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做笔记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做笔记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做笔记的方法

篇1

关键字: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 日记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1-0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课外阅读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在校读书的孩子来说,多读课外读物,促进对课业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探究阅读心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浓厚的兴趣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只有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实践中去,成为读书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青少年时期是富于理想的时期,也是开始树立人生志愿的时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适时恰当的讲述名人读书的事例。在教《蜀道难》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李白:唐朝的李白,人称“诗仙”。他从五岁就开始读书,诸子百家、佛经道书,无不过目成诵。少年时期的勤奋学习,使他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大诗人。在读《皇帝的新装》时,可插入安徒生童年苦难生活的历程等,从而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课外阅读与课文课程保持有机联系,根据课文内容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与文学教材保持充分而有机的联系,课外阅读在内容和题材上要与同一时期的课文课程相关,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拓展。”在教学单元的课文时,可围绕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与该单元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读与课文有关的书籍。如七上语文第三单元课文以散文为主,安排的课外阅读篇目应多是散文。第一次可安排学生阅读《中国现当代散文选》《古代诗歌选读》等。在课堂上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老舍的一些作品。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初中学生有必要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一个完整课外阅读计划。教师可以先把语文教学大纲中必读书专门列入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如《昆虫记》《繁星春水》等,要求他们在初中阶段完成所推荐书目的阅读任务。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当代受到好评的作品,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贾平凹的《丑石》等。

三、学会做读写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革命老人徐特立告诫青年要勤于做笔记的一句名言,这也是前人总结读书经验概括出来的一条重要结论。读书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课外阅读完成的读写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如每学期给学生提供的作文题中,有意增多读写笔记的数量,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插入一些片段,增强学生写读写笔记的兴趣。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可顺便插入莎士比亚做笔记的故事。还可以教学生一些做笔记的方法:如怎样做读书摘要,怎样做批注,怎样写读后感等。

四、开展课外阅读课,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并帮助学生阅读优秀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学作品,循序渐进的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积极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大胆鼓励学生多积极交流讨论。为了让学生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的积累,也为了检测阅读的效果,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一些活动:①经典诵读三分钟。每一节语文课开始,让一名学生把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作为内容上讲台口头交流,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他们更好的阅读书刊。②每月展评。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各种各样的读书笔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实,组织学生一月开展一次互评活动,并在学习园地中展出优秀读写笔记,让学生在展评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③班队活动。利用自习课或阅读课有计划的组织各项比赛活动,如“朗诵比赛”,“读书知识大赛”,“故事会”,“佳作欣赏”等。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把每周三的语文课改为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读适合自己的书籍。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胡晓风等主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

4、学生的阅读方式;5、学生阅读书籍的来源;6、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7、阅读中外名著及杂志报刊的情况;8、学生阅读数量。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1、阅读兴趣和动机阅读兴趣:a感兴趣70%,b一般24%c不感兴趣6%阅读动机: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b娱乐休闲8%c提高写作能力44%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a双休日24%b完成学习任务后49%c随时读27%阅读时间长度:a每周2小时内20%b2-4小时56%c4-6小时20%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阅读的种类阅读种类:a作文选30%b故事书8%c影视娱乐10%d中国古典名著15%e童话寓言10%f武侠小说3%g杂志1%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j言情小说2%k报刊类5%l外国名著0%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4、阅读的方式方法阅读方式:a随便翻翻8%b应付式15%c认真做笔记77%有无计划性: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5、阅读数量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a10本以上0%b5-10本0%c1-4本75%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阅读书籍来源:a自己买50%b向别人借30%c学校图书室20%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a父母40%b老师38%c朋友20%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四、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篇3

关键词:抓住 三多 提高 课外阅读能力

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多”入手。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化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让学生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我们有必要紧扣教材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向学生推荐好书。如学完了《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除故事外还可推荐传记、传奇、惊险小说、体育、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年级孩子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儿童科幻小说》、《上下五千年》等,并从中选择一些首简明易记的供学生课外诵读。

3.推荐与时空结构相关的文章。在实践中,老师可将报纸、杂志、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阅读教材内容;还可结合一些特殊的节日、事件、纪念日等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生活中处处有阅读。

二.课外阅读方法多样化

学生掌握有效阅读方法,也有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主要有:①浏览。浏览全书的“内容提要”、“目录”,大致了解全书梗概,以便确定是读全书,还是选择部分章节学习。②精读。读文章重点、文章精彩处,感受最深处记忆批注勾画。③跳读。在阅读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或自己的兴趣,把不必要或不想读的内容跳过去。④摘记。对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摘抄在本子上,必要时,熟读成诵。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佳句。提纲型:把读物的要点或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等。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课外阅读评价多层化

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

1、用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不能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也不能一刀切。对此,笔者借鉴书法考级制度制定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效果。如:我定出这样一个古诗考级制度,课外进行阅读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背诵一级,20首为背诵二级,以此类推,100首为背诵十级,110首为背诵特一级,以此类推。由于激发了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学生甚至可以背诵更难的古文。

2、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读书要读有所悟,读有所思。因此光有一些定量的评价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对学生读书的定性的评价。为了激发学生在读书时积极动脑思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可设计阅读反馈表,即让学生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并将学生分数的动态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3.在读书交流中进行总结评价。也就是在读书交流会中进行评价,即: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内容简介或谈阅读感受的交流活动。在评价中,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多从该生身上挖掘优点,提出一些不是很高的建议;对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则重点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提建议时要求高一些,促使各层次学生精益求精。这样评价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让学生互相了解了很多新书,为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真可谓一举两得。

篇4

关键词:现状;兴趣;朗读;笔记本;日记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更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让人乐观不起来!

1、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较小: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籍。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

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二、具体措施

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以资共勉,互进!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还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使学生逐渐认识并努力多读书,并且对书籍产生热爱之情,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多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我们不妨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定期在班级内部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在学校展示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理解力。只有多朗读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获得真切敏锐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因此掌握朗读的方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训练重点。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更有助于审美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三)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评述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不要泛泛而谈,语气要温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评论相结合,放手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对错误的见解绝不讽刺、挖苦。师生通过讨论,共同总结出在朗读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并侧重地再范读,再练读,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止。

(四)写好日记,活学活用。

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记忆办法,而日记,则教会学生运用。教师参与学生的成长日记,会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养成爱读爱写的习惯。我就喜欢静静地捧读学生的日记,时不时的写上几句,与学生通过日记做心与心的交流。而我的学生们也乐于这种纸上交流,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生活中不同的看法、每天不同的心情、班级里的大事小事……这些学生有亲身体会的内容都喜欢在日记里用他们最喜欢的语言来表达。现在的班里有有个叫薛菲的女生,因为在一次日记中用到了好多四年级没有学到的新词,我让她班里读了,请同学们点评,从此她的日记记的更勤了,学校竹林里的小鸟、花坛里打的第一个花苞甚至老师的新服装都走进了她的日记,而且语言越来越优美准确,读她的日记经常有许多惊喜。

(五)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篇5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所没有书香的学校,不是真正的学校,一个不是浸润在书香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如果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的时候只是读过了12本语文书,或者连带几本教辅书的话,那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好不到哪去,一辈子的阅读兴趣就没有树立起来。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这里,我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完《黄山奇石》《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等写景的文章,可向学生推荐一大批描写景色的优秀文章,同时开展“我做小导游”的口语交际活动,“祖国山河多壮丽”的手抄报展示活动等,让学生在大量的群文阅读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有乐趣的活动,是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价值。在教学五年级“父母的爱”这一单元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同一主题不同文体的文章,扩展阅读面,同时开展“我心中那份沉沉的爱”的征文活动,并在班级墙报或班报上进行展示,甚至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展示。还可以几个班级共同写征文,年级竞赛,互相读对方的作品,激发学生心底的竞争意识。当然,在写完之后,可以召开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展示这些作品,让家长谈谈自己的感受,沟通亲子关系。

这些做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群文阅读、撰写感受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阅读习惯就在这一次一次的活动中逐步养成。

二、授之以渔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引导学生爱读,更要让学生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效益。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说的是课内严格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爱好读书。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强化基本阅读方法的训练,如逐字、逐句精研细读,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把教材变为学材。还可以浏览,明确大意,择需而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边批注边阅读的习惯,教给学生用不同符号进行标注,在学习课文时如果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我除了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很多时候让他们动手查字典,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大部分孩子遇到难理解的词语都会主动的查阅字词典。

此外,还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作阅读笔记,读与思共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有一些学生认为做阅读笔记很麻烦,不愿去做,可以用激励的办法,例如在讲到五年级“生活中的启示”这一单元时,笔者将自己阅读积累本和读报剪贴本拿来,把积累到的有关故事讲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是那样的认真,有很多同学都说:“看,老师的笔记记了那么厚一本。”此后,教师并没有给他们讲,你们应该由坚持做笔记的习惯,笔者发现有很多原来不爱做笔记的孩子也在认真地积累了。

除了教师自己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还应该让家长多多配合。可以召开了专项全体家长会,现在很多家庭没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在家中是不容易看进去书的,更别说很多家庭都没有基本像样的童书了,教师可以在家长会上告诉家长在家中如何指导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匹配哪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并且让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从实际效果看来,这样的做法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创设条件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每组有一名同学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晨或下午到校后,可以自由进行课外阅读,每周都应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例如,四年级的寒假笔者布置全体学生利用假期读完《三国演义》,开学后,就假期的读书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总结,并开展了《三国演义知多少》的知识竞赛,通过活动不仅仅检查了假期阅读的效果,同时也对个别没有认真读完的同学是一个促进,甚至还有好多同学都表示要再把《三国演义》读一遍。到了四年级的暑假,又布置学生阅读了《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绿野仙踪》,这一次的阅读效果比起还寒假来更好了。

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除了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荐外,我还把自己的书带到了班里,学生在借阅的时候明白了应该看哪些内容的书,也纷纷去购买类似的书籍。

四、鼓励坚持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总之,课外阅读对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阅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掌握阅读的方法,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带领学生大量地进行阅读、阅读有价值的作品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阅读打开学生的精神之窗,带领学生徜徉于书的海洋,让他们在其中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篇6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就像一棵破土而出的幼苗,迫切渴望得到知识雨露的浇灌。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自由翱翔于知识的海洋,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做为一名工作在小语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就把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家庭因素制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课外阅读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其实与其说读书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只要从小培养,它就会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现今的社会,父母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对孩子的教育就开始了,如听音乐、讲故事、经典诵读。的确,家庭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课外阅读数量与质量。如何让孩子从繁重的功课中解放出来,从电视机、游戏机旁边走向奥妙无穷的读书生活呢?在这里我想给家长朋友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室。

现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都很好,很多家长也愿意在孩子的身上进行智力投资,不惜花费很多钱让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第二课堂,但是我认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虽然我们也偶而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虽然我们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但是那是不一样的,我们还是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觉得书是自己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做,他才会真正地想拥有书籍,为自己能够得到书这样的竞赛奖品或者书这样的生日礼物而兴奋。刚开始他可能是为了能够用这些得来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家庭图书室而兴奋,到后来他真正兴奋的是这些书充实了他自己心灵的图书室。

其次,亲子共读,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美国读书协会前主席鲁斯格雷沃斯先生说:“现在,在一些家庭中有一种怪现象:父母喜欢看书,却往往等到孩子上床入睡之后才坐下来看,结果,孩子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喜欢看书。真可惜!”其实,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家长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郁,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但是如果家长一吃完晚饭,就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或坐在电脑前面玩电脑,却叫孩子去看书,那孩子是没有心思看下去的。

二、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孩子们每天都在与书籍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因此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学校要开放图书阅览室,班级也要建立图书角。为了弥补书源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除了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外,还要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借阅。图书除购买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给班级捐献或借阅,这样相互借读、竞读,就可以促进孩子们积极地阅读,让学生把阅览室和图书角当成课外阅读的海洋,让自己的心灵在这个海洋里自由的驰骋。

其次,班级和学校要定期组织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刚开始可能缺乏一定的自制性和持久性,这就需要外在力量的检查和监督。而且许多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少课外知识,他有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能力的愿望,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原动力,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原动力,促进其进行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就要经常组织一些和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和竞赛,比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当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使他们的阅读成果得到积极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鼓励,从而更积极地去阅读。

三、有效的阅读指导,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指引方向

做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就是一个指导者、引路人。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学生举起了一展走出黑暗的明灯。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快速地吸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

1、引导孩子合理地选择阅读的书目。在孩子的阅读初期,教师一定要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让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如果教师的指导得当,孩子会比较容易爱上阅读。教师一定要对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书刊的内容和外观要尽量迎合孩子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书刊的内容,不要以为“有用的”就是可以给孩子看的,需要先吸引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看来,花花绿绿的昆虫、活泼可爱的大小动物可能要比大人强调的A、B、C、D和1、2、3、4等抽象的事物有趣得多。因此,早期阅读应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篇幅短小、生僻字较少、语言相对口语化、有一定插图的动物画册、童话、儿童诗等,比如金波的《踢拖踢拖小红鞋》、孙幼军的《小猪当保镖》都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看。

2、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教师主要是把各种阅读方法展示给孩子,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求去选择。比如“精读法”,其实就是要"吃透"也就是细读,把里面蕴含的知识全部挖掘出来,要弄懂、弄清,更重要的是要记到心中,学会运用。因此,读书是前提,我们要先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

篇7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是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培养良好的品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外阅读的归宿点和立足点。但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做到坚持每日阅读,保证不了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读书笔记,重摘抄,少感悟,以应付的心理来对待……面窄、不得法,更是学生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和指导工作,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有“趣”乐读,让读书成为流行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学生走近阅读的首要,只有使学生对课外阅读“趋向鼓舞”“中心喜悦”,才能让学生自主去阅读。

1.教师插柳,学生成荫

记得我引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小橘灯》时,自然地引入作者的著作《繁星・春水》,兴之所至,我满怀激情地背诵了其中的五首小诗。我想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读懂这些小诗是有些困难的,所以并没有发动学生去背诵。直到一个月之后在班级举办的“好书分享会”上,我惊喜地发现有六个学生分享的是这本书,而且这六位学生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背诵PK,有一个学生竟然背诵下了这本书中一半的内容。之后,在这几个学生的带动下班上竟然掀起了背诗热潮。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让我们意识到,感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学校在中高年级推行了名段、名篇推荐活动。教师利用文本信息,有针对性地介绍作家作品,包括林清玄、毕淑敏、张晓风、萧红、林海音、黄倍佳、曹文轩、史铁生、铁凝等现当代大家的作品。或引导学生品读某一文章的精彩片段,然后抛砖引玉;或给学生讲述书中某一个人物的事迹,点燃追读的热情;或只说故事的开头让学生猜想结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简介某一作家的写作趣闻或轶事等,当学生以“我想读”的态度面对书籍时,阅读会更加专注、更加用心。

除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外,我们有计划地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课堂上某位爱读书的学生完美地回答完某问题,教师有意表扬:“知道他为什么能回答得@么精彩吗?博览群书!”这既是对读书者的肯定和激励,也能够向其他学生传递积极信号,不知不觉中便营造了群体读书氛围。

2.活动激趣,分享快乐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进行读书比赛奖励。提前对本学期必读名著和选读名著篇目进行公示,规定每个班级读书最快的小组,可以集体获得教师赠阅的一本图书。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特别是小组同学的读书兴趣,也营造了一种竞相阅读的积极氛围。

我们还推行了阅读时间拓展制度。除每周一节阅读课外,在布置某些基础性的家庭作业时,让学生在保证掌握的情况下可以少写或不写,把时间用来读书,这样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

3.链接当下,同频共振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一些会引起他们共鸣的书籍。低年级我会推荐绘本系列丛书、拼音读物,这类书籍中配有大量的图画,对于初涉阅读的孩子来说会非常感兴趣;到了中年级我会推荐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丛书、《小女生金贝贝》等,鼓励学生尽量脱离靠拼音来阅读;高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有刘墉的《离合悲欢总是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三毛的散文,学生中有阅读基础的还会喜欢《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哈佛女孩刘亦婷》等。

4.联系写作,学以致用

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量的阅读可以为写作铺垫。如在练习描写一种动物的写作前,我推荐给学生老舍的《猫》、季羡林的《老猫》、姜戎的《狼图腾》等描写动物的文章和书籍,让学生去捕捉名家们的笔触,感受如何抓住细节来描写动物。而这样的链接,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既开阔了视野,又满足了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需求,提升了阅读的热情。

二、有“法”会读,让读书避免盲目

1.浏览性阅读与吸收性阅读结合

《水浒传》《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名著,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局限,不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提倡学生进行浏览性阅读,如看看作者是谁,了解一下写作的背景,读读序和跋,最好能知道名家对该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书籍的大体故事情节,能够区分人物。浏览性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而是要与吸收性阅读相结合,一本名著中可以让学生主要感知一个人物的故事和命运,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即可。

2.口动与手动相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良好的阅读记录习惯要从低年级抓起,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采用“摘抄”型笔记法,即照抄好词、好句;中年级采用“摘抄、归纳相结合”型笔记,摘抄的对象可以是优美的词语、句子或片段,但要做好整理和归类。在此基础上引导高年级学生做“摘抄+感想”型笔记。为了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同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展览活动,展览中要求每个同学选出一本自己最心仪的笔记,用红笔在该同学笔记上写上自己的评价,然后选出一位做自己的读书笔记“师傅”。在接下来的读书活动中,可以和“师傅”随时沟通交流,在借鉴师傅笔记的基础上自己有所创新。

3.一题多解,鼓励拓展

篇8

关键词:作文;积累;阅读

一、课外阅读可以提供学生探索、积累的空间

阅读是基础,作文是表达。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好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阅读给写作带来的好处,这就是积累。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用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层次就是创造。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营养,学会积累。

1.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

读书是一种艺术再加工,读书时把书的信息传给大脑,大脑进行创造性加工,是人与书本产生的综合效应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

2.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大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常用的笔记方法有:

(1)随批笔记。在阅读时随手进行,把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随时写在书的空白处。

(2)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

(3)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小文章保存下来。

3.教会学生做卡片

卡片是笔记的一种独特方式。可以分门别类,把十几种以至几百种的数据、词语、句子和对某一问题的评价放在一起,方便学生查看。

二、课外阅读可以创造学生阅读的环境

为了加强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成“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另外,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间阅读,还可在其他时间朗读所教的课文,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留出一两节课时,保证师生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三、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不依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探求多样化的结论。语言是学生日常所接触到的表象的一种。实践证明:表象越丰富,求异思维就越开阔而深刻;表象越贫乏,求异思维也就越狭窄而肤浅。正是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表象,学生的思维才变得丰富多彩。《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人人皆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练习2中“说说写写・受骗以后”,若要求学生说说写写《狐狸与乌鸦》的续集,学生编出的故事还是与课文大同小异。如果要求学生不依常规,编出不同的故事内容,一些吸收了课外知识的学生,就能另辟蹊径。

一位学生在练笔中这样写道:受骗的乌鸦又找到一块肉,又被狐狸耍尽花招骗到了手,可谁知竟是块有毒的肉,狐狸一口吞下肚,便一命呜呼,落了个“恶有恶报”的下场。戏剧性的结尾,与那些侦探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些学生通过网上阅读的方式,吸收了许多比较有时代气息的网上信息。他们笔下的狐狸虽然也是大肆吹捧乌鸦,想骗得乌鸦嘴里的那块肥肉,但绝不是只夸夸乌鸦的羽毛如何如何美,而是把乌鸦那身黑羽毛吹捧成巴黎时装,并故作好奇地问乌鸦,这身巴黎时装花了多少美金买来的。见乌鸦不搭理,干脆豁出去了,信口胡吹,说乌鸦如果开个人演唱会的话,什么刘德华、张学友、王力宏,统统靠边站。各大娱乐周刊、各档娱乐频道的记者将会竞相采访乌鸦,乌鸦每天会被鲜花、掌声所包围。这样说得乌鸦晕晕乎乎,再次上了狐狸的当。虽然这个续集的结尾与《狐狸与乌鸦》相似,过程却不依常规,求异的思维火花闪现在字里行间。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课外阅读确实是一块叩开学生求异思维的敲门砖。我们不禁感叹:课外阅读竟然使学生编出如此奇特的内容。试想,如果没有课外阅读这个支点,学生的创新作文,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四、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并非凭空而想,它要充分调动现有的知识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出新表象。知识积淀得越厚,可融入思维过程中的知识越多,想象的空间就越大。

篇9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要使学生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首先,在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初中生还没有独立选择课外读物的能力,只能靠老师及家长的指导,家长和老师的指导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否则得不偿失。例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中第一次出现了“名著推荐与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就此抓住机会要求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而不仅仅是节选部分。同时介绍一些外国名著,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向文学经典靠拢,并在一定阶段后组织交流,结果证明,我们的举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在组织学生关于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要把实效性摆在首要位置,切忌做无用功。我们在组织学生交流外国名著的时候,着重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来开展,还鼓励学生以谈心得的形式来开展,结果告诉我们,很多学生都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并且谈出了自己的体会。

二、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多读书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因此,开展“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通过这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里面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这个基本理念。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特长表现出来,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这个年龄还是需要鼓励喜欢自我表现的,只有得到了更多的鼓励他们才有足够的劲头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这就对中学生形成以意志为主的阅读方式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我们在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自创文学手抄报中就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学生表现出来的是积极的态度,小组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取得的成果让人欣喜。

三、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许多家长往往会把多做练习看作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而不愿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所以我们要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并为此付出大量的努力。总之,要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除了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指导外还需要家长们的支持。但现在有许多学生把媒体阅读当作课外阅读的首选方式,有的家长也很支持,支持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得课外知识,乃至完全代替传统的课外阅读,这其实是危险的,网络、电视等知识是留给大众阅读的媒体,而不适合学生去阅读。因为他们还缺少足够的判断力来选择科学的读物,所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因此,意志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固定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科学的课外读物。

四、加强学校图书馆管理,完善各项设施

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获得课外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应该起到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指导作用。但调查发现,现在有许多学生根本不进图书馆,究其原因是当前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形同虚设,设施落后,甚至成了学校的储藏室,这不得不说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我们呼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学校加强管理,完善设施,鼓励学生多进图书馆,甚至对学生借阅图书的次数从量上进行规定,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为了和家长联系起来,我们给每个学生印发了读书卡片,从量和质两方面来规定他们的读书任务,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只有在老师和家长双方的监督与指导下,学生才能保质保量地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上规定的阅读任务,同时也才能保证每天的阅读时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活动中我们发现,自从要求学生做读书卡片以来,学生的读书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总把写读书笔记当作作业来布置,而现在却已经成了学生每天的一种习惯。

篇10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要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的种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他们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帮助他们积淀了广博的学识。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在班级中树立典型,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的精神食粮。

对初涉阅读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到阅读状态中去。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文章内容,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进而激发阅读兴趣。但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增强其课外阅读动力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

1.推荐书籍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各不相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一般比较喜欢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高年级学生则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比较感兴趣。女生一般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书籍感兴趣。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书籍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

2.推荐书籍时要注意形式多样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给学生推荐不同的书刊、篇目。如在向六年级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可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还可以把统一、分散推荐结合起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3.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我们要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激发、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

(1)背诵古诗。古诗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生记忆力强,经常背诵、积累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语言,还可以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设立小灵通信息台。可以让学生阅读报纸杂志,收集资料,内容包括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每周“十分钟队会”上,通过“小灵通”讲台各抒己见。(3)开展小种植、制作活动。课余时间,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教师可以号召学生种植自己喜欢的各种植物,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动物的图片等,然后再引导他们去阅读有关动、植物的书籍。这样,不仅使他们了解了某些动、植物的习性、特征等,也培养了他们广泛的阅读兴趣。(4)开展读书周活动。把每月的最后一星期定为班上的读书周,让学生把这个月所读过的课外书或记的读书笔记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全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5)举办比赛。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擂台赛”“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活动等。每项活动结束后要及时予以奖励。通过比赛,在班级掀起读书热潮,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凸显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就必须凸显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因此,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得法者如鱼得水,不得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筛选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他们或顺手拈来就读,或为猎奇而读,这样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学生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如可选择与课文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文章,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但要注意的是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宜。

2.正确把握课内、外关系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因此,教师要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这样,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就能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能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将报纸、杂志等引入课堂,丰富教材内容,同时也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素材。如学习《新的跨越》一文,学生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消息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培养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带课外、课内外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课外阅读。

(1)教会学生恰当运用精读、略读的方法。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和目录,以全面了解文章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读书不单是为了休闲娱乐,更主要是为了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时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在理解感受的同时质疑问难。

5.指导写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等;学生可在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画画,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