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教学
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国内外很受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教师通过捕捉“微课”和“翻转课堂”的独有特点,运用“两微一翻”策略,通过翻转课堂平台,利用PC端和移动终端,系统地将微视频、课件和进阶练习推送给学生,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基于问题探究学习。课堂上老师抓住学生的重难点进行教学重构,增加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依据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将枯燥的课程变成一节充满欢乐和智慧的灵动课堂。
慕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为碎片化知识点视频,使学生能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线下跨校直播互动和小班讨论学习,使学生可以把线上学习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同学、老师讨论,老师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将来的名师需要有好的慕课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运行模式,将优质课程资源在东西部高校之间实现学分互认,并以此带动跨校跨地域的教学团队建设。学生遇到疑难处随时求助网络、课下登陆教学管理系统,由老师实时追踪学习进度――颠覆传统教学过程,借助互联网搭建的“翻转课堂”,其实主要是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阅读论文,课上直接切入深度讨论,也可视为“翻转课堂”的例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的知识传授主要是在面对面的课堂中进行,而由学生完成的知识理解与吸收更多在课下与家中进行。“翻转课堂”却颠覆了原有的教学顺序,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源及自制影片,预先向学生讲解课堂内容,课堂时间则用于交流讨论,带领学生共同进行思维训练。
篇2
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概述
为改变“千校一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及各省市层面都一直在积极努力,通过制定评估标准,以评促建,引导普通高中从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向办出学校特色。
1.国家示范性普通高色评估标准。早在1995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示范性高级中学评估验收标准》,其中涉及“办学有特色”的指标规定是“有反应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有教育实验项目,并取得有一定影响的成果。”此条标准为普通示范高中的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也为普通示范高中通过教育实验项目、通过科研课题研究打造特色提供了可能。国家级示范高中评估,极大地促进了高中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的加强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但也客观上造成甚至是加剧了发展的不平衡。
2.各省市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2002年,全国高中发展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各省市相继开始了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与国家《评估验收标准》相比,省市级层面普通高中的评估标准更加注重学校软件建设、质量提高和特色发展。一些省市的评估标准中将“办学特色”作为独立的评估指标并赋予较高的分值,以引导普通高中向着高质量、特色化方向发展。
如《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评估管理办法》(2006)中提出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评估原则,强调按照“改革、示范、帮扶、高质量、有特色”的要求办学。2007年强调每一所示范性高中都要形成具有先进性、独特性和代表性的重点示范内容,即经过三年的示范期形成学校特色。
从特色建设的实效性看,有一定影响力的普通高中普遍重视学校文化及课程建设的特色。如:一些省市示范高中注重挖掘学校传统优势,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办学特点、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有些示范性高中注重校本课程建设,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予以制度保障;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使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
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案例枚举
构建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应包括标准内容(含指标的维度及分值)和构成方式等。现有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从标准内容上看,既有全方位的特色评估标准,也有特色教育专项评估标准;从标准构成方式上看,既有终结性评估标准,也有发展性评估标准。
1.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内容。全方位的特色评估标准。此类评估标准围绕着特色建设,从理念目标,到方略内容,再到成效都列入评估内容。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9年针对全国性的特色高中项目制定的评估标准,其对特色高中的评估指标从“规划、实践、成效”三个维度设计,包括特色办学规划、特色办学内容和特色办学成效3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
特色教育专项评估标准。各省市现行的一些评价指标有很多是针对特色教育专项建立的评估标准,即围绕特色教育专项内容的特点,设置评估指标。如江苏省常州市2009年在推进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估标准就是特色教育专项指标。常州市重点进行德育特色学校、科技特色学校、体育特色学校和艺术特色学校共四类突出学科与领域的特色学校评估。其中,德育特色学校评估标准共包括10项指标,如学校在2-3个项目上有特色,并有2-3年的实验基础就可以参选德育特色学校。
5.社会实践有特色 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显著。
6.家庭教育有特色 创造性地开展家庭教育,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家长学校建设卓有成效。
7.后进生转化有特色 对学业和品行有困难的学生,学校有积极的预防和教育措施,并在转化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效。
8.心理健康教育有特色 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全面心理辅导,开展面向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9.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有特色 改革创新学生评价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10.专题教育活动有特色 在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等方面有科学、系统、规范的活动和课程,效果显著。
2.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方式。终结性评估标准。终结性评价标准是通过一系列描述普通高色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学校是否已经达到了特色发展的标准条件,达到标准则可命名为特色高中。如山东省潍坊市将特色作为普通高中评估中的一项一级指标提出来,并有相应的二级指标和评估标准。
1.办学章程
1.经教代会表决通过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章程,并按章程办学。(10分)
2.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得到教职工的认同。(10分)
2.文化特色
(20分) 1.学校具有独特的校风、教风、学风,形成了师生认同的核心价值观。(10分)
2.师生对校园文化理解充分,学校的环境、建筑、宣传等体现校园文化特色。(10分)
3.创新成果
(60分) 1.学校在深化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德育、特长生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鲜明特色,在市级以上产生重要影响。(30分)
2.市政府教学成果奖、市教育局重大问题行动研究成果奖、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奖、燎原奖、教育创新项目、金点子成功案例等项目获奖数量多。学校工作成绩突出,受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表彰或奖励。(30分)
发展性评估标准。发展性评估标准往往将某一指标分成由低到高等不同的标准等级,重在推进特色高中的水平和独特性逐步生成、逐渐提高。如浙江省2011年制定的《浙江省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标准(试行)》,就是以等级的形式呈现的发展性评估指标。该评估标准共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办学理念和方向、学校课程体系、育人模式、组织与管理、办学绩效;在五方面内容之下设16个条目,分别是:办学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必修课程、校内选修课程、校外选修课程、质量保障、选课体系、教育教学改革、学分制、评价制度、规范办学、师资建设、条件保障、学生成长、辐射引领、学校发展。
一级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因材施教思想。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办学整体水平比较高,在全省有较大示范影响。
二级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因材施教思想。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办学整体水平比较高,在设市区地域范围有较大示范影响。
一级 有符合本校实际的选修课程建设规划。
选修课程丰富且形成鲜明特色。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已开发各类选修课程不少于每30名学生1门。
二级 有符合本校实际的选修课程建设规划。
选修课程具有一定特色。
已开发各类选修课程不少于每40名学生1门。
一级 积极开展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
教学模式、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全省推广。
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不超过34人。
二级 积极开展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与实践。
推广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获市级奖励或在设区市范围推广。
严格按照标准控制班级人数,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
一级 有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按规定提足教师培训经费,支持和有效保障教师选择培训要求,全体教师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任务。
教师积极发挥个性特长,实现“一专多能”发展,有60%以上专任教师能够开发选修课程,80%以上专任教师开设选修课程。
二级 有切实可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按规定提足教师培训经费,全体教师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任务。
教师积极发挥个性特长,有50%以上专任教师能够开发选修课程,60%以上专任教师开设选修课程。
关于研制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的思考
尽管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的具体指标及权重可以根据各省市不同阶段高中发展的侧重点而有不同,但在研制标准过程中仍要遵循如下带有普适性的目的、原则和内容框架。
1.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研制的主要目的
我国各地区已有或正在制定的高色发展评估标准的实践探索表明,评价特色高中的目的与追求高质量、标准化的高中示范校建设不同,它重在激发起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活力,更大面积的更广泛的提高特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选择与支持。因此,评价标准应该更加强调学校个性化资源的挖掘、培植和形成过程,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形成特色,在不断的个性化发展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之,通过评估标准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创新。
2.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研制的基本原则
具备共识性的原则有五条,即科学性与公正性、高质量与先进性、独特性与校本性、稳定性与发展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与公正性强调按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构评估标准,要科学遴选指标、优选评估方法、规范操作程序、严肃评估纪律、力求评估结果客观公正。高质量与先进性强调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引导学校,使评估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独特性与校本性强调学校的特色应从学校拥有的资源优势出发,充分体现学校的传统底蕴、资源优势以及发展的可能性。稳定性与发展性强调评估标准应正确引导普通高中向着高质量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可操作性强调评估指标和方法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程序简便易行,真正对普通高色发展起到方向性和指导性的推动作用。
3.普通高色发展评估标准研制的内容框架
内容框架应涵盖:学校特色资源、学校发展规划、学校特色办学内容、学校特色发展支持系统、学校特色办学成效等。
其中,特色资源是高色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可进一步分解为“历史资源、文化资源、自然环境资源”等指标;特色发展规划是高色发展的基本前提,可进一步分解为“办学思想与理念、办学目标、办学路径”等指标;学校特色办学内容是高色发展的核心与支柱,可进一步分解为“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系列活动以及特色学校管理模式”等指标;学校特色办学支持系统是高色发展的保障性条件,可进一步分解为“人员团队、经费投入、环境建设与设备设施、管理与评价制度保障”等指标;学校特色办学成效是衡量学校特色办学的最终效果,可进一步分解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社会反响”等指标。
篇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地发展,师范院校作为未来教师的培养基地,在校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面向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开设的,希望经过课程的学习能使师范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能力;学会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对课程内容和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认真规划,从而培养符合广大中小学校需求的,教育技术能力应用较强的合格的教师。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的师范类专业都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公共课,但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经常是实践部分学生参与性较高,而对理论部分不感兴趣。现在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般看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但从培养中小学教师这个角度出发,到底是应该重理论轻实践还是重实践轻理论,这个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笔者在高职院校长期担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该如何选择教材才能适合学生?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如何?通过学习,学生有何收获?什么内容学生感兴趣?哪些实验学生有能力做?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
2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实施的阶段
2.1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到目前为止,反思性教学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L. W.Villar);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本文认为反思性教学是以实践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实践者,两者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反思性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合作,共同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解决教学、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在“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目标,一起成长。
2.2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阶段
教学活动中反思性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教师结合自己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教学方法和观点,对将要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自己目前的教学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计划,为课堂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这种课堂教学前的反思能使教学有明确的目的,为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打好基础。
2)教学中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即能及时、自主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思、调整。教师要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能否与教学中的问题一致出现?如出现偏差原因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合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指向是否与自己设定的计划有差距?自己的教学状态和教学过程的实施状况是否满意?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如何?能否达到师生共赢、共同成长的目的?如有问题该怎样改进?等等。教学中的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
3)教学后的反思。教学过后的反思,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评判性地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总结,记录下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教学的灵感、成功案例或失败案例的启示、学生的学习效果,等等。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3 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3.1 教学前的反思——反思性备课、反思教学对象
1)反思性备课就是反思性地研究教材,仔细阅读、反复理解教材,在“懂”“透”“深”“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性的反思。如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学习理论,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很抽象,不好理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围绕这个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如何通过案例或比较等方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深刻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概念。对于实践内容的备课,尽量避免 “一刀切”,不能出现“一件衣服让人人穿”的情况。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不同的案例,如对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古诗”的课件案例,对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引用如何制作“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课件案例。教师要通过准备多样的教学案例来丰富自身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反思教学对象。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源广,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很大,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的多元性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教学对象,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在教学中注意使用教学策略,尽量用鼓励、表扬、关注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比如,针对语文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学生,由于学生入学前的基础相差较大,学习方式、学习兴趣也很大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对这些专业的学生同等要求,用同一个教学目标去要求他们,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他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跟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
教师能否针对教材以及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是高职高专教师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3.2 教学中的反思——反思性教学实施
教师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授课,它能使教师之前的备课转变成现实的教学质量。在反思性教学实施阶段,教学的各个阶段应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整,因为客观来说教案再完美,也会有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机械地讲授知识,而应在教学实施中“本土化”地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教学 对象,把握学生的多元性。在教学中的反思归纳起来有三点:1)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反馈意见;2)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教师要学会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究;3)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比如在讲解“教学设计”这一课时,课前计划是直接讲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是在讲解过程中,发现学生不是很理解教学设计的过程,于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中其他教师是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理解教学设计都包括哪些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哪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给自己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得出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3.3 教学活动后的反思——概括总结
教学实践结束后的反思是教师最常用的反思形式,也是教师的课后小结,是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后的反思一般都会思考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学到的?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让学生学得更好?比如在讲解实践内容“形状补间动画”这个知识模块后,教师应该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它跟“动画补间动画”有什么区别?这个内容是通过什么案例讲解的?有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案例?学生的操作能力如何?能否完成相关的实践要求?能否根据自己的专业来制作相关内容的课件?等等。
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反思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过程的方式,反思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反思与学生的合作情况等问题,可以促使教师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为今后的教学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以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 结束语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最终形成超前反思,让教师在教学实践前未雨绸缪,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教学活动。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使教学满足学校、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闫林,刘慧.反思性教学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07(11).
[2]牛麟,乔军民.高职高专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践探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4):36-39.
篇4
摘要: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为适应时展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外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本文试从知识社会视角,探讨在终身学习背景下,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身处一个多元的时代,面对正在全国如火如茶的英语教学改革风潮,面对不断更新的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继续教育,实现专业化发展。本文试从知识社会视角,探讨在全球化、知识化背景下,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一、知识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
知识社会信息丰富、科技发达、价值多元、国际互动密切,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年就提出了新世纪的学习新范式,即学求知(learningtoknow)、学做事(learningtodo)、学相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和学做人(learningtobe)。此后,各国纷纷运用各种有效途径与策略开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以提高国家竞争力。
(二)外语教师角色的殖变
多元化的知识社会提出了更多样的学习需求,学校教育在知识革命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2004年开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时行》,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教学由此开始了新一轮全面而深人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外语教学不但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语言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目的语社会的文化,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的角色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语言技能的培养者和文化的传播者,同时,教师还承担着终身学习者、行动研究者、知识生产者和知识分享者的角色,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比20世纪更为多元。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具备终身学习的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强化专业能力。
二、外语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多元途径
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终身持续的动态过程,是为了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研究行为。如何使外语教师在英语水平、语言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技能等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有效实现自身的发展,是知识时代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师本位的专业成长
首先外语教师要关注自身的专业成长,具备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重新整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改善个人教学的认知、技巧与态度,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
1加强教学反思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外语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而这个转变的关键就是反思。“教师发展过程即教师自我反、自我更新过程。反思是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反思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方法、教学行为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通过思考、计划、实践和评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教师的教学最优化,从而超越自我。反思性教师发展是“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外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日志对自己的教学经历及时归纳、概括与评价;也可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与交流及观摩,借鉴同事先进的教育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满足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是否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进而重新构建自己的模式。
2.开展行动研究
外语教师在知识社会遇到的教学问题更复杂多样,应主动地开展相关的行动研究来促进专业成长。行动研究涉及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如课前计划与准备、课堂反馈与评价、课堂调节与监控等。近年来语言习得研究越来越突出认知主体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如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内因,降低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促进语言习得等已经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外语教师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某一教学环节,结合外语教学的实际,开展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验证,最后归纳总结出行动研究报告。行动研究促使外语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师自我评估、自我监控教学质量,并通过反思总结,建构属于自己的系统化专业知识体系,将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的专业知能,实质上这是教师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过程,使外语教师能从另一角度来审视自身的教学,给自我完善开拓更广阔空间。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教师成长档案不仅可以用来评估老师的教学表现,更能帮助教师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及自我成长。教师成长档案是教师对自己个性化教学成长历程进行的跟踪式记录、搜集和展示,内容涵盖教师的背景资料、教学哲学、执教班级情况、教学目标,课堂内教师的课程执行计划及材料运用、教学手段、教学创新及效能情况等,及若干支撑材料,如学生的测试成绩或作品,班级教学录像、英语学习的成功案例等。材料必须具有典型和代表性,能突显与证明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与技巧,更让其对自己工作深切自我反思,反省自己与学生、同事的互动,从而达成专业成长。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也是教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是将内隐知识外显化、整合与重构专业实践理论的过程,同时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分享,塑造分享式的学校新文化。
(二)校本导向的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性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而高校的持续扩招使得教师大规模、长时间外出学习、研修根本不现实。因此,校本培训成为一个教师在岗成长的重要平台,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专业素质,发展专业能力。
1.加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作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学校的学习型组织也已成为教师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学习组织使教师有机会与其他教师密切交往、互相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成长和发展,落实学校本位进修。对于外语教师来说,个人的专业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专业团体。教师专业成长核心是知识,唯有进行学习才能有知识的获得、应用、分享与创新。通过参与教师学习型组织,如教学研讨会、教师读书沙龙等进行定期聚会,教师们可以一起讨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谈论国际上出现的新教学流派和语言学习理论,在交流中,教师将自我建构的知识,与同事分享,把个别学习转变为整合学习,不懈吸收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超越自我。学习型组织能发挥整体和专业的效果,开拓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野,能促进外语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促成学校学习文化的塑造。
2.开展同事间合作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孤立状态,很少有机会和其他教师合作教学。近年来不少有关学校效能的研究都强调要提高教育成效,教师应放弃传统独立执教的方式,设法转型为小组合作教学。因此,为提高教学绩效,增进教师成长空间,提升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创建教师合作文化。合作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活动有专业对话、课程发展、同事教练与行动研究等。英语教师完全可以相互合作,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以及评价过程等都可由教师来共同参与、设计与执行。同事合作协助教师达成个人、社会及专业三个层面的发展。在个人发展方面,可以让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尊严,建立自信;在社会发展方面,教师通过同事间专业经验的分享和互动,突破专业孤立,培育出相互支持的集体专业意识;在专业发展方面,为教师提供自主参与的自我更新模式,让教师形成自己的专业观点,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使其从更宽广的角度进行反思,发展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改进教学提供良好契机。
3.观摩同事教学
我国传统的听课主要以检查、评价为目的,很多教师因此对听课较反感。但如果教师基于自愿与他人合作,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并交换所获得的信息,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和认同,带来职业的愉悦和满足网。在我国,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形式,它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节等诸多因素。通过相互观摩课堂教学,记录并分析同事的教学过程,如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电教媒体的合理使用等,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外语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制约,然后彼此客观地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4.建立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制度也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这里的教师评价指发展性教师评价,这也是国际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教师评价不应仅是发挥奖惩功能的绩效评价,而应强调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使教师获得自信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关注点不是甄别优劣,实施奖惩,而是教师教育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不会使教师抱持怀疑与排斥的心态。发展性教师评价采用多元主体,帮助教师多渠道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使教师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语言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知识、语言与语言学知识、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语言教学和职业意识等同。这种评价机制视评价为教师反省并改进教学的动力,评价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工作绩效,促进教师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成长
篇5
关键词:视频资源;视频资源质量;提高视频资源质量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7-0056-03
高校课程中的视频资源从内容形态上看主要包括由主讲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系统讲授的课堂录像教学视频和支撑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源两大部分。视频资源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传统教学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改善和补充作用,它以鲜明的特点在教学辅助应用上具有独特魅力,为学生进行教育服务,逐渐成为高校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视频资源应用现状
然而,现今高校课程中,视频资源的利用仍处“洼地”,为数不多的视频资源中,也不能展现其直观形象的特点,没有体现出它的教学价值。本研究对广州某高校100名在读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课程里应用视频资源效果情况进行了数据收集,从表1可看出,学生对视频资源的应用明显不足,甚至是觉得无存在价值。从表2则可看出,学生对视频资源的不满意主要在于视频资源的吸引力不大以及与教学需求并不切合,比如视频资源画面不清晰、失真大、选题不吸引等;整个视频资源粗制滥造,只是简单的课堂内容搬家,形式单一,制作质量不能满足学生所需。这些不足导致了视频资源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
分析主要原因:一是高校视频资源的质量还不够高,内容和形式根本无法满足学习的实际需要;二是教师应用视频资源意识薄弱,缺乏对视频资源应用的思考,以图片或文字说明等其他相对简单的媒体手段替代本该用视频处理的地方,这就使视频资源的开发变得可有可无。
二、改善高校视频资源质量
根据目前视频资源在高校的应用现状,结合对视频资源应用受众的调查以及对教育技术学电视教材制作专家访谈和相关电视教材类节目的成功案例研究,可归纳出,当前,提高高校视频资源应从课堂录像制作和支撑教学内容的视频信息两方面展开研究并加以改良。
1.以课堂录像教学视频为突破点,提高视频资源质量
较之辅助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源开发,课堂录像教学视频资源的制作是相对容易掌握的,属于力所能及范畴。
高质量的课堂录像教学视频制作,通过画质摄制、声音采集以及镜头调度编辑等细节处理到位,制作出来的高质量课堂录像教学同样吸引广大受众学生收获精良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达到共享教学成果的目的。
(1)前期准备阶段
第一,拟定摄制计划。首先是熟悉课程内容、课程目的和上课方式,然后是商讨摄制方案并确定,最后是相关摄制设备确定。
第二,设定专业摄制环境。包括摄制的背景设定,教师的服装、形象要求等;收音环境的控制,目的是尽量控制环境噪声、正确使用话筒等。此外,为显示出较好的画面质量,还要求场地的整洁布置和光线的合理把握。
第三,摄制器材准备。追求较高清晰度是课堂录像教学视频的最基本条件,条件允许下,以专业高清摄像机为宜,另外就是拍摄前的机位选择和麦克风收音调试等。
(2)正式拍摄
对课堂情境的真实艺术还原,要注重镜头的稳定性和合理构图,以及声音采集和曝光控制等。
以真实还原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后期剪辑保持成片的流畅舒适,无需太多花哨的包装和特技处理。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可适当艺术加工,例如调色、字幕添加等。
2.重视教师视频资源开发能力的培养
关于能够支撑教学内容视频资源的建设与开发,y度相对较大且需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制作经费,因此此类视频资源的建设应从素材的积累收集开始:
(1)注重视频资源素材的收集与积累
懂得视频资源的收集与积累,这是最简单便捷而有效的建设视频资源方式。当前网上可利用的教学视频素材主要可参考以下方面: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素材。互联网上许多视频网站或者点播平台都有许多涉及各知识点的素材及案例分析供参考,可以作为教学中很有参考作用的教学视频素材,但这些素材量都经过压缩处理,还需进行格式转换才能使用,显得较为麻烦不便。
此外,可从较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网等渠道挖掘收集,如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高校教学资源库,这里有丰富的源于国内外高校的优秀教学作品以及专业公司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包括“教学多媒体素材库”与“教学课件及资料库”。
第二,积极发展建设教学资源库。现在,许多高校都在校园网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然而,受到访问权限、数据库格式、检索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优秀资源在应用上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只有建立统一标准参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才能实现兄弟高校间的资源共享。
当然也不是说资料收集好了就等于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还必须过滤,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和了解相关的视频编辑原理。当教师在这方面越来越熟练后,对视频资源的应用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是相辅相成的。
(2)加强对视频资源编导制作能力的培养
首先,做好选题工作。题材的选取要与教学内容统一,这是选题的基础,也是此类视频资源建设的首要条件。题材选取要具吸引力,选题应从受众角度考虑分析。高校学生接受能力强,宽容度高而且时代触觉强,因此选材可尽量在地域、文化、社会等方面大胆开拓,迎合大众生活潮流,保持对高校学生的吸引力,不再以老掉牙的旧片为选材模板。
其次,视频资源的编制要体现教学设计思想。这里不仅包括对视频资源内容的组织与结构设计,还包括了视频资源作为教辅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和应用时机。也就是说,视频资源不仅要有必须的教学针对性,还要用得其所、用得其时,并且还要考虑到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挖掘视频资源的媒介特性,以互动参与的方式吸引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协作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下深入浅出地吸收知识。
最后,根据受众分析、确定选材并运用教学设计思想对素材进行内容组织和结构设计,做好定稿和定制。定稿就是编写成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即如何用画面及镜头设计来准确表现文字的内容意义,这是视频资源建设的骨架建构。定制就是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硬件技术对素材进行处理,在数字化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视频资源的整体制作。
(3)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视频资源开发
视频资源的建设从来无规定为教师专利所属,还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随着数码摄影摄像设备的日渐普及以及近年新兴的微电影微视频制作热潮,大家都喜欢以影视语言的方式对生活和思想进行表达。由商业市场上的微电影比赛到现在省市级教育大力支持的大学生电影节等,其发展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整体上估衡,校园微电影创作或主题存在局限性且视角狭隘等问题,特别是反映学生专业特色的少,创造还处于“个性化”行为。然而,这股潜在的新生力量如能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必能发挥出巨大能量,教师和学生的合力能实现视频资源的共需。
3.建立供视频资源开发创造的有利平台
(1)确保视频资源开发的硬件、软件保障
视频资源开发包括前期摄影摄制、后期包装剪辑、收音采集等许多工序,与之相配的设备器材都属于高要求投入,在硬件配备、人员维护使用管理上都有着专业素养要求,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
而事实上,现大多数高校都是由少数具备影视专业素养的实践教学人员肩负着视频资源开发的任务,硬软件力量显得尤为薄弱,这种情况在客观上也消磨了开发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基于这样的特殊性,如能通过学校组织建立专门用作视频资源开发的平台,并有效组织平台的正常运作管理,这样就能在教学应用上创造出良好的创作氛围。
(2)组织有效的相关专业培训
硬件的投入是基础,相关专业水平队伍的建设才是维系整个开发的生命力,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就是生命力的创造,这在教学过程中,也势必起到教W引导的作用。这也是高校视频资源开发过程里,学校与教师相得益彰的结果。一方面,教师自我信息化素养学习提升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另一方面,学校的培养以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教师如具备视频资源开发的信息化素养,也符合学校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
参考文献:
[1]黄慕雄,朱婧茹.教研中视频的创新运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
[2]黄慕雄.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创新应用模式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3]黄慕雄,林秀瑜,张学波.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和创新推广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2).
[4]慈冉冉.视频教学资源在网络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2-7.
篇6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存储获取方式的改变,图书馆服务理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嵌入式服务成为图书馆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民办高校嵌入式发展现状,结合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一些实践,探索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一些可行的服务方式或手段,以期促进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快速发展,以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8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嵌入(Embed)”的概念源于美伊战争时期,为了及时报道战地新闻,各国记者嵌入到伊拉克军队中进行实时追踪报道。2004年,美国学者将“Embed”一词引入图书馆服务研究中,并提出“嵌入式馆员”的概念。其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信息专家的身份,嵌入到用户的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员的信息检索专长、专业学科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的密切合作,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服务。近年来,嵌入式服务,作为一种服务理念已经引起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丰硕,关于教学嵌入和学科嵌入已有相当多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但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囿于自身条件限制,现阶段仍处于理论接触和简单尝试阶段。
1 四川省民办高校嵌入式服务现状
四川省民办高校建校时间晚,使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时间短。虽然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所发展,但由于馆藏质量差,馆员素质低,缺乏良好的馆藏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多数图书馆除开展借阅和一般性读者咨询服务外,普遍并未开展深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更不用说主动为读者提供深层次、嵌入式、个性化服务,这导致多数图书馆不能适应用户信息获取快速便捷的需求。
2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原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开展专家特别服务和学科馆员服务,2015年开始提出开展嵌入式服务,让馆员走进课堂、走进院系、走进办公场所,将服务主动送到师生中去。
2.1 面向学院专家教授开展专家特别服务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从2010年开始进行专家特别服务,通过指定馆员与专家一对一的服务,为专家提供教学、科研、管理所需的资源。专家服务开展近8年来,从推荐文献资源到寻找网络资源,从简单的书籍、期刊借还到特定资源的收集、整理、提供,从用户的被动需求到主动要求,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的专家服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破冰期,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办法,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考核评价等。其服务内容包括为服务对象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课题查新、课题跟踪、联合参考、学科导航等服务。服务方式多样化:定人定时服务、不定时多渠道服务、定点不定人服务、互通情报完善服务等。近年来,通过对馆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技能的培训,专家服务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提出嵌入式服务以来,专家服务不再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基于馆藏的事务,会根据专家研究领域、主管业务等,收集、整理资料,并将其做成综述性资料提供给专家。
2.2 面向院系的学科馆员服务
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的学科馆员服务和专家服务相继进行,其最初也是一些简单的服务,随着学院内涵建设的发展,学科建设也同步推进,特别是随着学院转设评估、专业评估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进行,专业建设、评估和新专业申报等都离不开图书馆文献资料的支撑,学科馆员服务也开始逐渐嵌入到院系的专业建设中。经过几年的服务实践,学科馆员服务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主要服务内容:根据各学院专业发展需要,协助各学院做好文献信息的规划、实施工作,协助各学院做好各类评估、检查中的文献支撑工作;协助各二级学院做好专业建设、专业申报、课程建设、课题查新、课题申报等工作,为其提供申报专业和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料。
2.3 面向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实现多样化,教师查询教学资源的方式也不断拓展。但由于多数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不高,致使备课、查找科研资料花费的时间较多但效果不佳。因此,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组织学科馆员开展信息资源、课题申报及学术论文写作等讲座,协助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文献检索,课题查新,逐步嵌入教师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做到有针对性地为教学、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信息参考。
2.4 面向学生的考研服务
2005年,考研人数突破百万以来,每年的报考和录取都呈上升趋势,虽有波动,但总体来看人数仍在增加。考研热潮席卷中国大地的这些年,也正是独立学院发展壮大的时候(民办高校多在2000年左右建立,独立专用馆舍建成使用在2005年前后)。受就业压力、名校情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k高校的学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且人数不断增加,考研读者成为民办高校图书馆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在2010年就开始了考研服务的探索实践。经过几年的服务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组织专业馆员进行考研服务,并建设考研资源服务平台,通过QQ、微信、讲座、咨询对考研用户进行嵌入式服务。在这种模式下,考研服务效果不断提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2.5 面向社会的服务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第三十七条提出,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在国家的号召下,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对社会开放的服务,校外读者人数从最初的几人到现在的近300多人,到馆人次、借阅册数、电子资源利用及参考咨询人次也逐年增长。2015年,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开展了和企业、政府部门的合作和服务,嵌入企业项目申报、研究、成果申报的过程中,为企业项目研究提供资源,也积极合作联合申报项目,成为项目研究人员之一。截止到目前,四川工商学院图书馆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多项合作项目。
3 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 信息资源不能满足服务需要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资金紧张,前期用于规模化建设比重大,对图书馆的建设投入少,致使信息资源建设相对滞后,文献结构不合理,电子资源少,缺乏特色文献,师生所需的文献资料得不到满足,图书馆服务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快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调整文献资源结构,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以满足学院转型发展对文献资源的需求。
3.2 馆员嵌入式服务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大多抱着被动守摊的思想,坐等读者上门。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T多信息资源都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取,读者进馆越来越少,从近年来各类图书馆的借阅量和入馆人数统计来看,均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转变,带来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的转变,图书馆馆员必须转变服务理念,从“以资源服务为主”向“以用户服务为主”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嵌入式服务转变。
3.3 用户对嵌入式服务了解有限
民办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未开展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部分图书馆认为用户没有嵌入式服务的需求,也缺乏人力和能力为用户服务;其二,用户对图书馆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不清楚,缺乏对图书馆的了解,且对馆员工作能力信任度和认可度不高,即便有潜在的和隐形的需求,也从未奢望图书馆能提供有效的嵌入式服务。图书馆在当今时代要想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就必须走到用户中去,帮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可提供服务的类型,让用户真正感受到馆员的诚意,以及可为他们提供优质嵌入式服务的可能性,通过事实证明图书馆的价值,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认可,建立与用户持久的联系,从而推进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在教学、科研中的深入开展。
3.4 馆员能力水平与嵌入式服务对馆员的要求差距大
馆员的个人能力水平、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是能否做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前提条件,而嵌入式服务对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水平要求更高,其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专业工作能力,还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熟练使用办公软硬件的能力等。民办高校图书馆因办馆时间不长,馆员大多不具备图书馆学情学专业知识,服务能力达不到嵌入式服务的要求,致使开展嵌入式服务流于形式。因此,各民办高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馆员进行培训,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能力等。
3.5 现有嵌入式服务缺乏协作性、融合
当前,民办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嵌入式服务还停留在简单的信息资源提供上。此外,受馆藏、技术、人员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图书馆不能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建立深层次的协作关系,致使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不能很好地融入用户教学、科研、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各民办高校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并主动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将服务融入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的全过程,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民办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式下,民办高校图书馆面临着服务方式陈旧、渠道单一、层次较低、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民办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的需求。如何以自己的服务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的发展,如何对地方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这是摆在民办高校图书馆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要加快现代化建设,转变观念,主动出击,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嵌入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多变的信息化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晓杰,刘海昕,张春杨.我国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2(12).
[2]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
[3]吴章贵.四川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3).
[4]权会琴.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
篇7
关键词:小班化; 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英语;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46-003
小班化教育是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理念,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见,在小班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既能达到英语教学成功的目的,又能借助于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一、小班化背景下,合作学习小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应为学生的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时空,《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也提出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而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共处,相互合作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是开发人工智能的有效方式,组内成员都有责任保证每位成员掌握教学内容,只有组内每一位成员都掌握了,教学任务才算完成了。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交流与互动。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因此,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团体合作精神得以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小班化背景下,合作学习小组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际需要
1.经济发展与优质教育理念的确立,催生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试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在10%以上,财政收入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大大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广大人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对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逐渐成为其重中之重,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迫切;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反映到我县为学龄段儿童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班级人员自然地在向小班化迈进,再加上我县初中布局的调整,促使我校入学新生数锐减,2012学年入学新生班额数最多的为36人,迫使我校逐步进入到了小班化教育教学时代,在此蜕变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运而生。
2.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不乐观,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
笔者所带的班级刚好为36人每班,在第一学期的英语教学中就发现了不少问题:(1)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全班36人中将近1/3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表现最多的是专心拨指甲,一有风吹草动就东张西望;早自习、课堂朗读时声音不响亮,没多久就闭上了嘴左顾右盼;碰到稍难的作业习题就懒得深入思考,抓瞎定答案,或一句“不会”万事大吉;英语背诵难以完成、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作业批改后存在的错误与他无关。(2)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提前且严重。如何避免问题的加重与扩大,笔者从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作出了尝试和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到现在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如我所愿,问题得到了控制,英语教学得以良性发展,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3.《Go for it!》素材丰富,提供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资源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话题资源,每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每一单元中又有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材料,SA1c的Practice、2c的Ask and answer、2d的Role-play、3a的Make a conversation、SB2b的Read、3b的Write等,我们都可以利用教材进行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三、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尝试实践
1.启发诱导――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内容的扩展、生活阅历的增加,使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中学后认识事物的能力便明显得到了提升,但他们对陌生事物的最初意识,往往还不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自主建立起来,许多时候还得依赖他人的启发诱导。面对突如其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不明白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不能迸发出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愿望和冲动,即使组建了学习合作小组,也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征得学校、年级组的同意,笔者利用下午第三节课,进行了《手拉手,我们来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启动仪式,整个活动过程见下表。
学生建立了对“合作”和“合作学习”的初步意识,在思想上明白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在行动上学会了如何合作,有了这些前提,小组合作就有了保障。
2.科学建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因此为了让每个成员产生如家般的归属感,获得帮助,我们编小组、给小组命名、设计小组特色,进行小组活动。
2.1合理分组、趣味命名。根据第一学期的期末成绩及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考虑班级男、女生的比例进行了合理分组,全班6组,每组六人,3男3女,其中一组2男4女。
雄鹰组,阳光组,智慧组,追梦组,先锋组……响亮的名字,但没有英语的特色。幼儿园有草莓班、金鱼班,就用所学的英语单词colors、clothes、vegetables、food、drink给小组命名。
附小组命名表
全班36人组成了6个小组并有了自己个性化的小组名,老师的管理从原来分散的36变成了6,“Red,are you ready?”“Pink,你们作业交齐了吗?”学生英语学习的氛围变浓厚了,“我们是beautiful的sweater组。”“我们是delicious的Pizza组。”“Red5,2d的背诵就你没完成了!快!我来教你。”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互帮互助变多了。
2.2有效编号、各司其职。有了组名,还得有各自的编号(以Red组为例)Red1到Red6和各自的任务(以March-April期间的Red组为例),人人负责自己的管理任务。
附小组各成员任务表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也应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责任。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组内角色又不能一成不变,应定期交换、轮流担任各角色。Pairwork时,Red1与Red2,Red3与Red4,Red5与Red6进行对话;三人Role-play时,Red1、Red2与Red3一组,Red4、Red5与Red6一组;四人小组活动时,Red1、Red2、 Red3和Red4成为一队,Red5、Red6与Pink5、Pink6成为另一队,一声令下,各组齐行动。有了事先的安排与约定,不管什么形式的活动,学生都能快速编成小组,马上进入角色。
3.严密组织――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绩效
3.1优化传统的秧田式桌椅摆放法、设想多样式、灵活式的空间布局。传统的秧田型的座位摆放法有其优势,但不便于多名学生在一起讨论,教师只有一个,而学生却有那么多,交流的面太少、太小,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小班化特点,方便小组合作交流,我对桌椅的摆放作了适当的优化,见下图:
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布局的优势,又有了合作小组的相对独立空间。以后将尝试采用“田”字型、圆形、半圆形、U或V字型、马鞍形等等。
3.2巧用教材,设计规范性、目的性的合作学习活动。现实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进行Pairwork等觉得浪费时间,不如讲解作业;Role-play部分也只是讲解一遍,跟老师读一遍就完事了,八上课本中的SB3b、3c部分难以落实,索性跳过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采用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方式加以落实。
4.积极实践――凸显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4.1英语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Go for it!》教材有丰富的话题资源,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兴趣,SA1c的Practice、2c的Ask and answer、2d的Role-play、3a的Make a conversation、SB2b的Read、3b的Write等,利用教材设计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如在教Unit6 SB的4时,我设计了一个groupwork.首先给学生看家乡的短片,问他们感受。T: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ity?
S1:It’s beautiful.
S2:It’s a great city.
S3:It’s clean.
S4:It’s big.
T:We love our city. Imagine you work for our city. Think of a plan to make it cleaner and greener.
然后学生四人小组活动,讨论今后怎样建设自己的家乡,让它变得更清洁更绿色。
Red S1:We’re going to plant more trees and flowers around the city.
S2:We’re going to build more parks.
S3:We’re going to study hard.
S4:We’re going to help clean the streets and parks on weekends.
Pink S1: We’re not going to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S2:We’re going to make subways better. Then people don’t have to drive to work.
S3:We’re going to use cleaner energy.
S4:We’re going to go to work by electric-bike.
……
最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陈述本组关于今后建设家乡的计划和建议。
S:We like our city a lot.We want to make it cleaner and greener in the future.We’re not going to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 We’re going to go to work by electric-bike. We’re going to make subways better. Then people don’t have to drive to work. We’re going to use cleaner energy.
3.2课外辅助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1)英语口语角: 教材的不断改革,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英语口语方面,教材本身提供了不少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素材,课堂上借助各种情景进行会话练习,使学生最终达到脱口说英语,但课堂的操练时间是有限的,而且对于个体学生来说,口语的练习量是完全不够的,而课余学生又缺少有计划的口语训练,课后的口语练习是一片空白。成立英语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训练使用英语,也是为课堂打开英语口语局面的举措之一,英语角是英语课堂的延伸,是别具特色的第二课堂,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兴趣小组,是让学生运用与巩固英语知识的特效方式。为此,我在班中组织了英语口语角活动,并事先确定话题。
英语角话题:
第一次3月15日:What time and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第二次4月12日: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第三次5月17日: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favorite singer… look like?
第四次6月14日:Talk about one of your trips.
第五次9月13日:Talk about a place of interest.
第六次10月11日: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movie theatre/store…in town.
第七次11月15日: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be going to+V
第八次12月13日:Make predictions.
通过近一学期的英语角活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增强了,胆子大了,视野阔了,他们记单词更快速,课堂听课更专心,回答问题更准确。
(2)墙报、手抄报:以定期出墙报、手抄报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兴趣,每期的墙报、手抄报主题突出,或配合教学,或迎接重大节日等,内容可含故事,谚语,谜语,名人小传,英文新闻,英语国家的风俗人情等,6位组员共同完成,Red1统筹管理、Red2选材、Red3排版、Red4绘画、Red5书写、Red6准备物品。
(3)英语背诵、作业上交:以往英语背诵、作业上交是我头痛的事,抓了这个,漏了那个,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其中,事半功倍。为确保有效完成,组员完成任务的要求有所区别。以背诵为例,Red1与Red2、Red3与Red4、Red5与Red6组成背诵小小组,Red5、Red6英语基础差,单词需背诵而对话只需朗读完成,只有全组成员完成任务才能计分。附Red组八上U7小组合作背诵表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英语背诵、作业上交等,完成率提高了,老师更轻松了,学生更主动了,班级英语学习的氛围更浓厚了。
(4)作业错误、疑难问题:作业批改后、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Red1的问题Red3帮忙解决,Red4分析给Red6听,小组无法解决的共同问题求助于其他小组或老师。我们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了6块小黑板,分别属于6个小组的交流空间,问题就出现在了小黑板上。通过小组空间,大家多了一种交流的途径,丰富了小组生活,解决了困难,也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凝聚力自然也就增强了。
四、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考核评价
实施小组奖罚是合作学习赖以提高的关键之处。具体办法是:
1.组际竞赛
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对小组进行量化考核。①教师课堂考核:教室大黑板旁挂一块小白板(如右图),根据各小组课堂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课后小结,学习委员做好记录。②各组员对负责的学习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报告。根据课堂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单元练习结果确定并表扬本周的“优秀小组”。多角度地评价激发学生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形成一种“合作-竞争-合作”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挖掘小组潜力。
2.组内竞争
每周组内成员进行互评,根据考核结果每周评出最佳组员并上墙公示。附组内成员互评表
3.小组考核
对小组各项任务的完成进行计分并计入学期个人总评分。具体折算方法见下表(分):
以一定的科学评价制度促使组际竞争和组内竞争。组内同学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同时也激励特殊学生积极参与,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得到激发,个体的学习得到提高。
五、小班化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从我实践的过程来看,应该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我教的班级英语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校考试成绩作比较,尤其是英语考试成绩平均分、优秀率明显高于其他平行班。当然成绩的取得是个综合的结果,但从我自身的经验总结来看,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成功案例:学生徐××入学初期除懂几个字母,会“Hello!Bye-bye!”等几个简单的交际用语外,其他一概不知。他说:“我看着英语就头痛,也不喜欢英语老师,上英语课我总和老师对着干。”现在他不但爱上我的英语课,喜欢我,英语成绩进步更快,每次测试都能及格以上,课堂效果更好,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他说:“现在,我越来越爱上英语课了,课上老师会设计很多的活动,让我们先在小组里交流,多说少说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组里的其他人也会帮助我,只要我开口说了,老师又及时地表扬我,我不爱英语才怪呢!”
附2012学年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七(10)班英语期末成绩对照表
六、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英语教师都应去积极思考和研究,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用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学效率,合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当然我所研究的仅仅是个人之见和经验总结,深一层次的课题式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去探索。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 下一篇:通信方面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