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最新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最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最新

篇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置管理规范》和《市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根据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卫生系统工作实际,现就做好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随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和医疗机构业务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日益突出。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人员紧缺,管理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不完善,严重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另一方面是就诊人数的激增给医院感染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并给各医疗卫生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埋下了隐患。因此,各医疗机构必须加强依法执业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务人员防范医院感染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增强恪守执业规范的自觉性,切实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好。

二、加强领导,健全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体系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置管理规范》和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等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要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三、规范管理,严格遵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单位必须按规定建立质量控制和感染控制机构,足额配备符合条件的专(兼)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备保障。要明确职责,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把医院感染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医院感染事件,不得隐瞒、缓报或者谎报。

四、加强学习,建立全员培训和考核机制

各医疗机构要制订全员培训、考核计划,建立考核档案,力争达到人人接受培训,个个熟悉管理的效果,特别是加强对新录用和重点岗位人员的培训与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着力提高工作人员防范医院感染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规定,将日常培训、考核与专项检查结合起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五、狠抓落实,严把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重要环节

(一)医疗废物管理方面

1、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市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废物要统一交由市医疗垃圾处置中心收集并处置。

2、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应当制定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加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3、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4、医疗卫生机构应使用专用容器和包装物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使用专用运送工具按单位内部确定的时间、路线运送到单位内的符合要求的暂时贮存设施,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高危废物应当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前就地消毒。

5、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污水、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应当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6、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可直接印制在其外表面。

7、基层医疗机构不得小于20m2,不设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专用暂存柜和周转箱。

(二)院内感染控制方面

1、凡是以医院命名的医疗机构必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它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全面落实医院感染监测有关规定,特别是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资料应详实完整,并长期保存。

3、认真学习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报告与控制制度,及时了解最新医院感染管理动态,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

4、按照《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特别要注意,自然挥发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也不可用于灭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于空气的消毒。

5、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器械使用后,必须进行分离、毁形和无害化处理。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用,并报当地药监部门,不得自行退换。

6、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认真学习、执行《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切实纠正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7、加强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产房、新生儿病室、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位要按照专项标准进行管理。

8、严格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建设规范和工作流程,认真执行卫生部《预检分诊管理办法》,防止传染病疫情在院内交叉感染、暴发。

9、针灸科室的针具消毒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篇2

【关键词】 新生儿;系统化;防控;NCPAP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85-02

NCPAP是采用鼻塞接婴儿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和氧疗的方法。系统化防控方案是目前国外医院感染管理领域正在开展的一系列预防措施为一体的综合防控方案。我院对在NCPAP中新生儿将一组有效的防控措施捆绑在一起。进行系统化防控,降低了VAP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NCPAP的患儿。将系统化防控方案实施前2009年1月到2011年5月的52例NCPAP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将实施系统化防控方案后2011年6月到2012年12月56例NCPAP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20例。观察组住院时间:8天-120天,平均19±3天,对照组住院时间15天-120天,平均32±2天。两组患儿入院日龄、胎龄、体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成立监控小组,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新生儿NCPAP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展情况,充分认识到NCPAP新生儿发生VAP的严重性,将一组单一已经被证实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捆绑,制定了我院的NCPAP新生儿的系统化防控方案。监控小组成员每天两次对NCPAP新生儿进行系统化防控方案实施的评估。

1.3 系统化防控方案 ①医护人员在诊疗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呼吸机专人管理,备用时间不超过一周;应用呼吸机严格依据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呼吸机的各种管路和附件消毒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的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使用过程中适时增加,严格无菌操作,保持一定水位,冷凝水经消毒处理后及时倾倒,防止管路变动集水倒灌入呼吸道。③一次性吸氧面罩使用时一人一废弃,面罩内有分泌物时及时清除取下清洗,并用75%乙醇擦拭。④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室内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及干手设施,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洗手指征,六步洗手正确率达100%形成洗手依从性。⑤保持空气新鲜日通风3次,半小时/次,空气消毒日二次,每次1小时,温度24-28℃,湿度60-65%,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日用500m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遇污染随时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及奶瓶奶嘴等监测并进行追踪。⑥采用科室主动监测和院感科对运行病例监测,填报高危新生儿调查表,发生感染病例于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并追踪。⑦定期进行新生儿院感知识培训。衣帽整洁、着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污染后及时更换。非工作人员限制进入;完善并执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每个床旁设置一个挂筐内有:手快速消毒剂、听诊器、碘伏、酒精、清洁抹布等,床头悬挂管路监测及温箱擦拭等记录,对NCPAP新生儿应用管路等进行评估,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等各项消毒隔离制度,职责、操作规程,措施及管理制度等、产生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VAP诊断标准:①使用呼吸机48小时撤机拔管后48小时以内发病。②与机械通气前胸片比较出现肺内浸润阴影或显示新的炎性病变。③肺实质体征和(或)湿性罗音,并且有下列条件之一者。①血WBC大于100×10/L或小于4×10/L,伴或不伴核左移。②体温>37.5℃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③起病后从支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到新的病原体。

所有患者均在使用呼吸机后对收集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并行胸片摄影检查结果符合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为VAP。

每月对灭菌呼吸机管路进行生物检测,参考值为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患儿VAP发病率比较见表1。结果:观察组发生VAP2例、发病率3.57%;对照组发生VAP8例、发病率15.38%;观察组VAP发病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通过对NCPAP患儿在呼吸机管理、一次性面罩使用、手卫生、无菌技术、环境清洁消毒、病例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等环节的研究,改变理念,病区根据系统化防控方案制定相应的量化质控标准,如:高危新生儿调查表,管路监测、温箱擦拭等记录,每日两次监控小组对患儿进行评估,对每一项系统化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评分,发现不足,督导改进;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深入病区对在NCPAP新生儿进行系统化防控方案的跟踪及评估,严格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改进,并且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反馈、评价效果,使医护人员对NCPAP的系统化防控措施形成依从性,完善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预防VAP的技术流程,制定详细、具体、科学、可操作的规范指南指导临床。确保系统化预防控制工作能够持续有效进行。

系统化防控方案在NCPAP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观察组VAP发病率为3.57%,对照组VAP发病率为15.38%,故观察组与对照组VAP发病率有显著差异。是降低VAP发病率,减少患者负担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保障诊疗安全的重要工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2年版.

篇3

近10多年来,欧、关、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环保法规,对那些不易回收利用或在自然环境中较难降解的塑料材料和制品,实施局部禁用、限用、强制收集或者收取污染费等措施。由于塑料在包装领域中的用量非常大,其中不少对于塑料包装回收的法规附着于处理包装废弃物制度之中。

废塑料回收产业中的能源价值

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大,废弃塑料也不断增多。目前,我国废弃塑料应用的市场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2013年仅国内废塑料回收量达到1700万吨。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本身具备极高的环境经济价值,废塑料回收利用节省了土地资源和填埋废塑料所消耗的资源。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塑料回收利用行业迅速发展,通过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国部分地区已改变了传统的废塑料回收经营模式,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塑料生产大国、出口大国、消费大国。2013年中国五大合成树脂的产量为4626万吨,进口量为173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6349万吨,塑料制品表观消费量超过8400万吨,约占世界塑料消费总量的1/3。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逐年增长,废塑料回收总量已累计达到4600多万吨,回收总值约2950亿元,回收量年均增长率为14.47%,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共计节能1860万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46.5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4亿吨,减排二氧化硫232.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463.8万吨。

塑料的惰性都比较强,在自然环境下不易被降解。将废塑料变废为宝是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在再生资源领域流传着一个公式:回收1吨废塑料=节省6吨石油,这还不包括提炼新料过程中所节省的大量水资源等,从这个角度看,再生塑料的环境经济价值远远大于原生塑料。以PVC和聚酯为例:收集和机械化循环再生1吨的废旧PVC将生成大约120千克二氧化碳,这些循环再生材料可以直接代替原材料使用于产品中。来自Plastics Europe的最新环境数据显示,使用原材料(盐类和石油)生产1吨纯PVC材料将产生1900千克二氧化碳。这样,使用循环再生材料将比使用纯原材料节省9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另据EPA报告,生产再生聚酯只需要原生料1/3的能源,减少2/3的二氧化硫和50%的-二氧氮排放,用水量减少10倍,碳排放量减少2.5倍。中国的制造业大量依赖塑料原生料,而塑料原生料的来源主要是石油资源。我国塑料制品出口量逐年增长,生产制品的原料需求越来越大,如果全部依赖于原生料,则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等资源,因此,在产品性能条件允许下,使用再生料来代替原生料,可以作为对我国石油资源的战略性补充,以弥补资源的不足,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由于废塑料能够缓解对于石油的需求,具有强替代性,成了中国经济发展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资源的压力迫使各个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对资源进行回收,2013年我国进口废塑料在800?/吨左右,国内回收量在2800Z吨左右,总共节约石油数量在1.08亿吨。2010年以前,我国国内的废塑料回收数量在1000Z吨左右,回收率仅有20%左右,废塑料进口量和国内回收的废塑料总量相差并不多,而在2010年以后,随着国家对循环利用的重视,大力提倡国内回收体系建设,因此国内回收率提高幅度较大,已实现30%的回收率。

正因为废塑料具备能源的价值,因此废塑料资源在国际市场竞争越趋激烈,发达国家本地的再生商以及东南亚、印度等地的采购者采购力度越来越大,不断加大力度控制资源,再生资源已经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越来越重要。大部分类型的废塑料在《巴塞尔公约》中明确界定为无害废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近年我国不但每年进口约800万吨以上的废塑料,全球各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大量的废塑料贸易。自2000年开始,我国废塑料进口数量除个别年份受到金融危机、政策等影响外,每年的增长率都较大。相比出口废塑料,我国仍以进口废塑料为主。由于对资源需求量旺盛、劳动力廉价等因素,全球每年约50%的废料均被运往中国。此外,根据国际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华盛顿研究所的数字显示,2011年美国出口2300万吨废料(而美国国内回收总量还不到这个数目的一半),其中2/3出口到了中国。长久以来,中国_直是美国废料的最大市场之一,据了解,美国75%的铝废料、60%的废纸、50%的废塑料都被运往中国。显示出中国对废塑料总量需求巨大。

作为一种资源型的产品,我国废旧塑料的应用同国内合成树脂的使用密切相关,同时随着国内合成树脂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废旧塑料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2012年国内废旧塑料的消费量在1910Z吨左右,约占新料的33.2%,2013年废旧塑料的使用量在1680万吨左右,约占新料的26.4%。目前国内废旧塑料主要应用于农业、包装及纺织等领域,改性料行业同样是废旧塑料应用相对集中的领域之一。

中国废塑料产业进入大工业园区模式

2005年-2013年,再生工业园区成龙头引领行业规模。2005年-2013年的10年,是废塑料经营和竞争最激烈的阶段。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再生利用国家。回收的废塑料品种除了五大通用塑料、聚酯外,也有很多性能高、品质好的工程塑料如尼龙、聚碳酸酯、有机玻璃、聚甲醛、PVB(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薄膜、氟塑料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企业环保设施逐步完善,二次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行业散乱差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塑料再生利用产业正在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精细分类、高技术应用的方向发展。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2012)》显示,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已成长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型环保产业,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废塑料已成为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减轻环境污染贡献了力量。

为缓解正规塑料加工增加的成本和治污压力,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引导废塑料加工利用集散地对废塑料加工利用散户实行集中园区化管理,集中处理废塑料加工利用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建设一批具有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是再生资源领域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战略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截至2013年上半年,我国已建、在建的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以及生态工业园区多达29家,并且将在2015年达到50家,这些循环经济园区展示出了强大的活力、生命力和发展力,对区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塑料回收利用加工交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经营,产业聚集度在增加,规模化发展条件日渐成熟。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正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的方向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企业为主体、废塑料专业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综合利用格局。目前我国从事废塑料加工的生产企业达1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正在成为废塑料行业的主体,其废塑料的再生利用量占总再生量的40%以上。这部分企业大多分布在沿海塑料加工发达地区,有相对稳定的废塑料货源和销售渠道,资源集中,利润较高,经济效益良好,市场竞争力强。而且,这部分企业的塑料分类技术及装备生产线较为先进,加工成本低,效率高,可规模化、集中化处理废塑料,环保设施较为完善。

“绿篱”行动成为废塑料产业变革的转折点

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中2013年海关总署开展的代号为“绿篱”行动,就是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格局中发挥海关的积极作用。

“绿篱”专项行动是从2013年2月1日-11月30日开展的,为期10个月,有两个重点打击对象:第一是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列名的废矿渣、废催化剂、废轮胎、废电池、电子垃圾等工业废物以及旧服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等;第二是打击通过非设关地走私以及采用藏匿、伪报、利用他人许可证等方式通过设关地走私、海上偷运走私,不符合环境控制标准的进口固体废物。通过“绿篱”行动,海关要求企业严格落实进口固体废物分类装运规定,对经审单、查验后发现“混装”等不符合规定的进口固体废物,严格办理退运手续;完善进口固体废物分类管理目录,严格落实进口废物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完善鉴定机制。同时逐步实施进口固体废物“就近口岸”报关制度。严格进口固体废物转口、转关管理,不得允许任何企业开展进口固体废物的转口贸易,也不得允许将进口固体废物存放于保税区内仓储。加强承运进口固体废物进出境运输工具的实际监管,完善运输工具实际登临检查制度,加大对进口固体废物的监装监卸、途中监管力度,有效掌控运输工具申报、停靠、移泊、装卸等实际情况,提高船舶登临检查比例。

据海关总署监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2月1日伞国海关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绿篱”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海关共监管进口固体废物5538.9万吨,价值341亿美元。现场查出进口固体废物走私违规案件1090起,涉及货物88.3万吨,货值38.3亿美元,一大批可能污染我国生态环境的固体废物被封堵于国门之外,对固体废物的监管得到有效落实。

在“绿篱”专项行动的强力威慑和严格管控下,我国进口固体废物贸易秩序得到有效整治,呈现两个向好态势:一是进口企业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关于固体废物管理要求,环保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二是进口固体废物行业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企业加强管理,合法经营,进口固体废物品质出现逐步提高的趋势。按照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进口废塑料788.2万吨,价值60.5亿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1.2%和5.5%。占进口废物总量的14%,平均价格为767美元/吨,同比增长46美元/吨。其中来自中国香港22%、日本14%、美国11%和德国8%,合计占废塑料进口总量的55%。企业涉及22个省区市,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27%)、浙江(15%)、福建(14%)、江苏(12%)、山东(9%),合计占废塑料进口总量的77%。共有1410家企业参与进口废塑料贸易,占进口废物企业的56%,同比减少82家;较2011年减少169家,平均年进口废塑料规模约5553吨。

“绿篱”行动对整个再生循环利用产业促成了涅式的变革和提升,通过严管政策倒逼废塑料回收产业形成革命性的创新和变革示范,并形成了二次性的完善“固废”产业链商务模式。“后绿篱时代”是中国废塑料协会提出的时代或时期界定概念,已经被中国官方使用并认可,这也标志着废塑料行业历史性新时代的到来。

“绿篱”政策对国际废塑料产业的影响巨大

“绿篱”行动对于整顿良莠不齐的行业局面、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将是一个里程碑。在2013年12月13日,国家环保部固废中心3"2014年的废料批文情况,其中废塑料的获批量并未降低,而且较2013年同期增长17.5%,较2012年同期增长65.2%。与此同时,多家公司的进口废塑料获批总量在10万吨以上,预计2014年大部分企业会实现扭亏为盈。受全球经济影响,国际废塑料市场在2013年基本处于微缩状态,各国的废塑料企业也在寻找各自的出路,从加强本土的废料处理能力,到寻找缓解中国市场冲击的新市场、新地区。

中国环保理念升华,影响全球回收体系。近几年,我国由于国内经济增长迅速,对原材料需求旺盛,因此我国―直控制很大一部分的全球回收市场,每年从欧洲、日本、美国等地装载大量的货物销往内陆,据统计,2011年仅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废料总值就已达113亿美元。废料的进口―方面补充了国内对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环境资源形成了挑战,尽管处理1万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约了5吨石油、减排3.75万吨二氧化碳,但是国内外废塑料的分拣、清洗等方面的水平存在差异,国内的再生方法以及市场格局的整体环保水平略低,因此对环保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国海关开展的旨在打击“洋垃圾”走私行动,将不符合要求的废塑料拦截在国门之外,对世界废塑料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截至2013年8月末,我国海关已经严查并暂停了247家企业的进口许可证。“绿篱”行动给依赖于低成本出口到我国的西方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面临本国回收基础设施缺乏、本国对二次原料需求较低这一现实。在对我国出口的高度依赖下,国外不得不改进回收利用技术,出口更环保、更高质量的再生产品。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将废塑料运至东盟等地经过处理,达到我国进口水平后,再出口到中国,这也是今年东盟市场增长的原因。我国对废塑料回收的标准提升也将影响全球的塑料消费习惯和回收利用体系,2012年中国政府限制从欧盟进口废塑料的规定就迫使英国政府将其再生指标调整为2017年达到57%。

以废塑料为原料进行生产,比石油提炼的成本要低很多,并且适用于大部分塑料制品,可以有效缓解原料供给不足与需求增长的矛盾。从2006年起,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废旧塑料都在500万吨以上,废塑料进口量年年攀升(图1是2006年至2013年1月-8月废塑料进口情况)。

在2006年一2012年间,进口废塑料量逐年呈增长状态,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情况,主要原因是全国海关开展的重点打击走私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绿篱”专项行动,“绿篱”撬动了进口废塑料的格局,对于整个进口废塑料来说影响颇大。

市场平衡改变让进口废塑料呈现量跌价涨。据初步数据统计,2013年1月-8月我国进口废塑料共460.5万吨,较往年同期降低17%(图2是2012年与2013年月度废塑料进口量比较)。2013年1月进口量同比增长,而2月开始的“绿篱”行动,让进口量急剧降低,跌入谷底。之后持续不断的“整治”行动,让进口废塑料市场压力巨大,一直在低迷状态徘徊。

受“绿篱”行动影响,各废塑料出口国投资加工设备、改进工艺,当地再生行业投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进口价格水平(图3是2012年与2013年1月-8月同期废塑料均价比较)。据统计,2013年1月-8月废塑料平均进口价格766.2美元/吨,同比增长8%。以福州为例,据福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福建省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699.5美元,同比上涨2.6%。

整体来说,2013年1月-8月废塑料整体呈现量跌价涨状态。

传统废塑料市场从欧美向东盟转移。2013年1月-8月我国废塑料进口主要来源于欧盟、东盟、日本、美国、中国香港等发达地区,占比接近78%。欧盟仍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地,约占同期废塑料进口量的23%。但从具体数据来看,与往年同期比较,废塑料来源地已经发生微妙变化,欧美等传统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正逐渐降低,并被东盟所取代。

受国内政策影响,导致很多来自欧盟、美国等地的废塑料货物被退运,让国外的废塑料出口量急速下滑,例如以前美国50%的废塑料被运往中国,“绿篱”行动致使美国2013上半年废塑料出口同比下降11%。另一方面,由于东盟在地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国内外很多废塑料企业将目光转向东盟,很多企业将废塑料运往东盟,在当地完成分拣、切碎、清洗后,再销往国内。

“后绿篱时代”改变中国废塑料循环利用格局

“中国梦”中最重要的内涵是“建设美丽中国”,这种理念导致了进口废料行业政策的变迁。“后绿篱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它意味着机遇,也同时让企业面临着挑战。废塑料行业的弊端在严格的管控措施下暴露无遗,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了遏制。有效地控制废塑料再生对环境的污染,被提升到一个受多方高度重视的地位。废塑料行业的产业特征、经营模式都需要创新以适应新时期。

废塑料产业集聚东部。据抽样调研数据显示,今年80%固废厂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严查整顿,60%以上三四线城市流动摊贩面临洗牌。对废塑料进口批文的审核也日渐严格,全国仅有1400家-1700家,即不足10%的厂家具有进口资质的现状,进口门槛显著提高。虽然进口废塑料量减少,但是国内对塑料的需求量却在增长,这部分的供应缺口则有新料填充。“绿篱”行动以前,尤其是在广东,很多货物通过运输公司提供进口服务,他们通过包装,通过一些批文,把废塑料运到工厂去,“绿篱”行动以后这些情况减到很少。

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进口关区与产业聚集地特征明显。2013年8月,上海、宁波、厦门等海关进口废塑料量呈不同幅度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3%、3%、2%。广州、天津、青岛等海关进口废塑料量有所降低,同比分别减少2%、4%、15%。

整个行业开始向环保安全转型。应该说在1995年前中国的废料进口是无序的。从2002年-2005年废塑料进口已经从无序走到有序。在海关召开的一个网上座谈会上,有专家专门提出城市矿山这个概念,“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城市矿产”是我国战略资源的有效补充,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就是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打破传统上“原生资源才是资源”的旧有观念,将废弃资源作为“城市矿产”,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高度进行物流、能流优化,统筹技术、环境与经济,形成高层次的“城市矿产”开发模式。

国家发改委和商业部、工信部联合在全国分两批建立以“城市矿产”为文化理念的再生产业工业园区。同时,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全国建立50个“城市矿山”示范基地。从而有效的减轻和遏制再生产业在回收、加工、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侵害和影响。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供应地,29个示范基地形成每年约3500万吨的再生资源聚集加工能力,并吸引了大批再生资源经营户和企业入园发展,实行污染物的集中治理、统一监管,实现了基础设施共享,土地集约利用,大大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了再生资源利用的水平,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状态下行业二次污染严重的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环境状况。

从短期来看,“绿篱”行动虽然影响企业采购原料,增加企业采购成本,但是企业采购原料品质提高,生产的产品品质明显提升,产品价格现在因为“绿篱”行动有了一定的上涨空间。其次,很多家庭式作坊的关闭,市场供需关系短期内被打破,对正规经营的企业来讲,是大大的好事。很多废塑料产品采购商直接到企业订货,产品不愁卖,这也是现实。“绿篱”行动也促使企业把真正的心思用到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及投入方面,促使企业尽快转型,从以前的简单加工走向深加工和精细加工的路子上来,提高整个废塑料行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显著提升。

前行的中国废塑料产业还需穿越重重障碍

在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方面,我国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很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别仍然很大。据美国化学委员会统计,2009年在美国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酯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塑料生产的塑料瓶中,回收塑料瓶已超过99.7%;据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塑料制造和回收集团统计,2008年欧洲塑料回收率已达到54%,2009年欧洲塑料需求增长至5280万吨,其中有50%的塑料被回收利用,20.6%循环回收,29.5%回收用作能量;瑞士废塑料回收工作做得最好,回收率达99.5%;丹麦和德国紧随其后,回收率分别达96.5%和96.3%。2008年日本废塑料废弃总量为998万吨,包括市政废弃502万吨,工业废弃496万吨,回收利用废塑料758万吨,占排放总量的76%。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国内的废塑料回收行业依然处于正在爬升阶段。

公众审视角度需要更科学的认知。尽管经过多年的整顿和规范,我国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进口废塑料加工利用企业,但我国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还很不规范,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而分散,进口废物加工企业和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的管理尺度不一致,也导致了走私固体废物、倒卖进口废物相关许可证、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产生危险废物等现象。使得废塑料行业在公众的理解中就是垃圾处理产业。实际上,这种南辕北辙的印象让废塑料行业的生存苦不堪言。

目前国内各部委对所谓的废塑料“洋垃圾”使用的名词不同,环保部门称为“固体废物”,住建部门称之为“垃圾”,发改委在循环经济相关文件中使用“废弃物”一词,海关则是按具体货物名称,没有统称。在循环经济学家眼中,“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进口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节约了自然资源和能源,大大减少了用矿石冶炼金属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业内专家将其概括为“两个保护,三个效应”:保护社会资源,保护社会环境;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循环效应。该产业已经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绿色产业之_。

据了解,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的原料基本是工业废弃物,不管是进口料还是国产料都以工业生产的边角废弃料或工业塑料制品库存料为主,即使有一部分生活废塑料也由于我国垃圾分类不完善而少之又少。

目前,我国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意识很薄弱,对废塑料行业的整体认识单纯地停留在“捡破烂”、“收垃圾”层面,没有深刻体会到其对国家的巨大贡献。因此,改变公众视角,突破审视瓶颈,是废塑料行业经济升级的必由之路。

装备与技术创新的空间潜能巨大。目前,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塑料消费国,巨大的市场需求造成了塑料原材料的巨大缺口。进一步加强废塑料回收加工生产再生料,不仅可以填补国内大约25%的塑料原料缺口,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消耗。由于行业发展的速度过快,使得我国废塑料行业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的面貌一直没能改变,行业内的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分类不细,技术过低,利用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废塑料行业的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可以有效防止废旧塑料再生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无论是处理技术还是制造技术,只有掌握高科技技术的企业才能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发展扩大的根本。近年来,中国废旧塑料机械设备市场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外企业的关注,许多大型国际企业―方面与中国废旧塑料机械企业不断加大合作深度和广度,另―方面采用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方式来占据中国市场。国外企业纷纷登陆,虽然对中国废旧塑料机械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将会威胁缩小国产废旧塑料机械市场的空间,将对国内废旧塑料机械生产企业、对中国废旧塑料机械行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国际上,塑料回收再生方法有物理再生、能量回收、化学还原和用作固体燃料等,应用技术比较先进。反观我国废塑料回收,主要还是以物理再生为主。大部分废旧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基本没有条件引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从而阻碍了废塑料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中国废旧塑料机械同欧美发达国家的废旧塑料相比而言,技术水平仍是制约中国废旧塑料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废塑行业加工企业和机械企业走进中国,国内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正视挑战。

大产业小企业使得中国企业缺失话语权。就废塑料行业而言,目前国内塑料再生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废塑料回收机再生利用企业部分是中小型个体企业,存在技术水平落后、回收渠道散乱、环保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有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环保,以廉价设备和廉价劳动力对废塑料做简单的初级处理,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渣。虽然回收了资源,却又污染了环境。中国国内和进口回收量已经达到3000万吨,市场价值总值超过了2000亿元人民币。但是最大型的企业占的单体份额也不足1%,也就是说行业总量非常大,但是单体非常分散。

由于废塑料行业缺乏一个权威、统一的行业组织,不能形成合力,所以对于国外废塑料进口行情、定价等都没有话语权,相对弱势。尤其是国外的很多供货商都很精明,不是明码标价,而是搞好几家国内的企业,就像竟标似的,让我们的企业自己出价,谁给的价格高就卖给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之间矛盾重重,人家坐收渔翁之利。废塑料企业迫切需要一个由国家、政府主导的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对外形成统一的声音,对内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废塑料行业―方面要引进并吸收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促进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引导外商向再生资源行业投资,鼓励外商到中国投资建立再生资源加工处理中心。同时,要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再生资源协会建立广泛联系,吸取他们在工业化过程中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经验教训,借鉴其对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措施和相关政策,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政府管控还需符合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中国已经建设成了全球最完整,也可以说是最严格的进口废塑料的监管体系,环保部负责二级审批、废塑料目录管理、许可证制度、进口废塑料标准;质检总局负责监管国内收货人、国外供货商、装船前检验;海关负责分类装运、就近报关、海关监管、海关估价。近年来,国家还颁布了有关进口废塑料管理要求,包括《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废塑料加工利用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进口废PET饮料瓶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进口废塑料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风险监管指南》、广东试点“就近口岸”的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国家对废塑料监管政出多门,也让废塑料企业有点不知所措。按照进口固体废物的规定,海关的任务是进口征税查验放行,商检的任务是控制污染源符合我国的进口标准,地方环保局的任务是监管加工。目前我国在宏观层面上还没有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专业性、综合性规划,社会上普遍认为再生资源行业是传统的所谓收破烂的,十分片面,并没有被作为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朝阳产业来对待,所以政策扶持、废塑料分类技术规范、对企业认定和鼓励方面比较欠缺。生活垃圾分类不明确,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方式需要提高。相关制度不完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废旧塑料回收行业长期以来呈低水平徘徊状况。

目前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不能解决行业的发展问题。应制定有效的措施,在财政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研究加大公共财政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信贷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对经济效益差,但社会效益显著的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企业回收和利用,包括支持一些经营好、符合上市条件的物资回收企业上市,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中心、再生资源信息网络等方面的示范项目,优先安排技改投资并给予财政贴息,缓解开发的资金压力。

据悉,海关部门已经感觉到目前整体固废管理政策法规与固体废物产业发展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也意识到严密监管尽管出于保护国民安全的好意,但与企业高效运作需求产生了突出矛盾。国家海关总署的相关负责人已经提出今后海关对废塑料进口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确保“绿篱”专项行动成果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同时也在认真思考“后绿篱”时代固体废物监管理念的定位,从规则制定、标准修改、职责分工等根本制度入手,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今后“绿篱”专项行动有关措施会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在关于进口固体废物分类转运、转口、转关、指定口岸进口、分拣作业须经批准、夹杂物超标不予放行等措施,海关将长期予以坚持,且不能降低标准。对AA类企业进口固体废物,将按照“由企及物”管理理念,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实施必查必演,对其进口的固体废物以后续监管为主,并进行重点稽查。国家海关总署希望废塑料行业推进圈区管理,同时也正在配合环保部,对圈区管理规定进行细化,集中发挥圈区管理的示范作用,在完善就近报关制度方面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海关部门将广泛收集各方面意见和信息,了解企业的合理诉求,不断探索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加强进口固体废物监管及便利守法企业创造条件。将与环保部污染防治司适时对试行固体废物“就近口岸”报关情况进行评估完善,并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论证该制度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可行性。

另外,中国废塑料协会希望国家监管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着手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制度,明确工业废弃物和产品包装物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建筑废弃物由建设和施工单位负责回收,生活垃圾由政府负责回收,排放垃圾的居民和单位适当缴纳费用;制订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鼓励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对再生资源回收采取激励措施。同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愈趋重要,应当作为特殊行业来管理,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按照方便、卫生、规范、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城市回收网络体系,包括:社区回收站点设立;集回收、分拣、市场交易为一体的再生资源加工交易市场;综合利用加工网络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环境卫生差、城市综合管理难的问题。

废塑料行业准入机制或将在今年着手制定。中国废塑料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的建立一直是个悬念,近年来,主管部委多次提出颁布《行业准入机制标准》,行业协会和企业也在不断呼吁。就目前而言,行业产品标准不细化,分类也不完善,准入和退出只靠固废管理条例某款规定是否违规而认定。这样,行业职业培训、职业教育都没有准确依据。行业技术继续教育更无从谈起。所以,行业组织很难发挥作用,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也是茫然。

据记者了解,中国废塑料协会将在今年组织相关部委及专家开展我国废塑料行业准入标准的调研工作,从企业布局与建设要求、规模、工艺和装备、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人员培训、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其意义就是要提升产业门槛,通过标准促使我国废塑料再生行业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高技术的方向发展,作为保护环境、解决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严格规范生产过程的环保管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与效益。

从中国废塑料协会设计标准的思路上看,十分注重环境安全的要求,强调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划确定或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居民聚集区和其他严防污染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塑料再生加工运输企业。已在上述区域投产运营的塑料再生加工运输企业要根据该区域规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通过依法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同时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的是限制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项目重复建设,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和行业的整体水平。准入条件明确规定了应该限制、淘汰的工艺方法和生产设备,对未达到准入条件的现有企业,将作出限期整改、依法撤销或责令关闭的规定。

中国废塑料协会希望能通过行业准入标准,鼓励企业选址选择在有资源、能源及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及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建立起点高、能力大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