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养老保险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外养老保险现状

篇1

关键词:先进国家 养老保险制度 国际启示 中国特色

一、引言

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事关事个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被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和极度重视。虽然经过社会养老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但同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依然还存在不少差距。下面,本文在分析国外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进行一番简要的探讨。

二、 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2.1 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趋势

国际先进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直在不断改革和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改革,目前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以多渠道养老保险体系代替单一养老保险制度,以自愿性年金计划、企业养老金计划来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如美国,目前就有70%以上的职工参与补充性养老保险计划,有效的解决了基本社会保险仅只能满足基本社会保障需求的现状。

2.2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

老龄化的到来使老年人在日本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再加上日本超低利率政策、股市低迷现状,使得日本养老基金运作极为困难,连年出现巨额亏损。为此,日本自2004年起,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包括提高保险费、降低向被保险者支付保险金数额、调整养老金发放方法等,虽然有效的减轻了养老基金的运作困难现状,但使日本国民对保险制度失去信任,加剧了国民对失去劳动力后的不安心理,很多年轻人甚至拒交养老保险费,成为日本养老金制度又一不稳定因素,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促使国民交纳养老保险金。

2.3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德国是最早颁布《养老保险法》的国家,采用个人、企业、国家共同负担制,实行代际协调制由当前工作人员承担退休人员养老金。据现有资料现示,德国平均三个左右劳动者负担一个退休者,但随着人口老龄化,2020年左右这一比例将会降到平均1.3个劳动力负担一个退休者,届时整个德国养老金制度将面临全面崩溃的结局。德国政府为了补贴养老金的亏空,已经不断提高补贴支出比例,使德国财政难以承受。为此,德国政府在2002年推出了“里斯特改革方案”,鼓励公民参加法定养老保险以外的其它养老保险计划,以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间的平衡;并针对老龄化问题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鼓励生育等来增加未来养老金支付群体的基数;同时提高退休年龄和工龄标准,控制提前退休现象,并鼓励退休者参加部分工作。

2.4 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老龄化给全球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强国美国带来巨大压力。据估计,在2018年美国养老金年支出数额就将超出年收入数额,而在2040年左右美国整个养老金制度也将完全崩溃。目前,美国养老金制度主要依靠公民强制性社会保险、企业年金、个人资金收益三部分支持。为了解决养老金制度所面临的众多问题,美国政府展开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包括从社会保险税中抽出一定比例纳入企业年金中,并增加企业和个人交纳比例,使企业年金成为养老金最大的组成部分,同时通过法律以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在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的同时强化养老金基础。

三、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人口结构差异巨大、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同其它国家相比有着很多独有的特点,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如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广,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新需求;计发方法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调整机制不够健全,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年金制度发展较慢,还缺乏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养老金领取年龄过轻等。

3.2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球大多数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共同面临着的严峻问题,针对我国经济和民生现状,从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来看,要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发展,抵挡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带来的冲击,还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如社会统筹、企业补充、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养老体系,加紧大个人账户在整个养老保险制茺中所起的作用,提高社会贡献度对养老金发放的影响程度以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同时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立法强制加入养老保险体系的方法以抵御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四、结束语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当前全球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类问题,相对来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要提高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就必须从国际先进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进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借鉴,保障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仁耀.养老保险改革国际比较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关键词:养老保险;运作机制;比较

一、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差异分析

(1)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无积累。

国外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长,如高福利国家瑞典等已经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累下来相当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而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初期,全国总工会负责领导并组织实施企业劳动保险工作,劳动保险基金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提取,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在企业保险体制下,企业职工并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而是通过企业上缴财政利润和扩大再生产形成了国有资产,而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几乎没有任何积累。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供养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正式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90年代逐步进入正规,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离退休人员急剧增长,养老金支出也同步增长。据统计,1978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仅为314万人,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30.3,养老金费用总支出为17.3亿元。而到了2001年底,企业离退休人员己增加到3381万人,在20多年里,增长了10倍,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3.1,一些老工业基地如辽宁省己达到l:2.5,实际发放基本养老金2321亿元,远远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而国外是在积累相当的养老保险基金,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没有我们快。

(3)法制体系不健全。

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的发展实践来看,尤其是总结美国、新加坡等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比较规范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养老保险必须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下有效地发展下去。我国目前主要靠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颁布行政法规和一般性文件来推行,缺少新制度建立初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立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制度建设的进程。

(4)我国特有的二元化社会造成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我们国家由于农村人口十分庞大,国家财力物力总量的问题造成自建国以来形成的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养老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社会)救助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全面设立。而目前国外普遍实现的“国民皆保险”,最明显的标志是农民和其他从业者享有实质平等的社会保险待遇。这样客观造成我国特有的结构性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问题。

二、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分析

(1)国内外养老保险模式的差异分析。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发展出来相对适应自身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例如,新加坡就在原有英国殖民当局创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中央公积金制度。1959年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来亚的新加坡自治州执政,特别是1965年建立共和国以后,把它扩展为一个覆盖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处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期,相比之下,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还处于支配性地位;但长期来看,它的主导地位为新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篇3

【关键字】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参保人数,覆盖面

一、引言

1970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此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9.1%,根据国际公认的老龄社会标准(65岁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10%),我国已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据有关专家估计,在20年后,这一数字将会达到16.3%!届时,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将会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巨大的压力,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亟待变革。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

1、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衡量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是分析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的首要指标。通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出,2005—2011年6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为更多的国民提供了保障。特别是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

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及基金结余逐年增加。

养老保险参保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正常运行都需要通过养老保险基金的变化来判断。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5—2011年6年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以及基金结余均为逐年增加,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较为良好的运行状况。

3、农村养老金支付额及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逐年增加。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长期以来被排斥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外。而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尤其是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力度,使得农民“老无所养”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下表所示,农村养老金支付额及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的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变化。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较窄。从我国养老保险当前的覆盖面情况看,我国政府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了部分人群。造成养老社会保险覆盖面低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点:(1)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职工参保人数多,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率偏低。由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味着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缴费,从而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使得一些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缴费,特别是三资、民营企业更是不愿参保。(2)从人群划分看,有些特殊群体还没有进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例如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难点。

2、养老金缴费拖欠。当前,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是支付压力过大。一方面,我国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制,但目前养老保险做到现收现付尚且困难,更谈不上有多少积累;另一方面,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享受程度又是根据过去的待遇来确定的,替代率比较高,加之制度扶养比逐年攀升,出现了积累少,支出高的现象,再加上企业欠费现象严重,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成了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难点。

篇4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建立了惠及全民的基本养老制度,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创新性结合起来。但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以及基金的运营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升值依然难以实现。从分析我国养老基金的现状和国外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出发,探索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平稳运行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养老保险;保值增值;投资运营

养老问题是关乎广大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中国古代就有老有所依这样的美好向往。我国的社会主义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时间尚短,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渠道主要依靠社会统筹的资金包括国家税收收入的投入、其他公用事业收入的补偿以及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基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性以及其体积容量的巨大性决定了国家必须对该基金的管理采取严厉的限制措施。自己的钱如何运用到实处,是每个公民关心的问题。但实际上,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做了严格的限制。其绝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这样的投资方式虽然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但收益低且不得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威胁。事实上,有学者指出单一的投资以及管理不善导致社会养老基金面临严重的亏损和贬值。因此,借鉴国际经验,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提高养老基金的获利能力是时代的呼声。本文将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探究。

一、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现状

由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以及国家出台的良好政策,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迅速增长。据我国统计局统计,养老基金收入从1990年的178.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620亿元,表明了养老保障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从178.8亿元到27620亿元的巨大飞跃是我们不容忽略的,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我们不能被数字上的成就蒙蔽了双眼而忽略迫在眉睫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新生儿童数量大大减少,并且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升,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平均寿命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也逐渐凸显。虽然这些年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飞跃式增长,但其支出也大幅度攀升,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我国去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约3.55万亿,但这些钱绝大多数存在银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伴随着通货膨胀率,实际上这些钱都处于贬值的状态。因此,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及可持续问题也就成为了我们必须担忧和解决的问题。

二、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困境

(一)养老基金投资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国家为了更好地管理养老保险基金,防止基金的非法占用和流失,严格限制了其投资方式,目前基本只允许银行定期存款和投资国债,虽然这种做法在控制基金的投资风险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却难以保证,加上人口老龄化对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也越老越大。养老保险基金具有覆盖范围广、资金模大、回报周期长、增值要求高的特点,它只有实现实际的增长即其实际收益率高于支出增长率和经济通胀率才有可能应对未来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而仅仅靠目前局限的投资渠道和方式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的。

(二)养老基金被侵吞、挪用现象较严重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中央和地方两级核算和控制的情况,由于管理比较分散,所以监管不到位滋生腐败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国家财政部出台各项条例三令五申,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严格把关,做到养老保险基金科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任何个人或者组织挪用;国务院也多次明文规定不得罗列名目擅自挪用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但现实是,依然存在着不少地方政府和官员对此熟视无睹更有甚者顶风作案,养老基金管理的混乱局面一发不可收拾。如有些地方在没有进行详细市场调查和投资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业绩工程擅自用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风险性投资和基建投资为自己升迁铺路,也有搞形象工程进行市政建设投资的,甚至有贪图享乐的官员运用养老专项基金修建楼堂馆所等。这些肆无忌惮的做法,一旦资金链断裂,基金不能如期收回,将会造成极大的公共财产流失,损害广大群众的利益。

(三)投资管理方式存在缺陷

在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直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直接管理部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无法实现基金投资运营的保值升值,其本身存在了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导致养老基金管理效率低下原因很多:首先,人都是理性的,作为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者多半只是国家工作人员,其收入只是固定工资,养老基金的收益与管理者自身利益并不大,所以投资管理者缺乏有效管理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金融市场纷繁复杂,资本投资虽然收益高但同时风险也高。养老基金的运营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者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复杂的投资需求;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监管缺失依然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一大硬伤。从自身状况上来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家独大,包揽了从基金管理到运营再到监管一整套流程和工作,这样的便利为经办机构脱离束缚从而实现在制度规定之外随意使用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能性,只能导致直接威胁基金安全的恶果,投资的效益更是无从谈起了。

(四)我国对养老基金的监管不够到位

目前,我国政府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养老保险的法律规定。筹得的养老保险基金全权由政府机构在统一账户中管理,老百姓无权也没有能力对基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企业也由于机构设置的问题无法找到最优的途径进行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缺乏公共决策,政府容易脱离群众,自定政策,自行提取,自行支付,容易导致新的垄断和不公平。由于信息的不透明造成监督与管理的缺失,阻碍着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营。养老保险被挪用、挤占、浪费、贪污也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

三、借鉴国外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经验

发达国家作为养老保险探索和发展的先行者,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有益经验。特别是美日新等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堪称典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智利也走在了养老保险改革的前列,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一)美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特色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实力雄厚。这样的国情决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性,其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个部分。美国民众的养老幸福指数也是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尽管美国资本市场发达,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也是激进者。多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美国意识到高杠杆的资本市场是头洪水猛兽。所以美国政府制定了严苛的政策,规定社保基金结余必须严格管控,具体只能用于投资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或者是用于购买政府担保利息和本金的债券。即使是债券的兑现问题,美国财政部也相当谨慎,做出明文规定要求:一是必须书面说明社保基金用于提前兑现的原因:只有正常情况下的支付与社保养老保险费用时,才能允许提前兑现的开展。二是在兑现的顺序上还有特别要求。

(二)新加坡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优势

新加坡实行的是中央公积金制度。由于其国土面积狭小并且人口数量较少,集中的中央公积金制度管理起来较方便灵活。政府会为每一位成员设立一个个人账户,由雇主和雇员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公积金到该成员个人账户中。新加坡货币管理局负责国债和银行存款方面的管理,新加坡政府管理公司则负责将基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及投资国外资产等方面来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个人自由投资可能由于在金融信息等方面知识不成熟以及信息不充分等导致投资收益较低甚至亏损,然而这样集中的中央管理机制更容易获得充分的市场信息和更有效的投资手段,从而保证基金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三)日本养老保障体制的特点

日本的养老保障制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国民年金,参加对象为处于法律阶段的所有国民;第二层是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这两个年金与成员的工资收入挂钩;第三层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年金和各种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由企业和居民个人自由选择加入。其中,前两层由日本政府强制实行并在日本养老保障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四)智利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独到之处

智利实行完全积累的个人帐户制,由基本个人帐户和补充个人帐户两者组成。基本个人账户的资金来自于个人要纳税收入的一定比例。补充个人账户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养老金而设立的,它需要个人进行前者以外更多的储蓄。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智利的养老保险费不需要雇主承担而全部由个人交纳。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养老基金的一切经营和管理,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发展,如今其基金可投资于债券、定期存款、股票和外国证券。

四、对于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情况,提出以下四个建议:首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投资渠道比较单一,仅仅局限于国债和银行存款。这种投资方式收益率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支付压力。因此必须寻找新的投资渠道,比如增加对企业债券、国外资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由此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模式,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其次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指标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多元化的投资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但无形间也大大增加了投资风险。因此为了养老保险基金更加安全有效地发展必须加强风险指标的控制。同时也要对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改革,防止基金的非法挪用,加强基金使用的透明度,由广大老百姓来监督“自己的钱该怎么用”。再者寻找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新模式。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基本由政府直接管理,其基本职能是征收养老保险费和发放养老金。养老保险基金想要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市场化私营化的新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最后建立健全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律法规。2010年出台的《社会保险法》虽然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上一个很大的完善,但是它也仅仅针对全国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办法,并没有完整的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法律规章。因此对于养老保基金多元化投资的需要必须出台相对应的法律政策来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规范,在法规和机构的影响下,对多元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落到实处,对基金资产的结构与比例进行调控,有助于一个多元、分散而又规范有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体制的形成,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推进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

综上所述,寻找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多样化的方法意义重大。分散投资不仅可以降低基金投资运营中的风险,搞活基金,增加养老基金流动性的同时还能够从投资中获得稳定可观的中长期收益。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养老金入市的全新局面即将打开。可以预见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投入到股票市场的比例必将源源增长,因为利用股票等多元化的投资手段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盈利能力早已成为时代的呼声。

参考文献:

[1]雷少奇.浅述对养老保险投资基金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5,(12).

[2]王宏.对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讨[J].经济师,2005,(04).

[3]王建光.我国养老保险投资基金运营问题探讨[J].2008,(S4).

[4]宋晓梧.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运营和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5]郑秉文,社保制度改革取向与社保基金入市的途径[J].社会保障制度,2004,(04).

[6]李光勇,曾珠.国际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述[J].人口学刊,2002,(04).

[7]周弘.福利的解析来自欧美的启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篇5

关键词:养老保险 欠发达地区 政府作用

一、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

我国各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经济水平和社会传统的不同造成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地区差异化,但就各地的社会保险制度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贵阳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现状如何?现从三个方面来做一个简要分析。

1.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贵阳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是人均耕地少,地貌复杂,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下降速度慢,人均产值低。贵阳市2004年年末总人口35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78万人,占全市人口数的53%。全市土地总面积804667公顷,其中耕地2889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91%,全市每个农业人口占有土地6.9亩,不足全国平均值的一半,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55亩,为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二,且多属高原丘陵,不利机械化操作。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77亿元,占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443.63亿元的7.2%,不难看出农村的人均产值不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差。

2.贵阳市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总的来说是收入偏低,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差距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3509元,仅占城市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的31.25%,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大。全市农村居民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0.44。2008年贵阳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为200元/人月,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最高的两城区为140元/人月由此可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3.贵阳市农村养老现状

贵阳市农村居民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辅之以少数集体养老、储蓄养老、征地补偿养老、房屋出租养老、困难救助和低保养老。贵阳市农村目前社会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占63.1%以上;农村经济的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绝大多数边远地区的农民根本谈不上存钱,当农民进入老年,靠储蓄积累养老的为16.2%;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乡镇企业为数不多,这一人群属于养老无保障之列。随着农村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农民养老问题逐步凸现,已到了必须研究解决、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贵阳市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结合贵阳市农村的现状,要建立贵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面对和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根源。长期以来优先发展工业的思路决定了城乡发展的差异,贵阳市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大体各占一半,但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还不到第二产、第三产增加值的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3.2倍,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200元/月,是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人均70元/月的2.8倍。

2.农业产业结构的差异

解决“三农”问题的落脚点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关键在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尽管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但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结构不均衡,贵阳市的地形地貌又不适合大型机械的使用,就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而言不能形成规模,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很难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种植面结构不合理,围绕省会中心城市服务的多种经济农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不同区域的差异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由于贵阳市城市规划、地理等方面的因素,贵阳市不同区域的农村各方面差异都较大。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候,对处于不同区域农村应该区别对待。不同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贵阳市经济目前呈放射状,由城市中心向边远农村逐渐减弱,经济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4.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目前国家制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性政策框架,基金主要依靠参保农民的缴费,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多种因素,考虑到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老保险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如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不进行补助,其差异性和不公平性是显而异见的,直接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如果要让绝大部分农民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的财政补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财政支出的加大,会影响到社会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农村这一块。

三、解决贵阳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矛盾的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笔者认为,要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抓住发展经济这个主线。政府应结合贵阳市农村的实际情况,让城镇带动农村发展,从政策、经济、财政上全面扶持,即使暂时减缓城镇的经济发展,也要千方百计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特别是偏远、困难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缴费承受能力才能提高,农民退休后的养老待遇才能增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才能健康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才能持续。反过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的份额逐渐减少,又能有力的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使城镇能全面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2.完善农村社会保险的地方性法律体系

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根据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农村老年群体实施的社会保障,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其次,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步伐,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都有法可依,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最后,应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3.构建多层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制度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其基金的筹集应以个人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支持为原则。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初期,各级地方财政更应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财政在为参保农民提供资金扶持时,按照农民交费的标准进行补助,并坚持多交多补、少交少补、不交不补的补助原则;在养老金领取时,实行“多交费,多受益”的原则,这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根据目前贵阳市的情况,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应由个人、集体和财政共同承担,财政的支持力度应该大一些。在特别贫困的地区,可由中央财政进行扶贫支持,以更好地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胡豹,王厚俊.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及启示[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9(1):47-52.

[2]庹国柱,朱俊生.国外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人口与经济,2004,(4):60-66.

篇6

关键词:养老保险;运作机制;比较

1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环境差异分析

(1)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无积累。

国外发展市场经济时间较长,如高福利国家瑞典等已经从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累下来相当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而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初期,全国总工会负责领导并组织实施企业劳动保险工作,劳动保险基金按职工工资总额的3%提取,并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使用。在企业保险体制下,企业职工并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而是通过企业上缴财政利润和扩大再生产形成了国有资产,而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几乎没有任何积累。

(2)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供养人数增长迅速。

我国正式进行养老保险改革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各项配套制度的完善,90 年代逐步进入正规,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非常迅速。企业离退休人员急剧增长,养老金支出也同步增长。据统计,1978 年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仅为 314 万人,与在职职工之比为 1:30.3,养老金费用总支出为 17.3 亿元。而到了 2001 年底,企业离退休人员己增加到 3381 万人,在 20 多年里,增长了 10 倍,与在职职工之比为1:3.1,一些老工业基地如辽宁省己达到 l:2.5,实际发放基本养老金 2321 亿元,远远超过同期 GDP 增长率和在职职工工资增长率。而国外是在积累相当的养老保险基金,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没有我们快。

(3)法制体系不健全。

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的发展实践来看,尤其是总结美国、新加坡等养老保险法制建设比较规范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养老保险必须建立在一整套严密的法律体系支撑下有效地发展下去。我国目前主要靠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颁布行政法规和一般性文件来推行,缺少新制度建立初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立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养老制度建设的进程。

(4)我国特有的二元化社会造成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我们国家由于农村人口十分庞大,国家财力物力总量的问题造成自建国以来形成的二元化的经济、社会结构,养老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社会)救助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并未在农村全面设立。而目前国外普遍实现的“国民皆保险”,最明显的标志是农民和其他从业者享有实质平等的社会保险待遇。这样客观造成我国特有的结构性的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问题。

2 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分析

(1)国内外养老保险模式的差异分析。

从国外的发展来看,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发展出来相对适应自身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例如,新加坡就在原有英国殖民当局创立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中央公积金制度。1959 年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马来亚的新加坡自治州执政,特别是 1965年建立共和国以后,把它扩展为一个覆盖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正处在新旧制度交替的时期,相比之下,传统的现收现付制还处于支配性地位;但长期来看,它的主导地位为新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在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2)国内外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差异分析。

与美国、智力等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还存在体系僵化、基础建设不足、收益率偏低等不足。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政府管制和经营管理组织还不完善,企业和职工对基金的保管还缺乏足够的参与。同时由于资本市场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条件,以及中国的特殊政治经济环境,养老保险基金还不可能被允许像智利那样由私人公司托管。所以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组合还相对比较单一,投资途径主要还是用于国债和银行存款。虽然政府债券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金融工具而言还是信用最好的,但从长期来说,它并不能逃避通货膨胀一类的货币风险。目前我国以个人账户上的个人缴费积累作为当前职工退休以后领取养老金的凭证,但实际上许多基金计划的个人账户却只是一个空账或部分空账。从居民受益方面来说,还存在受益来源积累不足和受益贬值的隐患。当前还没有一个制度化的防范机制来防范养老基金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比较国外现收现付或者部分积累模式下的基金管理制度,从投资运营效果以及实际经营情况来看,基金会模式由于建立了受益人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治理结构,以市场化的方式选择外部管理人,因而能有效规避政府干预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低经营成本,获得市场平均投资回报,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另外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要由基金管理者根据政府的投资限制、宏观经济、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及不同市场的变动趋势等进行投资决策,国外政府一般不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具体投资进行干预,否则将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各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金管理还没有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假如能够定期在新闻媒介上公布基金的使用情况、或者成立独立的监督审计部门定期检查,从机制上完善规范起来,那样所谓的挪用基金的问题才会降低到最低,基金管理的漏洞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

(3)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的差异分析。

综观西方国家养老保险管理制度,它们都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养老保险开支分别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而不是单纯由中央政府一个层次管理,因此,在管理的负担和风险上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例如德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由德国联邦劳动和社会秩序部负责,下设社会养老保险专家咨询委员会,每年提交书面报告,预测今后巧年法定养老保险的收支发展状况,并就保险费率、养老金和政府补贴的调整提出建议;微观层面由各州的各行业组织的联合养老保险机构实行自治管理,是德国养老保险管理的主干。这些与我国的劳动保障部下属社保管理机构的框架从表面上是类似的,但实质运作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养老保险的实践中最低限度是需要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的“专门机构”来运作养老保险基金的,而我国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是要破除各种地方性、行业性等纷繁复杂的各类机构的影响,防止各类政府机构及职能部门各自主张,各行其是。虽然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的还是建立在一种政府机制或政府行为上,但政府肯定是不能继续完全包办下去的。

但考虑到当前我国的有些地方甚至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实际上并是没有任何积累的,在实质上存在有“现收现付”的情况,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不能失去国家对养老保险责任的具体负责和承诺。但从基金的具体管理形式上,采用灵活的机制来强化基金的保值增值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3 实例分析――中美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分析

美国依据 1935 年签署的《社会保障法》实施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主要包括老年及遗属保险、残疾保险两个险种。截止 2003 年覆盖了 1.55 亿职工(覆盖率为96 %)和 4670 万的退休人员、供养者及遗属。除铁路工人参加特别的保险制度,以及低收入者和外国打工者外,所有达到一定条件的职工均被覆盖,具有普遍性。而我国截止 2003 年,养老保险仅覆盖了 1.11 亿城镇职工(覆盖的人数占城乡职工总数的68%)和 3000 多万退休人员。

(1)养老保险模式与制度方面的比较在养老保险模式方面,美国的养老保险是综合传统型、福利国家型等多模式的特点,经过近 70 年的实践逐步发展形成的,而且带有非常发达、独特的市场经济特色。目前美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待遇按月支付并随生活价格指数的变动而每年调整。2003年美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是6320亿美元,支出4710亿美元,结余 1610 亿美元,历年滚存近 l 万亿美元。缴费人数与领取待遇的人数之比,由 1960 年的 5.1 下降到 2003 年的 3.3。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则是一种部分积累制,包括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作为积累的个人账户基金。国家每年根据平均工资的增长及物价指数调整养老保险待遇。2003 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人民币 3170 亿元,支付待遇 2840 亿元。养老保险结余基金主要储蓄于国家财政专户及购买国库券。缴费人数与领取待遇的人数之比由 1978 年的 30.3 下降到 2003 年的 3.1。

(2)养老保险基金的比较。

美国 2004 年,雇员缴纳养老、遗属、残疾保险的费率为本人工薪收入的 6.2%,其雇主也按相同数额为其缴纳费用。自雇者则同时为自己缴纳雇主和雇员两部分。一般地,缴费工资基数每年随平均工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领取养老待遇的资格基于获得社会保障分的多少。2004 年,缴费达到 900 美元的费基将获得 1 分,每个季度 1分,每年最多 4 分。雇员每年至少应获得 1 分,工作期间至少应获得 40 分才有资格领取待遇。缴费情况记录于社会保障署,失业期间予以保存,各州之间可转移。1929年及以后出生者,最低缴费满 10 年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而 1929 年以前出生者的领取资格可低于 10 年( 1928 年出生者为 39 分,1927 年出生者为 38 分,如此类推)。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依据“以支定收”的原理设计,是一种转型期的过渡模式。现在的养老保险参保人除了为自己今后养老缴纳费用外,还要负担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因此企业与个人缴费比例甚至比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还要高。但可以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基金并不多,大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偏低,矛盾尖锐。2003 年,个人缴费比例达到本人工资总额的 7%(广东为 8% ),单位缴费比例为不超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 20%(实际上,不少地区已超过 20%)。个体工商户(自雇者)按个人与雇主两部分不超过 18%缴纳。被保险人以缴费年限来确定其是否具备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资格。在 1998 年以前参加养老保险的至少应缴费 10 年,1998 年以后参加的,缴费年限最少必须达到 15 年。

(3)养老保险领取等方面的比较。

在退休年龄方面,2004 年,美国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为 65 岁 4 个月,以后每过 l 年,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相应提高 2 个月,直到 2014 年,出生于 1959 年及以后者,获得全额养老金的年龄提高到 67 岁为止。被保险者也可以选择在 62 岁提前退休但获得相应减少的待遇。而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 60 岁、女干部 55 岁、女工人 50 岁。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为男 55 岁、女 45 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为男 50 岁、女 45 岁。

比较而言,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成熟。与美国相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以下不足:①养老保险覆盖面较小;②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较高;③养老保险积累基金较少;④退休年龄较低;⑤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⑥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即抚养比下降过快等。因此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当基于“有限福利”的基本理念,逐步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年金,促进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人寿保险)的发展,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和商业保险等三层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辅以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改善制度的内部状况。

参考文献

[1]王玉先.外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M].北京:工业出版杜,2004.

[2]吕学静.各国社会保障制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形成适应不同群体但又相互衔接的制度平台。其中由基本养老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支柱构成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体,主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部分基金积累制,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主体共同负担。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分析

自国务院2005年底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称《规定》)以来,我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中心,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做实个人账户。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1.覆盖范围。随着《决定》的出台,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都逐渐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来。2006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66%,其中,参保农民工人数为1417万人,占全部参保人员7.5%;企业参保人数为16857万人,比上年增长7%,占全部参保人数的90%。截止到2011年末,制度覆盖率增长到79%,农民工参保人数上升到所有参保人员的14.6%,比2006年提高了近七个百分点,上升趋势明显。

2.基金收支以及结余状况。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随着制度建设的逐步完善,征缴力度的加大,征缴收入呈显著上升趋势,基金积累迅速增长。如图2和表1所示,200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为5093亿元,基金支出为4040亿元,当年累计结余为4041亿元;截止到2011年底,基金收入比2005年增长231%,基金支出比2005年增长215%,基金结余更是增长382%。

3.做实个人账户的试点进展情况。我国自1993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个人账户长期以名义账户的的形式运行,引致“空账”问题,严重影响制度的健康可持续运行。做实个人账户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首先在辽宁、吉林、山西等11个省试点,后逐渐在全国31个省份建立起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

(二)企业年金发展状况

作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自2006年下半年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以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2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可知,2007年-2012年之间的年平均收益率为8.35%,其中2007年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达到41%,上证综指达到6124点巅峰。截止2012年底,有5.47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惠及1847万职工,基金累计结存达到4821亿元。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态势良好,覆盖率提高,基金收支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离退休人员享受到了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1.覆盖面窄,参保率不高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要扩大覆盖范围:“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使得更多劳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截止到2011年底,制度覆盖率只达到达到79%,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个人参保率低,到2011年底,其仅占全国28391万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的7.4%。由于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从当前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困难。

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财务风险

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国家财政和企业承担了巨大的养老压力,养老基金收支缺口每年呈扩大之势。其次,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向部分积累制过渡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从社会统筹账户向个人账户透支的方式来弥补基金缺口,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形成大量转制成本。另外我国还存在资渠道单一、收益不高、保值增值困难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功能决定了其应该按照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顺序进行投资,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国家对其投资运营实施了较为严格、谨慎的数量监管,绝大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

(二)企业年金方面

企业年金制度在国外发展相对比较成型,而在中国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对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需求和城市就业人口而言,还没有形成相当规模的基金积累和参与人数,行业、地区之间分布不均衡矛盾仍然存在,多数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和沿海地区。其主要是受我国市场竞争环境缺少公平,国有大中型垄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绝对优势等宏观环境因素制约,大大削弱了很多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方面

由于我国国商业保险还处于发展阶段,居民的风险和保障意识还不够强,而且我国国的税收政策属于先征后免模式,不利于激励劳动者参与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

参考文献:

[1]赵少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回顾[J].科教文汇.2008

篇8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养老彩票;社会保障税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现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发明显,新旧养老保险制度交替转制成本问题仍然存在,及退休年龄偏低,提前退休现象严重,企业逃费现象,基金征缴困难,基金监管不规范,保值增值困难等众多原因的共同作用,造成养老保险支出与收入存在较大缺口。当前情况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己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据统计,从199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52.6亿元,到2000年为205.2亿元,2003年为415亿元。从2004年开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大于支出,到200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达到8016亿元,保险基金支出为7390亿元,当年结余达到626亿元。但实际上,这只是表面现象,并不能掩饰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断扩大的问题。

改革后我国实行的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实际上实行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混合管理的模式,当社会统筹基金不足时,直接动用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结果导致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也就是说今天的退休人员领取了下一代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加重了下一代的负担。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从1997年的140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1000亿元,到2001已达到2000亿元,2005年底已经超过8000亿元,到2006年底已增加到9000亿元,而截至2008年底,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高达1.4万亿元。

由此可见,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呈现上升的趋势,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以免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危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严重阻碍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解决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对策

(一)增强意识,强化征缴责任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缴费意识。由于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及政策宣传不够,使得大部分企业及个人不了解,对于应得利益不能及时兑现,而缴纳到社会保险基金的做法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和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逃费现象严重。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及时、足额地缴纳费用。

(2)强化征缴责任。由于我国目前社保部门虽是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但没有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所有权及支配权,也不负有亏损补充责任。所以缺乏足额征缴养老保险费的动力。因此,应当建立健全对养老保险征缴责任的考核制度,强化征缴主体的征缴责任。

(二)妥善解决转制成本问题

对于转制成本的承担主体,应当有政府来担任,来弥补由于转制而产生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无论是从我国养老保险转制成本承担主体还是政府职能来说,财政都应当承担其补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责任。国际惯例也是建立养老保险财政制度,给养老保险以稳定的财政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虽然没有停止对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但并为担起承担转制成本的责任。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财政收入状况,加大对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数额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2)发行养老彩票,筹集资金。彩票是一种不用还本付息的融资工具,是国外常用的第三次分配形式,被称为“微笑纳税”,可以持续地筹集社会闲散资金,而无需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以它为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资金,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我国已有20多年的彩票发行、管理经验,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规范的彩票发行、管理制度,为养老彩票的发行、管理提供了好的条件,所以可以借鉴福彩与体彩形式,发行养老彩票,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三)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严格控制提前退休

我国普通职位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为男性满60周岁,女性满50周岁。而退休年龄的规定直接影响了养老保险的领取年数及数量。虽然退休年龄小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但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增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将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将可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虽然延长退休年龄对就业等带来不利影响,但遏制提前退休现象,有条件、有步骤的延长退休年龄,扩大缴费年限,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缓解养老金的不足,保证退休工作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顺利实行。

(四)加强基金监管,提升基金增值能力

(1)明确管理、监督与投资运营三者之间的权利和责任,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审批等重大原则性问题,业务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活动,监督机构专门负责监督,投资运营机构则专门进行资金的投放,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保障监管体制的有效运行。另外可以把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管理,提高收益率,防止腐败。

(2)提升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能力。养老保险基金关乎退休人员以后的生活、医疗开支,是他们的养命钱,应当将安全性、资金保值放在首位,但是随着物价上涨等,养老保险的保值也就相对来说是贬值,将会影响到参保群体未来的生活水平及质量。所以我们应当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我国已经具备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多元化的基本条件,投资股票、债券等,加大对基础设施等实业投资,多元投资组合相结合,提高收益率,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除此之外,可以尝试开征社会保障税,增强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强制性与规范性,同时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保证基金安全,提高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从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满足不断扩大的养老需求,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养老金的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断增长,成了制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持续发展的两难问题,解决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已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调整的重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解晓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5).

[2] 王焕清.我国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与基金缺口[J].财经纵横.统计与决策,2012(19).

篇9

李薇(1980-),女,汉,四川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何学伟(1974-),男,四川人,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泸州医学院。

张红英(1988-),女,山西人,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成都医学院。

胡德春(1980-),男,四川人,本科,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泸州医学院。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由此引发的农民养老问题也随即爆发出来。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以及推行困难的原因,在借鉴德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50%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农村人口总数为6.57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为9.1%,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农民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一、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社会保障基础相当薄弱,建设步伐大大落后于城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农村体质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大家庭被小家庭所取代,大部分子女成年后通过求学或打工留在了城里,使得农村空巢式和寡居式老人越来越多。由于城市过重的生活压力,很多子女难以承担起父母的养老责任。1991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试点,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截止2011年底全国已有32643.5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从各地征收情况来看存在不少问题,如具体推行时盲目混乱,缺乏一套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规范;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参保意愿较弱;养老保险征收困难,程序繁琐宣传不到位等等。

二、农民养老保险推广难的原因

1、农民养老意识落后

受儒家思想中讲孝道、重人伦等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民普遍选择家庭养老,很多人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养老观。长期以来传统观念推崇养儿防老的思想,家庭养老和集体救助成为农民养老的主要模式在广大农村所推行,据国家统计局进行的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有64.2%依靠家庭养老,自我养老的仅占29.2%。

2、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6977元,且有5305.7万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相对于城市职工而言,农民没有退休工资可领,也无法对土地进行自由流转,除去必要的物资开支以及生活开支,难以有足够的剩余用于养老金的支付。

3、选择的保险制度较少

目前专门针对农民养老保险方面的商业保险种类较少,仅有两家保险公司在农村开展了养老保险方面的业务,因此除了国家推广的农村养老保险以外,农民并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险种。对于那些有保险意愿且有支付能力的农民来说,只有将多余的钱存入银行以备养老之用。

4、养老保险宣传不到位

目前针对农民的保险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多为保险人员的入户式推销,容易使农民将保险与普通的商品推销混为一谈。农民的保险意识淡薄,对保险的接受和认同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多看重保险的储蓄功能而忽略其保障功能,因此对购买保险的意愿较低。

三、德国农民养老保险经验总结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养老保险法律的国家,在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以及运行等方面都非常完善。首先德国的农民养老保险属于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强制保险,现行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根据1957年颁布的《农民老年救济法》而制定,是独立于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等而单独经营的法定强制保险;其次德国农业以农场为单位,农场主以及其他在农场劳作农民的保险全由农场主上交一份保险即可,农民养老金的绝大部分是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大约只有1/3来自国家的补贴,可以说农民承担了保险的主要部分;最后德国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主要职能是对农民养老保险实行统一立法和监督管理,微观运作则由各州专门的机构负责,目前德国已有13家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并组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总联合会,它们都受到国家的监督管理。

四、农民新型养老制度的路径选择

德国属于发达国家,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情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不能实行拿来主义,而应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的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1、制定农民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

法律是制度得以建立和完善的基础,发达国家都以法律形式为基础建立了广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宪法虽然规定农民享有和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会保险权利,但从实际来看,城镇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农村相关制度缺失,至今还没有一部完善的法规,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出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法律。

2、构建多层次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东中西部以及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保险意识等方面差距较大,实行标准统一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种广覆盖、低水平的强制性农民基础养老金,对于特困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实行政府补贴性投保;其次根据实际设计出多种形式的农民养老保险,如农民附加养老金制度、独生子女家庭计生养老金制度等。

3、实行分类的农民养老保险体系

多数发达国家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都是按职业而设立,我国目前农民数量众多,职业身份复杂,因此可以将农民大致分为纯农业农民、兼业农民、非农农民等而制定差异的养老保险办法,如对纯农业农民实行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对兼业农民建立独立的可以在地区之间转移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对非农农民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其进入城市养老保险体系。

4、建立专门的农民保险监管机构

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多受国家专门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专门管理机构,这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因此应尽快建立专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基金运营机构,先期可以由政府承担相应的监管职能,逐步过渡到由社会组织、银行、政府共同监管的统一体。

5、加大农民投保参保意识的宣传

在宣传对象方面,加强针对年轻人保险知识的宣传,使他们成为保险推广的主力军;在宣传方式上,开展以宣传单、人员讲解、手机短信、广播等多方式宣传途径,并通过文艺宣传队宣传保险知识;在宣传内容上,尽量用农民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保险条款,并结合具体的保险理赔事件和当事人现场介绍。

参考文献:

篇10

养老保险为劳动者老后生存提供了保障,免除了劳动者的老年生活之忧。世界各地的养老保险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就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各方面都是“高福利”;现今中国的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发展时期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分析西方发达国家 “高福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言及中国养老保险各方面情况,并谈谈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财富,在观念上也首先得到较大的提升,于是更多的关注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政治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国家正是因为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所以在实施社会福利的过程中就加大财力投入,再加上劳动者优厚的待遇,高福利的实现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但在这一过程中,高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怎样才能越过这道鸿沟,向着更加好的方向发展呢?下面将一一论述。

1. 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中高福利的表现(以瑞典为例)

瑞典是祟尚平等的高福利国家,它对年过65岁的老年人实行退休和养老制度,给老年人提供基本退休金,补充退休金,部分补助金等资金上的帮助,以及包括提供住房津贴、家庭服务和兴办养老院等在内的一些特别的帮助。比起许多国家的老人来说,瑞典老人的日子相当富裕舒适,这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也是很难企及的。瑞典的退休养老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和附加养老金。基本养老金提供给每名退休老人作为生活的基本保证,每名退休老人所领取的退休金金额是相同的,与退休者在退休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薪金收入多少无关,而附加养老金是对基本养老全的补充,他与退休者退休前工薪收入水平相联系,反映退休者过去在技能、劳动、收入方面的差别。

2.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既然要实行高福利,那就意味着需要大量财政的支撑,所以,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这就会对上税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高福利的延续就会产生资金短缺、资金链脱节等严重情况。

2.1 公共开支比重大,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自2000年以来,欧洲国家原先引以为豪的福利制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负。如瑞典,自1991年开始连续3年经济衰退,退休金还要照付,各种社会保障开支也不能减少,这使得福利体制捉襟见肘。为了维持高额福利开支,政府只得大举借债,从而导致出现大量财政赤字。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是一个直接而重要的原因。

2.2 福利收益水平偏低

虽说西方国家公共开支比重大,但社会福利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利收益水平却偏低,突出表现在西方国家贫困化现象相对严重。如英国是世界福利国家的典范,但目前英国生活在官方公布的贫困线以下和略高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估计接近1700万,约占其总人口的30%。可见在欧盟组织中,贫困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3 福利依赖严重

高福利损害了人们的就业动机,并导致福利依赖现象的产生。在西方国家,由于政府对失业者有较好的福利待遇,因此一些失业者不再积极地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而长期依赖社会福利的救助。

3. 中国养老保险业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老保险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一个人口众多且老年人口逐年大幅上升的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更是值得社会关注的。

3.1 人口老龄化严重

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 。预计2020年将占17.2%。如此巨大的数字,在中国还不是十分富裕的情况下,给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

转贴于

以养老成为越来越倍受关注的问题。

3.2 养老金比重低

调查显示,2008年全球养老金资产共有25万亿美元,而我国却不足2000亿美元,占全球养老金不足1%,大大低于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7.3%的比例。目前,我国正在多渠道增加养老金,特别是个人账户逐步做实后,预测到2015年个人账户累计结余和中央养老储备金可超过3.5万亿元。在一项关于中国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中产阶层人士表示愿意建立专门的养老储蓄;70%的人愿意进行养老投资。但目前来看,国内针对养老进行储蓄和投资的行为占比很少,养老保险仍处于初级阶段。

3.3我国目前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体制入不敷出,形成数额较大的隐性债务

相关资料显示,“空账”的规模在逐年增大,1997年为140亿元,1998年为450亿元,1999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现在更大。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于此,不仅个人账户是空账,近些年来,养老保险计划的当年收入并不能抵上当年的养老保险的支出。“空账”问题的存在导致我们所声称的混合型体制在实质上是“现收现付”体制,这就与当初定下的规定相背离。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一问题,“空账”的规模必将越来越大,我们扬言将建立的体制将会被无声的打败。

4. 中国养老保险业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就是为了在年老丧失劳动力之后,能够有支撑维持基本生活的资金来源。前面也提到了,我国的养老保险资金流转中存在着较大的“空账”,这也就引出了一个与养老保险相生相息的因素——养老保险基金,两者就像嘴巴和牙齿的关系,却以不可,唇亡就会齿寒。

4.1 征缴不力

主要表现在许多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抵触情绪,养老保险基金的费用征缴困难。数据显示,到1997年底的时候,企业累计欠费达到了290亿元,占当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滚存基金682亿元的42.5%。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如企业效益持续滑坡,确实无实力上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有意或者无意的拖欠;一些新企业认为自己“老人”少,不愿意缴费。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养老保险基金费用的征缴目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没有立法的保障,使征缴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2 漏损过大

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上来之后,为保证其保障和储蓄功能的发挥,必须保证这笔基金的安全性。然而现实却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各种漏损非常大,许多机构的管理费用占其业务总支出的比例大大的超过其对离退休职工费用支出的比例,支出结构极其的不合理。

4.3 基金增值困难

国务院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余额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财政专户。任何部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基本养老保险金在境内进行其它形式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的有效增值就会十分的困难。没有足够的增值,养老基金就难以抵御通货膨胀和几十年生活费用上涨对职工退休后所领取养老金的购买力的侵蚀,养老保险功能的实现大大的打了折扣。

5. 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业对中国养老保险业的启示

西方国家工业化早,经济较发达,所以在养老保险方面做得比较的人性化和“高福利”,而且基本上覆盖了拥有国际的公民;中国发展起步晚和人口众多的现状,在养老保险上表现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不同,更加的倾向于广覆盖、低保障保而不包的政策。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养老保险表现出来的“高福利”却在发展到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最后国家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来补上因社会高福利而产生的资金窟窿,在这样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下公民习以为常,慢慢的就满足于现状,进取心单薄,进而依赖于国家的养老保险以及社会保障。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状况在中国养老保险中暂时没有出现。转贴于

5.1 增加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显得比较低,主要是在城镇,农村地区还不是很普及。中国的养老保险发展可以从这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我国保险业的覆盖率,实现保险业的跨越式发展。

5.2 注重公平

就像前面描述的一样,西方国家的养老保险看起来更像是“穷人”的养老保险,而在不发达的中国,保险听起来还只是富人才拥有的。所以,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关注弱者。

5.3 创新养老保险金收入方式,增加养老保险中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

中国养老保险的资金是在逐年增加的,但是花费在基本养老上面的资金比例却是在逐年下降。这就反映出了,我们的运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金的投入比例始终是维持在某一个比例,在自身资金不能满足运作的时候,还会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进行财政的弥补,从而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正常运作。

6. 中国养老保险的出路

养老保险要有一个好的出路,那就得在养老保险的制度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为养老保险开启一个美好的未来。继而,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就将扮演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也知道,养老保险制度是基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设计的,所以,它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里,会因为政治、经济、人口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鉴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养老保险基金的运作,中国的养老保险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向寻求出路:

6.1 改变原有的单支柱,走多支柱路线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养老保险已经出现了问题,这也就从侧面佐证了西方国家单一的依靠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失败。所以,养老金制度就得由单一的消除贫困、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向促进储蓄功能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转化;养老金制度也应该寻求向公共养老金制度、企业补充养老金制度、个人储蓄保险制度和个人年金保险制度等多个支柱发展。

6.2 由原有的政府经营向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

政府经营会存在不能及时的实现“供需”状况,它只是进行法律监督,业务监督和最后的担保,如果转换成市场化的养老运作模式,那么能更好的解决不同层次的人的养老需求,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空账”,从而促进中国养老保险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