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课程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课程建设

篇1

关键词: 高职公共英语 课程建设 实践

一、引言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具体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是英语语言教学理论和高职英语教学实践的结合,是职教教育理念的创新,课程建设要完善学习内容,突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课程评价体系。

二、课程规划

高职高专外语教育的问题包括政策信息渠道不畅通,教学定位模糊,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教材及教学模式有待更新,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设定“语言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及小组活动等形式,对知识进行主动构建,创造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使学生变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表现在外语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教学观、学习观与发展观。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学习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掌握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转换角色,变英语知识的灌输者、教导者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英语学习的顾问。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学生充分使用语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习惯和信心,挖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强化学习效果。

(三)设定“语言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

设定语言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在知识教育方面应坚持“够用”原则,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语言应用技能的训练与文化素质的提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合作地学习。

三、课程实施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他们的引导者和协作者。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及小组活动等形式,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构建,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角,突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任务式、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不再以课文讲解和语言知识为重点,而是突出训练英语表达能力,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听、说、读、写、译的活动,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而且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公共英语课程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在基础阶段,注重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基础知识”和“趣味性”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基础。在提高阶段,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英语教学应该使学生思维定式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能力转化,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教案、应用能力培训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在本课程的网页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构建一个网络课堂,加强网上资源辅助教学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在课件的设计上,教师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把平淡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使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牢固准确。

以任务组织教学,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强调“做中学”的外语教学途径。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外预习和复习,巩固和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讲授、演示、举例、现场交流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和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营造和谐的现场交流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思想和信息,构建交互式课堂教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语言交际的实践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是学生语言交际实践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要设法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体验全部教学过程,通过交流与协作,构建相应的知识意义并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对学习任务主动接受并承担责任,对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的理想目标,教师的教学原则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教师要让学生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对教师的依赖就越少,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就能在课后接受更多的语言输入,获得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

自主学习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具有判断能力,积极探索知识,在探索中感受成功和快乐,激发自信心和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

实行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形成性评估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估,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和形式,跟踪教学全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上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估对英语教学全过程进行有效评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反馈教学信息,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步骤及学习策略进行评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情感进行评估。形成性评估的形式包括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成性评估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上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终结性评估一般在学期末进行,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对象,重视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期末考试以大纲的要求为基本依据,考核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多样化,注重能力与素质的考核,包括听力、语法与词汇、阅读、翻译、写作。

五、结语

我院公共英语课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琳.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语文学刊,2009(2).

[2]邢献红.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立体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3]桑艳霞.浅谈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4]袁有社.简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6(33).

[5]李凤荣.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1(29).

篇2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89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企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时代浪潮进入新时期,教育部文件指出,高职高专的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公共英语对高职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重要影响。然而现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建设满足企业需求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1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能力如何满足企业需求是目前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通病是:(1)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单薄局限。(2)教学目标不明确,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缺乏职业针对性。(3)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4)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陈旧片面、不职业。(5)“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培养体系不完善。(6)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策略缺失,欠缺学习能力。

2企业需求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回头

(1)课程设置要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改变高职英语课程结构过于强调。

文本知识讲授,缺乏实践性的现状;要做到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并举,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基础课和专业课共同发展。

(2)教学目标要适应时代要求,着眼于“知识+技能”,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特点,使教学目标与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接轨,真正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教材建设方面要密切公共英语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轻实践技能、重书本知识讲授”的现状,精选高职教育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强调课程内容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关联。

(4)要改善教师教学模式与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接受型学习现状,倡导自主学习、网络学习等方式;此外相应评价制度也须与高职教育理念一致,发挥评价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旧有评价方式仅依据书面考试成绩片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定论。

(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紧密围绕如何培养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进行。教师要能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身;在资质方面,既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又拥有职业技能证书;能力方面,既能传授理论,又具备相应实际职业能力。

(6)学生的认知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对英语学科的认知,掌握基本英语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不足;教育部制定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10年6月)提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同时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3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服务于企业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提高和可持续成长。下面分析具体途径和对策。

3.1调整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结构

满足企业需求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应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1)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结合;学科课程着重书本知识,以学科为中心,着重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经验课程主张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学生主体活动经验为中心,该类课程在现有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中极待充实。(2)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通过必修课夯实学生语言基础,通过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学生必修公共英语课程通常被称为“大学英语”;很多高职院校狭义地认为公共英语只是单门课,而非一套课程体系。与必修课相对应,选修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根据兴趣与发展方向选择课程,如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专升本等考试辅导,英美概况、英语影视赏析等。(3)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方向英语课程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培养英语职业能力为根本,以英语综合素质提升为方向,以通识英语课程为基础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开发。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可被归为通识英语(EGP),是重要基础课,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专业方向英语课程亦称特殊用途英语(ESP),注重实现应用技能的实践性教学。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结构应兼具EGP及ESP课程的双重特点,在开设“大学英语”的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差异设置相应各应用专业方向英语课程,例如,民航服务专业的《民航空乘英语》,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贸易英语》;旅游服务专业的:《导游英语》,机械制造专业的《机械英语》等。

3.2明确定位教学目标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将其目标定位为: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岗位所需英语为目标,培养学生借助英语完成目标岗位工作的能力。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以书面考试成绩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学生通过“应试战术”拿到合格证,却在面对工作实战时仓皇无措;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把教学定位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企业需求”的根本上,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语言基础上,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强调技能训练,提高运用英语进行社交与实际工作的专业技能,使教学与岗位、社会和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3.3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高质量的高职英语教材是培养学生英语职业能力的基本保证,高职院校要开发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特色的公共英语教材,重视公共英语教材改革与建设。(1)在教材编写主旨、框架结构、内容体系等方面力求符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更贴近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求标准。(2)深入企业,确定教材大纲、结构和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时必须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3)公共英语类教材的编者不应该仅局限于英语教育专家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范围,更应该请相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及其它相关应用专业教师参与,使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由“语言导向”转型为“专业导向”和“企业导向”。

3.4调整和变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

教学模式与评价在课程建设中占重要地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须与时俱进地变革旧有传统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1)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切实使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近年来,基于网络技术的英语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学改革趋势: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高职英语旧有考核方式存在考核方法简单、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的考核评价则要兼顾到工作活动项目的考核和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考核,着重考核学生在职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制定时提高过程性考核的比重:随堂考察、作业任务考评、阶段性考评、实习实训考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期末考评相结合;以周或月为单位,阶段性地告知学生该段时间考评结果,使学生明确了解和反思个人学习境况,有助于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提高发展。

3.5建设和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即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新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下,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建立长效的“双师型”英语教师培养机制,以制度保障“双师型”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积极鼓励英语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更新观念,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提升教师职业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此外,高职院校要紧扣企业需求脉搏,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兼任学院专业授课,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契机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机会,让英语教师有目的地融入应用专业群,为公共英语专业及其它各应用专业建设服务。

3.6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策略,提高认知水平

能在职场中熟练应用英语、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实用型人才具备认知与学习能力;而现实中大部分高职学生不理解何为认知策略,缺乏英语学习能力。学生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某种知识或某种技能,而通过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英语认知策略应用能成为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开设学习方法指导类课程,因为很多时候学生非不想学,而是不知道怎样学。(2)英语教师从学生角度考虑教学中会涉及的认知策略,在施教过程中渗透与训练认知策略方法。(3)定期组织公共英语的学科认知、认知策略、学习方法相关专题讲座。学生只有先认识何为英语学科和怎样学习英语,再加以实践,才能使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得以真正提高。

4结语

高职院校为各行业产业链培养兼具实用英语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新形势”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发展提出新挑战与新机遇;高职院校要依靠学院自身优势,结合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英语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完善公共英语课程结构、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及不断尝试改革教学模式、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满足“新形势”下企业需求的全面职业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红梅.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04).

[2]杨建慧.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黄静.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14).

[4]孙焕引.校企合作开发高职教材的实践与思考[J].石油教育,2009,(4).

[5]蒋爱萍.高职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篇3

关键词:IT职业英语;IT国际化企业;课程建设

1 正确认识IT职业英语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就是IT职业英语,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计算机专业英语主要学习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一些英文术语以及如何阅读英文版计算机资料和文献,适当的时候还得用英文撰写你想表达的专业观点,比如做论文的摘要,或者是在国外的期刊上发表计算机领域的文章。而IT职业英语则不同,它涵盖IT职业人士在国际工作环境下所需的商务英语、技术英语和求职英语三个方面的英语语言技能,表现为与工作紧密结合的听、说、读、写多项实用英语技能。

以软件工程师为例,他们在工作中首先要听懂同事或客户所讲的与技术相关的英语,同时也要具备商务英语口语、技术英语口语技能,还需要具备高效率阅读技术文档的能力和写作程序员文档、商务email和技术报告的能力[1]。所以,IT职业英语需要满足实际的国际化IT企业工作要求的全部。

2 国内IT职业英语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的英语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学术能力提升为教学目的,和企业的实际应用接轨不多。而市场上的各种培训机构的培训课程,则更多的是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像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及留学考试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不是为了在工作当中的应用所准备的。

事实说明,经过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又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毕业生,仍然不能胜任在IT国际工作环境下对商务交流、技术对话和技术管理方面使用英语的技能要求。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的IT行业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至少需要20%的人在英语技能上没有问题,而国内的这一数字还没有达到1%。所以,我国IT行业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巨大障碍就是IT人才外语能力的缺失。

我国的IT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和印度竞争的,那么语言这一关是一个瓶颈,无论是国际化的IT企业,还是向外扩张的IT企业,以及已经涌现的大量的软件外包企业,他们都非常需要精通英语和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在短期内让IT人才把英语说好,确实需要一个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它不是现有的任何培训机构为了针对各种考试和证书所涵盖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应该在IT职业英语教育方面历史地承担起应有的作用,担负起培养中国优秀IT行业人才的使命。

3 教材建设和语音实验室建设

在IT职业英语教学这一领域,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计算机英语”教材仅仅是“古典英语阅读”。文章难度对高职学生而言太长、太难。第二,通篇教材讲的是阅读、语法和翻译。这离实际的国际化IT企业工作的要求甚远。第三,学时远远不够。一般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学时数最多不超过30(每周2学时)。事实上,有个别兄弟院校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大胆。举个例子,文思(软件外包企业)每年要从江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20名学生,原因就是该校花70%的时间教授外语,只花30%的时间教授技术课程。因为外包企业对低端人才的技术要求并不太高,但是如果外语不行,就完全不能跨进这个门槛。再说,思远这样的培训机构也花900学时学习外语。第四,教学设施落后。我们不少学校目前只安排黑板教室,连多媒体教室都不能配备,更不用说语音实验室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无法有效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听力训练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选择IT职业英语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综合性、实用性、互动性和前沿性。即: 融合商务英语,技术英语和求职英语,提供涵盖听、说、读、写、语法和词汇的完整解决方案;教材内容源自国际IT企业场景和实例,专注IT领域,注重听力、口语、写作、求职等实用英语技能;教材贯穿角色扮演练习和各种模拟任务,增加学生参与性,注重课堂互动式学习;IT技术发展迅速,教材内容跟随IT行业最新发展每年更新。

在教学设施建设方面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建立语音实验室和英语测试中心,加强运用CAI课件教学和使用多媒体教学。由于IT职业英语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一方面,可以加大聘请外教的力度,使学生能够尽量与外教接触,学到更多的活的语言,从实际的交往中掌握各种语言知识,锻炼各种语言能力。另外,注重课外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 IT职业英语师资培养

教好IT职业英语课程,确实需要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想的IT职业英语教师是这样一位教师,他/她做过很多软件项目,英语很好,又在高校教书。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才是不可多得的。一般而言,外语系的教师缺乏计算机专业背景和IT行业从业经验,那么他/她在讲授IT词汇、技术支持、软件开发过程、技术阅读和技术写作时会感到困难。因为专业词汇的听、说、应用没有一定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能的;而且英语听力、口语和写作这些实用技能必须是在教授的时候就与IT技术交流结合在一起。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思维、语音语调、听力、口语表达方面要迎接巨大的挑战。

因此,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是搞好IT职业英语教学关键的一环。学院应该把师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定期派教师出去进修和培训。对外交流和合作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可与国外的某些友好大学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承担IT职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平时要注意到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地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5 IT职业英语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实际上就是计算机英语阅读,教师讲讲词汇和语法,将课文翻译一下就完成了。传统的考试评测体系中也没有考口语这一项,这是最大的弊病。

语言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练习当中学会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注重互动和表演,贯穿角色扮演练习和各种模拟任务,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注重课堂互动式学习。在交互式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评委,学生的角色是演练者和表演者,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现场表演和老师点评。

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时间分配上遵循3:2:1的比例分配,语法部分原则上以自学为主,课堂上不予以讲解。听力部分课后要求复习和背诵;口语以课上演练,当堂表演为主。阅读部分要求课前预习单词,课上记录笔记,课后复习单词;写作要求课上讲要点,课后务必要练习。

此外,在课程的开始就要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帮助学生塑造英语思维,即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英语。掌握思维差异是学习英语的关键。“用英语思维”是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对于一个生活在非英语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来说,要做到部分或全部用英文来思考确有很大难度,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6 结束语

我国信息产业与国际化接轨需要大量既懂英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国际IT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应该在IT职业英语教育方面担负起培养中国优秀IT行业人才的使命。本文围绕着高职IT职业英语课程建设,澄清了“IT职业英语”的真正含义,分析了国内IT职业英语教学现状,然后在教材建设和语音实验室建设、IT职业英语师资培养、IT职业英语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篇4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高校;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30-02

收稿日期:2013-08-05

作者简介:于险波(1973―),男,黑龙江望奎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教育部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780个。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及管理经验,对于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及辐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扩大与国外知名高校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常见的有“3+1”、“2+2”等模式。即学生在我国高校学习一定时间后,到国外高校继续后续学业。这类模式由于真正实现了“少花钱、国际化、无顾虑”培养,深受广大师生、家长、高校的普遍欢迎。本文所讨论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基于这类模式。对于这类培养模式,由于学生在完成国内的学习任务后,必须要达到外方的录取条件才可以申请到外方继续后续学业,所以在国内学习期间,学生的外语教学工作尤其重要。

一、合理确定英语课程设置方案

“2+2”、“3+1”等模式,都属于双校园模式中外合作办学。这类模式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中外联合培养模式。这类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中外双方高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较好地融合到了一起。也恰恰是培养过程中双方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学习负担非常繁重。培养过程中,既要确保学生英语学习过关,又要为专业课程教学留有足够的学时。我们经过多轮调整和仔细研究,对于英语课程设置摸索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

(一)开设学期顺应学生出国时间节点要求

我们所开展的主要是“2+2”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校际交流。为保证培养方案符合学生出国时间节点要求,哈尔滨工程大学把英语课程主要设置在前三个学期。在课程表编排上,第三学期,学生的雅思类课程全部结束。建议学生在第三个学期的11月份至第四学期的2月份之间参加雅思考试。这种设计,保证学生全面完成了雅思课程学习,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确保学生在第三学期末拿到符合外方录取条件的雅思成绩,在第四学期初开始办理国外高校的入学申请、签证等手续,在第四学期末动身出国。

(二)以三―四学期的系统授课,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高了综合性语言技能,兼顾不出国学生的需求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以应对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双语教学的需要,学生出国雅思考试的需要,学生到达国外后,在国外生活的需要,在国外用外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要。可以说,合格的外语学习,是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获取专业知识的前提与保障。所以,英语课程设置中,雅思类课程必然是重头戏。当然,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依据客观实际,兼顾不出国学生的需求。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通过高考一表录取,单独编班授课。由于多种原因,这些学生在完成前两年学业后会有大约40%的人留在国内继续学习。所以,在英语课程设置上,根据这部分学生强烈的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需要,我们设置了相应课程。同时,保证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英语教学不间断。

(三)听取各方意见,科学制订英语教学计划

根据上述综合考虑,在听取学生、教师、国外合作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形成了现行的英语教学计划。

大学英语课程,保证学生大学英语综合训练需要,满足学生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需求,同时确保学生在国内学习期间外语教学不间断,设置在第1―4学期。与出国考试要求密切联系的雅思听、说、读、写课程,我们分散设置在前三个学期。鉴于英语是外籍教师的母语,在语言输出的写作和口语方面,外教讲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会更好,所以雅思写作课程由中教、外教配合开展教学;雅思口语课程全部由外教授课[1]。

二、英语教学计划实施策略

英语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学督导、英语教研室、教务管理部门、教室管理部门多次论证,反复讨论,做到了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确保了英语教学计划能够落到实处[2]。

1.坚持小班教学。学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的四个学期,在外语教学上我们始终坚持小班教学,每班的学生数控制在20人以下,确保教学质量。

2.第三学期的雅思类课程,在编排课程表时安排在10月末前结课,建议学生从11月份起参加雅思考试。在第三学期的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由英语教研室牵头统一组织进行雅思模拟考试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考试后对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3.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由教务办统一计划,开设选修课程。通常,每门选修课不超过24学时,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周日上课。

4.充分利用学院外教资源,根据每周外教工作学时数情况,对于即将进行外语考试的学生,统一安排考前强化辅导。第三―四学期,设置外教与学生预约的一对一口语强化,学生可以自由预约。

5.根据学生学习需求,每门课程每周安排1―2个学时的辅导答疑。

6.彻底打破“平时松、考前攻、考后扔”的传统考核弊端,逐步形成“全程式考核”的结课考核办法。对于参加雅思考试取得符合国外高校录取成绩的科目,允许学生申请免修。

7.实施学术班主任制度。根据教学任务分配情况,统一确定各班级学术班主任。学术班主任的职责主要是了解本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针对每名学生提出英语学习建议。协助学院统一制定英语强化教学具体办法,安排外教对学生的一对一强化辅导等等。

8.不断营造有利于外语学习的环境氛围。比如,设置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定期举行用英语进行的学术讲座;建设英语电化教室,允许学生自由收听英语广播、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在课程设置上还通过大力推广双语教学来带动学生的外语学习。

三、完善英语课程建设的路径

哈尔滨工程大学由国际学院负责组织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国际学院设有英语教研室。目前已经建设了一支由专职英语教师牵头、外籍教师加盟、雅思教学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组成的三位一体的雅思教学团队。根据中外合作办学多年的雅思教学实践经验,国际学院研究制定了英语课程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每门课程选定1―2名专任教师,作为该课程负责人,认真负责课程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承担教学任务,对所负责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聘任建议,规范教学文件,组织完成授课准备,规范教学过程,组织完成结课考核等等。同时,课程负责人须为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工作。

我们在组织课程负责人务实推进课程建设的同时,组织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开发等工作。近三年,国际学院9名专职英语教师全部负责或参与了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对于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组织教师对于引进的外方教学资源,包括具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教学大纲、课程学习指导手册等,进行仔细研究、借鉴,根据哈尔滨工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实际需要,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开发了《雅思写作教程》、《雅思听力教程》。教材开发固化了英语课程建设成果,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意义深远。这两本教材在正式出版之前印制讲义陆续投入试用,效果非常好,深受师生好评。

四、几点思考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中外合作办学顺利开展的关键一环。尚有许多事项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1.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在我国高校中,中外合作办学生的外语教学一般是由外事部门用支付讲课酬金的办法聘请兼职外语教师来具体承担教学任务。兼职教师当然是以赚取讲课酬金为直接目的的,在深入研究教学,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兼职教师通常不会付出太多精力。那么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如何建设?从实践经验来看,设立专职教师牵头开展教学工作似乎势在必行。

2.不同课型的教师如何配合开展教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门数较多,而多门英语课程配合实施集成的是同一个目标,那么任课教师(包括中教、外教)之间的密切配合则非常重要。每周组织例会,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计划下周工作需要持之以恒。

3.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尝试开展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外语水平的不同分班开展不同水平的教学;开展分类教学,即根据学生是否有出国意向开展不同内容的教学[3]。

参考文献:

[1]赵志梅.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英语强化课程的建设――

以大连交通大学爱恩国际学院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2012,(8).

[2]于险波.论中外合作办学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订[J].高

等理科教育,2007,(4).

篇5

【关键词】军事医学英语 教学现状 发展策略

【基金项目】大学2011年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011XRW06)。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02-01

21世纪随着多种安全威胁的增多,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使命任务的基本趋势。卫勤保障工作作为我军执行多样化任务的重要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遂行海外卫勤保障任务的过程中,语言交流障碍仍然是影响我军充分展示卫勤保障水平、深化与外军合作交流的一个突出问题。

1.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军执行海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和卫勤人员普遍缺乏军事英语素质培养。作为培养我军军事医学人才的主阵地,军医大学的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同样不容乐观。虽然军医大学普遍开设了公共英语课程和医学英语课程,但在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方面还相当薄弱。军队医学生普遍缺乏军事医学英语基本概念。我军军事英语教学虽然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从军事英语教学研究的总体状况看,侧重于军事英语语料考察的人较多,对军事英语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的人较少。军医大学的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还相当薄弱,针对军队医学生军事英语素质培养和军事医学英语教学的专门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

近几年,虽然军医大学都意识到了军事英语的重要性,相继开设了军事英语课程(以选修课为主),但因课时少、随意性大,且没有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也没有制定系统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达不到培养军队医学生军事英语素质的要求。目前,军医大学军事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不明确。(2)课程设置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松散性。(3)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4)教学方法单一。有鉴于此,本文对军医大学军事医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为军医大学开展军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2.军事医学英语课程建设构想

军事医学英语作为军医大学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军队医学生军事医学英语素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2.1课程目标的确立

《军事医学英语》在坚持掌握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外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外语教学与军事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员建立对军事医学英语的初步认识,拓展军事英语知识,培养将来在国际维和、军事医学、卫勤保障等领域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使我们培养的军事医学人才在思维层次上能够更具开放性、国际性和战略性。在“以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确立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2课程体系构建

坚持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原则。军事英语素质是每一个军队医学生都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素质,同时又是公共英语(EGP)向专业英语(ESP)发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本科阶段,可考虑开设《军事英语基础》(必修课,第三或第四学期)和《军事医学英语》(选修课,第五学期)。

坚持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随着军队任职教育的发展,军医大学承担的军队卫勤干部任职培训任务日益增多,军事英语课程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性要求更高,因此可考虑设置《军事卫勤英语》、《野战护理英语》等课程。只有将军事医学英语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加以系统建设,才能与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一起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课程体系。

2.3 教学内容特色

军医大学在人才素质培养上具有鲜明的军事医学特色,作为军队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军事英语素质既是军队医学生借助英语在军事领域特别是军事医学领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更是未来执行军事卫勤保障任务所需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军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通专并蓄。在一般军事常识和通用军事英语的基础上,应结合学员的医学专业背景和将来实际工作需要,满足军事医学、军事卫勤等专业发展对英语能力的需求;二是学以致用。既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将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相结合,循序渐进,更要注重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有常用军事英语知识军事术语、常用表达等语言知识的学习,也有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综合应用。

2.4教学方法改革

军事英语既具有语言学习的一般特征,又带有很强的军事色彩和实战特征。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不同于一般语言教学,需要采用贴近实战、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战式案例教学。以将来可能承担的军事任务为背景,介绍战情,布置任务,并按照军队建制标准,采用军用编号将全班分为若干个作战小组,学员轮流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各项模拟训练任务。既做到与实战结合,保证全员参与,又可加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员的指挥能力和协同能力。(2)模拟语境训练。通过仿真语言环境等形式实现模拟语境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了队列指挥、通讯联络、野战救护等室外模拟演练内容,将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军事用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和投入意识,提高语言习得的效率。模拟场景的创造,还可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应用能力。

3.结语

着眼于军革发展的需要,着眼于遂行海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对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军医大学开展军事医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加强军事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和研究,这不仅符合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对卓越联勤军医的培养需要,也符合军医大学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军事医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葛广纯主编,新军事英语:军事医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篇6

一、以社会宏观需求为基准进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的确定。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很少有英语专业,故其性质定为应用技能型非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公共必修课。2.课程的科学定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以英语教学理论为基础,并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为一体的教学综合体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课程在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目的是在巩固学生中学阶段所学基本听说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词法和语篇强化英语技能学习,真正为各专业在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提供语言技能的有力保证。该课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着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双提高,也对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有深远意义。3.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能力放在首位,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有效地简单交流,能够听懂教师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英语授课,并能透彻地理解专业英文教材的内容。教学中务必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二、以社会微观需求为基准构建能力体系

1.英语课程学时的选择。不论选用何种教材,英语总学时均受制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者进行有效沟通,保证英语教学学时的够用。在学时分配上,任课教师在听、说、读、写、译五能力方面进行合理分配。2.英语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英语教材众多,能够满足各类学校的教材需求。此外,网络资源也较为充足,提供了大量的教案、课件、大纲、试卷库等,不仅方便了教师教学,对学生自学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3.课程能力培养体系。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职英语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听力理解能力:在课上能听懂教师授课内容,在课下能听懂简单的日常英语谈话。(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中用英语简单交流,也能够就某一主题进行一定的讨论,在与他人交谈中基本会使用会话策略。(3)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必要细节。(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情感、观感、事件、经历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8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且语篇连贯。(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2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2500个单词和500个词组,其中1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三、打造英语教学新平台,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学以致用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精髓,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所学必与未来的工作相关,否则就产生了英语学习效用问题,只有打造一个新的英语学习平台,才能够保证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和有用性。1.重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秩序。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不适合职业教育的本质,更不适合人性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潜在主体,将他们置于教学的客体,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走低。2.创新英语学习第二课堂。目前的英语第二课堂形式较多,但吸引的学生比例却很低,多是形式的枯燥无味、毫无新意造成的。若打造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英语第二课堂,广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效果定会大大提高。构建全新的第二课堂是某些教师的应尽职责。

四、构建英语教学多维策略体系

课程定位、课程目标等内容的确定并不能保证教学的高效性,这是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1.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异较大。例如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可选择的教学模式有巴特勒模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自学—辅导式;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可选的教学模式有抛锚式和范例式;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可选择的教学模式有加涅模式、现象分析模式;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内容,可选的教学模式有范例模式、传授—接受模式。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选择看似简单,其实比其他任何学科更为复杂,就是因为我们的母语是汉语,而不是英语。2.常用教学方法的选择。(1)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以教师阐述、学生听为主导,适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讲解。(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该方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有较积极的作用。(3)情景教学法:将教学设置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中,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模仿、演练、创新,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该方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4)讨论法:该方法由教师设定特定的主题,学生围绕该主题进行讨论,不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拓宽思维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听、说、译三个能力。

五、小结

篇7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英语环境营造

作者简介:杨爱敏(1983-),女,山东菏泽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安全工程系,讲师;张梅(1962-),女,北京人,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北京?10002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154-02

高职教育以面向市场,培养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学生为目标,因其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符合社会的需求而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与研究;中国通信业近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罕见的奢侈品到目前的广泛普及,从简单大哥大时代到繁杂的智能机时代,都最大程度地见证了通信的发展。随着目前3G的商用化的广泛开展,根据统计资料,[2]通信业人才缺口较大,故而,根据市场需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通信相关专业,培养相应技能型人才。2011年3月,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中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描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推进“双语教学”。[1]

在高职通信相关专业的三年教育中,前一年半学习基础英语,在后半部分的时间里就要学一到两个学期的专业英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英语水平,更加符合目前WTO的思想——国际化思想。

专业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强的语言学习课程,它融合了专业技术和语言的特点,但在教学中往往被边缘化,无法在教学中达到效果最优化。

一、教科书选择

教科书选择是课程建设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市场上也存在着一批优秀的通信英语相关书籍,信息量大,内容全面且前沿,但即便是写着高职高专英语,仍然是高深的理论、复杂的词汇,对高职学生来说是华而不实。在书籍选择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目标群体的确定

高职通信英语是面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目前我国具体的教育背景里,高职学生主要来源是统考统招的高考生,在报考中,重点本科、普通本科、三本、专科高职院校,由于目前人们的报考思路以及传统的“白领优先”的思想,高职院校在学生的选择上没有太多的主动权,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的英语水平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之前,经历了三个学期的学习,在此三个学期中有两学期理论课的学习、一学期的口语练习,通过这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总体而言,他们的英语水平仍然相对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

根据目标群体的英语水平有限的特点,就要求选择的教科书不能太复杂,不要凌驾于他们的英语能力之上太多,如选择对于他们来说“天书”的教科书,就会“拔苗助长”,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掌握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在教材的选择中,一定要以高职学生特点、具体水平为考虑前提,慎重地选择相应教材。

2.内容选取

由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看,各个院校对于通信专业的定位有自己的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故而核心技能也往往有所出入,任何课程的安排都要有目标性,都是为其核心技能服务,要把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思想深深烙入课程建设的思路中。专业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故而各个学校的英语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各有千秋,要为其核心技能服务。

例如有些学校以工程类作为核心技能,为此,选择教学内容时就要涉及设备硬件运营、维护,要有布线工程、设备硬件组成等以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涉及到的内容,其中可以包括实际设备说明书、工具使用说明书等,这些在他们以后的工作中有很直接的联系,不但增强学生的兴趣,更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再比如有些学校有服务类核心技能,那么教科书中应涉及与客户的沟通、业务说明、业务办理过程等英文服务内容。当然,如果要想最有效地、最有针对性地教学。

其实教材最好是根据学校的情况,专业教师自己编制,这样最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科书的选择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有其重要的意义,教材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紧扣专业自身的定位,让学生能够学习水平高于目前能力且服务于专业核心技能的专业英语。

二、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广泛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角色模拟法

角色模拟教学法是以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在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中运用较为普遍。[3]所谓角色模拟,即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角色的不同,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为今后参加工作提前进入角色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角色模拟教学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考虑,不同的要求,例如服务人员,应该考虑如何更清晰、更礼貌地解决客户的需求,而客户则要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问题,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且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站在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能够体会别人的顾虑或者不易,也能够促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时更通畅、更有效地交流。

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英语专业 课程建设

一、引言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由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而来。以职业技能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比较突出。这种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无论在学制周期还是课程设置方面都已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人才培养的模式的需要。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路子,既要符合英语专业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迎合市场需求;既要学习借鉴研究型、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长处,又要逐步探索和形成应用型英语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优势和特点。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握好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二、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将以《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基础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构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英语特色的课程新体系,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内容

(一)加强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改革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从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复合式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具体地说,在基础阶段主要开设通识教育课和英语专业技能课;在高年级阶段主要开设英语专业知识课、教师教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

(二)进一步强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之本,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先进的教学理念、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核心,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近几年内,我系各门课程将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以保证课程的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师互相听课,鼓励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进修提高,使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断自身发展。为促进教师发展,不断提高师资质量、优化师资队伍,我系将以制度化的形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长期开展。这也是一个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过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或完善相关文件,并将规定要求等落到实处。

四、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与学术交流活动

(一)形成教学研讨制度

各相关教教研室每学年要制定教学研究计划,每学期应该有具体的落实措施。每学期应有教研活动总结及改进提高的积极建议。教研活动一定要讲求实效。

(二)教师应相互听课学习

每学期组织一次公开课,大家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长短优劣,互相促进提高。

(三)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内外英语本科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撰写相关教学研究和教改的文章。

五、切实深化英语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性、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感、可思性、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有机结合,着重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此为入口,立足我校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学生层次以及社会需求,建立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二)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围绕“学”做文章,注重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的课堂教学

探索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路子,使学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进而产生教学实效。在尽可能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推进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不断总结经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注重课堂内外结合,加大语言实践训练

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极强,不仅涉及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涉及语言技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把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有效措施。

六、结论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一直以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个重大误区就是认为语言技能本身就是个专业,结果把英语教育办成了语言培训中心。课程建设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矛盾和误区。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英语人才,就意味着这种规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基础扎实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意味着他们能在工作实践中具备在相关领域继续学习的潜质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样一个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有效的课程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保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

无线网络的覆盖和移动通讯设备的日新月异,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需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律。”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它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易用性强,既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也可以作为优质资源集合在翻转课堂、慕课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和各类学习软件之中,它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应对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冲击与挑战,适应现代化环境的教学形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建设的方法与策略,将有助于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创新。

一、微课的概念和内涵

在中国,微课的概念自2010年引入,是一种新兴领域的研究。微课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12—2013年是第一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微课的界定、微课开发与制作、微课的教学方法等课程建设方面的问题。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在2011年提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013年,胡铁生又重新修订了微课的定义,认为“微课是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2014年,关于微课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研究者将微课与网络学习平台的构建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微课网络资源的建设与运用,胡铁生提出,“微课程应该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1]。由微课定义的不断更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内涵的发展轨迹,人们对微课的理解由“微型资源构成”到“微型教学活动”再到“微型网络课程”,朝着立体化、课程化、系列化的方向迈进。微课应该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微课顾名思义是微型课程,授课时间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第二,微课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视频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为载体传播、共享,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交互学习活动;第三,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授课人要准备完整的教学资料,课前设计教案与课件,授课时既要讲授知识点,也要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课后要对教学进行反思;第四,微课的教学内容为某一学科的具体知识点,可能是这个学科的某个重点、难点或一个考试要点等,并非是对整个教学章节或者一门课程的讲授。

二、大学英语课程微课资源制作的方法

微课制作要精心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微课应该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带来学习者知识意义的螺旋式上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讲解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教学视频受到普遍的欢迎。总的来说,微课的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具有教育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学方法准确,视频效果形象新颖,生动有趣,配套练习富有启发性;二是具有技术性,确切地说,微课集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视频制作技术成熟,画面效果协调,布局美观大方,视觉效果好。把握好微课制作的原则,才能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大学英语微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微课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是一段完整的教学过程,参考课堂教学的流程,可以将微课教学大致分为“前端分析———导入———讲解———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阶段。前端分析是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判断;导入部分要生动形象,与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能够针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特点,真实形象地联系具体场景,准确而迅速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习者去主动探究;讲解要清楚,重点突出而且详略得当,语言富有启发性;总结要简单明了,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布置作业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复习,适当的练习能够强化学习效果。总之,微课视频要逻辑清楚、内容完整,尽量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2.精心选择微课教学内容

就外语学习而言,微课可以选择的内容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文化教学、篇章理解、听读写译能力技巧等。在选择微课的教学内容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一个单元细化为若干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每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讲授的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二是微课选题要实用准确。教师对讲授内容加以提炼,归纳出重点和难点,再生动形象地加以展示,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微课的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基础,抓住学生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设计,使微课视频既有实用性又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教师在布置微课学习任务前,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微课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Why(为什么学习微课)、What(微课学习了什么)、Where(哪里是学习重点和疑点)、How(如何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3.提高视频制作质量

微课制作的形式主要有五种: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多媒体讲解型、动画讲解型和视频剪辑型。微课建设到达一定程度时,应该制作一些优质教学资源,高水准的微课视频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尤其在一个微课专题中,如果个别微课制作质量不高,将影响整个专题的质量和学习效果。目前,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努力中提高了微课制作水平,出现了一批内容新颖、制作水平高超的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在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官网、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官网等众多网站中寻找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构建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黎加厚指出,“未来趋势是系列化的和教材配套的,进一步发展为移动-云端能够支持的,并且是跨系统的”[2]。本文所探讨的微课建设,不仅是构建视频资源,而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互作用,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完整教学过程。只有将微课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通盘考虑,融入教学流程之中做整体化设计,才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使微课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具备这样的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协作精神,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微课学习的认知规律,它将学习定义为“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习包含四种要素,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

1.课前应用阶段

首先,教师分析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开展教学设计,制作微课教学视频,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因为翻转课堂是新生事物,教学流程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应该详细考虑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分层次制定每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利用微课资源自学,自主制订学习计划、控制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进程,督促学生学习进度。教师可采用面授的形式,答疑解惑、检查监督,此外,师生间、学生间可以利用QQ群、微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沟通,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作用。通过这些途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开展研讨、求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2.课上知识内化阶段

课上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新的认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内化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的主要场所,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协作对话、合作学习的场所。教学实践中,学生将课前自学的成果向教师及同学汇报,提出学习中难点、疑点,共同寻找答案;教师应该将课前自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逻辑性,对所学重点内容进行点拨;之后,教师应该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运用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发现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辅导。此外,教师还应该布置家庭作业,督促学生回顾总结学习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课后评价反馈阶段课后,学生总结反思

学习过程,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回顾教学重点,是巩固提高的阶段;教师也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务,对学习效果存在差异的同学重点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这一阶段,也是教师课后反思、促进教学的过程,教师应该发现教学难点,总结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机制,寻找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由大学英语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分析和设计可见,微课能够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学生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四、结语

教育部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建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微课的应用具有广阔空间,教师应把握教学发展脉络,积极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开发优质微课教学资源,设计和构建基于微课的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微课应用效率和教学效果,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5-18.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5):10-16.

篇10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整个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应该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发展与创新。由于国家课程无法顾及地区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地区和学校环境,突出特色,体现办学理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 “故事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研究,现将研究所得归纳如下:

一、“故事英语”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1.发展学生

“故事英语”以故事为载体,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发展老师

“故事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激发了老师的对这个教学领域的探索需求,也促进了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发展学校

通过“故事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使学校的英语教学能适应学校环境的条件与特色、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以及社区的特色和资源,改进学校课程的品质。

二、“故事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基本程序

1.课前阅读内容收集与改编

目前,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英语课外读物铺天盖地,面对如此众多的读物,如何进行选择?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理想的语言材料应该具备可理解性、既有趣又相关。满足以上条件的语言输入材料,学习者学习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因此我校组织每个年级的英语老师进行分级选择阅读材料,从各种渠道广泛收集英语故事相关资料,比如国外引进的优秀英语故事绘本《典范英语》、国外原版英语故事学习网站()、内口语平台“一起作业网”阅读绘本板块、苏州园区生态学习网“故事类微课”等等资源中进行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必读篇目和选读篇目,逐步建设起系统的“故事英语”课程资源体系。在选择英语故事时我们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富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阅读英语的强烈欲望和兴趣。(2)具有关联性,切合教材内容的书目,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3)符合理解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书目。

收集好的资料还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使之成为符合阅读教学的材料。如把对话形式的材料改变成描述性的篇章阅读材料,或者对于选择的绘本内容进行添加或删减,或者通过电脑多媒体,使文字阅读材料变成有声阅读材料等等。将故事材料制作成图、文、声兼备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从而习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2.课内运用阅读策略教学

通过课例研究,笔者学校探索出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两种模式进行故事英语的教学。

(1)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故事阅读课可以巧用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来开展教学。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可以创设教材所呈现的各种有意义的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游戏、教学竞赛等引导学生学习词汇和句型,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在学习阅读材料的同时,归纳相关的语法知识,学习各种阅读技巧。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模式,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翻转旋风。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手段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常运用“四步法”来进行教学,在学生在家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活动规划为课堂检测、进阶作业、协作探究、展示质疑等四个环环相扣的环节。

翻转课堂改变着教与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必须更深入了解学生学情,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并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自学能力,并能够与同学合作探究。不管是传统的故事阅读模式还是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都要发掘背后的教育规律,顺应时展的要求,踏出坚实的教育之路。

3.课外阅读活动

除了课内阅读策略教学,还应配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可以开展使用口袋本、制作阅读推荐卡、组织故事会、开展剧本表演等活动。

(1)使用口袋本。建议学生将故事阅读中所看到或学习到的新词汇、新句型抄写在口袋本上,口袋本形小,便于携带,方便学生时时进行复习巩固所学新知。

(2)制作阅读推荐卡。建议学生在阅读到好书时,用彩色的便签介绍书名、作者、内容、情节等,并贴在“阅读推荐卡”上,经过学生的卡卡相传,掀起了班级的阅读热潮。

(3)组织故事会。事先给学生指定相同的课外读物,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竞赛,包括阅读速度竞赛、阅读准确率竞赛、阅读难度竞赛等,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阅读优势、不足,互相取长补短。

(4)开展剧本表演。可以组织一年一度的校课本剧大赛,从剧本的编排到服装道具的选择,学生一定都是精心准备、兴致高昂。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展应基于让儿童过有趣的、有意义的学校生活,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校本课程像一个跑道,可以让学生跑得更远;校本课程像一个跳板,可以让学生跳得更高;校本课程像一扇窗,可以让学生走向校园外更大的世界。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故事英语”校本课程这片沃土上,跑得更远、跳得更高,走向校园外更大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晓青.构建小学英语课外“悦读”的平台[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