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企业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企业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矿山企业 精细化管理 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的矿山企业不断改革创新,伴随着矿山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矿山企业如何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矿山生产的消耗,提高产能成为了矿山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而作为当下比较新颖的管理――精细化管理,其含义是指矿山企业在进行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坚持精打细算的管理理念,细致入微地分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局面,就必要对自身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此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我国矿山企业在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矿山企业没能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经营效果差,从而没能带来有效的市场竞争,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暂且不提其他因素,只谈矿山企业自身的管理。在这方面很多矿山企业的管理都不完美,内部管理上存在着很多的漏洞。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内部的管理较为粗糙,距离精细化管理还有很大的差距。管理人员思想不够认真仔细,在管理的要求上也是只要差不多就行。这样的企业管理理念显然是不行的,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但恰恰就是这样不健康的管理思想在矿山企业内部盛行。第二,矿山企业员工比较多,俗话说“人多就是力量”,在此恰恰相反,人多不但没有带动效率并且还降低了效率。第三,矿山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能很多节约资源材料,铺张浪费的情况相当严重,有时候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就进行生产设计,如此以来造成的损失比较大,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多余的浪费与累赘。第四,企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在生产的过程中,往往单方面地重视企业的产量,而忽视了企业矿产的质量,长此以往,很容易失去市场,导致生产出来的矿山资源无人使用,对企业来说就没有办法收回成本,损失是巨大的。第五,部分矿山企业的规模巨大,但是企业生产的效率却与之相反,低下的效率使企业入不敷出。
二、对矿山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对于我国的矿山企业来说,要想逐步推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要选对突破口,利用恰当的时机,寻找合适的办法,一旦推行开来,就要让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朝着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以及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保证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精细化
保证矿山企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就要求矿山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熟悉当下矿上生产的工艺流程,根据生产的工艺流程制定相关的成本标准。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平时的管理活动中分阶段地编制出矿山生产的工艺路线图,列出产品在形成时要经过的车间、工段、班组的工序图表。另外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还要积极测定各个工序的设备生产能力以及生产消耗水平,将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在看得见的范围内,与此同时还要准确地掌握可控成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关系。举例来说吧,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在计算采矿成本的时候,第一步就应该准确地掌握采矿应该经过那几道程序――采准、切割、落矿和出矿,在这四道工序中每一道工序又要进行进一步的分工,因此只有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熟悉这些流程,才能在全面了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消耗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量,并最终制定出符合各个工序的标准成本。
再者比如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想得到关于选矿的成本信息,就必须要掌握要熟练地掌握球磨机以及磨碎机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的磨矿量与破狂量是多少吨,,必须要知道球磨机以及破碎机每台一个小时的耗电量是多少,就必须要知道每一顿的精矿是消耗了多少吨的原矿打磨出来的。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有准确地把握了这些基本数据之后,在计算选矿工序成本的过程中才能有所依据。同理,在矿山企业其他工序的生产过程中,都要以此类推,逐步深入地计算好每一道工序的生产成本,然后才将这些计算而来的成本信息通过信息管道传递到相关的矿山管理部门,为上级管理部门正确判断得失,下达命令奠定基础。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看出,矿山企业要想进行生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就要坚持一工序的核算单位,通过计算每个工序的成本信息,最终传递给上级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才能更好地下达命令与指示,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
(二)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精细化
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可以从安全细节的精细化以及安全管理系统流程的精细化两个方面着手,牢固树立消除人与物的不安全因素的目标,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充分依靠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探索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安全生产影响的规律,进一步将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精细化。在矿山企业中备有很多的采掘机器,这些机器的要定时维护与维修,排除不安全隐患。检修检查机械要制度化,科学培训企业员工,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争取从各个方面排除不安全隐患,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系数,为建立安全矿井以及和谐矿区打下坚持的制度基础。
(三)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很多大型的矿山企业,内部员工众多,但往往员工众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反而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因此矿山企业就必须要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为了作为一名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员工培训与学习,建立长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责任制,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力度;加强员工考核,采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与热情。那么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对这几点的认识。
1.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第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的执行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企业员工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此与组织任何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
2.加强培训与学习,保证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能落实到实处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学习,保证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个方面。这也就需要矿山企业内部要积极举行关于学习企业精细化管理标准与考核方法的活动,争取让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熟悉甚至于掌握自己岗位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增强全员执行岗位考核标准的自党性、主动性,使职工上标准岗位、干标准活成为自觉行动。
3.将企业责任具体落实到人
大力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的过程,这一点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企业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也是保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降低能源消耗与材料损耗的重要措施。具体将管理精细化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建立档案,以备后期查看,进行编码管理等等。
4.加强对矿山企业员工的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
加强对矿山企业员工的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往纵深方向发展。所以矿山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严格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标准、工作任务的考核、落实和现场监督检查,认真分析与总结关于本矿区单位内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研究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制定科学的措施予以改进。从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只要是负责进行考核控制的部分都是班组长以上的管理岗位,要推进矿山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要要求这些管理人员工作认真,高度负责,坚持实事求是,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讲私情,为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做根本保证。
三、当前我国矿山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矿山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市场竞争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矿山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在这样激烈的市场中,在如此艰难的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站住脚跟,是广大的矿山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此时企业精细化管理应运而生。也唯有真正地将企业管理精细化,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自身成本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更好地投身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去。矿山企业通过将内部管理精细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完善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还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其次还能促使我国矿山企业更好的参与到国际化市场中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越来越快,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对矿山企业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矿山企业在此背景之下,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展开精细化的管理,就难以保证对自身成本的控制能力,从而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
四、结束语
综上就是笔者就当下我国矿山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的粗劣分析。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可以将有效的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矿山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是切记一点,矿山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同的矿山企业有不同的实际特点,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证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建峰.田维银.潘进.浅谈矿山企业管理的发展现状[J].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34期
[2] 王东海.宁谨思.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矿山企业的管理方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5期
[3]傅鸣珂, 李万亨, 李佩基. 小型矿山开发管理概论[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7.
篇2
(一)对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黄金矿山企业的经营管理比较侧重生产、安全以及效益管理,而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重购进轻管理的现象严重。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特别是一些企业经营时间相对较长,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也相对较长,这些资产的管理有名无实,固定资产的遗失、账实不符等问题经常出现,造成了黄金矿山企业资产出现损失。
(二)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协调一些黄金矿山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缺乏统一的规划组织,而且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分工不清晰,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漏洞。特别是对于黄金矿山企业的一些大型设备安装,设备的采购、安装以及使用部门之间很容易由于管理职责不清晰而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使资产管理环节出现漏洞,甚至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不合理流失。
(三)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缺乏规划性部分黄金矿山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尤其是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没有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以及战略长远发展规划制订科学的建设以及购置计划,没有可行性分析研究,投资购置的盲目性大、随意性强,造成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固定资产的效益的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时效性较差黄金矿山企业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处治、丢失以及毁损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完善,也没有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时效性较差,资产的处理经常长时间停留于某一环节,造成了入账处理的不及时,不利于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
二、完善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为了提高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矿山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单独成立或者是指定部门专项负责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状况,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固定资产处于完好使用的状态;将矿山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分类、编号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开展固定资产的验收、调拨、报废、封存以及启用等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制订固定资产的修复计划,并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追究违规处置与破坏固定资产行为的责任,确保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状态,并不断地提高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强化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协调管理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涉及的部门也相对较多,因此为了确保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必须采取协调管理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综合协调,重点要求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其应该按照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以及内部变动处理等手续,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建设或者是维护制度进行固定资产的维护。同时,在固定资产试用阶段定期对固定资产的在位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固定资产账实一致,并及时对闲置的固定资产按照审批手续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闲置、报废或处置。
(三)合理购置并更新改造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于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更新改造,首先应该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以及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并深入现场进行实际考察,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交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对于矿山企业生产确实需要以及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固定资产,其采购应该按照矿山企业的物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验收以及领用手续,由矿山企业的技术部门负责验收,并同时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登记台账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大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针对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的问题,应当强化对于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尤其是对固定资产购置、维修以及报废环节的管理。应该定期地统计、整理、分析黄金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全面的盘点与清查,重点对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使用以及保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还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实际状况,进行固定自查的价值重估,以准确地反映黄金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为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的调整提供相应的依据。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SAP系统;矿山企业应用;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F8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022-01
一、SAP系统
SAP系统既是公司的名称,又是其产品管理方案的软件名称。SAP系统具有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优秀的软件设计。世界五百强中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公司使用SAP系统,中国的大型国营、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在使用SAP系统。可见,此系统对各企业的管理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SAP系统之所以被各大企业所应用是因他本身有着良好的数据管理功能,从发展到目前情况来看,其性能相当成熟,功能范围覆盖广,集成性高。其主要作用是对各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从而提高各企业的生产效益,增加各项经济收入。但其功能庞大,系统复杂,需要有专门的咨询实施公司来帮助企业上线及运行,如Accenture、IBM此类咨询公司。SAP系统运用在企业中,从物资采购、生产销售、物资管理、人事管理、再到财务管理给各企业节省着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SAP系统已经得到各大企业的认可,目前,很多矿山企业准备或正在运用此系统,将更加提高矿山企业各项管理机能。
二、矿山企业应用
(一)物资采购
矿山物资的采购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性活动。采购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采购的速度、效率订单的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快速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矿山物资主要是指在采矿中所需要的工具、劳动防护用品、以及安全措施所需用品。在矿山物资采购中运用SAP系统能更好地协调物料企业整体需求分布、采购历史记录、合约等交易咨询的功能、有效拟定矿山企业资源采购策略,以此来增加合作交易金额,降低策略性采购矿山资源维护成本等效益。
矿山资源主要包括:煤矿资源、各种金属矿资源等。开展矿山工作,首先是对使用工具的采购。矿山开采的资源是一次性的,是不可再生的,要求开采企业在选择开采方法、生产过程中要按照国家对矿山企业的要求,充分利用国家资源,降低损失贫化,使国家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对此项要求,SAP系统在矿山企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工程管理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SAP系统的作用主要在项目启动和计划阶段,通过工程项目的个数明确每项工作的工作量,这不仅定义了工程的结果,也定义了工程的整个过程,将所有的工作与合同的项目范围一一对应。在工程管理中主要包括项目部、承包单位、发包单位等。工程外包,是指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签订相关协议,由承包单位承揽的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勘探、开拓、采准、回采、深加工、排土场、尾矿库等工程和技术服务项目。同时矿山企业运用SAP系统大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三)产品销售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竞争首先是产品适销对路,质量要高,成本要低,服务要好,即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竞争规律经营企业。SAP系统具有出色的定价、订单快速处理、按时交货,交互式多层次可变配置功能,并直接与盈利分析和生产计划模组连接。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广大职工要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技术业务、道德素质以及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力等。
(四)财务管理
矿山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SAP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资产会计用来管理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在SAP财务管理系统财务会计模块中,资产会计模块对总帐模块来说起一种子分类帐的作用,提供同资产有关事项处理的详细信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建立信息化科学性的财务管理体系,努力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任何细微问题,不断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人员和良好的管理系统,从而促进矿山企业的发展。
三、优点与缺点
(一)优点
SAP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软件,具有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平台,提供全面的功能,帮助企业实现成功管理。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如智能数据导航,强大的分析工具,在线预警,开放的标准。该系统作为被众多企业所运用的软件,其最大的优点是系统的集成化、灵活性、开放性、模块化、国际性,能够方便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梳理各项事务。财富500强80%以上的企业都正在从SAP的管理方案中获益。
(二)缺点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利好的影响下,方便快捷的SAP系统也有弊端,它的缺点在于项目成本十分昂贵和实施过程非常繁琐,加上软件的复杂性和封闭式集成,一旦实施后很难改变。这一缺点可能会给矿山企业造成不理想的工作结果。所以,在运用此系统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由传统的价格、质量、品牌等领域扩展到企业管理领域,SAP经过近30年与全球大企业用户的合作,SAP系统积累了大量先进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可见SAP系统将成为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也是矿山企业发展管理的新开始。
作者单位:五矿邯邢矿业有限公司ERP项目组
参考文献:
[1]张益新.基于J2EE平台的面向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天津工业大学,2004.
篇4
1.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称,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也包括现实人力资源和潜在人力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诸多因素证明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素质决定了效率,人不仅要管理,还必须不断开发、挖掘其潜能,提高其素质。根据人力资源的再生性、时代性、能动性、时效性、持续性、消耗性、流动性、可塑性、共用性等特征,把人力资源看作一种可开发的资源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1.2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与物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里和行为进行适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HRM)主要包括了获取人员、培训员工、评价绩效和给付报酬等四个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只有将这个过程管理好,才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好。在矿山企业中,其进行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和其他大型企业相同:保证企业发展,赚取大量利润,实现企业目标。任何企业进行管理活动的根本都是为了达成企业目标,只是在矿山企业中,其进行管理活动的水平远达不到大中型企业的规范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矿山企业更多的是注重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实现管理活动的精准化和科学化。矿山企业管理过程中也必然会涉及到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主要区别于大中型企业的是,其在现实管理过程中,并不会将其五者进行严格的区分,往往是一环套一环,几种职能合并执行。
2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新的意义
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获得高水平的目标成果。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管理相比,其对矿山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为矿山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模式,创造出无限价值。1)采矿工艺流程中包含地质资料收集、采矿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设计交底、工艺指标计算、凿岩爆破、采准切割工程、落矿、矿石提升运输、地压管理、采空区处理、各项辅助工程设计施工和设备设施管理等,而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矿山企业对采矿工艺中的工作技巧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从招人方面为矿山企业招聘一些既有着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创新、实干精神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更合理的采矿工艺流程,在源头上为矿山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伴随着资源枯竭,高品位的矿石越来越少。为了增加企业效益,企业对选矿工艺中相关设备的操作、浮选过程中药剂用量、回收率要求等都更加严格。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合理分配当前人力资源,充分激发员工的潜力,达到人员利用率最大化,企业将会在相同资源条件下实现效益的跨越式增长,在过程中控制人力资本,提高效率。3)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矿山企业将会更加重视尾矿浆的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安全环保措施。然而,在安全环保方面人的主观作用占了较大比例,因此矿山人员应从思想上认识到矿山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矿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人才时要多注重人才的素质,为矿山企业招聘一些兼具才华与德行的人,在末端上控制污染,创建绿色矿山,打造和谐矿区。因此,在国家创新驱动政策的背景下,矿山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管理效率,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上进行创新。
3“创新驱动”背景下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目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存在诸多局限,员工的管理模式不合理、不科学。其具体分析指出: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严重制约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规模,抑制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更由于在中小企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他因素的发展受限会严重制约人才能力的发挥,也就制约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
3.1识人方面有待完善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对应聘者表面的硬指标关注有余,如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外表、性别、年龄等,但对于一些深层的软指标关注不足,如情商、性格、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例如:在某公司的招聘简章上,赫然写着“‘211’学校全日制硕士毕业或‘985’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还有某些岗位只招聘男性,年龄要求一般都在35岁以下。这些条件的设置,对于一些特殊岗位,确实是真实需要的,但对于普遍部门都如此要求,则有点求全责备。而因为这些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有能力、没高学历,有才能、没口才的人丧失了机会。其实,有些实干型的人才口齿并不伶俐,有想法却难以表达;有些综合能力很高的人学历比较低;还有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可能他们的想法与招聘人员的思维有所差异;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招聘人员的判断出现失误。
3.2选人方面不合理
企业人力资源在招聘员工时片面重视人才的“才”,不注重人才的整体素质是否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不关心其专业技能是否迎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只要是有才的人,企业必将其招致公司旗下。但是,他们没有重视学习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区别,往往是人才进入公司不久,因为不熟悉和不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为了寻找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这些人才大部分选择辞职另谋企业;这不仅没有为企业发展带来好处,同时还给企业招聘培养人才的资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3.3用人方面不科学近年来,虽然矿山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企业的根底是“家族”企业,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创立之初,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许多局限性已经暴露出来。企业的用人理念就是“论资排辈”或“任人唯亲”,这样就会使那些不在家族里的人难以得到应有的待遇和提升,许多有知识、有学历、有胆识的人才会被排挤。
3.4育人体系不健全
矿山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的资金投入一般较低。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来讲,他们对于培训的态度是存在差异的,对于技术、管理的人员来讲,他们是希望通过培训来提升自身价值的。但是,公司各个部门对于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的认识不足,总是将培训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最基本任务,认为人才的培训是他们的职责,因而缺乏统一的安排,从而就不能够取得系统全面的公司岗位流程的培训,最终导致其对业务流程认识的不足。
3.5留人机制不合理
篇5
关键词 新常态 国有矿山企业 会计核算
一、前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采矿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8.5%。我国的资源产业链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过去那种“躺着都挣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矿山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差,许多国有骨干企业的利润已经不够支付融资利息。国有矿山企业必须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增长,面对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建立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而实现效益型增长的目标。
二、国有矿山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的意义
2016年以来,矿产品市场出现了价格回暖的迹象,标准普尔全球矿业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上升B势,但是矿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供过于求的局面并未改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矿业的发展极有可能呈现L型的走势。国有矿山企业加强会计核算,首先有利于建立相关责任体系,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分工,优化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预防会计错误和弊端,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其次,会计核算可以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到矿山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发现经营管理的缺陷,提供自己的专业意见,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而且,会计核算包含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可靠依据,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会计信息,了解过去,控制现在,预测未来,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当前国有矿山企业会计核算的薄弱环节
受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国有矿山企业有着典型的“国企病”,普遍存在财务管理粗放、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企业主要关心生产和销售工作,往往对会计核算不重视,认为只是简单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因此会计核算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比如不少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明,不遵守授权批准控制原则,经常出现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现象;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残缺不全,核算工作秩序混乱,核算科目不规范,甚至错用会计科目,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无法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生成的资料了解不清,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不正规,各表间没有严密、完整的勾稽关系;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会计信息暴露出问题也不会得到严惩,给违法违纪行为以可乘之机,一些会计人员违反财经纪律与原则,有意提供虚假信息,造成资产流失、资金浪费。
四、新常态下国有矿山企业加强会计核算的路径
(一)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制度包含会计岗位责任制、成本核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会计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筹资投资制度等,是国有矿山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对质量和细节的要求非常严谨,容不得半点差错,琐碎的单据和工作之下,其实更多地体现了严格的质量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科学严谨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确定问题处理方式等,对货币资金、预算经费、实物资产、集中采购等业务活动制定详细的控制细则,对支出核算、审批、监督、考核等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明确、简化、高效。企业应明确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和目标,确保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同时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把经济活动纳入授权批准的范围,保证各管理层权责清晰。
(二)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当前,企业规范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涵盖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强调系统、连续、动态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核算人员必须及时转变传统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具备创新意识的会计核算参与者。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使他们认真领会会计准则、制度的规范要求,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熟悉新的会计核算方法,掌握贸易、经济、金融、外汇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操守、准确的判断能力。财务部门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电算化处理系统,以帮助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数据管理上来。并且建立一套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如“日清日结”“分值考核与奖金挂钩”等,以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主动性,督促他们不断提高核算水平,改进工作方法。
(三)有效对接前端业务
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必须全面系统才能有效改进会计数据信息质量,只有会计核算数据真实可信,企业管理才能有效开展,脱离会计核算数据的企业管理必然是“空中楼阁”。在矿山企业的管理当中,会计核算牵涉面广,涉及企业运作的各个流程和各个环节,强调与业务相结合,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财力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效对接前端业务,熟悉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流程和规范,对内与其他职能部门顺畅沟通,对外处理与银行、税务、财政等的外部关系,会计工作才能获得足够的认可,会计人员自身的地位才可能得到提升,否则只能提供低价值的会计服务。会计核算是对业务的监督,前端业务是会计核算的源头,不能反映业务真实状况的会计数据是不准确的。国有矿企的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和资金管理意识,从原材料的招投标开始,到产成品的销售、售后服务的一条龙跟进,及时发现生产经营的问题,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各项期间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面临着转型,营改增展开全面试点,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国有矿山企业只有建立起内部控制机制,才能真正开展有价值的会计核算。为此,企业必须狠抓有关制度和规定,完善内部控制反馈与改进机制,使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承接、牵制和稽核,形成有效的内部分工和相互制约。会计部门要加强风险防范控制,认真审核各项凭证和票据,严格盘查货币资金的往来项目,定期对收费、支出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保证每一笔资金流向清楚、可控,重点关注“三公”经费、“假发票”、转移开支、“小金库”以及基建腐败等风险控制点,构建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对会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各部门应严格落实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对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通报和反馈,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以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五、结语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国有矿山企业是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主要矿产品需求疲软,依靠资源投入的增长模式已经乏力。国有矿山企业必须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准确识别和防范会计风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适应矿业“新常态”。
(作者单位为安徽省琅琊山矿业总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璐.国有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27):170-171.
篇6
关键词:国有矿山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次转型
国有矿山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大多矿山生产都属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矿山生产企业需过渡到新型现代化企业,将面临的形势越发严峻,必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完成第二次转型。
一、人力资源管理也是“生产力”
在企业管理中其主要的因素是人与物质。但是只有管理者才可以运用集合起来所有资源发挥作用。因此管理归根结底就是对人及人的行为的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已成为了各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其中是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作用。人是企业拥有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所在。
二、国有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在的问题
首先,人力资源组成复杂。在大部分矿山生产企业中,有实践操作能力高但学历低的老工人,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矿山生产企业引进的专家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人才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价值目标构成了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重使用、轻培训,重经验、轻潜力等现象,影响了企业新员工的士气及企业归属感,缺少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其次,企业长期采用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从综合、系统的角度来改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没有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明显;人才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到位等。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投资,是事务性的静态管理,是短期行为。管理者不注重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没有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再次,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凝聚力的综合体现,而很多工矿企业的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不能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这样的企业所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也将不会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行政手段、经济杠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员工心目中没有激发应有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矿山企业原有的国有企业人才优势渐渐消失,对人才的吸引力呈现下降现象。
三、加强国有矿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第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在意识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进而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只有实行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的人才选用培用和成长提供客观的依据。
第二,高效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除了对激励机制的完善和探索外,国有企业在激励员工精神上的满足时,应加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塑造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轮子,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翅膀。因此,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向应转向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提高员工自身价值上来,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激励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应该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单位成熟的经验,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将员工与企业捆绑在一起,更好地稳定人才队伍。
第三,加强员工培训力度。现代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开发运用的程度,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
篇7
一、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层对成本管控认识不足。 企业的生存发展归根结底主观上决定于人的因素,成本管控工作也是一样,有一个懂管理、会经营的管理层十分重要,成本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其基本的动因来自于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管理层的成本管控意识和能力不足,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混乱,严重制约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缺乏科学的成本管控方法和手段。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完全进入了市场化阶断,成本管控的新方法层出不穷。而还有许多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只停留在粗放的成本管理阶段,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认识到在管理中不断引入和开创成本管理新内容的重要性。并且于传统的成本控制而言,其成本管理只限于在生产过程的控制,缺少对企业生存、发展、经营运作全方位的考虑。
对成本控制系统没有进行持续的改进。成本管控是一项不断调整的系统工程,要时刻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相配合,随着生产工艺水平的改进、改变和提高,原有的成本项目和控制目标可能不再适合成本管理的需要,就需要管理层和相关成本管理人员对成本管控系统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完善。建立有效反馈的成本管理系统是企业成本管控的长期任务。
企业成本信息核算失真。 很多企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生产过程,疏于对经营管理环节控制,成本核算工作流于形式,不能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成本控制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成本核算不实,核算人员应付了事,另一方面人为调整成本数据,美化会计报表,造成企业潜亏。
二、解决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对策
进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控。 现代企业必需把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理念引入企业管理工作中,不管是企业管理层,还是财务部门,业务人员,乃至生产一线的员工,都要树立我是成本管理一份子的成本思想。管理者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让全体员工要明白成本管理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通过这种强化的成本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关心成本、全员参与成本、全员管理成本的奋围。
明确成本第一的管理思想。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宗旨,是用企业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取得企业长期、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明确成本第一的思想符合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需要,它不仅考虑了保持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的根本环节,而且把成本意识强化在企业的采购、研发与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各环节,突出成本在企业内控管工作中的地位,让全员懂得没有成本管理就没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成本工作渗透到了企业运行的每个部分。
建立并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现代企业的运行是在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中确立的,在企业管理中,制度建设是规范企业行为的根本,没有科学规范的制度,企业只能是人治,而这样就会产生人为的不确定性。通过固化的企业制度,企业的管理才能从人治进化到法治的阶断。成本管理更需要规范的制度做保障,通过建立建全各种成本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成本管理的科学和严密。
三、成本控制与管理在黄金矿山企业中的应用
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黄金矿业又以其产品的特殊性在矿业企业中占有重地位,黄金因其货币属性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黄金矿山企业一般来讲产品比较单一,生产工艺流程相对简单,生产的产品为标准化产品,因此,加强成本控制,将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引入黄金矿山企业,使成本管控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黄金矿山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成本管控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成本管控体系是做好成本管控的保证。将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搞好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依据黄金矿山企业的生产组织及工艺过程的特点,正确确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是进行成本管控的一项基础工作。黄金矿山的生产是开采地下矿藏,形成标准化产品。一般脉金矿山的生产过程由采矿和选矿两大部分组成,因而采掘和选冶是两大主要成本中心,其他的辅助作业和管理成本可以作为另一个成本中心来考虑。
以标准化产品为成本管控的原点,按生产工艺流程建立成本控制中心。在现代黄金矿山管理中,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22期2013年第39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对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可以分为采掘作业、选冶作业、行政管理三个成本管控中心,其他辅助作业成本在发生时依其服务对象分别计入经上三个成本中心。
明确成本核算对象和控制内容。黄金矿山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主要是各种矿石和各种合质金和精矿金。各成本控制中心要按作业项目分别设置各自的成本控制项,来归集和管理成本支出。
采掘作业中心分为:采矿作业、掘进作业、钻探作业、剥离作业、充填作业、
坑内运输作业、坑外运输作业、提升作业、通风作业、排水作业、外购矿石和采掘制造费用等项内容。
选冶作业中心分为:破碎作业,磨矿作业、焙烧作业、炭浆作业、浮选作业、重选作业、磁选作业、电解作业、脱水作业、冶炼作业、堆浸作业、尾矿作业、选冶制造费用等内容。
行政管理中心主要的成本控制内容为矿山行政系统的期间费用支出和各辅助部门分配计入的成本费用项目。期间费用支出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营业)费用、财务费用支出,各种分配计入的辅助成本费用按类别分别计入不同的成本和管理费用明细项目。
以上各成本控制内容由各成本中心明确责任,通过二级或三级核算,对各项成控制项目的成本费用要素进行归集,并且要做到包含全部成本管理的各个角落,通过每个成本项目内容的控制来保证总成本的控制。
严细成本核算过程。成本核算的过程由各成本中心向矿财务部归集汇总。要求各成本中心如实归集上报各种成本数据,由矿部企管、审计部门随时监控,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追究相关成本责任中心主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并体现在各期的考核之中。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在核算过程中努力强化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责任,明确信息的传递方式,使作业成本管理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成本管理考核与分析。在企业实际管理中,以预算管理为基础的责任成本考核管理是大部分黄金矿山企业采用的一种成本管控方法。在期初由矿部以零基预算为原则,按各成本责任中心,分别制定年度预算指标,在日常的成本管理中以实际完成与预算指标进行成本比对,分析和校正成本运营中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全部产品成本在可控的范围内发生。
在成本管控的期间分析中,由于各期所采掘的矿石量不同,或者说各期所产出的金属量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为消除因采掘量不同或者是产出金属量不同而对各成本项目的影响,在作业成本各成本项目分析中的原始数据应采用每吨矿石所负担的作业成本或单位产品所负担的作业成本为分析变量。
以上浅显的探讨了成本控制与管理的一些内容,并初步论述了黄金矿山企业成本管控的一些基本情况,成本管控不是少数管理和财务人员的专利,应以全员的、全方位的视角,结合企业内控制度情况,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
篇8
一、矿山企业各类工伤案件情况分析
(一)履行职责受到伤害情况分析
第一,伤害部位情况分析。通过事故分析对比,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工伤的事故中,手部、足部最易受到工作伤害,约占履职工伤事故的60%。其主要原因是在生产工作中,员工因操作不慎或设备故障造成的设备挤压伤和切割伤、搬运工件和设备时砸伤、从高处跌落摔伤和不慎扭伤。对此,企业可以通过增加防护工具、添置防护设备、完善生产流程、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教育等方式减少此类事故危害。
第二,事故发生时间分析。员工在每日8时至10时、13时至17时的时间段内最易受到工作伤害,约占履职工伤事故的90%;凌晨左右时段也是工作伤害发生的高峰期,约占履职工伤事故的5%。
第三,事故发生阶段分析。工伤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试用期阶段,人群主要集中在新员工中。以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新员工的事故发生率占每年工伤事故的60%左右,大多是因为新员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反“三违”意识淡薄,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标准作业;而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发生工伤的概率比较低,原因与老员工对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高、对井下作业环境的熟悉、安全意识强等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二)因公外出受到事故伤害情况分析
以宝鸡市矿山企业为例,因公外出受到事故伤害已攀升至工伤事故率的第二高类型,主要原因是:一是随着经济水平发展和对员工成长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在员工培训与开发、福利等方面投入程度提高,员工外出公干、学习比例上升,致使工伤发生的数量和比例相应增加;二是交通事故迅速上升,这是导致因工外出人员发生工伤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约占因工外出受到事故伤害的30%。
(三)上下班途中发生工伤事故受到伤害情况分析
员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工伤事故主要是交通事故,在工伤事故中的比例也相对其他事故类型略高,且死亡率较高(事故死亡率高达17.8%)。
第一,交通工具分析。通过对矿山工伤事故分析对比,在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工伤中,95%的工伤员工是由于驾驶二轮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等或由其擦碰造成的交通事故。上述车种已成为威胁员工工作时间内生命安全的重大危险源。
第二,事故发生时间分析。交通事故是上下班途中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类型,约占同类型的75%,早6时至8时是事故高发期。
(四)职业病情况分析
矿山企业属职业病的高发、频发单位,矽肺、噪声聋等职业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矿山企业工伤事故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层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工作不务实
近年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视,将其摆在“第一的位置”,但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其为了抢任务,不顾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凭侥幸心理蛮干,结果造成生产事故。部分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失察、监管不当、落实不力,在检查效果上大打折扣、在后续反馈上没有形成闭环,本来可以避免发生的事故变得无法避免,造成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过程缺乏有效监督
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是操作者进行正确操作的依据,企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三违”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根据陕西太白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工伤事故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操作者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造成的;大多数的工伤员工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则进行标准作业,胡干、蛮干,致使标准作业指导书只停留在纸上而没有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三)员工技术素质差
第一,青年工人多,心态浮躁、安全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侥幸心理、蛮干心理在生产中屡禁不止;再加上矿山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严重,工伤事故的发生频率一直居高不下。
第二,安全教育培训落实不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不能保证100%。
第三,干部、员工安全的生产专业素养不能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第四,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走过场。多数矿山企业急于求成,在安全培训上浮于表面,甚至弄虚作假。
第五,安全防护措施、劳保用品不按要求配备、使用。国家规定的职业病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要么不发放,要么不使用。
三、矿山企业如何有效减少和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教育决不能懈怠。矿山企业可以利用班前班后会,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单位、部门内部或行业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暴露出来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对作业流程不断进行规范、定置,对标准执行力度不断加强;对事故案例不断总结,保证有启发、有警醒。特别是要在新员工入职时的三级安全教育上严格把关,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培训要严格落实到位,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操作技能、防护知识的培训上要保证培训到位、流程标准、观念正确。
(二)及时交纳工伤保险
一些企业为了规避工伤保险带来的经济和法律责任,不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参保,或者因为在企业员工人数出现增减时申报工伤保险不及时,导致员工遭受工伤时无法享受工伤保险。然而根据事故发生情况来看,企业往往为了节约开支而减少新入职员工工伤保险投入,导致造成的损失更大。通过笔者近些年来处理工伤事故的经验发现,工伤保险的重要职责是规避因工事故带来的风险。减少工伤事故对员工个人带来生理和心理伤害,降低企业因工伤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使劳动者利益得到保护的同时更大地受惠于企业,对矿山类这种高危行业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因此,笔者强烈建议企业自员工入职之日起就为其办理工伤保险,以备不时之需;企业缴纳工伤保险时最好做到“应收尽收”,对劳动者做到“应保尽保”的状态。
(三)完善科学管理制度
再科学安全的生产制度、再强的安全生产意识,都是通过实施者在日常工作中去遵守和完成的,日常管理对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所以对企业而言,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工伤事故易发生的企业,要把安全问题提到领导层的高度自上而下地抓,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在事故多发地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语、标语标牌,方便员工辨认、牢记,能够起到显著的预防作用;各级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车间,对可能发生事故隐患的地点、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完善的企业工伤制度
企业要从工伤发生、认定、鉴定、停工留薪期及解除(包含劳动仲裁)等流程中建立规范的制度及申报流程。当工伤事故发生时,使工伤员工本人了解申报工伤的意义,使企业有法可依,避免用工双方因工伤事故发生时的纠纷,降低劳动仲裁率。此外,企业应按照工伤部门所需资料及时向工伤部门申报工伤事故的医疗费、伤残待遇及解除劳动关系的相关赔付的工伤费用,以确保企业垫付资金的及时回笼,在确保工伤员工利益的同时兼顾企业利益。
(五)定期和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
矿山企业生产设备基本上都是长时间高速运转的,极易造成设备损坏或老化。企业定期和不定期停机检测、维护保养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和生产损失;对生产工作场所的硬件检测也不能忽视,应把硬件设施、办公用具等也列在生产区域危险源的清单之内。
篇9
关键词:成本;矿山;控制;企业;问题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及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如采用传统成本控制方法,则难以有效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内部管理制度对于成本控制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同时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1]。因此,需要根据时展要求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模式,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性。矿山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成本控制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分析了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成本控制方法实现创新。
一、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是矿山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控制成本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的经营利润实现最大化。目前矿山企业所经营的业务正在发展壮大,但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量在不断减少,且部分矿产正处于枯竭状态,企业的运输、加工及开采成本均出现了上升趋势。因此,控制成本对于矿山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矿山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还存在多种问题,这就对成本控制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严重影响。首先,成本控制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整体性与逻辑性,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致使成本无法得到全面控制。在无法全面控制成本的情况下,会造成矿山企业中的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因此无法促使各类资源发挥出整体效益[2]。其次,成本控制的方法多为事后控制或静态控制,动态化控制工作没有得到强化,缺乏前瞻性与实时性。因此,在成本控制中难以把握经营工作的动态变化趋势,在外界环境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控制方法,也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最新的成本控制依据。此外,成本控制模式相对落后也是矿山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在成本控制模式落后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控制成本的过程变为单纯降低成本的过程,这就会严重影响矿山企业的经营决策。
二、成本控制对策
(一)强化日常控制。为了全面控制矿山企业中的成本,应注意做好日常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材料费用控制、人员费用控制、公用费用控制及管理费用控制方面入手。首先,在材料费用控制方面,应针对材料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同时应严格控制材料的出库供应过程,确保严格按照限额及定额领用相关材料;实时跟踪控制材料使用情况,在发现存在材料浪费现象时应及时对定额或限额进行调整。注意强化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及储备成本,同时应采用有效措施降低库存积压量。在公用费用控制方面,应采用定员定额的管理方法,以有效节约差旅费、邮电费及办公费等公务费。同时可采用领取核对及严格验收等方法控制燃料消耗费、印刷费及水电费等,对于设备的维护费用或升级改造费用,应按照程序予以报批。对于公用费中的修缮费,可以采用公开招标的方法管理修缮项目及具体费用,以便在节约修缮费用的基础上保证修缮质量达到要求。第三,在人员费用控制方面,应做好人员定编工作,对于超编人员或外用工,应做到严格控制;在分配工资的过程中,可以参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业务量等指标,以多劳多得作为二次分配工资的主要依据。财务部门应与人事部门实现有效配合,确保工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对工资领取证件进行认真审核,预防出现贪污、虚报冒领等行为。此外,在控制管理费用时,可以采用归口管理、精简组织结构等方法,以避免资金被浪费。
(二)完善动态控制。企业成本会在不同的经营阶段出现一定的变动,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则可以应用动态控制方法。首先,对于上产阶段的成本,可以采用效率成本控制策略。上产阶段中的各项成本控制指标可出现较大的波动,再加上成本管理经验较为缺失,因此在控制上产阶段的成本时应将达标达产作为基本目标,确保技术指标、质量指标等能够尽快达到强制性标准或设计要求;并由此加快产量、质量的达标进程,从而通过提升质量指标、生产效率有效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总成本、单位成本。例如,可以通过控制钻孔偏斜率减少炸药的消耗量,或通过提升矿石装载率降低电费成本等。其次,在控制稳产阶段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全面预算控制的方法,以便有效贯彻管理降本理念。可以利用上产阶段中所积累的经验数据对成本控制策略进行合理调整,并逐渐将生产型成本控制转变为经营型成本控制。在控制成本时可以采用全面预算模式,在遵循管控费用与自耗费用的基础上将成本控制指标分配到各个部门中,同时有机结合对口管理与集中管理两种方法,适当运用奖罚机制,以便对成本增长速度进行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应将劳务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物料消耗成本、外协工程成本、电费与职工薪酬纳入到集中管理体系当中,以便能够统一管控各个部门在开展生产工作时消耗的成本。在减产阶段,矿山企业应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以确保经济效益能够维持稳定状态。在减产阶段,通常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才能维持开采,仅仅靠管理难以有效降低成本,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工艺技术及引进新工艺促使生产率实现有效提升,以降低成本。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升级改造铲运机、冷却风扇、钻孔系统等方法降低采矿时耗费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
(三)创新控制方法。对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创新可以有效改善矿山企业的经营能力,在对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应强化管理成本预算目标,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建立起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可以先理顺企业的预算流程,并根据预算流程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便可以及时控制分析与反馈执行预算的情况。需要定期考核各个班组执行与落实预算指标的情况,以预防出现盲目投入与浪费资金的情况。其次,可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例会,在分析成本的过程中找出与明确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薄弱环节。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应将成本分析作为基础性工作,以通过分析成本及时对预算执行情况、效果等进行准确评估,并在评估之后及时发现成本降低或升高的原因,根据原因寻找不足,从而针对性调整成本控制方法与制定整改措施。此外,应重视提升信息化成本管理水平,同时利用文化控制的方法降低成本。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可以利用局域网与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控制成本消耗过程,及时反馈经营情况,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效率。在文化控制方面,可以在企业文化当中融入安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的内容,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学习,让员工可以了解控制成本、节约成本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企业中的全体员工均能够支持成本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本控制效果可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的经营效益。在控制成本时需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并对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辨识及制定高效控制措施,以便提升矿山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篇10
1矿业企业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两种模式。内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即事物质的规定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即概念的量的规定性,概念的范围。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强调事物“质”的发展,即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实现管理更科学,运行机制更灵活,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框架,再在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特色如建设企业文化。内涵式与外延式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内涵式发展为企业外延式发展提供了保障,内涵式发展为企业积累了资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得企业有能力进行外部收购资源、兼并其他企业等外延式发展的能力。同时,外延式发展成果要靠内涵式发展来保障。我国的发展方式已经从“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更注重发展的内涵,注重“质”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矿业提供了我国原材料供应的80%,能源供应的93%[1]。矿山企业由于自身属于资源型企业的固有属性,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内涵式发展水平,提高资源开采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矿业企业内涵式发展途径
通过对矿业企业发展的分析,矿业企业的内涵式发展途径主要有:①大力提高企业的采选科技水平,包括加强资源的“探边摸底”等资源的综合研究,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等;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③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④培育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⑤适时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开展运营转型工作,提升资源利用及盈利水平。
2.1提高企业的采选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传统产业的矿业,目前我国矿业企业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矿业企业的采选工艺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源回收利用率、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指标,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要降低采选成本,优化采选工艺,提高采选效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技术创新。
2.1.1高效的采矿技术露天陡帮开采、适应大型化机械设备的间断-连续采矿及高台阶采矿,解决难爆矿岩的破碎块度问题和爆破减振问题的穿孔爆破技术等[2];地下矿山的连续采矿技术、无废采矿技术。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深部开采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控制、预报与防治技术,深部开采的采、掘技术,深部开采通风与降温技术将是技术研究重点[2-4]。
2.1.2选矿技术选矿技术重点是提高选矿回收率及对难选矿体及伴生矿体的选矿,降低选矿能耗,提高自动化水平。如分级浮选、浮选柱的应用、铁矿石磁化培烧提高选矿指标、MLA及自动在线检测技术应用等。
2.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作为生产“三要素”中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状况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矿业企业本身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条件艰苦,分配机制不合理、待遇低的特点,以及由于受20世纪90年代矿业不景气的影响,各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人才年龄断层的情况,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矿业人才特别是采、地、测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为保障企业协调、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建立高效的培训、培养机制矿业本身由于是艰苦行业,地处偏远,大中专生难以留住,所以引进人才的成本较高,为此,企业必须大力培养自身人才。同时,真正具有远识的人才往往把企业的培训放在自身择业条件的首要位置,企业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本身的技术水平就必须要求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人才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所以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完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依据企业人才开发战略的规划,建立人才发展梯队,把企业的目标和企业人才的目标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赢,对提高企业人才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人才成本有重要意义[5]。
2.2.2建立灵活有效地用人和激励机制企业要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平台,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加薪、升级机会。企业要从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入手建立绩效管理体系,从制订切合矿业企业实际的绩效标准出发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形成月度、季度、年终综合三项考核机制,同时明确各自不同的绩效考核目的和重点。建立真正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绩效考核办法,要以业绩和效益为分配基础,向关键岗位和特殊人才倾斜,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通过考核,在增加员工成就感的同时,也将各负责人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有效地传递下去,以形成项目团队合力,提升项目团队凝聚力。
2.3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矿山特别是地下矿山作为安全高风险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考验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标准化,加强安全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方法,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从技术上,以相关技术规范为指导,对采矿设计、施工技术等进行安全论证及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预知危险并提出预防措施;从制度上,建立安全事前问责及事后追究制度,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发展及现场条件的变化及时更新完善,以适应企业的新变化,对制度应严格执行;从管理上,要完善管理组织结构及安全应急机制,要以作业现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和落脚点;从企业文化建设上,要形成“全员重安全,全员抓安全”的氛围。
2.4培育构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和行为规划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挂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矿山企业由于地处偏僻等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员工对企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要利用这种优势,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及使命感,提升企业形象,这将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
2.5适时调整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开展运营转型工作,提升资源利用及盈利水平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流程的过程[6]。企业组织机构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会存在对新情况、新问题有些不适应,办事效率变低,造成企业内耗。为此,企业应围绕核心竞争力重新优化管理流程。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矿山目前的管理流程、管理体制进行深入思考,减去影响企业工作效率的不必要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企业内耗。流程再造或流程优化是运营转型工作的一部分。运营转型是指企业管理层发动的,为了实现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有意识开展地彻底、持久的运营变革[7]。通过对支撑业绩的职工能力、观念、制度和流程的持续改善来实现根本转变。运营转型的实质是实施精益管理,是以运营系统为核心,以优化管理架构和提高人员理念和能力为支撑;以建立目标倒逼机制、实现挑战性目标为动力,以高标准、高要求的管理动作为基础;以推行现代管理工具和理念为手段;以强化专业协同提升处理问题能力为重点;以持续改进、不断巩固完善为工作模式,建立管理规范、基础扎实、快速响应、协同力强的管理体系,深度挖掘和高效集成经营内在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扩大经营效果,实现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2000年以来,矿业行业市场比较景气,许多矿业企业大规模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流程作了一些调整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市场调整的情况下,原先的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不适应目前的生产经营要求,必须针对目前的生产情况和市场情况对企业运营的管理架构、业务流程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并作出调整,使得管理体制机制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减少企业内部“浪费”,使其最大限度地促进矿山的生产发展,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