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礼仪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课和《基础护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校12级专科护理两个班分别为试验班和对照班,试验班采用改革后教学方法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试验班学生及基础护理技术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并对两班基础护理技术考核中护理礼仪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改革后的试验班学生考核成绩及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改革后试验班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及基护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均好。结论:改革后《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关键词 护理礼仪;基础护理;实践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79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此推断要想让学生学好护理礼仪,应把其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而以往护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在第二、三学期才开设《基础护理技术》和各门临床护理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学生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课上只能训练单纯的站、坐、蹲、行走等简单的姿态,在《基础护理技术》课上单纯练习基护操作。学生自己往往不能将《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与《基础护理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能将护理礼仪运用到临床基础操作中,使护理礼仪与专业课程相脱节,护理礼仪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在2012级护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第一学期就开设了32学时的《基础护理技术》,并且和《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同时开课。在《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学生放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行礼仪训练,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礼仪意识,使其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自觉运用护理礼仪。
1对象
随机选择我校2012级专科护理一个自然班58名学生为试验班。对照班为一个60名学生的平行班。两班均为高考统招生,均为女生,年龄18~22岁,学制3年。两班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班使用传统的授课方法,在实训课中没有加入基础护理技术的情境设计,只是单纯的护理礼仪训练。试验班对《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进行改革,在课程中训练入院接诊、肌内注射、口服给药、铺床等工作场景所需的护理礼仪,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护理礼仪的重要性,体会护理的职业美。
2.1制定情境礼仪结合河北省卫生厅颁发的《河北省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基本技能操作标准及评分方法》的操作步骤,在试验班的《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授课中先由教师制定入院接诊、肌内注射、口服给药、铺床等工作场景所需的护理礼仪的要求。《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授课教师和《基础护理技术》授课教师共同备课,依据制定完毕礼仪要求再进行共同商讨,以便双方达到意见一致。
2.2实施
2.2.1言传身教,在礼仪环境中接受和内化知识礼仪老师在上《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课时,严格按照护士的仪容、仪表、服饰的礼仪规范要求自己,戴护士帽,护士服清洁、平整,身着白色工作裤,脚穿白色软底护士鞋,站立有姿,行走有态,落座有相,举手有礼,淡扫红唇,面带微笑,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一个清爽、秀丽、端庄、文雅的标准临床护士的职业形象确立在学生的思想深处[1]。
2.2.2提前布置任务根据授课班级《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学日历,在《基础护理技术》讲授入院接诊、肌内注射、铺床、口服给药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即依据所给病例完成以下任务:(1)查找《基础护理技术》课程中所要求的操作技术步骤。(2)作为病区护士,该如何完成此项操作。(3)在进行操作时能运用护理礼仪。(4)根据此病例分6组进行相关情境的模拟训练,注意礼仪要求。
2.2.3大胆模拟,情境教学上课时,让其中一组学生根据上次课的病例进行相关的情境模拟。情境模拟过程中,要求其他没有进行角色扮演的护生将观察到的礼仪与其中沟通技巧的优点、缺点进行记录[2]。结合学生记录情况,分析情境模拟中的优点及不足,讨论后纠正不足之处并进行完善,再次进行纠正后的模拟训练,此次练习时,不仅严格操作程序,更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职业形象的培训。
2.2.4考核课程结束后,两班学生均在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时,由礼仪老师进行礼仪评分,满分100分,其中仪容15分,仪态25分,表情15分,言谈25分,沟通20分。评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考核前学生随机抽签决定其考核项目。
2.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进行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两班基础护理技术考核中护理礼仪成绩比较(表1)
3.2两班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及基护教师对学生评价情况比较(表2,表3)
4讨论
4.1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过去基护老师都是按教科书中的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忽略了对护理礼仪方面的要求[3,4]。学生通过基护课的实训,操作程序清楚,但是,在言谈、举止、外貌形象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培养。将护理礼仪训练与基护操作情境相结合后,基护老师反映实训操作中学生能融入礼仪内容,既提高了护生操作技能,又激发了她们学习的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学生的自信心明显增强,自卑感明显下降,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习和生活态度更积极[5]。缩短了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4.2整个操作实训过程被护生接受学生在刚接触护理礼仪这门课时,大多认为这门课程不重要,认为护理礼仪不像基础护理技术、健康评估等对其今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往往不愿意下功夫去学习这门课程。护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要想顺利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处理冲突,需要大量的礼仪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他们在实训室、教室反复模拟训练,提高了其审美观。自从开展护理礼仪课之后,过去的奇装异服、不文明语言减少了,说明实训方法被学生接受。
4.3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护理工作的特点是与人的交流,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对其非常重要。良好的护患关系往往是病人配合护士操作的前提。而学生的教材里没有系统、规范解释护理操作内容,导致无临床经验的“准护士”将各学科的知识整合为某项护理操作的解释时有一定难度。护理礼仪与基础护理技术相结合,使护生从初学时就按规范要求练习,到自动在训练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沟通能力的练习。不断训练护生的胆量、口才、解释等方面的沟通技巧,使护生的语言沟通解释能力逐渐增强;使护生在临床实习时,能够将所学知识顺利地应用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从而提高了护生的服务品质。
4.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师给出的情境教学模拟训练,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资料,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及模拟练习,因此学生对课堂表演的期望值也一并升高,充分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把握表演时间和课堂气氛;当场点评,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礼仪技能的外在表现,使学生有进步感、成就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李丽.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的礼仪和沟通培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95-96.
[2]夏雅雄,方仕婷.护理礼仪融入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881-1882.
[3]罗菊英,李林.护理礼仪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调查[J].全科护理,2009,7(7B):1870-1871.
[4]李柳茵,赵小平,张莉芳,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强化护士礼仪与素养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5):2561-2562.
[5]梁子丽,毕桂娟,刘雪萍,等.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中贯穿护理礼仪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1,25(1B):159-160.
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科是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高风险区,急诊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护士操作工作的机会多,技术性比较强,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故细节管理在急诊科管理中尤为突出。我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加强对急救药械的细节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急救药械管理中常见问题主要有:①急救药品、物品有过期失效。②急救仪器使用时出现故障。③个别护士不熟悉急救环境和急救物品的位置,拿取物品速度较慢。④某些护士对急救药品的作用、剂量认知不足,难以保证及时、准确用药。⑤部分护士在抢救患者的紧急情况下,对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⑥交接班时急救药品器械检查时间长、流于形式。
2细节管理方法
2.1树立细节管理观念针对发生在急救药械管理存在的问题,组织我科全体护士召开护理隐患讨论会,要求全体护士参加,会上围绕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细节展开讨论。大家发言踊跃,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项制度执行中容易忽略的细节。针对问题整合管理流程,细化流程,强化护士学习新的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中严格按制度、流程完成。举出由于不注重细节管理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实例,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加强细节管理的重要性。2.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保障急救药械安全使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求。安排每周四下午为学习时间,内容为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新动态,熟练掌握抢救药品种类、名称、用途、剂量、抢救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由护士长和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轮流主讲,利用晨会加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定期学习急诊科各规章制度,提高大家的素质,养成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每月组织护理查房1~2次,查房完成后以月中抢救病例或罕见病例为内容,由参与抢救、护理的责任护士主讲,另安排1名主管护师负责根据查房内容查找国内外进展,共同进行分析讲解,找出我们的差距、不足,寻找对策,以提高护士抢救能力。
2.3完善抢救药械的管理措施,确保急救过程安全科室设立急救药品、物品、器械清点本,每本首页均有各项管理措施及预警要求,使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不会因为检查漏项、未按要求配备而影响抢救。对抢救药品、物品和仪器根据抢救区域合理摆放,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并且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消毒保养。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1次,每月大检查1次,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2.4抢救室急救药械管理细节
2.4.1物品分类管理。及时将不需要的东西清理出工作场所。要用的东西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合理安排其放置位置[1];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如八包、洗胃包、吸痰包、气管插管包、各操作流程做到目视化放置。使用频率较低的物品置于隐蔽处。抢救车、抢救仪器做到目视化放置。推行单一便是好的原则,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2]。
2.4.2规范放置各物品。物品放置于固定的地点和区域,减少寻找的时间。抢救室各种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吸引器、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抢救药品固定放置并专人保管,各抢救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打印后塑封并挂于设备的固定位置,抢救车定点放置;各区域物品采用颜色管理法,制作小标签,用不同颜色标名物品名称,明确标识。
2.4.3封存管理。急救备用无菌物品均采用纸塑灭菌包装,无菌物品入柜或抽屉封存管理,抢救车亦采封存,封条有效期为4周。对柜内或抽屉内物品、抢救车物品药品分别制作清单,每一张清单以封条为单位列出物品的名称、具体数量、有效期。每班护士只检查封条完好情况,不需查看清单,清单由负责护士每周查看,并对即将过期物品、药品作出预警。所有抢救药物在失效期前1个月进行更换。当有抢救时,随时启用。抢救患者后,启封护士在抢救药械交接记录本上记录启封原因、签名及时间,并及时补充用物与负责护士共同清点核对后再贴封条。到期未使用亦启封,负责护士于封存前与护士长共同检查一次抢救车或柜内、抽屉物品,各项核对无误,在抢救药械交接班记录本上写上清点数量并签名,随后粘贴封条,并在封条上注明封存时间、有效期并签名。
3效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急救药械准备完好率100%,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从85.6%上升到90.5%,保证了医疗安全。护士对急救药械的认识明显增强,掌握急救仪器操作技术的熟练度从85.6%上升到97.8%,患者对护士的综合满意率由86.9%上升到94.8%。护士交接班时间由30分钟降低到10分钟完成,每日节省护士交接班时间60分钟,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篇3
关键词: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结构的不断变化,医护人员越来越重视患者在手术室中护理,护理质量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还要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细节护理[1]。本文对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期间进行手术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2例,年龄区间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35.12±2.34)岁;观察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为23~69岁,平均年龄为(34.65±2.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具体如下:在手术开始之前,向患者询问其基本资料和病情,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手术流程、手术团队以及手术方法,并鼓励患者配合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障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并将手术用药和器械准备好。在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推回病房,并进行记录。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实施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及术后三方面的护理,具体如下:①对患者进行术前细节护理。首先,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和手术环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理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形成积极的沟通模式,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疑虑,并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此外,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之前,要对手术器械和手术用品进行检查,保障手术用品和手术器械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正常使用。②对患者进行术中细节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询问对手术室环境的满意度,并在手术麻醉之前,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手术。③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前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接受情况等。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患者术后的饮食和运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的执行情况、术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情况、术后对患者病情关注和记录情况及术后指导。护理质量的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患者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5~84分为满意,0~64分为不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分析,数据用?字2检验,如果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4.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相对于医院中的其他工作来讲,综合性较强,与患者和患者家属接触的时间也相对较多。优秀的护理人员的不仅要有责任心、爱心和职业素养,还要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细节方面的护理。手术室是医院中相对较为密闭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内,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状况以及情绪波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通过细节护理的护理方式可以让患者身心放松,并缓解焦虑、恐惧的情绪,从而保障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与医生进行积极的配合,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实施细节护理,需要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细节护理是现代手术室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通过细节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手术室中实施细节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凤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02):237-238.
篇4
【关键词】 护患沟通;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98-02
据新华社报道,2011年,河南省发生各类医疗纠纷2000多起,赔付金额8000多万元。河南省各级公安机关处置医患纠纷1113起,破获涉医刑事案件85起,查处涉医治安案件182起,查处职业医闹案件1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58名[1]。2011年,全国砍杀医务人员恶性事件就有10起[2]。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名护士被砍1死3名医务人员被砍伤[3],同年11月13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5名护理人员被砍伤,其中1名护士长不治身亡[4]。据调查,临床上80%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5]。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谈谈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增强医患之间的理解。
1 沟通的定义及内容
1.1 定义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1.2 沟通的形式内容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包括口头和书面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声音语气(比如音乐)、肢体动作(比如手势、体育运动等)最有效的沟通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的结合。
1.3 沟通的要素 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方法、沟通的动作。就其影响力来说,沟通的内容占7%,影响最小;沟通的动作占55%,影响最大;沟通的方法占38%,居于两者之间。
2 患者就医需求和心理趋向
2.1 患者就医需求 一般说来,患者到医院进行诊治,都具有以下心理需要:要求快捷方便、环境舒适、秩序井然、医务人员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动作轻柔、诊断明确、治疗得当等等。
2.2 患者心理特点 大多数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一般有乞求心理特点,对医务人员小心谨慎、毕恭毕敬,渴望得到重视和理解。同时,还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2.2.1 主观感觉异常 病人对自己的呼吸、心跳、胃肠蠕动以及声、光、温温度等外界刺激很敏感,正常人认为鲜美的味道和颜色,甚至正常的嬉笑也会引起病人的厌烦。
2.2.2 心境不佳、情绪不佳 基于这种心境,容易出现焦虑,激怒或消沉。尤其当遇到病情有变化,或做特殊检查,或准备手术时,情绪更易激惹,以致焦虑、恐惧、睡不好觉,吃不下饭,甚至把内心烦躁转化为外部行为和护理人员大吵大闹。
2.2.3 被动依赖 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和温暖。
2.2.4 敏感的自尊心 患者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受挫,较之往常敏感,点滴小事也要计较,如被以床号代替姓名时,心里就不舒服。
2.2.5 疑虑重重 担心被误诊,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担心药物医疗差错,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乱作猜测。
2.2.6 焦虑、恐惧 一些患者希望对疾病作检查,而又害怕检查;希望知道诊断结果,又不敢去看诊断结果,心理矛盾重重。
2.2.7 孤独感 到医院看病周围都是陌生人,医护人员在诊疗中又极少言谈,这样病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
2.2.8 期待心理 期待得到认真的治疗和护理,急盼早日康复,他们寄托于护理工作创新,寄托于新方、妙药的发明,幻想着医疗奇迹的出现。
2.2.9 失助、自怜 患有预后不良或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出于绝望,有时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
3 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1 沟通是收集病人资料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通过询问病史可获得82%的诊断信息,为准确诊断疾病提供关键的病史资料。
3.2 沟通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患之间的良好配合能增强护理效果,利于病人尽快的恢复健康。护士也可以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疏通病人的不良情绪,促进病人康复。研究发现86.9%病人选择护患沟通的内容与疾病有关,提示病人对健康知识的要求呈普遍性。同时当病人被关心时,病人的满意度增加。
3.3 沟通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 随着深层次沟通,对病人情况进一步熟悉,可以减少错给药几率,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降低护患纠纷,71%病人陈述医患关系不良是导致投诉的主要原因。
4 当前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4.1 护理人员认识不到位 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进行交流,一些护理人员对护患沟通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为病人做好日常护理是第一位的,沟通不沟通不重要;有些认为忙得连喝口水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沟通。
4.2 护理人员沟通不积极 一些护理人员认为沟通是医生的事情,与护理人员没关系,反正进行沟通也不加一文钱工作态度不积极,与社会各界对医患沟通的期待形成明显的落差。
4.3 患者对沟通不理解 一些患者认为医患沟通是医护人员在开脱责任,没有认识到双方沟通是为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4 护患沟通形式单一 很多护理人员认为沟通就是与患者说说话、谈谈心。护患沟通需要谈心交流,但形式不能局限于此,可以通过电话致以问候,可以通过友好的举动,让患者产生好感,也可以通过患者出院后的回访等方式进行,而不应该局限于某种单一形式。
4.5 护患沟通效率低 护患沟通不能做到及时、有效,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4.6 沟通效果难以保证 调查发现33.3%的护士认为患者及家属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一些护理人员认为患者要求太高,期望值太大,自己去沟通的效果难以预料,更难以保证,有时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不想去沟通。
5 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建议
5.1 强化教育引导,提升护理人员沟通意识,解决不愿沟通、不想沟通、被动沟通问题。
5.1.1 强化责任意识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有宽广的胸襟,担当社会重任,自觉增强沟通意识。要教育护理人员清醒认识到医患沟通既是医者爱的奉献,更是医魂的彰显;既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医学人文关怀的需要,也是服务病人、融洽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迫切需求。
5.1.2 强化换位意识 患者缺少医学知识,处于一定的被动和服从地位,医疗信息的不对称性,要求各级要教育护理人员学会换位思考,主动站在患者的角度,通过沟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医疗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实际就医需求。
5.1.3 强化互动意识 教育护理人员必须承担和履行“告知”义务,自觉保护患者隐私,并依据知情同意、自愿选择的人性化思想,积极让患者了解和参与医疗活动;同时,也引导患者主动去配合护理人员积极完成诊疗过程,达到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
5.1.4 强化信任意识 加强沟通能有效增进双方之间的信任,改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不仅了解到与疾病有关的全部信息,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还能使患者及家属及时了解病情和治疗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等,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准备,共同分担风险。
5.2 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 面对83.3%的护士不了解基本沟通方式,要解决护理中沟通简单、沟通不当、够通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必须组织她们学习并熟练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
5.2.1 要学会倾听 在医患沟通中,护理人员仔细倾听患者叙述的过程,实际就是了解病人病情及病史和患者释放心理压力的过程。这要求护士要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不要随意打断患者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患者主诉时,尽管有许多不切主题的语言,护士不能不耐烦,要善于启发引导病人回答问题,同时用恰到好处的简练语言关怀温暖病人,使病人感到护士亲切、可信。
5.2.2 要常用技巧语言 希波克拉底曾指出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是为患者治病的三大法宝。因此,护理人员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十分必要。要善解人意,尊重、敬畏和关爱患者的生命健康,善用安慰性语言;要同情患者的处境,理解患者的感受,多用礼貌性语言;要解除患者的疑虑,用平易亲切的语言解释患者疑问。
5.2.3 要善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通过神态、衣着、仪容、姿势行为无声地进行思想和情感的非语言交流,比有声语言更生动。所以,医护人员要衣着仪容端庄,神态姿势健美,打开眼神之窗,让患者感受到医者的人文关怀。
5.2.4 活用“处方语言” 对记忆能力差、理解问题弱的少数患者,沟通时护士随手画个简单的示意图及注意事项等,就能让患者一目了然。这种朴素、直观的“处方语言”既无需更多的美术功底,也不需过多的书写时间,对有些病人能起到比语言沟通更有效的作用。
5.3 在提高沟通实效上下功夫 实践证明,沟通无效就等于没有沟通。要力求沟通实效,必须在提高沟通效率上下功夫、求突破。
5.3.1 沟通态度要真诚,让病人感到信任和可靠 沟通态度直接决定医患沟通的好坏。好的沟通态度能使病人及家属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及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有时一两句诚挚的沟通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彼此隔阂。体现良好沟通态度的关键是护理人员能自觉站在患者的角度想问题。对护理人员的真诚沟通态度,回报的是患者对其的信任。
5.3.2 医患沟通需互动,让病人感到平等和尊重 平等与信任、理解与尊重是医患沟通的基石,医患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彼此交流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沟通时,护理人员要适时提一些问题,以了解患者对诊疗的理解和把握。在告知的过程中,护士必须尊重患方的选择。
5.3.3 医患沟通要与医院管理相结合,让病人时刻感受到医学人文关怀。注重常规沟通,在诊疗过程中设立咨询台和提供导诊服务、坚持病人愈后电话回访、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增进医患感情;加强重点沟通。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对在医护工作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及医疗信息,适时进行重点沟通,减少纠纷。做好难点沟通。建立患者接待办公室、医德医风办公室和医疗纠纷办公室,及时接待患者的投诉,按照患者投诉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参考文献
[1] 2012年5月4日中国新闻网《媒体谈医患纠纷恶化:患者为何“信闹不信法”》.
[2] 2012年5月14日中国青年报07版《患者为何信闹不信法》.
[3] 2012年3月24日新华网《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伤害医务人员案致1死3伤》.
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服务质量的内涵更加丰富。而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也日渐增多,主要涉及到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服务理念更新、服务的及时性、尊重和鼓励病人的参与等多方面因素。据国际医院管理机构调查,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65%与医患之间的了解不够、沟通不畅有关[1],即没有在充分了解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沟通。2007年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中日关系说了一句话“沟通从了解开始,让我们把爱和恨都放在一边来进行了解和沟通,就是有效的、愉快的沟通”。对医疗护理服务来说,首先完善自我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充分了解病人需求,不但满足其显性需要还要满足其隐性需要。在服务上态度真诚,积极主动,在了解病人的同时把医疗护理服务的相关内容介绍出去。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解沟通,重视患者对服务的需求,注意沟通技巧,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认真抓好细节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疗养院就不难做到。
2深刻理解医疗服务细节的内涵
医疗服务要想把握好“以人为本”这个主题,做好细节服务,医务人员就应从戒浮躁、强素质、练内功、树形象、创一流方面达成共识[2],充分认识细节的内涵和重要性,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医疗护理技术以及恰到好处的沟通技巧,达到较高的诊断治疗水平。我们不仅尊重患者、爱护患者,而且要充分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情患者的处境,了解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体恤患者的痛苦,用医务人员的爱心、细心及耐心结合疗养院的实际情况,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就医休养环境,使其获得身心健康。只有做到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细节的深刻内涵。
3坚持好“一个中心”把握好“两个度”
3.1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是做好服务细节的前提科学发展观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就医疗服务来说,“以人为本”是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模式的核心。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下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坚持把握这个主题、这个核心,紧紧围绕中心进行人文性的关怀,积极推行各项优质服务措施,认真做好服务中的相关因素,按不同民族、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信仰等个体差异来满足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目前医疗服务的竞争关键在管理,管理的优势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前提下走一条借鉴-结合-创新的服务之路,是管理者应该思考和注意的问题。
3.2把握好“两个度”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就要把握好“两个度”,即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增加病人的忠诚度。要使病人满意有两种途径:一是降低病人的期望值,通过制定一套与病人的沟通计划,使病人所期望的医疗服务水准低于疗养院所提供的标准;二是提高病人的实际感知效果,通过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期望,满足甚至超越病人的期望值。同时,预测并满足病人的隐含需求,以积极的态度运用后者。
总之,坚持“一个中心”和把握好“两个度”是医疗服务的前提、途径,同时也是服务的根本。
4加强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是完善细节服务的基本条件
4.1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缺乏对医学的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目前医务人员人文精神的缺失,以至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从事疗养院管理者应为医务工作者在人文知识教育、人文道德教育、疗养院文化建设、理解医学本质和生命的真正意义方面补上一课,坚持做好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学会对人的全面关怀与尊重。
4.2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利他主义、对人类充满终极关怀、人必须受教育等。我们指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把人类优秀的人文精神及其蕴涵和拓展的价值观念、审美情感与思维方式,通过教育、环境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深远和持久的影响。
4.3理解医学的本质医学的本质应该是使病人减轻痛苦,增加快乐。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要治疗人类的各种疾病,还要关注人类的精神健康,减轻病人心灵的痛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以深刻了解病人的个人需求,领悟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生理与心理、医生与患者等各方面的关系,在工作中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此来实现人生的目标。
5加强疗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疗服务细节的开展
疗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疗养院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打造优秀的组织文化,树立环境育人观,加强激励机制,如组织参观学习,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放松医护人员的心情,加强凝集导向,使医务人员深刻领悟、体验、内化人文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先进的疗养院管理制度要强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人性化,疗养院提倡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规章制度里就应该积极营造利于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的工作环境和分配机制,疗养院提倡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制度里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疗养院提倡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在制度上应该给员工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归根到底,细节是一种精神,蕴涵着责任与奉献;细节是一种动力,是智慧和能力的高度结合并需要加以修炼;细节是一种创造,在不断创新的情况下,细节创造并促进竞争的激烈。疗养院要求员工履行义务的同时,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只有权利义务对等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才能真正认同和执行疗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最终将制度背后的价值和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自觉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将中心理念、细节管理理念贯穿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和疗养院形象塑造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杨大锁,马振华,潘淮宁,等.对以病人为中心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1):45-46,67.
篇6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有的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而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排血量减少,肺循环和体循环压力升高,因此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1]。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时,症状往往表现更为凶险,死亡率也更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常见诱发因素、诊断治疗以及科学地护理。
1 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发因素
1.1心力衰竭基本病因:①原发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均可引发心力衰竭。②心脏负荷过重。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主要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脏排血量下降。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见于以下两种情况: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反流,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③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如心包积液、二尖瓣狭窄、肥厚性心肌病等。此外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容量负荷超过一定限度时,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即出现失代偿表现,心肌缺血加重,诱发或恶化心力衰竭。
1.2心力衰竭常见诱发因素:①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肺部感染、风湿活动等,可直接损害心肌或间接影响心脏功能。②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可加快心率,增加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③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以及显著的心动过缓等。④贫血、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可增加心脏负荷。⑤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肺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电解质紊乱也都是临床的常见诱因。
2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2.1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三个方面:去除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
2.2心力衰竭治疗方法
2.2.1一般治疗。①根据心功能状态限制患者活动,合理休息。②对于有缺氧表现的患者给予吸氧。③给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清淡食品。少食多餐,适当限制钠水的摄入。
2.2.2病因和诱因的控制。主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要积极控制高血压,应用药物或介入性方法改善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对心脏瓣膜病争取手术治疗。及时排查和防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各类诱因。
2.2.3减轻心脏负荷。
①用利尿剂使潴留过多的液体排出,减轻周围和内脏水肿,可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心功能。常用利尿剂有噻嗪类、呋塞米、螺内酯等,但应注意毒性反应及副作用(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等)。②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外周阻力血管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减少瓣膜反流及心内异常分流,增加缺血区心肌的血流量,改善心功能。但对血容量不足、低血压及合并肾功能衰竭者禁用。常用制剂有硝普钠、硝酸甘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等。 转贴于
2.2.4增强心肌收缩力。主要应用洋地黄制剂和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制剂常用毛花甙丙和地高辛,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Na+与Ca2+进行交换,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而使心肌收缩力增加。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常用多巴胺、氨利酮等,其作用机制均为直接或间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而发挥强心作用。
2.2.5β阻滞剂的应用。近年来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β阻滞剂是唯一可延长患者寿命的药物,常用的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使用时宜从小剂量开始,维持心率在55次/min以上,并注意心功能变化。
3 心力衰竭的护理和预防
3.1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整齐,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氧疗可改善机体缺氧,促进组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是心功能不全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给氧应从小流量开始,待病人适应后根据需要调节流量。
3.2应根据患者心动能不全程度,采取适当配合治疗。一般病人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可以减少夜间气短、喘憋等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应采取端坐位,同时双下肢下垂,使回心血量减少,膈肌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活量增加,可缓解呼吸困难。对于轻度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做重体力活动。对于中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增加卧床休息,避免激烈运动项目。对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尽早活动,以防止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静脉血栓形成等。活动应注意循序渐进,同时保证充足睡眠。
3.3心力衰竭时由于胃肠道充血,消化机能低下,容易引起腹胀,如再进食过多,胃部饱满,易致膈肌痉挛,影响心肺功能,因此患者的饮食原则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并少食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适当控制每日进食总量。宜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忌食盐腌制食品及含盐炒货。
3.4严禁烟、酒,不喝浓茶或咖啡,严格按医嘱服药,不得随便改变药物的用法和用量,特别在服用利尿剂和地高辛时更应如此,以免发生不良后果[2]。
3.5感冒、腹泻、发热或病情变化时要及早就诊。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少去人群密集处。
总之,老年患者心力衰竭时预后不佳,医护人员应正确地诊断治疗,实施科学护理,及时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缓解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加重,降低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篇7
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制定常见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
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3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7-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制意识的增强,护理管理者面临着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安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护理风险识别
1.1 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不按照护理核心制度进行护理操作从而导致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高、损害大、后果严重的风险之一。普外科病人术后输液量大,用药品种多,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就可能导致给病人多用、少用、错用药或输错液体的危险;如果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可能造成对大手术后或重症病人评估不充分而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出现压疮、烫伤、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护理并发症的危险;如果不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未及时履行护理注意事项,可能会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大手术后病情危重,严重烧伤等。
1.2 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操作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告知较少,如吸痰时告知患者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对可能损伤粘膜而出血的风险没有告知;胰腺炎病人应用胃肠减压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腹胀,减少胰腺外分泌;置管时往往直接操作得多、讲解告知得少,导致病人不配合,甚至自行拔管。
1.3 护理记录风险。医护相符性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能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1.4 护患沟通不充分、沟通缺乏技巧。不善于了解病人的心理,不能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如病人是否有经济方面的困难、是否存在亲情陪护困难,是否不想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是否对手术存在恐惧、紧张、疑虑等,护理人员不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宣教,沟通简单生硬,交待的有关注意事项与医嘱不一致,使病人对其缺乏信任感。
1.5 不能充分评估护理风险。护士不能充分评估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如对医疗纠纷潜伏期病人及陪护人员的言辞、行为表现不能及早识别处理等。
1.6 业务素质较差。操作不熟练,可造成穿刺失败;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机械执行医嘱或侧重有形、操作性的工作,欠缺病情动态观察的能力;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
1.7 医疗费用。医疗费用是病人比较关注的敏感问题,尤其是农村病人和低收入人群病人,随着住院天数和治疗、药品等费用的增加,一旦病情有反复、波动或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就可能因医疗费用或因收费差错引发纠纷。
1.8 环境及其他方面的风险。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建立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评估会,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分析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断找出新的安全隐患,识别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明确防范措施,进行风险管理。②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常见护理风险的应急处理程序和专科护理流程,规范交接班的基本内容和程序。
2.2 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及业务综合素质培训。①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把常见的护理风险应急处理程序、专科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各项规章制度、职责进行定期考核评估。②定期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对科室内发生的差错事件及隐患进行分析、讲评,对媒体报道的相关案例进行讨论,以此开阔视野,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③定期进行护理操作示范、培训、考核,提高业务技能。④统一护理记录表格,对记录的形式、格式等进行规范,指导护士从法律的角度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科室每周至少检查1―2次病历,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2.3 及时履行告知义务。病人入院时要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治疗护理中要及时告知有关疾病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正确留取标本的方法、各种检查治疗可能存在的风险。出院时告知病人随访时间及内容。
2.4 推行“一日清”,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严格按照物价标准收取各种治疗、护理等费用,每日为病人提供费用明细清单,对病人不明白的收费项目及时进行解释,如有错收、多收应及时纠正。
2.5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环境安全。
3 结果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护理质量评估情况,见表1。
表1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护理质量评估情况
注:普外科全年度无护理投诉、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并发症发生。
4 体会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质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护士能主动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查找现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对策;护士较过去能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护士过去在日常工作别是值夜班时经常出现执行口头医嘱的现象,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地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地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脑转移瘤;中西医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0-01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黑色素瘤,泌尿生殖系肿瘤和消化道肿瘤;亦有相当部分患者找不到原发灶,即使有脑转移瘤,手术后仍不能确定肿瘤来源。发病年龄高峰2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大约50%的患者有头痛症状,以及常见的恶心、呕吐、语言障碍、肢体肌力减退、共济失调、颅神经麻痹等。25%的患者出现视水肿。2012年上半年中医病房收治转移性脑肿瘤2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例,均为男;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7岁。原发肿瘤住院诊断:肺癌1例,肾癌1例。所有转移性脑肿瘤均作全脑MRI扫描证实,为脑内多发转移性肿瘤。
1.2临床表现两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失语、肢体肌力减退、继发性癫痫。
2护理
2.1心理护理癌症晚期的病人会有焦虑、恐惧、悲伤等心理,也常出现冷漠、孤独,我们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耐心地听患者和家属的倾诉,与患者讨论一些其感兴趣的问题,从中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声和需要,弄清患者焦虑、恐俱的原因,尽可能地给予患者以关怀、帮助其解决困难问题,使患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暖;采用转移的方式和适时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及时平息愤怒的情绪。同时应用护士的有关癌症治疗的各方面知识,及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安慰和疏导,使患者理解仍有一些方法控制病情的发展,协助患者制定抗癌计划,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癌症脑转移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加其信心。
2.2预防褥疮癌症晚期病人营养状况一般较差,有时合并全身水肿,极易产生褥疮,且迅速扩展,难以治愈,预防褥疮发生尤为重要。①减少受压局部的压力和摩擦力,经常更换,每2h翻身1次。在翻身过程中动作要慢、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②保持病人床铺清洁、平整、干燥,湿式扫床,被褥及内衣要柔软。③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按时床上局部擦洗,睡气垫床或海棉床。
2.3预防肺部并发症长期瘫痪病人卧床不起,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故要做好呼吸道护理,鼓励深咳嗽,经常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若患者呕吐频繁,尤其是喷射状呕吐者,应取侧卧位,吐后及时清洁口鼻部。
2.4注意营养及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进低盐、低脂、高蛋白质且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饮水,预防便秘。同时此类病人应多食绿色蔬菜,并多配合辣椒、生姜、茴香、葱蒜类调料,促进机能代谢。少吃豆腐(大豆、豆浆可以食用)和多胶质食物(如猪爪、猪头、龟、鳖、无鳞鱼等)。要慢吃细嚼,充分发挥牙齿的机械作用和唾液的消化作用,有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未能进食者,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如氨基酸、脂肪乳)或胃肠外营养补充或鼻饲饮食,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及时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2.5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卧位基础上,首先协助瘫痪肢体做伸屈运动,3-4次・d,每次3-5min,不仅活动肩、肘、髋、膝等大关节,还活动指、趾等小关节。同时辅以针灸、理疗、按摩等。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床上翻身、抬腿、挪动手臂、活动指趾等。鼓励病人床上坐起,先协助,后使其独立坐立,让其坐在床上使双下肢下垂,练习两下肢活动。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两人协助,后改为一人或扶墙而行或独自站立。El常生活功能锻炼:让病人练习系扣子、更衣、洗漱、大小便及外出散步等。注意锻炼中要有人照顾,且循序渐进。
2.6及早进行语言训练病人突然失语或口齿不清后无法与外界交流,易悲观抑郁。护士和家属应根据病人情况经常与患者交流,开始可用书面交流,继而用病人容易理解的语言缓慢清晰地说给病人听。当病人训练受挫时要指导病人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不要急于求成。
2.7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观察有无膀胱潴留,必要时应给予倒尿,以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对于易发生抽搐的患者,应预防性地准备好床边护架,防止患者坠床。为预防患者抽搐时咬破舌头,应将包以敷料的压舌板始终放在患者的床边柜内备用。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正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是相当重要的,应限制液体的入量。密切注意患者的精神、神志变化,避免应用呼吸抑制较强的镇静剂。遵医嘱给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生脉、日达仙;口服抗肿瘤药如百士欣,及辅以抗肿瘤的及补肾、健脾(补中益气)、扶阳为主的中药调理一段时间,在杀瘤的基础上,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复发。转移性脑肿瘤脱水降颅压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在监测肾功能的基础上加强脱水治疗,用甘露醇及速尿交替使用,胶体液如白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但需注意后者副作用。
2.8做好出院宣教指导病人科学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加强营养。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适当活动,如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坚持服药,不可随意间断或减量,定期复查。对病人及家属介绍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促使他们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3小结
经治疗与护理,本组患者上述症状基本缓解,1例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例语言功能基本恢复。
参考文献
[1]金玉玲.脑梗塞的护理及治疗.内蒙古中医药[J].2011,(17):143.
篇9
XX年即将过去,而我来到医院上班也快一年了,刚来时对这里的一切都感觉陌生,尤其在这个新环境下,无论对老师、同事、病人及家属们等的沟通上都缺乏技巧、能动性,可能与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有关吧!不过还好老师和同事都很好相处,有什么不懂的她们都很愿意帮忙和指导。我也不只是现在才知道这个道理,无论是做什么,与别人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不论我们是与领导、老师、同事、病人及家属,沟通好了就会避免很多的误会,差错。
与同事沟通到位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差错事故;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好了就可以避免一些争吵与埋怨,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还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患者做好配合,有利于自己的病情,也使我们工作起来更方便……
沟通真的很重要,不管你是干哪一行,你都避免不了要与别人接触,要与别人沟通。其实,只要我们与病人及家属做到一个很好的护患沟通,那么即使我们工作人员很少也可以避免每天早晨病人不停的催输液,打针,换液体,拔针,还可以避免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不知道今天自己输了一些什么药,这些药都起什么作用,自己的病情到底是有好转还是恶化了,我想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有的,还有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我认为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做好沟通而导致的,而因为沟通不良所引起的事件又何止这些……
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更多的沟通技巧与方法,我们护理工作者主要就是要做好与病人及家属之间的沟通,我们可以在不忙的时候去多转一转病房,与病人聊一聊,什么都可以,闲聊,但是一定要记住不要说漏了一些病人不可以知道的,其实在我实习时的一个科室我觉得做的很好,老师们每天早上一上班不是就去做晨间护理什么的,就是在我们医院所谓的专业老师们她们会在交班之前的这一段时间各自巡视自己所负责的病室,去跟病人问候一下啊什么的,每天早上如此。我觉得这也并不是一种刻意的一定要去与病人说点什么,一个笑容,一句问候就可以了……
沟通也不是一定就要用说的,可以是一个笑容,一句问候,倾听等等,只要我们能够与各个关系都达到和谐,不管用哪种方式应该都是可以的。
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我现在也在慢慢的学着改变,我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好沟通这个“活”,让我们自己为自己减少麻烦吧!我们护士的招牌动作不就是微笑吗,每天给病人一个微笑也是最好的沟通。
当然我们也应该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相关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加油啊,天使们! 待每一位病人,护士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我们工作职责,因此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与患者是两个地位平等的个体,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对患者应象对待朋友亲人一样,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患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护理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且服务对象是人,关系到人的生命,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断送一条生命,因而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因此要求我们要有健康的身体,精力的充沛才能保证顺利地工作。
篇10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24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2-0119-01
膝关节骨关节炎属中老年人多发病,病因多为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以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以及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及关节畸形等[1]。患者能否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辅以中医特色辨证护理,有效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骨性关节炎医学管理指南》[2]及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及分型标准[3],并结合影像学资料进行确诊,即符合下列情况中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者即可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①近30d内大多数时间有膝痛;②X线摄片示有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性关节炎;④年龄>40岁;⑤晨僵时间30min以下;⑥关节活动时有骨摩擦音。62例患者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3.9±5.7)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5.1±0.8)年;单侧患肢24例,双侧患肢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模式,进行个性化护理、营养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对于风湿寒凝型患者,护理过程中要对其膝关节进行充分保暖,饮食物中添加胡椒或姜葱等辛温发散食物,肌肉松弛后适当进行伸展运动,以避免膝关节僵硬;风湿热郁型患者,护理过程中注重镇痛和解热,不宜用辛辣食物,宜选用丝瓜、冬瓜清热利湿食物,可以进行轻微的关节活动,慢慢改善炎症;痰郁湿困型患者,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的保暖防湿工作,并适当进行按摩,以活血散结,饮食方面宜选用清淡食物,不宜太过油腻;肝肾亏虚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饮食方面宜选用易消化食物,加强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入,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两组护理时间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定 参照有关文献[4]拟定。临床治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体征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范围增大,下蹲起立时有轻度疼痛感,休息后可恢复;无效: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膝关节功能仍存在较大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易患的一种慢性膝关节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 ,基本病因为肝肾亏虚,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宜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为主要治则,并需注意标本兼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视其具体临床表现,可辨证为风湿寒凝型、风湿热郁型、痰郁湿困型和肝肾亏虚型。风湿寒凝型患者多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经脉,膝关节气血运行受阻,进而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遇寒加重而遇热有所缓解的特点,宜以发散行气为护理重点;风湿热郁型患者多因风湿邪气长期侵袭膝盖,久郁化热,再与湿热结合,经脉堵塞,患者症状复发,宜以清热利湿为护理重点;痰郁湿困型患者多数病程较长,气血瘀滞进而化为痰湿,痰湿在膝盖关节造成侵袭,患者膝盖局部严重变形,宜以行气活血、化瘀祛湿为护理重点;肝肾亏虚型患者肝肾亏虚,致使筋骨营养不足,另外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过程中需注意心理护理干预 。
综上,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辅以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欲晓.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12,20(6):16.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护理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