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

篇1

一、深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评价有效机制

1、严格贯彻执行《市建设工程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强化对建筑业企业、监理企业、检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勘察设计企业的信用管理。重点加大对企业的资质、市场行为及质量安全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将检查结果依照评分标准对企业信用等级进行动态评价,定期对社会信用评价信息。

2、以诚信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强信用评价结果的管理及运用。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企业市场准入清出、招投标评分、差别化管理、评优评先和扶优扶强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将企业信用情况上报市住建委或外地企业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形成企业信用管理全覆盖,以此建立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建筑市场管理长效机制,促使企业诚信守法。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筑市场整顿力度

3、以规范市场为主线,扎实开展“建筑市场整顿规范年”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一是严格执行当文,加大巡查力度和频度,严厉查处违反规定无证施工或未批先建的行为;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当文件,强化监管机构责任落实和日常市场行为巡查,加大对项目经理和项目总监等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不到岗履责行为的查处力度;三是专项整治出借资质、施工企业不履责等突出问题;四是加强劳务分包管理。

4、以工程招投标为龙头,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职能。一是严格实行招标文件备案管理,规范肢解发包行为,规范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合同的主要条款。二是继续加强对商品房开发项目的招投标监管,凡商品房开发项目,必须请有资质的招标机构组织招标,必须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编制拦标价,招标文件和拦标价应办理备案手续。

5、全面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做好合同备案、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经备案的招标文件审查合同的主要条款。二是逐步参与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计价监管,对招投标前预算清单的编制和竣工后工程结算的编制进行程序性审查。三是搞好价格信息的采集工作。扩大信息采集范围,在市造价信息品种目录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补充编制我市包括市政工程材料价格在内的信息。由本市建筑材料生产厂家提供材料出厂价格,编制厂家提供的地材价格信息,并录入我市推广的节能建筑材料和其它建筑产品或材料等。

三、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推行安全程序化管理

6、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严格安全生产各项制度的落实。分解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重大安全隐患督办等管理制度,督促建设单位、施工、监理等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事故责任查处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7、进一步强化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重大安全隐患企业负责人现场督办制度,确保安全隐患消除。

8、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建立我市重大危险源评审专家库,落实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加强高大模板方案编制及审核、专家论证等环节的监管。重点加强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深基坑、脚手架等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治理。

9、进一步提升文明施工水平,把安全标准化作为质量验收的前置条件,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

四、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10、调整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实施“项目到组、责任到人”的监管模式。完善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评价和建筑节能验收,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监管,尤其是加强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结构安全。一是开展对结构用建筑材料、楼板厚度等结构实体质量的专项整治。二是积极支持和督促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资质的办理,使预拌商品混凝土企业合法运作,从而加强预拌商品混凝土管理。三是抓好检测服务工作。

11、引导企业创建精品工程,提升工程质量。一是加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力度,将分户验收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建筑节能质量监督,加强对施工现场墙体材料使用的日常巡查和监管,监督参建各方履行质量责任,严肃查处使用不合格产品的责任单位。

12、加强装饰装修管理,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装修。一是加强住宅小区室内装修管理,出台相关文件并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对公建二次装饰的督办力度。三是加强装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13、继续加强质量创优活动,完善创优方案。将工程质量精品创建与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引导企业积极创优。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申报市级及以上工法、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不断提高我市建筑行业科技运用水平。

篇2

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严守红线底线,以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强化运输危险化学品系统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健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加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精准治理,强化危险化学品运输全链条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全面提升安全发展水平,坚决遏制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全县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通过召开党委会、局务会、局安委会、局安全工作例会等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交通运输安全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三是局属各单位要通过召开支部会议、站(所)务会议、安全会议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基层一线,确保本单位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牵头股室:局安全应急管理股,局办公室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二、深刻汲取行业典型事故教训

一是深刻汲取等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教训,通过召开事故警示反思会、观看事故警示视频、以案谈安全等方式,剖析事故成因,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对照行业安全生产职责,全面梳理研判本行业领域涉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管理漏洞,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部位的盯防。二是树牢“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理念,真正做到把别人的事故当成自己的事故对待、把过去的事故当成今天的事故对待、把小事故当成大事故对待、把风险隐患当成事故对待,强化各项管控治理措施落实落地。三是局属各单位于2020年10月底前召开一次事故警示反思会。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各股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严格从业人员和车辆准入管理

局属有关单位要严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准入关。一是重点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驾驶人员准入管理。二是督促企业严格使用安全技术条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与承运危险货物性质、重量相匹配的车辆、设备进行运输。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和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保障运输工具和设施设备安全性能可靠。二是局属有关单位要强化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扎实实施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计划,将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作为职业技能提升的重点群体,鼓励企业开展线上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危险货物运输执法及监管人员参加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开展的教育培训,入职培训不少于3个月,每年参加不少于2周的复训,其中,岗前专业知识培训不少于40课时,年度业务复训不少于16课时。三是督促企业组织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参加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考核,不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管理,建立完善发班前谈话、物品检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驾驶人员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杜绝酒后上岗、疲劳上岗、情绪不佳上岗。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五、加强风险防范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道路运输涉危企业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一是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对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组织实施精准化安全风险排查评估,实行精细化管控。二是2020年10月底前要组织开展一次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对辨识出的风险实施分级台账管理,严格重大风险报备制度,重大风险实行“一企一策”“一项一案”,全程严格监测管控。三是督促道路运输涉危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等相关制度规范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重大隐患实行“一事一办”“专人督办”,落实隐患整改“回头看”,立行立改,确保安全。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六、加强道路运输涉危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管控

局属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依法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安全监管。二是落实常压危险货物储罐强制检测制度,持续加强管理范围内的在役储罐监管工作,落实好维护检修计划。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相关业务单位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七、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事中事后安全监管

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认真落实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充分运用主动智能防控和卫星定位联网联控双重机制,强化对车辆运行和驾驶员的监管;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储运设施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监控率均达到100%;2022年底前,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全部强制安装远程提醒监控系统,实行运输过程实时定位及路径记录。加强管理部门间信息通报,配合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推动危险货物电子运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信息互联互通,形成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体系。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八、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局属有关单位要结合县局《关于印发<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江交〔2020〕142号)、《关于印发<县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江交〔2019〕71号)等要求,深入开展常压液体危险货物罐车专项治理等行动。一是重点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十严禁”(具体内容见附件)落实情况的检查,严厉打击危险货物道路水路运输非法违规行为,重点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行为,推动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二是至2022年底持续开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九、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局属有关单位要加强行业重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准备。一是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安全风险、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制定监测和管控措施,实现风险因素动态监测,及时掌握风险状态、风险预警。二是针对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完善应急措施,落实应急物资、人员准备,确保各项应急准备措施到位。三是鼓励行业协会和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联盟建立网络互助救援体系,建立健全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实训演练,提高行业协同救援能力。四是督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五是加强危险货物运输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研究,编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指南,指导企业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肃事故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局属各单位、机关相关股室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信用奖惩

局属有关单位要督促落实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办法。一是严格安全生产信用信息填报和采集,鼓励行业协会参与,加强企业信用评价,开展重点从业人员信用监管,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二是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必须认真履责,并作出安全承诺;因未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受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依法对其实施职业禁入。三是对存在夹带、谎报、瞒报、匿报危险货物运输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观故意行为的单位及其主要责任人,依法依规纳入信用记录,加强失信惩戒,从严监管。四是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对标准化等级较高的企业扩产扩能,在同等条件下分别给予优先考虑并减少检查频次。

牵头单位:局政策法规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一、加强道路运输涉危科技兴安项目研发和应用

局属有关单位要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研究支撑,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一是加快推进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信息联网共享,加快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基础数据共享应用,充分运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信息化技术在托运、承运、运输、装卸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实现危险货物来源可循、去向可溯、状态可控。二是积极推动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车路协同、智能风险监测预警等技术应用,鼓励危险货物车辆应用智能安防系统等先进技术及装备,不断提升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三是继续将公路沿线地灾隐患点、公路分段限速等信息上报录入危货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四是2020年9月—10月组织对危货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上线率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局规划建设管理股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二、加强交通运输涉危安全督查检查

局属有关单位要深入开展督查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一是主动协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查处危险货物托运人违法将危险货物委托不具备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车、船)承运的行为。二是严禁客运车辆、船舶非法夹带危险货物,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车、船)和从业人员,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责任单位:县道路运输管理所、县地方海事处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三、强化行业基础支撑保障

局属有关单位要把安全生产贯穿交通运输规划布局全过程,编制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一是推进主动安防、车路协同等安全性能高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基础保障能力。二是2021年3月底前完成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牵头单位:局规划建设管理股

责任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局属各单位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十四、强化行业安全监管能力

局属有关单位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及时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突出问题,加强对相关单位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通报。一是开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深度系统调研,优化现有安全监管方式。二是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配齐配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和执法力量。三是充分发挥行业专家在政策制定、监督检查和技术咨询中的作用。积极配合市级行业管理部门于2020年底前建立行业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生产专家库。

牵头单位:局安全应急管理股

篇3

一、景区基本情况

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重渡沟风景区位于省洛阳市西南118公里的栾川县境内。有景点200余个,游览面积60平方公里。景区内千泉喷涌百瀑成群,万亩竹海遮天蔽日,荡舟垂钓木轮转闲,漂流戏水有惊无险,小吃水巷碧波穿带,农家宾馆恬淡适意,量贩超市山珍荟萃,农耕民俗返朴百年,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重渡沟风景区于1999年7月对外开放,由于景区乡村旅游的强劲带动,使全村95%以上的村民依托旅游业脱贫致富,以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被旅游界业内称为“重渡沟现象”原省省长李成玉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重渡沟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家庭宾馆的楷模,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原省省委书记徐光春到重渡沟考察后赞誉重渡沟“这里不仅是一处十分难得的旅游度假胜地,还是一个示范带动作用极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地”

连年来重渡沟景区先后被各级主管部门评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省十佳景区”洛阳市连续3年 旅游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公司状况及经营情况

属股份制企业。公司成立董事会,重渡沟风景区由栾川县重渡沟风景区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下设总经理公办室、财务部、票务部、接待部、综合部、营销部、警务室、重渡沟水景大酒店、质量管理督查小组等常设机构,公司机构设置健全,职责分工明确。重渡沟风景区现有公司员工共计358人。其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26人、环卫工85人、管理人员207人,导游员40名,其中有大专以上学历76人。

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为规范景区经营管理。增强景区员工业务技能,做到表里如一、名副其实。景区先后制定了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制定《景区员工信用管理档案》农家宾馆管理办法》各岗位服务标准》等。另外在景区实行信用承诺服务,景区依法开展生产经营 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没有账务弄虚作假现象;另外景区在经营过程中认真履行借贷合同,金融机构中信用良好,没有发生一起恶意拖欠客户货款所引起的诉讼事件,并能及时足额缴纳应缴税款,并被洛阳市地税局评选为纳税信用a级记录。其三,景区重视员工身心健康,重视质量、安全、环境保护工作,通过iso9001和iso14000体系认证景区,有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且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连续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还是一个示范带动作用极强的旅游产业发展基地。

篇4

“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除了有助于在行业内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氛围,有助于企业融资的基本功能之外,也将对提升品牌价值发挥重要作用。”业内人士指出。剑指“融资难”

“行业多年来存在一个‘顽症’,那就是融资难。在国内信用体系缺失之下,成千上万的小纺企缺乏融资能力。”专家认为,中小企业占到了我国纺织企业的九成以上,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评价活动立足服务会员企业、推动行业自律,旨在提升会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的抗风险能力,倡导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引导信贷、投资、客户、供应商使用企业信用产品,降低政府部门行政成本,促进行业持续,和谐,健康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信用工作办公室主任叶志民介绍说,信用等级分为“三等五级”,A、B、C三等,下设AAA、AA、A、B、C五级。“如果一个企业信用等级比较高,那么在融资、原材料采购、并购等方面,它将享受到更为优惠的政策和待遇。”

据记者了解,分数在90到100之间的,信用等级为最高的AAA,表示企业具有很强的偿还能力和履约能力,综合实力很强,经营状况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现金流充足而稳定。

分数在60分以下的,信用等级为最低的C,企业具有很低的偿还能力和履约能力,企业经营状况较差,效益与支付能力较弱。

随着新闻会的召开,依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官网――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建立的“中国纺织信用网”也同步开通。记者打开该网站,发现网站设有“网上申报”以及“信用监督”两个功能,可供相关单位和个人选择。其中,点击“网上申报”可进入企业信用评价网上申报系统,企业可自行网上申报。

“要把信用建设工作融入到对会员的服务、管理工作中去,提高会员的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信用知识、信用评估、信用管理、信用培训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此,杜钰洲会长提出了四项要求,1 集中调研,开展诚信宣传。通过调研,企业经验汇总等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纺织行业信用状况,摸清本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规划本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 企业自律,提高信用水平。通过组织骨干企业建立“诚信自律同盟”,向纺织行业发出“诚信宣言”。积极开展对会员企业的信用知识培训。3 平斗学规范,建立行业信用系统。建立动态的企业信用数据库,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升降或不良记录,建立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换制度,加强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利用,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发展。4 精心组织,推广诚信经验。把企业的信用指标纳入加入协会的考察条件,对会员企业建立信用状况登记制度。宣传推广城信企业经验,充分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的价值,提高信用企业的社会认可度,提高守信行为的社会、经济价值,从而鼓励企业守信守法。企业数据造假严重没人管

“销售数据,生产规模、员工人数等‘说假话’的现象目前比较普遍,基本上不受什么监督,而信用评价体系已将它们纳入其中。”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开始的信用评价,其评价体系将对纺企的经营运营状况、企业管理、财务、人力资源配置,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社会信誉等“点、线、面”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

纺织业以其产业链条长、从业人员众多,出口创汇多、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而著称,并直接面对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因此,信用评价关系到多方的利益。目前,由评级机构或者行业组织进行信用评价的模式已经被世界上主要国家规范接受。记者获悉,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技术指标体系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组成人员包括中纺协有关领导、各专业协会,各纺织服装院校专家以及部分骨干企业资深管理专家、法律专家和信用专家等。

如何才能获取真实可靠且及时的企业信用讯息呢?中纺协有关人员表示,信用评价的考察将通过政府、银行、企业上下游业务企业以及社会公示监督等来完成。据悉,2009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已开始在部分纺企中进行企业信用评价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进纺织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记者获悉,此次信用评价将首先从中纺协会员以及代管的专业协会会员开始,并常年受理企业申报,每年两次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有效期三年。

惩罚失信建“黑名单”

“中纺协将建立失信企业的‘黑名单’,这是惩罚机制的一种。”杜钰洲介绍,协会将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搜集渠道和企业信用数据库,把重点企业的信用档案、交易伙伴信用档案纳入其中,企业可以自愿互换,只要提供自己的资料就可以进行免费查询,对社会则可以有偿开放。同时也将建立起守信和失信的奖惩机制,对于守信企业协会将向金融机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推荐,而对失信企业则会纳入“黑名单”。

企业信用评价是对企业遵纪守法、履行社会承诺及经济偿还意愿和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重点考察的,一是企业的履约能力,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所需技术能力、财力资源和经营管理能力;二是企业的履约意愿,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优良信用记录和不良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适用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行业信用标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推动行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作为考察重点的履约能力,包括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的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财力保证等。而履约意愿则包括主要考察该企业以往的履约和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评价将作为中纺协的一项长期工作来开展。”有关人士强调。

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检测试验、施工图审查等企业或单位以及相关从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诚信行为信息包括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良好行为记录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行为规范,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受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部门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良好行为记录。

不良行为记录是指建筑市场各方主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违反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或强制性标准和执业行为规范,经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查实和行政处罚,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由建设部制定和颁布。

第四条建设部负责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标准;负责指导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负责建立和完善全国联网的统一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信息平台;负责对外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行为记录信息;负责指导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评价工作。

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管理工作,采集、审核、汇总和所属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记录,并将符合《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的不良行为记录及时报送建设部。报送内容应包括:各方主体的基本信息、在建筑市场经营和生产活动中的不良行为表现、相关处罚决定等。

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诚信标准和管理办法,负责对本地区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记录,同时将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及时报送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中央管理企业和工商注册不在本地区的企业的诚信行为记录,由其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采集、审核、记录、汇总和公布,逐级上报,同时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建立和完善其信用档案。

第五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承办机构人员,落实责任制,加强对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及不良行为记录真实性的核查,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全不良行为事实的证据和资料,不良行为记录报表要真实、完整、及时报送。

第六条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诚信行为记录、信息和信用评价等工作,推进建筑市场动态监管;要完善行业内部监督和协调机制,建立以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信息平台,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自行或通过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执法监督机构,结合建筑市场检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以及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类执法检查、督查和举报、投诉等工作,采集不良行为记录,并建立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行政处罚情况,及时公布各方主体的不良行为信息,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有效约束机制。

第九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资源整合和组织协调,完善建筑市场和工程现场联动的业务监管体系,在健全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向社会开放的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做好诚信信息的工作。诚信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依托各地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资源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十条诚信行为记录实行公布制度。

诚信行为记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当地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上统一公布。其中,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的公布时间为行政处罚决定做出后7日内,公布期限一般为6个月至3年;良好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一般为3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布内容应与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中的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数据库相结合,形成信用档案,内部长期保留。

属于《全国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范围的不良行为记录除在当地外,还将由建设部统一在全国公布,公布期限与地方确定的公布期限相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确认的不良行为记录在当地之日起7日内报建设部。

通过与工商、税务、纪检、监察、司法、银行等部门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获取的有关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的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应参照本规定在本地区统一公布。

各地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要逐步与全国建筑市场诚信信息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和实时。

第十一条对有误的信息,由该信息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修正,根据被曝光单位对不良行为的整改情况,调整其信息公布期限,保证信息的准确和有效。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整改结果,对整改确有实效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批准,可缩短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但公布期限最短不得少于3个月,同时将整改结果列于相应不良行为记录后,供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查询;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信息部门可延长其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公布期限。

行政处罚决定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执法监督被变更或被撤消,应及时变更或删除该不良记录,并在相应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同时应依法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推进各地诚信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开放诚信行为信息,维护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第十三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逐步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在健全诚信奖惩机制的过程中,要防止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新的市场壁垒和地方保护。

第十四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建立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档案,将信用记录信息与建筑市场监管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管理联动。

第十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依据地方性法规对本办法和认定标准加以补充,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展行贿犯罪档案试点工作的通知》(高检会[*4]2号)要求,准确把握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做好工程建设领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

第十七条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单位(如建筑材料、设备和构配件生产供应单位等)和实行个人注册执业制度的各类从业人员的诚信行为信息,可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篇6

上半年,全市注册登记部门以“宽进”为导向,深化改革服务发展,着力优化南平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截止6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 11584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2.3%,认缴注册资本1486.96亿元,同比增长26.33%。全市共新发展市场主体9770户,改革后四个月新发展7488户,半年发展总量的76.64%,环比增长37.7%。

一、 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一) 推进注册登记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1.积极开展登记制度改革探索。一是先行先试,于2017年12月31日由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南平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的“11条”措施,在我市5+3 产业和十个工业园区内先行开展除“先照后证”以外部分登记制度改革,在提前释放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红利。

2.注重对改革工作的配套保障。一是完成登记文书指南、业务系统、工作流程的修改及挂网上线,订购新版营业执照1.6万份,印制新版登记表格1.4万份,完成14台区县的打印机配置及调试,确保全市工商系统于3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版的提交材料规范和登记文书,颁发新版营业执照。二是下发我市《关于做好注册登记改革衔接过渡工作的通知》,保证改革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三是强化对登记人员的培训指导。改革前关注和收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珍宝并进行配套解读,下发各类学习解读材料共5期供基层学习。2月27日,组织全系统登记人员40余人进行集中培训,指导其正确理解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新规范要求,提高一线人员的政策执行力。四是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宣传引导。一是市局出台关于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在南平《今晚九点半》栏目连续4天滚动播放, “我市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新变化”,各级注册窗口同步开展宣传工作,及时回应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着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3.改革后续工作有力推进。一是2017年5月12日、5月14日,XX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我局起草的《XX市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上报省政府审批。二是我局为市政府代拟的《XX市工市场主体登记管理规定(试行)》、《XX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规定》等改革后续配套文件已完成向全市40多个部门的意见征集工作,将由市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

4.加强改革后数据分析。落实登记制度情况逐级月报告制度,及时统计分析辖区注册情况。针对改革后我市自然人独资公司“井喷”增长和市场主体变化特点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和宣传,撰写的《XX市一人有限公司增长迅速》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以来XX市内资市场主体发展呈现五大特点》均被国家局政务信息网工商动态栏目刊用。

5.提前预热年度报告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在各类媒体上《停止个体工商户验照》、《停止企业年检》公告,使企业及时了解年检改年报的政策。二是加强咨询指导服务。各级窗口安排专人接受企业有关年报的现场或电话咨询,印制《福建省市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宣传单,让企业了解年报的申报方式。三是做好年报系统的数据检测工作。按照省局的部署,及时跟进年报系统检测工作,反馈问题。四是针对社会公众对年度报告公示制度不熟悉,误认为年报公示制度放任企业自由申报,弱化了企业的监管等问题,撰写了《浅谈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在企业监管中的作用》论文,被国家工商总局政务信息网信息调研栏目刊用。

(二)全力服务南平经济绿色发展

一是出台《关于贯彻执行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南平绿色经济发展意见(试行)的操作说明》,指导基层统一登记标准。二是通过下放登记权到工商所、推行“县域通办”,方便农户就近办理农村市场主体登记,今年已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53 户,登记合作联社1户。三是扶持家庭旅馆经营,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特色休闲等旅游产业登记经营,今年已登记涉及乡村旅游市场经营主体62户。四是扶持引导农村种养业开展从事家庭农场经营,今年已登记家庭农场98户。

二、 工作亮点

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省局《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后,我局即按照《方案》精神,拟定了《关于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服务南平绿色经济发展的意见》(试行),经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于2013年12月31日正式转发实施。在我市的5+3产业和工业园区内先行部分登记制度改革,提前释放改革红利。叶木凯局长多次对我市在登记制度改革中积极主动、不等不拖,大胆先试的做法给予表扬肯定。1月3日,市长林宝金在市工商局有关《意见》的报告上批示:“市工商局改革创新意识强,工作成效显著,希望新年再接再厉,为南平绿色发展做出新贡献!”1月6日,市委书记裴金佳批示:“很好”。意见的出台,为我局后续启动登记制度改革奠定良好基础,累积宝贵经验。5月7日,XX市委书记裴金佳在XX市工商局呈报的《关于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上批示:“很好,积极推进。”4月30日,林宝金市长在XX市工商局呈报的《关于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请示》及《实施方案》上作出批示:“改革意识强,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

一、查处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

1.延伸监管触角。加强与市综治办的协调,在全省率先将协助查处无证无照经工作纳入综治协管员工作职责,使遍布全市各村(居)的1008名综治协管员成为查处无照经营工作的协管员、联络员和信息员,并建立联络机制、处置机制和巡查机制全面推进与综治协管员对接工作。

2.突出专项排查。在3月至7月在全市工商系统开展“八闽红盾出击——无证无照经营大排查专项行动”,排查无证无证无照经营户4291户,引导办照1809户,抄告监管信息487条(涉及经营户2036户),立案查处无照经营案件446件,罚没15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0.7%和31%。

3.举办系统培训。在3月16日举办全市企业监督管理信息抄告平台视频培训班,围绕企业监督管理信息抄告平台系统升级建设基本情况、功能模块介绍、系统操作演示、企业监管信息抄告范围和相关注意事项展开培训,市、县(区)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工商所的185名平台操作员参加培训。

二、促进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发展工作

1.推进组织部署。出台《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促进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发展工作考评标准》、《关于贯彻实施〈福建省市场中介组织管理办法〉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县(区)政府和中介治理成员单位依职开展工作。

2.部署专项治理。印发《关于开展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执业明示行为专项治理的通知》,在8月-11月在全市范围内规范市场中介组织亮证亮照经营和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投诉机关和监督投诉电话事项明示行为。

3.开展联合督查。在9月10日-12日,组织市纠风办、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县区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并印发《关于2013年全市促进市场中介组织规范发展工作中期督查情况的通报》,督促各级成员单位积极履职。

三、查处取缔“黑网吧”工作

1.注重源头防控。联合市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出台《关于建立源头防控“黑网吧”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完善联络员工作制度、信息抄告制度和黑名单库制度,合力打造事前审查把关、事中监测抄告、事后斩网建库的源头治理“黑网吧”管控模式。三季度,抄告电信运营商切断“黑网吧”网络接入4家,并联合电信运营商将80户“黑网吧”经营者列入“黑名单库”。

2.开展专项行动。在7-8月联合公安、文广、文明办等部门开展“暑期清网”查处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排查“黑网吧”8家,抄告斩网4家,立案查处4家,查扣电脑主机、显示器63台。

四、企业信用建设工作

1.实行综合监管月通报制。每月对信用管理情况进行了通报点评。第三季度,全市各县区工商局(含湄洲岛分局)共巡查 次,巡查发现问题的经济户口 户,制定的月计划 项,录入监管信息 条。

2.深入基层调研。由局领导带队深入XX区局,与工商所所长、段长就信用监管工作进行座谈和调研,扎实推进信用综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

3.推进非公经济信用综合治理考评工作。联合开展非公经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查询;向市诚信促进会推荐报送13家和谐企业名单。

五、安全生产工作

在7月18日召开全市工商系统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布置下半年安全生产工作,会后印发《关于2017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会议的纪要》;转发《市安委会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整治百日行动的通知》等安全生产文件18份,深入各县(区)工商局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六、查处违反企业登记案件工作

三季度,全市工商系统共立案查处违反企业登记事项案件64件,罚没金额21.4万元,其中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科立案查处5件企业逾期年检案件,已罚没金额3万元。

XX市外资登记管理工作继续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总局、全省和全市工商会议精神,发挥优势,挖掘深度,突出重点,拓展广度,立足长效,提升高度,纵深推进全市外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外资企业登记平稳增长

1、我市外商投资企业持续平稳增长。截至2013年9月底,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4242户,投资总额为241.07亿美元,注册资本132.99亿美元,外方认缴额108.37亿美元。三季度新增外商投资企业85户、新增投资总额24771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4.23%、30.06%;新增注册资本20771万美元、新增外方认缴额1800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10.41%、16.22%。虽然XX市外商投资主体略降,但投资规模却稳步攀升。

2、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一体化平台顺利过渡。

三季度全省新一体化平台开始上线使用。在平台测试期间,外资分局便指派人员参与系统测试,积极主动发现系统问题,及时向省局及软件公司反馈。新登记平台上线使用之后,积极收集各类问题,及时改进一体化平台。同时加强与省局沟通,做好对各外资授权局、远程核准点的指导工作,确保新旧登记系统平稳过渡。

3、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网上年检收尾。

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电子化网上年检工作基本完成,年检通过率为91.13%。对于个别尚未年检企业,辖区工商所加强巡查,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加强新旧一体化平台年检模块的纠错,确保2013年度全程电子化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登记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1、认真梳理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整理各类登记事项,明确受理流程和审批时限,通过市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向社会公布。同时以此为标准,作为各外资授权局和远程登记核准点的工作规范。

2、积极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一方面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注册官日常外资登记业务的指导工作,提升外资企业登记质量;另一方面做好外资授权局和远程核准点注册官的业务指导工作,通过发送文件、电话指导、远程软件等形式,加强注册官的外资登记业务水平。

3、充分授予窗口审批权限,除股东变更、企业类型变更、增资减资变更,企业的合并、分立外,其他各项外资企业注册登记业务,实行窗口注册官“一支笔”办理,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三、优化企业帮扶举措。

1、重点项目特事特办。根据省市各级政府确定的项目需求,深化“一企一策”,专人专件,全程跟踪,紧跟快办、特事特办、促进外资大项目快速落地。

2、分类服务全程指导。有效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市场主体发展需求,推进个性化、精细化、特色化服务,切实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导员”和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服务员”,促进外资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外资企业属地监管

建立以行政指导为主、以案件查处为辅的外资监管长效机制,发挥工商所与登记机关的多级联动,加强对工商所应用属地监管系统的日常指导、督查通报。强化t类企业安全监管,指导工商所在全市范围开展t类外商投资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和行政指导,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中及时录入巡查记录。

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外资属地监管系统共生成1837份监管提醒事项,制作各类监管文书1837份,文书制作率100%;送达文书1837份,文书送达率100%;已履行的文书1563份,履行率85.08%。其中,13个县(市)、区工商局的文书制作率和送达率达到了双100%。经过辖区工商所的提醒和责令整改,32家外资企业履约出资,共到资1.1亿美元,10家外资企业办理了经营期限延长,63家外资企业提交了新的前置审批证件,并办理了经营范围变更。

篇7

为大力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增强中小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根据《质量振兴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9]24号),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加强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工作重要性认识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品质量状况与经济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抽查合格率低,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优难胜、劣不汰现象较为普遍,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的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一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备陈旧、装备落后、人才缺乏,有些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和相应的检测设备;二是大量的中小企业质量意识不强,质量管理松弛,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缺少产品质量检验和控制;三是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忽视产品质量,偷工减料,低价、低劣产品充斥市场。

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质量工作,提高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既是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出口、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良好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把中小企业质量工作推向前进。

二、淘汰落后,优化结构

l、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认真执行国家经贸委颁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国家经贸委令[*9]第6号、[*0]第16号)、《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国家经贸委令[*9]第14号)。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中小企业,依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运用有效的经济调控措施,予以淘汰和关闭。

2、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支持科技型、就业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农副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增加花色品种,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满足市场的有效需求。

3、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和引导作用,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支持西部地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前景、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发展。坚决制止将国家明令淘汰范围内的工艺和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地区。

三、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质量管理

1、明确质量目标。中小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质量工作目标和不断改进的措施,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严格质量管理,练好内功;要从加强质量管理入手,加大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力度,把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名牌产品。要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尽可能开发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中小企业要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积极开展GB/T.19000----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是企业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者,企业内部要建立健全各级质量责任制,严格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3、加强标准化和计量检测工作。企业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严禁无标准或不按标准生产。凡生产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产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认证的规定;要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完善计量检测手段,严格对计量设备进行定期鉴定和检测,重视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4、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企业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确保生产设备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执行生产工艺纪律;加强现场管理,做到设备良好、物流合理、信息准确、环境整洁。强化质量检验,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原材料和外购件入厂质量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严格生产加工过程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严格产成品入库和出厂检验,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出

5、加强售后服务质量工作。要执行各类售后服务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修理、更换、退货责任制度。充实售后服务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售后服务网络,忠实履行对用户的各项承诺,及时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安装调试和维修服务。

四、遵循市场原则,强化质量监督

1、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平竞争机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坚决制止利用报验、准销证、准用证、公路设卡等手段分割市场,坚决杜绝各种虚假宣传和质量欺诈行为,保证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要研究和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监督信用管理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收集和信用评价工作,向市场及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信用和产品质量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以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2、坚决依法打击生产和出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对发现的制假售假案件要彻底查处;对为制假售假提供场地、设备、仓储、运输、资金等手段和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罚。制假售假行为一经查实,应吊销有关生产者的生产许可证1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生产名优产品的中小企业也要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同假冒侵权行为作斗争.加强对产品标识的管理,依法对制假售假者进行经济索赔。各地还应采取举报制度向有关部门检举制假售假行为,让制假售假者在社会上无处藏身,受到应有的惩罚。

3、加大处罚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企业,要及时向社会公告,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其中,对已取得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的产品,要暂停证书使用;整改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其停产整顿。并吊销生产许可证、安全认证证书。在国家监督检查中,对企业主导产品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可提请工商管理部门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九拒绝监督抽查的企业,其产品按不合格论处。

4、实行企业产品免检。中小企业产品质量长期稳定,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连续三年以上信用状况良好,且产品符合《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0]第7号)的规定,了确定为免检产品。

五、动员各方面力量,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质量意识

1、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要积极发挥质量管理培训、咨询等中介组织作用,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的质量咨询与策划、人力资源培训、信息网络服务、企业管理诊断、产品标准等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质量意识,把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变为中小企业自身不可缺少的自觉行动。

2、各级政府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为质量振兴做出贡献的典型事例。对消费者反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和责任人,要坚决予以曝光,形成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搞好中小企业质量工作

篇8

一、扎实开展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活动,落实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提高环卫经费投入,缩小关内外各区环境卫生水平差距,促进特区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施《“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环境卫生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消灭卫生盲点,攻克卫生难点,守住卫生重点,巩固卫生亮点,切实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一)全力推进迎大运环境卫生提升行动。一是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持续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定期排查和整治,涵盖山边林地、道路边坡、二线巡逻道等边角地带,清理辖区范围内的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余泥渣土污染;二是强化薄弱环节卫生管理。城中村、工业区、市场、工地、待建地、小区和政企事业单位等区域业主和管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环卫管理责任,尤其要搞好垃圾收集点、附属绿地、屋顶雨篷等易忽略位置的卫生。公路、高速公路要落实日常清扫并巡回保洁,加强绿化带、隔离带、路肩、边沟、不准建筑区、出入口匝道、收费站等卫生管理;三是加强绿化区域保洁。道路绿化管养部门要切实加强市政绿化带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洁范围覆盖绿化隔离带、花圃、树眼、花坛等,安排足够人员实施连续性保洁,及时收运修枝垃圾。有条件的区可借鉴宝安区管理方法,将道路绿化带和附属绿地统一纳入市政清扫保洁;四是开展创建样板路活动。各区要创建环境卫生高度精细化管理样板路、示范街,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与平时一个样,保持道路高度洁净,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进而将管理手段和工作成效辐射到全辖区,促进整体环境卫生提升;五是提升大运重点区域卫生。高标准落实关内城区和关外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景观大道、重点场所、大运会开闭幕式和比赛场馆周边市政道路的清扫保洁、机械化清扫和道路冲洗、垃圾收运、收集容器清洗等工作,确保上述区域环境卫生质量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在大运会举办期间,全市特级、一级、二级道路要在已有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保洁和冲洗,确保路面见本色。

(二)狠抓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提高清扫保洁单价。各区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要按市政府预算指导价落实清扫保洁经费,为高标准高质量环卫作业提供经费保障。争取将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城中村道路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设备建设管理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或实行费用分担补贴制度。争取将公路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按照统一责任、统一经费、统一标准的原则进行清扫保洁;二是注重清扫保洁细节管理。市政道路要保洁到墙根,覆盖门店门前区域,实现道路卫生“一把扫帚”管理,保洁作业要更细致深入,已纳入市政清扫范围的小型绿化带、树眼、花圃、边沟等地带要扎实做好保洁工作,彻底消除边角缝隙隐藏烟头纸屑、绿化带周边陈积垃圾等现象;三是加强冲洗提高道路洁净度。坚持按规定频次落实冲洗工作,注重冲洗效果,作业时必须有人工清洗配合,及时清除路面泥沙、污垢、积水等,坚决杜绝冲而不洗、洒洒水走过场的现象,着重治理道路扬尘、口香糖残渣、油渍污垢和道路附属设施周边残留污渍,提高路面本色呈现率;四是实行连续性保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分级管理要求保洁到规定时限,杜绝保洁时限内人员脱岗、保洁断档现象,尤其要强化夜间、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的清扫保洁,对于卫生问题频发的区域和时段要视情况增加保洁人员和延长保洁时限;五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发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机械设备数量和实施机扫作业的范围、频次、质量等条款,要求清洁企业按作业需求配置足量的机扫车、高压冲水车、高温高压水枪等设备,并且推广安装车载gps,加强机扫过程监管,确保实现20__年全市机扫率达到80%的考核目标;六是推行环卫安全文明作业。环卫工人作业期间必须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工作鞋,负责道路清扫作业的工人还必须穿安全反光背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不随意穿越马路,注意往来车辆,确保人身安全。冲洗道路要妥善设置温馨提示、安全挡板,机扫作业要遵规守矩文明行车,尽量减轻环卫作业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影响。

(三)完善制度强化余泥渣土管理。一是完善多部门协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完善交警、建设、交通等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及渣管联席会议、层级巡查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二是加强渣管“五化”建设。通过法规宣传常态化、执法装备现代化、日常管理数字

化、管理手段科技化、提高效率信息化,全面提升余泥渣土管理质量;三是加强工地源头污染控制。积极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督促地铁等施工单位落实工地路口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底化等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出入口干净、车辆运输过程密闭化;四是继续深化余泥渣土市场化运营改革。完善运营招标方案和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强化政府监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处理能力。(四)加强执法控制环境卫生污染。一是全面加强市容环境序化管理工作。环卫管理模式要从“先污染后清理”向“减少源头污染”转变,各区、街道城管执法部门要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大力加强对单位不履行辖区环卫管理责任和门店占道经营、摊档食肆乱摆卖、乱倒外扫垃圾、行人乱丢乱吐、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打破“一人扫万人扔”、反复污染的困境。市、区城管执法监察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督,加大街道综合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市容环卫执法工作的比重,对工作不力的执法队伍实施红黄牌警示。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环卫小额罚款委托执法工作;二是大力加强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各区城管执法局要组织队伍每周开展3次以上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尤其加大夜间运土高峰的执法力度,通过在辖区施工工地和受纳场出入口蹲点监控、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把守重点路段、组织跨区街联合执法等方法,坚决查处泥头车无证运输、车轮带泥、沿途撒漏、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减少余泥渣土运输对市政道路的污染。

二、完善规划和建设机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我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按年度计划落实建设进度,如期建成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化解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做好市民的宣传疏导工作,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舆论阻力,切实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隐忧。

(五)强力推进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东部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着力推进东部垃圾焚烧厂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样板工程,力争年底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新卫生厂、粪渣厂进场道路建设,确保“两厂”6月投产。着力推进老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和卫生填埋场二期、下坪卫生填埋场二期、白鸽湖垃圾焚烧厂二期、南山垃圾焚烧厂二期等扩建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投入使用,将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抓好坪山环境园建设,加快下坪场、城市废物处置中心、老虎坑环境园、龙岗环境园等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

(六)进一步推进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规划建设。一是联合市规土委、建设局促请市政府尽快审批通过《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30)》及配套文件,完成规划环评,督促各区按辖区责任制建设受纳场;二是编制《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规范》,指导各区开展受纳场建设工作;三是完成塘朗山环境园规划,并争取划定控制线;四是尽快完成龙华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扩容工程及新屋围、下围岭受纳场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力争今年底开工;五是争取在5月底前建成水径余泥渣土受纳场。

(七)加快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各区要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对市政公厕、环卫工具房、果皮箱以及环卫应急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购置和修缮维护;二是规划建设公共厕所。编制《深圳市公共厕所布局规划(—2020)》,建立以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社会公厕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打造低碳环卫,逐步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八)积极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一是推动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体系,完善垃圾分类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编制垃圾分类手册,明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具体分类细则,组织指导单位和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三是各区要制定垃圾分类收集计划和实施方案,选取若干学校、物业小区、机关等功能区进行试点,按照颁布的垃圾分类手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九)大力推进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一是尽快制订《深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争取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二是尽快修订《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强化法律支撑;三是借鉴苏州等城市做法,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管理运行机制,大力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四是推进餐厨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并逐步扩大至农贸市场、绿化垃圾、家庭厨余垃圾等有机生物质垃圾。编制《深圳市餐厨垃圾质量鉴定标准》,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餐厨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的政府补贴标准;五是各区要开展餐厨垃圾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清查非法清运餐厨垃圾、非法炼制潲水油和饲养牲畜的窝点。

(十)继续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一是完善水径受纳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运营方案,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建设、运营企业,全市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延长建筑垃圾受纳场使用寿命;二是配合市住建局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优惠补贴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政策,促进塘朗山受纳场、龙岗受纳场等运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环卫全覆盖全过程检查监管,规范作业服务市场秩序,着力提高环卫行业监管水平

(十一)建立健全全覆盖检查监管机制。市环卫管理部门要强化全市环卫工作的牵头、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指导等宏观管理职能,各区要切实对辖区环境卫生管理负总责,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的基层监管力度。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鹏城环卫杯”竞赛。购买环卫监理服务扩大日常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度,实施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检查评比,充分发挥竞赛评比的抓手作用,着力推进清扫保洁单价、机械化清扫率、道路洁净度等重点工作;二是落实辖区环境卫生检查监管责任。各区、街道和社区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环卫检查监督机制,大运会结束前要每天进行专项巡查,形成检查情况和跟踪督办记录,全面掌控辖区整体卫生、夜间保洁、占道经营和余泥渣土污染控制、设施设备管理、公厕服务等状况,切实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环卫管理责任;三是严格实施市政清扫和垃圾清运质量考核。环卫业务发包方要按照合同条款和环卫管理标准,实行更细致更严格的作业过程和卫生质量监管考核,对作业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扣分扣款,情形严重的予以淘汰;四是进一步

发挥数字化城管监督管理作用。将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范围扩大至整个责任网格的角角落落,包括城中村、工业区、待建地、预留地等区域,采集问题涵盖花圃绿篱内藏匿的垃圾、地面污垢厚重、工地路口未硬底化、未设置冲水设施、屋顶雨篷积存垃圾、收集容器残破不洁、垃圾车污脏滴漏等。(十二)加强环卫设施设备和垃圾收运管理。一是加强公共厕所管理。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草案)并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尽快出台实施,根据《深圳市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指引》、《深圳市公共厕所标识系统设置规范》、《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服务规范》,各区城管部门在对辖区内市政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协调各产权单位对商场、酒楼、市场、机场、车站、加油站、口岸、文化体育娱乐中心等场所社会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标识和导向系统,加大日常维护管理力度,提高公厕完好率和适用率;二是推行全过程密闭化垃圾收运模式。进一步推广“车载桶装”、“车载袋装”、“手推标准桶”、“密闭式手推车”等前端收集方式,全面取缔敞口式垃圾收集点和容器,规范垃圾收运站点和运输车辆管理,在清水河、老虎坑、月亮湾等大型无害化处理场(厂)设点查处车辆,依法查处车容不整、车身不洁、垃圾、滴漏污水的车辆,淘汰车容车况不达标的后装式压缩垃圾车,督促各清运单位落实密闭清运措施并规范作业过程管理,监督垃圾运输车辆出场(厂)前彻底清洗。7月底前新型垃圾转运站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垃圾收运密闭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持续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清洗刷新工作,促使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规范化、维护制度化、检查程序化,实现环卫设施设备数量充足、设置科学、功能完善、整洁完好的长效目标,7月底前中小型环卫设施设备清洁率达到95%以上。

(十三)强化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一是健全垃圾处理监管机制。采取增派驻监管人员、信息化监管系统功能等手段,严格对进场(厂)垃圾来源、种类、计量、烟气处理、渗滤液处理、飞灰炉渣处理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对bot项目或外包运营的垃圾处理设施,要严格执行运营监管协议;二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制度。完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监管手册》、《深圳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及环境污染控制监管标准》的编制,研究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三是稳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修订《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158号令),完成垃圾处理费代征收手续费标准测算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和支付标准调整机制,探索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模式。继续做好垃圾处理收费的协调、沟通、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稳中有升。

(十四)加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监管。一是继续修改完善《深圳市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公开招标文件要点范本》,对投标企业的资质门槛、环卫作业规范、质量标准、环卫工人权益、机械设备作出统一规定;二是出台《深圳市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将清洁企业服务质量与资质信誉挂钩,纳入招投标评标内容;三是加强对清洁协会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评优、资质等级评定等行为;四是协同人力资源社保局建立联合监督机制,保障环卫工人福利待遇,保持环卫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行业自身建设,优化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环卫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五)鼓励公众参与打造环卫宣传格局。一是开展多方位环卫宣传工作。以迎大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区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环境卫生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类传媒播放制作精良的环卫公益广告。总结推广环卫管理先进经验,宣传环卫行业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环卫、爱护卫生的社会氛围;二是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平台。鼓励和扶持市民志愿者、义工队伍和社会团体开展环卫公益活动,在各主要媒体设立环境卫生“曝光台”,主动曝光并鼓励市民投诉全市范围内的环卫管理黑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市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共同监督各环境卫生管理主体切实履行责任。

篇9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和总结20*年全县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工作,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建筑业及房地产开发面临的新问题,部署2007年的工作目标任务,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瞄准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发展定位,围绕年度工作重点,积极进取,团结拼搏,实现全县建筑及房地产业发展的全面提速。现在,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强化行业管理,拓宽发展思路,20*年度建设工作成绩斐然

20*年,我县坚持以市、县建筑及房地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筑大县、建筑强县”的目标,结合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责任状,通过狠抓建筑行业管理、强化房地产市场控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双创”和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房地产市场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经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筑业快速发展。

建筑业既是为我县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也是发展生产、带动和影响其他行业的重要产业部门。20*年,我们共完成建筑施工产值18.95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01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25%和18.64%;截止20*年底,全县共有建筑业从业人员6.8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5%,其中在册人员3.78万人,占年度计划的105%。全县建立劳务输****人市场2个,500人市场4个。完成成建制劳务输出2.25万人,实现外出施工产值2.4亿元。出国劳务38人,完成境外营业额41.8万美元。新增二级总承包企业1个,新增三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4个,新成立劳务企业4个,新成立专业公司4个;应用“四新”成果21项。申报“QC”课题20项,获市二等奖1项,优秀奖19项。我们的主要做法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加大检查和督导力度,狠抓安全生产。

20*年年初,我们制定了全县建筑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与全县各施工企业(含外地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为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我们对全县在建工程进行了7次拉网式的安全生产检查,当场消除各类事故隐患2200余起。一是抓工地三化,规范施工现场管理。要求施工企业按照标化工地标准,狠抓工地的美化、亮化和硬化,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在工程现场醒目处公布企业、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照片、电话和公司名称及宣传标语。还统一制作了安全生产宣传条幅,在全县各施工现场张挂,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人心,营造了浓烈的安全生产氛围。二是抓架子工队伍管理。全年共召开两次架子工队伍负责人会议。以往我县架子工队伍管理混乱,竞争无序,全县脚手架搭设水平低下,20*年5月17日,沭阳城关建安公司承建的信安花园32号楼,脚手架搭设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建管执法人员责令当场拆除。通过检查,有效的消除了我县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我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第二,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20*年,我们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建筑安全生产纪律、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6月份是全国第5个安全生产月,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开展班前班后安全教育,采取企业自查、建管处抽查等方式,在城区主要街道,临街建筑悬挂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条幅50条,宣传标语500余张,出板报12期,在全县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6月11日,我局又在苏果购物中心广场开展“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咨询活动,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声势,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舆论氛围。6月14日,我们又举办了“建筑施工企业经理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班”;全年巩固建筑职工培训基地1个,举办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近3000人,发证2911人。使建筑安全培训的覆盖面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良好局面。20*年以来,全县未发生一起建筑安全生产重伤和死亡事故。

第三,加大安全投入,全面更新现场防护设施

良好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机具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也是推动我县建筑工地进入标准化、文明化的前提。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业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档次不断提升,建筑从原来的经济型向精品型转变。这对我们建筑安全工作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个挑战。20*年,我们以城区新开工高层建筑为重点,要求施工企业进一步增加安全投入,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护用品,如:高层脚手架严格按照要求分段悬挑,分段搭设;卸料平台采用槽钢预埋,规范搭设,不得使用自制溜槽,不得与脚手架连接;安全网一律使用具有省局颁发《准用证》的合格安全网,“三证”不全的安全网一律不得使用。另外,我们还出台了《机械设备管理办法》,强化塔吊市场管理,要求我县所有塔吊必须进入租赁市场,由租赁公司统一进行管理。并对城区所有塔吊进行统一编号,建立档案,无档案的一律不得安装使用。企业在安装之前须将塔吊报建管处备案,这样对于规范管理全县塔吊市场、规范各方主体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种安全防护设施的更新,保证了我县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

第四,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近年来,我们在建设系统内深入开展了建筑工程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多发的土石方开挖、模板支撑、塔吊拆装、施工用电及施工围墙等方面进行专项治理。各施工企业能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针对专项治理的重点项目进行排查,对查出的问题,落实到人、制定措施、限时整改,有效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了我县建筑施工安全的良好局面。

第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扎实开展文明工地创建工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提高工程质量,我们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文明工地工作。始终按照《沭阳县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标准》和《沭阳县建筑业创建文明工地考核标准》进行严格检查、评比。另外,通过强抓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以及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从根本上治理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保障了建筑工程质量走上良性发展轨道。20*年,全县共申报省级文明工地8项17个单体工程,市级文明工地56个,实现了施工现场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第六,强化“三项制度”的落实,切实保障建筑用工合法权益

结合我县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不同的清理环境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公布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值班,保证群众举报渠道畅通,让被拖欠的群体有投诉、举报地方。二是做到有报

必受理、有报必落实,并做好登记造册工作。三是要求县内各施工企业按要求如实、按时、准确地上报各种拖欠情况,汇总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四是主动出击,抽调专职执法人员深入企业,走访在建工程的建筑工人,与他们面对面交流,立求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五是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等三项制度。要求施工企业在指定银行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在工作检查中,《民工权益告知制度》及《劳动计酬手册》的使用情况作为重点进行从严把关。六是加大宣传力度。让欠款单位认清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严重性,使之自觉落实还款义务。七是从根本上取缔了建筑工程“包工头”,保障了农民工权益,为有效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房地产开发持续升温

20*年,我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严抓开发管理,规范物业行为,有效改善了我县的小区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第一,房地产开发整体进度加快

20*年,我县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去年的35家增至目前41家,累计开发各类商住小区72个,总建筑面积约430万平方米。新开工房地产项目40个,共计164.46万平方米;全年累计竣工面积达8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价格稳中有升,一些优势地段商品房售价已突破1700元/平方米,豪园•沭阳故事、春风沂水、华丽世家、书香名邸、东方名都、颖都家园等小区建设进度较快,达到了快速建设、快出形象的目标要求,为我县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壮大增加了新的发展后劲。

第二,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有效控管

一是建立健全房地产开发档案,规范房地产开发档案管理,为实施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严把商品房预售关。全年累计为巴黎新城、东城馥邦、阳光天地等27个工程项目核发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三是严格开发资质管理。全年累计为10家企业办理了资质年检手续,为4家企业办理了资质申报手续,并为2家企业办理了资质升级手续,按有关规定注销2家开发企业,并有3家开发企业资质等级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延期。四是加强登记备案管理。全年累计登记备案合同6664份,登记备案商品房销售面积76.49万平方米,备案合同金额10.96亿元。五是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全年对金城花园等10家开发企业的违规售房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对3家开发企业实施了经济处罚,有效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秩序。

第三,住宅小区档次不断提升

城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策略上逐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注重在小区的户型结构设计、配套功能完善上下功夫。产品结构由原来的单幢建筑,逐步发展为复式、小高层、高层、独立别墅等多样化户型。近期竣工和即将竣工的一批住宅小区。如豪园•沭阳故事、光明花苑、东方名都等在规划设计、现场施工、绿化配置、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第四,物业管理整治成效显著

一年来,在小区物业管理专项整治中,我们通过组织物管企业负责人外出参观、观摩以及互查互评,有效提高了物管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还对学府小区、南京路小区、建陵嘉园等10多个小区实施了综合整治,集中清运垃圾杂物,安排专人处理业主投诉。我们结合平安创建工作,着力改善小区技防条件,目前全县各商住小区的整体技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另外,我们还在住宅小区成立了应急队伍,处理小区各类应急事件和突击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城区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进一步好转。

2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加快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目标,统一组织、统一实施、统一管理,收到了明显成效,对促进我县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县的发展现状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筑施工管理没有全面到位。少数施工企业的安全意识仍然较差。企业负责人对安全生产思想上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和自满、松懈情绪,安全意识淡薄;在文明措施费的落实和监管方面,有些企业在施工现场仍使用一些“三证”不全的不合格安全网、自制溜槽料台等,部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不可靠,有的设备陈旧,超期服役;在文明工地创建积极性方面,因建筑工程实施低价中标等不规范行为,导致创建的精品不多,标准不高,施工企业认识不到位,创优意识不强;在现场监理人员安全监管方面,有些监理人员不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置若罔闻;在建筑施工查处方面,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仍不规范,由于种种原因,加上部门之间不够协调,施工手续不全擅自开工现象大量存在,资质挂靠现象普遍。特别是大量外地企业涌入我县,收取少量管理费,有的外地企业连管理人员都没有。而我们在建筑市场管理中还存在缩手缩脚,或查而不处、处而不罚的现象。

二是房地产开发整体进度不平衡。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进度缓慢,开发进度不平衡,无法形成合力,不能达到快速形成规模、快速拓展形象的要求。

三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监管缺乏活力。一些建成多年的老住宅小区存在建筑规模小、档次低、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脏、乱、差现象严重。目前仍然有少数住宅小区存在配套设施不到位、绿化不到位、物管不到位、治安防范不到位的实际问题。

四是物管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县的15家物业管理企业中,大部分物业公司能够做到规范服务,在物业服务上做到公开服务承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监督电话、报修电话,24小时受理居民报修,并做到事后回访。但也有一些物业企业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水平不高,如:有的处理急修项目不及时,有的在环境卫生秩序管理上存在死角,甚至存在脏、乱、差现象,业主投诉较多。

上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进行深刻地反思和认真的研究,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从根本上消除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使我县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以建筑行业为龙头,加速房地产业壮大,实现2007年行业发展再创新高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我县全面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关键一年,我们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以培强做大高资质企业为主线,以“建筑大县、建筑强县”为主攻方向,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逐步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大力发挥行业优势,确保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各项指标在原有增长幅度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战略,强化责任,深化整治,依法监管,夯实基础,加强教育,搞好服务,全方位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我县的文明工地创建和房地产开发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上档次。全力提升我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综合实力,确保2007年实现建筑业产值8亿元,其中外出完成施工产值2亿元,组织建筑劳务输出2万人,实现劳务费收入2000万元。大力推进城市改造,确保年内新竣工商品房面积150万平方米。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2007年,我县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工作中心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强化管理,力求突破,确保建筑行业发展体现新水平

作为我县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质量兴业”和“安全第一”的意识是建

筑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今年的工作中:

一要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要把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2007年,我局将与各企业签订目标责任状,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各企业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状,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各个项目部,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和责任人。要根据建设部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要求,以推行《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为核心内容,以提高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控制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施工现场安全保证体系。各企业要按照建设部下发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的要求,合理配备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我局将对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将立即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将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二要全面落实监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要进一步明确监理企业的安全责任,督促监理企业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监理企业把监理安全责任纳入监理规划,并制定实施措施,严格执行。同时,强化对监理企业履行安全责任的监督检查。为了督促监理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我局将对监理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对施工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对检查考核不合格的企业和个人,将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三要继续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前几年专项治理的经验,结合我县建筑行业实际和建筑施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治理方案,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三类”人员考核合格上岗制度,凡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坚决不准进入我县建筑市场;坚决不向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承接的工程发放施工许可证;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知识考核合格证上岗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坚决不准上岗,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重大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行政处罚,严格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决不因为有人说情或是提出特殊情况,而减轻处罚。对事故多发的高处坠落和易发群死群伤的坍塌事故,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高空间、大跨度的建筑,要加大检查力度,进行重点监控。要坚决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推广使用安全性能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严格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对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除日常必要的安全巡查以外,每季度要组织一次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一季度结合春节开展春季大检查,二季度结合“五一”及“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大检查,三季度结合防汛、迎接“十一”开展大检查,四季度结合年终及迎元旦开展大检查,切实将各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监管范围内的四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控制监管范围内的重伤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确保全县建筑安全生产无事故。每季度检查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报全县,对好的企业予以通报表扬,对施工现场管理差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必要时可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通报结果将直接记入企业信用管理手册。凡被连续两次通报批评的企业将被列入不良企业黑名单并报县招投标管理中心。

四要扎实推进文明工地的创建工作。建管处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各企业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工地目标和措施,明确责任,确保落实。二级施工企业要创建省文明工地1个、市级文明工地2个,三级企业要创建市级文明工地2个,全县创建市级以上文明工地30个。开展QC活动成果课题20项。各企业还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使企业在创建文明工地活动中的投入得到应有的回报,以推动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要

(二)突出重点,激发活力,确保房地产开发实绩实现新高度

目前我县的房地产市场保持着持续升温的态势,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研究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坚持发展的阶段性、创新性,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盘活市场、规范市场。

一要进一步规范开发市场秩序。

对进入我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严格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规定,严格用地、立项、规划、建设、销售、物管等手续,做到从严把关、规范运作、长效管理,确保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

二要进一步加强开发市场监管

一是加强规划监控管理。规划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规划动态管理,做到小区基础配套设施与房屋同时规划、同步设计、同期建设,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规划设施的全过程,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将物管用房、厕所、垃圾用房、路灯、地下管网、技防等配套设施如期如实建设到位。二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要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工作,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完善建设监理机制,质检站要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管职能作用,全过程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不能再出现屋面渗漏、墙体裂缝等工程质量问题。三是加强综合验收管理。继续严格按照“先验收配套,再验收主体”的步骤,进行综合验收,确保道路、绿化、物管用房、公厕、垃圾房、路灯、地下管网、技防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到位。

三要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服务行为

要根据不同的小区、不同的物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服务方式,走专业化、社会化的道路。对早期开发的零星分散小区,要加大整治改造力度,逐步完善硬件,增加配套设施,具备条件的要进行小区封闭、整合,实施属地管理。要继续加强督查和日常检查,定期开展互查互评活动和综合检查考核工作。对排名处于末位的经营不善、管理能力低、服务水平差、业主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企业,要责令整改,并在电视台公开曝光,没收物管保证金,直至退出我县物业管理市场,对那些工作不力、表现较差的保安、保洁等人员要坚决清退出物业服务从业队伍。

篇10

一、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的落实,不断提升城乡环境建设整体水平

一是不断提高首都环境建设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强化首都环境建设委及办公室和各区县、乡镇环境建设机构建设,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交叉程序建设,明确城市管理问题主责部门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和工作介入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城市管理机构建设和联合执法落实;建立完善环境建设资金保障和资源配置机制,依据新时期城市管理改革要求,完善市区两级财政投入机制,推进环境建设以奖代补等制度建设。配合推进环境建设综合考评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首都环境建设办关于综合考评及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协调力度,科学确定综合考核评价项目,推进环境建设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建立健全环境建设督查反馈机制,逐步完善举报、反馈、督查、绩效考核和群众评价等机制,切实推动城市环境管理再上新台阶。

二是大力开展环境建设四大惠民工程。第一,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环境集中治理工程。认真总结三年来城市道路环境建设达标工作,按照贴近市民、深入生活的要求,把市级达标道路与区域环境建设提升工程紧密结合,区级达标道路与街巷胡同整治紧密结合,进一步修改完善城市道路达标标准,优化验收流程和指导形式,科学确定达标数量,协同部署,一体建设,集中治理,整体提升。第二,扎实开展中心城区环境改善工程。按照郭金龙书记和王安顺市长关于“加大中心城区胡同环境整治力度”要求,认真研究“大杂院里听民声”、“楼宇社区问民计”、“田间地头访民需”相关意见建议,2014年在东城区、西城区确定30至50条街巷胡同,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推进城市校园周边、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周边、旅游景区及公园周边环境建设,明确三至五年目标任务,建立工作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并按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不断提升中心区域环境水平。第三,积极开展郊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按照首都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要求,总结延庆、顺义等区县农村环境建设经验,研究制定关于提高农村环境建设水平的指导意见,提出村庄建设指导标准和工作内容,把农村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城市环境建设中并提供相应资金支持。第四,着力开展群众环境建设参与工程。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热线宣传和资源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数据分析,建立与其他热线的资源整合交流,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加大“门前三包”落实力度,明确标准、内容和检查奖惩的依据和标准,研究推进环境建设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建设,完善城市环境公共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其他重点环境整治建设工作。第一,统筹推进环境建设重点项目。在2013年试点工作基础上,2014年拟在全市范围继续组织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提升工作,每区一个,共拟定16个区域提升项目。第二,继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部分铁路沿线积重难返的脏乱差问题,单靠某个部门难以解决,明年拟以京哈线北京段为试点,与规划、铁路等多部门联动,深层次研究铁路沿线痼疾顽症治理,通过拆、改、建等综合措施,力争对常规的环境整治有所突破。第三,全面完成环二环绿道建设。督促协调西城尽快完成绿道2期(白纸坊桥至永定门桥)环境建设工作,协调加快东城段绿道建设。通过生态护岸改造、亲水性建设、挖掘文化内涵等方式,对滨水景观进行提升,完整建设环二环滨水绿道,最大限度发挥滨水绿廊的休闲、景观、生态功能。第四,深入推进环境乱象集中治理。起草印发2014年城乡环境建设集中治理行动方案。深入开展街面秩序、经营秩序、旅游秩序、交通秩序、市容环境等方面的脏乱现象治理,强化工作统筹协调,强化牵头单位作用和区县主责地位,调整完善工作机制,根据三年工作目标的要求,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第五,努力做好APEC会议环境保障和国庆65周年环境布置。结合中央和北京市APEC筹备小组工作方案,制定印发全市环境治理、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工作方案。继续强化进京第一印象区域(铁路沿线、机场地区、高快速路沿线)、重点区域(会议、驻地、活动区域)、旅游景区和繁华商业区的环境建设,全面遏制突出问题,提高城市环境水平。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提前着手国庆65周年环境保障和环境布置的设计、招标工作,并结合APEC会议安排做好城市环境布置,彰显隆重热烈的节庆氛围。

二、认真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垃圾全过程科学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关于第二阶段(2014年1月-12月)进度要求,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主要推进项目有:建成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1项,续建3项,开工建设12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成董村餐厨垃圾处理厂1项,开工建设6项。垃圾渗沥液处理设施开工建设4项。

二是切实抓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城区控制在1%,郊区控制在2%,保持生活垃圾产生量的缓慢增长势头。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生化处理能力比例,力争达到45%。在完善市属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在线监控系统,推进生活垃圾登记排放系统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IC卡计量系统开发项目(二期)等信息化管理项目建设工作。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定额管理工作,包括劳动定员和费用预算定额等方面内容,从而完善北京市市容环卫相关标准规范。

三是继续推进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根据《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2014年应完成100处治理任务,完成总量的40%。2014年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计划开展治理103处,其中新增项目72处,结转项目31处。

四是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十二五”时期规划目标,2014年北京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达到70%以上。2014年将继续在全市选择相当比例数量的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开展的近3000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成果,继续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在全市16区县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奖励试点工作,开发居民奖励管理系统。切实提高专业化收集运输和处理水平,构建垃圾分类技术物流体系。进一步深化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重点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继续发挥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专家库和绿色宣讲团的作用,把“社会大课堂”、“区县行”、“社区行”活动持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办好“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网”,提升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16区县各建至少一个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宣教基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和“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争取直接受众达到十万人以上。

五是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规范管理。依托朝阳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全面开展餐厨垃圾规范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垃圾规范收集率和资源化处理率达到45%以上。继续深化和完善餐厨废弃油脂统一收运、定点处置工作,采取“疏堵结合、重点突破”的方针,全面推进餐厨废弃油脂综合监管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力争全市餐厨废弃油脂规范收集率达到100%。大力推动每日就餐人员规模1000人以上的党政机关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施,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进一步推进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餐厨垃圾价格收费体系。

六是全面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2014年纯电动环卫车辆比例达到30%,继续增置多功能清洗车辆,城市主干道开始实施再生水冲冼,每月对城六区道路尘土残存量进行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七是着力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进一步抓好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工作。2013年前全市建筑垃圾运输车全部实现密闭化,2014年6月全部安装定位系统。完善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行业管理制度,自2014年7月1日起,凡不符合北京市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专用车标准的车辆不得从事运输。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企业从业管理制度。严格办理建筑垃圾消纳许可,并在施工现场进行公示。实行建筑垃圾、土方、砂石运输通行证制度和运输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八是努力提高公厕服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旱厕改造工作,改善群众如厕环境。按照《市行业公厕服务管理工作标准》,继续加大对行业公厕的检查分类指导力度;修订出台《北京市公厕建设标准》,加强公厕宣传工作,推动公厕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认真抓好燃气热力安全供应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气热等市政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陕气进京四线北京段工程、东北热电中心供气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增强本市燃气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天然气资源供需预测和调度运行响应机制,扩展热电气联调联供监控平台功能。统筹规划新增热电厂、煤改气、冷热电三联供等大型用气项目,落实天然气资源。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瓶装液化气供应网点建设。

二是切实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启动燃气行业立法工作,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继续坚持和完善燃气供应企业综合评价和气质抽测制度。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标准化试评,取得经验后在全行业推广。推进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天然气供应企业的评级试点,组织开展燃气供应企业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整合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充装站点,对餐饮经营单位实行液化石油气专业配送。建立燃气使用安全审查和社会公示制。

三是加快推进供热改革步伐。开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推动热费制度改革。落实北京市与财政部、住建部签订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协议》,力争完成8500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加快推进热费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热计量用户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政策,调动用户参与热计量改造和节约用热的积极性。力争出台特殊群体冬季采暖补助政策。积极推进供热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冬季供热保障。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和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在优先安排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管线老化、供热不达标小区的基础上,继续实施200个小区老旧供热管网改造任务。完成16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在做好热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协调做好热力、燃气、电力三方的联调联供。

五是健全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统筹地下管线数量、运行现状、管理机制等情况,通过建立和完善地下管线管理组织体系、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体系、隐患排查治理管理体系、安全服务管理体系、应急处置与管理体系、法规标准保障体系等,形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分段负责、行业和区域监管、权属主体负责”的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管理体系,提高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保障能力。

六是深入推进“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围绕“城市生命线”系统,加快项目实施,建立“日常监测”和“特殊应对”机制,实现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电力五大示范企业数据集成和共建共享。

七是强化落实行业安全生产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和 “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组织开展市政市容系统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治理隐患,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强燃气、供热、环卫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和监督。重点开展公共服务用户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健全和完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机制,强化城市公共设施安全应急管理,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四、认真抓好基础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提升健全统筹协调和责任标准体系。发挥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统筹领导和综合协调作用,落实首都环境建设办专兼职领导席位制度。健全市区两级环境建设统筹协调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环境建设属地主责,厘清部门间的工作职责,落实作业单位和社会单位环境责任制,提高管理、作业、执法、监督的效能。进一步健全首都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二是不断完善执法协调和监督考评体系。加强市区两级城市环境秩序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协调,整合区县执法资源,推动基层联合执法。发挥市行政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重大执法事项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督察。完善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加大考评结果在行政效能监察、组织人事考核的比重。落实“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每月在市政府会议曝光环境乱点,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进行曝光、通报。

三是切实增强资金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补助机制,重点采取以奖代补、以奖的方式,加大对重点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适应区域发展、持续提升环境水平的资金保障机制。