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篇1

关键词: 一年级学生 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策略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受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的影响与限制,缺少课外阅读活动,阅读能力偏下,阅读兴趣明显低于城镇学生,直接影响语文水平。所以为了更好地进行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策略研究,我们在沙湖小学开展了问卷调查,请一年级157名学生及其家长分别如实填写《学生阅读兴趣调查表》和《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表》,总结出培养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激发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增加载体,积极参与。首先,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发动家长给孩子买带注音的课外书,不定期给家长发一些买课外书的指引。班级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既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指导学生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保管、借阅工作。其次,给学生每人发一张《“悦”读表》,鼓励学生按要求每天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最少10分钟,然后按要求填写好表格。教师每周收上来检查一次,评出每周“阅读之星”进行奖励。语文老师上好一周一节的读书课,在读书课上和学生一起读家长统一买回来的课外书。再次,开展“天天听故事”活动。学生利用语文课课前准备时间,按照学号顺序轮流讲一个短小的故事。每周评选一次“故事大王”,每个月开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学生通过制作小书介绍喜欢的课外书的名字、作者、主要内容和喜欢的原因。最后,开展“剧本表演”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选择课外书中的情节,自由组合成六人以下的小组,分组排练好小剧本后在班上表演。

2.保证阅读时间,改善阅读环境。首先,坚持每周一节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课。其次,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把课外阅读作为家庭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规定阅读量和要求。最后,即使教学任务非常紧张,也要保证学生有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不能因教学任务紧张而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点是农村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读、午读时间自主阅读,同学之间可以互换图书。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的图书阅读。与此同时,改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课外阅读效果,整个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二、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终极目标

1.正确挑选课外书籍激趣。对于一年级孩子,封面插图是否有趣,故事主人公结局的好坏,都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书籍的兴趣。所以给一年级孩子选课外书时,应该以趣味设计和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为主。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能读,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一种鉴别能力,自主地按需选择课外读物。

2.树立榜样引趣。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老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读书,诵读古诗,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借助故事诱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一年级小学生,当教师(或学生)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效果比任何说教都好。课外,学生只要爱读书,都会读到自己喜爱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者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让听者在故事世界中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4.利用阅读期待、情节加工再现品趣。家长选取文中精彩的片段,有声有色地为孩子朗读,然后突然中止,利用阅读期待适时向学生推荐读物,让孩子在课外书籍中挖掘阅读的清泉,欣赏品味阅读之乐。还可以将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加工想象,跟同伴一起编排,最后表演给大家,演员和观众都能在此活动中获得二次阅读乐趣,对内容和主题的品位将更深刻。

5.积极的评价能延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无论是学校开展的“阅读之星”评比,还是教师为学生所写的一句话评语,都能延续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书为友,和孩子同读,伴孩子一起成长,让每一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都能成功起步,应当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2

从统计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习惯需要加强培养,专注于阅读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儿童们在课外阅读中对知识的获得、理解、迁移、运用等能力都还比较低;绝大数儿童都喜欢绘本故事。

为此,我们选择了绘本作为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支点,通过书店、网络广泛搜集、梳理、形成了我们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基本篇目。

随后,课题组搜集到近百本绘本,各个班根据本班的实际需要,梳理出不同的书目。以二年级2班为例,该班的绘本基本书目主要有:《石头汤》《犟龟》《蚯蚓日记》《你真好》《变形记》《妈妈的红沙发》《驴小弟变石头》《卡夫卡变虫记》《爱心树》《你看起来真好吃》《失落的一角》《红舞鞋》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绘本只是我们在研究中激发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载体,并不意味着只读绘本而排斥其他书籍。而是从绘本入手,逐步培养起兴趣并迁移到其他的课外阅读上去。

一、 开展绘本主题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入

1. 开设绘本阅读课――培养儿童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我们调整了时间,每周专门安排并保证了1节绘本主题阅读课,以绘本为载体,逐步教给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读:读封面、扉页。读封面时,我们引导他们:① 读书名。发现书名在封面上总是最醒目的,明白书名在封面上是最重要的信息。② 读作者。发现作者名的位置和大小。了解作者、编者、编著等的区别。如果是外国作品,还要关注国籍以及翻译者的名字。③ 读出版社。出版社也是衡量一本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④ 读配图。封面配图一般都紧扣故事设计,读配图,让学生猜猜故事,猜猜主人公的结局,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从封面开始。⑤ 读扉页。我们引导学生明白扉页上包括哪些信息,与封面有何关系。

二读:读封底。一般说来,封底会有条形识别码、定价、适合阅读年龄或本书阅读评论、获得荣誉等等。课堂上,我们引导孩子们尽可能捕捉到封底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让这本书还没有打开前,已经有了“第一印象”。

三读:读正文。正文部分是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我们紧扣绘本的特征,抓住图画与文字间的关联,从图画的颜色、人物的表情、文字的呈现形式,尤其是抓住绘本中的一二个关键点拓展开,通过品读、猜想、拓展、表演等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在这些关键点上激活,从而深入理解故事深意。① 品读图画。图画是儿童天生的语言,比文字更让他们感兴趣。绘本的每一幅图中的细节都暗含故事。让学生看懂图画,欣赏图画,就是带领学生走入故事情景,感受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 猜想情节。故事总是一个环节紧跟一个环节往前推进,或在读者意料之中,也或在读者意料之外,因此故事总能引人入胜。在绘本阅读中,我们总会在恰当的地方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来猜一猜故事会怎样发展。③ 补白拓展。绘本的最大特征是画面精美,语言简练,图文之间形成许多遐想空间,因此意蕴丰富。为此,我们常常抓住这些遐想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想象和思维空间。④ 表演朗读。绘本的文字往往都是抓住故事环节中最关键的地方展开,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和课内阅读一样,我们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也选用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当然,绘本阅读没有一个绝对相同的模式,而是视书籍内容以及学生们的阅读情况进行方式的选择。

2. 从课内到课外――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主题树。尽管我们有1节专门的课外阅读课加以指导,但时间毕竟有限,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如何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我们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尝试形成以绘本为主要载体的课外阅读主题树,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家》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补充了许多与亲情有关的绘本读物,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妈妈》《我爸爸》等,让他们充分感受亲情的无私和温暖。

3. 从课堂到生活――让广阔的生活成为课外阅读的实践地。我们尝试让课外阅读与生活直接相联。仍然以亲情的阅读主题为例。绘本阅读结束后,我们倡导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告诉孩子他的可爱之处、进步之处,自己有多么爱他。然后,家长在全家共聚的时刻郑重地念给孩子听。同时,我们也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文字或绘画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营造儿童阅读氛围

1. 一日有三读。研究中,我们设置了“晨诵―午读―暮省”三读,将儿童“泡”在书本中。“晨诵”,指每天早上进校到上课前的25分钟晨读时间,主要引导学生们读经典绘本、经典童谣。“午读”,指每天下午课前的10分钟时间,主要引导他们共读老师或同学自己改编的童谣、绘本故事;“暮省”,为每天放学前的5分钟,主要引导他们分享当天的阅读感受……

2. 一月一主题。我们为学生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主题活动。① 我们指导儿童表演“绘本剧”。让儿童按角色化装表演,以深化对人、事、景、物的认识,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② 我们开展“故事讲演比赛”。把绘本故事与讲述结合起来,要求人人都参与。引导儿童们有意记忆、复述,进行语感能力训练,引导他们在讲演中再现书本中人、事、景、物特点,把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思想,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③ 我们开展“童谣及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自由组合,个人朗诵、多人朗诵、配乐朗诵,他们在台上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台下积极互动,活泼欢快。

3. 一期一展示。每一个学期末,课题组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会。会上,各班将平时课外阅读活动的各种成果一一呈现。如“小书虫旅行”“日记巡回展”“小书虫读书摘录卡展示”……同时,我们还评选出优秀集体或个人,比如“小小朗诵家”“我是绘本故事王”“知识小博士”“小小作家”“阅读之星”“优秀日记之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 尝试综合素养评价,激活儿童阅读内动力

1. 将课外阅读列入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要求,设置了有所区别的评价指标。其中:一年级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课文背诵、拼读能力、识字、写字、课外阅读、古诗积累、期末笔试等。二年级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拼读能力、识字、写字、课内背诵、课外背诵、课外阅读、期末笔试等。

2. 采取发挥评价指标的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1) 寻求家长的理解性支持。学期初,我们召开家长会,告之本学期末语文综合素养考查的具体办法和指标,向家长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基本书目(重点推荐一些经典绘本)。同时,介绍一些引导孩子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既做到家校同步,又让家长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2) 注重阅读的过程性监测。评价过程中,我们关注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考评。一方面,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评价监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设定一定的统计调查指标,如“是否坚持每天阅读”“阅读多少字”“阅读的绘本有多少本,其他有多少”“积累古诗有多少首”等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基本考查,纳入学生期末语文综合素养的等级评价之中。

(3) 发挥结果的导向性作用。评价的功能在于评鉴,更在于激励与导向。结果本身反映的是前期实施情况的成效高低,总结成果,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思路、改善方法,以便在后斯的教学中提高下。为此,对结果的关注与运用,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尝试请家长参与统计,在家长会上统计调查的结果,对优秀孩子予以表彰,对班上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家长共同协商下一步解决思路。

四、 研究成效

1. 切实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热爱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只要说到上阅读教学课,学生们就会欢呼雀跃,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参与激情更是高涨。

2. 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顺利达成“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学期末,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对一学期的阅读书目、阅读字数作了大致统计。以一年级下学期二(2)班统计情况为例:班级45名同学读书总量达到76万字,人均阅读量达16800字,超出“课标”的要求。其中,个人最高阅读量达4万6千多字。

3. 有效促进了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研究中,从家长们的反映来看,绝大多数孩子回到家不再需要家长的提醒就会自觉读书,把读课外书当作了自己的需要,有的孩子甚至还要求家长与自己一起读,一起交流。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他们的日记中常常有绘本、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对话,有精彩的语言和独特的见解。上学期末,不少二年级孩子竟开始了自编自绘的绘本创作。

篇3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阅读 分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59-02

一年级是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把拼音、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组织课程时,很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学校设施、教学大纲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 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也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孩子看的书推荐给孩子,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里,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要不断读许多新的书。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都成为孩子们的读物。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强调读书的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反复教,教反复。”

三、多方位指导方法,多样性的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66-01

阅读教学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又是阅读的结晶。儿童在6----8岁时,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黄金时期,刚入学的儿童对她身边的事情有了初步的认识,已具备了把所见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我们教师就要把握住语言思维发展的最佳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协作的兴趣。

1 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从一年级开始,阅读和作文同时起步。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话,可以先用拼音或拼音夹汉字写;二年级学习写短文,逐步从汉字夹拼音写过渡到用汉字写;三年级从以后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如在学习了《自己做》一课后,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干过什么,你还能干什么,再把自己说的写下来+。可以用汉字加拼音内写一句话。在学习《一只小蜻蜓》-等课文后,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学生,把这些小故事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事事物物用文字写下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并写下来。学生只要写出来就要找出几点优点进行表扬。在

2 加强课外阅读,精心组织活动。

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还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1、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学生从开学就为他们设立图书角,介绍好的图书给他们看。可以让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图边读拼音和汉字。以后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想学生介绍与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回声》一文,就让学生

3 每日一练,坚持写好日记

篇5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这样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因此,如何运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途径展开的:

1.培养阅读兴趣,奠定阅读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同学们进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读书实践。

1.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听故事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我就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一年级学生刚刚学习完拼音以后,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这样就引导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1.2利用名人效应、历史典故,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渴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代名人层出不穷。我就利用孩子们对中国古代名人的崇拜心理,通过办黑板报、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人通过读书增长知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来激励学生。孩子们往往为了办好一个名人故事趣谈、一期名人板报要查阅很多书籍,阅读大量内容进行筛选和准备。为了能在各种评比中小露头角,他们往往会下大力气进行课外的自主阅读。

1.3引申教材,培养兴趣。把教材中的课文恰当地引申开来,给学生留下课外阅读的空间,从而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读的能力,而且养成了一定的读的习惯,在工作中我注意认真地去分析学生的这些情况。主要表现为:参加课外阅读兴趣组的学生增多了,学生爱围报栏,爱看课外书等等。这就为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基础。我在教学精读课文时,巧设悬念、疑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答案,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的《》一诗时,我就布置了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关于翻雪山、过草地的文章或书籍,这样既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有利于词句的理解,又使学生从中获得了阅读带来的喜人的结果,从而又使学生明白了只有多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

2.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把知识灌给学生。换句话说,现在的教学应为学生以后的自学打下基础。阅读教学更应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着眼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1掌握阅读方法,学会独立阅读。

2.1.1多读:俗话说:"开卷有益"。我提倡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老师和家长不必太在意学生的阅读的范围,只要是孩子们喜欢读的书都可以拿来读。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管读什么书,都应按这样的步骤去进行:先粗读,再细读,最后再精读。注意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真正读有所获。

2.1.2多动手:语文学习不仅使学生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内化过程。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结合的环境,让学生的说、写有形可依,有据可依。我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天写读书笔记,把在阅读过程中的好字、好词、好句分类摘抄下来,并注意总结概括阅读内容,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绘动手去画一画。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6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了5年之后,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否有了质与量的提高?我们对此进行了关注。我们以某地级市市区六所小学为样本进行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从学生本身阅读的动机、学生家庭阅读的环境、学校与教师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图书馆与社区等社会大环境对阅读的支持等几个方面展开。此外,我们对上述小学对学生课外阅读所采取的指导策略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结提炼了他们在实践中促进、指导和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特色经验,以求在下一步的教学中构建更为有效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体系,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

一、市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问题一:从课外阅读的地位看,“名重于实”的特点十分明显。

面对调查中“您认为自己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力度如何”这个问题时,“大力支持”者占绝大部分,几乎所有的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持肯定态度,认为阅读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那么,阅读的地位是否真像所说的那样高呢?

1.资金投入

我们对154位家长每年购买或订阅课外书刊支出的情况(表1)以及家庭藏书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表2)。

在关于总支出的问卷中,有40名家长说不出所以然,以“很多”“极少”“没有统计过”作答,未计入统计。

在现今的图书市场,购买一本普通的少儿读物至少需要5元钱,订阅一份全年期少儿杂志至少需要70~80元钱,用上表数据中的金额,一年又能购买几本书籍?

在关于藏书量的问卷中,有32位家长以“不多”“很少”“不清楚”“很多很多”作答,未计入统计。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市区家庭的藏书量在50册之内。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阅读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家庭的读书氛围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

2.时间安排

要读大量的书,得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们(共834人参与问答)到底用多少时间来进行阅读(见表3)。

值得回味的是,在回答“你每天读非卡通类读物的时间”这个问题,有4名学生没有使用已经给出的选项,而是自己在括号里添上了“没有时间读”(因而未计入统计)。

在问到“你们班有课外阅读指导课吗”这个问题时,参与调查的4个班级中,有2个班的学生回答“有”,另外2个班的学生回答“没有”;而前面的两个班的学生在回答“你们班的课外阅读课是怎么上的”这个问题时,70%的学生选“用来阅读”,8%的学生选“用来做作业”,22%的学生选“随便安排”。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从时间保证看,恐怕都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的标准。看来,课外阅读的地位总体上还是“名重于实”。

问题二:课外阅读读物“瑕瑜共存”。

1.经典名著市场飘红,但不求甚解现象不容忽视

在问到家长“您一般推荐孩子读哪类书籍”时,“名著类”名列第一。对三、四、五年级学生家长的调查表明,认为名著对孩子帮助很大的家长分别为24%、31%和56%,觉得有一定帮助的为74%、78%和74%;能支持并指导孩子阅读的家长为74%、56%和60%,经常能陪孩子看书或借阅的家长为34%、31%和23%,因而,家长在这方面也相对舍得投资。但当我们追问家长“孩子是否能够对名著有一定的理解”时,多数家长表示没有考虑过。问到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孩子回答“老师(父母)叫我看的”。

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晓云认为,许多名著是为成人写的,而对儿童往往有消极作用,并不是内容有问题,而是儿童不能理解,产生接受障碍;读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书有可能使孩子少年老成、儿童成人化,使他们的语言、想象力以及看事物的眼光都发生变化。当然,对于适合少儿年龄特点的名著他还是赞成的。我们认为,儿童读名著自然不能反对,但必须加强引导,避免为读而读、不求甚解的现象。

2.儿童因为缺乏鉴别力而产生的盲目跟从现象令人担忧

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丰富的信息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拓宽“大语文”视野的同时,也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了学生浮躁的心态。在调查孩子拥有的书籍类别中,很多孩子选择了“其他”类书籍。“其他”到底包含了哪些书?调查中发现,奇幻文学等网络小说在小学生中非常流行,如《哈利•波特》《魔戒》《诛仙》等。我们对一所小学的三年级某班进行调查,全班52人中有38人拥有这一类书。一个书店老板告诉我们,这一类书籍的购买主体是成年人和小学生。由此可见,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小学生的思维和选择。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制作、出版、播放等方面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庞杂凌乱,甚至存在着许多低级趣味的内容,诸如凶杀暴力、酗酒吸毒、诱骗拐卖等,这些对判断力、分辨力不强的小学生而言,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3. 作文类教辅书长销不衰,但教条引导、机械训练的方法后患无穷

写作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障碍,不少家长费劲心思、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更有甚者,不准孩子看其他的课外读物,逼着孩子天天抄背好词、妙句、佳段。从对书店的调查来看,家长到书店给孩子买书,不外乎两类:名著和作文类教辅书。那么,作文书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作文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将描写人物、描写事物、描写动物的精彩语段分门别类;二是将好文章大卸八块;三是囫囵吞枣,标榜同步。这些作文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地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如没东西写、没词儿用等实际困难,最终成为应付教师的工具,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都受到了制约。

此外,诸如卡通、漫画等也在儿童读物中占有很大比重,《七龙珠》《天眼》《乌龙院》等很受儿童的青睐。这类书读多了,是否会造成学生对文字感知与理解的消解,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问题。

问题三:从课外阅读方法看,“单薄无力”影响实效提高。

在回答“简单说说你对自己班上孩子的阅读如何进行指导、检查、评价”时,74位教师中有65位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另有9位教师交了白卷;65位回答的教师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采蜜集”或“摘抄法”,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方法有42位教师提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介绍了利用“写读后感”“通过语文课进行书目的推荐,讲述其中的有趣情节”“规定每天若干分钟进行阅读”“亲子共读作为起点”“写读后感”等指导阅读的方式。总体来看,多数教师知道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系统思考,举措上比较单一,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所导致的知识积累欠缺、阅读内动力不足、阅读习惯尚未形成等特点,多数学生并未掌握阅读方法,阅读实效无从谈起。可见,阅读方法已经成为影响阅读实效的重要因素。

从“言传身教”的角度来看,许多教师的阅读层次不高、阅读量不大,很难对学生阅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回答“列几个您比较认可的优秀儿童文学家及他们的代表作”的问题时,74位教师中,1位教师交了白卷,11位教师列了1位儿童文学家,16位教师列了2位,其他列了3位及以上。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师竟然给出了“唐诗宋词”“朱自清”“臧克家”这样的答案。很难想像,这样的教师能够担负起指导孩子阅读的重任。

问题四:从发行渠道看,“书源不畅”仍是最现实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目前市场上适合广大少年儿童课外阅读、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优秀读物明显不足。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努力给少年儿童提供更多适宜阅读的书籍。

从书的来源看,学生的阅读渠道仍然比较单一。“您孩子看的书大致来源于哪些地方”的答案主要有两种:买和借。从哪儿借?同学和学校图书室。而作为社会藏书最集中、最丰富的公共资源――图书馆,却被多数人忽略了。在某地级市图书馆我们了解到,市图书馆现总藏书量为20万册,少儿书籍大约有3万~4万册。近三年以来,每年用于添置新书籍的经费为20万,10%用于购买儿童书籍,每年约2万册以上。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呢?儿童借书证也叫“少儿证”,适用从一年级到初一年级的孩子,自1999年以来全市范围内共办理“少儿借书证”近4 000张,但现在很大一部分已经不再使用了。现如今,全市每周大约有500名左右的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孩子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另外,课题组到该市区一所街道办事处了解了社区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情况。该街道有4个社区,全部建有社区图书馆,合计总面积达到了360平方米,书籍约4万册,其中40%~50%是少儿书籍,但儿童借阅书籍的人数少之又少。

二、思考与对策

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结合调查,我们认为在总体思路上要切实把握好三个问题。

1.课外阅读的地位问题是根本

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实现课外阅读的全面提升,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摆上重要位置,抓实抓好。

2.课外阅读的目的问题是核心

开展课外阅读,必须从现实的角度解决好阅读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问题,也就是要回答“阅读为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开展和推广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核心就是要实现“两个提高”,即围绕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两大目标开展课外阅读。

3.课外阅读的方法思路问题是关键

在重要性为大家所接受的情况下,如何科学推进课外阅读、不断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从现实看,重点要在推进“三大阅读”上下工夫,即推进规模阅读、科学阅读和创新阅读。

(1)着力扩张阅读的量,推进规模阅读。阅读必须以一定的量为基础。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此种种,都突出了一个阅读“量”的概念。没有一定的量做基础,就无法完成必要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量做保障,就无法实现知识面上的拓展;没有一定的量做依托,就无法实现学习中的触类旁通。因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小学生拓展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规模阅读中加快知识积累。在阅读中,不仅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数学、自然、史地等方面的书籍,从而拓宽阅读面,夯实知识积累。

(2)致力提高阅读的“质”,推进科学阅读。在阅读中要讲求科学,不断提高阅读质量。要科学选择书籍,开展健康阅读,以有利于学习进步、有利于知识水平提高、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个人健康成长为目标选择书籍,根据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时期需要,提高书籍选择的科学性;要科学选择阅读方法,针对不同书籍、不同需求选择不同方法,该精读的精读,该浏览的浏览,合理配置阅读时间,提高阅读质量。

篇7

关键词:低年级 课外阅读 习惯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13-01

1 渲染环境——萌生学生阅读幼芽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在我班的图书角,有这么一句话:爱读书的孩子最美丽。其实,我是想告诉我的孩子们:书是最美丽的,它是人类最忠实、友好的朋友,只要与她为伴,那么你也会变得更美丽。平时只要有空,或是课余,我都会做这么一件事:在投影上把我最新挑选的绘本故事带介绍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欣赏精美的图画,阅读生动的文字。精妙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从那一双双清澈、美丽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们已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意犹未尽时,他们会央求你:“老师,再让我们看一会吧,就两页,行吗?”这时的我会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同时鼓励他们自己去书店挑选最爱的书,阅读完后可像老师一样把它介绍给伙伴们。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更强了,课余时间,如饥似渴的阅读已代替了原本无序的吵闹。孩子们都知道只有和好书交上了朋友,爱上了看书的孩子才是最美丽的孩子,是最有魅力的好孩子。

2 以身示范——激起学生模仿欲望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班的图书角,里面大部分的书都是儿童读物,但有一小部分书是我的。阅读时间,我和孩子们一样,挑选好我想读的书,便“迫不及待”地进入我的阅读时光。在我的“表率”下,孩子们也受到感染,纷纷拿起书本看起来。每天晨读,教师也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潜移默化”至关重要。

3 海绵挤水——保证学生阅读时间

一年级孩子进入入学准备期,我就常常跟他们说这么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只要去挤,总能挤出来的,而我们,就要做快乐的小海绵,挤出时间进入我们的阅读时光。”我要求学生一年级时每天不少于15分钟、二年级不少于25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假期周末也不间断,为此,我特地设计了“今天你读书了吗”这张记录单,要求每天记录阅读的书名、页数、时间,学生由“强制”变“习惯”,由“习惯”变“兴趣”,由“兴趣”变“热情”,真正激起了孩子们“爱看书、乐看书”的内部读书动机和愿望。

4 针对需求——保障学生阅读书源

没有哪个老师能判断,哪一本书能够满足学生个体的智力需求或感情需求,因此必须有大量的书供选择。也就是说,读书活动能否正常开展,首先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为此,我校广开书源,建立了“三级”书库,以保障学生有书可读。一是用好学校大书库,确保学校图书室定时向学生开放,满足学生借阅图书的需要;二是建立家庭小书库,引导学生节约零用钱,用好“压岁钱”,购买一些课外读物;三是充实班级小书库,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在家看过的书带到班级,让大家传看。我们把班级小书库也叫做“图书小超市”,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保证书籍“源源不断”,学校还提倡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同时,号召高年级的学生把自己读过的、不再读的书捐给低年级的学生,以丰富和充实班级小书库。多种举措,保证了学生随时有书可看,有新书可看,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5 积累表达——评价学生阅读成效

我们知道,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语言积累进行合理表达。因此,我们在养成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要考虑学生阅读成效的评价,以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5.1 设计考查记载卡,评价学生阅读成效

年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如表1)。

定期检查记载卡,能了解学生阅读量;能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点并灵活调整学生阅读书源;能从学生的阅读感受的表达中了解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轨迹。

5.2 关注课堂表达,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效

阅读是输入,而表达是输出。评价学生阅读成效最常见、方便的做法莫过于课堂中学生表达的关注。有效的课外阅读定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广度,理解深度。课堂中积极关注学生表达的畅度、表达的美感、表达的亮点,及时发现及时鼓励,在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珍视和激励中,提升阅读的情感和成效。

5.3 开展各类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效

篇8

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及方式,激发阅读的兴趣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了解阅读兴趣,制定阅读计划

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做了一个简单调查:1.你最喜欢哪类阅读?看电视,听故事,自己看书。选择看电视的有100℅,可见集声、形、色为一体的电视媒体已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载体。2.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男孩子的回答大多是《奥特曼》《火影忍者》等情节刺激的漫画作品和《大迷宫》等纯图画的杂志,女孩子大多喜欢《小公主》这类杂志。只有极少数学生喜欢《安徒生童话》《谜语》这类文本。由此,我确定了让学生阅读的内容:画面阅读以图为主,文字为辅以字为主,配些图画文字阅读;阅读的方式:看动态画面倾听故事自主独立阅读;阅读的模式:师生共读自主阅读;阅读的篇幅则由短到长,使学生逐步爱上阅读。据此,我还制定了低年级的初步阅读计划。

1.用眼睛览读。初始,利用现有多媒体资源,如动画片、成语故事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没有任何文字,纯粹的画面、声音让学生感到课外阅读很好玩。然后,通过展示台给学生看经典的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用美丽的画面、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并不可怕。

2.用耳朵听读。低年级学生识字少,要培养他们从小爱看书,就要经常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讲得有趣,学生会无形中受到感染。教师有计划坚持每天讲,这样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神奇的事物。而描写儿童世界的文学作品更让学生有了一份亲切感。《窗边的小豆豆》《小猪稀里呼噜》《一年级的小蜜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我都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并且在每次阅读结束时我都会卖个关子,让学生产生想听的欲望,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自己买书去提前一饱眼福。

二、营造书香环境,萌生读书兴趣

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如果我们能将这个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意识里,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兴趣。

1.阅读读书名言。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些都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每周更换一句,一遍一遍地带领学生朗读、背诵这些名言警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结识这个朋友,如影随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2.感染阅读精神。新学期开始,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受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

3.设立图书角。在班级里设置一个图书角,放上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经过教师认可的最好看的书。班级里有了这么一个可供随时借阅的图书角,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

三、抓住学生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阅读能力低,自控力差,仅仅营造课外阅读氛围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兴趣。

1.降低门槛激趣

人的阅读活动总遵循着相对的系列性,那就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不断上升,永无止境。低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一些带拼音的读物,并降低阅读门槛:看动画片、成语故事光碟,每次看完,可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回家不再看《奥特曼》了,迷上了成语故事了。

2.师生共读激趣

对于低年级来说,教师要把课外阅读作为集体性的活动,而不是个体自发的可有可无的阅读。小学生“向师性”很强,低年级的教师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有助于激发全体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书未读,趣已生的效果。

(1)书籍评价激趣

许多经典的著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特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不妨给学生介绍一些名人对这些著作的评价,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阅读《一千零一夜》时,出示:

有人说:“它是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中一株永远艳丽多彩的奇葩!”

高尔基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英国学者基布说:“它在世界文学史上获得了永恒的声誉。”

我告诉学生:这些话语评价的都是同一本书,猜猜看,哪本书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这是一部声誉很高的经典之作,是值得期待的“精神大餐”,必然有兴趣阅读。

(2)引发矛盾激趣

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狐狸给人的印象是狡诈、阴险的“坏东西”,而国外的作品却替狐狸“”了。利用这一矛盾,可以让学生对朗读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朗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时,我这样设计:小朋友,你们知道狐狸的哪些故事呢?(学生讲故事)这些故事中,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师再给小朋友们讲个狐狸的故事,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狐狸?(老师讲书中的一个故事)想要更多地了解它,就来听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吧!。

(3)联系实际激趣

篇9

一、利用课外阅读识字,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课外阅读是课外识字的一大阵地。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很关键,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较小并且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缺乏自主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向他们推荐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也很重要,因此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孩子养成每天都读书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在时间给予保证,如每周拿出一节自习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其次还要让学生养成遇到不认识字的就问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会查字典之前,应该问老师、同学、家长),这样学生不但增加了识字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一举两得。

二、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三、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只有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内容丰富,富于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才能使他们主动识字的内在需要在实际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

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五、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一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六、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篇10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 阅读目标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评价体系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阶段,新课标也高度重视,对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由此,无论从完成新课标任务来说,还是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来说,加强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都应是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制定阅读目标。让学生读书有向导

阅读目标是阅读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他体现了阅读的方向,指导着阅读的进行。一个认真的阅读活动,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标,然后才是为实现这个阅读目标所要采取的种种阅读手段。我们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本学习的内容、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课外阅读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发展期,具有极大的吸收能力,是对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最好时机。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很少,认知水平不高,读物应以注音的童话、寓言故事为主,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学会独立阅读适合认知水平的读物,背诵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诗、儿歌、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 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样应从培养兴趣开始,学生只有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以下是我深有感触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

1 用故事引趣。听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事,为学生讲童书、讲故事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打开投影,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童书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他们着迷,不时提出的小问题让他们迫切想知道故事的发展、结局。逐渐,孩子们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书是那样的有意思,每天都很期待老师讲故事。

2 用活动激趣。低年级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喜戴“高帽”。结合他们的这些年龄特征,我经常开展唱儿歌、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画成语、赛诗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有趣的活动,打开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渠道,教会了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为孩子搭建了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

3 优化阅读内容,让学生有书可读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相对较差,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指导学生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能理解,并且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读物,来提高阅读水平。首先,应该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择。如一年级应侧重图文并茂,并从句子过渡到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选取的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再次,要注意广泛性。—是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和故事都需要,二是内容要丰富多彩,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都应齐全。最后,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能够使儿童入神入迷的。如低年级一般以儿歌、寓言、童话为主。

4 传授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工欲善共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使读书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我们教师必须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

(1)图文并重。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的意思。故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可先引领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

(2)默读。低年级学生在剐开始阅读时,速度较慢,我们可要求学生指着字,读出声。待学生能熟练拼读音节、牢固掌握汉字、朗读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默读。使学生能在最少的时间里,最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做到“博览群书”。

(3)符号标注。学习时,我结合书籍题材和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让学生用横线、圆圈、圆点等简单的符号把优美词句、段落划出来,让他们在感受文字魅力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5 构建评价体系,激励学生读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努力付出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低年级孩子更是如此。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一点点赞赏,都是孩子们继续阅读的动力。

(1)“争分小达人”评价。可以制作“课外阅读反馈卡,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卡片,对所读书目、作者、阅读时间,阅读主动性及效果打分并作出评价。

(2)活动评价。以月为单位,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如儿歌接龙,故事大王演讲赛、成语接龙、朗读比赛等,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对学生的阅读项目都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