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角的度量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角的度量教学案例

篇1

案例一:《斑羚飞渡》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大家齐读第1、2自然段。(以下教师从“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一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拟人手法的幽默风趣,进而欣赏了镰刀头羊的高大威武、光彩照人,并明确它的特殊身份)

师:下面我们玩的内容应该是――

生:学羊叫。

师:光学羊叫还不行,还得把“羊语”翻译成汉语。(学生大笑)过去你们只做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把英语翻译成汉语,恐怕没有做过把“羊语”翻译成汉语。镰刀头羊一共“咩”了几次?

生:三次。

师:第一次怎样“咩”的?请你学一学……有点不好意思是吧?没关系,咱们是“玩”么!把上课当成玩,就不构束了。

生:咩――

师:不行,这只是“咩”,不是“哀咩”,再“哀”点。

生(努力进入“哀咩”的状态):咩――

师:这回不错。是什么意思?再翻译一下。

生:唉,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词语用得好,不愧是“小才女”。

生(非常动情地):唉!无能为力啊!(学生笑)

师:真好!第二次是什么时候“咩”的?

生(读):灰黑色母斑羚的身体已经笼罩在彩虹炫目的斑斓光带里,眼看就要一脚踩进深渊去……

师:再学一学。

生:咩――咩――

随笔: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抒感,然后虚拟情境,通过“学羊叫”让学生入情入境进行体验感悟。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在这里教师通过“学羊叫”“翻译羊语”,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让学生领悟了从镰刀头羊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兴趣浓厚,不仅表演出了镰刀头羊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哀鸣,而且体会到了他欲护群羊而不可得的至哀之情,并理解了文本要赞扬的“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赞扬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走向死亡的精神”。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好意思学羊叫到自然大胆地表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体验的目的。

课堂上学生活泼愉快的亲自参与、形象逼真的模拟、充满想象力的对话正是学生自身体验的表现。这种在欣喜中获得意义的体验将影响学生对周围事物和自身生活的态度。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教师创设一个轻松愉快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形象又直观的情境刺激中对情感的把握和体验会更准确、深刻。

案例二:《那树》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用赞叹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啊!(饱含赞美之情)

师:找出文中赞美“那树”的句子,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生:那裸树立在那……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语气舒缓,重读“立”字,表现那树的坚毅)

生: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树下有更黑的黑暗。(语调轻柔,读出那树对人的荫庇)

生: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美美地读,营造出诗情画意的美)

生: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语气铿锵有力,表现那树的执著、坚定)

生: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重读“通灵”“先”,体现那树的善良)

师:下面用痛苦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齐):那――树――哟!(饱含痛苦无奈之情)

师:找出文中表现“那树”痛苦无奈的句子,并用类似的情感读出来。

生: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读得非常沉重、缓慢,表现那树的痛苦遭遇)

生: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读出激愤之情)

生:啊!所以那树,胃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把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读得无限痛楚和无奈)

生:那树仅仅在倒地时了一声。(读成降调、轻声,表现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

生: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读得庄严、肃穆,像给那树唱挽歌)

生:现在,日月光华……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三个“一层”和“闷死”重读,表现那树的无限痛苦和悲哀)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创新

创新已成为教育的关键词。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下面就以一节几何课的教学案例,简要发表一下我对创新教学的一些看法。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义务教育初中教科书《几何》第三册《圆的内接四边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的概念,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并初步学会应用性质定理进行有关命题的证明和计算;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方法;同时,借助计算机技木,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习旧引新

(1 )在 O 上,任取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结、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2)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类比)?

概念学习与探究

1 、概念学习

(1)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2)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

2 、探究

( 1 )前面我们己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从角、边、对角线入手)

( 2 )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及其外角(教师适当指导)

( 3 )量出可度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对角线),计算对角之和、对边之和、对角线之和、周长、面积。

( 4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 3 )通过计算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5)证明猜想

已知:如图 2, 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O. 求证:

∠ BAD +∠ BCD = 180° ,∠ ABC +∠ ADC=180° ,

∠ ECD= ∠ A 。

知识运用

1 、尝试解疑

问题 1 :已知:如图 3 , AD 是 ABC 的外角∠ EAC 的平分线,与 ABC 的外接圆交于点 D 。

求证: DB=DC 。

问题 2 :如图 4 , O1 和 O2 都经过 A,B 两点,经过点 A 的直线 CD 与 O1 交于点 C, 与 O2 交于点 D, 经过点 B 的直线 EF 和 O1 交于点 E, 与 O2 交于点 F 。

证明: CE ∥ DF

方法:(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可以用那些定理?

②本题中我们要让 CE ∥ DF 需要什么?

③在无法证明时,你能在图形中找到圆内接四边形吗?怎样找?(连接 AB )

四、布置作业

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这一教学案例看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尝试,其中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是值得肯定的。

1. 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本教学案例利用《几何画板》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 ---- 认识 ---- 再实践 ---- 再认识的辩证观点。

2. 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本课例在引导学生得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使用《几何画板》,从而实现了改变圆的半径,移动四边形的顶点等,从而使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当然,本教学案例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初步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3. 引入了数学开放题

本教学案例在增大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计算机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的同时,在学生作业中不定期增加了开放题(作业 2 ),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对此应大力提倡。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题,如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平面几何题 “ 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我们可以把它改造为 “ 画出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观察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 ” 我们还可用计算机来演示一个形状不断变化的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四条边中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在学生完成猜想和证明过程后,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 “ 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如果要使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还需要有什么新的要求? ” 通过这些改造,常规题便具有了 “ 开放题 ” 的形式,例题的功能也可更充分地发挥。

4. 学生的学习方式被确定为 “ 发现学习 ”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优点在于,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相互融合,特别是对数学概念知识以案例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导小学生从经验的角度理解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在教材的编写上,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学习数学,从生活常识中提炼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对数学知识以深入理解,而且还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的基础部分.为了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可以创造问题情境,让小学生针对数学概念从探索中学习,让枯燥的概念学习变得更为有趣.开展情境教学,就是引导小学生通过不断地观察而针对数学问题采用猜想的方式进行思考,然后让小学生亲自操作,自主验证概念理解的正确性.对于小学生所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鼓励小学生相互讨论,以合作的方式解决.当小学生在解决数学概念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时候,如果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就会提升自信,加之小学生充满好奇心,且很喜欢探索问题,就会坚持下去,直到对数学概念充分理解为止.

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非常有限.数学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要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而小学生学习的目的则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因此,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往往会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出发,如果教学任务量大,就依然是以听课和做习题为主,并不会展开情境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教学,如果教学计划并不符合教学实际,数学教师就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以培养,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心理依赖感[1].比如,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会用30分钟时间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留下10分钟时间让学生做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数学题,以深化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于没有听懂数学课的小学生而言,要能顺利地进入练习阶段是很难的.当然,也因此导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失败.

三、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法,就是要引导小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立学习.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中要以“学”为主导,“教”要围绕着学而展开.课堂教学以案例为主要参考内容而展开,其目的是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充分理解.以西师版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中“角的度量”为例.为了让小学生对这一节中的数学概念问题以理解,可以教材内容为参考,设计问题情境,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开展数学教学活动.问题情境是让小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思考,而思考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查阅资料.由于是自主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因此而会从应用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概念以充分理解.

首先,数学教师可以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即“角”的理解.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对相关概念以理解,之后,将自己的理解与教材中的概念解释相对比,查看所存在的不同.之后,教师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解决不同之处.比如,对于“角”的理解,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教材中的一些图形,看看度量的结果是否与书中给出的答案一致.在西师版第七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65页中有度量60°角.但是,学生度量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或者是60°,或者是120°.如果对“角”的概念没有准确理解,就会令小学生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角,而度量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关于“角”的概念方面寻找答案[2].这种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而获得理解,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小学生从经验中获得,要比死记硬背获得数学概念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而数学概念具有较强逻辑性,内容表达的抽象性很强.导致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设计上是具有一定实用性的,但是,当设计内容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面对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将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引入其中,可以有效地突破数学概念教学中的难点,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合理选择

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应客观冷静地看待,不要因为它是先进的技术就急于将它搬进课堂。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一定要看教学内容需要与否。合理地选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出来的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将多媒体用在该用的地方。

一、选择合适的媒体需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借助多媒体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枯燥的数学变得趣味化、生活化。尤其是多媒体能进行动态的演示,这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学习活动:做长方形、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将旗杆快速旋转。观察并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观演示法,借助操作,想象出几何形体。如果再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旋转的过程,把平面图形沿着轴转动一周,留下的痕迹就是几何形体,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选择合适的媒体需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

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首先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媒体。如果一味追求动画效果,将操作过程动态演示并一定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而应明确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思考用何种媒体能最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意图。

如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了让学生丰富量角的经验,教师会呈现一些变式练习,例如改变角的位置、朝向之后,让学生量一量。有的学生把量角器,颠来倒去翻个不停,有的学生把书本转过来又转过去。在这里量角器的摆放方法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如何借助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教师A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将量角的方法动态演示,并配有解说,然后组织学生用上面的方法去量一量。教师B教学非常简单,直接将角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大屏幕上出现角的投影,然后让学生直接上台量,将量的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

不难发现,教师A制作成了课件,让学生模仿这种方法进行操作,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量角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情况。量角技能的形成仅仅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学生的体验也不是很深刻。教师B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来进行演示,清晰地看出量角操作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先将量角器中心对准角的顶点,有的则先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针对不同情况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引导,比较归纳。

三、选择合适的媒体需关注现场的使用效果

篇5

关键词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小学数学

1前言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针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改革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类学校的教育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结合已成为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开发平台,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中小学数学、物理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工具软件平台。它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尤其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使抽象的空间图形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能实时度量并显示长度、面积和角度,使学习过程变得快捷、形象、生动,特别适用于为学生揭示数学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具备平移、旋转、缩放和反射的几何变换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还具备制作动画的功能,使静态的图形或对象变为动态,使传统教学中只能在黑板上静态表现的结果变成动态的展示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这个功能强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制作课件简便快捷的教学软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率,深化教学改革。

2几何画板软件的工具性特点

电子作图工具几何画板可以作为一个电子作图工具,使用它作图既快又精确,但它又与一般图形软件不同。利用几何画板工具箱提供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圆规,教师可以像平时使用尺规作图一样,做出点、线段、圆等几何图形,同时体现出这些图形的数学意义;并且移动图形的某一部分时,几何图形各元素之间几何关系会保持不变。动态演示工具几何画板能够准确、动态地表现几何问题,被称为21世纪的“动态几何”,它可以将静态的图形或对象变为动态。尤其是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应用几何画板可将抽象、枯燥乏味的概念变成动态的展示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一些几何性质和定理理解得更快、更深刻。课件开发工具几何画板可以作为课件的开发工具,制作课件所花的时间少,制作出来的课件小、交互性强。教师在备课时可用几何画板事先编制好要讲的内容,以文件形式存在磁盘中,讲课时调出该文件就可以自动进行演示。良好的教具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阔、十分理想的做实验的环境,可以作为学生研究几何方法,猜测、发现和验证几何关系,探索几何规律的一个数学实验室。在这个数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用几何画板画出各种几何图形,显示出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自主地探索、验证有关的几何性质。用几何画板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也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一个合适的操作平台。

3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数学时需要从直观形象入手,借助几何画板的独特功能,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生长点,弄清知识间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利用几何画板再现数学知识形成过程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直接给出,而没有呈现出前人对这些数学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即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实验操作,能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5以内数的分成”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进行操作,学生能清晰直观地感受数的大小概念,同时有助于学生多次感知数的分成。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操作,经历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必然是深刻的、牢固的。利用几何画板展示运动变化中不变的几何原理小学空间与图形中许多定理都存在于图形的运动变化中,而传统的教学很难向学生展示这种运动变化过程,也就不能让学生深刻领悟这些几何原理。借助几何画板可以轻松展示图形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几何原理。如三角形内角和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中是让学生多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接着量一量每个角的大小,然后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并且通过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通过这种动手实验的方法建立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认知,学生只能以有限的静态感知来归纳概括;而借助几何画板,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操作课件,多次改变三角形的形状,以发现三个角的大小不停地改变,而内角和始终为180°的规律。利用几何画板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力比较差,借助几何画板则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如真分数以及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很难理解的数学知识,只有借助直观形象的演示,学生才能顺利地理解掌握。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功能,可以多次变换练习,这个过程十分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空间与图形方面也有很多知识不好理解,如“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在学习之后并不能深刻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将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利用几何画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这种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能帮助学生对定理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并且更容易理解。利用几何画板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能帮助学生抓住本质,突破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发现三边关系的结论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拼摆小棒,提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种方式明显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如果课前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课件,让学生自主操作课件进行数学实验去探究,那么就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几何画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直接在课堂上操作软件,通过多媒体演示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如探究课题“长方体的体积”,小学生借助模型能比较方便地理解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但在实际拼摆过程中常出现费时费力且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而利用几何画板就可以快捷地实现拼摆的效果。利用几何画板还可以使教师从繁重的课件制作中解脱出来,并能帮助教师省时省力地完成很多任务。如二年级小学生要求熟练掌握100以内整数的口算加减法,每天给学生出题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借助几何画板的参数动画功能,编制“口算出题器”课件,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由此可见,几何画板的引入给广大数学教师指出一条捷径、一条新路,可谓是数学教师的得力助手。

4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何画板作为“数学实验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提供给学生开阔的学习思维空间、知识建构的过程,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数学课程教学从静态到动态、从抽象到形象、从微观到宏观、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并且达到深化、调整认知结构、丰富思维的目的。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教师会围绕有关知识内容,在适当的提示与指导下,由学生个体或小组在数学实验室中作图、度量、动态观察、分析、讨论,得到相关的印象、猜想和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因此,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也有所改进,从而更加喜欢学习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数学实验的宗旨是强调实践、操作和探究行为,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重视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如进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先让学生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每一个角的大小,并求三个角的和;任意地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观察三个角度量结果,以及三个角内角和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去观察、体验,很容易就能归纳和发现结论。通过数学实验,学生的操作、观察、实验、发现等实践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5结语

几何画板功能强大,尤其是在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知识、概念、公式等方面,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合作学习与交流互助的精神,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平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好几何画板,让其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服务,定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朱俊杰,缪亮,周传高.几何画板课件制作百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数学实验的探究[DB/OL].[2013-04-07].

篇6

教材是由专家、学者和相关学科的教研员、特级教师等所编写的,但是它并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也不是要求师生必须贯彻执行的法定文件。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要求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必生搬硬套教材中现成的、不贴近所教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来创设情境,而要灵活变通。准确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充分挖掘、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立足之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例如,过去线段是在直线的基础上认识的,由于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无法借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含义,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新课标教材在二年级只让学生认识线段,而且采取直观和描述的方式。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要任意拔高要求,可在学习长度单位和测量实物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先去量线段,再让学生认识到像这样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图形叫线段,使学生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线段的性质。

二、把握小学生数学的起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对从事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情感态度等。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分为两类,即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通俗地讲,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根据学习进度,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的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教师要合理地确定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用好教材是基础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材中那些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和精心选择的典型教学材料可以任意调整、增删,恰恰相反,作为使用者的教师,首先应立足于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用好教材。在深刻领会编者意图,理解教材背后所隐藏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直接采用了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图,为学生创设了既富有生活情趣又蕴含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头脑中“平均分”的已有知识经验得以“唤醒”,学习新知的需求得以产生。用好教材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干净利落、自然流畅,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探究热情。如下案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师: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媒体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

师:谁能帮他们把东西分一分?4个苹果怎么分?

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他们每人分到2个苹果。(媒体演示分的过程)

师:2瓶水呢?(生答略)

师:2每样东西分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

生:平均分。

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分得多少?

生1: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

师:是这样分吗?(媒体演示)蛋糕的一半是多少?(生答略)

师: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上述案例说明学生学习“平均分”仅仅局限于教材是不可以的。

四、用活教材是创新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它的1/2该怎样表示呢?请看要求(媒体出示课本第98页《试一试》):拿一张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折纸、涂色)

师:你是怎样折的?想不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饶有兴趣地介绍各自不同的折法,多媒体同时出示以下各图:

师:同一个长方形,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那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

生答略。

师:因为都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部分正好是其中的一份。看来,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平均分成2份,那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师: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1/2来表示吗?(媒体出示,图略)

师:看来,不管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长方形、一个正六边形,只要平均分成2份,那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师: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那接下来同学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学生争相说出想认识的分数)

师: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媒体出示课本第99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并涂一涂。(学生动手折不同的分数)

师:这一次你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又是它的几分之一呢?

先请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同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收集1/2的图形依次贴到黑板上。

师:瞧,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那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生答略。

师:不同的图形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不同的分数吗?(能)

随后,课堂教学进入用相同图形表示不同分数并比较分数大小的环节。

由以上片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活教材就是要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显现思维的层次性、题材内容的创造性、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上述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教师不仅注意将原先分散、静态的教材内容组建成大“知识板块”,提供“大时空”,而且注意建构“大问题”:“折法不同,为什么每次都是1/2呢?”“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1/2表示呢?”“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你表示出的1/2和1/4谁大呢?”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逐层深入的三次比较使分数的非本质特征被一次次剥离,分数的本质特征被一次次凸显和揭示。最终,学生不仅积极主动地建构了新知,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与发展。用活教材,使数学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活动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和“学习者不断获得成功的数学”。

五、教师要及时应对课堂状况调整教学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自由发展,决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现作任何预置的“圈套”。我们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观念,把握有利时机,运用有效策略充分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素材。如今,教师除了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充分考虑多种教学预设应对外,在教学中,还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和课堂即时生状况,随时作出充满教育智慧的调整。见《角的度量》的教学案例能够说明这个情况。

生1:我是这样量的,先用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对的是60度的刻度线,那么这个角就是60度。

生2:我和XXX的量法不一样,我用量角器上的20度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对着80度的刻度线,那么这个角就是80度。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量法可行吗?你们有什么意见和补充?

生3:我认为生2的量法是不对的。因为书上说,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时,应该先用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生2没用到零刻度线,所以是不对的。

生4:我认为生2的量法也是可行的,只是这个角应该是60度,我是这样算的,80—20=60度。

篇7

【关键词】苏教版数学 课题学习 初中数学课改

所谓数学课题学习,说得具体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相结合,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用自己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题学习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题学习弥补了习题练习死板单一的缺点,给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对一个具体的生活中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中所提倡的自主、交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题学习”的优点

1.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课题学习的背景和素材几乎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乘电梯上楼时为什么脚底有被压迫的感觉,下楼时为什么会有失重的感觉”“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为什么为往前倾”“一般用来固定东西的架子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物理原理,又包含数学问题,涉及生活实际。

学生碰到这些问题时会有来自现实的亲切感,进行课题学习的同时拉近了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把数学问题现实化,把现实问题抽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决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课题学习是理论和现实的枢纽,释放学生的动手能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自己主动探究,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访谈、调查、测量,能够学到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在碰到实际困难时,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还会激发自己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完成了“被学”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不仅仅需要课本知识,动手实际操作同样重要。课题学习的过程就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发挥自己最过硬的本领,真正做到一日受教,终身受益。

3.课题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课题学习能培养学生系统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课堂上,老师唾沫飞溅、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屡见不鲜。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累了老师,苦了学生。课题学习提供给了学生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在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归纳、总结等过程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决问题是一个微型的科学研究过程,能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习和研究能力。

二、“课题学习”的要求

“课题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着传统学习方法无法媲美的优点,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天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任何新事物被普遍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会遇到阻力,需要不停的探索,需要学生慢慢接受,也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结果。

1.要有全新的教学观念。要顺利实施课题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转变观念,只有教师转变观念了,才能更好地用数学去诠释生活实际,才能更加明白地让学生理解课题学习的实际意义,否则课题学习只能是空话。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要有更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勇于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勇于尝试。课程,不仅包含着特定的知识,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习,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课堂教学功能,不再是以知识为本位,而是以发展为本位。教师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知识。教师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课题素材的选择要谨慎合理。选择素材是要注重素材的实践性和问题性,即结合实践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问题性,也就没有实际的研究意义。选择课题学习题材时要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的意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总体的掌握。同时,具有现实背景的课题学习题材,也容易体现课程的人文精神和德育价值。课题学习就是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这一学习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对学生兴趣、才能、志向的理解和尊重。

三、课题学习的教学实践

1.生活选材的实例。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为例。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应用题基本上都是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碰到这类问题一般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比如,苏教版教材九(下)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就安排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题目的生活素材是小朋友在游乐场玩大型的摩天轮,然后以此为背景设置应用题。该素材的选取就很合理,学生看到这样的应用题就会想到自己坐摩天轮的经历,会很自然地去思考,很有兴趣地去探究,相比于纯粹的锐角三角形理论上的讲解,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再比如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数学 生活”和“活动思考”两节的“生活数学”,就是通过对一些生活实例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本节中,教材提供了生活中两类情境:数字与生活、图形与生活。教学时可以按照这两类情境展开。第2节“活动 思考”,是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也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与途径。课本提供了四类活动情境:通过剪纸活动感受图形性质;通过搭火柴棒活动发现图形与数字的规律;通过月历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调查、数据统计做出判断。选择课题时既要考虑问题的探索性,又要考虑问题的层次性,区分好度,以适应不同个性的学生。

2.多样化数学教材。苏教版初中数学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学习内容的呈现思路是:首先安排线段、角的度量、表示、比较和画法;其次,介绍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有关性质;最后,立足丰富的情境,呈现平行与垂直的关系。课本还在“小结与思考”中安排了图案设计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最基本的元素――线段、射线、直线、角,最简单的关系――平行与垂直,做出全新的创造,促进学生对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出自己认为好看且有意义的图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团队合作的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智慧。课题学习的任务较简单的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完成,较复杂的或者有很强的应用背景的可以通过作业形式,要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去完成,并写出课题调查报告。

选择课内学习的方式展开课题学习的活动时,探索是课题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探索过程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真正让学生经历自主的问题解决和研究过程,获得一定的“微科研”的研究经验。为此,在具体教学时,应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增大问题设置的梯度,保证学生有较大的探索余地和思考空间。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课题学习的形式也自然多种多样,如数学调查、数学制作与设计、问题解决、数学探究等等,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题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课题开展的方案、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发展智力。

4.课题学习的前景与展望。课题学习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上课过程不是简单的老师说书似的讲课,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创设,学生学习到的数学来自生活,来自身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数学,将学习融入生活,又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素材。通过课题学习,老师和同学之间、同学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生各自都养成了自己独有的思维模式。相比于枯燥的习题,学生更喜欢丰富的活动。平时对数学失去信心的学生渐渐变得有信心了,知道学习数学不只是枯燥的计算,还有贴近生活的调查研究。通过课题学习的研究,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了,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既有书本的间接经验知识,又有参加实践的直接经验知识,综合素质大大提高。相信课题学习必将是课改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王业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07).

[2]陈桂生.探索实施初中数学课题学习计划的方案[J].新课程教育研.2010(05).

[3]郭元祥.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J]基础教育课程.2006(08).

[4]童玉婷.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常态化实施途径研究[J].数学教学学报.2011(01).

[5]卢万兵.国内外数学课题学习研究综述[J].数学教学研究. 2007(08).

篇8

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了一些科学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无论是理解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这批孩子基础扎实,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拉。本学期的数学课上,要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不怕错误、具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更上一层楼。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6、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7、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一、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2)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2)平均分在80分左右,及格率为95%左右,优秀率为65%以上。三年2班优秀生比较突出。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3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四(5)班数学,由于是刚新接任班级,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暂时了解不太全面,但从学生三年的考试成绩来看,本班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差,学困生较多,一直处于本级的最后一名并且成绩与其他班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短短的几天的教学可看出,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知识不会运用,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欠,因而感到本学期的教学压力较大。本学期的数学课我将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喜欢数学,培养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教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教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及它们之间的转换;

3、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4、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4、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

2、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针对我们班部分学生不爱做作业的情况,在作业检查过程中,主要采取"分工责任制",将每个大组分成三个小组,由小组长每天早中两次检查组员作业,没有完成的由小组长负责监督补充完整,小组长的作业由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监督,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一些奖励,而对于拖欠作业或作业质量低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若达到三次以上没达到要求的,将请家长到校进行沟通,并且一周内不能参加学习星的评比。让每个班干部分工明确,加强监督力度,做到赏罚分明,杜绝学生养成拖欠作业的习惯。

3、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的训练效果。

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卡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补差工作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老师的辅导要及时,课堂上设计部分适合后进生的问题,多给后进生机会,适时的给与辅导,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6、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齐抓共管,促进进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4一、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空间与图形

1.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2.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统计与概率

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数与代数”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乘法分配律,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空间与图形”中“线与角”

2、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标准》的要求与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虽然,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直观形象的素材,以便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但毕竟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教材中所揭示的数学知识的难度在逐步加深。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关注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重要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对一个新的知识的出现,要力求让学生体会到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对一个连续发展的知识,应结合第一学段的内容,进行前后对比,理解各自的不同特点与联系。

(三)提供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目标,为将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个单元的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的内容,教材中都提供了学生可以开展探索活动的题材。当然,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课堂上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共同探索的活动方式外,也应适当地安排一些个人独立探索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随后再开展小

四、学生分析

本班共56名同学,其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6人,人数比较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个班上学期数学考试成绩20个对比班级,倒数第一名,平均分和优秀率以及及格率都让倒数第二落下很大的一节。班级学生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开学初首先整顿纪律,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以及教学进度表

数与代数:46课时

空间与图形:18课时

统计与概率:9课时

总复习:24课时

认识更大的数(10课时 1-3周)

线与角(8课时 4-6周)

走进大自然(2课时 第7周前两节)

乘法(9课时 7-10周)

整理与复习(一)(5课时 11周)

图形的变换(3课时 12周)

除法(14课时 13—15周)

方向与位置(4课时 16周)

生活中的负数(4课时 17周)

整理与复习(二)(8课时 17-18周)

统计(4课时 19周)

数据告诉我(2课时 19周)

总复习(24课时 20-24周)

六、教学改进措施以及注意问题

本册教材的特点比较灵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使用教师教学用书安排的一些教学案例片段及点评,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自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进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5一、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8)班现有人数为80人,其中男同学55人,女同学25人。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

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

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10来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

与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对此我将在培优补差计划中作具体的安排。

5、其他因素:

大部分学生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

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简析:(教材知识结构体系、重点、难点、德育渗透点等)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材的安排上,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1、重视口算和简便运算。

如在一个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中,先学习因数及被除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数、除数末尾有0时的简便方法计算。学了乘法运算定律和商不变性质后,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

2、加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中,让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基础,把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推广到多位数;也可以加深对对位数的认识。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养。

在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引导学生在积累大量加减计算和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对加减法进行定义,阐明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加减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多让学生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渗透教学思想方法。

本册教学内容是学习整数的最后阶段,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得出整数的计数法和读写法、四则计算的关系、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商不变性质等,在运用中加深了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开放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计算方法、试商方法上,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做硬性规定,应用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带-号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学有余力学生的练习补充,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拓宽学生思考的空间,增强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转差)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归一和反归一等应用题时,结合生活实例,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3、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4、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