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煤矿安全生产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煤矿安全生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煤矿安全生产

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事故

1煤矿安全制约的因素

1.1客观因素对于煤炭安全的影响

客观因素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主观人为因素来说的。这里的客观主要指的是采煤环境以及实际地质环境对于安全的影响。因为大多数煤炭开采都是地下工程,需要受到地质环境和矿井环境影响,和地面工程存在着很大区别,这样就使得很多问题难以被有效控制,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煤炭开采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通风系统控制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为了能够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就需要矿井作业环境满足一些基础条件。

1.1.1作业环境温度现在煤炭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煤炭开采的深度也越来越深,这样就加大了煤矿的难度,煤炭开采深度越深,对于技术要求越高,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温度,随着深度增加,往往矿井的温度就会降低。在低温条件下开展作业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很大的干扰,同时过低的温度会加大施工人员的身体负担,一旦通过人体的极限就会影响煤炭采掘正常进行,给系统运行带来很大的问题。

1.1.2作业环境瓦斯浓度在系统建立过程中,除了环境温度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之外,瓦斯浓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瓦斯浓度和开采深度是呈现正比例的关系,如果开采深度过大,那么瓦斯的浓度会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浓度值,这样就可能在遇到一些外界因素时发生爆炸。因此这种情况下,对于作业的要求就一步提升,但是如何在高浓度的瓦斯环境中可以作业也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难题,如果工作开展不到位就会导致煤炭安全事故,威胁到相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2主观条件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为因素对于煤炭安全影响,一般主要是指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煤炭企业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以及相关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等等。很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都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因此如何更好提高安全管理和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媒体企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难题。

1.2.1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在进行设备安装、检修和维护过程中,煤炭需要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很多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制度,往往都是存在着“老带新、新练手”的情况,这样很多人员由于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使得他们的工作没有达到相关的安全标准。这样就可能导致设备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影响着系统正常工作和运转。

1.2.2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采掘工人大都没有较高的学历,通常由农民工组成,造成了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并没有意识到采掘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意外情况,对于各种化学元素的密度、浓度改变对自身的危害没有相关概念,使得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未能达到符合人身安全标准的水平。没有意识到系统的完善对于整个施工来说的重要性,也没意识到这是施工人员重要的安全保障。

1.2.3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监督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规划相关人员的行为,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解决一些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更好指导煤炭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在煤炭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监督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监督制度,但是很多管理条例和管理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下去,很多条例没有起到很好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导致很多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开展采煤作业,在开展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失责,这样对于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提高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

在开采过程中,瓦斯等有效气体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就会发生爆炸和泄露,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这对于煤炭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在日常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在事故的第一时间能够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很多煤炭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对于相关事故的数据进行了储存和分析,这样能够通过对于之前事故的分析,总结教训和汲取经验,更好促进自身企业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但是,在应用系统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些煤炭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信息部门,而且配备有专门的信息管理人员,但是很多企业没有重视云平台和数据库的建立,只是加强了对于数据的搜集和存储,但是缺乏对于数据背后规律的挖掘,这样很难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同时,需要加强应急处理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三方共同的努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2.2提升煤炭企业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企业只有切实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很多企业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到位,认为危险离他们很远,并没有在心理切实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要加大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让下面的员工意识到安全管理对于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通过日常规范化培训是安全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切实让每一人在平时工作过程中都要树立安全意识,这样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遵守相关的行为规范。

2.3完善责任追责制度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全面消除各类隐患。政府的安全监管只是辅助,而安全管理最终还是要企业自身重视。因此,安全监管的实质是不断提高企业安全主体的意识,使企业能够主动执行我国煤炭行业制定的相关安全生产条例。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特种作业许可证的实施,纠正“三违”现象。继续对全员、各岗位开展“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完善培训档案建设。建立员工进入公司的许可证制度,严格持有工作许可证,实现企业管理和技术工人的职业化、职业化等。此外,我们必须严格调查和处理事故,认真追究事故责任。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安全管理工作失败的表现,这种忽视生命的行为必须严肃对待。必须找出事情的因果关系,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而且要严肃追究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责任。

2.4管理模式方面

为了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首先,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从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具体模式出发,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案,保障每一条安全管理规定能够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管理的安全目标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将这个目标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当中,让每一个员工都要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为了更好做好安全问题的反馈,一方面需要自己内部员工的反馈,同时还需要接受社会群众的反馈。可以在管网或者企业门口设立群众意见箱,及时了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企业可以不断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在新时期下的发展。

篇2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防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 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235-01

在煤炭能源比重仍然很大的前提下,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产煤总量的48.3%,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全球70%以上。虽然近年来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事故的总量依然偏大,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显然,中国煤矿多发的重大恶性事故仍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煤矿安全问题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些频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 煤矿安全影响因素

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动态复合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造成目前煤矿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所涉及的方面很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状况;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有浅层次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历史因素

我国绝大部分矿井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建设的,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看,当时我国的采矿技术及装备都比较落后。如通风系统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设备安全性能差等。这种长期落后的劳作特点决定了其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落后的文化;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安全装备的性能不能满足安全需要。导致这些矿井的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工作环境因素

煤炭开采工作主要是在地下进行,环境复杂而艰险,处处充满黑暗、潮湿与高温,地质环境存在各种不确定性,潜在的危险不断给采区工人带来威胁。现有理论和技术装备还不能完全掌控复杂而多变的地质规律,矿井瓦斯、水文情况预测不准,给煤矿灾害防控带来重重困难。

3)人因致灾因素

煤炭地下开采工作环境处处充满危险,煤矿员工常年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体力劳动量大、强度高,会使其感到不安、烦躁、冲动,从而情不自禁产生违章的意念,乃至动机和行为,安全的思想也很容易被“侥幸”心理所代替。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工作中的过失就在所难免,从而诱发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而疲劳战、连轴转更会导致管理人员精神疲劳,对不安全现象视若无睹。

4)管理因素

面对新形势,安全管理信息尚未形成系统,没有建立起从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实施管理一体化的完整体系,事故致因的信息不能有效获取,更不能有效挖掘和利用现有信息,对事故发生机理、规律做出总结,用于指导后续安全生产。

5)事故控制理论研究不足

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对各类煤矿事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事故的规律尚未完全揭示和清楚,而且到目前尚未完全掌握治理灾害的关键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都从客观上阻碍了我们对煤矿事故的防控,更谈不上驾驭灾害,给我们造成煤矿事故不可避免的主观认识,从而使煤炭开采业成为众所周知的高危行业。

6)煤矿员工自身因素

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起大城市的企业员工素质明显不足,面对新思想、新技术、新设备,很难完全掌握其使用方法,这些都给安全生产从源头带来不安全因素。

7)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总结起来就是:①缺乏科学正确的安全理念来增强安全意识;②过于依赖制度约束,管理方式和手段简单化和形式化,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操作起来很难见到实效;③安全培训和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手段落后,多数流于形式、走过场,员工也只是听听,难以深入人心,起到警示的作用。缺乏科学方法和有力手段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造成员工的安全意识不强;④员工与企业之间难以建立心理契约.员工缺乏自主管理意识;⑤煤矿安全开采决策和管理水平较低,依靠经验决策较普遍,存在盲目性,并且照章办事和逃避责任的形式主义作风盛行。

8)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下游的煤炭需求量增长速度快,使得煤炭企业普遍生产压力大,如08年南方雪灾导致的电煤荒等。这就必然导致因急于增加产量进行超能力生产,从而采用不正规或违规的开采方法和生产方式。同时,煤矿企业降低成本而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安全设备,安全生产条件无法得到改善。最终导致生产凌驾于安全之上,造成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2 煤矿安全防控对策

面对频繁发生的煤矿事故,如何有效的防控,成为所有采矿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成为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人呼吁用“重典”,用“最严厉的煤矿安全制度”。发生一起,查处一起。然而,这样就能完全、彻底杜绝煤矿事故发生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未必能实现。

我们从煤矿事故致因理论出发,可以看出,煤矿安全影响因素(事故致因因素)由若干项组成,对应“木桶理论”就是由若干个木板组成,只要其中的一个因素出现问题,即有一块木板短缺,则煤矿安全生产就会产生漏洞,就有可能发生事故。因此,要彻底改变煤矿安全问题,就需要针对这些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逐一采取对策,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1)加强安全意识,改变企业形象

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层,要深刻认识到安全是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树立“尊重生命、守护生命、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同时,也要认识到安全是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一切经济效益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保证员工安全、生产安全,又何谈其经济效益呢?改变员工安全培训模式,提高安全教育的亲和力,避免居高临下式的空洞说教,使员工能够正真的听进去,并从心里接受,进而主动思考安全问题,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效果。

而作为企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员工的素质体现着企业的素质,员工的形象就是企业的形象。因此,企业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文化水平,从源头上治理员工素质低的问题,改变外界对煤矿形象的不正确认识。

2)改变管理模式,加强信息采集

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和未遂事故要一视同仁,都要查清其原因。尤其是已经发生的事故,要组织员工学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鼓励大家相互交流,争取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改变传统的事故申报处理模式,争取实行事故申报无惩罚,鼓励员工对早期发现的事故隐患提前申报处理,避免因惧于处罚而瞒报引起的事故发生。力求人人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同时,加强原始和动态的安全信息采集,如煤层参数、瓦斯参数、采动应力变化和分布等,进行采掘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的预测和控制、采掘工作面瓦斯和煤层突出事故的预测和控制,保障煤炭开采的安全进行。

3)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决策系统

煤炭企业应该加大重大事故预测和控制理论及相关信息基础的研究,实现事故预测控制理论和信息技术的结合,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煤矿管理水平,把煤矿安全决策和实施管理推进到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以及科学定量管理的新阶段,从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

3 结束语

煤矿事故防范控制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改变煤矿安全形势的关键。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很多,重点从人、机、物、环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要解决煤矿生产的安全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加强安全意识,改变企业形象;改变管理模式,加强信息采集;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决策系统。知识和技术是防治煤矿事故发生的根本,通过本文的探讨,以期对煤矿事故防控提供有益的科学知识,为改变当前我国煤矿安全态势做出贡献。

篇3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B49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我国的矿产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煤矿业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并且我国也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矿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于煤矿业的发展也一直保持着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的煤矿产业发展过程中,煤矿事故的发生几率较高,针对所发生的事故,可以发现,煤矿的技术管理对煤矿的安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果煤矿的技术管理不到位,相关的管理不完善,不仅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还会对企业、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我国煤矿生产现状

在国民经济中,煤矿是较为基础的产业,煤炭消费在国内能源生产和一次性消费结构中在市场份额中 占有70%的比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己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己经基本 上得以形成,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健全,但是在世界上,我国所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还是最多的.。根据相关统计,一次性死亡人数达到10人以上的事故属于煤矿产业的占有80%比例。煤矿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和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将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带给家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相对还是比较严峻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矿难的经常性发生,国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几率逐年递增,其中生产性事故发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2.开采工作地点事故较为集中,其中挖进工作面的危险性是最大的;

3.大部分事故中,瓦斯爆炸 最重要;

4.职业危害较为严重;

5.地区不同的煤矿安全生产发展也会出现不均衡现象;

6.煤矿事故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1.煤矿技术管理介绍

技术管理是一种复杂的安全管理行为,也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交叉型分支学 科。它结合了工程学、管理学和科学技术,在各个学科中起到桥梁作用。既有总 体规划的部署,也有每个分目标的具体实现。煤矿企业中的技术管理,就是对煤 矿企业的生产活动和安全活动进行管理协调,对这些活动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开发 工作进行计划、分析、组织、决策。技术管理包含的内容范围广泛,矿井工作的 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了,尤其是随着矿井开采条件和开拓布局的不断变化,矿区中 的安全工作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给煤矿生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传统的安全管理 方式已经无法消除这些技术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方案成了解决这些技术安全问题的新方式。

2.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意义

煤矿生产过程复杂,环节繁多,只有引入技术管理,才能保障煤矿安全。技 术管理工作如果没有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就会使得煤矿生产的各环 节得不到有效配合,会因为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而打乱整个生产秩序,造成安全 事故,酿成大祸。

我国的煤矿企业,除了一部分大型矿井符合现代化生产工艺,大部分的矿井 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装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开采的需要。老煤矿的井下生产 中,受到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五大灾害的制约,采、掘、机、运、通等工 序配合不当,就会威胁到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技术管理能够做到定期定量的分 析,根据相关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制定出可行的安全措施,从源头上阻止重大 煤矿事故发生。

3.煤矿开采与技术管理

煤矿新开采方案的设计选择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矿井开拓方式、采区设计是对巷 道布置、采区划分、设备选用、生产流程以及安全措施等做一个总体的安排规划。 为了使开采部署更合理,设计时就首先要对地质、技术、装备的使用、开采技术 水平等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巷道的布置要尽量简单,各种开采所用设备和设施要 符合矿厂经济能力,事故防止措施要事先布置好,这些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术作 为支持,因为矿区开采设计,与整个矿井的安全和经济效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进 行技术论证时,一定要考虑充分,也就是说,技术管理在煤矿开采设计上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

煤矿决策者要在技术管理上增加资金投入,将资金用在关键地方,减少无效 的占用,对重要设备,必须配有备用的设备,建立长效的检查制度,对旧设备及 时修理和更换,做好设备更新换代工作,对那些效率低,事故频发的设施和技术, 要果断放弃,引入新的技术。

2.建立高素质技术管理队伍

人员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安全技术的相关理念必须要让全体工作人员了解和 掌握。加强人才引进,尤其是安全技术型人才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能给企 业带来新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带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员工整 体安全素质。对煤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训,防 患于未然。

3.提高对技术基础工作的认识

煤矿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主要是指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看似与安全生产没有较大关联,但正是由于其工作细微,因此,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对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等技术性文件的指导工作重视起来,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报告、工程设计以及作业规程均需要交予相关工作人员审批审阅,确认通过后,再交予专业的副职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来 进行学习和落实;井(区、段、队)的各个负责人主要负责作业落实,所有的施工操作人员以及需要进入 到施工现场的人员,均必须根据作业规程中的相关要求来执行。工程技术人员在对施工现场进行作业指导 时,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所需,对规程进行修改、补充等,若施工条件或者作业面地质出现变化,则应当 及时更新安全技术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4.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在发生一系列的煤矿安 全事故发生之后,我国对于煤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在管理煤矿安全的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 性应该得以充分地发挥,由于人在生产活动中占有着主导性地位,控制生产环节,因此,在一定程度上, 煤矿的技术人员在煤矿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而言,也发挥着重要 的作用。

5.对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要奖罚分明

在煤矿技术管理上,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建立安全制度,执行安全规范,都需要在 技术人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完成。技术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针对工作 过程中所出现的违章违规现象要及时制止,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技术人 员的积极性全面地激发出来,这就需要对技术人员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福利保障。对技术人员的地位,要引起 足够的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建议得以重视,在生活上和工作中要给技术人员一定的特殊待遇,将技术人员的带头 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相应的规章制度也会得以健全,将在技术 总工程师为总负责人基础上成立领导班子,在行政上形成的管理秩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使 管理流程得以完善,为我国的煤矿事业做出贡献,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利环境,使社会的秩序更为稳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及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安全生产,提升煤矿整体管理水平, 以科学技术进行引导,使企业通过可持续发展,回归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 全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1.

篇4

【关键词】地质构造 煤与瓦斯突出 出水机理 安全回采率

一、引言

地质构造主要通过影响煤层中瓦斯的保存条件和软分层的发育来控制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条件。在煤炭形成的漫长地质时期,煤层受到沉积作用、煤化作用和构造运动等影响,在煤体内部产生大量的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等构造类型。煤层的自燃主要经过氧化放热、蓄热散热和蔓延扩展等环节,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通过影响各个环节的发展,从而影响煤层的自燃。构造应力是控制矿区采动损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一)煤层中的裂隙主要是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

内生裂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因成煤物质结构、构造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裂隙,一般面平且直,一般不切入到其它煤层中。

外生裂隙:煤层形成后,由于区域构造变动而在煤层中发育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方向性明显,裂隙面较平直,延伸远,可切入其它煤层,甚至煤的顶底板岩层。

裂隙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 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

(二)孔隙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煤层中的孔隙主要是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

原生孔隙:煤层在沉积时,沉积物颗粒之间生成粒间孔和植物各组织内部的胞腔, 共同组成煤层的原生孔隙。

次生孔隙:煤层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原生矿物结晶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因淋滤、溶蚀等作用形成的粒间孔隙,以及煤化作用过程中因甲烷等气体的逸出而留下的孔隙等,共同组成煤层的次生孔隙。

一般来说, 煤中的孔隙越多,氧气越容易进入,煤氧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氧化升温直至自燃。煤的孔隙会随着煤化作用加深而不断减少,煤级较高的煤中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这就可以解释变质程度低的煤比变质程度高的煤更容易自燃,就是因为变质程度低的煤孔隙度要大于变质程度高的煤,从而使氧气更容易进入到煤层中,增大了煤氧接触的面积。

(三)褶皱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褶皱通过控制煤层氧化释放出的热量的运移方向和聚集状况来影响煤层的自燃。在背斜位置,煤层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就会运移到背斜的核部,如果核部的煤层顶板是渗透性较差的泥岩、页岩,那么核部处就会集聚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煤体温度升高,继而发生自燃。

在向斜位置,煤层中集聚的热量向上扩散,一般不会在核部周围发生自燃。另外,倒转褶皱可以使煤层厚度变大,有利于热量的集聚,并且增加了燃烧物质的数量,容易诱发大规模的煤层自燃。

(四)断层对煤层自燃的影响

在没有受到采动影响的煤层中,断层的数量、规模、性质和走向对煤层通气供氧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煤层的自燃。煤层自燃后,火焰蔓延的方向受断层的性质和断距大小的影响。在正断层位置,煤层被断开,阻止了火焰向煤层深部蔓延。当火焰蔓延到正断层处时,由于煤层已经被断层切断,火焰在此结束蔓延趋势。当正断层完全切断煤层时,断层位置成为天然的防火墙。在逆断层附近,一旦断距较小,就会使煤层发生重复,煤层厚度增大,而厚度又是煤层自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煤层自燃会在逆断层处发展和蔓延。当有多个煤层且间距较小时,断层的存在则会引起不同煤层之间的煤火相互贯通,燃烧煤层可导致不同层的煤燃烧。

另外,由于断层的存在,使得在选择开采方法时必须采取工作面过断层的种种措施,从而严重影响采煤和掘进的速度,给采空区中遗煤的自燃争取了时间,加大了自燃的几率。

总之,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影响很大。裂隙、孔隙、褶皱和断层的数量、规模影响煤层的供氧条件,它们的存在可以增大煤氧接触面积,从而导致煤层自燃初期的低温氧化阶段顺利进行;裂隙和断层也是煤火燃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喷出通道;断层的性质可决定煤火是否继续向煤层深部发展;褶皱可控制煤低温氧化释放出的热量聚集,如果背斜核部有封闭性好、导热性差的煤层顶板,那么此处是煤层聚热增温的良好场所,也是易于自燃的地方。

三、构造应力对矿区采动损害的影响

矿区采动损害,是因煤炭井工开采对覆岩和地表地质环境造成的损害。从构造地质学的观点来看,矿区采动损害是在地壳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作用、岩体本身重力以及地下开采活动联合影响下发生的主采煤层上覆岩、土体的一种特殊的表生构造现象。

对于一个具体的煤矿区来说,要么处于挤压构造应力场,要么处于拉张构造应力场。挤压与拉张是煤矿区常见的两种最基本的构造应力状态。

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可以改变采动影响下的岩层移动方向和移动量的大小,同时也影响井下巷道的变形破坏模式。如果煤矿区处于挤压构造应力场中,在煤层未开采之前,侧向挤压应力早己存在,它使煤层覆岩有向上弯曲的趋势;在煤层被采出后,覆岩重力首先克服侧向力造成的向上的弯矩,剩余的垂向力才引起煤层顶板向下弯曲变形。同时,由于侧向挤压构造应力的存在,使岩体所受围压升高,必将使岩体的力学强度增加,从而减小煤层开采对覆岩的损害。

另一方面,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最低,在受拉张应力作用后,很容易产生张节理,使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失去内聚力;拉张应力的作用可以抵消一部分因重力作用在岩层中产生的水平关联应力,从而使岩块受到的侧向夹持力减小甚至消失,很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沉降,即使拉张应力不足以使岩层破断,也会使岩体的围压降低,从而导致岩体强度的下降。为了保护煤矿区地质环境,煤炭资源开发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度,要把开采强度限制在煤矿区地质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四、结论

在煤矿的开采活动中,探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规模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步。时刻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预防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关于地质构造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研究,今后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定量化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自燃的定量化分析;地质构造对矿区采动损害的定量化分析。

参考文献:

[1]尉茂河. 煤层自燃的内外因分析及其预防对策 [J]. 煤矿安全,1998,(2).

篇5

关键词:管理创新;“家”文化;精细管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0)21-0141-02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管理。管理模式要改革,要超越,但更要创新。创建管理创新模式在于科学规范管理工作,在全面保证与提高工作、生产、成果与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其创新。

米村煤矿是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骨干矿井之一,隶属于上市公司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过改扩建后,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90万吨,职工4890人。根据米村矿现状从以下几点浅析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创新。

1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是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体现企业的思维方式,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首先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创新。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来说,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按照企业理念的要求,改善员工的行为,让职工自觉认同和遵从企业文化。

米村矿通过打造企业“家”文化理念,要求每位职工能做到“以矿为家”,爱家、护家,各基层单位可将这一“家”文化理念延伸至“岗位是我家,我爱我的家”,“家”文化理念的提出,让每位职工都觉得自己是企业大家园的主人翁、一份子,增强了凝聚力,提高各项任务的运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各项安全、经济指标顺利完成。

2企业形象管理创新

形象管理创新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主体运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在无线的空间和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传递自身的理念、标识、品牌、风气、制度、服务、环境等要素,塑造并实现管理主体最佳形象的过程。塑造理想的煤矿企业形象,米村矿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塑造企业形象:

2.1有形形象的塑造

主要指煤矿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比如,该矿设计矿标(徽)、统一定制具有该矿标志的服装、强力推进职工宿舍公寓化管理、进行棚户区改造等显而易见的举动,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2无形形象的塑造

主要是从非视觉方面来体现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通过输出高素质人才、加强职工文明礼仪教育等方式,提高企业整体形象。

3执行行为创新

企业管理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其实质是在深化和细化管理过程中,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执行,任何好的决策或目标都不可能成功。

米村矿面对当前安全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大胆提出推进执行力建设,强化执行观念,团结带领干部职工抓落实、讲执行,做到“于人公正、处置合理、处事公平”,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4加强区队基础管理

区队是煤矿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区队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安全经营指标和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的实现。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安全区队建设,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米村矿2009年来积极开展安全区队建设,在管理制度上多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强化区队安全基础堡垒,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5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问题始终是煤矿企业的头等问题,企业必须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才能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

5.1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在煤矿企业管理中,有人将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视为相互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是因为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的,安全是伴随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同时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这就是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道理。

5.2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就煤矿整体而言,追求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全部企业的目的和归宿,但是在具体的成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安全第一。事实上,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如何,必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为安全事故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损失。

米村矿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活动,使全矿干部职工摆正了安全与生产、效益的关系,坚实了安全第一的思想。

6狠抓安全培训工作

煤矿企业对基层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提高安全培训质量,如何来确保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是煤炭行业多年来搞好安全生产的“法宝”,《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对安全培训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培训工作必须上升到特别高度予以紧迫性加以认识。如何抓好安全培训工作,米村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安全培训重在平时,做好职工安全培训的累积工作,解决职工中存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潜移默化中优化职工安全理念。

(2)开展灵活多样的安全培训活动。利用技术大比武等一些列活动,选出优秀典型给予适当奖励,调动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在职工中形成“赶、学、比、拼”的热潮。

7不断创新,深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企业不进则退。煤矿企业更要狠抓安全弦,面对生产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只有经常创新,才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创新绝非凭空想象,只有在细节上逐步完善,煤矿企业只有狠抓安全生产,坚持不断创新,坚持深入精细化管理,才能抓住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米村矿在日常管理中,不断要求广大干部职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让每位职工能以主人公的姿态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出谋划策,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创新打下基础。

8结语

篇6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安全生产 影响

据近几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统计,在各类煤矿安全事故中,大约占60%~70%为顶板、瓦斯及突水等恶性事故,而这些类型的事故基本都与煤矿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

1 煤矿地质构造与顶板事故的关系

1.1 褶皱构造与顶板事故

褶皱构造是岩(煤)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褶皱构造中的每一个弯曲称为褶曲,它是褶皱构造的基本单位。褶皱构造中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从褶皱成因分析,褶皱一般是由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和剪切褶皱作用形成。其中受顺层挤压应力作用导致岩层弯曲而形成褶皱的作用称纵弯褶皱作用;岩层受到与岩层面垂直的外力作用而发生弯曲形成褶皱的过程称为横弯褶皱作用;由于切层或顺层剪切而导致褶皱形成的作用为剪切褶皱作用。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煤)层要发生塑性流动或滑动,使得不同部位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小断层、节理等内部小构造。在褶曲的核部裂隙、节理更加发育,岩层极其破碎,易冒落,岩(煤)层轴部产状急剧变化,煤层厚度发生急剧挤厚压薄现象,采掘过程中不易支护,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很容易发生片帮及冒顶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困难。

1.2 断裂构造与顶板事故

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其中断层使岩(煤)层两侧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在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发育很广泛,类型很多,特别是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断层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十、上百米,其断距、破碎带大小不一,对围岩破坏的程度也不相同,在破碎带极易产生顶板事故;另外,在断层两侧还会出现牵引褶曲、揉皱、挤压和破碎等现象,同时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中裂隙也显著增加,还会导致煤层厚度突增、压薄或尖灭,采掘过程中该处煤(岩)层暴露后也容易产生冒顶事故;还有一些断底不断顶或断顶不断底的小断层以及层间滑动构造部位,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作用,围岩易脱落,且脱落面积较大,没有预兆,采掘时也易发生顶板事故。

1.3 岩浆侵入与顶板事故

岩浆侵入不但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而且岩浆侵入煤层所形成的岩体,其边缘极不规则,在侵入体前缘的煤(岩)层中往往出现特殊的揉皱现象,煤理紊乱,具有旋窝状褶曲等小构造,如果没有掌握岩浆侵入体分布的特征和接触变质的规律,如果支护不当,容易发生局部冒顶现象。

1.4 煤岩组合与顶板事故

由于煤系地层受到地质应力及后期构造变动影响,煤岩层均已产生形变,导致围岩破碎,顶板多变不平整,煤层形态多变。经实践证实,在煤层伪顶完整性差,强度低,如果支护没有及时跟上,或支护手段、方式没有适应煤层顶板变化;岩层胶结物以泥质、粘土质为主的;以沼泽相、泥炭沼泽相为主的煤岩组合,在原始沉积时部分沉积物的表层可能发生风化,形成土壤层,高岭土化作用显著;煤岩结构复杂的煤层中往往含有多层夹矸层,开采中易发生夹矸至上分层脱落的煤岩组合情况下极易产生顶板滑移和冒顶事故。

2 煤矿地质构造与瓦斯事故的关系

2.1 煤与瓦斯突出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在煤和地应力的作用下,在很短时间从煤岩体内喷出大量的煤岩与瓦斯的动力现象。突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内,如断层、褶曲和火成岩侵入区附近,可造成设施破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2.2 瓦斯风华带

在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结构被破坏时均可能影响瓦斯风华带的发育程度。如采掘工程在瓦斯风华带内,当通风不良或停风时,不但会有CO2引起窒息的危险,还有发生瓦斯爆炸的危险。

3 煤矿地质构造与突水事故的关系

矿井突水是指在采掘过程中当巷道揭穿导水断裂、富水溶洞、积水老窿,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矿山井巷的现象。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复杂的地质构造(大断层、褶皱等)都是地下水富集的地方。矿井突水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水量、水源和导水通道。因此,在采掘工程中地质构造可能引起井下突水的发生,不但给煤矿造成生产上的被动和损失,更给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

3.1 断裂构造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1)隔水层对突水起阻挡作用,其阻水能力是由其厚度、岩性组合及力学强度决定的厚度越大,越不易出。当出现断层时,上下两盘岩(煤)层发生错动,缩短了煤层与底板含水层间的距离,使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减少,甚至造成断层一盘的煤层与另一盘的含水层直接接触,使底板隔水层有效厚度消失,从而使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增大。

(2)断裂带内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强度降低,不仅给承压水的导升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裂隙带可能成为充水带,使水文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增大了防治水工程的难度,给突水创造了条件,在采掘工程中极易发生突水事故。

3.2 陷落柱对煤矿突水的影响

岩溶陷落柱是埋藏型岩溶的地下溶洞的顶部岩层及覆盖层在荷载或其他动力作用下,失去支撑发生坍塌和剥落后形成的上小下大的锥状塌陷体。陷落柱突水灾害是矿井岩溶突水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突水性强,规模大,破坏损失严重。因岩溶陷落柱除自身常储聚大量地下水外,还常成为沟通其他水源的导水通道,所以陷落柱突水特别容易造成严重的淹井事故。

4 结语

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应仅就安全抓安全,探明地质构造的类型和规模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应时刻注意地质构造的变化,认真研究分析这些地质因素,找出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仁海,渠天祥,钱光谟.构造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一、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特点

煤炭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与其他行业在安全管理上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作为高危行业,它在安全管理上有自己的特点:

1、从管理实体来看。随着煤炭行业的深化改革,大中型煤炭企业集团格局已基本形成,各企业之间形成了既松散又紧密的特殊关系,安全管理实体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管理越来越复杂。

2、从管理结构来看。在安全管理职能分工与合作方面,由原来主管、统管转化为各企业自主管理与主管职能部门监督、检查、指导相结合的特点。

3、从管理方式来看。传统的管理方式渐渐被现代系统管理方式所替代。

4、从管理观念来看。在部分煤炭企业中,现行安全管理观念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完全理解安全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从管理力度来看。在某些地区的煤炭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特别是对煤炭产业依赖较强的地区,还存在安全管理力度太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工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力度。

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煤炭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依托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安全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井下伤亡事故仍较严重,重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结果除历史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外,我国煤矿安全管理落后还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1、缺乏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相对独立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监察从属于且受制于生产;

2、习惯于事后式的传统管理,缺乏对前级诱发因素的研究和对策,预防为主流于“程序”;

3、缺乏信息的、指挥的、执行的网络,察无反馈,察而不监,以至于监、察都不落实,法规多而不认真执行;

4、只有局限于生产环节及短期行为的模糊目标,而没有整体的、长期的战略目标;

5、事故的发生涉及人的心理、情愫、素质、社会家庭及其他诸多因素,对此研究不多;

6、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科学成果;

7、没有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价体系。概括地讲,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取决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生产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且这些直接原因的背后还隐藏着若干层次的背景原因及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即管理原因。管理的优劣是决定事故多少的首要条件。如果仅是就事论事的要求事故责任者该这么做,不该那么做,应付了事;或者不能对造成管理缺陷与混乱的管理者从上到下的依法严肃处理,只是“用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讲话贯彻讲话”的方式代替事故的查处或措施的落实与隐患的整改。甚至进行权钱交易,帮助事故隐患单位、事故单位或事故责任者隐瞒事故或事故隐患,必然形成事故不断的局面。

三、加强煤炭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方式

1、强化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到位。严格落实“四位一体”的现场安全管理措施,落实领导带班作业及值班制度;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组织一定次数的夜间突击检查。对重点建设项目环节必须进行跟踪复查,严防带着隐患和“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突击生产,各个建设项目小组要配齐配足各种特种作业人员,严防顶岗、串岗、脱岗、空班漏检现象的发生,认真抓好每个生产环节、工作细节的检查,及时排除隐患。

2、大力做好安全管理培训工作。煤炭建设项目企业要科学合理安排好安全培训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人在培训期间,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坚持入井跟班带班制度,抓好隐患排查,确保安全管理不断档,切实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测监控人员的界定从《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培训内容分别执行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安全监测监控人员的培训大纲,各类人员应分别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总之,相关负责人要全面掌握安全培训工作现状,明确下一步安全培训工作重点,更好地促进煤矿安全培训工作。

3、硬化机电设备管理措施。各煤矿要切实完善井下机电设备“三大保护”和“三专两闭锁”,完善低压双回路供电,提高井下供电电压等级,推进高压下井,巩固机电设备“三率”,杜绝失爆、不合格、非标设备下井和井下违规带电检修电气设备。

4、硬化提升运输管理措施。煤炭企业要完善使用“一坡三挡”,定期检测钢丝绳、安全闸,提升信号必须具备声、光功能,实行专人把钩、持证上岗,在部分矿井安装绞车后备保护装置,保证绞车、电机车和钢丝绳不带病运行。井下机车运输的矿井必须做到前有照明、后有尾灯,紧急制动灵活可靠。适时调整检修运输线路,杜绝跟车行人,违规运输。

5、建立健全安全制度体系来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不仅仅是靠嘴上说的,也不仅仅是靠提出安全理念,它还需要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作保障,只有有了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安全理念的推广和深化,才能加强完善安全管理。

篇8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一通三防 策略 研究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基于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使得煤炭供求关系失去了平衡,煤炭价格的持续走高。我国的煤炭资源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例如供暖、发电、冶金以及日常的使用等等,毫不夸张的说,我国经济发展到如此地步,一刻也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持,正因如此,也致使有些煤矿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而对安全管理却视而不见。但就客观情况分析,我国煤炭储量比较丰富,但是开采的技术却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这在无形中对煤炭资源造成了浪费,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炭总存储量约为7500亿吨,而已经有近2000亿吨的煤炭在被开采和使用,这一数字对比着实惊人。但因为粗放式的开采,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安全管理存在疏忽,很多资质达不到的小型煤矿企业没有技术和能力对煤矿进行开采,导致煤矿事故居高不下,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煤矿生产,安全第一,考虑到其难开采的特点,“一通三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煤矿企业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就当前情况来看,政府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在安全教育和宣传方面,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了,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同时也对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相关的防治策略,并且建立了跟我国煤矿事故致因相符的数值模拟,这对分析事故成因很有帮助。除此之外,也有相关研究者指出,煤矿安全生产需要人、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在风险控制中尤其注意人为因素,建立相应的控制风险机制,这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所提到的“一通三防”是指煤矿通风、防治瓦斯、防治煤尘以及防火灭火,做好“一通三防”的基础工作,也对提高煤矿企业竞争力很有帮助。

一.某矿特点以及规模概述

某矿矿井占地面积约为8平方千米,倾斜跨度大于1800米,由东至西大于4400米,从地址勘探的情况来看,其水平地层的煤炭存储量多于20亿吨,鉴于提高某矿的抗灾能力,在该矿的西4区以及6区做足了通风、防尘和防瓦斯爆炸等工作,比如设置了U型通过竖井,其每分钟能够通过超500立方米的气体,可以很好的排除瓦斯;在开采的时候,采用了回退式的综合采煤系统,而且全部是机械化,能够对工作环境中的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如果有瓦斯浓度超标的情况出现,那么就会立刻停止工作,对其进行检查。因为煤炭开采的区域是长焰煤,其变质程度比较低,着火点也比较低,开采3-6个月后就会发生自燃的可能,而且回采作业的时候有漏风的采空区出现,这很容易导致爆燃。为了让这一问题很好的得到解决,某矿安全技术部在工作区设置了直径为5厘米的防灭火管道,其设置在工作路面上,与之相配套的设备包括吸尘装置、喷雾设备、还有喷水设备,为的就是在采煤当中有粉尘和有毒气体出现时,立刻落到地面上,以防其浓度上升,上述提到的防护措施令该煤矿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大大降低。有效的技术策略和管理措施双管齐下,使得重大安全事故不再发生,但对小型事故来说,仍旧避免不了。

二.“一通三防”实施策略研究

就目前某煤矿的安全防护现状来看,已经制定并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技术手段,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仍旧建议继续加大对某矿在通风、防火灾、防尘以及防瓦斯这些方面的投入,巩固并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不能单纯依靠KJ66煤矿安全通风检测系统,要在此基础上,采用更加高级的系统评价模型,分析人机工作中所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而且对人机的操作所产生的事故概率进行定量研究,然后分析其实施策略。

1.通风策略

好的通风系统不但能够把地面上的新鲜空气输送到煤矿开采区域,而且还可以把工作区的含有瓦斯、甲烷以及其他有毒有害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开采区以外,降低危险气体的浓度,保证开采人员的安全,为他们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通风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是通风动力装置,第二是风速监测装置,第三是流向监测装置,第四是通风管道,还有其他等组成部分。

1.1通风安全评估

煤矿通风策略最终还要的方面就是安全性评估,这是判断通风策略是否可靠,以及能否很好的运行的一个重要方法,其能够迅速的发现设施当中哪里出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优化和改良。通风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就是通风系统方面。其图纸的指标值为0.027,通风合理性指标值是0.014,开采工作面指标的值为0.052,回流通道指标值是0.072,风速指标的值是0.047。第二就是通风装置方面。其正常的一个使用率为0.321,通风动力的装置是0.153,通风设施的维修概率在0.003,仪器仪表的工作情况是0.145。

1.2对通风安全的建议

通风系统中各个分系统之间是相互练习并相互制约的,如果是有一个分系统出现了故障的话,那么其他的分系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营销,使得通风情况不容乐观,通风效率显著降低。鉴于此,既要在布设的时候合理,也要通过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使之形成相互独立的通风系统,不会受到其中分系统故障的影响,充分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开采煤矿时,一定要在通风能力的基础上开采,不要在通风能力达不到的时候硬采,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谨记遵章守纪。

2.防尘策略

开采煤矿的时候,粉尘比较多,这不仅对开采工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形成职业病,而且极不安全,很大程度上能够引起爆燃。在防尘策略上主要从以下做起,防尘防爆要综合管理,防尘洒水的管道务必要能正常运行,粉尘喊了的检测工作一定要科学合理,对开采的工作面进行定期冲洗,采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和检测工作要做好。对工作区域的通风系统进行定时检查并不断优化,通过洒水系统降低空中的粉尘浓度,让工作的环境湿度增加,另外,煤矿开采工人自身的防护措施也要做到位,比如带口罩,风罩等。

3.防瓦斯策略

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事故,因此需要防患于未然。瓦斯主要由一氧化碳和甲烷构成,其都具有可燃性,易燃性的特点,如果有明火,那么极易引发爆炸。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瓦斯安全性评价指标具体有:瓦斯排放系统指标是0.312,瓦斯的气体含量等级指标是0.145,报警装置指标是0.45,安全监测装置指标是0.195,。第二,具体防瓦斯建议。首先,对瓦斯气体进行防范,尤其在聚集瓦斯的地方做好通风,同时防止抽出的瓦斯回流至工作区。其次,对明火严加防范,比如静电、碰撞产生火花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再次,做好阻隔措施。对瓦斯易于产生部位设置水幕墙或者是隔水爆棚等。

三、对设备的管理水平要提高

煤矿生产环境恶劣,对设备的损坏程度较高,因此要对设备实施检修和维护,确保通风除尘的正常工作可以进行,在这方面的经费开支上一定不要吝啬。设备管理和安全防护这两个部门要联合对设备的技术进行把关,看其是否符合本煤矿具体安防条件,设备老化的,要及时更新,质量差的,要及时汰换,做到平时管理好,有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解决。

四、总结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根本,一定要从最基层做起,做到制度和技术上不断完善,持续加强“一通三防”工作,让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使他们自觉按规章制度办事,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翔.“一通三防”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J].山西

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80-81+84.

[2]尹海滨,王保国,张晓东,韩冰飞,李元杰.浅析煤矿“一通

三防”的安全管理现状与风险规避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

用,2014,26:108.

[3]祁元春.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一通三防”安全体系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6:140-141.

[4]班柳青,李国明,白星.“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

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01:60.

[5]谢先明.关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现状与风险防范策

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探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76

1 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以人为本

煤炭开采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之一。生产安全总是我们每天都不可忽视的事情。保证产安全生产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根本利益,是提升全面改革,发展,稳定,做好生产安全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虽然总体稳定,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改善发展态势。当经社会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煤炭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安全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核心,以安全文化。人民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直接决定了生产安全的形势。 因此,要特别注意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概念引导,营造安全文化“大气息”增加安全投资。

1.2 落实矿井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这样不H可以使规则做到公平合理,也可以促进员工主动按要求执行,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在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各种法规和制度,是建立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不仅要评价法规的实施,而且要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合理评价结果,从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机制是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检查的基础。同时完善矿井中的各种安全系统,对矿区和井下进行不间断的监控,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的可靠性,使之得到及维护和更换。一句话,企业的发展取决于每个规则和规章执行的规则和条例是建立的关键。如果企业管理在发展,监督和执行系统的功能和责任做到这一点,一次一步,那么企业就会呈现出新的氛围

2 煤矿事故的种类及工矿事物探究

2.1 煤矿事故的种类

煤矿事故按不同分类标准分类,按诱导因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事故,根据损害程度,事故可分为3类死亡,严重伤害,轻伤, 对事故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微事故,严重事故,死亡,严重伤害,灾难性伤亡和极大事故

2.2 煤矿事故应对措施

(1)更具救援经验表明,各种煤矿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发生的现场可以看出,瓦斯爆炸给受害人员造成伤亡只占全部死亡事故的10%左右,很多矿工的死亡主要是因其爆炸而区域性缺乏氧气而窒息或是吸入了高浓度的有毒或有害气体,也有在逃逸路线受到各种因素阻止其撤离到安全区而造成。因此,在煤矿事故中,如果无法及时转移,矿工长期暴露于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导致窒息是造成伤亡的最直接原因。我们可以在下井时配备下列装备以备不测。 POLOPA防火过滤器是一种保护人体呼吸器官免受外界有毒气体伤害的特殊呼吸装置,它的作用原理是利用了药物,香烟过滤器滤芯元件对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或是微笑颗粒物进行过滤使人体能够呼吸道干净的空气,为等待救援的人争取更多的等待时间,同时也为医务人员的救援和救灾救工作缓解压力。 POLOPA消防自助呼吸过滤器型号特点:方便佩带,视线好,气密性好;运用双隔离以及透明包装视觉包装盒,不光如此,他还采用列一次性密封设计,采用真空压缩方式,健康无菌过滤器在未使用状态下与空气隔离,因此,为了确保使用效果到到最佳;过滤层的里面选用了优质活性炭,催化剂以及浸入式香烟过滤层。而且还采用超细纤维材料,可有效防止有毒烟雾对人体的入侵。

(2)为了防治矿井内机电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对高质量维修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规划和组织操作员培训,着力培训机械系统,学习规章制度,标准,以及理论知识和实体操作测试,通过加强工人在现场操作技能的学习,提高员工消除隐患,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技术,不光如此,我们还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生产责任制度,细化工作岗位类型,确定事故责任人保证日常生产安全工作有条不紊,我们需要合理第协调机电与生产平衡,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管理机电系统,使矿山机电管理引导机电部门充分发挥作用,让机电一体化管理人员做好机电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生产能够有效进行。

3 安全生产在煤矿行业的意义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保障。人类的生存需要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和威胁。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生命安保障。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安全第一”,煤炭企业任何一种好的安全局势。都可以说是人类生命安全与自然斗争所战胜的财富,我国宪法规定:“生产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对加强安全生产以及员工健康安全保护是我们一贯奉行的社会主义治理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安全生产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保障基础,更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理念之一。

4 结束语

近年来,煤矿事业的发展有回升的良好事态,这对于每一个工矿事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方针下,我们不光需要追求高产量,高效益。我们更应该追求安全生产。始终坚持查不出隐患就不生产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创新,开拓技术,进一步完善稳定工作机制,各单位要落实和稳定工作责任人,定期内排查好身边的不稳定的人和事,尽量将各种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初发阶段,避免矛盾激化。要时刻教导工人学习求真务实的精神,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中每一个环节安全二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构筑安全管理平台。用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管理理念,营造安全氛围,谱写安全生产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史继红.煤矿安全通风管理与通风事件预防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2(11).

[2]张安福.大型煤矿基建初期通风管理[J].中国矿山工程,2006(06.

[3]周茂,刘渤,张宏宇.神东千米掘进面通风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4).

[4]吴联文.浅淡低瓦斯矿井通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10(05).

[5]张恒文.煤矿安全通风管理及通风事故的防范措施[J].电子制作,2013(16).

篇10

关键词: 煤矿开采;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现状

在我国除上海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我国其他各个省份均有煤矿资源的分布,具已探明的煤矿储量来看,我国煤矿资源储量丰富,但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系数,我国煤矿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小,在开采与运用的过程中还造成了严重的煤炭资源浪费。煤矿企业作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煤炭资源的年均开采量巨大,每年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耗掉的一次性能源中,煤炭资源占七成左右,而且就我国煤炭资源的市场需求及开采情况来看,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将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怎样长期的满足市场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安全生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关乎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煤矿生产多在地下进行,开采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由此决定了煤矿开采是一项高危险性行业,为此如何解决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煤矿开采事故的发生具有非常大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安全生产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在追求煤矿开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法加以治理,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煤矿生产安全,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机率。

2 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预防的具体对策

2.1 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

煤矿安全生产除了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外,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保护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一定要以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煤矿生产中一定要对威胁人生命安全的所有行为加以杜绝,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禁止一切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损害人的生命价值的行为发生。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重视人的健康和生存价值,尊重人的精神、情感意识。

2.2 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煤矿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多数原因在于煤矿开采企业的不规范经营,煤矿企业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承担着保障煤矿开采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只有符合煤矿开采资格,企业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安全资格证及矿长资格证,方可以进行采矿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煤矿企业的负责人与实际管理经营者要严格参照国家相关文件的具体规定,轮流带班下井,并对井下开采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制定下井登记档案,并就煤矿开采事故承担刑事责任。企业承担着安全生产的大部分责任,煤矿开采企业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开采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这些管理制度,并通过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保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规范煤矿开采工作人员的开采行为等手段,降低煤矿生产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努力完善煤矿生产安全保障体系

煤矿的通风、防瓦斯、防水、防火、防煤尘、防冒顶等安全设备、设施和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有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和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同时构建煤矿生产安全保障体系还要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例如可以采用高强度抗炮崩通风柔性风筒设备,这种技术主要采用进口的高强度合成纤维作为骨架材料,生产出高强度抗炮崩柔性风筒,极大的增强了其抗炮崩性能,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普通风筒在掘进放炮时发生崩裂,对开采人员所造成的损伤。还可以采用玻璃钢罐笼罐道,这种罐道较传统的罐道具有质量轻,耐腐蚀、耐磨损、强度高、使用寿命长(30年以上)、平直度好、阻燃、抗静电等一系列优点。为矿山井筒装备长效防腐开辟了一条新途,极大的提高了煤矿开采环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煤矿开采设备的研制正在不断需求开采效率与开采安全的最佳结合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煤矿开采设备安全指数的不断提高将为消除我国煤矿生产事故作出突出的贡献。总之,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提高矿井的抗灾、防灾能力,达到安全生产。

2.4 对乡镇小煤矿依法进行严格的整顿处理

加大对乡镇煤矿的整治力度,广泛开展安全评估,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立即关闭。建立资源有偿开采制度应学习美国的经验,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国家资源进行拍卖,然后进行勘探、建井、开采。购买者要想赢利,就必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必须对资源精打细算。

2.5 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监察与管理

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方式。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的准绳,各级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必须健全执法、监察体系,增强行政执法意识,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监察,排除干扰,严肃法纪,树立国家监察部门的权威性,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大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惩戒、惩罚,维护安全生产正常秩序。特别是加强对危险源超前预控,从安全生产源头上治理生产责任事故;对造成责任事故的责任人给予严肃处治,依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2.6 加强煤矿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

煤矿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具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建立培训档案。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或者经教育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下井作业。

结束语

鉴于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形势比较严峻,针对煤矿生产安全中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实施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仅仅依靠煤矿施工企业加以治理和国家法律的规范是远远不够的。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事业所涉及到的多方面问题,在对煤矿生产事业进行规范治理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各种力量,进行综合治理。既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又要通过企业自身的自我控制调节,同时还需要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可靠保障。我国不仅要在进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改革工作还要在努力提高自我发展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安全生产经验,紧密的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尽量在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还要逐步倡导“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全体社会成员要在生产过程中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机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肖兴志,吴丽丽.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