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篇1

【关键词】病案复印:管理

1病案复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体制改革后,医院出现大量的拥有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患者,病案是患者向保险公司索赔,处理工伤

鉴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及赔付的重要依据。

1.1表格填写不全:在复印过程中为了方便患者及家属,为了方便工作,院方制作了表格式的申请表,申请人需要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码,出院科室,出入院时间,有效身份证号码,家属及人需要填写人有效身份证明,出具与患者关系的证明材料,患者的有效证件复印件,签名,日期等.....填写过程中经常出现身份证号码有误,出入院日期不符,出入院科室错误,复入院病人及家属填写日期不准确,姓名音同字不同等状况,给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复印过程因患者填写错误也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1.2有效证件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病案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12条"医疗机构应当受理下列人员和机构复印或复制病案资料的申请:一,患者本人或其人,二:死亡患者近亲属或其人:三:保险机构。病案资料并不能直接提供给有需求的患者或公安司法机关,保险公司等,由于复印方对相关的规定不了解,病案复印过程中各类人员携带证件不全或未带证件等情况时有发生。申请人为患者人的,提供的与患者的关系及法定材料证明及复印病案委托书难避真伪,比如户口薄只能证明申请人的姓名而无法确定申请人及人的模样,从而使工作人员很难确认真假。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例如交通肇事方想查看受害人情况等.目前许多医院的做法是只要具备复印申请人及患者两人的身份证原件,即可认为患者同意,填写相关申请表就可复印,这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3复印病案资料者要求复印内容超出规定范围,根据2002年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可以为申请人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住院志(即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出院记录。

由于复印者不了解复印病案资料的相关内容或主观原因,对病案复印提出超出范围的要求,卫生部规定的允许复印病历资料的内容主要指客观内容,病历资料复印只能将客观记录部分给患者,病案管理人员依法拒绝其超出范围复印的请求,部分复印人员不能理解,往往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经常有辱骂工作人员现象,争抢病历的情况时有发生。

2提高病案质量,防范医疗纠纷

2.1病案复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复印服务的质量,病案复印人员必须知法懂法,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熟悉掌握有权复印病历的四种人,在六种情况下提交不同的证明和材料,在复印病案过程中正确区分主观内容和客观内容,病案在医疗纠纷与法律案件中的证据作用相当显著,因此要尊重和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坚决杜绝人情复印,在工作中增强责任心,妥善处理好复印过程,并及时做好与临床医师与患者三者的沟通,严格复印审核登记工作,做好登记,保管好复印申请表备查。

篇2

[关键词] 电子病历;PDCA循环;持续改进;规范化;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C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19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combined with PDCA cycle in blood transfusion examination. Methods Setting up a blood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 group, after check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was used.Quality improve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ial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5 and the first half of 2016,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DCA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quarters of 2016 was compared.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20.0 was used for analysis to promote standardization,standardization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ransfusion records. Result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atus quo,to find the reasons,inspection,treatment process,the quality of blood transfusionmedical record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In particular,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examination have the rol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PDCA cycle;Continuous improvement;Normalization;Standardization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医院需求,电子病历系统就随之出现,并且成为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1]。输血病历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实施输血的原始记录,也是处理与输血有关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之一[2]。加强医院输血病历质量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需要,更是防范因输血病历记录缺陷而引起医疗纠纷的关键[3]。2016年我院在纸质化输血归档病历质量检查方法中加入了对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检查,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HMIS)对电子运行病历实现了在线监控,能及时掌握患者输血动态信息,有效地规避了传统检查模式繁琐、耗时、排查困难等缺陷,并结合PDCA循环(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科学管理方法,能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与临床的沟通,进行针对性整改,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输血病历质量的持续改进,在检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下半年(7~12月)EMR检查试行前临床输血归档病历资料384份:其中病房用血525次(包括同患者同一住院周期多次输血治疗),手术用血192次;2016年上半年(1~6月)EMR检查试行后输血病历403份:其中病房用血574次,手g用血205次,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1~3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前病历199份,第二季度(4~6月)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病历204份,分别对EMR检查试行前后、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行前后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1.2 PDCA方法

1.2.1 策划(P) (1)传统输血归档病历的检查方式。输血科轮班人员每月往返病案室抽查前一个月输血归档病历不少于60份,进行现场检查评分,不合格病历上报医事科,每季度由医事部门统一对临床进行整改。(2)传统检查方式的缺陷:病历查找受临床病历归档率的影响,针对性病历现场搜寻困难,翻阅检索难;问题病历较多,检查费时费力;纸质文件容易破损丢失,病历资料保存易受环境影响,缺陷病历较多;易造成纸张浪费,不利于环保;病历检查人员流动性大,问题反馈不及时;与临床缺乏沟通,问题解决不彻底;检查标准不完善,整改执行力度不强。(3)制定计划。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增加电子病历检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化,资料存储无纸化,数据查询便捷化,信息保存完整化,资源调配合理化,工作效率最大化,使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工作有效进行。

1.2.2 实施(D) (1)输血科成立输血病历质检小组。确定小组名单,科主任为组长,科室中级职称(及以上)4名为组员。成员负责检查、沟通及汇总工作,协助医事科管理临床输血病历质检工作。(2)完善输血病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85号令)》[5]《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6]《浙江省病历质量评分表(2014版)》和《宁波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考核标准》相关要求制定该院临床输血病历评价与考核内容。(3)指导与培训。除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每年两次新职工岗前培训外,输血病历质检小组成员会对每月检查的问题科室、问题医生等进行当面沟通与指导,并针对检查中遗留问题进行持续整改。(4)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反馈信息。输血科每月召开科室会议一次,反馈当月输血病历检查情况,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次月工作计划与目标;在每年两次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议中,由输血病历质检小组组长反馈近半年的输血病历质检情况,讨论并制定长效机制。

1.2.3 检查(C) (1)日检。输血科病历质检小组每日至少检查2份输血电子运行病历,病历得分低于90分的告知住院医生进行整改,三天后复查不合格的病历直接进入月检名单。(2)月检。输血科病历质检小组每月抽查归档病历不少于20份(平均每科室1~3份),得分低于90分为不合格病历,名单上报医事科,统计分析不合格数据及原因,并督促临床持续改进。

1.2.4 改进(A) (1)结果公示。医事科将月检情况上传院内网公示。(2)落实奖惩。输血病历检查结果与住院医师当月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3)持续改进。在定期召开的院级会议和科室会议中汇报相关情况,分析原因,处理遗留问题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确保输血病历质检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2015年上半年(7~12月)与2016年下半年(1~6月)输血病历质量检查合格率比较

2016年上半年EMR检查试行后,输血病历书写各项内容较2015年下半年有明显改进,特别是在病案首页、申请医嘱、执行医嘱、疗效评价与手术、麻醉记录项目上的改进较为显著,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2016年第一季度(1~3月)、第二季度(4~6月)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行前后输血病历合格发生率比较

在2016年第一、二季度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前后,针对以往EMR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PDCA科学管理方法的实施对输血病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具有持续改进的作用,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运用EMR检查方式,并结合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已通过实践的检验成为促进输血病案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7]。EMR内容全面充分、书写标准规范、检索使用便利、存储更加简易[8],能辅助远程医疗,且在降低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9]。它不但能帮助我们及时掌握患者的输血动态信息,而且在病历检查工作中节约了时间、人力成本,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化,发现问题能及时沟通、快速解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实现现代化输血安全的有利工具。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10],即通过质量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按陈帆[11]等报道,该循环对病案首页的质量控制也有成效。通过表1可以看出电子病历的检查方式运行后对我院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改进有显著成效,但检查中也发现临时医嘱、病程记录等的合格率虽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低于90%,特别是执行医嘱与实际输血数量不符、病程记录缺陷等,这些问题我们通过PDCA循环的科学管理方法得到持续改进,表2有利地证实了该方法的对病历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性。

病历质量控制是一项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12]。夏磊[13]等曾提出PDCA循环四个过程的相对性,大循环包含着一个或多个小循环,且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各个环节,每一次循环都会促使体系的持续改进,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14],使遗留问题得到解决,对新发现的问题建立新的循环体系,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既进一步提高了病历质量,又建全了EMR检查的长效机制,还完善了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体系。当然,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还要不断去完善各项工作环节,例如:病案首页血型可即时提取检验结果,避免医生漏写;输血执行医嘱录入后病程记录自动生成对应的标准记录模板,医生可在模板上直接进行修改;输血后自动提取复检的血常、凝血功能等检验结果,自动生成可修改的输血后疗效评价,且对于次日未做相应检测的系统给予对话框提醒;麻醉系统与HMIS完成对接,术中输血记录自动导入手术记录和术后首程等改进环节都需要逐步完善,为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可控性及追溯性而不断努力[15]。

EMR检查有机地结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努力实现数字化医院输血病历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性管理。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深入发展,EMR已成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核心,PDCA循环也成为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al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科学管理方法。因此,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持续改进能有效地降低各项输血病历指标缺陷率[16]。目前,在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运用EMR的检查方式符合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在HMIS集成化、数据通用化、接口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应用拓展化等方面仍面临众多挑战[17],而结合PDCA循环法有助于实现工作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前者只是技术手段,效果更取决于后者的科学管理,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国内外电子病案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病案,2011,12(8):2931.

[2] 唐先进.临床输血病历规范化调查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08-36.

[3] 潘小良,宋朝晖,梁巧米.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8):34-36.

[4] 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3):11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

[6] 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792.

[7] 柳巧男,张春莲,张志伟,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输血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4(7):17-18.

[8] 李彬.电子病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医学与社会,2005,18(6):4649.

[9] Loomis GA,Ries JS,Saywell RJ,et al.I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re so great,why aren’t family physicians using them[J].J Fam Pract,2002,51(7):636641.

[10] 季芳,徐旭.应用PDCA提高电子病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3):16-19.

[11] 陈帆,伍金林,李霞,等.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首页质量控制[J].中国病案,2014,15(2):27-29.

[12] 赵琪.病历的质量控制及电子病历的建设[J].医疗装备,2017,30(4):80-81.

[13] 夏磊,丁晶宏,张欣,等.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质量 管理,2013,20(5):35-37.

[14] 许建国,朱华,束余声,等.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57-59.

[15] 康从越,王凌雪,马琳娜,等.电子病历推动R床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J].医药管理,2014,9(1):173-175.

[16] 梁军兵,姚亚萍,许亚亚,等.应用 PDCA 四步法在输血病历管理中的效果及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5):476-477.

篇3

关键词:品管圈;医护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23-01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定义为由相应的组织体系、标准体系、控制体系和评价体系四部分组成[1]。组织体系是指构成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和组织管理系统;标准体系是指医疗服务中一系列物质、技术参数;控制体系是体系中规范化运行步骤和方法;评价体系是指对上述三个系统运行的综合考评,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2]。本文仅从科室二级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做以下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从尊重人格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1 院级质量管理措施

(1)制定当年质量目标:住院病历甲级率达到90%,医疗综合满意度满意率90%。

(2)医院每月抽查三个科室各8~10份出院病历和全部死亡病历,共600份。

(3)医院每季度分别到三个科室,向在院病人调查医疗综合满意度,共600人次。

(4)将检查结果写成书面小结,反馈给科室,同时上报院领导。

(5)院周会通报质量检查结果和改进意见,每月一次。

将质量检查结果列入科室基础管理考核,病历质量满分40分,每份乙级病历扣1分,丙级病历扣5分;医疗综合满意度满分5分,满意率每下降1%,扣1分,考核结果与科室奖金挂钩。有针对性地编制医疗质量培训辅导材料,供科室医生参考学习。定期到科室督导环节质量,及时帮助科室解决问题,每月1~2次。

2 外科实验组管理方法

采取“品管圈”管理方法。将外科医疗组分为二个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质量管理干预措施,另一组成立“品管圈”组织,医疗组长是召集人。“品管圈”主要由临床一线医生组成,科主任不参加,但可以起支持、鼓励、关心辅导等作用。目的是通过自我启发、相互启发,将自己在医疗工作中的质量问题逐个地、不断地、持续地解决与改善。

每周固定组织一次讨论会,讨论并改进质量问题。医疗组长、主治医生和床位医生是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共同承担医院基础管理考核的经济处罚。收集质量管理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各组的病历甲级率、住院患者满意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配对t检验程序进行处理。

3 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实验组病历甲级率的提高较前有明显提高,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采取不同的质量管理干预措施对病历甲级率提高有影响,实验组“品管圈”组的病历甲级率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该组织形式可以是:科室、医疗组、个人的三级纵向组织结构,也可以是设立多种专门组织,或者是非正式组织,来管理专项工作,比如:病历质量,各级医生都有相应的职责,还可以成立专门组织来管理病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科主任、向医院职能部门汇报,寻找对策和帮助,解决问题。完善科室内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一方面可以为科主任减负,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真正体现“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是医院创造质量的主力”。

改进存在问题 目前,科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医院领导层面上的认识问题,认为科主任主要负责科室的医、教、研和学科建设,质量管理工作可以由医院职能部门多做点;二是科室层面上的认识问题,有的科主任热衷于新技术、新疗法运用,热衷于手术、会诊和教学,不重视质量管理,认为是医院领导的事,是医院职能部门的事,将自己置身于质量管理之外;有的科主任不注重学习医院管理理论,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不能适应医院管理的发展,甚至简单地认为,科主任管理好科室排班就可以了;三是科室管理模式层面上的问题,科内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不健全,质量目标、质量标准难以得到贯彻和落实;没有充分调动广大医护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处于被动管理的局面。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 “品管圈组”实质是在科室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中增加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组织来管理专项质量工作,形成了“科主任——医疗组长——品管圈组——个人”这样的科室管理组织结构。通过采取质量管理干预措施后实验组病历质量均较前有提高,说明这方法是有效的科室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值得借鉴。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质量管理不再以科主任为主,而是全员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在圈会上,品管圈成员脑力激荡,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激发;在对策实施过程中圈员轮流担任质控员,不仅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并且达到共同帮助与提高,既充分发挥圈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又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持续质量管理;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6(b)-0172-03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s

LI Yu-mei PENG Fu-ni LIU Chun-xia

Hospital Supply Room,Tangxia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Dongguan 5237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s. Methods A team of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 was established in January 2013.A more adaptable criterion was initiated for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on the basis of the industrial standard for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initiat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A selective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disinfection supply workflow in a monthly basis,and such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no less than 8 times annually.Conditions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ne year after the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working quality regarding recycle,classification,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examination and package,sterilization,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supplies all improved.The number of disqualified items pared with before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management;Disinfection supply room;Hospital infection

在如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仅医疗技术要过关,医疗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尤为重要,医院消毒供应室便是保障科室之一。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后勤保障供应科室[1]。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效果,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对此,本院2013年1月开始对医院消毒供应室开展持续质量管理,本研究探讨持续质量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考察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质量,包括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其中2012年为管理前,2013年为管理后。

1.2 管理方法

①成立持续质量管理督导小组:由质量控制办公室、护理部、医院感染办公室、消毒供应室组成专职质量控制小组,制订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考核等持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②建立文件化的持续质量管理体系[3]:根据原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的行业标准》[1],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3部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最新消毒供应室管理技术规范及指南,按2000版ISO9001标准建立消毒供应室持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③用自行编制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评介标准》,每月定期对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抽查1次,全年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次数≥8次。

1.3 评价办法

对管理前后的消毒供应工作流程质量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以P

2 结果

开展持续质量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七步骤: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不合格数量减少,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后勤保障工作能否到位,除了具有相应消毒设备、场地等硬件设施外,也需要其强硬的软件实力作为后盾[4]。作为一个保障部门,为使其发挥最大功能,得需要一个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研究发现开展持续质量管理办法后,不仅增强了医院的管理水平,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器械物品的无菌质量[5],使各项操作更加标准、合理、科学化,建立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经过持续质量管理后,消毒供应室的七步工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发放工作质量均有所提高,体现在对各个流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不合格数在减少,认为是因为在逐步开展持续质量管理的同时,管理工作也逐步进行加强和改进,说明其管理水平在逐渐增强。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破窗理论”[6],吴开凤[7]将其理论进行环节质量管理后,提高了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及风险意识,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合理化,提高了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本文采取的质量控制各个流程办法有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本文采取的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制度,抽查消毒供应室的灭菌物品是否合格,使得消毒供应整个流程的工作人员更加有无菌意识,从而保障了医疗器械物品的无菌质量。

在持续质量管理中,发现“管理者”起着关键性作用。有学者曾提出成立“品质圈”[8]进行质量控制,并且有学者研究的“品质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不合格灭菌器材的数量,提高了医疗器械物品的灭菌质量[9]。这种管理模式与本文也有不同之处,体现在将质量控制办公室、护理部、医院感染办公室进行组合,让其互相配合[10],形成一个专家型的管理团队,该团队参与制订质量控制方针到质量考核,到后期的质量改进,其具有专业性强、经验足、任务明确、责任心强、专职的优点。这在国外已经开展,如美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技术手册――《Central service technical manual》[11]就是由美国消毒供应专业学术团队所制订的,即美国消毒供应协会,消毒供应管理人员不仅仅需要的是医学、护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对器械设备、工业生产流程、技术指标等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专业的科学管理团队将是直接影响无菌物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质量标准是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准备无菌医疗器械物品过程中,从污染到无菌整个处置过程应达到的无菌质量要求。冯秀兰[12]曾经提出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医院消毒标准体系,标准的制订是为了使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更加规范,具体、准确和可操作、科学的质量标准是衡量消毒工作质量的尺码。陈琼芳等[3]提出引入ISO9001国际标准,建立文件化的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体系,此处本文也采用了该标准中的相关准则,并结合了本院实际情况实施开展。同时制订详细的考核标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通过考核来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此外,还推行了质量改进办法,这是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查漏补缺,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改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3],并对此进行根本原因分析[14],以此提高医疗器械无菌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大家的创新意识,促进消毒灭菌学的发展[15]。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Z].2009.

[2]朱杏花.浅谈供应室管理的方法[J].现代临床护理,2005, 4(4):59.

[3]陈琼芳,廖玉联.ISO9001标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理杂志,2004,21(11):35-37.

[4]于翠香,梁云霞,吴可平,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及实施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60-661.

[5]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1399.

[6]沈春玲,任志芳,吕雪丽.破窗理论在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22):21-25.

[7]吴开凤.供应室应用破窗理论在环节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5):617-619.

[8]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9]欧少青,郑淑华,张婉君,等.品质圈活动在提高供应室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护理学报,2006,13(5):87-88.

[10]华九月.临床护士与消毒供应室工作配合问题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4):73-74

[11]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lthcare Central Service Materiel Management.Central service technical manual[M].Albuquerque:IAHCSMM,2007.

[12]冯秀兰.建立本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技术新的管理机制[J].护理学报,2012,19(11):1-3.

[13]宫玉玲,王华生,梁树森.中心供应室的形成及其技术进步和发展[J].护理杂志,2000,17(5):56-57.

[14]曾月英.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19-21.

篇5

[关键词] 市场经济;护理管理;质量改进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on efficient methods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in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Methods Analysed the problems in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under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Take the quality control system,deepen the quality meaning control and construct high diathesis nursing group are useful.Results Nursing Service is suitable for the reform and satisfies the need of patients and society.Conclusion Under the new complex conditions of nursing,constantly study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thods are useful for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market economy;nursing management;quality improvement

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医院面临激烈的市场经济的竞争,护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质量,更直接依赖于护理管理的水平。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面对市场,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探讨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1 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质量管理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护理工作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及在医院护理管理者不懈努力下,质量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表现在管理体制较健全,评价系统较客观,控制的力度较大、措施基本到位,护理质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护理工作的内涵及外延都有了新的拓展,加大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护理质量管理观念与社会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进步和人群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职责越来越重要,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的质量。但目前质量管理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还有的把质量检查应付过关,搞表面形式的工作,护理质量管理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有检查时好、检查后又复旧的现象,没有达到质量管理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护理质量管理,特别是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与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 护理质量的评价系统与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的矛盾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系统应运而生,评价指标在分级医院评审和推动整体护理的深入等工作中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监控作用。但目前随着医疗形势的变化,相对应、相匹配的指标评价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需求为宗旨的护理质量的高低,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对护理工作面向市场需求的指导性不够,可操作性不强,控制点不突出。

1.3 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与提高护理基础质量之间的矛盾 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是造成当前护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1],医院为了医疗市场的竞争和发展扩充床位,使床护比达不到应有的标准,护理人员超负荷运转。军队医院编制体制调整后,聘用护士成为了医院护理队伍的主要成分,她们相对素质较低,流动性大,思想不稳定,护理队伍出现了较明显的人才断层。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减少了直接服务于患者的时间,表现在基础质量不高,生活护理不到位,危重患者依赖陪伴的现象较普遍。

2 应对医疗市场的护理质量管理新举措

2.1 完善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系统,质控的重点随着满足患者的需求而改进 护理质量评价是判断预定护理目标取得进展的数量和效果的过程,是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标准或目标实现程度的行为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使护理管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2]、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从重视护理工作完成转向重视患者需要,从重视疾病护理质量转向重视人的整体护理质量。我院的做法:一是及时调整质量指标系统,完成了双重评价指标方法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在认真总结实施《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医院的实际适时进行了质量控制的软件研究,设计了评价指标记分方法由原来单项合格率记分法改为“双重比较记分”,这种评价方法,既能反映工作质量,也能反映工作数量,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客观、公正。二是适当调整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了质量控制方向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通过分层次的调研,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大了如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落实率、健康教育效果等的权重与分值,突出重点,增加了对直接为患者服务质量的控制力度。三是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健全质量保证系统。通过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全员质量管理意识的增强,质量评价指标中逐渐纳入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护理负荷、效益指标、技术培训、护士长的行为评价等内容,注意纠正考评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正确认识实际与达标间的关系,重视激励的作用,达到了“三全”即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的目的。

转贴于

2.2 严格护理管理内涵质量的控制,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质控工作的主要目标 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医院的生存发展,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的竞争说到底是质量的竞争,而医疗质量的核心是追求适应市场,患者满意。针对护理管理的特点,我们在强化护理内涵质量建设的工作中,首先是把抓护理安全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陷,没有安全就没有质量。在社会法制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加强全员知法、懂法、守法的教育,重在强化慎独、维权、精湛、举证四种意识[3],防范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其次是抓服务质量突出特色。确立服务意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是医院立足于社会,并赖以生存发展的方向[4],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创建护理服务品牌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中[5]。几年来,我们通过创建以人性化服务为主要方向、以规范化素质训练为主要方法、以开展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实行首问负责制为主要途径、以提高患者满意度为主要目标的“五个为主要”的工作模式,全面提升了服务质量。其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5%以上,在多次的武汉市卫生系统组织的检查中,医院护理服务质量都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2003年医院被评为武汉市文明服务示范医院,2005年又被评为全军先进医院。再次是抓环节质量注重流程再造。环节质量重在过程的管理,重在细节的控制,控制好关键人、关键部位、关键时段、关键技术[6],重在优化流程,实施标识化管理。我院适时修订了疾病抢救预案,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不断改进排班模式,尝试倡导为患者提供超值的感动服务等,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建设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打造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 市场的竞争既是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因此,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无疑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为提高新形势下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严格继续教育的学分制管理,重在培养护理管理的骨干。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提高全员的学历教育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管理的骨干,通过竞争上岗,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的护士长活跃在临床一线,发挥了管理职能的作用,管理创造了效应。二是依托医学专科中心为平台,专科护理形成特色。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重症监护、器官移植、伤口护理、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指导小组,积极开展培养临床专业护士的探讨,逐渐形成了在ICU、CCU、急诊急救、伤口护理、静脉治疗、糖尿病等方面的护理特色和优势品牌。三是开展护理科研,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求发展。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管理中的难点,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方法,重在立足做好基础护理的研究、挖掘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提高患者满意率的研究、医疗市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应的研究等。几年来,医院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创新,用创新的实践推进护理学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丽萍,夏淳和.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护理学杂志,2005,20(2):60.

2 陈欣怡,马继红.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护理质量评价方法的新思路.护理管理杂志,2004,4(4):1.

3 孙淑华.新形势下防范护患纠纷的探讨.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4,18(6):63.

4 阐玉美,孙丽华.新形势下护理管理的思考.护理研究,2005,30(7):139.

篇6

2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成功的医院都是以优秀的员工为基础。高玲将PDCA循环引入到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质量管理中,经过两年的实施,该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质量管理工作达到了标准化、流程化,效果明显。任定玉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运用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调查和分析护理人员对护理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并实施该项目,同时做好效果跟踪和信息反馈、总结经验、循环反复,不断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后护理人员对继续教育质量满意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整体护理质量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

3护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孙树英将PDCA循环法运用在门诊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调查PDCA循环法施行前后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护士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PDCA循环法施行后,门诊急诊输液相关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护士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庄素芳等实施了护理隐患查找制度,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对查找出来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就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明显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投诉,增强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院内感染管理杨小燕通过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控制白血病患者PICC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ICC导管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进行PICC导管护理,在计划阶段对既往PICC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订初步的护理计划;实施阶段为PICC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护士按照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护理;在检查阶段护士每4周及在患者PICC导管停止使用后进行检查,评估护理效果及护理不足;在处理阶段护士巩固已取得的护理效果,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显示护理组导管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蔡珺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分析和讨论可能影响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因,确定阶段性的主因,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组成监控小组科学规范地进行监测,将结果报告并反馈;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商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成功的经验予以标准化,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解决。结果显示,在导入PDCA循环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明显加强,管理质量显著提高。

5临床护理带教管理沈立燕在断指再植的护理实践教学中使用PDCA循环,参照PDCA循环的4个阶段实施教学计划,比较实施前后教学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张红艳等为了比较PDCA指导下的临床带教方法与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对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的差别,将护理实习生和带教老师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和PDCA指导下的新临床带教方法,学生在出科时用有效临床带教教师特征评分表为自己的带教老师打分。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护理临床带教教师有效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DCA指导的新带教方法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带教有效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6病区环境和物品管理病区环境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医疗环境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影响。在病区卫生工作中,病区卫生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但由于卫生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接受能力差,在日常工作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医院感染的隐患。陈正琼等针对此情况对病区卫生员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法。PDCA循环法实施两年后,卫生员工作质量合格率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病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医疗废弃物是病区重要的污染源,熊雅等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医疗废弃物的管理,运用PDCA循环法对医疗废弃物的来源及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管理监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分类、标识、终末管理。结果显示护士的环境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减少了对病区环境的污染。

7其他PDCA循环法在健康教育管理方面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黄小兰等将PDCA循环运用在龋齿儿童健康教育中,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儿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患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患儿行为的改变程度、家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除了在上述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PDCA还被用于护理科研的管理,以促进护理科研的发展。

篇7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

3.医院营销管理

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

7.医院信息管理

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医院管理创新

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篇8

【关键词】 构建 持续 改进 医疗 管理 体系

目前我国的医院,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体制的逐步健全,如何构建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是否完善、是否有效,对医院工作能否快速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院在多年的工作中,逐步总结,尝试建立了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1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基础是全程病例管理

全程病例管理是“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在医疗服务与医疗质量基础上,通过明确医疗工作中的服务流程,对患者自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实施动态、有责任人、有沟通、有反馈、有评价、高质量、全过程的服务[1]。全程病例管理涵盖门诊的各个流程,以及住院护士及医生的服务流程,重点有查房流程、会诊流程、手术流程、抢救流程、检查检验流程、信息沟通流程、出入院流程等,它是整个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所有的工作将以此为平台,逐步开展并深入。

2 基本医疗质量管理是关键的技术保证

基本医疗质量管理涵盖医疗质量建设的制度保证和技术保证,包括对医生的基础质量培训与考核,各种操作常规的熟练程度、疾病诊治的理论基础、病历书写质量等。通过基础质量把关,对医疗质量的风险做到技术保证,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3 病例分型

通过运用病例分型管理,可有效的加强环节质量管理。病例分型是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数字化考核,它根据疾病的特点及治疗过程的变化,将疾病分为A(单纯普通型)、B(单纯急症型)、C(复杂疑难型)、D(复杂危重型)四型,通过对病种治疗效果的评价,确定科室、管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质量效果。主要评价指标有:危重率、P值、优良率、综合值、平均住院日、诊断符合率、三日确诊率、药品比例、人均医疗费、日均医疗费、人均药费、日均药费等。病例分型改进了管理方法,对于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4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针对特定的一组患者使用标准化的、综合多学科的过程来调整医疗行为,对病人的治疗要依据事先制定的基于时间或治疗结果的流程表顺序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治疗结果[2]。本院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不是单纯机械的执行,而是与病例分型结合进行。针对病例分型的A、B、C、D四型分别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诊治方案,实现了对同种疾病诊治过程的分层管理,满足了更多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转贴于 5 病种质量费用管理

对住院病种进行分类统计,明确了各科收治病种范围。在结合诊疗常规及医疗市场的需求下,确定了259种疾病,进行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作为单病种的质量保证,对259种单病种逐一进行了临床路径的设定,明确了单病种的准入范围、治愈标准、每日治疗内容、每日费用、住院天数、总费用等[3]。让广大患者用较低的费用,使常见病、多发病得到高效、优质的治疗。单病种并不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覆盖范围广、费用低,实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让群众对医院快捷、高质量的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加强了医务人员对于基础疾病的诊断治疗能力,强化了基础质量建设。通过单病种质量费用控制,增强了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1]。

6 临床审计

临床审计由医疗、护理、经管专业组承担,以临床工作为主导,按照预定计划,对所有指标体系依据时间、医院工作重点,有计划、有组织的全方位审计,涉及医疗、护理、行风、经济运营等多方面,突出对医疗质量、工作流程、治疗效果、经济运营的检查,评价与持续改进医疗工作,实现对临床工作的动态监控,从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临床审计将医疗、经济监管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临床科室,引起管理者和医院员工对科室运营的高度关注,形成全院上下对医疗运营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医院文化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患者满意,患者满意度提高才是评判管理体系有效与否的关键指标。从医院文化来讲,只有把医院文化作为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各项工作融入到医务人员的日常行动与思想中,才会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使医院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奉刚,张卫富.医学模式与临床医学实践.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22):103~106.

2 朱士俊.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594~596.

篇9

关键词:单病种管理 临床路径 医院管理

前言

医院是卫生事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医院单病种实施管理,不但可以有效地保证医疗质量,而且能够节约医疗资源,因此加强对医院单病种管理已经显得很重要。如今对医院单病种管理逐步成为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单病种的管理,卫生部在2005年提出了“单病种医疗信息公示制”,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实施的临床单病种管理的经验,形成了标准化的医疗管理方法,从而就为诊治过程中实行标准化控制提供了便捷。单病种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单病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加强技术规范等迫在眉睫。

一、当前单病种管理发展的现状

(一)当前我国单病种管理发展的现状

我国在1980年时第一次提出了病例分型分级医疗质量管理,从而就为单病种进行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天津市卫生局在1984年时对30个单病种实施了管理,到1987年时已经对300多个单病种制定出了管理标准。随后又步入了单病种DRGS模式研究领域。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卫生局制定了《病种质量控制标准》文件,首次在台湾林口长庚纪念医院进行试点,随后在各大医院开展实施。我国单病种报表在1997年时初步形成,随后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城市内的大型医院展开了单病种管理工作的试点。发展到2008年,对单病种管理的研究又开始步入了新的领域,严格遵守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文件要求,把单病种的管理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同年卫生部制定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二)当前国外单病种管理发展的现状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了充分利用卫生资源,遏制高额的医疗费用,通过法律手段制定出了定额预付款制,标志着单病种管理医疗费用管理初步形成。

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在1990年对DRGS开展了研究,抽样了一定数量的单病种患者,即临床路径,同时也展开了单病种管理工作的研究。随后,单病种管理在美国众多医疗服务机构得到了普及。在20世纪时,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医疗服务机构也应用了单病种管理,过后亚洲国家也开始试行,并逐步得到普及。

除此以外,对单病种管理的工作不断前进。美国JACHO医院在2000年时逐步实施单病种医疗质量指标评估体系,在2006年提出了工作研究报告,从而就大大提高了单病种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单病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单病种管理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医院对单病种管理工作实施力度不够。在单病种管理工作中,未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从而就不利于医院高效地对病种数的统计和汇总,同时信息较滞后,不能够及时监控临床;二、思想上未得到全面认识。一般而言,实施单病种管理是为医疗服务的,但是很多医疗机构未认识到这一点。尽管多次强调单病种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上未得到重视,对单病种的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些医务人员持着漠视态度,认为单病种管理逐步会发展为单病种现价,而实行单病种现价势必会影响到医疗收入;三、对单病种的管理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由于单病种管理工作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多方面还都不健全。因此,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标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更好地促进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单病种管理的措施

加强单病种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领导并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首先,医院领导要认识到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定期对不同科室开展培训,把单病种管理思想灌输到人们大脑中,从而对不同科室明确了责任,便于更好地落实单病种管理工作。

(二)制定出单病种管理的标准

通常单病种管理的标准包括病种的确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三个方面。具体来讲,病种的确定就是指严格按照卫生局准则制定出考核病种;考核的内容是指根据医院制定的入院条件、日常作息、药物选择、住院费用、出院状况等基本情况严格考核;考核标准就是指在实际考核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保证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三)组建单病种管理小组

为了更好地开展单病种管理工作,在院、处、科不同级别组建单病种管理小组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建立起院长、医务处、临床等不同科室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定期带领各组成员对单病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四、结语

如今对医院单病种管理逐步成为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开展,就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单病种的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加强技术规范等。

参考文献:

[1]江震.《浅谈单病种质量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06

[2]黄葭燕,陈英耀.《临床路径的研究现状及特点》.[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05

篇10

在1999年4月召开的中国卫生改革理论与政策高层研讨会上,“发展医疗卫生产业”被提上了议程,产业强调的是把产品(服务)推向市场,产业化有利于让病人提高医疗消费观念,拉开医疗消费档次,吸引更多的人在多样化选择性消费中进入医疗市场。[1]这就意味着医疗市场的竟争将更加激烈。医院是一种服务性组织,医院生产的“产品”是服务性产品,为了求得医院的生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则成为医院各级管理者的中心任务。护理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使得服务性体现的更加鲜明,如果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不能紧紧把握优质、高效、经济、便捷的服务原则,也同样会在医疗市场的竟争中失败。医疗卫生改革带来了新的质量观点:首先是能提供良好服务,使病人伤害最小;其次是在各个医疗环节上重视期望的收益与亏损间的平衡。[2]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是医疗服务产出效果的标准。因此,护理质量管理的定位也同样应该建立在护理工作是否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上。

90年代在护理界开展的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逐步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帮助人们掌握以健康需求为目的的预防、治疗、护理的知识,不仅充实了护理工作的内容,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为医院增加了在医疗市场中的竟争力。但是,现有的护理质量评价内容与方法却没有一个大的突破,重点仍停留在对护理技术项目和临床护理流程的评估,如技术操作合格率、年度褥疮发生数、病区管理质量合格率等。对于能够反映一般健康状况的指标如病人接受心理护理的结果、健康教育的知识掌握率、出院指导的准确率等都未能列入到护理质量评价的内容中去。其次对于护理成本与概念也尚未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果在质量管理的导向中不能体现出从护理管理者到基层护理人员均有参与成本计算与控制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就无法面临高质量和低成本的局面。所以护理质量管理应顺应医疗卫生改革的方向,方能推进护理工作的改革。

2护理质量管理应进一步体现现代质量管理思想

传统质量管理认为:达到“符合性”技术标准就是高质量;质量问题是作业线的恶果,过分强调工人文化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对质量的影响以及不能追求“零缺点“。多年来,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也仍然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制定15项基本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时,符合临床应用标准的着眼点是放在板正的一招一式上,还是放在病人的舒适与需要上?有一些质量标准都留有一定的余地,是否容易给人一种达到标准值就是最好的错误导向。比如危重、一级护理病人合格率为95%,还有允许出现0.5%的护理缺陷的可能,无形当中就使护士会认为0.5%的护理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原谅自己工作的不足。这种以质量标准适应现行状况,留有余地的管理方法,不仅使病人得不到100%的优质护理,也容易增长护士视工作出纰漏习以为常的惰性,有碍于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

正确的质量概念是质量管理成功的保证。纵观国外学术界给“质量”下的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满足消费者需求”。[3]菲根鲍姆将质量管理定义为“是为了在最经济的水平上生产出充分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产品,而综合协调企业各部门为保证与改善质量的有效体系”。在克劳斯比提出的零缺点的质量管理理论中也提出“质量管理的标准是零缺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提高质量的良方是事先预防,不是事后检验。”[4]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应该吸取这些先进的现代质量管理思想,进一步形成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护理质量的概念应该从满足病人健康需要的角度去定义,而不应该局限于对病人日常性活动的服务上,也不应该将其简单的定义为服务态度的优劣。护理质量的评价主体应该从护士做了什么转向病人实际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是否是他所需要的。护理质量的控制应加强前馈控制行为,克服反馈控制中因时间差而给病人带来的不必要的护理缺陷,使控制变的积极而有效。护理质量的标准应更加具体和细化,让护士充分了解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