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练习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的练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的练习

篇1

根据教育部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前英语阅读量要达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是新课标五级目标中对“读”的要求。可见教师在提高课堂阅读教学实效的同时,更应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它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把阅读课中的“读”延伸到课外。以下笔者将谈谈运用信息技术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的训练与指导。

一.建立中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库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电子阅览室,登陆中学英语课外阅读资源库,完成相关阅读练习。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览室在线阅读

如QQ邮箱每日英语的订阅、china daily报纸或网站、21century报纸或英语网提供在线订阅。在线阅读可以实践语言材料的时效性,增强语言材料的文化性,加大语言和信息的输入量,提高交际性。学生可以感受电子版英文报纸带来的更快捷、更方便的读报体验,随时随地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掌握丰富及时多样化的信息。

三.可自定步调的软件―集成学习系统软件

集成学习系统软件(ILS: Integrating Learning System). 正如《儿童与学习者五年策略》提出:我们相信,雄心勃勃地、富有想象力地使用技术会成为提高个别化学习和通过系统选择性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软件设计具体做法按照五个类别来设计即:按题型、体裁、题材、阅读等级、题量、限时、测量与评价。

A. 阅读题型分类:阅读、完型、短文填词

B.按照体裁分类: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说明文。

C.按照题材分类:阅读材料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

D.按照阅读等级分类:(Junior One Senior Three)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难度适中、生词较少。在阅读教学的较高阶段,通过增加阅读量,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学科性较强、富于哲理、异国文化较深层次的文章,加深拓宽内容,使“英语化程度”在两方面得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E.按照题量分类:共有五篇,学生每次可以任选一至五篇。

F;测量与评价:当提交答案或电脑自动阅卷评分并且还有激励性语言”恭喜你闯关成功” !等等。

首先选择某一体裁或题材,接着选择等级(难度程度),而后是一次要做完的题量,再设定完成时间。做完后电脑自动批改打分并给予评价。最后还可查看选中题目的解析。

四.与教师博客课程整合

随着博客Blog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众多行业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客Blog具有简单、快捷、低成本和开放性、私有性、交互性、共享性,使参与者充分交流沟通和协作等等,这些特点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大量的英语阅读需要,因此借用博客的特点试图使用教师博客辅助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具体做法:

教师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泛读、略读、跳读、细读),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略读、查读和细读以及识别关键词、确定主题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测词义等阅读技能,理解文章主旨大意,迅速在文中找出答案。另一方面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技巧;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还能帮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自我学习中,起到提高其语文素养的目的。在小学语文中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在课内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

课内阅读主要包括了课文阅读和其他课内训练中的阅读。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阅读技巧进行练习,为其日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打下基础。

(一)阅读技巧的学习

阅读技巧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获取文章信息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课文讲解的同时向学生讲授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自主的阅读学生能够在课文学习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阅读技巧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

1.通读

通读法主要是指粗略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通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通读法在阅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确定该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了解该文章的大致内容。通过运用通读法,学生能够快速地在文章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很多阅读题中会出现“某一句话有什么意义”这类型的题目。通过对文章进行通读,学生能够快速地对这一句话进行定位,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细读中更有方向和目标地进行阅读。通读法的应用在学生考试中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以及对文章进行分段来进行文章的通读。通读时可以注重文章的中心句。而文章的中心句一般是在每一段第一句话或是最后一句话,只要学生把握了阅读的规律就能够在文章的阅读中轻易地找到文段的中心句,从而得出或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精读

精读是对文章进行仔细的深入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反复地思考和琢磨,对文章中有意义的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和咀嚼,真正地理解句子的内在含义和其所蕴含的情感。并对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进行推敲,以积累知识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经典的句子找出来,与同学一起对该句子或该句子中的某一个词或字进行分析和探究。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使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这句诗所用的字进行分析,如把“绿”字换成其他字行不行呢?把它换成什么字最好呢?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究使学生能够明白该句子语言的严谨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某一句话或某一词汇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情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该句子进行反复的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其情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精读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精读对积累语句和词汇,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章的精度,提高了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通过词汇的积累也令其文字更为出彩。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对如何精读进行深入的探讨,对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二)阅读技巧的练习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阅读技巧的练习一般是在课后练习和考试中做练习题。通过阅读技巧的练习,学生可以较为熟练地掌握阅读的技巧,再自我学习通过阅读技巧的运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阅读技巧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提升阅读技巧并不适宜运用题海战术,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加倍留心,应该注重作业的质而不是量。在选择作业时,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文章结构较为清晰的如总分总、分总等,选择一些与课文有相似点的作业,使学生能够在课后练习中对课内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

二、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知识积累

课外阅读同样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低与课外读物较多难度大小参差不齐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学生若盲目地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往往成效不大。因此教师应先对各种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和区分,选择适合学生的文章或小说推荐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课外读物。

篇3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教学

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课程容量、课程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展开的阅读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还需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有关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文献看,绝大部分的文献侧重于对课外阅读教学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具体的实践探索不是很多。研究者根据其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实际,对其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一些理念、措施作一基本介绍。

一、深刻认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教学

英语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堂之外进行的阅读,是在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对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展开的阅读活动。它没有确定的内容、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英语课外阅读往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被教师、家长和学生放在可有可无、甚至完全被忽视的地位。

事实上课外英语阅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输入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英语3级水平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4万词,4级达到10万词,5级即初中毕业要求达15万词。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仅仅靠平时课本及练习中的阅读是完全不能达到要求的,因而补充英语课外阅读很自然地成为了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课外英语阅读不仅是掌握语言、提升语言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学习品格、完善学生对社会认识的需要。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使之体验中外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在自身要重视英语课外阅读之外,还应通过课外阅读意义宣传、课外阅读任务布置、课外阅读检查、课外阅读的辅导、课外阅读竞赛的开展等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和家长形成共识,把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放在重要位置。

二、准确把握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应有功能

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更侧重于语言知识学习,注重语言学习的系统和主体,强调精深;而课外阅读更侧重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注重量的积累,强调广博。

目前,许多教师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他们常常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教学的简单延伸,阅读内容的选材、任务的要求等基本与课内阅读教学相同。这完全忽视了英语课外阅读的独特价值。

那么,英语课外阅读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Susser & Robb(1990)对英语课外阅读特点的认识可以给我们很有意义的启发。他们认为英语课外阅读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大量(或长篇文本)阅读;(2)以整体理解为目的;(3)以快乐为主;(4)自主行为;(5)不做练习。结合他们的观点,我们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始终注意了如下几个功能的充分发挥。

首先,注意英语课外阅读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作用。课外阅读教学要注意让阅读成为“悦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兴趣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对符合兴趣的学习,人们能长期坚持,丝毫不感疲劳,同时还能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我们通过兴趣材料的选择、难度的控制、成功感的获得、激励措施的设立,促进学生的阅读学习。不仅重视兴趣在短期学习中的作用,还注重长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必须保持一定的阅读量,切忌暴饮暴食。

其次,注意处理量的积累与质的提升之间的统一关系,做到知识的拓展与能力提升的并重。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使学生的学习。但如果不讲求阅读的方法,只有量的简单积累,英语课外阅读的许多功能就难以很好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在词汇学习之外,还要注意词汇的搭配、习惯表达方式、使用语境等多方面的比较。

再次,要注意发挥英语课外阅读的文化理解功能与品格塑造功能。社会文化涉及生活的方法面面,是很多细小、点滴的思想、行为等的组合,很难通过单纯教材阅读来实现,英语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英语课外阅读在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中的作用。阅读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理念必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就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正向影响,避免各种负性结果的产生。这些主要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过程的管理来实现。

三、深入分析初中学生特点,恰当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是阅读的基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效果也与阅读材料紧密相关。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考虑当地初中学生的一般英语基础和能力水平。一般而言,初中学生的词汇量在几百个、一千多个词汇之间,他们还只具有简单的句法知识,对长句、复杂句型还不能理解。特别是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十分的匮乏,对一般日常生活场景之外的一些情境往往难以理解。英语课外阅读应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阅读材料。

初中课外英语读物的选择不仅应该在题材内容、语言表现形式、篇幅等方面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阅读材料要能符合并体现学生的情感要求。各种初中英语阅读物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自觉地形成正确的英语阅读态度。

由外研社出版的《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是一套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分级读物,配有MP3,是一套精心制作的阅读材料。该丛书选材科学,所有题材均出自世界优秀文学名著或原创佳品;英汉对照:在当页提供汉语翻译,便于学生及时印证阅读效果;注释语言点:当页提供语言点、生词注释。它帮助学生从培养兴趣开始,分多个不同水平,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英语的殿堂,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的了解和良好品格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探索,强化英语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从初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现状看,许多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学生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读,其他内容就不读;有的学生将课外阅读当作教材的精读内容进行阅读;有的学生读了文章,基本没有什么收获,即没有积累知识,也没有吸取技巧。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读,即所谓的“授之以渔”。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因此传授一些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划分句子结构。应给学生分析讲解什么是英语阅读中英语句子的语法结构。这有助于初中生在阅读过程中划分遇到的长句结构,即划分清楚主谓宾以及主句和从句,并针对性地多做长句分析的练习加以巩固。

其次要进行成组视读阅读方法的训练。成组视读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在阅读时将整个组群的单词作为一个整体一起阅读,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进行阅读,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在阅读训练中,要让学生常常注意保持意群的组合划分,要注意让学生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不能读得太慢。

再次,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使用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应教会学生在开始阅读时就要去寻找全文的主题思想和整体结构。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过分看重个别单词、个别句子的理解。碰见生词,只要不影响理解就应跳过,不能因出现个别生词就影响到对通篇文章的理解。要鼓励学生使用猜词法,即根据文章的上下文和构词法对新词进行猜测。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主要使命,课外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篇章信息,读完一本简易读物之后,不要问自己记住了多少单词,而应问自己是否了解了大意。应提醒学生注意,课外阅读不像课文学习,学生可以放松些和随意些。

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之外,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措施也十分重要。英语课外阅读需要有一定的小组活动时间,通过小组活动可以增进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技巧。这些小组需要有较为稳定成员、较为固定的时间和较为一致的上课模式。英语课外阅读还不同于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需要抓好读(书虫系列)、写(在书上如何做读书笔记)和练(对英语基本句型的强化训练)等几个环节的工作。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通过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学生会更主动地提出课外阅读中的一些问题,交流阅读心得;课堂上能更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养成了比较稳定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每天基本能挤出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阅读量的扩展,训练小组的学生完成《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一、二级和三级上的阅读后,阅读量超出了新课标15万词的要求。课外阅读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且能够“读”以致用,如能用英语概述简单文章。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对“地道”英语的掌握,学生英语语感普遍得到增强和提高。在英语测试中,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这两种与语感密切相关的题型的得分率有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要正确定位英语课外阅读的功能,选择和使用与学生最为合适的材料,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加以必要指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高中语文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初中新课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字,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文学和文化素养,并在此过程中塑造自己的灵魂。而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量的课外阅读会不断补充和印证学生学过的课内文本知识,在阅读实践中会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此外,经典的读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一部经典,倘若学生认真阅读品味,就会给他们以巨大的精神力量,甚至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对于培养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课外阅读不重视,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包括一部分语文教师)及家长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学生各科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一些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了解而又喜欢对语文指手划脚的非语文科老师,经常会向学生宣言: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还不如多做一些练习,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纸上谈兵。很多语文教师就将高中新课标规定必读的一些课外书籍作为寒暑假作业,要求学生在寒暑假进行阅读,但是大量家长和部分学生(特别是理科生)认为语文课外阅读“长分”太慢,把大量时间放在练习和补习上。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拥有的宽松课外阅读时间几乎为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也逐渐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就完成了学业。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关注社会,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体验美丑善恶就成为一种奢望。

2.学生阅读品位低下,功利性强

在城市的高中生群中,80%以上的高中生会告诉你漫画、穿越小说、武侠小说、明星花边是他们最喜欢的,有的学生只熟识“马尔泰若曦”、“韦小宝”,而不懂“林黛玉、薛宝钗”。同时,高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阅读动机简单,主要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欣赏扣人心弦的情节”。由于缺乏正确地引导,纵然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对考试涉及的几部中外文化经典和名著产生兴趣,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阅读原著的并不多。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仅有40%左右的人完整看过《西游记》和《三国演义》,50%的同学完整看过《水浒传》,15%左右同学完整看过《红楼梦》。品味低下、功利性强的课外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只停留在浅层上。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这样的课外阅读对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3.教师指导作用的缺失,学生阅读随意盲目

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做过的调查显示,90%的同学希望老师能定期向他们推荐介绍好书,还有部分同学对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有60%的同学建议高中三年都应开设阅读课,有50%的同学希望老师能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由此可见,教师不应当仅仅是语文课内教学的实施者,还必须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指导者。但是目前由于不少教师对课外阅读不重视,因而指导就无从谈起。

教师指导作用缺失,直接导致当前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式的状况,75%的受调查学生是凭自己的兴趣或感觉来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存在随意性大、较为盲目的弊病。

4.社会阅读氛围淡化,家中藏书匮乏

社会整体阅读氛围正在变淡。笔者曾读到过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左右。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的阅读氛围是属于比较淡的。而当下,阅读又被各种更为迫切的需求所挤压,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电子书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将课外阅读逼到了更为严峻的境地。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上网就可以大信息量地阅读,不必在家中购买经典,也不必到邮局征订阅读刊物。于是,上互联网就成了漫无目的的浏览,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课外阅读所应达到的目的。

二、优化课外阅读的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阅读“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着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这句话表明,阅读兴趣是优化课外阅读的前提。

(1)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要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让他觉得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课外阅读指导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通过阅读,能够提高自己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再创造的能力;通过尽可能多地阅读经典,从中吸收文化精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笔者在教授必修2散文单元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与学生一起深思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一起领悟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使他们在阅读经典文本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通过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内牵外联,把学生由课内文本引向课外读本,用课内阅读的“钥匙”去打开课外阅读的“锁”,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做到有机结合。在《鸿门宴》教学中,笔者分析了刘邦、项羽在鸿门宴中所体现的性格特点后,就“汉胜楚败的原因”让学生探究,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项羽本纪》的兴趣。

2.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梁启超先生说过:“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与发展。”可见,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1)要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先生在谈阅读体会时曾说,如果每天坚持在睡觉前阅读15分,那你将会成为学识渊博的人。笔者在教学中也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半个小时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形式去寻找与课内文本教材相符的一些文章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2)要让学生养成制定计划的阅读习惯。笔者在指导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机调整,从而避免了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做到不贪多求快,不随心所欲,不敷衍了事。

(3)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深层次思考的阅读习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说,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笔者常常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辩论等形式来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养成从文本中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的习惯。

3.排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

(1)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笔者调查显示,60%学生反映,看了很多作品,但没有什么收获,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方法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以课内文本为范例,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让学生能够克服阅读中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向学生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目,并作一些调查。在此基础上,应该向学校图书馆提出建议,为学校阅览室订阅的报刊杂志精选书目,在阅读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对于高中生,笔者向他们推荐了专业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国学》《随笔》《书摘》等刊物。笔者还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分别介绍不同的书籍,逐渐把品位高、写法有特色的名篇佳作推荐给学生,如《战争与和平》、《飘》、《百年孤独》、《红楼梦》等。

同时,推荐课外读物还要和讲读课相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各个时期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名篇,具有很深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教师在讲授教材文章时,也应把课外阅读指导置于其中,可结合上课的内容,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在《故都的秋》教学中,笔者就向学生推荐《秋声赋》《雨铃霖》《登高》《醉花阴》等古诗文,并予以阅读指导,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89-02

每一部文学艺术作品的诞生,都是完成了一次伟大的艺术创造。文学家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世界、自然的种种观点和看法,通过文学艺术手段的帮助浓缩到文学艺术作品当中,不仅体现了几千年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更是表现出一个时代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世界观。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有效丰富小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文化水平,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的时候,为他们的思想成熟指引光明的道路。但是,语文课堂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来安排小学生们完成必要的阅读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了。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外阅读有助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从古至今,阅读一直是增强人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识字能力一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更弱,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然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又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耗费太长的时间在帮助学生识字、阅读上。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安排学生预习或者复习语文教材的相关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可是提前完成的预习或者课后完成的复习,既无法解决学生不识字的问题,又无法在教师已经完成对课文内容讲解的情况下加深学生的理解力。所以,课外阅读就成了一种十分必要的教学手段。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阅读题《两只羊》为例:

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 )小节。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dú mù qiáo (2)tóng shí

(3)běi miàn (4)xiǎng shēng

3、填空:

(1)( )和( )在独木桥的( )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 ),让( )先走。

(2)两只羊谁也( )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 )。

在这一道课外阅读练习里,小学生首先要完成百余字的简单阅读,然后,三个十分有针对性的小题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认识和了解这百字短文的深刻意义。具体说,第一个填空题引导着小学生认识了“段落”,第二道阅读题帮助小学生练习和熟悉了汉语拼音,而第三道题则帮助小学生将百余字短文中最精炼的词语和中心意思提炼了出来。只有读懂了短文,明白了短文中讲述的“故事”,才能填写正确第三道题的答案。这样的练习,不仅完成了必要的阅读训练,更从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参与练习的小学生复习了自己已经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阅读,是主动的阅读,小学生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意义,才能完成阅读后的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这样一来,学生自己的理解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课后阅读的练习,小学生能够在简单的阅读中复习多种语文知识,同时在习题的引导下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是小学课外阅读延展作用的有益体现。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有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大量的阅读之后将会使得人的写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小学生。对于广大小学生来说,由于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限制,使得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羸弱,但是通过有益地课外阅读,小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能够在有针对性的阅读练习中了解词语之间的差异,增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而通过课外阅读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阅读题《人有两件宝》为例: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一)填空:

(1)人有两件宝是指( )和( )。做工靠( ),思考靠( )。

(2)做事情要用( )又用( )。这样才能( )。

(二)词语搭配:

(1)认真地 劳动 (2)一双 (下接第91页)

(上接第89页)手指

辛勤地 双手 一根 手表

勤劳的 头脑 一只 小手

聪明的 思考 一块 手套

在这道课后阅读题目中,朗朗上口的押韵使得汉语言的特色和节奏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小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被这种简单的节奏感吸引,发现汉语言的新魅力,从而产生一种寻找甚至吟唱这种有节奏感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写作兴趣产生的源动力之一。另一方面,在阅读习题中词语搭配一题的设计将几个容易混淆的词汇放在一起,通过让小学生自己比较词汇之间差异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本身也是对小学生文字理解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的锻炼。久而久之,小学生就会在课后阅读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自身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在创作欲望的趋势下,开始尝试文学创作。这也是课后阅读延展作用的一大表现。

我国学者金花(2011)在研究中指出,语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种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化熏陶和文化感染作用,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最高的教学追求,通过我们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虽然阅读的总量不大,阅读后的练习题也为数不多,但是却能够有效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利用有限的机会增强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压力,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让课后阅读成为广大小学生探寻和开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学艺术宝库大门的钥匙,用脉脉书香滋润广大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借课后阅读的帮助放飞每一个小学生心中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 金 花.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1(04).

[2] 张红艳.激发读书兴趣.提升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1(22).

[3] 魏胜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0(12).

篇6

不少同行都有这样的感慨:语文在学校中是最不受重视的学科,数理化作业都是硬任务,而语文需要背诵、理解、阅读和欣赏,这些作业是无法通过书面来检查的,是无形的,因而有的学生就不做了。况且中考时课外阅读较多, 所以导致学生不学语文,不学语文怎样提高阅读 、写作能力?另外,练习册、考试卷满天飞,学生大量时间被占据,哪有精力去广泛阅读?

要解决这一“顽症”,出路只有一条——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彻底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

下面从课内阅读的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指引两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实践、体会。

一、课内阅读要教而得法

我向学生灌输阅读的一般模式:定向准备——感知教材——消化教材——深化运用。第一步是定向准备。也就是想方设法为学生学得好、学得轻松作准备。第二步是感知教材,包括扫除障碍粗略感知课文。第三步是理解课文,它是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学习要点包括:审课题,辨文体,划层次,明中心,析写法。第四是消化教材,也就是复习巩固。第五是深化应用。主要通过延伸拓展性练习,引导学生把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知识、读写知识等转化为语文能力,它在联系课内与课外、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

我觉得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

1.对于课文中学生应重点理解的词句,要注意点明它的深刻含义;对于最能表达中心的好词佳句,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欣赏。

2.对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特点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读明白,而不是靠老师的讲解。教师应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或师生共同讨论,把熟读和精思结合起来。

3.在引导学生精读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抓准突破口,不要逐字逐句的串讲。

教学中,我一直本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尽量帮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和分析方法,转化为读懂课外资料的能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着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教会学生及时“自我小结”和“自我测试”。

二、课外阅读要引而有法

课外阅读是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仅依靠教材所规定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有选择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中外优秀作品,反映现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例文,加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课外阅读少,阅读面窄,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都是当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课外阅读的指引中,首先要让学生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课外阅读指引的具体做法是:

1.明确课外阅读的目标

新大纲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十大书目,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读能力安排好阅读次序。其他“佳作”的来源,可以是各类知识丛书、内容健康的报刊等。另外,还要调动学生参与 、家长支持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制约阅读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包括这样几种:专心读书,自觉读书,勤于诵读,勤于默读,边读边思,边读边记,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①引发强烈的阅读兴趣,包括用阅读材料来刺激阅读兴趣、用课外阅读效果来激发 阅读兴趣、用阅读的目的来培养阅读兴趣。

篇7

关键词:作文;积累;阅读

一、课外阅读可以提供学生探索、积累的空间

阅读是基础,作文是表达。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好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给写作带来的好处,这就是积累。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就是创造。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学会积累。

1.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

读书是一种艺术再加工,读书时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是人与书本产生的综合效应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

2.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大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常用的笔记方法有:

(1)随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的空白处。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

(3)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小文章保存下来。

3.教会学生做卡片

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特方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十几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的评价放在一起,方便学生查看。

二、课外阅读可以创造学生阅读的环境

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成“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间阅读,还可在其他时间朗读所教的课文,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留出一两节课时,保证师生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三、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不依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样化的结论。语言是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表象的一种。实践证明:表象越丰富,求异思维就越开阔而深刻;表象越贫乏,求异思维也就越狭窄而肤浅。正是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象,学生的思维才变得丰富多彩。《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人人皆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练习2中“说说写写・受骗以后”,若要求学生说说写写《狐狸与乌鸦》的续集,学生编出的故事还是与课文大同小异。如果要求学生不依常规,编出不同的故事内容,一些吸收了课外知识的学生,就能另辟蹊径。

一位学生在练笔中这样写道:受骗的乌鸦又找到一块肉,又被狐狸耍尽花招骗到了手,可谁知竟是块有毒的肉,狐狸一口吞下肚,便一命呜呼,落了个“恶有恶报”的下场。戏剧性的结尾,与那些侦探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些学生通过网上阅读的方式,吸收了许多比较有时代气息的网上信息。他们笔下的狐狸虽然也是大肆吹捧乌鸦,想骗得乌鸦嘴里的那块肥肉,但绝不是只夸夸乌鸦的羽毛如何如何美,而是把乌鸦那身黑羽毛吹捧成巴黎时装,并故作好奇地问乌鸦,这身巴黎时装花了多少美金买来的。见乌鸦不搭理,干脆豁出去了,信口胡吹,说乌鸦如果开个人演唱会的话,什么刘德华、张学友、王力宏,统统靠边站。各大娱乐周刊、各档娱乐频道的记者将会竞相采访乌鸦,乌鸦每天会被鲜花、掌声所包围。这样说得乌鸦晕晕乎乎,再次上了狐狸的当。虽然这个续集的结尾与《狐狸与乌鸦》相似,过程却不依常规,求异的思维火花闪现在字里行间。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课外阅读确实是一块叩开学生求异思维的敲门砖。我们不禁感叹:课外阅读竟然使学生编出如此奇特的内容。试想,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个支点,学生的创新作文,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四、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并非凭空而想,它要充分调动现有的知识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出新表象。知识积淀得越厚,可融入思维过程中的知识越多,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篇8

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情语言材料,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和习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环境影响,不受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家长,甚至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更短视地认为花时间让学生去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有那个时间读课外书,不如多做几道练习题,来得实惠。

2、受条件影响,没书读。农村经济条件相对于城市来讲比较落后,不管是学校藏书还是家庭藏书都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小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而又紧跟时代的,适宜的课外书十分匮乏。而家长又不愿意花钱去购买图书,学校也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购买图书。即使有的学校有了图书室,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不能根据需要向学生开放。

3、没有兴趣读,不会读。在农村,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都不受重视,没有人去读书,缺少读书的氛围。学生对课外书没有兴趣,体会不到读书的乐趣,而家长和教师又没有强烈的意愿去引导学生去读书,自然而然,就没有学生花时间去读课外书,而他们少的可怜的课余时间就被电视和网络吸引过去了。

二、如何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1、提高重视,营造氛围。想要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开展起来,起到实效,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重视,并且能充分利用“读书日”、“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一系列读书评比活动,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课外地重视,能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使整个社会都能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各方面都重视起来,形成合力,为学生课外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才能有效的开展学生课外阅读。

2、引入课内,激发兴趣。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能真正读起书来,并有效果,必须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

我们不要指望教师、家长宣传一下,学生就会爱上读书,要把课外阅读适当的引入课堂,正确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一是以课内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课内精彩篇目,来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我们学了《猴王出世》后,可以推荐学生读《西游记》;学了《蟋蟀的住宅》后,我们推荐学生读《昆虫记》……

二是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外书。可以每天固定安排一节课,或把每天的午休,下午的延迟课堂定为阅读课,大家一起读书,教师适当指导,这样更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经常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达人”等一系列读书评选活动,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读书氛围,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甚至我们可以邀请家长,来进行“书香家庭”的评选,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家校合力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二、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学生课外阅读,新课标有着明确地规定,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学生课外阅读地重视,突出了他的重要性。然而要有效开展学生课外阅读,尤其是农村学生课外阅读,还有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1、整个社会读书氛围不够。要想有效开展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整个社会应该有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学生潜移默化,也会爱读书。但现在社会上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就连教师也忙着抓教学成绩,而无暇读书,更别说农村学生的爸爸妈妈了。试想,当周围的人都忙着生计,或低头玩着手机,学生又怎么能静下心来读书呢?

篇9

一、积极引导,让学生感知自学的魅力

在教学中,尤其语文教学,课前预习很关键。老师关注学生的预习效果,会推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去学习知识。课前预习也是自学习惯的一种方式。但组织学生预习,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明确学习目标 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懂得预习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熟悉某一课的内容,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懂得预习的目的,才能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老师的目的旨在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自觉学习。

2.做好学习计划 预习课也要严格的进行,如果预习课上,老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没有目的的翻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的心得是,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第一是根据课文要求,有的放矢地去阅读课文,并根据文章的要求,有目的有重点地去预习;第二是学生自读课文时,遇到生字生词,养成借助字典或词典进行解决的习惯。

3.有针对性自学 根据课文要求,逐一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段落进行分析,不懂得的地方记下来,等待老师的课堂讲解,这样的做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再者,为了不影响其他科目,老师要尽量将预习课安排在课堂内。遇到个别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预习辅导,这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是有益的。

二、敢于质疑,让学生在自学中有所感悟

老师在讲课中,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讲课的同时,有目的有侧重的答疑解惑,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并传授学生自学方法,也就是老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牢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

所谓质疑,就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自行设计一些重点问题,学生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所谓解疑,就是老师学生一起就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老师的质疑,可以让学生们养成边预习边发现问题的习惯。学生带着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预习,就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和句子进行思考,并在学习中找到答案。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或补充。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预习的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自学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落实。

三、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自学中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就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勤学苦练,只有多练习,才能将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严格要求,狠抓练习。熟能生巧,多练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学生在练习中往往会产生厌倦情绪,这就要求老师严格的监督。思考类的问题,让学生勤动脑多思考;阅读类的,老师要督促学生反复阅读,以加深印象;属于动手记录的,老师要经常性地进行检查。也就是说,所有的课堂练习,要一丝不苟地完成;对于课外作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练习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外延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知识结构

课外阅读是丰富文学知识的一个必经之路。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意义重大。但现代社会,各种书籍报刊浩如烟海,老师要知道学生读哪一类的会有所帮助,会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老师的职责还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读书方法。关于课外阅读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

1.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中学生好奇心强,武侠小说比之枯燥的知识类读物更能让他们感兴趣,所以,老师的正确引导尤为关键,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目的,一是提高语文能力,再则拓宽视野,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老师要建议学生阅读一些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较强的书籍。

2.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课外时间很少。所以,正确的阅读方法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而达到课外阅读的目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对于与学习相近的要详读,精读,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可以略读,了解大概意思即可。

篇10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核心素养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对小学作文教学至关重要。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避免出现无处下笔的问题。现代人才的培养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核心素养,而写作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教学中,课外阅读又是提升写作能力最显著的手段。综上,教师要重视课外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就能促使他们爱上写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选择的,有一定的功利性,比较枯燥;课外阅读的内容则要比课文内容丰富得多,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课外阅读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尤其对新鲜事物,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非常必要,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可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除了必要的课堂知识外,还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长期进行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大有裨益。

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用课外阅读的策略

1.立足教材,将课外阅读内容与教材联系起来

课外阅读对于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关键。首先,课外读物的选择要贴合教材内容,要选择适合学生,且学生能够读懂和理解的内容,过于简单和深奥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同时,要兼顾学生后期的学习,为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以部编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少年闰土》为例,这是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文章,讲述了特殊时期,儿时伙伴闰土的成长经历。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了解了鲁迅的一些生活经历,教师可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给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是学生后期会学到的,其中的童趣和童真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