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篇1

【关键词】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体格检查 操作 规范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81-02

1 对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内涵的认识:

健康体检科的医生几乎都是从临床科室转岗而来,对于以前从事的临床诊治过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对于健康体检来说,则需要对健康体检、健康管理的概念及内涵,重新学习和认识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

随着健康体检概念的逐步深化,健康体检服务与常规医疗服务有着很大的区别。[1]临床医学查体:医师通过视、触、叩、听、嗅等感官检查或借助器械、仪器以及和被检者的语言沟通,对被检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做出准确的描述和判断的过程。健康体检:医师通过视、触、叩、听、嗅等感官检查或借助器械、仪器以及和被检者的语言沟通,对被检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健康干预的过程。

在《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对中国的健康管理及健康体检等概念均有阐述:[2]

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概念与内涵:健康体检是指用于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评价与疾病风险预测、预警及早期筛查的一种医学行为、方法与过程。健康体检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手段。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健康风险的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与控制的全面过程。通过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调动社会每个成员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回报。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集生命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学。

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健康体检的定义: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

专业性健康体检最大的特点之一:将健康管理的观念引入体检结构,更加强调在体检过程中的信息发现和信息积累,针对每一个个体进行资料分析,找出影响身体健康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措施。

专业性健康体检的特点之二:将健康管理应用于医疗机构的体检服务,如同临床的诊疗常规一样需要把体检的目的、意义、流程、后续服务等规定下来。

2 健康体检中体格检查规范的实施要求:

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在我国兴起时间比较短,其健康体检的服务模式、技术标准、操作规范均不完善和统一。为此,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加强健康体检工作的管理,保证健康体检质量,促进健康体检规范有序进行提供了重要依据。在“规定”中,明确了健康体检的概念,执业条件和执业规则。这是从事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必须知晓和严格遵循的。同时制定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讨论稿)》,规范了健康体检的操作规定,明示必须按照“目录”开展健康体检,为提高和确保健康体检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目的和核心是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3]

2.1 健康体检操作规范管理的前提: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健康体检作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为获取准确、有效的信息,体检操作也应该实行科学规范化的实施与管理。在没有“规定”和“目录”出台以前,我们中心通过以下措施来规范我们的工作。

2.1.1 制度管理规范 制订工作手册和体检操作规范手册[4],严格规范体检中心所有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各项工作。

2.1.2 体检医务人员规范管理 是经过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具备相应的职称证书;基本是副高以上专业医师。体检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齐全、技术精湛、操作规范、医德高尚的体检医师专业队伍。各科体检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正确掌握各科体格检查的操作规程,体检标准和体检内容。

2.1.3 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要求的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步骤。体格检查必须按照规定的体检项目依次进行检查,不得随意增减,不得漏项,漏检。

2.2 体格检查项目设置及操作要求: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讨论稿)》制定本单位的《健康体检项目目录》并按目录开展健康体检。

卫生部制定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讨论稿)》中设置的“基本项目组合(基本套餐)”是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要求的健康体检所必须和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包括:一般检查,物理检查,仪器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中仪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由专业医技人员规范操作及出具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及物理检查)是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口腔科等)基本而系统的重要检查之一,是各专科医师应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的感官并借助简便的检查工具的使用(如听诊器、叩诊锤、量尺等)来客观地了解和检查人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方法,是最基础的检查环节;亦是保证体检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健康体检程序和技能中是十分必要和不容忽视的[5]。是对健康体检医师最基本技能的考验。其方法包括视、触、叩、听、嗅诊。检查过程中,检查者动作要灵活、协调、轻柔;检查手法要按步骤、正确、熟练,不使受检者感到不适,又能获得最满意的结果。要不断学习做一名训练有素的医师,应学会用最简练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使受检者知道要做什么;应尽可能得到受检者的理解和配合;受检者准确的体检位置和配合决定了体格检查的结果。体检医师应严肃认真、仔细规范地按标准进行操作和记录,并结合收集的信息,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对受检者的情况提出检查意见,为其综合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医学依据。体检医师的物理检查的实践活动不可能由先进的医疗技术所取代、淡化,而应该是相互补充。对于可疑问题或检查结果不能完全确定的,用仪器补充和修正,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如:乳腺病变,不能以B超或钼靶替代;物理检查对乳腺、直肠、前列腺等检查具有不可替代性。检查项目应统一规范,以避免漏诊和误诊。易漏诊和误诊的学科是外科和妇科。如乳腺的触诊易漏诊结节和增生;妇科检查与超声不符等。要保证体检质量还必须付出必要的时间成本,压缩检查时间带来的质量问题将会在后期显现出来[6]。应该建立对某一岗位、某一项目的最低的检查时间,以确保检查的质量。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任何医疗文书和实际操作不到位,都可能为医疗纠纷埋下医疗隐患,因此,必须规范体格检查操作,以减少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避免体检行业可能面临的诚信危机。[7]同时还要注意体检环境、温度,要让受检者感到舒适;最好是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要注意隐私性,具有单独的检查空间、性别分开。

2.3 健康体检中体格检查内容规范操作及注意事项:

各学科检查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

2.3.1 一般体格检查注意事项:

项目包括:血压、体重、身高、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血压测量:首先要校正血压计,其次要注意受检者是否禁烟及饮茶、咖啡等兴奋性饮品,消除活动或紧张因素等,否则血压就会有误差。测量体重、身高时要提醒受检者注意正确的站立姿式和;空腹、进食、憋尿等亦会影响血压值、体重、腰围的客观准确性。

2.3.2 内科检查注意事项:

内科检查还包括病史采集;一般在内科检查时通过问诊收集。有的体检软件将此项归到一般项目内以问卷填表形式收集。包括目前的健康状况、现有疾病和既往病史,生活方式,家族史等,最近三年的健康体检情况。病史采集涉及到个人隐私,无论是采用询问或问卷填表形式均应注意方式、方法,将此项程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向受检者加以说明很有必要,以取得受检者的配合。

内科体格检查 重点关注心、肺、肝、脾,腹部注意有无异常包块及压痛部位等。体检记录应客观、准确。内科检查经常发现以下问题:如肥胖、高血压、胸廓畸形、肺气肿、心律不齐、心脏杂音、不同性质的腹部压痛及包块等,应引起相应的关注和采取相应的治疗。

2.3.3 外科检查注意事项:

体格检查 重点关注皮肤、淋巴结、甲状腺、脊柱、四肢关节,女性要注意的视诊和触诊的操作技巧,如视诊注意其对称性、表观情况、、腋窝变化等;触诊时体检者位置、顺序和内容等。男性要注意外生殖器、前列腺及直肠指检等。直肠指检物理检查本身具有一定缺陷,需要主观判断,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医生自身不断积累的经验。

外科体检经常发现以下问题:甲状腺肿大或结节,肿块,包皮过长、疝气、精索静脉曲张、内外痔、前列腺肥大、下肢静脉曲张、直肠疾病等。

2.3.4 妇科检查注意事项:

主要检查外阴、阴道和内诊;宫颈涂片 或液基涂片取材方式要到位,体检时要防止交叉感染,垫单或纸单须一次性使用。

妇科体检常发现的问题:宫颈糜烂,宫颈炎、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炎,对发现妇科恶性肿瘤,特别是早期发现宫颈癌有重要意义,是妊娠后妇女应定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2.3.5 眼科检要事项:

器械准备 视力表要随机更换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

眼科体检常发现以下问题:近视、远视,沙眼、结膜炎、色弱、色盲、白内障及眼底病变等。眼科体检对防治眼疾和预防失明起到积极作用,是中老年人应定期检查的常规项目。

2.4 体格检查操作规范的意义:

规范体格检查操作,其目的和核心是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是开展健康管理的前提和基本手段;是准确、客观、全面了解和掌握受检者健康状况的最佳途径和基本方法;是早期发现和诊疗各种疾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目的;是为下一步健康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的良好方向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减少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避免体检行业可能面临的诚信危机。

参考文献

[1]冉炜,医学模式的演变与健康体检医学的发展[R]2008年健康体检信息评估与后续管理服务高级师资研讨班讲义15~17.

[2]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杂志2009.(3)3.143.

[3]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体检中心主任高峰论坛-―健康体检技术规范与实施[S]2010.5.22.武汉 1~10.

[4]常洪,邵庆华主编,王嫱,熊川副主编,健康体检操作规范手册[M]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9年9月.

[5]许莹,健康体检中物理检查的规范实施[R]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体检中心主任高峰论坛49~51.

篇2

关键词:HSE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企业HSE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实施意义

(一)企业HSE管理的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HSE管理,即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健康是指企业员工的身体健康,心理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安全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劳动条件良好,员工的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有足够保障,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是企业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最根本前提;环境指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力量或作用,以及人与自然因素之间形成的生态关系。企业HSE管理是在综合了这三种理念要素并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模式进行融合后而构成的一种动态的管理体系。

(二)企业实施HSE管理的意义

企业实施HSE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使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帮助企业走向世界,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样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企业HSE管理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一)实施企业HSE管理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当前时代下,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占有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位置。HSE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通用的标志体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生产过程中的人放在第一位,相比于过去“重生产,抓效益”的这种“以物为本”的思想,HSE管理体系中强调的“健康、安全”的理念要求企业必须重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全,这种做法更有利于鼓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劳动者以及企业财产的安全,在做到“零事故、零伤亡”的同时,也能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为企业营造一个良性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实施企业HSE管理能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保障企业工作顺利安全快速完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同时HSE管理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HSE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健康、安全、环保”意识。这就意味着企业在实施HSE管理的同时,也要提升领导员工的HSE管理素质,让HSE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直至企业形成一种HSE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又影响着企业生产工作的进行。具有高度HSE管理文化素质的员工不仅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生产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还能间接的起到提高生产劳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比如在1999年辽河石油勘探局钻井一公司与壳牌石油开发公司合作的清22深A井钻井工程项目中,辽河石油勘探局学习引进了壳牌公司先进的HSE管理体系,在充分做到了保障劳动者人身健康、安全以及企业财产安全和周边环境保护的同时,不仅实现了“零事故,零污染,零误工”的目标,还提前13天完成了钻进作业,共为企业节约下106万美元。可见,实施科学系统切实有效的企业HSE管理体系,在起到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保障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作用的同时,成熟的HSE管理体系还能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三)实施企业HSE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拓宽海外市场,带来长远效益

企业HSE管理重视保障人的身心健康,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及企业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企业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的管理,具备先进的安全性高的机器设备,具备拥有足够HSE素养的人才。这也就是说,实施HSE管理,将促进企业在“硬件”更新和“软件”更新上加大力度,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生产关系,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由于中国对于HSE管理体系的意识形成较晚,而国外的大型企业基本都具备高度成熟的HSE管理办法,国际对于HSE管理体系早已达成共识并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国际惯例。所以加强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建设,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程度,而且还能帮助企业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只有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机制相统一、采用科学系统的HSE管理体系,企业才能顺利走向世界,拓展海外市场,从而取得可持续的发展,并获得长远的效益。

三、在实施企业HSE管理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领导者应当注意不能重经济效益而轻视HSE管理

因为HSE管理体系的核心重点是“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这就说明,领导在实施开展企业HSE管理机制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HSE管理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先进管理办法,如果领导对HSE的理念不重视,而是如同十几年前一样只知道一味的“抓业绩,重效益”,那么企业实施HSE管理也将成为一句空话而无法得到有效执行。“抓业绩,重效益”只是注重眼前可见的短期效益,实施HSE管理机制则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效益。

(二)在实施企业HSE管理时要贯彻“持续改进”原则,建立动态的HSE管理

在企业实施HSE管理时,不可产生“一劳永逸”的错误思想。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时刻注意对生产安全隐患的审查,对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审查,对员工素养意识的审查。要在严谨科学的审查管理中,时刻针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情况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变化,建立动态的HSE管理体系。

四、结论

在国外大型企业早已通用HSE管理体系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应该紧跟国际先进惯例,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积极开展企业的HSE管理机制建设。只有实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护环境”的企业文化,建立贯彻“健康、安全、环保”的HSE管理体系,用科学先进的管理办法来指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生产管理;价值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的安全事故,绿色和平组织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认为该事故共造成9.3万人死亡,27万人致癌,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调查该事故的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作为当前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对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1)安全文化的概念分析

安全文化,从狭义方面来讲,主要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从广义方面来讲,为建立起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变得更加安全、康乐、长寿,使世界变得友爱、和平、繁荣而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诸多观点的考量,结合我国安全生产过程的现状,我认为安全文化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安全文化是人类为防范(预防、控制、降低或减轻)生产、生活风险,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企业持续发展所创造的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总和。

(2)安全文化的内涵

综述所述,安全文化具有以下方面的内涵:

1、安全文化是人类生活、生产实践所创造的。安全文化取决于决策者、管理层和员工。安全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扭转不良的、落后的、应该被淘汰的观念,弘扬那些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的、科学的文化。

2、安全文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生命安全、健康保障、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我国矿山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办,就是因为企业的短期行为和趋利主义。

3、安全文化建设包涵安全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的建设。

二、安全文化的价值探究

1、安全文化有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增加企业效益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2、安全文化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1)超前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长远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警钟长呜,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3)人本意识

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效率意识

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3、安全文化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政府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软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安全理念、企业使命、安全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4、安全文化有利于实现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

篇4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特点;建议

一、绿色管理

1.绿色管理的意义

我国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其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而这种环保意识也深入发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例如人们会关系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保护环境,构建绿色经营体系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现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谐环保的,绿色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什么是绿色管理,如何实现绿色经营和管理是现在企业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只有真正的实现了绿色经营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够在长远的竞争和发展中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管理是在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管理的概念

关于绿色管理,主要有这么几个概念即绿色论证,绿色观念,绿色生产和绿色设计。(1)绿色论证-主要是指环境管理的一种宏观机制,主要是用于检验企业生产经营或者管理是否是预防环境污染的或者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企业需要积极的得到绿色论证,这样企业才能向外显示出企业想要积极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2)绿色观念-主要是指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绿色经营管理概念运用企业的每个一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有效的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文化。(3) 绿色生产-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绿色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减低能源消耗,节约国家和企业的资源,同时防止或减少污染为目的进行企业生产活动。因此,绿色生产也可以称作为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实现绿色生产,可以在节能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防止污染,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4)绿色设计-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的前提,它是以一种技术形式存在的。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在进行企业商品设计的时候,将绿色环保元素或者绿色环保概念融入进去,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的商品是绿色商品或者具有绿色商品的性质。由于将绿色设计概念融入到企业商品设计中,这个时候商品的选材,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商品完后废弃材料的处理等都需要考虑到绿色设计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绿色管理。

二、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优势

1.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环保意识,绿色经营等是我国企业现在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唯有主动积极的接受绿色经营的概念,进行绿色管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另外,企业进行的有效的绿色管理,还可以促使企业建立绿色经营文化,从而树立正面的企业绿色形象,因而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同时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减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绿色管理的同时,需要做的新技术的引入和新技术的创新,因为绿色管理需要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而企业在技术上的革命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符合环保法规和法律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都有严格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的开展绿色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积极的配合我国对企业生产环保方面的规定,做到减少污染,不随意浪费资源,生产绿色产品,可以向社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3.适应绿色消费趋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态度等也在不断的改变,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或者天然无公害的产品,人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绿色消费模式。在我国,绿色消费的概念已经贯彻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在超市里面,很多人不再单单关注商品性能和价格等,而是更加关注商品是否是无污染绿色商品。所以企业为了建立良好的客观关系网,保持和扩展企业客户的数量,企业需要尽可能快速的实现绿色管理,制造和销售绿色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三、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措施

1.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企业要真正实现绿色管理,其核心是实现绿色产品的的生产,这样才能建立起绿色企业的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绿色生产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需要处处体现绿色管理的概念。首先企业要实现绿色采购,即在给产品选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使用可再生或者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同时也需要考虑选择那种生产完后产生的废物污染少的原材料。然后企业要实现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得产品再使用完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即把可以变废为宝,增强产品资源的可利用性。在产品生产工艺上,要实现绿色工艺,即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实现环境污染最小的工艺生产,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加工。在产品的包装上要尽可能是实现绿色包装,即包装材料最好使用那种污染染,无毒并且容易降解的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做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实现企业绿色理财

绿色管理概念也需要贯彻融入到企业的利润计算,成本核算等相关的财务计算活动中,将企业的效益和成本的绿色化概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的绿色核算,绿色审计以及相应的绿色会计。这里所说的实现企业绿色会计,不仅仅包括企业在会计计算时考虑到企业资源,产品,材料等核算上实现绿色经济,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其他资源如废弃物等也要加入的会计计算中,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做到不浪费,不污染,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的绿色循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环境相关的设备,组织等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估。特别是在企业审计方面,需要实施绿色审计,通过政策借鉴手段判断企业是否遵守了环境保护的规范,实现了保护环境的客观目标等。

3.推广企业绿色营销

营销活动是指企业为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或提升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等而开展的一系列宣传企业文化,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和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传播等,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以及企业相关的文化,产品,服务和品牌等。而绿色营销,则是指在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如企业在进行产品促销时,其宣传用的工具,促销的商品等都需要采用绿色可以再生材料,使用绿色包装如环保袋等。并且营销活动需要的成本核算等也需要进行绿色计算,将环保的成本加入到整个营销活动成本计算中,制度促销产品的绿色价格。另外还需要鼓励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同时企业本身也需要提供绿色售后服务等。总而言之,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产品定价,市场调研,促销活动和产品研制等营销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以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 为指导,使得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4.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

要让企业内部员工和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到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绿色文化。建立了绿色的企业文化,其管理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制度上,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绿色管理 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执行绿色管理的职能,包括设立绿色认证部门,负责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的认证工作,并且负责企业 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塑造者,要树立 绿色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树立绿色员工形象。企业管理人员应先提升自身环保 意识,与员工充分沟通,将清洁生产理念纳入企业经营文化,从而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就是品质"的观念,以绿色的文化 氛围来塑造企业。

5.积极申请绿色认证, 建立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

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还需要积极的申请相关的绿色认证例如ISO系统认证,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或者标准的绿色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绿色管理的长久有效的实施。一方面,ISO系统认证是一种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这种认证可以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能量消耗从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得到了ISO认证,就说明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符合环境质量检测的,而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越来越关注该产品是否有ISO认证标志。因此,一个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并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需要尽可能的得到ISO认证。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系统,也是实现企业绿色管理的必要措施。通过建立该系统,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采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具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和规范,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绿色管理可以有效的实施和完善。并且通过系统中的各环节审查和不断改进,该绿色管理系统就会越来越完善,因而整个企业的绿色管理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四、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就需要做的绿色管理。从管理观念上开始创新,将绿色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中。企业只有积极及时的实现绿色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 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5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学业、情感、就业、创业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出现孤独、焦虑、自封、迷茫等心理情绪。大学生正成为社会的心理弱势群体,这一问题应引起全社会、教育人士、家长的高度关注。不良的心理情绪会对本人造成不利影响,制约着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能会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积极应对这一心理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引导方法势在必行。只有培养良好情绪,才能让其充满正能量,社会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情绪;管理;健康;心理

一、引言

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人们逐渐满足与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对于健康的概念及追求也愈来愈强烈。健康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健康,既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心理学上讲,情绪是心理的核心,结合健康的定义不难推出:良好的情绪或是说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健康的一部分。什么是情绪管理呢?情绪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含义深刻的概念,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概念是适应性管理,即是一种应激行为反应,这种应激行为反应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状态。通俗讲,即当遭遇不良情绪时,主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策略。第二类是功效性管理,即突出情绪调节旨在服务于个人目的。第三类是特征性的界定情绪管理,Cihccetti、Ackemrna和Hadr(1995)从情绪管理的动力特征角度认为情绪管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包括生理、认知、体验和行为的动力组织系统,其功能是驱动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特殊的外在环境。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

近几年的新闻报道,马加爵杀害室友、药家鑫失控杀人、复旦宿舍投毒案,负面情绪导致的恶性事件的发生让人不寒而栗,每一桩案件让人心痛的同时也让人们警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或是说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存在一定的隐患,情绪管理必须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就业都息息相关。这些隐患阻碍了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阻碍了与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情绪是作为特殊的因素存在于人的各种认知、感觉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生理和心理的状态,是应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相应的心理和生理的特殊反应,情绪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使作用,是影响人的行为、认知和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犯罪年轻化、少数大学生的自杀事件都呼唤人们对情绪管理的重视,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都呼吁着我们密切关注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需求,控制和调节学生的情绪机制。

三、体育对于情绪管理的意义

1.体育运动可以调节负面的情绪,改善不愉快的认知。

体育运动能增强身体上与认知结构上与负面情绪抗争的能力;体育运动可以缓解由于应对纷繁事件而引起的过度紧张的情绪。规律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健身体,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可以预防甚至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有力保障,体育运动则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唯一途径,通过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会增加个人的成就感,荣誉感,良好的心境、坚强的性格是对抗负面情绪最有效的手段。

2.体育运动有助于生命意义感、生活幸福感感受的提升。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于运动个人可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适度强度,适宜时长的体育运动有助于运动个人幸福感的增强,有助于让运动个人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产生积极良好的心境及快乐的心情,这些都有助于降低焦虑及抑郁水平。但是,正如开始所说,凡事有度为之,体育运动同样需要适度,只有适度适量的体育运动才能发挥其功效。体育运动的时长、强度及频率都会影响这些效果的强烈与否。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3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且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能小于20分钟,至少保持10周,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强个体抗击负面情绪的能力,会使消极情绪以合理的方式方法释放,从而平复心情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3.体育运动与情绪相互影响。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负面情绪有积极影响的同时,情绪也在影响着体育运动。可以想象,怀着一个美丽的心情去参加体育锻炼是享受其中的过程,而因为心情不爽或是情绪糟糕而去参加体育运动则会是另一番心境。所以,要注重体育运动与情绪相互影响的关系,不能走入临时性用运动解决情绪问题的误区,只有规律的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才能逐渐的增强个体抗击消极情绪的能力。

四、结语

现代大学生在课程、学业、就业等众多的压力下难免产生厌烦心理,学习之于的体育活动既可以调节乏味单调的学习生活又能缓解疲劳、赶走苦闷、排解消极情绪。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提高了生命意义感和幸福感,并且提高了管理情绪的能力。从现代教育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出发,学校应注重体育教育在教学组成中的重要地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人际交往能力、调换环境的愉快心境、强健的体魄的目的。如此可有助于其个性的良好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是实现健康的路径。

作者:宋飞 单位:赤峰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6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involves a lo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se,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are the top priority.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are two important respects. We should promote student's self-awareness, make "self" strong enough; Strengthen the life education,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spect life, respect the person's value; Value the personality education, help students carry forward personality. Above content is a college student who urgently needs to address the mental development problems.

关键词: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心理问题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ment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43-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进入到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实践视域。一些高校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原有的管理架构中抽调部分人员组建“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一些高校则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设立“学生事务处”,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实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难题还有很多,而心理问题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历史演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起源于美国的“舶来”概念,不断吸引着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学生事务管理已经在部分高校进入到实践层面。一般认为,“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是一个与“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相对应的概念,而“描述学生事务的有关术语有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事务管理等等”,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1]学生事务”或“学生服务”在我国通常被翻译为“学生工作”。

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概念的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替代父母阶段、学生人事工作阶段、学生服务阶段和发展学生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分别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萌芽、形成和重要转变阶段,发展学生阶段则表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深化。[2]发展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是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和心智,主张教育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尊重生命,弘扬个性,促成学生提升生存意义和完善人格。学生事务管理在我国高校是以“学生工作”的形式存在的,研究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学生事务等同或类似于学生工作。[3]但是从学生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上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仅处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替代父母阶段和学生人事工作阶段,换句话说,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轻教育、轻发展”现象。

2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工作内容上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4]学生活动的概念十分广泛,既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社交活动、 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等,也包括由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指导和组织的大量活动,如社团活动、自治活动、训练项目、培训课程和志愿活动等。教学辅助活动一般包括招生、注册、学术(学业)指导、专业定向和就业指导(咨询)等。生活辅助活动主要是指食宿、新生定向、奖(贷)学金发放、心理咨询和医疗服务等。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则主要包括职员选聘、绩效考核、专业化、机构内部调整和项目管理等内容。

从我国高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上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分散于学生工作(含共青团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以及组织、人事工作之中。一般来说,共青团工作主要对应于学生活动,包括学生社团管理和学生自发活动的管理两大部分。教学辅助活动和生活辅助活动中的大部分工作通常由管理部门为主导,由学生处和教务处负责实施,而食宿部分则多半由后勤集团负责。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在国内高校并无明确的界定,基于组织管理权限的划分,组织人事部门负有更大的责任。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学生事务管理定义为学生工作,那么国内高校现有的学生工作体制很难完成学生事务管理的诸多工作。多头管理历来被管理实践所诟病,从“大部制”的改革创新到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探索,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去除多头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单纯地引入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教育理念还不够,还需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中国化进程。

3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要心理问题

篇7

生命传播课题研究,是传播学的一朵新花蕾,其“新”就新在第一次将我们的生命与传播学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突破了人们习惯理解认识的生命学和传播学的概念。我们沉下心会发现,哪个人的生命不在传播,哪个人的生命不被传播?生命的一切活动,都可视为传播的载体。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甚至有人提出今天已经进入信息化生存的时代。将信息传播作为研究对象的传播学,越来越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并不可阻挡地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通常情况下,传播学被认为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或者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传播活动是人类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因传播而共享信息,通过传播而获得新的知识。人类整体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传播的基础上的。

1982年,施拉姆曾经预言:在未来的一百年中,分门别类的社会科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都会成为综合之后的一门科学,在这门科学中,传播的研究会成为所有这些科学见面的基础。因为要牵涉到这些基本的技术问题,所以综合之后的社会科学会非常看重对传播的研究,它将成为综合之后的新的科学的一个基本学科。

将近30年过去了,我们虽然尚未看到施拉姆预言实现,然而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的普及,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成不争的事实。

传播学,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在过去的六十多年中,通过对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新闻学、历史学的借鉴和融汇,传播学的理论已经有了巨大发展,学者们对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概念、功能、模式、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众多的理论,其研究范围涵盖:传播的本质和概念,传播过程中各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制约,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馈,信息与对象的交互作用,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功能,各种传播媒介的功能与地位,传播制度、结构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

从本质上来看,传播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一种。对于传播过程和传播本身的过分关注,却常常使许多学者忽视了传播活动的这一本质。虽然一些学者也关注到了传播活动的主体是人,提出了“人的信息化”的概念,但是很少有人将传播活动放在生命的本质活动这一视角来进行研究,因而我们提出“生命传播”的概念,将传播活动当作生命的本质之一来建立传播学的学术边界,构建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我们这里所说的生命的概念,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虽然也涵盖了生命的个体,但是更加关注生命的整体。因为在时空的环境里,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个体只是它的存在方式。

生命传播的内容涵盖是广泛的,涉及到了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生物、艺术各个领域和学科。简单地说,生命传播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具有传播的意义和内容,因为传达、传播是人类传播交往的家庭基础和社会基础。

我们今天倡导生命传播的意义,站在生命层面上来传播,将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概念打开全新的、立体的研究视角,同时我们也会因此而更加关注传播的主体。从另一方面看,依此研究方法实施传播,会展现生命的本身,如此将会是更加丰富的、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化程度日趋发展、紧密,每一个生命都实实在在的成为了社会传播的载体,每个人都不可能超越社会生命。人的生命有三种状态:个体的生命、社会的理性生命、本能的自然生命,三种生命又同时融合,个体生命、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相互传递、相互反应、相互作用。如此复杂的传递反应作用过程,正是生命传播内在的机制和传播学所应研究的本质所在。传播学不应仅限于传播的手段、外在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而更应关注生命本身的理性表达本能的传递,也就是说,从生命本身来研究其传播学的意义和深层面的价值,这是生命传播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生命传播提出和研究的价值,在于从生命的本能、价值、质量上探索传播学新的空间及内容、手段、方式、方法,使得传播学展示出更深层的意义,释放出更耀眼的辉煌。

我们每一天最忙的事情就是处理不同的、大量的信息,与人交往,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如何与人沟通,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已经成为了生命、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甚至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如何处理好信息、解决好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生命管理的内容。生命管理实际上就是梳理好我们每个人身、心、灵的内在、外在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使我们的身、心、灵,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达到相对的平衡和谐,这也是我们全社会和人类理想的目标。当然生命传播更多的是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来研究生命管理的问题。

传播学是一门新学科,而生命传播更是传播学的前沿课题。提出生命传播的研究和实施生命传播项目合作推广,将打开生命传播领域新的空间,挖掘其广度与深度,相信生命传播的研究将会对生命管理学、传播学带来更大的生命活力。

生命管理是生命传播的主要内容。

生命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掌握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自身本有的智慧、能量,如何使我们的生命智慧,能量得到最大的释放,产生更佳的效益,关键是“尊重生命的内在秩序,从而达到内外的平衡”,即保持个体生命、社会生命、自然生命这三者的平衡。管理好我们的三种生命状态,我们的生命才可能得到最大的释放。

在生命管理中,我们倡导“智慧生命、智能生命”。

生命如何传播?

了解了自己的生命和生命的共性与个性,便是如何传播的问题了。

篇8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259.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033-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有企业都如同雨后春笋般随着经济发展澎湃而出。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民经济管理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更新。才能使经济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就要先从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现做起。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经营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符合时展的管理模式都是最基本的条件。

1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从实际意义上分析,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其实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但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在这里暂时分开进行论述。

1.1企业管理模式

1.1.1基本概念

什么是企业管理模式呢?企业管理模式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为了实现经营目标所组织的资源和经营活动的框架和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使用的比较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过程重组,生产技术的优化等。虽然这些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当中较为常用且有实际性的效力。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些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效益的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现今的发展趋势,显出疲态。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从原来单纯的盈利性组织向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企业发展。

1.1.2未来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①组织结构扁平化。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采用的都是科层组织的形式,这种科层组织跟金字塔类似。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科层组织凸显出了其优势效果。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下,这种管理组织帮助企业降低了自身的成本,同时提高了产量。但是,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大规模生产已经不再占据市场主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开始向团队型扁平化过渡。管理的扁平化,其意义在于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方式更为系统。

②竞争模式合作化。企业竞争模式化是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为了更好的发挥效益和开创市场而进行的一种合作的运作模式。多个企业的共同合作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各个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来达到共享资源,提高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等目的,合作化在现今的经济型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它能让企业在合作竞争中找到新的契机。企业之间的友好的战略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是有利于中国企业发展的很好选择。

③组织结构柔性化。所谓组织结构的柔性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柔性。有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内部的集团化和分权化的分歧。

2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基础

在对现今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后我们来谈谈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的问题。

2.1基本概念

所谓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管理手段,建立起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管理组织,使企业管理达到更为先进的水平。

2.2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多跟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有关。比较突出的问题有管理思想上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营销机制不健全,缺乏市场开拓精神和意识。管理不严,纪律松弛等等。许多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工作本就薄弱,又一味的追求盲目改革,大大削减了企业管理的组织力量。例如:近几年来许多企业片面的追求股份制改革热潮,认为进行改革是处理企业种种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长期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有些企业更把改制作为硬性指标,而对管理却松散对待,出现了“以改代管”的倾向。企业

3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3.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体系

要实现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建立一个专业的管理系统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如负责质量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负责目标全面管理的计划管理体系;以经营机制为核心的现代化经营体系等都是企业建立管理系统的方法。各管理系统建立后,实行归口管理。在企业体制原则的建立时要注意原则的统一性,制定统一指挥和各级管理结合的原则;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3.2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构

管理的基本定义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进行活动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从管理的基本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管理结构的建立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必要保证。管理结构的现代化包括建立机构和组织活动两个大致方面。首先是机构的建立,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中,成立一个或多个领导组织机构并不困难,难的是真正发挥这些组织机构的作用。

4结论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大量的实践我们发现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永恒课题。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应紧跟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注重创新的管理理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加快企业现代化的进程。使企业自身更好,更快的融入现代的主流经济。全面提升,推动企业良好、健康的发展。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投资;风险控制

1投资风险控制的概念及意义

1.1投资风险控制的概念

投资风险是指一个企业在对外进行投资的时候,由于受到外部及内部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存在不能获得预期收益甚至丧失本金的风险。投资风险控制是指相关部门或企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企业进行的投资进行预测、评估等形式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将风险降到最低。

1.2投资风险控制的意义

(1)投资风险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维持自身企业的正常运转,减少投资风险和不必要的投资损失,抢占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风险控制会降低商业交易的风险,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帮助企业规避交易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2.1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指通过会计工作、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的指导、调节、促进和约束,进而到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2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1)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各项制度政策都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实现企业风险投资控制的必然要求。

(3)实行企业财务控制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有效防止企业违法和企业效益的缺失,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正常运转的必然要求。

2.3企业风险投资控制和财务管理的现状

(1)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经验。且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家长制”,在投资或融资的决策过程中,不是依靠科学的财务分析,而是依靠“家长”的个人经验,投资或融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2)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在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部分企业钻法律漏洞,法律制度的约束性较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只能依靠已经暴露的危机来进行识别,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3)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往往存在组织建设不健全,人员配备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使职能部门的职权得不到完全的发挥,也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缺乏相互监督的企业内部容易出现企业财务管理缺失的问题。

(4)欺诈、违约及拖欠款现象严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存在很多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盲目投资,盲目赊销,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5)对客户信息不能全面、客观的掌握。由于企业运营成本低,利润薄,所以企业大多不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记录和评价。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业风险,影响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

3财务管理过程中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企业项目投资风险予以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企业的具体项目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强化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程序中的评价与审查环节

在审查与评价过程中,要对企业的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的组织健全性进行审查,企业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管理水平、投资项目风险大小以及生产经营的性质等特点,在财务人员的指导下,让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其中来。逐步建立起一个结合了企业风险管理负责人、专业管理人、外部风险管理服务以及非专业管理人员于一体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在整个体系当中,整个体系以风险产生的原因、产生的阶段等为依据,在企业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实时调整,并以完善的制度为依据来确定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职责、利益、权力等,使得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

3.2分析投资环境,合理确定投资规模

企业应该根据预投资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竞争程度等进行分析,尽量选择没有高度垄断问题存在的行业(公共事业),且竞争性较低的行业来进入。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还应该对企业在进入该行业之后能够在该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市场需求量等进行预测,只有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对投资风险予以充分的防范。再次,通过规模投资的方式化解投资的成本风险。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投资效益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对应的规模投资,不能通过形成规模投资效益,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增大投资规模来实现企业投资成本的节约,最终实现投资效益的增加、投资风险的降低。

3.3保持主业发展,充分利用闲散资金

从现代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来看,任意一个企业都应该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培养,使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都能够达到行业的领先水平,使自己企业的主业得以稳定发展。这样,企业后续的投资和发展才能有动力、有潜在能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不能够为了所谓的多元化投资而选择那些和企业主业相关性不大的投资项目或者是两者之间利润率相互独立的项目来进行投资。这样不仅分散了企业的资本,同时还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从主业中分离开来,使得企业主业失去发展前景。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日趋激烈,而投资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在投资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由于投资风险而导致企业经营受阻,企业发展受限等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杜凤云,岳丽红.浅议现代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J].管理学家,2010(9):116~117.

篇10

我国脑卒中的发生率每年以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中约70%的生存者多有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恰当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但康复疗效受多种因素干扰,老年脑卒中患者尤为显著。而且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锻炼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2年。对于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在1~2年的康复锻炼期发生跌倒等安全问题的风险非常高,所以在对其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加强安全护理显得非常重要。

健康管理就是通过有机地整合自身和医疗机构、保健机构、保险组织等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的资源,为每一位加盟的社会成员即医疗保健服务消费者提供系统、连续的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使消费者能够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得到最全面而有效的服务,并且能有效地降低健康风险和医疗费用支出。运用健康管理理念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脑卒中康复期患者进行安全预测评估,采取应对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本文从健康管理的视角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使家庭、社区及养老机构内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得以有效预防和解决。

一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常见的安全问题

1.脑卒中患者康复期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去限定,脑卒中患者病情平稳后甚至是在患病的急性期即已经开始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所以,在康复护理中将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分为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和后遗症期康复。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康复中,存在不同的安全护理问题,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在进行治疗、康复的同时进行预见性的安全护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常见的安全护理问题

脑卒中患者大多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后遗症,如:偏瘫、失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或癫痫等,而这些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使得他们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如果护理不当,甚至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家庭、医院及社会养老机构带来很大的负担。对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出现的安全护理问题的研究是非常广泛和深入的,根据相关文献研究发现,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皮肤受损,特别是吞咽障碍,如:吞咽障碍患者如果护理不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以及抑郁、社会隔绝等负性社会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王玉华提出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预见性和联动性的管理措施,以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用药风险认知和依从性,促进居家老年脑卒中患者安全用药。同时,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群体中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不服老、不想依赖别人、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固执己见的心理特征,在自身躯体功能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仍不寻求帮助,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所以,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意外等不良事件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坠床与跌倒和烫伤等安全隐患问题的预见性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健康管理理念

1.健康管理的概念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教授曾经提出健康管理是“对个人及人群的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及预防的全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和公共预防医学专家黄建始在《健康管理师》中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健康管理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在南京医科大学徐文君的研究中将健康管理视为符合当今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一种健康管理理念,全面调动个人、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性,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健康管理效果。其内容包括对个人健康状况的评价,对危险因素的分析、监测和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干预,实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之目的。

2.健康管理的对象

健康管理理念不仅仅限于患病人群的健康管理,同时还包括亚健康人群及健康人群,而且针对不同人群都有相应明确的健康管理目标,如:以保持健康状态的健康人群的管理、以疾病预警为目的的亚健康人群的管理、以降低患病风险为目的的高危人群的管理、以缓解病情为目的的已患病人群的管理。

那么作为康复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他们当然属于已患病人群,在健康管理理念中对已患病人群治疗的同时更需要积极参与自身健康改善。不仅需要在生活和行为方式上进行全面改善,更是要监控危险因素,尤其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穆荣红等的研究中曾经提及社区居家脑卒中患者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提高社区慢性病患者的服药和遵医行为。由此不难看出,运用健康管理的理念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服药安全护理的管理可以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服药安全的风险水平。

3.健康管理理念在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的实施

健康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在对目标人群健康信息的知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估、监测和干预的基础上,以期达到预防的目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过程可分四个步骤实施:第一步,老年脑卒中患者患病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即发现护理安全危险因素,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第二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护理评估,即认识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通过第一步所得信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评价,预测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护理安全问题的可能性;第三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咨询与干预,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康复护理及安全护理计划,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第四步,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安全护理随访和监测,即对整个康复期安全管理流程的质量控制。内容主要是检查健康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对主要的护理安全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