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实训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移动通信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移动通信实训

篇1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81-02

一、高速铁路GSM-R实训平台建设分析

(一)高速铁路GSM-R实训平台建设背景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机制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在运输生产组织和行车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基本实现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就此,铁路通信将进入建设全路数据通信网,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要干线GSM-R无线网络覆盖。

GSM-R系统是专门为铁路通信设计的综合专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系统将现有的铁路通信应用融合到单一网络平台中,并以此为信息化平台,使铁路部门用户可以在此信息平台上开发各种铁路业务应用。目前GSM-R系统主要业务应用包括:利用话音、调度功能业务、铁路特定业务构建的GSM-R调度通信系统,利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子系统(GPRS)构建的列车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传送系统、列车调度命令信息无线传送系统、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信息传送系统,利用电路域数据业务传输列车控制数据、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系统信息等。

可以看到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GSM-R(为铁路专用的通信网络)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在GSM-R人才需求量方面将不断增加。

(二)高速铁路GSM-R实训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学生受益

通过GSM-R实训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同时该平台提供的培训认证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高含金量的技能证书,为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提供了就业的砝码,同时获得的相关就业推广政策也帮助学员很快实现了就业岗位的优先选择。

2.老师受益

老师对GSM-R实训平台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老师通过对实验平台的使用,增加了自己对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可以很快熟悉现在通信网络中的技术发展,在相关教学活动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成果,提高自己在学术领域的地位。相关的科研教学成果可以很快转化为社会应用,获得相关效益。

3.学校受益

建设有此平台的高校在教学评估,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对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和办学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使学校在本地区同类高校中形成特色教学环境,率先完成优秀学科建设。校企合作等相关措施能够丰富和完善学校教学体系,充分满足广大企业的用人需求。提供的培训认证体系给学校实施双证教学提供了可靠保证,同时面对社会开放的培训认证体系,在获得相关效益的同时可以提高学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帮助学校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4.社会受益

学生的职业能力获得了提高,广大企业就可以很快寻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优秀人才,直接节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同时也缩短了整个人才培养的周期,给企业快速布署发展策略提供了保证。

二、GSM-R铁路通信综合实训平台建设的方案

(一)项目概述

本次项目主要是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建GSM-R实训室,为科研和教学提供GSM-R试验平台,该实训室主要包含核心网子系统、基站子系统设备。基于该平台实现下述功能:为客专、高速项目系统集成、调试、故障分析提供试验手段;为列控关键技术研究提供试验验证环境;为GSM-R产品研发提供试验验证平台;为GSM-R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科研基地;为国家培养铁路通信领域的优秀人才。

(二)GSM-R解决方案

GSM-R系统的组网如图1所示:

GSM-R实训平台包括核心网子系统,无线网子系统,以及业务子系统等。

无线网子系统包括基站控制器ZXG10 iBSC,室内型宏基站ZXG10 B8800和室外型分布式基站ZXG10 B8906E,以及无线网管系统OMC-R。

核心网子系统包括ZXWN MSCS、ZXWN MGW、ZXWN SGSN、ZXWN GGSN以及ZXWN HLR设备。

三、GSM-R铁路移动通信实训平台对教学的作用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以企业课程为基础,从中选取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来建立体系架构,设置符合高校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建立完整的课程大纲。真正意义做到把铁路课程资源融入高校,让学生在大学正常教育阶段就能获得符合铁路技术要求的职业知识及训练。

企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华为公司、中兴公司的课程为主,这些课程不再是以传统、孤立的章节形式进行设置,而是通过分析现在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各个技术岗位的职责,把行业技能知识域化。对应不同的域,把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实践内容整合成模块。这种设计让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更明确,每个模块在教学时,会相应介绍相关岗位的工作职责,这让学生在完成通信知识学习的同时能体验到作为企业员工需要做的事情及要求。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课程体系采用任务驱动力的思想。

任务的设计:在一个模块(对应通讯行业一类职业领域)内,设置了多个任务(小的工程项目),这些任务是在实际工作案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指导性的案例。

实施环节控制:给出任务――分析(需要的理论支持,需要教师提供哪些帮助 )――制定提交完成计划――实训――汇报(演讲+实际操作方式分组进行)。

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引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模拟工程项目现场的训练。这样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校阶段具备工程建设的“软素质”,提早感受真实工作环境。

篇2

关键词:通信;管理;应用

Abstract: To use modern mobile communications,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es to achieve job log to fill, opening up a new way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J768.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引言

孟津县电业局是一家县级供电企业,介于用户与发电企业之间,企业的效益直接取决于管理水平。工作日志是孟津县电业局在管理中沿袭使用的一种手段,由最初的笔纸记录的方法逐渐发展为计算机录入保存。随着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针对各科室、站所的《工作计划日志系统》在我局应运而生,系统包括个人日志、科室周计划、月计划、督办督察及完成情况,其中个人日志按照在职员工建立账户登录系统进行填写保存,极大的方便了管理层对基层工作动态的掌握,员工个人的工作思路也更加清晰、有条不紊。它给管理者提供了工作总结、计划下达、业务调整等管理决策的信息来源,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1、员工日志在管理中的作用

工作日志记载着员工每个工作日的内容信息,是最详实、最准确的资料。撰写工作日志也是我单位管理者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工作日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工作日志的提醒作用。因为工作日志记录了任务来源及任务产生的过程,所以能帮员工理清头绪。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员工往往面对多项任务同时开展的情况,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录,时间稍长,极有可能忽略重要的事情。二是工作日志可以用来跟踪业务的进展。这个跟踪的目的不是简单的“监视”,而是为了方便管理者更好的把握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加以控制,有效调配资源,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工作日志还有一个业绩证明的作用。员工的工作量、工作效果总需要一个地方体现,而不是光靠口才这种很难体现公平的方法。大家的业绩都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口才不好的员工为企业作出的贡献也可以体现出来。同时,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奖惩时有实际的依据,更多的体现激励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最初的工作日志是以笔纸记录的方法,既浪费原材料,又要耗费人力物力汇集这些资料,还容易漏写、误写,造成信息失真,管理纰漏。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充分利用,工作日志的撰写也由计算机系统录入保存。纵观以上两种日志的撰写方法,存在一个共性弊端:必须在办公室才能完成日志的撰写。但电力基层部门的工作以外出、下乡工作为主,这就使得一部分员工不能及时的填写工作日志,给个人工作及管理者带来了难题,结合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及手机的普及,我们提出了手机短信写日志的思路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2、实现方法

孟津县电业局的《工作计划日志系统》是以Oracle数据库为基础开发的应用系统,结合短信服务平台,在已建立员工账号的基础上,和员工手机号码绑定的方法,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工作日志的填写。每个员工既可以直接使用个人账号登录系统填写,也可以随地域不同用自己手机短信发送工作日志。

篇3

关键词:220kV;移动信号;信号覆盖效果;频率;信号放大装置;变电站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03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17

在变电站的建设初期,通信的发展跟不上变电站的建设速度,大部分变电站周围很少或者没有信号发射基站,造成了手机信号弱,通信不畅。许多变电站本身地处偏僻或受山体阻挡,加上带有通信信号的电波具有视距传播的特性,山体或大密度的建筑物本身及其建筑结构和材料都成为电波进入室内和在室内传播的主要障碍,使信号在传播时大幅度的衰减,从而造成了通信的阴影和盲区。例如在深圳供电局220kV梧桐变电站办公区和宿舍区的室内,手机就经常收不到信号或者信号很弱,导致通话过程中频繁断线,影响了220kV梧桐巡维中心的日常工作效率,在事故处理时无形中延长了事故处理时间,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性和运行的经济成本,情况严重时可能造成重要负荷损失过长,供电可靠性不能得到相应保障。同时,在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手机,手机会自动提高接收功率,增大辐射,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为改善变电站室内移动信号覆盖效果,保障人员的健康,提高巡维中心的日常工作效率,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增加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节省运行经济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220kV梧桐变电站室内移动信号覆盖效果刻不容缓。

1 项目原理说明

基于值班员在220kV梧桐变电站内通话过程中断线频繁的情况,项目小组对值班人员在2014年1~3月的通话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信号覆盖强度不够造成占总断线的比例为88.91%。针对“室内通话断线率高”的问题,分别从不同方面对造成信号覆盖强度不够的原因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分析。通过查找发现,离220kV梧桐变电站最近的信号发射基站处于变电站上方盐排高速一侧的山坡上,而变电站处于另一侧的山坡下,存在高区域往下的阴影角,这是影响断线比例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查看,主控楼的办公室内区域顶层安装了金属天花板,有屏蔽电磁信号的作用,从发射基站往变电站发射的电磁波通过墙体和屋顶进入到室内,使得本来较弱的信号进一步衰减,现场测得室内手机接收信号强度为

-113mdB,室外接收强度为-78mdB,可见这就是影响手机通话断线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最终得出结论:改善高话务量地区的室内信号覆盖,微蜂窝是最佳解决方案。与宏蜂窝方式相比,微蜂窝方式是更好的室内系统解决方案。微蜂窝方式的通话质量比宏蜂窝方式要高出许多,对宏蜂窝无线指标的影响甚小,并且具有增加网络容量的效果。但微蜂窝在室内使用时,受建筑物结构的影响,使其覆盖受到很大限制。对于大型写字楼等,如何将信号最大限度、最均匀地分布到室内每一个地方,是网络优化所要考虑的关键。微蜂窝方式的弱点在于成本较为昂贵,需要进行频率规划,需要增建传输系统,网络优化工作量大。

手机信号放大器和直放站属于同频放大设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在下行链路中,由室外天线从现有的覆盖区域中拾取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对带通外的信号进行极好的隔离,将滤波的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再次发射到待覆盖区域。在上行链接路径中,覆盖区域内的移动台手机的信号以同样的工作方式由上行放大链路处理后发射到相应基站,从而达到基地站与手机的信号传递。整个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1.1 安装过程

左侧的八木天线正对所要转发的基站天线,接收由基站发过来的下行微弱无线信号,经过双工器、LNA(低噪声放大器)、滤波、功率放大、双工器后,信号增强,由转发天线向无线信号盲区或微弱区辐射,达到增大下行覆盖范围或提高覆盖质量的目的。同时右侧的转发天线接收来自手机的信号,经过类似的滤波、放大后,将增强的信号再通过施主天线发向基站天线。在整个过程中,直放站抵消掉了基站到直放站之间的无线信号路径损耗,相当于在基站和手机之间提供了一个双向透明的通道,使无线信号得到了延伸。

采购了频率为1.9GHz、增益为12dBi的户外八木定向天线,安装在变电站的室外屋顶,然后采取电阻50Ω、长度不超过50m的同轴电缆连接户外八木定向天线和室内信号增强主机。主机通过功分器辐射至室内吸顶天线,吸顶天线释放信号覆盖室内每个角落。

1.2 主要性点

采用一次成型的铝合金外壳,美观,散热效果好,防干扰效果更明显。系统增益采用先进的数字滤波技术,带外抑制特别好,全双工工作,很高的上/下行隔离度,两端口标准设计,安装极为方便,高能电源且设计有电源保护系统和免维护备用电源接口,采用ALC技术,输出电平连续可调,稳定可靠,信号自动指示,性能稳定。

2 项目实施效果

2.1 频率带宽

采用频普分析仪加扫频信号发生器给定-50dbm的信号测试结果符合下行:930~954MHz;上行:885~909MHz的标准,带外抑制符合移动标准。

2.2 增益

采用频普分析仪加点频信号发生器测试结果。点频信号发生器输出-70DBM信号,测得下行增益70DB,上行增益65DB。

2.3 最大功率

采用频普分析仪自带的跟踪发生器加外接20DB衰减器测试结果。最大功率未超过+27dbm信号覆盖强度。

安装了手机信号放大装置以后,220kV梧桐变电站的信号覆盖强度基本处于-62mdB~-55mdB之间。通过多次的通话跟踪对比发现,室内通话断线明显下降。对2014年9~10月变电站室内通话情况进行了统计,安装室内信号增强器之后,9月份和10月份的平均室内通话断线率降低到了4%左右,室内通话断线比率降低到10%以下,超出了预期的目标。

3 项目推广前景

220kV梧桐巡维中心目前辖12座变电站,其中骏康站、南澳站、浪琴站、海景站、梅沙站5座变电站所处于山脚下,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主控楼室内移动信号覆盖强度不均匀、通信不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此将分阶段为上述变电站安装移动信号放大器,以解决室内移动信号覆盖不均匀的难题。

手机信号放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3.1 性价比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梧桐巡维中心每月平均通话断线200次,假设一半断线都发生在工作上或事故处理中,将降低值班员工作效率,这无形中造成了人力的损耗。而装置投资费用仅为5500元,因此拥有较高的性价比。

3.2 信号增强效果显著

安装手机信号放大装置之后,变电站室内通话断线次数由原来的88.9%下降至现在的4%,下降了近85%,梧桐巡维中心原来每月平均通话断线200次,如果一半断线都发生在工作上或事故处理中,造成的损失是相当大的。

3.3 应用面广

手机信号放大装置具有制造成本低、信号增强效果显著、使用方便等优点,进一步向偏远地区的变电站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变电站的建设后期,当通讯全面覆盖及时跟上,本装置还可以拆卸,重新装在其他有需要的变电站。节省了变电站的初期投资成本。另外,在设计地下变电站的同时,也可以将此装置纳入变电站的设计中,以减少后期的投资。

4 应用情况及社会效益

4.1 根本解决问题

在变电站的建设初期,通信的发展跟不上变电站的建设速度,大部分变电站周围很少或者没有信号发射基站。造成了手机信号弱、通信不畅,延长了事故处理时间,增加了电网的不稳定性和运行的经济成本,而手机信号放大装置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了手机信号弱的问题。

4.2 基本解决问题

增强手机信号为变电站值班员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移动电话取得通信联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缩短了事故处理的时间,增加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成本。

4.3 部分解决问题

能够解决边远山区变电站因受山体遮挡或者信号弱而造成的室内通话频繁断线的问题。本装置经过梧桐巡维中心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其本身制作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由运行人员独立自主研制,符合生产实际情况,且便于后期跟踪维护。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通信实训 校企合作

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从事通信领域研究、设计和应用的工程人才的需要日益迫切。面对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我校通信技术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其实训室设备和实训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目前通信专业教学的现状,从通信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训方法和校企合作等提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通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信专业的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讲授教学。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教学重要校内实训基地,我校通信实验教学的现状不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的状况,主要问题如下:

(一)实训设备老化较为陈旧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新器件、新技术的更新很快,但我校通信实验设备仍停留在面向“通信原理” 、“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实验,许多新技术、热门方向很少涉及。而实训实验教学内容仍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工程操作类较少。这种“光看不练”的实训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造性,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实训指导书从原理、实验步骤到实验要求极为详细,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甚至不需理解原理,就可以利用已准备好的仪器设备按步骤进行。学生按步骤就可完成,自己发挥空间较小。

二、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调高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水平,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技术人才,对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 建立满足工程实践类的实训室

通信专业所设计的方向众多,如程控、光纤、网络、移动等等,而每一个方向在通信领域都十分重要。在实训室建设中应根据培养计划实施有重点的建设。同时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建立网络优化实训室、光纤通信实训室,使学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光纤熔接实际操作。

(二)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利用通信技术专业的多个企业实训基地,将一些实践教学在校外进行,聘请企业员工为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 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

深入分析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实践教学,以考取职业资格认证进行课程置换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加强师资力量培训

利用假期等时间分批将通信技术专业专任教师送到企业顶岗进行实践挂职锻炼,到培训机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迅速提高师资力量。

三、结束语

对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期望达到提高我院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促进通信技术的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作者简介:

孙春义,出生日期1979年2.月,籍贯辽宁省丹东市。职称,工学硕士,大学讲师。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通信实验室;实验教学

随着通信产业的日益繁荣和通信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急需一大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技能的通信领域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所在学校通信工程系自身特色,阐述通信实验室建设及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通信专业实验室建设

通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为了不断提高通信人才培养水平,近年来我院先后投资3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我们以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实践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出发点,以建设综合性、系统性和适用性的通信实验室为目标,制定了通信实验室建设的原则。具体原则为:(1)实验设备要具有先进性,紧跟通信技术发展脚步;(2)实验室组建要具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提高在同类院校中的专业竞争能力;(3)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可以开出部分水平较高、有一定创新性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4)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课程(包括选修课)实验需求;(5)提高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通信实验室的建设方案根据我院为通信专业学生所开课程,可将实验室分为五种类型:基础实验室、应用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实训室和研究性实验室。在学校提供的建设资金有限,实验室房源紧张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如下实验室建设方案:(1)与外系共用部分基础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如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EDA实验室等,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已经建成,我们直接利用该系已有实验室资源,不再重新组建。这样,既提高了这些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资金、房源的浪费。(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在组建专业实验室过程中,我们在调研并分析通信相关行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功能模块的方式完成通信实验室的组建。它将所有的专业实验室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实验室相当于该系统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它们既可以单独完成专业实验和相关技能培训,又可以几个实验室相互配合,实现跨课程间的综合实验,组建方案如下图所示。(3)在组建综合实验实训室时,本着节约资金、科学开发利用的原则进行。首先,为了满足各种实训课程的需要,我们购买了先进的通信仪器、仪表,如手机终端测试仪、天馈测试仪、光纤熔接机、频谱分析仪等。其次,对于不需要专门实训器材和场所,只需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的实训课程,如通信制图和通信概预算,可以与某个专业共用实验室,不再另外增设机房和重新购置计算机。再次,开设有线电视网络和线路工程两个专门实训室以及一个线路工程室外实训基地。最后,对于投资大、建设困难的实训项目,如移动通信基站安装与维护综合实训,采取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来实现,即把学生送到企业,利用企业已有的设备、场地完成规定的实训内容。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和场地,而且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最真实的工作环境。目前,我院已经在南京普天通信有限公司建立了这样的实训基地,已有一届学生在那里完成相关实训。(4)开设研究性实验室,为教师从事科研和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平台。

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之路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现状随着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大多数已开设通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在实验场地扩充、实验设备购置以及实验经费投入上做了很多工作,使得通信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不断更新完善。但是,就很多学校实验教学情况来看,无论从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是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内容单一。所安排的实验内容主要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2)实验教学课时有限,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学时固定的前提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做教师指定的几个实验。(3)实验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很多课程实验一般都是采用综合实验箱完成,实验项目由生产厂家预先设定。如果只做这类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4)各专业实验室相互独立,无助于学生从系统和网络的层面上掌握通信技术。现在,各学校的专业实验室一般都按理论课程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实验室,结果使实验教学局限在某课程范围内,削弱了各门课程间的关联性。

高职院校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如果把实验教学看作是软件建设的话,那么,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建设的速度。没有知识水平扎实、技术过硬的实验教师队伍,没有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模式,即使拥有再多先进的实验设备,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只能成为一种摆设,造成更大的浪费。为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做了以下探索尝试:

1.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跟踪知识前沿,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我们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及合理取舍,既保留传统的实验内容,又在充分利用我们以功能块模式组建的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系统实验、综合实验。如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呼叫处理实验,就是在移动实验室和程控交换实验室进行的。学生必须在掌握程控交换和移动通信两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两实验室硬件设备的连接及软件数据的创建,最终完成实验。这种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验,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加深了学生对通信系统组网构成的理解。

2.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自制教学课件,丰富实验教学课堂。(2)增加现场观摩教学。我们与电信公司和通信工程局联系,带领学生到通信机房参观,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查找知识。在通信工程施工现场,请工程人员讲解通信线路勘查设计与工程施工知识。把学生置于实际工作环境中,并请工作人员在现场亲自指导实践,保证了我们的教学与现场实际不脱节,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感观认识和对未来工作环境的了解,达到了学校与市场“零距离”培养人才的目的。(3)探索利用网络进行实验教学的方法。我们系开设了通信设备测量与检验课,在这门课程里,主要向学生介绍常用通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如何使用这些仪器仪表来对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进行测量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随时掌握每个仪表的性能,我们把整个教学内容制作成学习软件,采用语言讲述、文字说明及视频图像演示的方法来介绍每一种仪器仪表的功能、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把制作好的学习软件上传到网络中,供学生上网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3.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设计实验内容到指导学生做实验再到评定实验报告,始终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压抑了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师资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1)抛开理论课与实验课界限,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往,理论课与实验课是分开来上的,由于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在课内要完成所有实验项目是不可能的。改革教学模式后,我们将一些课程如移动通信直接搬到实验室来上,压缩过去课堂上对理论过程繁琐冗长的推导过程,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理论。每讲到一个问题,如时分多址,先讲它的原理,接着就做实验来验证。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改善,而且解决了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开出率低的问题。(2)在教学计划外的时间,对所有学生以预约方式开放部分实验室,为学生从事科技活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提供实验场所和实验设备。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选课题或自命课题进行设计和实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个性与特长,同时也提高了专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3)创办研究性实验室,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将一些学习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吸纳到教师的科研课题组,参与部分科研项目工作。研究性学习是我校在深入研究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并结合自身特色后提出的。这不仅有利于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个性的舞台。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未来师资培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懂理论,而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了使我系教师的实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我们首先采用了“送出去、请进来”的方针,一方面分批向外派送教师参加进修、培训、研讨、考察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学识水平;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成立校企共建实验室,利用企业合作伙伴的智力资源,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其次,将实验教学与业务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要求理论课教师必须参与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加强了实验技术力量,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理论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闯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新路。此外,实施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发高水平的实验设备,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建设。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实验设备必须适时更新,完全依靠购买是不现实的,因此,自行开发一部分实验设备,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的经常性任务。通过开发工作,不仅有益于教师对有关技术的理解,大大提高其科研开发能力,同时也给了教师施展才华的机会。

能否搞好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因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色,是落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备的实验基地,造就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和实践教学质量,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仁安.创新实践加强通信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4).

篇6

“2+1”工学模式是将高职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校学习,在学校期间主要完成基本理论与基本专业技能的学习,此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认真负责、团结合作等社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第二个阶段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际工作,此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把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强化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建设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验基地的意义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找准与企业生产活动的结合点,在校内建设了一个集生产、科研、教学等功能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验基地,运用企业管理机制,增强了实验基地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缩短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和效益。为提高本专业办学活力、办学效益、办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为提高我院社会吸引力、影响力和服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探索如何创建创新型实验基地

3.1创建具有生产服务特征的校内实验基地

根据专业生产需求,整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认识性实习实训、基础性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等内容与资源,设计若干个教学模块,涵盖交换、传输和接入,集2G系统和3G三种基本制式。使其成为具有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特征,体现现场生产过程、氛围与组织形态特征,教学过程与相关企业活动相对接的校内生产性实验基地。

3.2创建以“模拟”教学产品的校内实验基地

“模拟”教学产品是指通过对材质、内容、对象等替代、缩小或放大比例、简化或添加功能等模拟仿真的教学产品。以通信实训平台为纽带,模拟传输、交换、接入、无线移动、电源等子系统的实施,使其成为具有相对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生产情景,体现现场生产过程、氛围与组织形态,教学过程与相关企业活动相对接的校内生产性实验基地。

3.3校企合作的生产性校外实验基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校企互动式模式和“订单式”合作模式。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校内实验基地建设中引进相关企业的项目和文化,在校进行“理论”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在校外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实现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达到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生产性实验基地的目标。

3.4实验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创新

篇7

关键词:通信工程;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模式

0 引言

为了适应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要,为国家,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徳、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能从事通信电路及系统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相关技术开发的高级应用人才,安徽新华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创了“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理论+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和就业三个方面。

1 专业建设方案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安徽新华学院是由安徽新华集团2000年投资创办的一所民办大学,于2001年设置了通信技术专业,2005年升为本科院校,2006年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为了加强专业建设,聘请知名院校和相关企业有经验的老教师、工程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担任各学科组带头人,指导年青教师进行学科建设。

2)构成新的课程体系。

基础课及素质教育课——突出素质教育实践课及实践;

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基础实验、实训教学环节;

专业及选修课——综合运用实践教学安排,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加大实践环节。

在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作用的基础上,将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成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

4)加速培养“双能型”教师队伍。

力争在3年内形成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双能型”教师团队。

5)把“双证”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6)采用校企挂钩、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 专业建设实施

2.1 构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从事通信系统所必需的设计、实验、测试及应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调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结构。

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三大部分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基础课及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时40%左右。第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40%左右。第三部分:专业模块课占总学时20%左右,包括专业核心选修课和专业方向课。

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40%以上,强调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和实训等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2 加速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

在自编通信专业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等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使之更适合地方院校学生的学习。在吸取和采纳优秀国内外教材的同时,鼓励教师编写体现本专业特色的教材。

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省级精品课程为品牌,以校级优质课程为基础,建设优质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分批地达到优质课程标准。积极为申报通信专业精品课程充实资料,争取3年内实现通信专业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

2.3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

教师培养途径:

1)校内自我培养,分期分批进实验室锻炼;

2)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同相关学校、研究所进行定期的学术交流。

3)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申报教研、科研课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丰富教学内容。

4)重点培养年轻骨干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修措施,分期分批到相关院校、企业、研究所等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尽快挑起大梁。

5)加大引进高级人才力度,引进中青年业务骨干。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科研团队。

2.4 加速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室作用,保证各课程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100%,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99%。

2)减少验证性实验,加重设计性、综合性、系统性实验比例,提倡学生自行设计、安装和调试。

3)不断引进新的实验内容,更新实验手段。加快在电气智能教学平台、现代通信实验平台上的二次开发力度,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4)把相关课程(如高频电路)实践环节(收音机装配与调试)纳入劳动技能资格证考试内容。要求学生通过信息产业部“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证书考试,参加通信工程师考证,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2.5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办学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外实习基地资源, 继续完善校企挂钩、合作办学的新型办学模式,积极推广“订单式”办学模式,加强同相关学校、研究所、公司及工厂企业单位合作办学联系。进一步吸收企业资金,完善场地建设。实现“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开辟更广阔的招生和就业前景。

3 专业建设成效

3.1 招生规模见成效

通信工程专业自2006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95人)以来至今已做到年年招生生源充足,报到率逐年递增。目前,在校生480多人。

3.2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目前,本专业在职专业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已占100%,已培养副教授1名,讲师5名,教坛新秀4名,访问学者1名。绝大部分专职教师能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可承担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多人多次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奖,其中2人获两届第1名,1人次获得第2名,1人次获得第3名。

在学院人事部门的支持下,加大了原有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考取科大、工大、安大等学校的在职研究生已经圆满毕业,送到有关单位培训进修的老师都已学成归来。聘任了深圳讯方公司两名技术骨干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教学和毕业设计活动。同时聘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等大学的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以校内为主,校企、校际结合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3.3 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几年来,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近10本;参与国内教材的编写已出版若干本。

2008年,“高频电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数字电子技术”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0年,单片机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1年,光纤通信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3.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自2008年建成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包含电工电子装配室、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电子线路自动化设计(EDA)实验室、计算机网络通信实验室)以来,2009年又建成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基础课学习及相关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实训手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此中心现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了该实验实训中心的各项效益。

2013年,“安徽新华学院——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教育部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项,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与上海大唐移动信设备有限公司签订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

良好的硬件设备、充足的资金条件为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5 联合办学成效

2010年内本专业与讯方公司合作申报了光纤通信校级精品课程,派遣了3位教师赴深圳讯方公司培训,取得了“通信工程师证”,提高了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同时派遣了一个班学生赴讯方公司安徽分公司实习。之后与深圳华为、讯方、安徽电信合作开设“通信班”的计划相继实施。

2013年7月20日,电子通信工程学院首期TD-LTE网络工程师培训班顺利结业。TD-LTE网络工程师培训班是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项目之一,首期培训学员79名,在近两个月的模块化集中培训中,同学们展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每天日报、每周周报、每周五固定考试、两次考试不合格就淘汰。炎热的天气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没有让他们退缩,同学们自发的进行早自习、晚自习,QQ群里的专业讨论往往会一直持续到凌晨。最终,学员们在进行学校现有专业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TD-S和TD-L的原理与关键技术、高层信令等专业课程的培训,通过了一系列的考试及最后的答辩测试。

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接到了来自北京、浙江、陕西、河南、黑龙江等地多家公司的招聘电话,即将奔赴工作岗位。

通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通过信息产业部第十八鉴定站“无线电装接工”、“无线电调试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得到了鉴定站的好评。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已经全面开放,把光纤通信、程控交换技术、通信网技术、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放在实训中心上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这种“教学—实践”的零距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同学欢迎,激发了同学们参加“通信工程师考证”热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以质量工程为抓手来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辛勤的劳动带来硕果累累:

2008年建成省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并获得“省级实验实训中心在建项目”。

2009年,通信工程专业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项目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项目。

2010年,“通信工程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应用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探索教学—实践—就业零距离培养模式研究项目”被评为省级重点教研项目。“通信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被评为省级一般教研项目。

2011年,电子通信工程成功申报校内重点学科。

2012年,省级通信工程特色专业、现代通信实验实训中心等项目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检查。申报教研项目校级立项3项(重点1项),省级立项1 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发表、交流论文8篇;参编教材1部;举行学术报告会5场,参加省内外学术论坛2次;6位教师参加物联网培训会、全国精品课程研讨会、特色专业建设研修班等。

3.6 人才培养成效

近几年来,深圳新天下集团、奥克斯集团、LG集团、安徽电信、深圳华为、深圳讯方等多个单位与电子通信工程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为他们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受到了他们的欢迎。通信技术专业和通信工程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和录取率逐年增多,仅2011年就有7名学生分别被上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

在省内、国内各类比赛中成绩优良。2006年以来,先后获得过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安徽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三等奖等。

4 结论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省教委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扶持,离不开新华集团公司在人力、财力、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我们深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信工程专业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2] 陶红,曲涛.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1,2(下).

篇8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确立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和实践教学目标,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通信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能力模块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等举措,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实践训练,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0前言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需要高校培养更多贴近社会需求的人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实践能力,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研究。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和工程性较强,社会也对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要求专业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师资和生源条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然而,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任课老师理论强于实践,实验设备也比较简单,这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需求。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工程类和技能型,与以往的的专科教育培养不同,也区别去普通的本科类教育人才培养。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人才。本科类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突出专业定位,以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信行业的岗位就业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入现网通信设备,结合传统的通信实验箱,组建先进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工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合作重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设备操作技能,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2应用型通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2.1加强校内通信实践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通过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将所学技能灵活应用到通信各个岗位上。一般可以建立设计型实验室、测试型实验室,还可以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实验室,但是,后者的建设需要学校有相当的资金支持。校内基地建设不完善,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校建立通信设备和仿真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加深对信号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物联网等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建立校外通信基地,与大型通信企业合作,建立光传输和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综合实训系统,使学生可以在商业运行平台上进行试验,接触实际通信设备,掌握通信实际设施,提高学生在硬件与软件开发能力、通信设备实际维护能力等,将学生只重操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转变为理论与过程并重,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也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

2.2重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教室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通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满足以下两点:首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满足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要求,目前的师资大部分时间放在理论教学和科研方面,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既要传授通信专业基本知识,也要熟悉通信岗位操作,能够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通信专业人才。鼓励通信工程专业教师在进修培训过程积极参加通信企业各种岗位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对通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通讯技术发展的方向了解。此外,通过实际操作设备、调测设备等完成企业考核,使教师自身具备通信技能实操能力,达到能够操作和讲授现有的主流通信营运商通信产品的教学水平。

2.3培养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首先是加强培养学生通信基础技能。学校建立相对的基础实验室,如通信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一些基本理论课程的,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另外在此基础上,做一些验证性实验,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以后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准备,要逐步先学会使用常规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其次,适当性地增加实践课程教学课时。通过教学实践调整和改革,将认识实习、综合实训和综合设计等实践加入到原有课程实验中。此外,加大实践训练。如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各行业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通过竞赛培训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培养学生读实践课程的兴趣。

2.4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以就业为目标是应用型本科通信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为此,在高校中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将职业岗位技能融入其中,以提高学生的行业岗位技能,增强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进而提升应用通信人才的培养质量。每个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教师队伍结构,确定通信工程定向培养的方向。学生参与大型通信企业实习,在其过程中通过培训,理论和操作考核等,通过者可以获得大型通信企业公司的NC助理交换工程师认证、NC助理移动工程师认证(GSM)和NC助理传输工程师认证(SDH)等。同时,学校准备组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针对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够拿到通信行业就业的准入证书,为学生今后在通信行业的求职、任职、创业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3结束语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改革,根据社会对通信工程人才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改革,既要面向应用也要面向创新。通过加强校内通信实践综合实训平台建设、重视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培养、培养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兴趣、广泛开展通信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等来改革应用型通信专业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缩短了学生适应通信岗位的时间,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符合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彭良福,张传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58-59.

[2]肖明明,王员根.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7(53):74-75.

篇9

深圳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通信产业的重要基地。作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产业,深圳通信产业链以电信运营企业为龙头,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内容服务商共同参与,聚集了约4,500家公司。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通信企业拥有最高端的研发能力、最密集的生产企业和日渐成熟的行业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球近1/3的通信终端由深圳生产制造,深圳有以华为、中兴、比亚迪、金立、宇龙等为代表的数百家通信终端制造企业以及300多家研发公司、超过3,000家以上的经销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以上,已建立了信息产业部南方手机检测中心,深圳真正意义上成了世界通信及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基地。因此建立一流的通信专业综合实训室,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适应深圳通信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有效人才。信息类职业技术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信息职业技能人才,为了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在真实的通信网络环境中学习了解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资金和环境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基于成熟和先进的实际商用设备构建现代综合通信实训室,提高学校的网络通信教学和科研水平。

1实训室建设可行性分析

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办学经验,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生在理论知识上并不差甚至还是比较扎实的,但实践动手能力就有明显不足。因此近年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1.1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对高校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办大学以教师为本,办教育以学生为本”“,逐步实现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合格的毕业生除了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然而,培养这种能力必然需要有足够的培养训练机会,这不是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就能达到的。

1.2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发展的可行性分析深圳市人民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打造新高校发展格局构想,将深圳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定位为打造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学科优势的院校之一,提升综合竞争力。学校按照深圳市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办学实际,重审了自身定位。在归属上划入教学职业型大学行列;在办学面向上,立足深圳,辐射华南地区;在人才培养上,一是提出了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二是大力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务实作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以此为基础,学校对中心提出了“统筹规划,拓宽口径,突出特色,整合资源,提高效益”的新思路。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充分满足职业型、技能型实验开发需要,提供行业培训,服务于深圳以及华南地区。

1.3通信和信息类专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通信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是在学生具备了专业基础知识且进行了一定的专业实验之后,更深一步从专业技术层次上进行的针对性更强的实践性教学。针对我校在通信学科上的优势和长期以来紧密结合通信信息行业的办学思路,以及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有层次梯度、循序渐进的实践训练,在完成了一部分的专业本科基础教学的同时,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教育入手,克服单纯灌输式、加时加量式的教育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把教育创新与教学创新结合起来,营造创新的教育环境,实现培养过程的升级和创新。建成的通信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每年将向全校通信与信息类多个专业学生提供紧密结合IT行业的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实验覆盖面广、面向学生人数众多,为保证各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心将不断加强与校外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改革业已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方式。

1.4实训室建设的环境保障可行性分析此实验室建设采用电信真实环境布局,设备成一字形摆放整齐美观,同时极大的节约了空间面积,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和实验室建设环境可选上走线和下走线方式,对下走线方式提供透明玻璃地板,方便学生进行实验室线路观察;设备端线缆全部设计了导读标签,便于学生和老师进行实验线路的辨认。结合学校需要全新设计的多业务接入模块,可以提供给学生方便的实验室操作环境,对实验室环境起到了极大的美化作用。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终端间采用透明玻璃隔墙,方便学生进行设备硬件结构和运行状态观察,同时对高档的实验设备提供了最大的保护。根据实验室建筑面积和学生终端数量,提供多种实验室布局方式,充分满足学校的建设环境。

1.5实训室建设的人员保障可行性分析实训室硬件环境成功建设以后,为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我校将提供充足的教师队伍,针对此项建设,我校制定了多元化师资培训计划。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部分老师将直接参与项目工程师一起参与设备的安装和系统结构的调试,让老师亲身感受整个过程,提高老师以后的操作能力;在设备调试安装完成之后邀请厂家的专业培训讲师将到现场给老师进行完整的培训,保证老师能顺利的进行各项实验教学;在保障教学的基础上,我校同样重视专职老师的全面技能提高,将选派老师到设备厂家进行全系列产品的学习了解;除了培训计划外,我们重视老师的工程经验,为了保障教师加深对电信大网及设备的认识,送老师到电信运营商中进行设备调测,现场进行工程实习。

1.6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保障可行性分析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对信息产业的扶持政策的优势,以培养地区急需的创新型人才为对象,具体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学校承诺将对通信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并从人力,物力和政策上重点予以扶持。中心将建立专门机构管理建设专项资金,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增加专项资金安排的透明度,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并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该建的实验室,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对选拔的管理人员,要求做到专业有特长、做事认真负责。

篇10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密集市区 无线网络规划 数据业务

权威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移动数据宽带使用量以每季度30%的速度突飞猛进,亚洲成为了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区,增幅为36%。我国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移动无线网络也迎来了飞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庞大的客户群体只对最终的服务能否相同感兴趣,对如何获得无线网络并不感兴趣。

在我国GSM、TD-SCDMA网络及WLAN是无线网络的主力军。但是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要三网协同发展,但目前三网的协同发展还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是在密集市区,三网业务的重叠较差比较严重。这就表面三网在前期建设规划中,业务分配不够科学合理,没有达到最优配比。因此在无线网络的规划、优化改造中要从网络覆盖、未来业务量等多个方面落实。

一、移动通信规划的重要性及移动通信网络简介

1.1规划重要性

从全球数据上来看,当前移动无线网络业务已成为拉动通信业务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当前网络的发展不断呈多远化的趋势并发展迅猛,以GSM(2G)、TD-SCDMA(3G)网络及WLAN为助理三网协同的背景下,无线网络的发展拥有广阔前景,因此通信企业要想不断保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就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网络质量并且有预期的扩充无线网络容量,走在市场的前面。

1.2主要的移动通信网络简介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主要由核心交换与无线基站这两大系统组成。从网络结构上分析,现在的核心交换系统与传统的网络系统结构存在一致性。而无线基站系统则有较大差别,其传输主要依靠无线信号进行传播,因此其传输性能受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在无线网络规划当中,要重点考虑其环境因素。当前我国无线网络的主力军为GSM、TD-SCDMA网络及WLAN。

GSM数字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主要由TRAU、BSC、BTS、OMC-R等组成。其主要完成无线操作与OMC-R专门对无线网络进行有效管理,其管理内容主要为软件下载、参数修改及系统配置等等。

TD-SCDMA是当前中国移动自主经营的系统,其主要由核心网和无线基站系统组成,其中RNC主要对无线基站上传的所有无线数据进行管控,而Node B主要功能是进行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TD-SCDMA与GSM存在很大差异,两者关键技术不同。

WLAN即无线局域网系统,其主要由AP设备来发射无线点信号,其无线传输主要依靠无线信号在空中传输而不依靠有线的实际缆线。

二、移动通信密集市区无线网络特点

2.1 GSM的特点

GSM属于2G网络,其主要业务为语音业务,但同时也能够承载一定的数据业务。其主要特点为:

1、具有较高的容量;

2、语音质量高;

3、安全性能高;

4、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具体而言,GSM具有如下技术特点:首先是安全性,这类系统的加密采用空中接口方式,由网络AUC及SIM卡密钥共同决定。在安全保护方面,其利用加密、鉴权以及使用TMSI号码达到预期效果。之后为话音质量,在门限值以上程度时,由于其GSM规范中定义了话音编码以及空中接口,因此话音质量通常处于同一水平,不会受到无线传输质量影响。最后为容量方面,每个信道传输带宽的上涨让同频复用载干比必须调节到9dB以下,因此GSM系统可将同频复用模式调整到3/9或是4/12;加上话务自动分配与半速率话音编码,其系统容量效率相对于TACS而言将更高。

2.2 TD-SCDMA

TD-SCDMA属于3G网络。其主要特点为:

1、数据承载能力高;

2、网络覆盖范围大;

3、种类丰富、品质较高。

此外,TD-SCDMA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其TD-SCDMA还能在市场服务导向及服务质量上有极大的发展。在这一系统中,通过自适应算法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基站系统能够让智能天线的覆盖动态化,在目标空间中形成定向波束(针对特定用户),提升下行信号能量利用率,同时尽可能将信号干扰程度降至最低。利用智能天线,基站能够在整个目标范围内对终端保持跟随,改善终端信噪比,提升系统质量。

2.3 WLAN

WLAN属于无线局域网络系统。其主要特点为:

1、建设成本低廉;

2、接入的速率高;

3、WLAN目前只能支持低速移动,难以适应市场需求;3、安全性较低;

4、移动管理能力较弱。

目前WLAN的使用体验程度差异较大,其技术要求需支持突发的、高速的数据业务,在室内使用过程中还需解决子网相互干扰以及多径衰落问题。

三、移动通信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要点

随着无线移动业务不断增长,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已成为当前移动通信规划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目前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需要从总体目标、基础资料、基站设置等多个方面进行参考。

3.1无线网络规划的总体目标分析

在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该地区移动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展开综合分析。其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容量分析、覆盖面分析、服务质量分析等。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后,针对相应问题制定科学的规划目标。

3.2基础资料分析

密集市区无线网络规划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人文资料、网络技术资料、网络运营资料三大方面。

人文资料。人文资料是密集地区最为重要的基础资料,密集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状况、交通情况都决定了该地区业务量。只有充分掌握该密集区人口数量、人口流动情况,才能使掌握的基础资料更加详尽。尤其是掌握地区经济情况,能为无线网络规划做重要参考。

网络技术资料。在当前,已有许多基站分布在不同的网络规模中。优化密集市区无线网络,就必须对现有的基站容量及相应的技术参数进行全面统计。

网络运营资料。网络运营资料也是做好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基础资料。网络运营资料主要包含当前密集市区话务容量、实际话务量、切换成功率、阻塞率等内容。尤其是对各基站忙和网络忙两个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注意提取平均值,对节假日、突发事件等能引起话务或移动网络业务异常的情况要进行单独分析。

3.3基站设置

基站设置是整个无线网络规划的重要环节。基站的设置要以基础资料为基础,充分考虑密集市区人口、经济、交通等情况来解决网络容量,通过对网络技术资料、网络运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来提升基站网络服务质量。

此外,在基站设置中要注意对现有网络进行有效挖掘,修复网络问题和缺陷,并做好相应的调整或改造来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对网络缺陷要进行细致分析并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

四、当前无线网络整体的现状

4.1无线网络业务情况

当前无线网络数据业务量呈几何倍数攀升,语音话务量趋于平稳且有下滑趋势,当前网络的负荷不断上升,现有的网络资源日趋紧张。

GSM、TD-SCDMA与WLAN网络规模难以满足需求日益旺盛的无线网络市场。除GSM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语音和数据业务进行分流外,TD-SCDMA与WLAN都不能良好分流。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城市内的密集市区越来越多,区域内的无线网络深度覆盖与容量难以满足当前发展需求,服务质量不断下滑,投诉越来越多。

4.2网络结构情况

在当前的无线网络格局中基本以900M频谱为主,为了确保区域的网络质量,区域的配置均设置在8dB以下,在现有的网络中,以降频来确保网络质量较为困难。而1800M的网络又难以实现连续覆盖,两者之间的切换和均衡效果比较差。目前网络结构中,新旧设备较为混杂,维修较为困难、能耗大、故障也较为频繁。目前密集市区的网络层次较为单一,基站配置智能随业务增加而扩大,属于“被市场牵着跑”,严重滞后。

4.3行业情况

无线网络行业重组到现在,在城市密集市区,市场覆盖率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多网联合实现了配套资源共享共建,营运商之间已不存在资金优势,需要比的是技术和服务质量。目前4G后起之秀大有鲸吞整个市场的趋势,这对GSM、TD-SCDMA与WLAN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五、结束语

我国移动无线网络的发展形成以GSM网络、TD-SCDMA网络及WLAN网络三网的格局,囊括了我国境内绝大部分的语音及数据业务。GSM网络与TD-SCDMA网络均承担语音和数据业务,WLAN则主要以数据业务为住。随着当前无线网络业务不断增长,区域内的业务分流困境成了当前通信企业亟待改变的重要议题。文本以三网协同发展为原则,主要从用户需求、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市场情况来进行论述。并提出从预测业务量、优化频率资源、解决网络问题和缺陷、提升覆盖、提升安全性能等多个方面来对无线网络进行科学规划和优化。

参 考 文 献

[1]钱易. 江苏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

[2]谢涛. 集群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及无线网络规划方案[D].复旦大学,2009.

[3]刘哲. TD-SCDMA无线覆盖系统规划及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09.

[4]单劲峰. 地理信息在3G网络规划及3G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2009,05: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