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技术入门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入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联网;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考核
作者简介:闻继伟(1981-),男,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无锡 214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南大学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滚动时域控制与滤波研究”(项目编号:JUSRP112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80-02
物联网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将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的手段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和网络信息空间有效互联,形成“物联”。物联网不是某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衍生出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有相对完整、独立的体系,而是新兴的、聚合性的应用技术,涵盖了诸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形式多样、技术复杂、牵涉面广的特点,且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物联网技术概论”作为一门新的基础课程,虽开设不久,在教学过程中已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很多学生一方面心有诸多疑惑,另一方面又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如何合理开展教学改革,提高“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学的质量,使其符合大一新生的培养要求,切实能使学生有所收获,已成为该课程教改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内容、方法、实践和考核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的特点
物联网是一次技术革命,代表未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走向,其发展依赖于诸多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1]遍及日常家居、智能交通、节能环保、科学研究、公共卫生、工业监控、健康护理等多个领域,因此更强调工程应用。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了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微电子和计算机等学科,因此有必要在学生进入具体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前,让其对物联网有宏观上的了解,建立对物联网的基本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目前,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2009年,总理在视察无锡时强调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性,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构想,表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2]因此,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掌握物联网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对其今后就业或进一步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涉及面较广,授课学时相对较少
本课程以江南大学彭力教授编写的《物联网技术概论》作为教材,全书共10章,涉及物联网概述、RFID技术、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等方方面面。[3]
鉴于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如果没有相当的工程经验,授课时势必以描述性的内容居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且由于课程仅有16个课时,很多内容只能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这样就会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透彻,教师飞快的讲,学生却反映听不太懂,一知半解,始终只有一些朦胧模糊的概念,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与实践脱离,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尽管在编排教材时编者安排了关于物联网应用的章节,教师在制作PPT时也加入了众多图文并茂的内容,然而在讲解基本原理时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讲授原理上,且限于课时,往往有所疏漏,至于实践环节则几乎忽略不计。虽然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可以掌握一些知识,但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并不是我们设置这门入门课程的初衷。
3.考核形式单一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是由考试来衡量,考核的角度主要是知识,而忽略了能力和品质。尽管教师主观上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但闭卷形式本身的局限性成了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以往考核只注重标准化,而忽略了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看法。这种传统平面式的教学考核制度,使被衡量对象的真实成绩得不到确认,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考核的失望与迷惘。
目前,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仍为笔试,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考核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这种考核方式简单、易于操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情况,但同时也比较片面、死板,导致学生轻视实践、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关于“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革的几点设想
上文分析了“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总结教育教学方法,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余实践和考核方式提出了一些改进的设想。
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源于课本但要高于课本
物联网内涵丰富,但经过深入分析,仍可将其划分为四大部分:[4]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射频标签、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为载体标签事物;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移动通信网络等传输数据;三是处理网络,即通过网格云计算等计算网络工具实现数据处理;四是应用网络,即通过手机、PC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各种应用。这四大部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每一部分本身又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相对较短的学时内不可能实现融会贯通,这里涉及到广博与精深对立统一的问题。考虑到这门课程属于入门课程,不妨以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不用太过苛求,可留予后续课程。这就犹如挖井一般,只有口子开得大,才能挖得深。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专业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技术、应用等整体知识概貌,以便于日后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学习。
为了使授课不致于因宽泛而流于肤浅,在讲解各部分内容时都应尽量结合实际问题。首先给出其产生背景,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此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与积极性。以介绍RFID技术为例,RFID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在岗亭士兵枪支防抢盗系统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士兵的枪支上安装有一个有源电子标签,该标签不断地主动向外界发出信号,当信号被安装在岗亭上方的读卡器读到之后,就进行信息处理,通过转换器传到后台监控中心,后台监控中心有一系列的软件控制体系,再配合报警系统,可实现实时的报警。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与物联网有关的趣味小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了一款新纤维材料,可制成有听觉的衣物。利用这种材料做成的衣服能够监测外界的声音,还能自行发出声音,而且这种衣服还可以实时记录演讲,或是用于监测使用者的身体状况。
2.改进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在教学手段上,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室和教学课件。值得注意的是,切忌照搬教科书内容,教师的讲课应来源于课本但是要高于课本,教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应紧跟学科前沿的发展变化,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学生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其次如果条件许可,可以结合多媒体、传感器实物来教学,淡化理论推导,注重应用实例。[5]
此外,为了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在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要注意调整讲课节奏,不能一味地翻PPT,滔滔不绝,海阔天空,要注意学生听课的表情,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即时了解学生情况。采用板书也可以适当缓和讲课节奏,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适当安排课外实践活动
物联网专业刚形成不久,课程中实训项目并不多,学院购买的传感器实验平台以传感器实验箱为主。为了弥补课时不足带来的缺憾,可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接触实物,获得各种直观感受,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
要适当转变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往往无法避免,很多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坛不久的新教师,往往机械地重复教科书中的知识,将复杂的脑力劳动变成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而课外实践活动完全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在活动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教师也不尽了解,这时,教师切忌不懂装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也是学习者,应和学生共同学习、研究,做到教学相长。
4.改变考核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程是概论课程,考核方式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笔试,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将所掌握的知识与个人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出来。不要片面追求卷面分数的高低,而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可以采用以卷面考核为重点,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笔试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克服概念混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今后改进和完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则是为了体现民主与公平原则,引导学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四、结语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物联网技术概论”是一门新的课程,目前课程的教学还处在摸索、创新阶段。课程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创新,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去探索获得良好教学成果的途径和方法,为物联网专业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更有信心应对将来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志良,石志国.物联网工程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彭力.物联网技术概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 岗位群; 专业群; 移动互联网; 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0-70-03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is the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ing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Internet. Aiming at the demand and the trend of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ability of the mobile Internet vocation groups by analyzing the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chain. It start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nd sharing of specialty groups, focuses on the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of building mobile Internet curriculum system of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courses+practi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 groups; profession group; mobile Internet; building of curriculum system
0 引言
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与产业职业岗位联系紧密,通常会以产业内部分工特征划分高职专业,以“产业”对应“专业群”,“岗位群”对应“专业”,“岗位工种”对应“专业方向”,如此定义专业群系统对应的外部关系,可以对专业群、专业和专业方向做出准确的界定、设置和建设,也为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1]。
我校原有计算机专业群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计算机类专业。自2009年开始,学校瞄准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开设了数字媒体和网络商务方向,但各个专业方向各自为政的状况日益明显,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学生跨界能力培养方面缺少协同,无法构建专业群集群优势。2013年为切合杭州市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新开设了移动互联网专业,并以此为核心专业,全力构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这也为原有的三个老专业注入了活力,让其重焕青春;2014年成功申报了杭州市重点实训基地-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同时,学校于2014年实施计算机专业大类招生,为移动互联网专业群搭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平台。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最终目标就是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取并处理信息的需求,其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融合。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广泛存在为终端层、软件层与应用层三个层级;移动终端层主要由部件和整机两大部分构成;移动软件层主要包括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数据库、移动安全软件、移动中间件;而移动应用层是发展变化最快、最能影响用户体验感受的,也是企业商家关注最多、着力发展的层级,其按类别可以分为语音增值类、效率/工具类、应用分发类、生活/休闲类、位置服务类和商务财经类共六大类业务(见图1)。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主要有网络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信息服务商、应用开发商等五类企业[2]。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中心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从初期2004年的以网络服务商为主导,到2009年以平台运营商为主导,2011年以终端制造商为主导,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为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应用为王的时代,参与人数最多的是应用开发者,因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真正关心的不是网络、平台和终端,而是应用。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6亿,手机上网使用率超过8成,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巨大的用户基数,使得移动互联网人才的社会需求井喷,未来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求量将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递增;仅就2014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仅应用开发类人员的需求量就超过200万,但实际从业人员到岗率不到35%,用人缺口巨大。
2 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岗位调研,总结出适合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四类典型岗位群: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岗位群和商务运营管理岗位群,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企业专家共同深入分析,总结各岗位群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结论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培养定位是:以当前社会对移动互联网人才需求为主导,以培养移动互联网高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以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具备适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网站开发、移动数字内容服务、移动商务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
移动互联网行业作为一个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人才要求整体较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素质特征。
⑴ 勇于创新精神。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极强的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新兴行业蓬勃生命力的根源所在。移动互联网行业随时都会有新产品、新应用问世;随之而来的新技术、新模式、新营销、新需求等崭新事物都是对过往的颠覆性创新,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借鉴,创造性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⑵ 跨界复合能力。移动互联网结合了移动通信和传统互联网两个不同的行业,本身就是行业复合的结果,此外还在很多传统行业上进行了多样化的应用,因此从事移动互联网行业人才需要具备行业跨界、技能复合的能力,其个人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最好能具备多向思维,例如移动互联网商务运行人才需要具备跨行业、跨学科、跨媒介、跨渠道的行业跨界能力;而移动互联网开发人才,最好既熟悉手机平台,又熟悉互联网编程,对C语言、Java等编程语言也有一定的了解,这就是所谓的技能复合能力。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⑶ 学习适应能力。互联网行业本身极富变化,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迭代的快节奏行业,移动互联网更是将这种特性推向了极致。新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可以得到快速普及,也很可能在高强度的快速竞争中很快走向没落,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时刻都在极速变化,竞争对手无处不在,各类产品多如牛毛,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如此方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
⑷ 个性化实现能力。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获得认可的产品都只能是强调个性化、具备鲜明特征的产物;从产品对象、用户需求,到功能架构、界面设计,乃至操作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是能更深入地接近终端用户的捷径所在。
4 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以上移动互联网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析以及移动互联网人才职业素养要求的分析,我们构建了我校移动互联网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它是以“基础素质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岗位群实践课程”为模式的课程体系。图2是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结构。
图3-图6分别是专业群所对应的终端软件开发岗位群、移动网站开发岗位群、移动媒体制作岗位群以及移动商务运营岗位群等四个岗位群的课程组成[5]。
⑴ 终端软件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3所示,专业基础部分是Java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概论、移动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作为专业必修课,是为终端应用编程打基础的重要课程;移动互联网概论和移动操作系统是为了让学生熟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了解Windows Mobile、Symbian、Android、ios这些常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为后序的编程课程作好铺垫;Android 程序设计基础以及后续的Android媒体编程和网络编程是本方向中最重要的课程,从面到点介绍了主流终端软件开发的方法和主要应用;最终以综合实训的方式来开发具体产品,关联并强化所学技能。
⑵ 移动网站开发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4所示,该方向将移动网站的开发划分为前端技术和后台技术。前端技术以网站前端技术为入门,介绍了移动网站前端开发的基本方式,并辅以在移动网站开发过程中使用广泛的HTML5与CSS3、JavaScript技术。而C#程序设计、Ajax程序设计和移动WEB应用开发以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为切入点,介绍了动态网站搭建的主流技术。最后通过移动网站开发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生产出具体的产品。
⑶ 移动媒体制作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5所示,由于移动媒体以影视和动画为主,所以该方向的课程也围绕这种媒体的制作展开。美术基础和数字摄影技术作为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功底和构图能力;素材处理培养学生的影视、动画素材处理技能;三维模型制作、三维动画技术介绍了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视听语言、动画特效技术和影视后期处理培养学生处理视频的基本能力。最后通过移动媒体制作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⑷ 移动商务运营方向。其岗位群实践课程如图6所示,该方向选取了目前移动电子商务中最流行的微商作为主要的培养方向,以移动商务与网络营销实务、微店运营与推广作为核心课程,重点介绍了微店从建立到推广的整个过程;对微店装修从技术的角度介绍了微店设计的基本手法;搜索引擎营销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创新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的移动电子商务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引下,探索了传统计算机类专业群转型移动互联网专业群建设中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方法,力求摸索出一条让计算机类专业重获生机的改革道路。基于岗位群的移动互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只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起点,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生的兴趣培养及职业素养教育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为此,建议可以采用大类招生分阶段培养的模式[7],学生在完成基础素质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学习后,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基础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进入岗位群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以达到差异化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霞.基于产业链的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36-39
[2] 李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简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6:9-12
[3] 刘晓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49-251
[4] 顾卫杰.服务地方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职物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130-131
[5] 戴浩.高职院校移动互联网专业“云+端”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软件,2013.34(5):150-153
[6] 罗健文.基于职业岗位群的计算机专业群建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3):75-76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1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实施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全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从事该课程教学的老师多,教师年纪分布从20几岁到近60岁,课程改革实施起来相对麻烦,因此目前均采用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机房统一授课。2015年至今,笔者在本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学,教学专业涉及会计、统计与会计核算、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多个专业,每年课程结束都会让学生填写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调查问卷,教学一线的经历及问卷结果的统计让人深刻体会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下、参与度不够高、师生互动较少、实践能力较薄弱,问题的凸显制约教学效果,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1.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调查问卷、四年的教学经历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部分学生潜意识里就不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觉得它就是一门公共课,对找工作帮助不大,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重要是学好专业核心课程,因此不会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部分学生认为课程里边的部分内容如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知识有难度,而工作中应用又不多,上课没必要认真学习,更不用说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了。部分大三同学涉及写毕业论文,在排版过程中感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学好,印象中老师讲过,自己做就不会,这都是因为重视程度不够,自主学习意识低导致的。(2)班级人数差异大,水平参差不齐通过2015年至今的课堂人数统计数据看,某些专业班级人数少到22人,多到65人,班级人数差异较大。少部分同学对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感兴趣、Office软件应用能力较强;但部分同学高中阶段接触计算机很少,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上述现状导致传统教学方法会出现“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给老师面授带来困难。即:能力强的同学觉得讲解内容太浅,早已学会;基础差的同学觉得讲解过快、难以理解。(3)师生、同学之间互动较少,参与度有限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多媒体讲解为主,每周一次课,两课时,老师和学生之间接触时间有限,仅限于课堂指导,而课后几乎没有互动。同学与同学之间也限于课堂知识的学习、课后作业的完成。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参与度受限,深层次互动很少,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能及时有效反馈给教师。(4)评价方式单一,重成绩轻能力目前该课程采用的评价方式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各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情况;期末成绩以机考为主,主要考察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情况。这样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学习过程、学习投入和其他实践能力的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制约教学效果的提升,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2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1课程的前期设计
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为总目标,将课程内容分成几大板块,每一板块设置不同的学习资源,将雨课堂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成四大板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板块、Office基本操作技能板块、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板块和大作业板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板块主要涉及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知识,还增加了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内容;Office基本操作技能板块主要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2010软件的操作和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板块主要包括Office软件的高级应用和文献检索两块;大作业板块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选题不限,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题目制作PPT,课堂讲解,学生老师提问评审,全面考察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丰富学习资源:呈现知识的PPT、演示操作方法的微视频、拓展学生视野的补充资料、推送给学生的课前资料、反馈学习效果的在线测试、模板测试等。将雨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起来,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掌握情况,活跃课堂氛围。
2.2课程实施策略
(1)课堂交互策略改变传统教学教师上课直接讲、学生听的方式,在每一次课前丢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开放性或前沿性讨论话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交换看法,深入互动,引入讲解内容。这可以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互动,增进感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认知上的广度和深度。(2)资源分层策略为了解传统教学方法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消”的现象,将教学课件和课堂作业划分为不同层次,准备基础级、提高级、拓展级的课件和课堂作业,学生根据自己水平完成学习任务。入门级和基础级是所有学生最低要求,提高级鼓励学生参与,拓展级则分配给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全面提升和拓展各方面的能力。(3)团队策略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由组建,共同学习,同时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小组成员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将学习任务分解,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同学做领头人,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教师将好的小组学习报告分享到课堂,全员参与点评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协作意识。(4)多元评价策略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跟教学评价改革同步,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处理问题的时间能力,因此教学评价策略也应当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而非传统的卷面成绩。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综合测评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课前在线学习和练习自我反馈,大作业考查学生参与能力,对内容讲解学生互评,期末机考综合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4
一、基本情况
我们这次考察了德国的法兰克福、亚深、特立尔、巴登和斯图加特等地,考察了那里的部分大学(黑森州教育学院、卡斯卢尔大学、慕尼黑大学)、中学(欧洲联合学校)、电教管理部门(巴符州文化部)和企业(全球较大的电教公司:斯玛特公司)。以下重点介绍我们进行考察的几个单位:
1、亚琛欧洲联合学校。学校所在的亚琛市位于德国最西部,毗邻荷兰、比利时,所谓"金三角"地区,一般称欧洲区域,这是学校名称的原由。欧洲联合学校是一所非公立学校,在德国是很特殊的学校。
对于在早期进入职业教育,后来改变选择,需要完成高级中学培训任务的学生来说,欧洲联合学校是恰当的选择,这所学校就是这样一所面向再教育的学校。对于完成10年中学教育,进入双轨制职业教育的学生,4天在学校上学,1天在工厂工作,可以通过在联合学校实习,然后取得进入大学学习的资格。也有从欧洲联合学校升入大学的非职业青年,一般是十年级学生,因为欧洲联合学校的毕业证书等同于高级中学毕业证书。
学生一般入学要接受入门学习,以班级形式上课,学习规定课程,德文、英文必须学习,法文、西班牙文、荷兰文,还有艺术课、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国民经济学。在数学自然科学领域学习数学、信息学、物理,也可选学宗教。
考试通过进入第二阶段,分为两年四个学期,可学感兴趣的专业进一步学习。不喜欢的课程也可以不学习,这种学习比较难。两年以后报考高级中学证书的学习,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在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在职又有深造愿望的学生特别有利。
对于想来学校读书的学生,学校也提供预科学习。如:毕业很久的学生,通过预科学习班,学习德文、英文、数学,插班也可以。如果已经工作了,其中的一些人想获得大学入学资格,可越过初级阶段,直接进入主要阶段。
高级中学毕业要有外语基础,他们特别重视外语学习,插班生一般要接受外语测试,测试西班牙或荷兰文后,方能学习。
语言教学中,他们大量采用了电化教育方法,用软件和internet进行教学。
giesbrecht校长说,运用电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变得灵活。他强调说,每个人的愿望、要求,可能是不一样的,10个小时在学校面对面学习,其他时间在家学习,称在线高级中学。目前德国有七所这样的学校,明年就有正式的在线高级中学。
schumacher女士认为,多媒体教学有两个目标,一是让学习者获得同网络打交道的能力,学习鉴别网络内容:二是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就需要学校有校园网。以支持网络学习、视频会议、所有电脑必须配置一致,和企业网络一样复杂,学生通过windows或linux学习,所有电脑都装有两个系统,连接中央服务器,有一台(服务器)上网,学生在家里可以学习教学内容。网上有信息课内容,学生在教室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学习网络运用,寻找资料,建立个人网页等等。
schumacher女士认为,市场上的软件很难应用于教学,对于学生自学还不太适用。因此,在教学中他们用互联网资源上课时,一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都有学习主题,学生先在网上查询资料,然后交流学习成果。学校建有光盘库可提供学生查询资料。
在德国每个州都有主域服务器和相应网站,有不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者的著作和作者情况的内容,有可听到朗读声音的诗歌网站,可选择欣赏。
2、卡斯鲁尔大学多媒体中心
卡斯鲁尔大学位于卡斯鲁尔市中心,在校学生15000人,是一所工科大学。该校信息学院(信息系)在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在该学院申请读信息系的中国留学生就有2000多人,但是目前该系每年容纳学生只有400多人。(deussen教授80年代是中国xx大学特约顾问教授)该多媒介中心建于96年,学生总数2500人,信息系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是卡斯鲁尔大学所在州的虚拟大学,有六所大学参与此项目。deussen教授介绍说,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建立基于网络的教育系统,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节约培养成本。其具体目标是:
建立卡斯鲁尔多媒体信息中心,把所有的图书馆和计算机联系起来;
通过多媒体方式支持教学;
支持在职教师的培训;
把虚拟大学的研究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卡斯鲁尔大学成为教学港。
该校目前应用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支持、协助,远程教育正在研究之中。学院目前建有一间多媒体教室(约80平方米左右),新建教室准备全部采用无线上网。
3、德国西南广播电台(swr)电视教学部。
西南广播电台(swr)由法国占领军建于1946年,从15人到今天1500人的规模。西南广播电台(swr)是德国的一个公共电视台,电视台每年投入20亿马克,来自德国国民每个月交纳的每部电视机的33马克费用,其广告收入只占6%左右。
西南广播电台(swr)是德国电视台所属的十个地方电视台之一,由swr和斯图加特电视台合并,位于十个地方电视台之二。每年制作1600小时节目,主要是娱乐节目。
主管多媒体的hauke先生介绍西南广播电台电视教育栏目开办的情况:
西南广播电台的电视教育栏目的教学内容由电视台和地方教育部门共同制定,学校协同制作,全部是义务性质,节目以电影、dvd、cd形式制作。旨在通过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一起重点探讨了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电脑是否是可以提供所有的信息万能工具,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如何协调教与学;软硬件问题及学习的地点以及在教与学中,媒体、环境的可能性。教与学在多媒体教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比较特殊的,除了传统传播知识的作用外,还有以学习结果为目的的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要提供解决方法及说明和练习。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师给学生一个具体方案模式,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法。
老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中,作用扩展了,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光是按进度学习,还要求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要很强,自己制订计划,自我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学生会获得更多的时间思考问题、了解问题和进行探索。个人决定学习时间、内容、目标,也离不开合作学习方式,还要求有综合学习的团队。访问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部,该部官员介绍了情况。
巴符州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有1000万人口,中小学生150万,教师数10万。巴符州年度预算600亿马克,其中100亿用于教育。
州教育部下辖六个部门,分别负责教师培训和再教育、学校建设、学校组织管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青少年事物和体育以及欧洲事务和媒体等。
州的教师继续培训学院按照州的要求,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学院和州教育和课程设置研究所密切配合,使教师及时了解到教育发展情况。
媒体管理委员会主任霍克介绍课程中利用多媒体的情况。从84年开始该州中学以上就要求有信息学的介绍,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原理、技术基础、在学校计算机室开展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学校教育也发生了变化,不光是技术方面,也包括开展教学,也包括把电脑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课程中。
霍克先生认为,电脑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工具、方法,同黑板、粉笔一样都是工具。
电脑知识的普及是最大的挑战,不是财力。并非是要多好的设备,主要是教师的培训,教师、教育学和电脑信息学是两个桥头堡,后者主要是工具,这是教育学上的问题。资源建设采取把教师自行开发的,愿意提供成果的,可向州政府直接要求经费,州政府可提供更多的设备支持。这些资源都放在州教育服务器上,州已经支持了2300个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各学校都设立了工作站,来支持教学。也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软件学习内容,包括印刷品、声音、视频及计算机作品。多媒体教学不光应用在某些课程,而且应该在所有的课程中应用,除了专用的计算机室,还希望在教室设置学习岛。
最近州和地方达成协议。2002年地方政府要为学校教室配置电脑投资1亿马克,州也设立了特别计划要有5600万马克资金,州用于教师培训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建设,在电脑养护方面州投资了3000万马克。研究所正在开发州教育网站,希望找到一些好的模式。
霍克先生强调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庞大的任务,需要时间,多媒体真正成为采用的方法还需要很多时间。财政、师资、都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它要和学校发展同步进行。
二、有益的启示
德国历史上的三次国家振兴归功于高质量的教育,德国是教育兴国的范例。目前的德国教育体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反法西斯改造”和结构调整,逐渐在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和继续教育等。
按照德国宪法《基本法》的规定,国家负责监督整个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鼓励私人办学。国家实行九年普通学校义务教育,柏林和北威州为十年。对此后不满十八岁的年轻人还规定了三年的非全时制职业学校义务教育期。
与其它西方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体制具有下述七个明显的特征:
1、“教育管理多中心”和“多样化中的统一”是德国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
按照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德国16个州享有文化教育自治和自,主管各类学校教育。联邦虽设立了教育部,但其职责有限,高等教育原则问题由各州通过各自的教育部实施。各州在《基本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及发展其学校教育事业,颁布专门的法规,包括:各级学校的设立、维护和发展;师资的培训和进修;学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学费和教材费的减免以及教育补助等事宜。由此导致德国各州的学校教育各具特色。为保证全国教育的统一性,各州文教部长组成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各州以及各州与联邦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方面的合作;凡涉及变动教育标准和考试等问题须提交联席会讨论。该联席会在波恩设有秘书处。
2、小学后的“分流制”。
经过4年共同的小学教育之后,学生要分流到三类教学目标不同的中学: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理中学。这种纵向三分流的中学教育,具体为:主体中学毕业生主要是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成为技术工人。实科中学毕业生有资格进入各种全日制职业学校,成为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文理中学毕业生则有不同形式的中学,因此,入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
3、“双元制”职业教育颇具特色。
德国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基础前提条件之一便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国家和私人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投入,使职业教育体系以其形式多样、注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等特点闻名于世,为德国社会和经济各部门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目前,德国约有30%的适龄青年人上大学,那些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其中又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为主(约为70%),也就是说,双元制培养的人员是德国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正因如此,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外界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4、德国几乎所有学校都是半日制的。
半日制学校一般早晨8点钟开课,通常到中午1点至2点钟结束。课后的活动大多是教学大纲以外的选修课。德国中学是世界上上课时间最短的中学之一,每年只有800小时;而法国是1040小时;西班牙是1300小时。近几年将13年学制缩短至12年,同时开始实行全日制上课,已成为德国基础教育改革最热门的话题。
5、德国实行普通与职业双义务教育制度。
普通义务教育从六周岁开始,年限一般为九年;之后是职业义务教育,直到满十八周岁成年为止,即凡是不在完全中学就读普通高中课程的年轻人都必须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或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职业义务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
6、高等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成立于1368年。十九世纪,按照"洪堡精神"成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其教学与科研统一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奉为欧美各国高校发展的楷模。在经历了法西斯统治时期的劫难后,德国高等教育在二战后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到1998年,全德共有高校344所,其中综合大学92所,师范学院6所、神学院16所、艺术学院46所,应用技术专业学院152所,行政管理学院31所、综合大学1所。目前在校生约180万。德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约占就业人口14%。高等学校绝大多数由国家主办,但国家也鼓励私人和民间组织办高等教育,并给以必要的指导和资助。德国1998年有民办高校75所。
国没有全国或全州的高校入学考试,13年制或相当13年制完全中学的毕业生,在其中学毕业的同时即获得普通大学入学资格。按各州达成的协议,高校有义务接受所有取得这一资格的年轻人上大学。目前有三分之一的适龄青年上大学,每年新生约25万人。
一般来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学专业,但随着入学人数的逐年增加,不少专业已人满为患,导致某些专业不得不实行入学名额限制,这主要涉及医学、法学和心理学等热门专业。设在多特蒙的“学习位置分配中心”负责在全德范围内分配上述专业的新生名额。
那些没能上完全中学,而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有上大学的可能,前提是他们在职校毕业后还须上一年的职业高级学校,之后方可获得应用技术专业学院的入学资格。如今,应用技术专业学院以其学制短、学习内容实用性强及就业方便等特点吸引了许多具有上大学资格的年轻人到此就读。
7、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事业近年来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更新过程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校时学到的知识可能在离校时业已陈旧。因此,德国各界的共识是,学校正规教育不应偏重传授知识,而应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知识社会要求。鉴于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德国政界目前正酝酿制定相应的法律,以保证这一事业的发展。
三、考察收获与体会
欧洲国家电化教育起步早,电教市场平均每年翻一番。德国8年代开始进行电化教育,电教设备的投入由政府给钱,大学、中学比小学开展得好。在信息技术中,他们做到三个重视、两个结合。即:重视培训、重视开发、重视应用。两个结合是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教学设备相结合,开展培训和远程教育与计算机宽带网和卫星教育网相结合。大致作法如下:
1、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尤其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培训。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如:各州教育学院组织分期分批的培训;教育部门与企业、与公司联合、与电视合,以便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实验利用网络和远程教育方式进行教师培训。
2、重视教育教学资源的研究、开发。州文化部(教育部)专门成立机构研究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有行政部门与教育电视合开发的,也有委托企业公司开发的。大学专门设立科研项目进行数字化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对开发的成果统一收到州教育服务器或州教育学院服务器上供各学校使用。
3、重视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黑森州教育学院让所有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输入到服务器中,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化形式,以利资源共享。欧洲联合学校进行的"坦德姆"教学法(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交互教学的实验)在德国学校中比较普及。卡斯卢尔大学把正在进行的课题研究实验的成果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相整合的作法也颇受师生赞赏。
4、教育是政府行为。德国学校的硬件装配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入,软件及资源建设仍是政府投入,资源由教育服务器在统一的技术标准格式下管理,免费供教师、学生使用,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5、德国在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同样重视投影仪等常规电教媒体手段的应用。考察中所到之处的教室配备的投影仪等,教师都在使用。
德国的电视节目中,经常播放一些适宜中、初等教育的内容,建议我国应引进一些这样的节目。德国的电视台是“bayern”,台标是“brx”。
在电化教育考察中,我们体会到德国人在几个方面的观念较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具体为四个方面:
一是时间观念强,德国人非常遵守时间,计划几点钟开会、参观,准时开始,会前准备充分,介绍情况只是有关人员参加。二是法制观念强,德国有4000多项法律和法令,司法组织分工细,专业性强,有普通法院、行政法院、福利法院和财政法院等,从官员到群众都按法律办事,未见行人、汽车闯红灯。三是质量观念强,德国重视产品质量,工艺精,包装好,有不少产品是世界名牌,经济效益好。四是开放观念强,国家之间可以自由往来,商店自选商品,自觉付款,大学没有围墙,塑像、画像到处可见。当然也存在不好现象。如:男女青年在大街上公开吸毒,女孩抽烟现象严重等劣迹。
四、思考与建议
德国电教虽然起步早,但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目前,有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一些学校的硬件设备还不如我国的一部分学校。学习德国的经验,有以下建议:
1、关于投入问题。电教设备、教材建设需要大投入,德国主要由政府投入,我国国情虽然与德国不同,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的电教投入也应以国家拔款为主,多渠道进行筹集,包括政府制定优惠政策。
篇5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处理;图书馆;服务创新;数据储存;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099 — 02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已经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将给图书馆行业根本性的变革。尽管如此,图书馆在大数据运行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技术的完善与成熟还尚待时日;人们对大数据的认知程度还较低;政府等相关方面的投入困难较大;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还有信息保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解决。信息时代,数据作为一种高效资源,如何利用和开发其内在的价值,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企业界、科研部门、战略投资者及相关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大数据概念与理解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有人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30多年来,各个领域的数据量都在大量的增长,因此,“大数据”这一概念也变得越来越流行,也越来越重要。以“云计算”为标志的“大数据”,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政府的发展战略。有学者认为,所谓大数据,就是指那些大小已经远远超过传统意义方面的尺度,一些普通的软件已经不可捕捉、管理、储存以及分析的数据。随着全球信息等技术与科技的发展,大数据本身一定会不断加大。
大数据有五方面的特征,即多样性、大容量、高速度、时交性,以及通过数据库处理持久储存的数据不再需要大数据处理,需要有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满足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和实时数据处理的要求。大数据是海量储存、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云计算、物联网、社会性网络等技术发展的自然延伸。有专家预测,2020年全国拥有的数据量将会可能是2010年的30倍。这些数据将帮助人们从大体量、高复杂、多种类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技术将会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公共服务和信息体系必要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应用技术潮流的影响,为此,图书馆经营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及时掌握大数据等技术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掌握其核心技术,以防措手不及。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领域的民众基础会不断扩大,整个图书馆行业在主观与客观方面都需要新技术核心工具的强大支撑。
当前,大数据被人们誉为是未来的石油和黄金。这也足以说明大数据的重要性。因为复杂的大数据随其所隐藏的世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或感兴趣,大数据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视。例如,在美国,2012年3月拨专款2亿美元支持和推行“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把大数据列为国家计划和战略高度,这也把世界带到了大数据时代。这一时代,为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挑战。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组织、识别和分析隐含在用户行为中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信息,拓展图书馆服务,开展对图书馆的服务,对图书馆的服务趋势需求进行预测,以达到图书馆资源、服务与读者需求的双向理想控制。
二、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
(一)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方面需要大数据的支持。当代,图书馆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图书馆藏资源、空间建筑、借阅服务等方面的竞争,而拥有大数据总量、对大数据挖掘、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将成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竞争的一大指标。同时,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制定与实施也必将依赖于对庞大的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需要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处理和监护,需要大数据的综合支持。
(二)未来图书馆图书馆的核心资产将是对大数据的综合掌握。随着人们对大数据的认识程度的提高,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日臻完善,大数据变得将会愈加有价值。例如,读者的借阅习惯、服务消费记载、服务质量提升等,能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服务模式进行趋势分析、发展预测提供支持的大数据,都有可能成为图书馆的核心资产,这些可以说是高科技投入,也是未来图书馆的高智能发展选择。
(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带来了机会和挑战。高科技时代,需要图书馆通过了解结构化数据了解现代客户享受的图书馆服务的种类,也需要利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在图书馆——客户的服务关系中去挖掘正在发生什么、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一边是图书馆找到的服务营销模式,应对未知的危机和挑战。
三、图书馆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与发展方向
(一)高度关注和重视大量的图书馆用户的数据和信息。高科技信息时代,多类数据的拥有、挖掘、融合、利用水平是图书馆行业竞争的关键因素,加大信息资源采集、拥有也将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大内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所需的数据量,也是目前应该首先想到的。这些所需的数据中,既有当前图书馆建设的文献资源、数据网络;也有目前图书馆还无法进行或暂时没有进行的非结构性数据。例如,用户信息行为数据,这类数据将会具有极高的价值,很多的图书馆服务只有对大量的用户数据挖掘、分析,才能得出图书馆所需要的决策参考。
(二)着力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程度。现代图书馆的服务,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高标准的智能化服务水平。一是图书馆应该用智能化技术进行自动、高级、复杂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这就是的数据图书馆的主体本身的功能和需求。例如,对海联数据的智能获取、关键词及数字获得等,也是节省下来的人力去研究图书馆的建设策略与更进一步的智能化投入。二是从读者来看,服务内容、手段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及服务实践所需的资料,如社交信息、生活数据等大量的非结构、半结构化的数据也都围棋智能化的决策提供了参考和资料信息。三是图书馆服务智能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知识从单个主体拥有向多个主体拥有的流通与传播,也对隐性的知识向显性的知识转变、知识的发现、挖掘和组织等都有影响。
(三)积极探索和分析大数据及其相关的服务。大数据和信息时代,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其信息系统中都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行为数据,将数据整合、分析,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分析,这样可以展现出社会个体的运行轨迹。例如,在美国,许多大学都开设了与大数据有关的课程和研究方向,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已经围绕元数据、数字格式和数迁移等主题开展数字馆藏课;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也在安排基于专业信息学课程和一个新信息学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4月26日,有消息称哈佛大学图书馆将要把图书数据公之于众,这些数字由73家图书馆分馆提供,共涵盖1200多万种资料,内容包括书目数据、地图、视频、音频等;在印度班加罗尔已经有超过100家以数据分析为主要服务的新型数据公司,并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性数据分析公司。有专家预测,印度大数据行业规模在3年内将达到12亿美元;全球大数据行业的规模将在2015年末由82.5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可谓前景诱人。为此,图书馆开展大数据分析必不可少。一是图书馆的自身建设需要大数据的研究与分析,一般是以现有的数据为对象进行分析,是对现有资源的深层次挖掘;二是读者需要大数据分析及内容,这一业务类式于图书馆为企业等客户群体所做的信息情报参考、竞争情报分析。
(四)充分利用大量的复杂的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未来图书馆对技术、工具的应用需求将会更加迫切,这也为图书馆的技术应用水平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聚类分析、网络分析、可视化分析、数据融合、数据集成等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现在也只是研究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通过这些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大量网络社交等信息行为产生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也让许多学者开始思考和去采集利用这些信息。有人认为,如果能采集到一些日志等信息数据,就可以很好滴满足发现关联规则、内容分类和用户聚类的要求与需求。
(五)未来图书馆大数据发展的模式。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的进步给当前软、硬件开发及数据处理模式带来了挑战,因而也必将展现出大数据这样新的数据管理、处理模式。一是大数据本身优越且实用,价值巨大;二是有政府和社会组织对其认同和大力支持。大数据开发前景广阔,可渗透到图书馆等各个领域。图书馆作为技术敏感度极高的行业和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因高度重视这一事业发展,积极尝试和思考解决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和资源开发中的大数据问题,这也是图书馆获取服务创新的关键所在。三是作为异构形式存在的大数据、数据发现效率与数据规范程度是成正比的。而图书馆行业对知识规范性控制的思想和技术方法恰巧在大数据领域有了用武之地。或许,比如如何构建一个通用规范控制机制,以确保异构数据的互为操作这样的问题,会成为图书馆从业人员将行业的传统的技术和方法发扬光大,并获的知识社会一席之地的契机。
结语:
图书馆服务创新使其价值体现的核心,也是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注入了活力和动机。多年的实践证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数据的集成与处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政府投资与支持等都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今天的图书馆发展面临着极高的大数据跨入门槛,竞争中面临着搞管理风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发展战略等都是图书馆迈向大数据的关键因素。因此,图书馆在新时代要想有大作为,须认清形势,利用大数据创新图书馆服务,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 考 文 献〕
〔1〕张文彦,等.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2,(06).
〔2〕韩翠峰.大数据带给图书馆的影响与挑战〔J〕.图书与情报,2012,(05).
篇6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教育;等级考试;职业技能
无需任何说明,众所周知的是计算机技术已经真正成为国家、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动力。计算机技术在各个应用领域迅猛发展,基本上任何前沿科技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辅助运用。民用的各个环节需求也更是毋庸置言,IT、网络存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物联网等皆已经成为老少皆知,耳熟能详的概念。粗略的统计一下,我国每年IT市场至少需要100万人才,专业人才需求在40万以上。
有了如此大的市场,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就不足为奇。计算机专业的高速发展也的确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一度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中最红火的选择。但近几年情况全然不同!
1 高职计算机类学生就业现状
笔者从事计算机教育十多年,近来清晰地感受到计算机类专业选择意向从最火急剧下滑到最冷。笔者在10年、11年、12年参加的六次计算机类教育工作会中听到是一片呼声,计算机各专业招不满学生、计算机各专业招不到学生!笔者调查了十多所高职院校,结合麦可思研究数据表明计算机类的相关专业属于从07年到09年就业率下滑最快的8个专业之一。09年的计算机类工程师就业率还能达90%以上,11年直接成为红牌警告专业。《麦可思研究》151期就业蓝皮书指出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这些专业连续三年(2011—2013)都是就业红牌专业。请注意这8个专业中有3个直接就是计算机类专业!
是市场需求不足了吗?不是!近五年的各大高校招聘会上的大量的企业(此处特指IT业)无功而返,他们需要人才。研究表明部分红牌专业如计算机类是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产业的要求造成的,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
关键能力不足是瓶颈!关键能力是指学生获得完成今后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获得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以及具有不断地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
2 高职计算机教育以及等级考试现状,矛盾突出
三年多的时间,笔者对47家IT相关企业作了调研,表明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的近45家,达98%以上,要求学生掌握更多新型工具的仅24家,而要求开设相关工企结合课程的有31家,结合其他研究表明“厚基础、宽口径、有特长”[1]是企业的需求。
对毕业学生的调研则统一的多,324份应届毕业生对学院的建议基本上统一为与市场结合,开设工企实践类课程。719份三年以上的往届毕业生则有近70%想再加强编程基本能力的提高。
这次调研表明,学校在教导学生就业侧重点应适当调整。很多高职院校强调“理论够用,实践为主”,课程结构调整后都以实践类为主,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成为主题,部分教学大纲实践课程不仅仅达到50%,更多的工科类专业达到65%及以上。但高职不是技校,我们要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理论的缺乏将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制约。计算机教育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计算机教育的持续学习性在某些意义上讲与本科教育有重合的地方,基本功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而学生学习时间的缺失将进一步加大理论上的差距。一方面教学计划课时量的缩减,比如c语言等基础课大部分学院因为课程改革的需求由96课时减为64课时;这对于能够课后主动复习和预习的学生来讲是能够达到学习要求的,这样可以开设其它课程,但这也同时产生了一部分学生基础不踏实的现状,高职类学生通过等级考试的成绩有所下降,过关率降低。另一方面手机等游戏设备的盛行也的确减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这需要学院给予压力,督促学生的自我学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就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途径。
很多高职类教师认为计算机等级考试不能反映计算机类学生整体学习的状况,因为现在等级考试越来越细,考点太偏,知识点陈旧等等。但这目前仍然是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难以替代的一种良性督导。而随着等级证书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条件之一,为了增加今后就业的砝码,也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提高自身计算机的能力。更何况许多单位、部门已把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作为人员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上岗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二级考试中不妨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便于学生打破专业和班级的界限,按照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不管是二级编程能力的掌握还是一级办公能力的提高都是终身受益的[2]。
3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多途径优化高职学生的学习效能
3.1 充分尊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结合考证,以点及面,全面开花
一是在上课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合学校政策,让学生明确考证要求,人为制造适当压力,使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由外部压力内化为内部需求,内心强大动力将是能力提高的最根本措施。
二是在理论教学中加设文科及生活元素,优化教学效果。比如讲循环时就可以结合类似于“101次求婚”之类的环节,以101为循环变量,讲解For与While两个变量体的区别;又如Rand随机数讲解可以结合彩票的中奖率题,有目的、有方法地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三是强化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程序设计入门阶段一定要求学生动手编写程序,亲自动手进行程序设计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当一个程序由学生亲手编写出来,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满足感!因此适量布置小程序开发,并逐渐提高规模,最终让学生感受程序的规律。
四是考前开设培训班,考学相长。考前培训班学习时间是学生学习精力最集中的时段,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会让一部分后进生增加学习效率。准确把握考试大纲,充分利用这样的时间将考试重点,同时也是能力重点传授给学生。一定要打造高保真的考试系统,多几次的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学的很好,但每一次学生做出结果看到成绩和分析,会让学生能力迅速得到提高。
3.2 将兴趣学习小组打造成常态环节
打造特色教育离不开师生的近距离接触,兴趣学习小组就是这样的一个良好方式。近年来师生关系比较疏远,“上课来,下课走”是原因之一。而兴趣学习小组的开设,将使老师与学生增加接触机会,以良好的教师魅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与老师共同形成了一个教学的有机整体,促进教学相长。
另外,兴趣学习小组教学能克服课堂教学的教材等因素的制约,以实际的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支配下,自觉地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从而达到培养自主性教育的目的。同时实现与企业文化的近距离接触。
作者近四年在六个五年制高专学生班进行了试点工作,采用实际工作范例,让学生进入实际项目的后期处理工作。五年制学生底子差,自控能力差为众所周知。但就在这样的班级,学生参与度高达82%,而且完全是自觉参与。个别学生为了及时完成项目乃至到了一两夜不睡的程度。
3.3 以赛促学,全面打造优质的教学资源
对于优秀学生来讲,提供进一步能力提升的空间是学校必须考虑的。社会上的技能比赛一般都是模拟企业规范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时找到一种企业环境的感受,以此来检验和推进学生职业规范的形成。
对于优秀学生而言,在学校常规学习课程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打造比赛类优质的教学资源,一利于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二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技能比赛的成绩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最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更有比较现实的就是获奖的同时往往解决了就业问题。
3.4 参照国外成熟方法,切实引入先进体系
它山之石,可为借鉴。为解决专业培养结构和产业结构失衡的矛盾,培养高层次专业应用型人才,我国可参照德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成熟方法。比如澳大利亚的TAFE0体系以提高能力为原则,控制理论课,加强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对实践能力考核非常严格,合格者可获得全国通用的相应等级的就业资格证书[3]。
国内劳动部的证书同样有这样的效能。加大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一方面充分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原则,从而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生的充分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教学过重中重建“理论、实践、再理论”的过程,提高学生就业的质量。
3.5 建设移动学习资源
前文曾经说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减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时间。但事物总是有弊也有利的,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途径,并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方便的分层学习。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就做了这样的尝试。重点打造了近千条视频,采用了微视频格式,播放时长介于3-5分钟,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学习,尤其是手机。并将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能力层次划分。学习者可以通过层次分解,通过扫描二维码按需学习,达到学习效率最优化。如下表1-1所示。
参考文献
[1]孙全党,靳瑞霞,龚声蓉.德国高等教育对建构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金字塔体系的启示[J].计算机教育,2007(19):62~64.
[2]姜漓.计算机等级考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影响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9(2).
[3]郭靖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4] 刘应芬.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描述研究[J].云南大学,2012(4).
作者简介
篇7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校企合作的情况并不少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意向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校企合作意向书1甲方:__x学院
乙方:__有限公司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在平等自愿、互利共赢基础上,制订如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一)互认挂牌、就业推荐、员工培训合作
1、甲方在乙方挂牌设立“__x学院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甲方挂牌设立“__有限公司人才资源培训基地”。
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对外信息使用共建基地的名称,并开展管理、实习、培训、科研等合作。
2、作为甲方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
甲方每年邀请乙方用人单位参加甲方组织的校内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优先为乙方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3、作为乙方的人才资源培训基地,甲方可以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商决定。
2、乙方作为甲方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也是甲方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应优先满足甲方学生在专业实习、毕业生实习等方面的需求。
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
3、乙方若需在甲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原则上可由甲提供场地设施,由乙方投入生产设备。
(建立实训基地协议另订)
4、甲、乙双方应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同时,甲方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思想教育。指导老师、辅导员老师必须按期下企业协助乙方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乙方应为顶岗实习学生制订其实可行的轮岗工作计划。
5、乙方为甲方学生顶岗实习提供相应的实习工作、生活环境。
实习期间企业与实习学生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酌情发放实习补贴,以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6、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根据实习协议的要求应服从乙方管理人员的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含考勤管理和技术管理),同时不得违反甲方的有关管理规定。
乙方应指派专门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乙方应负责实习学生在乙方单位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
7、因实习学生或甲方原因提前终止实习,甲方应提前一周告知乙方。
反之亦然。实习结束,乙方应向甲方提交学生实习的证明和评定。
8、甲方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协调乙方和实习生之间的关系。
(四)互派挂职交流合作
1、甲方每年定期派遣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队伍。
挂职期间乙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保证挂职效果。
2、乙方及其下属相关企业,每年定期派遣中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到甲方挂职支教,参与甲方的管理、教学工作。
挂职期间甲方提供相关食宿条件和工作岗位,并保证挂职效果。
3、双方派出的挂职、培训人员应认真做好对方的生产和教学工作,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各种管理规章,确保各方的正常工作、生产和教学秩序。
挂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视情况由接受单位发放相关聘书。
以上协议如遇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未尽事宜时,双方另行协商解决并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一式两份,以方各持一份
甲 方: 乙 方:
代表人: 代表人: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企合作意向书2一、方案的总体简介:
与学校建立合作共建关系,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有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工学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企业对院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校企合作目的:
建立校企间合作共建关系,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各类专业型人才,为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提供一种专业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实际专业设备的操作来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工作经验,培养适用于实际社会生产的专业型人才。
1, 一方面学校内部有很多资源,有很多优秀的学生,有很多有知 识有管理经验的教师作指导,也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人才。
2, 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朝气蓬勃的年轻学生,需要有综合素质强,同时又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有这样的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带动企业的不断创新发展。
3, 调查发现,目前招聘会上普遍对职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然而,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教育跟实践严重脱节,造成步入社会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工作经验,“工作经验”成了毕业生求职中的一个软肋!
为了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学生们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去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他们大部分都愿意在不断地与社会接触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4, 社会上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关注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就业,更能为众多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社会的美誉度。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三 合作收益分析
学生方面 :
针对性学习电容式触摸屏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操作方式以及测试工艺,获得前沿技术的社会实际生产能力,为后续就业提供坚实的专业知识。
学校方面:
通过校企合作,使得学校完善面向于社会实际生产的教学课程,利用企业提供的专业技术资料和实际生产试验设备,提升学校的实践性教学能力。通过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企业方面:
可以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专业型、高素质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更好地支持学生就业,更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会提高企业社会的美誉度,增加企业的知名度。
四 校企合作组织形式及流程:
(一),组织形式:
1,与高校间建立合作共建关系,直接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联系或相关专职部门。与校方建立合作关系,以推动学生就业,在校园内部建立储备干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在学校内建立基地,由校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筛选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由学校根据企业专业要求,灵活合理地制定专业方向培训课程,更多的学习面向于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
(二),合作共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提供下述资源为学校的专业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A:各类电容式触摸屏产品,包括应用于各型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类娱乐系统触摸屏产品。
B: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的演示套装,包括演示硬件和演示软件。用于电容式触摸屏的实现原理和触控功能演示。
C:提供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的关键工艺配套设备,例如热压绑定设备、测试治具、贴合设备以及高性能激光裁切成型设备等。用于针对性的进行学生实践操作培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D:公司定期派遣专业高级工程人员前往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将用于实际社会生产的工程经验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逐步具备实际产品生产经验,这样踏入社会后将是带着实际的生产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专业操作能力。为打开广阔的就业前景。
E:企业定期接收学校委派的优秀对口学生来工厂进行实际生产环节培训学习。企业安排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并根据实际培训计划学习依次进行从设计开发到一线生产车间的相关岗位学习。使学生通过培训,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专业设备的操作、设计方式和理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校方:
A:校方筛选优秀学生组织专业对口班级,进行对口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培训。
B:组建对口专业实践学习实验室,配套对口专业的教师,利用现有专业知识并利用企业提供的硬件设施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训,并列入学生毕业考核内容,督促专业技能的学习。
C:为企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讲课提供必要的课程时间安排。
D:定期选拔优秀对口专业的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际生产环节培训,并委派专职辅导员进行学生团队管理和学习监督以及考核。
五 合作投入预算
企业方面:
1、合作的第一年,计划投入总额不少于10万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程序,用于实际教学工作。
包括各类专业生产设备、测试软件、各类实际应用产品组件以及前沿新产品教学资料等。
2、合作的第二年开始,按照100元每人每月支付校方管理费,按照新进员工1到12个月支付,超过12个月停止支付。
员工未做满12个月,则按照实际的工作月份支付管理费,未满一个月不进行支付。
3、每年投入不少于15万元经费,用于学校委派实习优秀学生
的培训,并给与一定的工资和生活补贴并提供不低于企业正式 员工的食宿条件。
学校方面:
1、建立对口专业培训班,配备专业教学力量进行对口专业课
程的教学。
2、开辟对口专业实验室,安置企业提供的专业生产试验设备,
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的平台以及教学经费。
校企合作意向书3甲方: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
乙方:山西灵石第一职业中学
为了切实可行地落实教育部职成教20__(12)号、20__(1)号文件关于加强中职学校生产实践的精神,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产教合作的原则,共同培养和造就应用型中等技术人材。甲方经天津市西青区就业合作协会接洽与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合作共赢、互不妨碍的原则,在遵守双方的规章制度下展开产学合作,一致同意签订校企联合产学合作协议书。
一、合作内容和形式
1、订单培养。
根据甲方或所属企业的用工需求,为甲方提供“订单培养”。培训项目和课程由双方协商设计。“订单培养”由乙方负责组织和管理,甲方派人跟踪和指导。
2、学生实习与就业合作。
乙方根据甲方的需要,作为乙方的实习实训基地,为乙方学生提供实习指导、技能培训和实习津贴,具体事宜由双方商定。
3、企业在岗人员培训。
针对甲方或所属企业的实际营运需要,为企业提供合适的培训项目或短期课程。
4、设立三星电机奖学金。
由甲方出资设立,对乙方在校学生中专业学习或技能训练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学金额度(奖学金的筹集、评定、发放等具体运作方式由双方另行商定。对获取奖学金的条件有特别规定的,由双方另行约定)。
5、设立三星电机”优秀园丁”奖
。由甲方出资设立,对乙方优秀教职员工进行奖励
6、甲方一次性向乙方投入相当的教学设施及资金,用于进行设施改善和教学,细部内容双方协商进行
二、定向培养方式
1、根据甲方的人才需求,乙方为甲方构建“三星电机定向培养班”。
2、学历层次: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历
3、培养模式:
①在学期间乙方可根据教学计划,不定期安排部分学生到甲方提供的地点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每学年不少于两次。
②甲方有权将公司入门教育课程(公司介绍、企业文化、基本遵守等)加入乙方教学计划中,并由甲方派出讲师。
③学生入学第三学年按照甲方企业或关联企业要求做顶岗实习
④假期实践活动。根据甲方需求,乙方应安排学生到甲方及所属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记本
“三星电机” 优秀园丁奖:3 名 三星数码相机
“三星电机” 感 谢 奖:5 名 三星MP4
10、其他:甲方提供“三星电机班”特定服装;乙方负责监督管理学生着装
甲方提供教师及学生家长访问等活动,乙方负责提供组织协助工作。
三、责任与义务
(一)甲方
1、开展行业调研,了解市场信息,沟通行业与乙方的联系,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乙方的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合作项目,并指导、主动协助乙方完成培训任务。
2、负责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所界定的由甲方承办的一切事宜。
3、遵守具体合作培训协议所作的相关规定。
4、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乙方通报,并主动与乙方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5、为乙方学生提供己所能及的实习、就业便利,同时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优先向甲方推介优秀毕业生或学员,也有权要求乙方为甲方选聘人才提供便利。
7、甲方允许乙方学生在“实习”期间,按的比例
配备带队老师,和甲方对学员进行教育教学和保证实习安全工作。甲方为乙方带队老师提供生活津贴:
8、短期实习期间甲方为学生交纳工伤、意外伤害保险,顶岗实习期甲方为学生交纳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就业后乙方为学生交纳五险一金。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住房公积金)
9、甲方承诺乙方培养的学生经理论和生产实习双重考核合格且身体健康者录用为正式员工;
10、甲方有权检查乙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所执行的教学计划是否符合培养目标并提出意见;
11、甲方应根据乙方的教学计划配合实施学生到甲方的实训,并提供相应劳动安全保障;
12、甲方可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合乙方开展
教学工作;
13、甲方根据乙方教学特点给予教学设备支援:
(二)乙方
1、主动与甲方接洽、沟通,倾力合作,积极承接并努力完成甲方交付的培训项目。
2、负责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所界定的由乙方承办的一切事宜。
3、遵守具体合作培训项目协议内容所作的相关规定。
4、若在合作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向甲方通报,并主动与甲方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5、乙方在其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享有与甲方优先合作的义务。
乙方应优先向甲方推介优秀毕业生就业。
6、乙方在其学生在校及在公司实习期间,应派专人进行必要的日常管理。
(包括出勤,学习及实习态度,纪律遵守等)
7、在经得甲方同意的基础上,乙方拥有利用校企合作、借助甲方的社会效应开展宣传的便利。
8、乙方应根据实习情况管理学生保证学生在实习期内在甲方公司实习的稳定性;
9、乙方应按照经甲方审核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10、乙方应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优秀学生;
11、乙方有权知晓甲方招聘及用工的合法性;
12、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学生的真实表现情况供甲方招聘录用参考;
13、乙方向合格的学生颁发国家教委承认的中专毕业证书。
14、乙方向电工、焊工、钳工培训合格的学生颁发国家劳动部承认的工种技能等级证书。
四、协议的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
1、经协议双方协商同意,可变更协议内容或解除协议。
2、因国家政策、行业管理调整涉及到本协议内容的,双方应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协商修改协议的相关条款、内容。
3、因发生不可抗力造成某一方不能履行协议的,该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十五日内书面告知另一方,双方可协商变更或解除协议,相关责任由各自承担。
4、任何一方因违背协议约定的事项而给合作方造成损失的,违约方应按协议规定给予对方赔偿或补偿。
5、协议双方若有一方违约而造成对方无法履约时,守约方可提出终止协议,双方确认后终止协议。
但在协议终止前已开始实施的教育培训项目不受协议终止的影响。
6、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规定,守约方有单方面解除约定或要求对方继续履约的权利,无论守约方作何种选择,违约方均需向守约方赔偿损失。
五、争议的解决
1、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2、学员进校后可跟乙方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达成意向协议后可参与甲方的优秀师生等项目评选,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推荐定向班学生到其它单位就业。
3、定向班学生如有违反甲乙双方有关管理制度中开除、解聘用工关系以及学员资格的条款,以及触犯国家法律的,甲方不予录用。
甲方: (盖章) 乙方: (盖章)
代表: (签字) 代表: (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校企合作意向书4一、实训项目合作方案(积极响应教育部3+1[2+1]教学模式改革)。
面向对象为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很多高校为毕业生课程实训和实习问题困扰,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单位实习,或者很少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愿意接收。拓胜利用自身的企业联盟、合作企业以及本身的“软件工厂”资源和培训资源优势,很好地为高校解决了这一问题。
拓胜实训包含两种形式:
1、拓胜统一实训项目。
特点:实训周期、地点和内容由拓胜公司统一安排
收费标准:完全免费。
2、定制化实训项目
特点:实训周期、地点和内容由院校方(受训方)按需定制
收费标准:
1)周期为1周以内的实训项目完全免费。
2)周期为1周以上的实训项目根据院校要求达到具体目标及参加实训具体人 数、培训周期的长度等而定。
二、专题及就业讲座方案当前,热门的技术如Android应用开发、云计算、IOS、物联网、数据挖掘等,五花八门、炫人耳目,众多高校学生热切希望获得相关知识,但苦于不知门路。拓胜科技集合了软件行业的精英专家,定能通过专题讲座为学生答疑解惑。
为各大高校中下层次学生就业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是拓胜科技的使命。不管是那个层次的学校,优秀的学生都不愁“嫁”。但中下层次的学生呢?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拓胜深信,中下层次的学生之所以难于就业,不是因为他们智力问题,而是在于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正确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为此,拓胜精心准备了《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如何选择企业》、《职业规划》等多种就业讲座。收费标准:完全免费。
三、课程置换方案
拓胜课程置换方案是基于高校学生在自愿原则上报名参加拓胜科技精品就业课程。学生在拓胜科技参加就业课程学习的内容可以替换高校开设的相应内容的课程,由拓胜科技按院校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
拓胜科技必须按照学院对相应科目和课程考试的要求及相关规定对学院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并在高校提供的考试时间期间完成对参加课程置换高校学生的评分考核工作,并在一周内向院校提供课程置换科目的成绩表;
收费标准:依照拓胜科技精品就业课程的费用向学生收费。
四、9+8综合技术及项目实训、实习方案
前9周,通过学生熟识的真实商业项目案例,对功能进行分解讲解,带领学生应用高级主流开发技术,逐步实现该项目的每一个功能点,使学员在就业之前掌握高级主流开发技术;并通过团队分工,虚拟薪酬等手段,使学员按项目中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进行合作,通过项目实践强化各个角色岗位技能要求,使学员以自己特有的角色积累软件工程项目实战经验并巩固其对高级应用技术的掌握,最后达到同时提升个人职业素质及技术开发能力的目标。
后8周,以拓胜公司为媒介,推荐完成了大量实习的高素质学员到社会上的知名软件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建设实践基地,承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校和软件行业协同育人,建立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体现统一性;紧跟技术发展潮流,依据企业业务流程,分步分阶段实施建设计划,确保基地建设的技术先进性;制定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以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率,提高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水平。通过校企合作,以实际生产需求和标准进行基地建设,将基地的实习与生产融入企业生产链的某一环节,使校企在产学合作中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学“双赢”,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基地建设以多种方式与多家企业合作,以确保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总学时的70%以上、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在两个月以上。
六、建设校内软件工厂
面向社会,获得真实的商业项目订单,以拓胜公司的资深工程师为项目经理,以学员为雇员,完成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使学生积累宝贵的真实项目经验。内容包括:
1、IT外包业务
广州是国内主要外包目的地之一。发展初期,软件工厂的主要业务是软件外包,充分发挥软件工厂的人力优势和技术优势。
2、行业软件开发
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发各类软件系统。
3、自主开发产品,推向市场
准市场切入点,自主开发产品,推向市场,为软件工厂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重点在3G增值业务、嵌入式系统、重点行业应用等方面开发产品。
4、高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科研项目的分包、成果转化高校每年都要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
软件工厂可以承接学院科研的分包项目,组织本科生参加这些分包的科研项目。
软件工厂作为以企业为导向,与软件市场联系紧密,软件学院的老师可以将科研成果拿到软件工厂进行孵化,推向市场,创造效益。为广大学生提供岗位实践,提供培训(实训)服务
5、软件工厂下设培训(实训)事业部,承担学院本科生实训教学工作。
软件工厂还承担各个层次的软件人才培训,包括:
(1)、大学生就业前实训
(2)、社会人士转岗就业再培训
(3)、各类软件资格证书认证培训
(4)、为政府、行业和知名企业定向培训
(5)、为各类软件培训机构培训中低端软件师资等。
技术领域
可供合作的领域包括:Core Java, Java Web编程,Java Web三大框架, Android 移动应 用,Android游戏开发,Opengl ES三维图形程序开发,IOS应用开发,嵌入式,。Net等多方面领域。
高校受益 学生就业率提高:由华南农业大学提供的反馈数据,每次实训之后,学生面试成功率都至少提高了20%左右。
生员增加:由肇庆学院提供的反馈,由于近几届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软件工程专业生员数目将由54人增加为120人。
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与拓胜的校企合作可提高学生面向专业软件公司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校内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工程意识,保证校内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在与拓胜公司的合作之后,可帮助专业教师提炼自己的科研方向,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增加学生实习机会:拓胜科技本身有外包的业务,同时在软件开发行业有广泛的合作企业,经常收到相关企业对实习生的需求,拓胜科技会为实训学生和企业提供双向选择的渠道,每年都会成功为企业推荐过百人的实习生。
校企合作意向书5甲方(公司):青岛兴才劳务服务有限公司
乙方(学校):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实施“定单式教育”,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合作总则
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既有良好职业素质又有很强的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双方同意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甲方产业发展需要和用工计划,设置招生专业和短训班种类,确定校企合作办学班级人数,按甲方职业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和职业资格准入相关条件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按需施教,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
二、责任和义务合作办学协议书(一)甲方责任:
(1)负责接收乙方 专业,学生 名,安置在
公司。工作时间为一周五天,每天八小时工作制,除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加班按国家劳动法和地方法规规定给予报酬。
(2)负责向乙方提供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状况,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各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协助乙方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联办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各种培训班实施计划,制定各专业岗前培训计划和顶岗实习计划。
(3)根据当前一段时期用工需求和员工培训计划,提出联合办学各专业春、秋季招生建议计划数和短训班期次人数的建议计划。
(4)甲方负责接站、接待工作,甲方确保乙方学生到达后,三天内顺利上岗工作,如因甲方原因造成不能就业,由甲方提供免费吃住和返程车票,按到达时间算起。
(5)甲方负责制作“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基地”,乙方负责悬挂于校门口。
(二)乙方责任:
(1)乙方负责根据甲方要求设立 班(班级名称根据公司名称或所需专业名称设定) 人(班级人数),并即时反馈给甲方。
(2)乙方负责根据甲方提供的用工信息,如实向学生宣传并正确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工作。
(3)乙方负责送毕业学生到企业工作,提前将学生的专业、人数等情况通知甲方。
(4)由乙方负责制作“_________________实习基地”,甲方负责悬挂于企业门口。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 上一篇:医疗器械服务方案及措施
-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