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教学反思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篇1

一、专业阅读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必由之路。阅读会让我们的青年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青年教师更加富有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因此,要让阅读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这样,青年教师就会在阅读中不断有新的感悟和发现,形成自己的“睿智”和“卓识”。

教育经典中大师们深刻的、高度的感悟和解读,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和教育故事会影响青年教师,教育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不断思考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这样教育经典就能推着青年教师往前走,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二、集体备课 敦促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真正能使青年教师成长的集体备课是由备课、听评课、反思三部分组成。集体备课备什么?备对教材的理解,备教学过程的设计,备练习的设计,备拓展的内容,备学生的接受状况。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听评课。只有有目的的听评课,并做到结合理论及实践评价总结所听的课,才是真正的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有的教师能做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问题鞭辟入里;有的教师的语言如潺潺小溪,优美动听的词汇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自然;有的教师生活情感丰富,那饱满的情绪让人如沐春风;有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独出心裁,给人曲经通幽之感;有的教师导入语、过渡语的设计“举一发而动千钧”,课堂能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目标制宜……如果用心的教师,在这其间必定会不懈怠地努力去取长补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其实,集体备课的目的,是就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还需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以便更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情,而就是在这样的反复磨炼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慢慢地形成了。

此外,在集体备课中处于弱势的青年教师决不会甘于缄默其口,不甘于自己的见解不被人重视,不甘于孤陋寡闻。他们会在积极利用这个机会吸华取精的同时,注重自己的积淀。

三、案例分享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的成长,案例研讨必不可少。研究案例,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供青年教师分享,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二是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共享和讨论这些案例;三是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对这些案例的理解。

要实现优秀案例的分享,首先需要总结和编辑教师提供的优秀案例资源,引入校外优秀教育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校本教学经验与知识;其次是要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师共享交流平台,通过教师的互动与交流,经专家引领,教师在案例知识分享过程中对教学经验产生多元的理解,并进一步实践创新。

四、以赛代训 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为激励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才华,尽可能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多施展才能机会,组织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活动。

一是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课、青年教师展示课、说课竞赛、板书设计竞赛等。

二是在校内开展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的评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并对活动及时总结,表彰成绩优秀的教师,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是抓住一切机会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组织的论文、教案、案例、范文等评选活动,把他们的科研成果送到各级教研刊物发表,为他们争取成功的机会。

四是办好校刊和教师成果集,这可为教师增加发表作品以及相互交流的机会。

一系列的教学教研竞赛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年教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积极性,真下收到了“我搭台,你唱戏;我评议,你进步”的培训效果。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笑容与希望一起荡漾,促使青年教师自信地走在专业成长的大道上。

五、精心反思 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法宝。教师只有反思才有感悟,只有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反思才有进步。

一个能迅速成长的教师,必定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定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一个能成为名师的教师,更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当“反思”成为一种教师的自觉行为、一种校园文化,那便会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意义,青年教师的成长就会突飞猛进。要做一名爱思考,会思考的青年教师,就应当从学会记教学“反思”开始。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总结课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梳理工作思路,捕捉精彩“插曲”。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扪心自问:“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使青年教师在反思中学会反思,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使每一节新课都比上一节课安排得更合理。这样日积月累,青年教师的教学才会日趋完善,成长和进步才会更快。

篇2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

篇3

一、研究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新的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而将校园音乐剧融入地方优秀民间故事,因地制宜地结合新教材进行创作、改编,并把演出、评价的全过程引入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研究。因此,探索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方法,结合我校特点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小学儿童音乐剧是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音乐综合实践形式。题材从古至今、由真到幻。在教学上遵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来开展。引导学生搜集地方优秀民间故事,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创编、排练、展示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学生对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的现状。

2、探索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我校学生对儿童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

(1)针对学生对音乐剧了解与喜爱程度进行课堂观察 。

(2)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调查、收集数据 。

(3)分析小学低高段学生对音乐剧和地方优秀民间故事了解和喜爱程度所造成的的问题和原因。

2、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策略的研究。

(1)教师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表演能力的培养。

(2)关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保护和激发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欲望。

(3)针对小学不同学段,有侧重的培养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能力。

(4)针对音乐不同课型,有方法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

(5)训练方法辅助,提升学生创编和表演音乐剧的能力。

三、研究思路

首先,以本校各年级音乐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行动研究为主,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和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将课堂教学与研究工作相结合。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利用儿童音乐剧推广传承地方优秀民间故事的有效策略;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有关小学音乐剧培养方面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优秀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我们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小学阶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剧了解成都,以及他们喜欢音乐剧的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行动研究法:在案例设计中侧重体现学生参与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研究,观察其有效性和高效性,做好反思和记录。

4、经验总结法:通过课堂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反思,总结,探求适合我校学生的音乐剧教授方法,真正将地方文化融入到音乐课堂中。

五、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2018年1月——2020年1月

准备阶段(2018.1——2018.6)

这一阶段完成课题研究主题酝酿,资料积累,文献研究。通过召开课例组成员会议,确定主题,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挖掘优秀民间故事,为研究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实施研究阶段(2018.6——2019.6)

1、专家论证后,修改课题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确定各年级具体研究内容。

2、根据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组成员分工,确定各年级研究人员,撰写研究方案并开展研究。

3、根据研究需要,定期请顾问来课题组指导,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4、每学期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课堂教学研讨会,一方面请课题组教师上课,其他教师或专家听课、评课,进行互动指导。另一方面,开展教学案例、论文、反思随笔的交流与评比。

5、建立课题组月交流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及时有效的交流。探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享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点滴经验、成果。群策群力,不断优化数学语言能力培养教学结构。

6、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自查,及时整理、积累课题研究材料,作好档案工作。

总结阶段(2019.6——2020.1)

1、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案例、随笔,编撰课题研究成果集。

3、组织音乐剧校社团的同学们排练和演出,录制优秀儿童音乐剧光盘。

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反思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作为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建立科学的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反思这一重要环节。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在多年的市场营销知识教学中对此深有体会。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但传统的教学很多时候不适宜学生接受,不利于学生课后延伸及学以致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日后就业所需,学生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营销知识。因此,职业教育阶段一是要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所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内容。

一、目前市场营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差。中职学校招的学生多数是学习差、行为习惯也差。市场营销课是高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基础太差,学习有困难又不积极主动,导致上课听不懂,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不想学,不愿学,最后根本就不学了。(2)教学理念陈旧。目前中职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尽管有时也辅助以多媒体课件,但也脱离不了满堂灌模式,依旧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不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没有实训实习场所。中职学校由于经费的问题,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营销实训场所,更没有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学生很难学以致用。

二、对市场营销课教学的反思

市场营销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要紧紧把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应用性,以“厚基础,重实践”作为逻辑主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并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市场营销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围绕既定的目标有序地组织教学,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倾向性作用,它能够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满腔热情地学习。市场营销课的教学中尤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解“市场营销环境”这一内容时,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对市场营销环境的学习兴趣。“谁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啊?”,我用多媒体展示出问题及相关图片,许多学生积极举手回答,在一个学生讲完后,教师引导:“孟母三迁”为孟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企业,可以效仿吗?如果可以,企业应该做什么?带着老师的问题,学生兴奋地跟着老师走进课堂。学生虽然初次接触市场营销环境这一知识,但老师把他们带入熟悉有趣的环境,不但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都兴趣盎然,学习效果相当好。再如,学习“新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中新产品的概念时,以“持久钟表:技术创新原教旨主义者”的案例辅助,再附上持久钟表的图片,以引起学生对新产品认知的兴趣。果然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课堂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师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2.改变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还需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可见,学习的本质是一个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目的是要教学生学习。市场营销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多数属于“双差生”,所以,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市场营销的课堂活起来,学习过程不再是听讲过程,而是行动过程。具体方法为: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真实的产品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营销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市场调查,分析市场、顾客、竞争者,进一步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开发产品、制定价格、确定渠道、进行促销等活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回到课堂再讨论,这样的教学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对实践性不强的课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教学法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3.精选教学案例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作为在校中职生,他们参加实际营销活动的机会非常有限,案例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分析实际问题的机会,然而,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所选案例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能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或创新有启发、诱导作用。如,在学习“宏观市场营销环境”的“政治法律环境”因素时,多数学生很难理解政治法律对企业营销的影响,老师及时给出案例:政治风云导致“米沙”的失败。学生脸上的疑云才消散。还有,在学习“相关群体”这个知识点时,老师给出“主要群体”“次要群体”“其他群体”各案例,特别是讲到其他群体的案例“副总统79元套餐”即“2011年8月1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北京姚记炒肝店吃炸酱面”的案例再附上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入迷。案例教学中,必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当案例中的角色,这样一方面营造了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精神鼓舞,真正做到一举两得。

总之,要达到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需要对市场营销课的教学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索。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到丰富,缺点得到纠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能力也将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能力出众的市场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深知自己存在许多缺乏,作为年轻的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迫切的期待在师傅的带领下,尽快胜任学校的工作。

继续拜教学功底深厚,今年。师德高尚的老师为师傅。现制定师徒结对计划如下:

一、学习内容:

每个学期也至少去听师傅5节示范课。交流中升华理念。.每月邀请师傅至少来听3节课。

一起讨论,和师傅一起观看优质课。深入领会名家的优秀教育教学理念。

每学期开设一节校内汇报课。邀请师傅指点备课。

探讨在教育教学上的疑惑和想法。经常和师傅沟通。

积累案例、论文素材。同步进行教育教学中某方面的方法探究。

经常向师傅请教,在撰写案例和论文方面。请师傅指点。

主动和师傅交流。平日里遇到什么教育教学当中的问题无法解决。

二、活动内容

三月份:

制定生长计划;

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聆听师傅的课、交流;

四月份:

并进行交流;听师傅的课。

准备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共同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

邀请师傅随堂听课;

五月份:

共同探讨名家课例;

和师傅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评课;邀请师傅随堂听课。

六、七月份:

并进行交流;听师傅的课。

与师傅交流教学中的想法

共同阅读先进的教育理论书籍;

完成个人总结。

三、自我期望

并做好笔记或摘抄。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工作、虚心学习;每学期至少读5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

充分利用网络等手段,多交流: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增进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学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前一周备好课,多听课:多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堂课。

多做课后反思,多反思: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积累。争取每课都有小反思,每学期至少写多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篇6

一、建立教研QQ群组,提供交流平台

QQ群聊网络教研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互动研讨,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又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尤其是对一些问题或困惑一时想不出好的或满意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而过了一天或一段时间才有奇思妙想,同样可以发在QQ群聊里,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讨论、争议,产生共鸣,为传统教研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能在QQ群聊组发出较好的妙计、较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报刊、网络、咨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师们无意中阅读、接触、学习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经典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又得到不断的巩固和诠释,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网络互动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摸索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技能的长处和不足,又看到其他教师的优势和短处,我们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展了同年级的同课异构公开课,使教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中吸收优秀的教学方法、经验,也从中吸取别人和自己的失败教训。我们的做法是通过网络教研QQ群的论坛板块发帖子互动评课:

先是每个上课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发到评课板块。

然后是每个听了课的领导、教师都要跟帖畅谈感受、意见、困惑、建议,让上课教师在清晰的比较、思考中感悟和反思新的教学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吸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在评课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着由执教教师根据每个听课教师写的“听课一得”(包括优点、不足或建议或问题均可),在备课组组长的主持下面对面地交流和讨论,有的放矢地分析其他教师的评课记录、有的放矢地分析得与失,对要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完成“成长与反思”记录表。

最后把“成长与反思”记录表发到论坛对应的板块。

如今,我们论坛版块已覆盖已开设的所有科目,注册人数有100多人,最高日发帖量有50多篇,对于一个欠发达的偏僻少数民族山区学校来说已经是新的起点和质的飞跃。

三、整合网络教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校QQ群组网络教研平台中设有“评课论坛”、“资源中心”、“成果分享”、“消息”、“学习参观交流”、“班级管理”几个栏目,各个栏目由主管领导和学科组长任版主。资源中心栏目收藏有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课件、好文章推荐、制作编辑软件工具包。版主、学科组长、教研员必须起带领、示范作用,先完成一定数量的资源上传任务,让其他教师尝试使用这些资源,使他们使用后觉得实用、效果好、方便简单快捷,品尝到资源整合的成果。再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到资源建设中,使资源库在源源不断的充实和扩大之中,点击率节节连升,教师们体验到参与网络教研的乐趣,逐渐演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使教师在专业话题的学习中快乐成长。同时我们向教师推荐了一些有非常丰富素材和学习资料的搜索网站,如英语的新知堂、新浪英语频道、英语园、韩国趣味英语等等。

四、设立评价激励机制,品尝教研乐趣

篇7

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凌源市实验中学自建校以来就对每位教师提出了要进行教学反思的要求,并作为业务检查的重点。正因如此,实验中学几年来培养了一批能力过硬,专业素质强的青年教师。本文仅就历史学科进行剖析。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比如,传统的历史教学将历史视为“记忆型”而菲“思考型”的科目。因此,讲述、板书、念课文与抄笔记,构成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长期形成的这种“教师灌输,学生记诵”的教学基本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感到历史是“最无用又无趣”的科目。而现代历史教学理论认为,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发展学生对于历史探究的方法,学生不应只学习那些“事实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程序性”的知识。具体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去认识过去,以及批判与诠释的基本史学方法。“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历史赋予人类的智慧。教学反思正是通过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进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教学反思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案例研究。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学,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案例;二是在别人教学的课堂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的阅读中搜集书面案例。我国各地都有一些优秀历史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是教学理论取之不竭的源泉。在搜集和总结的过程中,总结得失,并不断的形成经验或理论继而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反复实践,揣摩。

第二,观摩与讨论。观摩与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观察、切磋和讨论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而难以发现问题和缺陷,而同事之间的观摩和讨论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为此,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组内听评课和组内示范课活动。然而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教师不能直言不讳,只言优,不言劣。所以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

篇8

一、为教师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 建立团队机制,开展课题研究。首先是参与科研,进行课题研究,以科研促发展;其次是建立任务小组,实现教研组专题研究、教师教案交流、研究成果交流,促进优秀教研组的形成;第三是深化课堂教研、努力抓好各项教研活动,实现教研组之间的交往,以及教师、专家之间的交往;同时,加强骨干引领,实现老、中、青相结合的传、帮、带,使校内科研、教研,互助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建立培训平台,丰富校本内容。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操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帮助教师认识到学科素养对教育实践变革突破的重要性。培训平台可分为:集中学习、自主学习、问题研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等,以促进各科教师在明确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等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发展规划、转变观念、转变行为,唤醒内在动力。

3. 建立展示平台,激发竞赛激情。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比赛活动,既可以丰富教师教育活动,拓展教师眼界,也能够铸造学校学科品牌,促进学校各项业务长足发展。学校每学期都为教师提供名师、骨干上引领课,全体教师上汇报课,学科教师上教研课,青年教师上展示课,以及创先争优比赛课,有效教育评优课等等。这不仅锻炼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二、为教师提升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通过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智慧。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获得教学智慧。因为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基地,也是教师成长的基地。所以,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无论积累经验,还是突破创新,它都是教师劳动智慧的结晶。教师只有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研究中,真正领悟“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研究内涵,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的教研之路,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地获得提升,最终使课堂进入状态,放出光彩。

2. 通过名师讲课,增进教师交往。有人说:名师是棵大树,他们的高度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改造教育环境和气候的示范力量,他们的智慧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着异彩。一个名师可能带动一个、十个甚至更多的教师成长,对于这样的“大树”,我们怎能敬而远之呢?于是,我们就组织教师听他们讲课,与他们交流,虚心学习。因为感受名师的课堂,触摸好的经验,接受新的教学理论,教改实践,真正的进入课堂状态,会让我们的智慧显示出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变得更有魅力。

篇9

关键词 网络环境;视频案例;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19-02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在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对教师的教研、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也提供了新思路及技术支持。视频教学案例就是信息时代超媒体环境下的产物,其还原真实课堂的形象化特点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技能提高与专业知识发展的数字化资料与手段。网络环境下的视频案例应用,可以将身处异地的教师聚集到一起,通过对视频案例展开讨论,增加教师的隐性知识,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使得教师对视频案例的点评、反思等活动变得更开放与迅捷。为此,笔者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提出网络环境下应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1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1]。具体来说,是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业务进修与培训,能够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根据“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数据,在被调查的192位教师中,只有26.56%的教师经常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发展规划,接近19%的教师没有考虑过专业发展。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整体意识不浓,对自身发展的热情不高,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及方法手段,促使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出于自身需要的主动的、自觉的行动,不仅学习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形成新的结合了技术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新的认识,探究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更深入的理解[2]。

2 网络环境下视频案例的特点分析

国内视频案例研究专家鲍建生教授认为视频案例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借助于摄制和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反思、专家同行和学生的评价等进行整合,提供给学习者进行学习。优质的视频案例记录了师生互动和教学的过程,是一类十分鲜活生动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3]。视频案例主要有两种应用形式,一种是光盘模式,一种是网络模式。光盘模式下的案例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是超媒体视频案例的早期发展,而网络上的视频案例一般以库的形式呈现。文中所指的视频案例都是网络模式,以下简称网络视频案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2.1 直观性与重现性

视频案例是文字案例的发展与创新,与文字案例相比,视频案例直观、生动,可以客观地记录教学现场发生的情境,能够再现师生的表情、举动以及课堂上发生的一些细节。与现场观摩相比,非线性的视频案例整合了教学中的多媒体素材资源,能够方便地再现教学过程,定格每一个教学画面,给观摩者反思、研讨的时间与空间。因此,视频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

2.2 开放性与自主性

网络视频案例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面向指定教师群体开放。教师可以自主地管理和分配观摩视频案例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观摩有价值的视频,在讨论过程中自主地发表观点和看法,也可自主选择同步或异步的交流方式,使用起来特别灵活,体现了真正的开放性与自主性。

2.3 交互性与聚集作用

教师知识中很大一部分是隐性知识,是个性化的。即使是遵照同一个教学设计方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也会演绎不同的精彩。因此,网络视频案例会将更多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不同区域的教师聚集起来,针对同一案例进行点评与分析,让教师在团队的交流中实现个人知识的显性化。在案例交流中,分享对方的观点并相互帮助,增强教师的隐性知识,从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状况[4]。

3 网络视频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3.1 帮助教师在反思中提高教学能力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前提。在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中,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以教师需要为出发点的学习中,最需要的就是范例的引导和对行动的全过程反思。视频案例可以为教师提供经验参考,教师借助网络视频案例的欣赏与点评,在他人经验中学习并对自己教学实践加以反思。通过对视频案例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检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效果,从而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理念,修正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

3.2 促进教师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教研活动的合理开展可以让教师丰富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听课、评课也是教研活动的方式之一,但是限于时间等其他原因,往往不能真正开展下去。笔者对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时的评课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198人中,45.31%的教师认为时间有限,评课只能针对个别教师进行;10.42%的教师认为评课只是流于形式,对教师发展基本没有帮助;只有39.58%的教师做到了人人参评,获益匪浅。

网络视频案例的应用可以让教师合理安排个人时间,随时随地对他人的授课视频进行点评,并关注同行或专家对自己的建议,真正突破了时空界限,将听课、评课落到实处。此外,网络环境可以减少教师面对面指出问题的尴尬,引导广大教师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开诚布公,这样才能深度汇谈,积极反思,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3.3 让专家离普通教师更近一些

网络视频案例是利用库来存储的,其来源一方面是优秀教师的精彩展示,另一方面则来自广大教师的课堂真实再现。实践证明,当一个话题的主角是你自己时,才最能引起关注。因此,网络视频案例平台具有个人授课视频上传的功能,既能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又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专家,得到专家同行的具体指导。这也是鼓励教师参与的一种持续的推动力和创造力。

在网络视频案例的教学活动中,专家可以由两种途径即时介入,其一是作为案例的主体对教学进行示范;其二是作为旁观者对案例进行点评。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让教师感受到专家就在身边。

4 网络视频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首先是案例的来源问题。网络视频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精选来自一线优秀教师的精彩视频课例,要体现出代表性及引导性。如辽宁省电教馆承办了百节整合“精品课”大赛,其获奖课例将作为网络视频案例录入教师资源库,保证了优质案例的来源。

其次是案例的管理问题。网络视频案例库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定期吸收教师上传的新案例可保持网络视频案例的鲜活性。这就要求对上传案例进行筛选与管理。网络视频案例是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应用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网络环境下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71-73.

[2]顾小清.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35-39.

篇10

关键词:反思型教师;原因;塑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321-02

反思型教师是指借助行动研究,批判性地分析与思考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所处的情境,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具备分析背景,评估教学情景,不盲从未经批判实践的观念。教师应该在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同时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对各种教育教学观念提出质疑,然后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一、教师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会反思是成长为反思型教师的途径,那么学会反思就对教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要想有所进步就必须从反思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仅仅满足于已经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挖掘,只能永远停滞不前。也即他提出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对于教师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按部就班,反思意识不强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般不会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细微反应。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多年的教育经验开展教学过程,他们脑子中存在自己的一套固定经验模式,这样注定了他们的思维是封闭的、僵化的,这样的按部就班成为教师发展道路中最大的绊脚石,同时也会对教育本质、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缺乏基本的洞察,也会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无法改进,因此会难以突破和创新,教学工作只能成为重复劳动,毫无创新可言。

(二)教师压力过大,反思流于形式

目前,由于教育制度的不完善,追求升学率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考核方法的重要指标。从学生到家长,再到学校,学习成绩成为最有力的标尺,所有这些压力都集中于教师的身上。学生成绩不好,家长找老师问原因,学校找老师追究责任,这些压力使得教师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月考,中期考,大量的题海战术等,学生感觉到喘不过气,老师更是觉得压力大。学校和老师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缺少深入的交流,使得各方面都压力很大,尤其是教师,这也就使得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反思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了。

(三)教师忙于应付检查,反思机会不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每天重复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检查、考试、公开课、观摩课更是家常便饭,留给教师真正的反思时间并不多。教师没有系统梳理自己教育观念和改进教学行为的时间和精力,反思也就无从谈起。

现在的初中或小学老师平均每周15-20个课时,如果要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认真的备课,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比以前学生要宽阔,所以要求教师也要不断的增补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但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各级各类领导的检查,大量工作需要教师完成,留给教师思考的机会就相对少了。

(四)教师反思深度不够

一项关于教师反思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共计747篇网上反思日记中,教师对教学技能的反思文章最多,共计187篇,占25.03%;对教学策略反思的文章计83篇,占11.11%;对教育理念反思的文章计42篇,占5.62%;对教育科研反思的文章计20篇,仅占2.68%。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很明显地看出教师反思程度不够深入,大都局限于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这两个梯度,相对而言,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科研的反思偏少。相对成形的教学反思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没什么区别。

二、反思型教师塑造的策略

成为反思型教师,除必要的职前培训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反思能力,加深反思力度,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反思能力。

(一)教师通过及时总结,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案例1:

以前,在备《蜘蛛织网》时,我总觉得蜘蛛离我们现实生活挺近的,能不能让同学自己先去观察,因此,在备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蜘蛛,然后再上这篇课文。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蜘蛛织网容易吗?都有什么困难?”

师:“请大家好好读一下,你们从这些困难中学到了什么?”

生:“老师,蜘蛛网是很结实的,我曾试图用嘴吹,蜘蛛网只是摇晃了。”

生:“风摧毁了蜘蛛的劳动成果,都织了一半了。”

生:“大风太坏了,破坏了蜘蛛的生活环境。”

……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谈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一件快乐而且容易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与原文之间产生联系,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愿意也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此时的言语是生活的感受和教师诱导的结晶。

这个案例最明显的就是因为这个教师愿意去反思自己已有的教学方式,能够从教学设计中找出不足,结合自己的经验,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学生此时应有的身心特点,改进教学思路。从以往的精讲输入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这样更多的是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出发,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积极去体会和感受生活,了解一切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能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反思能力

写反思日记是教师自我反思很好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日记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思想、习惯等进行回顾理解。写反思日记的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一方面反思日记的内容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原始素材,因为写的时候是真实的记录着所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写日记本身也是对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算是与学习者一种情感上的沟通,能够深入了解学习者的感受,通过对自己教学事件的叙述,添补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很好地发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断裂,缝合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样做的好处:能够及时为科学研究提供教学素材;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可以及时思考;能够及时提醒我们教学理论应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培养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这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全面开展“对话”,在交流中提升反思能力

1.与学生开展“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只有充分交流,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理解,学生并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者。很多优秀的教师就曾说过,学生的眼睛就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反应器,方法合适,学生会积极思考,眼神专注,反之亦然。这样可以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另外,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换位思考,那么教师与学生更需要换位思考来进行交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学生,教师必须诚恳接受学生意见,这样互相信任和尊重,找出两者都满意的方式。

2.与同行开展“对话”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听课评课制度、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其他教师直观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优化教学活动。

教育案例2:

T是桂林某中学一位从教12年的英语教师,她描述她们学校给教师配备了专用的听课记录本,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要有一定的公开课、评课等活动,每位教师都必须参加。每个教研组的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听课,针对课本上重点、难点的教学方式,这类课很受老师们的喜欢。有时候,教师如果觉得自己哪部分教学比较精彩,可以邀请其他老师去旁听,课后互相交流意见,互相学习。

从以上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与同行“对话”有两大好处,首先是同事之间通过经验的互相交流,可以免受习惯性思维的支配,更好地开发最优的教学过程,这些活动包括相互听课、教研活动、定期的专题讨论、校本课程的开发等形式,这样互相启发、相互交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事业,肩负着国家未来人才发展的责任,同事之间的切磋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从而达到相互帮助,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方式,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的。

3.与专家开展“对话”

在我国,专家大部分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少部分是奋斗在教育前线的优秀教学实践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与理论知识丰厚的专家进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与前面的评课、教研活动相结合起来,邀请专家走进课堂,与一线的教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题性讲座,针对学校教师在课程理解、课程设置、学生需求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面对面讨论。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一方面可以让教师了解掌握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更好地指导教学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理论界专家实践不足的缺憾,通过交流,从实际的角度去开发研究课题,达到双赢的局面。

(四)通过研究教育理论,提升反思能力

以上自我反思、开展“对话”是相对主观化的成长路径,教师如果想达到优秀的实践专家的级别,研习教育理论是必须要做到的,这样可以将我们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更系统化的储存于自己的大脑中,更科学的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真正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一线工作一段时间,接着研读教育理论一方面能较快掌握理论的深刻意义,另一方面自己也可以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挖掘隐藏于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理念。同时也可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从而进行批判,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何孔潮,李丹.反思型教师的内涵和特征刍议[J].科技文汇:上旬刊,2006,(12).

[2]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5,(11).

[3]郅庭瑾.论教师的内隐理论及其转化[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