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优秀典型案例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优秀典型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育教学优秀典型案例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瓶颈,那么如何促进新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日前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案例教学是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出实际工作的情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受训者能更有效地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提高行为技能、改进内隐决策、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则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又解析某一教育理论。因此,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教学案例关注的是学校、师生、教学问题的解决,它可以激发教师对实践问题作出多样化的理论解读,促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都具有诸多价值和功能,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促进每一位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其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2.运用案例教学,把接受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集体讨论、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3.记载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提升文字功底,积累教学经验。

三、研究主要内容

1、目前教师专业水平现状的剖析,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和对策;2、探索案例特性,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密切关系及作用;3、探讨如何撰写案例和案例教学,“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4、寻求精选、分析、拓展、研究案例教学的方式,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本园A、B教研组为研究基地,行动研究法为侧重点,采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研讨法、个案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进行。

五、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6、6-2007、7):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开题;完成本课题的组织工作;开展园本案例的学习,培训,通过讲座、座谈、教研组研讨活动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对课题新理念能融会贯通,增强教师的的研究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和教研信心。

第二阶段(2007、9―2008、7):精选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案例教学,使教师对教育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诊断及多维度的解读,将具体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一并思考,从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

第三阶段(2008、9―2009、7):根据每一个教师的现有专业水平和个性化学习需要,适时、适宜地开展教学案例的撰写和研讨活动,反思自我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

第四阶段:(2009、9―2009、12):以多种形式与方式进行课题成果展示,介绍经验,推广、汇编优秀典型案例,整理教研活动实录,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有关工作

六、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领悟案例的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观念的转变起始于头脑中原有的认识与新理论之间的矛盾,理论的学习引发了教师原有认识与新观念之间的矛盾,而矛盾解决的过程就是观念转变与认识提高的过程。

案例学习与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着密切关系和作用,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观察分析、文字记录、理论水平等专业能力的提高。感悟到案例研究的意义:1.案例研究可以分享教师实践的智慧。优秀教师的实践智慧通过案例来传递;全校同伴的经验,通过案例来分享;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以案例为载体对话与交流。2.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相长的阶梯。教学案例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了在典型情境中应对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的中介。3.从案例研究中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案例研究是教师研究特有的话语系统; 案例研究是教师实践反思的最好形式,教师正是从案例中感悟理念,学会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二)精选名师典型优秀案例,结合本园实践,组织教师研究,促进教师再学习再提高

1.以研讨为主导,交流、反思融于教学实践中。

精选名师典型优秀的教学案例,并汇编成册,教研组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专门学习。从而促进了每一个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享他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反思中自觉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2.“观课”,研究、借鉴他人的优秀案例。“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观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注重在教研活动中提倡合作、互助、共享意识采用不同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

3.在研讨――实践――评议――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06年的9月到现在,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同课异构的“一课三研”等方式,通过提出问题――学习理论――现场教学与探析――认识提升等研讨程序,引领老师们把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变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三)研究自己的教学活动,提炼和积累有价值的案例

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

篇2

关键词:民族地区;数学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2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力度”。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融仫佬族、瑶族、毛难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地处广西民族地区的高校理所当然地承担民族地区数学师资的培养,为广西民族地区输送合格的数学教师。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策略的研究很多,本文试图从广西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视角探讨案例教学,以期为丰富案例教学理论,研究民族地区高校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一、立足民族地区,开发案例资源,多样化地呈现案例

案例资源开发应立足民族地区,放眼发达地区,以保证案例的丰富性。案例资源开发包括选择案例材料、撰写案例、整编案例等。案例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典型性、时代性、地域性、适切性的原则。所谓典型性,就是所选择的案例材料是数学教学中的典型事件、典型问题;时代性就是案例应与时俱进,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适时反映广西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中的新问题、新观念、新现象等。地域性就是具有广西本地域民族数学教育特征的案例,如选择仫佬族、毛南族、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案例。适切性就是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广西民族特点相适切的案例。案例材料的收集为案例撰写和整编提供基本素材。收集案例材料的主要途径有:

1.走进仫佬族、毛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地区中学进行课堂录像、课后访谈;

2.聘请仫佬族、毛南族、瑶族、壮族等民族中学数学教师到高校叙述他们自身的教学案例;

3.收集广西民族地区优秀数学课比赛录像。

4.深入实习生的教育实习现场,对他们在民族地区中学数学实习课进行录像、课后访谈。

5.购买全国优秀数学课堂教学录像光盘、网络下载全国优秀的数学课堂教学录像。案例材料收集后,及时进行再加工,可以撰写成文本案例,剪辑成视屏案例,制作成动漫案例,录音成为口述案例,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多样化地向学生呈现案例,激发学生分析、探究案例的兴趣。

二、依据案例类型,结合民族特点,指向性地设疑

案例设疑可以使案例分析、讨论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对民族地区高校师范生来说,就功用而言案例可以分为示范性案例、诊断反思性案例。示范性案例是指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为师范生提供榜样示范性的成功案例。诊断反思性案例是指存在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需要师范生诊断和反思的失败或反面案例。教师在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民族特点,根据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原理、学情,围绕案例设计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和移情性的一系列问题,供学生学习、讨论。

三、善于倾听,关注民族学生心理,适时有效地作出反应

倾听是现代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更是现代民族地区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教师要关注民族学生心理,善于倾听,帮助民族学生建立信心,提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平台。倾听贯穿于案例教学全过程,从案例呈现、设疑、讨论到评价总结等环节都需要倾听。有效的课堂倾听,应遵循平等性、客观性、全面性原则。所谓平等性原则,就是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关注民族学生心理,以“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倾听学生心声;客观性原则,就是教师撇开自身的主观臆断,客观公正地倾听学生心声;全面性原则是指倾听内容和对象的全面性,即倾听学生的各种观点与看法,关注全体学生尤其是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课堂倾听策略,还需要倾听学生的思想、情感、需求,从倾听中解读学生对民族地区数学教育教学的认知,对数学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理论解决数学教学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倾听不仅是对信息的纳入,更重要的是对所纳入信息的及时、有效的反应。教师可以作出如下反应:一是启发引导,在倾听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状态时,教师适时启发,使学生“柳暗花明”;当学生的思维方向游离教学目标时,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回归正轨”;二是颔首微笑,教师真诚、善意、鼓励的微笑,可以使优等生得到更大的心理支持,使学困生、胆怯生得到鼓励和赞赏,促使他们更乐意展示自己的观点。三是不动声色,当学生的答案还不够完善或问题解决的多种策略还未答全,教师倾听时不急于评价,有意“留白”,达到“无声胜有声”之效。

四、提供平台,多民族和谐共组,促进多角度分析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无论是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绩差学生,小组讨论都能为其提供交流的平台。班级讨论使大家共享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汇集全班学生的智慧,分析、解决小组疑难问题。组建讨论小组是小组讨论的前提,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一般为4~5人,以自愿为前提适当调配,成员除了在性别、能力、学习成绩等方面力求搭配合理外,更注重壮族、瑶族、仫佬族、毛难族、汉族等多民族学生和谐搭配,促使大家在学习讨论中互相接触、互相了解、互相帮组,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力求均衡,保证小组任务完成的质量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视,适时引导、适度参与。在组长的组织下,围绕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展开多角度的讨论,控制讨论的时间和方向,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组员大胆发言,发言者结合自己的民族背景、案例背景、自身对数学教学的认知以及数学教育理论,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者不随意打断发言、不带个人偏见地认真倾听,分享他人的观点,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同学激烈、和谐的讨论中形成小组结论,当然,对于开放性问题的结论应。班级讨论是在小组讨论基础上的进一步讨论。让各小组长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提出本组讨论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鼓励各民族学生广开言路,使讨论多角度、深层次。引导学生在剖析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案例中所涉及人物的民族心理、民族习惯、民族文化等,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就小组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以教师的角色体悟案例中执教教师的教学智慧。调控课堂,使讨论低耗高效。

五、淡化权威,强化民主的课堂管理

民族地区高校部分教师多年来习惯于“一言堂”的课堂管理方式,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极大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对课堂管理的灵活性、应变性、调控性提出更大的要求。案例教学的课堂,学生不再只是静静地听、默默地记,而是以案例主人翁的换位角色,移情地判断案例问题、诊断结症的根源、作出决策。在这过程中,有静态的观察、思考、判断、倾听,也有动态的发表观点、观点的相互碰撞、相互接纳,这就需要教师淡化权威,强化民主,有效调控课堂,使学生思维既不能离题,又能擦出精彩的火花。民主型的课堂管理策略主要有以下两个:其一,建构良好的课堂环境。良好的课堂环境包括良好的物理环境和良好的心理环境。案例教学的良好物理环境主要是课桌椅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秧田式,取而代之的是圆形、田字格、半圆形、马蹄形、马鞍形等形状,以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便于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良好的心理环境,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心理氛围。其二,促进师生之间的顺畅沟通。案例教学中信息交流多向化,从教师流向学生、学生流向教师,形成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流向、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流向。信息交流得以顺畅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沟通,而信任是良好沟通的基础,无论是哪一层次学生,哪一民族学生,都应得到教师的信任。师生之间的沟通顺畅功于课外,利在课内。在沟通过程中,教师放下权威,以朋友的心态理解、接纳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层次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主型课堂景象。

参考文献:

[1]王海秋.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高师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型;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114-02

一、案例教学模型构建的意义及其指导思想

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构建案例教学模型,是建立在高师教育学的学科地位、性质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的。高师教育学是构成师范生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课程,也是体现高等师范教育师范性特色的标志性课程之一,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教育学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等教育合格的师资。现代教育“合格师资”的内涵,不仅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而且要具备现代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更应具有现代教育新理念、新态度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科研能力。而案例教学的引入与运用对于师范生上述教师专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师教育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综合学科,而且授课对象又是缺乏教育实践经验的师范生,传统的讲授难以在理论与实践的环节上架起真正的桥梁。而案例教学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促进了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诚如梅塞思(K.Herseth)博士所言:“案例教学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教学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当然,案例及其教学并非要取论的发展或者实践的观察,而是为从另一种不同的背景审视理论与实践关系开辟了道路。”[1]58

案例教学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构筑的桥梁,不仅促进了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理解与掌握,而且还强化了师范生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光靠课堂教学的静态传授是难以完成的,如何备好课,怎样上好课,面对不可预测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如何随机应变,灵活处理,班主任怎样开展班级工作,如何开好主题班会,怎样评价学生成绩等工作,只有在真实情境的演绎与训练中才能做到恰如其分。而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准实践性分析,既缩短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加深师范生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准确理解,又培养了师范生综合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训练和提高了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发展了师范生合作共事、沟通交流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是“教育学教学的一块思想实验场”[2]41。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构建案例教学模型,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教学,构筑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转移,加深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强化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提高,形成师范生现代教育科学的学生观、师生观等新理念与新态度。

二、案例教学模型的概略图景

教育案例是指对发生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件的真实描述,用理查特(Richen.AE)的话来说,“教育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3]。高师教育学的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撷取典型、真实、两难、可供争辩并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案例,指导学生进行透彻的观察和深入的剖析,以阐释、验证和运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所构筑的案例教学模型,是以教育案例为主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主导的一个教学实践模型。图示如下:

以上图示展示了案例教学模型的实施流程:

1创设情境:教师导入或学生引入教育案例[HTSS]。教师导入教育案例,或直接取材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或以教育教学中的真实事件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加工而成。古今中外,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要根据章节教学的需要,精心选择与设计。学生引入教育案例,是基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有非常真实的受教育的经验与感悟而考虑的。教师要根据章节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受教育过程中体验深刻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

2分析讨论:生生、师生针对教育案例展开讨论与对话。[HTSS]案例呈现之后,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提出两三个具体明确、难易适度、启发性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和思考,然后学生之间以邻桌或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和辩论,最后各单位派出代表上台发言交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与探讨。

3理论升华:教师指导学生对教育案例加以小结。[HTSS]生生与师生之间的讨论和对话,是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主要环节,而对教育案例的小结,则是促进学生将教育案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使之条理化、结构化、熟练化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思维、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进行理论升华,通过简明的字、词、句或图示直观形象地表现出知识的内涵及其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起教育科学知识的网络。

4应用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教育学知识对教育案你综合评价并形成案例分析报告。[HTSS]这是课堂案例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旨在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技能。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开阔思路,求新求异,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寻求问题解决的新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案例教学模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精心选择与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要开展案例教学,并取得实效,就应该广泛收集适应教学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案例。一般说来,高质量的教育案例有以下几个特征:(1)描述了一个当代教育教学真实典型的故事;(2)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3)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语;(4)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有争论、辨析的余地;(5)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以及价值的可迁移性。要选择这样的教育案例,笔者认为,其一,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始终要贯彻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思想;其二,拓宽选材范围,不要局限于案例集,建议多从《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等报刊猎取案例资源;其三,案例的获得还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所谓“请进来”,是指创造条件把当地的优秀教师请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交流与对话,倾听其真实的叙述,感受其成长的经历,概括其宝贵的经验。也可通过观看全国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示范录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育教学情景。所谓“走出去”,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附近的实习基地进行教育教学观摩、见习,感受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

2每个主题教学的案例尽量保证一个正面案例和一个反面案例。[HTSS]成功的案例叫正面案例,失败的案例叫反面案例。还有一种反常案例[4]62,是指违背规律、原理而产生积极效果,或者遵循规律、原理却出现消极结果的一种案例。如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却造成他们考试成绩急剧下降;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反而取得了优异成绩等案例。笔者认为,每一个主题教学的案例不宜太多,以一两个正面案例和一个反面案例或反常案例为最佳。案例太多,课时难以满足不说,且容易涣散思路,不易组织。而两三个案例,有正有反,有矛盾有冲突,虽然一时模糊,难以抉择,但却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促使学生在比较中鉴别真伪,在辩论中掌握真理。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反常案例教学虽然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增强学生学习争辩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4]62-63,但由于它与公认的逻辑或与教育中某种理论的相悖性,在选择与运用时必须慎重对待。教师要引导学生辨析真伪与虚实,尽量避免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每一个教育案例在呈现之前要加以适当裁剪。[HTSS]呈现的教育案例应依据教学需要进行加工,适当裁剪,要去掉案例中的情感性、暗示性词句,尽量保留真实性的第一手材料或人物的直接对话。这样有利于避免案例主题暴露的局限性,保留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两难性,给学生以广阔的探讨途径和讨论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探索创新精神。

4教师角色的转变与素养的提高。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其自身素养的高低与角色意识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传统教学中好满堂灌、一言堂,不顾学生是否喜欢,只顾自说自话的教师已无法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激发学习者广泛参与讨论的本领,能引导学习者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能使学习者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积极的人际交往,能构建一个具有合作取向的努力向上的学习环境[1]60。为此,作为案例教学组织者的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具体说来,一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助、教学相长的师生观;二是要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学习与提高,夯实教育科学的理论功底;三是要熟练把握案例背景以及案例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四是要熟练掌握案例教学的艺术,除了精心选择和设计教育案例之外,还要把握案例呈现的适时、恰当,设疑提问的难易、深浅,讨论组织的活泼、有序,观点点评的包容、鼓励,总结提高的准确、科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案例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5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与学习观念、习惯的更新[HTSS]。案例教学不仅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需要学习者的支持和配合,离开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寸步难行。显然,传统学习者的角色及其学习的观念、习惯是无法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的。案例教学要求学习者首先做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勤于思考,乐于争辩,善于分析;其次,做一个协作者,强化互助合作意识,必须对其他人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并学会从其他学习者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第三,做一个倾听者,学会成为一个好的听众,认真听取、评析其他人的观点。因此,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角色,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真正成为一个会学、乐学、善学的自主发展的新人。

6案例教学要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机融合。[HTSS]案例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具有许多优越性,但这些优越性掩盖不了它在知识传授不系统、时效不高等方面的局限性,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要调控好教学时间,将案例教学与系统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课前准备工作,有目的、有任务地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学内容;二是在案例呈现之前或之后系统而简要地讲授教学内容;三是在讨论之后的课堂小结中简明扼要地“回归”教学内容;四是在阅示评价学生的分析报告中“点击”教学内容。前两项工作重在系统,后两项工作重在效率。

总之,在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构建案例教学模型实质上是在向传统教学叫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这种革新必然涉及到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学习过程以及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多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邓云洲.案例教学:一种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

篇4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1抓师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择本校之能人,2内部挖潜。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篇5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文言文的欣赏和解读,可以深入了解古文明的精髓,能够见贤思齐,能够将古代文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现展相结合,丰富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中职语文对于文言文的解读和应用,相对于初中来说具有实用性。因此,在文言文的解读和应用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和改进,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的拓展和一些文言与现代知识相结合的实例。例如,在中职语文的拓展阅读中,可以将《孙子兵法》中的文言知识背景加以拓展,并结合现代的典型商业案例教育教学,其中《孙子兵法》对于“上兵伐谋”的段落阐述,就可以和现代人性化的管理思想相结合,这样既能深入浅出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通过典型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生未来的营销思想打下基础。

二、将知识积累和自主学习加入到教学创新中来

语文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教授课堂知识,完成既定的任务,还要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中职学生的起点比较低,对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抵触情绪。对于这些问题,如何将教育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都是创新教育要考虑的问题。

(一)将教育教学常态化

教育教学的常态化,就是将教师教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将语文学习纳入到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轨道上来。教育教学的常态化,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常态化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加以创新和变通。首先,教师需要找好切入点。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偏差。因此,教师要夯实中职学生的基础,树立学生的信心。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方向,开展语文教育教学。例如,有的学生爱好音乐,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一些歌曲中的典型歌词或背景与语文教育教学相结合,如周杰伦的《兰亭序》,就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能找到语文的影子。

(二)将教育思维发散化

创新教育,需要将职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相结合,发散教育思维。教育教学的发散性思维,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也决定着中职创新教育的成败。发散性的教育思维,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不要将教育的目光集中到语文这单一学科,而是要将语文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中职语文教育,要广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教师也要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点,将其他学科和语文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将教育方法多样化

中职教育方法和初高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许多教学素材有相似之处,例如古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古诗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教学科目在初中和中职语文都有涉猎,因此对于这一类的教育教学方法,中职语文可以适当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丰富教学方法。同样,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还要考虑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语文练习,如日常的交际口语练习、应用文的写作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中职学生理解和把握中职语文的学习要点,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以学生为主的小组讨论模式学习,既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优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讨学习。再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可以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全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降低学生想象的难度,同时利用丰富的影像资料将课堂知识生动化和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

三、创新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培养方向

中职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部分学生对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存在思想上的误区,重实践课程而轻语文等理论课程。中职教师在开展创新教育时,需要着重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方法,敢于打破教学的桎梏。近年来,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的要求已经趋于成熟,中职学校的课程安排也都符合中职学生的培养规律。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在原来教育教学方法上加以创新。

四、创新教育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教育的本质是解放思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仅要将课堂从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还需要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中职创新教育,需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正确理解忠孝等文化内涵,能够积极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中华文化。中职创新教育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解放学生的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利用中职语文丰富的教材资源让学生明确理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五、中职创新教育要敢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中职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点,因此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创新教育要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另辟蹊径,在符合中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现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途径。中职创新教育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需要在摸索中前进,因此,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时,一定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案例教学法逐渐在医学、商学、教育学等领域推广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称为商界的西点军校[1]。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些典型市场营销事实与现象为教学信息载体,通过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企业营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营销决策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模式,而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对复杂情境的体验和学员间的互动,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情境呈现的真实化。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举例佐证来说,营销案例能够同时呈现复杂而真实的营销环境、不同的人员角色、冲突性的决策矛盾设计,让学生领会到正确的营销决策需要同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2.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课堂教学比较,营销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需要熟悉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学习变得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来源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听取其他小组的发言并展开争辩,可使知识来源更加广泛而多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营销知识。

4.能力培养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在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的调查,在9种管理课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3]。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期望较高,但是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低,这就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市场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优秀本土案例少

案例不同于举例,好的营销案例能够很好地呈现营销决策的情境,而这样的案例编写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外的营销案例居多,但由于营销的环境、消费者的行为等均受到一些本土化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国外的营销环境也不熟悉,导致国外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案例教学的需要。

(二)案例选择不恰当

好的营销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较好地体现理论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恰当。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经常对案例的选择不恰当,无法在典型性与知识点宽度上很好地把握,导致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讨论案例,无法较好地涵盖理论知识点,案例情境的可迁移性较差。

(三)学生参与度低

虽然营销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和点评,但是由于案例讨论的考核方式单一,分组讨论中经常有学生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参与讨论或者很少参与讨论。

(四)优秀师资缺乏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讨论中的组织、引导、考核和点评,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案例教学的技巧与经验。然而,由于国内案例教学尚处于初期阶段,多数教师的技能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具有优秀案例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师资较缺乏。

四、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本土营销案例库建设

把本土营销案例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推进案例大赛,提高奖励力度。特别是学校层面,划拨专项经费推进案例库建设,并把优秀案例与科研分相关联,提高优秀案例的科研分值和等级;鼓励MBA学员通过挖掘所在企业的优秀案例完成毕业论文,多方面推进本土营销案例库的建设。

(二)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打造

组织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观摩、培训和学习,鼓励优秀教师分享案例教学经验。如果条件允许,邀请案例企业参与案例讨论,交代企业情境并进行讨论。

(三)案例教学过程控制优化

优化营销案例讨论过程,特别需要解决学生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通过小组内匿名评分或者教师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案例讨论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王雅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79-80,

[3]宋华明,杨慧,马义中,钟晓芳.分时段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6):430-434.

篇7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呼唤加强对教育中坚力量的培养

1.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高

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我县共招收青年教师1052人,目前,全县共有小学专任教师1472 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908人,占教师总数的61 %;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325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800人,占教师总数的 60 %。以2004年为例(表1)。

2.队伍不稳定,青年教师的比例长期居高不下

以2004年为例(表2)。

3.青年教师担负了教育教学的重任

除县城外,其他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任几乎全都落在青年教师甚至新教师身上。2003年浙江省和丽水市教龄不足10年的高中教师分别占51.7%和42.9%,而我县则高达65.5%。例如,船寮高级中学共有138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7.6岁,平均教龄5.1年,其中高中教龄2.8年,有60%的教师是首次担任高三课程。

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从教师业务水平看,近几年来,我县招收的一批非师范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与学历不甚相符。师范生到初中、大专生到高中的层层拔高使用也难以胜任教学。从教师科研情况看,总体水平较低,2004年全县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学科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仅有16篇,课题8个,获本届丽水市 “学科带头人”称号的青年教师仅2人,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师德师风看,部分教师对事业缺乏足够热情,职业情感淡漠,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青年教师是我县教师队伍的主体和希望,他们精力旺盛、可塑性大、易接受新事物,但是教育教学经验欠缺、驾驭和处理教与学中出现的矛盾能力不强,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既需要政府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待遇,健全培养和激励机制,改革教育政策中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因素,更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工作环境。

1.深化教育内部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

在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十多年实践中,深感广大教师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就是领导不公平,在人事调动、考核评价、奖励和惩罚等方面缺陷多多。这就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因此看不到前途,更糟糕的是有些不会做表面文章却真正实干的、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反倒由于学校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公平,结果落得黄牌警告,严重挫伤了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当选在深化教育内部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管理体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奖罚分明,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增强责任心。

2.领导要放下“官架”,营造校园的人文主义精神氛围

领导个人的优秀的榜样,对于青年教师的心灵来说,就好像滋生草木的阳光,作为领导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经常深入群众,多与青年教师谈心,倾听教师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力争参加教师间的一些文娱活动。对青年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关怀,例如评选各级先进个人时,实行按块分配名额,并给青年教师以适当的倾斜;安排各种场合、组织多种活动,给他们提供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关心青年教师就要充分发掘和极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在这些闪光点上予以激励,有时还要带上“放大镜”来看。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和失败,特别是那种因开拓创新所导致的失败和错误,领导应主动关心,耐心帮助。

3.具有良好的教研组组风

首先要做到制度健全。业务学习制度对学习的时间、内容、人员作出明确要求;学习汇报制度对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校后要举办汇报会、上示范课,以充分发挥外出学习的辐射作用,让更多教师有机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案例分析制度要积累典型教学案例并开展沙龙式研讨。第二要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教研组组织各种专题讨论、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和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开展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小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来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

4.要对青年教师委以重任

学校要有意识地把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学任务交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在教学第一线 “唱主角”、“挑大梁”,使他们心里有目标,手中有任务,肩上有担子,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和挑战性。例如:开公开课、参与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担任班主任或团队干部等。

总之,政治上的信任、工作上的重视、作风的民主、评价的公正、人际关系的和谐等这些因素如果与教师的心理意向默契,就有助于教师积极性的形成、保持和发展,反之,就会影响和削弱其积极性。

三、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锻炼青年教师的才干

青年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和成长的沃土,肩负着培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任,学校要积极引导他们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一方面,要尽可能安排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团队干部,让其投入学生的思想工作实践。并以先进教师的典型事例教育和激励青年教师,帮助他们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明确投入学生思想工作实践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向以下几方面努力:

1.抓好教学常规的质量

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课堂45分钟质量的保证,由于青年教师一般学历都较高,往往会忽视这一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学校领导要把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等列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青年教师的备课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还可举行优秀教案展览。

2. 积极参加各级教学评优活动,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奔驰见骏马,竞争出人才。学校要努力为青年教师的竞赛比武搭“台子”,创造多种公平竞争机会,鼓励他们冒尖,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活动,如优秀课件评选、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教学能手评比、命题比赛等,依托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及早脱颖而出。

篇8

一、依托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认真组织

我省幼教学会“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推荐优秀、有价值的课题参加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对通过立项的课题进行分类分片,注重不同类别、不同片区课题的过程指导。

二、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指导,推进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积极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指导各地按照下发的《江西省乡镇中心幼儿建设基本标准》要求建设或改建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乡镇幼儿园的建设。

2.积极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以结对帮扶、教学观摩、跟班培训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全省第三届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

3.继续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做好省级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进行推广,让全省农村幼儿能享受优质教育。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提升办园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1.开展2011年度教师案例和论文评选工作,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学习和贯彻《纲要》实践经验征文评选”活动。

2.积极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优秀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的评估和复评工作。

3.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全省第五届幼儿教师技能技巧竞赛活动。

4.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全省幼教行政干部和省级示范园园长的培训工作,推进幼教队伍建设工程。

5.组织开展《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与培训,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指导。

6.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继续开展以公办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依托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试点工作。

7.继续协助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做好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重新统计、新会员发展和会费的足额收取工作。

四、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全省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1.配

篇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培训,自主参与其中,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在这段时间里 从这个平台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知识。在网络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一下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改变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这种学习方式下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

2、领悟有效教学。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听专家讲座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4、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终身学习。

篇1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企协同育人 人才培养质量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第一属性。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鲜明特点。从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重要经验便是为学生提供在企业的实训实习机会。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第一,德国“双元制”模式。其中一元是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这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第二,美国“合作教育”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先在大学里学习半年,而后便以两个月左右时间为期限在企业进行实际训练和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在大学授课,最后完成毕业设计。第三,英国“工读交替”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正规学程中,安排工作学期,在工作学期中,学生是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顶岗工作并获得报酬。第四,澳大利亚“TAFE”模式,即“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模式是政府主导,同企业行业密切合作,具有育和培训标准,主要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的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中,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办好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2005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陆续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提出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将课堂建到企业生产一线,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及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企业要发挥重要办学主体作用,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更好的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2012年3月,教育部发文,决定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简称实践基地,下同)建设工作,启动实践基地的立项和建设,实践基地的建设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在此政策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加强了与企业合作共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促进了职业教育新的发展。

二、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实践基地是依托行业企业,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地,是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在教育部的统筹管理下,全国已建立了59个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地区成立了不同组织形式的职教集团,为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实践基地搭建了桥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领域的不断拓宽,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学结合形式。据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全国1139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时间为70天(其中中西部地区为77天,东部地区为63天),合作企业达15.6万家,校均100家以上。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的场所,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改革,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东省高职院校来看,近年来实践基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2年~2015年,广东省高职院校省级立项建设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374个。实践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实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某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显现,主要问题有:

第一,缺乏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存在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方面“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一些实践基地建设处于松散型、低层次水平,有的存在急功近利和短视行为,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有的实践基地机制建设滞后,缺乏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保障机制。第二,有的实践基地建设还停留在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甚至有的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尚未真正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基地建设质量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实践基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作用。第三,实践基地企业兼职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教学指导水平不平衡,学校老师的协助配合也不够。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从2012年以来,主持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广州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在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其理论研究来自于实践,通过归纳、提炼,形成理论化的操作样式,又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系列教学改革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

(一)找准校企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建立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依托行业与企业共建的,校企双方必须要有合作的动力和积极性才能持续发展。通过调查分析,校企合作关系不能持久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利益驱动而缺乏合作的积极性。任何合作关系的建立,实际都是双方的利益平衡的博弈过程。如果一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保证,则难以建立合作关系。没有利益的驱动,合作不可能深入、持续和长久。利益机制归根到底是维系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这是合作关系的本质特征,校企合作也概莫能除外。高职院校与企业都是利益主体,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企业最根本的目标是盈利。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校企业能否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决于是否能找准两者利益的切入点,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面的利益,在深度合作中实现共赢,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之路。根据实践探索和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合作共赢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1.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双方要有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高瞻远瞩的利益认知、服从大局的配合意识和互信互谅的包容意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典型案例:2009年以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与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从学校来说,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但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缺少工作经验,同时缺乏充分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岗位实务操作培训和顶岗实习,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在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上就业。从企业来说,不仅是出于为社会培养合格会计人才的责任感,更是出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需要。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其雄厚的专业力量拓展业务范围,取得培训收入,另一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可以运用广泛的客户资源和快捷的客户会计岗位就业信息,推荐订单班学员在客户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培育潜在的战略性拓展业务的客户业务资源,今后有可能为公司提供无可限量的业务商机。企业发展目标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优势互补,这就是双方合作的切入点,是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

2.以利益共享,互利互惠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投资就要有回报。利益驱动机制是维系校企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前提下,让合作的企业有利可图,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企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以技术培训、新产品应用、新技术的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典型案例: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从2009年起作为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践基地,每年接受50名左右的会计专业学生假期培训实习。由于企业不需要实习学生提供劳务,接受学生实习只是尽社会义务,而且还要派出员工去指导学生,增加企业安全责任和成本负担,因此这种校企合作关系只维持了两年就难以为继了。2012年校企双方通过多次的探讨和协商,决定以共建《华必信联合培养会计班》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学校按规定根据实践教学指导课时和毕业实践指导课时付给企业指导课时费,学生愿意由企业推荐就业的,按规定付给一定的中介服务费,企业负责推荐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会计岗位就业。校企双方利益共享,互利互惠。2012年~2016年,校企双方已合作连续举办了6期《华必信联合培养会计班》,并以实践基地建设为载体,持续开展多项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实践基地通过评审为校级基地,并成为广东省高职实践基地立项建设的项目。

3.以提供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作为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对需要人力资源或人力储备资源的企业,学校推荐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训或实习,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同时也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给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典型案例: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行业,每年年末及上半年,都是财务报表审计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等业务集中的“大忙季”,需要专业助理人员辅助工作,而这时正逢毕业生结束校内专业课程开始顶岗实习,因此学校与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深度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推荐选拔优秀毕业生到这些企业顶岗实习。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广州市瑞则税务师事务所、中勤会计师事务所、大信会计师事务所、文税会计服务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实习合作关系,以此作为合作建设实践基地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企业来看,可以从学校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解决业务忙季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力需求,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从学校来看,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习机会,利于学生取得会计工作经验,掌握实际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4.以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职教集团,规范实践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校企双方运作关系,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完整、稳定、规范的制度体系。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沟通协调和交流的平台。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在校外进行,管理难度较大,要规范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牵头省内校企合作的97个理事单位,组建广东城建职教集团,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教集团作用,实质性开展合作,在打造合作平台、形成合作机制、建设实践基地、培植优质项目等方面形成特色,创新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协作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广东城建职教集团的成立和运行,为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东莞市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广州市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实践基地等,成立了校企双方组成的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了实践基地实践教学管理、订单班管理、培训实习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制度。规范实践基地管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

(二)打造“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共建“订单班”“联合培养班”

实践基地承担着高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教育教学任务,实践基地建设目标不仅仅是单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要发挥企业的重要的办学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建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个载体。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将校企共建“订单班”“联合培养班”作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的载体,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合作育人、合作办学,打造“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协同育人平台。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和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设的实践基地,从2012以来校企合作共建“华必信会计订单班”。订单班采取“2.5+0.5”或“工学交替”的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尽快适应上岗就业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企业负责指导订单班学生的岗前会计实务操作培训、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课程,并负责推荐订单班学生到其客户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为学生搭建一个“岗位培训+实习+就业”的职业发展平台。2012年~2016年,校企双方已合作连续举办了6期“华必信会计订单班”,已毕业的订单班学生有160多人。校企双方以订单班建设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改革、课程建设改革等多项校企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会计专业评审通过为校级重点专业,目前正在申报省级品牌专业。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和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联合培养税务班”,每年组织学生去实践基地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以“联合培养税务班”为载体,开展税务实践教学改革、工学结合教材编写,税务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等校企合作,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探索和实践以“四个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

要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课题组探索和实践了以“四个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基本路径,即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四个结合”是推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的建立的有效途径。

1.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相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最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必须要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工学交替”“先学后训”或者“学训一体”等实践教学模式,采取订单育人、假期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指导毕业实践课程等实践教学方式,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入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第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对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实际需要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及质量评价标准。第三,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疑难点教学等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尽快适应就业上岗的要求,实现学校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与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实践基地,共建“华必信会计订单班”,根据企业专业岗位的上岗要求,校企共同制定订单班实务操作培训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培训和实习课程体系分为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财务软件、职业发展、进出口报关、审计模块、专业知识拓展等七大模块。在企业的实践教学采取半天集中培训,半天顶岗实习,对企业客户的真实的经济业务票据进行会计核算和电脑数据处理,真账实操,同时还下到银行、税务、社保、企业财务部门实地观摩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企业会计核算、审计鉴证、税务业务的实践教学资料以及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得到实际的专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订单班学生的毕业实践课程由企业负责指导,学校教师协助,订单班毕业实践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答辩和评价标准,均由校企共同制定,每年合作举行订单班毕业设计答辩。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基地建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相结合。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专业要求的不断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也要不断地改革。专业教师深入实际收集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实际案例,及时了解专业行业的专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工作过程合理选取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对接。

典型案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师多次深入东莞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广州市瑞择财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收集了大量的项目典型任务、实际案例、业务工作流程、审计工作底稿电子模板等专业工作第一线的真实资料,用于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和课程的实践教学,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项目,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教学和实践起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校企合作开发了《审计实务》《纳税实务》等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审计实务》评审通过为省级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纳税实务》评审通过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