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法律意识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法律意识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法律意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法律意识 薄弱原因 提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293-02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及意义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等。孙国华教授则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例如人们对法律评价,对法官作出的判决是否公正的看法、对法律、依法办事原则的信任程度等。张文显教授则认为法意识是与群体或个体心理特征相联的、人们关于法现象的认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它在内容上包括人们对法现象的知晓、理解和把握;对法规范和法行为的情感、评价和态度;对法现象的意愿、要求和期待。

对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意义,可从国家法治建设和公民自身两个层面来进行阐述。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构建,首先必须有完备的并最大程度反映公民诉求的法律制度体系。而公民法律意识是公民积极参与到国家立法机关立法过程中去的前提条件。其次,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则在于让制定的法律得到充分、顺利地执行、适用。公民法律意识则是行政机关顺利执行和司法机关顺利适用法律不可或缺的因素。法律执行、适用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而执行或适用的对象则是公民。而公民法律意识强弱程度则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公民服从甚至配合行政、司法机关执行、适用法律的程度。对于公民自身权益的维护来说,公民法律意识则是最重要的武器。因为公民维护自身权益最重要的途径则是诉诸法律,而公民诉诸法律则需要法律意识作支持。

二、我国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并结合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下面笔者将会从历史和当代两方面来分析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1、“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的影响

《幼学琼林》载:“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增广贤文》也载:“好讼之子,多数终凶。”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有“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法律的产生是为了诉讼的需要,诉讼的结果又使法律自然产生。诉讼与法律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必然地致使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制定的法律较少,尤其是关系到臣民的财产等方面的民法,进而最后形成“重刑轻民”古代法律体系的特征。而笔者认为公民的法律意识养成的最直接途径就在于诉讼,尤其是民事诉讼。所以说我国古代人们法律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受到“无讼以求”、“息讼止争”的法律传统的影响。

2、优秀法学著作的匮乏

法学著作的广泛被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培养、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国家的大量的经典的法学著作例如《政府论》、《论法的精神》、《论自由》、《法律、立法与自由》等和西方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的提高有着一定必然的联系。因为公民通过广泛地阅读法学著作,进而获得有关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凭借着一点一点地对法律产生兴趣和法律理论知识的积累,只有获得一定的法律方面的知识,才会为公民主动地关注立法等机关所制定法律、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产生信任、信仰等提供基础条件。没有法律方面的著作,就没有法律理论知识获得;没有法律理论知识的获得,就不能促进公民法律意识形成、提高。但是,在自然经济、宗法社会、集权专制三合一的社会土壤上面,商品经济步履艰难,与之携手而来的平等、交换、权利、自由等观念无法正常萌发和成长。平等、权利、自由等观念无法产生,也就意味着有关正义、平等、自由等法学思想的著作没有产生的思想条件。

3、五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礼”,我国古代的人们安分守己,极力地维护宗法家族和封建集权统治的秩序。“礼”的基本精神是“亲亲”“尊尊”。“亲亲”即亲爱自己的亲人,亲爱的程度与方式取决于爱的主体与爱的对象之间的血缘关系。“尊尊”即尊敬服从地位尊贵的人,其程度取决于彼此双方的社会地位,要尊敬最尊贵的人。”因此封建传统社会的礼治秩序,本质上是主张取消个人主体性、否认个人独立利益的,个人只能按照一定的“名分”来履行责任义务。所以说在古代人们的权利意识几乎没有形成的条件。“权利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的,或者是要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因而,对权利的尊重,就自然转化为对法律的尊重。”因此,在古代人们几乎没有权利的意识,也就意味着人们对法律这部权利的确认书也不关注;对法律的不关注,也就意味着古代人们的法律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4、我国当代社会也存在着阻碍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的因素

(1)我国法律的宣传流于形式,简单地走走过场。应该说法律的知识普及甚至法律的权威与法律的宣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我国每一年的普法教育由政府的法制机构开展,而且主要以发放宣传材料、提供简单的法律咨询等比较老套的形式,这样的话一方面不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普法教育主体―政府法制机构由于不受理公民的案件,很难了解到公民最关注、需要的法律知识。

(2)我国现代的法律著作、期刊、案例汇编等和有关法律案件的电视节目数量不少,但是绝大部分要不晦涩难懂要不冗长复杂,公民要么没有兴趣要么难以理解。法律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著作等需要通俗易懂,让大众能够理解、接受。因为法律等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提高全体人们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社会人文素养。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法律等社会科学作品绝对不能称作好的作品。

(3)托克维尔说:“应当把陪审团看成是一所常设的免费学校,每一个陪审员在这里运用自己的权利,经常同上层阶级最有教养和最有知识的人士接触,学习运用法律的技术并依靠律师的帮助、法官的指点、甚至两造的责问,而使自己精通了法律。”所以说,陪审团制度能够对公民的法律知识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国也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不过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一方面在实践中贯彻地力度不够。另外一方面,大部分的陪审员在与法官审判案件中盲目附和,听任法官作出决定,陪审只是陪而不审,致使人民陪审员积极性下降,人民陪审制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4)司法不公和执行不力等是阻碍公民法律意识形成、提高的重要的因素。在法律适用的过程公民受到不公正地对待甚至裁判,即使得到公正的对待、裁判却迟迟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力等,公民受到损害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救济,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公民会质疑法律的作用进而法律的权威将会被削弱。“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的建立不仅体现在法律的制定静态过程,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法律的执行尤其法律适用的动态过程中。只有让每一个公民亲自深刻地体会到法律实实在在的作用,这样才会使每一个公民渐渐地对法律产生信任最终地建立起对法律的信仰。

三、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

(1)促进法律宣传。法律宣传的主体以律师和法官为主,宣传的形式多样化而且能调动公民积极性、参与性的形式。每一年的5月1日,美国的律师和法官便走向社会,宣讲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发表广播讲话、通过电视电话提供服务、举办模拟法庭、组织参观法庭、举行法律宣传的电影节、组织学校活动等等,以各种形式宣传法律,参加的人数成千上万,宣传的项目逐年增加,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应该说,美国的法律宣传是美国公民了解法律的直接途径,也可以通过律师和法官宣传法律的作用、权威,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于提高美国公民法律意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我国的法律宣传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其做一些改进。

(2)制定一部《人民陪审员法》。为改变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流于形式、成为摆设的现状,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人民陪审员法》。现代采用陪审制的多数国家,要么有专门的陪审法,要么在相应的诉讼法中有专门的规定。但是,我国有关人民陪审员的法律、法规过于概括、空泛而没有可操作性,所以笔者认为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具体而且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民陪审员法》。

(3)在全国范围内的初中、高中以及大学开设法律方面知识的课程。现在我国正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且我们每一个公民无时无刻地与法律在打交道,法律渗透到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等领域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完全有必要开设法律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获得法律方面的知识进而为他们以后长大成人的法律意识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从娃娃抓起,法律教育也不例外。一部分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所以开设法律方面的课程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世界上应该没有一个国家有开设法律方面的课程的先例,我国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

(4)减少甚至避免法律不公问题。法律不公分为立法不公和司法不公。可以说司法不公的后果比立法不公的后果严重。正如德沃金在《认真对待权利》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一项法律,即使是恶法,如果不去执行,那么就会削弱对法律的尊重,这个社会就会受到损失。”司法不公主要体现在不公正的判决和执行判决不力两个方面。 “一次不公正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尤为祸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关于解决不公正的判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内因方面来说需要保障法官的独立性,同时提高法官自身的素质;从外因方面来说可以借鉴英国的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制度在全国各级人大常委会中专门设立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审查委员会。被告在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判决生效之后,仍然认为判决是不公正的,可以向案件审查委员会提出审查的申请。案件审查委员会经过审查之后,如果认为判决确实是不公正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的建议;如果判决是公正的话则驳回被告的申请。总之,案件审查委员会一方面不会侵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案件的判决提出再审的建议,则是能够弥补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当局者迷”的劣势。

执行判决不力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人民法院执行员执行生效判决的监督和申请执行的当事人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等。如此,我国似乎也有必要制定一部《执行判决、裁定法》。该部法律应该具体地规定人民法院执行员、与判决、裁定有关的双方当事人、配合执行的单位、个人等权利和义务、执行的程序、执行措施、与执行有关主体违反各自义务应当承担的责任等。

公民的法律信仰就是在一次次的公正判决得到执行,公民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恢复的过程中慢慢地建立起来的。无论如何,局部的司法不公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我们普通民众的法律意思,确实也应该得到较高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M].

[2] 孙国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48.

[3] 张文显.法的一般理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233.

[4] 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5] 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4.

[6] 武树臣.中国法律思想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70.

[7] 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5.

[8] [法]托克维尔,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316-317.

[9] [美]伯尔曼,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1.

[10] 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1] [美]德沃金,信春鹰、吴玉章译.认真对待权利[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254.

篇2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这恰恰体现了现今教育的一个理念:自主学习。“自主”指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概括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例如:学习《短文三篇》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有的学生建议老师先教;有的学生要求自学,然后老师点拨;有的学生要求互帮互学等等。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然后全班交流。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极为高涨,自主学习意识很高,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的参与学习。把权力交给学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等的合作,通过多项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做到了语言实践,动手实践,并达到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心得,又学会了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合作交流,吸取别人的长处,互教互学,从中得到知识补充,充实自己的经验,最终实现共同提高。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和放松,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兴趣能对未来活动产生准备的作用。例如,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对语文感兴趣,就可能激励他阅读各种语文知识,积累各种语文知识,为将来研究和从事语文方面的工作打基础,做准备。课下会充分预习语文内容,课上,就会积极参与,表现活跃,同学之间就会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这比老师硬性提出问题来思考,得到的知识要有效得多。

兴趣能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兴趣是一种具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

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同样语文的学习更需要兴趣来做支撑。当今教育考试导致很多人不在意学习语文,因为段时间里学生不易看到收获,不像理科那么有短时间的成就感。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学生来说,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并且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会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愉悦教学,能中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可以投入感情来“动学生”。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动作导语设计等创设一种氛围,然后在深入挖掘、分析课文的思想内涵和再现意境的同时,教师要有充分的感情投入。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情紧张、情绪压抑将导致思维迟钝和僵化。在课堂教学中那种过于严肃沉闷的气氛,不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主要保障。

篇3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加以重视,就极易使矛盾激化,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医疗护理纠纷高发是困扰整个卫生系统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新的转轨时期的新现象[1]。我们要正视它的危害性,作好防范,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1护士的自我防范措施

1.1学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各项法制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在日常医疗护理过程中,一旦患者认为个人权益受到损害时,就会产生投诉动机和行为,并会运用法律程序来处理各种纠纷和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涉及到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规章制度、医德医风、医疗法规及医学模式转变等因素,因此,应深化护理改革,依法实施护理管理,把卫生法规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普法教育,聘请当地司法干部或律师讲刑法、民法等法律知识,介绍护理事故典型案例,在新护士岗前培训时,组织学习《医疗行业管理意见》以及本院有关规章制度,并将法律知识列为考核内容。

1.2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必要条件,是正常护理活动的保障:护士在护理操作中应循章守制,同时也要注意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主动听取患者和家属的反映,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临床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觉察患者情绪变化。使用贵重药品前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对各种抢救步骤要熟练掌握,能根据病情预后快速果断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工作责任心是关键,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严格执行的“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等都是加强责任心行之有效的办法,须严格遵守。同时护士在工作中还应该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保证从源头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3及时采取正确的取证措施:护理工作千头万绪,有些重要的证据和细节可能会被忽略,应及时保留现场与物证,作为分清是非、正确处理纠纷的基本依据。如输液治疗单每使用一批要注明时间并签名,一旦患者反映有少输液体或输错液体的情况,护理人员便有证可查,这是护士自我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2]。

1.4发生纠纷时要先行报告:一般情况下应首先报告护士长和分管医生。要注意发挥医生协调医患关系的作用,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一时难于解决的或出现重大争执问题的,应向院总值班请示。

1.5一旦出现护理纠纷,处理态度要真诚:以理服人,防止激化事态,不应采取以势压人、激化矛盾的错误做法。

1.6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正确处理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探索和强化应对纠纷的措施与程序,对纠纷易发部门(如急诊、门诊、输液室等)及差错易发时间(如节假日、周末、午班、夜班等),应加强指导和管理;急诊科抢救设备要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护士对各种抢救步骤要熟练掌握,能预见病情进展并做好事先准备;尊重患者与家属的知情权,做好必要的宣教工作,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2通过职业防范,降低职业风险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护士几乎都参加职业责任保险。通过职业保险,保险公司可在政策范围内为其提供法定人,以避免其受法庭审判的影响或减轻法庭的判决,也可在败诉以后为其支付巨额赔偿金,使其不致因此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样由于受损害者能得到及时合适的经济补偿,从而减轻了自己在道义上的负罪感,较快达到心理平衡。因此,参加职业保险被认为是对护理人员自身利益的一种保护,它虽然并不能摆脱护理人员在护理纠纷或事故中的法律责任,但实际上却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为该责任所要付出的代价[3]。同时,在职业范围内,护理人员对他的患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决不能因护理错误而造成患者经济损失。医院作为护理人员的法人代表,对护理人员所发生的任何护理损害行为,也应负有赔偿责任。当患者控告护士,法庭做出判决时,若医院出面承受这个判决,则对护士的判决常常可以减轻,甚至可以免除。因此,医院也应参加保险,以使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保险效能大为增强。

参考文献:

[1]王翠梅 .浅谈护理缺陷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5):915.

[2]王浣沙. 医护耦合性差错及其防范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4):227.

[3]李素榆.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J]. 实用护理杂志,2001, 17(2):47.

篇4

在DFT设计中,测试覆盖率及其测试效率是最重要的指标。一方面,理想的设计目标当然希望测试能够遍及整个芯片的逻辑,尽管理想值100%是不容易达到的-另一方面,测试效率亦非常重要,设计工程师总希望用最少的测试向量达到预期的测试覆盖率,来降低芯片的测试成本。

当然,DFT设计必须保证正常的逻辑功能为前提。不幸的是,功能设计总会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导致最终的测试覆盖率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情况下,设计中有一些逻辑无论如何都不能被观测到或控制到,因此即使测试矢量的数量有很大的增幅,也不能使结果改善很多。

在实际的DFT设计中,存在对测试覆盖率有较大损害的两种情况:一种存在于数字逻辑一模拟逻辑(包括存储器)输入一输出处之阴影部分,另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多芯片封装情况下未绑出的输入-输出焊垫处。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测试模式下部分逻辑的不可控或不可观测。

设计背景

本文探讨的设计目标是一个来自意法半导体的数字音频信号处理芯片,要求对数字功能逻辑进行扫描链测试,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其功能逻辑中存在一些模拟模块,如锁相环、模数转换器和一些存储器单元等。更为重要的是,该芯片需要基于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不但需要单独封装形式,也需要多芯片共享同一封装。这样,在某些多芯片封装中,就有部分焊垫未引出或接地。而测试的设计初衷是产生一组测试向量适用于所有封装形,就要求考虑最严格的封装下可用的管脚资源。

DFT设计有两个基本原则: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即DFT设计要求所有输入逻辑是可控的和输出逻辑是可测的。显然,考虑到本设计中的模拟模块接口和封装形式的资源有限性,不可控逻辑和不可观测逻辑对不小于98%的目标测试覆盖率给出了很大的挑战。

如图1所示,在某种芯片封装情况下,除信号test_si和test_so外,其余焊垫并未绑出(接地或悬空),从而造成信号port_A、port_B、port_C和port_D的不可控,以及信号port_Z1、port_Z2和port_Z3的不可观测(悬空)。导致很多相关逻辑不能正常参于DFT测试,测试覆盖率受到较大的损害。

DFT设计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是通过原始的管脚来实现的,事实上功能设计不可能专门为DFT保留足够多的管脚。如图2所示的数字一模拟接口,由于PLL模块的存在,显然信号net_1、net_2和net_3上得到的测试结果不可直接观测(不可测),组合逻辑1相应的测试覆盖率降低了;同时,由于PLL模块的存在,信号net_4、net_5和的net_6不能直接赋值(不可控),导致组合逻辑2的部分逻辑不能正常参于DFT测试,相应的测试覆盖率受到较大的损害。总的来说,芯片的测试覆盖率降低了。

解决方案

针对设计中的上述情况,可以通过适当添加测试点的方式,使原来不可控和不可测的逻辑变化反映到扫描链上,使之变得间接可控和可测,以期提高整个芯片的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

对于图1所示的某些封装中,不可控和不可测的未绑出(接地或悬空)管脚,图3给出了相应的定制的解决方案。

对于输入管脚,添加一个带有选择端的寄存器。当控制选择信号为“0”时,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功能逻辑从输入端接收到正常的输入数值。当选择控制为“1”时,电路处于测试状态。在移位过程中,这些点由测试链预置相应的值,在捕获过程中,将之接地防止不定态在设计中的传播。

在输出管脚处,添加少量异或门和选择器件。当控制选择信号为“0”时,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输出管脚正常输出功能信号。当选择控制为“1”时,电路处于测试状态,用异或门将未能绑出的管脚的变化引出,相当于这些管脚也可以被观测了。

针对图2所示的数字一模拟接口,部分模拟模块输入信号通过组合逻辑给出,但在测试时并没有逻辑将这些“终点”的信号影响引出观察,因此这些点是不可观测的。这与DFT设计可观测要求(需管脚直接输出)不相符,可能造成测试覆盖率的损害。同时,部分模拟模块输出信号控制相应的组合逻辑,但在测试中,这些点是“浮空”(不可控制)的。这与DFT设计可控要求(需管脚直接输入)不相符,造成测试覆盖率的降低。图4给出了类似前者的定制解决方案,其实质也是把这些不可控和不可测点连到测试链上去,让这些逻辑间接可观测或可控制以改善测试结果。

如图所示,在模拟模块输入信号处添加少量异或门和选择器件,并将它们连到扫描链上去。当控制选择信号为“0”时,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模拟模块的输入管脚正常接收功能信号。当选择控制为“1”时,电路处于测试状态,用异或门或者其他器件将未能观测管脚的变化引出,相当于这些管脚间接可以被观测了。

如图所示,在模拟模块输出信号处添加一个带有选择端的寄存器。当控制选择信号为“0”时,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模拟模块信号正常输出到后续的功能逻辑。当选择控制为“1”时,电路处于测试状态:在移位过程中,这些点由测试链预置相应的值;在捕获过程中,将之接地防止不定态在设计中的传播。

对于其他的模拟模块如ADC,存储器等,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改善整个芯片的测试覆盖率和测试效率,达到目标测试效果。

结语

篇5

【关键词】 历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 学生 主动性 习惯 方法

当今我们的农村初中这片天地,教育虽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变化却不明显。上好学,仍是农村发展的一个历史期待。农村中学的教师,他们付出很多,学“洋思”经验,学“杜郎口”中学经验,学魏书生的教育思想等,他们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探索着属于他们自己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然而我们的学生们的变化却不像他们期待的那样好,他们厌学,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付出多,学生收获少,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点还是很多的,书中有大量的图片、文字和一些历史小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们真正学起来感觉到有趣,我们不必要求学生所有笔记都要抄,所有老师讲的都要记下,所有书本上有的都要背,因为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兴趣。比如,两宋历史靖康之变,就可以适时的点出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来,郭靖、杨康名字的由来与靖康之变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兴趣点立刻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就能轻松的记住这段历史,并且印象深刻。在讲到岳飞被秦桧所害的历史时,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后人起名少用桧字,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兴趣高涨,探求欲望强烈,也就愉快的学习了新知识。

2.注意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中,过于紧密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让一节课看起来很丰满但却忽视了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他们能够学会多少新知识呢?有多少时间是用来思考的呢?没有。就相当于我们让学生一股脑地的不分主次的把知识全都记住。这样做学生们不但没有记住,反倒起厌倦心理,不喜欢学习这门科目了。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必须要优化课堂结构。而课堂结构的把握,需要我们教师有丰厚的专业底蕴,去认真地把握每一节课,它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教学总体构想,几部分构成,时间如何分配,也包括微观的结构即教学每个环节如何进行,时间如何分配。课型不同,课堂结构的把握与时间安排也要不尽相同,文化课可以欣赏为主,理论性强的课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历史典故多的课可以以学生演示为主, 但无论课堂如何安排,都要达到我们的三维目标,都要符合新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历史课堂要充分利用时间,学、讲、练、探究等环环相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历史课堂活而不乱,让可爱的学生们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课堂结构上才是是优化的,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3. 注意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和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一种好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帮助学生们培养好的习惯,学习上指导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生活上要教会他们换位思考。而历史课堂从一开始也要注重教与学习惯的培养,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这样对后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孩子们成绩的提高都是大有好处的。有了好的学风,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4.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所在班级的特点

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适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适合教学内容,更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师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的。比如:我所教的三班、四班学生活跃,纪律又好,我就采取探究式、提问时教学,效果很好;而一班、二班学习程度不好的学生多些,相对其他方面也差一些,我就采取根据提纲自学,然后再讲解的办法,有一定的效果。所以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

5.要做到作业批改的及时、有效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必须及时、准确,否则,便会失去反馈的意义。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反馈不及时。如果教学不注意及时反馈与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另一方面又会与后继学习的误差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当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课堂作业实际是高强度的训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很有作用,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讲评,进行查缺补漏。课后作业也是如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反馈,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篇6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田;水井测试效率;工艺方法和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各大油气田的开采量也逐渐增多。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想要满足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对于油气田来说,就需要逐渐重视一些特低渗透油田的开采工作。因此,本文对特低渗透油田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工艺方法和工具进行了研究。

一、特低渗透油田水井测试效率较低的原因

通过对实际的水井测试工作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导致水井测试效率较低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水嘴的堵塞。由于当前很多油田在进行流量测试的时候,使用的注入水都是经过处理后的采出液。这些注入水不仅含油,而且水质较差。虽然短期内不会对水井产生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使用这些注入水的话,会对井下管柱造成很强的腐蚀与结垢。而管柱的腐蚀与结垢正是造成水井测试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其次,相关的水井测试仪器遇阻,是导致水井测试效率较低的另一大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技术人员将水井测试仪器遇阻情况分为两种:即硬遇阻和软遇阻。除此之外,水井测试仪器遇阻现象通常还表现为机器掉卡。在实际的水井测试工作中,无论哪种仪器遇阻,都需要花很长时间、很多人力物力进行修复。

第三,测试堵头刺水也是导致测试效率较低的一大因素。在实施水井测试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防喷盒刺水漏水现象。刺水漏水部位主要集中在防喷盒钢丝外侧的间隙以及下部丝扣处。防喷盒的刺水漏水,不仅导致水井测试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影响整个水井测试的环境。

除以上因素以外,水井测试工作自身的安全、环保、标准化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井测试的效率。例如,在实施注水井测试工作的时候,由于防喷管平台距离地面较高,而且技术人员取下仪器时,需要站在防喷管平台上。由于防喷管平台面积较小,因而自然使得整个测试工作的难度有所增加。

二、提高水井测试效率的措施

(一)水嘴堵塞的解决方法

针对水井测试水嘴堵塞的问题,最为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一个工具――管柱刮削器。管柱刮削器能够有效提升洗井的质量,通过研究发现,采用管柱刮削器,通常情况下能够提高3%的水井测试效率。

管柱刮削器的结构较为复杂,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刮削爪、凸轮、过滤筛管以及强磁底座。

常见的管柱刮削器由4对刮削爪组成,四对刮削爪均呈45°角。刮削爪的表面通常呈刷子状,材质为细钢丝。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在管柱刮削器上部安装1根钨质的加重杆。然后将来水闸门关闭,将管柱刮削器缓慢地下到水井之中,一直深入到最下一级的配水器。第三、将管柱刮削器上提。当管柱刮削器经过配水器的时候,打开刮削爪。这样来回的在两级配水器之间刮削3~5次,直到将水井管柱的腐蚀及积垢刮削干净为止。根据管柱刮削的施工特点,通常油田水井的刮削工作都是在上午进行的。水井完成刮削之后,要第一时间进行洗井。

通过对实际刮削情况的调查发现:利用管柱刮削器对水井进行刮削,能够有效消除由于注水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水井腐蚀及积垢问题。经过刮削之后,水井管柱内壁的锈蚀物、积垢等杂质得到了有效清除。从而为实际的水井测试工作提供了方便。

(二)仪器遇阻的解决方法

针对仪器遇阻这一问题,常用的解决方法是,采用系列专用通井工具。专用通井工具的种类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两类,即刮削式通井工具和打捞式通井工具。

系列专用通井工具的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形状不同的通井器以及其他各类通井工具进行配套使用。由于上文已经集中介绍了管柱刮削器的施工过程,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赘述。

打捞式通井工具的作用在于防止水井测试仪器掉卡。由于在实际的水井测试工作中,一旦发生仪器掉卡事故,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因此,针对仪器的掉卡问题,研制了具有针对性的打捞式工具。

目前使用最多的打捞式工具,就是半自动测调水量双用快速捞送器。这种打捞工具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操作便捷,而且效果显著。经过测试,利用半自动测调水量双用快速捞送器,能够有效解决测试仪器的掉卡事故,从而能够达到平均提高2%水井测试效率的效果。半自动测调水量双用快速捞送器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测试仪器在投送时可能产生的堵塞器脱落现象,而且减少了测试仪器掉卡及钢丝断裂现象的发生。从而既节约了作业费用,又减少了打捞时间。

(三)堵头刺水、漏水的解决方法

针对堵头刺水、漏水的问题,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多功能测试防喷盒。通过调查发现,采用多功能测试防喷盒,能够有效消除堵头刺水、漏水现象,从而使整个水井的测试效率提高了1%左右。

多功能测试防喷盒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为:防喷盒主体、泄压装置、油杯以及“O”型密封圈。多功能防喷盒的设计原理是在普通防喷盒的基础之上,加入了一道盘根,位于压帽上部。除此之外,还在盘根的下部安装了一个用于卸压的装置,卸压装置外接塑料软管。这样就能够将堵头刺出、漏出的水流经过卸压装置以及塑料软管引到容器中,不仅防止了由于堵头刺水造成的工作环境泥泞,而且节约了水资源,做到了水资源的二次利用。

(四)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水井测试现场的安全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折叠式的测试仪器支架。该支架由五大部分组成,主要有:支架主体、定位卡箍、限位链、托盘以及拉手。

使用支架的时候,首先打开两个支架,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拉直定位链,这时托盘恰好能够将支架的底边固定住,这样,整个支架就能够稳定地站立在地面上。

在实施水井测试工作时,将支架安装在距离采油树3m左右的位置。然后,将各种测试所需要的工具和仪器放置在支架上面,如流量计、投捞器、加重杆、管钳子、手钳子p螺丝刀p扳手和水嘴等,完成测试工作后,将支架进行折叠,放置在测试车辆中。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测试车内的空间,而且做到了保证测试现场安全、有序。从而达到了方便携带、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测试仪器损坏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实现高低压的整体测试效率提高20%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对采油厂研制的技术革新成果进行创新性优化、整合,能挖掘高低压测试整体效率的潜能,为油田节能降耗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随着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渗入油田生产各个环节,应对原有操作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实时更新,以便使创新技术逐步转化为规范技术,从而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钢等.桥式偏心分层测试及注水新技术[J].油气井测试,2011(03).

[2]徐国民,刘亚三,米忠庆等.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J].石油科技论坛,2010(04).

篇7

为此,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首环办”)向北京市政府进行了请示,市政府法制办于2012年5月25日提出了具体意见,指出“对于违规户外广告设施的拆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可以依照《城乡规划法》、《北京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以及《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依法实施”。这一意见具体怎样理解和操作执行呢?

查处违规户外广告设施一般要经过立案、调查取证、限期拆除、强制执行四个环节。立案和调查取证环节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市设置户外广告设施的法律依据是《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违反规定,则要依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和《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限期拆除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救济权利及途径。作出限期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的决定,依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应当自公告之日起,当事人无正当理由60日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三个月内不,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的意见中指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制度仅适用在行政诉讼阶段,不适用尚未处于行政诉讼阶段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该意见还指出:“依法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定条件和程序履行强制执行权,不得放弃法定的强制执行权,一般不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也就是说,行政机关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也不能申请法院先予执行非诉的拆除决定。

“依法”中的“法”,应当是特指法律,因为只有法律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只有法律设定了,才能做到依法强制执行。此外,这个“法”应当指的是实体法,因为只有实体法才能对具体的违法行为作出强制执行的规定。北京市政府法制办的意见中,除了《行政强制法》外,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是法律。意见中提出依照城乡规划法实施,实际上是指适用城乡规划法的程序规定,《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等措施,第六十八条则规定了“…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等措施”。《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也有相同规定,是对上位法进行了直接引用和重申。按照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引用《城乡规划法》的本意,就是对于经责令限期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设施的,既不复议又不诉讼也不拆除的,经过催告仍不拆除的,依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报区政府责成有关部门。

北京市聚力治理非法小广告

本刊讯 日前,北京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非法小广告专项治理行动的实施意见》,本着“统筹协调,属地负责、突出重点、疏堵结合、深化管理、全民参与”的原则,严厉打击非法张贴、喷涂、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建立治理非法小广告长效机制,通过1—2年专项治理行动,实现全市范围内非法张贴、喷涂、散发小广告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社会秩序、市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篇8

关键词:提高;法律;意识;思考

1提高自我法律意识的意义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的存在就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而做为一名高中生更需要明白作为学生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所以我认为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最起码在三个方面是有很重要意义的:首先来说,提高法律意识能够规范高中生的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有不少的高中生为了最求个性,违反学校的行为规范,穿奇装异服、旷课、抽烟、夜不归宿、打架斗殴等等,这正是法律意识缺乏的表现,如不及时教育制止,这些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而从我通过一些新闻事件以及网络报道结果可以看出:有不少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而忽略了法制教育活动,这不符合提高自我法律意识所要求的条件。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其次,通过自我法律意识的提高,可以帮助高中生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我通过新闻了解到,在农村一些高中学校当中,学生的辍学率依然偏高,有的是学生本身厌学,但是也存在因家庭因素导致父母令子女辍学的现象;在学校还存在由于问题学生难以管理,对其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甚至变相勒令退学的现象;再例如一些企业接受未成年人辍学学生打工、接受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这些违法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将魔爪伸向了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女生。这些不法行为有的已经构成了犯罪。但是,一些高中生并没有及时举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为了当代高中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高质量的实施教育,有必要的让我们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准确、及时地把自己愿望和要求反映出来,使违法犯罪得到法律的制裁。最后,树立正确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我认为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我们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态度和性格都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强烈的独立意识使其思维上较偏激、固执,看待问题往往较为片面,行为具有盲目性,自我控制力差,容易以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又由于缺乏较强的辨别能力,我们有时会把冒险视为勇敢、把轻率当果断、潇洒。当前社会中存在着不少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暴力、凶杀、迷信等不健康东西也伴随而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作为堡垒,那么这些低俗文化就会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甚至使我们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说抓好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提高我们的法律意识就变得尤为重要。

2提高自我法律的措施

一个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不是天生、自发的,它是通过外部的教育和内在的体验逐步形成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阵地,课堂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自我法律意识离不开学校的帮助,同时家庭与社会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下面我就对如果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说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来说,学校应该将法律知识的教育放进日常课程当中,当前根据我的了解以及同学的反映,有些学校没有设置法律学习课程,或者有些学校设置了但是只是走走程序,上不了几节课又会被其他科目所“霸占”,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法律课程设为一门长期的、需要考试的课程,通过专业的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发散思维、大胆讨论实际案例,运用多媒体、录像、实物等教学手段,以增强法制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和现实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我希望我们的家长应该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首先,家长要注重自身的形象,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起到以身作则的教育作用。其次,树立正确的育人观,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既不能盲目溺爱、包庇袒护、放任自流,也不能硬性打骂、强行管制,家长应通过感情沟通和交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培养孩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我还建议家长之间可以建立微信群,选出代表和学校建立起联系,利用每学期末学生家长会宣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家长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广大家长群体中的法律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执法工作人员等职业优势,依托家长委员会为平台,开展家长法制教育的培训,传授法制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法律素质,并通过学生“带法回家”活动,实现法制教育“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前走,谁也不掉队”的目标。最后,我认为仅仅从教育方法与家庭配合方面不能保证我们法律意识得到有效保护,还需要社会其他部门的共同配合,例如相关教育部门在加强学校课程教育的同时,公、检、法、司法机关等有关部门协同配合,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法律咨询等专业支持,地方政府要争取资金修建普法教育机构和设施,开辟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服务,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关注高中生的法制教育,为我们接受法制教育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教育环境。除此之外,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公安机关等部门有责任帮助学校加强周围环境的治理,要坚决查封社会上的物品,清理不法游戏厅和网吧,防止高中生因赌博、酗酒和打架等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高中生的法制教育,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关系着祖国的繁荣富强,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门高中生具有可塑性强的发育优势,所以在提高自我法律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家庭教育进行配合,社会有利资源共同参与,努力提高当代高中生的法律素质。

作者:谢谦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

参考文献:

篇9

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增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明确医患关系的法律地位及医疗纠纷的法律责任,对有效防范与处理医疗纠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守有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有关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规章制度是管理科学的结晶,各行各业都有规章制度,临床医疗也不例外,而且因临床工作的复杂多变,其规章制度更详细、更全面。这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 不断提高,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护理工作中法律意识却十分薄弱,特别在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 抢救任务繁重,潜在的法律纠纷就极易发生。因此,护理人 员的法律意识需要迫切提高,应学会应用相关的法律知识约束自己,强化护理安全意识,确保病人生命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病历书写上,要将自己书写、制作的医疗执业依据病案,视为法律上的证据,将来既要为自己维权用,也可以为患者、其他法律部门作为诉讼证据用。床护理记单是记录护士治疗、护理及病人病情变化等各项工作,要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且缺乏对法律意识的认知,易造成护理记 录错记、漏记,使护理记录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出现护理记录与医生病程记录不一致,这种记录上的不一致造成病人及家属对病案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一旦病人病情发生变化就极易产生纠纷。

慎对自己的处方权、出具医学证明权。无论是开具处方,还是给病人开诊断证明、病假证明等,都要以自己执业诊查中了解到的医学信息和相关理论知识为根据。要坚持法制和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提高法律意识,做到严格依法执业,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篇10

关键词:法制教育;渗透;初中政治;教学

G633.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政治课堂中,在培养学生对国家政治态度的正确认识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重,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目标,忽略了在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法制教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科书中的重点知识,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对法制教育产生厌烦的心理,导致缺乏学习兴趣,最终使法制教育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教师自身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初中的政治教师自身就缺乏法律意识,对必要的法律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在日常的政治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对法律知识的掌握不足,很难在政治教学中合理而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这也是影响初中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复杂的社会对法制教育的影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想错综复杂,而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混乱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对学生的三观产生影响,对学生辨别能力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1.提高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新型课堂的主导者,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此外,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政治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安排教师参加法律知识的相关培训活动,还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到学校举办法律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的机会。另外,政治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重法律知识的积累,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使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并且对其充分理解,能够做到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灵活地渗透法律知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法制教育的水平,同时也提高课堂效率。

2.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现代化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政治教学中也逐步引入了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法律知识和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对法律法规进行理解。例如在给学生传授宪法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宪法的创立过程的专题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宪法的神圣地位,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起源、地位、特性、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用多媒体展示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后,从典型的案例着手,带领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知道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非常活跃,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树立,分辨能力还不高,很难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抵制。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政治教师在ρ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遵循法律源于生活的观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将法制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关注生活,提高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的理解、认知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结语

初中阶段的政治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既可以让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不做逾越法律的事,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初中政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 岑光庆.初中政治教学如何有效渗透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