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感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感教学案例

篇1

学校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我们教师回到班上先对我们的学生开展动员大会。作为教师的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既兴奋又担忧,因为的学生更注重自我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理所当然,对周围人的帮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犯了错误,老师的批评声高了,就抱怨老师态度不好……人们也在拷问感恩教育的缺失。学生会对这一次的“感恩”教育活动感兴趣吗?于是,我精心地做了一些准备,抱着万分期待的心理来到了班上作了一次摸底测试。

我微笑地面对着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别人的嘴里说着“感恩”这么一个词,大家是如何去理解“感恩”这一个词的呢?学生们沉思了一会儿,纷纷表示当他人对自己帮助时要表示感谢。于是我又紧跟着他们的话题继续发问:“你们有没有对身边帮助你的人做过感恩的事,就如你们的父母。这是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让我的心中不禁涌出一股落寞,不过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并未被此打住了,继续微笑着问:“那好,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爱中长大,你们仔细想想: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你的饮食起居;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的带你上医院,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你……爸爸在外面这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么不容易啊!但无论多么辛苦,他们都会感到幸福,因为他们爱你们,他们觉得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此时,我又仔细地观察讲台下的的学生们,似乎在有所思,心中不禁一动:难道学生们的感恩情感被我挖掘出来了?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大多数学生都只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自己想要买什么父母都会答应,但缺少真实和细腻。看得出来,很多时候,孩子们把父母为之付出看作是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的美味,却不知道父母的疾苦。这也难怪每次家长会上,家长们都会向我倾诉孩子不懂他们的辛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大手大脚,还一天到晚抱怨父母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不知感恩。

二、案例分析:

面对上面的情况,它反映出我们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淡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众星拱月般的家庭生活为孩子们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大人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家务不让孩子碰,甚至作业也是家长陪着做……很多的的时候家长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已把一切看做是理所当然的,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于是孩子也就逐渐形成了对父母要求多了,替父母分担少了;对他人挑剔多了,尊重理解少了。(二)家长的感恩意识淡薄,教育方法不到位。我们的家长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自身就缺乏感恩意识,在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关心他人方面就没有给孩子以榜样作用,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面前肆无顾忌谩骂、殴打自己的父母。再一个,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要不认为自己是父母,心甘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的任何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就开始哭诉自己的辛苦。表面上家长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调自己付出多,但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孩子会以形式来感恩父母,那种感恩只是一种义务,并不是出于真心。(三)学校对德育的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大多数的学校现在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为现在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比,使得学校必须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抓课堂上的教学质量,课后抓后进生的辅导。尽管学校在德育工作中也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但存在着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也都不够重视,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是很大。

三、措施与效果: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相传汉代的韩信功成名就之后,费劲千辛万苦寻找对自己有一瓢之食的人,以优厚的赡养以报其恩惠。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中华民族里还有很多,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责任。社会的进步是建立在感恩、包容、奉献的基础上,让学生之恩于心、感恩于言、报恩于行,有利成就他们的坚韧、无私、坦荡、善良、敬业、忠诚善行美德,从而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快乐和健康起来,并因此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但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营造感恩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从小感悟感恩的道理,培养社会责任感,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我国在各种类型的教材里贯穿了教育学生们 “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可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要好理解。“爱家、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也就是先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

为了感恩教育收到实质性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加强感恩教育宣传力度,激发感恩意识。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多为学生们读案例,讲故事,搜集“感恩”相关的句子互相交流交流,让感恩的的种子悄然地播撒进了他们心灵中神奇的土地,遇到雨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二)感恩教育需要家校联手,内化感恩行为。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从小进行计划花钱教育,让孩子懂得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每一分钱来之不易;可以在家要让孩子帮自己干一些体力劳动,让他们从劳动中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多带孩子一起去观看亲情影片,加强体会亲人的恩情;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讲述自己一天的辛苦,流露出需要他们帮自己捶捶背,揉揉肩,或一个深情的拥抱的愿望……在学校,要让学生懂得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老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要以实际行动尊敬老师,报答老师的博大的爱,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体验一下当“小老师”的感受,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搬教具、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开展有关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可以在各种节日给老师送一句问候,一张自制的贺卡…….在教师节写一封感恩信。还可以引导学生感谢同学乃至他人的帮助之恩,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送同学一句鼓励的话、我为同学做件事、电话或信件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帮助过自己的人,如清洁工、交警、医生等陌生人,领悟他们的关爱、人生的冷暖以及浓浓的恩情;还可以带他们去关爱慰问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我坚信,只要我们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使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发自内心真诚地感谢他人,感恩教育便收到了实质性的效果。到了需要的时刻,我们还会出担心他们不会爱国吗?

四、活动效果:

篇2

1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特点

1.1采集资料快速、简洁、完整

采用视频手段可以对诊疗过程实时采集,自动储存录像资料,并对一些特殊体征、典型舌象、中医处方实施拍照贮存,可以完成单次全过程采集,也可以对某一种疾病进行完整过程的多次采集,能采集到真实动态的诊疗过程。

1.2单一式或组合式提取资料

可以按病名、患者姓名、医生姓名等单一方式提取资料,也可以采用组合式提取,如某医生治疗的某一种病及某种疾病疗效优者等任意多种组合提取,可以根据教师讲课的需要,来组合和整理资料。

1.3有一定的统计和分析功能

能完成一般资料统计学处理及针对病因疗效进行自动分析,这一功能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还可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2动态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2.1片段式案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学过的某一具体问题,为了加深学习印象采用的。该法多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脾虚之齿痕舌、阴虚之午后潮红、腰椎管狭窄症之间歇性跛行等特殊体征,临床教师基本上都在临床遇到过,但讲课的时候很难给学生解释,而“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却可以迅速地将这些典型体征从资料库中调出,“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过程式案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某一章节学习完成,为了让学生能系统理解所学知识而采用的。利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采集的单次诊疗过程,让学生独立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让集体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了解怎样去应用这些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3完整式案例教学法

利用某一种疾病的多次诊疗过程,让学生了解治疗疾病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采集的临床痹证之行痹的多个患者的多次诊疗过程,就会发现针对不同的患者之同种疾病开方用药有很大的区别。行痹治疗虽以防风汤加减为主,但腰背酸痛为主者,多与肾气虚有关,加杜仲、桑寄生、羊藿等补肾壮骨;若见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合用。让学生理解中医“同病异治”的同时也充分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

3教学效果调查

我们把“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动态式案例教学法用于河南中医学院2003级骨伤本科班2007年第二学期的《筋伤学》教学后做了书面调查,学生普遍反映知识记得牢,印象深刻,充分理解了很多以前难以理解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各项调查与2002级骨伤本科班2006年第二学期讲授《筋伤学》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相同学习内容教学后做对照,学生反映这种动态式案例教学法强烈激起了学习兴趣,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能让学生融入医生诊疗的环境之中。这说明“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动态式案例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体验。调查结果见表1。表12个年级骨伤本科班动态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略)注:2003级与2002级骨伤本科班教学效果比较。

4小结

案例式教学法是临床教师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各方面的报道也比较多,但细查之下发现,大部分教师用此法时只是将其作为一般的论据来佐证自己所讲的东西。殊不知,案例式教学法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连接理论课和实践能力的桥梁[1]。简言之,学生学习时接触的是人的病,而在临床上接触的却是病的人,人的病和病的人看似一样,实则迥异。

学习时接触的是某一个具体的疾病,而这个病是无数前辈在实践中反复锤炼进而升华成的一种理论,具有单纯性、概括性、一般性,是静止的东西。学习者一般会循概念、病因病机、发病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手段等去学习和认识某一个疾病。当学生毕业走向临床时,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人的病,而且还是一个个有着不同主诉、不同体征和不同特点的病的人,具有复杂性、具体性、特殊性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一静一动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同时又有联系,医学理论知识是临床实践的基础,而临床实践又是检验医学理论知识的标准[2]。要实现二者之间的联系,除了大量的临床实践外,动态案例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一个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在门诊采集的动态案例摆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就要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考虑如何解决,然后与动态案例中老师的处理方式加以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勤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静止的,“多媒体视频临床资料采集与管理软件系统”采集的案例却是动态的,一动一静,紧密结合,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因此,案例在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教师用之得当,大有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篇3

问题分析: 无论是质疑白居易的轻薄暧昧, 还是质疑琵琶女的自轻自贱, 学生们并没有认识到琵琶女为代表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 艺人的特殊身份。因为在古代无论是教坊的歌妓, 还是民间的歌女, 她们都隶属于 “籍” , 在本质上都是奴隶, 不是自由人。她们在政治上、 社会上受到种种歧视。她们无论多么有才华,也仅仅是男权社会中被宠溺或凌辱的对象, 从风光到沦落, 本质上被玩弄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而 “江州司马”白居易对她们人生命运的悲悯落泪, 绝对不是士大夫中流行的狎妓风流的写照, 而是觉醒的士大夫对底层妇女们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尴尬案例二: 在研读白居易 《长恨歌》 中, 杨玉环魂归蓬莱仙境后, 让临邛道士给唐玄宗捎去信物, 表达自己的忠贞之情时, 学生们对杨玉环的忠贞不理解, 认为杨玉环是因为 “马嵬兵变” 而死, 是唐玄宗为了自己顺利逃亡, 放弃对她的保护, 她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在她死后, 虽然玄宗时刻怀念着她, 但很大程度上是因自己违背了誓言, 因而心怀愧疚, 负罪感大于对爱情的缅怀。有些思想深邃的学生甚至认为, 在白居易的笔下,真爱虽能跨越生死之隔, 却没能跨越人世间的政治风波。最终贵妃是被迫而死的, 可是白居易却让文章情节前后矛盾, 设置了一出 “人鬼情未了” 的桥段: 寂寞仙境中的贵妃真的会为了爱就放弃自己做人的尊严吗?真的会誓死不渝地眷恋这个抛弃他的人间帝王吗?

问题分析: 学生的论证和评价, 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是站在现代人文关怀的高度来给杨玉环支招, 让她不必再一厢情愿地做 “爱情保卫战” 了。其实,持有这样看法的学生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杨玉环天生丽质, 并且享有优越的教育环境, 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性格婉顺, 精通音律, 擅歌舞, 并善弹琵琶, 她与寿王李瑁一见钟情, 被封为王妃, 史料记载她和寿王的婚姻生活很甜美; 在武惠妃死后, 唐玄宗在高力士的力荐下,开始瞩目很像武惠妃的儿媳杨玉环, 命令杨玉环出家做女道士, 名义上是为玄宗之母窦德妃祭神求福, 不久玄宗又为寿王再册封王妃, 之后就暗度陈仓将杨玉环册封为自己的贵妃, 两人相差34岁。杨玉环入宫后, 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 不过问朝廷政治, 不插手权力之争, 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 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 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 以致两次被送出宫, 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直至安史之乱, 唐玄宗仅带她西逃,在马嵬坡兵变时, 杨贵妃被逼赐死, 年方38岁。

如果仔细分析贵妃得宠的过程, 就会发现, 美貌、婉顺和才艺集一身的杨玉环, 无论是做王妃还是做贵妃, 都安守本分。至于再醮的行为, 却不是她能够左右的, 自从她到了王府之中, 她的爱情和婚姻就是男权和政治的玩物了。王妃或贵妃都仅仅是王权玩弄宠溺的符号罢了, 但是有意思的是, 男人们在名利场上出了岔子, 却用 “红颜祸水” “罪恶之花” 这样的谶语, 来给她做终极评价。她确实有魅惑之力, 但是她的魅惑之力是谁赋予她的呢?那个给了她荣名和富贵, 又将她个人名誉放在了风口浪尖的摔打的人, 就是那个生生念念爱他不渝的李隆基!

杨玉环这个美丽的符号, 这个荣宠无限的女人, 最后只能是男权社会中权利争夺中的一个微妙的砝码。在白居易的笔下, 她虽生有所爱, 魂有所守。但客观审视一下, 她又何尝不是一个 “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的被侮辱与损害的女人呢?

尴尬案例三: 研读 《氓》 中女主人公遭遇婚变之后,对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一句的理解。学生们认为, 女主人公一直没和兄弟们诉苦, 兄弟们根本不知道她遭遇了氓的家庭暴力, 否则一定会组成 “舅公团” 去收拾那个寡德混账的 “氓” 。

篇4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连杆机构” 教学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学分析

1.课程介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课程,它既是一门机械学科用于思维体系建立的专业基础课,又是面向生产实际,能够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应用技术课。根据培养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职高专层次的专门人才的定位,我们以建立学生机械产品的基本思维体系为理论知识要点,以掌握机构分析、故障诊断、零部件设计、设备调试、维修和高效率的操作使用为技能培养目标,对原课程体系和结构作了全面调整,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探索。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围绕解决某一项目问题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重构课程体系。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胜任企业工作岗位为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对机械设计知识的需求,在汲取国内传统机械设计教材知识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授课内容分为两个大项目:

项目一:牛头刨床机械系统分析

项目二: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

项目一以牛头刨床为切入口,在牛头刨传动系统中,包含带传动、齿轮传动、导杆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螺旋机构和棘轮机构等组成传动系统;刀架和工作台组成的执行装置;电动机的运动和动力经变换和传递,一方面使滑枕和刀架作往复直线移动,进行刨削,另一方面使工作台横向移动,完成进给。刀架、工作台的速度和位置靠操纵机构来控制。牛头刨床中的机构基本上涵盖了一般机器设备中的机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要求。学生通过对这些机构进行分析,掌握各种机构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项目二以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为切入口,通过计算带式运输机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设计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系结构、减速器结构来了解机械设计的全过程。

2.教学内容分析。

“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是课程项目一中的内容,以牛头刨床驱动滑枕的导杆机构为载体,学习平面连杆机构的相关知识。重点了解四杆机构的特点、运动特性及演化型式,学会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压力角、死点、急回作用等基本特性,理解其传力性能;提交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分析报告。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阶段的学习中,已对牛头刨床进行了拆装,认识了牛头刨床的组成,但对其工作原理还不甚了解。“牛头刨床机构是如何带动刨刀作往复直线运动的?”“牛头刨床刨刀为什么在切削时速度慢,而在返回时速度快?”“牛头刨床导杆机构动力特性能否满足切削力的要求?”学生对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着极高的兴趣,为学好本部分内容打下了基础。

4.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2)技能目标:绘制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示意图;分析牛头刨床传力特性;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特性分析报告。

(3)态度目标:团队合作;理论联系实际上;独立思考、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与运动特性;难点是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分析报告的撰写。

6.教学资源。

任务单、学习工作页、多媒体课件、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机械设计手册、多媒体教室、各连杆机构模型。

二、教学过程

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按照工作过程来完成,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的人才评价观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阶段。

(1)此阶段一般在课前课外完成,由学习委员负责发放或告知学习资料:学习工作页、《评价体系》及评价表。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程内容,独立思考并初步完成学习工作页引导题。小组讨论分析疑难问题,网上搜集平面连杆机构相关信息。

(2)课外现场观察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参观设计室各种连杆机构模型;观看电教片。

(3)告知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安排,提出学习工作要求。

①准确说出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的具体名称;

②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该机构是如何演化而得到的;

③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时的导杆夹角;

④绘图说明导杆夹角大小(滑枕行程)的调整方法;

⑤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2.计划、决策。

小组组织活动,分析任务,进行分工,提交小组工作计划,填写小组工作计划任务分工表。

3.实施。

(1)预习抽查。教师上课首先抽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通过预习学生应掌握本内容的基本知识,计入课外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抽查中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引导和归纳,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抽查结果记录为“关键能力”的平时考核评价之一。抽查内容如:何谓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由哪几部分组成?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优点;陈述平面连杆机构的缺点;铰链四杆机构有几种基本类型?何谓曲柄摇杆机构,陈述其运动特点;如何判断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四杆机构的演化途径有几种?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有哪几个类型?牛头刨床导杆机构有无急回特性?分析牛头刨床导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大小,陈述其传力特性,等等。

(2)课堂技能训练。此部分内容计入练习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考核。训练题如:

①判别下列四杆机构是什么机构?为什么?(图见课件)

②已知牛头刨床滑枕导轨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800mm,大斜齿轮转动中心与摆杆转动中心距离为l=400mm。绘出牛头刨床连杆机构运动简图,计算其自由度。分析它是如何演化而获得的机构。

③画出牛头刨床导杆机构传动示意图、极限位置图,确定其工作夹角。

④计算对应滑枕最大行程Smax=500mm时的导杆工作摆角ψmax和极位夹角θ,求曲柄长度r。绘图说明滑枕行程(导杆夹角大小)的调整方法。

(以上2、3、4题针对实际牛头刨床进行计算与分析)

(3)小组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此部分内容计入能力控制点检查考核。如:

①小组讨论形成整转副的条件;

②小组讨论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③讨论牛头刨床传力性能;

④讨论如何撰写BC6050E牛头刨床连杆机构基本特性分析报告。

(4)学业水平测试。用15―20分钟时间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测试,以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测完后马上让小组互换评阅试卷。结果计入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检查

5.评价。

由小组长统计自评分和小组分,交学习委员统计总分。

6.作业。

独立完成学习工作页中第1―6题;小组讨论后,独立撰写牛头刨床导杆机构运动分析报告。(将电子稿发至老师邮箱,并随时注意老师反馈的信息)

三、教学反思

1.积极倡导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工作页中的问题进行自学,不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可互相讨论,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具体的牛头刨床中测量的数据进行训练,让学生觉得所学即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3.教师的归纳引导要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

4.学生进行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并注意对学生进行考核。

5.小组讨论时,小组长应积极引导后进生积极参与。安排工作任务时也要让后进生做相对较容易的工作,以期调动所有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6.总体而言教学效果良好,同学们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也感觉到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参考文献:

[1]郭景辉.项目教学法在《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职业,2010,02,(46).

[2]马英,叶安英,黄继明.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设计.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103).

[3]汪禾清.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224.

[4]韩树明.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118.

[5]梁永政,赵亚东.机械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4,(14).

[6]崔大伟.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潍坊学院学报,2010,02,(10).

篇5

一、理清主线、整合板块

我们综合板块的教学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思路不清晰,即主线不明确。虽然每个部分都教了,但是显得很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思路,教学就没有完整性。其实,我们可以在板块之间寻找内在的联系,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将相关的板块串联起来,使得一节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体现一个整体性。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将板块之间整合。

1. 以话题为主线

【教学案例一】 6A Unit7, At Christmas( EFGH)板块,我以Christmas这个大话题,将各个板块围绕圣诞来处理:1、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2、At Jim’s home.3、 At the party.4、 After the party.5、 At our party.通过这五个话题将各个板块逐步教授,清晰的主线更易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

2. 以情景为主线

【教学案例二】 5A Unit9, Shapes( EFGH板块),我以三个俱乐部:Chant Group, Handicraft Group和Art Group 将EFGH合理有效地串联起来。

In Chant Group, the children are practicing their English. They are saying the words, sentences and chants.(进入语音和小诗学习)

In Handicraft Group, Jack and Linda are making the card for their grandparents.Linda is showing Jack how to do it.How do they make the card? Please read and tell me the steps of making the card. (进入E板块学习)

In Art Group, Miss Li is asking students to draw pictures with shapes. Now the students are drawing now. Let’s talk about their pictures. (进入F板块以及扩展讨论活动)

3. 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型课堂教学就是老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教学案例三】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EFGH板块)

Step One: Play a game

Step Two: Think and say (F板块)

Step Three: Read and match

Step Four: Let’s read/ Let’s sing (H板块)

Step Five: Look and answer/ Look and read (G板块)

Step Six: Listen and retell/ Listen and choose( E板块)

Step Seven: Work in groups

清晰的主线和教学思路使得各个环节衔接自然、顺畅,更加有整体性。教师要在平时的备课中认真研究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设计符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

二、整体规划、体现功能

语音和小诗板块在平日的教学中容易受到老师们的忽略,在平日的课堂上可以看到老师们处理语音和小诗的时候仅仅停留在读和背上,不够深入。《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音和小诗板块正是对孩子这种语感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的重点应放在对孩子口语表达的训练,培养孩子的语音意识,同时要培养他们读英语的美感。到此,教师就是教到位,而没有越位。

【语音板块教学】

1. T: Well, boys and girls, we know Helen can read the words better than all of her classmates. Shall we read the words with Helen?

T: (show the word) morning forty horse sports

Try to read better than Helen.

T: (show the sentence)

This morning, I saw forty horses running in the sports field.

2. T: You did a good job. Here I have some new words. Try to read them. You may read in groups first. (show the new words)

pork store torch tortoise

T: Now try to use them to finish the sentence.

S: The tortoise with a torch wants to eat the pork in the store.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还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位孩子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综合板块我们要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还学生口头输出的机会

在综合板块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情境,提供话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主动输出。

2. 还学生书面输出的机会

篇6

一、诵读与课堂教学规律

(一)整体性的诵读教学

文本的组成具有整体性,而这种文本主体性就体现在这种整体性中,同时,学生的基本理解和后续理解都要归结于这种整体性。可以说,整体性是文本的基本属性。所以学生阅读认知是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对于诵读教学而言,要清楚地遵循课堂阅读教学规律,才能使得诵读教学有效。笔者认为,这种整体性的存在,是要求我们站在作者的感情主体中进行诵读,这需要我们先得文字之要义,后诵文字之内蕴。

诵读的最深层次,韩军认为“诵到极致是说话”,即是“情来气到,气到声开”①。叶圣陶先生称之为美读,就是“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②可以看出,这里的“法”,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也是一种主体性的凸显。

(二)点化式的诵读教学

篇幅长的文章抑或不适合通读的文章往往是不容在课堂上全文朗读的,这时必须进行选点朗读,体味内涵,熟读成诵,这里称为点化式的诵读。

点化式诵读的过程,是应细读文本、品析赏析的训练要求孕育而生的。点化式诵读重点在如何读出字词句的意蕴和深层内涵,如何在理性分析和感性体味过后用语音表达出来。在品赏文本的时候,抓住典型字句,并重锤敲打,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感,感中读,使学生自发进行感悟、理解、再感悟的自我同化,让文字嚼出味道,更要读出味道。课堂上可以把诵读作为一种品赏的角度,也可以把诵读作为联接文本主体和阅读主体的线索,这种点化式的诵读状态,有助于课堂兴趣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以诵读为本的基本教学过程举隅

(一)重视诵读初感,整体感知

诵读初感,是学生可以调动已有的认知进行自主阅读后得来的初步感知,并且是口、心、耳并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运用。黎锦熙认为诵读教学的第一层是“疏解的读法”③。这种疏解,是学生运用原有的语汇材料和经验进行整体感知,消化陌生感,获得原始感悟。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学生首先自由朗读,竟然出现了阵阵笑声。教师完全没有料到这种情况会发生,如此沉痛深刻的诗歌,笑声似乎是一种亵渎和无知。授课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诵读初感,便以此为教学契机和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背景知识和重点词句,学生恍然明白诗中看似土气的词语的真实内涵,之后便读出了那种截然不同于最初的沉痛语气。

从另一角度来说,诵读初感,也是学生自身整体感知能力的重要标志。诵读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的、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中,面对遍布全文的“隆隆隆隆”撞击声,面对后生们在黄土地上旺盛的生命力,如何让学生在一开始便体会真切?录音的范读,教师的范读,摩其声,绘其形,演其情,全文情感层次的上升,安塞腰鼓的生命力,全文整体的感情基调,基本都会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这个感知中,涵泳文本,咬文嚼字,分析升华,可谓有情可依,有章可循,乃为源头活水。

(二)贯穿诵读指导,以读促赏

以读带赏,以读促赏是诵读之于课堂教学的最中心作用。诵读教学,是以诵读来贯穿文本,在读中对语言进行体味、揣摩、涵泳。诵读教学,突破的是文字深层的意蕴所在,通过教师诵读的不断引导,学生根据朗读经验和体味,同时结合文本内容反复涵泳思考,披文入情,才能读出文字味。

程翔在教授《再别康桥》④一诗中,带领学生进行体味徐志摩在诗中的情感以及巨大情感转折时,重点用诵读突破“放歌”句和“不能放歌”句。在“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一句中,“放歌”一词是最能概括和反映当时作者激动的情感。程翔改变了放歌的读法处理,处理为“放――歌――”的读法,让学生大声朗读,体味徐志摩自由放开怀抱的那种精神满足。

在教学《黄河颂》⑤时,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诵读来体味三个“啊,黄河!”分句中的情感。具体情境如下:

师:现在结合诗歌内容,根据自己的诵读体会来说说这三个“啊,黄河!”应该怎样读?用什么情感来读?

生:我认为第一个“啊,黄河!”应该读出母亲的温柔,声音柔和缓慢,因为下句诗提到了黄河是民族的摇篮,摇篮让人感到温暖。(自由朗读)

生:我认为第二句应该用一种有力的语气来读,把黄河比作巨人,让人感到黄河的力量。语调高昂,读出一种坚定!(自由朗读)

生:我认为第三句得读出宏阔的气势,因为千万条臂膀给我们一种冲击,同时是铁的,给了我们力量和依靠,语速快而有力。(自由朗读)

师:我们通过诵读,读出了“啊,黄河!”这三重反复中的不同意味,这里老师给大家展示三种变式读法,我们一起来诵读起来。尝试读出一种层次性,读出感情的蓬勃,情感的升华!(屏幕展示):

1.“啊――,黄――河――!”(情意绵长)

2.“啊――,黄河!”(深沉坚定)

3.“啊,黄河!”(铿锵有力)

(三)诵读感性升华,回归语感

诵读是感悟、积累到运用的语言实践方式之一。黎锦熙先生将朗读分为“疏解的读法”、“论理的读法”、“审美的读法”⑥三种,这种“审美的读法”就是一种回归感性的一种升华和创造,是一种美的再创造,是一种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相互融合的再创造,更是一种语音对于情感体味的再创造。

余映潮在教学《沁园春・长沙》⑦中,以诵读为主线,将诵读分为若干层次进行教学。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最终目标归结点为:整体感知。余映潮设计了第一个朗读活动:读出字词句的力度,即学生进行的诵读初感,读出诗句的“画面雄伟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第二板块“分层概括”和第三个板块“字句欣赏”中,余老师分别运用朗读指导让学生对文字深刻内涵进行体味。他指导读出“望”、“惜”两个字的长度,学生在朗读之中,通过语感和朗读体味自然而然地对本诗进行层次的划分;同时对于文字的感知,余老师重点让学生读出“‘封’的宁静肃穆;‘飘’的舒展柔美;‘舞’的逶迤曲折;‘驰’的奔腾壮烈”等等,通过朗读指导进行炼字炼句的突破,用诵读作为这两个环节的线索。其实,诵读的终点,就体现在余映潮的第四个板块中――“课文演读,读出全诗的情感美度”,所有的字词赏析、语言训练,诵读训练,最终都要回归在美感演读中。

三、结语

诵读,可以使感官联接而产生联想作用,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赋予文字立体感,使得文字产生出语言味;可以使文字从单一的平面化变为一种情感再创造的立体性文字。诵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方法;诵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诵读的最终结果,就是一种语汇的积累,一种语感的积累,一种情感的积累,一种语文情怀的积累。回归诵读教学,就是回归语文阅读之根本。

――――――――

注释

①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51页。

②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13页。

③⑥黎锦熙:《黎锦熙谈三种读书法》,《课外阅读》,2009年第3期。

④本教学案例参考《程翔与语文教学》中《〈再别康桥〉教学思路》一文

⑤本教学案例是笔者教学《黄河颂》的教学片断

篇7

英语写作课堂上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构想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预算》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春风化雨:浅议中职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射频功放线性化技术研究

高职自动控制课程教学中软件工具的应用探索

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几个问题——兼对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的建议

《离心泵检修安装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践

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浅谈对学生化学学法的指导

论高中物理审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的几点建议

数学教学实践与浅识

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语言教学

基于学困生的新理念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论《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文以载道,课以立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注弱势群体学生,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浅析新课标中语文教师行为和角色的转变

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中学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开学第_课

分析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其解决方法

如何全方位提高高中地理学教学质量研究

曲棍球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思考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构思探究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让历史课堂生动起来

以“本”为本远离“题海”——谈新形势下课本习题资源的利用

浅谈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咏华山》教学案例及评析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思路及对策探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践与困惑

初中写人记叙文教法初探

听说读写,构建和谐高效初中英语课堂

让英语写作轻松起来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中小学校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做法

小议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生物教学

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构想

论学案导学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CAI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生态课堂:唤醒沉睡状态的生命体

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小学数学如何塑造开放式课堂教学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试析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怎样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年级教研活动

浅谈语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点滴经验

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百分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

尊重学生学习起点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关于“打造魅力课堂”的思考

篇8

[关键词]词语教学 链接生活 浸润文本 还原表象 溯源而上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37

词语是语言的基础单位。正是在对词语不断接触、体悟与积累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才得以不断提升。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低年级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收效甚微。如何才能让低年级的词语教学不再浮游于表层呢?教师应从学生认知词语的规律入手。

一、链接生活,凸显词语本质

学生积累的词语很多都不是源自于课堂,而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当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学生在文本中再度邂逅时,就为学生词语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范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务必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生活的资源浸润语词,揭示词语的本真特质。

例如,教师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中“慈爱”一词时,首先让学生找出含有这个词语的语句:“母亲的慈爱不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为了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再止步于概念性认知,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回忆自己看到或者感受到的“慈爱”体验。有的学生说:“生病时,母亲总要轻轻抚摸我的额头,用关切的眼神看着我,这就是慈爱!”有的学生说:“爷爷从外面出差回来,都要给我带好吃的,总是喜欢看着我吃完。这也是一种慈爱。”……

学以致用是词语教学的最终归属。在这则案例中,教师让文本语言环境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高度契合,将文本语言引向了更为广阔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深入感触了词语,并为之后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二、浸润文本,揣摩词语质感

具体的词语只有浸润在相应的文本情境中才能真正散发出独特的价值意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敏锐的语感意识,让学生不仅停驻于文本表层,获取词语所传递的信息,更要让学生深入语词的内核,体验其蕴藏于符号内部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沉香救母》时,课文最后写道:“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其中“扑进”只是一个简单的动词,却将人物久藏于心底的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形象地揭示出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尝试演一演“扑进”的动作,并引导学生联系故事的前后,思考沉香为什么会“扑进”。通过与文本内容的对应联系,学生懂得了为了与母亲团聚,沉香艰辛学艺,克服了重重困难,实属不易,当见到母亲的那一刻,沉香难以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才会“扑进”。

“扑进”表面看是一个僵硬的动作,但却是人物内心情韵的真实再现。教学中,教师以词语为圆心引导学生向文本做圆周辐射,从而在故事情境的浸润下感知了词语的温度,实现了词语教学的言意兼得。

三、还原表象,想象词语画面

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词语“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师:读着课文,哪些词语让你感觉眼前一亮?

生1:五颜六色和色彩斑斓。

师:看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2:我看到各种不同颜色的蝴蝶,红的,黄的,紫的,颜色真多!

师:这些词语不仅可以形容蝴蝶,还可以形容其他的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图片,这就是色彩斑斓。

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的表象入手,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将学生原始经验积累中对“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记忆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抽象的语言文字就在学生的自主体悟和表述中变得灵动而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感知了词语的真正意味。

四、溯源而上,感知词语本色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每个汉字,每个词语都蕴涵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很多词语的含义与原始创造时的意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追根溯源,就能从最原始的意蕴中帮助学生突破词语表达的限制,进一步把握词语的引申义,从而实现词语感知的全面化。

例如,在教学“花团锦簇”这个词语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锦”字入手,展开学习。教师告诉学生“锦”字表示高档的丝织品,并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组词:衣锦、锦绣。而在教学“簇”时则描述了一种花儿紧紧挨在一起的状态。最后,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以直观的视角感受“花团锦簇”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相机提炼:这个词语不仅描写了花儿开放得多,更写出了花儿的色彩之美。

纵观这个教学案例,教师不仅注重了对词语整体意识的教学,更引导学生从关键字的字理和原始意义出发,将词语所涵盖意蕴的来龙去脉直接揭示出来。这为学生真正把握词语的实质以及转换语境之后的灵活使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9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工作计划进行教学调研。调研内容分为两大块,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二是检查教学常规管理。这次调研,听了指定的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的课16节,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教案),听课笔记簿,作业批改抽样检查,召开座谈交流会,情况反馈分析会。

二、值得肯定的地方

1.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②开始打破“教师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2.语文三个维度目标得到一定程度的呈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教师的教学较扎实,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落实得较好;②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方面的知识;③重视发展性评价,课堂上激励性语言多了。

3.部分语文教师都能够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能够运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方面做得较好,课件制作得很精美,教学中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4.学校都比较重视教学常规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进度备课和撰写教案,教案比较规范,书写也认真;②教师能够有计划地互相听课,听课簿内容较详细。③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基本适中,形式多样,批改得较细致。作文批改基本上评有分数(等级)和写有批语。中高年级还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三、存在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三种倾向:一是重视朗读课文,忽视语言的运用,轻视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实践,不通过有效的练习来培养语感,只是一味的把课文读来读去;二是重视感悟,忽视质疑,这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三是课改年级的教学有弱化“双基”的倾向。

2.学生的语文作业停留在知识性的层面较多,中高年级缺乏思维性拓展练习。如造句、写话、日记、周记等。

3.阅读教学方面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教师没有设计精读课文中的重点语段练习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方面的书面练习。

4.课改年级教师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较普遍,很多教师的课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

5.大部分忽视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的教师拔高习作教学的要求。比如,某教师批改三年级的作文时写下“详略不得当、中心不突出”这样的评语,评分只有30、40分的作文也较多,打击了学生习作的信心。

6.课改年级出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弱化”现象,表现在教师一味放手,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过多进行意义不大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7.少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精读课文时还不能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8.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教学反思,少部分教师的备课笔记(教案)太简单,有的滞后于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听课极少,一个月只听了一节课。

四、教学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加强“双基”教学。课改年级尤具要注意夯实“双基”。

2.加强语文实践,中高年级教师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语感的富于多样性、创造性、选择性的书面练习。每篇精读课文学完后,课堂上要腾出5—8分钟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3.加强对习作教学的课堂教学研究,要举行习作教学研究活动。

4.重视教学案例研究。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通过观摩课例剖析个案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什么是该避免的。

5.教师要写教学反思。不是每课必写,起码一个学期要写一些有价值的课后反思。

篇10

当然,我们首先应该承认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已经有了许多里程碑意义的好课例。在我有限的积累中,我以为钱梦龙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串讲”文言文的极品;张必锟执教的《五柳先生传》是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经典;黄岳洲设计的《岳阳楼记》教案是深挖古文知识的代表;张孝纯设计的《乌有先生历险记》是文言词汇训练设计的绝唱;沈蘅仲执教的《六国论》是扩大文言文文化内涵和教学视野的典范--先辈们把文言文教得古香古色又生动活泼,都是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弥足珍贵的资料。

那么,后来者的脚步迈向何方了呢?宁冠群的《〈鸿门宴〉单元教学探新与思考》(《语文学习》2002.1.),以“重点评价鉴赏历史人物与人格特点”为“目标定位”;邬建芳的《经典文章的现代解读――我是这样上《〈石钟山记〉》(见《语文学习》2003.1)设计研究性学习,认为“苏轼教子的方式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质,《石钟山记》本身可以作为一份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马万茹的《〈三峡〉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8-9)提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张国生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3.8)再一次让人领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文言文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余映潮关于《狼》的八种教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2004.1-2.)集文言诵读训练、词汇训练、说话训练、听读训练、读写结合训练之大成。――新秀们把文言文上得高屋建瓴、现代感十足,是新课改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生动写照。

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似乎被忽略了:文言文首先是语文课程下的文言文,不是大学语课堂上的文言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些基本原则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这方面的课程内容少而又少,这方面的教学尝试也少而又少。我曾经很惊喜地看到了韩军执教《与朱思元书》的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6)和李卫东执教《陋室铭》的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3),它们不再仅满足于字面的意义,也不留恋古文博大厚重的积淀,而是着力于对语言本身的推敲、品味和实践应用,我看到了希望。不过,像容老师用力如此集中地昭示古汉语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言特点的课例还不多见。

所以该课例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说新时期文言文教学应该完成一种新的超越和突破,那么这种努力似乎应该致力于寻找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文言文语言教学”:认真思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的文言语言究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有什么价值,进而寻找出切实的汉语言特点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抓手”,设计出更灵活有效的语言教学实例来。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473000

石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最近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理解和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近年来许多人也在倡导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并且还有人把教师的分析作为“整体感知”的对立面加以批判。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究竟要不要教师的分析?“整体感知”具有怎样的特点?应该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