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歌音乐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与基础理论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34篇,主要涉及音乐审美、音乐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等问题。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一文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情感解放的根本途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寻求人的审美发展、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任恺《基于“相册”的动力学习范式与艺术学习中元认知的形成》探求了艺术学习中“学习主体――‘相册’――学习客体”的新学习范式。该专题的论文还有杨立梅《以大艺术教育观建设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学科”》、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张媛《浅谈音乐教育与青少年EQ的培养――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看音乐教学》、郑斌《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宋蓓《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的启示》、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等。
二、音乐教育的文化与历史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4篇,主要涉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文化传承及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研究等问题。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一文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教育”与“后现代传媒”三个概念,透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问题。文中指出要解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唯有将文化与教育两方面统一于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余丹红《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一文通过对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分析,阐述了该教材中蕴含的全球化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守望姿态的完美结合。这一专题的论文还有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林琳《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教育研究》、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李望霞、赵昕《在国际交流中直面中国大陆音乐教育问题――音乐教育研究问题的国际论坛交锋》等。
三、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涉及基础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等问题。金亚文《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回顾》一文通过回顾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得出启示:在纵向上思考,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与革新;从横向上梳理,是对国外经验的参考和借鉴。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从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方面入手,分析、反思现行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偏颇,探求导向有效生成的种种途径。本专题论文还有方楠《走进网络社会的高等音乐教育》、孙梅《网络音乐资源的缺陷与教育对策》、刘琨《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陈栋《国乐飘香飘香国乐――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等。
四、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2篇,是所有参会论文中数量最多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始终是最受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郁正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课目标教学实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依据教学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立足国内众多的实践模式中抽取出共同的、最能体现目标教学本质特征的、具有多种应变能力的结构因素和结构方式,组成最一般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音乐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形式。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文通过对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考查,使音乐基础课教学工作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决策依赖的是哪一些心理学原理,以便更有效地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本专题论文还有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陈玉丹《在〈音乐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音乐智能的策略》等。
五、音乐教师教育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主要针对我国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中外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等展开探讨。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一文以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为借鉴,提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决不意味着精英教育从教育舞台的退出。两种教育模式必将是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民族和国家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所需之坚实金字塔”的观点。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对德国音乐教育专业的三种形式――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门音乐教师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可资借鉴的方式与方法。本专题论文还有蔡世贤《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要构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迎《苏格拉底“助产术”对我国音乐学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启示》、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王昌奎《试论高校〈钢琴文献与教法〉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模式设计》、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文化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吕志芳《对音乐学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的几点思考》、张小鸥《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参加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有感》等。
六、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与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9篇。其中,涉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3篇,涉及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的论文6篇。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论述了行动研究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步骤,并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阐述了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音乐教育研究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研究必须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专题的论文还有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冯洁《马来西亚第27届ISME大会的创造性教学教育观――对创造性教育论文及实践的评述》、吴珍《从〈2020视野〉展望美国音乐教育价值的新理念》、宋裴裴的《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等。
七、其他方面
此次大会还安排了三场重要的学术报告,这三场专题报告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前主席BennettGary博士的《音乐教育的全球展望与评价》,美国纽约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系主任、著名的实践哲学的倡导者David J .Elliott教授的《实践的音乐教育》,香港教育学院体艺系主任梁信慕博士的《教育改革中的技术与本土化教学: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趋势》。三位国际音乐教育界专家的到来使会议具有了国际性的对话色彩。
在大会专门设置的workshop的教学实践研究会场中,许卓娅、李妲娜、杨立梅、郑莉、余丹红等分别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综合艺术课堂教学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课题作了精彩的现场教学示范。
音乐教育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年轻的新学科,199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成立后,在曹理教授等一批音乐教育学者的带领下,平均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这些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吸纳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为团体会员,同年8月两个学会第一次在大连联合举办全国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本次长春会议是两个学会第二次的合作。从本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来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较前几届研讨会有了一定的提高,拓宽了研究领域,运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文化、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近年举办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动态,本次会议邀请国外音乐教育专家介绍当前国际音乐教育发展情况,使与会者获得不少新信息。本次大会还有一个特点,即来自全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共70余人参与了会议。研讨会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召开了研究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师生就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大会还评选出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
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相信此次长春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篇2
关键词 青歌赛 西洋歌剧 独霸 美声唱法 思考
两年一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成为时下人们热议的话题。纵观此次比赛,有许多新的亮点,值得称赞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瑕疵,特别是西洋歌剧独霸美声唱法的现象令人担忧、反思。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自第九届后的几届比赛,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美声选手争唱洋歌剧的奇怪现象。如今的十三届青歌赛更是达到了西洋歌剧几乎独霸美声歌坛的地步。由于语言文化等背景的差异,大多数观众因听不懂歌词。对西洋异域音乐陌生等因素,只能非常含糊被动地“欣赏”,心灵难以感受到那歌声的美妙何在,更谈不上被作品深深打动和感染。苦闷不解的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声乐大赛?
中国的声乐比赛,难以听到美声唱法演绎中国经典歌剧咏叹调、艺术歌曲。笔者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西洋经典歌剧咏叹调的特点与优势
美声,源于意大利享誉世界的演唱方法,在国内外声乐比赛及演出中,成为风格独具的重要演唱分类。几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不朽的西洋经典歌剧,作曲大师在人物刻画方面,特别是主角的咏叹调的创作上,音乐设计结构严谨、复杂,技巧性非常强,使人物性格极其鲜明,爱与恨的情感表达大胆夸张、戏剧性很强。典型的代表作如:罗西尼(意)作曲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美妙的歌声随风飘荡》中,反复出现的一连串灵巧悦耳的女高音花腔华彩,极其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姑娘的喜悦心情:普契尼(意)的歌剧《图兰朵》中,男高音卡拉夫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最高音在b2那句气贯长虹,极具震撼冲击力的华彩高音。充分展现出卡拉夫王子赢得胜利的豪迈信念等等。如此精美的音乐旋律,加之一流歌唱家高超的演唱技巧,必然使得人物情感极富戏剧张力,立体丰满呈现在观众面前。经历几个世纪的歌剧舞台历练与考验,成为堪称世界公认的不朽的经典歌剧作品。
中国歌剧咏叹调的特点与不足
中国歌剧起步于二十世纪上半叶,民族戏曲音乐加之西洋歌剧的一些套路,即形成了《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一类,以民族音乐旋律、民族演唱为主,且在中国非常有影响的早期的中国歌剧。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一些思想解放,大胆学习和借鉴西洋歌剧创作模式的作曲家,创作了一些反响不错的中国原创歌剧新作。如作曲家施光南自勺《伤逝》《屈原》,金湘的《原野》,莫凡的《雷雨》等。但从这些作品中,还是难以发掘和欣赏到那些堪与西洋作曲大师相媲美的经典歌剧咏叹调。原因何在?
原因之一:中国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手法之不足
前面我们曾谈到,一首西洋经典的歌剧咏叹调在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和情绪时,几乎都是充分且恰到好处地设计音乐结构,以期展示美声唱法那美仑美央的音乐风采:音域的宽广、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强弱、上下半音阶的游弋,调性的时常转换、变化,花腔的灵动、飘逸、高音的灿烂辉煌,低音的深沉……相形之下,我国的许多咏叹调的设计,似乎惯于借助那长长且较密集的歌词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缺乏西洋经典歌剧咏叹调主要依靠精彩的音乐结构、技巧来使歌剧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生动感人。中国的歌剧无论在设计的华彩段落技巧、音域宽度、高低极限音等等很少借鉴此路,接近或达到大师的水准……歌剧毕竟不同于话剧,它是以唱为主,音乐旋律乃其生命源泉,歌剧的叙事抒情必须以音乐旋律为主,没用精彩的旋律,没有令人过耳难忘的咏叹调,又岂谈人物的鲜明,歌剧的精彩?
原因之二:汉语的吐字发音使中国歌曲难唱
近年来我国的美声歌手从演唱技巧和理论修养方面,许多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国际声乐大赛上屡获殊荣,有些还驰誉世界歌剧舞台。但其中少有问津和深入研究如何用美声唱法技巧来演绎中国歌剧、艺术歌曲,特别是咏叹调。其中有汉语吐字发音上,不如意大利等西洋国家语言演唱美声容易一说。美声唱法因其唱法有很强的科学性、美感性而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但如何借鉴和发展,在不同的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欣赏背景之下,演绎好自己民族语言特色的美声作品是除意大利外所有国家美声专业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我国来说,一贯提倡洋为中用,鼓励作曲家、歌唱家深入细致研究如何用中文演唱好中国歌剧作品、艺术歌曲。其实,用中文唱好美声作品也并非如某些人危言耸听之难,这方面成功的歌唱家有许多,如刘秉义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在吐字发音上既符合美声唱法的标准,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因而,深受世人的喜爱。
原因之三:艺术院校的美声教学,存在较为西化的现象
我国的艺术院校美声教学,受西洋影响较深,教师给学生打下的牢固基础、深刻印象通常是西洋的唱法与作品,包括日后成长起来的许多的美声评委,几乎也是这样一路成长起来。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说:学美声唱法的歌手普遍都有比较深厚的欧洲经典歌剧演唱基础,他们的咏叹调在多年的模仿和练习中,演唱技法已经很成熟,所以到了青歌赛上,就会拿技术含量很高的西洋歌剧咏叹调来参赛。由此可见,艺术院校美声教学,既要学习西洋的更应从多方面加强中国优秀美声作品的教学研究和推广普及。
结语
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中外歌剧,包括艺术歌曲在创作水准上的不同与差距:国内艺术院校培养美声歌手多年形成的演唱作品西化,对中国歌剧艺术歌曲不够关注研究推广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的媒体宣传,演出市场也没有给美声作品走近大众良好的宣传、推广、普及的平台媒介。对此,中国音乐学院作曲家禹永一谈到:目前艺术歌曲市场的确不大,电视剧的主题曲、晚会歌曲都很少用美声唱法。词曲作者没有合适的“交易市场”,词曲的创作没有形成规模,造成美声唱法歌曲没有普及开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青歌赛是风向标,不断推出新人新作是宗旨,尽管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美声作品的差距,但其实也有一些优秀之作,老的经典如《黄河怨》、《黄河颂》等,近年来涌现出的佳作《故园恋》、《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等,都在赛后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声优秀艺术歌曲。但从第九届起,选手们似乎一窝蜂似的争唱外国歌剧咏叹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今年取消了唱新歌加分的有益措施,于是,西洋歌剧咏叹调独霸美声歌坛的现象再度出现。
篇3
【关键词】 音乐教学;德育教育;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01
“要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做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该具备发展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这也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历来的教育都把“传道”放在培育人才的首位,即所谓德育,表明了培育品德的重大意义。而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情感的艺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更为培育人的品德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培育品德应贯穿和渗透于整个音乐课程教学中,并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发挥音乐特有的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展开的,还包括爱家乡、爱劳动、爱科学,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同时,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要寓德育于美育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
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应以情感人,引发共鸣
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动而留泪,是因为引起了共鸣的一种表现。然而有一种现象,有的人总把培育品德当作“政治任务”,加以漠视,生硬说教,显得苍白无力,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根本无法真正达到培育品德的作用。当我们为某些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迟到感到失望,在唱国歌时那疏散无力的声音感到无奈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坚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中,找到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动他们,并持之以恒。如:让学生目睹那双因地震被压在废墟下仍紧握着笔的拳头;那些为给灾区献血而排成长龙的队伍;写着“小伙伴们,挺住!”的横幅以及在废墟下的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的事迹,此时此刻,他们不会无动于衷。让学生充分感受残疾人运动员金晶的爱国之心及顽强的意志品质;北京奥运会升旗仪式那一刻国歌响彻鸟巢时的震撼;奥运健儿奋力拼博的精神,以此激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让爱国主义情怀和美好的音符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二、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作用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现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情操和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要让学生从中去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发展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特别是对我国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继承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要引导学生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好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歌曲《千里之外》、《青花瓷》等。另外在弘扬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也要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地区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把古典交响乐与现代电子合成技术很好结合的雅尼的音乐,他的音乐中洋溢着浪漫的诗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保持开放的姿态,通过音乐为学生打开另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各种音乐的魅力,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音乐更生活化,提高学习的兴趣,令学生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
榜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都熟悉的歌手韩红,不仅用歌声打动我们,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她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还有在今年的雪灾和地震这些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很多明星如刘欢、成龙、刘德华等踊跃捐款,并深情演绎了《爱的奉献》、《生死不离》、《承诺》等歌曲,用行动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明星的号召力。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听妈妈的话》编入了中小学生的音乐课本,很多学生都喜爱这两首歌。这两首歌里体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这些明星是很多学生的偶像和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在现在这个物欲与权欲充斥的社会里,我们需要榜样,尤其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们。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努力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学校里教师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我们教师自身言行举止要得体,严于律己、爱校爱生,具有爱心、责任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使学生在教师身上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熏陶。
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篇4
一、唱歌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师也切实地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并将音乐文化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纳入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却没有看到其技巧对于学生形体的帮助,对其技能训练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目标,现阶段对于歌唱教学目标的确立过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游戏乐园,没有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效果。例如,教师确定一年级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朋友的真谛。教师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实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受低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该如何唱这首歌,课堂过于注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目标,忽视实际音乐技能是很难保证歌唱教学质量的。
二、唱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课教学,在唱歌课选曲方面主要是儿歌或童谣,内容方面比较单一、片面。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本国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对于外国歌曲则不感兴趣,教师在选取歌唱教学的内容时也往往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爱好,少选或不选外国歌曲,对于流行的网络歌曲等也全都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的唱歌课往往让学生缺少兴趣,局限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准备教学生唱《小螺号》,刚一开头,就有学生反映:这首歌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学生都反对再学唱这首歌,教师就问学生想学什么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小苹果》《伤不起》《魔法的城堡》等,整个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乱哄哄的,最后这节课以学生自习结束。尽管网络歌曲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单调,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唱这首歌曲的情况,就可以欣赏外国名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在课堂上演唱等,都不会导致音乐课变成自习课,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还是应该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三、唱歌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教歌曲,导致学生不能区分音的高、低、长、短,把握不住歌曲的节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划分歌曲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段学习,促使学生只会唱歌曲的部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但是没有感情流露。在唱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教学生唱歌,忽视了让学生欣赏与演奏,教师讲授的音乐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用,校方组织的音乐演唱活动较少,导致唱歌教学缺少特色,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聆听在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是教学生唱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聆听。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跟着学习唱歌,不注重自己的范唱,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效用。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沙》时,将歌词想当然地分成小段,以便学生的记忆,歌词中“我要发芽”本是个整体,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将歌词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整体感知春天小雨带来的美感,并且教师教学生唱的是歌词,没有音乐的伴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干吼”,这样的唱歌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的。
四、唱歌教学评价缺乏
小学生正是爱表现、渴望受到表扬的年纪,教师适当的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上,教师仅是随口对学生说“还不错”,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不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极度缺乏评价的唱歌教学,不能够让学生获得反思与鼓励,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但是只是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其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直观感受学生的进步。
五、结语
篇5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类选修课已经在各高校中广泛开设,但多以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为多,传统音乐教学只能在这种综合性的欣赏课中略微涉及。另外常见的有《西方交响乐欣赏》、《外国歌剧欣赏》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中反倒不多见,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比重大大小于西方音乐课程。在这种严重向西方音乐文化倾斜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失落。在大学生心目中“西雅中俗”的观念十分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中都欣赏过西洋歌剧,舞剧,但是却从来没有完整地欣赏过一出我国传统戏剧;西洋交响乐名曲能数出很多,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名曲却了然不知。可见,大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淡漠和无知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二、探寻其原因
篇6
小学音乐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较忙碌,较充实,其中有着失败的心酸,也有成功的喜悦。细细品味,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对自己走过的弯路进行反思和。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十几个班,众多的学生,使我一下子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但我深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经常和同年级老师交流,上课时多留心,现在我不仅掌握了哪个班旋律感好,哪个班节奏感好,哪个班的表现欲强,就连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我也能基本了解。这样我才能作到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我教的年级跨度比较大,所以格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突出音乐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我多用鼓励的方式,尽量避免说教,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使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
作为老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上学期公开课就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组织,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跟网上的优质课学习,多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多在课后进行反思。
我负责的校合唱队可谓是本年度的一个工作亮点,今年国庆六十年编排的合唱《祖国,祖国我们是你的花朵》获得了__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南岗区第十七届校园艺术节活动的优秀组织工作者。
我对工作充满热情,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相信勤能补拙,在领导和同事、家人的信任和关心、帮助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的进步。这是成长的一学期,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了、收获了,我很快乐,我会用心去面对将来,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教育事业。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总结第一册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孩子们的心。
一年级的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多数儿童有较强的乐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基本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边舞边唱,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分为“聆听、表演、编创、活动”几部分。包括“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你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等,共分十课。有名曲,有儿歌,有摇篮曲,歌唱快乐的校园,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儿歌,有外国名曲,有校园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符合儿童的情趣。本期按课程目标完成了全部教学内容。
1、好朋友包括《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等,培养孩子们对校园的感情,对生活的情趣。
在教学中演唱了歌曲,聆听了旋律,并用动作进行了表演。
2、快乐的一天包括《快乐的一天》《其多列》《跳绳》《邮递马车》等,主要培养对校园的感,对生活的热爱。
让孩子们从小爱家乡,爱校园,爱生活而努力学习。对这组教材,我采用了独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培养了兴趣,节奏准,旋律准。
3、祖国你好包括中外许多作曲家的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等,悠扬而动听。
这组内容重在音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祖国的感情。让孩子们了解了自己的祖国。
4、可爱的动物包括《三只小猪》、《快乐的小熊猫》、《动物说话》等,充满了民族音乐的浓郁色彩。
我让孩子们边舞边唱,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对动物的感情,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情趣。
5、舞曲这些音乐广为流传,旋律优美,喜闻乐见。
如《火车波尔卡》《狮子舞会》等。
二、思想教育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通过音乐教育,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愉快生活、愉快学习,主动接受,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积极渗透音乐思想,把现代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跳起来,唱起来。在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案,科学上课,力求达到课标的要求。运用了独唱,表演唱,舞蹈,拍手等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快乐充满整个课堂。
本期音乐每一周学习一课,复习一周。提前备课,有计划,有反思,认真准备了教具,课后有反思,期末有总结。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转眼间,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又渡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学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也有一定的不足。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六年级的音乐教学,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把学习还给学生”。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教你一招”等小栏目,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低年级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带有幼儿的特征,音乐的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让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是,有时候学生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肯定是我的评价语言没有用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他的威力,我担任6个班的音乐教学,每个班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备”好学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积极参加组里的音乐教研活动;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
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审美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对“音乐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样的一个概念有明确的了解。与其说音乐是一门课程,不如说音乐是一种对艺术审美的过程、享受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当要以“音乐之美来感染学生,要以乐中之情来陶冶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而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一、端正教师和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偏见
由于升学考试大背景的压力,有些学校对于主科和副科的重视度偏差较大,例如:开课课时少、教学硬件配备不足、教师资源水平低、各种借课现象等,再加之音乐科不在考试科目的范围内,很容易使得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课产生这样的误会“: 我们来学校是来学习考试升学的,像音乐这种娱乐性的东西有没有都无所谓,况且音乐课也就是唱歌听音乐之类的,现在人手一个移动播放器,还能听自己喜欢的歌,开设音乐课实在是浪费师资、浪费我们的时间。”教师方面,则又因为校方和学生及其家长方面的态度也开始对自己主教的科目丧失信心和热情,课堂教学随意、不讲究方法,不少学生还反应音乐课就是自习课,老师把时间腾出来给他们学习等,这些都是不对的。身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首先端正自己对于音乐课的教学态度,积极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资源,构建一个多姿多彩、高效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将其带回对音乐课有正确认识的道路上来。
二、重视课堂导入, 音乐课本应多姿多彩
谈到课堂导入,很多人可能认为其他科目可以说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来使得教学更加丰富动人,其中放音乐就是最常用的方式,那么本来音乐课都是唱歌听音乐的,已经够生“动”了,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使课堂更加精彩呢?说到这一点,或许很让人头疼,音乐本身就是动态的美了,直接播放音乐不就行了。其实不然,课堂导入还有别的方法,例如在教《青春舞曲》一课时,可以向学校舞蹈室借来新疆舞的衣服配饰等,在教学之前,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这些物件,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件所属的名族,如果有不清楚各少数名族服饰的一些同学,那么这一问肯定会引起一番争议,这样课堂导入的效果就起到了,通过服饰的导入讲解了一些背景知识后,开始带领学生欣赏这一首歌曲。同样一课,还有另一个方法―― 抛砖引玉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首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的歌舞视频,然后询问学生该歌舞所展现的是哪一个少数名族的风情,接着再问有没有人知道其他的新疆民歌,借此来引入新课可收异曲同工之妙。
三、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 收获高效课堂
前面有提到,有同学认为现在人手一个移动播放器,要听音乐很方便,还能听自己喜欢的歌,在这句话当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高科技进入我们普通人家生活的时代,一个移动播放器确实解决了学生所说的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这种所谓的听音乐只是纯粹的娱乐消遣,很少有人会真的去欣赏音乐中的美,因此,音乐课的开设还是很有必要的,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是音乐课教学的核心,这令我反思了两点,其一就是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过于随意,只是简单地走走流程;其二音乐课的教学所选取的切入点不符合现代学生的审美趣向。因此,我认为音乐课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创新,而以流行音乐带动音乐欣赏便是我得出的方法。
篇8
关键词:选材 教学模式 开放式 教学方法
音乐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我们不难发现,现行音乐教学中已出现了很多不能完全适应时展的问题,如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内容繁多,对于书本知识过于偏重,存在滞后性,武断的教学评价方式这些都使教学脱离了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教学本身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对于文化基础、学习自觉性、行为习惯和思想、心理素质与普高生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的职高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就更明显了。
目前职高学生的生源甚是堪忧,绝大部分学生是在初中已放弃学业、不参加中考,对于学习理论知识普遍存在厌倦情绪。而此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进入身心巨变的青春期,这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宝贵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渴望独立,要求自主。然而职高阶段又是从少年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学生心理很不成熟,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经常处于许多矛盾冲突之中。由于单亲家庭所占比例较大,导致这些学生情感淡漠、性格怪癖……相对于普通高中来说,职高不被人们重视,“职高生不如普高生”,“职高生没出息”,很多学生表现较为自卑,学习没劲,不爱学习,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缺乏青年人应有的朝气和热情,显得懒散、拖拉,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失去信心是职高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业负担较轻,课余空闲较多,一些违反学校纪律、早恋、与校外不良青年结交、打架甚至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面对以上的这些种种现状,如果我们再设置与普高相同的课程及教学内容、继续用传统教育手段去开展教学,是很难凑效的。因此,如何上好一节职高音乐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一、结合职业中学的职业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材上下功夫
想给职校学生上好一节音乐课不同于给中小学的孩子上音乐课,它除了包含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各元素外,还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性质并融入相关的企业文化和此阶段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安排。《乐记》上记载:“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像德矣。”这说明“乐”的作用,是对人们实行教化,是用来治理人民的一种方法,用得适当就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可通过选择一些爱国歌曲,优秀的民间、民族音乐,来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赞美、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在我校的一次对学生音乐现状的问卷调查活动中,我们发现:1.学生喜欢音乐,但层次较低;2.音乐基础较差,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3.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期望。这为我们在教材的选择上提供了依据,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欣赏习惯,选编符合职业需求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并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教学。如:导游专业侧重于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尤其是本地区的民族音乐及地方戏曲音乐;而计算机专业可侧重于影视音乐、背景音乐的欣赏及电脑音乐制作的学习;汽车维修专业可增加一些汽车音响的相关知识;疗养、减压、运动这方面的音乐则是体育休闲专业的学习重点……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将最新的音乐资讯、音乐动态及时带进课堂,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下功夫
音乐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趣。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如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呢?那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1.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并不意味着是自由、没有拘束、没有学习目标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不仅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更加重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
首先,它的前提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是兄长(大姐姐)、朋友。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调动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了解、参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体现师生之间的合作性,并调控课堂的教学进程;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次,在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一古脑地倒给学生,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专业的特点因材施教,适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善于捕捉反馈信息并适时进行调整。所以,看似教师好像在教学中变轻松了,实则是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9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喜欢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19-0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发现的确有一些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谈起音乐课,学生们大多是一副也就是那么回事的表情,难懂的乐曲、枯燥乏味的乐理、让人倒尽胃口。在当前学生中,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件让音乐教师非常尴尬和头疼的事情。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改变音乐课的现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1.提升音乐教师魅力,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也。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用自己饱满的情感,真诚的爱心,生动的语言,睿智的幽默,将学生集中到音乐课上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辅助手法,制造一点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反馈,寓教于乐。另外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准确理解音乐和歌曲的内涵,并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不能让课堂或课堂以外的一些因素所影响。同时,还应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像磁铁一般粘引学生, 以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现在的学生嘴里经常哼唱着"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要不就是"哼哼哈依,快给我双截棍",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现在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时代强调人的个性,而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歌曲,正好体现了青少年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感情,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首先我们允许流行音乐进入课堂,但是不能让流行音乐变成课堂教学的主角。其次,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那些健康向上,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如《我相信》、《怒放的生命》、《超越梦想》等流行歌曲,让学生去品评,这些歌曲的旋律、歌词写得都很好,歌曲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熏陶,在欣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再如流行音乐与教材的结合: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教学,要善于在课中将教材上所选的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学习。如在介绍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时候,我的导入就从SHE的《不想长大》引入,因为这首曲子的部分就是运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旋律。一上课,大家听到他们喜欢的偶像歌声,很兴奋,学习情绪很高,我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真正想上的内容。另外还可以开设课内专题欣赏:某一时期最火爆的歌手的作品;某一歌星或某一乐队的作品;某一流派某一类风格的音乐等。通过专题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与分析并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某一时期、某一歌星、某一主题的音乐特点和时代的面貌。坦白说,现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精品之作,好的流行歌曲同样具有潜移默化中净化、呼唤心灵本质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一首艺术价值高、品位格调高的作品才可能长期的流传,更应该学好,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
3.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有许多老师常常抱怨,今天上课孩子们不说话,死气沉沉。但我们扪心自问,这和我们教师没有关系吗?那我们教师如何才能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意思,如何让孩子们自己去投入的学习,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则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让音乐教学"亮"起来。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爱好,因为学生对形象具体、新异的事物轻易产生好奇心。其次,提供平台,让每一位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与明星梦,我安排了课前 5分钟的"我行我秀"这个活动,每节课一人或组合几人表演,其余学生既当观众又当评委,进行自由式评论。在这里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明星,孩子的表演,使原本吵闹的课堂异常的安静下来,连最爱吵闹的孩子们都认真的看同学们的表演,有的更是摩拳擦拳成了最积极的演员,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再次多用联想的方法,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芬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进行欣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为孩子的学习着想,为上课的细节着想,我们一定会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让大家一起努力,让每一节音乐课堂都能焕发生机,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就会走出尴尬的沼泽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给音乐教师的建议》 王艳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章连启.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刘均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 秦德祥.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10
如何在小学艺术音乐课堂中拿掉故事中的“玻璃罩”。以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为主,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倾听和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他们自由而灵动地感受和领略大自然中一切优美而动听的旋律,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链接学生生活,让其成为“艺术”之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涉及的知识都与学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身边环境中的声音、节奏和图象等,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我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时,在了解“国旗组成”这个环节中,我问学生在哪里可以看到国旗升起,学生积极发言:除了升旗仪式上,还有亚运会上,田亮哥哥得了跳水金牌,在发奖仪式的时候,奏起了中国的国歌,我们国家的国旗还在中间升得最高呢;还有郭晶晶姐姐也获得了金牌,我们国家的国旗也升起来了等等,一时间课堂成了运动场上夺金牌大战,你一句我一句,课堂活跃起来了,在浓烈的氛围中,在老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国旗代表我们祖国的尊严和骄傲,从而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时,我抓住学生这一真切的情感契机,对学生进行歌曲教学,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在含义,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二、鼓励学生多维.让其多为“艺术”增色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学习音乐。我们教师要多问学生“想怎么唱?”“想怎么说?”“想怎么表演?”等等,用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来创造一个民主、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学习音乐、创编音乐、表现音乐的热情,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例如教学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时,我问学生:“你们观察过夜空里的星星吗?它们能连成什么形状呢?”学生的想象力真的好丰富,有的说像勺子,有的说像小狗,有的说像牛郎织女,真是五花八门。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接着继续扩散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随自己所想的星星形状,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边唱边表演出夜空里自己那颗闪烁的星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唤醒了学生对夜空原有的认识,激励着学生自由的、多维化的想象,并鼓励他们大胆地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我看到了所有的学生都进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三、创设相应环境,让其亲为“艺术”实践
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开展种种带游戏、竞赛的教学活动,借助音乐游戏、集体舞等艺术手段,让学生亲身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踏入自然感受音乐。通过各式各样的艺术课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经验。
如,在上《奇妙的声音》音乐欣赏中,我把教室设在了校园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几十个孩子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开始上课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声音》。请全体同学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然后告诉我你们都听见了什么声音?”“想象一下,现在操场是一幅什么画面?这画中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校园里学生在玩耍,在运动),并让同学根据所听的声音模仿出动作。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他们进行拔河、跳绳等游戏,巧妙地创设运动场景的声音,让学生在具体的运动中体验“加油”、“喘气”等声音。在学生获得了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把音乐、体育、美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设一幅生动的图画,充分利用资源,优化教学环境,真正做到了以音乐为主其他为辅的多科综合实践艺术课。
四、适时引导主动。让其变为“艺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