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方面的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通信方面的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配电网自动化模式开展过程中,要进行网络结构的有效保护,从而实现用户的供电线路相关故障的解决,确保其线路的健康供电性,上述环节的开展,也需要进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这两者的有效协调。从而实现供电设备潜力的挖掘,确保其设备资源的有效节约,通过对配电网络自身设备潜力的有效挖掘,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优化配置,实现配电线路及其设备运作状况的有效深入。这样就可以促进电网相关故障问题的解决。改善供电质量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还可以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改善供电质量。具体来说首先是可以优化无功潮流减少线损防止因过负荷产生的供电质量下降其次可以减少供电和维修工作中所需的人工参与最后还可以对配电网的负荷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为电网的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光纤通信技术是日常配电网络的重要应用模式,该模式进行了光波为信息载体模式的应用,通过对光导纤维的应用,满足了当前配电网络通信的需要。其具备比较成熟的通信技术,实现了县级企业的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这种光纤模型相对于其他的通信技术具备良好的应用优势,首先其具备较宽的传输频带,具备比较大的通信容量。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进行损耗的有效控制,并且其抗电磁干扰性是比较强的。当然该模式也有一系列的应用缺点。一次性建设投资大。光纤连接比较困难,一旦发生故障后,修复工艺要求较高。维护费用高,需专项维护和管理。在现今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由于造价高昂等原因限制,光纤通信主要应用于:主站与子站之间、重要负荷,如配电网自动化的SCADA系统、中心城区的电房、环网柜等。
二、配电网络通信模式的应用形式
通过对无线公网通信模式的应用,可以确保县级企业的相关通信系统的建立健全,实现相关设备的有效应用,为其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通信服务。公共通信网在运作过程中,其通信质量是比较高的,也与它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该公共通信方式的应用,可以确保数据信息自动化模式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语音系统的健全。在无线公网通信系统运作过程中,3G模式、GPRS模式等都是比较常见的配电网络应用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体系的健全,3G应用模式不断得到优化,目前3G在我国商用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当中,但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自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正式开始商用后,其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了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大中城市。作为移动数据业务最主要的承载方式,与其他通讯方式相比,GPRS业务具有实时传输、网络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基于GPRS数据传输业务在配网自动化终端得到了广泛应用。载波通信模式就是通过对现有电力线的应用,实现数字信号的传播,来满足日常通信的需要。这种模式具备一定的应用优势,对通信实时性没有高标准的要求,即使在一些因为断电而导致的通信中断的情境中,也可以进行应用,非常方面日常配电网自动化的某些应用场景、模式。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针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条件,展开相关应用模式的优化,实现其自动化系统模式、实施模式、配电模式等的协调,以满足当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这是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应用程序。
三、县级企业配电通信技术之下的自动化模式的优化
1在县级企业配电自动化模式的进展过程中,要针对其主站系统展开设计,确保其设计思想的优化,实现其设计模式的模块化发展,确保其层次性的提升。在优化过程中,要展开软件层次的划分。比如基础应用平台,其他应用模块等。进行功能的有效开拓,促进其有效修改。这样可以方便日常基础平台层的应用,实现整体系统的可靠性的提升。在基础平台的应用基础之上,可以进行功能的模块化的发展,确保其功能的延伸。网络结构设计的配置优化,网络结构设计分为硬件上和软件上。硬件上应设计为双网平衡,分流互为并用的模式,以增加带宽与通信的可靠性。软件上设计为C/S模式和B/S模式。凡属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站全采用C/S模式,可以授权进行控制操作和修改各类数据库;凡属于仅浏览查询性质的工作站全采用B/S模式,工作站仅使用IE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配电自动化的各类数据和画面,但不能修改。
2在配电自动化模式应用过程中,主站系统需要进行其他自动化系统的协调,实现相关电力运作信息数据的共享,避免其各个信息的孤立化。通过对子站终端设计体系的健全,满足现代化的县级供电企业自动化配电网络管理的需要。为了满足当下的配电网络自动化体系的发展,要展开配电网咯的抗干扰性的提升,从而满足现实经济配电化网络的应用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其远程供电查询模式的优化,可以展开通信方案设计模块的优化,这对配电网络信息的共享、维护及其传递都有良好的作用。系统采用GPRS无线通信方式,解决了以往无线通信设备昂贵,可靠性差的弊病,提供双向的可靠的实时信道。配合远方终端设备,实现对配电网中任何设备运转情况的监控。同时,GPRS通信借助移动现有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不需要额外铺设通信线路,减少了施工费用;而且覆盖阔广、运营成本很低,能够适应复杂的实际状况。通信内容:包括远程控制开关的动作,如合闸、分闸等;远程查询开关的工作状态,如正向有电/无电、左供电/右供电等。
3在日常的配电网络通信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为了保证该环节的综合效益的提升,我们要展开相关模块的分析,比如对公网数采服务器的应用,这需要利用移动公司提供的线路设备,进行GPRS网络系统的接入,通过对该虚拟专用网络的应用,实现与无线终端的数据通信环节的协调,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提升。在应用过程中,为了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提升,可以向移动运营商进行APN专网的申请。通过对该网络通信模式的应用,实现IP的固定,限制使用其他APN服务。无线终端数据传输过程全部在移动GPRS的APN专网内完成,无需经过公网,与外界完全隔离,充分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该应用模式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适合于安全性要求较高、数据点比较多、时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是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的最佳组网方式。
篇2
【关键词】 电力信息技术 电力系统 开发 应用
电力系统实现智能态控制将成为我国电力系统从稳态控制转向动态控制的必然发展趋势,实现智能态控制已经被作为电力系统实现完整控制时代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电力系统的开发就离不开电力信息技术,可见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之重要。
一、对电力系统的认识
电力系统由多个环节组成,其中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环节。电力系统的运行需要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为了保证电力一次设备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需要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控制,以达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一些测控装置、保护装置、有关的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监控系统为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包含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其中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二、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2.1 发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发电环节用到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其中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设备的运行状况。为了更好的发挥发电功能,更高效率的控制规律,就突显出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大型发电机发电过程中通过电力信息技术可以省掉了一些中间的惯性环节,达到对规律的良好控制;通过电力信息技术对风力发电系统的有效控制使发电高效快速的运行。
2.2 输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电力信息技术可以大范围的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电力信息技术可以稳定、高效的控制直流输电技术,控制调节其灵活性,在我国的远距离输电中拥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世界电力系统,成为了世界各地的输电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它不仅实现了对交流输电的灵活控制,而且大幅度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水平,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2.3 配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配电环境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加强了供电、用电的安全性,并保证了质量标准,减少了各种干扰,电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开发投入和生产成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切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伴随着电力市场中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此技术在电力系统产生的作用之大,使我国的电力系统高效快速的发展。
2.4 节电环节开发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开发的过程中,电动机要挖掘其自身的节能潜力,这就涉及到节电环节,可以通过电力信息技术控制电动机的调节速度达到最佳的节电效果。目前为止,通用的节能应用在机械中的控制、节流效果十分可观,电力信息技术可大范围的调速、可以高精度、高效率的实现无极调速,对节电、减少无功损耗及提高功率十分有效
三、电力信息技术发电系统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电力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由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电力装备组成的综合体,逐日增大的电力系统信息量满足了自动化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电力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因素越来越多,可直接观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这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如今,我国在电力信息技术在电力系统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适应化、智能化、最优化;在电力系统中,不管是在设计分析上还是在理论工具上,还是控制手段及研究人员方面都广泛的应用了电力信息技术,可见这项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开发应用之广泛,影响之重大。
篇3
关键词:栅格化信息系统;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栅格基础设施;实验支撑服务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2-001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2.008
基于云算、服务化技术以及探索性技术等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对于建模仿真领域之中各类完全不同的仿真系统在更广范围当中的有效操作与集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综合体系对抗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和涌现性,提出了以“栅格化的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对抗仿真实验体系,同时就其中的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地探究工作。栅格化信息系统是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核心与基础,探索性框架则是体系对抗仿真实验之中的指导性方法论,适应性学习即为其最主要的手段措施。
1 构建实验框架
就协同仿真实验框架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应当将核心重点放到体系对抗一体化仿真执行的一整个流程之中,将栅格服务架构作为底层核心,紧紧围绕体系对抗仿真任务,针对体系对抗定量分析与方案的验证提供必要的运行支持架构,并且也可针对有关的对抗训练提供更加真实的模拟环境,构建起面向体系的对抗作战需求的实验架构。
仿真实验框架在主要的层次规划上可分为四个级别,其依次为栅格基础设施、实验支撑服务、实验规程与体系对抗实验。
1.1 栅格基础设施
栅格基础设施集成实现了针对各类系统的控制。其所控制的系统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各类实体设备,也可以是各类模拟器设备,可同时支持虚实结合的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栅格基础设施能够实现对管理与维护的同时支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顶层应用。依据设计标准,栅格核心服务涵括了九大部分的内容,即发现、安全、分发、调节、存储、消息、聚合、管理与资源等服务内容。
1.2 实验支撑服务
实验支撑服务是基于栅格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将体系对抗仿真实验作为设计主线,仿真实验工具其能力可被视之为仿真服务所采取的动态组合与集成,进而达成面向特定体系对抗仿真任务的仿真工作。实验支撑服务主要涵括了三方面内容,即急促服务、模型服务、应用服务。
1.3 实验规程
由实验规程角度来说,体系对抗仿真实验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了实验规划、相关应用生成、仿真过程运行以及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价值评估。仿真运行大多是通过仿真基础平台、多种分布式仿真软总线以及基础服务基础上的组件所构成的。在模拟仿真之时,可应用资源服务、虚拟机制,从而实现仿真单元对不同分布软总线的全程访问,达成多异构总线协同仿真对抗体系。
1.4 体系对抗实验
要素与过程一同构建起了面向体系对抗的一体化仿真实验框架。根据应用体系对抗态势博弈、计划评估等相关问题而展开探讨,并针对对抗问题提出新的概念化设计体系进行统一、通用的解答。在一体化协同仿真体系架构下阐述了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样貌概况,主要通过综合信息服务为工作前提,在自身系统体系对抗仿真的基础上,也可同时给予其他的仿真实验系统提供以有关的服务,仿真实验系统和相应的C4ISR系统还可实现无缝交互、互相结合、同步工作。
2 关键技术分析
为了能够切实有效地保障上文所提到的栅格化信息系统,确保其框架结构能够有效实施与运转,就必须要针对以下四项核心技术展开具体的研究与探讨。
2.1 体系对抗仿真服务规划技术
鉴于在分布式的仿真环境之中可用资源数量巨大,且资源往往是呈现出不均匀、大范围、变化性的分散状态,由此必须要能够依据体系对抗仿真和评估任务进行自主协商和有效调度,进而达成适宜的资源调配方案,产生出虚拟化组织架构体系,共同完成体系对抗仿真实验。
受制于自主协同的仿真服务规划技术,当前应当依据实际的仿真任务,针对实验任务需求进行解析,若存在可关联的仿真服务,自动协同选取,对可用资源进行优化处理生成仿真联合体。服务规划的底层基础为对分布式地域以及领域环境下的仿真服务动态组织与关联查询。
2.2 面向嵌入C4ISR系统的一体化协同仿真技术
系统最为核心的工作目标是为了促使仿真系统能够和C4ISR系统有效合并,促成仿真系统与作战系统的有效集成,达成两者间信息的互相分享。大量的研究内容均证实,在应对不断复杂的信息环境时,单纯凭借仿真系统亦或是嵌入C4ISR系统均难以满足于实际需求,需将此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仿真系统可促使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变得可视化,同时通过嵌入C4ISR系统所提供的实时信息反馈也是系统运行的主要依据来源。在C4ISR系统当中其更加注重于当下所发生的实时信息,此类信息内容共同构成了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变化掌控。要达成对体系对抗实验研究以及应用的目标,便要先将仿真系统嵌入到整体评估系统与方案规划当中。
在C4ISR系统的模型架构当中需将计划树作为主要核心,整体系统是通过多项仿真服务、计划服务、监控服务、调度服务以及相关的分支服务所共同构成。其中监控服务的核心功能作用即为针对实时发生变化的信息状况进行监控,利用仿真服务,并在综合考量各类指标体系基础上达成对计划的评估分析,对比所获取的实时信息和计划取其是否相同,若存在差异,便可调取选用监控服务来就此类差异有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展开评估,并最终决定是否重新进行计划的制定与优化处理。若仍需重新进行计划规划,便应当通知调度服务,此项服务是基于优先级安排计划服务到计划树当中的某一节点位置。计划制定服务需针对计划予以及时更新,进而将无用的分支及时删除,选出分支来满足于服务要求,并由此产生出新的计划分支,同时利用计划仿真最终选取出适宜的分支节点并将其纳入计划树当中。
2.3 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探索性框架
探索性的分析理论对于处理复杂性问题带来一种较为良好的思路方法,尤其适用在处理一些具有负载条件之下的体系对抗仿真实验方案生成与优化。探索性分析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可与接受,然而怎样就@一分析方法展开具体的应用则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挑战,尤其是对于大规模实体相对较为复杂的系统而言更是这样。
要能够有效地展开探索性分析,就要先建立起适宜于探索性分析特性的模型架构;在实施探索性分析之时,必须要能够基于极端复杂的环境下快速找到仿真实体,同时还可对实体属性与行为展开更加具体、深入的探索。为了更好地适应此类需求,必须要在进行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应用多分辨率的模型建构实现,及时定位到所需研究的仿真服务;仿真系统属性及行为设计是能够进行深入探索的,利用状态来促使此两者能够被协同关联起来。在体系对抗实体属性以及行为探索的阶段当中,必须要依据相应的操作步骤与规范,选用科学性的探索方式,进行来探索感兴趣的领域。
体系对抗仿真实验的探索性分析能够将复杂环境之下的对抗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在应对复杂环境下的不确定性情况时,可借助于针对动态环境之下的体系对抗效能做出高效、快速的探索,全面认知并掌握复杂环境体系下的对抗问题。
2.4 基于适应性学习的体系对抗实验方案优化技术
相较于一般性的实验方案设计,体系对抗的不确定性、适应性和涌现性特点,对于实验方案设计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实验方案设计过程可共分成两阶段,即:方案建立阶段与方案优化阶段。在体系对抗方案建立阶段之中,需针对实体采取多分辨率建模与实体属性及行为参数的探索,需完成庞大的实体交互工作,涌现出大量的仿真结果;在对实验方案优化之时,必须要能够依据最终所获得反馈结果展开适应性学习,就实体属性与行为进行调节,促使实验当中的实体结构更加科学,进而达到对抗实验体系的科学优化。
实验方案建立阶段即为准备过程,其主要是由空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仿真问题之后,逐步建立实体多粒性层级架构,在创建之时需就实体参数持续予以探索,直至达到理想效果。在实验方案的优化阶段当中,可采用完全不同的参数组合以及随机种子在一定的行为规则要求下对想定结果进行循环重复,就其最终的运行结果予以分析探讨,进而依据所得到的结果来就实体行为或方案进行调整。在实验方案优化阶段,会牵涉大量的实体部分,各实体之间的交互行为要想取得较为良好的模拟效果,就必须要加强对实体行为的交互与协作。了解实体在交互过程之中所出现的状况,进而获得结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面向栅格化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仿真实验体系与技术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具体阐述了仿真实验的框架结构,而后就仿真实验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其中主要包括体系对抗仿真服务规划技术、面向嵌入C4ISR系统的一体化协同仿真技术、基于适应性学习的体系对抗实验方案优化技术等内容,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研究工作能够为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大勇,鲍爱华,蒋晓原,等.C4ISR体系对抗仿真中导调成员的设计与实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3).
[2] 张明智,胡晓峰,司光亚,等.基于Agent的体系对抗仿真建模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5,(11).
[3] 李振,方胜良,涂本荻,等.空间信息对抗仿真实验框架研究[A].2012年第14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
[4] 李斌,刘苏洋,许发国,等.基于回合制对抗推演的探索性仿真实验兵力行动序列生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4,(2).
篇4
【关键词】 电网 冰灾 应急通信
1 引言
冰雪灾害对电网有严重的危害,2005年春节期问,湖南、湖北以及重庆地区,由于连续大范围的降雨降雪,出现了50年罕见的最为严重的冰灾,多条供电线路近乎瘫痪,影响生产和生活长达一个多月;2008年初南方大范围的冰灾,全国500kV变电站停运15座,占受灾区域500kV变电站总数的7.54%;220kV变电站停运86座,占受灾区域220kV变电站总数的5.97%;500kV电力线路停运119条,占受灾区域的19.01%;220kV电力线路停运343条,占受灾区域的9.38%;500kV杆塔倒塌678基,受损285基,占受灾区域杆塔总基数的0.742%;220kV杆塔倒塌1432基,受损586基,占受灾区域杆塔总基数的 0.697%,多条供电线路近乎瘫痪,影响生产和生活长达一个多月[1]。冰灾应急通信可以通过对温度、湿度、雨量、覆冰厚度等数据的整合分析,采取针对于冰灾现场环境的合理高效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保障电网安全生产,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应急通信的分类
2.1 有线通信方面技术
整个有线通信技术包含常规使用的电话网和互联网等,这里面的有限公共电信网,它是全国现今分布最为广泛的关于信息交换的网络,这个有线通信技术本身具有覆盖的面积广泛,在适应性方面很强,实际需要的成本低等显著特点,是在自然灾害相关的应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通信方面的技术。
2.2 移动通信相关技术
移动通信的技术本身具有个人通信方面的特点,这样的关于移动定位技术就可以提高帮助受灾获救方面的可能性。一些方面的移动接入技术,就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设备进行快速的恢复,在灾害发生地区有关的通信方面,它在这样的应急通信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
2.3 卫星通信方面的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已然成为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应急通信方面的技术,关于卫星通信技术通常不会受到一些紧急事件方面的影响,而且我们从卫星通信技术方面的通信网络来进行观看,其在实际覆盖的区域内较为广泛,这样就可以较好满足关于应急通信在广度方面的需求,这其中的卫星通信方面的技术主要的不足就是在实际通信方面的容量是有限的,需要的成本很高。
2.4 专用数字集群网方面的技术
这个技术和卫星通信方面的技术一样,一些专用数字集群网技术实际的通信容量不大。一些专用数字集群网络基本都是独立进行指挥的网络,它们拥有其他相关的应急通信技术本身不会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在实际响应的速度方面和群组指挥相关方面等。
3 应急通信指挥车
应急指挥车是固定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工作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可移动的分指挥中心,负责现场指挥工作,并与应急指挥中心保持实时的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具备的功能有调度通信(VOIP/GSM/CDMA/卫星电话)、数据采集和传输、指挥车之间协同工作、现场图像接入和上传、图片抓拍、GPS定位、文字交互、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等。
应急移动通信车配备的车载应急通信系统,利用多种通信(有线无线方式并用)方式冗余备份,将视频会议、数据交换、局域网络等多种现代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能够实现点对多点的视频、数据、语音的实时传输,具有灵活机动、性能稳定的可靠性能,配置现代化办公设施,搭建现场指挥完整的办公环境[3]。
4 卫星通信
与地面通信相比,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范围大、不易受陆地灾宫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可灵活调整等优点,可同时传播语音、数据、图象等数据。可建立综合通信系统,实现目前固定通信的所有业务,特别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具有移动灵活、建立通信链路快捷等优点,可以实现重心下移、终端前移,所有这一切使卫星通信系统成为应急保障通信的主要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系统的优点:卫星通信是真正的全球通信,砚盖面广、容量巨大,通信基本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通信质量好,可靠性高。链路环节少,故障率低,通信畅通率高,适于多种业务和数据率;直接面向用户,方便、快捷、机动性强,特别适用于用户分散、稀路由和业务量小的专用通信网。因此卫星通信系统是构建应急通信网络的最佳方案[4]。
5 WiMAX
在众多的无线家族成员中WiMAX 以IEEE 802.16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支持的常用接入距离为7-10千米,最大可达50千米。此后相继推出了802.16d和802.16e等一系列标准,重点是增强设备的互操作性和终端的移动能力[5]。WiMAX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传输距离远、速度快。WiMAX基站可以提供最高每扇区75Mbit/s的吞吐量。每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最大可达50km,典型的基站覆盖范围为6-10km。
(2)Qos机制完善。为了提高通信服务质量IEEE 802.16对MAC层进行了诸多改进,引入了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码)上行/下行协议,可以对用户接入网络进行智能控制,不但改善了系统的时延特性,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还可以提供优质的语音和图像服务。
(3)高度的数据安全性。WiMAX提供了完善的加密机制,它在介质访问层(MAC)中定义了一个加密子层,支持128位、192位及256位加密系统,通过使用数字证书的认证方式,确保了无线网络内传输的信息得到完善的安全保护。
(4)系统容量的可升级性。新增扇区简易、灵活的信道规划使容量达到最大化,并且允许运营商根据用户的发展来逐渐升级扩大网络。灵活的信道带宽规划适用于多种频率分配情况。从单个用户到数以百计的用户,MAC层协议可以保持高效的分配机制。
6 应急通信系统的组成
应急通信系统设计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卫星通信车和应急会议车。应急通信车和会议车构建电力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现场指挥中心,通过卫星,移动网络等方式,与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组成前方、后方应急指挥通信网。结构设计见图1。
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设计满足突发灾害地点与调度应急中心的音视频通讯、数据传输的畅通,由于突发灾害极可能同时对公众通信网络造成致命破坏,应急通信系统需要专用网络(采用卫星应急通信);同时在道路不通的山区,现场不易到达的情况下,采用WiMAX技术;另外还必须在任何需要的时候都能做到立即出发、尽快到达,能满足电力调度应急指挥要求,通信、办公设备应配置到车上;系统架设要求简单快捷可靠,尤其是在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和各级指挥中心之间的应急通信联络顺畅极为重要,早期黄金时间内要使险情报告、抢险指挥、资源紧急调度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三者结合应急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视频会议、办公网络及无线集群的通话功能,可以随时与现场和重要场所建立通信联络,获取突发事件现场的重要视频、数据和信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处置、恢复等各环节的有效管理,及时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和状态,保证了及时组织、指挥应急处置的效率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陆佳政,张红先,方针等.湖南电力系统冰灾监测结果及其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12):99-105.
[2]刘海山.应急通信的关键技术以及在石油通信专网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2(3).
[3]祝庆荣,罗伟婷.广东电网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探索和应用[J].科技风,2011.
篇5
曲箫扬 长江职业学院 430074
【文章摘要】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4G 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在本文中,简单阐述了4G 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相应的通信系统和比较核心的技术,此外,还具体剖析了4G 移动通信技术存在的安全方面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有效解决策略。
【关键词】
4G ;移动;通信技术;概念;安全;系统;策略
全球上第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研制成功的,进而拉开了移动通信时代的序幕,同时在逐渐进步的科技当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直到现在,4G 移动通信网络在移动通信这个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与3G 移动通信技术相同,都广泛应用在世界的范围之内。相比于2G 移动通信,3G 通信系统有着许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在电路交换、统一标准、业务管理、接入速率、网络安全以及视频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足,所以,人们将大部分的希望寄托于4G 的移动通信。
1 简述4G 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般来讲,4G 移动通信技术能够被定义成分布网络以及广带接入,它的非对称的那种数据传输的能力应该保持在2Mb/s 以上,能够对4G 移动通信的相关用户提供大概150Mb/s 的清晰视频的相关服务,还能够实现传输三维图像。同时, 4G 移动通信能够实现两个不同的频带网络或者无线平台之间的无线传输,并能够不分地点时间,可以对互联网宽带进行随时介入,除了网络的基本信息之外,还能够为用户有效提供数据整理、地点定位以及远程遥控等各种功能。除此之外,4G 的移动通信系统也属于是一种更加高级的移动宽带的通信系统,具体的特点是多功能进行一定的集成,属于宽带接入的一种IP 系统。
2 4G 移动通信的相关系统
2.1 接入系统
一般情况下,4G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系统主要包括:1)无线系统(比如DECT 等);2)无线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如2G 等) ;3)短距离的连接系统( 例如蓝牙等) ;4)固定无线接入以及无线环路系统;5)无线的局域网系统;6)相应的卫星系统;7)有线系统;8)广播电视的接入系统( 如DVB - T、DAB 等) ;9)STS 平流层的相关通信系统。同时,4G 移动通信网络的相关接入系统存在的比较显著的特点为:智能化的模式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基于公共的一种平台,利用各种相应的接入技术,实现网络平台间的协作以及无缝连接,运用最优化的工作方式有限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2 核心网络
通常来讲,4G 移动通信系统当中的核心网是基于全IP 的一个网络,也就是基于IP 的网络维护管理、基于IP 的承载机制、基于IP 的应用服务以及基于IP 的网络资源控制。相比于3G 移动网络,4G 移动系统有着很多根本性的优点,具体表现为:能够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其中,核心网相对独立于无线接入的具体方案,可以有效提供端、端之间的IP 业务, 可以兼容已经存在的核心网。核心网有着相对比较开放的一种结构,基本允许空中接口可以接入到核心网;此外,核心网可以将传输、控制以及业务等分开。
2.3 移动终端
我们知道,4G 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4G 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终端和3G 系统的不同。而4G 移动终端应该可以有效支持广带宽以及高速率的相应要求,与此同时,4G 移动通信终端还应该能够保证可以适应不同的QoS 指标要求、不同的空中接口要求以及终端用户在移动性能方面的一些要求来对用户的相关需求进行一定的满足。为了能够对不同的空中接口进行兼容,那么移动终端应该具备更新软件方面的能力,并能够利用软件的下载来实现更新。除此之外,在4G 系统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终端形式, 化妆盒、手表或者眼镜都有一定的可能会成为4G 系统的终端。在未来,4G 移动终端会具有下面的一些具体特征:1)更高的网络联通性( 无线设备能够利用Adhoc 方式来进行组网) ;2)更强的交互性能( 更加方便的网络和个人接口) ;3)更加丰富的个性化服务( 更加支持GPS 定位、蜂窝电话以及寻呼等业务) ;4)更强的安全保障功能( 比如嵌入式的那种指纹的认证) ; 5)更强的动态自重构的能力( 能够对业务要求和网络条件进行自我适应) ;6)更强的识别语音的功能。
3 4G 移动通信的相关技术
通常来讲,4G 通信技术主要包括MIMO、OFMD 以及智能天线等一些技术, 有着信息量比较大、可容性比较强以及传输速度非常快等各种优势。4G 移动通信相比于3G 来讲,有着相对比较高质量的视频通信,有着清晰化的视频图像以及高速率的传播,能够为视频通话以及直播论坛等有效提供更加稳定的一种信号支持, 与此同时,使用没有固定地点的无线网络服务来有效提供定时、通讯定位、远程控制以及信息收集等服务。
3.1 MIMO 技术
该技术的效能主要在于改善通信质量以及提升通信效率,设置多副发射天线并将其接入到天线当中来有效实现该技术的相应功能,本质上来讲是以空间分集以及空间复用的增益作为信息系统来有效提供支持,这就能够使用空间分集的可靠性以及空间复用技术的容量性,实现支持信道。因为该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将比较传统恶通信系统当中的衰落因素转化通讯性能方面的增加,能够实现提升传输业务的速率,从而可以有效实现提升无限通信的性能。
3.2 OFMD 技术
这种技术一般指的就是正交频分复用的一种技术,属于4G 技术的一种核心, 能够把信道大体分成多个正交的子信道, 转换高速数据信号为低速的数据流,进而实现调整每个子道方面的信息传输,这就会对频谱效率进行有效提升,实现抗码以及高速传输之间的干扰。
3.3 智能天线技术
智天线技术主要由天线阵、波束形成网络以及波未形成算法三个部分组成, 基本功能为信号干扰防御,为了有效实现该功能,应该有效借助于各阵元信号的调整相位以及加权幅度,天线阵列方向的图形进行改变的情况下将其抗干扰的功能有效实现,在该功能的相应刺激之下,该技术应该被应用到缓解资源、提升信息容量、提升通讯质量以及提升传速当中。
4 4G 通信技术在安全方面存在的威胁
目前,存在着非常多的对4G 通信技术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最为主要的是一些无意识的人为的错误、故意的人为的破坏以及攻击、泄露密码以及系统的漏洞等一些因素,进行了如下的总结:
4.1 软件安全以及应用系统方面的漏洞
网络的浏览器以及网络服务器出现问题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现象,很难做到不出问题,由于它刚刚进行研制,目前还处在进行试验的阶段,还不是非常的成熟, 同时还因为存在很多人不能充分把握该技术等,很容易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系统方面的问题,死机属于极其正常的现象,因此主要的问题是系统以及软件的不成熟,应该对系统以及软件进行大力研发。
4.2 黑客一般来讲,黑客是编辑程序的人员, 他们可以进行程序的编辑以及系统的操作,同时具有非常高级的知识,并通过安全漏洞非法进入到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之内,有着非常大的危害。 4.3 病毒
通常情况下,很多网络方面的东西基本都比较怕病毒,所以4G 通信技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非常多的病毒会对传输路径进行一定的破坏,进而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出现问题,会出现乱码或者会接不到信号,根本不能预防病毒,只有对自己的系统进行更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有效防止病毒入侵。
5 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策略
只存在检查以及防范的通信系统对于保证可靠以及安全是远远不够的,该系统还应该具有自动恢复以及抗病毒侵袭方面的能力。由于系统根本就做不到所谓的万无一失,一旦发生检漏以及防漏等事情,那么一定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同时, 也不可避免天灾人祸,这也会造成毁灭性的通信技术系统方面的破坏。系统容灾技术,就算有系统灾难发生,也会对系统以及数据进行快速的恢复,能够有效完整地保护网络信息系统方面的安全。
目前,主要是为了进行数据的备份以及基于系统容错的一种系统容灾方面的技术。在系统当中,最后的屏障是数据备份,不容许出现任何一点闪失。但是,离线的介质根本就不能有效保证不会出现差错,数据容灾进行数据安全的保证主要利用的技术是IP 容灾技术,在使用数据容灾时应该存在两个存储器,在两个存储器间建立复制方面的关系,同时,两个存储器不可以放在相同的地方,应该是分别放在本地和异地。放在本地的那个存储器应该服务本地,供本地进行使用,而放在异地的存储器应该进行关键数据的实时的复制以及备份。两者之间通过IP 进行相互连接,会构成相对比较完整的数据方面的容灾系统,同时也可以提供数据库当中的容灾功能。
6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对待通信的新技术时,我们应该有意识的保持更加的冷静以及理智,一定不会有一帆风顺的4G 演进的道路,未来我们会面临着机遇以及挑战。所以,我们应该抓紧进行先进软件以及系统的研发,有效满足现代时代的一些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 白曙光. 基于4G 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缺陷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4(15):56–57.
[2] 李强. 刍议4G 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J]. 通讯世界,2014 (1):34–35.
[3] 伍伟化.4G 移动通信技术与安全缺陷研究[J]. 信息通信,2014(9):78–79.
篇6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微波属于通信的一种传输方式,对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来说,便是以微波为途径,然后完成对数字信息的传输。同时,通过对电波空间的利用,可以对各类不具关联性的信息实现传送。发展至今,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成为了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该技术具备多方面的作用,比如完成电话信号、数据信号及图像信号的传输等。鉴于此,本课题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它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手段。最初的微波通信系统都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同为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在传统的传输领域外,数字微波技术在固定宽带接入领域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工作在28GHz频段的LMDS已在发达国家大量应用,预示数字微波技术仍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备多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抗干扰。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备强烈的抗干扰能力,不会有线路噪声累积。数字信号所具备的再生功能,可以使数字微波当中继通信的线路噪声避免逐站累积。如果由于干扰让数字信号发生误码,则在以后传输中要想使误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则非常困难。因此,误码便会呈现逐站积累的趋势。2、保密性。数字信号极易进行加密,数字微波通信设备有扰码电路的应用,同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完成加密电路的设置。并且,基于数字微波通信当中,所应用的天线具备非常强烈的方向性。因此在与数字微波射线方向发生偏离的情况下,是无法获取微波信号的。3、节能降耗。由于数字微波通信设备不会占用很多空间,因此具备节能降耗的特点。4、易构建数字通信网。基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系统当中,能够进行数字信息的传递;并且,还能够通过对计算机的应用,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控制及传递。
三、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分析
(一)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初始阶段,微波通信系统均为模拟制式,与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具有相似性,均为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主要传输模式。大致上分析,在我国,城市之间电视节目的传输便是借助微波传输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在传输系统过程中,同步数字系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也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固定宽带接入领域当中,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表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具备优良的发展前景。
(二)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由于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本身具备的不同特点,其发展方向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实现QAM调制级数的提高。对于目前的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来说,要想使其频谱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一般需要利用多电平QAM,即为正交幅度调制。现状下,主要使用的为512QAM,未来可能会使用1024QAM或2048QAM。以此作为基础,在信道滤波器的设计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余弦滚降系数可以维持在一定的程度。2、网格编码调制技术与维特比检测技术的应用。要想使系统误码率实现有效降低,便需要使用具有复杂特点的纠错编码技术。但是,利用该技术会降低频带的利用效率。因此,网格编码调制技术便在其中起到了实质性的处理作用。在使用网格编码调制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使用维特比算法完成解码。就目前而言,在高速数字信号传输过程中,使用该类解码算法具有一定的难度。3、自适应时域均衡技术的应用。要想使码间干扰率得到有效降低,便需要使用自适应时域均衡技术,该技术具备高性能及全数字化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使用该技术还能够使正交干扰与多径衰落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有效避免。4、多载波并联传输技术的应用。要想使发信码元的速率实现有效降低,同时使传播色散造成的影响实现有效避免,应用多载波并联传输技术便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同时,该技术还可以使瞬断率实现有效降低,一般降低至改变前的1/10。另外,随着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发信功放非线性预校正等也能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应用探究
数字微波通信具备多方面的特征,包括组网便利、建设周期短及耗费成本较低等。现状下,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应用广泛,并且具备多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可当作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及补充。一般情况下,当干线光纤传输系统遭遇自然灾害时,点对点的SDH微波及PDH微波可以完成及时有效的修复。2、能够为用户提供基本的业务信息。在农村、海岛一些偏远地区中,数字微波通信技术能够得到有效应用,进一步为用户提供基本的业务信息。3、可在城市内的短距离支线连接中应用。包括了通信节点间的连接、基站控制器和基站间的联通等。4、能够实现宽带无线接入。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一种优良的通信技术,具备快捷且方便的特点,在高速数据业务竞争中,该技术也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比如LMDS技术,即为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技术,该技术具备快速启动的优势,只需耗费较低的建设费用,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使组网实现有效完成。
五、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之下,不但能够应用在传统的传输领域当中,而且还能够应用在固定宽带接入领域中,并起到极为有效的应用效果,比如能够当作干线光纤传输的备份及补充、能够实现宽带无线接入等。相信充分利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将能够为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进一步为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完善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1]郑联.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电视直播中的使用地位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4:60-62.
[2]宝玉英.刍议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在电视直播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3:22-23.
篇7
计算机通信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应用,并且发挥着巨大作用,为人们生活提高了较大便利。
(1)在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在办公时越来越依靠计算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而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都可以很好地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信息处理后,大大提高了人们信息交流的速度,同时还减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一方面,一些企业可以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联系新客户、处理内部管理业务等,同时还开发了VPN技术,来办理企业的异地业务,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企业赢得了巨大利润。
(2)在多媒体领域中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运用在多媒体领域体现了很多方面。首先在传统的电视、计算机方面,计算机通信技术推动了网络电视、手机网络的发展,很多电视厂家都在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加强自己产品的革新;其次在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方面,大量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也运用到其中,比如远程教育、视频通话等功能开始陆续出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办公教学需求,还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娱乐需求。远程教育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也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一种,打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家中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文化教育,这样既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随着远程教育的不断开展,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
(3)在即时通信中的应用
即时通信技术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通信方式,比如手机下载的QQ、微信、微博、饿了吧等APP软件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就是它们得以利用的主要工具,主要原理在于手机终端通过服务器和其他手机终端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网络通信的目的。这种即时通信的大量普及对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人们利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可以实现远端即时对话,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利用淘宝、京东商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人们利用饿了吧、美团网就可以在家中等待自己团购的快餐等。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在慢慢被计算机通信技术而改变,从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计算机通信的介入,这样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起居,节省了人力物力,这就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魅力。
(4)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远程控制是计算机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是进一步方便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趋势。比如目前苹果公司的产品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来实现远程控制,人们可以直接利用手机就可以对家中的设备进行指令,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计算机通信技术在远程控制中应用的原理在于:家庭终端设备和电话、计算机等工具相连,从而通过后者来操纵前者的运转,达到指挥的目的。
二、总结
篇8
关键词:电力通信系统 光通信 ASON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107-01
随着我国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近。我国的电力系统中光通信技术经过了三代的发展,第一代主要是大规模发展的SHD技术;第二代是以MSTP为代表的技术;第三代也就是现代较为典型的ASON技术。第一二代的光通信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至于第三代技术,虽然也应用了近十年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1 ASON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作为新一代的光通信技术的代表的ASON光通信技术是通过信令控制实现对用户发起的业务请求等内容的建立或者拆除,使交换和传送融为一体的新技术。ASON光通信技术是在第一二代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仅继承了第一二代通信技术的优点,还可以解决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快速提供电路、快速传输电路以及快速对电路进行恢复和保护这三个问题。随着社会平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电力光缆的应用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这种网络格局的形成为ASON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理平台。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的发展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在不断增加,使用ASON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电力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统的SHD技术相比,ASON技术在快速布置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可以给电力通信系统提供分布式的网络控制能力。并且,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ASON技术可以提高电力光传输网的质量和性能。
2 以ASON为代表的第三代光通信技术的应用
ASON光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是骨干网和城域网。对于城域网来说,由于我国的城域网的业务量相对较大,对业务调度的动态性性要求比较高,再加上电力业务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在局域网中率先应用ASON技术。城域网的特点就是电路调度频繁、对电路的开通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并且数据业务是动态性变化的。鉴于这种特点,在城域网中就可以现在骨干层中应用ASON光通信技术,之后根据城域网的特点,进行逐渐的使用范围的延伸,最终实现在城域网中端到端的光电网络形式。在实际的电力通信系统当中应用ASON光通信技术构建城域网的例子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电力业务逐渐向着专业化和复杂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对各种电力业务之间的关联和流通的要求的增加,这门光通信技术将逐渐投入应用。尤其是对于电力多媒体业务的应用方面,通过使用ASON光通信技术建立城域网既可以实现对业务和网络的保护又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电力系统资源的保护。
3 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ASON应注意的事项
应用ASON光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仍然值得考虑的就是在我国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仍然还是第二代光通信技术。因而,在实现这种新旧技术之间的交替使用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应用这门技术之前首先要做好经济方面的评估,选择合适的交替方案,在实际应用时还应注意组网方案以及设备的选择和业务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3.1 组网方案的选择
现阶段在选择ASON光通信技术中使用时的组网方案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方案是以现有的网络技术为主,在现有的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引进ASON的控制平台,并且通过对现有的传送网络的改进,利用现有的网络实现业务的传输;另一个方案是在现有的传送平面的基础之上重新进行网络建设。这两种不同的方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可以实现对ASON不同层面上功能的利用。因而,在实际的组网方案的选择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建网的功能需要,选择合适的组网方式,之后如果对其他的功能还有需求的话可以在逐步增加。
3.2 设备的选择
在国内目前生产ASON相关设备的厂家主流有华为、中兴、烽火等,相对而言各有利弊。由于厂家较多,为了实现传输网的统一和完整,使得ASON的优势可以被充分发挥就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网络节点的槽位数量多,总线带宽大并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的设备;第二方面,在选择卡板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但是主要的卡板都要使用热备份;第三方面,设备可以满足低阶业务交叉调度工作;第四方面,多个方向的线路应集中在多个业务卡板上,避免集中到一个卡板上容易造成的多方向业务中断的事故。
3.3 业务规划
由于ASON光通信网络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等级的服务,因而在进行业务规划时要从业务保护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业务保护恢复策略。在进行路径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业务经过的距离最短;第二点,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跳数最少;第三点,负载均衡。通过注意路径设计的要点保证业务的可靠性;第四点,对ASON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在进行业务规划时要做好相关的网络管理工作,从而充分发挥ASON的作用。
4 结语
ASON光通信技术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光通信技术,对于大规模的电力通信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现阶段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完善,这门技术将成为构建电力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 任卫辉.电力通信系统中光通信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1,12(11):12-13.
[2] 李信,金,常海娇,等.基于光无线融合的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系统[J].光通信技术,2013,5(3):55-56.
[3] 周凯,徐伟.电力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光网络技术分析[J].硅谷,2013,15(11):11-12.
篇9
1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逐渐被认可和重视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具有接入方式灵活、高带宽、快速建设等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缺点:高频段时受天气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国3.5GHzDDMS技术的带宽不足,因此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情况中,我们要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扬长避短,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23G技术逐渐成熟
我国研发的TD-SCDMA,与WCKMA和CDMA2000已经成为当前全球3G技术的三大主流标准。这种技术支持移动数据服务,不同蜂窝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号切换,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和语音信号,同时信号的覆盖面比较广。
3蓝牙技术的发展
随着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发展速度同样惊人。许多短距离的便携式设备之间主要通过红外线链路进行连接,虽然IRDA可以替代电线电缆,但是IRDA在使用的时候却非常的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蓝牙技术应运而生。蓝牙技术让短距离内无限网络更方便,采用语音接入点和数据接入点,让硬件、软件和需求三方面的短距离无限连接更便捷,替代了传统的电缆和电线接入。蓝牙技术可以在因特网桥、数字相机图像传输、家用遥控、三合一电话和家电网络等等领域完成信号的短距离的快速传输,为人们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4UWB技术
UWB是一种时域通信技术,传输速度特别高,而且其运行成本比较低,功率消耗比较低,决定了UWB成为无线接入技术中超级高速的一种技术,其传输方式直接用超短期脉冲替代了传统的载波传输,用0或者1来传递信号,提高了传输速度。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篇10
【关键词】应急保障方案;移动通信网络;原则;现状;问题;策略
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会受到一定的破坏,当这些破坏出现的时候,就充分考验着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应急保障方面的能力和作用。基于这一点,我国最主要的三大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分别制定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方案,为我国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能够在通信方面得到良好的保障。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运营商所制定和落实的应急保障方案,不仅能体现自身移动通信网络的稳定程度,同时也为受灾群众带来了移动通信方面的保障,使政府及相关援救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受灾情况,可以迅速做出应急反应与灾害处理意见,确保以应急保障正常运转。
1.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中制定应急保障方案的原则
在移动通信网络构建中所制定的应急保障方案,应当具备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坚持安全通信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应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安全通信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发生;二是要坚持遵纪守法原则,不得在构建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中涉及到违法违纪行为,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在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方面的基本准则;三是要坚持领导统一、分级负责的原则,通过应急保障总指挥处的工作调度,向下一级部门、单位进行应急处理任务分配,并将责任具体到人;四是要坚持快速反应的原则,通过构建移动通信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内对收到的指令、信息进行解读与应急处理;五是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未雨绸缪,做好应急保障日常工作,并定期进行应急通信保障演练,以便在真正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应急保障工作;六是要坚持网络能力最优化原则,如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应该将移动通信应急保障的中心放到灾区人民的救援工作上,最大限度的发挥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应急保障的网络能力。
2.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
从目前世界各国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研究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无疑是一个世界级的通信难题,这是因为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对保障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站设备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通信受阻成为了最普遍的情况。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在移动通信网络方面参与应急保障工作的经验,将现阶段我国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现状总结如下:
第一,各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基础应急保障工作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由于自身技术问题的局限,所以在突发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部分地区的应急通信仍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通信保障的基础建设工作。
第二,应急通信主要是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与政府之间进行合作,通过应急保障体系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确保事件处理及时到位。
第三,应急通信保障所凭借的通信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基站设备等,当基站设备等受到损害的时候,就很容易导致应急通信保障失去作用。
2.2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20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应急通信情况,笔者将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通信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在地震发生后,由于人们受到惊吓,所以都迫不及待的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网络平台等,向各自的亲人发送信息,在短时间内导致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被堵塞,移动通信电话的接通率也就很低。
(2)由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与应急保障通信网络未细化区分,所以在当时导致了党政军的移动通信指挥失去通信作用,必须要借助于卫星电话等,才可以实现通信指挥,极大的影响了对地震救援的指挥效率。
(3)地震的破坏力,对支持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基站设备、电力设备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坏,导致供电受阻、基站无法正常运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地震过后,有近60%的移动通信网络用户被迫退出了服务器。
3.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应急方案的合理策略
3.1 深入学习国外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该国政府与民众对地震的防范十分系统,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措施也远远领先于我国,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其完善的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在建设传输设施的时候,进行设施备份,防止因为主设施受损就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节点分布,要防止被集中摧毁的可能,进行合理的基点设计与建设;在应对地震上,运用移动通信网络新技术,减弱地震干扰波对通信信号的影响;在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方面,可以建立“运营商相配合”的机制,即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地震发生后,可以互相享用没有受到破坏的光纤资源、通信线路等。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着很多先进的技术与应急保障处理手段,如美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对自身网络进行了加固,充分利用卫星等无线通信设施,进行通信备份,同时扩大了EV-DO网络的覆盖面积,进一步强化了交换机;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加固了通信天线与基站设备等;在备用电方面,对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所使用的电源等,配备永久发电机、备份电源等;在救援中心方面,建立了一大批、合理布点的呼叫救援中心,专门处理因为突发事件出现的呼叫服务;在信号检测方面,成立了专业的信号测试队伍,对移动通信服务运营商所覆盖范围内的信息质量进行测试等。
3.2 加强完善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
从目前我国已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技术和相关手段来看,主要是对重要的通信设备进行冗余、备份,对突发事件的公众通信渠道进行流量管控,以及采用无线集群系统等。在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需要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加大移动通信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力度,具体、系统的制定应急保障方案,并加强对民众自然灾害通信意识的宣传工作,促使民众在发生自然灾害后,能够不慌乱的进行移动通信使用,给灾难应急处理部门的通信提供畅通的通道。
4.总结
移动通信网络构建的应急保障方案的优化,应当遵守相关原则,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深入学习国外在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面的经验,加强完善我国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体系,加大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力度,从而推动我国政府、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雅飞,吴文敬,王景丽.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13(05).
[2]黄剑春.关于移动通信网络应急保障方案的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