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一体化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设备一体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科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在工业领域,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引入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其对机械工业的产品、技术结构,生产方式,功能及管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工业已经迈向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概述
所谓的工业设备机电一体化是指引进电子信息技术完善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和主功能等,将电子技术和工业设备有机结合起来的系统总称。机电一体化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电力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变换技术、接口技术、传感测控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整合在一起,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织结构为目标,实现系统功能的可靠性、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使整个工业机电设备达到系统的最优化运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关键的历程,如下图所示:
总之,机电一体化是融合多门现代高科技的综合系统,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必定会紧跟科技的发展潮流。
2 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趋势
2.1 智能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智能的开发,同样,机电设备的一体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智能化。智能化是机电一体化与传统的机械自动化的主要区别,是21世纪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所谓的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是指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对模拟人工智能、人机接口、自动编程、对话过程和加工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取代一部分的人类脑力劳动,并对人类智能进行收集,以期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通过采购各种各样的数控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2.2 网络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将机电一体化和网络化进行融合入,成为了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主要趋势之一。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监视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而对于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来说,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此外,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大量的家用电器总线的网络化,人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足不出户的跟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是机电一体化的主要趋势之一。
2.3 绿色化
随着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化成为了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工业发展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是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换取的,然而,地球上的资源毕竟有限,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高消耗的发展之路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化道路。改变高投入高输出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转而采取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控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4 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控制技术以及机械技术进行交叉和融合,是许多高新企业和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包括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一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机械、光学、微电子、自动化控制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等特点;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的基础,只要采用这种先进的技术,就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光能驱动和传感检测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2.5 系统化
系统化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更进一步的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总线结构;二是升级通信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系统化成为了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的重要趋势。
3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成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向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光机电一体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促进现代工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下,机电行业的发展也更为规范化和标准化,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机电设备的安装操作来看,它的整个过程较为复杂和繁琐,涉及到多个环节。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须要对设备性能进行调试和检测,以确保设备后续运行安全稳定,在对其进行安装调试和故障检测过程中,安装技术和调试方法的选择是重点,只有确保了这一环节的质量良好,才可以防止运行故障的产生。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调试;故障检测
机电一体化在现阶段各行各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和普及,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机电一体化的整个构成体系中,机电一体化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主体所在,要保证整个设备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就需要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质量调试和监控,根据实际采用正确的安装技术和调试技术,对设备后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有事前防范和预测,形成长效可靠的设备运行安全监控机制。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分析
1.1安装方面
(1)警示灯的接线安装。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设备上的警示灯接线有5条。红色线为电源接线,较细的红色线是红色警示灯控制接线,绿色线是绿色警示灯控制接线,棕色则是公共接线。在实际安装中由于设备的循环使用使得接线线路被破坏,此时就需要对电源的正负极进行准确判定,具体的方法就是采用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档进行判定。首先对红绿色控制端的判定,采用两表笔重复测量这5根线中的任一两根,直至确定出电阻为零的两根接线为止,其次对公共端的判定,采用红表笔来连接剩下三根中的任意一根,黑表笔连接另外两根,直至确定两次检测所得电阻均为8千欧左右为止,红色笔所接线就是公共端;最后剩下的就是电源的正负极接线。
(2)警示灯输出端和变频器输出端是同一控制端子。在警示灯接线时,公共端引出线一般是处于悬空状态的,甚至在有些设备上直接被忽略掉。一旦警示灯的输出端和变频器输出端是同一个端子,就必须要连接公共端子,这是确保警示灯正常闪亮的重要措施。具体操作就是电源的正负极按照之前的接线方法,连接三菱PLC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或者是按钮模块上的24V电源正负极。
(3)电磁阀的接线安装。大多数情况下,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电磁阀所采用的电源是24V直流电压,其中红色线是正极,绿色线是负极,这是理论上的做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电磁阀的内部线圈是处于通电状态的,会产生相应的磁场,对阀芯产生驱使动作,这种驱使动作是不考虑正负极状态的。但是,存在的唯一不同就是一旦正负极接线错误,就会导致电磁阀指示灯不工作,对此解决是调整接线,正确连接。
(4)接线安全。安全问题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前提,做好安全工作必不可少,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来说也是如此。首先,要对机电设备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机电设备安装中所采用的技术进行讲解,对技术应用中的要点予以明确,使其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其次,对现有的安全保障制度进行健全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在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把消防设备合理安置在设备附近,保证机电设备安装环境的安全性良好,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事前消除,制定相应的防范机制。
1.2调试方面
机电一体化设备相对于其他普通设备来说,它是在没有经过复检实验就直接出厂使用的,这就决定了其不能实现总装,而且也不能进行负荷试验,最重要的是,虽然部分机电设备已经被使用过,但是,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需要进行拆卸和安装,这会导致其安装的最佳状态被改变,影响到下一次的性能发挥,对此在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调试操作,确保设备安装的合理无误。
1.2.1调试流程。在具体施工中,所采用的机电设备大多数是二手的,也就是在之前已经被投入到使用中,在开始新的施工应用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和安装,这就很难保证第二次的安装是其性能最佳发挥的状态,这就需要对其安装进行相应的调试,采用科学的调试技术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体来讲,在开始调试之前,调试人员要先对设备的装配进行检查,确保合理,不存在渗漏,对于设备的调试主要是对其性能发挥是否正常等进行的,例如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经济性是否达标,此外,在进行现场调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也要做好现场指导和监督工作,可以对调试技术的应用进行规范化指导,对操作中的不当之处及时指出,对于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处理,并将解决过程详细记录。表1、表2是某设备的调试标准值。
1.2.2编写设备调试报告。在编写报告时,务必要保证有理有据,编写人员在掌握了充足的现场资料和数据后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编写的思路和层次也很明晰,有所侧重点。对于设备调试中所记录的设备运行数据,包括经济性数据、稳定性状况以及操作可行性等进行记录,同时也要与标准相对于,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把真实的情况编写到报告中,对于不能即时解决的问题也要列入到报告中,不能忽略。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检测
2.1定时检测
机电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在性能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如果不及时给予检测和维护就会影响到后期状态正常发挥,据此就需要检测人员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尤其是设备的关键部位。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检测人员依据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和信号分期存在的问题,对运行故障产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判断,与此同时,还要对运行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作为后期检测的参考依据。
2.2正确采用检测方法
机电设备的应用范围扩大,也使得其故障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温度检测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白诊断法等等。设备故障有警示信息时,在故障检测时就可以依据警示信息有针对性开展,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技术进行排查;如果没有警告信息时,不仅需要采用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而且还要采用专业化检测工具依据实践经验准确判断故障位置和故障影响程度,进而采用合理措施予以解决,将故障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从而确保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维修;安全管理机制;电缆线路
企业发展离不开生产,而机电一体化设备作为企业生产的基础,怎样安全运营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企业的生产车间,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工作环境极为复杂,由于生产需求,需要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因此会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一些零部件造成一定的损耗,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由于企业生产通常以流水线的方式作业,一旦机电设备出现故障,就会间断整合企业的正常生产,更严重的还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有必要加强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进行预防维护,确保相关部门能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保证设备能够正常的、平稳的运行,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1科学的管理
机电一体化设备,确保设备安全的有效措施
1)增强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在企业生产中,员工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确保员工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并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实现员工之间的相互督促,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员工可以及时反映汇报,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
2)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机电一体化设备与传统设备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求的技术水平不同,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要求更高。而对于较为落后的机电设备,需要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因此,在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管理时,企业需要加大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投入,保证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能得到提高,促使生产过程更具人性化特点。
3)加强对设备安装前的管理。在前期选择机电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a.需要对设备进行全面了解,并进行测试,尤其是对机电性能的测试,选择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设备。b.需要切实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生产力计算出需要的数量,再选择所需数量,同时在实际采购过程中,需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监督,避免所购设备存在质量问题。
4)保证电力供应。机电一体化设备不可能独立工作,需要诸多因素共同维持,所以设备的运行存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容易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如:设备在生产运营中电缆线路是容易被损坏的部分,容易引起火灾,同时也会造成机电一体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此可见,电缆线路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使用有着很大影响。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企业需加强对供电保护系统进行管理,避免机电一体化设备配备的变压器直接接地的情况发生,确保正确安装电气使用电气设备,并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更换,杜绝设备电线乱接乱搭现象的发生。
2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进行预防维修的措施
2.1完善预防维护制度
机电一体化设备属于机械设备,易发生各种故障,因此离不开预防维修。为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设备故障的预防和维修的管理制度,需要将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说明相结合,判断出设备定期检查的时间,从而保证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正常运作生产。完善的预防维护制度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维修有章可循,提高维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还可以降低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所有检修人员都必须了解设备维修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都应该主动参与到设备的检修工作中,确保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安全的、稳定的运行。为避免工作人员缺乏自觉意识造成失误,还要安排监督人员对工作进行监督。在对设备的特殊位置进行检修时,必须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同时还应该由领导进行现场监督。在检修完毕后,监督人员还需要在现场继续观察设备的实际运转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检修保养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
2.2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提高设备检修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有必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强检修和维护人员理论基础,还可以通过解析一些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方式,提高检修和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工作时能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对检修和维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加深技术人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了解,提高维修的质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及时、高效的排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保证设备运行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3严格遵守操作机电设备要求
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作流程复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操作和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实际操作前,需要操作员工充分了解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如:配电设备、变压器、电动机等),在操作时,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停止操作,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电源开关情况,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修,在故障彻底解决后方能投入使用。在设备停止运行后,操作人员有必要及时关闭电源,避免设备漏电或误闯产生触电事故。
2.4做好后期保养与维修工作
任何机械设备在使用后都存在磨损问题,机电一体化设备也一样,在长期工作磨损后,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养措施,磨损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就会导致设备出现不同程度故障。所以,设备的保养与维修工作很重要。在对设备进行保养时,为达到良好的保养目的,需要根据不同的设备选择不同的保护措施。同时还需定期对设备的零部件上油,从而降低设备在工作中的摩擦损伤。而设备的保养与维修人员应将每次检查和维修的结果记录下来,只有充分掌握设备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好设备故障的预防措施,为设备持续正常使用奠定基础,进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3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了自动化发展的优势,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方式。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的环境十分复杂,为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一方面需要对设备安全管理中相关法律工作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安全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相关的安全机制,从而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水平、降低安全管理的发生。对于设备的检修与维护,离不开完善的预防维护制度,与高素质的检修和维护人员,员工操作机电设备得当,保养与维修工作做的好才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田殿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284-285.
[2]关一青.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矿井设备管理策略探讨[J].科技传播,2014(1):93,101.
[3]赵文会.探讨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的煤矿设备管理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3(23):76.
篇4
关键词:设备管理煤矿机械机电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矿山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程领域的渗透,现代机械电子工程学开始在国内外的机械设备创新与优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煤炭开采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矿山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相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矿山机械制造与技术革新的关键力量。
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应用在提升机、掘进机、采煤机、输送机、以及支护设备等一系列重要矿井机械设备中,从实际效果来看,在线监控、自动报警、故障诊断等技术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的稳定性明显提高,PLC控制系统与变频启动技术的应用为设备的节能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型液压支架及其电液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作业精度,远程及无线遥控技术则使机械在危险环境中实现了无人状态下的采掘或输送作业。可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渗透至煤矿生产,特别是矿山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方面面。
2 机电一体化条件下煤矿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虽然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矿山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均有所提升,但由于监控不到位而引发的各类煤矿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生产不断向着高产、高效、安全、低成本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新型设备的管理模式仍存在着一定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企业重生产而轻管理,对落后的技术及相关设备的评价和淘汰更新制度不完善或未落实;设备的维修养护不力且缺乏计划性;设备统计信息的网络化、电子化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型号、种类繁多,新旧性能不一等问题对设备整体先进性与安全性的实现具有较大的限制作用。此外,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 提高现代煤矿设备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3.1 设备的优选与持续改进
科学、合理地选择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机械设备无疑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复杂的工作环境与工艺要求决定了矿山生产必然要使用众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机电设备。在每一类设备的优选环节,应通过对不同机械设备的综合性价比和质量分析为煤矿企业选择最为合适的生产设备,同时也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在进一步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同全国范围内各个煤炭生产企业、专业院校、科研机构、设备生产厂家一道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及总结,促进、提高引进设备的合理搭配性,并加快其国产化的发展进程。引进先进、优质的煤矿机械生产设备可有效更新我国煤矿行业传统的滞后性作业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并显著减少由于机械设备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生产事故。此外,还应在使用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加安全措施,改进设备性能。对过于陈旧或不适应现有作业条件的设备,应酌情淘汰,并及时以更加配套、适用的设备加以补充,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先进设备高效安全的功能和作用。
3.2 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
煤矿机电的实时安全管理属于动态性系统化运行范畴,其内容应具体包括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系统管理等方面。在人员管理层面,应首先确定并落实岗位职责,通过利益与责任的挂钩充分激发员工热情。在机电设备管理层面,为使每台设备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必须合理制定执行管理制度,严禁质量不达标的设备进入井内施工。各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定期的设备点检,履行设备检修预防制度。若在检查中发现一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应提前完成计划制定,并将设备送至专业网点进行维修养护。在系统管理层面,则应依据煤矿生产特点合理构建3大设备管理运行系统,即配件供应系统、企业资产运营管理系统及设备维修养护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实时、完善控制确保其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状态,进而令煤矿企业机电设备创造出最佳生产服务效益。此外,应通过计算机系统收集并整理现有设备的性能参数、运行数据、维修记录等各种资料,为设备的技术改进和故障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3.3 机电设备管理人才的培养
作为机电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的关键因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也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为充分发挥工作人员在设备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应始终在生产中坚持管理与培训并重的原则,通过严谨、系统的教育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维修技术与安全防范意识,注重培养其在现场及时分析和准确处理安全事故、制定应急方案的综合能力。并营造出人人讲安全、管安全、抓安全的良好生产氛围,从而切实避免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先进、科学的现代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目前已经逐步融入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并在引领矿山机械设备的革新和完善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矿山机电设备管理必须围绕这一新型作业模式,采取各项对策措施,建立健全严格、有序、科学、且人性化的综合管理机制,使设备管理水平与高质量、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相适应,以促进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李孟, 吴富如. 浅谈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8).
[2] 赵明星, 王忠江. 综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 (07).
篇5
关键词 煤矿设备;机电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6-0093-02
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内各类能源占有与开采方面,煤炭资源均占据着最领先的地位。但,在开采范围、开采深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煤矿开采作业现场也频频出现各类安全事故。在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原因分析的过程当中发现,相当大一部分比例安全事故的产生均是由煤矿机械设备作业不佳以及检测监控不够到位所引发的。由此可见,在煤矿企业展开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当中,如何通过系统化、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提高煤矿机械设备的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更是赋予了煤矿设备管理新的要求。本文即主要就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煤矿设备管理策略做详细分析与阐述。
1机电一体化模式分析
在现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连接日益紧密的背景作用之下,机电一体化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逐步成为了一门涵盖综合机械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集成化管理技术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领域当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
从煤矿生产领域的角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取得了相当突出的发展成效。下图(见图1)即为现阶段,煤矿机电一体化的作业模式示意图。结合实践来看,通过落实涵盖通风、给排水、皮带运输、综采、供电控制、以及安全角度在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式,能够将煤矿生产作业、安全作业、以及管理作业充分融合起来,为煤矿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关开采作业现场生产、安全相关的信息数据,促使煤矿生产向着数字化方向、无人化方向发展与迈进。
2 机电一体化煤矿设备管理策略分析
2.1 改进设备安全性能
煤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选用型号、规格恰当的机械设备。同时,为了避免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人身安全事故,就应当在机械设备能够直接与人体接触的旋转部位、带电部位(包括齿轮、联轴器等在内)进行合理且可靠的安全方法。同时,还需要煤矿企业自身加大对于新产品的更新与开发工作,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现有存在不足之处的煤矿机械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升级,以及防护性改造。同时,煤矿机械设备的制造方也应当加大对于设备的革新工作力度,促使投入实际应用的煤矿机械设备工作效能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挥,在确保运行质量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2 优选煤矿机械设备
煤矿机械设备在质量、价格、以及性能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使得煤矿生产企业在选择机械设备的过程当中具有突出的多样性特征。一方面,煤矿企业可以在确保机械设备使用质量稳定的前提条件下,优先选择生产商信誉良好,且成本低廉的机械设备;另一方面,煤矿企业也可以通过国外机械设备及技术引进的方式,合理搭配国产化机械设备并已投入应用。通过对煤矿机械设备进行综合优选,能够使所选取的机械设备实际性能与作业环境的实际需求更加契合,提高产量与工作效率,在降低受到机械设备故障因素而引发煤矿安全事故机率的同时,促进了机械设备质量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强化。
2.3 加强设备实时安全管理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背景促进之下,煤矿机电管理在生产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的凸显出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煤矿生产系统的管理质量。为了能够提高安全管理的动态性水平,就要求在煤矿设备管理中,加强实时性的安全管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要从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角度上入手,落实具体的煤矿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将责任与利益挂钩,促进设备操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提高全体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二,需要从煤矿设备的角度入手,以“零故障”作为煤矿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目标,通过构建管理制度的方式,严禁不合格的设备进入煤矿开采工作面,同时还需要配套加强设备点检工作制度、预防性检修工作制度等内容的落实力度,以确保所投入使用机械设备性能的完好性;第三,针对存在维修以及更新必要的将煤矿机械设备,需要预先做好计划,运输至专业厂点进行维修与更新操作,配合供应商提高设备专业化水平。
3结论
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当中提高其安全水平的最核心途径。大量的数据资料证实: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煤矿安全事故其产生原因最终都可以归集到煤矿机械设备的故障,以及监督控制的失灵方面。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安全事故而给煤矿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就需要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之下,做好对高质量机电产品以及技术的综合应用,采取包括改进设备安全性能,优选煤矿机械设备、以及加强设备实时安全管理在内的相关措施,以达到促进煤矿设备管理质量长足发展与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国.机电动态点检体系在煤矿设备管理中的推广应用[C].煤炭工业论文集,2007.
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设备 故障 检查
1 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指的是将电子技术引入设备的动力、控制和信息处理等功能中,将电子技术、机械装置和软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具体来说,它融合了6个方面的技术:
(1)精密机械技术。
(2)信息处理技术。
(3)检测与传感技术。
(4)自动控制技术。
(5)伺服驱动技术。
(6)系统总体技术。
运用了这些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往往伴随着高速、高智能化、高精度的特点。
2 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特性
机电一体化设备由于采用了以上多种技术,当它们发生故障时具有一定的特性,此类设备整合了众多的电子元器件和机械零部件,其技术含量高,诊断维修难度较大。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与一般机械设备相比,机电一体化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要大八倍以上;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特征首先表现为因为它们元器件和机械零件多、运动速度快所以更容易出现元件失效和磨损问题;其次它们的自我诊断和检测功能并不强大,仅仅能够将检测出一些简单的故障;再次它们也无法明确的对各种故障提供报警信号,只能够将部分故障给予报警或显示出来;最后还有现在机电一体化设备越来越大面积使用而故障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日趋减少。以上种种因素都增加了故障检测及维修工作的难度。
3 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部分机电一体化设备具备了自诊断功能,每当遇有故障出现,自诊断系统就会将报警信息发出,并且在屏幕上显示出故障说明,对这些设备就可以结合诊断手册,对故障发生原因进行查找,将故障及时排除掉。对于那些自诊断系统不能涵盖的故障或根本没有自诊断系统的设备,那么故障的排除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人工经验。下面就来简要地介绍一下笔者多年工作中积累下来的检修经验和思路:
无论是什么样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我们都应该清晰地将其构成分成4个单元,即:A.动力单元(水、电、气的供应),B.运动系统单元(电机及机械传动机构),C.检测单元(各种传感器和图像识别系统等),D.中央处理单元(工控机、PLC、单片机)。
分析故障时首先根据故障现象来判断是哪个单元出了问题从而确定主攻方向,逐一排查破解难题,若暂时没有理出头绪可按如下步骤检修:
3.1 检查动力单元
这一步的检查相对简单,主要看正常开机后水、电、气等供应指标是否达到设备要求的数值,若都在要求范围内则动力单元基本没问题,若没达到要求的数值,可断开有怀疑的负载,若仍未达到要求,则可确定是电源、气源或水源的控制系统出了问题,对症检查后问题一般不难解决,若断开负载后水、电、气的指示数值恢复到了正常值,则问题出在其它几个单元。
3.2 检查运动单元
这里要检查机械传动机构中部件安装位置是否变化,机械零部件有否变形、移位、磨损、卡死;气管、油管、水管有没有泄漏;电机是否过热或抱死、皮带是否损坏或变长,电机的驱动电路是否正常。
3.3 检查检测单元
首先判断故障现象与哪路信号有关,然后检测对应的传感器的位置是否变化,给它们的供电是否正常,进而检查它们能否正确感应并输出信号到达相应的电路板。设备中的传感器通常有限位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等类型;对于有视觉系统的首先要检查完成图像识别的CCD、显微镜、照明系统是否调整好。
3.4 检查中央处理单元
在这里经常会用到“替换可疑元器件”的方法(只要不涉及到程序的IC也可用此法,涉及到软件的问题多有知识产权保护,要向设备生产厂家购买更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设备动作不正常时各种控制系统的检修思路:
(1)对于工控机系统,首先检查采集卡的信号采集、输入、输出信号是否正常,采集卡本身是否有问题。其次检查运动控制卡(查驱动波形)是否正常,最后才考虑主板和硬盘上软件的问题。
(2)对于PLC系统,首先检查I/O、A/D、D/A口的信号是否正常,I/O、A/D、D/A集成块是否损坏,进而检查PLC内部光耦是否损坏,最后推断PLC程序错乱,可向设备生产厂家要求远程恢复。
(3)对于单片机系统,通常是由一块主板和按不同功能分成的多块单元板构成,各板之间用I2C总线或其它通信方式连接,检修时先根据故障特点找到相应的功能控制板,检查该单元板与主控板间的连接有否问题,最后再重点检查或代换该单元板或主控制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接插件的问题,许多动作不正常是程序的指令由于接插件的松动而没能传送到位引起,还有就是电磁干扰的影响,强的电磁环境会使某些传感器误动作,还可能改变FLASH中的内容引发设备动作失常,所以在这些设备旁边不可使用电焊机等强干扰机器,若设备中有高频电路更需要严格的屏蔽措施,一旦维修时有拆卸时,修完后一定要良好地复原,养成良好的维修习惯是委重要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集合了众多机械零件和电子零部件,所以它们在运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自然会大了许多。作为维修人员,就必须了解机器的操作,熟悉机器的架构和运行时序,并通过分析其运行原理,用清晰、简洁的逻辑思维来快速缩小可疑范围,最终定位到具体的故障部位,进而排除故障,保证设备的完好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企业创良好的经济效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家伟.浅谈电气设备故障的分析与诊断[J].机电一体化,2015.4(11):133-135.
篇7
关键词:煤矿生产;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
1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都取得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从而使其能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随着大量机械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我国的煤炭采掘和生产效率较过去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还较低,这导致应用到煤矿生产中的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整合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给煤矿生产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限制。鉴于此,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中的应用,以促使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不断得到提升。
2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有一些机电一体化产品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初步应用;而在进入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更是对采煤设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这使得采煤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设备的工作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这些研究和开发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型煤矿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50%以上,大中型煤矿的机械化程度则达到了90%以上,部分大型煤矿的采煤设备已经初步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当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地提升。总的来说,我国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还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很多关键技术和设备还只能依靠进口。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也摆脱了过去那种全部依靠引进的局面,在一些设备上已经初步实现了国产化,例如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等。现阶段,我国在变频器等核心电控设备技术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在设备故障诊断以及工况监测系统方面的研制工作也处于较低水平,但笔者坚信,这些问题随着我国研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必将逐步得到解决。
3提升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性
实现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可以大幅度提升设备的工作性能。当前依靠微机和微处理器来实现对采煤设备控制的产品已经比较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经深入到煤矿机械的许多方面,比较典型的就有基于变频器控制的采煤机、基于PLC控制的提升机等等,而这些都使得煤矿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可靠性取得了巨大的提升,进而提升了煤矿的生产效益。未来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煤矿生产过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要求也必将进一步提升。提升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不仅可以提升煤矿生产效率,而且还使得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得到了极大提升,这对于提升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具有重要意义。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设备中的应用探讨
4.1提高操作人员使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水平
随着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设备的操作过程也变会变地更加复杂。此时,为了发挥机电产品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就必须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相关机电产品的工作原理,并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进行熟练应用,从而使这些设备产品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4.2提高采煤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在现实中,要提升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途径就是提升采煤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例如对相关设备的控制可以采用微机控制或PLC控制,操作人员只需要预先设定好程序,机械设备就可以根据程序进行连续不断地生产作业,从而有效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4.3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
在采煤设备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利于煤矿企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这对于煤矿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例如通过在井下的胶带输送机、通风机以及提升机上应用变频起动、PLC控制系统等,就可以有效节省电量30%左右。
4.4在线监控和故障诊断
通过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对关键采煤设备或者设备的关键部分进行在线监测(如图1所示),一旦发现设备存在故障隐患,就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这对避免设备故障的扩大化和降低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对设备工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设备的故障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设备故障对设备的损害程度,不仅使维修成本得到了降低,而且还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使煤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
4.5现场无人作业
在采煤设备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利于实现远程控制,这可以使操作人员远离一些危险的作业现场,从而使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
5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升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水平不仅利于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还能大幅度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益,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作者:郑忠宁 单位:神华宁煤集团公司安全监察局
篇8
1采煤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
1.1传感系统。采煤设备的机电一体化传感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压、电流、功率、速度、温度、压力、液位高度、支架支撑力、液压流量等实施有效的测定。在传感系统的性能提升方面,首先,应提升对设备细微动作变化的感应检测,例如:采煤机机身倾斜度,摇臂摆动幅度、动力牵引、设备行径、煤岩分离、运输行程、油缸支撑度、液压支架压力和流量等;其次,在信号传输方面,应该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规范性与精准性。
1.2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依据计算机数据模式,收集采煤设备在日常工作状态中的各项情况,与计算机预先设定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设备的全面测量,同时,将计算机数据转化为人们可以识别的文字、数字与图案,方便操作者实施有效监测。监控系统是传感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连接纽带,是人们探知设备工作状态的有效途径。
1.3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有效控制,在采煤设备正常工作的状态下,控制系统只要依照计算机事先设置好的指令,对设备进行有序的操控就可以了。能够凸显控制系统技术水平的时候,首先,能否控制采煤设备维持长时间运行的稳定,若能,则说明该系统性能比较优异。比如,在日常采煤的时候,对挖掘进程、传输过载、机具姿势调整等是否能够实现柔性调整;其次,当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控制系统能否及时实现智能化的有效控制。比如,在遭遇设备故障、煤层坍塌、异物堵塞等情况时,能否及时下达正确的指令,能否采取精确的动作,实现停机、倒车、减速等动作。目前,对于采煤设备可靠性控制是一个科技难关,如何开发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更多功能,使之在设备自检自诊、故障自我检测与排除、作业环境监视与反馈、智能化无人化等方面实现突破,是科研工作者与设备操作者需要面对的研究方向。
2机电一体化技术对采煤设备的促进作用
2.1可以提高自动化操作程度。使用安装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采煤设备,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下达执行指令,就可以实现高效率的采煤作业。该项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可以大幅度提高采煤效率,可以有效规避因工人经验不足而引发的安全隐患。有些比较先进的装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采煤设备,甚至可以实现远程操控与智能化无人操作,彻底颠覆了煤矿工人的传统形象。
2.2可以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开采效率。使用安装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采煤设备,首先,可以减少人力劳动成本;其次,可以整合各个分散的小设备,胶带输送机、通风机、提升机等,减少无效功的浪费;最后,自动化作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大幅提高开采速度。因此,使用该采煤设备,可以有效提升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3可以降低维护强度与维修成本。使用安装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采煤设备,可以实现全设备的系统化监控与报警,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设备故障,系统通过识别,启动自我维护功能,将微小的故障及时消灭掉,避免设备带病作业。对于简化维修程序、降低维修成本、延长机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职工工作环境都具有管理优势。
2.4可以提高工人队伍的整体作业水平。使用安装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采煤设备,必然会带动煤炭生产中的自动化改革进程。新的设备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学习性与经济性,对职工自身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督促与带动作用。新设备的工作模式必然拉动供电、排水、通风、提升等各项保证系统的升级换代,否则就会影响生产效率。对煤矿的软硬件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进,在改进与以后的维护工作中,职工的作业水平必然会随之得到提高。
3结语
篇9
【关键词】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
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具有便捷性高和运行内存小的优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生产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要求,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因此而产生。各生产企业在对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进行使用时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如何安装设备上而不是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企业对设备进行维护虽然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有很大帮助,但是要想利用设备进行安全生产,必须要科学的对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下文是设备安装工作应着重注意的内容。
1 一体化设备安装的事前准备活动
相关负责人员只有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才能对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万全的准备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而且能够降低设备对后续工作质量的影响。安装人员在进行准备活动时,第一步要先确认设备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以及技术性说明的内容,保证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与设备的安装要求相符合。第二步,由于一体化设备必须要经过运输才能到达购买单位手中,设备的质量经常会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受到破坏,所以工作人员在设备达到后要立即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1)放线就位调平。首先,安装者必须要对设备轴线和基准线的位置进行核对,不准确的基准线位置会降低设备的安装质量,工作人员必须要准确的划定基准线和轴线的位置。其次,要想完全消除基准线划定工作的误差,参与划定工作的员工在必须要在确定基准线位置后对位置的准确性进行复检,通过复检工作找到测定的偏差。
(2)安装地脚螺栓。地脚螺栓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体化设备的稳定性,而且能够降低设备发生移动的几率。工作人员必须要合理的设计地脚螺栓的长度并保证实际使用的螺栓与设计相符合,增强地脚螺栓的作用,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设计者除了要以一体化设备安装图中的相关规定作为依据对螺栓的长度进行设计外还可以使用一下公式确定地脚螺栓的长度。L=15D+S+(5~10)其中L是地脚螺栓的长度,D是其直径,S是基座、螺母以及铁垫高度的总和。其测量单位均为mm。另外,工作人员应在埋放误差低于1%的条件下垂直的对地脚螺栓进行埋放,如果中心距误差超过了螺栓直径的10%,地脚螺栓的固定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2 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过程
2.1 装配找正
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工作需要在找正设备装配完成后进行,提高设备安装工作的质量。设备装配的找正标准是生产设备的企业规定的零点,只有严格执行此工作标准才能提高基配点的准确性。另外,工作人员必须要在相关文件上标注出设备基配点的基本信息,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2 装置的放松
螺栓在一体化机械运作中有着重要地位,一旦螺栓受到外界冲击机械设备的运行就会出现故障。如果设备在一个稳定性较差的环境中运行,螺栓在强烈的冲击下出现松动,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可能会因此被降低。
2.3 键的连接装配
键是机械设备的一个重要零件,具有连接多个轴的作用,在键的作用下经过连接的两个轴更加灵活。一旦键的装配工作出现了问题,两个轴之间的连接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轴向力无法通过轴传递出去。所以,要想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在对键进行装配时一定要多加小心,保证键的装配质量,防止轴的连接出现质量问题。紧连接和松连接以及一般连接是键最主要的连接方式,工作人员必须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开展工作,检查键的连接是否符合规定。工作人员在对键的连接工作进行检查时主要检查键槽和轴心线是否对称,键的直线度是否符合规定,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
2.4 安装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作为一体化机械设备的核心零件,能够将设备上的所有转轮连接在一起,因此是在一体化设备的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滑动轴承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但是滑动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轴承的运动,所以要想提高滑动轴承运动环境的在稳定性,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油均匀的涂抹在轴承表面。如果轴承在缺少油的环境中运行,不仅加大因为摩擦而产生的噪声,而且还会减损滑动轴承的寿命。
3 管道的安装
施工人员除了需要对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外,设备管道的安装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设备管道的安装工作必须要在最后进行,成败在此一举。如果管道的安装工作出了问题,前面所有的工作将功亏一篑,所以技术人员必须要重点注意此项工作的质量。管道的质量如何受其材料好坏影响,材料购买人员在选择施工材料时一定要坚持“质量第一,价格次之”的原则,在源头上保证管道的质量。另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影响管道安装的质量,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安装的管道质量比较高。企业要尽量雇佣技能水平比较高的技工参与管道安装工作,促使最终安装的管道能够满足设备的要求。工作人员要以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图纸为依据对安装方式进行选择,卡套方式和扩口方式都可以保证管道的安装质量,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保证安装质量。
4 设备的试运行
设备安装完成后不能立即投入使用,只有经过试运行检查合格的机器才可以进一步的参与到生产工作中去。一般地,我们主要利用单机空负荷和成套空负荷以及带负荷等试运转方式对设备的安装效果进行检验。试运行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设备真实的工作效率并做出记录。工作人员必须要在试运行工作开始前检查设备的各个零件,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作出处理,消除试运行工作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要做好设备运行条件和操作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各个部分的检查工作,保证设备质量,为试运行工作创造一个正常、安全的环境。
5 如何优化一体化技术
(一)坚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构建机电一体化安装体系
各个企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对企业理念进行创新,利用新型的机械和电气安装思维开展工作,才能保证一体化设备的质量,促使其应用率得到提高。
(二)更新人才库,提升人才专业技术水平
专业培训机构的缺失致使我国各企业的设备安装工作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要想解决这一现状,各企业必须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促使更多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
6 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电气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工作由不同的步骤组成,每个步骤的作用不可忽视。一旦有任何步骤的工作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设备可能无法正常运行,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对操作者和使用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基于此,施工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一体化设备的安装工作,通过自身专业知识和高质量材料的配合,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一体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176
1 引言
变电设备运检的运维和检修一体化实施主要是通过将专业检修和运维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可以联合解决变电设备的现场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以及维护检修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来最大限度的解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 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的意义
在没有实施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前,变电站的巡视工作是以运行维护组利用工作间隙时间来对相应的变电产进行巡视检查为主,由于例行巡视的时间仓促,导致巡视工作不能完整有效的完成,巡视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维护变电设备的相关工作只能在节假日展开,工作时间不固定,无法达到维护工作随时进行的要求。
在实施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之后,由于指派了固定人员对变电站进行巡视,这样专人专岗的工作形式使工作人员对设备运检时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工作也更细致,有利于及时发现更多隐患。另外,由于设备运维工作也是在同一时间进行,这样就可以使运检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极大提高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的优点
运检一体化通过对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重组,有效的实现运维和检修工作人员的互相补充,降低人力资源短缺造成的影响,也算是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运检一体化还有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多项技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巩固了其专职工作的技能。另外,运检一体化还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通过运维和检修人员之间工作的有机结合,互相学习互相照应,增加工友之间的友谊。最后,运检一体化通过整合设备巡视、维护、检修等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4 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一体化的难点
4.1 运维和检修工作的差异性
变电运维和检修虽然工作上都是面向电力设备,但检修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而运维工作则是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丰富的综合性知识。随着运行维护和检修的细分化,检修工作难度大,对检修人员的专业要求高,所以培训周期也就更长。
4.2 运维和检修工作的安全性
对运行中的变电站实施运检工作对安全性的要求相当高,运检一体化需要运维和检修工作同时进行,这就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工作模式下,运维和检修工作是分开进行的,如对设备进行检修变更时,需要通过运维人员进行许可,在设备检修工作完成之后,再由运维人员进行验收。这种工作方式可以明确区分双方工作责任,起到有效监督作用,方便施工和安全控制。运检一体化会导致互相监督力度下降。
4.3 单人作业强度和风险增大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运检工作人员要在单一环境中完成运行、维护以及检修的任务,这样导致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增加安全风险。如果没有激励制度,会大幅度降低一线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
5 运检一体化的实行措施
5.1 加强安全和协调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建立健全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对于运检一体化工作的技术要求、现场管理、技术监控、运维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排班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其次,做好协调工作,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提高工作人员运维及检修的具体操作水平,保证运检一体化工作在安全的基础上得以有效实施。最后,在实际工作的具体操作中带动相应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培养掌握多种技能复合型人才,达到运维和检修有机结合的目的。
5.2 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根据相关的技术难度的差异合理规划时间,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培训时,着重对变电设备的相关原理、工作流程、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说明,让工作人员简单快速的掌握专业技能。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以保证其复合工作要求。此外,应尽量对工作人员设立激励制度,对于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和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工作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工作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有效实行。
5.3 加强管理工作
在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的具体应用实践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结合传统工作模式,从安全、人力资源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宏观管控,有效的保障运检一体化工作的顺利有序的进行。当前运检一体化管理主要涉及以下管理问题:第一,对当前检修任务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阶段的进行相关工作的移交,以保证检修工作顺利实施。第二,制定运检工作实施的具体细节规程,对运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加以明确,以确保各项操作都严格遵照各项管理制度。第三,为了快速有效的整合运维和检修工作,应将部分检修人员分派至运维站中,明确检修班的职责,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以促进班组间的快速融合。
6 结束语
变电设备运检一体化不但能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还能在推进运检一体化过程中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激励的过程中不断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提升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对运检一体化的分析,不断探索和发掘这一过程中的优点及可行性,以求为提高我国变电设备运维和检修效率做贡献。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还希望从业人员加以重视,共同努力,创造电力行业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电力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9):38-39.
- 上一篇:节能减排相关政策
- 下一篇:公路工程信用评价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