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测定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磁辐射测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磁辐射 风险量 SAR 日常照射
中图分类号: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185-02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和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微波炉、收音机、电视机以及手机等家用电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人体,造成污染。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为电磁能量迅速增长,电磁辐射已成为21世纪的主要污染源。由于目前国内的电测辐射标准还不完善,各方面关于电磁辐射的研究并不多见,仅在97年时出台了《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保护法》中第二十四条进行了规定,我们对于电磁辐射的评估并没有特别科学明晰的方法。
虽然国际非电离协会为了对公众有着良好的保护,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剂量值制定国际标准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准进一步严格,规定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相应于频率30M-3000MHz段电场强度限值为12V/m,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管理,我国设定了普通项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值为5.4V/m,对应卫生标准中的一级标准为5 V/m。但事实上每个普通民众他们是无法准确的获得自己一天时间内吸收了多少剂量的电磁辐射的。
1、问卷调查概况
因此本文是一种对电磁辐射研究的新方法,本文随机选取了重庆市大学城区域内三所学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照射的设备设施进行测定,根据调查所得使用或接触设备设施种类及时间分配具体权重,进行数据统计,配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即可对大学生群体当前所处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日常电磁辐射风险量有一个较为科学直观的评估。
本次问卷调查的发放范围为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大学城的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三所高校。问卷的天蝎回收是通过委托专业问卷调查网站以及笔者本人现场现场发放回收实施开展,问卷开篇的指导语对电磁辐射对人体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本研究对评估大学生群体电测辐射风险量的意义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最后完成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91%。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皆属于在校大学生群体,人群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1,调研结果具有准确可靠性。
2、问卷调查结果
2.1 大学生日常电磁辐射风险要素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由开放式的问卷形式,通过对搜集到的问卷答案进行筛选、归类、统计超过10%的选项得出大学生日常电磁辐射风险要素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家电类,如电吹风、台灯、无线路由器等;第二类为电子设备类,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第三类为交通工具类,如轻轨、地铁等。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2.2 电磁辐射风险设备设施使用时间
本次调查问卷采用自由开放式的问卷形式,通过对搜集到的问卷答案进行筛选、归类、统计得出可能具有电磁辐射风险的设备设施平均每日使用时间为:平均每日使用电吹风时间t1为6.68分钟;平均每日使用台灯时间t2为20.57分钟:平均每日使用无线路由器时间t3为2.61小时;平均每日使用手机时间t4为4.33小时;平均每日使用台式电脑时间t5为2.07小时;平均每日使用笔记本电脑时间t6为2.47小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3、电磁辐射风险设备设施实验测试结果
根据以上调研统计数据以及?《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GJB 5313-200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 10.3-1996)》等标准的指导,本文实验选用了RJ-5工频场强仪进行各种类型品牌电测辐射风险设备的单位时间辐射量测量。
进行实验测量时均与辐射体正常工作时间内取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测量,每个点测量观察时间均大于10S,读取本次测量的最大值。每种被测设备共测量5次取平均值。各种类各品牌设备单位时间内电磁辐射当量如表3所示:电吹风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α1为0.081 W/m2,台灯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α2为3.371 W/m2,无线路由器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α3为0.017 W/m2,手机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α5为0.492 W/m2,台式电脑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α5为0.313 W/m2,笔记本电脑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α6为0.813 W/m2,
4、大学生日常电磁辐射风险量评估
虽然国际非电离协会为了对公众有着良好的保护,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取0.08w/kg剂量值制定国际标准我国的《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进一步严格,规定在一天24h内,任意连续6min按全身平均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02w/kg,相应于频率30M-3000MHz段电场强度限值为12V/m,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管理,我国设定了普通项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值为5.4V/m,对应卫生标准中的一级标准为5 V/m。但事实上每个普通民众他们是无法准确的获得自己一天时间内吸收了多少剂量的电磁辐射的。
W/m2是每平方米的功率,1W/m2照射1秒为1j/m2,因此按照《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1988)》中表3可以查到单位时间电磁辐射功率密度为0.4 W/m2,可以计算出每日电测辐射照射安全阈值为34.56kj/m2。根据上述各电磁辐射风险设施日均使用时间以及各设备设施单位时间电磁辐射量统计表可以计算得出大学生平均电磁辐射照射量为:t1*α1+ t2*α2+ t3*α3+ t4*α4+ t5*α5+ t6*α6=15.981 kj/m2,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阈值,因此大学生日常电磁辐射照射处于安全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第1、3条.国家环保局,1988.
[2] 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S].
[3] HJ/T 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S].
[4] Vermeeren G.Joseph W,Olivier Cetal.Statistical multipath exposure of a human in a realistic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J].Health Phy,2008,94 (4):345-354.
[5] 杨红萍.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J].科技信息,2007,6(33):47-87.
[6] 石伟力.电磁辐射的危害及其防护探析[J].环保与节能,2012,8
篇2
远离电器的电磁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在生活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功率密度不能超过40微瓦/平方厘米,而家用电器中,微波炉、吸尘器、移动电话的电磁波辐射最强,均可达到200毫高斯(20微瓦/平方厘米约等于2毫高斯)。不过大家也不必太过敏感,家用电器在屏蔽辐射源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辐射量多在安全范围之内。使用电器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最科学的防护方法。
操作电脑时,身体尽量远离显示器。公司在电脑布局上,尽量不要让员工坐在同事的显示器后方,据测定,显示器正面辐射最小,侧面次之,背面最大。孕妇最好穿防辐射服。
看电视时离屏幕远一点,辐射就会大大减少。一般来说,液晶或背投式电视机辐射较小,29英寸电视机最好保持在2米开外观看。
微波炉是目前家用电器中产生电磁波最强的一种,功率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因此,最好选购品牌可靠的微波炉,微波炉在工作时,准妈妈应远离2米以上或暂时避在别的房间。
远离手机的电磁伤害
手机小巧方便,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但手机通话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将电讯信号发射出去的,周围的微波辐射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线部、听筒部、键盘部和话筒部。在通讯过程中,有40%的高频电磁波会被手机机体吸收,虽然使用者没有感觉,但危害不得不防。
手机信号刚接通的瞬间,由于传输系统不稳定,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高20倍,因此,拨号后最好不要急于放置于耳朵旁,最好等“嘟”一声提示接通后,再听电话,这样能减少80%~90%的辐射量。也可以采用更健康的耳机通话方式。手机随身携带已成为人们的习惯,注意不要把手机放置在胸前、腰部的口袋,因为即使在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也存在电磁波辐射,虽然没有接通时危害大,但日久天长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远离B超的电磁伤害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妇女、儿童、老人、病患对之较敏感,特别是孕妇和胎儿。
怀孕期间,孕妇都会例行B超检查,有些孕妇从怀孕初期便每月一次,甚至更频繁。然而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孕妇的超声检查对胚胎并非绝对安全。因为超声波毕竟是一种能量形式,达到一定剂量的辐射时,会在受检者体内产生生物反应,使机体组织受到损伤。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900 MHz电磁波对淋巴细胞的影响. 方法: 利用显微激光共焦拉曼光谱技术获得功率密度为5 mW/cm2的900 MHz电磁波照射不同时间的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 结果: 照射20 min后,部分淋巴细胞拉曼光谱出现了微小变化;照射40 min后,包含类胡萝卜素信息的细胞核拉曼光谱出现明显变化,细胞核的拉曼光谱的一些谱带也发生了变化;照射60 min后,淋巴细胞拉曼光谱位于787 cm-1的谱线移动了8 cm-1,显示细胞核受到电磁辐射后产生明显的损伤. 结论: 长时间处于5 mW/cm2电磁波作用下(≥40 min),淋巴细胞出现损伤,损伤主要表现在蛋白构象变化和DNA的碱基受到损伤,从而影响其功能.
【关键词】 900 MHz电磁波辐射;淋巴细胞;光谱分析,拉曼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the lymphocytes at molecular level. METHODS: The lymphocytes exposed to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ith power density of 5 mW/cm2 were measured by confoc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technique. RESULTS: After 20 min exposure, Raman spectra of some lymphocytes changed a little. After 40 min, obvious difference appeared in the Raman spectra of the nucleolus either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carotenoids or without. After 60 min exposure, the Raman band at 787 cm-1 shifted 8 cm-1,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obvious damage in the lymphocytes. CONCLUSION: The exposure of lymphocytes to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f 5 mW/cm2 for a period of time (≥40 min) would induce damage in lymphocytes, including the change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the damage of DNA base conforma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function of lymphocytes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Keywords】 900 MHz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lymphocytes; spectrum analysis, raman
0引言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得电磁辐射越来越为人们关注. 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可影响细胞膜、细胞内蛋白及DNA的结构和功能. 淋巴细胞是人体具有特异免疫功能的白细胞. 淋巴细胞可能在大功率电磁辐射作用下出现损伤,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等功能及致使染色体畸变率增加[1-3]. 本文利用功率密度为5 mW/cm2(相当于中继站的功率密度水平)的900 MHz电磁辐射作用淋巴细胞,测定不同作用时间下单个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以求在分子水平对其作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使用Horiba JY公司生产的倒置显微激光共焦拉曼散射仪LabRam INV,配备514 nm Ar+离子激光器和奥林巴斯倒置显微镜(60倍物镜). 激光焦点为1~2 μm,狭缝尺寸100 μm,波谱范围600~1800 cm-1,谱分辨率1 cm-1左右,曝光积分时间10 s. 电磁辐射源为深圳市威特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VTXJ0408A信号屏蔽器,样品辐照功率为5 mW/cm2.
1.2方法
1.2.1淋巴细胞制备
健康志愿者提供静脉血1 mL,利用9 mL/L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 取1 mL稀释血液移入等量淋巴分离液上层,1000 r/min离心20 min. 分离出中间部分的淋巴细胞,并用等渗PBS洗涤2次(2000 r/min,5 min). 将分离后的淋巴细胞放置在温度为37℃的CO2培养箱内备用.
1.2.2样品测量
在37℃的CO2培养箱内放置30 min后取出部分淋巴细胞进行拉曼测试(对照组),同时将部分淋巴细胞放置在5 mW/cm2的连续电磁辐射环境下进行辐射,作用时间分别为20, 40和60 min.每组样品选取10~12个淋巴细胞进行测试.对准细胞中央进行扫描,获取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并对获取的拉曼光谱进行归类分析.正常情况下,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区域,因此对准细胞中央扫描获得的应是淋巴细胞细胞核拉曼光谱.
2结果
辐射功率为5 mW/cm2的900 MHz电磁辐射辐照淋巴细胞20 min后,多数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与未照射的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没有显著性差别,谱线位置与谱线强度基本一致. 但部分淋巴细胞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图1A). 位于1620 cm-1附近的谱线有轻微下降,位于1520 cm-1位置的谱线强度轻微下降. 位于850 cm-1附近的谱线(隶属于酪氨酸)在照射20 min后强度相对增加,但是I850/I830仍小于1.
电磁辐射作用淋巴细胞40 min后,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与未经电磁辐射照射的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在一些谱带上可见差异(图1B,D). 图1B对应细胞核的拉曼光谱;图1D对应包含类胡萝卜素信息的细胞核拉曼光谱. 辐照20 min的淋巴细胞也有包含类胡萝卜素信息的拉曼光谱,其与对照组的拉曼光谱基本一致,文中未列出. 图1B显示电磁辐射作用40 min后,属于酰胺I区域的谱线强度出现下降且展宽,其中属于无规卷曲的谱线突出. 磷酸二酯PO2对称伸缩在787 cm-1的谱线移动到782 cm-1,移动了5 cm-1. 图1D显示淋巴细胞拉曼光谱的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 ① 1620 cm-1附近的谱线有轻微下降;② 1361 cm-1由尖锐变平滑;③ 位于850 cm-1附近的谱线强度增强,I850/I830仍小于1;④ 位于725 cm-1,745 cm-1的谱线在RF照射40 min后变得锐利且增强;⑤ 隶属于酪氨酸的640 cm-1位置的谱线变得锐利.
电磁辐射作用淋巴细胞60 min后,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与对照组拉曼光谱在一些谱线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图1C). 电磁辐射作用60min后,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与正常对照组拉曼光谱的差异大部分与照射40 min的结果一样. 磷酸二酯PO2对称伸缩在787 cm-1的谱线移动到779 cm-1,移动了8 cm-1.
3讨论
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有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 致热效应使生物组织温升,生物分子发生取向作用,热作用到一定程度可引起严重损伤、变性. 非致热效应可影响细胞膜的活动能力,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移动电话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对淋巴细胞的作用效应主要是非致热效应[1].
从实验结果来看,功率密度为5 mW/cm2的900 MHz电磁辐射作用离体的淋巴细胞20 min后,拉曼光谱显示部分细胞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开始发生了一些微弱的变化. 位于1620 cm-1和1520 cm-1附近的谱线有轻微下降,这些变化提示脱氧核糖和碱基受到RF电磁辐射的作用,但作用不明显. 850 cm-1谱线强度相对增加,但是I850/I830仍小于1. 这显示酪氨酸仍处于埋藏状态[4],但是出现由埋藏向暴露过渡的迹象. 隶属于CS键位于744 cm-1附近的谱线在电磁辐射20 min的淋巴细胞中没有出现,这与正常对照组的拉曼光谱一致,显示20 min的电磁辐射对淋巴细胞影响微弱,淋巴细胞仍保持其功能.
电磁辐射作用淋巴细胞40 min后,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出现了较多变化. 得到的拉曼光谱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没有明显的1520 cm-1和1157 cm-1谱线的拉曼光谱(图1B),谱线信息主要来源于细胞核;一种有明显的1520 cm-1和1157 cm-1谱线的拉曼光谱(图1D),1520 cm-1和1157 cm-1谱线是典型的类胡萝卜素的拉曼光谱. 对于淋巴细胞, 类胡萝卜素主要来源于细胞质的高尔基体[5-6]. 图1D的拉曼光谱反应了类胡萝卜素进入核区并聚集. 图1B显示电磁辐射作用40 min后,属于酰胺I区域的谱线强度出现下降且展宽,其中属于无规卷曲的谱线突出. 属于酰胺III区域,位于1250 cm-1附近谱线的变化也显示无规卷曲增加. 上述两个区域的变化显示蛋白有序结构减少、无序结构增加. 位于850 cm-1附近的谱线变化与电磁辐射20 min的结果类似,显示酪氨酸仍处于埋藏状态. 磷酸二酯PO2对称伸缩在787 cm-1的谱线移动到782 cm-1,移动了5 cm-1,提示DNA出现了无序状态. 图1D中1361 cm-1由尖锐变平滑,说明色氨酸由埋藏变暴露,提示蛋白侧链构象发生变化. 位于722, 745 cm-1的谱线在RF照射40 min后变得锐利且增强,提示蛋白变性出现了结合位点.
电磁辐射作用60 min后,淋巴细胞的拉曼光谱与正常对照组拉曼光谱的差异大部分与照射40 min的结果一样. 只是蛋白的无规则卷曲更加明显. 磷酸二酯PO2对称伸缩在787 cm-1的谱线移动到779 cm-1,移动了8 cm-1,提示DNA无序状态加剧. 即电磁辐射作用60 min后,淋巴细胞受电磁辐射的伤害加剧. 淋巴细胞在功率密度为5 mW/cm2的900 MHz电磁波作用20 min后,细胞受其影响不显著,细胞基本可以保持其形态和功能. 作用40 min后,细胞出现的变化显示细胞质高尔基体释放的类胡萝卜素进入到细胞和对细胞核进行保护. 但是随着电磁辐射的持续,很少能观察到包含类胡萝卜素信息的拉曼光谱,说明淋巴细胞的细胞核受到的伤害明显,细胞开始凋亡. 电磁辐射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可能是细胞膜和细胞质最先受到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延缓了细胞核的损伤. 作用60 min的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出现了明显的损伤,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许多淋巴细胞的凋亡、解体.
5 mW/cm2功率密度相当于基站发射点附近的电磁辐射水平,本实验显示长期处于该种环境下,对人体血液可能造成损伤或功能的降低[3,7],可引起染色体畸变、损伤与淋巴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等现象[2,8]. 900 MHz电磁波作用于淋巴细胞的膜及膜内细胞质与细胞核,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可引起细胞膜、细胞质以至细胞核的损伤. 短时间处于该种环境,不致产生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Mashevich M, Folkman D, Kesar A, et al. Exposure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sociated with celluar phones leads to choromosomal instability [J]. Bioelectromagnetics, 2003, 24(2):82-90.
[2]CarajVrhovacV, Fucic A, Horvat 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and specific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 human lymphocytes exposed to microwave radiation in vitro [J]. Mutat Res, 1992, 281(3):181-186.
[3]马菲,熊鸿燕,张耀,等. 高强度电磁辐射对长期暴露人群血液成分的损伤效应研究[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9(5):437-440.
[4]许以明. 拉曼光谱及其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1-32.
[5]Ramanauskaite RB, SegersNolten IGMJ, Grauw KJ, et al. Carotenoid levels in human lymphocytes measured by Raman micro spectroscopy [J]. Pure Appl Chem, 1997,69(10):2131-2134.
[6]Puppels GJ, Bakker Schut TC, Sijtsema NM,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Raman microspectroscopic and Raman imaging techniques for cell biological studies [J]. J Mol Structure, 1995,347:477-484.
篇4
关键词 交变电磁场;脉冲电磁场;免疫系统;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值率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100-02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电力、电子产品的普及。电磁辐射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当今人类生活中的第四大污染。关于电磁场对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也从集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扩展到极低频、低剂量电磁辐射对免疫系统影响等方面[1]。
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的结论一直得不出一致的结论。早在1996年王保义等通过研究证明超低频脉冲磁场对机体免疫系统有损害作用[2]。郭红梅等用同一强度不同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对小鼠进行照射,结果得出一定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3]。近几年年李金芳等用极低频电磁场连续全身作用4周龄免疫低下小鼠60天后结果显示:极低频电磁场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4]。朱世忠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小鼠暴露于电磁辐射装置中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增强作用[5]。
本课题研究50Hz交变电磁场,脉冲电磁场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观测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受磁场影响的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选取昆明种5~6周龄SPF级小鼠45只,雌雄随机,体重20g~28g,平均体重24.13g,体重偏差2.15g,实验动物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试剂及仪器
MTT,,ConA,胎牛血清,青/链霉素混合液,完全RPMI-1640培养基。XDS系列实验室倒置生物显微镜(重庆光电仪器总公司),MCO-175 CO2培养箱(日本三洋SANYO),BBS-SDC洁净工作台(济南鑫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GL-20M高速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UV-18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荆和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1.3 磁场发生装置
电磁场发生器是瑞士SCHAFFNER的电磁场兼容发生器(Best EMC),线圈是标准的1m×1m的矩形线圈,可以产生50Hz的磁场强度为0.05mT的交变磁场和50Hz磁场强度为0.1mT的脉冲磁场,脉冲时间间隔为15s。
1.2.2 脾脏指数测定
6周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重,解剖取出脾脏,分离出结缔组织,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脾脏湿重,记录数据。计算每只小鼠脾脏指数。
1.2.3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测定
3 讨论
脾脏是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本次实验通过研究极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对脾脏指数、淋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发现经过50Hz、0.05mT交变磁场和50Hz、0.1mT、脉冲时间间隔为15s的脉冲磁场作用后,对小鼠脾脏指数的影响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我们选取的磁场为低频、低强度、短时间的磁场照射小鼠,所以我们考虑的应该为磁场的非热效应[7],即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影响,机体也会收到相应的影响。所以由于连续磁场组及脉冲磁场作用的小鼠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变化。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脾脏指数的大小代表脾脏质量及脾脏免疫功能的强弱,随着脾脏指数的增加,小鼠脾脏的免疫功能也必然增强。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研究极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的作用小鼠脾脏指数均为增加的趋势。脾脏也是生物体内成熟淋巴细胞聚集的场所[8]。淋巴细胞增殖是反应淋巴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进而可反应出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的。由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过交变磁场和脉冲磁场的作用后小鼠的免疫细胞增值率均有所增加,由此可以更进一步的表明,实验所选取的此两种磁场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均有促进作用,均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目前有关极低频电磁场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在低强度、极低频的电磁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而且缺乏统一认识。这也是目前此领域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了一个最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杨姝雅,崔玉芳.低剂量电磁辐射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研究与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154-157.
[2]王保义.脉冲电磁场对细胞作用的特异性研究.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6,13(2):18-19.
[3]郭红梅,成月明,潘翠燕等.恒定磁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生物磁学,2005,5(4):18-19.
[4]李金芳,庞小峰.极低频电磁场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9,7(4):45-48.
[5]朱世忠.极低频电磁场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45-147.
[6]张璐,王沂,胡俊等.超强静磁场对小鼠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2):211-215.
篇5
【关键词】冲击矿压;发生机理;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1.冲击矿压分类
根据国内外的分类方法,冲击矿压可分为由采矿活动引起的采矿型冲击矿压和由构造活动引起的构造型冲击矿压。而采矿型冲击矿压可分为压力型、冲击型和冲击压力型。压力型冲击矿压是由于巷道周围煤体中的的压力由亚稳态增至极限值,其聚集的能量突然释放。冲击型冲击矿压是由于煤层顶底板厚岩层突然破断或位移引发的,它与震动脉冲地点有关,而与事故地点无关。在某种程度上,构造型冲击矿压也是冲击型的。冲击压力型冲击矿压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当煤层受较大压力时,在来自周围岩体内不大的冲击脉冲作用下发生的冲击矿压[2]。
2.冲击矿压发生机理
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类,即自然地质因素、开采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措施。
冲击矿压的发生需要满足能量条件、刚度条件和冲击倾向条件。这些条件可以用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来说明。
(1)当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均大于零,煤岩体稳定。
(2)当煤层刚度小于零,但煤层和顶底板的刚度之和大于或等于零,煤岩体亚稳定或静态破坏。
(3)当煤层和顶底板刚度之和小于零,煤岩体强烈破坏,发生冲击矿压。
煤矿中,煤层,底板,顶板构成一个平衡系统。其中顶底板的强度均比煤层大,而且煤层是开采对象,故在压力作用下,煤体容易遭受破坏,如果是稳定破坏,则表现为煤柱的变形、巷道压缩等,如果是非稳定、突然破坏,则表现为冲击矿压或突出。
3.常见的几种显现状态
冲击矿压现象就是一种以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矿山压力的动力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1)弹射:单个碎块从处于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弹射出来,并伴有强烈声响,这种是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它是发生在煤体或岩体内部或深部的冲击矿压,即深部的煤体或岩体发生破坏,但是煤或岩石不向已采空间内抛出,只有片帮或散落现象, 煤或岩体震动, 伴有声响,有时产生煤尘。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
(3)弱冲击: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对工作人员已可构成伤害。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 级以下,伴有很大的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伴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部分煤或岩体急剧破坏,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产生严重后果,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并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其强度足以对人员构成极大的伤害。
4.冲击矿压的影响因素
影响冲击矿压发生因素是开采深度和地质构造, 煤层和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以及开采技术条件。
4.1地质因素
4.1.1煤层和顶底板岩石性质及特征
顶底板岩层比较坚硬, 这就使的其在破坏前的全部变形中,弹性变形占的比重大,而塑性变形所占比重小。这样一来, 厚而坚硬的顶板, 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较大(初次来压步距一般在50m左右) , 采后易形成大面积的悬顶, 积聚大量的弹性能,是发生冲击矿压十分典型的条件。再就是,煤层坚硬有脆性, 其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 当其承压达到极限平衡时,在外部诱因(如放炮等)的作用下使其平衡状态破坏,煤体发生脆性破坏,弹性能突然释放,发生冲击矿压。另外,煤层厚度越大,其煤体发生脆性破坏的倾向性越大,发生冲击矿压的机率也越大。
4.1.2地质构造
通常在地质构造带中尚存有一部分地壳运动的残余应力,形成构造应力场。在煤矿中常有断层、褶曲和局部异常(如底板凸起、顶板下陷、煤层分岔、变薄或变厚等现象)等构造带。如断层在形成的过程中,断裂能够释放一定的能量,使其两侧的构造应力降低。但在断层的尾端构造处,仍可积聚有较大的残余应力,给发生冲击矿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冲击矿压就常常发生在这些构造应力集中的区域。
4.2开采技术因素
开采技术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促使冲击矿压的发生:一是人为地形成高度应力集中,增加发生冲击矿压的危险性;二是改变应力状态和产生震动,可以诱发出冲击矿压。具体分析如下:
4.2.1采煤方法
各种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和顶板控制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矿山压力和分布规律也不同。一般来说,短壁体系(房柱式、刀柱式、短壁水采等)采煤方法由于采掘巷道多,巷道交岔多,遗留煤柱多,形成多处支承压力迭加,容易发生冲击矿压。因此,具有冲击危险的矿井最好采用直线长壁式采煤方法。
4.2.2煤柱的状况
煤柱是产生应力集中的地点。孤岛形和半岛形煤柱可能受几个方向集中应力的迭加作用,因而在煤柱附近最容易发生冲击矿压。煤柱上的集中应力不仅对本煤层开采有影响,而且对下部煤层形成冲击条件。
4.2.3采掘顺序
采掘顺序对于矿山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影响很大,巷道相向掘进, 回采工作面相向开采,以及在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带开掘巷道,都会使支承压力迭加而可能发生冲击矿压。因此,应当避免同一区段上两翼工作面同时接近上下山。
5.冲击矿压的防治措施
5.1预测、预报工作。
电磁辐射监测预报:电磁辐射监测的原理是,利用电磁辐射仪接收采掘生产过程中煤岩体在矿压作用下产生、发射电磁辐射的信号,即监测到的电磁辐射强度能反映煤岩体内部应力变化尺度及破坏程度的特征信息。自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外50m范围内每隔10m布置一测点,在该区域内进行电磁辐射监测。监测矿成立专门防冲击矿压专业队伍,利用仪器对煤层进行观测,如利用电磁辐射仪每班重点区域进行设点观测,通过分析每天对冲击矿压危险性做出预报。
5.2采取注水卸压、钻孔卸压、爆破卸压(包括松动爆)、顶板注水或强制放顶等减缓应力集中程度的措施,规定时间、地点、相应的工艺参数以及检查实施效果的方法。钻孔卸压:钻孔卸压的实质是钻孔接近高应力带时,煤层中积聚的弹性能破坏钻孔周围的煤体,因此,在每一个钻孔周围形成一定的破碎区,当这些破碎区互相接近后,形成一个较大的松动区,煤层卸压释放能量,从而消除或减缓煤岩体冲击危险性。
5.3生产技术专项措施。
①合理布置巷道,不留中间煤柱,风道与上段净煤柱应留5~7m,避开应力峰值区,石门绕道等应与上下两巷垂直布置。②开采有冲击矿压危险煤层,两巷断面应不低于8,并使用锚网、锚索加钢带的主动支护方式。
6.结论
煤矿开采过程中,冲击矿压现象的危害程度比一般矿山压力显现程度更为严重。尤其是同煤集团的一些矿井开采边角煤、保护煤柱的条件下,开采中更易发生冲击矿压,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我们在掌握其成因和机理,并了解影响其发生因素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通过对冲击矿压认真地测定,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完全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冲击矿压事故,确保煤矿正常有序的生产。
(1)确定煤层冲击危险状态及等级对冲击矿压治理有重要意义。
(2)在一定的围岩与压力条件下,任何煤层都有可能发生冲击矿压。通过一定的方法,冲击矿压是可以防治的。
(3)由于冲击矿压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必须进行冲击矿压危险的区域预报与局部预报相结合,早期预报和及时预报相结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预测。
【参考文献】
[1]陈文波.冲击矿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煤炭技术,2005.
篇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姜一一出现了头痛、头晕、鼻塞、眼肿、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怕“见”医生的他以为自己得了感冒病,悄悄到药店买了好多感冒药,结果一点效果也没有。
这天,王彬彬和刘潇予看姜一一没精打采的样子,知道他不舒服,劝他还是看看医生。
“我这是慢性感冒,可能医治起来慢一些。”姜一一固执己见。
王彬彬和刘潇予相视一笑,二话不说,直接把姜一一“架”进了医院。
马医生经验丰富,他给姜一一做了一番仔细的检查之后,告诉大家:“姜一一并没有感冒,他是得了慢性病。”
“什么慢性病?”姜一一没想到自己真的得了慢性病。
致病“元凶”是电脑
“这段时间,你是不是长时间伏在电脑前?”马医生不直接回答姜一一的提问,而是反问他。自从爸爸妈妈出差后,姜一一只要做完功课就待在电脑前打游戏,他老老实实点了头。
“你的病叫‘电脑症候群’。这种病与电脑有关。电脑及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出现一种电子雾,也就是电磁辐射。如果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又忽视必要的保健措施,就会引发这种电脑综合征。”马医生已经遇到很多像姜一一这种症状的青少年。
“那么多人使用电脑,他们怎么不得这种电脑病?”姜一一很不服气,撅着嘴问。
“得这种病主要是因为使用电脑时姿势不正确而造成。但由于这种病是累积而成,所以很多人并没有察觉,也不太在意。很少人会知道这跟使用电脑时姿势不正确有关,就算他们觉得不适去看医生,也不会主动告诉医生他使用电脑这件事。因为电脑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大家视作理所当然。”马医生无奈地摇摇头。“有的人就像你一样,以为自己患上感冒病,结果吃了药也不见效。”
“难道我们就不能用电脑了吗?”一旁的王彬彬和刘潇矛一听,心想自己平时虽然不喜欢打游戏,但也经常用电脑查资料,他们很担心地问。
防病有招
“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得这种慢性病的几率还是很小的。”马医生安慰大家说,“首先,我们应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最好每次连续操作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15分钟,然后再操作20分钟,一天内最好不超过2次,做到劳逸结合;其次,我们还可以从营养方面进行协调,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牛奶、鸡蛋等;再者,我们还应该定期体检和自我心理测定,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难怪我会得病呢!”姜一一每次上网一上就是两三个小时,想想真不应该。
“另外,对你们青少年而言,设备不配套、设置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姿势不正确等都是诱发此症的原因。所以在做好上面的预防之外,你们还应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四肢比例,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脑桌椅尺寸,在操作电脑时保持最舒服的姿势,情况就会得到改善。”马医生说。
篇7
摘 要:文章对图书馆工作中的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对馆员危害因素做出了论述,希望图书馆有关部门对馆员的职业健康予以应有的重视,并对改善图书馆工作条件,防护可能的职业危害提出了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1-0079-02
作者简介:杨春玲(1969-),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1 图书馆存在的健康危害
高校图书馆既是广大学生查阅文献、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重要文献信息中心,也是高校教师等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地,人员活动密集且流动性大。从卫生学角度来看,馆舍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当人员多、出入频繁、流通量大、图书借阅次数重复增多时,极易造成环境、空气和图书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
1.1 悬浮颗粒和电磁辐射的物理因素污染及危害
1.1.1 据南京高校图书馆做的一项测试结果显示,图书馆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在阅览室等人群较集中的场所开门后1小时,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浓度高于室外6%以上;开门超过9小时后,悬浮颗粒和电磁辐射都超出室外9倍。同时,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时可达室外的4倍。另一方面,每人平均每小时因新陈代谢作用会有数万粒皮屑脱落,这些附有大量细菌和病毒的粉尘可较长时间在室内飘浮并积累,有害物质会长时间停留在空气中。尤其在冬季,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较严重。对于图书馆馆员来说,长期地工作在污浊的环境中,吸入污染的空气,不仅会损害人体器官,如:诱发心脏病、患上呼吸道疾病,而且还会导致人体内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降低,使人变得极不活跃。因而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影响心理健康,进而降低工作效率。
1.1.2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图书馆内的电磁辐射污染程度也变得极为严重。图书馆电脑、消磁器、图书检测仪都是辐射源,而现在的图书馆工作都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因此不得不频繁地受到电磁的辐射。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中会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出现头痛耳鸣、神经衰弱,严重时可导致白血病,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并且,现代图书馆一般对电磁辐射缺乏有效的防护,使得馆员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威胁。
1.2 微生物与病菌的生物因素污染及危害
图书馆的书刊流动性很强,书刊不仅是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载体,也是许多可致病病菌的载体。并且,使用次数越高的书刊,污染程度也就越严重,即使是新入库的新书,也会携带少量致病因子。因此,书刊在存储、流通过程中就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污染源”。
1.2.1 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在加工过程中,各种微生物如真菌、霉菌就被大量地带进了纸张内。并且图书、期刊活动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一本书有时经过几百人、几千人,甚至几万人之手传来传去,最后伤痕累累地回到图书馆书库,每本书也都不可避免地会沾染上大量的细菌。经过专业部门的检测,流通的书籍会携带大肠杆菌、葡萄球菌、乙肝病毒等多达几十种病菌,会给人体带来如消化道疾病、肝炎、皮肤病多种疾病。
1.2.2 图书馆的许多文献资料必须进行合订加工,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用胶黏剂,如:浆糊、胶水、乳白胶等,由于这些涂料含有淀粉、蛋白质和乳化剂等,而且在阴暗、潮湿、通风不好的条件下极易滋生霉菌。而霉菌的飘浮在空中的孢子和释放的毒素则会损伤人体的神经系统。
1.2.3 图书馆都会有存放书刊的书库。如果书库中除虫工作没到位,极易滋生尘螨、蟑螂等微生物。尘螨肉眼难辨,但能叮咬人体,能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及过敏性鼻炎等多种疾病。蟑螂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爬行过的书刊及书架上会沾染大量细菌,并且蟑螂对书籍也有极大的损害。
1.3 书刊和建筑装修中释放的有毒物质的化学污染及危害
1.3.1 现在图书馆依然是以收藏纸质文献为主,书籍报刊印刷采用的油墨及纸张含有剧毒的甲醛和铅,其中甲醛可通过空气挥发。因此,在书刊资料高度集中的图书馆存在严重的甲醛污染,据资料表明,书库和外文书库内的甲醛浓度最高。而甲醛为一类致癌物,不仅能导致人体分泌失调,还能引起鼻咽癌、鼻腔癌和鼻窦癌等多种癌症,并且还有极强的致畸作用。而纸质文献一般通过铅字印刷。有资料显示,书刊彩色封面的含铅量超标13.6倍,而据测定,报纸中的铅含量为30mg/kg,纸质文献含铅量极高。图书馆流通、编目和期刊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和翻阅书刊,如果不注意防护,就极易摄入超过标准的铅,而铅对人体神经、免疫、造血、泌尿、心血管、内分泌系统都有不良影响。
1.3.2 我国图书馆发展正处于蓬勃上升的阶段,新建馆舍多做了精美的装修,而装修材料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这大大地加重了图书馆的污染。一般公认的建筑污染包括甲醛、苯、苯的同系物、氨和VOC(挥发性有机物),这些污染物不仅难清除,而且都是对人体极度有害的物质。如不处理好,对图书馆馆员健康将是极大危害。
2 图书馆职业防护的几点建议
2.1 保持图书馆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最廉价的也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据悉,在室内空气与外界流通的状况下,在最初30分钟内空气中微生物可减少77.3%~79.3%,75分钟内可减少96%~99.5%,140分钟后则基本查不到细菌。并且,经常对馆内进行通风不仅可以防止霉的产生,还可以降低室内有害气体、挥发物的浓度,保持库内空气清新,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笔者认为在春、秋、冬三季采用全面自然通风是保持图书馆空气优化的最好方法,因此,建议图书馆的外墙窗扇应全部采用外推方式,扩大自然风的流量。对于冬天北方取暖而无法通风,也要进行人工辅的换气。
2.2 书库及阅览室都要有紫外线消毒等设施
每天对馆内进行消毒,是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必做的一项工作。然而,笔者通过亲身到访以及调查询问,发现现在大多数馆区只做到了卫生保洁,并未对馆内进行杀菌消毒工作。书籍报刊大量翻看,阅览室器材的循环使用,都会使馆内图书、书架、桌椅等物品携带大量的病菌。尤其是在流行病高发季节,图书馆很容易成为疾病爆发中心。笔者建议图书馆闭馆后,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在馆内大厅可以喷洒消毒水,对于病菌污染严重的图书馆阅览区可以装备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消毒有着高效率杀菌、无二次污染、运行简单、消毒器成本及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众多优点,并且紫外线消毒不会损害书籍,应该广泛地得到图书馆的采用。合理地运用消毒措施能够较好地防止病菌在图书馆的传播,图书馆应当给予高度的关注。
2.3 安排及时有效的馆内清洁工作
图书馆作为一个封闭的公共场所,如果无法保持馆内的清洁,不仅对馆内的人员身体造成机体性的损伤,还会成为传染病的病源。因为人流量较大,馆内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垃圾,如果无法及时清理,将会孳生大量的病菌以及微生物,就容易成为传染病的传播源。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大量的垃圾长时间堆积便会发酵,散发异味,更会造成空气的污染。有时甚至极个别的读者会在馆内随地吐痰、进食,这些污物如果无法及时地清除,也是图书馆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因此,图书馆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加大对馆内的保洁力度,并且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
2.4 图书馆做好防辐射的工作
图书馆可以种植一些吸毒、灭菌的植物,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合理布局机器设备,减少电磁污染的强度。同时告知馆员要有穿戴防辐射服装的习惯。
2.5 做好卫生宣传工作
对于进馆的读者,在入馆前做好宣传,告知读者垃圾要入箱,不要在阅览室进食,不要随意涂抹,禁止馆内随地吐痰,严禁吸烟,也不要携带有味道的物品进馆。做到宣传在先、警示在后,避免发生违章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减少馆内的污染。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配套的图书馆设施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随着图书馆工作环境的改变,对于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各种客观危害因素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图书馆职业者的防护也不足,导致了图书馆职工的健康权利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尽管图书馆职业不是什么高危行业,但是因工作原因,也同样存在一些慢性疾病会对图书馆馆员的身体造成侵害。
同样,人才是发展的主要因素,广大的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与繁荣,都离不开馆员的努力。只有树立以馆员为本的理念,切实关心馆员的身体健康,把馆员的健康权益放到第一位,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理性发展的图书馆,在关注读者之余,也要对馆员的健康多做关心。这样,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图书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服务高校、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 汤雷.专家指出工作环境影响心脏健康[N].当代健康报.2011-9-23.
[2] 吴辉高.居住环境与健康[J].江西建材,2007(1).
[3] 刘樱.以人为本 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
篇8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磁干扰电磁兼容
1.现代建筑一般应安装的设备和应具有的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要求的不断提高,一座现代化建筑为了适应人们的各种不同需求,一般功能都很完善齐全,因此所安装的电子、电气设备品种繁多,功能作用各异:
(1)安装有各种各样的灯饰以满足日常生活照明及紧急疏散和事故照明的需要;
(2)安装有电梯以满足垂直交通运输的需要。
(3)安装有电话通讯系统以满足通讯联络需要。
(4)安装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以满足现代办公、生活的需要。
(5)安装有防客对讲、防盗报警、电视监控系统,以满足安全防护的需要。
(6)安装有变配电、自备发电(柴油发电机组)系统以满足各种电气设备对电力的需要。
(7)安装有给排水设施(给排水泵及其自动控制系统)以满足生活用水的需要。
(8)安装有空调系统以满足人们对空气调节的需要。
(9)安装有感温感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初期及时报警以便及时疏散,以满足保障人身安全及国家财产安全的需要。
(10)安装有消防栓及消防自动喷淋灭火及其防排烟联动系统,在火灾时实行喷淋灭火、防烟、排烟以及其它联动,以满足防火灭火的需要,力将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11)安装有防雷接地装置以防止雷电的侵害。
(12)安装有智能综合布线系统,以满足各种设备智能控制和正常运行的需要。
等等。
2.现代建筑中各种电气设备存在各种误动作,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以上安装的电气设备品种繁多,功能齐全,但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不能正常工作,有些出现误动作,如:
(1)电话听不清,杂音较大,影响了工作与交往;
(2)电视图象不清、抖动、重影、失真变形,甚至不能正常收看,影响了工作、学习、娱乐及享受。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作不稳定,没有火灾时产生误报,搞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有时该报警却不报;同样,火灾联动系统也经常产生误动作;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4)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干脆不开通,浪费了资源。
还有许多,不胜枚举。
3.现代建筑中各种设备存在多种误动作的主要原因―电磁干扰
以上这些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其联动系统所产生的误动作,一般都认为是产品质量问题,但通过检测,却是正常的,重新安装后,同样还会产生误动作,工程技术人员百思不得其解,产品质量本身又没有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系统产生误动作呢?通过反复实地检测、检查,最终发现这些误动作不是由于产品质量引起的,造成这些失真和误动作的原因主要就是电磁干扰。干扰源不仅来自大楼内部、还来自大自然。干扰情况不但具有多样性、而且还具随机性。
电子电气设备往往受其所处环境中的电磁干扰影响,可能运行紊乱,计算差错,检测失误等等无法正常工作。轻则影响工作与生活,重则危及设备与人身安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
电磁干扰源可分为“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
自然干扰源:来自大自源、太阳系、地球等天体的干扰。如:雷电、太阳黑子、宇宙辐射等等。
人为干扰源:又分为有用的与无用的。有用干扰源在它们工作的领域内它的信号是有用的,但对外界产生了干扰。如:无线电波,雷达波等。无用干扰源就是在它工作的领域内这种信号是无用的,但又对外界产生了干扰。如:瞬间动作的电器设备(包括开关、接触器、逻辑电路等)、起换向作用的装置(如电动机、变流装置、变频装置、振动器等)、气体放电装置(如:荧光灯、氖灯、高压钠灯等)以及其它装置,如:信号发生器、脉冲电路、计算机、多谐振动器、可控硅、整流装置、高频炉等。人为干扰源还有变配电设备,架空输电线,无线电发射台,工、科、医设备等等。
电磁干扰是通过空中电磁场辐射耦合(简称:辐射干扰)及金属管线电路传导耦合(简称:传导干扰),实际上还常存在这两种干扰影响共同作用的复合干扰。
辐射干扰:就是通过辐射场、感应场、静电场传输的。任一载流导体周围都产生感应电磁场,并向外辐射一定强度的电磁波,这相当于一段发射天线;而处于这电磁场中的任一段导体则相当于接收天线、会感应产生电动势,导体的这种天线效应是导致电子电气设备相互产生电磁辐射干扰的根本原因。
传导干扰:是经由导线、金属线槽、金属管网、金属构件、各类接地引下线等导电路径传播的,只要与电子电气设备有接触的金属构件都是传导干扰的途径。干扰信号可通过电源回路、负载回路、信号回路及任何引入(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传入(出)电子电气设备中去,使工作遭受干扰或干扰网络中的其它设备。
4.现代建筑中抑制或消除电磁干扰的最有效方法与措施--电磁兼容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的电磁干扰不容忽视,必须想方设法防止、抑制或者消除,也就是说,现代建筑必须具有电磁兼容性。
所谓电磁兼容就是建筑物内的电气设备与线路,在电和磁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和线路,又不受其它设备和线路的干扰,互相兼容,彼此共存,各归各进行有效的工作。
4.1对电磁干扰进行抑制与防范,实现电磁兼容的基本原则是
(1)抑制电磁干扰源,直接消减造成干扰的原因。
(2)切断电磁干扰传播途径,或增加传播路径对电磁干扰的阻碍作用,降低干扰源与受干扰设备间的耦合作用。
4.2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内容
(1)首先测定和调查待建或改建建筑物所在位置干扰源情况,如干扰源的特性、场强等。
(2)了解建筑物本身电子电气设备情况、调查可能存在的干扰传播方式与路径。
(3)确定抑制方式、防护间距、进行屏蔽与接地、滤波与隔离设计。
(4)设计及施工、调试过程中,电气专业必须与各专业密切配合。
(5)检测后再投入使用。
4.3 电磁干扰的抑制与防护的主要措施
(1)保持对辐射干扰源的电磁防护距离
从电磁场理论可知:电子电气设备在其周围产生的场强、载流导体在其周围形成的磁场、载流导体对附近电路产生的感应电压均与距离成反比。
因此,在电气设计时,现代建筑内电子电气设备与干扰源离开合适的距离就可以对辐射干扰起到比较好的防护作用:
①在建筑选址时要考虑电磁防护距离,远离广播发射台、电视发射台、雷达站、高压输配电线路等。
②建筑内电子电气设备线路必须远离大电流导体,或缩短与之平行的距离或采用垂直布线。
③建筑内强弱电系统必须分开且应距离较远:强弱电配电竖井分离;弱电设备尽量远离大电流设备;弱电布线与强电线尽量不平行敷设、垂直敷设,两者不允许共管、共槽敷设。
④电气线路不能与防雷引下线平行敷设。
(2)屏蔽与接地
屏蔽与接地是抑制辐射干扰的基本方法,屏蔽辅以适当的接地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辐射干扰问题。当电子电气设备无法满足防护距离时,对其进行屏蔽,可有效的防范辐射干扰。
屏蔽分为静电屏蔽(可抑制分布电容耦合导致的电场干扰)、磁屏蔽(可抑制低频磁场干扰)和电磁屏蔽(可抑制高频电磁场干扰)。
金属平行敷设会产生高电压,必须采用接地或等电位连接。
有条件时,防雷接地极远离其他功能接地极,防雷引下线远离配电线路。
接地设计是现代建筑电磁兼容的重要一环。
(3)滤波与隔离
篇9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如数字成像系统CR、DR、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诊疗等。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病人或家属咨询X线检查对身体有无妨害,在此向大家探讨一下X线的特性及其防护。
X线是电磁辐射谱中的一部分,属于电离辐射,其频率很高,是一种波长很短的,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它除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有性质。1物理特性
1.1穿透性这是X线透视、摄影和CT的物理学基础,也是选择防护材料的依据。
1.2荧光作用透视用的荧光屏,摄影用的增感屏,影像增强器的输入、出屏都是利用这一特性造成的。
1.3电离作用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但它也可对人体造成损伤。
1.4热作用测定X线吸收剂量的量热法就是依据这个原理研究出来的。2化学特性
2.1感光作用被广泛用于人体X线摄影及工业无损探伤检查。
2.2着色作用某些物质经X线长期大量照射后其结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称为着色作用。3生物效应
X线在生物体内能产生电离及激发作用,对生物细胞,特别是增殖性强的细胞,可造成细胞的抑制、损伤,甚至坏死。它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我们要采取屏蔽防护的原因。
3.1X线防护正当性和最优化是医疗照射的基本原则。在医疗照射给患者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起辐射危害时,所进行的医疗照射才是正当的。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应从医用辐射设备抓起。使得对受检者与患者的任何计划以外的医疗照射减到最小。个人剂量限制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在接受放射诊疗前做好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3.2候诊者和陪诊者都应在室外等候,不得在无屏蔽情况下进入机房。
3.3接受照射前,应该向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索取个人防护用品。
主要是保护眼睛晶体、甲状腺、性腺等容易受到射线损伤的腺体组织,若受检者陪同人员必须要陪同检查,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再陪同。
3.4能用普通X线检查解决的,尽量用普通检查,并不是机器越高级射线量就越少,CT比一般的X射线检查对人体的损伤更大。
3.5对孕妇、婴幼儿不首选X线检查,对儿童进行X线检查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必须注意非检查部位的防护。
3.6对育龄妇女腹部的X线检查,应在正常月经来潮后头十天内检查。早孕(三个月内)绝对不能做X线检查,除非孕妇因病需终止妊娠的。对受孕后八至十周育龄妇女,非特殊需要,不进行X线检查。
3.7未满18周岁人员或妊娠妇女禁止在X线机房内陪伴、扶持病人进行各种检查。
3.8胸部透视比胸部拍X线片使患者多接受约16倍的照射剂量,同时胸部透视不及X线片观察清晰,又不能存档,不利于复查对比。
3.9短期内做过的有参考价值的普通X线、CT检查各医院应该认同,不必重复检查。
总之,X线检查有利有弊,短时间、少剂量、单次的X线检查,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并不是很大,在疾病需要X线检查,而且利大于弊的情况下,就不要过分担心。提高公众对X线及其防护的知识,自我防护,以便在各类X线检查、诊治中更好的配合医疗工作人员,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照射和辐射。在X线检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尽职尽责,遵守正当性和最优化的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合理运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防护意识,重视防护工作的宣传和实施,以便更好地保护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及其家属、陪伴人员,提高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参考文献
篇10
工作原理
LX1970的引脚功能如附表所示。为了把光能量从μW/cm2转换成cd/m2就必须详细说明一下光电系统。光电系统可以看作是光能的传递和接收系统,辐射能从目标(辐射源)发出后经过中间介质、光学系统,最后被光电器件接收。光能的强弱是否能使接收器感受,这是光电系统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光度学研究对可见光的能量的计算,它使用的参量称为光度量。以人的视觉习惯为基础建立。cd/m2是衡量点亮的平板表面亮度强弱的单位。μW/cm2是衡量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光通量和电磁辐射通量强度的单位。转换的第一步就是把发光强度转换成通过了一个对应的滤波片的照明通量。在正常环境中使用的是光适应曲线,在黑暗环境中使用的是暗适应曲线。如果光波仅仅只有一种波长,只需一张表就会给出从μW/m2转换到lx(lumens/m2)的转换因数。如果多使用一种光波,光的光谱就必须采用合适的滤光片才能测定总的照度。对于适应于人眼的正常光线而言,最灵敏的波长是555nm。在555nm,转换的因数为683lx=1W/m2=100μW/cm2,因此,555nm时,14.6μW/cm2=100lx。转换的下一步就是把照度变成亮度。照度的单位是lx或者lumens/m2。亮度的单位是cd/m2或者lumens/m2-球面度。假设一束光照在一个理想的全反射的球面上,那么从lx到cd/m2的转换因数就是3.14lx产生1cd/m2。
如果光传感器有一个真实的光电响应,它就会产生和该束光强度相对应的输出电流,而不管这束光的颜色。
- 上一篇:医疗垃圾处置方法
- 下一篇: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