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乡镇医院;高血压病人;综合健康干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401-02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主要的危险性因素,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我国开展的一项有关高血压疾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对于疾病的知晓率仅为30.2%,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24.7%,得到有效控制的概率仅仅为6.1%?从这项调查研究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血压还缺乏足够的知晓?治疗和控制,其中的原因包括医学技术和医疗水平方面的,也包括其他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很多地方的人群缺乏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因此,加强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治疗率对于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高血压诱发更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同时,对于乡镇中的人群由于大部分都缺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条件,其对于自身疾病情况的了解更是比较薄弱,他们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乡镇医院定期下乡开展高血压免得检查工作,在医院中开展综合健康干预护理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状况十分关键?为了对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应用到乡镇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全面的探究和分析,我院针对随机选取的2014年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展开研究,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2014年我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36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为86岁,平均年龄为55.43.8岁,患者病史最短的为6个月,最长的为26年,平均病史为5.51.3年?所有患者均因头疼?头晕?胸闷等症状入院,并且所有患者没有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在患者入院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68例患者的病情状况为:I期患者有39例,Ⅱ期患者有19例,Ⅲ期患者有10例?患者受教育情况为: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患者有40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有28例,患者在入院之前均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相关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有34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很强的统计可比性(P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叮嘱患者应该按时服用控制血压的药物,合理的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饮食以清谈为主?叮嘱患者定期来院检查,确定高血压的病情状况[2]?同时,对于高血压的注意事项,可能诱发的疾病?自身可以采用的自我保健方法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具体为:(1)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首先通过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的形式,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疾病史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受教育程度?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患者的工作状态?患者的家庭关系及其生活方式等?然后,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叮嘱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患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传授更多的高血压有关的健康知识,使患者能够形成系统高血压相关知识?(2)随时随处开展宣传?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好和病人接触是时间,做好宣传?例如,在早晚对患者开展护理?测血压?整理床单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组组织1次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讲座,邀请患者及其家人参见,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及时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通过宣传栏?宣传图面的形式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3)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其家人介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机制?症状,可能诱发的并发症[3]?告诉患者高血压是慢性病只能够控制不能够治愈,在生活中应该注意合理的作息,防止过度劳累和心情大幅度波动?(4)饮食干预?限制患者钠盐的食用量,将其控制在每天5g以内?告诫患者少吃或者是不吃高脂肪类的动物肝脏等食物,以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多吃一些绿色蔬菜,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同时,应该戒烟戒酒,多喝水,防止便秘或者是过度劳累等诱发脑溢血情况的发生?(5)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各种负面情绪,诸如生气?发怒?精神紧张等是引起高血压的一个因素?对于出现心情紧张?焦虑和抑郁的患者,积极的与其沟通,了解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告诉高血压患者应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降低心理压力,只要好好的保健和护理,患有高血压同样可以向其他人一样长寿?以此,来达到提高高血压的控制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对于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及其家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观察?调查和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下降程度达到30%;有效是指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下降的程度为30%以下,无效是指患者的血压水平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4]?

1.4 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得到两组数据资料之间有P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70.59%,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及其家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人的满意程度88.24%,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3 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及其家人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人的,两组患者及其家人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如表3所示?

3 讨论

本次研究可以得到将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应用到乡镇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显著的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人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增强患者及其家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可以得到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在乡镇医院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值得在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成荷香.高血压病病人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9(IB):181―182.

[2] 石盛瑶.石爱辉.付志轶.住院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认知的调备研究[J].全科护理?20lo.8(2B):457―458.

篇2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35-02

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 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改善生活行为;药物治疗;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和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1)。本研究是通过干预社区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使患者接受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提高血压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常住本镇各社区的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诊断标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将其中自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100例作为管理组,不愿接受规范化管理的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质指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表的设定

根据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3)的内容制定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涵盖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腰围、受教育程度、运动习惯、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及日食盐量等。

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两组患者均于管理前进行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身高、体重、腰围等生理指标的测量,计算体质指数。

1.2.3 管理组规范化管理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集中进行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的教育讲座,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定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长期饮食过咸、吸烟、过量饮酒、精神紧张,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适当蛋白质和钙、适当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禁烟限酒、情绪稳定、保证适当的休息和睡眠,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脑、肾损害,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概念和意义,药物治疗: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坚持长期规律用药选择每日最佳用药时间、注意降压药的不良反应,高血压作为非传染性慢性病的性质特点等。并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要求建立随访档案:一级管理者每3月随访1次,二级管理者每2月随访1次,3级管理者每1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生活习惯和身高、体重、腰围、日食盐量、吸烟、饮酒量及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每3月组织1次座谈并进行评价,对不能及时到医院的患者,电话咨询、随访。另外,还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疏导,加强管理,指导用药、控制血压,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1.2.4 对照组管理方法

对100例高血压患者只作常规分级管理和身高、体重、腰围、日食盐量、吸烟、饮酒量及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测定不进行干预措施,个别患者要求除外;对血压波动较大的,调整药物的剂量,仍不进行其他方面的指导。

1.2.5 调查方法

管理组和对照组于进行规范化管理前及管理1年后分别按1.2.3项的随访档案内容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体重、体质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及血压控制效果等指标是否有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独立t检验进行比较;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比较

对照组和管理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各项生理指标在规范化管理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随访管理后,管理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有变化(P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4-5),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而严重,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社区规范化管理是通过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达到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6)。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7),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还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习惯,使高血压病患者得到综合的治疗与照顾,提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知晓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8)。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转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懂得影响血压因素及怎样通过自我感觉判断病情控制情况,这将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值,提高血压控制率,减轻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医疗行为,除了恰当的医疗措施外还涉及良好的医患沟通,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使患者感知到社区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增强了防治疾病的依从性,培养了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同时也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了危险因素,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样使他们能享受到美好的品质生活。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1-266.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2-93。

[3] 陈博文,曾学军.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89.

[4] 刘晓飞,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2969.

[5] He J,Gu D,Wu X,et 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6] 钱伟峰,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易感因素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1300.

篇3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回顾调查;改善

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但是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却在逐年递增,并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1%。心脑血管病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随着国家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与规范化管理方案[1]的出台,在各社区推广规范化管理成为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手段。现随机选取保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录的130例高血压病患者,依据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行为期两年的管理,开始对管理最终效果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从门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收录患者130例。患者收录标准:①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没有心、脑、肾等其他并发症,③自愿参加原则,男性60例,女性70例,60岁以下52例,60岁以上78例,平均年龄(64.05±10.78)岁。

1.2方法 对入组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进行规范化管理两年。

1.2.1问卷调查 与被管理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统一发放保河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里面包含患者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现存的影响病情的危险因素情况、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医务人员进行询问,并真实填写。

1.2.2体检 每年对入组的患者进行一次体检,主要包含: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胆固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与肌酐,并填写进体检单子。

1.2.3管理方法。依据调查问卷与体检结果,在了解各患者血压情况、现存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等信息后,对患者进行分层,依据危险层次不同纳入不同的管理层。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与规范化管理方案,对各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低危患者为一级管理,每3个月进行1次随访,高危患者为二级管理,每2个月进行1次随访,高危患者为三级管理,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

1.2.4随访方法 电话随访或门诊就诊时随访,对外出不便的老人采取上门随访的方式。

1.2.5随访的内容 主要包含:①检测患者症状、量血压等相关项目。②指导用药。依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用药,提高持续治疗持续性。③健康知识宣传,主要通过办宣传栏、办知识讲座、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关于高血压的防治观念与知识。④指导生活方式。对每名患者依据自己情况进行单独的个体化指导(适当运动、戒烟酒、合理膳食等)。⑤心理辅导。通过采取启发、鼓励、关怀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并告知其如何自我调节心理情绪(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环境制约法、注意力转移法、能量发泄法等),以缓解心理压力,并最终实现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⑥如何预防和应对高血压并发症。[2]

1.3统计方法 建立高血压患者数据库,然后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

2结果

2.1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血压分级情况的比较 由表1可见,血压分级情况有统计学意义,实施管理后部分患者血压情况明显改善。

2.2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的比较 由表2可见,长期吸烟与饮酒在管理前后无明显差异,其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与规范化管理方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对于病情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相对固定的、规律的随访检查与指导,增加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提高了对病情控制的信心。通过对保河社区13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2年后,通过量身制定运动计划,合理膳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了部分患者的血压级别,部分患者血压达标(见表1)。但是长期吸烟与饮酒无显著差异(见表2),主要原因是因为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认识到吸烟与饮酒对病情有很大危害,但是多年的习惯改变还是很困难的,因此控制效果的实效不大,想要改变患者多年养成的习惯还需要更长的规范化管理时间。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其降低危险因素,降低血压,掌握高血压防治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知识,提高其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和保持药物控制的持续性。此管理方法应该得到各个社区的应用和推广,以便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提升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血压 个体化管理 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51-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逐年增加,而高血压病既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又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持续的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水平,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13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一年的个体化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10月-12月通过门诊及体检发现的高血压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130例为调查对象,其平均年龄62.4岁,其中女71例,男59例,纳入条件为:①本社区常住居民;②年龄在35岁―75岁之间;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诊断标准;④至少有一项可改变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超重、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负性情绪、咸食等。

1.2 方法

1.2.1 所有管理对象在管理前后全身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糖、心电图、尿10项、眼底检查、腰围、腹围、BMI。并填写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服药治疗,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填写标准:体质指数BMI23-25为超重,≥25为肥胖,根据最近12个月的乙醇摄入总量计算日均乙醇摄入量(g/d)乙醇摄入量男性≥30g/d,女≥20ml为过量饮酒;每日摄盐量>6g为咸食;吸烟,现在吸烟;不愉快情绪: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紧张等,有以上情绪者称为负性情绪;适量运动指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运动强度至心率=170一年龄,服药依从性指是否遵照医嘱服药。

1.2.2 个体化管理方法

1.2.2.1 由2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管理小组,成员均通过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掌握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质量控制要点,具有独立和协作开展病例管理的能力。

1.2.2.2 为管理对象建档、评估,制定个体化管理计划,确定个体化管理目标(包括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目标,血压控制目标)。

1.2.2.3 落实管理计划:A.健康教育,每月举行1-2次健康讲座与咨询,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讲座;B.监测血压频率,按高血压危险分层制定监测血压频率,一般患者至少每周监测血压2次,高危患者一天监测至少2次。C.定期随访,用药指导;随访内容有生活方式,血压,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进行再次评估和调整管理方案。一年至少保证6次随访D.年终评定时再次全面体检及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2007数据库,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的描述以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13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改善情况(n,%)

2.2 规范管理前后三率改变情况(n,%)

遵照医嘱服药的为规律服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为血压控制良好,2周内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治疗的为发病。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相关性慢性疾病,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资料管理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为46.92%,控制率为33.85%,说明本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偏低,通过一年的个体化管理,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本资料管理前后高血压危险因素,如咸食,缺乏运动得到明显改变,超重,饮酒,吸烟、负性情绪、也有改善。

本社区在以往慢病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个体化,针对不同个体的问题制定个体化干预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分类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讲座及咨询,使患者掌握正确的健康理念,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督促患者落实计划,定期复查随访,最终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及控制率。

综上所述,在社区开展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管理方案为核心内容的高血压个体化管理是效果明显的高血压防控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I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 李惠娟. 疾病细节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初探.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第22卷6期.

篇5

【关键词】 血压管理;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的病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但上述疾病本身大都不是心脏或大脑器官发生病变,而是供应上述器官的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和局部阻塞所致。高血压病是造成血管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高血压病发病率日渐上升,它所带来的危害也逐渐增大。以往我们对高血压病的治疗相对粗糙,在给予药物治疗后观察的不够仔细。因为血压的波动受多方面的影响,如情绪、睡眠质量、饮食、生活习惯、突发事件等等。在血压管理的新理念形成后,我所及邻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对部分患高血压病的离退休老干部及家属实行血压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管理范围内老干部及家属未出现心血管意外,且出现意外的风险率下降。在明确管理效果后,我所及邻所已经全面对所属老干部及家属实行血压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所及邻所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中高血压病患者118例,诊断均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其中男76例,女42例;年龄68~91岁,平均(74.82±5.13)岁;高血压Ⅰ级16例,Ⅱ级82例,Ⅲ级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间患病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表1)。

1.2 方法 血压管理组给予系统性血压管理,即运用“测量、记录、分析、调整”进行管理:①测量。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测3次,取均值,每日上下午各1次,连续3个月。②记录。建立专门的血压电子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和心率。③分析。在电脑中设置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以及三者的正常上下限和趋势图,输入数据后每10 d分析和向患者展示讲解1次血压趋势状况;并于1个月汇总其平均血压值。④调整。对降压效果不理想或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者,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的“鸡尾酒疗法”调整血压。非血压管理组按常态由患者自行门诊用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

2 结果

两组间比较SBP、DBP及脉压差均有显著性差异(表2)。

3 讨论

我国现有1.6亿高血压患者,如此庞大的处于血管疾病危险状态下的人群,应如何避免发生致残、致死的血管事件呢?近年来,随着血压管理理念的出现,我们从重视血管疾病的治疗转向维护血管健康。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血压管理,随时了解其疾病状态,严格控制血压。

我们通过对我所及邻所高血压病患者3个月来的管理组和与未管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同等情况下,纳入血压管理组血压维护效果优于未纳入血压管理组。纳入血压管理组收缩压、脉压差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均P

当然,本次观察因例数有限,所说明的问题尚有其局限性。我们将联合本地区多个干休所,对所属老干部实行血压管理,并同医疗单位专家一道对管理情况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宏宇.心血管病变治疗与血管健康维护.心血管病进展,2007,28(1):1

篇6

[关键词] 社区;中老年人;健康;慢性病;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69-01

健康管理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1]。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和生活习惯,本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9年2月20日~3月20日对弹子石社区200名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了健康状况的普查,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市弹子石社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100名作为研究组, 10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体重指数以及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糖尿病患者各25例,高血压患者各29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入组前根据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内容调查两组人群年龄、性别、职业、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运动习惯、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吸烟及饮酒情况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并做记录,按相关疾病标准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进行诊断[2]。

1.2.2 管理方法对研究组进行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咨询,指导各项干预措施的实施,特别是饮食、吸烟、饮酒、运动、服药等方面。高血压者每半月测血压1次;糖尿病人每月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1次;每3个月组织1次被管理者座谈,讨论、交流治疗心得。每年作心电图1次、查血脂2次、查糖化血红蛋白2次。对未明确诊断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员,每3个月进行1次血压、血糖监测,了解其是否有新出现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若有也给予上述规范化管理。对照组只做常规的血糖、血压及相关的指标监测1次,不进行干预措施。

1.3 相关标准

社区居民生活习惯改善、血压控制 、血糖满意率控制依据陈博文[3]等关于慢性病管理标准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1年后,研究组人群生活习惯改善率、糖尿病控制满意率、原发性高血压控制满意率及体重指数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资料结果显示,通过规范化管理,中老年人居民的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有明显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提高,体重指数也大部分降至正常。本次入选的人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可能与本地区中老年男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差有关。应多加强宣传和指导以利于全民身体健康。对辖区居民进行规范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

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职责与作用[4]: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笔者针对中老年人疾病特点和生活习惯,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①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授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知识和简单的自救互救方法,并做好心理护理,善于自我调控,保持开朗、愉快的精神状态,稳定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开展戒烟、不饮烈性酒宣教,提倡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低热量饮食,控制肥胖,多吃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③多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如跑步、骑车、游泳、练气功等,坚持每年到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中老年人只有持之以恒地做到合理的饮食、合乎卫生的生活起居、适当的劳动与锻炼,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才能促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

[1]黄建始.什么是健康管理[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99-300.

[2]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2):94-103.

[3]陈博文.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试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6-44.

篇7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规范管理 效果分析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近年来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高血压患病率达20%,是社区患病率第一位的慢性疾病。依次推算,目前我国的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而且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许多专家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长期开展有效地社区干预活动,从社区做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笔者通过对社区124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的比对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收治高血压患者共1246例,均符合我国采用的血压的定义和分类(WHO/ISH,1999)标准,其中男592例,女654例;年龄38~95岁,平均69.6岁。

方法:由社区卫生服务站团队医护人员采取入户调查,并为居民进行一般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的13580例中,高血压1246例。124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均具有均衡性。

方法:首先对研究组依据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运动情况、家族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情况等一般情况和体检结果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评估,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结合血压水平,按照高血压危险分层标准,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条件下,针对不同患者血压的具体情况及生活方式特点,制定以下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规律随访,制定个人目标血压、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血压膳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进行用药指导、血压监测、健康教育。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

规律随访:低危高血压患者为一级管理、中危高血压为二级管理、高危、极高危为三级管理。按管理级别规定频率进行随访,一级管理每3个月至少1次,二级管理每2个月至少1次,三级管理每1个月至少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压水平、用药情况、非药物治疗措施及下次随访预约时间。随访结果记入管理卡,如发现一级、二级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血压升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等高血压相关疾病时,应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临床评估,重新确定其危险层别,并从下个月起纳入三级高血压随访。与患者保持电话联系,接受患者的咨询,提醒和监督患者。

药物治疗: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选用药物排序依次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他临床情况调整用药,直至血压达标,督促患者长期规律服药。

生活方式干预: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向研究组发放盐勺、油壶,为控制食盐及限油饮食提供依据,提倡每人每日食盐量

健康教育:每次随访时,医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包括诊断标准、并发症以及引起高血压各种相关因素),使患者对其并发症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健康处方。向患者开展热线电话咨询、解答问题。

评估指标:①饮酒:每日至少饮酒1次,饮酒量以酒精含量计算>50ml;干预成功为不饮酒或饮葡萄酒每天≤50~100ml,白酒每天≤30ml,啤酒每天≤300ml。②食盐过多:食盐摄入量以发放2g的盐勺为统一参考,≥10g/日为高盐;干预成功为食盐量≤6g/日。③不规则服药:未按照医嘱时间、剂量服药或自行加减药物;干预成功为按医嘱服药。④缺乏运动:体育锻炼<3次/周,或每月少于12次为缺乏运动;干预成功为体育锻炼≥3次/周,每次≥30分钟。

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按全年监测随访血压情况分为优良(≥3/4达标),尚可(≥1/2达标)和不良(<1/2达标),优良加尚可即为达标人数。

结果

规范管理前后患者的行为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研究组人群中过量食盐、饮酒、不规则服药及缺乏体力活动的比例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知晓率由42%提高到89%,规律治疗率由30%提高到79%,血压控制率由15%提高到54%,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由11%降低到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讨论

高血压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且高血压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若想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单纯依靠医院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开展社区人群防治和对患者的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目标人群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提高,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组资料中,通过主动干预,研究组的体育锻炼、低盐饮食,规律服药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饮酒人数明显减少,这是因为通过实施社区干预,患者增强了自我约束能力,主动克服不良的饮食习惯,另外社区医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恰当处理和帮助,指导家属协助建立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实施社区综合防治是控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必由之路[2],也是改善目前高血压防治现状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推广对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活动,充分发挥和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性、连续性、综合性的特点和优势,不断地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认真制定一个合理的、完善的、低成本的患者降压方案,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高血压的社区防治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社区为中心。普及健康知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降低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目的,努力提高人群的三级预防,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血压病房; 临床路径管理; 管理体会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多会引发血管、心、脑、肾脏等器质性变化。高血压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等,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脑病、肾衰竭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研究显示人们对高血压缺乏足够高的认识,从而导致该病在我国的发生率成逐年上升的趋势[2]。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革新,许多医院改善了病房的管理模式,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是新型的医疗管理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点,本研究对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高血压病房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高血压病房接受治疗的96例高血压患者,所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男56例,女40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53.8±6.4)岁,所选患者无严重的脏器官类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两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采取对照性试验实施研究,将96例高血压病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按照常规模式进行管理,设计临床路径表对观察组48例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管理,对管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管理体会。

1.3 临床路径管理

1.3.1 病房管理 高血压病专病分设病房、门诊、功能室等3个工作单元,高血压病房现设专科病床10张(包括1张抢救床),将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完善检查、危险分层、健康宣教、个体化用药指导、治疗及定期随访等;高血压功能室将针对门诊及入院患者有针对性开展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心脏或血管超声检查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定期进行专科门诊;高血压实验室(待建中)将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多项激素水平以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1.3.2 高血压病例的筛查与管理 对普通人群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糖、尿常规、血常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蛋白、尿酸、Cr、BUN、K、Na、血浆纤维蛋白原心电图、超声/X线检查等指标,对确定患有高血压的按照规定进行随访调查。

1.3.3 基本信息管理 对初诊居民要询问是否曾在其它医院确诊过高血压,询问居民基本信息病历号、姓名、就诊日期等;询问居民近期是否有如下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花耳鸣、呼吸困难、心悸胸闷、鼻衄出血不止。

1.3.4 健康档案管理 个人情况表: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年检表:按照中老年健康管理技术要求对患者进行较全面体检,每年进行一次;随访表:每次随访时均应填写。

1.3.5 治疗管理 告知患者高血压治疗的意义和措施,争取配合,先向其提供非药物治疗建议:强调戒烟、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控制饮酒、改善睡眠等,同时辅以相应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患者的依从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等指标。

1.5 指标评价 健康知识评分:自行设计20个相关健康问题,每个问题分3、2、1分,对患者进行调查,满分60分,分数越高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越高。满意度:自行设计调查问卷,10个问题,按满意、较满意和不满3、2和1分,共3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经临床路径式管理后患者的血压、依从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知识评分和满意度等指标均要好于常规管理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病房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疾病的控制有这非常重要的影响,临床路径这种管理模式起源于美国[3],该模式是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的综合治疗护理模式,该种方式已得到患者的认可和接受。该模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注重治疗协同性、有效性和实践性[4]。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病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疾病控制情况都要明显好于常规管理,说明了该种模式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了病情,同时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5-7]。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病房的实施效果显著,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了住院费用,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宗旨,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烨,卢俊,董晖.临床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6):397-399.

[2] 顾亚琴,陈黎.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2):2558-2559.

[3] 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2(3):186-188.

[4] 吴淑玲.临床路径式管理在高血压自我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5):368-369.

[5] 马维红,李琦.临床路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699-700.

[6] 孙清华,董晓敏.临床路径在高血压专病疗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1):43-45.

篇9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防治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 R54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4(a)-233-02

老年性高血压病是社区医疗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改善高血压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有效控制率及寻找更有效的高血压社区防治管理的方法是目前社区慢病治疗和预防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11个社区的1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的治疗和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2008~2009年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72例,女108例,年龄60~80岁。其中128例是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52例是未服药的患者。见表1、2、3。

1.2 诊断标准

在未服用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非同日测量3次血压均符合上述标准;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 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1]。

1.3 管理方法

1.3.1 确定调查对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辖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病普查,了解其健康状况、体重、血压水平、血压认知情况、治疗情况、遵医性和日常生活习惯及行为,确定180例为调查对象。

1.3.2 治疗原则①终身性:对患者进行终身治疗,并随病程进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②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应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危险程度,生活条件,防止和减低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③综合性: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控制体重,戒烟等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所有患者都应以非药物治疗为基础。

1.3.3 跟踪治疗及随访由社区服务中心的责任医生和患者建立起固定的一对一个体化指导性治疗和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健康档案。对于血压稳定的患者,每月随访1次,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每周随访1次,并保持电话联系,随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

1.3.4 非药物性指导与治疗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患者与家属学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使患者和家属深入了解和认识高血压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及严重的不良后果,知道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治愈但却可以控制的疾病,认识到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肥胖等是造成高血压重要原因和危害健康的杀手。同时,大力倡导和宣传良好的、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①限制钠的摄入:以中度限制钠摄入为宜,每日控制钠的摄入量在6 g左右[2],并限酒戒烟。②减轻体重: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合理膳食。根据每个患者的体重情况和饮食习惯制订不同的饮食标准和三餐的食谱,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适量的牛奶和高蛋白食物,多吃低糖水果和蔬菜,少吃油和高脂肪食物。③运动: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 min左右[3]。运动的种类:如慢跑、行走、游泳、太极拳、门球和乒乓球等。④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起居、睡眠习惯,保证每日的睡眠时间和按时服药时间。⑤宣传教育:向高血压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是做好高血压防治的关键。向所管辖区的每位高血压患者及家人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与管理》手册,使他们从中可以了解到更多的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并对照手册上的《生活行为良好标准》进行自我监督和纠正。

1.3.5 药物治疗与指导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依据最低剂量、长效、合理、联合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水平、并发症种类以及器官损害程度进行个体化指导和治疗。首先采用单一制剂的最小有效剂量,如果有效,可根据年龄和反应逐步递增剂量,以获得最佳的疗效,为达到目标血压,绝大部分患者需要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4]。主要使用的降压药物:复方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利尿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阻滞剂、B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采用单一制剂者98例,联合用药者82例。在合理选择降压药物的同时,经常督促和检查患者是否按时和坚持服药,以确保患者不会出现因未服药和不按时服药而造成的治疗效果不好的后果。

2 结果

经过对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期1年的固定的社区个体化指导与治疗,患者的高血压有效控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指导与治疗前后的良好率从12.2%提高到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压评定的标准[5],①良好:指导与治疗后血压在正常水平[SBP

3 讨论

老年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再加上居民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不高、患病后不服药或不能坚持按时服药,使得我国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不高。本组资料显示,我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对所辖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固定的个体化宣传教育、指导和治疗,让居民意识到高血压的危害性,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关键[7],再结合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就能较好地提高高血压的有效控制率、保护心脑肾、减少并发症,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资源,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林涛,王丽静,吴玉敏.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87.

[2]刘海林.高血压防治与合理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

[3]余振球,赵连友.高血压防治进展与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5.

篇10

【关键词】 护理程序;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

流动人口中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引导流动人口关注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提高高血压的建卡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我们借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之际,从2009年3月~2010年4月,应用护理程序5个步骤对辖区流动人口高血压管理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尤其是运用社区护理程序,来引导流动人口自觉采取科学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居住在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的所有非郑州籍流动人口。

1.2 方法 采取社区护理的5个程序,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评估、分析、诊断、实施和评价。首先,通过基线调查,了解辖区内流动人口中高危人群的建卡率和管理率,以及高危人群及家属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程度,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运用健康教育策略传播方法,对辖区内的目标人群进行干预和传播,以期提高辖区内流动人口的建卡率、管理率及控制率,从而提高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的管理水平。

1.2.1 评估阶段:社区评估是收集关于社区健康状况的信息,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找到导致这些问题的相关因素,为护理计划和措施提供资料和窗口依据[1] 。

1.2.2 收集信息。走访街道、社区,首先,认识该街道的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包括民政科、城管科的负责人和具体分管人员,收集相关的资料。其次,去各社区认识相关负责人,了解各社区的人口具体分布情况,特别是流动人口分布情况,获得房屋分布地图,建立联系方式。最后,进入社区访谈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获得额外的资料。走访派出所,主要了解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及来源等。走访辖区企业,主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情况、年龄结构等;走访小区物业,主要了解流动人口的家庭、居住环境等。

1.2.3 整理信息。地理环境特征:紫荆山南路社区位于郑州市东南部,属于城乡结合处,区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万人,流动人口约5.8万人。同时获得了社区房屋分布地图等。人口群体特征:流动人口有职业的年龄为18~66岁,无职业者多为女性,多在家照顾孩子。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2000元。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规范(均办理了暂住证,有详细的登记本,房东对承租人情况非常了解)。获得高血压知识的调查显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9.6%的人能回答正确;确诊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为65.6%,30%的病人认为无症状可以不服药;高血压病人服药治疗的血压达标率55.8%;高血压知识的来源:医务人员88.2%,大众传媒63.5%,亲戚和老乡68.5%;不能确诊高血压的原因:未测过血压79.6%,只测过1次的 17.3%,其他 3.1%;健康档案建档率为0。

1.2.4 诊断阶段:社区护理诊断是通过整理和分析获得的资料,陈述关于社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通过社区评估作出的诊断为:流动人口高血压确诊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原因是由于其知识缺乏及服务途径知晓率低。

1.2.5 计划阶段:计划是经过社区护理评估、资料分析,确立护理诊断后,由社区护士制定促进社区健康的计划,为提供连续、预防或减轻服务对象的护理问题而制定护理对策或措施的过程[3] 。

1.2.6 建立保健病历档案,进行早预防。要求病人购买血压计并教给如何自行检测血压,每周与所有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电话咨询。并将结果记录分析,或要求被观察人员经常到门诊检测血压,通过经常性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人,对已有高血压的病人可以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并根据所获得的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给每位病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将对所有观察对象建立保健病历档案。每月对病人进行一次病情分析,防止或尽量减少已有高血压病人的并发症。

1.2.7 印制高血压宣传册。将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预防控制、护理知识、药物治疗、高血压饮食、高血压检测等汇编成简明易懂的小册子,根据检查结果,有目的地进行发放。

1.2.8 有针对性地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树立信心: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引起病人足够的重视。高血压病人中存在着以下不正常的心理:一种为过分悲观,一旦患病,认为要长期服药,且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整日心情郁闷;还有的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自己无头晕头痛等任何不适症状,血压高一点儿也无所谓,他们拒绝治疗;另外还有一些高危人群则认为他们无任何不适,且血压不高,要求他们控制体重、适当锻炼、调节饮食等简直是危言耸听。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饮食习惯:指导病人坚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软体动物、鱼籽、加壳类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治便秘。肥胖者控制体重,减少每天总热量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等。运动锻炼:指导病人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快步走、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药物治疗:告诉病人及家属有关降压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与不良反应,并提供书面资料。教育病人服药的剂量和时间,必须遵照医嘱进行,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停药或突然撤换药物。教会病人和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养成每天记录的习惯,定期到门诊复查。若血压控制不理想,或有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随时就诊。定期随访:每月或季度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2.9 实施阶段。指导实施是把计划中制定的策略付诸行动。在实施阶段,我们主动与社区上级领导和非官方的社区重要人物及专家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进一步推动计划的实施。此外,我们还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情况,对所有的步骤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1.2.10 评价阶段。评价是护理程序的最后一步,最终目的是测量和判断目标实现的程度,措施的有效性以及社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通过对实施健康教育策略传播后,通过前后高血压病人的建卡率、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变化来评价实施效果。

2 结果

2010年4月,通过对流动人口中高血压病人服务管理调查和统计,和实施计划前1年相比:建卡人数由2009年3月的0到2010年4月的建卡人数697人次,高血压的知晓率由39.6%提高到97.6%,服药率由65.6%提高到92.3%,控制率由55,8%提高到88%。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护理程序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动人口高血压的管理。护理程序是以恢复或增进护理服务对象的健康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它是一种科学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护理工作的框架和运转载体[4]。它通过评估、诊断全面了解社区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情况,找出问题,从而制订出可操作性强、各相关人员和部门乐于接受的社区护理计划,并根据计划全面实施,最后通过评价来判断预期目标实现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正。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发现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是紧紧相扣、循序渐进又可以不断循环的过程,和之前的无序管理方法相比更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和统筹性。结果也显示使用护理程序后,高血压防治远远超出预定目标。因此,在社区中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有促进和引导城市流动人口纳入一些慢性病的管理体系。

社区护士需具备多学科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运用护理程序。护理程序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又是一种工作方法、手段和工具,可以帮助社区护士解决许多的问题。但是,在社区中要能有效应用护理程序来开展相应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真正做好此项工作,社区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做资料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会熟练运用各种技巧和社区内各部门、社区干部及居民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到有价值的资料,为诊断、计划、实施提供基本的前提和依据。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由于流动人口基数不稳定,流动性大、统计较难,通过公安部门调查办理暂住证的人数远少于实际建卡数。因此,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评估只能通过增加建卡数及门诊体检次数来评价结果,也只能作为每年变化的依据,所以进行结果评价时存在一定难度。不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说明实施护理程序对2009年3月~2010年4月郑州市紫荆山南路社区流动人口高血压防治管理指标的影响。这种可比性的价值,还依赖今后全社会整体工作推进后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49.

[2] 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