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龄化智能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龄化智能化

篇1

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专门为老年人的产品设计还十分欠缺。从我国卫浴设施的整体情况来看,传统的卫浴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市场上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卫浴设施比较少,且卫浴设施并未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里特征来设计,专业化不足、系统性不强。随着科技发展,根据当今老年人的需求,为他们设计开发符合老年人安全、方便使用的卫浴产品。

我国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身体肌能各方面衰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还没有在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利用新的科学技术,依托现有的产品和资源,探索老龄化洗面台设计,结合智能科技,人机交互设计等,寻求满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用的洗面台,不仅对于老年人身体,心理,健康等给予人性关怀,且对促进和构建和谐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

1、认识能力低下: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2、孤独和依赖: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3、易怒和恐惧: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4、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以上这些负面的不好的心态,对老年人而言但凡加重或恶化都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应当尽可能的与老人保持情感上的交流,儿女时常的问候,老朋友们经常聚在一起,都会给老人们以精神上的充实感,同时鼓励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丰富自己的生活。记忆减退、体弱多病,适应能力降低,对周围环境适应性降低。

3.现有卫浴存在问题

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老龄化矛盾日益突出,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我国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身体肌能各方面衰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还没有在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卫浴空间是老年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研究卫浴系统,对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有重要意义。

由于生理系统的衰退或疾病的困扰,老年人使用卫浴系统的频率会逐步升高,安全隐患也随之上升。当前我国主流卫浴系统设计尚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本文从老年人的生理衰退的角度,探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家庭卫浴系统的设计策略,切实保障老年人能够安全、方便、舒适的使用卫浴系统。

如果将人类需求理论延伸到人机界面中,不难看出:当产品具有功能上需求时,除了解决问题用性外,交互产品更应考虑到用户的互动体验,如美感、快乐、满意和愉悦性等。人类审美价值有两个基本的方面,第一是所谓的“感性体验”,即形象对象的外部形式、尺度大小、颜色、亮度、表面特征等自然性质。这种性质不仅为我们审美感知客体的纯自然现象所固有,也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如艺术设计产品、艺术作品所固有。第二位是卫浴这种感性现实后面的东西,它来自于人的认识与感受、人的审美感、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是人与审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后者与产品所体现的满意和愉悦性体验。愉悦诗人的认识活动进入高一层的精神领域,此时多媒体作功能的专注转移到对互动形式美感的注意上,而互动元素则被转化为审美对象。创造娱乐性、教育性数字媒体作品中互动元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也是“人性化”设计的一种表现,通过游戏的方式设计多媒体互动元素,使其具有很高的娱乐性,正式人们本性回归的体现,是人们日益追求一种休闲的、预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4.智能科技运用

高科技、高品质产品势必引导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卫浴产品也因此向高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智能技术应该为老年人所用,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智能化老年产品设计的依据。建立在人性化基础上的智能化老年产品设计,其最终目的也是老年人与技术的融合;未来老年产品的功能人性化设计需要智能技术,老年产品设计的人性化的体现和情感的表达需要智能技术,在未来的老年产品设计中智能技术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成败。

安装红外感应装置的水龙头具有自动放水、出皂液的功能;声控的水龙头可以根据口头指令调节水温或水量;当老年人使用洗面台洗头发时有暖风烘干、自动除污等诸多功能。温度的监控、生态水量控制等项目,控制在中等价位之内,以便此类革新切实可行。红外感应开关,彻底改变了交叉细菌感染。让清洁过程纯洁了很多,这也是以后龙头的主要趋势,非接触方式得到普遍应用。洗面台的智能化,对于无障碍设计非常的有帮助,可以有更多的使用人群通用产品。

智能紧急呼叫系统是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而开发的一种智能保健系统。如果患者突发疾病,活动能力受阻,如何快速、准确地报警至120急救中心,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智能急救呼叫系统,它特别适合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遇到危险时使用。智能急救呼叫系统由住宅中安装的紧急呼叫器、安全报警系统、医疗救助系统和家政服务系统相连接构成。它具有电话通讯、大屏幕显示及智能紧急呼叫功能。

随带式紧急无线呼叫器可在室内外实现紧急呼叫和自动播放语音留言,来电显示、远程遥控及对讲功能可以方便地实施最佳救援方案。当老年人遇到突发事件时,只要点按随身携带的无线紧急求助器的按钮,即可通过电话网络及时将求救指令用数码、语言准确无误地通知到家人的电话或急救中心。

5.老年产品设计将向全方位交互发展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

从老年产品的功能上来看,当前的趋势是向多功能定义的方向发展,即将原来的分散的功能,多技术,多风格集中于一个产品。这种集合和相互渗透的过程正在逐步进行,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智能技术的发展、情感化概念的加强,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关注,以及他们精神需求的重视,全方位交互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越来越明显,工业设计将和其它的设计学科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一起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优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出努力。因此,老年产品设计将以人性化为前提,情感化为重点,智能化为手段向全方位融合,在交互中发展。

6.未来洗面台设计趋势

篇2

关键词:天津市 养老院 智能化养老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天津市作为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之一,其老龄化进程已进入加速阶段。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235.91万人,占15.2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8.66万人,占9.61% [1] 而市老龄办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的“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显示,2014年天津市失能老人总数为14.33万人,到2020 年,将会有17.09万人,到2030年,将会有21.48万人。在我国形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天津市积极响应号召,根据自身实际,形成了“973”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作为养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压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14 年 6 月,民政部的《关于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通知》提出:“要依托养老机构对集中照料人员开展智能化服务,研究探索养老机构对周边社区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建立健全技术应用标准体系,形成一批技术应用成果,促进智能养老物联网相关产业健康发展。”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总理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智慧养老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中也强调,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在天津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服务未能完全满足老人需求的背景下,天津市政府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了居家养老智能化、养老机构智能化等改革尝试。结合我国老龄办关于智能化服务的解释,将智能化养老综合定义为:运用智能控制技术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合运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老年服务行业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健康舒适服务的现代养老模式。[2]智慧养老模式的原理是利用物联网、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各类传感器终端和计算机网络的无缝连接。[3]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明晰了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其现状、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广完善的建议。

1.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是顺应“供给侧”改革思路,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对养老服务供给方式进行的创新与尝试。作为信息化浪潮下的产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高工作效率与科学性

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的智能化工具,可以有效监测老人的心率、血压并第一时间获取老人的定位信息,如同一个“电子围栏”,有利于提高养老院工作的科学性与效率性。

1.2降低运营成本

养老院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利用各种智能终端,机器人辅具等,可以实现对老人全天候、科学性的有效监控与服务,机器人等辅具可以帮助身体不便的老人完成基本的活动,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在我国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智能化养老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老院的运营成本。

1.3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通过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性格、爱好等信息综合,可以对每一个老人的身体、爱好、心理等情况做到全面了解与及时更新,从而有效改善以往养老院“一刀切”式的服务方式,为老人提供定制型、个性化的服务。

1.4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

养老院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综合了老人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是一个储量巨大的数据库。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深入挖掘老人的真实需求,从而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确定、具体项目等提供依据,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科学性。[4]

2.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现状

天津市已开展了信息惠民试点工程,开始了对养老院智能化的探索。天津市政府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加快发展城市物联网,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智能管理。”

天津市已开展了惠民信息养老服务和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改革探索,确定了和平区劲松养护院、南开区鹤童养老院、武清区第二养老院等7家养老机构作为信息惠民试点。天津市南开区养老中心建成了全市首个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该养老中心也成了全国首批“养老机构信息惠民试点”。

南开区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是以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模式为基础,覆盖三级养老服务管理网络、24个社会养老机构、5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电商提供的以日间照料基本功能为基础的各类为老服务,通过手机、电话、电视、互联网等多入口,实现老人信息和为老服务信息的共享与交互。该养老中心为老人配备了智能终端,具有心率测量、即时提醒、一键呼叫、防走失等功能,并通过“一卡通”可实现门禁、水电、就餐等多种功能。

此外,和平^劲松养护院、津南区天同医养院等都引入了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老人情况的全天候掌控,还有部分养老院引入了智能床垫、智能离床脚垫等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发现老人身体的异常状况,从而精准、有效地提供服务。

天津市还开展了养老机构社区延伸服务,通过智能化系统,把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引入社区家庭,养老院中的护理人员入户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如龙福宫养老院便将服务引入社区,以满足老人的不同养老需求。

天津市部分养老机构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已拥有智能腕表等可穿戴智能设备,也拥有一卡通、一键呼叫器等众多智能终端,还配备有智能机器人、智能床垫等智能辅具。南开区建立了养老服务管理云平台。天津市养老院服务智能化已初见成效。

3.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中的问题及障碍

由于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经验不足,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及障碍,主要分析如下:

3.1缺乏专业人才

养老院智能化信息系统的使用,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懂得基本护理知识的人员,更需要兼具医护知识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该人员必须熟悉电子化操作,能根据系统的反馈及时满足老人各类需求。而就天津市目前养老院工作人员来看,50岁以上的人占到80%以上,这无疑为智能信息系统的使用以及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3.2购买能力不足

养老院智能化系统,各类智能终端,本身的安装与运行就需要一些费用。但是,由于老人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及现实购买能力的制约,使得老人甚至老人家属对智能化产品产生抗拒情绪。福康养老院的负责人曾坦言,养老院很愿意接受智能化设备,但是老人家属由于购买力的限制,并不太接受。由此可见,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背景下,购买能力的不足是推进智能化养老的不可忽略的一大障碍。

3.3银色数字鸿沟的存在

智能化养老的最终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老人。但是,由于老人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的衰弱,学习能力下降,对信息化事物的敏感度明显不足,因此各类智能终端对老人而言,在实际操作与使用过程中便会存在诸多困难,从而给智能化系统的推广及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4缺乏行业标准和监管

由于我国智能化养老进程起步较晚,国家虽然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缺乏细节支撑。天津市同样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但大多为鼓励引导型,对于智能B老服务业的准入与退出机制、智能产品标准、服务质量评估等尚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且目前对于智能化服务的监管与评估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标准及有效监管的不足,导致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

3.5信息整合度低

天津市养老院现有的智能化信息系统,目前只有南开区建立了覆盖居家、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的三级养老服务管理网络,可以实现老人信息与为老服务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且南开区养老网络还在不断更新,以充分整合、合理利用宝贵的数据资源。其他养老院的系统间整合度低,信息呈碎片化,各个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这不仅不利于各养老院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利于形成大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4.推进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基于以上对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养老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及障碍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天津市养老院智能化建设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从而为天津市乃至其他地区的养老院智能化建设提供探索性建议。

4.1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

政府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规划者、政策制定者、推动者、扶持者、协调者和监管者的重要角色。[5]智能化养老作为新生事物,政府必须做好顶层设计,才能保证天津市养老院的智能化建设在方针政策的引领下,真正实现普惠性。首先政府应当完善制度建设,对养老院的智能化服务、产品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与标准要求,以保障老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政府应更新、完善监督与评估机制,以适应智能化服务工作的新变化;此外,国务院在2015 年的《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地方政府要支持养老机构和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政策优惠及财政支持,并与市场组织合作,以适当降低养老院的前期投入成本,应对老人购买力不足的问题,对于特困老人,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其享受智能化服务。

4.2培养复合型人才

养老院的智能化养老以及社区延伸服务的增加,加大了其对于兼有护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在社会上形成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鼓励各专科院校开设为老服务的相关专业,从而培养众多具有信息化技术与能力的专业护理人员;养老院自身需要加大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员工对智能化系统的适应性与熟练度。此外,养老院还可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以对系统进行维护、更新与保护,以保障老人的隐私及相关权益不受侵犯。

4.3对老人进行指导培训

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弱,对于智能化产品的认可与接受能力有限。政府与养老院可以通过指导培训等方式,帮助老人克服现实及心理上的障碍。相关政府部门应与养老院通力合作,加大智慧养老的宣传力度,使智慧养老在社会形成一股热潮,以使老人及家属明晰智能化养老的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而促使其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增加老人对其的认可与接受。同时,养老院应该注重对老人进行耐心的指导与培训,及时解答老人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从而使老人能够熟练使用各类智能终端。

4.4推进智能化养老技术研发

要想老人尽快地适应,并熟练使用该类产品,在对其进行指导教育的基础上,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智能终端产品的易用性,使其操作更加简便,以降低老人的使用难度。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强化财税支撑,发挥科技计划和现有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支持“互联网+”融合创新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产业化发展以及应用示范。顺应 “十三五”时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号召与要求,天津市政府、养老院、市场组织三者应当建立良性合作关系,以促使智能化养老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为老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情化、贴心化的养老服务。

4.5搭建综合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实现养老信息与医疗信息互通,促进健康信息动态管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当前信息的碎片化,各养老系统间的条块分割,不利于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无法根据各数据间的联系,为老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也不利于政府科学决策的做出。因此,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支持与科技研发力度,与社会组织合作,探索搭建综合性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各区为管理中心,最终建成全市统一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以促成智慧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2015年天津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天津市统计局.天津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

[2] 徐莉,王萍.关于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从智能化养老的兴起谈起[J].商业时代,2014(12):116-118.

[3] 席桓.智慧养老: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老龄科学研究,2014(2):12- 20.

篇3

 

1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概述

 

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与智能技术,开展养老服务。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它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依托,集成应用通讯、信息、检测感知、智能识别、智能控制、智能计算等技术,实时监控老人的身体情况,将老人与家人、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养老服务机构、政府等远程紧密连接,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控老人的健康状况,智能化地为老人提供营养膳食、养生康复、运动锻炼等指导和安全、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

 

人们对养老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业的大发展。智能型的科技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青睐,科技养老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

 

国外关于科技养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且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对成熟。欧美国家及日本都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并在该领域已经取得许多不菲的成就。例如,利用智能数字技术,构建了应对突发状况及时反馈处理的高质量、高效率服务标准的都市型智能养老住宅生活空间,并在社区内设置了与其配套的全年无休、全天候的综合养老服务窗口;设计针对老年群体的危险报警、位置定位、监控心率血压、意外保护等装置,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满足老年人的身体保健和安全需求[1];建立智能养老服务云平台,整合社会、医院、家庭等各方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基础健康数据、膳食建议、健身指导、紧急救护、曰常家庭医疗等服务。

 

目前,我国科技养老方面的研究明显滞后于当今世界先进国家,养老产业实际投入应用的服务项目与科技产品寥寥无几,市场面临巨大缺口。面对我国科技养老服务的挑战与机遇,应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大力研发智能养老实用产品,踏踏实实地创建科技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并充分利用智慧城市中的各项信息资源,完善科技养老机制,推行科技养老新模式,以满足我国养老的巨大需求。

 

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目前60岁以上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13%,据预测到2020年将可能接近17%,达到2.4亿;到21世纪中叶将迎来人口老龄化高峰,60岁以上老年人口会达到约4.87亿,比例将上升到35%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亿缩减到7亿以下,减少约24%,与其对应,独居老人的数量也将呈现爆发性增长。这种趋势表明,我国将面临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与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探索智能化养老服务方式,是解决这1矛盾的重要出路。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老服务越来越重视,不再局限于通常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成为发展趋势。而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这就需要科技的保障,因此基于电子与信息技术的智能养老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并吸引了许多学者研究[2]。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有效地运用智能科技助力养老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符合党十报告明确提出的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举措。积极发展科技养老,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社会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2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技术的主要特征

 

智能技术在科技养老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多角度辅助、引导老人自主干预。例如,辅助老人日常生活的智能家居系统、外出活动的辅助型智能机器看护人系统、无线移动传感器实时监控的穿戴式生物医疗设备等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采用操作简便的人性化友好系统设计,通过智能触控终端以语音、文字和手势识别等多种辅助手段引导老人自主干预,可大幅度提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并进一步缓解家庭和社会的压力[4]。

 

智能技术在科技养老服务中具有实时保障性。例如,无线传输技术支持养老相关信息的实时传输,利用WebService接口协议,通过WIFI、移动3G/4G、互联网与平台数据库的对接,可及时向老人提供指示性建议,并向老人的看护人实时发送老人的健康信息。

 

智能技术在助力科技养老中还具有系统整体性。例如,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应支持区域范围内的信息系统平台老年人养老档案接口,根据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要求,实现个人养老数据自动自主选择归入区域养老系统和社区档案库,可实现养老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建立一个全面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3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应用需求的拉动和科技进步的推动,我国出现了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研究热潮。随着该服务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助老助残的辅助式科技养老模式受到广泛好评,并逐渐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许多单位和社区纷纷建立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目前,我国在养老服务智能化的探索和应用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在智慧城市中完善养老机制,整合社区相关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与智能技术,建立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健康定位管理、远程监控护理等智能服务,实现无间断、经济便利的高效个性化养老服务。为养老提供一个更加方便、完善的空间,从而推动养老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

 

开展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力争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或少受时空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的养老生活。智能居家养老系统使用物联网,采用传感技术,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如果老人走出房屋或摔倒,老人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能快速通知亲属和医护人员,使老人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当老年人因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而产生一些健康隐患时,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能及时发出提示警报;智能居家养老设备医疗服务中心会提醒老人准时吃药,提示健康注意事项。智能居家养老系统可以在老人身上安装定位装置,子女无须担心老人外出后走失。

 

在养老服务中大力使用移动辅助装置和自动机器人系统,并根据敬老院、福利院的应用成效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进一步扩大助老助残机器人推广应用的规模和范围,使助老助残智能机器人系统在我国老年人的曰常生活中早曰普及。事实证明,在智能家居环境中,这些助老助残科技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很好地支持老人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活动,可为科技养老提供更多渠道[5]。

 

目前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信息服务平台中,智能养老设备繁多且操作复杂,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自差。现有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大多要在医务、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帮助下才能操作,有的操作程序繁琐复杂,老人无法自行使用。

 

(2)集成度低。现有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功能单一,集成程度低,体积偏大,移动不灵活,安装与使用不方便。

 

(3)科普性指导建议少。现有的科技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大多侧重在身体健康数据指标的检测上,没有利用检测数据给出简单易懂的干预指导方案。

 

(4)信息可读性差,输出形式单一。科技智能养老服务设备和系统给出的提示与结果信息过于专业化,不易理解,且提示与结果信息大都采用现场语音或文字方式表示,输出形式单一。

 

综上所述,应当探寻一套能够完全自助养老的智能化科技养老新模式,整合自助养老设备,利用智能嵌入式技术实现养老数据的自动采集,对检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自动给出健康评估报告和提供健康科普知识,从而对人们的晚年生活进行指导,对不良隐患给予干预,使老人在科技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下安度晚年,提高养老质量。

 

4现有科技智能养老服务模式的改进建议

 

针对目前智能技术在科技养老服务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提高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易用性。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是民用生活产品,改进目标是设备具有实用性、简便性、舒适性。产品要让使用者容易操作和调试,而无须专业人员指导。可以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动漫等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服务对象可方便地进行自助操作。

 

(2)提高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集成化。为解决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集成化低的问题,需要提高产品的多样性、多功能性和系统整体集成化程度。针对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和需求特征,建议建立一体化的智能自助体检设备与健康服务云平台。在社区配置智能自助体检一体化设备,将一批健康检查仪器集成在一起,为居民提供自助检测,如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的测量,中医体质辨识,心血管、骨密度和肺功能检测等。以健康服务云平台为支撑,提供健康评估、个性化健康知识服务等。一体化智能自助体检设备与健康服务云平台的高集成度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各健康检测设备经过结构改造安装到一体机中,做到外形美观,节省空间,操作方便,便于管理;其二,各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集中存储于云端的数据库中,便于综合利用;其三,这些检测数据可以与老人随身检测装置、家庭体检仪器、医院的专业医疗检测设备等体检数据集中统一放置在网络数据库中,而不是独立分散存放,便于统一使用和分析。

 

(3)保证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的安全性。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均不能对人体造成创伤、疼痛和感染,以确保安全性。因此,不选择需要X射线、化学试剂等危险或有副作用的检测项目,以便服务对象可以无畏惧感地放心使用智能养老产品m,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4)加强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的相关健康科普指导。科技智能养老服务系统不仅要将检测的老年人各项生理指标建立健康数据库,随时提供各项健康指标数据,还要利用这些数据开展智能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的养老科普知识的智能推送,为养老提供科学指导。养老科普信息包括疾病风险提示、膳食搭配建议、营养配制建议、运动方式建议、养生调节建议、生活习惯建议和康复按摩建议等。

 

(5)科技智能养老服务产品应优质、高效、廉价。为满足我国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厂家在保证优质、高效的前提下,要考虑使用者的购买能力和经济承受范围,避免大件结构,便于运输、安装与维护,产品应具有可组合和可扩展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需求个性化定制,软件、硬件、内容三者可以灵活组合和扩展。

 

5结语

篇4

1、空巢老人解释: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2、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症。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发关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一、"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互?网+”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讲已不陌生。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近年来,农村用户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成,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成为“新农民”。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民对于新兴技术的认知,也提升了部分农民的素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学习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更加方便的农业载具。在提升自我认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术,使农民的工作方式不再繁重化和单一化,从而利用互联网真正的可以实现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跟不上时展的农民,也只能被动的望洋兴叹,这样的农民会被时代所逐渐淘汰。因此,只有让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展现真正对农民有价值的作用,他们才肯买账。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的重要任务。职业农民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空巢化和老龄化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在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地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个难题。例如:农业电商助力经济腾飞。近年来,电商企业进军农业科技领域的例子十分常见:从产品O2O延伸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找到创新盈利模式;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还包括金融产品、农资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这样一来,“互联网+”才算真正的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而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模式的产业链带动农业发展,提升自身的经济,从而用简单、快速、有效的线上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此外,供应渠道、农村电商、土地电商等领域在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互联网改变的其实不仅仅是农产品流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因此,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特别是在猪肉、粮食、大豆类经济作物、农机装备、仓储物流、农机金融等领域会产生更加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二、"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机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落后到追赶的演进,如今正向创新迈进。在农业发展的新时代下,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农机行业发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双重挤压,必须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既是农机人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机人的历史挑战。在呈现科研领域农机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谈互联网+、智能化、电商平台、农机新能源、农业新技术、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广义的农机化概念,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出谋划策。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例如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化设备、植保无人机、农机贷款等。

2.“互联网+”大背景下,农业化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随之农业创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市场需求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但是从实质来讲,我国“智能化”的农业市场并不乐观,不少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从而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方面对农民的补贴有限,而且只对部分机型补贴,这就形成了新产品在研究和推广上的成本很高,产品的成本增高,相应的售价也会增高,这样一来,不少农民也只是对“互联网+”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已,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少农民就又会决定重新“吃老本”。其实只要国家适当改变策略,农民还是很乐意接受“互联网+农业”这种新兴模式的。例如:适当放宽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让农民从慢慢接触互联网电商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的派遣专人指导与讲解“互联网+”模式的良好运营与发展。而且还应改变农民对“互联网+”的偏执看法。利用互联网将原本各自为政的每户农民团结起来,建立完善的农业企业生态链,让每个人可以在这个圈里分享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使农民更快速地掌握新技术的要点,从而带动农民谋求“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全面走向致富的道路。

3.电商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将主导未来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电子商务就是在互联网线上做营销和销售,与传统零售一样,有各式各样的销售渠道,从近几年大的发展方向平台店铺模式到微商再到社群电商,品牌都在逐步亲近消费者,用内容和信任获取更高的转化和复购,社群电商将是大品牌如何实现规模化销售的挑战。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如今模式虽已成熟,但缺乏创新动力,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困扰农民的大难题。

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点。当务之急,农民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一条相对完整的供货-出货体系。例如:可以模仿奇安软件的模式来完善自己的电商渠道,从而快速有效的掌握一手信息。利用多渠道的信息更能让农民掌握有价值的供货和出货渠道,从而使原本无力的市场加入创新元素,让市场不再只具备雏形。同时市场一体化后,营销模式将变得不再单一,从而真正有效的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相融合。

篇6

一、传统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当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多为子女养老(多属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难点多为特困户养老、空巢老人养老、失独家庭养老。我国老龄化群体最突出的特点是: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及失独家庭增多,极大地增加了社会、家庭及子女的压力,尤其是处于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老人,数目特别大,约占全国老年人总数的90%,老年人所处的地域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各民族生活、养老风俗又不一样,这就给传统的社会养老带来了无法克服的新问题。

具体来说,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的倒金字塔型的子女式养老,容易造成中、青年一代压力过大,不堪重负。第二种是养老院模式,它与中国的传统观念相冲突,并且容易造成老人丧失家庭感和亲情失落感。

二、“互联网+”时代呼唤新的养老模式

(一)推广“互联网+”养老的客观条件

1.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强力支持

国家民政部已宣布将投入数千亿元来支持养老服务市场,且将养老服务信息化作为养老业的四项重点工作之一。 此外,民政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进一步合作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两部门合作重点支持领域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养老机构建设项目、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养老产业相关项目等五大类。[1]

2.社会老龄化市场的客观需要

(1)人口老龄化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此外,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2/3的时间处于生病状态,呈现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人有3300万人。[2]这些都推动着养老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2)空巢家庭比例上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大批的独生子女(尤其城市比较突出),由于就业需求及经济上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出国留学就业或外出务工就业,“空巢家庭”也随之出现。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达到49.7%,接近一半;另一方面,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我国农村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也达到38.3%,且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3]因此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为其在养老居住模式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高科技发展为“互联网+”养老提供了技术保证

互联网、物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我国开辟“互联网+”养老新模式提供了技术及网络支持,也为解决我国“天大的养老”问题,找到了智能化的养老新途径。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巨大的养老压力相互作用,必将促进我国传统养老产业的创新、改造和升级,也将不断改变养老市场的服务模式与管理结构。

(二)新型“互联网+”养老的优势

新型的“互联网+”养老,将通过全国联网的云数据库,对中国老年人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不同个人要求进行数据化处理,打造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个性化养老互动平台,基本实现一对一服务;“互联网+”可解决很多传统养老无法解决的老年人员多、辐射面积广、养老服务迟缓、健康问题发现不及时、投入资金和人力过大等问题;“互联网+”可利用全社会的经济、技术及社保、人力、医院、物流、义工等互联互通互助的网络优势,迅速解决局部养老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互联网+”还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能防止偷工减料及劣质服务;“互联网+”可以让老人、儿女及社会更放心、更透明、更智能,使得有关养老服务机构的一切行动,都在阳光下运作。

(三)推广“互联网+”养老将面临的挑战

1.商业模式养老的逐利性。

我国养老服务是面向所有老年人且具有福利性质的一项事业。很多养老资源本身具有公共服务性,而商业模式受制于资本的逐利性,会丧失养老事业本身的服务性目的,不但不能彻底解决养老问题,而且还会使多数家庭产生养老上的经济压力,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4]

2.养老产业投入不足

养老产业具有前期投入大、经济回报少且周期时间长的特点,这使得当前我国对养老服务等的投入严重不足,亟待改善。针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巨大的投资缺口,已有业界专家提出了“众筹养老”的模式,即依靠互联网筹资,解决养老产业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凭借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以互联网金融理念来解决养老产业的资金困境,也将会是“互联网+”养老产业的一种模式。

3.“互联网+”养老的配套措施不到位

当前,我国大多数养老社区的医疗器械设备存在落后、普及率低以及专业化护理人才短缺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的获得,从而阻碍“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推行。

4.缺乏相关的标准与规范

目前,我国养老行业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互联互通互助的高质量管理、风险预防、评估评价、信息共享等共同认可的可遵守的标准与规范体制。

以上这些,都将是“互联网+”养老模式建设初期面临的挑战。

三、“互联网+”养老模式的设想和建议

(一)“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初步设想

为顺应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需求,“互联网+”养老将立足于发展智慧健康型养老,其必然会催生社会研发一系列简单快捷的养老产品,建立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的快捷、综合、高效、便利等优势与养老产业相融合,创新升级养老模式,充分利用养老资源,降低人民群众的养老消费成本,减轻老人、子女及社会的经济压力。[5]建议全国上下民政养老部门建立老人养老信息库并联网;建议卫计委、社保、人力资源部门、金融服务业都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并与民政部养老互联网平台并网;建议国务院牵头召集民政部、卫计委、社保部、中国人民银行、物流等相关部位,成立国家养老协调中心。这样,老人养老需要什么,就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得到解决。另外,老人养老过程中所需要的场地建设、人力调配、护理服务、医疗报销、丧葬安置、子女协调等传统养老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互联网+”都将迎刃而解;建立“互联网+”运行管理的奖罚制度与法规,防止人员缺岗待岗、偷工减料,影响“互联网+”运行的时效性;建立“互联网+”管理队伍的人员定期培训及网络维护与养老人员个人信息管理,防止黑客病毒攻击互联网或盗取网络信息;切实配合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日前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互联网+”在养老领域的应用。要将智能养老的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养老模式相结合,促进传统养老产业的改革与升级,打造全方位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建议民政部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养老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和社会力量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二)对“互联网+”养老模式初期的几点建议

1.国家要号召科研部门研发一些老年健康协助及服务性产品,例如老年人可穿戴的设备、家用智能检测仪等仪器。用于随时检测老年人身体的各方面情况,并通过微信与互联网平台,及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上传至终端设备。护理人员及老人的子女可利用配套的手机软件,随时查询和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实时掌握老人的动态健康状况。[6]

2.政府要建立整套的养老方案

政府要对国内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虚拟养老做出科学分析,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当今养老定位。政府要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带动科研部门、养老部门、医疗保健部门等一系列队伍参与到智能化养老服务中来,发挥社会群体的力量,加快对落后的养老产业的改革,建立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型养老模式。

3.政府要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能养老新模式的开发,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政府引导的力度,降低养老企业贷款利率,减轻民间养老企业的资金筹集压力。此外,政府也要鼓励科研部门研发新型可穿戴养老产品、疾病检测仪器等设备,提升养老配套措施的高效性。

4.开发专门的养老就医客户端APP

通过APP进行挂号预约,选择与所患疾病相应的专科医院,进一步选择专科医生,将会有专人陪护老人到医院就诊或上门医治,并且因为和大夫提前预约了就诊时段,病人能够更从容地就诊,也可通过“互联网+”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业医生联系,实现远程视频诊治与医疗。就诊结束后,陪护人员还会将老人的就诊情况录入APP,建立并完善老人的就医档案,甚至到复查或者二次住院,APP都能够无处不在地陪伴在老人身边。并且APP会自动生成日程提醒,包括下次就医时间、服药情况等等。

篇7

关键词:老年人;生理;心理;产品设计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人口群体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日益上升的现象,一般认为,一个人口群体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那么该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的地区。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1]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社会人口分布中老年人所占有的数额越来越大,甚至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远超其他国家。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职工作年限在逐渐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受到年龄和身体情况的限制,而继续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我国为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做的准备却明显不如欧美国家。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的产品都是针对年轻人,这些新鲜事物让老年人应接不暇,从忽略老年人对于产品的功能特点的诉求。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衰竭,视力下降、对声音的敏锐度降低,身体灵活度降低,思维不够灵活,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设计师应该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出具有使用性、操作便捷、产品颜色和文字能使老人辨识认知的产品。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变化包含下面几个方面:

一、老年人感知觉系统退化特征和产品设计对策

(一)视觉系统衰退和相应的产品设计

年纪大了视力下降,老眼昏花,对色彩的分辨力下降、对物象的辨别能力差、视觉对比的灵敏度低、光线调整作用降低。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应提供适当大小和颜色的文字和图案,加强文字与背景的对比,选择冷静清晰的颜色,注意产品的颜色对比,产品操作时提供足够的照明,把重要信息独立出来。

(二)听觉系统衰竭和相应的产品设计

老年人普遍会出现耳朵失灵,对声音的敏锐度降低,可听到的频率范围减少,所以经常看到老人交谈是靠的很近,以便更好的听见声音。因此,一些设计产品应可调节音量来适应不同的听力,对警报、信号等提供多种感知方法,尽量避免刺激、尖锐声音的出现。

(三)味觉、嗅觉、触觉系统衰竭和相应的产品设计

老年人通过闻味、触摸、品尝等方法来识别事物的方法是十分有限的。触觉、温度觉从60岁就开始有明显下降,味蕾减少,嗅觉感受器减少,导致饭菜和花草的香味对他们不再产生吸引,煤气泄漏等问题出现不能及时察觉。因此,应多设计温度感应器,当家里热水开了或者出现火灾时,能够有语音或指示灯提醒。针对煤气泄漏,应设计煤气报警器,当CO浓度偏高时,能够实时提醒老人。

二、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退化和产品设计对策

随着年纪增长,老年人骨骼中有机胶质成分减少,而无机成份增多,可由年轻时的50%增加到80%,导致骨骼变脆,韧性降低,易发生骨折。老人的行动以及各项运动技能变得缓慢、不敏捷、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肌肉力量减弱,耐力度低,不能持久。

因此,在老人家卫生间、走廊、鞋柜处多安扶手,防止老人不小心滑倒。老人弯腰和下蹲不方便,家里的插排应尽量提高位置,老人的座椅、座便器等也应抬高。老人外出坐车时,会觉得车门需高抬腿迈进去,而座位却很低,应该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可抬高车座、放低车门坎高度。

三、老年人思维系统和智力系统退化和相应的产品设计

根据智力测验,最佳智能状态在25岁左右。中年,随着生活阅历加深,知识和经验积累,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提高,而记忆力却逐步减弱。[2]进入老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因此,在产品设计时避免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和功能,避免多重x择操作,产品的设计说明书应言简意赅。设计品能对一些容易忘记的事情设置定时提示功能,尽量把设计对象分类,多用意义识记,少用机械识记。

总之在产品设计的领域中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化产品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把老年人的产品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四、结语

老年人的适应性设计越来越多受到的关注与重视,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品质变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能够得到老年人满意以及认可的产品能够给商家带来高收益,也可以更好的让老年人群体地位提升。从整个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趋势看,并行设计、协同设计、智能设计、虚拟设计、敏捷设计、全生命周期设计等设计方法代表了现代产品设计模式的发展方向。任何孤立的“成功设计”不可避免的会留下某种缺憾。艺术与科学技术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科学与技术、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与融合,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3]

在今后,积极开发功能齐全的智能化服务产品,建立起老龄群体的信息服务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快捷的个性化服务和优质的老龄化产品。

【参考文献】

[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篇8

关键词:智能护理床;机构;负压厕所;“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62-03

一、概述

2015年我国达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顶峰。家庭或养老机构的护理越发重要,护理床作为护理工具不可或缺,需求量巨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床的质量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化的高端护理床以方便使用、可减轻陪护人员数量和负担、实现人性化护理及多功能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青睐。然而智能化和高端的护理床相关的设计与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与国外各种功能完善的智能护理床产品相比,我国护理床多数停留在手动操作、功能单一的技术水平。基于此,本文研究基于“互联网+”的高端智能护理床设计,在具备完善的抬背、侧翻、曲腿等自动化功能基础上,集成真空洁厕系统,保证了护理床的卫生,同时面向“互联网+”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化功能模块,使产品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二、护理床结构设计

基于面向高端、体现技术先进性和智能化的设计理念,本文设计的护理床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功能需要进行模块组合,并整合多自由度运动控制、人机工程、自动控制、智能通信等多学科领域新技术和实现方法。按照功能要求与设计指标,护理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床板、床架、曲腿机构、侧翻机构、抬背机构及辅助机构。整机模型如图1所示。

床板主体结构采用不锈钢板材焊接,承载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如图2示,床板按功能分为10块,通过不同的联动实现相应的功能,在符合功能实现要求的前提下,将床板分为左右背板、中间背板、左右臀板、臀板连接板、小腿板和脚板、厕所板6部分。

所有床板均使用铰接,使用销轴连接在一起,各个床板均可以连轴转动,使整个床板组合成一个整体。其中脚板和小腿板连接在一起,接到床架上,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完成曲腿动作。剩余床板连接在一起嵌置于床架上,由床架和抬背支撑杆、左右侧翻连杆支撑平面,限制自由度。

床架的作用在于放置各个功能模块,为床板做支撑,是整床的结构骨架,在符合结构强度的要求下,尽量使结构紧凑。床架分为3层,第1层主要用来支撑床板,结合各个功能模块的连杆与加装上去的厕所支撑架,一起担负起支撑床板的作用;第2层是为了给各个功能模块的线型推杆安装用,第3层属于其他集成模块放置层,在这个层内,放置主要的负压洁厕系统的各种电机、污物箱以及水箱等其他附件。整个床架使用6061铝材制造。

实现曲腿功能需要床板的支持,由于使用者的身高、腿长有差别,因此采取坐起曲腿。这样会降低结构的复杂性,而且采取坐起曲腿也符合使用者的舒适性要求。在设计坐起曲腿时要求脚板应当时刻保持水平位置。设计时在使用一个动力源的情况下,使小腿板和脚板联动,使用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实现。曲腿机构具有极限位置锁死机构,防止夹伤病人,在0到70度之间可以任意调节到最佳姿势,保证舒适感。

抬背功能是护理床的一个主要功能,抬背过程中考虑到安全性等问题,对机构的自锁有严格的要求,使用电动推杆作为动力,在平稳性和安全性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抬背机构可实现安全倾斜角度内自由和定时翻身。清洁老人身体时,可以任意设置倾斜角度,同时翻身倾斜设置有安全角度与高强度护栏,确保老人身体与床体不会侧翻,保障安全。

辅助机构包含搬运机械臂(如图3)、安全防护栏(如图4)、餐桌(如图5)。搬运机械臂采用机械手,主要由支撑腿、刹车机构、机械臂和动力源电动缸组成,机械臂可上下升降。动力源电动缸具有断电、急停自锁功能,可保证安全搬移。搬运机械臂解决了被褥的换洗、卫生打扫和病人洗浴等挪移中的劳动力问题。安全防护栏采用可折叠式结构,根据病人的需要可以展开或折叠,可防止病人的滑落,起到保护作用。护理床拥有可以拆卸的餐桌,餐桌具有餐具稳定、饮料防倾斜、汤类防洒落等多项功能,便于病人的用餐和餐后清理,使用完之后就可以收在床下面。餐桌可以在安全护栏上滑动。

三、负压洁厕系统设计

目前护理床基本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翻身起坐等基本功能,但在病人大小便问题上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现有的带坐便器的护理床,大多采用简单的盆代替坐便器,在床进行翻身及起坐时由于角度的变化,会造成盆的位置变化,污染到床体的可能性很大。重要的是,该结构很难控制异味的扩散。

本设计参照飞机和高铁使用的坐便器原理,设计一种负压坐便器。由坐便器开启和关闭按钮控制坐便器盖子的开合,从而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按下自动冲水按钮后集便器自动建立负压,增压阀将清水箱的清水通过清水管输送到坐便器完成5秒冲水动作,之后通过界面阀的打开联通坐便器与负压状态的集便器,完成污物排放。同时顺序启动自动冲洗系统和自动烘干系统。在冲水回路接通后于冲水前进行5秒冲洗动作,通过增压阀将热水通过冲洗喷头喷射到病人臀部达到冲洗目的。同时冲洗回路在座便器开启状态下可以单独控制。在冲洗回路结束后自动进入烘干回路,通过电阻丝加热高压气源的空气,通过烘干出风口作用于用户臀部,达到烘干作用。在座便器开启状态下同样可以单独控制。该系统三维模型如图6所示,由污物箱、清水箱、自动抬升装置、坐便器、真空发生装置、和增压气泵组成,以完成上述功能。图7为真空原理图。

四、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模块设计

本护理床入智能化的设计理念,用模块化的方式将各个独立的模块结合到护理床中,根据用户的需求和需要自行删减,做到私人订制。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人性化设计和互联网的应用。通过基于开放式的人机交互系统android实现整个系统的操控,通过传感器实时或定时测量病人的各项体征参数,通过室内Wi-Fi将数据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进行记录和备份,并通过比对生成一段时间的体征参数变化曲线,数据返回病人的病床,使其可以实时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系统将记录病人的使用习惯并进行功能优化,使复杂的过程变简单,具有记忆功能。此外坐便器部分也采用全自动化控制,引入湿度传感器,针对一部分大小便失禁的用户做到自动如厕操作,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如图8所示,本设计采用7自由度的导杆连接的平板作为护理床的操作面板,面板运行Android系统,通过相应的APP操控全床的所有部件做相应的运动,操作平板相对于导杆为可拆卸结构,除软件控制外产品同样设有控制台,实现直接控制。

本设计集成了音频、视频及远程监控系统,同时具有生命体征参数测量共享功能。通过传感器测得用户实时的生命体征参数,在体征参数被测量的同时,数据将会保存在RAM中,在连通网络的情况下将被上传至云端,进行数据处理,并以可视化示图(如图9)的形式返回产品配套的APP中。信息传递的流程如图10所示。

智能护理床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模式。通过该应用模式,智能护理床可将全国各地的用户的体征参数等数据统一存储到中控服务器中,通过数据比对和后处理,完成对用户身体状况的全方位数字化监测,将每一项功能量化为数值,保证其精准性。通过处理后的数据帮助用户调节饮食及生活状态,促进用户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提升其生活品质。

五、总结

本文根据我国目前护理床产品低端、功能严重不满足用户需求的现状,设计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端智能护理床,对床体各功能模块进行了结构设计;设计了智能护理床负压洁厕系统;给出了集音频、视频及远程生命体征参数监控于一体的智能系统设计。立足于“互联网+”的智能平台,本护理床是对现有产品的重大变革,是未来护理床产品的必然技术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倩倩.多功能护理床的结构设计与力学分析[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

[2]晋新敏,梁兆培.基于行动障碍的老年人家用护理床的设计研究[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35(3):76-80.

[3]胡绍忠,洪云.多功能护理床的机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9937-9941.

[4]陈磊,朱淑云,张华,刘继忠,聂强.多功能护理床抬背机构设计与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9):94-100.

[5]张春彬.智能翻身护理床造型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4,31(4):120-122.

[6]秦辉,曹燕燕,周丽杰,董蓓蓓,刘艳霞,刘钰,马艳丽.全自动废水坐便器的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10,17(2):151-154.

篇9

看着那些满是需求又“时髦上劲”的老年人,我们不禁要问,老年用品市场的真正突破口在哪?也许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近二十余载,现任上海晨想集团CEO的赵玉涛先生会给我们带来些许启示。

一切都要从一部老年机说起。总想给爸妈买点东西证明自己的存在,并不是想标榜孝顺,只是单纯想买,然后看着他们使用,就这么简单。但在给爸妈买手机这事上犯了难,是选择简单粗暴的“大号”手机,还是所谓的性价比之选红米之类?了解之后发现,这些都并非是老年人真正需要的产品,虽然表面上满足了某些老年人特定的典型需求,不过离“贴心”尚有一定距离,因为使用者并不满意。

不是需求复杂,关键要能沉下心来做产品。对此,有着多年手机从业经验的赵玉涛有着清醒的认识,那就是把心思用在产品上,而非卖弄噱头和所谓的当下热点。在众多老年机产品中,卡布奇诺手机并未像其他产品那样一味只追求“大”,而是在满足字号大、音量大等“大”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老年人使用手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化解,优化之后的手机不但直接帮老年人设置好了操作界面,更是在急救、防诈骗,娱乐以及上网等需求方面进行了人性化贴心处理,真正做到想老之所想,做老之所用。如今,卡布奇诺手机已经推出了第三代产品,硬件配置方面在率先采用最新一代的4G技术的同时,还拥有了5寸高清大屏显示,以及13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还搭载了2GB运行内存和32GB大存储空间。目前月销量为一万台左右,预计2016年第二季度将会突破两万台/月,成绩虽算不得骄人,但使用者的反馈和口口相传的推介还是令赵玉涛和他的团队小伙伴们欣喜不已,至少印证了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有梦就能坚持,手机老兵的自白。从1996年加入有着手机黄埔军校之称的摩托罗拉从事生产管理和工艺管理开始,赵玉涛就注定了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在经历了摩托罗拉、中电赛龙,北京德信和上海希姆等手机圈知名公司的积累和沉淀之后,赵玉涛于2010年9月创立了上海晨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为国内手机品牌客户提供设计方案,3年间,晨想集团在软、硬件设计方面发挥了自身特有的创新优势,特别是在软件视觉体验、使用体验方面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也正是凭借多年丰富的实战经验,晨起集团终于在2013年底推出了自己研发的第一代中老年高端智能机――卡布奇诺手机。对于该品牌,赵玉涛赋予了相当的情怀在其中,因为他想让爸妈都能过上一种精致、时尚、有滋有味的生活,也希望借助卡布奇诺手机能让爸妈越来越年轻,并借助科技的手段,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让彼此学着沟通。

篇10

关键词:老年;便携式;水杯;产品设计

便携式保温水杯(以下或简称“水杯”)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身的饮水器具。在一份《2016年中国老年用品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研究》报告中认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的老龄用品市场,仅在北京社区的调查显示,27.3%的老年人家庭买过老年人用的水杯、收纳杯和药品收纳盒等用品。老年人通常会分别使用两类水杯:一类是用于外出散步、旅游等便携式水杯,一类是家用水杯。对两种水杯有不同的使用习惯和设计需求,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和设计。本文仅以前一类水杯为例进行探讨。

1老年人保温杯的设计缺陷

当前市场上针对老年用户投放的水杯设计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甚至存在着安全隐患。从水杯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杯技术性和功能性研究,如材料选择与安全性、易用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水杯的材料选择是老年人关心的首要问题。市面上常见的老年人用水杯包括玻璃杯、搪瓷杯、陶瓷杯、塑料杯、不锈钢杯和纸杯等,不一而足,其中以玻璃杯、陶瓷杯和不锈钢杯居多。而“最安全的喝水杯”宜为无彩釉涂染的陶瓷杯。材料的选择包括材料本身的健康因素以及耐水温、坚固程度。但是,某些商家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也大量生产一些五彩缤纷的塑料杯。纸杯的设计则基本上体现为无代际性,尚没有发现专门为老年人而设计的纸杯,这或许与老年人日常自备水杯有关。

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老年人便携式水杯的容量普遍控制在200-600ml,造型上大多为圆柱状,直径为60-80mm,内部深度在150-250mm。这种设计样式的确可以带来包装、携带上的便利,但是由于窄口深腹,清洁不易,内壁常常伴积有厚厚的茶垢。

此外,水杯设计普遍缺乏个性化造型,老人适应性设计程度较低,年龄分层设计不够明确,颜色上显现出老态龙钟的面貌。某些带有手柄的便携式水杯在功能上照顾到了老年人的抓握能力,但是固定手柄也影响了出行便利。绝大多数设计注意到了水杯的防烫、防摔,不过,密封性仍然是老年朋友关心的问题。由于很多老年人有爱喝茶的习惯,一些研究者也提醒,“保温杯不适宜泡茶”,但市场上也不乏茶水分层的水杯出现。总之,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水杯虽然是一件日用普通器具,却往往体现工业设计的人文关怀和制造水准(图1)。

2老年人持杯喝水的生理依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下降,其体液要比中青年少15%。为了不影响老年人的生理性缺水及血液的正常循环,每天适量补水就成为生活中一项极为重要内容。在一份“北京市朝阳区部分老年人饮水习惯调查”中发现:老年人在早晨起床后、上午、下午、晚上各时间段饮水品种以开水为主,其次是茶水。每日饮水摄入总量女性约为2,542ml,男性约为2,842ml。这些调查数据为老年人水杯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容量指标。

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手部精细动作控制能力存在着时间及空间的变异性,“在抓握易碎物体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目标加速度降低、运动时间增加、抓握产生的肌力增加、抓握与力的负荷的相关性下降”。因此,那种大容量的水杯并不一定适合老年人抓握。一般情况下,水杯的口径尺寸需要参照手指长度和关节的比例关系,“以单手能够握住水杯1/2周长为限,超出这个范围,使用时会有不适感”。不过,因为老年人抓握能力的下降,手持水杯还应该考虑需要更大的接触面,甚至需要做防滑处理。

另一项关于老年人产品双色配色系统设计调查显示:“70%以上的双色配色的老年人辅助产品中黑色和白色为主色或辅助色,主色所占面积比约为70%,辅助色所占面积比约为30%。”但是专家告诫:最好不要用五彩斑斓的水杯,因为在那些鲜艳的颜料里藏着巨大的卫生隐患,当盛放高温开水或者酸性、碱性偏高的饮料时,涂在内壁的油彩可能含有铅等有毒重金属元素会容易溶解在水中。塑料水杯可以轻易地满足色彩需求,但是作为塑料工业中常用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容易导致迁移污染。研究表明,玻璃杯、陶瓷杯的安全性最高,性能更稳定,而金属杯就不适宜用来盛饮料、咖啡等具有酸性的物质。

如上所述,市场上的老年人便携式水杯基本上都是圆柱状造型。这种造型样式成型简单,当然也便于使用、包装和携带,所以与酒瓶外观设计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造型设计往往又和材料紧密相关,“合适又可用的材料是产品的物质基础,材料也因此成为产品最大的限制因素,而与材料相配合的工艺则是提高产品实用性的技术手段”。比如,PP塑料杯为聚丙烯机械一次冲压成型工艺,其造型和印花必须符合一次性塑料水杯的经济性,否则极易造成设计过程的浪费。造型设计实际与水杯持握功能需一并考虑,且符合人机工学的基本原理,才能形成人与物在功能上的最佳匹配。

3老年人便携式水杯的设计原则

综合上述老年人持握水杯的生理依据,在水杯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图2):

3.1易持握设计

特别对于老年高龄者,由于手指较无力,大口径旅游式(如直径100mm或以上)水杯基本无法持握。但一般的马克杯往往为了求美感又将握把设计得太小,对银发族而言使用上并不方便。握把的设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到握把本身的粗细,通过增加握把的大小来扩大手与杯子的接触面;二是要顾及握把与杯体空间距离,更贴心的是要考量到中指较长,其设计时宜将手把中间部份加大,让长者在饮用时手掌可以完全服贴在握把上,避免H仅依靠手指持杯而形成虚掌。

3.2防烫保温设计

为了防止老年人在喝茶时会烫手,可以采用中空式设计,阻绝杯壁直接碰触老年人的手掌。中空式设计除了有隔热效果外,亦有保温及保冷的双重功效。另一种防烫方式就是外加防烫装饰,如杯袋、隔热棉、硅胶套等设计方式,并且还能取到一定的装饰作用。防烫还应该包括水温测试与提示设计,避免水温过热烫嘴,比如运用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及比较器技术设计的保温杯可以很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最佳温度的饮用水。

3.3防呛杯体设计

老年人在喝水时是很容易呛到的。一般的保温杯内部结构通常为增大容量,内部和外部构造均为圆柱体,若要喝完杯中的茶水,需仰头才能完成,况且便携式水杯的杯体相对于茶杯要笨拙得多。防呛设计是一种典型的技术设计和人文关怀,比如采用吸汲式设计,可以避免喝水时带来的不适与尴尬。

3.4易用设计

毫无疑问,不易清洗的便携式水杯不会获得老年人的青睐。易用设计包括易清洁、易开启、易携带以及易注水等无障碍设计(Designing for accessibility),同时满足“由于老龄用户在机能衰减、生活经历、行为动机、修正手段等诸多因素上存在差异”的多种设计要求。

当然,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功能性设计之外,品牌、造型、色彩设计以及情感因素等,也是十分重要的设计指标。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年人水杯设计将会注入更多的智能化特征。

4老年人便携式水杯的改进设计要点

基于上述设计原则并比照市场销售的老年人便携式水杯的设计缺陷,以下提出改进型的设计要点:

4.1人机(杯)尺寸

上文已经提及,市场销售的杯体直径基本控制在60-80mm,旅行式水杯的直径当然会更大。小口径水杯通常都为圆柱体,这也是符合易持握设计原则的。不过上下通体统一直径的水杯设计也容易导致滑落,因此可以对杯体某些部位进行适当地收窄,以达到符合老年人机工程的尺度。对于宽口径水杯,即超过以单手能够握住水杯1/2周长尺度应该考虑设计大手柄。这种设计可以增加持握的安全性,但是固定性手柄设置会影响携带便利,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考虑伸缩式或者插接式手柄设计。

4.2外观造型设计

在符合功能及人机工程学的前提下,良好的外观设计将会提升水杯品牌的辨识度。材质是直接反映水杯外观造型的表情元素,并且,“感觉物性的创新运用也能为产品增添艺术感,提高美学价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多元材料的设计或许可以提高“感觉物性”的多层次体验,改变老年水杯外观造型设计一贯示人的暮气感。

4.3智能化设计

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所用水杯应该体现更多的人性化和智能化设计。如水温测试功能、提醒功能、定时功能和药盒功能等,图3所示水杯即为满足长期服药的老年人或病人外出活动时服药的需求设计,方便老年人找到自己携带的药品并提醒他按时服药。此外,对于不同的老年人(低龄或高龄)应该可以定制不同的智能化需求,这也是当今产品设计的一种趋势。

5结语

以满足老年用户群体的需求为目标的便携式保温水杯设计,是关爱老年人日常生活具体的细节体现。从当前市场的便携式水杯来看,似乎并没有照顾到各种年龄层次的设计需求和消费需要。除了颜色和外观图案的差别,儿童水杯与老年水杯在功能上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这样的设计忽视了两代人的生理差别和审美视角的不同。智能化设计将为老年人用户提供更为科学的、合理的饮水方法,给老人们带来快乐、满意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产业研究智库. 2016年中国老年用品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研究[Web]. http:///report,2016-12-8.

[2] 于康. 保温杯不适宜泡茶[J]. 决策探索(上半月),2015(04):86.

[3] 张桂斌,吴为等. 北京市朝阳区部分老年人饮水习惯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10):945-946.

[4] 赵王芳. 老年人手部精细动作控制能力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5):3348-3349.

[5] 王惠.现代水杯设计中的关系因素[J].上海艺术家,2012(01):92-94.

[6] 王文蕾,胡志刚,杨子婧. 基于感性工学的老年人产品双色配色系统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2015(14):20-21.

[7] 谭敦民.选择水杯不是小事[J]. 健身科学,2011(08):50-51.

[8] 林兴桃,王小逸,刘超,等.塑料水杯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污染评价[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09):1277-1281.

[9] 闫星云.从水杯设计看产品材料及工艺与造型的关系[J].工业设计,2016(02):80-81.

[10] 王娜,范玉杰,李伟,等.用温度传感器原理设计“保温杯”[J].大学物理实验,2008(02):63-65.

[11] 赵超.老龄化设计:包容性立场与批判性态度[J].装饰,2012(09):16-21.

[12] 闫星云. 感觉物性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以水杯设计为例[J]. 设计,2016(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