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煤矿安全生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井地质;煤矿;安全生产
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地质工作与安全生产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做好矿井地质工作,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有效预防瓦斯、水灾、顶板等重大安全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矿井地质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
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这既是煤矿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煤矿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的内在要求。矿井地质工作对煤田(岩)层产状、结构、性质、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地质情况的勘探与资料收集,是制定上述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对于煤矿企业来说,也只有准确了解和掌握这些数据与资料,并通过资料分析找寻其内在规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设计,从而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与有序发展。一家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与该企业地质资料的完善程度与准确程度有相当大的关系。
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各煤炭主产区的煤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小型民营煤矿企业,很多企业经营者对矿井地质工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从而使得这些企业因地质因素而导致的事故频发。因此,无论是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还是小型民营煤炭企业,都要明晰矿井地质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密切关系。
2 矿井地质工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
2.1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在煤矿各类事故中,瓦斯事故一向被视为重大恶性事故。之所以称其恶劣,是因为瓦斯爆炸、瓦斯突发等事故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务损失。该类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深等特点。无论是国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还是煤炭企业自身,都将瓦斯安全视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重视。但在煤矿实际生产中,由于受传统管理方式和观念的影响,人们对瓦斯地质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忽略,往往仅将瓦斯安全管理放在“一通三防”的范围内进行预防。而这种瓦斯管理模式,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因为地质构造、沼气聚集和煤体破坏等地质因素都会形成构造应力,使地质构造集中区常常发生瓦斯突出等现象。做好瓦斯地质工作,可以对采矿区域中断层构造带、褶曲、火成岩侵入等情况,以及瓦斯含量和存在状态、涌出量等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规划。所以结合矿井地质工作进行的瓦斯预防,可以从根本上掌握瓦斯涌出的规律,做到预防及时、有效,有据可依。
2.2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
煤矿水灾事故,也被称为透水事故。煤矿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作为矿井五大灾害之一,透水事故一旦发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害,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要预防透水事故的发生,除了增加各种放排水设备外,还要加强矿井地质工作,特别是做好各项水文资料的整理工作,对矿区的主要含水岩和水文情况,按照月份、季度、年份等进行详细记录,掌握其规律。从而据此来开展设计和生产工作。对于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可疑”区域或情况不明的老塘、旧巷等可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施工原则,运用超前打钻探放水的方法进行开采生产。通过对水文数据进行科学化地梳理和总结,找寻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将规律运用到煤矿实际生产中,从而掌控处置水患的主动权,降低透水事故的发生率,减轻其危害程度。所以做好矿井防水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2.3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有效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作为煤矿事故中较为常见的顶板事故,其发生的诱因比较多,如技术工艺落后,无法适应生产需要,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到位,以及受特殊的地质构造因素等影响。其中因地质因素所造成的顶板事故占据着相当的比例。而由地质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顶板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①由矿井地质资料不全面、不准确,且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而导致的顶板事故;②由地质复杂区域的支护不当或维护不及时而导致的顶板事故;③在煤层松散的断层区放炮,产生冒顶而导致的顶板事故;④在进行挖掘作业时,因陷落柱柱体松散,且由下陷活动而导致煤岩产状发生变化,岩体碎裂,而引发的冒顶事故;⑤在褶皱发育地段挖掘,由节理面形成“草帽”和“倒草帽”现象,易导致煤墙破碎,巷顶冒落,并造成的冒顶事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矿业也逐步向现代化迈进,国内很多煤矿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矿企业已陆续引入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有效地降低了因地质构造而发生的顶板事故。但是,一些小型煤矿,特别是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民营小煤矿,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顶板事故则时有发生,并且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因地质因素而导致的顶板事故就成为很多小型煤矿企业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槛。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提高地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外,还要进一步强化矿井地质工作,将地质勘探、调研工作做好、做实,提高各项地质资料的准确度,为煤矿工程实施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做好对顶板事故的有效预防。
2.4 加强矿井地质工作,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煤矿生产过程十分复杂,须遵从既定程序和规范,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运行和开展。而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取的有关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矿井地质资料,是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重要参考和依据。煤矿设计的成败,以及投产后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在相当大程度上都源于矿井地质工作获取的这些资料的准确性。以拟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勘探为例,若该区域局部存有含水层,而地质人员因经验不足等原因没能准确地勘测出来,从而使得设计人员没能从地质人员提交的地质资料中及时获知这一问题,就冒然加以设计,那么在未来的施工与生产过程中,发生透水、淹井等事故的概率就会加大。另外,因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常常需要设计和安装一些大型构造,而这些大型构造会对周围地质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较为常见的情况是:煤层结构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从而易造成其附近煤层松软,易出现滴水、淋水的现象,易导致片帮、抽冒顶的问题等,同时也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因此,要构筑煤矿安全生产牢固的防线,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提高地质资料准确性是关键。
3 结语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要做好矿井地质工作,仅把注意力放在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专业性与技术性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矿井地质工作与煤矿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根据煤矿企业的切实需要加以决策与管理,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系数,减少和决绝各类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建设和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具有强烈居安思危意识的队伍,也是煤矿企业做好矿井地质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尚海,魏铭涛.煤炭深度转化的发展:煤炭液化技术[J].河北煤炭,2003(2).
篇2
关键词:降尘、扑尘、灭尘,内、外喷雾装置
随着煤矿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的逐步提高,工作面的煤(岩)尘危害已经成为危害职工健康最突出的因素,而且采煤工作面产生的煤尘约占整个矿井产尘量的60%-70%,并且采煤机割煤时的产尘占整个井下产尘的70%左右。《煤矿安全规程》第738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危害”。井下煤、岩尘危害不比瓦斯少,煤尘不但可引发爆炸事故,而且使人易患尘肺病,给职业病的防治造成极大的困难,还能造成设备损坏、增加了安全隐患。在采煤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的今天,做好煤尘控制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 降尘措施
煤矿在采煤之前主要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进行降尘,在落煤、爆破、支护、运输等工序中,落煤又是产尘最大的工序。《煤矿安全规程》第154条[二],明确规定:“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煤层注水防尘措施”。在日常生产中,为切实达到降尘的目的,必须抓好煤层注水工作,做到采煤工作面“逢采必注,先注后采”。
二、 扑尘措施
对煤(岩)尘预防为主,后期治理为辅,对已产生的煤(岩)尘采取“围、堵、截”等措施进行扑尘。
1、围,是把落煤或掘进过程中产生的煤(岩)尘收集起来,进行集中消灭。该方法适用于产尘量大的工序或地点。如:采煤机的负压除尘器(采煤机滚筒回风侧设集尘器,集中灭尘)、掘进工作面的水射流风机等。
2、堵,是在煤(岩)尘即将产生或刚产生时进行灭尘的方法,如采煤机割煤时,有效使用内、外喷雾,防止煤尘的扩散。
3、截,在各巷道设置能覆盖巷道断面的水幕,对风流中的煤(岩)尘进行扑捉,要求:(1)水的压力必须高;(2)喷出的雾粒适中,雾粒过大,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短,很快落地,难以扑尘,过小则很快蒸发;(3)雾粒要有较高的速度,因为煤(岩)尘是油性的,只有与雾粒高速碰撞才有效果;(4)喷雾的方向与煤(岩)尘运动方向相反,才能达到好的降尘效果。
三、灭尘装置
由于采煤机采煤时煤尘浓度可高达3000mg/m3-5000 mg/m3,若要把矿井煤尘浓度降到最低,消除由于煤尘产生的各种隐患,就要通过采用新技术,装设灭尘装置,扑灭工作面空气中的煤尘。最常用的方法是喷雾灭尘,这有利于冷却截齿和防止火灾。
3.1喷雾灭尘就是用喷嘴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高度扩散,使其雾化,形成把煤尘源与外界隔离的水幕。
3.2喷雾灭尘过程包括几方面的综合作用,首先,由于滚筒周围的煤尘浓度比别处高,滚筒又在转动,使煤尘向外扩散,微细的煤尘粒子还与气体分子相碰撞而发生布朗运动,粒子越细,布朗运动越活跃,由于扩散作用使煤尘粒子附着于液滴,粒径小于0.1微米的煤尘由于这一作用而被捕获;其次,水雾的液滴也有一定的速度,当其余煤尘粒子发生惯性碰撞时,就使煤尘粒子附着在上面;粒径大于1微米的煤尘主要由于这一作用而被捕获;其三,煤尘粒子着水后被湿润,重量增加,速度减慢而沉降。为了提高灭尘效果,喷嘴的型式、安装位置、喷嘴处的水压都是需要注意的。
3.3喷雾灭尘装置有外喷雾和内喷雾两种。喷嘴装在采煤机壳体上,从滚筒外面喷向滚筒,称为外喷雾。喷嘴装在滚筒上,从滚筒里面向截齿喷射,称为内喷雾。外喷雾时,由于喷嘴离煤尘源较远,煤尘容易扩散,为了达到较好的灭尘效果,需要消耗较多的水,就会使工作面底板松软潮湿,也会增加煤的水分,但是供水系统的密封和维护比较容易,喷嘴的防堵和防砸问题也好解决;内喷雾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喷嘴离截齿很近,甚至可以对着截齿的前面喷雾,把煤尘扑灭在没有扩散的时候,用较少的水就可以达到较好的灭尘效果。
3.3.1采煤机原喷雾装置的分析
我与嘉乐泉煤矿有关技术人员对采煤机的原喷雾装置进行了研究,也咨询了全国主要采煤机生产厂家,发现MG200采煤机采用的是内喷雾加外喷雾的方法,其中,外喷雾装置:该装置安装在采煤机的壳体上,从机体喷向滚筒;内喷雾装置:该装置装在滚筒的齿根部,从滚筒的齿根部喷向截齿。实践证明:原喷雾装置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灭尘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有二:
3.3.1.1由于外喷雾装置体积小,喷嘴处压力虽能满足要求(不得小于1.5MPa),但喷嘴处供水量不足。
3.3.1.2由于内喷雾装置供水管道要通过旋转的滚筒与轴,而且要通过截齿的齿座,活动连接比较多;其次,内喷雾的压力要求为不得小于2MPa,密封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喷嘴也容易堵塞和损坏,降低了喷嘴处的供水压力,结果雾化质量不好。由于内喷雾结构较复杂,使用和转拆不太方便,因此认为对外喷雾装置进行改进比较容易。经过该矿采煤工作面试验发现改进后结构简单,结实耐用,解决了喷嘴易堵塞、易损坏的问题,通过其他兄弟煤矿井下多次实验,也证实了该改进装置降尘效果良好。
3.3.2采煤机原外喷雾装置结构
3.3.2.1采煤机喷嘴主要技术参数:
采煤机采用内、外喷雾相结合的方法时,外喷雾喷嘴处的压力不小于1.5MPa,内喷雾喷嘴处的压力不小于2MPa,只采用外喷雾装置时喷嘴处的压力不得小于4MPa。
3.3.2.2结构参数
MG 200采煤机原外喷雾装置结构由箱体和箱盖两部分组合而成,箱体外形尺寸200mm *80mm*28mm,箱盖的外形尺寸为200mm*80mm*12mm,其中箱盖上有4个∮25mm的孔,壁厚为12mm,内腔体积为40mm*130mm*16mm。采煤机喷雾灭尘主要靠该装置上4个∮25mm的出水口来进行,配套喷嘴出口直径为10mm,喷嘴喷射出水的有效射程为2.0m,喷射角为45°,最大扩散直径为1.2m。
3.3.2.3喷嘴的供水量
根据喷嘴供水特性公式Q=65.97*k*d2√p计算喷嘴处的供水量
其中:d-喷嘴出口直径cm;
k-流量系数,按照平均值取0.68;
p-喷嘴处的供水压力,bar(1bar=0.1MPa);
内外喷雾相结合时,经计算外喷雾喷嘴处的压力为175.74L/min;只用外喷雾装置时,外喷雾喷嘴处的供水量为283.71 L/min。
3.3.2.4原喷嘴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经过对原喷雾装置的分析计算,以及在采煤工作面实际观测,我们发现该喷雾装置在采煤工作面喷雾降尘过程中,由于喷嘴出口口径小,喷射角度及散射角度与供水量的不足,导致其雾化效果不好。若是靠增大压力来提高供水量,则会因为水压高,使密封、喷嘴损坏,漏液体,而不能有效地保证喷射效果。另外由于喷嘴安装在摇臂侧面,对于煤尘浓度比别处高的滚筒上端不能产生良好的灭尘效果。
3.4.1对采煤机外喷雾装置结构的改进
3.4.1.1加大喷雾装置的体积和进出口直径,增强密封性能,保证了水压,这样就保证了喷嘴处的供水量和压力等问题。为此,嘉乐泉煤矿对外喷雾装置结构进行了改进,加大了喷嘴处的出口直径,由原先的∮10mm扩为∮16mm,这样,不用增加压力,供水量就得以有效的保证,提高密封性能,降低运行成本。装置改进后,喷嘴处的供水量为726.31L/min,比原喷雾装置增大了约2.5倍。
3.4.1.2改变安装位置,由原先与内喷雾结合的方法改为只用外喷雾装置的方法,其安装位置也由侧面移到了采煤机截割部的上部。经过多次实践,发现采煤机的雾化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装置改进后,结构简单,结实耐用,解决了喷嘴易堵塞、易损坏等问题。经现场试验证明,改进后的装置能使煤尘降到6mg/m3,喷嘴喷射出的有效射程为2.5m,喷射角为45°,最大扩散直径为1.6m,煤尘指标低于行业规范要求,极大地改善了采煤工作面的作业环境。
四、结论
通过加强降尘、扑尘及灭尘等煤尘控制管理,特别是针对采煤机外喷雾装置对工作面煤尘雾化质量不好进行的改进,较好地降低了煤尘浓度,使其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改善了采掘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张延松,《高压喷雾及其在煤矿井下粉尘防治中的作用》,《重庆环境科学》1994(6)32-36
2、《采掘机械》,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4
3、《煤矿安全规程》,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11
篇3
【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责任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炭产业发展战略调整,逐步取缔关闭小煤矿、倡导大型煤炭集团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收购小煤炭企业资源等政策的出台,使煤炭行业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整合过程中,部分煤炭集团存在收购整合速度过快、只注重物权收购,而对所收购的小煤矿人员培训、装备改进、管理提升等投入精力有限,小煤矿安全事故依然屡有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企业集团的社会形象。
一、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原因分析
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煤炭企业共发生较大安全事故17起,其中国有煤矿集团管理下的中下小煤矿发生较大事故8起,占总事故率的47%。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一下几方面造成。
(一)重生产,轻安全
部分煤炭企业依然存在安全管理工作薄弱的现象,良好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一些煤炭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不到位,开采中未执行相关安全措施规范,导致事故的发生。贵州水城矿业集团马场煤矿煤与瓦斯事故中正式由于违章作业所造成。
(二)资金不足、装备落后制约技改升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部分小煤矿虽然被大煤矿收购整合,但由于近期煤炭行业整体效益下滑,其资金不足,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困难,一些煤矿的井下系统依然使用国家已经淘汰禁止的系统。
(三)煤炭安全监管力度不强,部分小煤矿中依然存在违章开采情况
部分监管机关对监管工作重视不够,缺乏采掘、通风等技术人员,致使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有的矿井在许可证过期的情况下仍进行采掘活动;部分改扩建项目不按批准的方案施工,有的煤矿存在着边建设边生产现象。
(四)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
小煤矿中一线职工大多是以农民工为主,劳动技能、综合素质大多比较低,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而掌握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大学毕业生又因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不愿呆在小煤矿,对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措施
煤炭企业中小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安全管理意识、装备设施、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等造上成。针对以上状况,煤炭企业应将安全培训工作作为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做好安全管理意识教育工作、加快装备设施技改及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三篇文章。
(一)强化安全生产理念,全面推行安全责任制
首先从安全管理人员入手,通过现场指导、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管理层的安全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的培训,促进安全观念转变,为一线员工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其次重点做好操作层的安全理念培训,制定培训标准,通过经常性安全教育和班组文化建设,全方位、持久性的安全意识教育,使全体员工提升安全观念,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推行安全管理直线负责制,把安全责任、安全压力细分到各个层级和岗位,建立起班组—区队—煤矿—公司垂直安全保障体系。管理层次重点负责各项安全制度的制定及履行情况检查及各项装备设施安全运行检查,基层岗位着重做好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过程现场执行、落实情况。
(二)加强装备设施的技改工作及先进工艺的采用,提升安全工作的硬实力
装备设施的安全良好运行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过时装备。同时,煤矿的上一级集团应加大对小煤矿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制定装备设施技改专项计划,设立专项基金,重点做好井下通风、开采系统等装备的建设改造投入,确保设施的安全运行。稳步推进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在生产中严格执行标准化要求,严格执行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规定,发现问题记录在案,及时改进,杜绝一切生产安全隐患。
(三)加强监管检查力度,提高安全监管检查效能
各级煤炭安全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管检查力度,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以安全生产许可证、开采装备设施、井下安全为监察重点,对存在无证开采或许可证过期依然开采的煤矿,该罚的罚,该关的关,坚决杜绝一切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煤炭安全监察的职责,加大安全监察机构人员编制、经费支出、装备购进等方面工作的落实。
(四)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安全文化团队
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是安全生产的保证。煤矿开采涉及到地质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一项综合技能需求非常强的工作。煤矿企业应该加强一线员工的专项技能培训,有针对性的将各类一线人员送入学校接受正规化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对新入职、转岗的员工,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封闭式培训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提升他们基本的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有计划的组织全员集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事故处理应急逃生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提升全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采取分类别,分层次专项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管理体系,招收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员,建立企业自身的实践培训体系,采取“以老带新”、“定岗实践”等方法手段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晋升制度,鼓励从业者通过竞争进入管理岗位,以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为安全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
三、结论
小煤矿的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作,其涉及人员培训、设备改造。安全监管等方面,因此作为中小煤矿在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不断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做好监督、培训工作等方面,才能确保生产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国兴.浅谈如何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J]煤矿安全.2003.6.
[2]杨庆华.加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素质[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3]王光辉.规范人员行为,预防事故发生[J]. 大唐国际北京热电厂,2011.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对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关系的分析 ,论述了煤矿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对其进行监督监察的必要性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安全监察,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都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安全监察。
篇5
【关键词】矿井;通风管理;安全
煤炭工业在近些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它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矿井的通风管理决定了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矿井通风管理工作。
1 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矿井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方面常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给矿井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而需要加强矿井通风的安全管理。在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几个安全问题。
第一矿井通风管理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在一些矿井开采单位,由于管理人员过于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忽视了矿井的安全管理,导致单位在矿井通风管理方面力度欠缺,因此矿井的开采环境的安全度缺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矿井之中开采的地点非常多,由于缺乏管理,所以在开采点的选择上较为的混乱。其二是战线过长,这一点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而言非常重要,地下矿井如果开采的战线很长,必然会加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管理人员在其工作上较为疏忽,则可能会导致通风管理方面问题频出。
第二是矿井内部设备问题。矿井的通风管理是矿井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得不到解决,这是因为矿井通风管理工作受到了很多条件的约束,例如矿井内部设备问题。目前在一些矿井之内,使用的设备一直得不到更新。由于设备老化,因而在通风安全管理方面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所以给矿井通风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另外,由于矿井施工单位在矿井安全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不足或者资金投入过晚,导致通风系统发挥不了最佳的效果,因此导致通风管理问题严重。
第三是煤矿采集设计不科学。地下矿井设计不合理同样会影响到通风管理,这是因为地下煤矿在加大煤矿通风的时候往往只是增加通风的设备,这样就导致矿井内的通风设施过多,矿井内的通风门也会随之增加,这样就增加了通风安全的隐患。;另外,管理者在采矿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将通风管理考虑到内,这样工人在采集煤矿的时候会发现工作现场的通风条件很差,并且矿井内风的流向时常发生变化。
第四是矿井内的通风的装备不足,无法有效的满足通风管理的工作。特别是一些关于到通风安全的装备,管理人员在这些装备的配备上投入不够,如报警矿灯,这些装备直接关系到矿井内通风条件的质量,并且给通风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扰。
2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2.1 安排专门管理人员,提高全员通风安全意识
通风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矿井通风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矿井内的通风管理工作效率并不高,这是因为管理者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问题处理能力,一旦发生异常之后,安全管理者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因此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时间。由此看可以看出应变能力对于管理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过于,并且在人员上岗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考核,在其上岗之后,要对这些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管理人员掌握更多与通风管理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者的业务处理能力。必要的时候,矿井施工单位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单位中去为这些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这样是提高通风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只能够改善通风管理工作情况,但是却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通风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矿井开采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通风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是企业基本的职责,他们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通风安全相关内容的宣传,让员工认识到瓦斯灾害带来的后果,并且让员工了解发生通风安全事故之后,应该如何的进行有效的处理。这些都应该是企业必须做的,他们应该通过任何的渠道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列举出相关的事故,指出事故出现的原因,以此为戒,让员工掌握安全防护的技巧。
2.2 加强安全隐患的检测,做好风量调节工作
在矿井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其中由于通风管理疏忽导致的矿井事故所占的比例非常重,所以提高矿井采集工作的安全度和可靠度,首当其冲的是减少通风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安全隐患的检测,消除采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管理人员当发生有采集人员出现违规操作的时候,应该立即的指出问题并且进行纠正,这样就可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尤其是对于通风安全的管理方面,应该做好风量调节的工作。在通风系统中,主要可以分为三种调节渠道。其一总风量的调节。在总风量调节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通风设备的工况位置。如果需要调整总风量,可以从降低矿井风阻这方面着手。其二是区域风量的调节。在调节区域风量之前,需要先将分支风量调节到位,这是前提所在。其三是分支风量调节。需要通风管理人员通过减阻的原理来调整矿井内的风量。
2.3 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合理设计和布置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建立对于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影响较大,如果矿井通风系统并不合理,则可能会对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矿井采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可以看出建立一个合理的、可靠的通风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矿井通风系统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通风的基础设施与井下的风路。在这两者的工作作用下,能够实现对矿井通风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因为矿井内部的火灾防治、局部位置的通风的前提就是具备一个安全合理的通风系统,所以在建立通风系统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进行考虑。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通风系统过程中,合理布置好井下的风路,这一点很关键,风路的设计一定要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防止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因此在矿井施工现场需要严格的重视瓦斯的管理,保证施工现场通风条件良好,这样才能够避免瓦斯出现聚集的问题。另外,在布置和设计巷道断面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对于通风的阻碍性,因此在选择地址的时候,应该选在宽度较大,不会对矿井通行造成任何影响的区域。通风设施在布置的时候,只有选择温度和风量合理的区域,才能够保证通风系统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井内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琐,但是通风管理工作是矿井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安全管理人员需要树立安全意识,做好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内的工人能够安全的工作,确保矿井能够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赵景金,方焕明.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实现矿山安全生产[J].西部探矿工程,2005(08).
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 国外经验 启示 措施
1 概述
我国是世界煤炭产量最大但也是煤矿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约占世界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的80%左右,煤矿安全问题严重。近年来,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上升,很难有效遏制。2010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2011年为1201起、死亡1973人。虽然安全事故发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煤矿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率却在上升,2012年上半年全国煤矿先后发生7起重大事故,死亡98人,同比增加1起、18人,分别上升16.7%和22.5%。安全事故不仅给国家财产和煤矿职工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危害,而且还引起更大范围的社会影响,造成恶劣影响。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世界多个产煤大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的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在上世纪80年代末已降到1人以下,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
2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随着煤矿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煤矿事故整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在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仍有发生,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并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使得煤矿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煤矿开采技术落后 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虽然国有重点煤矿开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众多的中小型煤矿和乡镇煤矿中,依然靠落后的工艺方式生产,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非常大,安全隐患多。
2.2 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由于煤炭行业效益具有一定的起伏,许多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造成煤矿企业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匮乏,导致部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方面基本为粗放式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和措施没有或者不落实。
2.3 安全生产管理观念落后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常出现采掘接替紧张时,采用非正规工作面开采和不使用防爆设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应付检查的工具,探头随意布置的情况。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和观念落后的体现。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也能创造效益。
2.4 安全培训工作组织落后 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的一线作业人员大都是矿业技校毕业技工和经简单培训上岗的农民工。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能不足,很多工人没有经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不能适应高强度的集约化、机械化的采煤作业。
3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成功经验
3.1 美国:通过综合治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美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也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加强立法和管理、最终进入“高产量、低伤亡”时期的变化过程。美国煤矿安全生产的高效率主要缘于美国管理层面基本技术的成熟。首先,由于美国市场环境以竞争和多元化的企业结构为主,高新技术得以更快速地广泛使用,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采用,增强了煤矿开采的计划性和对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其次,提高机械化自动化采掘来降低一线作业人员数量以及推广新型通风设备、坑道加固材料等,从而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指标。与此同时,在煤矿安全执法领域,美国加强煤矿安全立法,建立安全检查、事故责任追究制和连带责任制,贯彻严格执法,先后制定了10多部法律,安全标准也逐年提高。通过“技术-法规-管理-监控”的综合治理,美国煤矿安全生产成为各国主要参考的对象。
3.2 澳大利亚:打造矿业安全文化,强调安全风险评估 澳大利亚煤矿安全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澳大利亚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主要源于对矿业安全文化的打造。尽管澳大利亚煤矿生产已经采用综合机械化采掘,煤矿的安全管理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培养员工做出正确的安全决定的能力一直是澳大利亚追求的目标。其鼓励作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寻找潜在的事故和安全隐患,通过实施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即安全风险评估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坚持长期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培训,促进他们掌握全面的煤矿生产技能和安全风险评估能力。澳大利亚对煤矿员工进行培训,实行考核通过制度。由各州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机构通过考核,合格后发给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从事煤矿生产,并要求持续培训学习。先进的开发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安全风险评估)使得澳大利亚每百万吨死亡率为0.014左右。
3.3 德国:完备的法律规程和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 德国的煤矿安全在全球主要产煤国家名列前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0.04。从19世纪初期,德国就开始注重煤矿安全问题,并主张通过加强立法来控制煤矿企业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由于是欧盟成员和联邦制的国家,德国煤炭行业对于安全和矿工健康保护有三个层次的法律法规,分别是欧盟的框架法规、德国国内法、煤矿同业工伤事故保险联合会制定的法规。除此之外,先进的安全控制技术也是德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德国的矿山设备制造技术是世界一流的,矿井装备自动化程度较高。为保证法律规程和安全控制技术能产生准确的效果,德国建立了严格的执法监督机构。德国的煤矿安全执法监督机构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企业经济能源与交通部、矿山与能源管理处、安全监察部和煤炭行业协会。这些机构从不同角度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监督和监察,共同协调处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4 国外启示与加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建议
4.1 加强煤矿安全法律规程的制定 从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体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法律规程是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我国煤矿企业类型负责,既有国有大中型企业,也有乡镇企业,而且政企关系相对混乱,行政命令时常处于主导作用,急需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目前,应在推进《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相关法律修订的基础上,加快《安全生产法》等配套法规建设,修订《煤矿安全规程》并提升其法律位阶。
4.2 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执法监督 国外先进经验告诉我们法律规程的建立是安全生产制度上的基本保障,除非能全面贯彻实施,否则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将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制度的执法监督。现阶段,应成立由第三方中立机构为主导,地方政府、企业和工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监察机制。第三方机构作为安全评估、风险评估和事故评估的主导方,可在煤矿企业设立安全生产监事进行监察监督;地方政府则对所有辖区煤矿实行监督,落实监察监督结果;企业设立安全员,代表企业对井下采煤作业实行安全监察。最后,工会负责委派工人作为安检员,对企业生产实施安全检查。
4.3 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 国外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低的原因,除了相关规程的保障,煤矿开采技术水平也是关键因素。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根据煤矿企业规模大小,大中型煤矿应以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为重点,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中小型煤矿应装备完善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上下各环节主要设备运行状态和瓦斯、煤尘、火、水、顶板压力等灾害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测监控。
4.4 制定煤矿安全生产培训体系 各种技术的应用和法律规程的实施,落脚点都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企业和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在职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安全知识及防范风险的意识与技能。培训体系应当包括入职基本技能资格培训、入职前的特殊生产技能培训、入职前安全风险评估技能培训以及岗位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和安全继续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实行严格的煤矿人员安全培训制度和一线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准入制度。培训不达标的企业和个人不允许开展煤矿作业生产。
5 结束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预防是关键。从国外先进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中学习,可以帮助我国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强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才能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性能,减少事故发生,保障煤矿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使煤矿安全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平凡,周健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R].中国经济导报,2013.
[2]林柏泉,常建华,翟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应当采取的对策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5).
[3]张宏宇.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2).
[4]徐阳.煤矿安全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6).
[5]乔利平.浅析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5).
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现状;监察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7-0073-02
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永恒的主题,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煤炭企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求。随着我国对煤炭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要保证产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煤矿的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煤矿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社会的稳定、和谐。本文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煤矿企业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简略地谈几点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经验和思考。
1 煤矿安全现状
自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煤矿安全管理方针,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煤矿安全事故明显下降。但最近一段时间来,河南发生了几起事故,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给社会带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目前煤矿安全形势的特点:煤矿生产稳定、但煤矿安全形势不稳定,事故的总数量下降,但单起事故性质严重,瓦斯事故、违章违纪事故居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全面落实责任,提高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同时,煤炭安监部门也应加强监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快速稳步的进行。
2 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煤矿企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问题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经济损失比较大,事故伤亡人数比较多等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①客观因素。我国煤矿生产大部分是在地下作业,环境比较恶劣,矿井中的水害、地热、瓦斯、煤矿和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威胁到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的人身安全,并且随着开采深部的不断增加,开采条件越来越恶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度增大。这些煤矿特有的不利安全因素,制约煤矿安全生产,是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障碍。
②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指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在具体工作中,问题仍很突出,措施的落实也仅停留在口头中、会议上和文件中,没有真正的落实在第一线上,安全思想意识淡薄。个别企业领导、职工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只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不管这个事故发生的概率多小,这个事故迟早会发生的。这告诉我们,有事故征兆事,应当采用一系列的措施,把不利于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③安全投入不足。许多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企业职工众多,煤矿机械设备老化或者出现严重的磨损,矿井安全生产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安全的保障能力较差,安全隐患多,特别是乡镇、个人煤矿设备比较简陋,技术比较落后,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同时煤矿企业的安全科技水平不能大幅提高,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由此而造成的人为的违章违规作业现象比较多。
④安全监督力度不够。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严,安全执行力度不够,留有安全隐患。一是一些技术措施、安全标准没有及时的修订和调整,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二是安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煤矿安全考核不严,惩罚不及时兑现。三是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体制多次变化,安全监察职能交叉等问题还没有特到有好的解决,监察效率较低。四是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力量不够,监察人员素质不高,执法能力不强。
3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保障煤矿快速稳步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处理煤矿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从煤矿安全责任体制来看,煤矿企业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内因,国家、各级政府监察部门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外因,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取决于内因,但受外因的影响。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要做好安全生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在众多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因素中,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矿井没有人的参与,安全生产也就无从谈起,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人上,通过处理好人的问题,使人、机和环境稳步运转,而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保证安全和健康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通过对人的意识、行为和观念等安全氛围的影响,从而到达有效控制人的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如河南煤业化工集团的安全理念是“从零开始,向零奋斗”。
②加强煤矿职工培训工作,提供全员素质。煤矿职工的专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同时每个职工的素质各不相同,而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较多。因此要加强煤矿职工培训工作,提供全员素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由之路。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矿井实际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等培训学习,培训形式可以多元化。另一方面煤矿也要加大投入培训的力度,提供职工的待遇,可以建立一些培训的考核机制,促进培训效果的不断提高。要突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突出班组长的业务培训,使班组长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管理技能,有效的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突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自保、互保技能;突出职工现场安全培训,增强职工防范事故和应急处理能力;安全培训教育要讲求实效,坚决杜绝代考、代答等弄虚作假现象
③增加煤矿安全生产投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设备水平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因此,应该依靠科学技术,完善设备的跟新换代,如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和监测设施中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等,保障矿井抗灾能力,提高矿井安全生产能力。完善“一通三防”系统,全面落实风险抵押政策和安全费用的支出,积极推行度商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责任制,减轻煤矿企业的赔偿,提高社会的保障能力。
④完善安全监察体系,加大安全执法力度。选取一批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铁面无私的安监员,对煤矿进行定期监察、临时监察、专项监察,并协同当地监察部门和矿上监察员做好日常监察;严格落实安全措施制度,对于发生伤亡事故的矿井、不安要求整改安全隐患的矿井、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不具备有安全生产资质的矿井一定要加大处理力度;应该不断改变监察的形式,打破固定的监察模式,加强对边远采区、边缘地带的监察,把安全隐患解决于萌芽之中;严格的包干责任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安全监察力度;深刻吸取煤炭安全事故的教训,进一步深化煤矿安安全生产工作。
⑤夯实安全基础。其一,要坚持“零”目标理念。这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矿井要自我加压、关口前移,努力实现“人身安全事故为零、机电设备运转事故为零、工程质量事故为零、顶板事故为零、瓦斯超限为零、自然发火为零”。其二,要严格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要坚持“责任有我,我必负责”的理念,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要加强检查、严格考核、加大奖惩,始终保持安全高压态势,保证各级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其三,要全面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质量标准化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好。要按照整体推进方案,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其四,要加强重大自然灾害防治。加强科研攻关,掌握灾害发生规律,建立完善可靠的综合防治体系。要重点做好支护改革、煤层注水、沿空留巷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其五,要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事故避险和救援演练,保证职工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避险设施。
⑥加强安检队伍的建设,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保障。强化安检队伍建设,安检科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各项规程措施,不断提高安检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对现场发现的不利于生产的重大隐患要坚决停下来进行整改。要落实安检人员的责任,对当班发生的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加大对安检人员的考核力度,安检科要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进行考核。
4 结 语
永新矿业通过以上安全管理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永新矿业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安全氛围,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完善安全监察体系,加大执法力
学,安全事故就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篇8
【关键词】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煤矿;安全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TE28
煤炭行业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特点,其安全生产系统是非常复杂的。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用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通过对煤矿生产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解决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1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
由于煤矿生产中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作业,同时对图纸没有进行定期的交换,不能全方位的了解井下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煤矿工作中技术环节比较薄弱等。另外,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各项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这样就给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不能按照煤矿监控《AQ》行业标准进行作业
在近几年来,由于一些煤矿生产企业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不按照瓦斯监控《AQ》行业标准进行作业,系统安装及维护存在缺陷,不能按照行业标准安装各类传感器及无法实现“三大闭锁”。 另外,有些矿井的通风系统没有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有的还经常使用多头掘进的方法,这样就会给正常的矿井通风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操作方法不熟练
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在对监控系统进行定期维修和检验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单一,不能定期对感敏元件进行校验,导致监控系统时常出现故障引起无法正常监测矿井各区域气体数值并时常出现上传中断现象及各类模拟量传感器灵敏度下降不能真实反映作业现场环境状况,不能将监控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4 智能化、自动化监控水平低
由于一些煤矿监控系统的长期使用,致使系统工作缓慢,系统出现老化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煤矿安全生产中没有安装监控系统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5 煤矿安全生产预测技术差
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还是人才的管理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都存在着缺口,例如,没有对煤矿火灾隐患、瓦斯突出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能及时预测煤矿生产安全环境,因此也就很难预防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
2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 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监测
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主要是对井下安全生产进行动态监测、实时监测各区域气体含量分布情况及对各风机房主扇局扇等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送到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监控中心负责对采集数据进行筛选,如果期间发现有异常现象,那么就应该马上报警,并根据各种数据的不同之处,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此外,运用模拟量传感器技术,比较已经检测过的瓦斯气体分数值和标准值,通过比较之后,如果比标准的分数值要高,那么就必须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将现场人员进行撤离,并做好矿井的通风工作,同时还要求作业人员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作业,以免危险发生。因此,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煤矿瓦斯报警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2.2 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监测
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化、智能化矿井,煤矿矿井人员定位跟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的井下作业过程中。这种系统采取井下环网传输平台进行信号传输且携带方式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放在仪器上,然后通过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其所处的位置、工作状态进行信息收录。 根据煤矿井下作业实际情况,例如,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出现爆炸和冒顶等事故需要救援,井下作业人员只需按下救援按钮便可通知调度室安排实时救援。这样就可以在有危险发生时能够通过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矿井人员位置进行识别,然后对井下情况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提高采取应急措施的速度,从而保障人员安全。运用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对井下的情况进行监控,来实现煤矿矿井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煤矿生产安全。
2.3 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斜井运输的监测
在近几年来,由于在煤矿矿井斜井运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困扰和危害。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在斜井运输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那么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但是如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在斜井巷道中行走,很可能会发生危险。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的解决办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煤矿安全系统进行监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传感器,通过对斜井巷道进行检测和分析,当有危险因素侵袭时,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这样就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 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
1)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是管理人员的职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作为管理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还要起带头作用,要努力将工作做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线,让一线以及煤矿企业的所有人都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指导,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的更新,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生产实践,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应用于我国煤矿生产企业中,可以对煤矿生产状况进行监控,可以预防危险发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大作用。
3.2 加强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创新
加强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创新, 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也是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更高的要求,及时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推进煤矿企业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迈进,同时还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信息处理方法进行更新,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
3.3 采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监控系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 这样可以购买比较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监控系统, 只有不断提高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平,才能强化煤矿生产管理,才能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
4总结
综上所述, 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项比较详细 、比较复杂的工作 ,同时煤矿生产环境很特殊 ,对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也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 要想使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作用,那么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创新,不断总结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把握信息技术应用方向,才能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促进煤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彦平.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煤炭技术 ,2012(7).
篇9
1.1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
由于煤矿生产中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作业,同时对图纸没有进行定期的交换,不能全方位的了解井下的实际情况,再加上煤矿工作中技术环节比较薄弱等。另外,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各项措施贯彻落实不到位,这样就给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1.2不能按照煤矿监控《AQ》行业标准进行作业
在近几年来,由于一些煤矿生产企业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不按照瓦斯监控《AQ》行业标准进行作业,系统安装及维护存在缺陷,不能按照行业标准安装各类传感器及无法实现“三大闭锁”。另外,有些矿井的通风系统没有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有的还经常使用多头掘进的方法,这样就会给正常的矿井通风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3操作方法不熟练
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操作不熟练,在对监控系统进行定期维修和检验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单一,不能定期对感敏元件进行校验,导致监控系统时常出现故障引起无法正常监测矿井各区域气体数值并时常出现上传中断现象及各类模拟量传感器灵敏度下降不能真实反映作业现场环境状况,不能将监控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4智能化、自动化监控水平低
由于一些煤矿监控系统的长期使用,致使系统工作缓慢,系统出现老化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煤矿安全生产中没有安装监控系统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5煤矿安全生产预测技术差
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还是人才的管理上,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都存在着缺口,例如,没有对煤矿火灾隐患、瓦斯突出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不能及时预测煤矿生产安全环境,因此也就很难预防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
2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煤矿监测系统的应用开始趋向于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是指通过对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在最大限度上防止煤矿危险事故的发生。在信息化时代,我国的很多学者将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应用于煤矿安全生产中,其中包括对煤矿安全环境进行科学的预测,将各种传感器安置于矿井中,然后收集信息,通过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进行及时预测,从而避免煤矿生产事故发生。以下是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监测
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主要是对井下安全生产进行动态监测、实时监测各区域气体含量分布情况及对各风机房主扇局扇等数据进行及时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输送到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监控中心负责对采集数据进行筛选,如果期间发现有异常现象,那么就应该马上报警,并根据各种数据的不同之处,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此外,运用模拟量传感器技术,比较已经检测过的瓦斯气体分数值和标准值,通过比较之后,如果比标准的分数值要高,那么就必须采用声光报警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将现场人员进行撤离,并做好矿井的通风工作,同时还要求作业人员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作业,以免危险发生。因此,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煤矿瓦斯报警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2.2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矿井人员定位系统的监测
建立以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目的的信息化、智能化矿井,煤矿矿井人员定位跟踪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的井下作业过程中。这种系统采取井下环网传输平台进行信号传输且携带方式是比较简单的,可以放在仪器上,然后通过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其所处的位置、工作状态进行信息收录。根据煤矿井下作业实际情况,例如,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可能出现爆炸和冒顶等事故需要救援,井下作业人员只需按下救援按钮便可通知调度室安排实时救援。这样就可以在有危险发生时能够通过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矿井人员位置进行识别,然后对井下情况进行判断,这样可以提高采取应急措施的速度,从而保障人员安全。该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入井人员精确定位、运行轨迹、双向呼叫、险情报警等功能,并将井下人员动态信息及时、准确的反映到我公司地面计算机控制中心,为矿井实施井下人员安全监控、跟踪定位和预防安全问题发生起到积极作用。运用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对井下的情况进行监控,来实现煤矿矿井的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煤矿生产安全。
2.3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对斜井运输的监测
在近几年来,由于在煤矿矿井斜井运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的困扰和危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些事故的发生多数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在斜井运输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那么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如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在斜井巷道中行走,很可能会发生危险。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很多煤矿企业的解决办法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煤矿安全系统进行监控,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视觉传感器,通过对斜井巷道进行检测和分析,当有危险因素侵袭时,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这样就可以预防事故发生。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
1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是管理人员的职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作为管理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同时还要起带头作用,要努力将工作做到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线,让一线以及煤矿企业的所有人都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2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指导,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的更新,无论是日常的生活还是生产实践,引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应用于我国煤矿生产企业中,可以对煤矿生产状况进行监控,可以预防危险发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具有重大作用。
3.2加强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创新
加强综合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创新,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也是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更高的要求,及时解决煤矿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推进煤矿企业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迈进,同时还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信息处理方法进行更新,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效率。
3.3采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监控系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这样可以购买比较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监控系统,只有不断提高信息化监控系统的应用水平,才能强化煤矿生产管理,才能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
4总结
篇10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针对性;培训质量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成为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达到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需求的目的,在具体的安全培训工作中,应着重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质量,具体应从制定明确的安全培训目标、合理选择安全培训内容以及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等方面入手,保证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能够取得实效,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满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1煤矿安全培训应制定明确的安全培训目标
基于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安全培训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安全培训目标是做好安全培训工作的关键。结合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实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1制定阶段性的安全培训目标,并做好培训目标的分解
考虑到煤矿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制定阶段性的安全培训目标是指导安全培训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为了保证安全培训目标得到有效实行,做好培训目标的分解十分重要。煤矿企业在设计和策划培训时,要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不同的培训层次和不同的培训对象,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受教育水平、工作经验、曾经接受过的培训以及可承受风险等的因素,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学计划与大纲。
1.2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要求确定安全培训目标
在培训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到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安全培训目标,使安全培训目标能够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提高安全培训目标的针对性。
1.3把握安全培训原则,提高安全培训目标的可行性
为了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在安全培训目标确定过程中,应把握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原则,提高安全培训目标的可行性,使安全培训目标能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2煤矿安全培训应合理选择安全培训内容
考虑到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特殊性,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除了要突出煤矿生产特点之外,还要与煤矿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达到提高安全培训针对性的目的。因此,煤矿安全培训应合理选择安全培训内容,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做好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在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在具体安全培训内容的选择中,首先应做好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让员工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能够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在具体生产中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活动要求实实在在,煤矿应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提出了“安全在我心中、安康在我手中”的活动口号,做到“宣传、组织、考核”三到位。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栏、标语口号等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消灭安全教育死角,杜绝安全知识盲区,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率和安全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
2.2做好员工基本安全生产常识的培训
除了做好安全意识的培养之外,在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还要做好员工基本安全生产常识的培训,让煤矿员工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必要的逃生技巧,最大程度的保证煤矿员工的生命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例会,研究分析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消除安全隐患,消灭事故苗头,制定整改措施,并进一步强调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2.3做好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和突发事故的安全培训
在具体培训中,还要加强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和突发事故的安全培训,做到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和工作能力,并能够在遇到突发事故的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煤矿安全培训应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基于煤矿安全培训的特点及其特殊性,在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提高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是十分重要的。结合煤矿安全培训实际,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煤矿安全培训应重点围绕煤矿生产实际
为了保证煤矿安全培训能够取得实效,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重点围绕煤矿生产实际进行培训,提高煤矿安全培训的针对性,使煤矿安全培训能够做到重点突出,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安全技术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上应知应会的考核,更要注重现场操作中应知应会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并作为对培训部门工作业绩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此增强其责任心和压力感。要把安全技术培训质量作为职工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的基本条件,并与技师评聘和个人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即便是相同工种,也要视技术素质的差异和劳动贡献的不同,适当拉开分配档次,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职工学习运用安全技术知识的积极性。
3.2煤矿安全培训应做好重点内容的培训
在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应做好重点内容的培训,重点进行安全常识、生产技能和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使煤矿安全培训能够找准着力点,提高培训质量。
3.3煤矿安全培训应提高培训范围实现全面覆盖
- 上一篇:电磁辐射的来源
- 下一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