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教育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

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主体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程教育中拥有主动权的一方,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不断完善自我的习惯。而体育教育也更要追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更是从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出发,帮助学生锻炼心智,加强体育锻炼,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训练和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一、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

1.跳绳练习。教学要求:分组式群体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基础练习开始,按基础不同分组,设置不同的要求。第一组练习行进间跳绳,也就是边跑边跳;第二组练习原地换脚跳、编花跳或两人编花跳或两人一组一带一跳;第三组练习前摇双脚跳或前摇单脚跳;第四组由我亲自带领练习原地的跳绳、起跳、停绳。

2.案例分析。课程的安排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且,这种自由结组的方式能够帮助加强学生间的各种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靠个人的力量是局限的,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和合作的乐趣。这样平等、信任、民主的课堂,让学生的亲自体验胜过任何教师的单纯讲解。

二、目前初中体育的状况

1.目前学校的教育实施由于场地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体育器材不够完善,可能一些学校只能提供给学生简单的体育课程训练。一旦这些简单的游戏训练不能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追求时,体育教育就会停滞不前了。

2.学校忽略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一些学校体育课程的安排时间较少。通过查询,我们发现现在初中体育课程安排的学时过短,甚至有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间,将体育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门课程,这样已经影响了体育课真实作用的发挥。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也没有考试,最终也会变成其他课程的自习课。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给学生也灌输了一种“分数第一”的概念,而忽略了身体素质。

3.学校教师的教育过程较为松散。目前,一些学校的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育中是一种放养式教育,课前导入,让学生简单的跑圈、拉伸、热身,然后解散自由活动,体育课也就成了学生放松随意玩闹的时间。对于一些习惯足球、篮球的学生来说,是个练习锻炼的好时机,可是对于一些本身就缺乏运动神经或是不习惯运动的学生来说,身体素质锻炼的机会就相对于他人减少了许多甚至没有。

4.面对案例中的教学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只是沉浸在游戏中,而忽略了教师提倡的在学习中不断加强自身锻炼,寻找学习方法的要求。

三、根据案例与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状况相结合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教师首先要树立明确的体育教育理念,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增加体育器材,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学校也应该关心广大体育教师的生活,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2.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育合理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和训练,能促进人体结构的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依据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今时代的体育教育应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体育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3.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师生间的互动是双向过程,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教学工作也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逐渐趋于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又是各有各的想法。所以,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对症下药,像案例中所指出的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不同的安排。

4.教育方式和教育知识的不断革新。社会发展不断进步,学生对追求新鲜事物的步伐从没有停止过。任何知识都有生产、发展、老化的过程,一旦教育方式和知识过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要求时,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教学过程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充分利用新时代的产物,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综上所述,我们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也要根据科学社会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对体育教学进行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D].当代体育科技,2014(4).

篇2

授课班级:初二XX班

班级性质:男女混合班

授课人数:50人

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跳远的积极性;

(2)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

(3)发展学生的腿部力量及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平衡能力和跳跃能力。

二、单元教学计划案例分析

1.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的判断

该案例的制定者基本熟悉“蹲踞式跳远”的整个过程,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体育教师素养与教学技能,但该计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重点学时不足,单元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教法过于简单,教学手段较为缺乏等。总之,该教师对单元教学虽然有一定的理解,但其技能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2.单元教学计划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

(1)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过于泛化。体育课程目标中存在各个层次的目标,主要有体育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目前制定以上各个层面教学目标的格式很不统一,有的按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来仿制,如模仿体育课标的四大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体能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有的则模仿教育学的布鲁姆分类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到底按怎样的方式来表述目标?笔者认为,若完全按教育学的布鲁姆三大分类目标来表述,不是十分适合,因为其中的“技能”目标并非只指“运动技能”;其次,体育学科必然要体现学科的特性,“促进体能发展”则是其中的特征之一。若完全按体育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来表述,也有不当之处,即缺失了“运动认知”方面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首先,应以体育课程标准的四大目标表述方式为主体,这样不会偏离体育课程总体目标;其次,增加“运动认知”方面的内容,把运动技能目标一词调整为“运动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三,在表述目标时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显示个性化特色,即有的目标可以重点写、详细写,有的目标可以略写。至于“目标”如何准确表述,近年来研究较多,还望早日出台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统一的目标制定方案。

结合以上实例,笔者认为,该单元教学目标缺失了一个“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或“情感”)目标。其次,运动技能目标“学习与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过于笼统,只说明一个过程,没有说明应达成的具体标准。“运动参与目标”写的过于简单化,没有说明通过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学习态度等。

(2)有关单元学时大小的问题。如何确定一个教材的单元大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要科学确定某教材单元教学学时,必须依赖于科学实验研究:其实验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该项目运动技能,同时这个实验必须要做到可重复性、可推广性。但其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否由同一个教师任教、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只有把这些因素都控制好,才会有一个相对科学的结论。但要做到这点,基层教师难度较大。以往我们有体育教学大纲的指导(当然其中的教材学时也不全是科学的,因为曾造成了很多教材的低水平重复现象),不需要考虑单元学时,而现今,体育课标中只有目标,没有内容,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广大的基层教师需要考虑教材单元学时的大小问题。

就以上案例而言,既然这个教材出现在初二年级,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这个教材(有的学生即使接触了,也是业余自练自学的),学了之后也不再出现这个教材(否则就造成了低水平重复现象,浪费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基于这样的思路,笔者认为5课时是不能达到“比较熟练掌握蹲踞式跳远技术”程度的。至于需要多少学时才能掌握这个运动技能,我们期待更多的实验研究作为支撑。

(3)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众所周知,就“蹲踞式跳远技术”而言,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而以上各个环节的重点环节应是“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检验这两者结合效果的指标是“腾空步”),也就是说,只要“腾空步”做得好,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就比较成功,否则,反之。既然“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是单元教学重点,那么我们在单元教学中就应该安排较多的学时。而上述的单元教学计划,其问题在于:“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环节只有第四次课才出现,而且把助跑技术与起跳技术割裂开了,并把起跳技术安排在先,助跑技术安排在后,这明显没有突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这个教学重点。

(4)该单元教学计划第一次课的内容与教法安排不够合理。第一次虽然是引导课,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与概念上,教法也不能仅停留在原地蹬地起跳,连续蹬地跳、单足跳、双腿跳等,简单复习这些内容也是可以的,但整整安排一节课则有些多余,因为该教材本身的学时不多,直接进入学习“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环节,这样就可以省事省时。

(5)该单元教学计划有关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当。在“蹲踞式跳远技术”中,分解教学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但我们在处理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时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解教学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形成分解动作做得较好,但完整动作不会做的现象。上述例子中,完整练习只在第四次课的最后环节中出现,而第五节课就考试了。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学会吗?因此,要妥善处理分解与完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分解、后完整,并把完整安排在分解之中,这样就把分解与完整有机结合起来了。

(6)该单元教学计划中没有安排与注明辅助教材。对于初中二年级学生而言,主教材当然是“蹲踞式跳远技术”,但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每一节课上安排一些少量的较短时间的辅助教材,这样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调节初中学生运动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安排辅助教材的原则应根据该校学生每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并针对一些测试结果较差的身体素质来选择相应的内容;其次,还要注意每节课学生身体各个部位活动的搭配,如上下肢练习的搭配等。

(7)该单元教学计划的教法没有体现男女生性别差异。由于初中学生采用的是男女混合班授课,而男女生在初二阶段开始明显表现出性别差异性,特别是在运动能力方面,其差异性更为鲜明,因此,在安排教法上可体现男女性别方面的差异,这样有助于分层教学,有效实施“因材施教”。

三、单元教学计划研制的建议

1.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

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很多,有文字陈述式、表格式、文字与表格结合式等,从观摩者角度而言,表格式看起来一目了然,因此,建议用表格式比较清晰。

2.单元教学计划编制技能发展建议

(1)单元教学计划有时是针对一个教材的,如上例就是一个教材;有时是针对混合教材的,如小学体育单元教学,可以按活动类单元教学进行设计,例如,跳跃单元教学中可以安排单脚跳、双脚跳、立定跳等,其活动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2)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单元教学与模块教学之间的区别,模块教学可以是某个教材各项运动技术的组合,如篮球教材的模块教学计划,可以由运球、投篮、传球等技术组成。但模块不等于单元教学,单元教学是模块教学的下位概念,如篮球模块计划可以由运球单元教学、投篮单元教学、传球单元教学组成。

(3)处理好“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次教学目标”的关系。各课次教学目标不是单元教学目标的简单分解,而是把单元教学目标根据不同课次的要求合理地编制到各课次之中。

(4)在安排单元教学各课次目标与内容时,要遵循教材运动技术的要求与学生运动学习的规律,要突出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处理好单元教学重难点与课次教学重难点的关系,且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有充足的学时作为保障。

(5)注意各课次之间的衔接性与逻辑关系,重点处理好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的关系,把各课次有机的衔接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单元教学体系。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案例剖析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77-1

一、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案例】 我在教7B第一单元Dream home时设计了以下三层目标:基础目标:基数词和序数词的构成及用法;发展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描写理想之家,2.理解课文阅读材料;提高目标:1.能听懂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听力材料,2.理解稍高于课文的阅读材料。

【剖析】 上述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性。我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但学困生要尽量实现“基础目标”,鼓励他们完成部分“发展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这样制定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调整和培养。学生分层后,老师根据教材的语言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并把知识能力、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二、分层次的学生合作

【案例】 有节英语课我选了一位平时不太爱举手的女同学作为采访对象,当我问她:“What do you like?”她指着面包,却说不出bread这个单词。这时,她的同桌悄悄告诉了她,帮她解了围。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深受启发,我为什么不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呢?

【剖析】 我建立了帮扶小组,选出部分学生当小老师,每位小老师负责帮助1-2名学生,定期检查帮扶效果。半个学期下来,很多本来需要帮助的小朋友也成了小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让我深深体会到:学困生不断进步的同时,小老师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挖掘学生们的潜力,发动不同的力量来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三、分层次的学生才能展示

【案例】 顾某某上课时常开小差,但较爱表现。在时装秀这一课时,我特意请他给大家表演时装,他显得有些激动,并且顺利地说出了:“This is my fashion show.” “I am wearing a purple shirt and a pair of jeans.”在大家的掌声中,我将一支圆珠笔送给他作为奖励,他非常感激地冲我笑了笑。

【剖析】 课堂提问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一个问题根据其难易程度分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课堂操练也分层:鼓励优秀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对于中等学生,给他们足够的表演机会;对于学困生,则要侧重于鼓励他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展示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潜力,自己的希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次的学习评价和激励

【案例】 在一堂课上,班上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女孩犹豫地举起了小手。可能是由于紧张,她站起来之后,拿着照片只轻轻地说了:“This is ...”就说不下去了,两只小手不停地搓,低着头,脸涨得通红,在我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引导中和鼓励之中,小女孩终于战胜了害怕的心理,顺利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女孩满怀喜悦地坐下来,以后的课堂,经常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

【剖析】 教学评价分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要改变过去重分数轻能力,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因素。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可以给予不同的夸奖,鼓励。尤其不能吝啬对学困生的赞许,要适时地给予表扬,哪怕他们表达中有错误,也不必马上批评纠错,这样才能引导让学生由“羞于开口”到“乐于开口”。通过教师的微笑等赞许的信息输入他们的大脑中枢,引起其兴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存在,产生教师在重视我的思想,自信心就得以恢复。学习评价分层和激励实质就是教师对学生享受,尊重的一种表现。

五、分层次的有效作业

【案例】 我班荷、王某英语基础较差。譬如每天的默写,我就降低要求,一次3个、5个单词,他们一看到只有这么一点点,默写可起劲了,每天能学会3-5个,一学期下来就能掌握几百个。我班许某同学,我就每天安排他们记一些重要的句型,做到少而精。对优等生我就让他们适当做些课外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剖析】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地做到有梯度。分层作业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想做,我会做,我能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和选做题,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课后作业练习达到辅导中、差生,兼顾优秀生,缩小差生面,全面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晔主编.初中英语写作分层突破.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05).

篇4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创设情境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本校教研组开展了《情境创设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这一课题,情境教学在我校得以推广。

二、案例的观察描述

Step1.Warm-up热身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腾讯视频中魅力榆社文化片段,创设本课的大语言、大文化情境。视频中由闲适的农耕生活,美丽的云竹湖到现代化的工业园让学生发现了家乡的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学生了解家乡榆社的欲望,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地点名词。

Step2.Pre-task创设情境,呈现新知

用PPT出示榆社大街地图,地图上用图片呈现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和places的新词以及用箭头指示简单的方位介词。学生看图片学习新单词以及根据地图布局运用there be 句型进行简单介绍榆社。教师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新词和句型,符合学生由已知导入未知的学习过程,同时将词汇与句型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Step3.While-task融入情境,交际操练

呈现一张榆社街道和两名外国游客的图片,创设问路情境,进行听力练习,让学生在答题纸上圈出所听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听力材料,操练所学建筑和街道单词和There be句型。

Step4.Post-task拓展情境,汇报展示

利用课前准备的道路标识,模拟创设县城街道场景,分组活动,装扮成游客和小导游,让学生进入了一个真实的语境,作为小导游帮助游客,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充分展示个性,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听说课课型特点,在各个教学环节创设了教学情境,以任务型教学为支撑,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体现了情境教学的生活性 教师创设的情境都围绕本地真实的建筑物和熟悉的街道进行学习。每个任务让语言的运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活了学生作为一名榆社人的骄傲与自豪感。

篇5

【关键词】案例;多媒体;影视后期;临摹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99-02

影视后期处理技术在很多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作为单独一门课程出现,也有的被规划到多媒体技术或设计相关课程当中,在开设数字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更高的地位。

影视后期课程需要建立在“手绘”、photoshop(简称ps)“平面图像处理”[1]、“摄影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完成。因为“手绘”是建立在素描的基础上的,虽然不需要高深的国画和油画水平,但是良好的素描功底对于影视后期所需要的素材人物、建筑、车辆、树苗等进行造型是非常有用的,也是作品创新的前提能力之一。结合扫描仪等数字设备,“ps平面处理技术”可以将手绘的结果数字化,这是影视后期必需的一步。同时,“ps平面处理技术”能够对前期拍摄的素材图片完善处理,既能达到后期处理的技术性要求,也为后期处理减少负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影视后期处理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视后期处理技术这门课程涉及premiere、After effects、Particle Illusion等软件教学与应用。尤其在后期加工与特效方面,After effects和Particle Illusion等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创意出非常丰富的特技镜头,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都掌握不好,归纳出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后期处理是基于前期素材的,如果前期素材准备不够充分,或者遗留到后期的问题太多,必然造成后期处理困难,甚至无法处理,这就可能很难做出预期效果;其次由于影视后期处理技术所采用的相关软件基本都是英文版的,即使是汉化版本也不是很准确。而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这也增大了难度。技术上的难度加上成功率过低,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就会越来越低,直到最后完全丧失,这自然就会影响到后续教学,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2]。

(二)案例缺乏。影视后期处理技术是基于实践的课程,需要有大量的案例来支撑。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多,尤其各种滤镜插件,可能涉及很多参数,很多老师在做教学安排时,在软件各种参数讲解上所耗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实践的时间过少。因为缺乏足够的案例教学,在这里就变成了纯理论,泛泛而谈,这是实践类课程最忌讳的情况。

(三)知识缺乏巩固。由于对基本操作方法的讲解占据过多的时g,留给学生进行实践和巩固的时间就不够。加之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仅靠课堂那点时间无法对知识的掌握进行巩固。大部分的操作都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这样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想到要实现某种效果,需要哪些滤镜,根据这些滤镜的关系,就能确定滤镜的先后顺序,以及滤镜必须设置的参数及如何设置等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知识,也就培养了自己动手的能力。

(四)缺乏创新能力。当然,创新能力确实要求很高,其涉及很多方面。手绘功底扎实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要好一些,因为手绘之前,肯定就有思路的创新。从最终汇聚的作品来看,大部分作品的原创性很强,而艺术类学生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在后期加工方面,由于对后期技术的不熟悉,依靠依葫画瓢、囫囵吞枣的方式完成的学习,在创新方面就明显不足。

二、案例分析教学思路

对于这种实践型、综合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建议采用案列分析的教学模式进行,如图1:

通过多个使用近似功能完成的不同特效处理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后挑选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临摹制作,反复修改和重新制作,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对临摹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自己构思,自主创意。

(一)吸引兴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就指出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没有兴趣的学习自然是索然无味的,也不可能学好。因此对于任何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影视后期处理技术这门课程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的。可以搜集各大电视台的片花、频道包装、广告、电影特技、游戏中的部分镜头,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精彩的片段,并结合需要讲课的内容进行简要解说,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后也能做出,甚至做得更好。让学生在感叹这些镜头的精彩的同时也纷纷摩拳擦掌,这样,引子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之后需要选择一个与讲课内容直接相关的片段,以供案例分析使用。

(二)剖析案例。从选择出来的片段入手,分解出视频使用了哪些素材,以及这些素材可能获得的方式以及做了怎样的处理,包括使用ps、particle ilussion等软件等[3]。提取出若干个帧(瞬间画面),并分析这些关键帧处采用了哪些滤镜和操作手法。可以针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结合提问方式教学,既能使学生回忆知识,又能检验学生的应变能力。针对案例中的一些效果提出问题,诸如:这种效果是怎样实现的,采用了哪些技巧或滤镜,以及哪些关键参数做了必要的调整,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可否把效果做得更好一些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被很好地回答,说明相关知识点已经掌握得较好。反之,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也可以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示范,这样就能起到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将事先准备好的原始素材分发给学生,示范讲解原始素材的处理以后,然后在After effects中分别导入素材,对照案例最终结果和案例剖析思路,逐个滤镜地施加。注意在调节相关参数的时候按照“要想实现什么效果,就必须怎么调节某个参数”的思路逐一进行解释和调节,这样就能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最终完成并导出影片,并和原始效果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差别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哪些地方值得商榷和提高等,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去思考和试图解决。也可以在练习指导时给出相关的建议,由于视频的加工处理过程比较耗时,为了防止学生在练习时误入歧途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除了关键技术和要点要讲授清楚之外,还应当不断巡视学生的练习、操作情况,发现有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让案例剖析的结果顺利被消化并能做到收发自如。

(三)临摹制作。临摹不仅仅是书画的专用术语,其实在影视后期处理教学过程依然行之有效[4]。临摹制作视频特效需要分步进行:

首先,分段临摹。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但是不要着急,由于要完成一个特效制作可能需要的步骤很多,学生一时也不可能全部记住完整的步骤。因此接下来的临摹制作,就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步完成。把所需要的过程分成几个阶段,逐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制作。这个过程问题也是最多的,教师需要把相似的问题汇聚到一起,讲解解决问题,也能警示他人。

其次,完整临摹。当分步临摹完成后,可以让学生短暂回忆临摹过程,提醒注意关键点或容易犯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从头至尾完成临摹过程,要求至少临摹3遍以上,而且效果越来越好。

再次,临摹讨论总结。这个阶段让学生彼此交流制作过程的心得和体会,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通过讨论,让学生巩固对滤镜作用的理解,以及相关参数的作用效果和调节方法,在操作过程最容易忽略和做错的地方,以及关键的地方等等,最后把讨论结果汇聚成为知识要点。这样就在实践过程中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而且会应用于实践。

(四)自主创意。与书画课程教学一样,需要通过反复的临摹习作,提高自己技艺后才可以创新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影视后期制作也一样,通过反复的临摹案例作品,在临摹过程中对软件相关的滤镜功能、特点、技术参数做到一目了然,才能熟能生巧,达到灵活地运用。当学生对滤镜的掌握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就可以给他们自主创意的机会,当然也要有一定的压力。可以通过课后作业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主题不限制,放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独立完成一个创意作品。

三、实践总结

通过连续五年的教学改革观察和对比,发现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进行“影视后期处理技术”教学收效很好。对比之前采用传统参数讲授方式教学,发现改革前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教学进度一半时已经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复杂参数的理解和应用更是让很多人望而生畏,最K能够完成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寥寥无几,而进行教学改革后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下面是进行教学改革前后共五届学生的教学情况对照一览表:

自2012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后,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给予了充分的经典案例示范,广泛采用临摹的方法进行练习。教学过程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个积极性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在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推动下,学生也能够努力完成作业,而且试图自己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这样也能够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艾等.Photoshop cs5平面艺术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王芬.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09(25).

[3]李涛.Adobe After Effects cs4[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罗新华.临摹教学散论[J].周口师范学院虚报,2004(1).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字】现代教学初中物理优化分析情景模式

引言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其次在物理实验编排方式上没有合理性的依据,甚至没有对物理进行实验编排,造成学生对物理知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程度的理解。而在新课标现代物理教学模式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在讲解方式上不在是原有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转化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物理实验编排方式要有所依据性,内容由浅入深,依次递进。

一、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没有一定的实验指导。并且教师在教学方式中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自身为主导位置。即使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存有问题,也不愿意在课堂中提出相关问题。其次物理课本存有的公式较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物理公式,并且针对不同的推导公式,最后导出了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偏差。其中在物理热学推导公式中,Q=I2Rt,该公式适用于存电阻电路的推导定理,已知量为电路中存在的电流、电阻以及在该电路流经过的时间t便能求出在等效时间内求出的功耗热值。在一般的推导公式中,已知电压U和电流I也能求出损耗的热值。针对不同的已知量选用的热值公式也不尽相同,但初中学生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随意用电路实验中的数据信息,导致推导的结果与原有的实验数据存有较大的数据差距。其次便是在物理实验组织策略上也存有盲目性,有些物理教学一定要参考适当的物理实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物理浮力教学案例分析中,F浮=ρgh2*S-ρgh1*S,该公式适用于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小。假设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指导,只是单凭让学生知道求解浮力的推导公式,其中在高度h上便存有理解上的错误,针对大多数学生理解为物块的高度,实际上是在水中沉浸的高度,所以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推导公式顺序上都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

二、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途径

1、物理理论结合实际教学

新课标物理教学模式推出后,对物理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了优化分析。其中在物理理论上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授课时要联系授课的内容、关键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案例分析,或者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验的演示。例如:在电学案例分析时,若要求在纯电阻电路分析中,要求求出电路中损耗的热值。其中对于R、电流I的求解过程,电流I为整个电路的总电流,若为串联电路,电流为线路中的总电流,电阻为电路中的损耗电阻。教师在设计物理实验时,要把各个电阻进行有序的排序,经过电流接通后,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出每个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再通过物理实验分析后,学生对该物理求解过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加强教学创新意识

在加强物理创新意识上,新课标也推出了新策略。不是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并且提问方式要有针对性。教师不再是原有以自我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的思考角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真正存在的乐趣,例如:在推导力学课程中,分析物体所受力的情况。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同学在理解程度上达不到课程深度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标教学题材中,加强了教学的创新意识,让同学分析不同材料物质所受力的情况。分析动摩擦因素与物质的材料有关与其他外界因素无关,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物质所受力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强物理创新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运用物理教学情景模式

在优化分析模式上采用现代物理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情景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在教学方式上逐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多媒体融入了声音、动画、视频、文字等多种素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会对学生造成心理的紧张。传统教学方式上都是采用口述的形式,长期的演化使得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了反感。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过程中,不同的物距产生的影像也不相同。

4、引导学生物理知识的转变

有些学生在思想转变模式上存有差异性,主要是因为有些物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有些学生便会物理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在新课标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中,针对物理知识的转变思想采取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在动滑轮和静滑轮省力分析实验中,要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业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例如:利用塔吊进行重物的提取过程,将铁钩挂在要进行提升的重物上,滑轮也随着重物的提升也发生相应的变动。并且还要进行反面的总述,利用静滑轮也进行相应重物的提取,查看承载力的范围。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可以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转变。

结语

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述的优化分析,在解决策略方式上提出了几点参考性的依据。这种新型模式的教学方式在今后物理教学应用中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符合当代教学的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炳祥.浅谈初中物理实验及其概念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3(25):13-15

[2]董永天.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J].科学大众,2009

[3]石桂英.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4]赵海.初中物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8,41(16):24-25

篇7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案例研究 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94

案例教学以其丰富性和实际性以及对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重要作用受到教育界和广大教师的亲睐,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初中数学因为其学科本身的较强理论性和抽象性,更需要案例教学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示范性和数学理论应用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

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就是生活中的某个情景所包含的一个或某个疑难问题需要以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理论来解决的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一般由学校管理者和初中数学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描述,初中学生按照学校或教师设定好的方案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学习、掌握和巩固课堂内需要学生当堂掌握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入案例、讲解基本理论、利用基本理论解决案例包含问题的基本案例教学步骤,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素质和能力,也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示范性教学的落实,促进改革课堂教学背景下科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践。[1]

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及案例类别

按照案例的制作方式、设计内容以及不同案例比较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含很多方法。按照案例形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别。

2.1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方法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有不同的类型。按照案例制作方式的不同,案例研究包括课堂实录与分析点评方式、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案例设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概念教学、定理法则教学、数学知识应用教学、专题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按照案例研究对比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设计同一内容的不同案例比较的同课异构和对同一案例进行不同比较和研究的同课同构两种模式。由多位初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学某一理论或某一环节案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设计和研究就是同课同构模式。

2.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类别

数学教学案例应用于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久,因此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其分类尚没有确定的标准。按照案例形式的不同,数学教学案例可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可视案例两种。所谓描述性案例,是将数学教学的某一环节或过程描述成相关的文章,可视案例是指将某一理论或数学专题的名师教学案例制作成音像制品,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应用。按照其内容不同,可以将数学案例大致分为片段案例和完整课型案例两类。顾名思义,片段案例是指关于某一教学情境或环节的案例,包括情境引入、问题解决、思维发展、合作交流和课外活动等多种类型;完整课型案例是就某一数学专题的完整教学内容,包括概念、复习、应用、探究等多种课型。应用课型方面又因为涉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公式法则应用、实际问题应用两种;探究型课型包括数学知识探究、解题方法探究以及实践应用探究等。[2]

3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制作要求

3.1 案例制作的基本步骤

案例制作包括案例主题或案例背景、情景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案例分析点评等基本步骤。具体来讲,主题既包括当堂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还包括一定的教育主题和教育思想。主题是案例制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背景是引入课堂教学的学生学习状况和学教冲突。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主题,也必须考虑相关背景;情景描述是对说明问题实质的具体教学过程的描述,要求明确、详细、客观、详略得当,具有示范功能;问题讨论主要是案例作者通过比较过去教学与当前教学的异同阐述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比较需要详实、可信。诠释与研究是指把一把数学问题升华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并通过研究和反思得出更高、更深、更丰富的数学见解,以现代数学理论和语言概括和诠释所得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案例教学产生作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案例教学的精髓。案例分析点评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对案例中的教学方法特点阐述、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劣比较分析以及对通过案例得出的新见解进行证明和总结。[5]

3.2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举例

3.2.1 案例主题与背景

平行线的性质。希望学生通过本节学习掌握平行线性质相关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进行证明和解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证明中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建模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亲自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2.2 情景描述

本内容的学习采用“引导发现”和“动像探索”两种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通过屏幕投影进行展示和讲解。[4]

3.2.3 问题讨论

通过数形结合,对平行线性质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动手,任意画两条平行线,并画一条与两条平行线相交的截线,引导学生寻找同位角并通过运用量角器进行度量,学生通过度量得出“两条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学生的猜想。以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条重要性质。

3.2.4 诠释与研究

教师总结平行线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参考文献:

[1]徐素娟.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2).

[2]钟振权.数学新课程中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3).

[3]王炼.基于新课程的初中数学课堂特征的案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篇8

关键词:兴趣教学;教学理念;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173-02

兴趣是一个人工作和学习的最原始动力,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么他一定会把事情做好;但是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非常厌恶,即使他把事情做好,那也不会给他的人生带来多少好处。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去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学科。地理的兴趣教学是迫在眉睫的,因为地理教学遇到了很多瓶颈,学生的成绩都很一般,没有大的突破。

一、兴趣教学的重要性

地理在中考中占的分数是非常少的,这是一个不可争的事实。很多学校把地理课程进行了严重的压缩,而且学生用在地理学习上的时间也非常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对地理有兴趣,那么他就会快乐地去学习地理,去接触相关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加自己在地理方面的知识积累。如果一个学生对地理没有兴趣,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在地理课堂中的气氛。在有些学校教学中,地理课堂是最沉闷的,也是最没生机的。其次就表现在他们对于地理知识的敏感性方面,对地理没有兴趣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厌恶,无论哪个方面,他们都不能够接受地理知识。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偏科现象,地理分数直线下降[1]。前些年在一些地区,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所以这也就加剧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厌恶。地理课程犹如一纸空文,一些学校甚至从来不开设地理科目。这必然会对学生将来的求学和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害,这种没有远见的教育模式必然会被淘汰。

二、地理兴趣教学的方法

地理兴趣教学已经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主流模式,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新教学元素的加入和课外实践部分。

1.多媒体。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工具,当前多媒体主要应用在一些重点学科,而对于地理学科,很少有学校能将教学资源分给地理教学。而地理本身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去直观地体验地理教学过程。例如在介绍世界各地的地貌和河流部分,如果教师只是单独地通过口述来给学生讲课,还有课本前面的几张代表性图片,这些教学资源是远远不够的[2]。在互联网超级发达的今天,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而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课本教材中,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去接触这些知识。当图片或者是视频信息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必然会被这种精彩的场景所吸引。而对于一些动态的地理知识,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很好地表达出来。例如珠穆朗玛峰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把这个过程做成视频,把地球的原始形貌还原给学生。学生们也因此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

2.多引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很好地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对帮助学生记忆知识也有重要的意义[3]。同学们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掌握一个知识面,而不是一个知识点。如果死记硬背课本内容,那么所掌握的内容都只是一个个的点,无法将这些点联系起来。所以,只有通过案例分析的学习,才能够把多个知识点有机组织起来。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答案限制得太死板,而应该给学生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在一个案例中,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全部释放出来,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分析,告诉同学们这个案例可能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敏感性就会增强。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当学生们看到一个题目时,就可以很好地猜到这个题目的考点,所以这必然也是一种提高应试能力的方法[4-5]。

3.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教学也是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整体素质。在实践中,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实际环境,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实践的模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让学生去一处地貌进行考察,然后让他们自己提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而对这些进行分析。同学们通过对地貌的认知观察,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地理知识,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地理特长。一些地理学习差的学生,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确切地说是兴趣的吸引作用下,必然会努力去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很多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地理课堂中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乏味,而是个个充满活力。教师也会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他们教课更积极,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的个体,所以我们应该找到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马万友.初中地理的趣味性教学[J].地理教学,1998,(02).

[2]邱子兴.初中地理的趣味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

[3]简文妮.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学发展观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1,(05).

篇9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重视。基于初中阶段在学生一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初中班主任作为初中生的主要引导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引导,而且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引导。为此,需要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加强和学生以及其家长的沟通,通过沟通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的不正当思想和行为进行及时的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沟通交流是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学管理活动开展的大前提,良好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是班级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特殊时期,对外界反应敏感,思想活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同时,家长平时工作繁忙顾及不到孩子在学生的学习生活表现,在这个时候 ,班主任就充当了沟通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一架桥梁,能够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和学习。因此可以说,提高和增强沟通技巧是现代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必修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

(一)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初中生的年级一般在十四岁左右,其心理和生理上都处于一种快速发展阶段,举止行为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因此,班主任和这个年龄段学生沟通交流的时候,不能一味打击批评学生,因为这样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行为。要求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应多鼓励学生、多认可学生。比如要使用这样一些语言“你这段时间进步真大!”、“你的数学成绩不错,但要在语文学习上多用些功夫,例如你可以向班级语文学习好的xx同学进行请教”。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及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之后委婉地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对学生指出改进的方式。

(二)与家长沟通时的沟通技巧

学生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构成的,而且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在和家长进行沟通之前需要了解学生家庭的构成和家庭基本情况,比如是否单亲、是否父母打工在外、家长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是否关注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寻出学生教育工作的突破口,给予学生更适合的教育与引导。

三、以具体案例分析初中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

(一)案例

学生A在一次数学考试中获得了97分的第一成绩,当他将成绩单拿到家里给妈妈看的时候,不仅没有得到妈妈的表扬,而且还得到了妈妈的质疑和指责,妈妈指责他在学校没有好好学习,在考试里“作弊”,并要求学生向教师阐释“作弊”的行为,学生A委屈的哭了起来......之后,学生A回到学校将这件事讲给了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知道事情之后,安慰学生A要原谅妈妈的误解,因为自己的进步太大,和平时打闹的自己判若两人才会造成妈妈的误解,并再次对A同学获得的成绩进行表扬。随后,班主任请来A同时的妈妈,向她具体说明了确实是A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绩,并向这位妈妈讲述最近A学生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即不再打闹、仔细听讲、作业完成效果好。同时,班主任还向这位妈妈讲了些关于教师孩子的方法。第一,作为父母,要能够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第二,父母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要及时指出,但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并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改正问题,要本着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心态。第三,在工作忙碌之余要和班主任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孩子的问题要协商解决,不能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就对自己孩子武断的否定。之后这位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向学生A表现了道歉,也得到了A的原谅,通过班主任的沟通,加深了母子之间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

由这件事可以总结出平时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时需要注意和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 要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要及时将孩子的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将学生在学校进步的信息及时告知给家长,就不会出现后来学生获得第一的好成绩反而遭到家长质疑事件。

第二,班主任不能只有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才和家长进行沟通,而是应该将学生在学校的点滴定期如实地反馈给家长。通过这种及时反馈的方式,促进教师和家长之前的交流,减少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问题,并在双方的及时沟通下,及时发现学生在学校的问题,在共同商议对策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班主任和家长进行沟通时,要体现对家长的充分尊重,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另外,对于家长说的话教师要予以倾听并作出积极的响应。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要注重方法,要具有诚恳的态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沟通技巧对实现其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的教学管理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和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并要选择适合学生身份、家长身份的不同沟通技巧,本着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心态进行沟通。

作者简介:冯永斌(1980-)男,重庆市丰都县人,民族:汉职称:中学数学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篇1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不断改革和创新的情况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有着极大影响。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进行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案例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可知,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等制定教学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结合相关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上有着极大作用。

一、生活经验的合理运用

根据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况来看,其具有一定探究性,在结合问题创设、问题解决这种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可以大大增强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快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并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注重生活经验的合理运用,如在进行“声音和介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滴在盆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水滴在玻璃瓶子和塑料盆里的声音有什么区别?”等,以便学生在探究的时候,进入到教师所设置的额教学情境中,从而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说出“声音和不同介质”的联系。同时,结合课堂上的案例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如从课桌的一端敲击,其发出的声音可以传送另一端,并且,要耳朵贴着桌面才能听见,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固体的介质来传播,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二、物理现象的充分结合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注重生活中各种物理现象的充分结合,对于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想有着极大作用。例如:在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货物的运输中,都能运用到“杠杆原理”,通过灵活运用杠杆方面的相关知识,施工效率、工作效率等可以大大提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建筑吊车的构造图”作为案例来分析,以便学生形象的了解杠杆原理的实践运用,以及对建筑吊车各个部位的受力情况进行准确分析,对于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有着极大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各种小模型,如电梯中使用的滑轮模型,可以有效降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难度。

三、物理实验的合理应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潜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重物理实验的合理应用,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形象的解释相关物理知识,并由学生自己亲自阐述整个实验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有着极大作用。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对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进行“电路”知识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况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串联”、“并联”的区别,并思考“家里使用的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表应该安装在电路的什么位置?”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并获得较好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又如:在“漫反射”这个物理实验中,教师利用白纸、小平面镜、手电筒来进行演示,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于白纸、小平面镜是贴在黑板上的,因此,在不同角度下观察手电筒照射它们的时候,其光亮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创设这种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漫反射”具有的特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

由于物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注重应用性,并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案例分析应与教学任务结合到一起,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任务的合理设置,如“磁场的方向性”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磁场相关的事物,如指南针、磁铁、磁针等,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讨论磁针放在磁场的某个部位、任意部位时,其N极所指的方向在哪里?磁针的受力情况?等等。与此同时,在经过多次实验后发现,磁针静止时的N极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那么是为什么?以便学生带来问题去反复进行实验,不但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通过教学情境启发学生不断探索,从而增强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

作者:刘颖 单位: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

参考文献

[1]周金龙,陈万金.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