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行业调查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设备行业调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设备行业调查

篇1

物联网(IoT)迅速成为消费者体验和全球经济的关注焦点。但是,IoT也可能表现出浓厚的个性化特征。在医疗领域中,联网医疗设备逐渐融入IoT,这些设备佩戴舒适,并已临时植入乃至嵌入人体,以便开展药物治疗、药物处理及综合健康护理。

由Intel Security赞助、大西洋理事会完成的报告深入探究联网医疗设备面临的安全挑战和社会机遇。其中针对医疗行业、监管机构和医学界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福利,同时尽量降低这些设备面临的软件、固件和通信技术安全挑战。

今天人们可以佩戴联网设备进行详细自检,包括日常饮食、锻炼计划及生命体征。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快速调整优化植入的医疗设备(如心脏起搏器),而且往往无需启用导入性医疗程序。在医院中,新设备纷纷联网,用以提供更高效、更经济的监测和治疗方案。据估计,在未来的15年中,这些技术可以节约630亿美元医疗费用,并能降低15%-30%的医疗设备成本。

然而,联网医疗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呈现出四种主要交叉隐患,包括危及信任的意外故障。无论发生任何显著故障,各级社会团体都可能会抵制联网医疗设备,致使联网医疗设备部署延迟数年乃至数十年。保护患者隐私和敏感健康数据是另外一项当务之急,因为恶意黑客意识到医疗信息尤为可贵。2015年PwC全球信息安全情况调查,2014年医疗纳税人和提供机构报告的信息安全事故猛增60%,增幅几乎是其他行业的两倍。

蓄意破坏同样不容忽视,因为联网医疗设备与任何其他联网技术一样都很脆弱。黑客行动主义者、窃贼、间谍乃至纷纷设法利用IT漏洞实施犯罪及造成危害。从理论上而言,一款针对性恶意软件可能在Internet上广泛传播,感染采用易受攻击设备的每一位用户。此类场景在企业IT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有所显现,这一点在复杂Stuxnet攻击中得到充分印证。

当前的医疗设备开发和生产焦点集中于制造商偏好和患者需求。医疗行业和政府机构还必须转移注意力,实施一系列联网设备通用安全标准或最佳实践,以便缓解潜在风险。

一些建议有助于在尽量降低安全风险的同时促进创新。本报告证实,医疗行业必须从一开始就将安全方案内置到设备,而不是作为事故后的补救措施。

报告建议持续加强私营机构间的合作及公私合作。加强协作、减少监管才是关键。监管机构并不总能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因而需要通过透明式协作论坛接受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反馈意见,确保监管机构独立运作,避免出现与行业串通舞弊的现象。同样,业界企业还应持续加强彼此交流。

篇2

[关键词]医院; 立业; 四项工作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197-01

国家对医院实行扩大预防、指导基层、城乡协作、城市医院分工分级医疗的方针,从省、市、县到乡镇设立的医院来看,等级不同,规模不同,院情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如何能够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并在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笔者认为医院立业应着力抓好医院管理、业务建设、硬件建设和行风建设四项工作。

1 医院管理工作

1.1 医院管理的含意医院管理就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对医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技术方法。

1.2 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

1.2.1组织、人员管理建立必要的管理组织,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设立必要的临床医技及行政职能科室;选拔具有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入职,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的培训,达到熟悉岗位职责、胜任岗位工作的目的。

1.2.2医疗业务管理医疗业务管理主要包括对医疗人员、业务科室、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物资和医疗信息的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提高业务收益。

1.2.3设备物资管理设备和物资为医疗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医院设备管理包括医疗设备管理、建筑设备管理和后勤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主要是医疗工作需要的药品、卫生材料等的采购、储备、供应、使用的管理。

1.2.4财务管理通常医院财务管理主要是成本核算,管好用活资金,增收节支,保证医疗业务支出和发展资金的需要。

1.2.5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管理包括医院统计、病案管理、资料管理等,从中可以了解到人才结构、业务收支、出入院病人、药品使用及业务活动情况,对医院工作的调整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1.3 如何做好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工作牵涉到医院的全局,良好的管理可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战斗力,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医院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根据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组织和科室;(2)选拔、培养、任用管理骨干;(3)根据“三级十等”医院管理标准和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规范管理,切合实际管理;(4)建立规章制度,拟订管理措施;(5)注重质量和效率,加强督查,及时整改,适度奖惩。

2 业务建设工作

2.1 业务建设的意义业务建设是医院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应服从或服务于这项工作,业务建设的意义主要是:(1)提高社会知名度、业务实力、医疗市场竞争力;(2)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遏制医疗差错事故;(3)提高业务收入,具有直接经济效益。

2.2 业务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1)牢固树立科技兴院的指导思想,根据院情实际确立业务建设的目标及重点;(2)坚持业务建设人才为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才招聘培养工作,采取院内带教、选送进修等形式加快才培养工作,逐步形成人才梯队和优势业务骨干群体,满足业务工作实际需要;(3)根据“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优势”的精神,开展专科专病业务建设,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专科可以带动、促进整体业务的开展;(4)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5)在具备人才、设备条件的基础上,扶持开展业务科研工作,鼓励创研、引进新技术、新项目,提升业务工作的科技含量,为业务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6)强化安全意识,以质量求生存,拟订并落实医疗质量考评办法,奖优罚劣。

3 硬件建设

3.1 业务用房方面遵照卫生部医院业务用房建设规范,在充分考虑医院规模、单元配置、基础设施、人文关怀、远期发展的基础上开展门诊、住院、办公用房的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适应发展形势。

3.2 医疗设备方面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是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医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院实力及竞争力的具体体现。医疗设备的配置,一方面要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结合医院经济基础及实际需要来确定常规设备的配置;另一方面要根据科研、创新需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按照选准方向、侧重重点、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的原则,配置部分高精尖医疗设备。

4 行业作风建设当前反映医院行业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服务态度问题、收受回扣问题、收受“红包”问题和开单提成问题等,这些不正之风对医疗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行业作风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宣传教育,全员参与,激发行业作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共识与合力;第二,把行业作风建设与创建等级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公开服务承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召开工休座谈会和行风督查员座谈会,举办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开展随访病人活动等方式,经常了解行业作风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第三,加强行业作风的制度建设,如:职业道德教育制度、满意度调查制度、投诉查处制度、行风督查制度、职工奖惩细则等,通过制度约束和个人自律,规范服务行为,净化行业风气,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医院管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篇3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大型;性能检测;监督管理;维修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也在有序增多,其管理也在逐步趋于规范化。为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本文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设备的性能加以检测,现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周边县市县级以上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100台,其中,X射线电子计算机扫描装置(CT机)63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15台,800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机(DSA)12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设备(LA)10台。

1.2 性能检测的规范依据 根据200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的基本性能展开一系列检测[1];依据《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号),对所选取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测。

2 结果

经性能检测,CT机有46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73.0%;MRI13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86.7%;DSA10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83.3%;LA9台质量合格,合格率为90.0%。调查同时发现,大型医疗设备在日常管理方面,仍有以下主要问题:

2.1片面注重发放许可证,忽视日常监管 因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日常监督时间有限,对于不同设备的实地配置知之甚少,医院未能及时将大型医疗设备上报给上级卫生主管部门[2],所以,导致众多设备存在无证上岗的突出问题。

2.2 医院管理阶层的关注度不够,了解较少 ①医院高管在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未能立足于医院经营的现实状况科学配置,在尚不具备专业技师、物理师的情况下,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3];②医院在未开展设备质量检验的状况下就从事各种医疗检查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医疗单位的检查质量;③个别医疗单位的高管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采购淘汰的陈旧设备,严重降低了设备的诊断质量,漏诊、误诊频繁发生。

3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与监管方法

3.1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①卫生主管部门应会同监督机构或其他行业机构做好日常监督检查,除MRI外,其余各类医疗设备的配置均以《放射诊疗许可证》的颁发为前提,并按放射诊疗搞好督查。②大型医疗设备在取得配置后,要确保设备经长时间的使用,基本性能依然完好,就要强化设备性能的检测及影像质量的检验,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广大患者的检查质量,避免误诊或漏诊,还会挽回较大的经济损失。

3.2 设立奖惩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全体医疗设备的使用者均应持证上岗,医院要加大全体设备使用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号召广大设备使用人员积极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设备原理,熟知设备构造,着力增强业务素质[4]。同时,医务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增强保护设备的责任意识。医院内部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依靠制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对于设备日常管理不当或操作失误所致的设备故障,则要依据《医疗设备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做出处罚,进而提高设备操作者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或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

3.3加大宣教力度,普及规范意识 医院要进一步对全体设备使用人员开展新一轮的法律规范的普及工作,着力做好对各种设备使用规范的宣传与教育。在发放《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时,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医疗工作者及相关部门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促使设备资源的配置渐趋科学。

3.4定期搞好设备的性能检测,注重维修 鉴于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较长,给其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为此,医院要密切联系本院的现实状况,编制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方案,在设备使用的全过程中促使方案的每项规范落实到位,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编撰《大型医疗设备的养护手册》,并付诸于实践,技术维护员工要定期查看科室内设备运作状态是否正常,对其搞好各项养护及维修记录,并总结优势经验;还应定期对设备搞好各项技术性能检测及养护,这也是增加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一环,为有效地削减维修成本,降低设备维护的开支,设备工作人员要按照季度养护、年度养护与技术性能检测达标的要求,落实防潮、防尘、防腐蚀的监督管理策略。

本次研究显示,CT机、MRI、DSA、LA的质量合格率均超过70%,表明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卫生主管部门统筹与整合优势资源,会同多部门加大设备的监督管理力度,同时,医院管理阶层要提高关注度,将设备的性能检测、质量管理与养护维修有机结合,不断地提高设备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欧阳昭连.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13(14):55-56.

[2]李伟,郑凤春,李潇萧.加强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势在必行[J].中国医疗设备,2009,20(10):82-83.

篇5

近期,随着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智能消费终端的推出,一股由可穿戴设备掀起的科技浪潮正试图开启物联网2.0时代的大门。相较于物联网1.0时代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模式,由可穿戴医疗设备带动的物联网2.0时代,正在致力于突破孤岛,实现各种应用的互联。而在亚健康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的观念日益普及下,可穿戴设备也在成为唤醒医疗物联网2.0的潮流先锋。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可穿戴医疗的前景很美,但其价值并未真正显现,已面世产品与用户的实际生活仍有距离。

不得不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由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首部保健用品蓝皮书《中国保健品产业发展报告》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亚健康状态者所占总人口比例高达77%,即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已超7亿。人体处在亚健康状态,就极有可能患上各种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骨质疏松、肾结石、关节炎、痛风、高血压、癌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以说,亚健康就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前状态。

欧美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和普及“亚健康概念”,在这一点上,我国的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的“亚健康”人群规模及严重程度,已不容我们乐观,特别是企业职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强脑力工作者,亚健康状态尤为严重和普遍。

幸运的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重大疾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即使是癌症,如果及早发现,有效治疗的话也是可以被治愈。那么,如何规划和管理的亚健康状态呢?

幸运的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采用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创新的可穿戴设备,正在打破原来的状态。

例如:通过生物传感器监测到人体血压、血脂过高时,能警告用户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运动传感器负责监督人体每天的锻炼情况;环境传感器负责监控人体周围的环境状况(如有无吸烟和环境污染等);最终,通过三类传感器的有效配合,很好地控制疾病。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节约费用和人力成本。

正因为可穿戴医疗能够让患者(用户)管理自己的疾病,得到及时的帮助。因此任何一个慢性病里面,上百万的活跃、专注的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大量的用户的临床数据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可穿戴智能医疗能够协助患者进行经过科学设计的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检查指标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中断病理改变过程。合理的慢性疾病管理,能够避免看急诊和住院治疗,减少就医次数,带来费用和人力成本的节约。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住院时间的35%。

健康管理理念的兴起使可穿戴医疗有了广泛的需求基础。从苹果UP手环到谷歌眼镜,涵盖了健身、健康管理等方方面面,有人甚至预言“可穿戴医疗革命”即将引爆。

医疗: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

从2013年起,五花八门的可穿戴设备开始出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运动手环、穿戴心电马甲、可穿戴式血压计……这些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后最热门的移动产品。2014年5月,中国(北京)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举办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与智慧健康”专场,其设立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展台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2014年5月,可穿戴设备领域出现了几件重大的事情,一是Google 1.3亿美元领投大数据医疗Flatiron Health,以及苹果招募医疗人才(苹果公司过去一年至少已经从生物医学领域挖走了6位一流专家。5月29日上午,英特尔也在Re/Code大会上推出了智能T恤产品。

这款T恤,是由英特尔之前收购的AIQ公司开发的。T恤搭载Edison芯片,采用可拆卸电池供电,方便用户清洗。同一天,三星也了一款名为Simband的可穿戴医疗平台。这款产品与现有的智能手表非常相似,采用正方形外壳和大号的彩色触摸屏,并且配备Wi-Fi和蓝牙模块,可监测心跳和含氧水平。

正因为有如此多种类的可穿戴设备投入市场,2014年也被称为“可穿戴科技之年”。也正因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有专家预测,可穿戴医疗设备将是引爆医疗健康领域的一场革命。因为它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也许就在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病人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美国霍普金斯医院前心内科医生Eric Topol 在他的新书《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medicine》中,将可穿戴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列为医疗领域最具潜力的破坏性创新技术。

市场研究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研究表明,医疗是可穿戴设备最具前景的应用领域(其次是健身和娱乐);Ahadome预测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至少占可穿戴设备的50%份额。可穿戴设备将为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一场革命(微型化―便携化―可穿戴化),不但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的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电离子透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唤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Google Glass可以全程直播外科手术等。

据IDC估计,到2020年无需人工操作的可穿戴智能设备总数将超过300亿个,而能连接上网的各种“小玩意”则会多至2120亿个,其中有近2/5属于医疗领域。根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2012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规模为4.2亿元,到2015年这一市场预计将达到12亿元,2017年将达到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0%。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报告显示,未来5年内,可穿戴设备的整体市值将超过80亿美元(约合480亿人民币),主要受益于医疗保健类产品的推动。

探索怎样的商业模式?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协助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检测来纠正功能性病理状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医疗领域,一直都是各种新技术觊觎的重点市场,在中国医疗服务大概是2-3万亿人民币的规模,占GDP5%-6%的比例左右。美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则达到了2-3万亿美金,占到美国GDP比例的17%左右。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层面已经有了很多突破,可穿戴设备正在通过语音识别、眼球追踪、骨传导技术、低功耗和能源技术、裸眼3D技术、高速无线、人体芯片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始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智能手环、智能腕表、智能耳套、智能虹膜、智能腰带、智能鞋……各种具备检测体征、睡眠、坐姿、脑电波等功能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也在市场上掀起热潮。目前,可穿戴设备已经被应用到慢性病管理、疾病预防、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等方面。不过,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实验期或推广初期,且价格偏高,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如果以“互联网基因”来定义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当然目前价格偏高的价格还不能让大多数人接受。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硬件粘住客户,以及如何利用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经过比较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通过设备销售来完成价值转移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公司开始通过服务模式的改进向用户、企业、科研机构、医院、医生甚至保险公司来收取费用。下表就列出了一些衍生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寻找可以产生增值效益的商业模式对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尤为重要。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产业链由硬件、应用、运营服务、大数据等组成。医疗设备制造商、移动运营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都是移动医疗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虽然技术层面已经有所突破,但是可穿戴医疗作为未来移动互联新的入口,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粘住客户,在于硬件背后收集到的医疗云端“大数据”,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商业模式。

普及尚需时日

医疗穿戴设备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以后,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位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的特点为医疗穿戴设备提供了极大的市场。除了用于个人医疗保健和生活运动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外,用于医生护士临床治疗和监护的移动式可穿戴设备仪器,也在陆续应市。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4年6月末),中国投入医疗穿戴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达到420家左右,国际上则达到2000多家。但是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很多公司推出的可穿戴医疗产品销售状况并不乐观。比如浙江嘉兴统捷科技研发的针对中老年人的手机手表式健康检测远程跟踪监护器“腕宝”,因自身产品因素,通过网销及直销的模式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另外,如三星智能手表的销售数据显示,其日销售量仅为800~900台,远低于预期,其中价格昂贵是主要因素。九安医疗为了提前布局前端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曾重磅推出的iHealth产品,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产品对公司业绩贡献并不大。九安医疗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4.07亿,同比增加14.46%,其净利润为亏损834万,同比下降219.52%。其主要是外销的iHealth产品账款坏账达到383万。

同样在美国,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利润也并不乐观。2014年1月份曾有报告称有1/3的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之后6个月内即停止使用。美国的一些医生指出,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都集中在记录步数、估算消耗的热量以及跟踪用户的睡眠质量等方面,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记录许多用户的活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最终却难以帮助人们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改变。也正因为如此,耐克公司就在前不久宣布裁减可穿戴硬件团队。

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管理措施

一、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管理评价

1 医疗设备购置前的可行性评价

(1)理论论证

为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拓展新技术、新业务,近年来我国医院开始投入相当数额的资金购置医疗设备,且购置的医疗设备必须满足技术先进、各项行政指标合格的要求。但并非所有医疗设备都能为医院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医疗设备购置前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的研究论证,以确保医院投资恰当,避免资金浪费。一则确立设备购置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加强医院设备管理职能;二则据临床实际需求,合理安排购置计划,先由设备技术部门提供参考数据,再按照分工和职责的不同,由临床使用科室、设备管理部门、仓库财务管理人员等分别开展市场调查、资料搜集工作;三则综合分析不同渠道收集来的投资项目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有关信息,预测设备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情况。

(2)筹措资金

医院购置医疗设备,尤其是需要医院自筹资金购买时,医院须先从自身发展出发,合理安排资金分配和运转状况,即先参考医院发展要求和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流向。如果要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其资金可由医院自筹,或者依靠政府财政部门拨款,或者分期付款,或者以合作方式引进,或者延期付款,或者贷款引进,或者有偿使用设备商的消耗材料,然后无偿使用设备。鉴于医院医疗设备大多需要金额较多、价值较高,为使之效益最大化,则医院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即加速折旧法,对医疗设备进行折旧,具体核算公式为:年折旧额=(设备价值一设备已折旧额)×年折旧率,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2 医疗设备购置过程的经济效益评价

医疗设备投资属中长期投资,投资前财务评价指标的核算必须有相应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最优决策项目。评价医疗设备所产生经济效益,主要依赖于净现值、获利指数、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几项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则表现为对购置设备项目财务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比如,在购置医疗设备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2、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或等于经营期的一半、内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时,该医疗设备购置项目即具备财务可行性,可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进行财务投资。

3 医疗设备购置后的效益跟踪评价

效益评价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一项基本职能和工具,为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和监管,医院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和评价工作也应纳入财务管理范畴。据财务经济管理理论,医院在项目效益评价指标配合下,采取量、本、利等经济核算方法,分析医疗设备库存中所存在问题,找出现有医疗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益评价所涉及的公式有,使用率=(每月实际完成诊治病例÷定额病例数)×100%,利润率=(每月单项设备的总收入一每月单项设备的总支出)÷设备原值,每百元医疗设备所产生医疗收入=单项设备实现收入÷单项设备原值×100%。其中,使用率计算时,定额病例数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确定;利润率计算时,一旦设备超过折旧年限,利润率公式中分母就必须以设备残值(设备原值的20%)予以计算。

二、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管理重点

1 医疗设备运行成本

据现代财务会计管理要求,设备运行成本即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其主要包括:

(1)人员费

医院向医疗设备使用及管理科室人员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职工福利费用等。

(2)折旧费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针对各类设备功能、价格的不同,医院应制定出不同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由此计算出每月分摊的折旧费。

(3)维修费

该设备当月实际发生的维修费、购置配件费用以及年保修费用的月平均数。

(4)材料消耗费用

该设备当月实际发生的消耗卫生材料费用和购置各种办公用品费用等支出。

(5)管理费

人均分摊数与总人数相乘结果即管理费。

(6)公务费

办公费、公杂费、邮电费、差旅费都是常见的公务费种类。

2 大型医疗设备实施单向管理

全成本核算是较多大型医院常用的核算方式,比如将大型医疗设备涉及的各项成本和收入均纳入核算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医院以不同科室为核算单位的方法,如CT、CR、DSA核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均划归放射科,这种做法既不利于医院成本统一核算,又对医疗设备管理不利,则应予以调整和改正。根据大型医疗设备的自身特点,医院应建立跟踪考核、单机核算制度,即对其实行单机核算和单项管理模式,严格考核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提高设备使用率、收益率和完好率。

三、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问题及对策

1 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常见的财务问题

(1)会计实务繁杂

医疗设备仓库管理在成本计算上较为简单,整个过程只须明晰耗品入库记录、耗品出库记录、期末耗品库存,既期末耗品余额量=期初耗品余额量+本期耗品入库量一本期耗品发出量。但医疗设备仓库管理具备较多独特特征,比如入库记录牵涉全国各地多个厂家,出库记录又涉及多个科室和部门,在库耗品种类、规格等也尤为繁多,使得医疗设备财务管理显得十分繁琐,整个操作过程十分庞杂,一时间,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投资回收周期、效益分析评估论证等一系列管理问题随之产生

(2)会计人员欠缺

社会经济日益进步,现代医学技术进步神速,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如科学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于是,医院开始对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实施严格管理,比如由专门的财会人员具体实施,医院对此类人员的设置编制方面由医疗器械部门负责、业务方面由财务部门管理。但医疗设备仓库财务管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好的医疗设备仓库财务管理模式,向医院医疗设备装备规划、立项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医院各个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得出准确数据。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医院医疗设备仓库管理中财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的会计人员十分欠缺。

2 加强医疗设备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1)完善管理制度

据《医院会计制度》相关内容,医院应对医疗设备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编制各项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健全设备维修规定及计划。在规章制度范围内,确立设备修购基金提取率。经常或定期清查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对常用设备归口、分级管理,尤其是数量大、种类多、使用地点分散的医疗设备,应将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互结合,划分设备管理权限和责任,将管理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或使用科室,建立健全设备安全和有效使用的保证制度。

(2)严格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以核算耗费和补偿的具体形式对相关对象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在一定标准指导下,对医疗设备进行计价,以正确计算修购基金,并及时核算设备减增变动详情和实际占用价值。计算医疗设备价值,有利于医院管好、用好设备,提高设备使用率和医院服务质量,还会降低成本、节约开支。一般来讲,设备计价标准主要有原始价值、重量安全价值和净值,原始价值又称历史成本,即单位购入价,其常由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安装调试费、利息等支出;重量安全价值又称现时重量成本,即在现有生产技术和市场状况下,重新购置相同全新设备所需全部支出;净值又称折余价值,即设备原始价值重量减去设备折合修购基金后的差额。

篇7

1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和作用

1.1 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1.1.1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 的证 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 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 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

1.1.2 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 在运 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 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 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1.1.3 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2〕。

1.2 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

1.2.1 发挥设备档案依据凭证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避免造成损失 。

1.2.2 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保证设备仪器完好率,延长 设备寿命。

1.2.3 提高设备仪器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获得经济效益。

1.2.4 发挥知识储备作用为提高整体现代化管理水平打下基础。

1.2.5 为效益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1.2.6 便于信息交流。

1.2.7 为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信息〔3〕。

2 贵重医疗设备档案的形成及归档的范围

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技术 性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过程结束后移交档案部门。

2.1 设备仪器文件材料的形成

2.1.1 购置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购置、引进与投资计划和报 批文 件;市场调查、设备选型及购进途径方面的文件材料;设备、仪器购货或引进申请书、协议 书,以及医院内部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2.1.2 验收与调试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随机文件材料;验收 、安装及调试文件材料;有关索赔及“三包”服务材料。

2.1.3 使用与维修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有关的规章制度、使 用记录、维修记录。

2.1.4 更新改造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设备改造计划、申请书 、改 造验收单、更新记录及有关图纸;旧设备报废申请书、封存报告单、迁移安装报告、设备调 拨单、移交清单、设备处理报告等。

以上4部分设备档案的建立和有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要以认真、到位、周到的工作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性,充分 发挥设备档案重要作用,各医院的级别规模各有不同,管理方式也有差异,购置仪器的方式 、渠道也不尽相同,档案的内容也会有必然的差异。现列举我院的归档文件,以供大家参考

2.2 大连市中心医院设备档案文件目录

2.2.1 购置阶段

2.2.1.1 科室购置申请报告

2.2.1.2 报市卫生局或市采购中心的申请购置报告及批复

2.2.1.3 购置设备论证报告及有关专家意见

2.2.1.4 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的资质证明,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生 产或销售许可证,如是进口设备还需要海关提供的报关单或免税证明及商检报告

2.2.1.5 购置设备发票复印件(原件送财务科入库报账)

2.2.1.6 购货合同

2.2.1.7 保修合同

2.2.2 验收与调试阶段

2.2.2.1 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报告

2.2.2.2 设备的有关说明材料,如使用说明书、样本、图纸、技术操作 规程、合格证等;

2.2.3 使用与维修阶段

2.2.3.1 仪器使用登记本

2.2.3.2 设备维修申请报告

2.2.3.3 设备外修申请表

2.2.3.4 外修费用与维修项目清单

2.2.3.5 定期维护项目清单

2.2.4 报废,更新改造阶段

2.2.4.1 设备升级改造情况说明(如有大出入可另设档案管理),

2.2.4.2 设备转移情况说明(包括院级和科室级别)

2.2.4.3 设备报废鉴定表

3 贵重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与档案的建立

3.1 设备仪器文件材料归档要求 归档工作由形成设备仪器文件材料的相 关部 门或业务人员承担,任务结束或告一段落后,应当将需要归档的设备仪器文件材料收集齐全 ,校对准确,经有关领导审批后向档案室移交,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要做到线条、字迹清 楚,声音、图像清晰,载体质地优良,签署完备,不能用铅笔(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圆珠笔 或复写纸书写。所形成专业文件材料的用纸规格应规范化、标准化。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 必须进行系统整理,组成保管单位,并编制归档目录一式两份。

3.2 归档工作职责分工 档案馆和档案室:监督、检查和指导。协助设备 仪器 管理人员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归档工作承担部门和人员:设备(技术)管理部门、 设备使用部门、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产品试制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等审查后,及时归档。

3.3 归档手续是档案归档过程需要履行的交接程序 参与人员:交接双方 及相 关人员。清点核对:根据设备仪器档案归档目录对交接的设备仪器档案逐卷清点核对,确定 账物相符。质量检查:分别对不同形式或载体类型的档案实体按照归档质量要求进行检查, 不符规定者重整。交接双方签字盖章:由交接双方分别在归档目录备考表上签字盖章。交接 过程需要说明的问题,应在归档目录备考表中说明,并由说明人签字盖章。

3.4 设备仪器档案的整理

3.4.1 分类(选择分类方法、制定分类方案)编制一个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设 备仪器档案分类方案。1)分类方案是进行科学分类的依据性文件,在编制设备仪器档案分类 方案时,要了解和掌握本单位设备仪器档案的内容构成和形成特点,确定明确的分类标准和 分类方法,设置科学、合理的类目体系,形成完整的设备仪器档案分类方案。2)分类要求: 遵循同一规则。在一个单位内部或一个专业系统,同一台(套)设备仪器档案的分类标准要一 致。遵循效用规则。要适应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特点,追求分类的整体适用效果。有行业特点 。遵循排它规则。即同一级类目必须互相排斥而不能重合。

3.4.1.1 按仪器类别分类 根据设备仪器档案的内容性质和形成特点: 把设备仪器档案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层次,形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和平行关系的不同等级的设 备仪器档案库藏体系。见图1。

3.4.1.2 根据科室分类情况分类。把各科室所属设备各自单独分类,见 图2。

3.5 设备仪器档案编目 1)案卷基本编目:以案卷为对象,通过一定的形 式固定案卷系统整理成果,揭示案卷内设备仪器文件内容与成分的工作。2)内容包括:编页 号、填制文件目录,填写备考表,填制案卷封面、脊背标签。

3.5.1 编号 为案卷制顺序号,以便固定案卷内设备仪器文件的顺序,便 于确切统计案卷内科技文件的数量,有助于保护和查找使用。

3.5.2 编制卷内目录。设备仪器成套图样或科技文字材料,一般在编制时 就有 图样目录或文件目录,编目时应尽量利用原有目录。文件形成时没有编制目录,或原有目录 不适用时,则要编制或重新编制目录。卷内目录位于卷内文件材料首页。1)内容包括:序号 、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号(次、数)、备注等七项。2)卷内目录样本 ,见图3。

3.5.3 填写备考表。备考表是用来记载说明归档前和归档后案卷内科技文 件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的一种工具。它对于案卷的保管和使用,鉴定和统计都有一定的作用 。备考表项目:互见号、说明、立卷人及日期、检查人及日期等。互见号:反映同一内容但 形式不同并另行保管的档案保管单位的档号,档号后应注明档案载体形式并用括号括起。

备考表排列在案卷内所有科技文件的尾页之后。备考表样本,见图4。

3.5.4 填写案卷封面 案卷封面项目:案卷题名、立卷单位、起止日期 、保管期限、密级、档号、档案馆号等。

4 贵重医疗设备档案的日常管理与使用等。(保密、借阅、注销)

使用建立严格的贵重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借阅人按制度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在 使用过程中,保证案卷完整、安全,按期归还,如有损坏、遗失,由借用人负责;精密仪器 原版说明书和线路图等重要资料一般不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可借复印件;仪器使用科室如需 要可保存复印资料,如说明书、操作手册等;设备转入其他单位后资料转入使用单位,并留 复印件以备查询;仪器设备在报废3年后,档案予以撤销。

4.1 注意事项:

4.1.1 设备仪器文件材料归档时间 归档时间的确定:可根据每种文件材 料的特点,本着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便于工作利用的精神,具体规定本单位每种设备仪器文 件材料的归档时间。

4.1.2 先归档后借阅。

4.1.3 随时归档:设备计划、采购供应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应及时将形成的 设备仪器管理文件

4.1.4 材料整理组卷。

4.1.5 定期归档:购置设备验收完成、进口设备索赔期满、自制设备检验 后。

4.1.6 坚持“三纳入”、“四同步”,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4.1.7 实行“三纳入”、“四同步”的归档措施。

4.1.7.1 三纳入:1)将设备仪器文件材料形成、积累、立卷、归档工作 纳入 本单位归档程序。2)将文件归档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计划。3)将文件归档工作纳入相关部门 和有关人员的职责。

4.1.7.2 四同步:1)下达工作任务与提出设备仪器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 档要 求同步。2)检查工作进度与检查设备仪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情况同步。3) 验收、鉴定科技成果与验收、鉴定科技文件材料同步。4)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全 优工程、优质产品与档案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同步〔3〕。

4.1.8 设备仪器正常服役期的内容:包括设备仪器日常运转情况记录,技 术性 能参数和精度定期测试记录,设备仪器各类修理及更换零件的竣工验收记录,设备仪器维修 费用及主要能耗与材耗记录、设备仪器结构或零件更改、改造、增减记录,设备仪器事故报 告记录和设备仪器运行趋向分析,设备仪器利用、停用、封存与启封记录,设备仪器报废记 录等。

4 小结

档案的有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基础,对医院管理具有深远意义。设备档 案的建立和有效利用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医院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档案管 理人员要以认真、到位、周到的工作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性,充分发挥设备档案重要 作用医院各级领导应重视和关心各级部门设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并要求认真执行。 定期检查和研究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要收集有关医疗设备发展现状、 产品动态等信息。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高精尖且价格昂贵的新型仪器日益增多,设 备的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 收集有益杂志、技术资料、展销会资料等,进行分类整理,存入固定档案,为计划引进设备 提供依据。应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 的效益回报,促进医院各项建设的发展

5 参考文献

〔1〕陈娟.如何搞好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J〕.浙江档案,2006,(9):35.

〔2〕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篇8

痊愈后,她借出差的机会去拜访这家叫做“迈瑞”的公司,不巧,当天该公司员工正在深圳五洲宾馆开香槟庆祝。2006年9月26日,迈瑞在全球最大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而且在员工中制造了至少50个千万富翁和数百个百万富翁。这让迈瑞董事长徐航兑现了他给员工的承诺,“做一流的工作,也要拿一流的收入。” 营销、销售、营销师、销售培训、营销培训、电话营销更多……

两天后,肖晓从总部得到了一个更令她惊奇的消息:英国伦敦皇家医院早已安装了迈瑞的仪器。自2001年始,国产医疗设备行业逐步崛起,一举扭转了此前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作为2005年全球同行业规模最大的IPO,迈瑞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全球拓展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坐标。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此前,徐航与其他几位创业者都曾从事过医疗设备产业工作,或做相关研究。当时中国基本没有什么医疗电子行业。几乎所有医疗设备都是进口,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没有人相信本土企业会闯出一片天地来。但徐航却觉得越是在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情况下,越要做点事情,于是就创办了这家公司。

15年过去,迈瑞已经同时在监护、医学影像、生化分析和血液细胞分析这四大领域取得突破,四大领域均有成熟产品推向市场。目前,迈瑞的出口已经占公司销售额的50%以上,产品销售已扩展至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超过2300人。

从“”到“产品”

与国内很多著名企业的成功模式如出一辙,迈瑞的第一步也是从为国外产品做开始。在徐航看来,那是很遥远的事了。当时的创业条件与现在不同,今天你只要有好的想法,资金相对容易。但那时创业因受资金的制约必须滚动发展,因此,创业之初的迈瑞选择做来积累资本与经验。通过业务,徐航对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国外产品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他们产品的很多问题,让徐航知道了自己的产品怎样才可以做得更好。

1995年,迈瑞的业务已经达到每年数千万元的规模,尽管已经在国内铺开了自己的销售渠道,尽管可以肯定继续走的路子一定顺风顺水,驾轻就熟,但这与徐航创业时“要做点事情”的想法相差很远,他开始推动迈瑞加速走上了自主产品开发的道路。因为早在创业之前,徐航和几个创业者就曾得过国家创新科技进步奖,因此,他们对自己做产品有充分的信心。徐航认为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条件已经成熟,一旦推出自己的产品,迈瑞的发展将会不可估量。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想象中的一帆风顺。1996年和1997年两年的巨额研发投入,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相反,由于资金的投入巨大,研发陷入了困境。部分公司创始人选择离开迈瑞另谋发展。在“分家”的巨大压力面前,徐航等人没有退缩,他们把自主创新的思路坚持到了最后。1998年,公司成功引进了风险投资,解决了研发资金的困难,并一鼓作气把迈瑞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坚持自主研发终于获得了巨大回报。很快,公司就推出了PM9000监护仪系列产品,随后又推出血液分析仪、全数字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系列高技术医疗设备,凭借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带来的性价比优势,迈瑞的产品畅销市场。迈瑞的销售收入做到1个亿,在徐航看来,这1个亿有两层意义:1997年,迈瑞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个亿是产品与自己产品各一半。到1999年,则基本上是自有产品的销售收入。后者显然是徐航更想要的。

“迈瑞”意味着什么

10年前,国外医疗器械占据了国内市场约90%的份额,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几乎是清一色的洋仪器,这些进口医疗器械带来的高昂检验费用不仅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同时惊人的利润空间意味着巨大的操作空间。在一些领域,市场往往只有两三家进口厂商在作寡头竞争。精明的商互相串通,联手抬价,垄断市场。进口医疗设备卖一台商就赚得盘满钵满,任何一个产品,没有国内厂家参与竞争,价格就降不下来。

经过风险投资对技术以及资金平台的完善改造,2000年以来,迈瑞的销售额以年均50%、净利润100%的速度增长。调查显示,在生物医疗电子设备领域内,目前迈瑞一家的年销售业绩已经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内公司的总和,迈瑞部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远远超过该领域的国际巨头。至于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领先优势,徐航认为,品牌肯定不是最主要原因,因为和那些跨国企业相比,迈瑞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差距。“这是一个综合的优势,来自于我们的战略眼光。同时从微观分析,我们的产品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服务好,产品技术更新又非常迅速。迈瑞的崛起,使得国际品牌的价格直接大幅下落50%,使得普通患者直接受益,这是迈瑞的最大贡献。”

创新要有自己的理解

正是认识到坚持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壮大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徐航才下定决心开发自有产品,并将自主创新精神上升到企业的理念和传统,即使是在企业发展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获得成功后,自主创新理念又成为了激励徐航进一步自主创新的巨大动力。然而,对于当前国内外关于“中国创造”的论战,徐航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首先,对于怎么定义“高新技术”,迈瑞是怎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个问题,徐航认为,从迈瑞的资产结构就可以看出,迈瑞不是靠卖设备赚钱,而是靠知识赚钱,迈瑞的知识不同于咨询行业的知识,需要开发软件,然后经过制造成为产品和系统。再者,对于技术高和低如何衡量?高,是不是第一才叫高,第二、第三就不叫高,这不好说。迈瑞每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收入的10%,研发团队更比竞争对手强。总之,从毛利、人员结构、研发投入的角度迈瑞都是领先的。

同时,徐航指出,技术创新也分很多种,中国还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创新,迈瑞希望以后出现这种革命性创新,但这不是迈瑞的短期目标。“如果我们国家把科研的目标都订在拿诺贝尔奖的话,中国就不会有革命性的创新。”徐航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要用中国自己的方法解决人民的需求,因为全球国家都有医疗开支越来越让政府难以承受的趋势,就是因为从事技术研究的人力资源太贵,时间周期太长。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努力,用新的办法,综合各种技术,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智慧,提供比别人更有价值的产品,这也是创新。”

人才主要由内部培养

按照迈瑞当前的增长速度,徐航有充分的理由乐观。“公司到100亿的规模也就是七八年的事情,这完全是可以期待的。”进而徐航分析说,“我们的目标都是根据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来定。迈瑞的研发计划已经排到了2009年,项目资源不是问题,我们的财务资源状况也非常良好,公司没有一分钱银行负债,而且有大量的现金。”

惟一让徐航有些无奈的是,当前迈瑞对于人才的渴求。“迈瑞团队建设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比如迈瑞的销售对个人能力依赖性比较大,国际业务部门目前不到100人,但我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型号多,配置选择复杂,这对销售心理、销售技巧要求很高。国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迈瑞很难做好。”按照徐航的设想,“如果人力资源解决得好的话,迈瑞完全可以保持每年翻番的速度。但迈瑞不希望速度上去了,而对客户服务的质量下降,效率下降。”

正是由于对优秀人才的渴求,促使迈瑞决心倾力打造一支出色的管理队伍,留住核心的员工。“把迈瑞办成员工的终身大学”是迈瑞一直秉承的理念,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体系,让员工从进入迈瑞的第一天起,就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获得相应的职业培训。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是迈瑞一直遵循的风格,对于员工的努力工作,公司不仅给予物质上的回报,还有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激励政策。目前迈瑞对每一位员工都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和业界一流的福利待遇,并为骨干员工提供“免息购房贷款”、“免息购车贷款”等。

不光是我,还有一批

回忆当初自己坚定做迈瑞自有品牌的决心,徐航认为自己靠的是“一定能做大的信念”,是一种感性的抉择。“当时讲道理是讲不清楚的,毕竟你产品还没做出来,分析也没有人信你的。但我们坚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决不会给别人做嫁衣。”

“直觉也往往有理性的成分,前提是你要明白你的直觉从哪里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企业步入正轨后,现在的徐航坚持依靠理性来管理企业,“初创时期没有经验,没有时间去分析考虑,后来我去中欧学习管理后体会到,作为企业家更多的应该依靠理性,比如对财务分析、库存状况、成本结构等等这些必须靠理性分析。否则,即使直觉方向对了,但执行不好也依然无法成功。中国曾出现一批靠直觉成功的企业,这主要是因为过去机会太多,竞争相对少,但这些人要继续凭借直觉成功,那昨天成功的经验很可能是今天的教训。”

对于自己目前在迈瑞的角色,徐航特别强调,“不光是我,还有一批!在迈瑞不存在能包打天下的人,成功不是靠一两个人,而是靠一个团队。国外大公司的经验就是,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大家一起做事情。”徐航说,“我的角色就是既牵引,又推动。我们要做的不是守成,而是不断去发展,为企业、社会做更多的事情,并让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都能成功。”

研发是生命线

中国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中国第一台自动无创血压监护仪,中国第一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中国第一台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迈瑞医疗的名字跟大量的第一联系在一起。

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发展动力就是研发。总裁李西廷说,我们的研发条件不输于任何国际知名企业,我们每年都坚持把10%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

一位员工介绍,公司每年都要招收超过300名应届硕士充实到研发队伍。迈瑞近4成的员工服务于研发系统,至2005年底,研发人员已达800余人。为了让员工能安心科研,迈瑞一度坚持为员工购房提供无息贷款,一直到近年来因为在美国上市的需要才停止这一做法。

研发对销售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如监护仪领域,跨国公司本来垄断了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迈瑞产品的出现,跨国公司目前只剩下30%的市场份额。

据深圳一家医院人士介绍,由于迈瑞监护仪、B超等产品的大量推出,近10年来,国内此类医疗设备降价6成以上。以监护仪为例,在迈瑞1992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监护仪前,当时行销的产品进口价高达七八万元,迈瑞的产品售价低至5万元一台,一下就将价格拉低了二三万元。 根据深圳海关统计,目前国内出口海外的高端医疗设备,每100台监护仪中,迈瑞就占61台,每100台B超中迈瑞占32台。

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迈瑞成为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业界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医疗设备企业已获国际主流资本市场认可。

2006年10月11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企业。迈瑞董事长徐航表示,纽交所是为全球企业所尊崇的上市地,这与迈瑞致力于成为国际性大公司的战略非常吻合。

有百年历史的纽交所是全球最大的证交所、国际资本最集中的市场。它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利润和管理有严格的评审标准,上市的难度较大。

迈瑞在快速发展中,曾多次得到国际著名投资机构的注资。10年前,迈瑞两次获得美国华登投资公司等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去年,又成功获得国际一流投资银行高盛的注资。

业界认为,迈瑞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医疗设备企业获得了国际主流资本市场的认可。迈瑞高层对此也非常兴奋,认为是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朝国际化大公司方向前进了一大步”。迈瑞公司发言人表示,上市使迈瑞完成了从国际业务到国际资本的拓展,有效解决了资本补充来源的问题,更具国际竞争力。

同时,上市将引进更多优秀的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向医疗设备更多领域发展,招揽更多的国际人才,建立起更广泛的国际技术交流平台。

据迈瑞方面介绍,迈瑞产品性价比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要高,同一品质的产品,迈瑞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25%-30%。令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从英国伦敦皇家医院,到欧洲最大的爱滋病治疗医院,都安装了大量迈瑞的产品。

这得益于迈瑞在品质上的追求,从1995年开始,迈瑞的产品陆续获得德国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依照欧盟法规获得CE认证,通过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市场准入。

有趣的是,已经上市的迈瑞医疗在深圳依旧相当低调,同样位于深圳科技园与其相邻的一家企业总经理助理表示对迈瑞知之甚少,尽管这个低调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深圳坚持自主创新的必选样本。

国际化设想

一家风险投资商表示,迈瑞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以年均2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2000年市场容量已达220亿元,2010年将达到300亿元。

迈瑞于1997年获得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华登的投资,1999年再次得到多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截至上市,高盛投资基金依然还有股份。

但迈瑞的“野心”并不只是国内。目前全球医疗市场美国占到40%左右,日本约14%,欧洲超过20%,中国才5%左右。而迈瑞2005年营业收入58%来自国内,只有25%是来自亚洲以外的区域。

徐航称,融资并不是迈瑞在纽约上市的惟一原因,拓展国际市场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是迈瑞在美国上市的真正目的。未来迈瑞很可能采取购买技术,购买销售渠道的方式加速国际化。

目前,迈瑞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土耳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未来还计划在巴西、印度、俄罗斯设立分支。

“给我们一些时间,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会看到我们的产品。”徐航说。

全方位创新与国际巨头叫板

“仅上市后的第一个季度,迈瑞就推出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全数字彩超技术、具有网络功能的高端监护仪等四个大的平台。这四大平台,全部是中国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在这四大平台上,已陆续有新品推出。”徐航自豪地说。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越来越让它的国际对手们如芒在背,他们所担忧的当然不是2006年9月迈瑞在纽交所的成功上市,毕竟从资金实力上看,这家中国公司远远不是他们的对手。令他们深感不安的,是它的创新能力――迈瑞推出新产品的速度非常之快,其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高科技医疗设备,不仅性能卓越,而且价格也比这些国际巨头低得多。

“我们对迈瑞公司的定位,就是要以技术突破为先导。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当高,没有技术积累,在市场上立足都很难,更别提企业的长期发展了。”徐航说。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1992年,在众多医疗器械企业仍满足于贸、工、技的发展思路时,迈瑞毅然将前期做产品时获得的利润全部用于新产品研发。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研发资金的巨大投入,迈瑞也有过相当艰难的时期,部分创始人甚至选择了离开。面对巨大压力,迈瑞自主创新的思路始终没有改变。从迈瑞研发的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护仪开始,迈瑞的许多产品都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7年上半年,迈瑞的出口比重已超过其销售收入的50%。据海关统计,国内出口海外的同类别高端医疗设备,迈瑞占到60%以上。在中国市场的监护仪、数字黑白超声、三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产品领域,迈瑞已将被国外巨头把持的市场第一的份额抢到手中。

“如果一开始走低端路线,可能会容易些,但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收获。近几年,迈瑞在研发投入方面始终坚持这样的政策:几条产品线的研发总投入占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10%。”徐航强调说,“是占当年的,不是去年的。每年都有一个很大的增幅。”

2000年开始,迈瑞开始发展专有技术,迈瑞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全数字便携式超声诊断系统、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脑血流诊断仪等,不仅创下了近20个“中国第一”,而且项项均有良好的市场反映。迈瑞也成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当仁不让的第一品牌。反观迈瑞当年的对手,没有自主创新技术者,早已被市场淘汰。

医疗器械行业是个技术与服务并重的行业,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如果服务不到家,产品价值的发挥就会大打折扣。为此,迈瑞建立了庞大的客户服务体系,在全国医疗器械行业首创800电话服务系统,实行24小时客户响应。同时,迈瑞还在各个销售区域设立了备件库。这样,就把行业公认的两周客户响应时间,缩短到了24小时。这对迈瑞来说是个大考验,因为迈瑞的客户群很大,但这样一来,迈瑞的服务体系也远非对手可比。

迈瑞还彻底颠覆了原先由跨国企业在中国创立的多级分销模式,改为一级分销。对迈瑞来说,要管理很多经销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很多,而多数跨国企业的销售模式是只管四五家全国总。但是,一级分销大大缩短了迈瑞与客户间的距离,同时降低了成本,开辟了给客户的让利空间,使渠道更为牢固。

篇9

[关键词] 基层兽医 诊疗水平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228-01

目前,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兽医面临着日益增多的畜牧养殖户、动物疾病产生的不稳定性、动物种类的多元性、诊疗水平的局限性,这给我国基层兽医诊疗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于那些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多的基层地区来说,他们也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绝对不满足也我国的畜牧业,他将成为我国相关人士所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基层兽医诊疗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说我国在多次改革之后,医疗体制和设施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是对于发展缓慢落后,城乡差距大的畜牧业来说,这方面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先进的诊疗设备无法运用到实际的诊疗工作当中,那么基层兽医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将得不到提高,这就会引起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下面我将一一列举:

1. 诊疗设备的简陋

对于目前我国的许多贫困地区来说,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他们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用着最基础的诊疗工具,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到治疗方法对地区的动物进行诊疗。他们一般没有专业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手段,也没有使用过先进的医疗设备。因此,只能诊疗出动物出现的相对普遍的疾病,对于新型的疾病,他们不知道如何诊断。这样一来,动物的疾病和死亡将会给我国的畜牧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者有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将会对我国兽医诊疗史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 动物的种类繁多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吃饱穿暖,更多的是享受生活,享受物质。但是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野生动物匮乏不足,但人们对于它们的需求去不见减少,供求矛盾变得很突出,这也正刺激了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膳鱼、泥鳅、野猪、野鸡等各种野生、珍稀、药用动物养殖业的悄然兴起,畜牧品种也随之不断变多。这样就导致基层兽医的工作量和工作范围不能得到平衡,在这种诊疗知识不足诊疗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发展兽医诊疗行业,提高兽医诊疗水平就变得十分艰难。

3. 医疗人员的非专业性

经过社会调查可以知道,我国基层诊疗人员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大多数基层地区都是趋于老龄化。这种情况大大减弱了团队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专业人才的短缺,导致诊疗范围的局限性,并且增加了诊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失误性。比如说:盲目随意的使用兽用抗生素,就有可能对食品的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威胁,更有甚者,有可能危害人的健康和生活的环境。虽说发生的几率不大,但是也不容我们小觑。

4. 新型病菌的出现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新型疾病的出现也习以为常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的诊疗人员具备随时应对新挑战的准备。但对于基层兽医诊疗人员来说,因为他们的水平有限导致他们无法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给予治疗。所以动物越医越病的现象也经常出现。

二、针对以上所述诊疗水平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对于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兽医诊疗水平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只有改善和提高基层兽医的整体素质和诊疗设备,这样才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与进步。以下是针对上述问题的应对方案:

1. 改善诊疗设施水平

俗话说的好,好马配好鞍。对于我们的基层兽医来说,医疗设备在他们的工作中可谓起到了左膀右臂的作用,而完善先进的诊疗设备则大大加强了基层兽医的工作效率,相关部门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基层动物诊疗设备的不足,并以此为动力,切实有效、落到实处的解决我国基层地区设备资源严重缺乏的现象。只有这样,我国的基层诊疗水平才会的到提高。

2. 注重培养专业的诊疗人才,健全兽医医疗队伍

在有了好的医疗设备的基础上,培养专业的兽医团队这也是十分必要的。综上可知,由于我国基层兽医队伍的老龄化和非专业化,大部分地区的诊疗医务人员已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所以,可能导致就算有先进的诊疗设备,也不能也普遍的运用到临床作业当中。所以健全完善兽医诊疗队伍势在必行。

可以对现有的基层兽医进行系统专业的动物诊疗知识的学习,做好地方与基层的相互交流和联系。建立自己的动物诊疗体系。提高动物诊疗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杜绝“一支针管鸡鸭全打”的诊疗现象。

适时的培养和发展年轻的医疗储备军,注入新鲜和活力在基层兽医诊疗建设行业。切实加强基层兽医工作能力建设。

3. 完善基层兽医管理工作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该抓紧修订《中华人名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建立完善的动物闻声法律法规体系,避免基层兽医管理存在的盲目用药,不能对症下药的漏洞。让我国的基层兽医管理能够与城镇兽医管理实现相对的同步。专业化和规范化我们的基层兽医诊疗手段。充分发挥我国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有效的促进我国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健康发展。

三、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基层诊疗水平存在的不足进行简要的分析。列举了三条可实施的整改方案,通过认识我国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期许。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足和值得商榷之处。但都是为了让我国的基层诊疗水平得到提高。也希望相关职业部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适时的提供技术、人员、资金等相关支持。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奠定稳固扎实的基础。使我国的基层动物诊疗水平更上一层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畜牧业兽医诊疗水平将达到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宏伟. 浅析基层兽医诊疗水平的提高[J]. 农民致富之友,2013,24:196.

篇10

关键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分析;特征总结;趋势分析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1 市场及产业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令世界瞩目。进入21世纪后,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2000年至2009年10年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规模翻了近6倍,工业增加值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已初步建成了专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计划达到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届时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

2 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据欧盟医疗器械委员会的统计,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年的3553亿美元。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需求增长率远远高于全球整体GDP增长速度,医疗器械市场相对全球整体经济而言,发展迅速。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中,美国、西欧、

日本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其中美国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排名前25位的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额合计占全球医疗器械总销售额的60%,2008年全球前20大的医疗器械企业中有16家在美国。美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销售收入在全球占比高达40.10%,其次分别是西欧,占比32.80%,日本约占10.90%,中国约占2.90%,其它国家和地区共占13.30%。

据中国机电网数据显示,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设备总产值将达到约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的份额占到4%,而预计到2050,这一份额将达到25%。

3 进出口情况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产的大型精密型医疗器械,而出口产品主要以医用耗材、按摩器具、常规设备等中小型产品为主,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差异导致我国长期以来在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6年首次实现顺差。

就贸易结构而言,当前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高技术含量产品,如CT机、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心脏起搏器、血管支架等;而出口产品集中于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可喜的是,近年来以来我国B型超声波诊断仪、MRI、病员监护仪、彩超、X射线断层检查仪等出口稳步增加,出口结构升级换代的特征明显增强。

二、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分析

1 企业结构

在国际上,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高度集中和垄断的产业,前40家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球销售的80~85%。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企业构成则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占总体企业的88.9%,其总销产值所占总值近60%,而大型企业数量则较少,而且以外资企业为主导,其销售产值所占比重不很高,但出货所占比重最大。

2 产品结构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产品的结构多为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基本为外资企业生产。国内虽然在市场上高端产品比例不断提高,但在数量上却以中低端产品占主要部分,如医疗用耗材(如医用棉、纱布、绷带等)、一次性医用耗材(一次性注射器等)、按摩器、血压计和针、导管、插管等简单器械;中端产品主要有病人监护仪、生化分析仪;在高端产品中,国内产品处于中低档水平,如X射线机仍然有工频机,磁共振多为低场永磁磁共振、CT机为16层和32层等。

与我国制药工业类似,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产品在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各类医疗器械公司达1.2万多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屈指可数。据统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中,销往三甲医院的高档医疗器械产品占到30%~35%;而低档产品则占到65%~70%,远高于45%的全球平均水平。

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而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目前,我国企业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中国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约为15年。根据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2007年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专项调查,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以及60%的睡眠图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所占据。

3 产业地域布局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有较高的自然地域集群的特点,

目前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产业集聚区。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和销售额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从各地经济指标的排序来看,医疗器械产业的集中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其中,珠三角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为主;长三角主要生产开发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医疗器械;环渤海湾地区主要从事高技术数字化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此外,成渝地区是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的地区。

三、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特征总结和缺陷分析

1 行业特征总结

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第一、产业发展速度快,规模数量扩张高。第二、区位优势形成,产业地域集中度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医械产业聚集区排名前5的省市收入已占到全国市场的66.7%。第三、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低成本竞争优势和本土研发力量的提高加速医疗器械制造业向中国转移。2009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在我国对外贸易总体下滑13.9%的情况下,医疗器械进出口一枝独秀。第四、产业走向高端,形成技术与资本

密集、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产业。第五、产业构成中,以中小企业为主,高收益大规模企业少,外资企业占绝对主导。第六、产业价值链上外高内低,内部没有形成有效分工。

2 当前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主要缺陷

医疗器械制造业虽在我国发展迅猛,但由于过度注重总量增长,长期以来忽视了结构性的矛盾,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且管理不规范,使得我国医械制造业总体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弱。主要问题表现为:一、产业结构分散,上规模企业少,生产集中度低,没有形成高端产品产业集群;二、产品结构重复,大部分企业市场定位普遍不合理;三、技术结构落后,产品市场规模扩张快,产品档次低,技术水平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缺少自主创新技术,高端产品关键核心部件仍以进口为主,外资企业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四、生产结构失衡,市场需求旺盛,但结构尚待调整,行业自律、规范经营及企业诚信等方面还需加强。

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中短期看,在新医改政策下,国家将加大对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填补缺口”和“更新换代”将促进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迅速增长。而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和技术革命则是推动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长期快速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同时,随着“人世”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化的深入,势必将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企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突破。

未来行业发展主要趋势性特征包括:

1 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产品结构不断调整。

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市场上将会大量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

2 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国外资本将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法规的完善,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市场。为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我国的各类医疗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