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设备的运维

篇1

1.1网络架构

目前设备系统架构包括两种,即C/S、B/S两种架构形式。对于C/S结构形式而言,即客户/服务器形式,其技术更加的成熟,而且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封闭性等特点;对于B/S结构形式而言,即浏览器/服务器形式,其表现出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无需预先布设相应的应用程序和应用软件。在医院设备系统构建过程中,采用B/S架构形式,可开发病房以及财务科室的设备辅助管理功能;如果采用C/S架构形式,则可开发设备主管理部门的实践应用程序。

1.2数据库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成为现代数据库技术手段的主要形式,构建医院设备系统时,建议选择SQLServer2000作为数据库进行管理。从应用效果来看,SQLServer2000的性能非常的强,而且网络连接特性、应用安全性都非常的好,对系统硬件没有太高的要求,是一种中轻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选择数据库表结构、约束条件,以此来确保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录入的规范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以此来确保其完整性,实现信息化管理。

1.3条码扫描终端

在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条码技术手段,实现了设备信息管理工作的高密度性、内含校验码性,可在较小的标签空间上打印高信息密度条码,并且具有解码速度快、正确率高等特点。实践中,采用手持条码扫描终端系统,可有效实现辅助设备管理人员对实物的有效清点;系统基于清点程序的运行,只需对清点设备条形码标签进行扫描即可完成清点设备的任务。

2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功能

通过以上对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体系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信息系统非常的复杂,涉及到各个科室、部门的利益关系。在具体的设备管理过程中,除应当把握宏观上的相互协调外,还应当将各环节的具体功能体现出来。第一,院领导客户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院领导,可在医院领导层客户端对信息资料进行查询,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医院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的应用现状、效益等信息。基于此,一方面对现代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疗设备的应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有效地实现了医院决策层对相关器械设备的有效管理。第二,临床科室以及设备客户端。在临床科室的设备管理过程中,该系统的功能体现在对医疗设备的及时报修,经在线查询,可以确保各临床科室管理人员、负责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现状、应用情况以及维修进度和费用,并根据维修情况、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适当地调整医疗设备应用计划。对于设备科客户端而言,其作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枢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功能上应当涵盖如下内容:①医疗设备信息资料管理。在此过程中,主要的是前期、中期和后期医疗信息档案管理。其中,前期的档案工作过程中,主要是指设备配置可行性研究、采购计划书等内容;对于中期的档案管理而言,主要对与医疗器械设备有关的市场信息、文件资料和设备相关的各种法规、技术资料进行管理;而在后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对象主要是已经损坏或者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信息管理和存档。②基本信息管理。对于现代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疗器械设备信息,比如标识号、入库日期等,输入计算管理系统之中。基于这些信息数据的应用,通过联网录入数据库,每台医疗设备信息都可独立建档,通过唯一的医疗设备标识号,可以准确显示基本资料。同时,维修人员在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如果遇到较为麻烦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直接与厂方联系,即可快速找到故障问题的所在。同时,还包括医疗设备运维管理,即医疗设备日常运维和管理,特别是在接到临床科室报修申请以后,能够及时获知相关维修信息资料。③仓储管理。首先将高等院校附属医院购置的器械设备、耗材等信息,如实输入到数据库以后,再进入设备信息系统,基于该系统的应用,对器械设备及其耗材情况、出入库情况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可采用上文所讲的条形码形式,给各个医疗器械设备、同类耗材贴条码,以保证信息资料的唯一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进行扫描出库处理,通过系统的应用,清楚地查明库存的各种医疗设备、物品剩余和消耗量,为日后的物品采购做好基础。

3结语

篇2

一、稳步推进员工招聘和进修培训通过网络媒体、高校招聘、人才招聘网站等渠道积极招聘员工。目前,共完成招聘XX人。此外,在校园招聘中,前来应聘的应届研究生XX人,拟录用XX人;应届大学本科本共计XX人,拟录用XX人;应届大学专科共计XX人,拟录用XX人。在社会招聘中,前来应聘的正高职称共计XX人,拟录用XX人;副高职称共计XX人,拟录用XX人;中级职称共计XX人,拟录用XX人;初级职称共计XX人,拟录用XX人。同时,通过内训和外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员工职业素养,推进建立医院、科室、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型组织。先后派遣质量管理人员到北京建工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医务部有关人员到北京解放军301医院,麻醉科医务人员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进修学习。建立完善了《XX医院员工手册》、《XX医院员工定级定薪方案(试行)》、以及劳动合同书、劳务协议等合同。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继续推进一期工程规划设计一期工程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精装修施工招标进入到实质阶段,装修施工已经全面铺开。施工期间,先后协助XX完成净化设计方案的审核、医用气体的招标工作,协助设计院完善厨房设计方案、强弱电设计方案、景观园林设计方案等。积极巡视现场精装施工和土建施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沟通解决。持续跟进装饰图纸意见修改落实情况。三、确定医疗设备配置方案根据医院学科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制定满足临床需求的医疗设备配置方案。整理各部门医疗设备采购清单,提交了三批医疗设备采购申请,协助评审中心推进大型医用设备和检验科设备的招标工作。

四、确定智慧医院建设方案以打造智慧医院为目标,协助评审中心确定了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医院门户集成平台、医院运营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医护技患服务平台的运行方案,为实现医院建设和后期运维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五、健全润心患者服务体系建设确立完善了润心患者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邀请XX一行来院指导授课,完成与XX总部的对接。以“想方设法让每一位患者满意”为主题,深入开展大讨论,对标先进,全员参与,对院前、院中、院后全过程服务环节进行分析,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六、推进运营配套设施建设以建设员工满意医院为目标,为各类员工提供温馨的办公场所和人性化的办公设施,落实医院食堂、学术报告厅等事宜,保障员工用餐,协调解决专家公寓和单身员工的住宿问题。同时,完成税务登记备案,制定了现金管理制度、支付审签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七、第二季度重点工作

(一)按照XX医院制度建设标准,继续拟订、完善各部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医院筹建风险清单及应对措施。

(二)继续进行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拟完成录用XX人左右,协助新入职员工对工作职责、范围、要求进行明确,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与要求。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医院级-部门级-员工三个层面。

(三)继续跟进一期工程施工建设,装饰图纸意见修改落实情况,协调推进二期工程平面规划设计施工图。

(四)整理各部门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再提交第三批医疗设备采购需求参数。

(五)协助评审中心进行智能化、信息化设备招标。

篇3

[关键词]质量控制;设备管理系统;系统升级;信息管理

目前,在用的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实时跟踪设备检测计划及送检情况,但尚不够完善,各项参数的检测记录仍然停留于纸质记录,查询具体参数检测数据慢,工作效率低[1]。为进一步完善现状,在原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从而提高质量控制数据管理,加快实时查询速度,减少档案存储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2]。

1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使用现状

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检测记录采取的是手工记录模式,而这种模式存在诸多弊端。(1)周期检测与修后检测周期无法关联,即某台设备在周期检测到期前出现故障维修,维修后进行修后检测,但周期检测日期不能自动更新,导致数据出错[3]。(2)无电子检测记录,不利于设备系统分析,不能实时清楚某设备几个周期以来各个参数分析情况,无法为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有力证据并为下一步设备故障备好相应配件,从而无法提高设备维护速度及提高设备使用率[4]。(3)需要提供相对固定的房间存放历年的检测原始记录,不仅不容易保管,而且浪费空间。(4)虽然有医院质量控制设备的检测情况,但是具体参数不完善,且临床不能实时查询具体参数,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5)由于检测时先进行纸质记录,之后再通过电话或系统结束工单来通知科室领取设备,导致不能第一时间将设备情况反馈到临床[5]。这种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导致资料存放困难,存放年限受限,查阅数据费时费力,无法充分发挥最有效的工作效率[6]。因此,充分反映出目前的质量控制管理系统信息化集成度低。基于以上问题,将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块进行升级,不但规范了质量控制管理流程,使其在信息化、精细化及实时动态上提高一个档次,而且实现了全程无纸化操作,为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一套完整的数据分析[7]。

2升级版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应用

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升级后,动态实现检测计划的准确度,保证设备及时送检,达到设备管理信息化数据的高度集成化,更好的为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依据。系统界面如图1所示。

2.1管理流程的升级

系统的流程模块为医院所有科室开通。在质量控制管理模块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检测不合格,在其维修后再检测等相关记录不能无缝隙衔接,而通过升级使其达到无缝衔接,提高设备全寿命管理追溯[8]。其网上流程为:登陆医疗设备运维管理系统→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块→填写设备基本信息→生成计划→科室根据计划提醒功能→送检设备时点击启动计划→检测工程师收到设备后进入系统点击设备执行并开始检测→检测完成后提交原始记录。

2.2健全管理机制

通过系统的不断更新,完善质量控制中心的集中管理、零散分析、实时查询以及质量控制设备历年检测明细数据,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减少资料存放空间,降低设备管理成本[9]。(1)集中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控制模块管理流程,将设备维修模块同质量控制模块关联起来,即设备检测中出现检测不合格,系统将自动生成一条维修记录,维修完成后再继续检测;剔除了原来检测不合格还得重新进入维修模块发起维修单,维修后再到质量控制模块发起质量控制单,其流程衔接不起来,为实际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同时不利于单台设备的全寿命管理。升级后系统进一步提高设备集中管理及全寿命管控[10]。(2)零散分析。升级后的系统将记录更加详细的检测数据,并能通过模糊查询、具体数据查询对设备个别数据进行全寿命追踪,最终通过不断的实验数据,为下一步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相应依据,变被动为主动[11]。如前期通过系统对心电监护仪的气密性参数进行大量汇总,全寿命追踪,从设备开始运行至其寿命衰减至无法使用,周期约半年的时间经常出现软故障,如偶尔检测不到数据等,从而对设备使用情况有了预知,提前准备相应配件,计划性更换,提高设备使用率。(3)提高响应度。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升级后,能够实时记录设备检测原始记录,设备检测完毕后实时提交原始检测报告,同时系统将第一时间发短信通知临床设备管理人员“设备周期检测完毕可以领回去使用”,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同时完善了检测信息的高度准确性,避免原来系统结束工单时间同纸质原始记录检测时间不一致,导致计划不准确,设备会出现过期状态[12]。升级后系统保证检测时间与其系统记录实际完全一致,提高数据准确度[13]。

3结语

升级版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管理系统的使用不仅满足质量控制设备从新购到报废全寿命精心数据管控,同时进一步实现了质量控制设备信息化管理程度,为医学工程师设备预防性维修提供有力的论证数据,从被动维修转化为主动维修,提高设备使用率,同时减低设备管理成本[14-15]。

参考文献

[1]崔骊,李向东,云庆辉,等.在用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9):111-113.

[2]孙莹.浅谈我院如何完善医院计量管理工作[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82-83.

[3]严潭,胡立勇,林芬萍,等.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8-11.

[4]石春卉,崔红,闻永林,等.计量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3,26(4):32-33.

[5]顾立亭.医疗设备计量管理与维修的相互协调[J].经济管理,2013,26(4):32-33.

[6]严谭,林亚忠,田君鹏,等.基于HIS平台下医疗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设计[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3):442-444.

篇4

P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三级等保;信息安全

1 引言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正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依赖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比如HIS、OA、财务系统等等,它们提供了日常办公所需的业务,便利了工作。互联网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医院信息系统是医院实现办公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平台。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快速发展,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黑客恶意攻击、蠕虫病毒、木马等,有可能会给医院的信息网络和核心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建设一个全面、安全的信息系统已刻不容缓。

2 系统现状安全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现状拓扑图如上图1所示,从整个网络拓扑图可以看出,现阶段医院主要有两个网络出口,包括连接医保专网及连接互联网,互联网区域主要提供给外端用户通过VPN连接接入到内部服务器。在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在医保专网的出口边界区域部署有防火墙外,其他地方都没有部署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出口边界区域缺少相应的入侵防护系统,无法对来自外部的蠕虫、木马、病毒、恶意软件及僵尸网络进行安全防护;

2)在互联网边界区域缺乏相应的防病毒系统,无法对来自互联网的恶意代码攻击、病毒等进行检测和拦截;

3)在内部网络中缺乏相应的安全审计系统,无法对内部的网络行为、服务器访问操作行为等进行审计和日志记录;

4)在Web类服务器前端缺少相应的Web安全防护设备,无法对针对Web服务器的SQL注入、跨站脚本(XSS)、跨站伪造攻击等进行安全防护,同时缺乏相应的网页防篡改系统;

网络内部缺乏漏洞扫描设备,无法对内部服务器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漏洞管理;

5)在内部网络缺乏相应的运维审计系统,无法针对内部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及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安全运维;内部重要服务器上没有安装防病毒系统,无法对服务器进行安全防护,容易遭受病毒的攻击。

3 建设思路

3.1 建设方法

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是实施安全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它提供了构建和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理论指南、流程、工具和指标。定义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部署的设计路线和方针。使信息系统安全建设在标准化和完备的设计依据中进行,使建设过程具体而可控。从而维护信息价值从输入端至输出端的可信性和可控性;形成完备的事前监控预警、事中防御控制、事后审查追溯的防护机制。呈现持续改进的安全运行管理闭环。

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会同时依据国家/行业政策标准的指导,因而需要结合现实的业务特点与管理情况,构建各类别各层面信息系统的差异化、本地化保护能力,并通过制订运行管理策略,形成面向当前安全措施及关键系统的运行配置、未知风险的预警与控制情况。

适度化的安全建设思想能够将上述的方法论贯穿于信息资产的运行周期中,使各阶段、各层面的安全机制相互补足而形成体系,避免了安全建设的重复实施和过度投资。

3.2 方案效果

在等级保护要求中,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提出网络访问控制、网络入侵防护、恶意代码防范(防病毒)、安全审计、漏洞管理、运维审计、安全集中管理等需求。本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需要完成以下目标:

1)边界安全防护

在医院专网互联区边界处部署防火墙,对内部服务器进行基础安全防护,实现边界的网络安全访问控制,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利旧)

2)恶意代码防护

在医院互联网边界处部署绿盟NF防病毒系统(NF),对来自外网的病毒文件进行安全拦截,保证内部服务器的安全,实现内部网络的恶意代码防护。

3)网络入侵防护

在医院服务器前端部署绿盟入侵防护系统(NIPS),对来自外网、专网及内部用户的木马、病毒、蠕虫以及各类网络攻击行为等进行拦截,保证内部服务器的安全。

4)Web安全防护

在服务器区如果部署有Web类服务器系统(OA办公系统等),需要在服务器前段部署Web应用防护系统(WAF),对来自互联网的针对Web应用的攻击进行安全防护,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恶意扫描等攻击进行阻断防护,同时,在服务器上部署防篡改软件系统,对文件进行 安全保护。

5)安全审计系统

在医院核心交换机处旁路部署安全审计系统(SAS),通过网络数据的采集、分析、识别,实时动态监测通信内容、网络行为和网络流量,发现和捕获各种敏感信息、违规网络行为,实时报警响应,全面记录网络系统中的各种会话和事件,实现对网络信息的智能关联分析、评估及安全事件的准确全程跟踪定位,做到出现问题时有源可溯。

6)运维安全管理

在运维管理区部署安全运维堡垒主机(SAS-H),对日常所有网络设备以及服务器等的运维进行详细的记录,保障系统运维的安全性。

7)系统安全管理

在医院运维区处部署漏洞扫描系统,可以利用漏洞扫描系统对网络中的系统、网络设备等进行扫描,第一时间主动对网络中的资产进行细致深入的漏洞检测、分析,并给出专业、有效的漏洞防护建议,让攻击者无机可乘。

在医院内部服务器及主机部署防病毒软件,可以有效地对内部终端和服务器等进行病毒防护,保证系统不会因为受病毒感染而造成系统宕机、数据受损等严重事件。

8)集中安全管理

在运维管理区部署安全管理平台(ESPC),对所有的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整个信息系统安全状态的在线分析、在线监控、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3.3 项目效益

安全技术设施足以保障系统的核心区域,关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并借助外力形成一定的安全支撑能力,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得到保证。

通过完善安全运维管理支撑体系,保证运维的安全、稳定,使得医院信息系统自身具有较高的安全运维能力。

信息系统符合三级等保标准关键要点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通过等级保护测评(覆盖等级保护基本80%以上要素,整个信息系统基本符合等级保护要求)。

4 总结

信息安全没有绝对性,从技术复杂度来说,单一防护模式很容易被突破,只有实施多层防护,才能消除单点隐患。通过建立“一个中心下的三重防护体系”才能增加突破难度,降低安全风险;做到全可达、全可控、全可查。层层防护旨在实现非法破坏“进不来”,即使进来也“拿不走”,即使拿走也“读不懂”,即使有恶意行为也“跑不了”。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管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理念、信息技术以及医院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变化,医院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发展思路也应该要与时俱进的不断变化,要根据阶段性的信息安全目标不断的对安全管理体系加以校验和调整,以保证医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始终适应和满足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只有做到这样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建设更健康的、合理的、有效地使医院信息系统更安全。

参考文献:

[1] 迪普科技助力新疆医疗系统[J]. 数字通信世界,2014(4).

篇5

关键词:数据中心;网络;数据库服务器;虚拟化;桌面云;存储

为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做优、做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委、市政府明确在我院平江分院现有地块东面新增100亩建设用地,从而实现了我院主体迁建的发展思路,并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迁建后的新院占地约200亩,规划床位3000张。借此迁建之际,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将大步提升,从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开始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建成高标准的数字化、智能型医院。

1数据中心机房总体设计

1.1需求分析 新院的数据中心机房未来将承担起新老两个院区的所有业务系统,新院区的建设将分为两期进行,即将结束的一期工程涵盖:门急诊、医技、住院,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1200张床位,数据中心机房位于主楼之中。根据新院的总体思路、建设步骤、功能分布从而确定了数据中心机房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总体要求。具体需求如下:

1.1.1两地三中心 新老两个院区都有数据中心机房,目前数据中心机房位于老院,并且在不同建筑体有一个异地的灾备机房。接下来数据中心机主机房将迁于新院一期工程的主楼内,同时在未来的二期工程内将考虑一个容灾机房,老院将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异地灾备机房,三个地方将做到数据同步、互为灾备。

1.1.2核心业务不停机 医院业务7d 24h不间断运行,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系统的停顿、宕机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无论是硬件故障、系统维护、升级、扩容都要保证核心业务系统不停机。

1.1.3虚拟化 医院的业务系统越来越多,除传统的HIS、LIS、PACS、EMR外还有手术麻醉、心电网络、病理、HRP、体检、OA等大大小小几十个系统。各个异构信息系统都对服务器配置提出了要求,如果为这么多系统按传统方式分配物理服务器,这样不但不利于后期系统的扩展,更不利于后期硬件的运维,还有就是在有限的机房面积下不可能无限的扩展服务器,这就要求设计时考虑虚拟化,搭建医疗云数据中心。

1.1.4系统安全,随性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终端(电脑、手机、平板、PDA、医疗设备)都能通过无线连接到医院网络,这样对医院网络的风险就不光有外网的终端,还有院内几千台终端的潜在威胁。这就要求数据中心机房及网络的设计能够避免各类威胁,保证核心系统安全、顺畅的运行。

1.2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站在整体规划的高度。依据以下几大原则。

1.2.1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原则。数据中心平台采用开放式架构,选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协议,考虑今后网络、服务器发展的可扩容、可升级。

1.2.2先进性原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数据中心的设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基础架构云建设是一个逐步完善、分步实施的过程,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系统设计,采用最稳定、先进的技术和架构,保证系统建设的整体可延续性。

1.1.3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系统7d 24h稳定工作,核心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结构。

1.1.4可扩展性原则。系统架构设计留存充分的余地,是分布式系统,以方便需要时能进行扩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3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网络采用三层架构,核心应用采用实体机架服务器做双机热备,其他应用采用虚拟化集群,同时部署一套桌面云统一管理所有门诊医生站。

2网络架构

新院大楼的网络分为三套,分别是内网(医疗业务,包括无线WIFI)、外网、设备网(视频监控、建筑设备监控)。三套网络物理隔离保证医院业务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1内网 内网承载着整个医院的关键业务系统,建设三层网络架构,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关键部位采用冗余架构,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双备份。

核心层,提供高速的三层交换骨干,各功能区的VLAN间的路由,安全访问策略。

汇聚层,根据新大楼的功能区域不同,分为门急诊汇聚、医技汇聚、住院汇聚。作为接入与核心层的分界,可完成对功能区域接入设备的汇聚,可完成功能区域内、功能区域之间的安全访问策略。

接入层,提供二层的网络接入,通过VLAN定义实现接入的隔离。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的应用在院内也越来越多,移动护理、移动查房车、RFID标签、无线扫描枪、医疗设备数据无线传输等。因此无线的覆盖也包含在内网的建设中,为了保证内网的安全,采用隐藏SSID,终端MAC认证等手段。

2.2外网 外网部署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架构:核心层和接入层。外网承载非关键性业务,如:医院网站、预约挂号、微信、APP、支付宝等,此外还提供全院医护人员的上网需求。为了保证外网环境的安全,在对外出口处架设防火墙、IPS入侵防御、上网行为管理等网络安全设备。此外对于一些需要访问内网的应用,需指定服务器,指定端口,通过网闸连入内网。

2.3设备网 设备网关键是面向IP网络设计,图像占有大量带宽,为了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必须考虑网络的QoS,在双向、多向、定向传输的基础上可以控制流量、传输时间、传输帧率来控制所有数字数据,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稳定。

3虚拟化

随着医疗信息系统的不断增加,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会因新增加的应用而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来支持,此外还有很多计划外的增加。这些设备有序和无序的增加会带来很多问题:①成本增加,服务器、存储数量增多,直接带来采购成本的增加,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增加。②运营管理复杂,服务器分布式部署,结构复杂,不便于日后的运营和管理,不能根据业务的需求做出灵活的响应。③资源利用率低,有些服务器的工作负载很重,而有些服务器的工作负载很轻,资源未被合理有效的利用。④物理空间有限,服务器的不断扩张,占用有限的数据中心宝贵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用虚拟化方案来解决,这样能提高服务器的整合效率,简化了服务器管理的复杂性,保证了系统的高可用。此次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包含两块: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云。

3.1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是通过VMware vSphere云计算操作系统来实现。本次服务器虚拟化配置八台高性能刀片服务器作为云计算服务区的计算节点服务器集群,这八台刀片分别部署在两组模块化刀箱中。利用服务器集群强大的处理能力,生成多个虚拟服务器,而每个虚拟服务器,从功能、性能和操作方式上,等同于传统的单台物理服务器,这样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通过这个虚拟化集群预计可以提供约80台服务器,今后如有扩充需求,只需在模块化刀箱中增加刀片服务器,再把刀片服务器加入到虚拟化集群中。

服务器虚拟化还能提供对上层应用的高可用性、安全性,主要是通过vSphere内置的应用程序服务以保证云服务运行在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之上。①计划内停机。通过VMware VMotion,在进行计划内服务器维护以致跨服务器的虚拟机实时迁移时,将不再需要为这些活动安排应用程序停机,从而不会对用户造成中断或导致服务丢失。②计划外停机。VMware High Availability(HA)提供高性价比的自动化重启,当发生硬件或操作系统故障时,几分钟内即可实现所有应用程序的重启。

3.2桌面云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也伴随着终端工作站的增加,这使得终端维护量也日益增加。通过桌面云就能把终端统一部署在数据中心云端,这样使终端的配置要求不在受限,使用区域不在受限,所有的计算、存储由云端服务器来完成,对于终端设备配置要求降低,这样节约了设备成本,所有终端统一、集中管理,减轻了日常运维工作。此外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Android、IOS等不同平台的终端设备涌现,通过桌面云可以做到在各种终端设备上实现医院现有应用,省去了大量的开发工作。与传统桌面相比,虚拟桌面具有如下显著特点:①高安全性。能够将数据从分散的终端移到数据中心内,数据访问集中化能够缓解数据泄漏、病毒等风险。②集中管理。由于桌面终端在数据中心,所有桌面的管理和配置都在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员可以在数据中心对所有桌面和应用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例如系统升级、应用安装。③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管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角色对用户进行访问能力的指派。

桌面云的部署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期按照200个虚拟终端配置了桌面云服务器集群,这200个虚拟化终端覆盖所有门诊医生站。根据门诊医生站的基本配置,规划了6台存储型服务器组成的集群,他们之间通过2台万兆交换机互联。桌面云部署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I/O瓶颈、启动风暴等问题,因为门诊医生站的开机时间、使用时间都比较集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了VMware Virtual SAN的方式。

VMware Virtual SAN是通过软件定义存储优化效率和利用率。普通的SAN架构,随着虚拟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同一时间段运行,会对存储的I/O读写带来压力,造成系统变慢,卡顿等现象。VMware Virtual SAN采用分布式架构,利用SSD实现高性能的读/写缓存,并利用分散在各台服务器上的硬盘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

4存储

整个数据中心配置了主、备两套存储以满足所有的存储要求。两套存储配置相同,总共配置了三种规格的磁盘:SLC SSD盘、MLC SSD盘、大容量SAS盘,其中SLC SSD盘、MLC SSD盘作为高速盘,利用数据的自动分层技术,把活动数据块自动写入高速盘,非活动数据块自动挪入大容量SAS盘。

两套存储都分划分为3部分:①核心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通过FC光纤通道连接至两套存储,通过软件和硬件层面的支持保证主、备两套存储的数据一致,并且通过持续的CDP快照,防止误更改、误删除等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通过策略的定制把这部分数据指定在1~2层(高速层)上。②服务器虚拟化磁盘。两组模块化刀箱通过iSCSI接口连接至两套存储,通过Live volume技术和持续的CDP快照保证数据的双份和不丢失。③文件数据。大量的PACS文件数据通过两台互备的Windows文件服务器连接至存储,文件数据分散在两套存储中,保证一套存储故障不会影响文件数据的存储。

5总结

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新院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已经进入完成,接下来将进行应用系统部署,数据迁移,全院网络的调试,在这过程中还需要对数据中心机房的硬件设备配置进行调整。后续还将进行异地灾备机房的建设,在这过程中需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从而保证两地三中心格局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海波,潘峰,黄.基于虚拟化的医院数据中心资源整合平台构建[J].中国数字医学,2014,9(6):58-61.

[2]朱刘松,许媛,高艳.基于VMware虚拟化技术构建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1):92-94.

[3]周建文,王安莉.VMware虚拟平台在医院信息化中应用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5,2:82-83.

[4]张贝贝.微软SQL Server 2014[J].软件和信息服务,2014,5:59-59.

篇6

IT服务业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10年上半年,我国已实现软件服务业收入6048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6.1%和34.6%。IT服务业在整体软件产业中的比例逐步加大,产业软化和服务化趋势日益明显。

2010年,中国IT服务进入标准化阶段,因为服务的范围在拓展,从单纯为企业提供支撑维护,扩展到对个人进行支持维护,再提供一部分外包,今后IT服务企业要提供的可能是企业级别的信息网络的支持和服务以及整个网络的服务。IT服务的范畴在不断扩张,服务的类型越来越丰富,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如本次编辑选择奖所列,办公套件的广泛应用以及医疗、政府、金融行业应用的逐步深入都反映出今年IT服务市场的繁荣。

标准的制定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中国IT服务市场的成长,推动产业国际化进程,对产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政策是我们的行业和市场发展的第一拉动力,IT服务市场得到了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的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非常明确地把IT服务作为七个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相关政府部门也在制订一系列的国标和行业的标准,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数字医疗

东软数字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熙康)V2.0

编辑点评:熙康作为东软医疗在健康服务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是一个通过软件技术、医疗设备和互联网的结合,纵向整合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为政府、企业、机构、家庭和个人提供包括预防保健、远程监护、医疗救治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平台。

它创新性地采用一体化健康终端,通过互联网,将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与个人、家庭的动态健康管理以及医疗监控与管理部门的数据档案系统进行无缝链接,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家庭、个人延伸,为追求生活品质的个人与家庭打造即时、便捷的健康服务模式。

熙康健康终端是物联网概念在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实践。它无限整合适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家庭以及个人的终端设备,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熙康云平台,保障个人健康数据的实时上传,实现健康服务的远程交互。

熙康通过专业化服务,将当前割裂中断的健康管理服务有效连接起来,使得人们在离开医疗机构回到家里仍然能继续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从事后救治、被动治疗,向主动管理、保健预防的顺利过渡,同时建立起医患之间的管理模式,并为传统医疗向社区医疗以及家庭医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协作平台

IBM Customer Experience Suite套件

编辑点评: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寻求全新的协作和信息交互方式,加强企业内外部的联系与客户双向甚至更多项的交互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客户信息,有利于创建新的客户关系和合作关系。IBM WebSphere Portal 7.0正是基于该项诉求而,它能够帮助企业快速部署更具弹性和灵活、展现更高性能的业务环境。

全新的IBM Customer Experience Suite,旨在满足企业对全面集成网络工具的需求,帮助企业组织重新设计它们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与客户进行互动的方式。客户可以根据套装的分析软件和社交软件以及商务功能,为目标客户呈现动态交互式网络体验,提高客户忠诚度。

IBM Customer Experience Suite是Lotus全新的产品线,也是IBM最新协作愿景和发展路线图――Project Northstar第一阶段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针对外部网络用户体验,核心组件包括了全新的IBM Lotus Web Content Management 7和IBM WebSphere Portal 7两款软件产品。IBM Portal平台自2001年第一版以来,始终坚持改善客户的Web体验,不断加入创新元素,今天的一大重要产品――WebSphere Portal V7.0不但能为企业带来卓越的Web体验功能,还能帮助客户简化业务流程,弹性灵活地进行部署,从而帮助客户快速敏捷地应对全新挑战,抓住商机。

该套件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核心产品、可选插件、行业模板和服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业务发展进行定制化的选择和部署。

应急平台

太极政府综合应急平台解决方案

编辑点评: 作为国内最早提供应急服务的IT企业,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承担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研究,更是承担了国家、省、地市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任务,不仅有领先的技术研究,更是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深得用户信赖,已成为应急行业举足轻重的IT服务力量。

太极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为政府提供了包含硬件平台、应急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综合应用和智能决策的应急指挥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案的目标是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政府提供全套的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逻辑框架如图所示。

解决方案提供政府综合应急平台的基础环境和应用系统,分别提供了指挥场所、硬件和应用系统环境、技术平台、数据交换和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到信息门户展示平台等多个系统的设计方案,为政府应急指挥提供多种功能支持。

指挥场所环境:根据政府应急指挥工作的需要,解决方案对指挥场所按照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分为应急指挥厅、值班室、会商室和专家讨论区等。

硬件基础环境平台、技术平台和系统软件环境平台:这三个平台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及通信基础设施、主机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数据演示系统、通信调度系统、移动指挥以及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支撑软件。

数据中心: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经过采集、处理、标准化、传输、存储,形成系统资源库,为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业务分析、决策、交换、共享的数据环境。

资源整合层:通过提供应用整合服务、业务整合服务、数据整合服务连接相关职能部门的系统、业务、数据,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

应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采用应用组件的方式提供了应用系统的基础功能,包括GIS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专业服务平台:专业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专业单位的专业分析处理系统,为政府综合应急平台提供各种突发应急事件的分析工具、分析模型、处理预案,对各类事件的发展与控制进行模拟、趋势预测与模型化分析。

综合决策平台:应急综合决策平台综合各种数据信息及处理软件,缺省提供了辅助会商决策系统、数据收集与管理系统、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快速地扩展业务系统。

编辑点评:根据银江“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云数据中心是城市实现全面智慧化的实践模式,由城市IT基础设施资源和信息应用资源构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包括软件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应用等各层次全方位的服务。

“银云Ⅱ”云数据中心服务解决方案由基础资源运维平台、数据集成与融合平台和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组成。

基础资源运维平台是一款先进的基础设施管理软件,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物理资源到虚拟资源的转换。它汇聚了行业领先的基础设施管理软件组合的诸多优势,是一款高度集成的资源管理产品,其中包括虚拟资源管理中心组件、云基础设施容量分析规划组件、云基础设施应用迁移组件、云基础实施自助服务组件。

数据集成与融合是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装载的过程,实现不同系统及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交换或把地理位置分散的、异构的、与业务关联起来的一组数据汇集到一起。数据集成与融合平台通过数据交换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了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业务协同;通过数据融合把分散的数据聚集到数据集市或企业仓库,形成数据“资产库”。

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是对数据的搜集、融合、挖掘和分析过程,将分析后的数据以动态、直观的多维报表、图形形式展现给用户,为用户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支持完善全面的数据源,用户可通过对业务的不同需求分析和数据资源,自定义业务分析报表与视图,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随需查询、随需分析、随需展现和随需。

该解决方案优势的优势是:

更“绿色”云数据中心将所有的资源放入统一的“资源池”实行合理分配,根据部门需求,申请并使用“资源池”中的资源。实现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了资源的综合能耗。

更经济云数据中心的资源可以动态分配和扩展,用最少的IT资源的投资,来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大大降低成本。

更安全 云数据中心将所有的硬件、软件统一管理分配,在机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切换,保障系统正常运行。通过虚拟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完善的访问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

更高效云数据中心将基础资源的分配、安装,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中间件的安装,以及各项基础资源之间的优化自动完成,将原来提出需求到实现需求所需要的至少3个月的时间,缩短到1~2个小时。

海量数据管理 云数据中心提供了海量数据的存储、分享、挖掘、搜索、分析和服务的能力,使得数据能够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篇7

医院网络信息安全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效率息息相关,因此做好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有助于确保医疗信息安全与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对于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现状,并对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医疗信息服务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院;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设计

0引言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本身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为进行医疗服务、医学研究、教学、对外交流宣传等工作的主要阵地,建设与服务情况直接关系到医院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不仅可有效保障信息平台运作的有效性,同时也可及时消除信息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故障与问题,确保医院工作顺利进行。

1我国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现状分析

(1)安全需求。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防护涉及计算机、通信安全、信息安全、密码、信息论、数论等多种专业知识与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台的防护要做好到不因偶然或者故意的外界因素影响系统运行,保障信息的安全,减少信息丢失、受损、更改、泄露等,确保信息提供服务医疗工作的延续性、长期性、可用性与高效性,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结合我国信息安全防护规范与医院医疗信息工作防护需求来看,技术层面上医院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硬件设施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机房、线路、电源等物理设备在内的设备安全,二是数据或应用安全,即软件安全,保证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程序、数据库等操作的访问安全,三是网络与系统安全,即包括网络通信、信息交换、信息应用、信息备份、计算机系统等在内的系统平台免受系统入侵、攻击等影响。

(2)安全防护现状。

目前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了HIS系统与局域网,通过与因特网连接构建服务院内医疗工作的信息平台,信息网络运行遵照内外网物理隔离形式,因此相对而言运行风险减小,在安全防护方面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不过面对越来越进步的医疗需求,实现内外网合一成为必然,有助于构建更为高效的医疗信息共享模式、预防传染疾病、建立大范围医疗服务体系等,但是内外网合一将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与漏洞,因此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是保证医疗信息安全与高效管理的必然举措。医院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面临着来自安全管理、硬件软件等多方面的风险,目前防护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升级硬件、软件防护确保信息安全,通过加强人员管理与安全管理降低安全风险威胁,对于医院医疗系统而言,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化医疗设备、仪器、就医人员等介入信息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风险与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因此针对医疗信息安全需求做好防护体系的建设与推广应用是目前进步发展的关键。

(3)信息安全建设问题。

当前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信息系统平台运行、应用的瓶颈,为了应对信息网络时代频繁的网络攻击与信息安全威胁,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技术、信息备份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医院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上述技术虽然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就目前来看,我国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使用的硬件、软件产品因不属于同一企业,在整合、规划、管理中容易存在漏洞导致重复建设或者潜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影响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平台的构造与使用专业性要求较高,并且设备、软件需进行专业整合,院内桌面终端的分散与多边、医护人员水平高低、使用情况等都直接增加了信息安全防护的难度。目前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整合和信息平台潜力的挖掘,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防护系统构建与应用的难度。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安全防护本身处于此消彼长的态势,在制定安全防护策略、构建防护体系时必须做好与时俱进,最大限度的在降低经济成本的同时提升技术应用效率与效益。

2医院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硬件设施建设。

医院安全防护系统硬件设施建设关键要做好核心服务器、交换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建设,硬件建设优劣直接决定信息服务效果与质量,是确保医院信息平台顺利运行的关键物质基础,因此为提升防护稳定性与可靠性,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势在必行。硬件设施建设要从设备型号、性能等入手,配合网络布局规划、服务需求制定最佳建设方案。以机房设计为例,作为安全防护信息系统的神经中枢,医院至少要建立两个A级标准机房作为主机房与备用机房,并对监控间、设备间、空调电源间做好设计,比如空调电源间要做好精密控温、恒温恒湿、备用UPS电源等建设,并留有充足的后续设备空间,另外要着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监控间要应用专业的设备环境监控系统及时掌握主机房环境变化,以便在意外发生时做到准确应对。硬件配备方面为满足医院工作网络信息安全防护需求,要配备优质的设备以保证数据访问效率,利用HIS服务器、PACS服务器等为实现办公自动化、电子病历、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强劲动力;应用混合光纤磁盘阵列、近线存储等完成海量数据的存储、交换与备份,并采用核心交换机、光纤宽带等构件高性能网络平台,并在医院内部配备优质计算机服务终端。网络布局方面,根据医院性质做好军网、医保专网、内网、外网的联合建设,内网建设是关键部分,要着重加强安全防护建设,并留有网站备份与未来拓展空间,为医院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支持与保障。

(2)网络系统安全建设。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攻击入侵或者网络本身缺陷所导致的运行失误、效率下降、系统崩溃等问题,攻击入侵包括木马病毒攻击、系统漏洞等,因此要着重做好网络安全防护与系统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要根据医院网络性质做好内外网融合与统一,保证专网、军网等介入内网时受到物理防火墙、网闸的有效保护,屏蔽内网信息、运行情况及结构,有效预防、制止非法入侵及破坏行为,并且为了提升防护效果,要尽量配合网络运行监控系统以达到理想防护效果。系统安全防护需要建立完善的病毒防护体系,处理好系统终端计算机内的病毒、木马等,建立有效权限制度以达到保护信息、防护内外入侵等行为,可通过采购企业版病毒防护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达到自动杀毒维护安全效果;系统内部防护安全与计算机个人网络终端关系密切,因此要在院内移动终端上增加桌面控制软件以实施全面安全管理,通过系统补丁分发、端口访问、安全准入等机制实现防护。

(3)数据应用安全。

数据应用安全关键要做好数据存储、访问、应用安全及信息系统软件运行安全。数据存储安全与系统环境、硬件设备、数据库安全密切相关,因系统漏洞、硬件损毁、数据库错误等造成数据毁坏要通过采取备份、恢复、数据容错等举措解决。为保证数据安全性与完整性,要建立数据库本机与多机备份机制,尤其是核心数据库要分别建立主、备用服务器,一旦其中之一发生意外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实现自动切换,尤其是电子病历要进行专业备份及归档,确保数据完整性与可用性。数据访问安全问题主要以非法用户访问、非法篡改数据为主要表现,要完善医院内部访问权限与身份准入系统,实现统一授权管理,以减少信息丢失、错误等情况。要对数据库安全环境建设、应用软件环境建设倍加关注,如lP±IE址的设置、数据库配置、环境变量设置等,实现统一运行环境与地址绑定,降低安全运行风险。

(4)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内部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根据国家政策、行业法规、院内需求积极完善系统及数据应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始终维持良性运行状态,为医院安全建设奠定基石。要加强网络安全值班制度建设,配备专业人员监督网络系统运行,并配备专业监控系统及时处理各类问题与意外,对于问题严重者要及时通报技术科室进行维修养护,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始终处于24小时监控维护下。值班管理中,要做好系统运行情况记录,并进行数据备份,确保值班日记连贯、完整,为安全管理提供帮助。院内用户管理是安全管理另一重点,权限管理中要严格管理员权限准入机制,做好院内计算机终端设备的改造,做好院内工作人员专业培训,以便实现用户合法、合规访问系统,减少系统运行与访问风险,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5)应用实践。

为了确保医院网络安全信息防护系统得到有效运行,在实际运营中要增加相应的运维管理系统与安全防护系统达到理想防护效果。比如在主机房设置机房动力与环境监控系统,对机房准入权限、电源供应、通风、控温、消防等情况进行监控,确保机房始终维持在理想的恒温、恒湿现状,电压、电流、频率满足需求,并将变化做好数据记录监控,为机房高效管理提供保障;在医院内网设置专门的安全防护系统,以规范约束院内终端用户操作与应用,避免非法访问与数据篡改,该系统与院内身份认证系统合作,通过灵活的安全策略实现对内网用户、终端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充分践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原则,实现安全行为管理;针对电子病历管理,要建立专门的VERITAS存储管理系统对病例数据进行存储、备份与恢复,并根据备份策略做好病程文件的保护与恢复,以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有助于降低医院信息安全风险,提升信息系统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对于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效果有积极意义,可有效减少院内信息系统安全故障、降低安全运行风险,提升系统运行服务质量,对于国内医疗改革进步、创新有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朱凌峰 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胡祎.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安全技术体系[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59

篇8

摘要: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成为各个国家经济体系中的重要角色,中小企业的广泛发展刺激了中国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竞争,丰富了市场体系,促进了技术创新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以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尝试结合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运用生产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该公司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改善生产管理措施,促进该企业高质量、低成本运营,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生产之路。同时,为其他相关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改善方案设计

引言

生产管理是现代制造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在国内外众多企业成功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在全球制造业广受认可和推崇。当前,传统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主要表现在同质化低端领域竞争,缺乏创新精神,管理工具和方法欠缺,在生产制造环节存在诸多浪费,流动和周转速度慢成本居高不下。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唯有通过学习应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模式,改善管理流程,激发员工持续改善,提升企业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正向设计能力。

一、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简介

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道生。该公司虽然规模一般,成立时间不久。但是在在公司发展壮大的这几年里,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健全的售后服务,其经营理念先进,秉承“诚信、专业、创新”的精神,在制造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加工纸制品、PVC面板、塑料制品;包装装潢印刷。

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公司的最高负责人,下设总经理暂由董事长兼任,下一层级是行政副总经理、技术副总经理、业务副总经理三位高级管理人员,六个部门包括测试技术部、运维保障部、方案设计部、市场业务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按职能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后勤管理类(综合管理部、财务部)、专业技术类(测试技术部、运维保障部、方案设计部)、市场业务类(市场业务部),

二、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运作管理问题

(一)职能分散

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运作管理职能包括采购、生产、质检、仓库、物流。其中,在该公司,采购和生产由总经理负责,而质检由一个副总负责,仓库和物流由另外一个副总负责,生产运作管理的职能实际上由三个公司领导负责,分散了生产运作管理的职能,破坏了统一指挥原则。改公司经常因为部门沟通不畅,引发消极怠工现在,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二)管理流于形式

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场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流于形式。在对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现场调研的过程中,“脏、乱、差”属于常态,且对于该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其管理流于形式还体现在,更多是以上级领导检查或者外来人员参观为导向,行突击整理,待检查或者参观结束后,现场很快就恢复了原样。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因管理流于形式而掩盖了公司在生产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如公司拥有众多精密仪器,由于长期管理不善,且缺乏定期维护保养,导致设备精度受到影响,增加了设备维修费用。

(三)尚未形成统一的生产管理体系

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却忽略了对生产管理体系的打造。在生产管理中,更多是对标杆企业的借鉴。尽管也学习了大量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但并没有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归纳提炼,导致现有生产管理局面较为混乱,表现为各车间存在排产矛盾,无法用一套标准体系进行管理与衡量,相互之间各自为政,导致生产与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也缺乏以过程为导向的持续评价与改善机制。这种在程序与标准方面欠缺的情况下,无法对企业生产数据、资源与信息等进行集成化、信息化管理,更无法就生产考核目标进行量化考核。

三、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运作管理改善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应该由公司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公司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等,这个领导小组的作用就是推进和协调,小组所有成员都应该清楚组织变革的意义和作用,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表,明确部门或人员的分工及时间节点。管理者的言行对组织成员有示范效应,因此,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高管理者自身综合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变革,才容易被广大基础员工所接受。加强教育,是组织在变革过程中,企业管理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让全体员工知道并理解,组织变革的意义和目的,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帮助员工消除思想障碍,让他们知道组织变革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或利益。沟通主要是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组织机构变革前期,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要增进沟通,知道组织机构变革的意义和作用,拟定比较详细的计划,着眼企业长远利益,自身积极参与其中,克服在变革过程中的思维定势。

(二)改善6S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6S模式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消除无效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所谓6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通过6S管理模式,可以避免许多质量问题,优化生产过程和工艺,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佳组合,达到规定的生产目标。

同时,在标准化操作过程中,合理规定了生产程序,大大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无效的劳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提高精益生产管理水平。为了在制造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必须全面建立和完善制造业生产管理体系,层层分工,明确责任,把每一项责任落实到个人或团队的生产中。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团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都是基于一个统一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可以对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精益生产管理在制造企业中的有效运用。实施物联网、ERP、OA协同办公、PDM、PDM等条形码、供应链管理系统等。

四、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型企业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超过了企业的预想,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我国中小型企业需要不断学习与改进,其中,企业的生产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管理进行调查和探究,了解它的经营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黄骅市桑浦纸制品有限公司在今后生产管理的方式上提供帮助,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戴杰鸿.医疗设备制度化管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改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3):64-65.

[2]王晶.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融合的高职学生管理机制[J].传播力研究,2018,2(34):169.

[3]吴薇.浅议事业单位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辩证关系[J].人才资源开发,2019(07):12-13.

[4]林江景,周军.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与探索[J].管理观察,2019(13):21-22.

[5]陈建军.以制度为基础的学校人性化管理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2):7-10+129.

[6]汤熊.论高职学生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性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08):15-16.

篇9

[关键词]智慧城市;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8-0182-02

我国已经结束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城镇化率已经从1978年的17.92%提升到2012年的52.57%,开始进入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的城市时代,中国城镇化已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因此,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正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崭新模式,将推进信息消费带动战略的全面实施。

1.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1.1概念

智慧城市是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宽带接入、下一代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充分运用、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共享和利用各类城市信息资源为核心;以为居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为手段;以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激发城市新兴业态活力、提升政府执政为民能力为宗旨。

1.2内涵

它本质上是传统的信息化包括电子政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深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发展进入深水区后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境界。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有利于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2.1智慧交通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导致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救援、交通管理、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交通问题日益突显。智慧交通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运输环境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2智慧市政管理

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是城市运行的基本要素,如水、电、气、各种管线、道路、照明设施等。而市政管理就是对各种基础设施和资源进行引导、治理、经营和服务。而智慧市政管理,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泛在的感知网络,通过城市网格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城管系统,实现市政资源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2.3智慧医疗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能够大大缓解这个问题。智慧医疗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兴起的医疗信息综合平台。它通过建立顾客端档案,实现顾客、医务人员、医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顾客可通过任一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例档案,查询医院的优势、优惠活动、专家资料、预约专家等。

3.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途径

3.1做好战略部署

3.1.1做好顶层设计

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结合未来城市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着重解决总体架构、技术路线、资源整合等问题。

3.1.2明确发展目标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根本目的,以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主要任务,努力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学管理、企业创新发展、社会和谐运行”的发展目标。

3.1.3加快工作推进

抓住智慧城市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智慧天津”建设。在总体框架下,编制重点任务实施方案,落实责任分工,按照市级、区(县)、部门及行业三个层次组织开展,分类推进。

3.2明确发展重点

3.2.1推进无线与宽带,打造智慧基础

构建高速宽带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综合信息网络;加快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共享,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政府云、公共云、行业云的数据中心建设,构建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3.2.2鼓励创新与发展,引领智慧产业

打造以“六云”(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产业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慧服务业,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智慧工业,以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为代表的智慧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2.3聚焦民生与民需,推进智慧服务

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整合公共服务。加快实施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家庭、智能社区、智能安防等一系列智慧应用,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使城市服务更加及时便捷,将城市信息化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3.3创造发展环境

3.3.1创新体制机制

成立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高效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开展。

3.3.2完善政策法规

研究制定促进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信息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积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3.3统筹资金投入

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保障,解决部门间的资金交叉和重复使用问题,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创新运营模式,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4.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法

4.1突出规划设计

强化系统谋划战略、规划、计划、方案等顶层设计工作是一个城市在创建智慧城市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建设起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路径。应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智慧城市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地位、地区优势制定发展战略、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建设方案。

4.2突出资源整合

强化统筹协调一方面新技术创新应用引发部门间分工不断演进,造成资源和利益的重新配置;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部门间协调配合、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和手段。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应用项目都要不同部门密切合作,建设成果通常也是各部门共享共用,因而对部门间的分工合作,业务协同要求较高。智慧城市建设要按照“一体化、联动性”的要求,对项目进行分类分层次,强化统筹协调、条块结合,形成既鼓励区县错位发展形成特色,又确保资源充分整合、协调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局面。

4.3突出技术创新

强化智慧应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当前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应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放在突出的位置。要着力攻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产业化,促进系统化智慧应用市场开发,以应用来带动智慧产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5.结语

智慧城市的建设时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建设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实行全流程管理,既要做到城市信息的保护,又要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慧鹏.智慧城市试点开启国家发展新动力[J].中国电信业,2013(04):68-70.

篇10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 产业集群 激光产业 竞争力

一、引言

目前,国内激光企业发展显现出产业集群现象,并且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的一体化趋势,即集群式供应链的发展,也就是激光产业在一特定区域,聚集了大量的从上游激光设备设计到下游激光设备销售的企业,形成了多条纵横交叉、相互竞合单链式供应链,同时在集群内还存在着很多诸如物流企业、人力资源机构、金融机构等辅助型企业。国内外对激光产业的研究一般是将激光产业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分开考虑,而很少将两者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将两者综合――从集群式供应链视角,结合实例对武汉激光产业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汉激光产业的竞争力状况,然后提出了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最后分析了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整合和发展路径。

二、武汉激光产业的竞争力状况

迈克尔・波特认为,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宏观因素共有四个方面: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要素构成了著名的钻石模型(见图1)。基于钻石模型,这四大要素与集群式供应链有很大关联性。生产要素是集群式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赖以存在和聚集的物质基础;市场需求是集群式供应链发展的驱动力;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是集群式供应链上下游“无缝连接”的组织部分;企业战略结构是集群式供应链建立、组织和管理的内部单个实体,而同行业竞争者则是集群式供应链改善、创新和升级的外部实体或网络组织。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的聚集是集群式供应链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是一个劳动和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就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源来说,在武汉激光产业的聚集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了一批从事激光产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的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0万余人。可以说雄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是武汉激光产业基地得以建立的基本因素,但实际上,激光产业在技术研发能力存在软肋,先进技术的掌控仍属凤毛麟角。现在大概就华工激光、团结激光和楚天激光掌握了比较先进的技术,整体水平并不乐观。而资本资源方面,据初步估算“十一五”期间要达到700亿元的激光产业销售规模,累计需要滚动投资4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是现有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的,为此必须广辟融资渠道,为武汉激光产业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

2、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是集群式供应链的发展动力,它会刺激整个集群不断改革和创新。激光产业是本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来,激光产品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强劲增长,融入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输出、执行、控制等各个环节,成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发展最快的产业。武汉激光产业的产品覆盖了整个激光行业几乎所有领域,特别是在高功率数控激光切割系统、半导体泵浦激光打标系统、灯泵浦激光焊接系统、CO2激光治疗系统等领域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产品已多批次出口到美国、法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对较大的10家激光企业的统计,2005年共生产各类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热处理等成套设备200台,生产中小功率激光打标、焊接、打孔等设备2027台,激光医疗设备674台。这些数字说明激光产品在世界上有很大的需求量,而且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加大。

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集群式供应链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上游到下游的相关产业和链外一大批辅助支持性企业,每个环节都是休戚与共,彼此牵动而刺激集群内的竞争与合作。武汉现在有200多家激光企业,这些企业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形成了同寸共荣,相互补充的良性循环。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基础,发挥自身的特点,在市场的土壤里茁壮成长,有以光学加工为主的、有以精密机械生产为主的、有以激光器生产为主的、有以系统集成为主的,激光产品自身制造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如华工激光目前将主打产品定位在大型重工业的激光加工成套设备上;团结激光将主打产品定位于薄钢板的激光切割系统中;华工-恒信激光则将产品定位在高功率轴快流CO2激光器上。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

从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将逐步向省外和国外扩散,主要体现在激光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对于武汉三大激光巨头――华工激光、团结激光和楚天激光来说,他们都有这方面的战略结构,华工激光在大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系列成套设备、医用激光系列设备、激光快速成型系统等方面形成了产品系列,在各相关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近几年来,团结激光生产的高功率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在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占到75%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高功率激光成套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在制造业相对集中的武汉、上海、广州、天津、济南、贵州等地区建立了6个激光加工中心,并在泰国、越南筹备建立海外激光加工中心;楚天激光已经开始在北京、武汉、苏州、上海建设生产基地,向全球客户提供激光应用全套解决方案。武汉激光产业虽然在某些具体的技术环节上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但产业整体规模比较小。据统计所知,武汉激光产业规模仅仅比长春稍多一点,与深圳、上海、广州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具体来讲,武汉激光产业中规模偏小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武汉激光产业中规模(按销售收入)过10亿的仅有3家企业,即华工激光、团结激光和楚天激光,虽然这三家企业在其产品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均接近或超过50%,但企业规模在全国激光产业的排名均在30名之后。

因此,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以武汉为中心,建立完整的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继而建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先进的激光产业。在集群规模上提高零部件、激光器、成套设备等环节生产能力;在集群组织上,构建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辅的集群式供应链。

三、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空间整合分析

从武汉激光的产业集群来看,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相关配套企业,他们的单个竞争实力都无法与国内和国际上的同行产业来竞争,这就需要依赖整个产业的优势来参与竞争,而不是单打独斗。为了提高武汉激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就需要对武汉激光产业进行产业整合,突出本地区的产业优势,培养强势品牌,打造一批能与国内和国际上同行相竞争的企业。从空间范围来看,集群式供应链的产业整合包括本地化整合、区域化整合和全球化整合。

1、本地化整合

本地化整合是指在产业集群的内部,借用自身的资源来构建集群式供应链。这种方式需要利用各种措施,不断促进在集群内部产业分工,从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衍生出更多的不同的企业,对集群式供应链某些环节进行“加宽”和“加长”,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拆分出多个竞争的企业,以及通过政府建立企业衍生的“孵化器”孵化出集群式供应链缺乏环节。本地化整合还可以对集群某些环节上企业共性部分进行整合,共享资源,提高集群式供应链运作效率。2007年初,武汉三大激光企业巨头――华工激光、团结激光和楚天激光进行了“三合一”的战略重组。重组的方式是这三家企业以上市公司华工科技为资本运作平台,华工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3.5亿元,并购团结激光、楚天激光的优质资产,然后进行业务重组,重组组建的新公司将成为华工科技的控股子公司。重组完成后,武汉地区激光产业主力将集中到上市公司华工科技的旗下,形成华工激光、华工楚天和华工团结这三大分工明确的主体,新公司的产品将涵盖医疗激光、激光加工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第一大高功率激光装备制造商、第一大激光医疗设备制造商和第一大中小功率激光设备制造商,形成能够与国际激光巨头相抗衡的国内激光产业旗舰。另外,团结激光与武汉高科国有控股公司等5家股东组建了光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武汉最大的激光企业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最大的高功率激光加工成套设备生产及出口基地。

2、区域化整合

区域化整合是指将集群式供应链内部具有优势的环节延伸到其他相关产业集群的区域间整合,但企业本身并不搬离本地或者产业集群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吸引其它产业园区的与集群内产业相关的企业进驻和加盟,强化本地集群式供应链环节。“武汉・中国光谷”吸引了许多相关环节的激光企业,例如山东淄博长空光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武汉,这家公司专注于激光设备的零部件生产。广州安特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也在武汉成立分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从事于激光器的生产。武汉龙头激光企业通过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可以专注于自己核心产品的生产,有利于集群式供应链的进一步完整:“加宽”和“加长”。

3、全球化整合

全球化整合是指地方产业集群与位于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企业之间的耦合,通过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的耦合,使得集群式供应链在构建的过程中,能紧跟该产业产品品类的最先信息,有助于集群式供应链在运作方面得到实质的提高,有助于产业集群的升级。武汉激光企业与国外激光企业合作,参与全球激光产业链的竞争。例如武汉团结激光与全球最大的三维数控激光切割设备生产厂家意大利普瑞玛北美控股公司签订正式合同,成立武汉合资公司,生产高功率轴快流二氧化碳激光器及激光打孔成套设备;武汉楚天激光和以色列ESC合资组建武汉夏普兰楚天医疗激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医疗激光产业的制造和推广。并与俄罗斯形成了合作意向。

四、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路径分析

集群式供应链的变迁演化和其他任何自然系统一样,有着其发生、发展乃至终结的周期过程,从其发展阶段出发,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相互联系递进阶段:裂变阶段、聚集阶段、成链阶段。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也同样遵循这个发展路径。

1、裂变阶段

产业集群的裂变是指集群中单个企业由于自身资源和实力的制约,将无须亲自实施和无法实施的环节分离出几种业务或外包给同一地域的其他从事这项业务更专业企业,形成企业间密切而又灵活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集群中核心企业,企业的“裂变瘦身”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集中在一起,企业就有“极化”发展趋势――发展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灵活中小企业,而界于两者之间的企业也慢慢向核心企业和中小“边缘化”发展。特别是核心企业裂变成功,最终形成规模大、创新和竞争力强、与外界联系较广的大企业,这些大的核心企业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起到衔接和聚合作用。华工激光、团结激光和楚天激光都是从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出来的。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孙文带领4个同伴贷款10万元于1993年创办了武汉第一家激光企业――楚天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激光焊接机生产基地,在全国激光焊接机市场份额占50%以上,申报专利共175项,获批127项;1994年,陈海斌等6位年轻的科技人员离开了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了武汉团结激光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公司主业是生产高功率、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其产品在国内连续几年占到75%的市场份额;华工激光公司是华中科大国家激光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转制企业;团结激光与高科国有控股集团公司等5家股东组建了武汉光谷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高功率激光器、激光加工成套设备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基础,同时开展各行业激光在线加工、激光综合加工站的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公司主要开发的激光标记机和气动打标机;武汉金石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万瓦级高功率CO2激光器研制、生产和销售,公司目标是打造万瓦级高功率CO2激光器生产基地。

2、聚集阶段

裂变阶段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的集中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集群式供应链。要使准网络式组织升级为相对完整网络式供应链,核心企业需要从主导位置变为次要地位,而供应链上与之协作的中小企业则由原来的支配地位变为主导地位,吸引其他相关配套企业加盟。将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大量相关的中小企业粘合起来,将知识溢出和协作合作功能弥漫到供应链各环节中,使得这个网络组织更加协调和高效。随着武汉核心激光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上下游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的发展和聚集。像武汉现代光学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焦点光学技术有限公司等激光元件制造企业;武汉东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永宏光电有限公司、武汉华府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激光电源制造企业;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激光成套设备配件制造企业,武汉汇仁激光发展有限公司等激光晶体制造企业;武汉中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武汉金石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激光器制造企业;还有武汉高能激光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众泰数码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武汉金运激光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武汉嘉铭激光有限公司等成套设备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在“武汉・中国光谷”不断衍生和聚集,为产业链的形成做好了准备。

3、成链阶段

成链阶段是指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的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集群式供应链,在这个集群式供应链中产业链主要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二是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三是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四是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始于自然资源、止于消费市场,但起点和终点并非固定不变。在中国,产业链比较完整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重要的液晶生产基地和芯片制造基地。以苏州、南京为主已经成为全球液晶后工序模块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聚集区,多以世界级的日、韩、台资企业为主,形成了规模庞大而完整的液晶中下游产业链。同样,“武汉・中国光谷”也可以打造出一条激光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一个完整的集群式供应链。在这个集群式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是武汉激光产业的三巨头――华工激光、团结激光、楚天激光,另外,还有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的一些中小企业,诸如武汉现代光学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焦点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市阳逻金石达光电器件有限公司等一些激光元件制造企业,武汉东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永宏光电有限公司、武汉华府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些激光电源制造企业,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激光成套设备配件制造企业,武汉汇仁激光发展有限公司等一些激光晶体制造企业,武汉中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武汉金石凯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等一些激光器制造企业,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院,中科院武汉分院、709所、717所等一些研发机构。

五、结束语

总之,发展武汉激光产业集群式供应链首先需要明确武汉激光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基于本地区对集群式供应链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整合,同时协调好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相关企业、跨链合作企业及链外辅助企业的正式或非正式契约关系。发挥各企业在集群式供应链演化变迁阶段的作用,初期应大力发展核心企业的优势产业,通过“裂变”培养新的核心业务,吸引一大批区域外相关企业的加盟,拓宽武汉激光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当形成一定规模后,在发展核心企业的同时,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集群式供应链各环节抵御各种风险和竞争的能力。最后,在集群网络式供应链形成后,由本地向外地延伸,继续引导产业链的功能升级,为区域的梯度发展营造好的外部环境。

(注:本文为湖北省统计局,编号:HB072-12;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编号:06019。)

【参考文献】

[1] 黎继子:集群式供应链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陈亚辉、何科方:基于钻石模型的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2006(6).

[4] 聂鸣、杨大进:武汉光电子产业价值链及其竞争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6).

[5] Michael E. Porter: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