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监督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2 17:2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消毒产品监督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要求
以履行法律法规和职责规定为主线,以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业病防治和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为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大部门协调与合作,努力推进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各项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是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整顿和事故督查工作。二是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打击无证行医,查处采供血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和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工作计划
(一)食品安全综合协调
1、食品安全法规宣传工作。在3.15、6.1、9.1前后,通过电视、报纸、网站或集中开展法规咨询和法规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引导广大群众科学消费、安全消费。
2、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制订2011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并督促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召开1次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办公室成员和联络员全体会议,召开4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会议,组织开展2次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开展1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开展2次食品安全工作督查。召集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理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长效机制。
(二)卫生监督重点工作
1、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开展情况。以涉铅企业为重点,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督促用人单位全面开展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协助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督促建设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包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或备案,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或备案工作。
(3)职业卫生技术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督促并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机构资质。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检查,重点检查辖区内职业卫生技术机构是否依法开展工作,所出具的技术报告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结论分析是否有针对性,有关档案是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等。
(4)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管档案。
(5)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活动。
2、放射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全县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母婴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监督内容:检查《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放射工作人员证》办理情况、从事放射诊疗业务的医疗卫生机构100%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检查相关医疗卫生机构X射线机使用及防护情况,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设备状态(应用质量)检测情况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
3、生活饮用水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县自来水公司各水厂,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
(2)监督内容
①填写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县自来水公司、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信息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重点检查市政供水单位,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二次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制管水人员持健康证明情况,卫生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制订落实情况,制水工艺情况,涉水产品情况等。
③督促疾控中心开展水质检测.对市政供水单位—县自来水公司的出厂水、末梢水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检测2次,检测指标包括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对辖区内3-5家乡镇水厂出厂水进行余氯(如为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则不测)、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浊度、pH检测。
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检查对象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的七类28种,以住宿场所、沐浴场所、游泳场所及美容美发场所为重点。
(2)监督内容
①填写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信息卡,建立公共场所监管被监督单位档案。
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对辖区内住宿场所、沐浴场所、美容美发场所、商场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1次以上,查处违法行为。
③对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游泳场所、沐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开展卫生信誉度量化分级管理。
5、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
(2)监督内容
1、建立学校信息卡和档案。
2、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以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及饮用水水质情况为重点,加强辖区内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建设管理,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校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6、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计划
(1)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对全县医疗机构开展1次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疫情报告、消毒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开展情况,查处违法行为。
(2)开展消毒产品经营单位监管。至少抽查5家辖区内药店等经营单位经营的抗(抑)菌制剂情况。重点检查经营单位是否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产品标签说明书是否存在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头皮、头发、鼻粘膜等特定部位;无检验依据抑/杀微生物类别等不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现象。
(3)开展采供血机构监管。对本地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监管工作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2次以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被检查单位存在违法违规需要处罚或整改的行为,按要求进行处罚或整改,并加以落实。
(4)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管。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管理、菌(毒)种管理等。是否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进行分析、调查与核实,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否对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检查和业务指导等。
7、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1)建立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档案。
(2)对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查处违法行为。
(3)对辖区内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进行1次卫生学评价并出具卫生学评价报告,评价内容包括选址、布局、基本设备、操作区卫生、仓储与运输卫生、卫生质量管理、从业人员等。卫生学评价结果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进行通报和公告。
8、医疗机构监督工作计划
(1)检查对象和内容
①建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档案。
②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经常性卫生监督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覆盖率100%。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注册情况。查处违法行为。
9、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游医、美容美发场所、保健按摩场所、医疗机构及采供血机构。
(2)监督内容
①充分利用乡镇卫生监督检查员、村卫生监督信息员,畅通打击非法行医群众投诉举报网络,及时发现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线索。
②开展美容美发场所、保健按摩场所、医疗机构及采供血机构不定期检查,查处非法行为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③巩固同公安局建立的打击非法行医联动机制,及时查处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10、医疗广告监管工作计划
(1)监督对象
各医疗机构和非医疗机构及个人。
(2)监督内容
①开展广告监测。每月定期对报纸、电视、广播、户外医疗广告进行监测,并按月及时上报监测结果。
②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查处非法医疗广告行为。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工作责任。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科室负责人、各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均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承担起监管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篇2
第一、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单位内部管理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本所综合业务大楼的新建工作,力争主体工程竣工。支持县(市、区)卫生监督所办公大楼的立项争取工作。
2、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建设。对卫生监督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统计分析,辅助行政决策,提供公众服务。
3、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根据卫生部《20xx—20xx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有关培训工作,抓好市、县(市、区)两级卫生监督所的常规培训工作,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4、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着装风纪、劳动纪律、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建设,实现单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第二、突出卫生执法工作重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1、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1)全面开展执业医师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营利性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和对外开放的企事业单位所设医疗机构的聘用人员,严肃查处伪造医师资格证书骗取医疗执业注册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肝病、泌尿感染性疾病、癫痫、痔瘘等专科和医学美容专科的监管,严肃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的违法行为。
(2)继续整治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租科室”、“外包科室”的违规活动,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医疗机构及承包者予以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3)深入开展农村医疗服务市场整顿治理,重点加强对农村个体诊所执业范围和个体医生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行医、游医药贩、非法坐堂行医的违法行为。
(4)继续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活动整治,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行为,加强产前诊断、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止妊娠技术和助产技术等执业资格的监督检查。
(5)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液(浆)活动。依法查处以暴力和威胁等方式强迫他人出抽出血液和原料血浆的“血头”、“血霸”,严肃查处血站和单采浆站跨区采血液(浆)和超量频采的违法行为。
(6)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医疗机构自采自供血液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医疗机构应急用血行为。
(7)积极开展二级以上医院巡查工作试点。积极配合卫生部开展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督促、指导和推动二级以上医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医疗管理法规和方针政策,帮助医院发现问题,整改提高,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8)加大对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惩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切实规范医疗广告市场。
2、以餐饮服务单位和公共场所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
(1)加大《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依法履行卫生监督职责,做好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卫生监督工作。
(2)开展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监管工作,组织协调食品安全质量抽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3)切实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监管,逐步开展学校教室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4)建立并推行城镇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城镇供水单位及管网末梢水以及自备水源卫生质量监督监测。
(5)全面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做好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管,重点监督监测集体空调通风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和顾客用品用具消毒措施落实情况。
3、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
(1)继续抓好《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法律职责、公民应当履行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全社会依法防治传染病的观念。
(2)全面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保健机构、采供血机构疫情网络报告情况,严肃查处隐瞒、缓报疫情,造成传染病扩散传播的典型案件。
(3)开展医疗废水废物处理的监督检查,督促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消毒处置及运送工作。
(4)继续加强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监督检查。重点开展腔镜诊疗设备和牙科器械消毒措施和手术室使用中的消毒液监督监测,做好消毒剂和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贮存、使用管理。
(5)切实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贯彻执行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开展对高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条件、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的监督检查。
4、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抓好医用辐射防护安全监管
(1)加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力度。会同发改、经济、国资、环保等部门认真做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其卫生审查、竣工验收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
(2)继续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论断机构资质审定工作,加强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管理,规范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3)切实加强医用辐射机构和放射诊疗技术许可审查,重点开展对大型放射诊疗设施建设项目卫生审查和放射治疗、介入诊疗技术及其防护措施的日常监管工作。
(4)认真处理好农民工职业病危害事件。对农民工举报投诉的职业病危害案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帮助和指导农民工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严肃查处严重危害农民工健康的违法事件,维护农民工的健康权益。
第三、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树立良好卫生监督形象
1、建立健全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卫生行政处罚公正、公平。开展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价审查和卫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及时纠正和查处卫生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
2、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切实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健全卫生监督稽查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注重规范和严格行政许可,树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的理念。
3、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结合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全面宣传卫生监督工作,努力为卫生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卫生监督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
20xx年卫生监督工作计划二为了加强全县学校卫生工作,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将我县20xx年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卫生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学校卫生各项工作,改善教学卫生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水平。
二、工作内容
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100%。检查的重点是: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全面掌握我县学校及托幼机构供水情况,重点检查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设备卫生状况及学校开水供应情况,有效防范传染病的发生。
(二)传染病防控工作: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卫生情况:加强对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宣传健康知识的同时,注重季节性、传染性疾病及个人卫生防暑等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提高个人疾病防范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在春季和秋季学校开学之际,积极协调县教育体育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学校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到位。检查结束,完成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二)在开展好专项检查的同时,认真做好学校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特别是对专项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学校进行重点监督,做到有问题不放过,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不放过,并做好现场检查痕迹管理工作,规范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及卫生监督意见书。
20xx年卫生监督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培养,推动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做好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促进学校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创出新业绩。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上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2、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
3、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好防传染病宣传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4、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讲座,。
5、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与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保健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保证每天两次眼保健操。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
4、做好计划免疫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5、配合防疫站广泛开展对近视、沙眼、龋齿、肠道蠕虫、肠道传染病、贫血等疫病的防治,加强对残疾体弱学生的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6、积极开展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
(四)积极做好创建工作。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求,认真积累健康宣传资料,为创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
2、继续通过红领巾值岗对各班进行卫生评分,评流动红旗(一周一次),室外继续划分责任包干
区,定班定人负责,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20xx年卫生监督工作计划四为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卫生监督所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更好地适应杭锦后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旗卫生监督所将在旗委、政府决策指引下,全力推进全旗卫生监督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人的工作计划。
以xx大精神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监督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改革发展,提高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医疗服务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一、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的要求,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强化科学管理,健全运行机制,着力构建高效统一的卫生监督体制。
1、加强卫生监督能力建设。进一步理顺卫生监督工作职责,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率。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使卫生监督的工作经费、执法装备等按照有关规定达到要求,着力提高卫生执法技术手段。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工作,不断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员管理制度,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卫生监督人员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教育的力度,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监督队伍。
2、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推进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认真实施《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制度》,按照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加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稽查行为,建立稽查信息通报机制,组织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专项稽查,不断提高稽查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责任制的考核和检查。
3、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市旗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立卫生监督基础数据库,加强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及时准确地统计、处理和卫生监督信息。
4、完善投诉举报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处理群众反映和投诉举报的信件,努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的建设,健全机制,明确职责,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成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5、根据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卫生监督执法考核评议量化指标体系》的相关要求建立对卫生监督工作质量和完成情况量化考评制度,做到考核目标责任化、考核指标科学化、考核过程经常化和全程考核公开化。切实促进卫生监管模式的转变和执法效率的提高。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1、按照行政审批管理制度的规定,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卫生许可工作要与卫生监督发展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原则,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许可效率,提高服务相对人满意度,缩短许可项目平均办结天数,提高许可项目(审批时限)办结率。
2、 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受理窗口形象,逐步建立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制度;继续完善和强化办事公开制度,通过信息化系统,提供有效审批结果和许可内容信息查询。
3、优化卫生许可工作流程,统一窗口受理,严格按照资料审核、现场审查、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卫生许可工作效率。
三、加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监管力度
加大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饮水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的监管力度,促进区域公共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全面加强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等公共卫生重点领域的监管,巩固卫生城市的创建成果。
1、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继续推进集中空调卫生监管,扩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抽检工作,及时做好数据的汇总分析工作。开展大型餐饮场所和宾馆的控烟工作,推动建立禁烟区域示范单位。在游泳、沐浴、美容美发和旅店等公共场所建立卫生状况公示栏制度。
2、加强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卫生监督。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有重点、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生活饮用水和产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3、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继续做好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和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防控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人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疫情事件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管。全面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处置、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以职业危害因素申报为基础,全面推进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要达到100%。加强放射防护?督管理,规范放射诊疗机构许可证工作,做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篇3
一、加强学习、科学管理、积极创新,严格执法
卫生健康法规综合监督工作是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高度统一的特点,着重加强队伍建设。
(一)做好分工落实责任,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股、室、所、个人,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理顺工作目标,局领导、各股、室、所、经常对各股室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卫生行政许可情况、卫生行政处罚开展等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积极整改,不断规范管理,全面提升了卫生计生监督员的执行力。
(二)在卫生计生综合执法工作中,严格执法,秉公执法,不徇私利,做到执法程序合法,文书书写规范,引用法律条款准确,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有专人负责。卫生行政许可审查发放程序逐步规范,从受理到现场卫生审查、签发许可证,严格执行“谁发证谁负责”的责任负责制。
二、行政审批许可和行政服务事项工作完成情况
行政许可工作规范有序,群众满意度较高,全年实现0投诉,无超期审批,提前审批率为100%。
2019年我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共12项,截至2019年6月30日,受理业务办件101 件,其中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1件、变更1件,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新办3 件、校验35 件,医师执业注册首次4件、变更注册 9 件;护士执业注册 12 件,饮用水供水单位卫生许可延续供水单位卫生许可1件,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新办24件、延续10件、遗失补发1件;所有符合条件行政许可审批业务均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无超时限审批,提前审批率为100%、窗口满意率保持100%,继续保持0投诉。
三、依法行政,履行职能,各项业务工作有序推进
(一)医疗卫生监督工作。
我县目前共有医疗机构82家,其中县级医院3家、疾控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10家,个体诊所18家(其中牙科诊所7家),村级卫生室50家。2019年1-6月,共出动监督员46人次、车辆6台次,检查公立医疗机构11家,个体诊所13家,牙科诊所5家。下发监督意见书24份,下发当场行政处罚4家(给予警告),立案8家,结案1家,罚款21000元,其余7家诊所正在调查取证中。
(二)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执法工作。
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 14 人次,检查生活美容场所 10 家,足浴场所4家,未发现有非法医疗广告行为,有效打击了非法医疗美容行为。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了公共场所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上半年共监督检查 172 家公共场所,监督覆盖率达到100 %。检查中重点针对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持证情况,消毒效果、消毒记录。消毒药物效期、采购记录、客用物品更换记录。自查记录、消毒设施、专用工具消毒、空调及通风装置运转等重点内容及环节进行了检查整治,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80份,并对1家违法经营的理发店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四)生活饮用水供水单位及涉水产品卫生监督。
上半年共检查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6家,持有卫生许可证 1 家(县水厂),各乡(镇)供水单位因无沉淀、过滤、消毒等卫生设施,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均未办理卫生许可证从事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活动。卫生许可证执证率为16.7%,从业人员19人,执有有效健康证15人,执证率79%,执有卫生知识培训证15人,执证率79%。
(五)学校卫生监督。
一是开展中小学校日常卫生监督1次。2019年3-4月,共出动车辆11台次,出动卫生监督员40人次,对全县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学校进行卫生监督检查1次,共检查中小学校22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9所。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18份。
检查情况如下:落实健康教育、落实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预防控制措施落实的学校有5所, 9所小学开展有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配备有校医的学校5所,其余学校的传染病管理和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只能由老师兼职,因老师平时课程较重,存在较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针对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已下发卫生监督意见书12份,责令整改12所。
二是做好2019年高考卫生监督工作。按照县人民政府的安排,在2019年高考期间,派1名卫生监督员参加全县高考期间卫生监督工作。
三是开展对全县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2019年4月16日至4月30日,联合县教育局、县疾控中心开展小学、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共检查小学65所,公立幼儿园11所,民办幼儿园55所。检查情况如下: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97所;开展学生健康体检45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幼儿园学生体检,学校未建立有学生健康档案);设立有校医室或卫生保健室11所;开展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131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登记簿131所;建立学生晨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131所;建立学生传染病病愈返校复课医学证明查验制度131所;开展学校教室、宿舍、学生玩具的日常消毒制度并有记录86所;在学生洗手处张贴有正确洗手示意图的学校122所;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141所。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卫生执法人员已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各小学、幼儿园限期整改。
(六)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1、加强卫生监督现场培训和指导。利用卫生监督人员下乡开展卫生监督工作契机,对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员进行现场传、带、教,促进协管员更好掌握卫生监督协管业务技术。2018年1-6月,对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员现场指导20人次。
2、按照公共卫生考核相关文件要求,每季度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考核一次,按照县卫健局的工作安排,组织人员参加对乡镇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考核,督促乡镇卫生监督协管站严格执行项目工作计划,确保协管工作取得实效。
3、每月按时上报卫生监督协管数据统计上报。
(七)承接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
按照2019年国家双随机抽检工作任务,医疗监督股负责有10所中小学校、医疗卫生3家、传染病防治4家、放射诊疗1家的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任务,医疗监督股于2019年5月14-24日组织开展2019年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专项监督检查,已完成对8所中小学校、医疗卫生1家、传染病防治2家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工作;综合卫生股负责有14家公共场所的双随机监督抽检任务,现已完成对11家公共场所的双随机监督抽检的卫生监督工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一)卫生监督人员不足,年龄严重老化,人才断层。我局卫生计生监督所执法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年龄老化,原有卫生监督人员编制 15人,现在职在编 14人,目前卫生监督员的配置不能满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需要,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待遇、年龄等产生的不安心工作等因素,出现整体卫生监督队伍人才断层,队伍不稳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业务技术水平较低等现象。主要对策:1、继续向县编委会申请增编增人,壮大我所卫生监督员队伍;2、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单位的文化建设,建立饱满的工作热情机制;3、加大执法能力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卫生监督员业务技术水平;4、整合优化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综合监督执法人员,充实到卫生计生监督队伍中。
(二)乡镇供水站饮用水未经消毒直接供水。各乡镇供水站无供水卫生许可证从事制水和供水服务,管理人员不足,水源卫生防护不到位,制水工艺不符合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未经消毒直接供水,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主要对策:1、建立健全饮水工程项目卫生审查工作机制,建议我局针对当前各乡镇生活饮用水存在的问题,向县人民政府报告解决,并向县住建、水利、各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通报;2、建议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水利部门等加强对乡镇供水站的投入,规范制水工艺和消毒措施,增加管护人员,搞好水源防护;3、加强对乡镇供水站管理人员的卫生培训力度。
(三)公共场所管理欠规范。我县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多数规模小,卫生设施比较简陋,公共用品用具消毒不到位,健康证执证率较低,很少建立卫生管理档案,难达到《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在我县全面推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难度较大,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办证率难以提高。主要对策:1、继续加强对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卫生及法律意识,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2、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发现问题依法查处,改善我县公共场所卫生面貌;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合作,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学校卫生管理有待加强。大部分学校教学环境欠规范,有自备水源的学校生活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大部分学校未按照规定设立有卫生室或卫生保健室,无专人管理日常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风险大,私立幼儿园准入不够规范,条件差。主要对策:1、卫健局和教育局联合下文开展学校卫生监督检查,提高学校教学环境质量;2、督促学校做好学校生活饮用水的日常管理,按照规定对学校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保障学校师生饮水安全;3、督促学校设立学校卫生室或卫生保健室并配备足额的卫生保健人员,加强学校日常卫生工作的管理,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4、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监督。
(五)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1、医疗机构(公立和个体)普遍存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现像,有医生护士也有药房、放射检验人员未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独立值班;2、医疗废物管理不符合要求,医疗废物收集、交接、处置登记记录不全,医疗废物暂存点设计不合理,“三防设施”不到位等;3、公立医疗机构B超、放射诊疗管理不到位。乡镇卫生院放射场所未进行卫生预评价和检测,部分未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直接开展放射诊疗活动,个人计量仪购置不全,没配足够和规范使用放射防护用品;4、打击非法牙医任重而道远。我县具备执业资格的牙医极为缺乏,除县医院配有两名牙医外,其余的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均无法提供牙科诊疗服务,个体牙科诊所大部分都是通过挂靠别人执业资格获得许可,牙科游医经常存在;5、医疗机构(主要是个体)许可准入把关有待加强,许可与监督之间协调不到位。主要对策:1、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行为,对于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问题严重的医疗机构依法查处;2、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坚持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3、加强公立医疗机构B超、放射工作人员管理。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经县卫健局组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在乡镇卫生院开展B超、放射工作;4、加强个体医疗机构许可管理(特别是牙科诊所),开展许可现场审查。对不符合许可要求的医疗机构,下发整改意见,责令整改,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许可要求的,下发不予以许可通知书。对未经许可擅自执业和未能通过校验暂自执业的医疗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或取缔;5、建议医政股加强医疗机构(主要是个体)许可准入把关,协调好许可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六)职业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职业卫生工作去年刚由安监部门化转我们卫生部门监管,县卫生计生监督所未申请得增编增人来开展这项工作,未能设置专门职业卫生监督科室,只能配备兼职的卫生监督人员,同时对职业卫生监督检查业务工作不熟悉,影响职业卫生日常监督管理。另外厂矿企业普遍未建设卫生防护设施和配备足够的卫生防护用品用具,也没能按照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对产生危害因素的场所也没有进行采样检测。主要对策:继续向县编委申请增编增人,建立职业卫生监督科室,保障职业卫生日常监督管理;2、加强职业卫生监督人员业务培训,提升职业卫生监督人员业务水平;3、加强对厂矿企业负责人法律法规和卫生防护知识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和卫生防护水平,督促厂矿企业负责人做好卫生防护设施和配备足额卫生防护用品用具,每年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七)计划生育工作薄弱。由于政策的原因各级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重视不够,造成性别比偏高,打击“两非”工作困难重重,比如举证困难,对B超和妇产科人员监管难度大,部门协作不够等。主要对策:加强各级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加大部门协作力度,强化对医疗机构B超和妇产科人员教育和监管,强化举证技巧。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结合本单位实际,继续规范内部管理,抓好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促使单位干部职工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
篇4
安全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纲要》和《规程》为指导,以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保障幼儿园财产为目标,以确保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出发点,以提高师生和家长的认识及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为途径,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及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各方面安全卫生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办事”的原则,深入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及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卫生工作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促进我园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进一步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幼儿园财产安全。通过各项安全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在广大师生中树立起安全观念,明确责任,争创无事故校园,为确我园幼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组建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责任:
1、成立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以园长为安全卫生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以副园长为安全卫生监督员,各班班主任为安全卫生的具体工作实施者。精心组织,制定好各项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认真部署安全卫生工作的工作任务,大力支持实施安全卫生工作的宣传,并积极参加各项安全卫生指导、巡视、检查等工作,起到引领表率作用。安全卫生监督员必须做好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各班班主任负责各班房屋、电线、消防等设施的检查维修、更换及幼儿、教师的饮食安全卫生检查评比工作。
2、明确责任。由园长与各岗位教工之间明确安全工作责任,要求每位教工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卫生工作是幼儿园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确保幼儿园保教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岗位的安全卫生职责。
(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1、根据季节的变化,有针对性的对师生进行安全卫生教育。内容包括:交通安全、用电安全、防火、防溺水、预防食物中毒、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家庭生活、户外活动、安全活动等。
2、开展多媒体宣传安全卫生工作。例如:利用家长会、家访活动、家园之窗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宣传教育,协助幼儿园做好安全卫生工作。
3、各班的教学活动更要围绕安全卫生工作主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4、联合消防队、卫生院、爱卫办等部门,在“119”、“爱牙日”、“无烟日”等日子,开展有关安全卫生活动,对师生进行自救、自护方面知识的演习、观摩教育。
(三)加强安检管理,确保财产安全:
根据季节的不同,对有关安全情况进行重点教育检查,做到防患于未然。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等要常抓不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房屋检查:严格执行幼儿园规定的安全检查制度,正常情况下每月一次大检查。
2、用电、防火检查。
①加强幼儿园各种电器的保管、检修、使用日期。发现线路的插座、插头有安全隐患,在及时上报的同时立即解决。
②职工要养成随手关闭开关、拔掉电源的好习惯。严禁超负荷用电。
③幼儿园的灭火器材要放在指定地点,有关教师心须了解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
(四)加强后勤管理,落实安全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各种文件精神,做好各类的卫生工作。每月一次进行安全检查评比工作。
2、认真执行每天的晨检统计制度。与班级教师作好沟通联系工作,确保幼儿健康入园。
3、做好防控传染病工作。对换传染病师生进行严格隔离管理,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4、做好师生的饮食管理和检查、厨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厨房、用餐地点必须每天打扫卫生。炊管人员要严格把好购物、制作等质量关,不购买无证摊位食品、不购置怀疑变质的食品。一定要严格监督、管理饭菜质量,严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五)加强交通安全,确保师生安全
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师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在路上靠右行走(行驶),车辆有序停放。不做有碍交通安全的活动。
2、学年初,园长与各岗位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幼儿园向家长发放安全通知书,共同教育学习,防止事故发生。
(六)加强门卫管理,促进校园和谐
1、严禁陌生人进入幼儿园,发现可疑人或有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的要及时制止,或与上级联系,打110报警。
2、加强校园周边的综合治理工作,制止在园门口摆摊、堆放杂物、制止在幼儿园周围有干扰正常保教工作的活动。
3、作好外来人员入园登记工作及夜间安全巡逻工作。
(七)加强安全教育、确保生命安全
1、加强学习,严禁出现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
2、生活老师及班主任要尽职尽责负责幼儿在进餐、午睡时的安全卫生工作。
3、值班教师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4、经常与公安、消防、部队、居委会等社区保持联系,组织好安全教育活动,进一步作好卫生安全的相互督促监督作用,确保幼儿园卫生安全工作正常运行。
(八)加强考核管理,促进安全工作
1、每月进行一次各岗位安全卫生检查评比工作。
2、定期进行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业务学习,并写好学习心得的交流体会,对保育员、营养员进行一年二次安全卫生理论考试。
食品卫生工作计划
一、加强校园传染病防控的监测工作,定期向学校汇报校园的卫生工作。
牢固树立“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指导方针,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的监测制度,对全校学生认真做好健康状况的晨检工作和因病缺课统计。做好常见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和预报工作,如:春秋两季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夏季预防肠道传染病,夏秋两季预防虫媒传染病等。协助学生科对班主任进行动员和培训,坚持学生晨检工作制度化,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追究制。
二、进一步开展学生卫生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健康教育工作。
针对传染病流行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爱国卫生活动,保持校园和班级环境卫生整洁。医务室将认真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宣传,通过健康教育专栏、广播、专题讲座、班级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自我保健的能力。四月份拟定协同学生科和教务处,由医务室牵头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知识讲座,主要面对中专一年级学生,地点拟定在学校阶梯教室。
五月份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辅导,主要针对我校高考学生,拟定由张丽老师主讲。下学期还将安排开展“预防肺结核”专题健康讲座,并对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争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增强学生预防疾病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认真进行学生门诊登记工作。
做好医务室卫生消毒工作,确保师生用药安全和医疗用品安全,努力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日常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时积极配合班主任与家长联系,妥善处理好各种情况。
四、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工作。
通过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知识、卫生知识的培训,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能够深入大家的心田,让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医务室和总务处将定期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去年已经开展了两次有关培训,效果很明显,拟定下学期开始还将开展一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施行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从源头抓起,建立经营者采购食品时索取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把进货渠道关。协同总务处把好食品采购、储存、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等主要工作环节,强调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才可以上岗,不得供应凉拌菜,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依法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后勤管理,让学生吃上放心的饭菜,坚决控制学生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卫生监督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环境及生活设施卫生监督检查,不断推进学校卫生各项工作,改善教学卫生环境,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水平。
二、工作内容
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及托幼机构开展卫生监督检查,监督覆盖率100%。检查的重点是: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全面掌握我县学校及托幼机构供水情况,重点检查学校饮用水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供水设施设备卫生状况及学校开水供应情况,有效防范传染病的发生。
(二)传染病防控工作:督促指导学校按照卫生部、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范传染病疫情在校园内的发生,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三)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卫生情况:加强对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室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督检查。
(四)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宣传健康知识的同时,注重季节性、传染性疾病及个人卫生防暑等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提高个人疾病防范能力。
三、工作要求
篇5
1 消毒服务机构存在问题
1,1消毒服务机构的底数不清
根据《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的规定,消毒服务机构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备消毒灭菌的能力,二是为社会提供消毒灭菌服务。在具备了硬件设备条件的前提下,是否向其他单位提供消毒灭菌服务,企业往往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随意性很大。消毒服务机构的数量是一个变化频繁的动态数据,给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管带来不小障碍。底数不确定性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信息掌握不全,卫生监督机构从被动接受信息变为主动搜集信息,得到同样多的信息要花费更多的资源,掌握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完整性大大下降,根本谈不上高效监管。
1,2总体消毒灭菌质量有所下降
一些规模较小、在取消许可前根本达不到发证要求的企业现也可从事消毒灭菌服务,通常这些企业的设备条件、工艺控制能力、检测能力等都无法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无形中增加了不少“隐形杀手”,给公共卫生安全埋下定时炸弹。卫生监督机构曾接到过市民举报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来信,在信中举报人用了“触目惊心”4个字来形容餐饮具消毒单位的清洗消毒过程,从头至尾都在质疑所谓的“消毒餐具”的卫生状况。从监督检查情况看,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普遍规模较小,清洗消毒的场地卫生条件简陋,生产工艺流程交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没有检验室和检验人员,几乎不开展卫生质量控制,这些问题与有关报道类似。目前,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有逐步增多的趋势,卫生监督机构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1,3现有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
卫生监督部门用来规范消毒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有《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服务机构卫生规范》,是卫生监督的法律和技术依据,但在开展具体的监管工作时,这些法规就显得捉襟见肘。比如,《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对消毒服务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如果消毒后的物品未达到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可对其行政处罚。这就牵涉到物品采样的问题,显然这与健康相关产品有很大不同。首先,物品的所有者不是消毒服务机构而是消毒服务机构的客户,卫生监督采样的对象是谁?其次,不少消毒物品的检测是破坏性的,客户是否同意被监督采样?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有进一步的配套文件配合卫生监督工作开展。
1,4消毒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尚处起步阶段
国际上普遍由第三方中介组织对消毒服务机构的工艺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验证。我国的中介组织对消毒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尚处起步阶段,仅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而专业性极强的消毒灭菌工艺验证根本没有能力完成,由企业自行验证或是索性省略掉了这项工作。企业自行验证只能作为企业内审的一部分,对外缺乏公正性。因此,在消毒服务行业中,推行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组织来开展验证,不仅有利于整个消毒灭菌服务行业的规范,也便于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一方面我国对第三方中介组织的资质认定尚无规定,另一方面,也没有能承担工艺验证的专业中介组织,真正实现验证认证的公正性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1,5
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的社会化
目前,有部分医疗机构委托其他医疗机构进行物品的消毒灭菌,外送的原因主要为有些物品有特殊消毒灭菌要求,而医疗机构未配备相应设备,或是配备的消毒灭菌设备不能满足医疗业务量的需求。通常医疗机构出于成本控制和管理效率的考虑,选择支付消毒灭菌费用来代替专业人员和设备的投入,这也将是今后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医疗机构的物品与普通产品有所不同,可能带有致病微生物,国家对此没有明文规定,在本院与他院物品的灭菌管理、灭菌物品的交接及运输等环节上存在一定卫生安全隐患,尚需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加以规范。
2 对策
2,1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消毒服务机构有多种形式,各有各的特点,并且随着消毒成本降低的普遍需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如餐饮具集中消毒、医疗机构消毒灭菌社会化等,今后还会不断出现新型的消毒服务形式。然而,国家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缺失、操作性不强无疑绑住了卫生监督机构的手脚,制定和完善法规标准迫在眉睫,对各种类型消毒服务机构的生产条件、卫生设施、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等提出要求,作为消毒服务机构卫生监督的法律和技术依据。
2,2探索和创新卫生监管模式
我国取消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许可,在管理模式上跨出了与国际接轨的一大步,顺应了政府职能部门逐步淡化行政许可的趋势,接下来的工作是探索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日常监管工作。首当其冲要解决基本档案信息脱节的问题,建议对消毒服务机构实施事后登记备案制度,解决监管对象底数不清的问题,同时为完善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基础档案的建设打下基础,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可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2,3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消毒服务机构的卫生监管有很强的专业性,许可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监管要求的下降,相反对卫生监督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要提高卫生监督员的执法能力,不断加强卫生监督员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成为消毒灭菌技术的行家为目标。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现场监测能力等,在日常监管中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管理好消毒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要加强卫生监督检测能力建设,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要求,配备生物监测、化学监测、工艺监测和消毒灭菌验证所需设备,对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的验证工作开展监督监测。
2,4促进消毒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
发挥中介组织的力量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必然趋势,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制定验证中介组织的资质列人工作计划内,逐步积累经验,尽快研究和制定出一个规范,从而促进消毒服务机构的资质认定工作开展,提高卫生行政管理效率,保证消毒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
篇6
一、突出主责,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党建工作立足点放在围绕中心工作上,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及时分解落实,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将意识形态纳入工作要点、党建工作计划、年终考核等;申请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将其作为对外宣传推广、对内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从4月启用至今,已信息36条。
二、守正创新,重点工作突现新突破
(一)聚焦细致高效,推动后勤服务稳步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购置口罩、医用酒精、红外电子体温计等防护用品,保障单位正常办公需求。严格卫生消毒防疫,建立日消毒、日报告工作制度以及定时通风、定期消杀机制,每天2次对集中办公区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杀,电梯间、卫生间等公共密闭场所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喷洒消毒,切实做到防控无死角。加强人员管理,对拟进入办公楼人员认真排查、严格管控,测体温、问情况、勤提醒,确保一岗不落、一人不漏。二是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会务保障方面,定期对会场设备进行排查,消除隐患。同时,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了县委全委会、县人大政协“两会”等全县重要会议顺利召开,今年以来共完成会议服务保障11次,累计服务时间36天。设施设备管理、维修维护方面,完成县委大楼、人民会堂电路、水路、供暖、中央空调等设备的全面检修;对大楼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4次全面排查;完成对综合办公楼的日常维修维护工作。三是立足后勤服务职能,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活动。疫情期间,中心立足岗位职能,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组织开展“爱心消费”行动,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滞销农副产品;党员干部成立志愿服务队,对包联网格内的盛世城南区和理想城进行两次全面摸底排查,托清底子,登记造册,宣传推广健康通行码。同时,中心人员轮流到包联小区执勤,配合小区物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聚焦标准规范,合理调配办公用房。
一是汇总梳理办公用房台账资料。对2013年以来历次涉及办公用房使用情况的检查资料进行汇总,开展全县办公用房租(借)用情况统计,通过全面梳理,形成详细规范的台账资料。在此基础上,制作完成了县直单位办公用房使用台账。二是合理调配办公用房。完成原审计局、浮来山地质遗迹保护服务中心、县矿产资源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办公用房的申请与调配工作;完成新租3套周转房租赁及相关物品的配备工作。三是抓好沭东新城综合体8#楼推进工作。按照办公用房面积、入驻单位、各单位编制人数拟定分配方案、协调推进装修相关事项。四是开展办公用房专项检查。印发《关于开展全县办公用房突出问题自查自纠专项整治的通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成立检查小组,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办公用房实地检查。
(三)聚焦务实管用,优化公务用车管理。
一是完善公车管理制度,做好公车平台运营全程监管。今年以来,完成全部三批纳入平台车辆的移交工作,5月10日平台正式运营,有力保障了全县范围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出行。同时,做好日常监督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保障平台规范运营。对重大会议、公务活动实行近身服务、集中保障,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统筹、统派、集中服务的优势,全力保障了省市“四进”工作组用车。截止目前,累计派车15954次,安全行驶574541.9公里。二是开展公务用车统计及专项检查。对2109年度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印发《关于开展全县公务用车突出问题自查自纠专项整治的通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成立检查小组,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务用车实地检查。
(四)聚焦贴心优质,推动餐饮工作标准化。
1月份,中心正式接管机关食堂,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确定机关食堂服务供应商运营,机关事务中心监管的管理模式。多举措加强机关食堂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一是注重技术改造,促进节能降耗。中心对机关食堂油烟净化减噪系统升级改造,切实解决了机关食堂油烟排放的噪音问题,达到了降噪、减排、节能、环保的效果。二是注重疫情防控,保障就餐安全。疫情期间,多措并举,严把食品采购质量关,严把人员健康核查关,严把食堂环境消毒关,严把食品监督检查关。为保障干部职工用餐,建立了工作联络群,实行统一订餐,推行盒饭制,专人取餐,分散就餐,切实保障了干部职工用餐安全。三是广发倡议,开展文明餐桌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精神,中心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发出《机关干部作表率,文明餐桌我先行》的倡议,通过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节约粮食”主题宣传海报及倡议书、布置“光盘行动”标语标识、利用电视播放新闻等方式向全体干部职工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聚焦路径创新,推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
一是开展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批示精神,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印发《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莒办发〔2020〕28号),制定《节约型机关(单位)评价标准》,强化创建考核,到目前为止,已有20余家单位报送创建方案,预计到年底,可实现全县30%以上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单位、国有企业达到创建要求的目标。二是科学谋化,有序推进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印发《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莒机事字〔2020〕15号),制定《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标准》,将其纳入节约型机关(单位)创建考核,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年底前可实现全县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三是组织开展“2020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中心以节能宣传周、低碳日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多层次、多维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节能宣传活动。线上充分运用公众号、微信、视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线下同步开展发放宣传单、组织讲座、能源紧缺体验、绿色骑行等活动。开展的系列活动在市、县电视台报道。
篇7
为加强对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提高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和产品竞争力,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启动水生动物防疫工作,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水生动物防疫监管机制,控制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达到控制、减少、预防、以至消灭的目的,
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一、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我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生产健康发展、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稳定为目标,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防疫执法队伍,制订和采用科学、简便、高效的水生动物防疫方法和标准,使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逐步得到控制、减少以至消灭,为社会提供丰富、健康、安全的水生动物产品。
二、水生动物防疫机构的设置和职责
水生动物防疫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产品的检疫。根据部畜牧兽医、渔业两避联合发文(农牧药发[*]26号)的精神和有关具体工作的协调意见,提出以下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组织框架。
(一)筹备成立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农业部牵头,负责起草全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发展规划;提出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修改意见;研究制订水生动物防疫工作计划;协调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等。
(二)成立“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委员会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分委员会”。“分委会”
主要负责提出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技术措施等建议;组织起草、审查和修订水生动物防疫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负责水生动物防疫标准的宣传、释义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承担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协作等活动。“分委会”接受部渔业局和畜牧兽医局的双重领导,“分委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病害防治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三)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由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1.农业部渔业局的职责为:
(1)参与起草、制订水生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以及规划、计划等,根据国内水生动物疫病发生情况,提出、修词‘水生动物防疫的疫病名录,经动物防疫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2)指导各省(市、区)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组织有条件的省(市、区)进行水生动物防疫监督试点工作。
(3)负责编制全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规划,并组织实施。
(4)指导“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委员会水生动物防疫标准化分委员会”的工作。
(5)制订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考核任用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6)牵头组织全国水生动物疫情的监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划定疫区,制订全国性的水生动物防疫应急方案和控制计划,组织扑灭重大疫情。
2.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为:
(1)依照水生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本辖区水生动物防疫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2)起草、制订地方水生动物防疫法规、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
(3)指定并监督管理辖区内水生动物检疫机构。
(4)组织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制订水生动物疫情应急方案,并组织实施。
(5)建立疫情报告体系,负责本辖区疫情的调查、收集及通报。
(6)组织对水生动物疫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相关的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7)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省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审查和任用工作。
(四)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
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省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及技术能力,科学地设置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水产养殖重点地区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应设立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由同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在所辖区域内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非重点养殖生产地区或技术力量不足的县、市可以合并设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由共同的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并在规定的区域内开展水生动物检疫工作。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原则上应优先考虑各级病防中心(站),不宜另设新机构。
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由同级或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开展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2.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符合条件的检疫检验仪器和设备;
4.有符合要求的病、死鱼及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5.有检疫检验工作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及相应保障落实措施。
三、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对象
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对象是指水生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非传染性病原造成的病害不包括在内)。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水生动物疫病分三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二类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在国家规定需要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疫病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生态环境、养殖品种和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地方的水生动物防疫名录。地方水生动物防疫名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四、水生动物检疫标准及检测技术
水生动物防疫技术标准的制订原则是有利于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和正常贸易活动的开展。对国家规定需要开展防疫工作的水生动物的检疫,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并以此作为执法依据。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于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又需要的,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起草,经同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国家鼓励在水生动物防疫工作中采用国际标准。
由于我国水生动物防疫工作刚刚起步,各地在人员、装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条件较差,为使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检疫等工作能迅速有效地开展起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当前应重点推广防疫检疫技术中商品化快速检测技术的使用,逐步提高各地的水生动物防疫技术水平。
五、水生动物防疫监测、报告和汇总分析
开展水生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科学、全面的掌握水生动物疫病发生、流行和控制情况。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重视水生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认真组织,逐项落实,尽快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疫情报告和反馈机制,及时分析水生动物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态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可能地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各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生动物疫情上报材料的审核。水生动物疫情的公开和对外交流活动中应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泄露我国新发生的、未经农业部正式公布的重大水生动物疫情。
水生动物防疫监测、报告和分析的主要工作:
1.建立水生动物疫病逐级报告制度。为及时掌握水生动物疫情,县级以上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应及时向上级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报告疫情。受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病害防治中心负责汇总全国的水生动物疫情,逐步形成县、地、省、总站病防中心四级疫情报告系统。水生动物疫情报告实行快报、月报和年报。农业部渔业局负责组织制订《水生动物疫病报告管理办法》,指导开展此项工作。
2.考虑到与当前国际兽疫局(OIE)采用的水生动物疫情季度报告制度相协调,逐步建立国内水生动物疫情季度报告制度。报告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填报。
3.编制专门的中国水生动物疫病数据库。组织专人对分散在各种专业杂志和期刊的论文当中的水生动物的疫病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尽快完成和实现对疫病原始材料的整理和科学分析。对疫病数据库的开发、维护应指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并配备较为先进的设备和
专业技术人员。
六、水生动物疫病划区管理
为了促进活体水生动物的健康有序流动,防止跨地区贸易时造成病害的传播,有必要对水生动物疫病进行划区。通过实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建立疫情报告制度,收集、分析、研究病害、地理、水文等方面的材料,逐步实现对全国的水生动物疫病进行划区。
根据OIE(国际兽疫局)《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的规定,水生动物疫病划区可分
为三种类型:无病区、监测区及感染区。
1.无病区指经过有意识的监测而未发现有某种疫病的区域。
2.监测区指疫病的可疑地区,其内水生动物的流动应进行管制,同时进行高度的疾
病控制和监测。一旦出现可疑的疫病暴发,应立即进行调查。经证实后转为疫区。经数年监测而确定无某种特定疫病,可以转为无病区。监测区常被用作是隔离无病区和疫区的一个重要手段。
3.感染区是指被证实存在某种疫病的地区。
活体水生动物在不同区域间的移动管理原则是:在健康状况相等的区带间自由移动,或从较高健康水平处往较低处移动,但不能从较低处往较高处移动。
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公布全国的水生动物疫病划区情况,该情况是水生动物
防疫工作中防疫执法人员判定检查对象是否来自疫区的唯一标准。
七、地区间引种的风险分析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引种行为的实施人应增强对水生动物跨地区引种风险的认识,逐步建立起完备的风险分析审批管理制度,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实施。对于首次引进的外来种,要给予高度重视,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产种苗的质量管理,将水生动物疫病的检疫作为种苗质量检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水产种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水产种苗销售、使用和推广的监督管理。新品种引进须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由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方可推广。
八、水生动物防疫技术保障体系建设
水生动物检疫分现场检疫和实验室检疫,应配备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全国水生动物防疫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以现有的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为依托,广泛吸收水产科研、教学及外系统具备相应技术力量的单位参加,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技术保障
网络。
检疫实验室按检疫技术水平和工作内容可分为:
1.常规实验室:配备有基本的病原检验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按时完成样品检验和出证,负责日常的检验工作;
2.中级实验室:配备有较先进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检疫的仪器设备,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为常规实验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3.参考实验室:具有国内和国际上水生动物病害研究的先进水平,具有先进的检疫仪器设备和技术力量,是判定试验结果的权威机构,并负责开展新的检疫技术的研究。
检疫实验室拟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制订相关资格标准。对于某些不具备全面检疫能力,但在特定水生动物疫病方面有较高研究和检疫水平的实验室,可以进行专项资格认证,承担相应的检疫工作。
九、水生动物防疫应急计划
依照《动物防疫法》等有关规定、制订水生动物防疫管理办法。
(一)如发生一类水生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进行封锁,并将疫情逐级上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灭、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控制、扑灭措施,并通报毗邻地区。
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产晶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水生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他限制性措施。
疫区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
(二)发生二类水生动物疫病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通报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捕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限制易感染的水生动物、水生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出入等控制、扑灭措施。
(三)发生三类水生动物疫病时,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生动物疫病预防计划和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扑灭和净化。
以上(二)、(三)所称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和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二类、三类水生动物疫病呈暴发性流行时,依照一类水生动物疫病情况的规定办理。
为有利于各有关方面在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有必要制订更加详细的水生动物防疫应急计划。根据疫病流行的范围,水生动物防疫应急计划分国家、省、地、县以及养殖场等多个层次。应急计划应对疫病发生后各有关部门的具体任务有明确的划分,职责要落实到人。基层养殖场的应急计划应作为其发放养殖使用证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求对疫病治疗、管理、报告、死亡动物及养殖用具和废水的处理做出具体规定。在应急计划中,应对感染动物、动物产品的处理进行适当的补偿。
十、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资格考核和管理
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是我国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水生动物防疫工作法定的专业技术人员。
为加强对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管理,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已制订《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人员考核任用管理办法》,并下发各地执行。水生动物检疫员经考核审查通过后领取统一的执法证件。水生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的考核应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考核标准试题库,主要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考核。
水生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将逐步纳入兽医技术系列,评聘兽医师资格,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和渔业局将共同研究制订评聘办法。
《水生动物防疫监督员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十一、水生动物防疫证章管理
水生动物防疫人员在实施检疫工作时应依法行政,出示统一的执法证件和出具统一的检疫消毒证明。
具体管理办法是:
1.水生动物检疫员证、章:
各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提出水生动物检疫员证、章数量,由部渔业局统一发放。证、章按农业部要求统一印制。根据水生动物检疫员考核结果,由部畜牧兽医局和渔业局联合发文,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持检疫证到各省畜牧主管部门盖章,盖章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2.水生动物防疫监督员证:
拟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省(市、区)开展水生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试点工作方案及水生动物防疫监督员证的报批程序将另行规定。
3.水生动物防疫检疫证明;
根据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结果,执法人员出具统一的证明。(1)水生动物产地检疫证明;(2)出县境水生动物检疫证明;(3)水生动物运输工具消毒证明。以—亡证明由农业部渔业局统一管理发放,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统一领取,有关使用管理办法另行规定。水生动物防疫单据按照国家关于水生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填写。
篇8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失信惩戒与正面引导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实现边整治边规范,在整治中求规范,在规范中求发展,努力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二、整治目标
通过今年的努力,摸清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状况,建立企业普查档案;基本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完成肉制品等10类食品、启动茶叶等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基本完成区域性、行业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食品生产质量明显提高,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三年的努力,食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更加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长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工业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得以建立;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得到有力保障。
三、整治内容、范围和重点
(一)内容。通过普查登记,着力整治没有基本质量控制措施,产品标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非食品原料和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及产品质量低劣等问题。
(二)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洗涤剂、消毒剂等生产和加工企业。
(三)重点。重点产品是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今年整治的重点是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和直接危及人体健康的食品(如饮用水、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酒类产品、酱腌菜、饮料和儿童食品等)。重点区域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区域。重点的对象是不符合基本准入条件、管理薄弱、质量安全无法保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除红、黄牌警告的区域性质量问题产品和*黄酒外,各地还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种或几种具有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开展重点整治。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5月25日前)。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工作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组织食品生产加工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诚信守法意识和自查自改的自觉性。
(二)普查建档阶段(*年5月26日至6月20日)。各地通过“进村入户入企”的办法,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状况,并建立普查信息档案,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各县(市、区)要将普查情况于6月底报市质监局并由市质监局汇总后报市政府。在普查基础上,按照浙政办发明电〔*〕72号有关要求,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
(三)集中整治阶段(*年6月21日至11月30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配合,严厉查处无照生产加工食品窝点和超范围生产行为;全面清理卫生许可,取缔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对A、B、C、D四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照浙政办发明电〔*〕72号有关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
(四)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各县(市、区)要对集中整治工作及时进行“回头看”,在做好查漏补缺的同时,做好总结工作,并于12月10日前将整治工作总结报市质监局,市质监局根据省制订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验收标准组织验收,形成全市整治工作总结分别报市政府和省质监局。
(五)巩固提高阶段(2006年至2007年底)。在*年整治工作基础上,从健全制度和完善机制上着手,切实加大治本力度,巩固和深化整治活动成效。通过健全质量监督工作网络,加强食品行业的准入管理,完善食品质量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案件移送机制、食品生产企业质量诚信机制、举报奖励制度、食品监管责任制和制假“黑名单”通告制度等措施,强化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管手段,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质监局、经贸委、农业局、卫生局、环保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检验检疫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袍江工业区管委会和镜湖新区管委会的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建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质监基层网络建设等工作。各乡镇(街道)等基层行政组织负责做好各自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工作,明确分管领导,落实监管责任,与辖区内的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及时向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通报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级质监部门负责牵头做好整治活动的具体工作,经贸、农业、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检验检疫等部门应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共同抓好整治活动。
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日常监管,严格实行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行为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并将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部门。
工商部门要认真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取缔无照生产食品行为,查处食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的违法行为。负责依法吊销违法企业营业执照,并将营业执照发放、吊销、注销等有关处理情况及时通报质监、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要依法实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负责卫生许可的清理整顿,组织食品生产加工场所的卫生状况和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反卫生许可的违法行为,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质监、工商部门。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经贸、农业、环保、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切实承担各自领域的整治任务。
各部门之间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探索联动协调机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和重复执法。
(三)从严整治,依法处罚。各地在开展普查整治活动时,应集中力量,切实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及时处理生产加工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案件,对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大力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设立公开电话,方便群众投诉举报。
- 上一篇:产品质检员工作计划
- 下一篇:医疗产品售后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