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心理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心理教学案例

篇1

摘要:案例教学法一直是管理心理学授课过程中常用的授课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文总结归纳了部分高校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及学生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管理心理学 案例教学 建议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高校管理学类课程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管理心理学作为大学本科管理类课程的基础课,在经济管理类知识体系结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先导地位。在管理心理学授课过程中,科学、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能够充分地、深入地阐释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理论,激发经管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案例选择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对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管理心理学案例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教师的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选择过于平凡和普通,更多体现在普通企业的管理案例方面,缺乏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如缺乏知名的或有影响力的企业及个体案例等,导致降低了用案例来解释和分析所学专业知识的说服力,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也阻碍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2.教学案例的“一例多用”现象明显,影响案例教学的针对性。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经管类学生普遍认为管理心理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感到困难,而且很多教师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例多用”的不良现象,即一个案例被使用在2—3个章节的理论教学之中,影响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导致出现了学生学习疲劳,新鲜感缺乏,互动参与率下降,知识重视程度开始降低的情境。

3.教学案例内容脱离学生实际,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个性鲜明、喜欢探求身边事物的特点。社会的大环境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造就了其在大学的学习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社会实践的良好习惯。高校经管类学生迫切希望早日接触与自己工作相关联的案例教学内容。调查显示,占调查总人数85%以上经管类学生普遍反映管理心理学的教学案例与自己的企业社会实习,平日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方面相脱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企业实习的效果与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校管理心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改进的建议

1.结合课程知识体系,有效进行教学案例内容选择,体现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案例内容的选择过程中,不论是组织中个体、群体的心理认识与行为管理,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心理调节,都需要高校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经典的、有意义的案例进行教学,不能脱离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应熟练地运用有效案例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的解释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在企业中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的宝贵经历对同学们进行管理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解读,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写相应案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研结果发现,高校经管类学生在企业实习及自我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关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比如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调查的经管类学生表示,自己遇到的实习问题、就业困难,以及自己身边发生的自我认识与管理问题才应该是最适合教学的真正案例。上述情况要求高校教师在案例编制与使用过程中,需要把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接受新知识的新式课堂,引导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是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3.结合内外环境变化,及时、动态更新教学案例,提高课堂案例教学质量。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教师应该注重案例自身的时代性和教学对象的适用性,这就要求高校经管类教师不能够再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及过时案例来教导学生学习新的管理心理学知识,而是应该在课程案例教学方面做出创新,能够与外部环境(社会变革、企业发展等)、内部环境(教学环境、学生需求等)结合起来,与时俱进,体现案例教学的动态性、创新性和及时性,充分体现管理心理学知识体系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 1 ] 张家军, 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J ] .中国教育学刊,2004(l):48-51

篇2

一、实施心理暗示的前提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心理暗示的前提条件之一,心理暗示是在学生们无对抗、无批评、无抵制的基础上进行的。暗示活动是正面的诱导。只有学生们对老师信任,才能在暗示中受到感染,并产生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英语课上,要与学生们建立起亲密无间、相互信赖的关系,使得心理暗示能够成功实施。如果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们有对立的情绪,那么,心理暗示就很难实施成功。

2.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专家说:人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可暗示性和有意识的判断能力同时出现。如果我们的课堂气氛轻松愉悦,那么,暗示的信息就更加容易被吸收和巩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积极地去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们的紧张感和恐惧感,确保心理暗示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心理暗示的方法

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们的认识过程和心理特征,在重视学生们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把他们的无意识功能也调动起来,并让二者互相协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情境创设法

学生们学习英语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在英语氛围中学习英语,可以让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们创设语言环境。而情境创设还可以有效地强化暗示刺激的效果。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创设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语言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英语,可以让他们的所有感官系统都受到刺激,这样可以增强暗示信息的有效传递,从而达到化解重难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动词的进行时态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画课件,它是由学生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组成,这些卡通人物在操场上、在体育馆里做各种运动。我让学生们看着动画,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试着说一说画面上的人物都在干什么。如:Jack is running.Sam is jumping.Helen is playing basketball…学生们看着投影,听得专注,练得积极。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动词+ing”形式,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学会了。所以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心理暗示的有效方法之一。

2.高峰体验法

高峰体验就是指一个人在最能发挥作用、最有决断力、最能专心致志时,显示出自信、幸福、狂喜、欣慰等情绪。心理学家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高峰体验法来对学生们实施心理暗示。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让学生们大胆地展示自我,并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起自信。当我们看到学生们有点滴进步时,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的情绪处于高峰体验期,那么,学习英语的效果也会更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个让学生们体验高峰的好方法。例如:在复习单词时,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们做猜词游戏,学生们在猜词时,会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用心的去思考。即使平时好动、调皮的学生,在游戏时,他们也会显得特别专注。当他们猜对时,他们会特别的兴奋。处于高峰体验的状态使得他们表现地尤为出色,他们在自我展示中也会显得更加自信。

3.体态暗示法

体态暗示是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对学生们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激励等作用。而体态暗示法也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的,因为体态暗示传递信息最快,在课堂上运用也最为便利。另外,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师运用体态暗示法进行教学,效果会非常的好。

例如:在教学步骤转换时,如果教师只是用“One, two, stop!”来唤起学生们的注意,时间长了,学生们会没有感觉。此时,我们不妨用体态暗示来吸引学生。我们可以用食指放在嘴唇上作嘘声示意学生们暂停,还可以运用裁判员常做的暂停手势……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们明白该停止了,他们也会很快的安静下来。

4.榜样影响法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方案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核心。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重点。创新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非常适合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育本身具有丰富的语言特征,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课外读物、多媒体设备、课外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育对创新意识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材越来越丰富,教材中既包含了文学性,又具有趣味性,两者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育中可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人物情节的变化,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国演义》的篇章中人物描写形象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该把握好经典名著的特点,寓教于乐,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活动多样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采用课堂教学与户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对教材的讲解为主要手段,户外活动主要是为组织学生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在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知识性和人文性相互结合的学科。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技能,比如听、说、读、写,这些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和表达自己想法的基础,同时学生应该主动去练习基本技能,在生活中积累语文的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措施

(一)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强行给学生灌注知识,死记硬背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严重束缚学生的思想,阻碍学生独立思考,创意能力的培养也就离教育越来越远。所以想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做到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变成一个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多思考,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水平。

课堂教学应在一种民主的气氛下进行,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唤醒学生主人翁的意识。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提问,尊重学生的思考,积极营造一种民主的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轻松许多,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意愿,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真正体会到心理上的自由,从而营造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敢于回答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安排教案设计,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真实水平。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学生觉得回答错误可以重新回答,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遇到没想好同学可以继续在想想,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提问,如果对教学有意见可以提出建议,这样学生才享有真正的自主权利。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各种思维的碰撞,可以产生新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学习观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观察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只有对生活多观察,才会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观察设计课件的时候,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的执行。教师做好观察前期的准备工作,观察时候应该注意仔细和重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主动去搜集信息。让学生主动去了解这些课本人物的背景和特点,从而提出这个人物塑造有哪些重点和次要点,描写有哪些手法,这些意见的提出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开始,也是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节课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查资料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讲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这样学生就不在局限于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多种解答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也就愿意去学习,愿意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学生也就愿意主动去学习,学习效果也就更好。小学生的好奇心是特别强烈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或者是生活中的一段内容进行描述,引导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上课的时候,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海底世界》时候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带领学生进入具体的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于海底世界的想象和向往,从而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新的思维方法。教师应该注意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独特的见解。教学中教学方法注重灵活性,不要机械化和死板,讲究方法和策略。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苹果里的五角星》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可以联系到生活中其他出现的五角星的图案,让学生进行表达,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提升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办黑板报、广播站、当课堂主持人、课堂演示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了解社会动态,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自己撰写报告和事件。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和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实践,针对实际问题不断思考和反省,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占芳.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6,35:150-151. 

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小组;卫生管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51-03

Study of the interactiv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health administration class

HU Lingjuan JIN Jinhua WU Feng LI Ruifeng WU Xin

Administration Schoo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the organization of student group to collect the case and present in classroom, investigate the ways in which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might contribute to issues of understanding, and collaboratively come to a determination of better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 new attempt to allow mor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ctures to share each others case, not only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next health administration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Group; Health administration; Teaching in classroom

卫生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因为涉及内容多为我国卫生事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所以政策性比较强,加之近些年随着医改的推进,卫生管理的内容更新非常快,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时展脉搏,关注卫生领域的焦点和难点问题[1]。课堂教学不仅传授书本基本知识,还应教会学生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分析各种卫生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因此,具有卫生管理时代特点的案例教学是非常适合这门课程讲授的。

1 案例教学法的简介

案例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能够令所培养的对象适应不断变化的实践,培养他们判断、决策和执行的能力[2]。案例教学最先应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后来扩展至管理学和其他领域[3]。笔者经过前期的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积累,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效果,在经历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按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收集和展示基本成熟。总结这门课的教学成效,主要反映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讲授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升。

2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作为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案例教学一直在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前几轮的教学经验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基础。因为是大班授课,有许多不利于开展案例教学的条件,如人数过多,场地较小,课堂展示机会受到课时的限制等。因此,怎样在不利的客观条件下争取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参与课堂的讲演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在前期的积累中,笔者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卫生管理学专业授课的方法。一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卫生管理学》涉及的章节非常多,内容也遍及到管理学的方方面面,这就给学生收集和编写案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兴趣点有意识的准备资料;二是采取课前预习式案例收集提示和课后作业式案例收集的引导。应选用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经过深入探讨又可以充分理解其规律的案例[4]。对于部分章节,如医疗事故的处理、血液管理等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课前预习的方法,结合大学生献血的感受和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医疗纠纷事件等进行案例编写。这样难度较小,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其他比较陌生的内容则先讲课,再布置案例任务,下次课开展讨论,如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初级卫生保健、妇幼卫生保健等。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如卫生组织、卫生政策、公共事业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开拓视野,拓展专业领域的知识。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笔者共教授2009级公共管理(卫生)和信息管理两个班级的课程,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均为40余人,因此有利于开展案例教学工作。上课伊始,笔者就将案例教学的设想和学生做了深入交流,得到大家的认可,愿意积极参与。现将学生案例教学的情况做一梳理:学生分为案例小组,每组3~6人,根据小组讨论自主选题;参与案例收集编制的小组共有33组,均以团队形式参与;所编制案例涉及章节的内容见表1。

3 案例教学的优势

3.1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的方法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分工明确,小组内学生集体讨论,确定选题,按照大家的特长分工,由不同组员负责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编制案例,制作PPT等。二是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和竞争,不同小组的选题不同,但大家都希望能够被同学认可,因此准备非常认真和充分,包括争议的内容及相关领域知识都准备了资料。三是展示环节由小组成员一人担任,但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及回答大家的问题。争议的焦点问题还可以发起新一轮的讨论,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经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案例的收集和编制及讲解都有了新的收获。

3.2 体现了团队精神

全班均积极参与到了案例教学过程,做到了每次课都有小组主动要求在多媒体上讲解准备好的案例。大家认真对待,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生从被动听课转换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讨论非常热烈,发挥了本科生思维活跃的特点。

3.3 加深了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我国目前大多数卫生管理教科书都只适于理论讲授,没有系统的案例教材[5]。但是卫生管理课本身基于许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属于行业管理和中观层面的管理,如果没有案例教学的参与,学生被动听课,很难融入到专业领域的学习,加之实习时间排在课程之后,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卫生管理问题知之甚少,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学生转变了思维方法,主动关注当前的卫生事业发展,所编制案例涉及到多个主要章节的难点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卫生管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从学生们收集和关注的案例可以看出,各章节所占比例有很大差别,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正是当前社会的热点,作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始关注民生社情,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3.4 引导了学生的课题研究方向

目前,教育部及相关单位给大学生许多科研的机会,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逐步培养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在大学生课题招标过程中,许多同学从课题案例讲授过程中启发了思路,选题获得通过,分别有两个团队的课题申请得到北京市教委和团委的支持。课题研究过程中,因为学生主动参与编制、讲解案例,对一些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经过认真思考,找到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点,其中一个小组利用假期,深入到农村基层地区,调研了四个省份的村卫生室,并写出调研报告发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3.5 提升了教师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因为指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解答学生的提问,给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引导学生在案例进行定性时,抓住主要问题,避免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主要方面[6]。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培养专业能力,对毕业论文设计也提供了一些思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喜欢互动式、参与式、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尝试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扩充了教师的思考广度。

4 案例教学的发展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从具体到抽象[7]。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肯定和支持。学生普遍感到专业课的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大家认为这种授课方式,尽管比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难度小,但是也能收获很多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实施案例教学法后,到课率明显提升,大家愿意参与到主动教学中,同时也凝聚了班级的团队意识。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鉴于学校条件所限,课堂讨论时没有形成圆桌式的设计,不利于大家的发言;由于是大班授课,时间有限,使得进一步讨论受到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实地收集案例有一定困难;因时间原因,许多同学感到没有充分展示准备的内容,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和学院积极沟通及和相关老师的协作,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下一步将针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对应调整,以期尽快形成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并推广。

4.1 设置案例教学实验教室

设置案例教学教室,是管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能够使得学生在小范围内展开讨论,共同参与大家关注的话题。

4.2 尽可能多安排讨论时间

下一步还将就课堂讨论时间做一些调整,尽量多安排讨论时间,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自学部分内容,拿出更多的时间关注现实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尽量挑选一些难度适中,有一定复杂情境的、处理意见分歧的案例[8]。

4.3 引导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及前期的积累,假期实践是一项非常好的活动,能够充分利用各自回家乡的机会,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回去,展开调研,并积极关注当地的卫生发展。实践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良好补充,是对理论知识的延伸和深化[9]。“纸上学来终觉浅”,只有通过实地的考察和调研,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和专注我国卫生领域的改革及变化,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热爱。

综上所述,开展卫生管理学小组讨论式案例教学的实践是可行的,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经过探索,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10]。这种模式基本成型,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细节,从而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凌娟,武锋,李瑞锋,等.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管理学课堂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1,(3):256.

[2] 王公龙.创造案例教学:为了适应现实世界的专业教育——哈佛大学戴维·加文教授关于21世纪案例教学的新思考[J].党政论坛,2009,(7):57.

[3] 郭蕊.案例式教学法在卫生服务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与社会,2009,(9):67.

[4] 张泽洪,熊晶晶.卫生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79-81.

[5] 王德斌,辛昌茂.开展卫生管理案例教学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0,20(5):40-41.

[6] 刘长兰.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专业开展卫生审计案例教学的体会[J].医学与社会,2008,21(12):57.

[7] 郭桂萍.本土案例的构建与应用过程中学习者角色的界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8.

[8] 倪建.案例教学法在卫生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81-82.

[9] 薛军.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26.

篇5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法以其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在我国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已经运用了很多年,收到了非凡的教学反响及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企业、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进一步改进案例教学法的创新应用,使之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是目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及重点。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培养学生市场营销技能和技巧。市场营销学实施案例教学法是现实的需求。首先,案例教学素材非常广泛,与市场营销学习和实践的关联十分紧密,这就充分保证了教学内容及质量。其次,案例教学可以模拟市场运营环境,针对不同企业的发展及需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的技能和技巧。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性。案例教学法凭借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专注于教学过程。教学中,学生由于兴趣的提升,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讨论,保证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在讨论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强化学生适应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技能,案例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具有积极作用,从而对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就业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意义极大。

二、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分类

1.综合分析型案例。综合分析型案例是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市场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入手,运用综合营销知识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以形成具体措施来解决现实需求为目标。2.引导型案例。引导型案例的选取必须体现案例的实效性和代表性。教师将这类案例提出之后,通过简要概括性的分析,进而将疑问和悬念留给学生分析并讨论,目的就是调动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3.范例型案例。范例型案例就是选取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典型案例,通过对优秀案例的讲解和探讨,使学生感知优秀案例的魅力,进而从中汲取经验,达到借鉴和启发市场营销经验的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新应用

1.及时更新案例库。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要重视课程案例库的编写和建设工作,并根据市场营销的需求变化,及时补充、改进和更新案例库素材。只有不断完善案例资源才能确保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科学性和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2.加强调研性案例的应用。调研性案例是对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总结与提炼,对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模拟企业或目标企业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企业运营模式、发展现状及营销管理战略等方面的调查,结合本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缺失,最后形成实践调研案例。3.网络自主案例教学。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可以采取网络案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借助网络进行自主案例教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将近期与课程相关的案例教学资源共享到教学网络中,并将分析和讨论的重点做好提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提示内容展开对案例教学的思考与学习。网络自主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限制,而且可以加强学生深度研究与探讨的思维,促进学生自主理解和汲取知识的能力。4.分组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同样离不开学生之间的讨论环节,讨论教学可以加深思考的深度,使知识理解能够有效扩展,并形成创新市场营销思维的模式。具体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及学生自身特点,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要设立组长、记录员及发言人。小组分好后,开始进行各组内部讨论,进而逐步形成组内统一的结论。最后不同小组根据组内意见作总结发言,对于小组之间的不同言论,再进行辩论探讨,直至教师作最后的教学总结。分组讨论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拓展学生的实践思维及视野具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莉.市场营销学课程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5).

篇6

基地兼职教师互动药理学专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与体会。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浙江医学通讯作者高等专科学校专职的师资队伍中有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浙江省/151人才0第三层次,兼职的师资队伍中有主任或副主任药师、主治医师、药店执业药师,共同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职教师可通过临床实践进修培训如到117医院药剂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临床药学培训基地、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剂科等单位进修培训,而兼职教师经过基础岗前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主辅带双带教,通过绩效考核、学生反馈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双方共同建立教研室-基地/优势互补、优势更优0的互动双赢制度。

二、坚持教师与学生互动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讲师,学生是被动的听众。但是,在案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体、主角。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模拟药房、经典处方分析、实战场景操练,教师的角色逐步过渡到引导者、巡视员模式,而学生通过课前准备,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教师布置的案例、处方的合理性分析,驻店药师的/问病卖药0模式,通过兴趣学习,自主翻阅相关书籍,通过各种途径如互联网获得有关知识之后,在课堂上组织汇报和交流、提问,大大丰富了药理学知识、一改以往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被动学到主动认识单个药物,同时扩展到对多个药物联合使用的全面认识上来,使他们对临床实际用药情况有了真切的感受,大大增长了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指导,注重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交流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乐于共同交流沟通,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坚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互动

教研室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进行/探索性实验0,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倡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小组式等教学形式改革。如实施/工学结合0的教学模式。按照零售药店规范,建立了一个具有800种药店常用药物的模拟药店,设计模拟药店现场,制定对话式/问病卖药0的实训教学方案,提高学生指导病人用药的能力;收集医院药房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对经典100张医院常用处方进行合理性的分析,模拟药房现场,制定处方分析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分析审查医院常用处方的能力。加强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手段建设和运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教师制作图文并茂的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利用现代化技术授课,提高教学效果。如虚拟实验的教学、医院药房药师患者实景对话的VCD播放、动漫设计等,通过图片、动画、录像等多重视听效果生动、立体、逼真地展示药理学的特点;进行教学教案的电子化,规范备课及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有效结合多媒体、临床见习、操作实验等,向/多元化0、/实战化0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和规范教研活动,加强各专业课主讲教师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将不同课程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坚持药理学实验与临床实践

基地互动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基地实训是药理学实验的一部分学生在专业知识上需要进一步准备,对实践基地的基础了解,才能尽快进入角色。临床操作性、临床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是教师和学生主要教学难点,具有抽象化、死记硬背、思辨性强等特点。从早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到目前提倡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和理论相结合,注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理论知识,使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临床密切结合,并通过实践教学、临床见习巩固和加强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的药物知识,还包括药物治疗学与药物不良反应、药效学与生物药剂学、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与质控、药理学与药动学,药物分析与体内外药物分析,分子药理学和药动学知识等的医院药学知识的准备,克服作为药学实习生适应环境能力差、进入实习角色慢,实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对药剂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沟通能力欠缺等问题,坚持与临床实践基地互动,很快适应临床,及时掌握实践实战经验,达到与实习基地互动双赢的协作基础。

五、加强实践技能与拓展就业口径互动

拓展就业口径,增加就业机会,是学校与学生的一条互动教学的良好的生命线。对有明确就业方向的学生的,对口专业学习兴致点高,实践技能的提高目标性强,如在药房实习整理抗菌药物,除了熟悉工作流程外,还需要包括化学分类、抗菌谱分类、药动学分类等药学知识。在服务技能上知道相关的注意事项,如贵重药品应放在台面上交给病人、服用方法、饮食注意等。通过现场分析,就业工作实践,坚持实践中出真知,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互补,课堂教学与就业企业见习相长,对疾病的诊治产生直观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接触病例和见习过程中,逐步明晰药学知识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不仅苦学理论知识,还要苦练实践技能。以就业方向为切入点,实习工作热情,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工作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大大提高,同时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到达互动教学目的。

六、总结

篇7

关键词:心理暗示;小学教育;作用

一、心理暗示的概念和特征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暗示最大的特征是语言的含蓄性、行为的示意性和环境的熏陶性。这些特征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以不显山、不露水的方式,达到师生的心理相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暗示的作用

1.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用爱心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

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用耐心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挖掘学生的记忆力

4.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改掉学生的坏习惯

三、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关键是“示”,即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和启迪,促其领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然,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掌握心理暗示的技巧。

1.心理暗示的语言要有含蓄性

暗示性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含蓄、幽默,用好的语言暗示,必须做到两点:(1)对学生要有深刻的了解,否则暗示就没有针对性。(2)要掌握语言暗示的技巧,用于暗示的语言,应当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或含蓄幽默、或一语双关、或“顾左右而言他”。

2.心理暗示的行为要有示意性

人们常说:“言传不如身教。”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的高尚人格魅力对学生而言,有时比语言暗示更有效。

3.心理暗示的环境要有熏陶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收各种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

如果能让学生在优美环境的陶冶下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下生活,久而久之,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正经历着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全面了解心理暗示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不断归纳总结,对心理暗示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篇8

关键词:实验室 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45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它有效、全面地记载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发展变迁,是高校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的结晶,是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考察评估及以后进行的科学研究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只有对实验室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搞好教研和科研工作。

1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撑材料

高校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在实验室里开展的各项实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实验教学各阶段的情况。当前在高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水平评估及专业申报评估中,无论其指标体系如何确定,都对实验室档案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查看实验室档案,对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教学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开放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已经成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采取的重要手段。

1.2 为合理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供参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档案详细记录了各台仪器设备在各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使用效率,从而客观、系统地反映了该仪器设备的性价比和利用率。通过查阅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使有限的实验室设备经费得到科学地充分利用,避免了购置新设备时的盲目性。此外,高校实验室的绝大部分仪器设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设备的型号、操作规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生产厂商等一系列参考资料。

1.3 为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最可靠依据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实验教学中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一系列宝贵资料,它是教学经验的结晶。通过对实验室实验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有助于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1.4 为高校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室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实验室从建设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它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是高校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内容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教学管理、科研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表、影像材料等。

实验室建设材料:包括实验室批准建立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用房情况;实验室撤销、改组的文件;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与实验室相关的考核评估资料。

实验教学材料:包括实验教学工作规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表、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学生实验报告、试卷及试卷分析、实验成绩单;实验项目库,实验项目更新、淘汰,开出情况,人时数统计表;优秀学生拍摄作品;教学监控、评估材料等。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材料:包括固定资产及低值耐用品的明细账、卡,仪器设备的使用、调拨、维护或报废等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资料,使用、检修以及故障记录等;仪器借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材料:包括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研究计划、研究数据、研究报告等;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获奖证书;实验室人员发表的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论文;社会服务记录资料等。

实验人员基本情况材料:包括实验室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实验室人员变更情况,实验教师首次实验试作登记表,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情况以及实验室专职人员考核、晋升、奖惩情况;实验室工作日志。

3 如何更好地做好实验教学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

实验室档案来源于实验室正常运行中的每一项工作,因此实验室档案数据具有分散性,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档案管理意识,收集归档不及时,就会造成资料大量流失。参考国家对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和实验室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3.1 增强实验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学校领导应重视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档案知识普及,根据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内容,将实验室档案管理落实到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只有意识到实验室档案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主动地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3.2 制定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档案的日常管理就会缺少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制定一套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实现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3 管理手段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手段来完成,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逐渐从原来的纸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向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转移。电子资料不仅容易保存、便于查询,而且可以节约纸张、减少废纸,更好地体现了办公过程的经济意义和环保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现代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实验室档案的作用和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规范。

4 结束语

近些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实验室功能和实验教学内容迅速拓展。随之,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在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料。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实验室档案对于高等院校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增强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积极促进实验室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伟,林少波,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141-143.

[2]陈小东,许婉玲,欧阳玉祝.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52-154.

[3]梁国华,武晓峰.高校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29):206-211.

[4]陈建锐,何增颖.高校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30):224-227.

[5]张斐.加强高校教学档案与评估档案建设[J].浙江档案,2007,(4):51-52.

篇9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逆反心理;心理教育

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中职生经历中考的失利后,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得不到身边的人(特别是亲人)的认同,故中职生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下面分享一个典型案例,来谈谈我对中职生逆反心理教育的一些体会。

1案例情况

1.1学生概况

学生小红(化名),女,15岁,广东某县人,就读本校护理专业。该生思想较成熟,打扮潮流时髦,喜欢在陌生人面前表现自己。说话毫无分寸,爱讲粗话,班内同学多不喜欢与她交往。宿舍内务和个人卫生一般,喜欢逛街花钱。自律性较差。

1.2逆反情况

1.2.1曾在期末考试中被老师发现作弊,但拒绝承认错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时成绩良好,第二学期开始成绩出现明显下滑,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经常走神,开小差,经老师批评教育后仍无改善。

1.2.2小红通过交友软件认识了一个大龄青年,每天她向这位“知心朋友”诉说着各种不幸。小红在爱情的陶醉下逐渐迷失自己,相识不够半年就与该青年发生关系,也开始欺骗老师和家人,每到周末就说到本地的亲戚家过夜,实为外出与该青年约会同居。被班主任和家长查出后,不愿意听从劝告,甚至在社会大龄青年的怂恿下做出投诉、威胁老师并离家出走的行为。

2个案辅导

2.1转变教育理念

其实,青春期的女孩子情窦初开,对“爱情和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和欲望,一旦遇到能满足她们欲望的异性,便能深陷其中。我认为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要转变观念,批评教育不能作为首选处理方法。针对小红的状况,首先私下跟小红进行谈心,倾听她的爱情罗曼史,让小红放下戒备,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并在言语间劝导小红,从一个女生的角度跟她分析她现在所做的事情对她的将来会造成的影响;然后跟家长反映小红的具体情况,约谈家长,倾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再进行引导。

2.2加强多方向互动教育

在与小红爷爷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爷爷从小对她非常严格,寄予非常多的希望,知道小红结识了社会大龄青年并有夜不归宿的情况,非常生气的同时也是很痛心。针对小红的情况,我认为在对小红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层面都是做得不足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多方向互动的,我坚持密切关注小t的动态,定期与小红的家人(爷爷、爸爸和居住在本地的姑婆)反馈一次,向他们反映小红在校的情况并了解小红在家的情况,一起分析并商讨教育方案,让家长重视起来,也让小红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心。

2.3克服困难,找回自信

信心是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为了培养小红的自信心,需要挖掘她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她的歌声和舞姿很美,便鼓励她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为了培养她的责任心,我让她担任组织委员,组织班级参加校级比赛,让她带领同学们训练的过程中逐渐融入班级并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了帮助她找回对学习的热情,我安排一个成绩好的同学监督她的学习及操作技能训练,并在课余时间帮她辅导,引导她多看到自己的小进步。

3个案辅导效果

我们采取了多种手段并且不断地对她做出的努力给予肯定。经过了一年的努力,该生有了很大的改变。

小红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不再拒绝回家,周末偶尔会到姑婆家拜访,定时打电话关心爷爷奶奶的情况并在寒暑假帮继母照顾小弟弟,小红的转变让其家人非常感动。转变了对朋友的看法,知道朋友是真心待她,不希望她走错路,所以逐渐放下戒备,重新接纳别人,并对朋友承诺会互相坦诚相待。

4反思

4.1建立“健康档案”

在学期初便要收集学生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家庭背景、学习背景、生活背景、获奖情况及社会交往情况等,逐一收集并进行分析,筛选出值得特别关注的学生。

4.2以爱之名,融爱于心

青春期学生无论是成绩、品行好与坏,均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只不过在面对事情时有些同学能较为理智,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有些同学则较为任性,情绪大起大落,让情绪成为自己的主人,做出一些非理智的事情。无论面对哪种学生,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学生心里虽逆反,但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我们对他们的爱与关心,学生总能感受到并学着改变自己,为别人着想。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 心理安全 硬件措施 软件措施

在新课改背景下,校园安全教育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某位小学校长曾说:“学校的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紧抓不放、时时关注的问题。”如果说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主人公的话,那安全教育就是保镖,是学校正常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保证。

纵观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就硬件措施而言,主要有校园内各项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包括教学设施和学生课外活动设施,当然还有遍布校园内部的摄像监控系统、门卫保安系统;而就软件而言,主要以学校进行的各项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形式呈现,包括面向家长和面向学生两个层面的活动,互相补充,力求从学生及家长的意识上强化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获得安全教育效果。

除了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着手安全教育工作,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着眼于心理的安全教育活动得到重视与提倡。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一点同样反映了心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的小学学习时期,这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时期。在小学低年级,他们具有明显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而高年级则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等特点。当然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时期,心理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为过度焦虑、孤独感倾向较重、厌学、自卑感、依赖性强且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等方面。

在如此敏感而特殊的心理过渡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多种威胁,究其原因不外乎家庭和学校教育在某些环节上的缺失。一方面,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一些家长的溺爱和过分保护让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独立性越来越差,承受挫折的能力越来越低,在学习生活上稍遇不顺便不知如何应对。还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关心孩子的作业和分数,而很少关注孩子本身的成长,对他们的兴趣、能力、爱好等缺少关注。或者,孩子在学习上出现某些问题时,家长 不是耐心开导,而是粗暴对待,这些不可避免地使小学生产生自卑、紧张、焦虑的情绪,害怕失败,厌恶学习,甚至厌弃生命。

另一方面,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看心理安全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尽管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倡导多年,但是部分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的势头并未减弱。教师业绩与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挂钩,教师只能加大对学生成绩、升学率的关注,增加作业量、补课、霸占副科等,这些直接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另外,学校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加重了部分学生厌学、焦虑的心理负担。高强度的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等在小学也不罕见。教师、家长、学校过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情况较少关心,这些都让现在的小学生从心理上感到孤独、感到压迫、感到无助。

鉴于以上小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方面的缺失与需求,加之社会舆论的影响,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在学校正常的安全教育体系中加入“心理安全”这一环,他们认识到学校背负的责任不应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校园内避免学生生理受到伤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为必要。一些小学开始建立起体系相对健全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组织,不断推进心理咨询室在小学的普及度和专业性。另外在教师培训中,学校越来越注重培养或者引进心理教师,同时鼓励普通教师多接触心理知识,在日常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对于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能够防患于未然。心理安全教育的推进应该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统一起来,相互协调,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但是结合现实情况,学校要建立起一个相对健全的心理组织机构还有一定的难度,从机构的设立,到人员的配备,再到日常运作,不断与学校本身教学管理相适应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这些都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学校在完成这一工作的时候不免存在形式主义的弊端。因此,在笔者看来,心理安全教育与其依赖组织建设,还不如着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心理安全教育应更多地与师德挂钩,师德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如果一个教师能够细腻地关注到班上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而洞悉其情感动态,把握其心理状况,一旦学生出现某些端倪,教师就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归正。另一方面,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会在课业上给学生过多压力,富有人性关怀的教育有助于孕育出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这一点毋庸置疑。

总之,小学心理安全教育工作不应丢了“心理安全”这一环,认识并重视它,真正获得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效果,需要更多教育人士的努力与投入。

参考文献:

[1]魏颖.我国心理教育思想初探[J].教育研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