客运线路布局和客运网络体系,合理安排客运线路;引导运输经营者合理投放车辆,调整和优化运力结构;解决跨市、县等重点热线班次运力难和运力投放不足等问题。其次,扩大监管范围,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积极主动扩大监管范围,对行业进行事先、事中、事后整个过程的动态监管。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和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树立标杆企业,激励企业加强管理并提供优质服务。再次,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和社会公众服务交流平台。建立电子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系统、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业绩评价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建设道路运输车辆、营运驾驶员和经营业户数据库;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询、公众投诉、求助服务等,全面推进运管政务公开,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最后,加强对运管人员的培训。提高运管人员对政策、法规和安全的认识,培养运管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做好人员的考核和录用工作的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篇8
一、提升全员质量素质是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
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看,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既要靠科技创新,也要靠质量提升。当前,努力实现优质制造,不断提升质量竞争力,正是推动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其着力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持续改善技术、工艺和设备设施,实现以设计与制造技术创新为基础支撑产品质量生成的“硬能力”提升;二是不断增进劳动者质量意识、技能和素养,实现以各级从业人员对产品质量的创造性劳动为核心的“软能力”提升。
(一)提高制造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全员质量素质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对实体经济的重视明显加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处在加速重构并形成新的秩序的进程之中,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堵截与发展中国家后发追赶的“前后夹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整体上已经完成了对发达国家数量追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逐步从需求与供给在总量上的不适应转向了在结构上的不适应。制造业质量水平不高正是短板之一。从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形成规律看,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决定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维护和售后服务的质量水平,要实现产品质量提升,首先必须实现人才质量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质量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质量素质提升工程,《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的要求。这些政策和要求的出台鲜明体现全社会对提升全员质量素质的高度认同和急迫需求。《指南》将质量素质纳入制造业人才关键能力和素质,明确提出实施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的规划部署,突出显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的重大现实意义。
(二)提升全员质量素质是发达国家保证和提升制造业质量的通行做法
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成熟的质量专业教育体系,在大学各本科专业、研究生院设置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可靠性等课程,积极培养高层次的质量人才。对美国206所大专院校的调查显示,设有与产品质量工程相关专业学士学位的学校有47所,硕士学位学校70所,博士学位学校27所,还有21%的学校开设了质量证书教育。近年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人才质量技能的开发。奥巴马政府推出了“制造业提升计划”,支持美国工人在制造业领域获得其必要技能,美国政府每年用于职业技术培训的投资达6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4000所高等院校一年的全部费用;德国持续完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地位,技术工人收入与大学教授相当。在德国,如果技师因出现质量问题而被解雇,往往很难在行业内找到新的工作;日本把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喻椤凹际趿⒐”的基石,建立了日本版的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此外,日本还十分重视消费者质量素质教育,颁布了《消费者教育促进法》,通过完善教材、培育人才、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及提供等方式提升消费者质量意识和技能。
二、我国制造业人才质量素质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全员质量意识持续增强,质量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有力支撑了产品质量水平的明显提升。但是,与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要求相比,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全员质量素质的整体水平仍待进一步提升。一些领域制造业人才的质量知识、技能和素养还不高。
(一)全员质量素质发展水平不高
从业人员的质量素养和技能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水平。在企业层面上,最高领导者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职业素质决定了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当前,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质量理念落后、质量技能不足成为制约企业质量水平提升的瓶颈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强调产品质量是事关企业形象和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必须重视的战略发展问题、思维方式问题和企业文化问题。因此,抓质量不仅仅是生产者的事情,也是决策者的事情,但许多经营管理人员往往将质量简单理解为事后检验和体系认证,将质量管理仅仅看作是质量部门的事,使得本该系统性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工作与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脱节,忽视了质量策划、质量设计、质量改进等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2013年装备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企业员工参与质量改进团队活动的比例不足12.0%,且绝大多数企业质量改进以基层员工的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为主。二是质量意识不强和质量技能欠缺的问题普遍存在。大量劳动者可以从事简单重复性技术劳动,却难以适应专业化、精品化、定制化的产业新需求。另外,由于一些领域的劳动力流动性比较大,难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导致不少员工质量知识培训、技能提升和经验积累严重不足,缺乏从新手向熟练工转变的成长过程。正如一位日本商人所评价的,“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今年在这明年在那,不停的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近年来,服务质量问题集中爆发,从业人员的质量素质问题更显突出。在某些产业,从业人员质量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
(二)全员质量素质提升体系不完善
近几年来,质量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先后设置了质量专业。但总体来看,我国的质量学科建设仍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设立质量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偏少,质量教育资源薄弱。调查显示,我国开设质量相关专业的高校层次主要是省属重点、省部共建大学、普通高校及一部分“211”学校,而“985”学校较少。从高等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情况看,设立省(市)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校最多,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的学校较少;从企业开展员工质量素质培训的情况看,全员质量素质提升投入严重不足。2015年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调查显示,45.4%的企业认为质量培训投入不足,因缺乏充足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致使仅有25.8%企业中层干部能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指导活动。
三、全面实施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的措施
《指南》明确了全员质量素质提升的要求和路径,为推动制造业人才质量素质提供了有力指引。今后,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统筹规划青少年质量素质提升
青少年是今天的质量消费者,也是国家未来的质量提供者和建设者,提升青少年质量素质是实现质量强国、制造强国的关键。提升青少年质量素质,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用品质量鉴别、国家强制标准和质量认证标识知识,以及国家质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培养他们节约、绿色、理性的消费理念,提升他们的质量鉴别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要向青少年介绍国内外具有诚信意识、担当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典型人物、事迹和案例,培养青少年对将中国建成质量强国的期待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同时,要加强高等学校质量教育学科建设,形成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级的质量人才教育培养格局,加快培养一批从事质量检查、检验、检测和试验的基础应用型人才,从事质量策划、控制、改进和保证的日常管理与工程应用型人才,从事质量体系建设、质量工具开发、质量规划制定和质量经营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以及从事质量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的科技领军型人才。
(二)重点推进劳动者质量素质提升
管理者是企业的制度制定者和资源分配者,对企业质量管理负有首要责任,提高管理者的质量素质是提升制造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持续推动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建立质量培训体系,塑造持续改进、全员参与、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通过质量培训,增强高层管理者的质量守法意识、质量诚信意识和质量竞争意识,提升其构建、管理与改善质量体系,塑造先进质量文化,制定实施质量战略的能力;提高一般管理人员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等日常质量管理水平。此外,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工人和设备操作人员是产品质量的直接形成者,提高他们的质量素质是保证和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要着重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设备操作人员的质量素质教育,根据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和工作属性,制定针对性、持续性的培养方案,使他们了解自身工作对产品质量形成的重要性,并具备开展本职工作所需的质量知识和技能。
(三)合力推动消费者质量素质提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消费者质量素质的高低日益成为影响制造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消费者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制造业产品质量的倒逼机制与引领作用越来越大。要开展消费者质量意识、质量知识教育,加强环境污染与环保知识的培训,使消费者了解各种日常用品制造、流通、使用与回收过程对资源消耗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开展假冒伪劣产品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低碳、环保、健康、节俭、理性的消费习惯。要加强日用品质量检测与认证、环境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消费者质量鉴别和依法维权的能力。对消费者抱怨投诉多、反映突出的质量问题,要适时开展有关产品质量鉴别和不合格品处置知识的培训宣传,不断压缩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空间,有效减少质量不良造成的各种危害。
(四)着力夯实质量素质提升基础
篇9
2009年全州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州委七届五次全会、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提高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特殊群体生活保障水平、加速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为着力点,以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在服务大局中实现民政事业的新发展。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年全州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我们要抓住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保障民生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当地民生工程和当地投资项目的总盘子,还没有立项的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烈士陵园、救助站、殡仪馆和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地名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要抓紧做好用地选址、设计规划、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开工建设,使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布局趋于合理,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已审批通过的项目,要尽快启动,抓紧建设。特别是州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大姚、牟定殡仪馆等在建项目,要强化监督管理,切实保证工程质量,争取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突出深化殡葬改革工作。要以《*州殡葬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殡葬改革的宣传力度,完成各县市火化区的划定、上报审批工作,完成大姚、牟定殡仪馆的建设和双柏殡仪馆的立项审批、开工建设等工作。加大殡葬改革的执法力度,与国土、林业、*、工商等部门配合,对乱埋乱葬及丧葬活动中的封建迷信活动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争取全州火化率达到15%。
三是突出做好民政统计工作。今后,省民政厅及州民政局在安排项目、分配物资、配套资金时均以民政事业统计台帐上报的数据为依据。各县市要充分认识民政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民政统计工作。要抽调熟悉民政业务、熟悉计算机操作、有较强责任心的干部为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改变以往各业务科室各自为阵上报民政数据的方式,实行业务对口分工、科室协同作战、统计人员统一上报的运作方式,确保各类数据数出一门。要加强对民政电子统计台帐的管理,做好数据的适时更新和日常维护,为民政工作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抓好救灾救济工作。要做好“8·30”地震民政福利设施、村委会及“11·02”特大自然灾害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做好救灾帐篷的回收管理;要在总结去年救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和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责任制,健全与财政、水利、气象、交通、粮食、卫生、红十字会等部门在救灾工作方面的合作机制,实现救灾工作在信息、数据、物资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要进一步加强救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报灾及时准确、核灾公平合理;要在年内完成州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和禄丰县救灾仓库的新建任务,科学布局救灾物资储备,在灾害较多、路程较远、交通不便的乡镇民政所增设救灾物资储备点,扩大仓储,提高救灾应急能力。
二是抓好城乡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在加强服务管理、提高保障水平、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三个方面下工夫,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积极探索五保供养社会化新路子,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搞好敬老院的规划建设,提高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着力解决好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房、医疗困难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规范救助对象、救助病种、救助标准、申请审批程序,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促进各项救助制度与就业、医保、住房、教育、法律等专项救助制度的相互衔接,努力推动各项制度在内容和操作上的对接,充分发挥各项救助制度的综合效能。
三是抓好优抚安置工作。要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力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军民共建活动,以创建、共建活动为重点认真抓好双拥政策法规的落实,强化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创建、共建质量;要抓好优抚对象的待遇落实,不断完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财政保障机制、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有效解决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略高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要进一步加大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继续完善双考安置与货币化安置相结合的安置办法,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拓宽安置渠道,探索开展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努力提高退役士兵的培训率和就业率;要加快军休工作改革步伐,改进服务方式,进一步落实好军休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积极探索军供保障和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新路子,不断提高管理、保障水平。
四是抓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要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村委会无人管事、无章理事、无钱办事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社区建设工作要以社区服务为核心,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完善社区各项工作制度,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区准入制度,切实解决好社区无权理事、无钱办事、无人做事的问题。在*市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和爱心超市建设,努力提高社区服务水平;要认真抓好城市社区志愿者队伍注册建设制度,开展好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登记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不断探索符合我州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五是抓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要积极进行民间组织结构性调整,加大对行业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培育发展力度,重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发展;要不断规范登记审批程序,落实年检制度,提高审批和年检质量。加强社会组织管理执法监察,打击非法结社,查处社会组织违法活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社会组织内部的规范化建设,指导社会组织完善落实工作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民主办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六是抓好区划地名工作。要全面理顺地名管理体制,抓好地名标志设置和地名数据库建设,推进地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扎实做好我州与*市4条县界及与丽江市3条县界的联检工作,大力推进依法治界和平安边界建设,建立健全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七是抓好老龄工作。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支持,将养老服务事业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新建、改建、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制定和完善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推行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养老形式,加快我州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要加强向政府的汇报和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尽快出台我州贯彻落实《云南省老年人优待条例》的实施意见,使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8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健康补贴、100周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长寿补贴的政策尽快得到落实。
八是抓好福利彩票的销售发行工作。福利彩票所筹集的公益金是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的重要资金来源,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发行宗旨的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支持福彩事业。要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以加强销售终端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为基础,以加大宣传力度、搞好销售培训、拓展乡镇市场、创新营销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彩票销售量,力争在全省销售排名上有所上升,为全州公益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狠抓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民政工作整体水平。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民政工作是关系群众利益最直接、最重要的工作,民政部门是接触百姓最多最密切的部门。因此,民政部门的形象和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决定着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所以,我们要在提高民政执行力和公信力上下功夫,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加强民政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