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育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音乐教育教学案例

篇1

目前,社会环境的负面作用和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学龄儿童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异常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心理异常现象会导致儿童思想情绪的不稳定、学习能力的下降和问题行为的滋生等,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不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有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呢?我认为音乐和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它独特的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的人格健康、蓬勃而富有朝气。

一、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同学

案例一:“他们笑我唱歌‘跑调’”

2009年,我教授三年级的音乐。班里有个女学生在表演时总是低着头,问及原因,她轻轻地说:“我唱歌跑调,他们说我唱歌难听”。通过了解,原来她在幼儿时由于嗓音很沙哑,唱歌时常被小朋友笑话,不敢开口唱歌。久而久之都认为她是一个“唱歌跑调”的“乐盲”。

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人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本能。我告诉她一个人嗓音的好坏并不影响她喜欢音乐,唱歌也不是表现音乐的唯一方式;还给她讲述了盲童学钢琴和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不朽名曲的故事,并开始手把手教她竖笛。一次音乐课,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首乐曲并猜猜是谁演奏的。她鼓起勇气为全班同学吹奏一首《十五的月亮》后,其他同学猜了十个名字都没有猜到她。最后当大家睁开眼睛看到演奏者竟然是“乐盲”时,个个惊奇地说不出话,片刻的宁静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此她迷上了音乐,并成为学校管乐队的优秀队员,她好像变了人似的,后又作为艺术特长生被一所的重点中学录取。

反思:其实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自然本性的表达,我们要善于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多方面开发学生潜在的音乐本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得到喜悦、乐趣和自信。

二、点燃学生情感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案例二:“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

这是五年级的一节音乐课,我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式学习,但今天有人在传递纸条。我有点疑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王××同学:希望你在美国不要忘了我们,我们会永远想念你的”。原来一位学生即将转学去外国读书。片刻思考后我做出了决定,说:“我们能不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能!”学生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学生争相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最后我建议全班学生再用八孔竖笛合奏《彩云追月》《友谊地久天长》两首乐曲为她送行。演毕,每位学生眼里都闪着泪花。王××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永远都忘不了母校,忘不了老师和同学们!”我想,此情此曲会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

反思:在教学中我随机应变,巧妙改变教学内容。首先把感情的纽带抛向学生,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引导他们在即兴表演中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使学生之间的友情和对母校、对祖国真挚的感情得到升华!一个健康的人格,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情感艺术,艺术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

案例三:“我们自己可以创编出最精彩的节目”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艺术教育理念,提高艺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和广大艺术教师的管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切实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评选活动委托《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

现将《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并通过开展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附件:

1.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2.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申报表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二六年三月十四日

抄送:《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06年全国中小学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方案

一、评选内容

本次评选活动,包括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两个部分。

(一)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要求描述一个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事例,这一事例应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事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情境性,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选题可参考以下内容:

1.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管理的案例;

2.强化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地位的案例;

3.实践先进艺术教育理念的案例;

4.营造艺术教育环境的案例;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案例;

6.学生艺术学习个性化的案例;

7.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案例;

8.整合多门艺术学科教育的案例;

9.音乐、美术(艺术)学科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案例;

10.开展校本教研、提高艺术教师素质的案例;

11.艺术教育评价改革的案例;

12.开展艺术教育教科研的案例;

13.开展综合性艺术活动的案例。

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选题。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主要项目包括:课程名称、使用的教材、适用年级、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解析、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流程图及点评等。

二、评选要求

1.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现代艺术教育理念,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

2.教育案例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事例,要求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反映学校艺术教育某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集中在一个有价值的中心论题上,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部分为分析解读,对此案例作简要评点分析,点出关键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3.教学设计要以音乐、美术(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教学设计的容量为1课时,字数4000字左右。

4.教育案例或教学设计均用A4纸打印,标题用小2号黑体字,内文用小3号宋体字,正反面打印,一式五份。

5.认真填写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申报表(见附件2),左上方加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为保证评选的公正,请勿在正文部分出现地区、单位、作者姓名等内容。

三、申报方法

1.在学校艺术教育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广大教师全面参与的基础上,开展省级评选活动,评选出省级优秀艺术教育案例及教学设计。

2.在各地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原则上推荐音乐、美术(艺术)教育案例3篇;音乐、美术(艺术)教学设计各3篇,参加全国评选。

3.音乐、艺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地址:北京市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收件人:宋瑾。美术教育案例和教学设计寄《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97,收件人:李静。

4.报送截止日期为2006年10月1日(以邮戳为准)。

四、评选及奖励

1.由主办单位组织专家成立评审组进行评选。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实践;课程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5)06-0046-04

收稿日期:2014-10-14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XJK012CTM026)。

作者简介:张瑞智(1982-),女,湖南沅江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博士研究生,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舞蹈学研究。

在当今世界音乐教育领域内,由于受美国音乐教学哲学家艾里奥特为代表的音乐实践哲学观念的影响,普通音乐教育对于实践教学特别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也更为重视实践[1](P1-3)。可以说,重视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基本特点。强化音乐艺术与教师教育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本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关于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实习这个比较狭窄的视域内,一些新的实践方式虽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经验,但总体上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尚未在以挖掘学生创新力、激发学生创新力为目的导向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方面实现突破[2](序)。因此,为了培养具备更强实践能力的音乐师资和复合型人才,根据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和音乐教育的实践背景,我们将实践领域进行了有效拓展,提出了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三一实践模式”。

一、“三一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本科音乐教学实践课程在理论建设上非常薄弱,音乐教学的实践课程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的误区,即课程探索的个人性、教育实践的零散性以及实践效果的间断性。

1.实践课程探索的个人原子性。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由于其演奏实践的需要,容易体现个人主义,在实践课程探索上也易出现个人原子性的特点。有些高校在音乐本科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时也常因人设课,久而久之容易导致教师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实践课程格局。这种个人原子性,不利于系统性、协同性的实践课程探索;这种理性认识上的缺失,也值得我们反思。

2.音乐教育实践的零散性。有些高校对音乐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没有进行系统规划,再加上在实践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因人设课现象,因而在实践活动上往往与不连续、临时的事务性的表演活动相结合,致使音乐教育实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呈现零散性。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对音乐教育实践课程缺乏系统而深刻的理论研究,更是由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在起着指导作用。这对于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教学理论建设显然也很为不利。

3.音乐实践教育的时序间断性。音乐实践教育中的原子化、零散性未能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致使音乐实践呈现时序间断性,进而导致音乐本科学生在音乐实践课程学习上存在着“和尚撞钟”心理,严重影响了音乐实践教学的效果。要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以系统论的思想作为支柱,从音乐实践课程的理论根基上探索加强课程理论建设的途径。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明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还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3]。

因此,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在音乐教育实践课程教学中采用“三一实践模式”,使实践课程模块化并经过融合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践体系,既能满足当前本科音乐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也能保证音乐教育实践的效果。

二、“三一实践模式”的构架及其实质

所谓“三一实践模式”,是指对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与操作的一体化。“三”是模块化,指将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分为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三大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是一体化,即推进上述三类课程在实践内容、实践环节、实践指导上的一体化。该模式实现了音乐教育专业在艺术实践内容与形式上的创新,有助于全方位、全过程地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艺术实践课程

一个完善的课程结构,可以视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样,具体的课程门类也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艺术实践课程偏重实践,但从课程内容上来说,仍然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作为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乐、器乐、钢琴、舞蹈、作曲及合唱六类。为增强课程的理论水平,每门课程都以整合理念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大课程观为指导,全面改进专业理论与技法课程的教学,将技能、欣赏、史学、教学法、表演心理等多学科的内容整合为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如声乐教学涵盖声乐演唱技法、声乐演唱心理、声乐作品分析、声乐作品欣赏、声乐教学法、声乐史等声乐学科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内容。

艺术实践课程的实践内容则是用“采、编、训、演、录”五个环节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块,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采”即“采风”,是组织学生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区域搜集和挖掘民间、民族音乐,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即“编创”,是要求学生将采风所得的资料整理、改编或创编成艺术作品。“训”和“演”即“排练表演”,是组织学生对编制的作品进行学习、排练与演出,特别是去民间或少数民族地区表演。“录”即“录制”,是利用现有的先进录音、录像条件对表演作品进行录音或录像,制成音像成品。艺术实践课程可以通过这五个环节提高学生挖掘、整理、编创、表演等方面的创新知识和技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教育实习课程

教育实习作为对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途径。教育实习要求参与实习的学生除了拥有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外,还要有较为扎实的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育理论以及一定的见习、试讲经验。教育实习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案例分析等。

教育实习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往主要是“试讲―上课”步骤,“三一实践模式”则着眼于学生教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见习―试讲―上课―校本音乐课程建设―音乐教育总结与研究”的音乐教育实践过程。在“三一实践模式”的指导下,教育实习课程呈现以下鲜明特征:第一,加大了教育理论与音乐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加强了教育教学理论、微格教学及教学案例分析的理论学习。第二,延长了见习周期,扩展了见习内容。将见习时间提前至从入学后第2学期开始,每学期举行1~2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分别到各类学校进行教学观摩。通过见习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与帮助,学生能理性分析见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教学现象,并梳理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理论水平将得到快速提高。第三,将试讲融于课程当中,依托音乐教育理论进行试验性模拟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根据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教案的编写、课堂的组织,通过分析试讲来熟悉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从中小学引进2~4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帮助学生熟悉中小学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为学生走入学校实习做好准备。第四,从各类学校中经过挑选而建立起来的实习基地比较稳固,能保障实习学生较稳定地承担学校的音乐与艺术课程的教学、课外活动组织及班主任工作(艺术团的艺术教学活动),使实习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真正锻炼。第五,由指导教师组织实习学生结合当地特色音乐或艺术形式以及地方语言、文化特色等进行内容重组,能让学生进行有校际特点的音乐课程开发。第六,重视教育课程的理论总结环节,要求实习学生撰写相关研究论文,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4]。

3.综合技能课程

“三一实践模式”下的综合技能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基本技能、音乐技术与制作技能、乐器制作技能。这既涵盖了传统教师基本技能中的“三笔一画”,也包括了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使用、MIDI制作以及音乐剪辑软件、打谱软件、录音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等。此外,传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往往注重乐音的演奏与演唱、乐感的形成、乐的欣赏等“乐”的教学,而忽视了“器乐”中“器”的制作。同时,在中小学开展器乐教学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作为教育经费有限的普通中小学,教师制作简单的乐器既能解决经费不足导致的乐器问题,也能为学生参与器乐演奏打开便捷之门。

在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举办课件制作等常见问题的系列讲座,汲取老教师们宝贵的经验,可以开设简单乐器制作方法的相关讲座,如打击乐的多种做法、仿制管乐等等;还可以举办自制乐器大赛,要求学生提供自制乐器的方法、经费细目及演奏视频,课题组为比赛提供一定金额的奖励,从而鼓励学生们大胆想象、不断创新。总之,在综合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可利用一切资源创造音乐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三一实践模式”中的“一”,其实质是把上述三个模块系统化、一体化。具体而言,在上述三类实践课程的整合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不同划分为小组或小课堂的方式,在“采风、编创、排练、表演、录制”一系列环节中选择一项固定的实践操作内容,保证实践内容一体化;以课内、校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把理论教学、现场参观、模拟实训、见习、实习等结合起来,穿行,保证实践方式一体化[5];以专职教师带队、专业教师跟组指导的双导师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协作、团队协作、小组协作的教育实践关系,以保证教师指导一体化;以多样化考察方式与多元化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做出定性与定量评价,保证考察评价的一体化[6]。

三、“三一实践模式”的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三一实践模式”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对于促进该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来看,“三一实践模式”的内容模块化和操作一体化思路,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在音乐教育理论的系统化方面也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当前的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已经或多或少地在艺术实践课程、教育实习课程、综合技能课程方面有所布局和体现,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仍然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把它们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音乐理论研究中以明确的趋势性目的为引领,建构、融合、平衡、开放、反馈都应是不可或缺的。“三一实践模式”对现有的音乐教育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和重新建构,按照等级性、有序性、关联性的原则设计课程,充实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进而构建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同时开展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探索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力的方法与模式,从而有助于推动学科创新和升级。

其次,从实践层面上来看,“三一实践模式”力图探寻一条适合本科音乐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能够为国家修改和制订本科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指导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举措,甚至对其他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也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三一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既是培养人才的根本要求,又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的内在需要。探索高等教育音乐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其本身就是推进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创新作为培养目标的核心之一,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应贯穿于专业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覃江梅.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研究――审美与实践之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1-3.

[2] 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序.

[3]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7-83.

[4] 古全林.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84-86.

[5] 湖南省岳阳师范学院音乐系课题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00:(7):8-12.

[6] 魏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构建新课程体系专业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6-149.

"Three-One Practice Model":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in the Undergraduate Music Education

ZHANG Rui-zhi ZHU Yong-bei

篇4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作为跨文化对话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便逐渐成为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和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和挖掘本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宝藏。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不同的音乐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音乐应当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研究、传承,不能脱离音乐本来的音乐文化语境。只有将音乐教育的研究、实施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音乐教育才有生命力。诚如美国音乐教育学家戴维・埃里奥特所说:“如果人类音乐是多元文化组成的,那么,音乐本质上就是多元文化的。如果人类音乐本身是多元文化的,那么,音乐教育就其本质而言,也应该是多元文化的。”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界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逐渐成为音乐教师、专家学者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均指出:“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围绕这一标准,教育部在其2005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师范)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将“地方与学校课程”列为三类专业课程中的一个类别,要求各相关高校及专业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并规定必须完成10个学分(约180学时)。这为当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是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及区域文化、彰显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

岭南地区是我国古越人的发源地和聚集地之一,祖先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出了富有活力和鲜明特色的岭南文化,它同楚文化、燕文化、吴越文化等地域文化都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作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广州,自然葆有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元的音乐文化生态在这里滋长。从古代的铜鼓乐、青铜乐,再到后来的岭南古琴、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粤讴、民间锣鼓吹打乐,直至近代以来并称岭南文化三大民族民间表演艺术瑰宝的粤剧、粤曲、粤乐(广东音乐),再加上民歌、佛教与道教等宗教音乐,还有相邻地域的客家音乐、潮州音乐等,可谓琳琅满目,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

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宝藏,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较早地开始关注国内外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在音乐学本科专业开办之初便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安排了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如《中国传统音乐》、《世界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概论》、《音乐人类学》、《当代音乐》、《音乐传播学》、《音乐社会学》等课程,均已开出),并于2005年开始设置了具有岭南特色和校本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板块,包括《岭南音乐的历史与文化》、《冼星海与马思聪》(已开出)、《广东音乐及其演奏》(已开出)、《民间音乐采风》、《粤曲及其演唱》、《客家山歌》(已开出)、《〈艺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民族音乐教学研究》、《港澳音乐的历史与现状》(已开出)、《流行音乐在广东》等课程,其中有些课程在广东省目前尚属独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08年广州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中,我们又对原有的“地方和学校课程”板块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在分类与归属上改显性为隐性,保留了原板块内特色显著、应用性突出的课程,同时也对一些课程进行了更名,以使课程的实施变得更为科学、灵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向学生明确指出:“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学习中要不断拓展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和人文科学视野,全面理解人类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合理安排专业类课程与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并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形成均衡的知识结构,具备创新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进入高校专业学习之初便建立相关学习意识,及早树立多元音乐文化观。

将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作为“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取材便捷、特色彰显,另一方面也是对过去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单向性的一个补充,同时也是对音乐教师教育形式与内容结合的一个实践性体验。它不仅对原本固有的专业教学内容有所突破,亦通过对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加以考察、研究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专业教学内容的缺失,体现了所谓“民间性文化关怀”的立场。地方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本土的音乐文化传统在当下不断得以传承,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具有地域特点的传统音乐文化课程,意义就在于此。在课程板块中,我们把本土音乐文化的相关历史、语言、生活体验、价值观念、审美追求和社会功能等内容,统统纳入到专业教育活动中,使我们的音乐教师教育构建于坚实而又富于特色的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之上。

然而,“地方与学校课程”板块如果仅仅只有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无疑是有缺失的,我们还应关注现代、关注当下。因此,既植根于传统也植根于现代便成为我们设计这一板块课程体系的指向。现课程板块体系中如《港澳音乐的历史与现状》、《流行音乐在广东》、《当代音乐》、《通俗音乐概论》(《流行音乐概论》)等就是以当代音乐文化观照为主的课程,同时也不忽略它们的传统根基;而对于以立足于传统为主的课程如《广东音乐及其演奏》、《客家山歌》、《粤曲及其演唱》、《岭南音乐的历史与文化》等涉及的传统音乐文化,同样也重视对其当代生存状态进行观照。这样,我们的相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既多元丰满又厚重鲜活,符合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和理念。

在相关课程板块构建并付诸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调动了在目前条件下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以富有经验和心得的教师为先导,并特别对具有较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委以重任,共同对相关课程进行研讨、开发。围绕相关教学任务的开展,我们依据专业教学的主客观条件,对所选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行为规范、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材料组织等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安排,力图改变旧有的枯燥而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要求授课者要重视和吸纳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在相关文化语境中全方位地介绍音乐,从“历时的”和“共时的”角度,把一种文化的音乐和它的文化语境(如地理、历史、宗教、家庭、组织、社会和政治背景等)相紧密联系,通过生动的、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并结合教师示范、学生体验及大量的聆听、观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便捷、更充分地理解被介绍的音乐文化事象。另外,我们还通过师生评教和学生的相关才艺展示推动课程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主动了解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出合乎实情的教学目标,在感悟中寻探索,在实践中求完善,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努力以高品位和高质量的课程吸引学生,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价值在成功的课程教学案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印证。为此,学院积极组织,成功申报了旨在“以跨文化的多元音乐教育教学观指导本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突破和拓展现有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探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新视野、新思路、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方法;结合岭南地域音乐文化,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和相关课程”的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力图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培养、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不断有所突破,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

“地方和学校课程”是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整体音乐文化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是使特定音乐文化的传承得以持续的重要手段。这一板块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教学资源、课程内容、师资队伍、学生修课等方方面面。在其教学质量管理上,我们同样应该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课程的范围、内容。只要提高认识,投入精力,并不断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就能使“地方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和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打造和建立更为科学、全面、客观的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为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型音乐文化人才而做出较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姝:《本土音乐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省略

篇5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一、加强对音乐学科的重视

(一)转变音乐教育观念

充分认识音乐教学对于农村初中生的重要性,并融会贯通,将音乐教学的内涵和功能落到实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旨在为学生奠定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调动初中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陶冶高尚情操,提升初中生的艺术品位,去除浮躁之心,让学生静心养性。音乐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质上是实现教育本质的重要体现,是教育的题中之义,是领导者在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二)重新审视音乐的培养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层面上谈音乐教学,凸显的是基本方向问题。音乐教学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歌唱教学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歌唱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有益身心;

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初中生的音乐素质和特长,欣赏教学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个性;课外音乐活动则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所学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因此,音乐教学关系到学生的内在修养的培养、思想境界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对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应同等对待音乐和其他学科,不可等闲视之。

二、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强“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等政策

鼓励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音乐专业学生支援农村音乐教育。增强音乐师范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音乐专业招生规模,动员毕业生毕业后服务农村。农村学校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学习先进地区音乐教学的经验,城市中学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来农村学校讲课,传授教学方式、方法与心得,城乡教师可利用节假日进行业务上的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也可以采取隔段时间城乡教师轮换的方式,给每一位农村音乐教师配上相对应的城市音乐教师,做好一对一的辅导与交流工作,既有利于城市教师对农村音乐教学的支持,又有利于农村音乐教师开阔视野,这些方式对解决音乐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村音乐教师师资薄弱有很大的作用。

(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素质,实现音乐教师的专业化

音乐教学在当下教育改革大刀阔斧的情况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任重而道远。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培养音乐教师的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对于许多不想留在农村的音乐教师,提高待遇,增进幸福感;对喜欢音乐教师职业的在岗教师定期外培内训,加强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对于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应提高要求,令其发挥培训别的教师的作用。通过培训,增强农村音乐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加强城乡音乐教师互动和交流,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动员社会成员关心、支持农村音乐教学,群策群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农村音乐教学的面貌有根本的好转,缩小城乡差距。否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形同虚设。

三、规范音乐教学行为

(一)注重规范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提升理论水平

由于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滞后,一些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显得落后、陈旧。特别是近年来,新课程理念己深入人心,教师们逐渐认识到专家型教师应是教学和科研能手。音乐教师需熟练地掌握乐理知识、视唱理论、音乐史、声乐知识、器乐知识、民族音乐知识等系统的、综合的音乐专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娴熟的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需借助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内在精,因此音乐教师需有广博的知识,只有深入学习艺术学、教育学、美学、音乐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才能触类旁通,淋滴尽致地解读音乐作品,了解曲目内涵,才能高屋建银地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音乐教师应做到备课规范、上课规范,根据教学规范上好音乐课,要在各类培训中积累理论知识和成功地教学案例,以期培养教育机智,随时随地找到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问题解决方法。如唱歌教学、音准训练如何进行,教材如何解读,如何管理音乐课堂,如何写音乐教学研究论文,如何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何策划校级大型晚会等。

(二)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

音乐是听觉和音响的艺术,在欣赏、体验和听音乐作品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多媒体集视、听、唱、赏于一体,带给听/观众全方位的视听震撼。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把信息的作用无限扩大,熟练掌握便捷的新技术和方法等。音乐教师不仅要依靠教材和教参及配发的辅助资料,而且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而言,在欣赏歌曲时,由于歌曲有一定的意境,这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就很容易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情绪,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改善音乐教学基础设施

在加大音乐教学投资的同时,学校应积极努力改善音乐教学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学校应为音乐教学配置所需的钢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设备以及专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应充实音乐方面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供师生学生收集、查阅资料。此外,学校应在设施设备、活动经费和场所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保障和支持。

五、结论

总之,对于农村学校音乐教学来讲,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还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的,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扭转这一落后局面,为推动农村地区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J].学周刊,2012/11

篇6

A. 课程简述

1、课程性质 2、课程价值

本课程涉及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哲学原理、美学原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课程和教学原理、测量和评价原理等范畴,并结合本专业的特性,介绍音乐教师教育和研究性教师的基本知识。围绕音乐教育这个核心,本课程在多门学科范畴内,运用这些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广泛问题给予多角度的阐释。学习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学会将音乐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纳入上述多种学科的范畴内,运用经过学生融会贯通的这些学科的传统的和现代的观点,分析和解决自己遇到的音乐教育的各种问题。它是所有学习音乐教育或有志于了解音乐教育的学生应当牢固掌握的1门重要专业课程。

3、课程目的

(1)总体目的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在从历史、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课程论和教学论、测量评价、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了解这些范畴的基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掌握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奠定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2)具体目标

本课程本着“厘清范畴、形成观点、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目标原则,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

1、明确本学科涉及的各个基本范畴和相应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掌握本学科各基本范畴的基本知识,包括历史上相关的人物及其研究的对象、思想、方法和结论,构想进1步探究的可能性。

3、使用本学科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选或教师建议的研究项目。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具有个性的研究设计思想。

5、了解主要的教育哲学、美学、心理学观点,在理解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看法,并运用前人和自己的观点解释音乐教育实践中实际问题。

6、了解主要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音乐教育实践中的相应问题。

7、了解课程的分类、要素和过程,解释音乐教育实践中的课程和教学课题。

8、理解教育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工具,了解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际的评价新概念和方法。

9、理解研究型教师的含义,以及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课题。尝试使用本学科的方法,设计和实施自选或教师建议的研究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研究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具有个性的研究设计思想。

10、了解音乐教师教育在国内国际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在自己的发展规划中运用这些知识。

4、课程内容

(1)内容选择原则

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定位,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原则为:

(1)现实与历史、教科书与经典原著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既选择本学科的现有范畴和知识,又选择相关的历史知识尤其是有关的教育原著,要求学生在浏览原著的基础上,运用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来理解教科书表达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各种观点的历史渊源,以及各种观点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局限。

(2)系统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既选择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又引进本学科的最新进展,鼓励和敦促学生追踪最新的音乐教育观点和和方法。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本课程的内容属于理论性质,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又顾及这些理论知识与音乐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

(4)知识与研究相接合的原则:课程内容的选择既保证基本的知识,又着重考虑学习的内容能够激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

(2)课程内容与进度

1、课程内容

(1)音乐教育的历史。

(2)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

(3)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4)音乐教育的功能和目的(自学)。

(5)音乐教育的社会学原理。

(6)音乐教育的社会心理学原理。

(7)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8)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9)音乐教育的课程原理。

(10)音乐教育评估的原理和实践。

(11)音乐教育研究。

(12)音乐教师教育。

2、教学进度与要求(参考表1)

表1. 教学内容与活动要求参考进度

次序 内容 重点 课外/课内要求

1 音乐教育的历史 历史线索和人物、事件 阅读第1章/项目

2 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 主要流派的观点 阅读第2章/项目

3 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 各派观点的合理和局限 阅读第2章/项目

4 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主要流派的观点 阅读第3章/项目

5 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各观点与音乐教育价值 阅读第3章/项目

6 音乐教育的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对象与音乐教育 阅读第5章/项目

7 音乐教育的社会心理学原理 社会心理影响音乐教育 阅读第6章/项目

8 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角度 阅读第7章/项目

9 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其他概念与音乐教育 阅读第7章/项目

10 音乐教学中的心理学应用 目标分类学及其运用 阅读第8章/项目

11 音乐教育的课程原理 课程分类、功能、要素 阅读第9章/项目

12 音乐教育的课程原理 原理与现实的课程改革 阅读第9章/项目

13 音乐教育评估的原理和实践 工具、类型、用途、过程、 阅读第10章/项目

14 音乐教育研究 研究型教师、方法类别 阅读第11章/项目

15 音乐教育研究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阅读第11章/项目 17 音乐教师教育 国际比较、音乐教师标准 阅读第12章/项目

18 复习周与考核 研究项目总结 考核/项目

5、课程实施

(1)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学时为36学时。

(2)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

2、学生课外自读。

3、学生个体/小组课外研究(项目)。

4、学生个体/小组项目演示(课堂)。

5、课堂讨论。

6、网络交流/网络答疑:使用本课程“教学互动”学习论坛和网络互动栏目。

(4)主要教学材料

1、主要教科书(2)刘沛编制(中英文电子对照版本):《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音乐教育教育原理》。

2、同类教科书(2)曹理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3)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

详见“教学资源”。

(5)教学条件

1、教师条件

本课程要求对音乐教育学学科建设具有1定积累的教师承担主讲。

2、设备条件

本课程需要使用计算机、投影、声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6、课程评价

(1) 评价原则

本课程的评价原则紧扣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重在考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理解的基础上,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是否能够把音乐教育中的问题纳入本课程的相应范畴和专业的思维及语言给予讨论,是否能够主动地运用本课程的基本范畴、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解决音乐教育活动的某些实际问题。

(2)本课程的评价性质重在过程评价,而不仅是卷面的终结性评价。评价紧扣课程设立的学习目标,重在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地投入属于学生应当自主完成的项目研究、项目展示和观点辩论。本课程还重视“隐含性”评价的功能,对学生的发展过程的评价与教学的过程自然地融合,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3)评价标准

1、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范畴、基本观点的掌握和理解。

2、学生的表现与课程基本内容的相关性。

3、学生在项目研究中体现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4、学生在项目研究中体现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4)评价比例

1、课堂出勤(必须)。

2、项目研究(50%)(平时+期末)。

3、课堂演示(10%)。

4、讨论参与(必须)。

5、试卷考核(40%)。

B. 内容详述1、音乐教育的历史

教学要点

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重要的人物和事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音乐教育简史。

2、西方音乐教育简史。

考核要求

了解中国和西方音乐教育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及其观点,以及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

2、音乐教育的哲学原理

教学要点

主要哲学流派的人物和观点,及其对音乐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局限。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3种基本的哲学观点。

2、3种观点的强点和弱点。

3、哲学观点与教育。

考核要求

了解3种教育哲学观点的形成渊源;理解各自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哲学观点解释音乐教育的实际问题。

3、音乐教育的美学原理

教学要点

6种主要的美学观点,及其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论证。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6种音乐教育美学观点。

2、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论证。

考核要求

理解不同美学观点对音乐和音乐教育的论证角度;综合不同的观点,用全面的视角解释、分析和设计具体的音乐教学案例。

4、音乐教育的社会学原理

教学要点

音乐素质的遗传与习得;社会化;与音乐行为相关的因素。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先天论与后天论。

2、社会化的过程。

3、人类音乐行为。

4、影响音乐行为的生物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

考核要求

理解音乐教育包含的社会学性质,以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音乐教育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思考在音乐教育课题中运用社会学原理的可能性。

5、音乐教育的社会学心理学原理

教学要点

青少年在群体中的发展心理特征及其对音乐学习尤其是学习内容的影响。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象。

2、从众。

3、角色和期待。

4、竞争与合作。

5、领导能力。

6、自信感。

7、态度。

8、创造力。

考核要求

理解在群体环境中,青少年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方面对音乐学习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思考如何利用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促进青少年的音乐发展和健康的音乐教育的实施。

6、音乐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教学要点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学习和发展观点,以及对音乐教育的启示和局限。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论观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2、儿童发展(皮亚杰、布鲁纳、加德纳等)。

3、认知过程。

4、学习动机。

5、音乐能力。

考核要求

理解各派心理学观点的立场、角度和方法,结合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和学习中综合运用心理学的不同观点来全面地解释和设计课程与教学。

7、音乐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

教学要点

教学目标分类学;目标模式的局限及其拓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教育目标分类学。

2、音乐教学目标的行为化表述。

3、有序的音乐学习理论。

4、目标模式的局限以及其他模式。

考核要求

在理解目标模式和其他模式的基础上,设计音乐教学的任务分析、目标设计和过程设计。

8、音乐教育的课程原理

教学要点

课程分类、功能、要素的原理,以及现实的课程改革。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课程的定义和分类模式。

2、课程发展的要素、课程 文件。

3、国际著名音乐课程思想和方案。

4、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过程。

考核要求

了解课程的分类、功能、要素,相应的文本逻辑体系。了解国外音乐课程思想和方案以及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和重要的课程文本。思考并表述课程改革现状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9、音乐教育评估的原理和实践

教学要点

音乐教育的评价和测量工具的工具、类型、用途和实施过程;国内外音乐教育评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测量的基本知识。

2、测验的类型。

3、音乐教学的传统评估方式。

4、评估方式的更新。

5、教学方案的评价。

6、音乐教师的评价。

考核要求

了解音乐教育的评价和测量的工具及其类型、用途和实施过程;了解国内外音乐教育评价的新观念和新方法,在自己的发展中运用相册式自我评价的方式。

10、音乐教育研究

教学要点

研究型教师的意义;研究方法的类别、用途;研究的课题和研究设计。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研究型教师和研究的价值。

2、研究文献的检索和解读。

3、研究的类型、方法和适用范围。

4、适用于课堂教师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等)。

考核要求

了解研究方法的类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在理解主要研究方法的功能基础上,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并体现出1定的研究构思的独特性。

101、教师教育及其发展方向

教学要点

教学专业化;音乐教师标准及其评估的趋势。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教师教育专业化及其发展历史。

2、音乐教师教育的国际国内动态。

3、教学的科学、艺术和技术。

篇7

【关键词】民族 音乐文化 传承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166-03

2006、2007我国年公布的两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广西有28个项目列入其中。2008年初,文化部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广西11人榜上有名。这些传承人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年事已高,平均年龄达66.7岁。另一项对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名学生进行的“多少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9%的苗族学生、31%的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可见民族音乐传承工作的时间紧迫感和任务的艰巨性。针对这种情况,广西各级各类学校在政府的支持下,采取了相应措施。近年来,广西的音乐教师对学校民族音乐传承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打造丰富的民族音乐课程“套餐”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两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关于如何看待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学者塞勒(J.G.Saylor)等人提出三个隐喻。隐喻一: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隐喻二: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是赛前由教练员和球员一起制定的: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隐喻三:课程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民族音乐教育亦是如此。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学音乐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以下四种不同的民族音乐课程“套餐”(见图1、图2、图3、图4):

注: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套餐1重点以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划分。

注:广西壮、侗、苗、瑶等不同民族都有属于他们的歌舞乐,套餐2重点以各民族声乐、器乐、欣赏和创作的学习领域划分。

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知识结构的不同,套餐3重点以学校层次划分。

注:由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域发展的不均衡,套餐4重点以教学设备、教学师资和教学条件划分。

四种套餐课程设计中既从广西的民族音乐风格、学习领域、学校层次、教学条件方面考虑,同时又要从广西的文化、素质、特色、发展、整体与个性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套餐课程设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用课程体现文化,用文化塑造素质,用素质体现价值;以学生素质培养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学生素质的形成为终极标准;力求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广西区域特色、学校特色和学生特色。第二,为广西少数民族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创造空间。第三,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注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协调同时追求个性发展、满足个性要求、体现个性差异。实践证明,以上四种少数民族音乐课程套餐的实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确定课题、制订计划与明确意义、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五个阶段。本文试以广西崇左地区天琴音乐文化为例说明。

确定课题:《天琴音乐文化》

制订计划与明确意义:深入广西崇左地区,挖掘古壮天琴文化及传承推广天琴音乐文化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搜集资料:天琴是流传在左江流域壮族民间的一种宗教活动伴奏乐器,是壮族人民神圣的吉祥物,壮家世代的传家宝。古老神奇的金龙峒是天琴文化的发祥地。天琴,纯属手工制作,依凭自己独特的结构及弹奏方法,弹奏出天籁之音,蕴涵着等神秘气息,极富有古壮民族的文化韵味。

总结整理:龙州天琴是壮族三大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壮话称为“鼎叮”,用葫芦制作,由琴筒、琴杆、琴轴、琴弦、琴马等部件组成,音域宽,音色清凉、圆润、甜美悦耳。作为骆越文化在曲艺方面的重要代表之一,天琴具有独特的骆越文化传统见证价值。在龙州境内,每逢重大民族节日,必定有天琴弹唱表演节目。2007年1月,龙州天琴艺术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承与发展天琴艺术注入更多的动力。

交流评价:天琴的表演形式为边弹边唱边打脚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可用于独奏、合奏或歌舞伴奏,具有节奏明显、轻盈跳跃的特点。演唱上运用龙州方言的进行歌唱,音乐上具有清新、优雅、又富有神秘色彩。

在研究性学习中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真实问题;主要一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有助于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是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实现分类教学。本文试以以下两个课例来对此加以论述。

课例1:《演奏》

用电子键盘打击乐模拟民族打击乐器演奏。

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中流行一种古老的音乐――锣鼓乐,它主要是通过击奏各种不同形制的鼓、锣、钹、等打击乐器而产生的一种节奏性音乐;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模拟,如汉族锣鼓乐、瑶族锣鼓乐、苗族锣鼓乐、毛南族锣鼓乐等。

课例2:《演唱》

同一音乐教学内容的分层教学方法。以在音乐教育学课程中开设广西民歌这一课为例。

课前准备:按广西壮、侗、瑶、苗、京等少数民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布置专题任务,学生分别搜集一个民族的民歌资料并备课。

教学环节的第一步:主讲的学生对自己准备的广西某一少数民歌,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年代、特点、流派等,向全班同学作以详细介绍。教学环节的第二步:主讲的学生现场进行演唱两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将该作品所表示的意境、内涵、技巧等,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作以说明。教学环节的第三步: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准备的相关资料,对主讲的同学进行品评或补充说明。教学环节的第四步:全体同学提出问题,然后由主讲学生和该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教学环节的第五步:由教师进行总结式的讲解,并补充和完善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布置下周作业《广西民歌演唱会》。

(三)运用对比法教学

主要可运用专题比较法、表现手段比较法、体裁比较法、相同题材比较法、风格比较法、时代比较法、结构比较法、相同单元比较法、不同单元比较法等对比法。在运用比较法教学时教师应注意:选准比较因子,贴近学生思维要求。同时,教师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例如,我国的大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山水相连,民俗相近,其音乐风格与我国西南地区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越南音乐与广西京族音乐同源;缅甸泰国等地的泼水节风俗与我国云、贵、川的傣族泼水节风俗一样;东南亚民间常用竹子制作各种生活用具和乐器,如越南的竹筒琴、印尼的昂格隆等,我国西南地区,人们也用竹子做芦笙、口笛等来传情达意。这些对比有利于我们进行跨地域跨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和学习更多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音乐资源

广西是多民族聚集地,蕴藏着巨大的音乐文化资源。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和民间器乐艺术异彩纷呈,风格多样,作品数量浩如烟海。如歌圩文化、壮锦艺术、花山壁画、山歌文化及铜鼓艺术,它们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用唱歌来表达感情,表现生活的传统。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得二声部或三声部山歌。农历三月三日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据《中国民歌集成》广西卷的普查统计,共收集了各族不同曲调的民歌达三千多种。广西少数民族歌手班演唱的歌种有壮族的德保“北路山歌”和“南路山歌”;靖西的“下甲山歌”那坡的“西伦山歌”;田东的“歌”;田阳的“古美山歌”龙州的“金龙山歌”和“霞秀山歌”;马山的“三顿欢”;崇左壮族民歌短衣壮的送客歌,敬酒歌,催眠瑶等民族歌舞。这些歌曲都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歌种,将它们收集在一起并传唱开来,就是一个生动的民歌博物馆。

近年来,民族音乐文化不断地建构和发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利用地域性资源优势,开始尝试以本土资源为基础,开发校本音乐课程资源,传承和宣传本民族音乐。如:南宁市滨湖路小学天琴教学、江南路的民族乐队吹奏啵咧(壮族吹管乐器)、南宁第十四中学的独弦琴的特色教学,三江基础学校的侗族大歌和多声部音乐等都是成功的典型范例。通过学习广西不同地区学校的校本资源特色,不仅为学校如何挖掘本土资源特色提供借鉴,也有利于加强各学校之间对民族音乐教学的交流。

合理进行专题拓展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广西的当代民歌、创作剧种、流行歌节、名家讲座和音乐人物等。介绍广西解放以来,创作的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文艺作品和经典剧目。另外包括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民间人物,形成一个具有探究性课题的民族音乐扩展内容。在信息化环境下,突破以往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实现学科知识呈现多媒体间的整合交互并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要求。学校音乐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如图5:

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围绕欣赏、演唱、演奏、舞蹈、即兴创作五个方面展开(具体见图6)。

在民族音乐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应遵守以下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应从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教学需要,考虑本地区教育水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突出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地域和人才优势,扬长避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管理课程资源。二是经济实用原则。民族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要尽可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注重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目标,讲究“实用、管用、够用”,重视对已有资源的改造和利用,避免重复建设,防止脱离实际需要的做法。三是共建共享原则。各市、各县、各学校之间要逐步建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机制,加快实现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乃至不同地域之间课程资源共享的目标,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

四、打造教师终身学习民族音乐的“创新平台”

21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技化、民主化和多元化的脑力劳动密集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理念拓展到教学以外的所有人身上,音乐教师只有继续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与学生的“共振”感。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加大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如2010~2011年由广西艺术学院承担“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自治区师资培训项目――小学、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子项目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学员245名,均受到学员的好评。根据2012年7~8月广西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师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最新信息统计,音乐学科的学员参与情况如下:

以上统计信息体现了网络学习平台在音乐教师培训方面的优越性。更新知识结构包括音乐专业技术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掌握,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区域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现代音乐教育,提升音乐教师自身的知识层次、更新音乐教师的知识观念。通过网络的形式给教师构建一个终身学习民族音乐的“创新平台”。一是建立音乐教育教学资源总库。建立以连接各校园网站为平台,以资源应用与管理为核心的网络资源总库,包括电子音像教材、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媒体素材、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题库、网络课程、教学工具与软件等内容。二是建立音乐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立以音乐学科或音乐学科内的某个模块(或单元)为主题,为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搭建一个互动、开放、动态、实用的平台。提供包含必修和选修在内的自主学习资源,有多元化的交流协作记录、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研究性学习过程记录、学生作品及研究性学习案例等内容。此外,可以建立音乐教师博客网站,用于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教学成果、信息交流等。

【参考文献】

[1]徐寒梅.探索在高校培养民族音乐传承人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表演专业例析[J].中国音乐,2010(1)

[2]覃贤珊.本土音乐走进高师公共艺术课程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4)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中国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第二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广西南宁,2010

篇8

近年来,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舞蹈学院艺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围绕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戏剧创作与表演等特色学科,通过广泛调研数字化艺术实践教育教学现状,深入分析数字艺术教学改革的新动向,针对数字艺术教育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及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实践性教学专业化模式、可持续发展道路、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较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与探索研究准备。项目组根据数字艺术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把握专业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主线,结合音乐学、舞蹈学等艺术学科特点以及音乐学院的办学特色,全面做好艺术实践性教学的日常工作,并在团队建设、制度完善、理念创新、作品创作、策划组织、排练演出、宣传总结、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大胆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先后建立三个数字艺术实践性教学基地;创办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艺术团;成功申报两项校级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独立完成著作四部;创作完成具有地方艺术特色的原创性音乐作品十余套,舞蹈作品十余部;组织三场专家学术报告会;完成各类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四十余场次,其中大型艺术实践活动十二场次;组织完成教师专业汇报、学生毕业汇报音乐会十一场次;修该、制定、完善音乐学院教学管理、实践教学、大学生艺术团等相关规章制度十余项;成果完成人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5篇,并完成科研、教改项目八项;同时,成果完成人在国家、省市各级艺术展演、文艺汇演、公益义演和各项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

数字环境下音乐课程改革创新实践的基本框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干,发挥与美术学、舞台美术、戏剧学、数字媒体艺术、灯光音响、化妆造型等相关学科交叉优势,凝聚学科群合力,立足陕西,面向西部,努力建设具有特色、优势、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学科群,促进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创新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大学生艺术实践又包含很多的内容和运行环节,努力做好高校艺术实践研究,主要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策划;二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的运行与完成;三是大学生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与专项研究。第一方面加强数字化艺术实践活动团队建设,加强大学生艺术实践活动方案的策划。第二方面,立足陕西,注重西部艺术教育特色优势,考察了解艺术实践基地及地方艺术相关部门的联络。第三方面总结数字艺术活动策划经验,为广泛开展艺术实践奠定基础,为与更多的省内外以及国际间的友好交流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更广阔的机会。从舞台实践出发,旨在培养“教”、“演”、“研”相结合的复合创新型艺术人才,去研究艺术的表演和呈现,去发现和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同时,又从生活现实出发,从历史风土人情出发,去探究艺术品的根源和本真,为舞台实践中的表演艺术与原创性艺术作品的研究提供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数字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学习、环境构建的新型工具、媒介和方法,已经充分融入到音乐教学的各个层面,高校音乐课程改革亟待在数字化信息技术运用和实践创新上不断提高,让数字化音乐环境成为音乐教学最强大的认知工具。在构建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型音乐教学的重要要素逐步成为先导,因此,更快更有效的数字环境音乐课程改革的创新实践,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得到充分重视并积极实践和探索。

篇9

[关键词]艺术教育 传承 地方优秀文化 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指出:“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纳入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发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艺术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和传统艺术项目”。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小学艺术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承担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地方文化艺术既是中华文化的有机构成,又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把它们继承和延续下去,对于保存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潮汕文化是以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和汕尾四市为主,由讲潮州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种属于汉文化的地域性亚文化。1、以“开放融合。兼取互补、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其突出特征。潮汕地区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其中潮剧、潮州音乐、潮绣、木雕闻名遐迩,潮汕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民间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汕头市澄海区有着浓厚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氛围和数量众多的地方艺术门类。近年来,澄海区中小学在利用潮汕地方艺术资源拓展艺术教育渠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自1999年12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市)”后,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成绩斐然。2、2010年澄海区教育局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澄海实验学校和莲下中心小学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特色学校,澄海实验学校小学201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另有四所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澄海区各中小学在如何通过有效途径传承地方优秀文化艺术资源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教材应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智状况,如果在校本教材中融入他们熟悉的地方文化资源无疑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澄海区中小学艺术课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澄海位于广东省东部潮汕平原的韩江入海口,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县,后几经易制,2003年成为澄海区,隶汕头市,现有面积402.5平方公里,人口75万(2008年)。在澄海民间,保存了大量具有浓厚潮汕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主要有:潮剧、潮州大锣鼓、丝弦乐,潮汕童谣、方言歌、版画,剪纸、纱丁、抽纱、嵌瓷、灯谜、香包艺术等,还有极具澄海地方特色的西门的蜈蚣舞、永新的鳌鱼舞、隆都的西头鹅舞等动物舞蹈。这些地方民俗文化、民俗风情的艺术门类,富有强劲的生命力,为澄海学校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近年来,澄海中小学通过对潮汕民间艺术的调查、收集、整理和归类,根据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引进了大量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并经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众多的教学案例,成为地方、校本教材建设的雏形。如澄海实验学校的《少儿潮剧演唱基础训练》、《潮剧欣赏基础》、《潮语语音与合唱训练》、《潮汕动物舞蹈欣赏及训练》等音乐课校本教材,《潮汕儿童版画教程》等美术类校本教材,《硬笔书法》、《书法楷书训练》等书法艺术校本教材。又如建阳小学,通过对众多教学案例的整理、提炼,编写了《艺术教育校本教材资源包》,内容涵盖《潮汕童谣歌》、《潮汕民俗歌》、《潮汕锣鼓》、《潮剧行当》,《潮剧欣赏》等。再如华侨小学的《木刻版画教材》等。

在教学中运地方艺术教材,可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艺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把一些有较高艺术性的以民族民间艺术为素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和经过改编的民族民间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可使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是当地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增强学生维护、发扬光大民族民间艺术的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意识会对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乡土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通过学习乡土艺术教材,可加深学生对家乡的风土民情,民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与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有着特殊的辐射作用。

二、 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认识艺术世界的过程。澄海区的艺术教师们会在音乐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介绍潮乐、潮剧、潮曲的特色和技巧,师生有时还会进行即兴表演。例如,树础小学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先选择《天乌乌》、《桃花过渡》这样一些有吸引力的歌曲、短剧,让学生欣赏,然后利用《客鸟声客客》、《新编桃花过渡》等地方音乐素材进行示唱、演奏、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美术课上,他们会介绍澄海作为“版画之乡”的文化历史,使教学内容具有地方性和实践性,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在教学方式上,他们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经典引导”与“乡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把现行国家教材与乡土教材进行高度整合的成功之路:例如,澄海区建阳小学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现行教材与乡土教材融合的大胆尝试,他们以现行教材作为教学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师生们把从周边社区采集来的音乐素材引进课堂,并对曲调节奏、歌词进行规范,对内容、形式进行修改、整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他们共整理出校本教材8个资源包;莲下中心小学的古筝队在各种比赛中以演奏潮筝曲而大获成功,这得力于该校音乐教师对古筝的创造性教学,他们既遵循古筝演奏的一般规律,又改进了潮筝演奏技艺,编配新的潮筝曲;实验学校教师则安排了一定数量和一定课时的潮州音乐教学,课余时间则加强潮乐的集体训练;莱芜中学把当地工艺美术引进了美术的课堂教学,如丝网版画、羊毛编织、民间玩具等地方工艺美术,均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他们的艺术素养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效果。澄海区现有中小学艺术科教师大多受过系统、规范的高等艺术教育,又主要来自潮汕地区,自幼受潮汕文化熏陶,对利用潮汕文化资源进行艺术教学有着天然的优势。近些年来,澄海区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剧、澄海灯谜,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蜈蚣舞等为主要传承项目,重点突出蜈蚣舞、潮州大锣鼓、澄海版画的传承,为此加强了对中小学艺术科教师的地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把一批本地民间艺人、艺术家被请进校园,为全区中小学艺术科教师举办潮汕地区音乐、曲艺、美术工艺以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讲座。

学校艺术教育将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引入课堂后将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感受家乡的政治、文化、经济、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变迁,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大力推进地方艺术进课堂,营造校本艺术教学的浓厚气息,在家乡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体验生活、升华情感,提高其参与社会生活的素质和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所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级各地政府的重视,让优秀的地方艺术内容走进课堂确实不失为对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 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

课外艺术活动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适当地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澄海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昌明,民间艺术活动非常活跃。民间艺人队伍庞大,业余艺术团体遍布城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业余剧社(团)最多时全县达到60多个,大量新旧剧目上演。澄海还享有全国“民族民间艺术(版画)之乡”、“民族民间艺术(灯谜)之乡”的美誉,产生了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

在澄海这样一块具有浓厚地方艺术氛围的土地上,中小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澄海区中小学校组建了大量业余课外兴趣小组,每所学校至少有5个以上的兴趣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这些课外艺术活动既符合艺术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十分符合当地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学现状。例如,澄海区教育局自2003年来,坚持每年举行学生潮剧演唱比赛,参赛选手众多,为潮剧事业的发展挖掘了一批批新苗;华侨小学课外艺术活动以版画见长,几年来先后出版了学生版画作品集《大师的画》、《太阳花》,美术作品集《心灵的画》,五十多件学生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或收集于画册;建阳小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引进潮汕音乐教育,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办学特色,潮汕民间艺术在该校开展活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涌现出一批潮艺爱好者,他们多次参加当地重大节日晚会,为当地的文化生活建设贡献了力量;澄海实验小学以“传承潮汕地区优秀文化艺术”为课题,积极探索自制的具有潮州音乐特色韵味的“竖吹竹笛”进入课堂,将澄海动物舞蹈和潮州锣鼓引入课堂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该校自编地方舞蹈、自创潮语童声合唱节目、鼓励学生创作反映澄海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连续四届参加国、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两个全国一等奖,四个省一等奖的佳绩;莲下中心小学将潮汕儿童版画和书法引入课堂和课外兴趣小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一举取得了一个全国一等奖,五个全省一等奖的佳绩。

一直以来,许多散落于群众中的传统优秀的潮汕民间文化艺术,由于受地方方言的局限,使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兴趣越来越少,许多民间优秀艺术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更有一些民间音乐己经到了“人走歌息,人去艺绝”的程度。澄海区传承优秀地方艺术从中小学抓起,笔者认为,此举善莫大焉,值得提倡。地方艺术是当地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优秀艺术的传承是文化传承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地域的标志,积极将地方优秀文化艺术引入学校课外兴趣活动,是让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得到传承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澄海区中小学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纳入到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通过编写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开展富有乡土气息的课堂教学、创建极具地方特色的课外兴趣活动三个方面,从而使学校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在途径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链条。艺术不仅能够把祖祖辈辈创造和流传下来的艺术形式保存下来,传递下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故土的健康情感,同时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当然,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认识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喜欢,感兴趣,才有传承弘扬的可能。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家庭要发挥引导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家人在与孩子的言谈交流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一点一滴讲给孩子听,教给孩子学,引导青少年认识传统文化,这对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校应当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诸如聘请民间知名艺人,在课外或课内担任艺术辅导员,开设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讲座或课程等,这是地方优秀传统艺术能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的关键。教育、文化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文化公益设施如博物馆、文化馆、书画院、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联合社区、村居加强传统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创造一个展示认识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这是地方优秀艺术得以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域文化有它的局限性,地方艺术往往比较质朴,因此,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人文素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既能走进地方艺术的殿堂,又能摆脱它的局限,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艺术资源中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澄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澄海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2]林伦伦、吴勤生主编.潮汕文化大观[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3]黄挺.《潮汕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篇10

作为一名教师,在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时时刻刻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鉴定,如果没有,那么就不配成为一名教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音乐教师的自我鉴定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师的自我鉴定1第一天就开始了暑假培训的第一节课—四年级数学。我是主要负责小学的数学(除六年级以外)。第一天的课算是成功。上课的时候学生举手回答提都还比较进取,午时的作业完成的不错,这就证明了今日学生们系搜知识还能够。就这样,每隔一天就会接触不一样的年级,不一样的学生,自然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就从二年级开始,里面总共有7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我的优点和缺点,但他们共同的第一点就是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他们受到了鼓励后就会对学习有更大的进取性,第二点就是自觉性大多都不高。在对他们的教育中,对我映象最深的要说是黄俊杰和吴思凯。黄俊杰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学生(也有点腼腆),在上课理解新的知识能够较快的掌握,做作业时做的即快,并且准确率也蛮高。他与其他学生最不一样的一点是他有自觉性,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完成作业又快又准确的原因了吧。其次就是吴思凯了,与黄俊杰相比,他的自觉性就较差,需要教师时不时的叮嘱。他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却不是蛮梦想。我想他应当在教师的不断提醒下会慢慢提高自我的自觉性,那么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仅有有了学习的进取性和自主性才能够继续学习好。二年级的学生接触学习不蛮久,所以要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主性,对他们多进行鼓励。

对三年级的教育总让我感到欢乐。在与他们接触的时候感觉自我都回到了童年。然而里面也有一个让我头疼的学生。她叫夏丽君,一个看起来是二年级的学生。她上课极容易开小差,所以对知识的掌握比其他学生也较慢。所以,在午时的作业辅导后有时会出题目给她回家做,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掌握。但他也有让我宽心的是有时早上布置的作业会回家做完,并且完成的还能够。

四年级也有一个让我头疼的厉害的就是杨天龙,一个比较聪明但又十分沉默的学生。第一天上课回答问题比别的学生也没那么进取。是说比较腼腆还是。。。在经过几次的谈话后(虽然每次他都会自我感觉到很委屈而掉下眼泪)有所改善。上课能够进取的举手,不懂的也会来问教师。期望在以后的学习能够在坚持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年级的学生中一个叫肖晨露的女孩给了我较为深的映象。上课第一天的她感觉对知识蛮不屑的态度,让我心里不爽快了,便下了决心必须得让你改变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她会有些小摩擦,但此刻的她比较听我的话,并且感觉到她对我的态度与以前大不相同了。用心了,就会有回报———我坚信。

此刻刚接手的六年级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我们之间也变得比较熟悉。其中的一个学生尹远给我较为深的印象。她是一个上课绝不打小差的女孩,认认真真听讲。在问问题时总会抒一口气,感觉她有点不自然。

对于所有的年级的学生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有的就是一颗职责心和耐心。对于年级小的学生们要经常性的鼓励,大年级的学生既要一时严厉一时松。对于我自我,在这次教育中,我觉得自我不足的一点就是对学生不太严,让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好服从,以后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松弛有度,才能更好的管理学生。其次的是,这次教育不仅仅锻炼了自我的表达本事,最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自我感受到的那种欢乐。

小学音乐教师的自我鉴定2第一册音乐教学工作遵循了新课程标准,渗透音乐素质教育,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启迪儿童心灵,让孩子们热爱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内涵,用音乐的节奏、旋律打动孩子们的心。

一年级的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多数儿童有较强的乐感,有必须的审美本事,基本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边舞边唱,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完成的教学任务

第一册音乐教材内涵丰富。分为“聆听、表演、编创、活动”几部分。包括“好朋友”、“欢乐的一天”、“祖国你好”、“可爱的动物”、“静静的夜”、“爱劳动”、“小精灵”等,共分十课。有名曲,有儿歌,有摇篮曲,歌唱欢乐的学校,有歌唱美洲民俗民风的歌曲等,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选材上,有儿歌,有外国名曲,有学校歌曲。有欢快的、有优美的、有抒情的、有各种风格的歌曲贴合儿童的情趣。本期按课程目标完成了全部教学资料。

1、好朋友包括《玩具兵进行曲》《口哨与小狗》《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等,培养孩子们对学校的感情,对生活的情趣。

在教学中演唱了歌曲,聆听了旋律,并用动作进行了表演。

2、欢乐的一天包括《欢乐的一天》《其多列》《跳绳》《邮递马车》等,主要培养对学校的感,对生活的热爱。

让孩子们从小爱家乡,爱学校,爱生活而努力学习。对这组教材,我采用了独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培养了兴趣,节奏准,旋律准。

3、祖国你好包括中外许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颂祖国》等,悠扬而动听。

这组资料重在音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对祖国的感情。让孩子们了解了自我的祖国。

4、可爱的动物包括《三只小猪》、《欢乐的小熊猫》、《动物说话》等,充满了民族音乐的浓郁色彩。

我让孩子们边舞边唱,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对动物的感情,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情趣。

5、舞曲这些音乐广为流传,旋律优美,喜闻乐见。

如《火车波尔卡》《狮子舞会》等。

二、思想教育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经过音乐教育,使孩子们享受美,热爱美,愉快生活、愉快学习,主动理解,爱学、乐学。

三、教学方法

进一步提高教学技巧,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进取渗透音乐思想,把现代教育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去,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孩子们跳起来,唱起来。在教学中,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案,科学上课,力求到达课标的要求。运用了独唱,表演唱,舞蹈,拍手等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欢乐充满整个课堂。

本期音乐每一周学习一课,复习一周。提前备课,有计划,有反思,认真准备了教具,课后有反思,期末有鉴定。

小学音乐教师的自我鉴定3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过去了,这一学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部分班级和五年级部分班级的音乐教学工作。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回顾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成绩,也存在必须的不足。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如下鉴定,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弥补不足,使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进取要求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响应学校各项号召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期,我认真根据新调整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景备教案。在教育教学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进取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必须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三、活动方面: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开学初组建了“百鸟园合唱社团”,利用每周三中午的一小时进行训练,为明年的江宁区“五月花”中小学合唱比赛打下基础。10月份,我与刘菲教师、齐飞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排练了“马浦锣鼓”,在“江宁区特色文化汇演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四、努力目标: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我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教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本事和思想的提高,争取多讲公开课和参加活动,以锤炼自我。

五、今后打算:

一如既往进取开展学校组织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我以勤奋、扎实、乐观作为自我做人的标准,时刻鞭策鼓舞自我。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全方面发展自身优势。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应继续努力,认真做好音乐教学的本职工作,同时还要不断深入地开展学校各项艺术教育及学生的兴趣培养工作,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修养;完善学校特色文化的建设,为建设好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献出一份力。

小学音乐教师的自我鉴定4又一个学期结束了,这一个学期,较忙碌,较充实,其中有着失败的心酸,也有成功的喜悦。细细品味,感觉自我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对自我走过的弯路进行反思和。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十几个班,众多的学生,使我一下子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情景,但我深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经常和同年级教师交流,上课时多留心,此刻我不仅仅掌握了哪个班旋律感好,哪个班节奏感好,哪个班的表现欲强,就连班里每个学生的情景我也能基本了解。这样我才能作到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我教的年级跨度比较大,所以格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进取性的调动,突出音乐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必须知识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使学生能简便、愉快地上音乐课,我多用鼓励的方式,尽量避免说教,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使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

作为教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上学期公开课就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组织,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我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跟网上的优质课学习,多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多在课后进行反思。

我负责的校合唱队可谓是本年度的一个工作亮点,今年国庆__年编排的合唱《祖国,祖国我们是你的花朵》获得了__市中小学生文艺汇演的一等奖,我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和南岗区第__届学校艺术节活动的优秀组织工作者。

我对工作充满热情,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对自我的要求,我相信勤能补拙,在领导和同事、家人的信任和关心、帮忙下,我会更上一层楼,不断的提高。这是成长的一学期,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了、收获了,我很欢乐,我会用心去应对将来,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教育事业。

小学音乐教师的自我鉴定5转眼间,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又渡过了忙忙碌碌的一学期了,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必须的成绩,也有必须的不足。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一、五年级的音乐教学,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鉴定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同时,还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学到了很多原先不明白的知识,我把本次国培培训作为一件重要的大事来对待。认真细致地学习,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培训的过程中,经过专家精辟的讲解和同仁的讨论,教学业务本事和水平有不一样层次的提高。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还是实验课堂教学展示,还是聆听专家讲座,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因为国培为我供给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鉴定。对我来说,国培——骨干教师培训,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都是一个让我锻炼和提高的有效良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进取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书写自我的心得。从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这次的国培学习给了我新的感受,新的体验,使我在思想和认识上重新飞跃到一个新的台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音乐专业理论。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涵着一个完美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音乐课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到达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懂得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乐的本事,经过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完美情操,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真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景备教案。《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把学习还给学生"。低年级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程度的带有幼儿的特征,音乐的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同时我还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进取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必须基础上创造音乐。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我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让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