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典型教育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主体思维 思维活动
社会发展学指出,人类的经验技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自身个人实践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是依托其他个体劳动而获取的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的经验技能是一个“源”与“流”的深刻关系,二者之间的共同基础都是“实践”。心理学指出,亲身参与获取的直接经验,相对于依托他人或途径获得的间接经验,“痕迹”印象更明显,“留存”时间更深刻。在以学生主体为中心、能力情操培养为要务的新课改“大潮”下,教师更应该发挥主体能动功效,提供实践思维广阔“空间”,鼓励初中生思维探析,指导初中生辨析推理,引领初中生归纳反思,让初中生在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内驰骋,为独立自主、高效地深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积累殷实的经验“资源”和技能“财富”。我现对初中生思维活动组织开展论述。
一、在以导促学活动中,组织初中生思维探究
思维是学习数学学科的脑力活动,是思考分析的较高形式,需要良好的数学技能和积极的内在情感支撑。参与者的思维活动,需要依托多渠道、多形式的有效引和高效促。主体的能动思维活动,需要良好的内在情感进行保证。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而又扎实地做好激励和引导工作,让自主思维成为初中生的自觉行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发挥自身指导促动功效,一方面运用鼓励语言和激励话语促动初中生数学思维,并介绍典型案例、名人案例及身边典型,树立数学思维标杆,激发初中生自主思维。另一方面要借助设置教学情景手段,以此引发初中生的自主思维情感,提供有趣的问题,现实的案例,以及启示性研究话题,吸引他们学习探究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思维。如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教学中,教者通过组织初中生开展“用小木棒进行三角形的拼接”的动手实验环节,探求“三角形之间的三条边关系”内容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借助我们所实践的活动进程,同学们有没有认识到能够和不能够用木棒拼接三角形长度之间具有的特征或关系?”教者以诱导性的“问题”引发他们深思,有意注意能够得以集中,从而进入到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分析,自主思维成为内化要求。
二、在案例解析进程中,组织初中生思维推导
教育学指出,案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实践“舞台”。同时,思维活动成效,能够通过数学案例解析成效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呈现。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重视主体实践活动载体的创建和设置,抓住学科内在丰富资源,组织和促动主体深入数学思维、高效学习实践。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数学案例的讲解环节,作为学生自主思考分析、自我归纳推理、自我判断提炼的重要“时段”和有效“空间”,将数学问题提出的要求、思路的确定及过程的展示和解法的归纳等任务和要求,交给初中生进行操作和完成,组织初中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维分析活动,以此锻炼和提高初中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放手学生自主思维,应该做到“收放有度”。教师应该切实做好初中生自主思维分析活动节奏的“调度”和“调整”,保证自主思维效果。
问题:试确定如果函数y=(k-1)x■-4x+5-k解析式中的k在取-1,1,2不同数值的情况下,函数是否都有最大值?请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若有,请求出最大值。
学生分析:根据题意,要判定函数是否有最大值,需要对k取的不同值情况的函数进行讨论,从而进行确定。
教师强调:在讨论判断的过程中,要正确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
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可以采用先求当k为-1,1,2不同情况的解析式,然后再结合函数性质进行最大值的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函数的性质进行最值的求取是其关键环节。
三、在自我评判剖析中,组织初中生思维辨析
课改背景下的学科教学与传统标准下的教学之间,最大区别在于注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训练。评价教学历来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私有财产”,学生一直作为被评判的“对象”,处于评价教学的从属地位,只能无条件“接受”、被动整改,评价效果事半功倍。笔者认为,评价教学就其功效和作用而言,有着明显的促动性和启发性,应该成为促使学生更深入思考、剖析的重要“助力”之一。因此,教师在初中生自主思维“空间”的设置上,可以将评价教学手段交给学生群体,让其成为评价评判的“具体操作者”,渗透于学生思考分析实践中,组织初中生个体自我评判,组建群体小组评析讨论活动,以此为初中生提供更有效的自主思维空间,推动自主思维的进程,强化其效果。
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节课中,教者针对他们的“混淆判定定理内容”认知缺陷,在总结反馈环节,组织初中生对解析案例过程进行“回头看”,并设置出学习小组合作探析找寻的“空间”,要求初中生运用评价教学手段,在自我评判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个体之间的评价、讨论和剖析活动,交流各自心得。初中生在自我反思及小组评判中,认识到存在的思考分析缺陷,并得到其解决方法,有力地提高了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成效。
总之,在以主体为核心的课改下,教者要将主体能力情操培养作为学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创造主体自主实践、自主思维的“时机”,强调自主学习进程的“指点”,实现初中生数学能力和品质的双提升。
参考文献:
[1]余芳.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篇2
【关键词】初中思品 教学改革 学生实际
在初中生的成长中,思想引导具有导向作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念,会伴随他们的一生成长与发展。反之,消极没落的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会让学生身心受到错误的引导,不利于初中生的成长。思品教师要重视联系学生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思品教学。
一、引导学生迅速融入初中生活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压力节奏明显有别于小学阶段,初一年级有些学生出现了明显不适应。学习量加大,学习难度较大,学习时间也更长了,有些学生因为思想上的不适应而产生一些退却心理。笔者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疏导,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初中的生活。在《我是中学生了》一课教学中,笔者从人生成长与学习经历的阶段入手,让学生对已经开始的初中生活充满信心,明白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告知学生,作为初中生要以更高的要求对待自己,无论是学习上更加勤奋,还是生活上更加自理,以及思想行为上更加成熟等等,都要拿出初中生的样子适应初中生的生活。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针对学生多变的情绪,特别是一些消极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如《多彩的情绪》一课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始终保持自信,乐观面对学习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要坚信一切困难都会过去,我们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由此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及时梳理调整自身情绪,迅速融入到初中学习生活中。
二、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生活自信
自信心可以使同学们的内心变得强大起来,在学习与生活中藐视困难、增强动力。许多初中生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自信,才导致了自卑心理,学习中畏缩不前。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心理的疏导,要求学生认真审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长处,扬长避短、树立信心,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与学习之中。在《天生我才必有用》一课教学中,笔者注重搭建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我。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字写得不错;有的学生在手工制作方面有特长,以及器乐表演等方面特长的学生不在少数。笔者通过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自我,目的在于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光彩夺目的一面,让大家都能尊重他人,不再以分数为唯一的标准看待其他同学,消除以分数定等级的陈旧理念。同时,这样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也能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从自己的优势长处展示入手获得同学赞许的目光,获得师生的充分肯定,进而将这样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学习之中,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成效。
三、教育学生学会与人正确相处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逞强好斗、自我为中心、容冲动成为了这一年龄段的显著烙印。教师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融入集体,怎样融入社会,怎样和他人和睦相处,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除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进行引导之外,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启发引导。例如《众人划桨开大船》教学中,笔者侧重于引导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渺小的,但是一旦形成集体的力量,那么将是不可估量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领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联系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内容,让他们认识到班集体就是这样一艘大船,需要每一个人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才能够实现整个班集体的进步,对学生强化了团结协作意识、集体主义教育的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受到了震撼,所接受的理念也更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另外,学生之间逞强好斗也是初中教师所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些故意伤害案件频频发生,正是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宽容理念,一件小事大打出手,甚至动棍子、动刀子造成无法逆转的严重后果。笔者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教学中,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选取互相谦让、互相尊重的正面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树立正面榜样的作用,让他们懂得相互谦让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还选取了一些负面典型进行分析研究,笔者播放了多个片段,有公路上剐蹭之后驾驶员互相斗殴致人重伤的案例,也有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初中生因为一瓶开水的问题而大打出手、烫伤他人的惨痛教训,从接近学生生活的这些案例着手强化警示教育,使他们更加懂得相互包容谦让。
四、强化法纪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全民普法教育是当前宣传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在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的氛围,初中思品教师也要有效策应这一项工作,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有所作为。针对当前初中阶段青少年法制意识不强的现状,教师要充分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渗透引导,让遵纪守法、洁身自好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要求。例如在《筑起“防火墙”》一课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当前社会上多种不良思潮,拜金热潮、崇尚暴力、黄赌毒等等,这些不良诱惑对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初中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容易受这些片面错误理念的影响。笔者列举了相关思潮的危害性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认识这些拜金主义思潮、崇尚暴力的思潮错误在哪里,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并通过负面典型进行补充,让学生通过正反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抵制不良诱惑,为自己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火墙。
篇3
关键词:思想教育;初中生;案例
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良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并且对该阶段概率较大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以保证正常的学习。
一、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未完全成熟
对于初中生而言,面对新时期许多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诱惑,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支撑,一些学生很容易被不良的信息所误导并且深陷其中,而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一些真实案例的分析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了解其危害和影响自身学习的不良行为和现象,比如在讲解性格的形成时,教师可以用历史上一些人物的性格作为教学案例,像三国时期的关羽在取得一定的军事成就后狂妄自大,最终败走麦城,这是一个反面案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要养成谦虚谨慎的性格,面对一些未知情况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忌骄傲自满。而正因为学生在青春期容易被眼前的一些成就所带来的荣誉所迷惑,因此教师更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
2.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自身不良的个人行为
不光是在基本的个人性格形成上,学生的个人行为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其他信息的干扰,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由于这类游戏具有绚丽的动画效果,逼真的人物、复杂的情节设置,因此初中生很容易被其吸引甚至为之着迷,因此在具体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同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反面案例作为防止学生过度依赖游戏的警言中,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课余生活的行为,并且让其具有客观对待游戏的正确心态保证其正常的学习。
二、案例教学主要注意的因素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案例的选择和学生对案例的接受情况这两个方面去进行教学设计,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强大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很容易受到不明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对一些典型案例的教学,保证学生可以很好地领会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另外,教师需要具体地考虑不同学习环境的学生的心理状态,诸如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等,这些都是影响其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的教学案例需要教师对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应案例的选择与分析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最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采取必要的引导以及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教学。
篇4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管理;情感因素
教育工作与其他生产劳动最为显著的差异性,就是工作的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与思想的个体,这就注定了教育工作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对于初中班主任教师而言,他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处于青春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更高,性格的叛逆、青春的躁动,让广大初中班主任教师工作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笔者在初中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融入情感因素,对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始终坚持尊重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家庭背景怎样,均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在班级倡导“人人平等”这样的理念,要求班级学生相互之间不能以成绩为标准看待学生,教育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成绩滞后并不等于什么都差.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帮助班级学困生重新树立自信.另外,笔者还经常与班级中的一些特殊学生谈心,如,具有自卑、自闭心理的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他们多鼓励,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到班集体这样的一个大氛围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关注学生实际困难,给予大力帮助关怀
笔者对于班级需要帮助的学生建立了专门的台账,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向学校争取各种补助、单位的结对帮扶等,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家庭学生,更是倾注了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减轻家庭的压力.其次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笔者倡导班级优秀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关心、帮助和鼓励他们,制定辅导计划,弥补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在班级营造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促进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另外,对于存在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心理障碍的学生,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并安排班级干部和他们做朋友,逐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坚冰,让集体的温暖滋润他们的心田,从而充满积极的情感,更加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
三、针对校园生活热点,开展情境教育引导
初中生的世界是精彩的,学生的生活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需要教育和纠正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抓住正反两个方面的要点进行教育引导,设置情境化氛围,提高学生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校园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物质享受的消极思想暗流,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不可忽视.笔者在处理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有意识地选树了几名学习刻苦、生活简朴的优秀典型,强化了正面引导.另一方面,笔者专门针对部分学生追求物质享受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只贪图享受、追求物质消费属于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与行为?初中生应当怎样正确面对物质享受问题?”学生纷纷发言,对这样的行为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初中生应当以刻苦学习为荣,物质条件只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可,笔者最后进行了点评,进一步深化了勤俭节约教育的效果,将学生的思想引入到学习之中.由此可见,结合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情境式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内心体验,提高教育效果.
四、注重正面思想疏导,破解学生早恋难题
初中生早恋问题一直是广大家长与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青春期少男少女对异性的懵懂、好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精力,教师应当处理好这一问题.笔者在这一问题的处理上,采取“绝地而后生的逆向教育方法,将这一问题摆上桌面,而不是部分班主任教师那样神秘处理.笔者在班会上首先宣布:我支持大家谈恋爱.此话一出,全班哗然,笔者接着补充了一句:不是现在,是至少十年后.接着笔者从初中生未来的求学时间、人生道路选择、接触人员数量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分析,让学生明白,初中阶段不是谈情说爱、收获果实的时期.笔者接下来对学生进行了初中阶段主要任务的形势教育,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将爱情的种子深藏于心底,等待将来合适的土壤、阳光、水分等齐全的时候再去发芽.另外,笔者还在班级开展了“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生异性关系定位的问题,在学生中发挥了正面的思想疏导问题.这一教育方式成效较为明显,笔者多任教的班级已经多年未出现早恋引发的各种问题.
五、结合学生犯罪案例,实施警示震撼教育
篇5
一、迅速转变自身角色,融入初中生活之中
在初一政治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阶段的稚嫩面孔,小学生活与初中生活存在显著差异,学生不仅面临新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全新的环境,学习压力更大,学习难度、学习量与小学阶段相比都有显著差别。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立足这样的客观实际,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引导他们迅速转变角色,完成从小学生向初中生的转化,如在《我是中学生了》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初中阶段学习生活与小学阶段的差异有哪些,中学生应当如何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在学生踊跃发言之后,笔者进行总结,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的学习生活要求浓缩为三点:一是责任意识更强;二是学习态度更刻苦;三是学习效率更提高。通过这样的思想引领,政治教学为学生顺利实现向中学生角色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一点对学生迅速而充满激情地投入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具有积极意义。
二、引导与人和睦相处,交往之中培育品格
当前,初中生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他们中许多人平时处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宽容相处的理念,对别人的关心帮助意识不强,遇到争执时站在对方角度以宽容之心对待的理念也不足,这是当前“90后”、“00后”身上具有的显著烙印。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和睦相处、宽容相处的思想引导,如在《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一课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帮助他人的事情,重点回忆别人在获得帮助后对自己感谢的场景、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及组织学生开展“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当怎样做”这样的专题活动,让学生明白并深切感悟到,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既帮助他人,又陶冶情操,自己也是幸福的。如在《让人三尺又何妨》一课教学中,笔者向学生介绍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一个是两户人家三代人在一个院子共同生活42年,没有发生过一次争执的正面案例,另一个是两名初中生因吃饭排队问题大打出手、致人重伤的反面典型。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比,笔者引导学生明白与人相处、宽容是多么重要,领悟宽容是一种美德,从而在内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尤其针对自己与他人逞英雄斗气这样的不好行为进行反思,在认真的反思中认识错误,并决心改正。在这样教学内容的引导下,学生对与人和睦、宽容相处具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的要求更高。
三、教育学生珍爱人生,顺利渡过青春沼泽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学生容易陷入盲目讲义气、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这样的怪圈,并且对家长、老师的教育会产生逆反心理,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不利的。笔者在教学中强化这一方面的思想疏导和引领,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悟“生命只有一次”,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各种意外伤害,而且要克制自己的言行,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善于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化解不良情绪,不能盲目冲动,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另外,自己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要以强大的心理面对、包容,从失败的痛苦中、挫折的阴影中及时走出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尤其不能走进思想的死胡同。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树立牢固的法制意识,以法律作为自己言行的底线与红线,以此坚决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蚀。如在《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当前社会上对初中生造成不良诱惑的种种场所与行为,如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流连于游戏厅、游乐场等场所,这些都不是初中生生活中应当出现的正常内容,但是他们对初中生的诱惑是非常大的。笔者组织学生针对这些行为、场所的危害性进行了深刻地分析,从腐蚀思想、影响学习等方面全面认识这些不良诱惑的危害性,让学生幡然醒悟,内心自觉对这样的行为与场所产生强烈的抵制,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笔者同时教育学生,在青春期一定要守法,克制自己的冲动,凡事多动脑子想一想,多考虑后果,多问几个为什么,避免因头脑盲目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四、感悟社会发展成果,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篇6
一、挖掘教材中丰富情感因素,让学生在生动情境中精神“提起来”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较为显著的基础科学,物理教材中围绕物理知识点内容,设置和融入了许多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典型事例和生动案例.这对初中生物理学习情感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功效.生本主义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充分展现学习对象的“主人翁”地位,让物理课堂成为学生主体展示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初中物理教材已有的生动、丰富、鲜明的现实案例和趣味现象,创造出形象生动、趣味活泼的学习场景,引发初中生情感“共鸣”,提振初中生物理学习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一份子”,主动与教师同步互动,深入探析物理知识.初中生面对生活常见现象,其内心充满了亲近感,主动探究分析成为内在自觉行动.
二、创设充足实验操作时机,让学生在探究观察中技能“高起来”
教育实践学认为,通过自身努力获取的经验技能,更能为学习对象留存深刻“印迹”,更有利于学习对象学习技能的提升.物理学科是以实验、观察为主要手段的知识学科,具有较强的能力培养功效,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进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星提高.生本主义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技能培养与此同出一辙.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生本主义理念内涵,教师就必须让初中生获取充足的活动“时机”,利用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案例、探究课题等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研究、分析归纳等实践活动,指导和引导学生有序实验、仔细观察、深入研究、科学归纳,逐步培养他们物理探究观察的技能和素养.例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利用该节课中“浮力的大小”实验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此节课教材实验步骤和要求,准确操作实验器材,有序开展实验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记录.学生获得较大空间的实验操作“自”,其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对“浮力的大小与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知识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和感受,自身的主体特性得到体现,主体探究观察等物理学习技能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技能、提供自主实验时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和难度系数.
三、注重案例解析过程讲解,让学生在思考分析中能力“升起来”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情境性策略 教学情境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在情感和心灵世界。初中生作为处在人生发展特殊时期的学习群体,内在学习情感上表现出积极性、能动性等特点,认识发展上表现为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等特点。同时,初中生对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矛盾性的教学情境或氛围,充满能动、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探知情感。教育学指出,情境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看、评议情境,进行问题解决的模拟表演过程,从而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把握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情境性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能够对学习主体能动情感的有效激发,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学效能的显著提升,起到促进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情境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借助于丰富的课堂教学因素,对教学因素进行有效“加工”,设置贴近教材实际,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对教学情境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我根据新课改要求,结合教研体会,就利用课堂教学因素,实施情境性教学,推进教学活动进程,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抓住数学应用特性,设置生动性教学情境
数学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学科,生活性,是数学学科的根本特性之一,现实生活中,都能够找寻到数学知识的“影子”。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现实生活、贴近自身实际的学习内容或问题案例,充满亲切感和能动性。因此,在情境性教学策略的运用中,教师要始终抓住数学学科生活应用性特征,遵循初中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设置出生活性、趣味性、操作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宜教学氛围中,实现学习能动特性和探知潜能的有效激发。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中,教师抓住现实生活中应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典型事例,向学生展示“如图所示的折线ABC为某人从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需付的电话费y(元)与通话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问通话7分钟需付的电话费为多少?”生活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现实应用性,从而在积极情感驱使下,能动地参与学习探知活动。
二、利用初中生好奇心理,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
好奇,是学生能动探究实践、主动思考分析的生动表现。初中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问题案例的解答活动。同时,问题教学已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品质培树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情境性教学策略运用中,教师应注重问题案例的质疑特性,发挥问题案例的概括特性,将学生好奇心充分“点燃”,根据教学内容要义和重难点,设置问题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探知解析问题性教学情境中,学习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激发初中生好奇质疑的学习心理,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内容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全等三角形定义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现在老师有一问题,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呢?”此时,学生群体结合所学内容,有的给出肯定的答案,有的持否定的观点。此时,教师“借势”引导学生进入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新知教学中。这样,学生在问题性的教学情境下,探知欲望更加强烈,为有效教学活动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激发初中生质疑特性,设置矛盾性教学情境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未知事物或已知问题,充满“疑惑”之心,是学生质疑能力、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初中数学教师要抓住初中生质疑、疑惑的内心理特点,在情境性教学策略使用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要义,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点燃”探析激情,增强反思意识,从而实现反思辨析能力的有效锻炼。
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学生质疑的特性,有意识地设置“从正方形的铁皮上截去2cm宽的一个长方形,余下的面积是15cm2,则原来的正方形铁皮的面积是多少?”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学生在分析探知解题过程中,产生了“该问题解答时缺少了前提条件,就得出结论”疑惑,此时,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就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剖析解题活动,从而为教学活动效能的提高打下基础。
总之,情境性教学策略的运用,为激发初中生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初中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紧扣学生、紧贴课堂,设置因地制宜、有的放矢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各种不同教学情境中,实施有效学习活动,提高教与学活动效能。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苏科版.
篇8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法制意识教育 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
法律法规是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规范准则,是每一位公民都应当无条件遵守的。初中生大多才13―17岁,处于学生青春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各种人生理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强化法制教育,有助于初中生形成遵纪守法的人生理念,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与引领作用。
一、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利用各种教育时机,对学生强化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1.发挥阵地法制宣传作用。班级宣传阵地是强化法制教育、营造浓厚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板报设计中,加入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栏目与版面,或是刊载一些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学习体会等,在班级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
2.强化班队会课教育功能。教师在开展班队会课活动中,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让学生多熟悉一些法律知识,尤其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可以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内容融入其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等。
3.注重谈话谈心警示效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时捕捉有关信息,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把握,帮助学生消除思想矛盾,有效预防违法隐患。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升学生的法律条规理解能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步走进政治教学,在法律常识教学工作中,多媒体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促进作用。
1.运用多媒体进行法律常识解读。初中生对于法律知识的理解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有些法律知识内容既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又高于生活、抽象于生活。如果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则显然对学生理解无裨益,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针对学生对宪法非常陌生,教师在教学《神圣的宪法》时就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宪法知识专题片,帮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切其他法律的基础,使学生加深对宪法的地位、起源、特性、分类、作用、重要性、法律效力等的理解。
2.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信息补充。在法律知识的讲授中,如果教师不补充相关信息,教学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而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如教学“法不可违”等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虽然明白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但不深刻理解这一含义,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信息的补充以深化教学成效,如可以从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等各个角度选取一些素材进行教学补充。
3.运用多媒体进行关联案例分析。在法律常识教学中,为了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对法律概念、条规进行分析,以典型案例为抓手,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广度。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我选取了本地“3.15”晚会上曝光的一起劣质高压锅伤人案件视频短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生产商与销售商在哪些地方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消费者怎样通过合法途径进行权益维护。通过这样鲜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法律素养。
三、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法律法规内化感悟
枯燥的法律知识讲解,不仅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法律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远。教师如果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关联较为紧密的实例,就可以拉近学生感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成效。
1.选取社会热点案例进行教育。初中生虽然生活在校园内,但是对于社会发展是非常关心的,对于来自社会的一些热点信息具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法律知识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热点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如教学“护佑生命安康”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了本市2000年以来14周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的数据图表,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身边的这些事情。通过触目惊心的数据和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学生增强对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篇9
一、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教育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初中生处在生理、心理的过渡阶段,生理上的逐渐成熟与心理上的尚未成熟使他们出现很多困惑与烦恼,其个性的发展也呈现出这个年龄段独有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觉醒
小学生大多依附于家庭,甘当父母的“小尾巴”,当他们进入中学以后,随着身体的发育,交往的增多,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一方面,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这为他们培养自制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别人相处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愿望,这正是他们探索世界、渴求知识的表现。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集体活动,而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好感和信任。他们害怕被伙伴孤立,害怕失去朋友的信任,因而初中生常常形成团伙,共同商议自己遇到的人和事,并采取一致行动。
2.反抗个性的形成
初中生的叛逆个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独立意识迅速膨胀,对父母的悉心照料极力拒绝和厌烦;二是自主性增强,当自己的主张被父母或教师否定,他们常常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挑战父辈的权威,如果他们的提议被驳回,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常会自作主张,明显表现出反抗的倾向,从而显示自己并不盲从、有个性。这种反抗性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会表现为对不顺心的事公开拒绝,甚至激烈争吵,这种对抗往往突然爆发,无法劝解,但事后会很快平静下来。而在性格内向的学生身上,则表现为:经常会以沉默和不置可否来表示反对,态度比较固执而且不容易平息和转移。
3.性意识的萌动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性的萌动期,机体内出现的性激素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十分强烈的性心理感受,这种感受远远超过性成熟之后的正常体验。性意识的觉醒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对性知识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感,由于得不到有效的性教育,他们往往通过一些非正式的途径来了解性知识,比如黄色杂志、、黄色网站、手机黄色信息等。全国首家性教育网站――南京青少年生殖健康网站,通过网上抽样调查显示,南京青少年性知识70%来自黄色网站和,20%通过书籍获得,只有10%来自学校和家长,但通过这些途径了解到的性知识往往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有些甚至是极端错误的。[2]另一方面,无知无畏的孩子们对道德和法律知之甚少,情感的冲动加上强烈的好奇心和难以抑制的欲望,很容易使他们冲破道德的底线而导致性犯罪。
二、初中校园法制教育的有效路径
了解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之后,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法制教育。
1.让学生做“法官”
在学校里,学生不守纪律,违反校规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我们一般由教师或家长处理,基本不会让学生自己做主。前文讲到,初中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个特点来对其进行教育呢?事实上,完全可以由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学生法庭,替学校担当惩戒违规学生的重任。具体来说,从学生中竞选出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律师,由他们来审理违规的学生,全校师生均可旁听。学生审判长、公诉人、辩护律师及受审判的学生各自陈述意见并交叉辩论,受审学生做最后陈述。学生法庭作出的最后判决,校方应予以尊重。但学生公诉人或受审学生如对判决不服,可以上诉至高级法庭。高级法庭的组成成员与初级法庭略有不同,审判员仍然由学生担任,但审判长则改由学校德育处主任或法律专职教师担任。学生法庭能使学生在生动的个案中了解法庭与法规的运作,训练其守法的习惯。另外,学生法庭还可以训练学生法官依法行事的作风,也可以使受审学生明白违规行为的不可为,认识到违规行为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这一系列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法治精神。这对有几千年人治历史的中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然,学生法庭从组成到开庭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出庭学生要花一定的时间了解案情、阅读法规,所以,这种活动一个学期举行一次就可。事实上,一次真实审判对学生心灵的震撼远比一个学期的照本宣科要强烈得多。另外,在平时的法制教育课中,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定期组织学生举行模拟法庭的训练。
2.在法制教育中倾注人文关怀
在法制教育中,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式来讲授,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内在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抽象的法规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下意识地遵守。所以,法制教育要始终贯彻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初中生正处于逆反期,对教师的说教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做老师的应该懂得学生的心态,把话说到学生心坎里,在师生间建立起真诚沟通的桥梁。在法制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你的观点并不符合潮流,但合情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比如校规中的“开除”处罚往往是学校说了算,学生没有辩护权,也没有申诉权,学生的受教育权轻易地被剥夺了。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受惩罚的学生一般会麻木地接受学校的“判决”,其他学生也习惯了学校的权威。学校的做法为自己清除了一大“隐患”,但后果会怎样呢?也许,个别被开除的学生会奋发图强,长大后成才。但更多更普遍的是破罐子破摔,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打成一片,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一朵鲜花就这样凋谢了,多么令人痛心啊!其实,学生之所以犯下大错,学校也是有责任的,学校应首先反省自己在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整改。对犯错的学生要耐心开导,了解他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并对其“立案”,将学生的所有材料录入卷宗,定期关注和考核,直到他完全改过自新为止。当然,如果学生触犯法律,构成了犯罪,那是另外一回事,应交给司法机关去处理。笔者认为,教师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做法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启发学生反思身边发生的事情。同时,学生也会敞开心扉,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老师,老师既要认真倾听,又要细心发现学生思想中的不稳定因素,并及时给予指导。
3.科学开展性教育
根据初中生对性好奇又对性无知的特点,教师应通过播放青春期教学录像片、电视节目、图片展览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和异性的身体有清晰的了解,对性的发育有正确的认识,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态度理性地对待性冲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性道德教育,树立男女生之间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男女生人际关系。有些学生也许会陷入早恋,作为教师,可为其分析利弊,提供参考性意见。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转移性冲动来实现自我调控,历史上的经典故事或许能给学生树立榜样。如歌德偶然遇到了夏绿蒂,并对她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但夏绿蒂已经是别人的未婚妻了。歌德怀着失恋的痛苦离开了夏绿蒂,回到了故乡。几经折磨之后,他将失恋的痛苦转移到文学创作上来,拿起笔,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成了当时轰动整个欧洲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3]
当然,在上课之前,选择一套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法制教材,并配备专业的法律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初中生的法制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针对性强。要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第二,内容全面。整个内容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条理清晰,包括中学生实际需要的基本法律知识,如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第三,实用性强。书中应大量收录发生在中小学学生之中,或者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案例和事件,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法律,学会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第四,可读性强。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使学生学习后多年不忘,终生受益。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一般由政治教师兼任,这是不合理的。第一,人的精力有限,政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政治课,没有时间去钻研法律。第二,专业背景不同,政治教师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更没有法律实践经验,一般都是现学现卖,很多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教师自己都理解不透,所以,一般是照本宣科,使本来生动有趣的法律课变得枯燥无味。我们常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肚子里就得有一桶水。这对政治教师的要求太高,事实上很难实现。因此,安排科班出生的法律专业毕业生来上法制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也许会增加些成本,但与犯罪成本相比,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相比,显然是值得的。从长远来讲,这也能为建设法治国家奠定扎实的基础。
注释:
[1]于漪.现代教师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43.
[2]王旭红.性教育缺失与青少年犯罪[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篇10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式 教学策略 教学方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愈来愈高,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及教育教学的标准也越发严格。随着教育领域中新课程的改革及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延伸到新兴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填式的教学方式也逐步改变为案例式教学。利用讲解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氛围,增添了数学教师的课堂魅力等。本文就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对初中数学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
一、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案例式教学不仅是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而且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主要因素。数学教师应充分掌握初中数学课程的编制特点及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创建师生进行数学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并开设互动式的教学环节及互动模式下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中的主人,以此将双方的个性与特性在双向的交流、探讨、谈话与分析中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时,数学教师要以双向互动为基础,有效结合课程中的知识重难点、内在外在联系、回答问题的思考思路和解决策略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交流、讨论和互帮,并引导与组织学生创建合作小组、学习队伍及讨论分队等,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或者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互动性探究与摸索。如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到“确定圆的条件”时,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两两一队,每人拿出圆规等数学工具画一个圆。通过两人画图之间的对比,数学教师再抛出几个数学问题,“这个图形是不是圆”或“在图形中我们了解到圆的什么特征”等[1],再让其进行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出圆确定的条件有哪些。这样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思考,也能促进数学教师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
二、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
学生是教学与学习中的主人翁,教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及推动者[2],故数学教师要充分掌握好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思维认知及实践技巧等情况,并进行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与及时性的科学指导和评价。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现状及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初中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严重不符,致使初中生在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和思考逻辑方面都有一定的落后,所以就严格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指导与评价的工作。在案例式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案例分析活动的前期准备与指导工作,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外在条件分析不够、解题思路不够全面及总结方法不统一等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式。如苏教版七年级的数学课程目录中,当学习到“定义与命题”这一案例过程时,会出现学生无法正确判断“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存在关系”的情况[3],数学教师便可利用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作用,运用多种案例准确区分真命题与逆命题之间的概念,再组织好学生开展思考与讨论的学习活动,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的指导与评价。这样的指导与评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而且掌握了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
中学考试政策的提出,给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与要求,所以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与开设主要是为学生的中学考试而服务的[4]。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中学考试为立足点,有重点地实施案例式教学。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考试的真题,并把往年的考试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对于中学考试的题型与难度有大概的掌握。中学考试题目着重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要求数学教师在讲课中适当增加综合性因素,并引入到要讲解的案例中,使学生温故而知新[5],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以此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疑难点,为中学考试累积丰富的案例知识与解题技巧。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案例式教学策略,本文提出了几种策略:增强师生之间交流、创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指导与评价相结合,创设指评式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与中学考试相联系,实施重点式案例教学策略等。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与实际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好数学的教学目标及定义,有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数学教学案例,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志刚.探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有效策略应用[J].华夏教师,2015,12:26.
[2]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146-154.
[3]于江华,叶立军.基于视频案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2:189-192.
- 上一篇:金弹子嫁接技术
- 下一篇:水污染调查及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