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教学案例分析

篇1

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校,职业学校相较与理论知识更注重实践,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所在,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产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引导和支持学校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案例定义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在中职数学教学案例中,一般由背景、主题、反思这几个部分组成。数学案例中首先要交代背景,这节课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要学习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其次是主题,由背景展开细化到各个小的知识点。最后是反思,反思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并查漏补缺,发现学生还有没不懂的地方。

3中职数学教学案例实践

以中职数学第一章集合为例:课题:集合-集合的概念(1)

3.1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2教学过程

3.2.1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2.2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3.2.2.1集合的概念(1)集合;(2)元素;(3)常用数集及记法;(4)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N。3.2.2.2元素对于集合的隶属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3.2.2.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某班个子高于180cm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关系:元素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属于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2.2.4集合的类型

(1)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2)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3)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4)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最小的自然数0);(5)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Ζ;(6)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7)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8)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3.3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1)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属于、不属于);(2)集合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4结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但要有好的教案,还要做到语调清晰,教态得体,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中职学校各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要时刻想着捕捉学生点点灵光的闪现、挖掘学生的兴奋点、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低起点的中职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好信心和成才决心,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作者:龙志芳 单位:铜仁市交通学校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83~392.

篇2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涉及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其极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案例教学环节也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案例教学 效果

“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校的国际贸易课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解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态度与期望,加强教与学的交流,特举行了一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调查活动。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正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三个本科班,共计141人。

一、调查结果揭示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分析不宜过多。从调查结果来看有35%的学生认为刚开始上课时案例分析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后来讲课过程中案例分析过多会让学生感觉厌烦,很难再提高学习积极性。

2.案例选择应紧扣时事。27%的学生认为案例的选择需要更新,应该和当前国际贸易时事紧密挂钩,否则还是纸上谈兵,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3.能力培养比较单一。从统计结果来看,案例教学法能力培养的程度依次为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能力构成上看比较单一。

4.案例教学法并未改变传统教学模式。37%被调查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仍然没有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辅助效果不高。

二、原因分析

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积极性不高。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们学好一门课程通常只是为了考试拿到高分,不再愿意探索。这就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学案例虽然感兴趣,却不愿花费课外时间去查资料,探索答案。其结果就是参与热情不高或参与了也不配合,导致教师的提问、启示、分析、点评全成了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归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一言堂。

2.班级过大造成案例教学难以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一般学生人数不能太多,应控制在30人以下。若人数过多,就应该分组进行。而现在每一个班级,一般都在45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班级导致案例分析时,一般是七人或八人左右分为一组,发言由口才较好的学生包办,造成真正参与案例分析的学生较少,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仅仅停留在看案例、动眼不动手的阶段。

3.教师资历有限。目前学校的大多数国际贸易老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较为抽象、晦涩难懂的国际贸易理论放在实际例子中使之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所以,教师要实施案例教学,除了驾驭课堂、点评总括等能力可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逐渐获得之外,关于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如果不接触实际,是永远无法获取的。

4.案例教学法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案例通常比课本更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学生不可能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持续保持这么高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每堂课都要分析五至六个案例。这样的重复导致了学生的厌倦和麻木。

三、建议

1.改进学生成绩考核方式。为了考查案例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考核形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结合起来,将每个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量化计分,计入平时成绩。在平时成绩、案例研讨、上机实训等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比例。尤其要加大案例研讨在总成绩中的比重,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2.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案例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教师可通过技巧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关键性发言引向深入,对关系到案例主题的矛盾意见引发研讨,并有效地控制好讨论的主题和节奏。如果学生偏离主题,缺乏整体观念,此时教师应注意疏导学生,将学生引入正确方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使学生明白,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

3.不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针对国际贸易教师大多缺乏外贸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定期外出学习或兼职,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鼓励教师参加报关员,单证员等考试,广泛参与外贸实践活动;学校应主动与相关外贸企业联系,定期将实际的外贸案例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校企的联合也为教师提供了与实务界沟通学习的机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4.课前精心设计案例,注意案例的时效性。选择案例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实际情况,设计案例;也可以把关注国际贸易形势的最新进展、变革改变成案例补充到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当然,教师除了积极地搜集、整理恰当的案例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案例教学实践中去,由教师抛出热点问题,学生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

注:本文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项目(项目编号:2011THEGH002)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篇3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约4分钟):吸引学生注意,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 近来老师对一个地方很感兴趣,是哪里呢?请看视频,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播放南非旅游风光片,综合展示南非的地形地貌、野生动物、海边风光、草原植被、气候特点、不同人种等,并伴以轻快的非洲音乐,最后定格于好望角)

师 视频播放的是哪里?

生1 南非。

师 (追问)为什么说是南非?

生1 我看到了南非的国旗,还有好望角,因为好望角在非洲的最南端。

师 很好!而且,南非是非洲最南端的国家。

生2 我看到了南非美丽的海岸风光,不同肤色的人们――他们很热情奔放;听到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我还想到了南非盛产金刚石。

生3 我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大象、犀牛、狮子、鸵鸟、角马等。我想南非肯定很好玩。

生4 我觉得南非的音乐听起来节奏感很强,这使我想起了他们的舞蹈。

生5 南非蓝天碧水,风光旖旎,我想南非的气候可能比较湿润。

……

师 (过渡)好!同学们刚才看视频的时候很仔细,讲得也挺好!现在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南非。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8至89页,仔细阅读,并结合图册第52至53页,想一想“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请注意,认识一个区域,必须明确三点:一是在哪里?(地理位置)二是有什么?(自然资源)三是怎么样?(环境状况)(课件演示下画线部分)

(二)自学(约8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看书,教师走近学生,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看书,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是便于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的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的起点、重点和目标。

(三)自学反馈(约7分钟):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师 好,同学们自学得差不多了,谁来说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

(学生讲,教师倾听并板书,板书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四)合作学习(约24分钟):指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 同学们刚才看书很认真,知道了这么多,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那么,谁能回答这些问题呢?[学生有选择地回答同伴提出的问题,教师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有的问题有难度,就在小组讨论时合作解决。学生回答时,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当学生说到地图时,老师要借助课件适时插入相关地图(图略),并引导学生学会看地图,要求学生做到“把学科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同时又能从地图上获取学科知识”。以此强化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意识,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当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师生一起小结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图3。目的是把学生之前的发散思维收回来,在梳理本课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建构学科知识框架。最后,进行课堂检测,时间约2分钟,检测内容如图4所示。]

二、教学片段分析

(一)关于本课教学环节的揭秘

上述课堂实录中,环节一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南非的地理风貌、气候特征和经济特色。环节二是学生自学,带着“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的任务看书,不但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有效地看书,而且有助于教师在接下去的自学反馈阶段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点――这是“以学定教”“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变课堂为学堂的第一步。环节三和环节四是直接决定本课成败与否和课堂生成多少的关键。其中环节三是学生自学情况、最近发展区和兴趣点的展示,这是“以学定教”的起点,也是教师确定本课教学起点和重难点的依据。环节四的合作学习是“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最能彰显小班化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展示个性特征和学习成果。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生问生答;生问小组讨论后回答;生问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后回答;课后小组合作查阅相关资料后再回答。上述四个环节的共同点是充分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这与之前大班额的“师问生答”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主体、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是完全不同的。

生问生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学生提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问题紧扣教学主题,有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有的问题很有思维含量,有的问题则不然;有的问题学生自己能回答,有的问题需要教师点拨,还有的问题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上课时要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智慧。当学生讨论的问题游离于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能及时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当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沉着冷静,不露声色地把问题转移到小组讨论或课后探究。当然,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待老师课后查阅资料后,下节课再回答”。

(二)关于“彩虹之国”的5种答案

上述课例中,学生提出的“我还想知道”问题中的第9个问题“南非为什么会有‘彩虹之国’的美誉?”是书本上没有涉及的内容(社会图册上有提到)。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当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生1 南非钻石多,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 好像有一定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2 南非是个多种族的国家,有很多不同肤色的人,我想“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师 好像也有道理,还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3 彩虹应该与气候有关,我想可能南非经常下雨,经常雨后见到彩虹,彩虹多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 好像也对,还有没有其他答案的?

生4 彩虹是七色的,而南非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我想‘彩虹之国’会不会与它的文化多元有关?”

生5 南非野生动物多,各种动物多姿多彩,所以我认为“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当时,笔者深深地为学生们的活跃思维所折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扬全班学生:“我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联想,且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周老师很欣赏大家积极发散思维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积极多角度思考问题。我想,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而且,南非三面被大洋环抱,雨后现彩虹可能还与光的折射有关,老师也不能确定,咱们课后再上网查资料好吗?”

(三)关于是否要给出正确答案的争论

一堂课,学生提了很多“我还想知道”的问题,是否每个问题都要解答呢?对此,众说不一。比如,关于“彩虹之国”的教学片断,课后交流时,听课教师给出了四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既然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给出正确答案,而正确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教师不应该避而不答。

【观点二】既然书本中没有提及,教师自己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次要问题忽略不计,或者一笑而过。

【观点三】这个问题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关于南非的,既然学生提问了,还是要回答的。这节课回答不了,可以下节课再回答,但这会影响教师的威信。

【观点四】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于“彩虹之国”原因的争论,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可喜的是,我们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是多么活跃、学生的联想是多么丰富!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就是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听了同事们的这些观点,笔者也苦苦思索了以下几个问题:

1.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2.小班化教学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3.“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学”如何真正决定“教”?

4.学生想知道的与教师想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如何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5.如何归类、筛选学生自学后提出的“我还想知道”的问题?

这是笔者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来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课例启示

(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我追问: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某些知识与技能?全班可能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到何种程度?还有,哪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谈不上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组织教学要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为切入点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自学后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时,这是最真实的学情,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某学生“我知道了”,不一定表示其他学生都知道了。教师要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以便通过学生的二次回答帮助其他学生也知道,并同时知道获取该知识的方法,如看书本第几页哪几个关键词,或者看某个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某学生“我还想知道”的,可能是其他同学已知的。教师可以请已知的学生来回答,实现同伴互助。当然他想知道的问题有可能正是其他同学也想知道的,那么就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此时,正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

3.学生说“我知道了”――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说“我还想知道”――这是他们的学习需求,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小班化背景下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切入展开教学。

(3)教学流程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如水一样随“物”而赋“形”。这里“水”可以理解为教学流程,“物”就是学生的求知需求,“形”就是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去组织教学,随着学生的需求变化,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如果教师一厢情愿地只按自己的思路和教材的逻辑设计教学环节,牵着学生的思维跟自己的思路走,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小班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大班额背景下按照预设环节按部就班走流程的教学模式。

(四)课堂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篇4

一、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不足

虽然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但由于一些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任课老师未能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安全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制度不完善。一些中职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方面,注重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安全教学与管理的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难以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影响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二)职工不重视。教师队伍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专业文化技能,以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没有及时、有效的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管理,影响工作水平提升,导致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隐患未排查。学校相关领导未能严格履行职责,没有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对中职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导致安全隐患存在,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中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四)教育不到位。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重视与家长的联系,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在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安全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难以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篇5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微行动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也是音乐课能否得到新一轮质的进展的关键所在。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到底该怎样改进变化呢?经过课堂实践探究,笔者认为应主要围绕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两个要点:教学设计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有效教学是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动态生成再次进行有效巧妙整合。

围绕这两方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些实践性的“微行动”变化:

一、巧妙运用好导入设计,振奋学生学习的精神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设计清晰、巧妙就能给课堂增色,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眼球,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饶有兴致地期待着教师还会有什么更新颖的“花招”。此时,教师只要把握住这个好的态势,课堂的一半成功已在握了。

笔者对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木瓜恰恰恰》一课的教学设计,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轻松欢快的特点,设计了欢快愉悦的师生律动导入,以印度尼西亚民歌中“恰恰恰”为主动作,为新授做好铺垫。学生们兴致极高,全部积极参与。在律动音乐的间奏时,笔者当即改变了以往单纯跟教师律动的情景,而是提示学生要随乐曲灵活表现、自我创编,避免部分学生产生无趣的心理状态,结果场面可谓“精彩纷呈”,有的随性起舞、怪态百出,有的创编得体、舞姿优雅……在笔者的稍加提示下,整体的律动规范了些,学生们自信的笑容体现了他们对该环节的喜爱,贴切地体现了音乐与“恰恰恰”舞蹈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再如,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八只小鹅》是一节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笔者在执教时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小故事导入,将先前录制好的音、诗、画和故事旁白展示出来。在有情有景的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故事中的代表性乐器的演奏、动物对话鸣叫的有趣场面以及音乐速度与力度上的变化,令学生一会儿陷入静思,一会儿神采奕奕、喜笑颜开;尤其是故事之后的提问,参与答题人数明显变多,正确率也明显提高,学生们踊跃的回答场面令为师者无比欣慰。

其实,在音乐课堂中诸如此类的富有艺术性、趣味性的导入设计“微行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剂,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惯用的歌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美国大演说家、“成功学家鼻祖”罗曼・文森特・皮尔说过“细节决定成败”。一节音乐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细节的设计与处理。我们的音乐课堂“微行动”当然也要讲求细节化,并且要让细节的变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瑞士著名的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各种概念是通过环境的探索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儿童早期,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来进行学习的。基于这样的观点,笔者致力于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特殊的学习方式,目的是把学生带入教学内容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来快速加深学习内容的渗透。

在教《八只小鹅》这一课时,笔者就采用了边示范演唱边张贴每一句“歌词条”的方法。虽然课前需要教师做好手工制作的准备有些麻烦,但是在课堂实践中,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目不转睛、饶有兴致,给了他们新鲜感。因为学生不但视觉上一直有新“歌词条”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立即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音高等,不断加强对新旋律的记忆。同时脑海里也会产生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显著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另一首印尼歌曲《包子、剪子、锤》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深刻地把握音乐歌曲中的节奏,笔者先用琴声表达不同的节奏,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跑、走、跳的选择性表现,学生们特别喜爱这一方式,虽然个别学生一开始未“摸清情况”,但经过两三次的反复训练后,终于明白了节奏之间的差异,从而掌握了各种节奏的特点。紧接着再出现歌词,学生就会有种驾轻就熟的感觉,为准确、快速地学会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

以上环节的创设,主要是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与期待,也一直怀有自信心。诸如这类学习歌曲的方式,在常规实践中发现是很值得推广的。我们的课堂就该勇于突破创新、善于改进固有习惯、勤于动手动脑,用“微行动”实践出好方式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

三、恰当融入游戏这一调味剂,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表明,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或学不好,并非智力低下,而是没有受到启发诱导主动参与。的确,要抓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应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特别是发挥好小组协同合作精神,让实践效果更好。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会使学生阶段性疲劳的状况有所缓解,甚至转换到另一个兴奋点,帮助学生闯过思维低谷。课堂中,笔者一般会准备几个小游戏,如“找朋友”“斗牛”“歌词接力赛”“拍电报”等,以备学生出现疲倦状态时适时应用,既能使学生身心放松、消除疲劳,又能起到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作用。

在教《田野的召唤》一课时,为让学生准确学习歌谱中 ×・× 和 ×0 节奏,笔者用“拍电报”的游戏,为四大组各准备了一张“节奏条”,请每一组第一位学生按照“节奏条”上的节奏型,在第二位学生的手心上以“拍电报”的方式拍打,以此传递下去。待最后一位学生将传递到的节奏型在第一位学生手心打出来后,就能进行结果核对了。因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小心翼翼、倍加谨慎、充满期待的。待每一组的“节奏条”呈现于众时,“拍电报”游戏的成功与否便一目了然了。此游戏开始之初,教室内有些许嘈杂,但当他们自己意识到这种氛围不利于游戏时,教室里顿时就会安静下来,大家屏气凝神,周围的空气也似凝固一般,只有安静地聆听与认真“拍电报”的情景。

教学实践发现,游戏是启迪学生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把“金钥匙”,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善于选择角色PK作为激励,提升学生合唱学习的素养

二声部学习是小学三年级学生音乐学习中的重难点,是初步学习合唱的起始阶段。因此学得如何,过程是否充满趣味,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学习合唱的热情与效果。为此,在课堂中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及早掌握二声部合唱的技巧,是建立学生自信的基础。比如,采用生生角色分工PK合作、师生角色分工PK合作、师生合作角色点评、生生合作角色点评、整体和声比例调配点评等等,来提升二声部学习质量,最好再加入即兴合唱的现场录音,以便共同聆听反思合唱的弱点,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二声部合唱的兴趣,促使合唱教学达到和谐统一、层次分明的效果。

在练声部合唱歌谱时,笔者首先会给A组学生训练演唱一声部,指导并调整好音色、力度、情绪等要素,同时会让B组学生用手捂住耳朵,以不受A组演唱的干扰;再来训练B组学生演唱二声部,同样引导他们把握好音色、音准、速度、力度、情绪等,同时让A组学生用手捂住耳朵,固守自己的声部不受干扰。紧接着会告诉学生接下来将是两个声部的成果PK赛,请各自发挥好水平,演绎好本声部,为自己声部的和谐统一出一份力。学生们一听来劲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虎视眈眈”地“威胁”着对方。一轮唱下来,因为两组的荣誉感都很强,合唱效果还算令人满意。而且为了避免他们骄傲自满,促使他们向着更佳的演唱状态努力,笔者有时还会故意使点“小坏”,告诉他们哪些地方有欠缺,还需进一步努力。

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合作学习;学生

我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教师,《市场营销原理》是我担任教授的课程之一。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她们的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自学能力较低。而本门课程主要涉及市场营销的原理知识,内容比较枯燥难懂。结合学生及课程的特点,为了能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最多的是案例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

在讲到第三章《市场营销调研》时,我用了六节课给学生讲授了基本的原理及知识。本章的内容不会很难,但如果要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并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光靠讲授是远远达不到的,那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合适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实操,亲自参与调研并撰写调查报告。于是我决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方法。具体如下:一、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个人。二、每组成员设计、打印出调查问卷,然后进行营销调查。三、每组成员根据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时间规定:一个月。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很快就分好了组并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工作。一个月过后,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把最后的成果――调查报告交了上来,通过批改调查报告,我发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而且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锻炼。本章的教学能取得成功,主要是采取了以下两种教学方式:

一、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针对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缺乏耐心的特点,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注意搭配:学习成绩好搭配成绩比较差的,性格活泼的搭配内向的。采取这种方式,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让弱势学生得到帮助,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一)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90后孩子有着鲜明的特点与时代个性,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懂得分享与分担。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以组长为带头人,组员间互助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也让学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合作学习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要完成市场营销调研工作,从调查主题的确定、到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再到统计数据、撰写调查报告,这一系列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如果光靠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对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偏大。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人的职责都很明确,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必要的合作,有利于集思广益,各尽其能,让学生有信心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勇往直前。

(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小组合作方式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问题、去跟小组成员以及老师讨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学习,获取相关度的信息,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四)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鼓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学生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增强了集体意识,增进了同学间的情谊。

二、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也称研究性学习或项目式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趣,掌握程序与方法。对于本章的内容,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最合适的,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进行展开调查,从而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主动地位,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及帮助,这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

本次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增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头表达能力

在营销调研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意见跟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进行实地调研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胆量的考验,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走访,让学生丢掉了在陌生人面前腼腆、害羞的胆怯心理,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

篇7

循环论证是指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的逻辑错误,简单说,就是用假设证假设。本文通过两个典型课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循环论证的不妥之处,期望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教学中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课例一: 乘法分配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定律这一类课的教学一共有以下内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分数。

从教材编排(人教版)可以看出,这一类课教学的思路基本一致,即:情境引出具体算式――计算得出两组算式结果相等――观察算式,初步感知规律――学生自己举例并分别计算――观察所有算式,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应用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计算得出两组算式结果相等”以及“学生自己举例并分别计算”两个环节中出现逻辑错误。下面以乘法分配律(图1)为例具体说明。

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1. 通过情境,分别引出算式:(4+2)×25、 4×25+2×25

2. 分别计算,发现结果相等,板书(4+2)×25?茔 4×25+2×25

3. 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及结构。

4. 学生自由举例。

……

进行到此环节,乘法分配律还没有形成,要求学生举例,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及数学结构表达式有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以便下一环节学生能初步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及正确表达;二是增加更多的实例,让规律的得出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至少对于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在此,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规律这类课(包括找规律、运算律)的教学,所采用的基本都是不完全归纳法。所谓不完全归纳法,即以某类对象中个别的或特殊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事物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在乘法分配律这一课中,(4+2)×25 = 4×25+2×25以及学生所举的例子(算式)都是个别对象,一般结论是指(a+b)×c = a×c+b×c。由于不完全归纳法没有穷举考察对象的全体,因此它的结论属于似真推理,严格来说,其结论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但是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教材并没有作此要求。只是用不同形式表达了让学生举出更多实例的要求(图2),因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时,一类对象被考察的个别对象越多,范围越广,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在乘法分配律一课中,教材没有安排让学生举例,但是《教师教学用书》却特别说明:学生完成“想一想”后,可以让他们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

回到刚才所说的让学生举例的环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明白:让学生举例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具体算式(个别对象),让学生能从较多的算式中找到共同点(某种属性),即乘法分配律。也就是说,在此环节,乘法分配律并没有得出(还只是一个假设),更不能运用。更具体地说,学生举例的时候,思维顺序应该是:分别写出(a+b)×c和a×c+b×c这样结构的两道算式,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两个算式结果相等,才能在两道算式中间添上“=”;或者先写上“=”,然后分别计算,确认其结果相等,或者用其他方式说明其结果相等,例如:用乘法的意义。与此同时,教师在听学生汇报并板书学生的例子时,也应该按以上思维顺序进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多次听这节课,多次都发现以下现象。

现象一:学生“用结论证结论”

举例环节,部分学生所写算式通常从左写到右,如:(6+8)×9 = 6×9+8×9 ……。学生之所以这样写,说明他们已经把“(a+b)×c = a×c+b×c”当成正确的结论,即已经默认它是正确的,是可以运用的。也就是说,学生这样做,其实质已不是举例来进一步证明结论,而是在运用结论,已经犯了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笔者每次听这一类课,到此环节,一定会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思维过程,每次都会发现班上有部分孩子不计算,直接从左写到右。

现象二:教师“默认”“用结论证结论”

如果说,学生犯循环论证的错误是“情有可原”――想偷懒(不计算)、逻辑思维不成熟等。那么,教师会怎样处理呢?部分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1. 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或学生说,教师板书);

2. 学生从左至右依次板书(或教师按照学生说的过程从左至右依次板书);

3. 观察所有算式,找相同点;

4. 总结规律,形成结论。

不难看出,以上教学,教师默认了学生的思维错误。课后,本人找执教教师访谈,或者与所有听课教师交流,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根本没有意识到逻辑错误所在,即自身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二是部分教师只重知识的教学,忽略思维方法的引导。部分教师表示,当时感觉似乎有点不妥,但是急于想得出结论,也就没太在意,一带而过了。

也许以上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以及符合逻辑的思维方式,远比得到一个结论、记住一个知识点重要。不说长远,仅就小学数学而言,此类课占有一定课时数和学习量,其学习方式和思路也基本一致,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应该在这一类课的起始课,即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时,做好充分的研究和设计,注意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渗透和培养,为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打好基础。

课例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通常都会安排数方格(图3)环节。

数方格计算面积,其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直观计量,且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和经验(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已经使用过);二是暗示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联系;三是通过数据,可以为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依据(或者为证明猜想提供例证)。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数方格的教学,是为探索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所进行的必要的铺垫,但无论如何:此环节没有得出公式,更不可能运用公式。然而,听课中,笔者多次在此环节遇到以下问题:

教师布置数方格任务,学生开始独立或小组合作数方格,完成表格填写。

此时,笔者观察到:学生填写表格时,通常只数“底(长)”和“高(宽)”的数据,面积的数据则通过计算得出。以下是笔者和学生的对话:

笔者:××同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你怎么知道的?

生:算的,6×4=24。

笔者:为什么用6×4呢?

生:6是底,4是高,底乘高。

笔者:你认为用底乘高就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嗯!

以上是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思维逻辑。形成这种认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已经先学,明确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高;二是受前面环节“猜想”的影响,把“猜想”当成了结论;三是受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影响,直接进行迁移!不管是哪种情况,在这里,学生始终没有明白的思维逻辑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需要通过自我探索、证明才能形成结论。对于学生的这一思维逻辑,教师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以下是汇报环节的教学片断(学生数方格之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数的结果?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长方形呢?

生: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数的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对的,非常好!那你们观察一下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

篇8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17-02

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方法单调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学方法改革是破除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途径之一。

为了探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对我校3个年级的部分科目实行了案例教学。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们对这3个年级的15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校四年制2011级5个班220 名学生,2010级5个班248 名学生,2009级5个班233名学生,共计701名学生为本调查的对象。

(二)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 参考北京大学刘宇老师的科研讲座设计问卷,主要调查案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同时兼顾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态度。调查项目包括16个条目,答卷时得分0-10,其中1-10表示教学效果有作用,0为没有作用,10为作用最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真正感受,在相应线段的程度点上画圈。当场发放问卷701份,回收701份。

统计方法 用SPSS11.5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变量之间的差异用t检验,以a=0.05作为检验标准。

调查结果

3个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

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案例教学法,也称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等,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问卷调查中,3个年级的前14个条目均p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主导,以问题为基础,通过角色扮演、图片、视频、讨论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分析案例时不断地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围绕着案例和问题,思考、分析、提出各自见解、小组讨论、比较异同,运用已学知识和课本内容及课后查阅的资料等,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对结果进行总结交流,整个过程既是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护理专业课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进行个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

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于理解和记忆,并对理论观点进一步深化,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护理专业课中,案例教学将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类似临床情境中,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二)案例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选编的要求 (1)典型性:围绕着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全面反映教学重点、难点。(2)真实性:案例应源于实践、贴近生活,听起来有真实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3)层次性:案例应先易后难,由简单到复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求知规律。(4)融合性:案例应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料,增加案例的直观性,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5)启发性:案例应渗透道德教育和关爱护理,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逐渐热爱护理专业,为成为一名好护士而努力学习。

问题设置的要求 (1)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利用不同问题诱导学生对知识的各个层次进行深入思考,达到全面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2)难易适中。问题过于简单,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过于复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讨论仍找不到相应答案,既浪费了时间,又会使学生产生受挫感。因此,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解决方法,具有成功感,增强自信心。(3)少而精。问题设置不可过多,每个案例情境问题设置一般不超过3个,以便教师掌控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把握。(4)适当外延。结合学科的前沿动态设置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才能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精选案例、设置问题;教师需用多种案例呈现方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需把握课堂主线,监督学生讨论情况,控制课堂教学进展;临床课教师还需定期深入临床实际,了解学科进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建议

问卷的15和16条目p

参考文献:

[1]郭莉,张瑞丽,茹淑玲,等.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984-986.

[2]孙国珍,林征,刘扣英,等.病例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65-1166.

[3]吴蓓.病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4):559.

[4]邢杰,闫玉文,马平.人体寄生虫学PBL教学病例库的建立及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3.

[5]王彩霞,毛平,张玉平,等.病例教学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7,5(6):512-513.

篇9

一、热身训练(利用课件十分钟休息时间借助多媒体完成)

1.学生跟着动画版“江南style”一起跳骑马舞。

2.由动画片“白雪公主”引入课题Lesson 8 In the library。

(成功的热身活动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学习目标出示(学生提前板书)

1.听懂、会说课本中的英文书名。

Snow White,The Moonstone,

The Arabian Nights,Sleeping Beauty.

2.“四会”词句的掌握。

a library card,borrow a story book,

return a book,Would you like...or...?

3.能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对话。

(课堂教学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就是方向,它使学生不再盲目。)

三、检测预习(学生白板出示,教师评价)

1.试着翻译黑板上的单词。

Snow White,The Moonstone,

The Arabian Nights,Sleeping Beauty.

2.试读单词。

(考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师生或生生间探讨交流。)

四、任务导学

1.自学词语:小组互学单词,小组长代表读单词。

Snow White

The Moonstone

Sleeping Beauty

The Arabian Nights

2.快速读课文,并把不会的单词圈起来。听录音跟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教师精讲点拨。

Librarian:What can I do for you?

Zhao Yu:I’d like to borrow a story book. Do you have Snow White or The Moonstone?

Librarian:Yes. The Arabian Nights is interesting,too. Would you like a Chinese one or an English one?

Zhao Yu:An English one.

Librarian:Show me your library card,please. Can you tell me the name of the story?

Zhao Yu:Yes,it’s Snow White.

Librarian:Here you are. Please return it in two weeks.

Zhao Yu:Ok,I will. Thank you.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兵教兵,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五、探究展示(学生讲演,教师补充评价)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同义句。

2.单词 borrow与 lend的区别。

3.给某人出示某物的短语是showsth,它还可以变换成哪种形式?

告诉某人某事的短语是tellsth,它还可以变换成哪种形式?

4.找出对话中的一个选择连词,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简单连词呢?

5.用英语怎么表达借书与还书?

篇10

关键词:网络营销;教学;实践

1 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状况

根据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达到4.57亿,居世界首位,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年增长率为45.8%和48.2%,我国网络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报告》显示,当前大部分企业都尝试进行“网络营销”;中小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达92.7%,大规模企业互联网接入比例接近100%;有43%的企业拥有网站或建有网店;有57.2%的企业在网络上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应用水平为42.1%。

2 网络营销教学中存在的困局

《报告》显示,企业对“网络营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营销”将会是企业进行营销的重要手段,企业对“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已意识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潜力,纷纷开设《网络营销》课程,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络营销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理论外,还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技能。但在教学中,网络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中存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

2.1 《网络营销》教材内容的更新水平远落后于网络营销的实际发展情况。教材所列举的案例多为国外的例子,或是多年前的案例,或是大型企业案例,让学生感到这些案例与现实相差太远而失去学习兴趣。

2.2 教材理论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教材的实践方面却是以一个个不相联系、片面的案例作为指导,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掌握完整或系统的网络营销的实践技能。

2.3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沟通、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未能引起重视,使得部分性格内向或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融合到一个团队中,缺乏学习进取心,学习效果不佳。

3 教学改革措施

为改变这一现象,采取网络营销的实践案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3.1建立好团队机制、设立创业经营项目。在讲授《网络营销》课程前,第一任务是建立团队,将学生按不同的性格能力组合成多个小组。然后,通过多项训练,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团队基础。

团队组建后,下一个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转变身份。强调学生的身份要定位为企业的经营者或销售人员。明确提醒学生,社会需要的是未来的企业家和营销精英,而不是只会读书做题的学生。角色的转变是课程成败的关键之处,教师必须要选好队长,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求知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市场调研,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了解小组内有哪些成员的家庭或亲戚朋友有企业或产品可以运营,让学生尽量用现成的资源来作为团队的运营项目。

3.2 设立运营项目成果表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按如下思路设立运营项目:(1)建立好企业网站、产品数据。(2)在淘宝等C2C平台及阿里巴巴等B2B平台建立网站。(3)进行有效网络营销,宣传企业网站和产品。对于运营项目的成果,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量:(1)网络的访问量,搜索引擎的收录情况,各大论坛、博客的跟贴或回复浏览量;(2)在C2C平台(例如淘宝、拍拍、有啊)和B2B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慧聪网)企业和产品信息,收集客户反馈和评价信息;(3)营销方法和工具的综合运用。

通过对网站的建设与运营,对平台的开设、装修、产品上传、定位、定价、推广及与客户的沟通等多种实践操作,从而让团队掌握好网络营销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的精神。

3.3 打好网络营销基础,提高学生网络实践技能。网络营销实际上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既需要市场营销理论的支撑,又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后盾。在网络营销实践中会涉及到多种技能实操,例如图像处理、网站建设、软文编辑、SEO和营销工具的应用等。作为教师,在案例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这些方面的技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3.3.1 建设好网站。网站是运营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营销的阵地。由于学生网站建设水平有限,所以要预先下载一些网站模板,让各团队选择建设,并在网站上加上数据专家代码,以了解网站流量情况。

3.3.2 建好淘宝店铺。通过对淘宝店的申请认证,让学生了解网银以及支付宝等知识。网站的建设和淘宝店的开设均需要图片处理,这也促进学生加强学习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

3.3.3 网络营销常用方法与工具的使用。网站以及淘宝店、阿里巴巴等平台建立后,就要在平台上作进一步的实践,网络营销方法和工具应用适当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方法与工具是网络营销的实践重点。

3.4 运用多种营销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创业意识。在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中,笔者结合现时最流行的方法与工具进行讲授。常用的几种方法为:(1)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基于网络论坛所进行的口碑性营销。在论坛营销中,教师要强调写贴子的技巧与方法,并结合论坛营销软件,如论坛自动发贴顶贴机、流量精灵等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对软件的运用,能快速并有针对性地在各大有影响力的论坛中大量的贴子,并让贴子处于版块首页,扩大宣传效果。(2)博客、微博营销。博客营销是通过利用博客文章传播企业或产品信息的营销活动,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注册一个博客,上传营销软文,然后教师再以超级、所立得等博客营销工具为例进行教学;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并即时分享,这种新鲜的营销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3)百度贴吧、百科、文库。百度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三个工具,这有助于产品或企业在百度中的收录,从而提高企业网站的访问量,建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4)网络视频营销。通过录制企业或产品的宣传视频并配合适量的娱乐成份,上传到优酷、酷6网、土豆等视频网站,这些网站流量大,PR值高,用户数量庞大,能达到相当大的宣传效果。(5)SEO即搜索引擎优化,是通过了解搜索引擎的排名规律,对网站进行合理优化,使网站在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提高,让搜索引擎带来客户,促进企业或产品宣传,实现高效的网络营销。教学中,要理解SEO的规则,做好几大搜索引擎的网站登录、关键字的优化工作、建立适当有效的反链接、增加外链,还重点要求学生学会使用SEO工具。(6)其它的一些营销方法,如电子邮件营销、网络新闻传播、网络广告、QQ旺旺群发、阿里妈妈平台等,教师可根据课时需要适当加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4 成效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