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步骤分析
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与知识点相关的其他案例,也能够使案例中某些知识点的运用进行详细讲解,似与手把手教育学生运用知识点一样,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一步一步的追随教师的脚印,认真的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步骤分析
1.制定教学案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案例进行教学备课,像对于初中数学而言,由于知识点较多,而且知识点之间都会有相应的联系,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教师在进行案例的教学备课时,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再对其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比如,对一元一次函数进行教学,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案例教学的有:一元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变量之间的取值与其性质等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案例,把知识点归结于一个案例中进行教学。举一个具体的实例来看,像y=kx+b这样的一次函数,可以作为教师案例进行教学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可以从k、b的正负值判断,同样的,此函数的值的范围,也可以通过这两个系数进行判断。相应的,通过对一元一次函数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元一次函数进行相对应的拓展性的教学分析,使教学案例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知识点之初,对知识点进行案例备课,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复杂的案例进行分析备课,因为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对一个知识进行解答,而是对一些知识进行整体的运用,而这样的做题方式,常常使用在题目中,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对一些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而如何制定这些教学案例呢?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常错的题型,或者是学生在做题时,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的案例教学,而这样针对班级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备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一步步的进步。
2.对教学案例进行课堂讲解
对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课堂案例教学,无外乎听讲式的教学模式,还有视频教学。采用听讲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使用于初中教学课堂中,但如果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麻木,而采用视频教学就不一样了,采用视频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制作中的声音,能够及时敲醒学生短路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走,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案例教学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师教学带来不少便利,也能够带给学生不少便利,教师可以通过拷贝文件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案例教学的听讲,加深学生对案例的映象,使视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
3.布置相应的案例题目
巩固与学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在教学案例之后,对学生应该进行教学知识的巩固,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像在教学全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时候,由于全角三角形在判定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三种判定定理,未免学生对这三种判定定理混淆,需要在平时的作业中,加强练习。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均匀分配,最好是在学生对知识点熟练之后,给学生相应的布置几个扩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思考。
二、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主打教学模式,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增高。而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中,教师在视频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时,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在视频教学中,也是针对性的对某些案例进行巩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映象,同时案例教学存在于作业练习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因此,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不管从什么方面,都是使教学质量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案例教学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与课外教学中,使学生不管在课外还是课内,都能够通过案例教学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巩固新的知识点,同时在案例教学的不断深入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而且通过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也能得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致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放弃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利红.浅析初中数学课案例教学法优化运用[J].读与写•下旬刊,2016.
篇2
关键词: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分析
教育事业在我国由来已久,其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了多种教学方式,且新型教育机构也在不断涌现,使得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此过程中,我国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社会更加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然而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代教育要求和发展趋势,而几何画板恰恰可以弥补此方面缺憾,我国在将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后虽然小有成就,但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一、几何画板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几何画板的应用最早由美国兴起,我国在意识到其对数学教学方面的作用后,即将其引入到初中教学中,其独有的优势使得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弊端得以优化,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将抽象具体化,其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公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如此一来学生即可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该优势在几何知识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使得难教难懂的几何知识变得易于理解;2.极具动态感觉,该教学环境的灵活性十足,其可以根据点、线、面不同的特征组成形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将数学规律进行动态演示,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拖动、改变几何图形,此种学习方式更加利于开展自主学习,另外,动手操作相较于教师讲解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函数及图像
函数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知识,并且对于从未接触过函数的学生而言,若单单依靠教师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其实际含义,而使用几何画板则不会存在此问题。如在区分y=x+4与y=-x+4时,教师即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来帮助自身理解,其所显示的图形中可以看出,y=x+4中,x的值越大,y值越大,可见其为单调递增函数;而y=-x+4中,x的值越大,y值越小,因此此种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学生可以轻易的发现函数单调性的特性,并迅速找到区别其递增、递减的最佳标志,即观察系数,当x前的系数为负,其为单调递减,为正时则为单调递增,另外,当y=-x+4与y=x+4相交时,会出现垂直现象,以上种种知识在几何画板中的显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理解。
(二)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知识虽然不似函数般难懂,但学生自身理解能力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很难使学生保持在同一水平,但使用几何画板可以避免或减少此种情况发生,学生在自行操作几何画板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变化,也能感受到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因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信心。如在n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图验证勾股定理,首先绘制三角形,其次将两个直边标为a,b,斜边标为c,然后分别以三个边为基点绘制正方形,Oa,Ob,Oc,最后通过计算即能够发现勾股定理的含义,即Oa面积+Ob面积=Oc的面积。
(三)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在数学学科中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其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前提,然而由于数学公式往往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很多学生觉得十分枯燥,并且人的记忆时间有限,此种记忆难以维持很长时间,当学习更多知识时会慢慢将其淡忘,对于今后数学公式的运用,已经今后的数学学习而言极为不利。而几何画板的优势使得教师可以将公式内容形象的演示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发现公式的规律,同时掌握更多科学依据,此种由理解促进记忆的方式更有意义。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其中包含了许多形式的公式,如排列公式、组合公式或是加法、乘法概率等,此种知识若学生只专注于记忆,却忽略了理解,则很难在实际应用中迅速解答相关习题,几何画板内容的多样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更好的体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初中学子的数学成绩,也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不难发现,使用几何画板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便于学生理解更深一层的数学知识,此种新型教学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实际应用中依然会暴露出些许问题,因此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使其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健美.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
[2]于桂玲.几何画板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篇3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汉字书写
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属于重难点的部分,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模式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的笔顺和笔画。
一、汉字笔顺纠正―以“国”为例
1.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学生已经会说:“我是泰国人。”“我来自泰国。”这样的句子,但让他们书写时笔者却发现很多学生的笔顺存在错误,尤其是“国”字的书写笔顺错误尤为明显,据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写“国”字时都先写外面的全包围结构,而且书写时像画圆圈一样一笔就完成。
2、分析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教师来说,汉字的教学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书写汉字也是学习汉语的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来说尤为如此。比如说泰国学生,泰文是属于拼音文字,都是由泰文字母和声调符号组成,与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差别较大,泰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泰文的书写方式,所以书写汉字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泰国汉语初级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能够慢速地模仿写汉字,但普遍存在笔顺错误,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汉字的书写方式,也不了解汉字的书写笔顺。
3、解决问题
由于书写汉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学生都会对书写汉字具有畏惧情绪,笔者的学生就是这样,笔者在课堂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抄写,他们虽然能模仿书写,但都会很吃力,所以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中较多地练习书写,这也就决定笔者不能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练习汉字以纠正其笔顺错误,而是在语言教学中穿插汉字笔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来源
泰国清莱府最北部是著名的“金三角”,即与老挝、缅甸相邻,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会经常提到老挝和缅甸;英语是泰国学生的必须课,学校也比较重视,部分学生也有想去美国和英国的愿望;泰国中学生大都是追星族,在平常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除了喜欢中国的明星外,还喜欢日韩的一些明星,所以也会经常提到日本和韩国。为了让学生学习他们在平常会经常提到的国家名称,笔者设计了国别名称教学,目的是让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为了纠正他们“国”字的笔顺错误。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泰国中学生常说的国家名称和“国”字的书写笔顺。
教具:各个国家的国旗。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已学过的“我是泰国人,我是中国人。”;(2)说出“中国”、“泰国”,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意思,并且询问学生他们知道的国家名称;(3)学生回答后将所学生词写在黑板上:“中国、泰国、英国、美国、老挝、缅甸、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在其过程中放慢速度让学生跟着抄写并提醒学生注意看笔顺;(4)在黑板上按照笔顺写出“国”字并在每一笔画写完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笔画数,然后再抽点学生到黑板上模仿写出来;(5)给学生讲“国”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最后封口”,在说口诀时用手依次写出笔画,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理解;(6)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各个国家的名称并根据黑板上的笔顺写“国”字;(7)让学生看着生词的汉语拼音尝试读生词;(8)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9)将准备的国旗贴在相应的国家名称后面,让学生看着国旗尝试识别各国的名称,并抽点学生将相应各个国家名称的泰语写在国旗后面,对于积极踊跃者给以适当鼓励;(10)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词一遍;(11)教师读生词的泰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汉语;(12)教师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音。
(3)教学总结
让学生尝试拼读汉语拼音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拼音进行复习巩固;给学生展示“国”字笔顺的方式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笔顺;让学生看着国旗识别国家名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给学生适当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对“国”的笔顺展示方式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也是练习书写汉字笔顺的好方法。
二、汉字笔画纠正―以“ 月”为例
1、发现问题
笔者曾任教于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所中学,靠近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邓丽君曾经在泰国清迈开演唱会,因此她的歌对泰北地区影响较大,在泰北的大街小巷都时常能听见她的歌声,尤其是《甜蜜蜜》,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吟唱几句,笔者曾经设计过歌曲《甜蜜蜜》的教学并付诸实施,由于学生对她的歌比较感兴趣,所以笔者也设计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教学,据笔者了解,这支歌曲也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自己把歌词抄写在本子上,由于还没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所以即便是抄写也会将一些汉字笔画写错:
学生将“月”的笔画“横折勾”直接写成“竖钩”。由于涉及到名词“月亮”,笔者也抽点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月”的拼音与汉字,学生能写对汉语拼音,但书写“月”字时却出现将“撇”写成“竖”的情况,笔者也对其进行了纠正,
2、分析问题
汉字的书写方式与泰文的书写方式差别较大,再加上初级阶段的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时间较少,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所以不仅在笔顺上会出现错误,在笔画上也会出现错误。笔者曾经问过学生会出现缺笔和笔画错误的原因,他们有的回答是由于抄写太粗心,部分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学习写汉字的时间较短,练习时间较少,而他们刚开始学习写汉字时就是学习“横”、“竖”基本笔画,所以他们都习惯用“横”和“竖”去“拼凑”汉字,这也就会导致他们将“撇”也习惯性地写成“竖”。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当让学生书写汉字和相应的汉语拼音的时候,笔者很多次都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语拼音,却不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月”字就是一个例子,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生词的发音写出正确的汉语拼音,但写汉字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学生向笔者反映:因为汉语拼音跟英语的音标有很多相似点,他们都会寻找相似点然后进行对比记忆,所以学习效果会好,而汉字与泰文和英文字母差别较大,他们找不到共同点,所以记忆起来会比较困难。
3、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汉字笔画书写错误和记忆汉字形体困难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形体与学生母语符号系统的巨大差异造成其无法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笔者决定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记忆汉字形体的方法,学生如果能够记住汉字的形体,那么书写汉字的笔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泰国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画画水平的培养,因此泰国中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画画高手,据笔者了解和观察,泰国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画,比如,高中生的英文作业都会让他们在相应的名词和句子旁边用画来表达其意义和场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也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笔者由此受到了启发,也决定通过让他们画画来记忆汉字形体。
汉字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象形字,很多象形字的形体都跟图画相似,“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月”的形体就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因此笔者在课后点评学生作业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月亮,然后笔者在其旁边写出“月”字,并让画画的学生按照所示范的正确笔顺和笔画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其他学生则在自己作业本上画出月亮并按照示范正确地书写“月”,写完后让学生看黑板的图画和汉字,让其进行对比,并提醒学生“月”字像他们画的月亮一样不是竖直的,而是有“撇”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月”字的笔画和笔顺,笔者还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了“月”字书写笔顺的动画。
三、结语
学生的笔顺和笔画错误在汉字书写中是一个大问题,它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但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也需要学生自己经过长期地训练以养成汉字的书写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书写汉字和记忆汉字形体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记忆和正确地书写汉字笔画。笔者采用将画画与书写象形字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共同点,有利于他们对汉字形体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行性方法。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汉字笔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参考文献:
篇4
摘 要:就初中数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从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进行全面阐释,最后通过案例的形式说明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逐渐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种现象的盛行给当前初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以“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内化知识”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有效迎合了这种趋势。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在“打好基础”和“力求创新”之间寻求到平衡
翻D课堂的运用,一方面将一些易于学生理解的基础知识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自学,有效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复杂知识和疑难问题在课堂上讲解,有利于知识的深层次掌握,能够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协作探索、展示成果和实践应用”的机会。
2.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倡导自主学习、独立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则有利于“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阅读”等学习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有利于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翻转课堂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教学视频是教师收集、整理网络最新优质资源或自己录制的,在内容上更加贴近教学实际,而学生通过手持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有效延伸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能将一些板书教学中难以呈现的知识通过视频的形式得以完美讲解。
二、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
1.课前知识传递阶段
初中学生性格叛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应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提示,对于即将学习的知识要具体到教材中的页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应明确作出规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处于迷茫状态,才能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优势。
2.课堂知识内化阶段
该阶段主要以知识的内化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运算等数学能力。例如,在逻辑思维方面,笔者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时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即将内化的知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结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进行深入阐述。
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以及学习目标分析三个重要方面。其中,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欲望等,在该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掌握了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并且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学习内容分析主要包括学习的难点和重点,该课程的难点是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的掌握;重点是利用移项变号法则、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目标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所要掌握的知识或所要达到的能力和思想,该课程通过对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理解数学式的变形形式,体会“方程”史话里的“还原”和“对消”思想。
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搜集和制作教学视频,提前设计并发放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阅读教材内容后完成以下问题:
(1)阅读教材后,你有哪些疑惑?分别是什么?
(2)观看教学视频并解决以下问题:
A.“移项”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移项?
B.“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合并同类项?
C.如何将未知数系数变为1?
(3)试一试,如图。
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及时收集学生完成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仔细研究和整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课堂内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堂教学阶段
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普遍问题,列举一元一次方程供学生探究,并在小组讨论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其次,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及时对结果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接着,要求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解答。最后,组织学生总结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应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设计好教学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并根据自学效果,在课堂上内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的教育领域已被广泛地应用。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抽象枯燥。当多媒体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后,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优化了中学数学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数学教学的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指整合要反映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客观联系,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做指导,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相互联系。使用信息技术的硬软件,必须注意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需要科学地服务于教材内容。
2.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是进行科学教育、人性化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在课题研究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可持续发展。
3.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必须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充分发挥课程整合的整体功能。
4.有效性原则
所谓有效性原则,就是指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既要讲究效率,又要追求效益。效率是速度问题。对教师来讲,要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效果。对学生来讲,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加快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研究内容
1.巧用多媒体,激情引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外界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学生探究心理而引起的。巧妙地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创设教学情景,能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去探求、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2.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认知结构造成困难。多媒体技术有图、文、音、像并茂的特点,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实物形象,突出感知的重点,突破感知的难点。
3.巧用多媒体,提高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学生和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所作的尝试和取得的成效,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
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尝试,探索如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构的整体优化。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各阶段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提升自己,为广大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
五、研究步骤及组内人员分工
准备阶段: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教学反思,查找资料,课题形成,申报课题立项,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评审书的撰写,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通过教学实践及听课学习的方式获得教学案例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与其他数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得到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推进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也就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小结阶段,根据实践和反馈的具体实情,做好研究资料的阶段性整理和分析,动态地继续推进课题研究进程。
课题研究的总结和结题工作: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做好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申请课题结题鉴定。并做好成果的推介工作。
沈群英:制定研究方案,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徐燕红:观测记录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王华:档案整理、典型案例分析,为科研论文准备第一手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论文集、优秀教案集。
2.优秀课堂教学整合实验课实录、课件集、课题研究的音像制品。
3.完善学科资源网站。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0.10.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目标 设定和达成
教材对教学的内容作了描述,但一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拿到教材,要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学生的现有水平设置适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教学,确定正确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可以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数学学科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数学教学过程也应是不同阶段目标的连续。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三个原则: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教师应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确立的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构成的课程目标理解总目标,把握各阶段目标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表述应清晰、具体,显性描述知识技能的教学要求,切实提出主要的过程经历。在考虑形成学生数学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用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年级不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适宜,即所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特征和年龄实际,并具有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比如《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新授课时,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进行如下设定:
1.探究具有三个对应相等条件时三角形全等的可能性。并初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ASA和判定定理AAS。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索交流、分析归纳等活动,体会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4.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历画图、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制定和达成具有如下特点:
1.目标指明了学生对公理、定理的学习,应经历的具体过程和要达到的认知水平。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并体会数学结论的获得。
2.目标对于知识学习的水平确定为探究性理解,具体要求是初步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ASA和判定定理AAS。
3.目标明确了伴随学习过程学生在数学基本能力的提高、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情感态度的发展等的具体表现,使学生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可以看到,这节课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目标进行了明确;对难点、重点、关键,教师也可了如指掌;教学思路、教学环节昭然入胸。
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中不应只编写总目标,而应该总分结合,重视教学流程中分目标的设计,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总目标设计尽量系统,全面,分目标设计尽量具体,可操作,能为总目标服务.从而通过分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达成总目标.
如在教《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时,可这样设计课时教学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体会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数学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感受创造和发现的乐趣;2.体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
同时,结合教学流程,可以将总目标细化设计为二个分目标:1.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利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初步感知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数的关系,建立感性思维.在交流合作中锻炼实践能力;2.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像利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理解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关系,并能运用之一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层次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数学教学目标可以分三个层次:一,全体学生都必须达到的基本层次;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努力达到的较高层次;三,对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达到的较低层次。按照以上三个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例如,在《弧长和扇形面积》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分层目标:
一层: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牢记公式,并能用公式求弧长和扇形面积。
二层:1.掌握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求值。2.运用公式变形解决问题。
三层:1.牢固掌握公式,并熟练运用公式求值。2.较熟练地运用公式变形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重点知识、技能、方法是否在课堂上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是否达到了目标所提出的要求等等。
新教材既要求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考察一堂课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既要看知识效率――“双基”的达成情况;又要看能力效率――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在评价目标达成度时不应只看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学生素质提升的情况。
在课堂评价中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主要关注:
1.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所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
2.学生是否能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学生是否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4.学生能否把经过猜想、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再去进行新的发现。
总之,数学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是教学过程的方向,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全面、具体、适宜”的原则,还要把总目标细化,总分结合,体现层次化。不光关注知识性目标,还要注意体现学生在能力提升方面的设定和达成。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技能;方法;兴趣
一、运用故事或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新课标》强调,“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理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到生活中需要这方面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学习素材的呈现,力求体现“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可以这样导入: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运用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的求知愿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例如(教师给出图形),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镶上等宽的木条,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负迁移”所致,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三、运用直接导入,增强学习兴趣
所谓直接导入就是教师在新授前,直接向学生出示这节课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对待他们所学的这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证明”时,同角的补角相等这个命题一定正确吗?然后教师指出它是否正确我们要从理论上进行证明,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直接进入学习角色,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旺盛状态。
四、直观形象导入
平时我们教学中的图片、插图.大部分离学生比较遥远或者比较陌生。如果偶尔碰到学生身边的材料,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因而我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先出示我们学校的大花坛图,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感到特别好奇,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我们的学校的大花坛中间是一个圆形.它的半径为3米,中问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看看我们班谁最能干?能用算式表示这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凭自己的经验列出算式。然而我紧接着问: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导人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人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教学目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五、创设情境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在新课讲解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等腰三角形、一架飞机、人民大会堂,这三幅优美直观形象的图案,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又如: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应用”时,用多媒体展示蔬菜专业户张大爷搭建塑料大棚的画面,提问:“你在图上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搜索有用信息,“知道了张大爷钢架跨度为6m,33°,高度为1.8m,长为80m,每3m长为一根钢架”。“你们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形成数学问题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想努力把画面中的情境资料形成数学问题,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探究解题方法(出示课题)。这样就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学到了新知。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个人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八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C2964。
新课标把原来的“课题学习”改为“综合与实践”。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可课程的价值,但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还不是很重视。笔者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在不同形式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从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展示
案例1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下面的问题是南京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请你先完成这个问题:
请你根据这个问题,尝试把三角形改为四边形,提出你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尽可能完整)。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你的研究过程,并给出研究报告。
个人研究完成后,请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你们的研究结果,并给出小组研究报告。
经过此次合作学习,你是否能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研究?
案例2
(1)教师任务:经过八年级上册概率和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家是否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呢?你会运用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请自由分组(5~8人)、选题。我们将召开选题论证会探讨大家选题的可行性,订立各小组的研究问题。经过研究后,各小组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整理,在成果展示会中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分组选题(一周时间)。
(3)召开选题论证会,决定选题。
(4)学生研究阶段(两周时间)。
①学生编写调查问卷,一例如下:
课外作业及压力情况调查
1.上学期期末成绩班级排名( )
A.1~15(包括15名) B.15~30(包括30名)
C.30~42(包括42名)
2.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指自己找的课外习题,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
A.低于15分钟 B.15~30分钟
C.30~60分钟 D.60分钟以上
3.每天的睡眠时间(从上床到起床,睡不着的过程也算)( )
A.低于6小时 B.6~7小时
C.7~8小时 D.8小时以上
4.课堂上经常感觉到困吗( )
A.经常 B.偶尔 C.不困
5.每天浪费的时间(大概估计一下,课外活动不算浪费)( )
A.低于30分钟 B.30~60分钟
C.60~90分钟 D.90分钟以上
6.学习压力大吗( )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
②确认组员分工,分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成果展示会,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本环节,各小组利用制作的PPT来展示调查过程、收集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可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6)小组自评与互评。
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问题的选择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问题的来源应是多方面的,问题的选择应是切合学生需要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所选择的问题应有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从课本、课本配套综合与实践教材中选取了不少素材。而案例1的问题来自2014年南京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题,这道题本来就是一个探索性问题,笔者把问题拓展开来提出新的问题,就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案例2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来后,布置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用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八年级(1)班同学家庭每周使用垃圾袋数量的调查、中学食堂各类菜品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八年级(1)班学生运动情况的调查、中学生了解新闻的情况调查、城市人读书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热情,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的方式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课题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学生能有效参与活动的方式。
方法一:做中学
Hands-on在数学学习中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其中“动手做”是关键,通过“动手做”学生能够逐步积累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动手做”不仅仅是操作或是实验,之后的思考也是一种“做”,动手做的同时也要动脑做,动手带动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证明的教学中,把较为枯燥的几何证明转化为动手操作发现,动手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规律,再寻求证明的方法。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结果,自然产生了疑,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吗?如何说明它的正确性,也就是如何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不同摆放方式可以创造性地得出不同的结论,再研究这些结论之间的关系,自然体悟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做中体验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证明的意识也加强了。
再例如在数格点、算面积一课中,主要是一个探索、归纳皮克定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一步步探索定理,学生体会如何做之后需要反思做的过程,如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形成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从在教师规定下做,逐步过渡到自己做,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方法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调恕⒐鄄臁⑹笛椤⒉孪搿⒙壑さ确椒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运用。
案例1是笔者尝试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时间之外,利用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组员个人思考的情况订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分解方案,分别解决后再综合结果,给出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方法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的教学形式,在数学综合与实践中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案例2中,教师在课外布置研究任务,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选题、制作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时间。这个过程和原本的翻转课堂有一些区别,是一种经过修正、更适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统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在课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充分地研究问题,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又可以对其他人的成果加以评价,发展了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
(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同于常规的数学教学,在活动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和全面的评价。展示可以是课堂上通过动手发现的结论,可以是在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展示,同样可以是代表小组做出的小组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充分展示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表达、理解他人等全方位的能力。
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而应该通过不同主体、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做出评价。评价应具有积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评价自我以及评价他人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我、反思活动过程、反思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欣赏他人和数学的美。
总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外,更是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得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但还很不充分,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任晓旭.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