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量感的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量感的教学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量感的教学案例

篇1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美术;教育情怀;教学案例

一师范专业认证与教育情怀概念的提出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了“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构建了“纵向三级递进、横向三类覆盖的分级分类认证标准体系”。“教育情怀”这一概念也成为认证标准之一。《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认证标准的第三级也同样有)“二、毕业要求”包含“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大的方面,其中“践行师德”又包含“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两个方面。“教育情怀”是指“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1]”教育情怀首先体现为对教育事业的情感,即具有从教意愿,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个人对教育职业的高度认同;教育情怀其次体现为对学生的情感,即愿意做学生的引路人;教育情怀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能够赋予我们的工作以意义。有情怀与没有情怀是不一样的,情怀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教师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只会把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可以维系生存的手段,其发展的可能性会大大减低;而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绝不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会为自己的信仰调动自身的一切力量,集中到既定的目标上,其知识、能力、内心世界都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从而推动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因此,教育情怀的有无,对于教师来说意义深远。“显然,教育情怀不是操作层面上的技术特征,更不是肉眼可见的‘量化’指标,但它的存在却丝毫没有被怀疑过。它是一种超验的‘行动意识’,是渗透于教育者教育行动过程中的意念,是对教育者的行动产生深刻影响的精神力量。”总之,培养合格与优秀的教师,教育情怀的有无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如何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情怀成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2]。

二当前高师学生美术教育情怀的现状调查

据一项调查显示,地方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中只有41.7%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从事美术教师职业,这种择业心理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其择业心理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教师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一些学生认为教师从事的是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劳动,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和新意,更谈不上乐趣。对事物的认识是决定一个人对待某事物的态度与情感的主要因素,有一种认识我们称之为陈见,那就是当事物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我们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以前的位置,缺乏对这一事物现状的调查与了解。高校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后,接受的多半是专业训练,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发生在专业领域的事情,比如画展、画家等,而对于教育领域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关注很少,除了自己对曾经的中小学经历的记忆外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因此很难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这样就成为了学生今后从事教育职业的一种障碍,消除这一障碍已经刻不容缓。改变学生头脑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见,重新认识新环境下的教师工作特点,激发其成为教师与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意向应该成为美术教师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最有力的武器即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那些在教改浪潮中涌现出的优秀的教学案例,事实胜于雄辩,这些课例是基础美术教育最形象的代言人。正如艺术的本质规律体现在一系列标志着人类艺术最高成就的经典名作之中一样,美术教学的本质规律也必然体现在那些优秀的经典课例当中。读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在相同的时间里,其得到的收获和进步要大得多,多读经典才能形成一个人高层次的品味和追求,进而在行动中以高标准来塑造自我。

三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作用

教学案例是指“在教学实践、作品(论著、电影和小说)中存在的,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事件或教学故事。[3]”好的教学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特征,所谓“有教育意义”是指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从中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方法或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专业要以引导师范生‘做学生成长引路人’为目标,通过参与式课程学习、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主题性教育活动、行动性实践体验、激励性成长评价等养成途径和形式,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在于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和全面发展,加强自身修养,丰富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端正奋发的态度和持续努力的行为。[4]”其中“示范性榜样熏陶、反思性案例分析”都可以通过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观、学生观的引导,所以,优秀教学案例对培养未来美术教师的教育情怀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

观摩学习优秀的美术教学案例,有利于师范生形成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和教师工作价值的正确认识,一方面是因为:优秀的教学案例首先是充分体现出了当前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改革意识的教学成果,代表当前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普遍现状与趋势,是优秀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体现,因此能形成学生对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的正确认识。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发以及新版教材的编写和应用,使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精神的学习和教学研究,涌现出了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课例。笔者有幸到中小学观摩现场美术教学,对一些优秀的教师和课例感受很深:那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结构谨然流畅的教学组织,踊跃表达丰富情感体验的快乐学习的学生,教学姿态与风度游刃有余的老师,还有孩子们创作出的一幅幅充满童稚和无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教学已经成为了艺术,聆听一节美术课犹如欣赏一件精彩的艺术作品,使人神情舒畅而愉快。另一方面是能让师范生重新认识美术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为什么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留给大家的是单调乏味的印象,而如今课改后的美术教学则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工作乐趣与价值呢?那是因为教学中的一系列因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新课程观念给予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大空间,这种空间的获得使教师的工作更具有创造性特点:首先,课程标准只对学生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与建议,教师与学生为达到这一结果的途径是多样的、不确定的,这就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方式与途径的自由空间;第二是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其作用只是起到沟通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的媒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不局限于教材,可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甚至重新设计教学方案,课程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创意,其他教学资料的收集与运用能体现每个教师的特色,这样,同一个课题由不同的美术教师上其效果都是不同的,都深深地打上教师本人的烙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第三个转变是教学过程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单向传授式的,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灌输式教学是最贴切不过的:“人都成了哑巴,只有真理在说话。”教师即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学生都被剥夺了话语权。新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索的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智慧等智力因素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情感、感受、态度、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过程。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远离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教学的呆板与乏味,而充溢着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共鸣。还有一个转变是教师的作用与师生关系的改变,过去的师生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灌输与接受,而现在的师生关系强调民主、平等、合作,这种转变也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过分的严肃与冷漠,而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使课堂充满愉悦与乐趣。总之,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广泛的自由空间,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营造生动的课堂。通过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重新认识教师的劳动特点与工作价值,对教师工作价值的肯定将增强他们毕业后从事教育职业的意向,从而在读书期间注重自身教育知识的储备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态度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从不得不学到不能不学和乐于学习。正如有一位同学在学习了一系列优秀教学案例之后写道:“在我看来,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原有的单一的教条式教学模式被打破,师生互动,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吸收与学习他人优秀方面的能力,而这次的《优秀教学案例赏析》课程,正是以这样的新式教学,让我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在老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我这次课程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案例赏析的知识,也见证并学习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是如何上好的。……在还没有上这个课之前,我其实打算毕业后不从事教育类工作的,我总觉得小孩子太调皮了,我不想去引导和教导他们,但现在我看到这些优秀教学案例后,我觉得教师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当你把孩子们都教育好,你们相处如一家人,那该是何种成就感能够比拟的呀!所以,我现在应该提高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自我与职业认知,树立高尚的教师专业价值观,向做一名好老师奋斗。[5]”

(二)有利于师范生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二、毕业要求”中的第四点是“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与“沟通合作”两个方面,“学会反思”是指“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6]”一切的教育最终要变成自我教育,而反思正是自我教育的主要形式。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与获得进步。学习优秀教学案例能让师范生了解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使其产生紧迫感,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改变学习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绘画功底不错,已经足够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了,而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绝非仅仅是能教学生画好画这么简单。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有创造性地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引导、启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质,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和反思,而这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只教学生画好几幅画,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完善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当师范生认识到这一点时便会在心理产生紧迫感和差距感,这种紧迫感能激发学生抓紧在校时间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会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一位学生在赏析了一系列优秀的美术课堂教学案例后,产生了这样的反思:“由左斌老师上的那堂《品析父亲》的鉴赏课,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让我惊叹,环环相扣的环节设计,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储备让未来会成为教师的我深感不足,同时也激发了我加强理论知识与专业外知识的心理……还有一堂小学美术课《傩戏面具制作》开始导入的环节也让我眼前一亮,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导入方式,但这种表演式的导入方式一下子将我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7]”优秀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优秀的教学案例也是一种美的熏陶,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价值与使命,从而产生乐于从事教育的情感与意向。

四以优秀教学案例培养美术教育情怀的方式与途径

学习优秀教学案例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教学案例,另一种是来自于文艺作品如论著、电影和小说等中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案例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实践中的教学案例主要是指美术教学的课堂实录,学习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现场观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师范生到附近中小学观摩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好处在于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而深刻,课后还可以与上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二是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学录像课。比如各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往往都配有教学视频,一般都是由有经验的老师就教材中的某一课题上的一堂完整的美术课。另外还有全国或各省份举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比赛的一些录像课,都是来自实践中的教学案例。由于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观摩录像课是我们进行教学案例赏析的主要方式。录像课具有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因而可以对某一课例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现代数码摄影摄像技术的发达为我们进行录像课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优秀的教学课例,也可以自己深入基础美术教学的现场进行拍摄和录制,高校教师应密切关注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与之保持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师范生能生动直观地学习其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很多同学都表示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对其微格训练很有帮助,微格训练课程的安排是让师范生学以致用的平台,让她们能从在这些案例中学习到的优秀教学形式灵活改变借鉴于自己的上课训练中,通过优秀教学案例的学习,师范生能知道教师应该如何朝着正确的方向培养学生,如何教育、管理学生,及老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应该怎样避免,这对她们将来的教育实习也能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由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的经典熏陶,学生在进入教育实习后会自动地以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来要求自己,使其教育实践在开始阶段即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为其毕业后选择教师职业提供优势。通过实践中的教学案例学习,还可以让师范生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位师范生在赏析了人教版八年级美术教材配套视频中黄静老师的一堂课后,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其中我最喜爱的优秀教师黄静老师的教学案例,她给我的印象与众不同,上课风格独特,深深吸引了我。她上的是八年级美术《中国古典园林欣赏》这一单元,老师的声音很好听,使我觉得她去配音一定也不差。从她上课的内容、谈吐可以发现黄静老师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她例举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就连她说话时的肢体语言也如此优雅,板书上的字体也刚劲潇洒……[8]”从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会为师范生学习与前进提供榜样力量。当然,学习优秀教学案例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和模仿,优秀的课例也会有其不完美之处,在赏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教学案例赏析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和改进。

(二)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浓缩,如果说美术课堂教学案例能使学生学习美术教学的技法技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领略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等,那么文艺作品中的教学案例则能更多地使学生感悟身为教师,如何以自身的教育情怀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个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去过好自己的一生。如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美术史教师凯瑟琳,她在美术史课的教学中一改传统的教学大纲,以现代派的先锋画家作品入手,引导女学生们分析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有何标准等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在引导女学生们思考什么是人生,我的人生究竟谁说了算等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提醒女孩子们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自我。“从前很多的时候,人们对于教师的刻板印象,是教师们辛苦传授我们书本知识的人,他们能教给我们的只是专业知识,但是通过几次教学案例赏析,我发现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还有更为重大的关于人生的影响。[9]”通过文艺作品中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能引导师范生学习如何育人。

篇2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

(一)案例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教师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选择案例,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具体原则。一是典型性原则。只有典型的案例才具有代表性,才具有一般的学习指导意义,促使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较好地认识会计实际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二是实用性原则。会计案例应是会计主体的实际活动内容,依据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去芜存精,而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三是综合性原则。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案例,以便于学生对有关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整体教学效果。四是理论性原则。会计案例要将固定的会计与理财基本理论和方法融汇于具体实际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与措施。

(二)案例来源案例库中的资料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1)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密切实业界与教育界的关系,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初期,教师可帮助其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当地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情况及过程,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自行设计教学案例。(3)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根据手工会计模拟资料,经过整理、改编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及操作案例。在会计教学中将一些制造企业的会计资料,经过整理作为教学案例;还可在网络上搜索下载、杂志、报刊中摘录等,都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4)建立校内或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案例。为了节省教师搜集案例的时间和精力,做到资源共享,可建立校内或校际间共享的案例库。如经常性开展当地校与校之间的教研活动,一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方法与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即将案例中的某些已知条件去掉,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会计实验室

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停留在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等均应设置,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最好是局域网,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让学生进行类似手工会计模拟业务的电算化会计实践,使学生在应用实践中体会电算化的特点,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的变化。目前专门针对教学设计的软件很少,教学使用的软件绝大多数是各财务软件公司商品化软件的演示版;而演示版软件的功能存在欠缺,对处理数据的时间要求等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一些条件好的院校开始建立ERP实验室,采用正式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作为教学软件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投入太大,另一方面,网络财务软件对各业务系统的业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要求较高。所以,实验室最好有一套设计完善、又适于学生使用的教学软件。组织教学软件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与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开发的教学软件应该体现会计理论的基础性,具有诸如模拟业务的处理,与模拟业务的比较、学生操作过程中是否正确的自动提醒等普通会计软件不具备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辅助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既有利于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财务软件的演练,又利于教师的案例教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不易感到疲劳,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其职业能力,如果实验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学生适应今后的实际工作。

三、案例讨论、分析

(一)准备工作教师需在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课题、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操作资料的时间、案例操作的具体步骤、案例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操作后的反馈要求等;教师还要向学生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而言,主要是阅读教材和教材中相关例子,加深对分析和处理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以案释教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学科理论知识,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通过分析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会计学原理》中讲述会计恒等式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按如下步骤设计案例:第一步,给出案例。假设要开一个服装店,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分析。首先要有资金,资金可以是自己的存款;也可以是亲戚朋友投入的;还可以是银行贷款。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一是投资者投人形成所有者权益;二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第三步,启发思考。服装店筹足资金后如何运用。第四步,学生讨论。租门面、装修房子、购买工具和布料等。第五步,教师概括总结。服装店老板用筹集来的资金购买工具和布料、交租金和进行装修,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进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实践证明,通过以案释教,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死记硬背,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讨论教师在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关的会计案例后,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需要进行必要的演示与介绍,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会计案例。而案例讨论则是案例教学的实质。通过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针对某一问题,学生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讨论问题的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但要注意老师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上的债券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买方和卖方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老师则在学生讨论比较成熟的时候提出新的问题,如当债券以不同的价格发行时,双方又应如何处理,这样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再如,如果A单位销售了一批货物给B单位,A单位开了一张增值税发票,而B单位开了一张商业承兑汇票交给A单位。假设你是A单位的会计人员,应收集哪些原始凭证,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假设你是B单位的会计人员又该如何处理。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学生讨论,明确了会计主体的问题,练习了材料买进和产品销售的账务处理方法;明确了记账凭证的处理依据是原始凭证,以及在不同阶段原始凭证的种类和收集、审核方法等。

(四)案例分析在教师提示与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后,应要求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分析复杂的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物资采购案例,可以结合购入物资的成本构成、相关税金、销售折扣、不同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知识点来归纳分析,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四、案例演习及评价

案例演习是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训练。教师有针对性地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探讨。如果学生的判断分析有误,不要急于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让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企业财务会计》关于各种结算方式的程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教学,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则免不了教师逐条讲解,学生却很不耐烦的局面,而实际工作中,学生仍可能不会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分别扮演付款单位、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及收款单位开户行,让其模拟整个结算过程。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不仅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还能熟练掌握各种结算方式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发现课本中没有提及的问题,并且通过一种结算方式的模拟操作,举一反三地掌握其他结算方式的具体使用方法。再如在《会计电算化》关于不同等级操作员的权限的教学中,教师费力逐条讲解,学生却还是弄不明白。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普通操作员(也要细分为若干角色),让其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在几轮模拟中,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不同操作员的权限,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也可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篇3

关键词:成本管理 案例 专业 教学

一、成本管理教学案例的概念及意义

(一)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通常是经过教师引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模拟现场实际出发,将企业实务模拟成课堂实景,生成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教学案例的实践替代性来反映实际的一般情况,并试图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再用理论指导具有同类问题的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获得经过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后的认识。

目前的成本管理案例来自国外成熟的教学案例比较多,但是如果是通识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库的提取方式,则更简单、方便。但成本管理的实践可谓千差万别,找到共性比较难,尤其是在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下,差异更加显著。由于目前《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门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受众群体主要还是学历型研究生,根据目前的学生来源分析,多数还是由本科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因此工作经历几乎还是空白,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本的流转及概念的扩大并无实务上的感性的认识。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成本管理的案例教学其实就是围绕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展开的,在我国企业中挖掘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并引导提升到理论层面,通过案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是普及管理会计知识并强化成本管理作用的非常好的途径。

1.提升实践水平。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模拟实践,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务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案例内容的分析,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

2.强化师生的互动性。案例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备受诟病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关内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由于教师负有引导义务,自身的功底必须过硬,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提前准备及全方位掌控的内容,也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选取要求

(一)专业化要求

近年来,成本管理的体系化逐渐清晰,其基本思路是: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控的绩效评估,除此之外,还包含许多新型的所谓特殊成本的分析。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关于成本会计最新的要求,所有案例中涉及到成本核算方法的都需要重新梳理。同时,财政部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可见,从今年开始,关于成本管理会计方面的制度性建设逐渐启动,因此成本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明显强化。

(二)时效性要求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属管理大类,众所周知,随着行为科学、数学理论等科学的大量应用与管理实践,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并不断替代旧有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兼具会计学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会计学中的适用准则、原则、定义不断获得新的解释和补充,这样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案例就要求更新,并不断引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三)成本范畴要求

通常在成本会计中所研究的都是泛指产品成本,而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范围更大,比如用于决策的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用于新的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成本应用方面的物流成本、资本成本、项目成本、质量成本等,因此成本分析所涉及的面会扩大许多,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三、案例教学中的困扰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的丰富程度、教师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实务理解程度、教学课时的充分与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一)原版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与我国实际脱节

目前引进的部分原版教材中不乏有鲜明特色的案例供参考,原版翻译教材普遍希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概念,并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决策。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并未使用或仍然无法使用作业成本法,使得理论上非常先进的核算与管理思想无法实施。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大量的实务案例,却没能充分组织与利用,很少有鲜明特色的案例被教材引用。

(二)学生层次的不匹配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跨专业、无实际经验及缺少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目前会计专业的研究生中,跨专业学习的占有三分之一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凤毛麟角。由于应付巨大的考研压力,多数学生仅了解应试的几门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不得不在读研期间进行强化。对于研究生而言,通常学校都有实践环节的要求,但当无法或未能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时,想了解成本的形成、内涵及其对定价、盈利的影响,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课时分配

目前,教师中有工作经验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引导上的自信不足,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并期盼案例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对案例的多角度、多立场、多样化的分析不足。同时在学校的考核中对于相应的案例分析往往又希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以指导学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

四、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建议及思考

(一)案例内容的覆盖面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要有所覆盖,要有针对性,即制定目标。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评价等章节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案例首先要体现这个中心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专题性案例和综合型案例应该反映和诠释不同角度、不同范畴的成本理论,以各章节的知识点为主线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深化理论教学。如,遇到成本企划这个内容时就必须要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内含及产品生产及销售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等进行细分,这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称谓,在定义上就要求明确把握。

(二)案例设计要有时效性

目前,写入成本管理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某些案例不仅对当初的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实时跟踪把握政策、制度方面的变化。比如,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于存货成本的确定要求我们了解准则修订后的处理方法,否则存货成本的定价就会出现错误。再比如国外经典教材中多数会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但是当所选用分配方法、分配基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对外报表披露的要求时,纯计算的内容可以解释并接受,但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的决策之用,而无法列举在对外报表分析之中,这是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必须要注意的。

(三)案例设计要有教师参与

教师要关注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例素材。通常不会有现成的案例资料,需要教师从相关的新闻媒体中广泛寻找,精心整理,编制成适合教学的案例,有时还可动员学生参与编制案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敏锐的洞察力、文字分析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产学研的机会,发现和酝酿案例内容,这样案例的新鲜感时时存在,同时教师在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流畅。

(四)现场的模拟化要求

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模仿实务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供学生们讨论和分析,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过程,这样的模仿就会显得比较幼稚或不真实,这就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告知实务中的状况与实际环境。

现场化模拟的方式有多种,如果教师对案例的场景非常熟悉,可采用PBL模式。PBL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协作且能够主动地解决真实性问题。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思路强调“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不同学生通过提出各自不同的问题,展示出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比较好地将现场不熟悉、不懂的情景作为问题设计提出。因此教学程序可从问题开始,学生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得案例学习小组成员不但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还可以从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获取知识信息。这个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根据PBL的思想,可采用的模式是通过“问题激励―知识构建―综合运用―总结反思”四步进行展开的。

在案例的编制、形成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成败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并积极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知识储备,做好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前期工作。X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服务性学习;教学策略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这就对贴近应用和实践教学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通过对现今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透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改进其教学现状,提出了成人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样具有相应的实践价值。

一、关于服务性学习策略与成人高教服务性学习

(Service-learning)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它已成为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服务性学习是将课堂教学、有意义的实习实践活动或社区服务与批判性思维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业成绩,并促进人格发展和培养公民责任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服务性学习主要注重培养受教者在服务社区(成教学员所工作的各类岗位)活动中的功效性,以此来提高受教者参与成教学习并服务于实践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从实践中反思汲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让他们从服务(岗位工作)经验的反思中提高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进而增强了成教学员理论结合实践和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为此,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Rifkin)声称,21世纪“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教育、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将服务性学习的发展和扩大看作是一项严肃的议题。在这种发展要求下,向高校教师传播并组织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或教育哲学与方法论)与成教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变得比以前更加重要了。对于成教学员来说,通过创设应用与实践环节来有效地促进岗位技能和理论学习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高校成教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这就是说,服务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或者说是模式策略。在服务性学习中,服务者(成教学员)与教育者(成教教师)双方是平等、互惠的一种关系,共同参与服务(成教部门)的学校来建立学习目标,一起决定进行的方式来满足双方共同的兴趣、需求与期待。传统的成人教育大都由提供服务(成教高校)的一方来主导、策划整个服务(教学)活动,而服务性学习策略则由双方一起来策划完成整个服务(教学实践)活动,共同交换信息,共享资源,加强双方的能力与成长。服务性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在为成教学员真正解决岗位技能和知识提高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又正是培养提高成教学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最为主要的目标。为此,一种借助于服务性学习的成人高教教学策略应运而生。

二、基于服务性学习的成人高教教学策略的基本框架

在成教服务性学习模式教学中,开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需求分析和研究学习,也就是“成教教学案例(见图1)”的调研、学习,即论证其服务性教学实践项目的可行性、科学性是非常重要的。在研习的环节中,很多成教教学项目,是可以与学员们的基础课程很好地连结的。作为一个服务性学习模式的“成教案例教法”,既要能向学员们展示在研习中如何将专业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服务(工作岗位)实践设计中,使服务实践项目刺激学员们深入学习、动手制作的兴趣,又要能使他们的研习成果,有效地应用在服务(工作岗位)实践的项目中。为此,将“教学案例”作为学员成教课堂教学的开始,分四个阶段逐步实施“案例教法”。即学习实践教学阶段、比较鉴别阶段、反思体验提升阶段和成果归纳提炼阶段。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反思体验提升阶段。因为该阶段是教师、学员、指导者三者经过学习实践教学阶段的相互融合以后,形成的一个在对“提出成教(服务)问题”和“实现目标”进行综合探讨的教学策略,所以,它是培养成教学员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服务性学习成教教学策略的精髓。

三、基于服务性学习成教教学策略的实现要点

(一)第一阶段:实习实践教学阶段服务性学习教学策略之所以适合实施于成教教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课程、服务与反思的结合,比一般性的教学学习和教学多了课程整合与反思的过程,目的是要求学员在生活(实践)情境中进行学习,并从实际经验中获得反思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知识。所以在成教教学的案例中是否具有课程整合和反思的要素是其关键。为此,就要从成教教学案例的“案例教法”中开始,分三个方面设立教案教学内容。1.学员服务性学习策略既是一种学习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为此,在案例教法内容的设计上就要将服务(学员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整合到教学的学术性课程之中,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必须为学员提供经验性的学习体验,使学员在进行岗位工作的过程中应用新学到的知识,对所做所见进行反思,使得学员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工作技能。2.教师对学员实施反思性教学(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提升)。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如何以学员为反思性教学目标来确立成教教学案例的理论教学内容。即:一方面,要注重指导学员在自身岗位工作中体现服务功效的教学架构,提高学员参与岗位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培养学员从岗位工作的实践中反思汲取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要构思怎样培养成教学员从岗位工作经验的反思中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更深层次地提高成教学员理论结合实践和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这里要重点提出的是,在为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选配培养教师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其环境和形式的多样性,培养适应各种情况变化的教师。教师必须懂得如何通过统一、适当的模式使成人教学项目适合服务情景的需要。3.实践要让指导教师适应反思性教学,就要在案例教法的内容制定上,重点突出“教学对话”(in-structionalconversations)和“认知训练”(cogni-tivecoaching)的方法,尤其注意对成教学员进行以反思性实践为重点的服务经验的现实性和背景性的指导。使案例教法充分体现让成教学员在服务性教学活动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的教学策略。(二)第二阶段:比较鉴别阶段调查发现,学员们非常注重理论学习与服务(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为此,通过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教学阶段)的三方反思教学,对正在岗位工作的成教学员的社会服务目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第一阶段的教学情况“提出成教(服务性教学)的问题”,引出拟“实现目标”,全方位地进行“问题分析(反思)”,对要进行的成教教学的主旨实施比较鉴别(即进入该模式的第二阶段)。案例教法问题的提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设立。即注重实践的效果性和学习的目的性。包括通过结合服务性(学员岗位工作)需求的问题提出,来满足他们期盼的内在需求,彰显学员投入成教学习的主动性,克服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主体的缺失性及对立性,从服务性学习的实践中改变受教育者的被动与无奈,真正实现学习模式由强制性向自主性的转变;注重从培养学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提出服务性问题,实现学校教学和学员的需求相结合;注重从社会实践的传承性和创新性相互结合的视角提出问题,使学员对所提问题赋予其在实践工作中的创新性,为完善成人高教的实践育人功能的关键环节即反思体验提升阶段奠定基础。(三)第三阶段:反思体验提升阶段对成人高教体系中的学员来说,在反思体验提升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主要是四个方面,即社会实践工作的专业术语、流程的基本框架;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实施岗位工作和社会服务的理论程序及操作过程;掌握岗位工作和为社会服务过程的复杂性与模糊性的预判能力;成教学员可能面临的基本社会关系问题的处理能力。而“服务性技能技法”的培养主要是:研究其在参与社会实践和工作岗位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的理论过程和实践经验;学会和掌握经常与指导教师(反思性教师)沟通的技巧,获取讨论方方面面的相关业务的能力;怎样提取和分析业务数据;对岗位工作的各种结论充分理解并形成有价值的报告。对于“实践反思补充知识”和“反思获得的新知识”的体验过程中,主要培养提高学员的七个方面技能。即基础理论对辅助岗位工作的深层融合研究能力;从相关数据中提取有用价值的分析能力;与人合作沟通的协作能力;对关键事物清晰的描述能力;充分获取新知识的检索能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区行为的写作能力;自身服务社会和公民意识的自我觉察能力。正如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ErnestLeroyBoyer)所说,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它的使命,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从事一份职业,而是为了让学生享受一种作为负责任公民的生活。为此,对于成人高教来说,在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由服务性学习派生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实际应用、遇到问题所采用“服务性技能技法”的解决、体会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而在“实践反思补充知识”的渴求课堂再学习、再到社会实践“反思获得的新知识”等的实践活动,让学员充分认识和享受理论与实践、实践与提高、再实践所能获取新的知识的有益生活,召唤成教学员作为公民的一份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四)第四阶段:成果归纳提炼阶段通过反思体验提升阶段的不懈努力,学员在岗位工作或服务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使学员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的愿望得以实现,成教教学的目的和目标也得以达成。要使这种服务性学习成教教学模式能长期有效和更具生命力,就要在此时对取得成果的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归纳提炼。采用服务性学习的成教教学策略来开展实施教学之所以会对成教学员产生积极效果,是因为它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服务项目(学员自身工作实际)内在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对课堂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的社会服务(或岗位工作)地不断反思,并提高这种不断的反思。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不断提高上,另一方面它可以将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循环归纳提炼,然后作为新的成教教学案例积累在下一次成教教学的初始教学案例中,并在新一轮的成教教学模式中再进行提升和归纳,如此往复,不断提高成教教学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成效。总之,将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植入、应用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中,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不再走原来“普教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视学习者为知识的接收者,单纯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无视教学效果的误区,主张尊重成人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在注重其获得知识、技能等工具价值的同时,关心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关注其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从而使其不断自我完善,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作者:栾美晨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1).http://www.mov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307/.

[2]刘志.服务性学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策略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5(03):79-83.

[3]齐小玉.服务性学习理念下高校成长向导服务[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1)129-130.

[4]房慧.美国高校服务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1(03):74-78.

篇5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2]。戴艳军、杨正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3]。张德航、王国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通过案例及案例分析,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4]。

综合而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比较趋同,都着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顾此失彼。其次,学者们都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是案例,适合案例的选取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指向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把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景设置,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5]。

肖建杰认为,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教学目的和宗旨。其次,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措施。应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案例教学能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刘惠、王安平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理论知识由“虚”变“实”。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变得明确、具体,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习内容由“死”变“活”。案例就是将“死”的知识与“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生地位由“客”变“主”。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7]。

张德航、王国良认为,首先,案例教学法增加实践性环节,体现素质教育。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沟壑,它借助案例,以理论的观点方法为指南,在实践中求得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强了教与学的自主性,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促使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价值观等一系列教学论思想发生显著的变化。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一种从他人实践中获得认识,即接受学习的方式。但同时它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再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进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和发展思维的能力,而且好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包含潜在的教育因素。案例教学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又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8]。

可见,学者们都充分认识到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教学陷入困境,学生不愿学也不重视,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此外,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都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杨惠民认为,一是精当教学案例相对匮乏。精当的教学案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典型性、规范性、思想性、教育性俱佳的教学案例仍然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容和素材,但目前更新速度较慢。三是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熟悉,其结果是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四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9]。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案例选择不当。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基本理论把握不准,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单一呆板。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下工夫搜集和挑选案例,反反复复就是雷锋、焦裕禄等几个人的案例。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案例使用过多。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课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地使用案例,顾此失彼。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达不到通过案例促进、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10]。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第一,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效果的强弱。但收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批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可能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进行案例点评,增加了教学难度,对现有教师素质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第三,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案例教学要求人数规模适中,为保证学生充分交换意见,班级规模以40人以下为宜。班级规模的缩小要求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第四,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1]。

季士强、肖鹏英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对案例教学法的误区,需要我们及时辨明并加以改正。误区一: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误区二:案例教学就是案例的教与学。误区三:案例教学就是学生的案例学习[12]。

可见,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困境,在于缺少合适的案例。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案例的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如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此外,缺少投入。如在案例的开发上,在教师的培训上,以及教室的硬件方面,等等。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投入。第二,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开发中心和数据库,以及采编、投稿、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配套的案例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第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案例教学能力,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感。第四,注重学理支撑,提升研究水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积累、交流案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赵平认为,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其次,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13]。

张翠云认为,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次要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再次注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教师在呈现案例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4]。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应恰当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注重典型性和正面性。第二,注重真实性和时效性。第三,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和地方性。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有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整理,对案例讨论的点评总结方面。再次,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我们要避免案例使用越多越好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着使用[15]。

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注意事项方面,大多学者都意识到首先应选择恰当的案例。处理好案例与教材内容、案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大对案例的开发力度。注重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篇6

关键词: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教学方法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及行为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科学与药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药事管理法规是国家关于药事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的总称,是全国药品研制、生产、流通、进出口、使用单位和监督、检验管理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和认真执行的行为规范,也是各级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实施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1]。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我校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它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交错繁杂,内容多是法律法规性用语,用词严谨抽象,政策性强。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书本理论知识多是管理要求和法律条款,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认为和未来工作关系不大。因此,教学效果不佳。实际上,制定药事管理法规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保证人民安全、有效用药,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将药事管理法规讲解得清楚明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

根据药事管理法规课程的特点,以及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学情,笔者总结了药事管理法规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

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学案导学

药事管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具备医药专业人才所需要的药事管理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药事法规从事药品的生产、经营、医院药事管理等工作,从而保证公众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等。由于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医药知识的普及,现代药事管理的内容不断更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修订完善[2]。药事管理法规的教材更新速度往往赶不上这个速度,这时如果还使用陈旧的教材会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脱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即时调整教材,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教师可以将教材的修订内容、法律法规条文的更新部分、课堂讨论案例等制成学案导学,并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促进学生在课堂授课时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提前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平时不断积累各种影音、图文形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学案预习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为上课做好准备。通过学案导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案的讨论。

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建立教学案例库

建立内容丰富的教学案例库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平时要注意选择、收集案例,及时补充优化案例库,案例的来源可以是专业期刊、权威网站和新闻报道等。其次,一个良好的案例要能够结合授课内容,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用鲜活生动的案例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案例时要注意选择典型案例[3]。经典案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在讲授药品管理法时结合“齐二药亮菌甲素事件”、“安徽华源欣弗事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判断假药、劣药的定义。第三,设立案例时还应注重案例的时效性。一个事件刚发生时往往能引起所有人的兴趣,全国人民都在议论的事件更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武之地的。比如去年央视曝光了不法厂家采用工业皮革废料生产的明胶来制造药用胶囊,“有毒胶囊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热议,在授课时结合这一案例讲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学生兴趣浓厚。一个良好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清楚明了地说明理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总之,合适的案例可以提升学生对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关注,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可以把案例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引入正题,也可以将案例贯穿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还可以在授课结束时用案例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总结。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分析案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3]。设置问题时常采用半开放式问题来控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讨论范围。比如,针对“双黄连注射液事件”教师可从案发原因、事故调查、结果处罚、社会讨论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解析,让学生认识到药品质量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控制,防止出现冷场或者偏离主题的情况,引导学生进入预设讨论轨道。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感觉到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实实在在的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4]。

3.教师归纳总结

在案例分析的最后环节需要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学生在讨论时容易思维发散、看问题不够全面,所以需要教师分析总结学生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既要总结概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又要总结案例讨论的全过程,指出学生分析问题的不足,阐述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通过教师对案例全过程的梳理,学生对比自己的思路从中取得经验,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采用分组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被动,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比如,在讲授特殊管理的药品这章内容时,可将学生分好组,每组做一类药物,提前布置好学案中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制作PPT,然后在课上向全班同学讲解,回答其他同学的疑问,最后由教师对该组完成的情况点评,并补充讲解这部分知识点。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又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

渗透职业道德素养教育

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我校在对药学专业的高职学生进行教育时始终贯穿德育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安全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塑造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责任[6]。比如,在对药品行业严重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解析中,可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知法、懂法、严于律己。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价形式多样化

篇7

关键词:营销教学;案例互动;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26-002

如今的社会市场经济,尤其是营销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多数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创新型人才,在中职营销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为主体开展的案例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此种模式,既能使学生深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又可培养他们对任何企业发生的实际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解判断,提出个性化分析和富有创意的营销对策,这对于目前大部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又富于转型思维的中职营销教学具有深远意义,恰如主席所指出的:“广大青年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众所周知,《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关于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分析为基础,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客观规律性。所以从学科特性观察,师生互动式营销案例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发挥市场营销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设身处地、熟练、灵活地分析企业具体所处的内外环境,找出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做出科学、恰当的营销决策。

一、中职学生营销案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原则

目前大部分中职营销教学正处于传统的教师主讲理论模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的模式转变,在此探索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首先明确互动教学的培养目标,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对接。

1.培养目标。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应结合周围环境深入学生思想、树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依此观察、研究并尝试解决营销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随时更新营销观念能力。熟悉、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多关注国内外营销理论新发展和业内新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充电能力。让学生置身于地方经济大潮及周围实际环境中,不断在案例问题的分析、解剖中锻炼,把对理论的学习理解紧密融合到营销活动和经济发展中去,切实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在营销课堂及平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沟通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动态分析和资料辨别、分析的能力。

2.培养原则。无论以什么目标、方法进行中职营销互动教学,首先应始终秉持“培养学生自信、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案例教学的整体氛围以师生讨论为主,讨论的内容范围和节奏虽由教师整体控制,但时刻切忌教师“一言堂”讲授,而应始终鼓励学生直入案例核心、自由发表观点并发挥创意、尝试设计解决方案。教师的丰富学识与经验应为指引而非权威,起到为学生提供相关信息的作用,始终谨记包容、倡导学生异别观点。通过讨论交锋、知识再消化,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自信、尊重学生观点与人格,并呵护学生心灵发展。其次,应坚持“拓展思考广度、挖掘思考深度”原则。案例互动教学是一个师生思想高度碰撞、提升学生责任感的好机会。大量的案例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积极的交流能使学生的思想更具可塑性,不同思考方式的碰撞能让学生的思考层面得到新拓展,并在问题的不断加深探讨下使学生的思维到达新的高度。在此过程中也促使学生承担起或个人、小组的学习责任,积极讨论、勇于思考和表达、虚心学习、最终让思想得到成长。再次,应秉持“培养学生营销综合能力”的原则。在不懈的案例互动教学中学生的信息甄别与吸收能力、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与辩论能力、说服力与沟通能力等都可提升。

在营销案例互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享论题与讨论方式的选择权,且教师应作为辅导角色处于次要地位。

二、中职学生营销案例专业能力的培养

(一)循序渐进的培养方法

1.理论分析运用。理论是实践的武器,在吃透理论后才能更准确认识市场行情、分析案例关键、设计应对方案。在营销课堂上可充分利用案例去消化、整合理论,进行有效分析教学。在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先采用“单一分析法”,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为最终的整体把握和运用打下基础。单一分析法即对市场营销中目标单一、辐射范围小、事件较简单的案例,就某一侧面进行剖析、深入讨论。这类专题式研究,适合刚接触营销案例实践教学、社会经验也不多的中职学生,便于学生对某一问题有透彻了解和深度把握。

当学生对各模块知识点较能完整理解与把握后,即可采用“综合分析法”深度培养学生的整体分析运用能力,对案例所指向的问题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在平时日积月累的章节学习中,学生尚未形成整体认识与贯通思路;而在大案例分析里,涵盖的知识点繁多,需要串联起各章节内容,全面分析、自如运用,此法虽较为复杂,但长期实战后有利于学生全面立体地掌握知识体系,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2.实战模拟代入。单一的理论灌输会阻碍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营销情境,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身临其境,分配角色、参与演示,通过这种实战模拟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理论快速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这也是营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培养阶段。

在实战模拟中,教师先根据案例内容设定好模拟环境与条件,学生按各自角色任务、围绕目标问题进行“练兵”,通过扮演不同人物,让学生尝试整合所学理论、抽丝剥茧直至触碰到问题核心。结束后由扮演者发表心得体会,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总结。

3.方案的设计策划。案例分析与模拟演练使学生尽力调动积极性、整合过往所学,但光是停留在“纸上练兵”、对案例的感性认识上仍不足以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让学生分析总结案例之余,更要尝试让他们在之前基础上进行方案的设计策划,制订行之有效的战略目标与行动措施,这个过程进一步挖掘、培养了学生的全局性和创造性思维,坚定“学以致用”的信心,真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的组织模式

在营销课堂的案例互动中,可根据案例内容、培养方向及教学目标等灵活选择组织模式,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1.独立分析:教师展示案例材料,让学生快速熟悉后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围绕案例问题分析和记录,然后在自由发言环节中交换看法,不断修改、补充。教师处于旁听并引导的角色,直至学生得到有效结论。此种模式较适合理论教学中的穿插式小案例、或综合性案例的分段流。

2.分组讨论进行阶段性综合案例或较复杂的大型案例教学时,可采取小组协作的模式。通过集体讨论分析,不断得到新启发并补充。组内思想火花的自由碰撞对性格较内向、发言谨慎的学生是一种有益的提高方式。此外,小组可推选一位组长组织讨论、适时引领,使不同层面学生的人际沟通、协调合作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3.全班辩论:学生对案例思考并小范围讨论后,意见会不一致。教师可引导、鼓励全班辩论以完善问题答案。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提出主观l生异议或客观性补充,而被质疑者可据理分析和反驳。此模式可发挥集体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强大威力,在此建设性的辩论与合作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选择营销教学案例的标准

案例互动教学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些离不开互动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实施,而选择适用于中职学生的营销案例,则是开展互动教学的关键。选择营销教学案例时应注意其是否具备典型性、启迪性与系统性。

1.案例的典型性:具有典型性的营销教学案例通常覆盖了学生应掌握的理论、并具备营销实践意义。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它们能典型印证相关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从现实出发,理解相关知识,并最终转化为实践能力。

篇8

[关键词]专业硕士 数理统计 教学案例 EXCEL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53-02

一、专业硕士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而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是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为尽快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自2009年起扩大了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并且在今后一个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是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

二、数理统计在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中的特点

数理统计作为高校研究生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种计算工具,学会整理统计已成为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数理统计学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经济管理、可靠性工程、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人口学等若干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数理统计课程教学重在内容的介绍、理论的推导、定理的证明,使得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枯燥、难学、无用的感觉,最后是厌学的状态。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在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基本方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产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数学课变得好玩、好学、有用。

三、EXCEL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当代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承载信息的数据动辄成千上万,因此,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即使有丰富的数理统计知识,如果没有计算能力,也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幸运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统计计算都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加以完成。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统计软件、教学软件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现有的统计软件中,EXCEL软件被广大的统计工作者和非统计工作者使用,由于其具有的普遍性、操作方便、易学、易用的特点成为众多非统计专业学生进行统计分析的首选。[4,5]它提供了从函数、分析工具库、加载宏到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的多种数据分析方法。Excel为用户提供了一组数据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直方图、回归、抽样、假设检验等,能较快完成表的制作、统计、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在使用时只需为每一个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数据和参数,该工具便会使用相应的函数,计算并显示相应的结果。在设计数理统计学教学内容时,依据Excel的各种数据分析功能可方便地将相应的Excel软件具体操作步骤设计到各章节的教学内容中。

四、EXCEL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主要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案例,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学习、研究、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况的描述,它一般要涉及一个决策问题。教学案例是适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用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来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统计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使课堂讲解生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理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图散点图对数据产生基本认识,使学生掌握对数据特征的初步判断,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实现预测和控制,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几个关键知识点。下面我们以具体例子来演示在专业硕士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如何使用EXCEL。

某大型牙膏制造企业为了更好地拓展产品市场、有效地管理生产数量,公司董事会要求销售部门根据市场调查,找出公司生产的牙膏销售量与广告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而预测出在不同广告费用下的销售量。为此,销售部门的研究人员收集了过去30个销售周期(每个销售周期为4周)公司生产的牙膏的销售量和广告投入费用,数据如下表所示:

(一)用EXCEL作散点图

散点图的画法:将广告费用和销售量输入到OFFICE 2007版本的EXCEL数据框中,选中所有数据和数据名称,点击“插入-图表-散点图-仅带数据标记的散点图”,进行适当格式调整,即可生成散点图1:

(二)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EXCEL2007软件,通过加载宏,启用公式分析工具箱。在EXCEL2007中选中所有销售量数据,点击:“数据-数据分析-描述统计”,在描述统计框的输入区域确定分析数据的范围,选中“汇总统计”复选按钮,然后确定,即可得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如:平均值:8.383,标准差:0.124,中位数:8.390,众数:8.750,标准差:0.681,方差:0.464等。

(三)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为了预测在不同广告投入下牙膏的销售量,可以对销售量进行回归分析。其中,选择广告投入为自变量,销售量为因变量。

在EXCEL中,将广告投入数据放入第一列,牙膏销售量放入第二列,点击“数据-数据分析-回归”,在“Y值输入区域”输入“$B$1:$B$30”,在“X值输入区域”输入“$A$1:$A$30”,选中“残差图”复选按钮,点“确定”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回归统计结果,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回归系数的估计,残差图等。结果如图2所示:

五、结论

本文通过EXCEL软件在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能够让教师形象、直观地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统计分析,把分析问题、建模和求解问题融为一体,使学生掌握对统计理论的学习,统计方法的应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教研[2009]1号: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C].

[2] 张志红,潘紫微.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32-136.

[3] 毕淑娟,张俊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54-156.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37

政治作为高中阶段文科生的一门必修学科,涵盖经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思想以及其他关于国计民生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由于内容涉及国家制度的方方面面,所以内容表现形式较为严肃、刻板,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高、机械性背诵等。而当下素质教育教学体制要求,学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性知识的传输方面,还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创建高质量的政治课堂。下面将对此进行相关的阐述。

一、完善教学准备活动

不论对于哪一门学科来说,课前准备永远是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备课不单单是按照教学大纲将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划分,而且是一个整合和丰富的过程,尤其是对于高中教学来说,仅仅从高考角度看,课本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在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课前准备环节,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计划明确这一节课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然后将这些知识研究透彻,并且按照一定的逻辑将知识进行前后顺序的划分。然后,教师要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丰富。例如结合历年高考政治试卷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估,适当的拓展课堂讲授知识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或者在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吸收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性事件,以便于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举例,从而验证课本理论知识。

其次,由于政治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严谨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纸寻找一些关注度较高、话题性较强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这样可以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调和,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

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作为教学活动的双方主体,教师和学生要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承作用。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互动恰巧是高中政治课堂中缺少的存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一个人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则是兴趣缺乏,昏昏欲睡。所以要想创建高质量的政治课堂,只是做好备课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做好知识引入工作。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政治本身就是一门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的课程,所以在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要挑起学生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语言和肢体动作的作用,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精神达到较高的兴奋点;还可以通过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样起码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营造出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理论性较重的课堂来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的几率会更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课堂互动,间断性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在我看来,课堂互动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提问型互动,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阶段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种互动中的问题一般较为基础,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第二讨论型互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答案,这类互动通常出现在讲课中,教师通过提问,获得学生的听课反馈,进而为接下来的授课节奏调整提供指导。

三、理论联系实际

虽然政治是一门纯理论性科目,但并不代表政治教学只能照本宣科,机械性的传授理论知识。对于政治来说背诵会做题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也是中国公民,有义务了解自己的国家制度、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也有权利知道除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之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性的知识,而是要让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课本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的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辩论式教学来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理论知识加以灵活运用。上文中提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话题度较高、社会关注度较大的话题,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固定的给学生开设一个辩论环节,让学生针对同一个话题,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辩驳,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评价和纠正,尤其是在本质性问题上,尽量避免学生出现偏离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观点出现,要引导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向和轨道。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94-02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计算机教学领域中是最为基础的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案例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程序设计课程的操作性、可视性的特点与案例教学法非常契合。那么,如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是摆在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目前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高职院校,尤其是边远地区的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线已降到150分左右,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计算机文化基础更差,逻辑思维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不强,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困难很大,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主要是,以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内容编排严谨规范。但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主要表现是:首先,书本知识普遍比较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Visual Basic通常都围绕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概念展开课程内容,这对于编程初学者来说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其次,内容较为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学生难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不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现在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相脱节,学生毕业后不具备实际开发软件的能力。

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面,现仍然多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大多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少,大多时间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更应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目前人前的实践课内容、形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并不一定能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一,实验内容大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往往是照着葫芦画个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验的时候充当的是打字员、调试员,实验结果出来后就把一切抛在了脑后;其二,各个实验内容相互独立,不能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在以后遇到同类问题,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解决,只能部分的解决局部问题,不利于实际开发软件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爱学、学得懂且学得通,如何将以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的学科课程改革变为以实践的系统性为目标的项目课程,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就业环境,缩短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周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教“课程”,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者”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深入到项目实践活动中去,这些都是是教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主要靠自己学习和构建知识,教师主要起帮助、指导和引领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与学习氛围,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或多个案例,把所要讲授内容的知识点隐含在其中,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的构成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约束,不再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案例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

3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3.1 案例选择与设计

实施案例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需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案例。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案例的合理选取,是决定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精心遴选案例。程序设计教学案例应符合以下标准。

3.2 案例要有明确的目标

教师要不拘泥于教材的体系,对本课程要讲授的全部知识进行科学整合,统筹规划,划分为若干模块,把每一个模块的知识点融入到一个案例中。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案例任务”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案例任务的目标必须明确,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3.3 案例要新、实

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充分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在探索中学习。程序设计类课程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因而引入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最为合适的。案例引用的最大作用就是使学生认为学有所用,在案例教学中,令学生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案例要精、深。

所选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思考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讨。问题的提出一是要精,二是要深。且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探索,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的实施。

①呈现案例,激发动机。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先进教学手段,通过软件操作、界面演示等把案例呈现给学生,进而构建出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

②以疑促思,全面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可以给出富有启发性和指向性的问题,如案例解决了什么问题,案例任务中需要完成的操作问题有哪些,怎样将一个复杂的案例任务分析分解成一些小的容易解决的小案例任务,案例任务中隐含有哪些新知识等等,用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③讲解、示范新的教学内容。

学生应在案例任务的引导下,借助教师的适当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手段去完成案例任务。学生通过阅读、研究、分析、尝试并获得对教师提出问题的见解后,进入讨论阶段。但由于时阃和大班上课的限制,所以在这一阶段中宜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为宜。以便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机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疑问,教师可及时向学生作出解答。

④案例总结,掌握新知识。

这是“案例教学法”教学的提高阶段,也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完成一项案例任务后,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讨论并点评,指出案例任务完成较好的方法,理顺学生掌握知识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写一份案例学结,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难问题等。

4 案例教学实例

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讲授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抽象难懂的概念时,笔者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腾讯QQ聊天软件的登录框作为案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来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首先演示QQ聊天软件登录界面,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按照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步骤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实战阶段。

4.1 设计界面

通过提出“要设计这个界面需要用哪些控件?如何添加这些控件?如何排列这些控件?”等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初步设计出界面。

4.2 设置属性

将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一些与属性设置相关的问题。

关于窗体:通过“如何在登录界面的标题栏显示一个QQ图标?如何在窗体上加入一幅图片?如何使窗体右上角最大化按钮不能用?”等问题,加深学生对窗体的Caption、Icon、ControlBox、Picture等属性和Image控件的理解。

关于QQ密码框: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实际登录QQ过程中,需要密码验证,输入密码时界面上不能直接显示输入的字符,一般都以显示什么字符代替?应该更改文本框的什么属性可以取得类似的效果?”等,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密码框中内容应以“*”显示。使学生理解文本框的PasswordChar属性的用途。

4.3 编写代码

引导学生做深层次的分析和讨论,从功能上逐步完善该程序。关于身份验证,提出以下问题:“假设QQ号码、密码均为123123,当二者输入正确时。如何模拟弹出“QQ好友列表窗体?如果QQ登录时,用户名或密码输错,如何给出错误提示?”等,通过这些问题,讲述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及Msg Box函数的作用和用法。“登录”按钮单击事件的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If text1.text”123123” ortext2.text”123456” then

Msgbox “账号或密码错误”

End if

End sub

4.4 调试运行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完成QQ聊天软件登录框设计,调试并运行程序。最后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该案例中用到的控件及这些控件的常用属性;掌握按钮单击事件的编程;总结信息框函数MsgBox的使用。

5 结语

实践证明,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将案例教学法有机地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和交流,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软件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